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日语教学

日语教学

时间:2023-05-30 10:28:19

日语教学

日语教学范文1

关键词:大学日语  口语教学  教学方式

    

        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历来注重单词,语法等概念性知识的积累,相对忽视了学生口语技能的培养。在各类日语考试中,如大学日语四、六级,国际日语水平测试一、二级,学生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一旦涉及到语言的实际运用,如与人交流、演讲、面试等,则普遍存在发音不准、言不达意等现象。日语口语教学效果差,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低下是当今高校日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日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

         在“读”与“写”的教学中,学生在各阶段必须掌握的词汇及语法等内容都非常明确,这相当于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了一根衡量的标杆,教师可以通过测试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在口语教学中,却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及衡量标准。并且,在各类大型日语考试中均没有设置口语考试,这也无形中使日语教学的重点放到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通过考试及提高学生“听”、“读”、“写”能力的训练上,而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搁置在了一边。

        2. 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随着中日交流的不断加强,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和就业者也与日俱增,国内的部分省市兴起了一股日语学习的热潮。但这种“日语热”往往集中于北京、上海及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在其他地方,如笔者所在的江西省,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日语的机会很少。这种真实语言环境的缺失,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口语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也是造成口语能力表达低下的原因之一,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不愿开口说日语,其原因在于性格内向、爱面子,再加上信心不足、掌握的词汇量有限等因素,一到开口说的阶段,学生依然抛不开心里包袱,心里紧张,担心说错被人笑话。从而陷入了越紧张越容易出错,越不敢开口说的怪圈。

        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对策与方法

        1. 明确日语学习目标

        要提高学生日语口语能力,首先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日语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考试中考个好分数,而是为了更好地将语言运用于交流,使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事实证明,一个人口语的好坏程度会对其将来的工作以及交流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当今,具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充分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熟知日本社会文化与礼仪,可用流利的口语与之交流的“综合型”日语人才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2. 打好基础,加强听力训练

        学生想要开口说话,就必须有话可说,很多同学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却往往不知如何用日语说。

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说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听力训练。“听”是获取新的知识与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多听才能获得正确的语感和学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图文并茂、试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日本人的语音、表情、动作有直观的了解,耳濡目染之下,学生的听说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口语表达的兴趣

        口语课,是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有的教师为了加快课程进度,留给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机会很少,这无疑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就要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将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去,减少自己“说”的时间,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此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要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培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的方法如下:

       (1)角色扮演。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日语感兴趣,是源于对日本影视作品的喜爱,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选取其中一些贴近生活,风趣幽默的小片段,利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个方法,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帮助其克服在大众面前难于开口的心理障碍,同时也能使得个性、语言能力不同的学生各尽其才,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与合作的精神。

        (2)情景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场景,如购物、看病、打电话等,组织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对话交流,此外,教师也可以设定其中部分内容,给出几句对白,如:a:“僕にもやらせて”(让我也做吧)b:“いいわよ、じゃ、手伝って。”(好啊,那么来帮忙吧),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内容,发挥其想象力,把整个对话补充完整。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日常生活、社会问题及时事热点进行讨论,活动结构可以分成两人组、多人组、男女组、正反方组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组合,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4)自由谈话。按学号顺序,在每次上课时安排一名学生用日语进行自由谈话,内容可以是讲故事,或是介绍日本的风土人情,或对近期的新闻进行简述等,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自行选择。除了以上教学手段外,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其他活动,如成立日语角,举办日语演讲比赛,日语歌唱大赛等,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4. 导入日本文化背景知识,增强语言的得体性

        成功的运用日语进行交际,除了需要良好的语言知识作为基础之外,隐藏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知识及风俗习惯也不容忽视。例如在实际交际中,日本人不太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话中总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型如:“らしい”、“ようだ”(可能、好像)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日本人也不轻易说“不”,对于别人的邀约、建议等即使做不到、不能答应,也往往用间接性的拒绝表达方式。如:a:“今晩、飲みにいかない。”(今晚去喝一杯怎么样?)b:“今晩はちょっと…”(今晚么…),用“ちょっと”(有点)一词来表示自己的犹豫、为难、又不便于说出口的意思。以上的知识都能反映出日本文化独特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有选择地导入日本社会文化知识,使日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5. 提高专业水平,重视反馈

        教师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口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课后要认真思考与总结每堂课的的优点与不足之处,重视学生反馈,通过与学生交流找出更适合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在日语口语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开口说的兴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那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日语教学范文2

摘 要:学习外语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将学生所要学的目的语和母语进行科学性的分析,从中找出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语言学习和教学上的难点与重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语音往往是一个难点,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汉日的元音、辅音和声调进行对比,找出一些汉日语音中相同、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分析偏误和原因,据此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提高对日汉语语音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元音;辅音;鼻韵母;声调

一、元音

1、单元音

在日语中单元音有五个,分别是あ[a]、い[i]、う[]、え[e]、お[o],在汉语中单元音有7个a[A]、o[O]、e[]、i[i]、u[u]、ü[y]、er[a],而这是不包括音位变体的情况下。如果在包括音位变体的情况下,日语只有一个音位变体,也就是有6个音,而汉语里有三个音有音位变体,总共有13个音,也就是说对日本学生来说,汉语中的元音,他们大部分需要重新学习。而且汉语的音位变体除了数量多以外,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小。所以综合这些因素,我们不难发现,汉语发音相对于日语发音要复杂困难得多。在学习这些新的发音时,最困难的则是汉语的有的发音舌位日语里没有,如果将这两种语言的元音舌位图互相重合起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日语与汉语的元音音素之间是没有完全重合的舌位的。两者之间虽然有相近的元音音素,但却没有相同的元音音素,相近与相同是有区别的。所以这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发音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1)汉语a[A]与日语的あ[a]相比,两者比较相近,但是汉语的a[A]舌位要稍微靠后,而在开口度上,汉语明显要大于日语,声音也要比日语的あ[a]更为响亮。

(2)汉语i[i]也与日语的い[i]比较相近,听起来也差不多,但是汉语的i[i]是高元音,而日语的い[i]是次高元音,舌位上是有区别的。唇形上汉语比日语嘴角要向两边展唇,而且也显得紧张。所以老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展唇,提高发音的准确度。

(3)汉语的u[u]与日语的う[]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一组。汉语的u[u]是圆唇、后舌、高元音。发音特点是发音时双唇向前突出,中间只留一个小圆孔,双唇比较紧张。而日语的う[]则是非圆唇、后舌、高元音。由于是非圆唇音,舌位必然前移,双唇仅呈现微启状态,与汉语相比,双唇既不用圆唇,也不用突出,更无需紧张。而日本学生学习该音的难点一般并不是不会圆唇,而是嘴唇向前突出不够,所以老师教学时,可以用夸张的口型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经常纠错,使学生形成习惯。

(4)汉语的e[]与日语的え[e]也是一组差异很大的音,应该说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音,所以在教学后一般不用担心学生会产生混淆,但是日本学生的难点在找不准e[]的舌位,比较有效的纠正方法是利用“同舌位转化法,先让学生发[o]的,找准舌位,然后把唇向两侧自然展开。

(5)汉语的o[O]与日语的お[o],两者都是是圆唇、后舌,但舌位高低稍有不同,汉语是半高元音,日语是中元音。汉语的舌位比日语稍高,由于舌位的差异必然造成唇形上的差异特征。在唇形上,汉语比日语更圆,紧张程度也比日语大。因此,两者也是有差异的。不过老师只要注意向学生说出区别,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6)汉语的ü[y]是在日语中没有的音。日本学生发ü[y]最常见的问题是圆唇度不够,纠正时也用同舌位转换发,先让学生发i[i],然后由展唇变为圆唇。

(7)汉语的er[a]也是在日语中没有的音,这个音在学生学习了e[]以后再学习会有更好的效果,可以用手势让学生明白翘舌的要领。

(8)在汉语语音中,元音与辅音相比较,元音比辅音还要重要。因为汉语音节的结构是以元音占优势的,在数量上,由元音所构成的韵母远远超过由辅音所构成的声母,而且韵母大部分都含有二合或三合元音。因此,元音的比例要大大超过辅音,从而形成元音占优势的局面。因为汉语是以元音占优势的语言,所以发准元音非常重要。元音中又尤以单元音为最重要,单元音是元音中最基本的音素,发准单元音又是发好其他复合元音的先决条件。在基础汉语语音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元音教学,打好基本功。

