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

时间:2023-05-30 10:27:06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1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需求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047-02

1 问卷调查说明

(1)调查目的。近年来,保定市养老形势日趋严峻。调查保定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有助于更加清晰和明确地把握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涉及了保定市辖下的四个市区的15个典型社区的老年人。调查对象中,男性老年人占47.6%,女性老年人占52.4%。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8岁,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10.2%。

(3)调查方式及内容。此次调查遵循多水平、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程序。调查内容涵盖了老年人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需求状况等具体内容。调查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4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2 调查结果分析

(1)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的需求。明确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是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75.9%、56.2%、32.8%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社区和家庭来提供。这也符合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本质要求及发展方向。具体见表1。

(2)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明确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是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结合先前学者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笔者认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应该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法律维权服务等。此次调查显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量最大,约45%的老年人存在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其中体检、康复保健和推拿按摩三项需求较大,分别有57.8%、53.1%、48.7%的老年人表示存在较强烈需求;老年人对家政服务需求量次之,近四成的老年人表示对家政服务存在较强烈的需求,其中管道疏通、房屋维修和家电维修三项需求较大,分别有46.6%、45.6%、45.1%的老年人表示存在较强烈需求;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和法律维权服务的需求量相对较低,研究发现仅25.9%的老年人存在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仅21.4%的老年人存在法律维权服务需求。具体见表2。

(3)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的需求。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调查发现,分别有58.7%、54.7%、36.4%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急需掌握护理、老年保健学、沟通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转变,如今老年人所要追求的是体面而又尊严的晚年生活。具体见表3。

(4)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是开展高效居家养老服务的物质基础。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室外活动场地的需求量最大,有超过七成的老年人表示对室外活动场地存在较大需求。此外,老年人对老年人活动室也存在较大需求,有67.0%的老年人表示需要该项服务设施。充足的室内和室外活动场地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文娱生活,也可以为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交网络提供条件。具体见表4。

3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较大。对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以下几点需求规律:其一,绝大部分老年人希望政府、社区和家庭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其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应该重视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的提高;其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需要重点掌握护理、老年保健学、沟通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四,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注重提供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活动室等服务设施。基于以上认知,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明确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提供方式。“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因此,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官民结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建设方面:首先,应该强化政府对福利事业的主导责任,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健全机构参与的法律法规,完善服务提供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增加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其次,应该重视与社会力量的协作发展,一方面,应该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参与主体,尽可能吸收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努力构建服务机构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机制以及机构与家庭之间的信任机制,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内容体系。多层次且翔实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可以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但是,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呈现“大众化”的趋势,服务内容层次较为单一。正确的市场需求评估是制定合理服务内容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的需求,其服务内容应该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等多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医疗保健服务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内容,其次是家政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法律维权服务。因此,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内容体系应该重点把握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分类和规范,并且能够有重点有序地推进服务层次和水平的提高。

第三,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人员素质。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一环。而当前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结构单一、专业化水平较低。为有效解决该问题,促进服务人员的多层次、高水平发展,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的机制尤为必要。上海市为提高养老服务人员质量,特批准了22家培训机构举办居家养老服务护理培训班。笔者认为,在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过程中,必须重视培训内容与老年人需求的接轨。调查发现老年人对服务人员护理、老年保健学和沟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需求。但是,通过对上海市服务机构服务内容的了解,我们发现上海市居家养老护理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护理、医学护理常识、紧急救护知识、老年保健常识等,缺乏对服务人员沟通等技能的专项培训。而服务人员与老年人良好的沟通是其了解老年人服务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心理层面的需求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第四,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服务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硬件设施主要指社区内老年人活动室、康复保健室、室外活动场地、图书馆阅览室、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紧急救助设施等;软件设施主要指社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专业化服务水平。此处重点强调社区硬件设施的建立健全。调查发现,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的拓宽和社区老年人活动室的建设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硬件设施的重点内容。政府和社区在解决以上问题过程中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一方面,政府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老年人口的分布特点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差异化配置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社区应该科学合理管理社区用地,做好社区养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穆光宗,姚远.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未来之路[J].人口与经济,1999(2).

[2]祁峰.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与展望[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2

根据局领导班子分工安排,本人主要分管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居家养老工作、民间组织以及法治建设、综治平安创建等方面的工作。2012年,本人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市局的各项目标考核内容,积极配合局主要领导,对照分工要求,积极抓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按照“述学、述职、述廉、述法”的要求,结合个人德、能、勤、绩等方面汇报如下:

一、述职 本次换届选举工作涉及到38个社区、11个村,是我区有始以来第一次采取居(村)委会换届工作同时部署、同步进行,虽涉及面广,任务重,但各社区(村)换届工作仍然平稳、有序、依法进行。截止11月26日,我区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面结束,目前,各社区(村)换届选举工作处于总结完善阶段。

2、社区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加强同市电信部门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依托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支撑,深入推进“温馨e家”社区信息化项目进程,截止目前,全区已有19个街道、社区建有“温馨e家”社区信息化服务项目。设有“社区e政务”、“乐民e视窗”、“市民e课堂”、“为民e家店”、“便民e服务”等版块,所有已打造好的服务平台均安装社区便民服务热线“880”,相关街道和社区将通过服务热线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综合修理、为老服务、康复保健、心里疏导等各类便民服务。

3、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有所推动。继续指导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去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社区指导力度,采取自建和共驻共建的方式,重点指导柳树湾街道利用城北乡敬老院、淮海街道黄河南社区利用闲置用房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站。街道、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均配有日间照料、卫生康复、电子阅览、文体活动、活动等功能完善的服务项目,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文化、娱乐、休闲、交流的为老服务平台。全面推进虚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除大力指导各社区建设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外,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途径。通过对苏州市沧浪区“虚拟养老院”考察调研,撰写了我区打造虚拟养老服务中心可行性报告,供局主要领导决策和参考。经区领导研究决定,由政府采购中心以单一性来源方式确定由省鸿信公司提供平台技术支持,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打造好的“虚拟养老服务中心”共设有24个呼叫座席,老人通过拨打中心呼叫热线或社区便民服务热线的方式,由养老服务中心加盟企业或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全区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家务料理、法律咨询等方便、快捷、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5、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有所突破。在指导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中,坚持培育扶持和加强管理并重,围绕市局指导意见,我局着重在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方面予以谋划,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萌芽和初创期的中小型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业务指导、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我区社会组织规模偏小、力量薄弱、培育不够等问题。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年,新登记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社会团体,注销登记1个社会团体。截止年底,在我局登记的民间组织共74个。

6、法治、综治平安创建、依法行政工作成绩斐然。围绕建设法治清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进一步健全“大调解”机制,完善“大防控”格局,积极开展第五个行政执法服务月暨5.18宣传日、法治清河宣传月、综治宣传月等活动,扎实有效地做好“五五普法”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我局法治、综治平安、普法等各项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

二、述学

本人积极参与局党总支开展的争先创优活动及各项学习、讨论活动,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公务员创新能力》、《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等丛书,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学习笔记达2万多字。本人还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为期6天的全区青年干部培训班,听取了专家学者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增强中层干部的领导力与执行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等9篇专题报告,完成了预期的学习课程,并顺利结业。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学习,武装了头脑、拓宽了思路、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述法

为加强自身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履行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今年,本人围绕分管工作,自学了《民办非企业暂行管理条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件》、《城市居委会组织法》、《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方面的法律条款,此外,还参加了区法制部门组织的各类执法培训活动,学习了法制部门编辑的《依法行政常用法律法规汇编》等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全市四级干部学法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在今后工作中确保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行为。