2、复合元音

(1)复合元音是指两个以上的元音在同一音节内出现,是一个音节,不能分开发音。汉语中有13个符合元音,其中9个二合元音,4个三和元音。而日语中严格的来讲是没有符合元音的,只有连续元音。而连续元音是指两个元音的连续出现,可以分解为两个音节发音。所以受母语的影响,日本学生很容易将二和元音发成连续元音,老师要注意纠正。

(2)日语的拗音和复合元音。在学习汉语的复合元音时,日本学生很容易用ャ[ja]、ュ[j]、ョ[jo]、ヮ[wa]去代替汉语的[ia]、[iou]、[iau]、[ua]。虽然在听觉上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它们都是有区别的。日语的[j]和[w]是半元音,功能上类似辅音,但是缺乏辅音通常的发音特点,具有元音的语音特性,但是其音延比典型的元音要短得多。所以老师要注意向学生区别元音与半元音。

二、辅音

1、汉语有二22个辅音,日语有24个辅音,从总数上来看,汉语与日语的辅音数量差不多,但是汉语22个辅音中,有17个清辅音,5个浊辅音。而日语24个辅音中,有11个清音,13个浊音。可以看出汉语是以清音为主,浊音很少。所以汉语和日语中共有的辅音很少,只有八个,而这8个辅音也不是完全的相同。

2、语中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送气与不送气相对,而日语中有清浊之分,清浊对立。这是汉语和日语的一个重要区别。由于没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日本学生发b、p、d、t、g、k时,往往听不出它们的区别,但其实日语中は、た、か、ば、だ、が的辅音与其是一样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日语的发音来引导学生发音,但是要注意清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知觉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范畴化感知,改善发音。

3、汉语有一套独特的卷舌音,辅音zh[t]、ch[t‘]、sh[]、r[]与原因i[]相拼构成卷舌音。而这套独特的卷舌音是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因为在日语中没有卷舌音的存在。且日语中有其自己独特的舌叶音[]、[]、[]、[],很容易与zh[t]、ch[t‘]、sh[]、r[]混淆。除此之外,由于受汉语拼音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将zh和i[i]直拼,导致发音出现错误。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进行区别。

三、鼻韵母

鼻韵母一直是对日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日本学生刚开始学汉语时基本分不清an、en、in、uan、un、üan、ün和ang、eng、ing、uang、ueng、iong。造成这种现象和日语里的ん有很大的关系。ん在[m]、[p]、[b]的前面出现时,都读成[m];在[n]、[t]、[d]前面出现时,都读成[n];而在[η]、[g]、[k]前出现时,读成[η]。可是汉语中的[n]韵尾和[η]韵尾是严格区分的、稳定的,一般不能互换。所以要让学生把握这其中的区别。因此,在教鼻韵母时,老师最好可以先找好几个ん发音为[n]的日语单词让学生读,让学生建立起发[n]韵尾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建立[η]的音感。

影响日本学生发好舌尖鼻韵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舌尖鼻韵母中元音的实际发音,完全按照汉语拼音的书写符号来念。所以在教学时,有必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元音的实际发音。

四、声调难点与对策

汉语声调对汉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汉语声调可以区别意义、协调汉语的构词以及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所以声调是汉语语音学习中的一个重点难点,且对大多数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是不得不掌握的难点。

对日本学生来说,日语有音调重音,日语的音调重音是将一个独立词的吸音音节在音调上发得比其它音节高些,而不是读得屯一些,响一些。因此日语的声调是指声一音的高低。构成一个词的音节的相对高低关系是一定的。所以,日语的声调就一个音节来说,比汉语简单得多。不过日语的这种音调重音对日本学生学习掌握汉语音调还是有好处的,所以一般在老师教学后,学会四声并不太难,只是对部分复韵母和鼻韵母发生的音质变化不够敏感。

1、复韵母io u自成音节或与声母配合而成的音节,读一、二声时,韵母中间的元音不明显,读三、四声的时候,中间的元音明显。如:liū(溜)[liu]、liú(留)[liu]、liǔ(柳)[1iou]、liù(六)[liou]。

2、复韵母uei和鼻韵母uen自成音节或与g、k、h配合成的音节,读一、二声时,中间的元音减弱;读三、四声时,中间的元音明显。与d、t、n、l、z、c、s、zh、ch、sh、r配合的音节,读一、二声时,中间的元音消失,读三、四声时,中间的元音减弱。

因此,我们在对日本学生进行教学时,为了发音的准确,告诉学生这些发音规律是必要的。除此之外,在日本学生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去声的发音。去声的调值为51,有些日本人发为31或52,降调起点偏低或降不到底是日本学生常出现的问题。而这又并不是单纯的发音掌握不好,还有社会因素的原因,日语社会的语言习惯是,一般不大声讲话,否则会被人认为粗鲁没有礼貌。观察日本人讲话时的口部活动,就会发现一般日本人讲话时的口部活动很小,口形呈微启状态,牙不外露,嘴唇基本上是不动的。这种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从小就养成的语言习惯,恰恰也就造成了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负迁移。正因为如此,老师应该多提醒纠正学生去声的发音,以让他们习惯说话时嘴型更多更大的变化。

五、小结

语音教学时语言教学的基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本身的语音特征,不同的语音特征就会造成目的语学习上的困难。日语和汉语分属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各自有一套独特的语音体系。以上是对汉语与日语的发音做出的一些简单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找到相同、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发现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的重点难点,排除来自母语的负迁移,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并可以此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练习和测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70-75.

日语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日语专业 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07-01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经贸、科技、文化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非日语专业的学生也迫切地需要掌握日语,将日语作为一门工作语言,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中,掌握日语的非日语专业学生在日本企业的求职工作中,必将多一块敲开企业大门的“敲门砖”。笔者所在的高职学院自2007年起,就在软件技术专业开设了基础日语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了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何教好非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课,成为笔者一个思考的问题。

1 高职非日语专业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本素质有待加强

总所周知,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比本科低一大截,再加上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和高职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导致的结果就是入学门槛的一再降低。高职学生入学的外语成绩分数普遍较低,外语学习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高职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普遍比较被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主动复习的也不多。课堂教学时,课堂参与度不高,习惯被动听讲,有的甚至课堂上也不专心,注意力容易分散。

1.2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为是非日语专业,所以学生对日语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笔者在给软件专业学生上日语课时,经常在课堂上讲将来如果从事对日软件之类的工作,如果只懂技术,不懂日语,工作起来将困难重重,这样的“思想教育”往往收效甚微,因为学生所处校园,感觉不到社会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学生往往会以自己专业课方面的学习任务较重为借口,说自己抽不出空在课后学习日语。

1.3 适合非专业日语教学的教材不多

虽然近年来高职日语教学的教材开发了不少,但大多数还是模仿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编写,内容的实用性不够,即使开发出来的教材也大多是适用于高职日语专业的学生,适合高职非日语专业的日语学习者的教材凤毛麟角。对于非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日语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能在工作中可以使用,他们的学习时间又非常有限,所以急需开发出针对专业的日语教材。比如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IT日语》、针对机电专业的《机电日语》等教材。

1.4 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学习进修不够

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师主要是承担日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在承担日语专业的教学工作之外再给非日语专业的学生开设日语课,教学的课时量增大,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师缺编严重,增加的教学任务让教师不堪重负。另外非日语专业的班级学生数量一般都比较多,同样是上一节课,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由于工作量大,教师整天忙于应付上课,也没有时间去提高和进修,教师这个工作是不能一直“吃老本”的,如果一直满足于现状,必将被淘汰。

1.5 教学实训基地缺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实训占据着很重要的比例,要实现高职学生将来就业时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实训。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实训基地缺乏的现象,很多院校日语专业的实训课是在教室完成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进入到企业实习阶段,弊端就暴露无疑,比如不敢跟日本人交流,甚至连简单的日文输入都无法做到。

2 解决非日语专业日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案

2.1 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思维灵活,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高职院校不是为了培养理论研究型的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实用性人才,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本着“实用、适度”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备课,教学实践,并且日语教师要了解学生专业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专业词汇的教学。日语教师不仅是传授日语文化知识,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日语应用能力。

2.2 建立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照当前的形势,教师必须抛弃原来的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应该树立以学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是主体,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堂参与环节,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时间在教学时间上达到一个科学的比例,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2.3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3.1 重视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就是将文化引入语言教学中,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也是外语教学实践原则的延伸。脱离文化的外语教学是抽象的、孤立的、枯燥的。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文化导入会使学生学习到的语言是具体的、鲜活的、有趣的。