四、述廉

2012年,本人坚决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各级关于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全履行了个人的廉洁承诺。具体做到:

1、认真执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要求;

2、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定;

3、没有违反不收受干股、违规投资证券和期货,不收受和赠送现金、代币购物券、消费卡、购物卡、电话充值卡、贵重物品等规定;

4、没有违反禁止以明显低于或者高于市场的价格买卖商品房、违规组织集资合作建房等规定;

5、执行不为本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

6、没有违反不用公款报销应由本人及配偶和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的规定;

7、没有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迁新居、过生日、子女升学等名义大操大办收钱敛财的现象;

8、没有参与任何;

9、没有配偶和子女从业、投资入股、到国(境)外定居等情况;

10、没有用公款出国(境)或国内旅游及遵守出国(境)的情况;

11、认真遵守不用公款大吃大喝、工作日中午不饮酒、不用公款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的规定;

12、没有违反严禁相互请托,违反规定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就业、经商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

13、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规定,无私自用车现象。 相关推荐:

区财政局局长2012年述职述廉报告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3

社区位于略阳县城东部,是全县最大的一个社区,社区总人口15262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3399人,占总人口的22.3%。为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略钢社区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紧紧围绕企业和地方发展大局,以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保证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各类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为重点,深入开展老龄服务工作,逐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提高了老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维护了略钢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空巢、失能和半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我们对略钢社区老龄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老龄服务工作体系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

略钢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于20**年8月成立了社区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老年协会,实施对老龄工作领导协调工作,参与老年设施管理,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实施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今年6月,按照县民政局要求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年服务站,由一位年轻有为、敬业爱岗的社区专干担任服务站站长。社区下设的10个工作站具体承担老龄日常服务职能,按照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及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统一部署,组织动员广大退休党员、老年协会会员开展各项老龄服务工作。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能健全、覆盖广泛的老龄服务工作体系基本建成。略钢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还健全完善了《党员学习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居务公开制度》等制度,使社区老龄服务工作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二、老年社会保障政策基本落实,老年人权益基本得到保障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使低收入老年人享有了生活保障线。目前略钢社区享受低保的有115户198人,月人均低保金180元。

为困难退休职工和老年居民的待业子女解决就业难题,改善了困难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自20**年以来,共为200多位困难老年家庭的子女安置了工作岗位,仅20**年就为40多位困难退休职工的子女解决了就业。

积极争取城镇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和日常医疗救助政策,减轻退休患病职工及低保户老年居民家庭生活负担。累计为157名患大病老年居民落实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07617元,仅20**年就为14名患大病老年居民争取到大病救助。社区还为576位65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发放了老年优待证。

落实老年残疾人生活补贴待遇及助残器具适配服务,推动了社区助残事业开展。略钢社区现有136名残疾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残疾居民53名。今年上半年为67位残疾人落实了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补助,其中老年残疾人26名;7月份争取慈善组织支持,为25位残疾居民发放了轮椅、步行器、防滑垫等助残器具,其中老年残疾居民20位。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解决了低收入老年居民的养老问题。自20**年10月以来,已为60多位符合条件的老年居民办理了参保手续。

落实高龄老人补贴待遇,共有530位7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为退休职工大病医保费收缴服务,对2527位60岁以上退休职工收缴每人61元总计154147元的大病医保费;为78名外地居住退休职工社保报销医药费1094815元。

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养老统筹服务。本年度已完成2527位60岁以上退休职工的年审工作,为1805名退休人员落实季度补发工资364679元。

完成了五七工、家属工转社并轨工作,提高了这些人员的社保待遇。去年,略钢社区积极协助企业劳资和政府社保部门,为485 名五七工、家属工落实了每月680元的养老补贴;今年又按照县社保部门安排,将这些人员有序归并到企业退休职工管理序列,换发了养老金领取证,使他们的待遇提高至每人每月840元。

为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工人落实相关政策待遇,做好日常服务工作。为24位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工人报销医药费合计379543元。驻西安干休所的4位工作人员为离休干部提供日常照料、健康检查、精神慰藉等服务,组织离休干部春游,愉悦了老人们的身心,受到老干部的好评。

及时调整生活补助费标准。为964名六十年代精减职工、退休职工遗属和离休干部遗孀按文件规定调整并发放了生活补助及抚恤金等待遇;为170多位农业户籍六十年代精减职工进行了身份确认,使他们享受到养老补助待遇。

落实计生奖励政策。为474位老年人兑现每月106元的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其中退休职工452人,居民22人。

做好退休职工调解工作,全力保障老年人的权益。20**年共接待老年人来访27件76人次,依法调解辖区较大民事纠纷20起,保障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社区残疾退休职工郭国庆因家庭琐事,引发矛盾,被儿子撵出家门无处住,社区干部为其解决临时住处,并多次找他儿子儿媳谈话调解,终于使其父子实现和解,一家人重新团圆。

老年文体活动正常开展,老年居民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春节期间组织老年居民进行秧歌表演和县城广场文艺演出;三八妇女节组织登山活动;七一前夕开展退休党员趣味游戏;积极发展老年气排球运动。丰富了老年人文化生活。

退休党员和老年协会会员广泛参与社区各工作站的日常老龄服务公益活动,共同打造社区老龄服务工作平台。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充分发挥退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老年协会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动员老年人积极参与各工作站组织的楼道卫生保洁、治安联防、崇尚科学反对等公益活动,深入开展健康进社区活动,使社区老龄服务工作的群众基础日益扩大。

三、对社区老龄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1、略钢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少能够向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其他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日常护理等服务的公益岗位,建议县上有关部门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适当增加老龄服务性岗位。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4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范文

XXX部门: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我市在新农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于20xx年7月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xx年10月,全市居民应保人数为136万人(其中新农保应保人数为132.6万人,城居保应保人数为3.4万人),已参保129.3万人(其中新农保127.3万人,城居保2万人),参保率达95%,为32万60周岁以上参保对象发放养老金,发放率达100%。经过努力我市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已从养儿防老时代进入到制度养老时代。但跟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市政协组成课题组深入有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2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态势。

(二)主动作为,增强保障。

各县(市、区)主动作为,基本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四个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省各级农保经办机构编制问题的补充通知》(闽委编办[2010]16号)精神,普遍增加县、乡农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长汀、武平、漳平、永定等县市特事特办,缩短招聘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全市县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新增编制45人,新增乡镇新农保经办人员133人。同时,确保农保经办工作经费和必要条件,为新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人、财、物保障。

(三)加强培训,优化服务。

为了提高新增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市农保中心及时组织业务统计和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档案管理培训。各县(市、区)经办机构一方面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对县、乡、村三级经办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培训了一批懂政策会办事的工作人员,真正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各县(市、区)都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新农保政策。利用户外大型广告牌、宣传栏、横幅标语进行宣传;印制宣传材料、宣传年画、发送短信息;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咨询活动,摆摊设点、编排文艺节目;通过电视滚动播放相关政策;发挥村干部、党员示范作用,带头参保,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各地举办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让居民感受到实惠;召开了新闻会、组织

了在线访谈、答记者问及记者追踪等。同时,针对农民疑问多的家庭联动机制政策专门在闽西日报、龙岩电视等媒体专栏进行宣传和解释答疑,有效地扩大了影响,为参保缴费奠定了基础。

(五)建立机制,扎实推进。

1.完善政策体系框架,建立激励机制。各县(市、区)在执行中央、省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普遍制定了激励机制。武平对特困群体,在新农保政策规定为其代缴不低于50%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基础上,再补贴50%,实现政府全额补贴。上杭、长汀对特困群体再补贴10%,减轻特困群体缴费压力。上杭、永定对农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和计生对象中的手术并发症人员,县政府为其代缴100元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