2.3.2 听说领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语言必须经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够导致语言的输出,听说训练必须领先读写训练才符合学习语言的规律。一开始,可以从最基本的听假名,听单词,逐步过渡到听句子和听短文,当然为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听优美的日文歌曲和观看优秀的日本影视作品来培养学生对日语的感觉。在课堂口语教学中,尽量让同学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会话表演。

2.3.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任何语言的学习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应注重开设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举办日语角,日语影视沙龙,日语俱乐部,利用外教资源学习日本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等。

2.4 开发适合非日语专业学生的自编教材

非日语专业的日语教材既要体现实用性,又要具备专业针对性。也就是融合了基础日语和专业日语的优势,既满足学生日常交流的需要,又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日语教师必须发挥集体智慧,编写实用性自编教材。

3 结语

提高非日语专业的日语教学质量需要参与教学的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为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袁运开.学生认识和优化教育[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日语教学范文4

关键词: 日语教学 文化教育 三个方面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人的语言行为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探索到许多文化奥秘,不同的文化对相同的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外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所以就应该立足于理解所学语言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和观点,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中日两国同处亚洲,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日本曾狂热地吸收过中国文化,从文字、音乐、建筑到制度、法律、宗教等,只要有用的,差不多都被当时高度推崇中国文化的“遣唐使”移植到了日本。尽管如此,两国文化仍有许多差异,如中日两国在使用筷子上就有差别,日本筷子较中国筷子短且轻便,尤其是前端很细,也许是因为日本地处岛国,鱼类丰富,吃鱼时为了剔刺方便吧。这点滴差异就从不同的文化体现在语言上。

二、中日文化的差异

中日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中国人见面聊天时会毫不拘束地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家庭成员等,而日本人则认为这些是别人不该过问的事,他们见面时常谈论天气、兴趣、旅游等。中国人的表述方式比较直截了当,而日本人则比较含蓄、委婉,尤其在拒绝对方时,往往避免说“不”字。如当你无心去参加一个聚会时,中国人在表达时常常说出“不能去”的结论,然后再说出理由,而日本人则会先说出若干个“不能去”的理由,让对方得出“不能去”的结论。

不同的语言文化还表现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崇拜强者,追随强者,肯于学习强者,是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总体态度。吸收、选择、改造是日本人学习外来文化的基本手段,即为我所需则移植照搬,不为我所需就拒之国门外,不符合国情民意的就加以改造。通过日本对儒家文化的引进、吸收,可以看到日本是如何改造外来文化的。中国儒家认为,为仁者须常备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此为五常。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传到日本后,日本人改造成以“礼”为核心的日本儒家文化。“仁”强调道德主体对他人的爱戴、尊敬和宽容, 提倡“仁者爱人”,爱自己以外的所有人。“礼”则强调道德主体维护自己的名分,尊从社会制度和习俗,注重人伦规范,包括人与人交际中的仪式。中国人孝顺长辈、爱护亲友,乐于助人,有人情味。而日本人很注重礼貌,说话谦和,彬彬有礼,但有些表面化,缺乏深度,人情冷淡。日本人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抱团,要有集体意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统一的制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低年级要服从高年级,而到了社会上更要严格遵守规则,即使自己不愿意,也要按照上级的指示做,上下级间使用严格的敬语。团体精神体现在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威,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即使失去个人利益也要保护集体利益。

三、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进行文化教育

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了解文化就不能真正地了解语言。语言教学不仅仅依赖于语言学,而更多地依赖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正确运用,特别是在词语方面、语言习惯和行为方面,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较深层次方面的理解和运用。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初级阶段应主要介绍日常生活交往方面与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日语表达方式,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了解两国在日常交往中如相互称呼、问候、聊天及应答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学生对汉日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了解两种文化的区别,了解其行为规范,理解其价值观念。

2.中级阶段接触了大量的词语和表达法,这个阶段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日语课本和课堂上的语言规则与他们从日本人口中所听到的日语有很大的差别。丰富多彩的生活语言及其所涵盖的大量的文化信息是传统的、书面化的、具有典型性的,且具有局限性的日语教材所无法企及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文化知识的传授贯穿到听、说、读、写的每一堂课中,使语言与文化在课堂上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在词汇、表述方式、修辞结构和价值观念三个层次上,通过电影、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和文学作品等手段,利用课堂讨论、实际演练及专题讨论等方式积累日本的文化知识,使学生认识并熟悉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日汉词语、成语、惯用语的意义在运用方面的差异,并深入理解日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

3.高级阶段要从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入手,介绍汉、日两种语言在句法修辞和篇章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培养学生在国外进行专业学习时的理解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日本原作的理解和综合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把两种语言进行机械地一一对应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根据目的语的特殊表达方式和文化因素进行表达,让学习者努力适应用日语进行思维。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现象,目的是通过学习和交流,量减少因文化因素所产生的误解,以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学习日本文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运用日语交流时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及行为方式。文化不存在对与错、道德与不道德的价值判断问题,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优劣之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抱着理解、宽容和鉴别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著.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日语教学范文5

[关键词]语块理论;情景语块;目标词汇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它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和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从语义学角度来看,它是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它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元素。因此,我们可以把词汇看作为语言系统中的核心单位。Horiba.Y(2012)以汉语和韩语作为二语,日语为母语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对于文章的理解与单词理解成正比。小森?三国?近藤(2004)认为,在二语习得的情况下,如果你不知道文章里95%一98%的词汇的话,你就不能够充分地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词汇记忆对日语习得的重要性。

关于日语词汇的记忆方式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都进行过相应的研究。大野晋(1980),通过制作文字盘的游戏方式记忆生词。唐浑(2010),通过询问参与复述与跟读的日语学习者后得出,这类练习能够记住难以理解的词汇,还能增加专业词汇量。李百元(2009)采用汉化读音结合联想记忆的方式。比如:女性、D女。可以汉化读音为“叫赛”,付加上“女性总是叫喊着比赛衣服的漂亮”的联想速记。黄素贞(2001)也同样以单词读音为切入点,采用“倒读语”、“同音词”、“近音词”、“日语读音汉化”作为记忆方法。任立平(2015)把日语词汇分为音读词、训读词、外来语、拟态词。强调从读音、背书、创造愉快的氛围等方式记忆单词。综合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灵活记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记忆日语词汇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在灵活记忆的理念下,探讨语块理论与日语初级词汇教学之间的关系。

二、语块理论

语块理论起源于认知心理学的“组块”,即为了方便记忆,把一些需要记忆的材料加以分类,使之组合成为适合人们记忆的板块。之后Becker(1975)借鉴认知心理学组块研究的成果,突破了习语研究的局限,把人类记忆储存、输出和使用的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块结构统称为语块。Newell(1990)认为语块是一种记忆的组织形式,它是由记忆中已形成的语块构成。Nattinger.9 Decarrico(1992)指出词汇短语是语言教学最理想的单位,即把连续或非连续的两个以上的词汇组成的词组定义为语块,并将语块分为聚合词、固定表达方式、短语、句子构建语块。Roediger等(1977)指出,感觉信息比语义信息具有更快的消退效果,而语义信息比感觉信息更具有提取功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块是在研究记忆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理念,它是由若干个词汇组合而成,并具有语用功能的板块。其体现出来的语义信息能够更好地提高记忆。

三、语块与日语词汇教学

语言学认为词汇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要掌握一个词汇就需要学习它的语用、语义、语法等功能。所以现行日语初级词汇教学模式首先是强调每个词汇的意义、使用方法、接续、近义词辨析等功能,之后通过一些例句(语块)让学习者理解这些功能。但是笔者认为,这类例句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习者对相应词汇以上各功能的理解,并不能引导学习者在输入、储存、输出过程中主动构建语块,提高对词汇的应用能力。所以总的来说,现行的教学模式突出对上述功能的指导,缺乏与其他词汇进行融合,弱化了目标词汇的聚合、组合、替换等潜在能力,不利于学习者真正地掌握、应用词汇,其后果正如Hill(1999)、汤闻励(2005)所指出的一样,学习者“词汇搭配知识”落后于所掌握的词汇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语言输出的质量。

而语块利用语用功能,将若干个词汇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或多个板块,强调每个词汇的潜在的聚合、组合、替换能力。它要求学习者在语块创建之前,大脑对目标词汇产生一个认知过程,通过学习者的思维、语义、想象等感官系统对目标词汇进行信息加工与梳理。所以会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目标词汇的输入、储存和输出不是独立结构,而是与其他词汇融合,通过训练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搭配能力”,提高对目标词汇的记忆。