2.做好合作金融机构的选择,建立服务机制。根据省政府及省人社厅有关政策规定,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选择新农保合作金融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及《补充通知》(岩新农[2010]3、5号),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达到了公平竞争,便民服务的良好效果。据统计,全市 1813个村(居),安装便利服务机具1731台,开通使用率达90%以上。

3.提高居民保险待遇。为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今年5月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指导意见》(龙政办〔2012〕118号),除厦门外,我市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全面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待遇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0元,并建立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和丧葬金补助制度。各县(市、区)认真贯彻,除武平、连城正在拟定提高保障标准外,其他县(市、区)都已提高到70元,并建立了相应

的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和丧葬金补助制度。

(六)强化责任,注重督查。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城乡居民保险工作列入年度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绩效管理考核的内容,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上杭、新罗、长汀、永定还建立了成员单位与乡镇联系挂钩制度,协助乡镇做好工作。此外,各县还制定了不同奖惩措施对这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连城把新农保缴费参保率与年终财政分成挂钩;武平、永定对宣传效果差、措施不得力、工作进展慢参保率不达标的乡(镇)、村责任人予以全县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永定、漳平对排位后几位的乡镇,县(市)领导进行约谈,限期整改;长汀将各乡(镇)每天的参保缴费进度编发短信进行通报;新罗将各乡镇的进度制作成红、黄、绿色图标每周进行通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人数多、人员分布广,工作极具长期性、复杂性。我市在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养老金待遇偏低。

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以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除了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比较高外,大多数国家是以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为依据决定的。20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34元,参保对象年人均领取养老金840元(每月70元),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2%。

(二)宣传不够到位,参保和续保工作有待加强。

许多居民对政策只是一知半解,有的还产生了一些误解误读的情况。比如,实行家庭联动机制被许多子女认为自己交的钱是为了让父母领到养老金;年轻时不缴费,等到60岁时直接领取养老金;缴费标准每年只能缴100元等等。同时,对缴费不足15年的补缴政策以及养老金领取的当年仍需缴费的政策也一知半解,直接影响覆盖面和续保率,目前城乡居民还有5%未参保,特别是41%的城镇居民未落实,20xx年已参保的居民中,有28%出现断保。

(三)服务工作相对滞后。

随着养老保险的服务对象从城镇向基层和农村延伸,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流动频繁,且民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层次、人性化,要求相关制度衔接顺畅、相关服务方便快捷等,而我市的管理平台建设与形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亟待衔接,基层服务网点还需加快建设,工作人员还需进一步充实,目前一个工作人员要承担3万人的保险任务。

(四)集体补助难度较大。

国发[2009]32号、闽政[2009]26号明确规定,基金筹集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要求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从我市情况看,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财投入拮据,空壳村数量多,比例大,20xx年除上杭县集体补助到位205.2万外,其他县(市、区)的集体补助难以落实。

三、进一步做好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机构建设。

新政策能否落实好,关键在于基层对政策的落实情况,为此,必须加强基层落实能力建设。一是统筹县、乡、村保障工作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明确责任目标,按工作量尽量配齐县、乡(镇)、村(社区)的经办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基层工作人员多进行培训,提高基层经办人员的工作能力;三是增加基层机构经费投入,建议对基本保障经费作制度性安排落实,确保工作正常运行所需。四是解决社区、行政村协理员报酬低(每人每月仅100元补贴)等问题,以保证业务有人经办、有钱经办、有条件经办。

(二)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要提高宣传的针对性,特别要针对城乡居民情况复杂,入户宣传调查难的特点,在宣传方式、宣传内容、宣传时机、宣传对象上应有所侧重,宣传材料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宣传方式要喜闻乐见、通俗易懂,重点要宣传参加城乡居民保的优惠政策,把政府补贴、补助的账算清楚,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二是要加大宣传经费投入,保证宣传工作正常开展,对经济较困难的乡镇,各县(市、区)要给予专项宣传经费保障。

(三)建立联动机制。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涉及部门多,联系面广,建立一个长效的联动机制非常重要。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相关的各部门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做好职能范围的工作,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衔接、联系,定期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会,及时研究

处理有关的问题和具体工作,使养老保险工作能高效率、高质量推进。

(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一是加快推进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在制度衔接方面,应确保衔接的方便、快捷和注意衔接的公平性,衔接中应避免出现转换保障不公平现象,尽可能地遵重参保人的意愿、满足参保人的要求。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即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纳入社会保障整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系统化管理,使经办更方便快捷、准确率更高,从而有效避免重复参保、重复开户、重复领取待遇等问题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确保相关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五)严格坚持自愿参保缴费原则,避免出现强制参保缴费现象。

城乡居民参保的根本原则是自愿参保,但在下达任务时,往往习惯于提出一些指标要求,在执行中为了完成指标有可能造成强制参保、缴费现象发生,这不仅违背了施行新政策的初衷,还会给政策的推进实施带来负面影响。不应过于看重参保率,一些地方的参保率低可能存在多方面原因,比如外出务工人员多且联系不上、中青年人员相对较多(该类人员参保积极性相对低)

等。参保率只是一个参考指标,重要的是看群众对新政策的理解程度如何,群众对政策的实施是否积极拥护,有没有意见,参保人员有没有后悔,有没有得到实惠。

(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和巩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现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除上杭外仍处于二元状态,不利于制度的覆盖、保险关系转移、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快解决好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统一缴费标准、统一缴费档次、补助标准、统一发放标准的有关问题,努力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二是坚持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对参保人员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补贴标准,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每年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或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让保障对象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市里对各县(市 、区)的工作情况和财政补贴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并将考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城乡居民监督。三是为满足部分具有较高缴费能力群众的需求,建议在原有缴费档次的基础上增加更高缴费档次(如每年可缴2000元或1500元),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整体上提高保障水平。

(七)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人社部门要切实履行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的监督职责,加强制

度建设,制定完善城乡居民社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公布城乡居民社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写法

考察历史事实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通常是用于对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调查,用确凿的事实,揭示历史真相,作出正确的评价,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如为平反历史冤假错案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属于这种调研报告格式。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政策性和针对性较强,反映的事件往往也比较复杂。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二是被歪曲的情况;三是纠正和处理的意见。在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时,事实真相与被歪曲的情况相矛盾的地方,尤其要叙述清楚,要说明事实被歪曲的原因和有关的责任者。写处理意见时,态度要明确,办法要具体。如果问题正在处理和解决中,就要把进展情况写出来;如果尚有阻力,就要把问题尖锐地提出来,敦促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研究探讨性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研究探讨某项政策或工作,以统一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可以用于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调研,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论证性。这类调研报告的写作虽然取材广泛,但总是针对某个现实问题,或者紧紧围绕党委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通过研究和分析大量系统的材料,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有时还要与不同的意见展开商榷和争鸣。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大多数采用直述主旨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作标题,如《打开宝岛的金钥匙在那里?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调查》,这种标题,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准确反映主旨,又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其前言,一般是提出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如果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则要把各方面的主张摆出来。研讨性调研报告格式提出的往往是新观点、新见解,所以在主体中,不仅事实材料要充足有力,而且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时,还应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批驳。这就要求对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把立论和驳论有机结合起来。但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切记不要偏离到抽象或空洞的理论证明上去。此外,由于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应采取平和的、商榷的语气,切忌冷嘲热讽。这类调研报告上,结束语可采取归纳全文,强调主旨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结尾。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5