目前在我国对语块理论的应用研究大多集中于英语教学中。吴潜龙(2000)指出实际使用的英语词汇不是单独的单词,而是若干语块。陈文平(2008)认为,将语块融入教学,可使语言形式易于习得、易于记忆、易于使用。骆燕燕(2009)把英语词汇教学与语块教学相结合,提出注重语块习得策略教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语块能够把传统观念上各自孤立词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或多个整体板块之后,进行语言输入、储存和输出,并在结构上最大限度忽略词汇之间复杂语法规则,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上的负担,从而提高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能力。

四、情景语块与日语词汇教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接收大量的信息,信息之间会产生各种干扰,影响人们的记忆。比如,某人的名字或电话号码已经作为长时记忆储存下来,当出现新名字或新电话号码等新信息与旧信息极其相似时,就会出现错误的信息提取。但如果你在输入旧信息时,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语义、情景等处理的话,出现错误回忆的概率就会下降。所以对于如何改善、提高人们的记忆能力,认知心理学进行了很多研究。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和劳夫以母语是英语,二语是俄语的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采用“关键词法”。关键词是指“发音有点像外语的英语单词”,把二语口语单词和母语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的话,学习者就会想象出母语关键词和二语的翻译意思之间相互作用的情景。为了证明这一方法的有效性,要求被试者学习120个俄语单词(3天为一阶段,每天学40个)通过耳机让被试者听已录好的俄语单词,对实验组呈现关键词和英语翻译,而对另一组只做视觉呈现的英语翻译。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进展更快,而且在6周后的回忆期时,实验组的正确率达到43%,而另一组却只有28%。他们还发现,提供给被试者关键词比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关键词具有更好的记忆效果。20世纪60-7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卢利亚与认知心理学家亨特、洛夫分别对超常记忆者的记忆方法进行研究之后指出,超常记忆者会为每一个单词提供一个背景,或者能将无意义的三字母词和有意义的单词联系起来。

结合上述研究笔者认为,语块理论应该要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相结合。也就是说学习者除了构建一个语言板块,更应该结合自身经历、周边事物构建一个能够刺激自己的语块。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记忆能力关键在于通过结合目标词汇的语义、情景进行组块。另外由于大部分日语初学者日语词汇搭配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像“关键词法”一样,提供相应的语块。之后让学习者对这类语块进行二次加工,形成一个有利于输入、储存、提取的,适合学习者自身的情景语块。

五、结语

日语教学范文6

关键词:日本教育改革;日语教学;人才培养

日本每一届政府都重视教育问题,教育政策及相关方针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且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日本在桥本内阁时期,文部的大臣就提出了关于改革日本教育的具体方案及课题。在当时的教育审议会上,日本内阁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四次关于教育问题的答辩,并合理修改了日本战后的教育基本法,在2006年提出了相应的审议报告。

一、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焦点

日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修改了战后《教育基本法》。改革内容涉及完善教育财政、应对情报化社会和国际化社会、学术振兴、高等教育改革、建设终身学习社会及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现在对改革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

(一)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

日本在教育基本法中加入了终身教育的理念,且日本终身学习审议会和文部科学省都大力推进创建日本终身学习型社会。他们主要通过提升国立大学的开放度,拓展远程教育的范畴,以完善当前的社会教育方式。根据日本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面向整个社会开放,并且广泛地吸收社会在职人员入校学习,主要表现在:增强选修学习的灵活性,拓展教学内容的形式;设立夜间研究生院;制定旁听大学生课程制度,并且承认旁听学分;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关系,采取研究生制度及委托培养制度。此外,为了在社会教育中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全面满足日本社会居民的需求,日本政府加强了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及社会教育设施建设。

(二)培养综合性人才

日本在2002年了《作为人的战略展望》,强调学生培养的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行动和思考的、有涵养的、具有丰富文化的日本人,培养成新世纪的综合人才。这种教育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体现在每个日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目标上。比如,明治学院东村高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自立精神、国际型、有实力、道德高尚”的人才。即便是特别招收病弱青少年、儿童、残障和智障的南越养护学校也把“开朗、友善和强健”当作校训。把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日本新世纪的人才培养战略

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日本的教育改革同日本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日本的教育战略具有国际性的眼光,站在国际发展的层面上制定战略,提出了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思路:明确研究生院及大学的作用。大学主要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同时加强学生同社会的联系和交流;研究生院需要培养社会需求的研究型和职业型人才,进而充分地完善大学教育。学校需要纠正学校风气,设立不同方向的课程,加强对学生成绩的考评;要设立多种类型的学校,如法律、经济专业学校,培养公共政策、教育、金融、法律实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日本教育改革对我国日语教学的相关启示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日语教学具有特殊性,当下许多教师依旧遵循汉语的教学方式,且缺少充分的教学准备,使学生难以脱离汉语的环境来学习日语,限制了学生日语能力的增强,没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日语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日语技能。同时,在教学中注重进行持续性反思,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确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掌握记忆日语及应用日语的技巧,使其主动进行探究,以提升自身学习日语及应用日语的能力。

(二)优化日语教学的思路

目前,多数高校的日语教学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1]。为了提高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建构语言知识的过程进行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日语的主动性。第一,鼓励学生进行听说练习。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日语读写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日语的听说水平,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听、多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及表演者。第二,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日语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以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第三,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和自主探究。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合作、探讨、实践及体验来提高自身的日语综合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讲解的时间控制在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把剩下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探讨[2]。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提出教学话题,把学生分成两个对立的小组,每个小组发表反对或者赞同话题的理由,由两组选出各自的代表进行探讨,在课堂的最后根据教学规划进行听力训练。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方法是不破不立的,要在应用高效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积极探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并把教育研究的目标放到国际层面上,从其他国家经验中学习有效对策。

(三)关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日本教育中,文化教育是重要的一部分,其注重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3]。我国在日语教育中,需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培养他们在国际交流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的习惯。当前,我国日语教育存在文化、语言脱节的问题,学校普遍先开展语言教育而后开展文化教育,所以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日语知识,但由于没有充分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在同日本人实际交流中仍存在较大障碍[4]。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合理引入日语文化知识,避免学生因为“文化缺失”而出现交际障碍。让学生全面接受别国先进的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化品味。教师需要在日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培养学生使用日语介绍我国灿烂文明的能力,让学生在吸收国外文化精华的同时,也输出我国的先进文化,充当文化交流的国际使者。比如,在讲解国外的主要节日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制作节日贺卡,也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节日的背景资料,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让学生加深对中外文化差异的了解,科学地看待中外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做新世纪的综合型人才。在日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内容,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逐渐培养学生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

(四)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日语教育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积累、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外语能力等。所以,我国需要合理转变人才培养的整体观念。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校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进而培养出具有个性的、健康的创造性人才,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创造才能[6]。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一些日本新闻视频和语音内容,让学生针对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一些有偏激看法的学生给予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科学地看待问题,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政治观,培养国际眼光。也可鼓励学生在课前准备关于日本文化的小演讲,加深其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汲取日本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去其糟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在日语教学的多个层面渗透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本文探讨了日本教育改革中的焦点内容,并对我国日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反思。当前的日语教学需要培养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人才,不能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理念、方法、思想及人格的教育。我国需要从国际化的角度改革日语教学,积极引进先进教育模式及理念,以培养出综合素养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玄里.日语翻译教学中现状及解决对策[J].才智,2016,(30):65-66.

[2]王海平.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日本语考试导向问题[J].西部皮革,2016,(18):46-47.

[3]李小俞.文化认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6,(30):98-99.

[4]温玉晶.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45-46.

[5]谷恒勤,战建丽.日语基础阶段中级句型教学探索[J].高教学刊,2016,(22):79-80.