一、社区养老的兴起探源及发展前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大陆六十岁以上老人已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1]按照联合国传统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也就是说,在未来一到两年,我国将正式迈入“老龄社会”。据人口学家预测,2010年至204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按中生育方案计算),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40年将达到22%,2055年达到25%,此后将在24%——26%之间徘徊。[2]老龄化进程提速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未来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将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将对整个社会产生直接考验。由此可见,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将会变得愈益复杂。因此,养老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养老问题能否解决,如何解决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就当前而言,居家养老仍是我国养老模式中的主流,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居家养老的功能在不断弱化。而机构养老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还无法挑起养老事业的重担。社区养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社区养老融合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无疑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问题的提出

鉴于我国目前快速变更的社会环境,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老年人的需求满足的因素是涉及多个方面的,而他们的这些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又是衡量社区养老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伴随着家庭保障功能的不断弱化,空巢化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据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显示,全国有75.2%的已婚成年子女不与父母同住,空巢家庭比例迅速上升。因此,社区作为当前主要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如何更好地替补家庭保障功能,满足老年人口的各方面需求,将成为今后养老服务工作不断完善的主要内容。在基于对北京市的分析研究上,本文将主要从需求与供给的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措施。

三、北京市的相关现状

(一)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情况与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近年来,北京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发展之快前所未有。预计到2015年,北京老年人口将达到360万;到2020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至450万,占总人口的2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3]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完善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报告,北京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与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诸多现象。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身边无子女的纯老年人家庭户正在日益增加。据报告中的调查数字显示,老年人与子女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占78.3%,空巢老人占21.7%。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北京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报告强调,居家养老、社区医疗服务是当前老年人的首选,但是,目前,北京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不全;社区卫生服务站缺医少药,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4]

(二)北京市社区养老的区域差异

在北京市范围内,各个区县的社区养老事业发展进程不一。在市中心或距其较近的一些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相对比较完善,而距离较远的一些区县则有待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比如东城西城区在市中心且是老城区,居民较多,老年人也较多,然后其住宅区又集中了各部委、国家机关的家属院,各项优惠政策及养老方案试点均优先在这两个区域实行。相较之下,海淀区多为高校园区,密云县是全国农业生态试点县、第一产业比较发达,老龄人口较少并且离市中心相对较远。其他的区县也有类似的问题,因此在硬件设施和政策规定等方面各个区县存在较大差异。以西城区为例,该区从2004年就开展和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前三年的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西城区于2007年进行了“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通过调查,形成了西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5]其下属的月坛街道下的三里河社区的老年居民对96156热线电话具体的服务内容就比较了解;而相较之下,位于海淀区的八里庄的社区老年居民对于社区服务中心的了解就比较少。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个社区之间的基础设施条件,居民的经济条件的差异明显,故而各区之间的社区服务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四、需求分析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口在养老过程中的各项需求。社区养老服务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养老服务提供方就应当以老龄人口的需求为评估标准,其工作成效也应当以接受服务的群体的满足程度为考量。因此社区服务机构在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研究老年人的具体需求。

而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公众对老年人需求的认知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只将老年人看做被照顾被关怀的对象,而忽视了老年群体身上存在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只注重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割裂物质与精神需求,不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综合生活质量。[6]

近些年来,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财政收入的增加,北京市在社 区养老服务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除了财政上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外,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引进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搭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开始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评估机制。因此,虽然北京市各区县区域差异较大,但总体来说其辖区内普通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也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故而,从老年人尤其是处于空巢状态中的老年人(无特殊困难状况)的角度来说,现阶段的物质需求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而当下人们更应当关注的则是老年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问题。

精神需求是相对于物质需求而言的,就目前而言,主要包括受尊重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休闲娱乐的需求以及价值实现的需求,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在步入老龄阶段后,身体功能的损伤、丧偶或疾病的产生,都可能使老年人产生抑郁等精神问题。[7]要实现人心理需求上的满足,就必须使之在各个精神层面得到支持。从社会层面来说,尊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地位,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在无形中被降低甚至被忽略。商业化住宅区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邻里关系,使退居家庭的老年人的社交范围迅速缩小。子女的孝顺原本是对老年人最好的精神慰藉,然而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使成年子女往往无暇顾及老人的精神健康;空巢化现象的不断出现,也使得该问题愈发难以解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子女精神赡养的缺失,决定了当下乃至今后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解决与否。

五、服务供给问题分析

目前中国的城镇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老年紧急救援服务以及居家养老服务。[8]在当前我国积极推动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的基本养老方式的过程中,为了让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中获得优质服务,需要在社区中积极建设相关的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大学、老年文化活动室以及老年人康复中心等设施。

截至2011年底,北京共有养老机构401家,这些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日常照料服务(包括送餐上门、洗衣买菜、打扫卫生、日间照料)、医疗康复服务(陪同看病、家庭病床、健康护理、社区卫生站、专科医院、取药、散步)和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文化生活、聊天读报、学习专长)等。[9]以西城区为例,在日常照料方面,居家养老送餐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高龄、独居、特困、孤寡、残疾、低保和处在低保边缘的老年人,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特困、低保、孤寡、残疾老年人给予“政府买单”政策,对那些属于低保边缘的老年人补贴50%,或只收取成本价的有偿送餐。在医疗护理方面,西城区大、中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站有机配合,为老年人就医开设绿色通道,实现了大病去医院,康复在社区,日常护理进家庭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以发现,在我国现行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医疗服务的条件已经具备,现阶段老年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在目前社会的发展阶段,老年人更需要得到满足的是心理需求,而在当前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满足该项需求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结合国内外的不同经验,在满足了老年人生活家政方面的服务,保证了其基本医疗及健康水平后。完善老年人发展性福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现行能为老年人提供发展性福利的机构主要是老年大学。但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老龄人口进一步增加,老年大学的设置应当进一步完善,才能达到其进行终身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老年娱乐活动的举办职责,应更多由社区承担。此外,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距离距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寿命仍有十多年的时间,老年人完全有能力通过再就业培训重新返回一些岗位,充分发挥余热。结合国外的经验,对老年人进行社会再就业的培训主要应由社区提供,这将是社区服务今后需要建立并完善的主要项目。

六、夯实社区养老服务的相关建议

唯有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养老机构才能有效分配养老服务资源,才能及时快捷的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两方面信息对接,才能真正在社区层面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

(一)搭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即通过现代通信信息技术构建社区的信息服务网络和为老服务平台,一方面实现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实现社区内多种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由此就可以实现养老服务供求信息对接。并且对于政府而言,是减轻财政压力,节约政府成本、使有限的养老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进而真正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10]

(二)建立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评估机制,使有限的养老资源得以公正合理的分配。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进行翔实的登记,并运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系统进行相关资源的跟进。

(三)政府和民间组织在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上要有不同作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大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领域,积极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对于那些现有资金不足养老或者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政府的财政资源应该向他们倾斜,使之能参加较低层次的社区养老;而对于那些经济状况比较好的老年人,政府就应该把这一块的养老服务交给民办养老机构,并通过出台土地供应、税费减免、信贷支持、市场准入等综合配套优惠政策支持促进其健康合理发展。

(四)养老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本身的服务性质决定了社区福利服务体系的提升,不仅需要外在的物质支持,更需要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与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难以保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而作为一项服务性行业,不仅要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需要服务提供者有良好的专业工作素质,所以政府应增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吸引专业社工人才的进入,并通过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社会范围,鼓励更多 的志愿者走进社区。

本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度院级学生科研项目最终成果。项目编号:12YX02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2011年

[2]王金营.未来人口发展失衡引发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六期

[3]http://chinanews.com/gn/2010/09-17/2540258.shtml 中国新闻网 2010年9月17日

[4]北京市老龄委.《推进北京老龄事业发展 完善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议案》 2010年6月