日语教学范文7

论文摘要: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学生缺乏日语会话能力是由来已久的问题。要解决学生会话表达能力低下的现象,就应该从分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关系入手。在本论文中具体分析学生的日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日语教学中解决学生会话能力缺乏的教学改革方法。

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学生缺乏日语会话能力是由来已久的问题。虽然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中6年的学习,考入大学以后又经过两年的学习,但是会话能力仍然很差。比如让学生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他表达的日语中,能发现很多语法上的错误,及其用词不适当或发音当中的错误。即公共日语教学中,学生应有的日语水平与日语回话能力之间的差距,是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应该从分析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大学公共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日语学习中过分重视书面知识而忽视口语知识。书面知识指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翻译和中文理解。重视课文内容的翻译和理解固然没错,但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和翻译了并不能认为他掌握了课本知识。因为理解了课文内容未必能表达出来。其原因在于日语的书面表达形式和口语表达形式有很多不同。况且日语文章中出现的汉字就很多,所以容易把握文章的意思并进行翻译。这种教学目的是容易达到的。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内容则是困难的。可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这种现象会导致以下的问题。

1.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脱离。

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词汇和语法,但是,涉及到实际应用就不能运用自如。这是因为课文中的语法和词汇只能反映某一种情景下的使用方法,因此是缺乏灵活性,而会话是根据会话情景不断发生变化的—即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语法的表达形式。比如在日语语法中要求别人做某种事的时候使用命令型,动词表示中顿时要求使用[て]形是这么规定的。可是,会话当中很多时候用动词的[て]形来表达要求对方为自己做某种事情。动词[て]形在会话当中可以表示为「~てください、「~てなさい、「~てたまえ等的简略语。具体表达什么程度的命令语气是那个会话场景决定的。还有在语法中「~てある是作为补助动词接在他动词后面表示某种动作的结果持续保持着。但是,在会话当中有些他动词后面就不能接「~てある这个补助动词。例如「待つ,「切る、「食べる、「返す、「見る、「読む等词后面只能接补助动词「~ている。所以,掌握了书本知识并不能认为掌握了会话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语法知识虽然在文章中的使用和会话当中表现有所不同,但是会话当中的表现也能加深语法的理解。例如「私は猫は嫌い和「私は猫が嫌い。的区别,从文章上不好区分的。但是,加入会话场景的就容易区分了。如[甲:私は猫は嫌い。乙:犬は。甲:犬は好き。和甲:あなたは何が嫌い。乙:猫が嫌い。]的会话文的对比中就能帮助学生上面两个句的不同点。所以,仅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法教学往往是不够的。

2.以语法教学代替会话教学。

在这里我们应该有必要探讨机械的语法教学在会话教学中的必要性。日语的语法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语法。在日常的会话中往往初级语法知识使用的多一些,甚至有些时候不需要语法只需要词汇就能表达意思。比如接受邀请的时候,婉言谢绝的语言表达方式。假设被朋友邀请吃饭的时候用标准的语法「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でも、今晩は、いけません。バイトがありますから的形式表达和「うんー、ちょっとー、バイトでー的表达形式相比,那一个更合适一些呢?这种时候用语法形式表达就会显的语气生硬,可是用几个不连贯的词汇表达就显得委婉含蓄,也让对方容易接受你的拒绝。

上面的事例说明在日语会话中,用语法知识机械地死搬硬套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有时容易误解。而我们的教材编写中的会话表现的构成形式很多都是按照语法规律表述出来的,日语教学也是语法教学和会话教学不分。即用语法教学代替会话教学。这种教学导致学的语法知识越来越多与在实际日语会话中应用能力就越来越贫乏。因为学生学的语法知识越多就越难掌握语法在日语会话中的使用方法。

在日语的交际会话中会话场景比语法知识显得更重要一些。会话场景决定着是用严谨的语法表达,还是用简略的形式表达,或者是使用敬体形式还是简体形式。

3.脱离语境进行词汇教学使教学机械化。

教师在日语教学中讲解新词的时候往往是根据那个词汇在课文中的意思来讲解。然后根据课文讲解语法,再让根据语法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学生按课后的提问从书本找出答案进行回答。

4.日语教学与听、说相脱节导致片面性教学。

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式提出的要求。但是这种机械片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听说能力匮乏,缺乏日语交际能力。在我校参加日语国际能力考试的学生的成绩来看,听力成绩普遍都在60分以下。这种听力成绩低下情况不但反映出听的能力缺乏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会话能力的低下。从我参加的研究生日语口语复试的情况来看,考生们往往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也有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因为外语教学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不会说直接导致不会听。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只用眼睛去学、而很少用嘴和耳朵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要重新组织教材结构使学生便于掌握会话技巧,并且在教学中创造会话情景,改革现有的教学组织方式、方法。具体作到:

1.依据不同的会话模式重新组织教材中的会话内容。教中的会话内容都是按一种会话体编成的。比如说会话文的表达式来讲,或者是敬体表达式或者是简体表达式。而且很多会话语句都是按造文章语法体系编写的。但是这种带有书面语言色彩的语法表现形式,往往与会话实际互相脱离,而且不实用。比如「で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でした。、「~ありません。等这种敬体是不常使用的而更经常使用「ではなかったです、「だったです、「ないです等表达方式。还有会話中表示转折的时候,比「でも「しかし「けれども等助词使用更多的是「だって「けど「~が等助词。而且在会话当中未必都要用敬体或简体形式,有时也会敬体和简体一起使用。下面的母子的会话中敬体,简体是组合在一起使用的。

甲:お母さん、お金貸して。 乙:お金?何するの。

甲:いろいろ~。

乙:だめよ。お金はないの。あなたもわかって

いるでしょう。

甲:う~ん、だって。

乙:だめと言ったらだめです。

总之一种会话体只能给我们提供一种会话情景。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会话材料,要编写多种情景下的多种表达模式,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会话技巧。

2.避免语法的绝对化。在日语教学中很多人认为教学必须按部就班地进行。

比如「て形在初级的前半部分教,被动形在后半部分教等等。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些日语语法只重视文章的构造而忽视了实际会话交际。但是我们应该发现日常会话中语法的使用和解释由会话情景决定的。比如「何をしているんだ和「止まるんだ从语法表现来看是同一种表现形式,但是从口语表现来分析,前者是“干什么呢?”后者是“站住!”的意思。同样的语法表现形式在会话中表达的截然不同的意思。因此教学中应根据会话中的需要,对教材中的语法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给学生创造会话情景提高会话能力和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日语知识而应培养他们使用日语表现自我、理解对方的语言交际能力。具体做到组织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间的语言交际活动。为了真正让学生真正体验语言交际,应避免教师提问学生,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的形式,而应尽可能的采用师生之间能进行语言交流的形式。要做到这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而且是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其次组织学生间的自主会话交流活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把学生两三个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会话小组,让他们根据教材内容编写会话内容。然后,在课堂进行会话。

4.会话教学采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

在会话教学活动中注意的是要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而应采用游戏的方式或视听,会话,作文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而且能保持学生的会话积极性。作为教师组织教学中尽量多鼓励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因为日语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根据情景、文化背景会有多种表现形式,再加上书面表达的方式和口语表达的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对学生的错误表达要进行正确的疏导。

以上阐述了提高学生会话能力方面的一点看法。但是,提高学生会话交际能力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而且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摸索性的教学实践。我们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日语的会话模式及其特点才能创造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日本语言》.徐一平著,〔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现代日本语理论文法研究》.胡振平编,〔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日语的句法意义》第一卷.寺村秀夫著,〔M〕.王亚新译,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88年.

4.《日语句法研究》.陈访泽著,〔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5.《日本语语法表现辨析》.孙满绪编著,〔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年.

6.《日本语句型辞典》.徐一平译,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年.

7.《新日本语语法》.朱万清编,〔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2年.

日语教学范文8

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从日语教学根本出发,改变大众对日语存在的理解误区,有利于情境教学应用领域的拓展。通过对日语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就日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主要应用做相关论述。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日语教学;学习环境

1日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日语学习存在的理解误区

国内英语教学的普遍开展,为大众提供了学习外语的技巧与经验,并养成一定的外语学习思维逻辑。因此,会使得部分日语学习者产生理解误区,认为日语的学习与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感,有了英语学习的经验,就片面地认为日语学习也会简单许多。这本质上是对日语学习理解存在的误区,这种思想对日语学习者在口语练习与听力练习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1.2缺少优良的日语学习环境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日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周边环境的影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日语学习氛围,杜绝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现象,而对周围日语学习环境的重视却不足。除此之外,在日语教授过程中也不可片面重视形式与氛围营造,最核心的还是要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出发,在学生主观学习与创造面前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学习氛围毕竟只是发挥辅助作用,要想学好日语,还得从自我努力出发。缺少正确日语学习思想意识的指导,即便拥有完善的客观条件,也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3日语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率较低

日语在国内的使用情况与英语相比有较大差距,常见于外资企业、外国语学校、影视动漫翻译等领域。因为使用率有限,所以相配套的日语教学培训基地、日语学习辅导教材也较少,学生日语学习客观条件难以得到满足,日语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日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进度也受到阻碍。

2日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主要应用

2.1锻炼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应用情境教学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真实日语应用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深刻感受浓厚的日语氛围。另外,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国外生活习性、人文风格的理解,通过虚拟场景的构建,帮助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对日语记忆程度的加深也有利于学生提升日语情境模式理解力。这种让学生产生实际代入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日语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但情境教学法并非单一的多媒体应用教学或单一的环境模拟教学,而是二者相互结合,并与日语听说相辅相成,基于学生兴趣的加深,提高其日语实际应用能力。

2.2情境教学法的整体性应用

情境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并不局限于日语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内部功能,从整体性应用角度考虑出发,从始至终发挥情境教学的功效。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需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以此培养学生在固定时间可以使用特定的学习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与习惯。教师可在下课前布置学生下一堂预习的内容,让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也可根据实际任务,对日语字词或语法应用进行情境设定。不断延伸与创新情境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2.3提升日语教师教学能力

一个具有较高日语教学素质与能力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传统课堂教学更倾向于对教师自身丰富经验的要求,能准确掌握课堂进度,带动课堂教学氛围。而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方式,对教师课堂节奏与教学能力的掌控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强,就很难发挥情境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氛围不浓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所以,在日语情境教学过程中,对日语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要足够重视。当下,国内日语教师素质培养虽有较大提升,但因为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素质提升仍有较大阻碍。教师是情境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与设计者,能否依据合理的教学设计提炼营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从而辅助学生学习日语,是对日语教学从业者的一项重要考验。

2.4情境教学生活化

还原与提炼是情境教学生活化的实质。语言的本质是生活,代表了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日语教材内容潜藏的文化来源于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因此,将日语教学内容还原到生活中,通过单个情境来提升日语学习具有明显效果。当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大众生活逐步被分解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两部分,在生活还原过程中应重点围绕这两部分展开。现实社会需要介入日语教学过程内容,主要分为文化、习惯、风俗、语言等内容的介入,如日本民众普遍忌讳数字4和9,因为其和“死”“苦”发音类似,所以日本医院从不设立4号房间。日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对于省略句式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针对双方已经达到共识的交流。另外,网络虚拟环境的介入也十分重要,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直观化的教学系统被多数高校应用。因为课时有限,学生获取知识量受到束缚,但是在网络中存在海量信息等待获取与挖掘,为学生提供了免费的自由学习与分享平台。如外语学习网中就包含了日语歌曲、日语口语词汇、日语语法考试等栏目类别,再加上若干图片的想象配图解释,信息每日更新的力度,这种网站的日语学习内容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符合学生猎奇、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引起学生广泛参与和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在整个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5情境教学课堂化

情境教学与课堂教学存在差异性,但又因为语言教学而联合在一起,在教学主次上没有好坏之分。情境教学法偏向于以生为本、激发兴趣,课堂教学则注重头脑风暴形式的知识灌输,倘若知识与兴趣情感能够实现有效结合,此类教学方法就会呈现主动局面,演习式教学和游戏情境式教学成为教学主流。演习式教学主要针对研究性与实践性学习而言,以某一教学问题为核心展开师生讨论,活动参与主体覆盖面广,因此,问题认知趋于多元化与多层次,主题认知更加深入。演习式教学适用于日本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等内容的讨论,主要分为提出问题与主题、学生主题演讲、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辩论、总结评价等。因为时空与各种条件限制,小规模趣味游戏反而适合情境教学法。游戏制造愉快气氛,再加上学生具有的从众心理,就会逐渐养成在被动环境中主动学习的习惯。如被搬上电子荧屏的猜字游戏,因其简单易操作、趣味性与知识性并行的特点,以课堂分组形式进行猜字游戏,获得良好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环境在人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个良好的情境带入或语言氛围,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教学结合当代科技构造虚拟场景,有效填补了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环境存在的空白,对于提升学生日语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常玲 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明洋.情景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6(9):23-27.

[2]董编.情境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8):34-37.

日语教学范文9

关键词:日语教学;创造性思维;;第二课堂;实践

随着越来越多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出现,综合性大学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在高职类学校中也掀起了日语学习的热潮,大批的学生加入了日语学习的行列。面对高校日语教学热的出现,各校对日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也在不断作出调整和创新,力图改变日语教育局限在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其他知识面较欠缺,适用教材少,教学内容过于滞后的现象,将单一的语言文字培养,向着既会日语,又有一定知识面,具有较强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方向转变。使所培养的大学生,不仅会日语,还要了解日本国情,具有日本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有的高校还利用网络同日本一些名牌大学开展远程教学,使同学们可以学习和掌握日本高校中的教学内容和有关的知识信息情报,便于他们更直接地了解日本。

为实现日语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就变得越发关键,特别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日语专业教师,则更需要根据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和办学特点组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们完成角色的转变,尽快让他们形成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岗位职业环境,毕业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对此,不管是日语专业教学还是第二外语教学的形式,概莫能外。根据这几年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现高职类日语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诸方面。

1, 端正专业学习思想

在中国,,对日本非常了解的人是少数,特别讨厌和不喜欢日本人的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日本。在学日语的学生中,有的可能不是主动报考日语专业,而是命运的安排。但也有更多的人是主动选择学习日语的。因此,掌握学生们学习日语的动机就变得十分必要,调查表明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由:一是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强国,科技先进,经济文化发达,可以学到一定的知识;二是日本是亚洲现代化国家的先进者,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受日本的影响大,比如孙中山,鲁迅等,早年都是从日本学成回国的,因而形成了向日本学习的传统。再有就是从经济上考虑,学日语将来好找工作,到日资企业供职,收入高,待遇好。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日语好学而选择日语。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学习日语和日本文化,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日本,对日本产生感情,就能较客观地看待日本的人和事,在学习上也就会更有动力。

2, 灵活处理运用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和合理挖掘尤为重要。在处理教材时,只要抓住了教学重点这个关键,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内容顺序的调换则并不重要了。其实,在教材当中,有些内容可能只要一笔带过,有些内容可能又需要反复练习。这样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删。例如,在《标准日本语》专业选修课程上,教师应强调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用。那么,在教学内容上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话部分,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开口说的机会,而语法解说方面相对来说就不那么是重点了。同样,在教学参考书中,提供的许多教学活动,也有不适合学生的,教师只能有选择地利用,切不可盲目照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创设一些活动,让学生们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例如,在教 “自己紹介”一课时,我就设计一个“面接”的活动。让学生在假设的面试环境中反复地运用了该课重点句型“私は~~です” ,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当然我们的教学任务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枯燥的,要求学生们首先必须掌握基础的单词和语法知识,那么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知识储存后,就应该启发学生应用,而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创性的见解。比方说:在讲授“電話をかける”这样的情景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情况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运用的功能意念句,然后再通过情景对话来传授打电话时的习惯用语和基本礼节。这样就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经过实践与探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还有游戏法、竞赛法等。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了紧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而通过竞赛,迅速联想可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其次,还可以通过学唱日语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如在学习日语发音知识时,可以在一定的

阶段学唱有代表性的歌曲,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知识也就更加印象深刻。4,贴近社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以往大学的日语教学,强调单一的语言学习较多,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素质能力的训练培养。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视野和思路不开阔。所以,教学一定要紧密接近社会,接近实际,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下功夫。

学习日语的学生们毕业后多半会就职于日资企业,这就要求在学校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对日企文化也要有所了解。那么,在平常的课堂学习中,则可以多向学生们传授有关日本企业基本礼仪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有规模的日资企业,亲身感受日企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或者让学生利用假期去日企实习,通过现场训练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5,以第二课堂营造日语环境

任何语言的学习,光靠在课堂上就能完全掌握,那是不现实的。在教学当中应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单词听写组、背诵组等,在课后去消化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自行组织背诵组,然后在每周末,将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统计,督促学生背诵复习。另外,可以定期举办日语沙龙,日语角等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甚至可以请一些日企人员参加,让学生和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最直接的了解到日企文化和信息。只有这样,第二课堂才不会形同虚设。

常言道:学无定法,教无定规。对高职类学生的日语教学来说,应改变语言学习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和应试教育中死记硬背的陋习,增加知识的运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走出校园就能游刃有余运用所学知识投身于工作当中。

日语教学范文10

【关键词】日语教学;交际教学法;课程设置

一、在日本的学习

来日本学习日语的外国学生,日语水平参差不齐,首先通过日语考试,划分等级,根据日语等级的不同设置课程。大致的课程有综合、文法、听力、汉字、作文等,在不同的课程中又分为各种等级。