[5]李兵,朱建民,郝宾,洪小良,王雪梅,高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政府的职责[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增刊

[6]郭爱妹,张庆凡.城乡空巢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保障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

[7]李昺伟.中国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综合服务模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8]陈雪萍.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构建——基于杭州的实证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6

萍乡市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情况的说明报告

一、制度保障

一是制定下发了《萍乡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建设、移交实施细则》([2017]140号)文件,要求新建住宅小区项目配套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二是对新建住宅小区项目出具地块规划条件时,同步提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相关要求。对新建居住小区新建住宅和老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棚户区项目应分别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和15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且单处用房面积不得少于150平方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应小于500米。新建住宅小区应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社区管理服务设施,且确保每个社区建有的社区管理服务设施用房面积不得少于300平方米。

二、建设情况

截止2019年9月,萍乡市共有6个新建小区,均配套了养老服务设施,共计养老服务用房面积约13.08万平方米,达标率为100%。其中,安源区有中鼎景秀源养老设施用房面积206.64平方米,兴业悦府养老设施用房面积121.47平方米,天虹广场约2000方米作为颐老公寓。开发区有恒大御府养老设施用房面积434.07平方米,赣铁和园养老设施用房面积207.25平方米。湘东区有麓林湖养生公馆养老设施用房面积109778.04平方米。[o1] 

四、使用情况

一是老年人日常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免费使用娱乐设施,部分居家养老点采用报餐方式,提供午餐。截止6月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组织医疗检查和养生知识讲座等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活动20余次,参加人次达到1200多人/次 。

二是小区养老服务中心聘请6名专、兼职人员,以及志愿者开设日间照料项目,为一些子女上班忙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谈心、做家务等日间照料服务。

截止2019年6月30日。我市已有4所小区交付使用。分别是安源新区新建小区龙华云锦、步行街新建锦绣山庄小区、芦溪县怡和源.天悦城、莲花县新城豪庭小区,4所新投入的配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装修及设施添加总投资60余万元,总平方1600多平方米,添加了阅览室、配餐室、活动室、休息室、医务室,配餐室,床位等养老设施设备,4所小区覆盖周边服务老年人数800余人。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7

正是在党中央致力民生的大政方针下,全国亿万老年人在养老、医疗、居住、精神文化生活、养老服务等多方面得到巨大改善,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闪亮的词语——改善民生

2007年最闪亮的词语无疑是“改善民生”。从年初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同志“6·25”重要讲话到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年末各方面工作会议,“改善民生”成了2007年党和政府工作引人注目的着力点,体现了党心民心的水融。

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企业退休人员有4200多万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自2005年起到今年,国家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月人均养老金从714元提高到963元。2008年~2010年,国家还将再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幅度高于前三年的调整水平。

2007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通知。提出要在2007年建立全国农村低保制度。通知明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2007年,我国启动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试点开展后,之前徘徊在医保制度之外的儿童、部分老人将纳入到医保制度中来。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武汉、郑州等部分省市开始解决“一老一小”医疗保障问题。而且为了方便老年人就医,许多省市都对社区医疗出台了诸多的优惠政策,北京在社区医院看病免挂号费,药费更低。而且家庭病床也纳入了医保范畴,其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四川省社区看病比医院便宜一至三成,进一步鼓励使用廉价药,严格控制政府定价药品实际零售价格。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老年人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他们的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显示,无论城市老人还是农村老人,其收入水平都在不断上升,而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年收入低于当地救助标准的比例都在下降。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不仅得到了切实保障,而且有了明显改善。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老年人感觉较幸福的占56.9%,感觉差不多的占39.4%,感觉较不幸福的仅占3.7%;农村老年人感觉较幸福的占33.1%,差不多的为56.2%,较不幸福的占10.7%。城市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56.8%,一般的占32.3%,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10.9%;农村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42%,一般的占45.5%,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12.5%。

民生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分量有多重,党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着力改善民生,使党同人民息息相通,血肉联系空前增强;着力改善民生,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基础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执政能力迈上新台阶。临近年底,又一批改善民生新举措陆续出台;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投入将优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未来3年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将呈翻番趋势;通过连续调整,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财政增加投入,为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增加寄宿生补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老年人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

可喜的进展——思想建设与时俱进

2007年,人们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不少,紧跟形势发展,老同志的思想政治生活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局面。

2007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老同志们在第一时间开展了学习讨论:两个多月前胜利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刻而深远。报告中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及“加强老龄工作”等话语让老年人及为老工作者们暖在心头,老同志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情至今方兴未艾。

2007年是各地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6]12号文件)的重要一年。各地或召开专门会议或出台相应措施,深入研究并切实做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在全面落实好老干部生活待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老干部思想常新。9月下旬,全国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工作座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议提出要切实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借着这次会议的东风,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得到各级党政领导更多重视,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党建工作出现不少好做法、新经验。2007年中央各部委老干部工作部门联合举办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学习及文体活动,年底中央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双榆树分中心暨审计署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的投入使用,迈出了中央各部委间老干部活动资源共享建设的第一步,随着2008年更多分中心投入使用,居住分散、不同单位的老干部就近学习和活动将会更加方便。国务院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离退休干部部、湖北省武汉市经委离退办等单位将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党员分离出来组成特殊党支部,把老干部学习和巡诊工作结合起来,为身体不好的老同志们打消了因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而产生的失落感。

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引导老同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成为2007年老干部思想建设领域的一个亮点。在新疆,不同民族的老党员共同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吉林省委办公厅老干部党总支第二党支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党的中心工作,与农民近距离接触,提供智力和财力的支持。2007年社会各界都在为奥运会作方方面面的准备,广大老同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宣传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为创造文明环境贡献一份力。

与时俱进是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2007年,老同志们以行动践行着其对党不变的承诺,在新的形势下,他们仍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见得着的实惠——养老服务业发展

养老是家庭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老年人养老护理、服务照料的需求。

2007年,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国普遍开展。2月6日,全国老龄办在杭州召开全国居家养老服务经验交流会,对未来居家养老工作提出建设目标,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完善,服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使城乡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根据会议精神,全国有26个省市区把居家养老工作作为2007年的工作重点。大部分省市区的大中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东部地区的许多市、县也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各省实践的基础上,2007年11月20日,全国老龄办在南京召开全国居家养老服务理论和实践研讨会。与会者认为,要尽快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利用劳动再就业的相关政策和资源,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把贫困、高龄老人的长期护理照顾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对象,适当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范围。

2007年的居家养老工作最大的亮点来自武汉和南京两个省会城市。这两个城市率先将这一工作推向农村,使农村老年人也享受到了政府购买的服务,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能够迈出这一步,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农村。

居家养老服务针对的是居住在家里养老的老年人,而那些高龄、缺乏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更希望在专业的养老护理机构获得专业的服务。2007年,各省都加快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吉林省要求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老年福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城乡“三无”老人及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湖北省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规定了七项具体的政策优惠措施,包括养老服务机构在用地、用水、用电、用气方面均享优惠;暂免征企业所得税以及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辆使用税等。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8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以及家庭规模的日益缩小,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老人们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全国老龄办2014年的《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对老年餐桌的需求比例为42.3%,其中空巢、高龄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成为各地试图解决的突出民生课题。

老人需要老年餐桌

“午饭晚饭吃什么?”这样的家常问题困扰着不少老年人。经过数月的准备,2015年10月,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正街社区在连心驿站里终于建起爱心食堂,将营养又有安全保障的饭菜送到老人的餐桌上,让辖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低保户享受便利。

社区书记吴强说,在走访中,他们发现白天不少空巢老人吃午饭很麻烦……怎样让这些老人“好好吃饭”呢?社区对辖区老人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后,最终决定在社区的连心驿站里建立一个爱心食堂。

位于龙潭街道正街社区龙湖丽景A区的爱心食堂,厨房大约15平方米,锅碗瓢盆样样俱全,餐厅摆放了两张大圆桌,能同时供20余入吃饭。上午10点半不到,陈大爷和邻居周大爷就已在连心驿站内坐下,等待食堂的午餐开放。午餐开放了,两位老人分别花了10元钱,吃到予莲藕炖猪蹄、木耳青笋肉片、小白菜、冬瓜汤等丰盛的菜品,“菜好吃,价格便宜,十分周到!”