1.学习目标。日本语言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以参加留学生考试,将来升入日本大学为目标。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以通过日语能力考试为目标。前者的留学生考试,在120分钟的考试中,会进行“记述(即作文)”、“听解”、“听读解”和“读解”四项测试,它有不同于日语能力考试的几个特征:①整体上,“日本留学考试”的词汇和文法并不很难,减少了考生的负担;②不要求死记硬背,而强调对日语有多少程度的运用能力;③试题很多,考生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要求有瞬间的判断能力。

2.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身在日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日语,电车上的广告、商场广播、超市商品名称、电视节目,这些无形中成为了日本语言学校得天独厚的教学工具。而国内除了课堂上,学习日语的环境几乎没有。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积极创造学习环境。例如,老师在课间可以放些日文歌曲,课余给学生播放日本动漫、电影等。学生可以将自己身边的文具、家具贴上小标签,随时复习日文读法,并养成用日语写日记的习惯。而且上网浏览日本网页也是很方便的学习途径,既能锻炼读解能力又能了解最新信息。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会让日语学习变得趣味十足。

二、国内教学

1.国内日语教育课程的特色。我国教学重在语法、听力,但口语表达方面,学生锻炼的时间明显比在日本学习的外国学生短。由于语言环境的关系,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背课文、记语法,因为平时讲母语,用母语思维,加上汉语与日语的语法和语言习惯不同,所以在讲日语时,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思维转换。

2.教材的选取。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课文的内容有所增加,难度也提高了。比较之下,国内的学生比日本的学生用功,理解能力强,但实际应用日语的能力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要弱些。特别是日语的口语书面语现象较多。

3.以教师为中心。因为课时量非常大,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师生互动的时间相对较短。另外,国内因为经费的关系,教师不可能给学生分发大量的参考资料,基本上围绕着教材,以教师的板书为主。

三、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研究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发展历史,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提高交流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外语教学法。

1.交际教学法研究具有以下特征:①根据交际教学法研究的语言观,语言教学应该以语言功能为主,而非语言结构。②教学内容以概念和功能为主。③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

2.交际教学法研究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尽量开发和使用与实际生活相近的教材,设定与现实生活相象的教学环境。②通过在学生之间设置信息差唤起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欲望,进行具有实际意思的语言交流活动。③通过类似游戏模式等活动,展开各种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主的练习。

如前所述,交际教学法研究充分体现出了杜威教育哲学思想中的在做中学,生活即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启发

1.扩大交换生的交流。当今世界,资源共享是非常节约和有效的好方法。中国有学习日语的学生,日本也有学习汉语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外语”学习面临的问题基本上大同小异,对他们的外语学习而言,最需要的是语言环境。如何解决用好两国学生的互换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外语”能力中比较经济和效果显著的好思路。目前两国之间的交换生数量还是太少,如何使之扩大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2.借鉴授课方法。在授课方面,日方教师授课时对课文的分析、对单词的讲解、根据课文内容而设计的提问和根据学生的状况对问题的展开和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针对某一观点,组织学生通过辩论提高语言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等等教学方法都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今后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这些教学方法引入到日语教学实践中。

五、总结

日语学习,不仅要学会词汇的意思、文法的用法,更重要的是理解语言的内涵。对学习者来说,在下功夫记单词语法这项基本功做好的基础上,要主动制造环境运用,并且多学习日本人使用语法的语境。这就需要学习者不能局限于教材,应该通过网络、视频、动漫、电影等多种方式接触日语。另外,作为日语教师,应该多学习外国先进教学方法,取长补短。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老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法。并且要改变“以老师为主体”的观念,除了传授知识,还要重视与学生的心灵交流,把渗透在语言中的文化讲给学生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日语教学范文11

关键词: 商务日语 教学方略 教学质量学习质量

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企业大量进入中国,中日经济交流活动日趋频繁。2006年度贸易统计速报(海关统计)显示,中国二战后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日邦交35周年,随着两国领导人的互访频繁,以及首次中日高层经济对话机制成功启动,双边经济贸易全面提速。双方密切的经济往来为我国日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遇,同时也给长久以来以培养研究型日语人才为目的的日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关于商务日语的定义,学界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的认定①。但一致达成的共识是:商务日语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兼具日语语言学和经济、贸易等多门学科的内容。由于学习商务日语的目的在于开展商务活动,并促使商务活动达到最终成功,因此,它并不纯粹属于语言学领域,比起日语语言学课程中强调的语言的正确性来说,在商务日语课程中语言的实用性应该列为首位[1]。这就需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到日语语言课程与商务类课程的结合。另外,考虑到商务日语教学对象通常是处于中高级日语阶段的学生,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全景商务环境、增加实际应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基本的商务理论知识和交流技能也成为教学的关键。

Lawrence Strenuous与John Elliot两位英国教育行动研究的重要推动者曾分别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概念,认为教师是学校本位课程改革倡导者;以行动促进反省十分重要[2]。因此,我连续以两届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自我教学行动的途径,反思商务日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究商务日语教学方略,以期改善本课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教学实践

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我分别以本校日语专业的06级与07级两届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商务日语课的实验教学,并连续两年进行了问卷调查。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我结合06级的反馈信息修改了07级的教学计划,现将两年的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归纳为表1(其中,带是07级教学中新增内容和形式)。

二、调查数据归纳

本课程的调查分别是在2009年6月20日和2010年6月17日进行的,回收率均为100%,两次调查的内容基本相同,均由四大部分组成。调查表项目一是对学习需求的调查,不分次序,选项依次为:日本贸易实务知识;日本商务礼仪;外贸谈判;日常商务会话。项目二是学生对于授课形式需求的调查。项目三是关于学生对实际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满意度的调查。项目四是开放项目。为了分析方便,我将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将学习内容的需求度和满意度、授课方式需求和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分别归纳为表2和表3②。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06级对学习内容需求的排序为:日常商务会话、日本商务礼仪、外贸谈判、日本贸易实务知识,07级的排序为:日本商务礼仪、日常商务会话、外贸谈判、日本贸易实务知识,排序基本一致,最有需求的内容为商务礼仪知识,需求度最低的是贸易实务部分;(2)从07级对于各学习内容的满意度上来看,由于07级的教学计划是在对06级的调查基础上作出的调整,因此每个环节的满意度基本都达到了76%以上,其中对外贸实务知识环节的满意度上,很满意的比率由3.23%增加到16.67%,而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总比率由12.9%降为了0。对需求度原本就很高的日常商务会话和日本商务礼仪两个环节感到很满意或满意的分别是86.66%和93.34%,对外贸谈判环节持满意态度的占76.67%。总之,经过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学生们对商务日语课内容设置总体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

表3是对授课形式的需求和满意度的调查。如表所示:(1)授课形式需求次序方面,06级的排序为3、2、4、1(具体内容对应表1“形式”一栏),07级的排序为6、53、4、2、1(5、3项,需求度相同),可见除去新增的授课形式,两届学生对原有形式的需求度排序完全一致;(2)在授课形式满意度方面,对日本贸易实务的授课形式,06级学生持满意态度的只有29.03%,而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率占到了32.26%,07级学生持满意态度的则占到了56.66%,而持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则仅占3.33%。对日本商务礼仪的授课形式,07级的满意度达到了93.34%。对日常商务会话的授课形式,07级的满意度达到80%。对于案例分析讨论形式,06级和07级的满意度分别为70.97%和63.33%。对于商务听力环节的授课形式,06及和07级持满意态度的分别为67.74%和83.34%。

在开放性调查项目中,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了自我评价,并对本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些看法。其中认为通过商务日语课程感觉到商务知识和商务日语词汇和用语的积累大幅增多的,06级占到83.87%,07级占到93.33%。在对本课堂教学活动的看法中,正面的评价居多,可是也有学生列举了一些不足。其中06级建议最多的几项具体如下:(1)增加实际的商务情景会话内容;(2)找一些关于贸易实务的视频定时观看;(3)贸易实务教材过于简略和抽象,同学讲解有难度;(4)希望可以请经管学院的老师承担外贸实务知识的讲解。07级建议主要如下:(1)希望老师能够多播放一些和所学内容有关的视频(特别是外贸方面),激发学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2)希望能够多给学生表演、模拟的机会,在练习中提高会话水平;(3)给学生创造机会参观公司,增加实践机会。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在学习内容需求方面,三年级的学生较一、二年级有了很大改变,由注重日语语法等基础知识转变为注重语言的应用和更实际的技巧。这是因为三年级阶段,学生日语水平已经达到了中级水平,基础单词和语法知识已经基本掌握。另外,三年级学生很快面临实习和就业,但实践机会不多,所以很希望在课堂上间接获得一些职场经验和模拟练习机会。因此,商务会话的听说内容、商务礼仪知识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但是,同样作为实用性也很强的基础理论类课程――日本贸易实务知识学生却显得兴趣不大。通过开放项目的调查分析出主要原因是:(1)对教材不满意,由于教材采用的是日文版本,出现了大量的新的贸易类词汇,对于刚刚完成基础日语学习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另外,还认为教材介绍过于简略,即使看中文翻译也很难理解;(2)学生认识不到学习贸易方面基础知识的重要性;(3)师资的局限性,由于担任商务日语的大部分教师出身于语言文学专业,并没有接受过国际贸易的专业学习,对贸易课程只能是边学边教,摸着石头过河,教学重点也明显偏向于语言应用的讲解,满足不了学生对于实务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的要求;(4)三年级课程安排过多,加上过级考试,学业繁重,学生会认为分组发表形式增加了课业任务。但由于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07级的教学计划中还是将其作为了中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一些与之相应的情景会话,在授课方式和课堂流程安排上也作出了改变,以便将实务理论知识尽可能地与理论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二,在教学形式方面。通过06级与07级满意度调查对比发现:(1)学习内容需求度越高授课形式需求度和满意度就越高,说明施教之前进行学习需求度的调查十分必要。经过调整的07级教学,由于加入了学生需求度较高的商务礼仪和会话环节,起到了将学生放入贸易实务实景的作用,缓解了单纯讲授贸易实务知识的枯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学生对于分组讨论制作PPT讲解的形式总体反应一般。由于发言的同学水平存在差异,当出现日语表达能力稍差、讲解逻辑混乱、或没有认真准备的发言者时,学生认真听讲、发言的积极性降低很多,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3)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参与性变强,对角色扮演的交际教学方式具有极大兴趣,希望能够在课堂上模拟职场,提高会话水平,掌握基本商务礼仪。

第三,在教学效果方面。(1)学生虽然对分组讨论、制作幻灯片发表的方式不太满意,但是经过尝试最终还是得到了很多意外的收获:学会了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研究、分析问题;在准备发言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好奇感;营造了积极讨论问题的学术氛围;用日语分析、解决、说明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问环节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可见,此授课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感觉到不足。(2)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案例分析相应会话+礼仪练习”讲练结合的方式,大部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很多商务用语。

四、教学反思

商务日语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兼具经济学、贸易学、语言学、文化类课程等多门学科课程特点。高质量地完成商务日语课程实属不易,教师需要多方面地学习、研究、策划。因此,不仅要采用商务日语课程本身,而且要采用联系观点放眼于整个日语学习过程,合理安排教学、采用合理、先进的教学手段。

1.将商务知识和商务基本礼仪设为商务日语课的必修课。

周林娟指出:“所有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其实也包含社交性问题和信息性问题,所以学习语言有助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掌握足够的信息对于准确理解所运用的语言含义是不可缺的,但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3]。”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之一就是“专业词汇丰富”[4],而且贸易实务中的词汇会涉及其他很多领域(如金融领域、物流领域、法律领域),例如:“支条件”、“送り状”、“船荷券”、“仲裁”,等等。而商务基本礼仪更是如此,无论在公司内还是公司外的宴会、会议、谈判、旅游、接待场合,商务礼仪无不体现其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未出校门的学生,学习基本的商务礼仪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2.尝试以商务流程为主线,以会话为背景,穿插商务实务知识、礼仪介绍,以模拟商务实践为巩固形式的交际教学法。

商务日语教育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学校教学范围涉及商务日语会话、函电(经贸应用文)、国际贸易实务。但是,这样单独分开的课程安排往往使各个部分孤立起来,使学生不能对整个领域建立起全面的认识。也有些学校或教材将商务日语分为几大块:出入境篇、接待篇、生活篇、金融篇、IT篇、贸易篇、物流篇等,虽然内容涵盖面广,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容易导致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谈。

我在07级的教学中尝试了将国际贸易实务课与外贸谈判、商务礼仪结合授课的方式。虽然此方法尚未成熟,但从06级与07及的满意度调查数据上可以看出,该方法已经初见效果。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我认为,在今后的商务日语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完善此方法。首先,要从相应流程的会话入手,让学生体验真正的谈判一般会涉及什么内容,其中,要会话内容中一般会出现本流程中专用的贸易术语和商务词汇,势必会激发学生对这些词汇充满好奇感。其次,将学生好奇的商务词汇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分组讨论和收集资料、制作PPT,利用课堂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和指正。最后,要在完全理解会话内容后补充一些商务礼仪知识,并在原会话基础上创设情景,例如添加迎接、接待、倒茶等,让学生自由组合,模拟谈判情景。

另外,由于目前大部分老师都是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专业商务课程培养,很难满足学生要求进一步深入理解商务知识的愿望,因此可以考虑学科之间的合作,如聘请其他院系相关专业老师承担商务理论方面课程。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我从07级最后一项开放性调查中发现,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较一、二年级会有下降的趋势。在确定了需求度较高的学习内容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教师实现预期效果,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的关键。在教学设备逐渐完备的今天,多媒体课室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方便,例如图文并茂的PPT制作、教学视频的播放、商务题材影视片段的播放、网络平台的建立等都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中日企业文化、经济贸易等的全方位了解。另外,在学生发言和模拟实践环节还可以使用DV进行拍摄,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更加重视其课业任务,另一方面方便教师记录学生的表现,并且通过回放对学生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价和纠正。

4.广泛与当地日资企业建立联系。

要邀请日资企业领导或资深员工来学校开设讲座,使学生间接获得现实职场信息和经验,了解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树立职业理想。还要努力与当地日资企业建立联系,创造参观见习机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增加实战经验,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周林娟、潘幼芳曾尝试这样定义商务日语:“商务日语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应用交叉学科,是指在经贸、投资等商务领域中的语言应用,是开展商务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培养三种技能:商务技能、语言交流技能及跨文化沟通技能。”

②由于07级教学计划的调整,实际授课内容和形式有所增加。因此,06级学习内容需求一项存在没有对应的满意度调查数据。统一用“――”标出。

参考文献:

[1]高泽见孟.ビジネス日本の教え方日本の教え方践マニュアル[M].日本:アクル,1994:56.

[2]Elliot.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action research in the United Kingdom.In S.Hollingsworth(Ed).International Action Research.[J].London:Flamer,1997:17-28.

[3]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教学研究,2009:118.

[4]周林娟.唐千友.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分析[J].日语教学研究,2006:40.

日语教学范文12

一、 科学指导、激发兴趣、学会读书

我们这套教材中有许多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阅读材料,可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习惯等都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现在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不想把日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知识来学,他们希望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获取信息,培养能力,拓展事业,丰富人生,因此阅读课仅限于课文阅读教学是不够的,而是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接受力和表达力,从英文报刊、杂志、有生读物和式听读误竞选阅读材料,开设日语拓展课阅读。

拓展课阅读教学模式设计:

1、课前:广泛阅读——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查阅、收集有关资料。

2、课中:深入阅读——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产地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及生活经验记忆不理解、吸收、归纳、推理读物种没有明确表达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

3、课后:展示反思——要求学生充分吸收阅读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判断文章的价值,同时也获得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课外:协作作业——通过大量有关的联系,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学会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根据学生特点实施教学

学生的发展状况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在学习日语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着认知的个别差异。认知差异既体现在认知能力方面,也体现在认知风格上,学生的发展因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通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全面提高日语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组织好课内外各种活动和指导学生学习日语的方法,为他们选材、解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在日语阅读教学中,介绍阅读内容和文化背景,精心设计好各类问题,逐步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唤起想象与抽象思维更好地协同活动, 语言知识的讲解要适度,操练要结合语境,使文章内容更有生动现实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能提高阅读效果。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大胆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才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活动,在活动中理解课文的新知识点。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等,由教师引导进行多元化活动,使学生学会基础知识,达到教学目标,为日语交际打下基础。以交际为中心进行多样化活动。如看图说话,情景交谈,角色表演等,为学生创造交际实践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用日语交际,使讲台变成舞台,在真实的语境中达到运用日语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日语水平。

三、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日语大纲规定,在日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