“橱柜、抽油烟机还有餐桌是街道给我们提供的,其余的小电器都是居民捐赠的。”每天上午10点左右是爱心食堂最忙碌的时候,食堂阿姨腾路花一个人要负责所有人的餐饭。“花姐每个月只有几百元补贴。”吴强说,由于社区资金有限,请不起专门的厨师,花姐听说后就自告奋勇来担任厨师。

“我们每天的餐标是两荤一素一汤,一般都做得很清淡,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吴强介绍,每天早上,社区工作人员会去菜市场采购新鲜的肉类和蔬菜。“我们都是定点采购,万一食物有问题都可以追溯源头。”肉类和蔬菜是定点采购的,粮油等是社区爱心超市以成本价提供的。

73岁的余大爷自爱心食堂创办以来便一直在这里吃饭,“我们小区离菜市场很远,以前我每天去菜市场买菜做饭很不方便。现在有了爱心食堂,饭菜花样很多,营养又丰富。”针对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和社区残疾人,社区工作人员每天中午还会将饭菜送到他们家里。

企业运营步履艰难

办老年餐桌,场地问题最难解决。调查发现,目前开办的老年餐桌基本由街道协调解决场地,第三方提供服务。这是最主要的运营模式。北京光明北里社区也开办了老年餐桌,但餐厅面积比较小,大部分老年人是打饭回家。经营餐桌的是家福宁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目前,这家公司已在北京4个社区开设了小规模的老年餐桌。

“我从2012年开办了第一家老年餐桌,做这行算比较早的。办老年餐厅,成本高,利润低,大企业不愿办,小企业又运营不下去。我们干了这么多年,也是‘以外补内’才坚持下来,用做家政服务的盈利来补贴老年餐业务。”家福宁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方说,他大致算了算,光明北里社区的老年餐桌运营1年,亏损近5万元。“主要是人工成本高,目前我们开设了送餐服务,争取覆盖到周边社区有需要的老年人,这样算下来,开办一个点的餐桌要2个厨师、3至4个服务员。受场地限制,我们还不能满足更多老人的需求。2015年夏天,来我们这个点报名的老人有150多人,但我们只能做50人左右的老年餐。”何方认为,作为家政服务公司,在做老年餐项目上有一定优势,纯餐饮企业一般不愿接这个项目,做老年餐能帮助家政服务公司密切与老年人的联系,所以能做得长久。

全国老龄办2015年的《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当前老年人对老年餐桌和家政服务的需求比例较高,自报需求比例分别为42.3%和33.3%。但由于做老年餐盈利空间小,企业并不愿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所作的《2015老龄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养老(助残)餐桌数量缺口超过2500个。2013年全市养老餐桌数量达到4240个,未来如果所有的居委会/村委会养老(助残)餐桌实现全覆盖的话,全市养老(助残)餐桌需求数量至少在6797个。据此测算,北京市养老(助残)餐桌数量缺口至少在2557个。如果考虑到部分居委会/村委会养老(助残)餐桌不止1个,缺口会更多。在外地,老年餐桌就更显得凤毛麟角。

老年餐配送目前还是一片蓝海,除了餐饮企业、家政服务企业,也有一些别的企业跨界试水。在天津,今晚传媒集团着力打造了营养餐配送项目――今晚老年营养餐。专家认为,除了餐饮企业,航空公司、医院营养中心做这项服务比较有基础,建议从政策上给予扶持。

老年餐桌该怎么办

早在2014年8月31日,浙江杭州最大的社区老年食堂――文新街道老年食堂关门停业,压垮它的,正是当前社区老年食堂普遍面临的难题――房租涨,物价高,人员开支大,经营不善。

对杭州文新街道老年食堂的“掌柜”袁师傅来说,食堂开办两年多以来,一直不轻松。他算了一笔账:每天营业额最多1500元左右,可房租、员工工资、材料费等加起来却超过1500元,实际上食堂每个月至少亏损500元。他也想过不少招数来节省成本,但还是难以扭转局面。

在杭州,运营步履维艰的,并不只有文新街道老年食堂。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市最早的社区老年食堂开办于2003年,翠苑一区为把老年食堂办好,起初采取社区自主经营的模式,向社区老人发放“就餐优惠卡”,但只坚持了一年多,就因菜品差、亏损大而不得不转型6

在云南昆明东华路社区老年食堂,吃一顿饭,四菜一汤只要3.3元。这样的低价餐,社区老年食堂已经维持了3年。对食堂来说,最大的开支在于米菜等原材料的采购,因为场地是社区的,不要房租,员工也是社区的低保户,工资相对较低。开办的第一年,东华路社区老年食堂曾亏了5万多元。在这之后,社区把商铺服务费用到了老年食堂上,向社区的一些企业筹集了慈善赞助,另外还向老龄办和民政部门申请了一些补助。社区一负责人说:“降低成本最主要的还是降低买菜成本,社区每周四都会引进一家农鲜超市进入社区,社区负责提供免费场地供超市办一个小集市,方便居民购买的同时,也要让利给社区食堂。比如外面市价25元每公斤的后腿肉,卖给食堂只要20元。”

由此看来,盘活社区资源,由社区出面“公关”缓解老人吃饭难,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成都五块石玉局庵社区把一处闲置车棚免费给一家餐馆使用,并组织志愿者参与餐馆的服务工作,降低其人力成本,成功地说服这家餐馆办起了便民食堂,社区的40多位老人只要花6元钱,就能吃上2荤1素的套餐。

求解社区老年餐桌的出路,江苏扬州琼花观社区的举措或许更为前卫。2013年3月开业的琼花观社区老年食堂,主要受益于民间资本的注入。社区主任李华介绍,该社区当初在引进社会资金运作社区托老所时,就把社区老人的午餐问题也考虑进去了。“我们跟一家养老公寓签了3年合约,帮助社区食堂的运营,他们一次性投入20万,之后每年补贴10万。除了托老所的老人能用餐,社区其他老人的就餐问题也解决了,食堂工作人员的经费也有保障。”

专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

“北京从2009年开始在社区建设老年餐桌,这几年,相关企业在增长,也受到群众的欢迎。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发展的模式是分散的,没有出现有影响有品牌的企业。一些餐饮门店可以收老年人的助老(残)券,但食品并不符合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只停留在吃饱的阶段,离吃得好、有营养、符合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杰华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政府部门要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引导相关企业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同时,购买服务要更精准,让那些行动不便的失能老人、残疾人得到相关补贴。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9

一个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场所、一个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标识、一面国旗、一套基层组织标识、一个便民服务大厅等“二十个一”,是平顶山市各地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的统一“着装”。

六月盛夏,本刊记者先后到新华区、卫东区、叶县、鲁山县等地进行了深入采访,看到各个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都是按照这“二十个一”的标准建设的,尤其是“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的红色牌子格外醒目,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记者采写的4篇通讯报道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在新华区矿工路街道幸福街社区,记者看到一些居民在通过“便利付”办理电话费、水电费缴存和转账业务。居民们高兴地说,有了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真方便,不出社区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社区“三合一”(党小组、业主委员会、居民小组)办公室主任、67岁的老党员赵合亭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个社区原来是市广电局的家属院,150多户,500多口人。自从广电局搬走以后,这个家属院就无人管了,处处都是脏乱差,还经常发生偷盗、抢劫、打架等现象。后来,我们几个老党员组织起来,积极奔走,主动找相关部门协调,终于解决了辖区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社区的卫生环境明显改善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了,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在为群众办事的过程中,他们几个老党员确实遇到了一些阻力,也受了很多委屈。对此,赵合亭的战友说:“老赵啊,你管这些事干啥?没事打打牌多带劲。”他却笑着说:“咱是党员,跟一般人不一样,咱要起带头作用,才能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党员是社区的财富。我们把老党员组织起来,让他们发挥余热,多为群众办一些事。”新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赵长春告诉记者:“过去,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非常简陋,除了公章基本没有其他办公设备,居委会干部只好成天将公章装在口袋里,遇到有群众需要办事,当场就盖上章。可以说,群众的很多日常问题都是仅靠一枚公章来解决的,因此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公章居委员’。现在,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了,居民们在社区里就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春延告诉记者:“我们正在推行‘10分钟生活服务圈’,即社区居民在10分钟内,可以享受到快捷、便利的基本生活服务,或社区居委会及服务组织根据居民提出的服务需求,在10分钟内作出受理、安排。”她还介绍说,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李瑞家政服务等12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无偿、成本价相结合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服务项目不仅有为居民提供免费家电维修、理发、找保姆、陪老年人看报等基本生活服务,还帮助居民找门面店、找工作等。“社区服务非常周到,非常方便,有什么事情,一打电话他们就过来了。我们家老太太没少麻烦社区。”居民刘俊英说。

近年来。该社区依靠驻区单位物业管理部门,从医疗卫生、治安巡逻、法律服务、绿化美化社区环境等方面着手,以全力为群众做好服务为出发点,构建社区服务网络。组织辖区卫生服务站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免费健康检查、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组织社区党员、楼(院)长、志愿者长期开展义务巡逻;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组织社区党员开展绿地维护、树木认养,社区绿化率达到了35%……

在西市场街道优胜街社区,记者走进“爱晚亭”——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看到许多老大爷正围在一起下象棋,屋内干净、整洁。现年73岁的赵海轩老人告诉记者:“社区不仅给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还给我们过‘情人节’,组织健身活动。社区为我们5对老人举行金婚庆典时,我老伴儿高兴得跟刚结婚一样。真是麻烦社区工作人员了。”

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娜说:“我们社区老年人特别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400多人。对孤寡、计生家庭、低保、残疾、省级以上劳模和生活特别困难等几类人员,社区通过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建立集社区宏观指导、社团组织介入运作、社区单位积极参与、志愿者结对服务、家庭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五位一体’的系统管理机制,按照日、周、月、季、年5个时间周期,分别采取不同的保障措施,开展日报平安、周有探望、月有巡诊、季有安检、年有慰问活动,打造没有围墙、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养老服务的‘虚拟养老院’。”

据介绍,“虚拟养老院”共提供六大项服务,包括精神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家政物业、心理慰藉、法律服务。社区与一些社会服务组织签订了协议书,凡是社区有能力提供的服务一概免费,比如陪老人聊天、购物、看病陪护、日常保洁等;一些需要专业组织提供的服务,比如心理慰藉、家政服务等,收费均比市场价低10%,60岁以上的独生子女户产生的服务费用由社区承担。

“虚拟养老院”离不开志愿者,该社区共有固定志愿者、一些公益组织的志愿者100多名。平煤神马集团四矿职工医院医生孙刚组织成立了“孙刚爱心联盟”,每月第二周的星期六都要带领志愿者到社区义诊,为老年人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理辅导,宣传保健知识。

做好事献爱心能换积分,凭积分能买东西,陪伴10次空巢老人能买一袋盐,清扫5次小区楼道能买一支牙膏……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却在光明路街道建设街社区“爱心空间”变成了现实。

记者在“爱心空间”看到,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里,柴米油盐、毛巾牙膏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一袋洗衣粉20个爱心、一桶食用油100个爱心……每样物品都以“爱心”标价,一目了然。据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庆军介绍,为了鼓励居民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来,这些物品都是社区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捐款购买的,只有“储存”一定的爱心积分。才能在这里换取相应的物品。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10

(一)认定对象

凡享受我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基本养老金的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均属生存状况认定对象。

(二)认定时限

企业离退休人员生存状况认定每年进行一次,时间为11月1日至11月30斤斤计较供养直系亲属的生存状况认定每年进行一次,时间为4月15日至5月15日。

二、认定方式

(一)社区、社保局认定

居住在我市城区内的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本人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离退休证(供养亲属证)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认定手续;居住在我市农村地区的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本人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离退休证(供养亲属证)到社保局办理认定手续。上述人员中的高龄、体弱、重病、病危等人员,由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和社保局工作人员上门认定。

(二)协查认定

1、居住在我市行政区域外(国境内)的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向负责支付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居住证明或居住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生存认定证明。

2、居住在港、澳地区的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向负责支持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我国驻港澳台办事机构出具的居住证明。

居住在台湾地区的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向负责支持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当地公证机关出具的居住证明。

3、出国定居的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向负责支付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出具的居住证明(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由当地公证机关出具证明)。

(三)走访认定

居住在我市行政区域外(国境内)的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年龄偏大、健康状况欠佳、身份信息不完整的,通过信函调查、电话查询等无法确认其生存状况的,报营口市社保局,由营口市社保局组织实施入户走访认定。

继续坚持对居住在本辖区的高龄、孤老、重病、离休、劳模等“七种”人群送养老金上门工作。在义务服务的同时,准确掌握“七种”人群的生存状况。

三、认定机构及职责

由营口市社保局、我市社保分局、管理区、社区组成四级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实施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生存认定工作。

(一)社保局职责

协助营口市社保局接转区内离退休(遗属)人员的生存认定工作;组织协调培训管理区、社区业务人员,指导管理区、社区开展生存认定工作;负责辖区内离退休(遗属)人员迁入、迁出的认定工作;汇总辖区内离退休(遗属)人员生存状况认定情况,并上报营口市社保局。

(二)管理区职责

协助社保局做好离退休(遗属)人员的生存认定工作;组织协调培训社区业务人员,指导社区开展生存认定工作;开展离退休人员生存认定的宣传、咨询、解答工作;汇总辖区内离退休(遗属)人员生存状况认定情况,上报社保局。

(三)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职责

掌握居住在本镇和社区的离退休(遗属)人员生存状况,重点掌握高龄、孤老、重病、特要、已动迁离开本镇和社区,到外市或国外定居探亲、未落实、需调整、死亡、失踪人员的情况;对居住在本镇和社区的离退休(遗属)人员进行生存认定,实行动态管理;对本镇和社区内高龄、孤老、重病及行动不便的人员上门认定;汇总本镇和社区离退休(遗属)人员生存认定情况,上报社保局。

四、有关规定

(一)完善数据

社保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数据信息,建立中心数据库,通过四级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详细采集并准确录入离退休(遗属)人员基本信息,及时传送和管理数据,对离退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二)书面告知

社保局在办理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时,要书面告知其生存认定的时间、方式及其应尽的义务等相关内容。已经实行社会化发放的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书面告知。

按社保局要求,享受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遗属)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本人姓名、住所、联系方式等生存状况的相关资料。

(三)死亡申报

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死亡后,其法定继承人或被委托人必须在其死亡一个月内向社保局报告,并凭户籍注销证明、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办理丧葬补助金、供养直系亲属定期生活补助费、一次性救济金及个人帐户养老金继承等相关手续。自其死亡次月起停发养老金(生活救济费)。

(四)暂停发放

企业离退休(遗属)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时停发其基本养老金(生活救济费):

1、办理社会化发放手续时,查无此人的;

2、不能按规定时间、方式提供有效生存状况证明的;

3、领取养老金(生活救济费)资格认定信息不全的;

4、社保经办机构有证据证明其死亡的;

5、其亲属向公安机关申报失踪并暂时注销户口的;

6、在两劳或服刑期间的;

7、下落不明的。

上述人员停发基本养老金(生活救济费)后,经社保局认定,仍具有领取资格的,从停发之日起恢复并补发养老金(生活救济费)。

(五)部门联动

社保、劳动、人事、财政、公安、民政、镇区、社区、企业等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通过“防冒领”联动机制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遗属)领取养老金(生活救济费)资格认定工作,对其生存状况实行动态管理。

财政部门要配合社保局做好生存认定工作,及时核拨生存认定专项经费;公安部门要及时提供死亡注销户口人员名单;殡仪馆要按月向社保局提供死亡火化名单;企业按要求提供本单位离退休(遗属)人员生存状况的基本信息。

(六)奖励与处罚

对工作完成好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提供虚假信息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处罚,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社保局设立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群众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对冒领养老金现象进行举报。社保局对举报人信息要严格保密。举报案件一经查实,将给予举报人500元奖励;涉案金额较大的,将给予举报人追回金额5%的奖励,最高奖励5000元。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11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 ,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不论是叶芝诗还是被改编传唱的歌,我们愈来愈对“老”有更多的感触。

按照联合国的统计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或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则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此标准,我国从2000年开始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每天增加24000名老年人,几乎不到4秒钟就有一人进入到60岁以上的阶段,养老保障问题是关系到今后几十年民生的大问题。老龄化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老龄化的钟声越来越紧迫。

据估计,到2020年,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医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人数将突破2000万。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市场消费需求在3万亿元以上,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养老产业共涉及子产业模块,分别是养老住宅、养老软件及信息系统、护工培训、福利器械、综合性医护服务、文化生活、老年金融、家政及其他服务。

与之相关的养老产业的风口正在扩大,老年人医疗保健护理已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22万亿元,未来10~15年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

此前我国推出的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靠社区养老、3%的老人依靠机构养老的全新养老模式,也印证了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巨大体量的市场空间。

通过调研国内部分65岁以上人群,《安康通2016中国养老大数据报告》发现,对于目前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关注度排名前十位中有五项与医疗服务相关。从中可见,健康医疗是当前及未来老年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他们希望得到质且便捷的医疗相关服务。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居家智慧养老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而泰康保险在医养结合、机构养老上的十年磨一剑也初见曙光,正在借助养老社区,希望能打造养老险与养老社区、健康险和医疗体系、养老金和资管的三大闭环。

现在的养老业务可能还处在青铜时代,尚未去到黄金时代,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对黄金时代的向往。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范文12

2017年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为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医养结合是在做好传统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基础上,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既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含健康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务,也体现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了养老和医疗的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和市里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服务资源优势,积极满足不同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三种医养结合模式:

1、整体照料模式。由单一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如天颐和养老院和区养老中心先后引进华泰医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检查服务。二是医院办养老院,即在有条件的一级医院增设养老病房。如学府医院和长江医院建设了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综合服务。另外我区明丰医院将部分病房改建为自费养老病房,收治了一批老年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

2、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如几年前康泰养老院建院初期就与邻近长江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长江医院在康泰养老院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入住老人以及周边居民服务。

3、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开设老年号、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家庭责任医生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还进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服务。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在推行医养结合模式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处于初试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政府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由于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生、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

2、发展规划不清晰,政策指引不明确。目前我市对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尚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政策支持,给区级政府推动此项工作带来了阻碍。如,我市对内设养老床位的医疗机构除现有医保政策外,没有来自财政和民政方面的资金补助,在实际运营中也没有统一收费标准。又如医养结合需要医保体系的支撑,养老机构推行医养结合首先要解决下属医院纳入医保结算问题,但实际上医保资源有限,民办养老机构等非医疗单位能搭上医保的车很难。

3、优质资源少,提升标准高。养老机构在向医养机构转型硬件方面要具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方面要医院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项目,具备有资质的数量充足的医师和护士。目前我区24家区管养老机构绝大部分为民办,除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天颐和养老院、康泰老年公寓等4家实现医养结合外,其余规模较小的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尚没有力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4、社区医养服务总量不足,居家养老供需矛盾突出。 受到个人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目前90%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关注的是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及中医保健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还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础上进行医疗诊断、康复护理等服务。但是目前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且存在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的问题,要想实现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还有很大难度。

三、对策建议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人们在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也是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必须依靠全市乃至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引,其中涉及的制度和政策不是区级层面所能改变的。但就我区来讲,面对21万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应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力争成为全市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试点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健全协调机制

医养结合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明确的规划引领和统筹联动的机制。一是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十三五期间根据全区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区2016年改善群众生活20件实事之一,成为惠及全区老年人的重要举措。三是建立民政、卫生、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2、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政策措施

全方位的政策导向是保证医养结合模式顺利推进的基础,据报道,国家民政部已经协调卫生、人社等部门,简化优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审批手续,推动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也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我区应在认真落实国家和我市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区情实际,加大对医养结合专门机构的政策优惠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具体、操作性强的措施。在土地使用方面,做好养老机构用地的预留和储备,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对新建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可适当优惠,同时强化对医养结合设施建设用地的监管,严禁改变用途。在机构管理方面,尽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在医保政策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将更多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在市场准入方面,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重要内容,对由医院转型的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老人护理院给予审批;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对养老机构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给予审批,并加大对这些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民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很高,政府应探索建立对医养结合机构的财政补贴制度,使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均可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包括相关法律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建设经费、床位资助、运营补贴、医保定点等方面与公立机构相同政策;在水电气热费用上与居民价格持平等。另外,除公立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严格执行政府价格政策外,其他服务主体可实行经营者自主定价或供需双方议价,以维持机构正常运营。在社会融资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护理院、康复医院等专业服务机构,激发医养结合市场的活力。在金融支持方面,应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尝试设立由政府统筹协调、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南开区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3、结合区情实际,完善服务方式

在统筹推进现有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形成功能互补、有序发展的医疗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一是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附设医院或医务室,鼓励有条件的区属一、二级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医疗护理病房,可借鉴上海市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护理站、医务室补贴10万元;门诊部、护理院补贴50万元),招用专职医护人员按医护人员数乘以上年度全市最低工资40%标准给予补贴。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将其作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委派医生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合作,会同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增设家庭病床,开展居家护理服务。三是优先考虑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问题,在全区新建、改建23所医养结合护理院(或称失能老人医护养老中心),缓解了医院病床紧张问题,也使老人得到专业护理,有尊严、有质量的安度晚年。

4、发挥科技优势,推动服务创新

将医养结合纳入智慧南开惠民工程,以数字化健康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进程。一是在南开区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整合来自区域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资源,打造老年人群数字化健康管理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管理服务信息,为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卫生管理部门提供老年人群健康情况动态数据,并通过三方的有机结合形成大数据库,推动医养结合的有效实施。二是广泛复制昔阳里社区经验,建立居家养老一键通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多个渠道,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等多种载体,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覆盖。三是引导电子信息企业投资养老市场,与专业医疗机构对接,开发可穿戴式健康监护设备,开展远程医疗监控服务,实现个人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