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生儿不睡觉

新生儿不睡觉

时间:2023-05-30 10:18:16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1

第一,睡眠条件:看看是不是睡眠条件不好,宝宝睡得不舒服,被子盖太多、尿布湿了或尿裤太紧等,都会使宝宝晚上睡不了觉。

第二,生病了:如果宝宝身体有异常情况,生病了也会不肯睡觉,这种情况爸妈要注意,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第三,在孩子不肯睡觉,甚至发生哭闹的时候,父母可以选择哄抱的方式来哄宝宝入睡。看一下孩子是不是缺钙,缺钙的话也会导致孩子不睡觉的,可以进行补钙。

(来源:文章屋网 )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2

【关键词】 母婴;早期;皮肤接触;行为

新生儿在出生时会增加分泌体内的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最终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处于觉醒的状态,消耗较多的能量,对于新生儿来说睡眠状态有利于其生长发育[1]。本次研究对我院80位新生儿进行了观察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新生儿的性别比例、体重、身长及健康状况等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如年龄、孕次、产次等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分析比较。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①方法:对照组40位新生儿在出生后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实验组40位新生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大概进行1 h,并使产妇与新生儿保持交流。并对产妇进行访谈记录其对母婴皮肤接触的感受及看法。②观察指标:在新生儿出生的1 h内及出生后的5到6 h间使用MP3记录其啼哭的次数并计算出啼哭时间,并依据Brazelton制定并发展的新生儿行为状态评定法,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进行记录观察。主要有6个状态分别为深睡眠、浅睡眠、瞌睡、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及啼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啼哭时间次数及人数的比较 实验组新生儿40例在出生后的1 h内及5到6 h间啼哭的人数、次数、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睡眠状态的比较及产妇感受 在出生后的1 h内新生儿逐渐由啼哭到瞌睡状态转变,对照组的睡眠状态明显不如实验组,在达到1 h对照组新生儿处于安静觉醒状态实验组则处于瞌睡状态。在出生后的第5到6 h间对照组的新生儿的行为状态主要在瞌睡到浅睡眠间徘徊,实验组则主要维持于浅睡眠及深睡眠之间。

实验组40位产妇均认可并接受母婴早期的皮肤接触,38位对护理方法满意并认为此可以使母子间的感情增强,30位有幸福感。

3 讨论

据研究表明[2]新生儿在出生后发生较多间断性啼哭很可能会使卵圆孔闭合不全进而成年后会导致脑血栓及脑缺血等,由此可见减少新生儿的啼哭尤为重要。Salk研究得知母亲的心搏可以使新生儿得到抚慰并确保体重不下降。据报道[3]有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新生儿啼哭的次数及时间要少于平常新生儿,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相符,主要是由于来自母亲的心搏、体温等给予了新生儿抚慰的作用,在啼哭的生物学意义上,对照组新生儿的啼哭可能属于分离性的啼哭。新生儿的行为状态反应了自身的觉醒水平,研究表明睡眠状态更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部的发育,因其比觉醒状态消耗较少的能量[4]。新生儿一般伴随着啼哭来到世上,但是在出生后的1 h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可以使新生儿更早更快的进入瞌睡状态,对照组则只进入到浅睡眠状态。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分娩时产生的应激反应使其保持觉醒状态,在进行皮肤接触时,来自母亲的抚慰使新生儿保持较安静的状态。Ferber[5]研究显示进行皮肤接触的新生儿出生后的第5到6 h间行为状态处于浅睡眠及深睡眠间,未皮肤接触的新生儿处于浅睡眠和安静觉醒之间,本次研究与报道相符。充足的睡眠可以使新生儿更早的从分娩时产生的应激中恢复过来。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 h内及第5到6 h内的啼哭人数、时间、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高峰,陈京立,周彩峰,等.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2010, 45(12):1061—1063.

[2] 郑家琼.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 (16):34—35.

[3] 马惠荣,李胜玲,马桂琴. 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0):3791—3792.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3

两周大时,辰辰一觉醒来面对单调的天花板,开始不耐烦地在那儿“哼”“啊”着,直到大人将他抱起为止。十周大时,只要大人一逗,辰辰马上笑开怀,偶尔发出轻而短的“啊啊”声。满3个月了,爸爸妈妈带辰辰去外婆家玩,外婆、姑婆轮流抱着他,逗他玩,连着两天,辰辰兴致勃勃地“学习”与人交流,嗓门大了好多,白天几乎没怎么睡。一旁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妈妈,一方面觉得宝宝与周围多接触有助于听、触觉等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担心宝宝睡得太少会影响身体和大脑发育。

专业点评:

研究发现,成人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约2倍;睡眠超过8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倍多。总体而言,一天睡眠时间平均在4小时以下或是10小时以上的人,不论男女,死亡率都相当高。

至于婴幼儿,专业研究显示:婴儿如果无法建立睡眠规律,可能出现各种身心健康问题,如:发育迟缓、多动症、智力障碍、婴儿猝死症等。

睡眠不足,会影响婴儿脑部及身体发育。

睡眠时间过长,不利于视觉、听觉、肌张力等的发育;甚者,宝宝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宝宝,可能有动作欠协调、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行为障碍、情绪失调、记忆困难等问题,还可能有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内分泌失调(身高不足、体重过轻或过重)、新陈代谢失调、发育迟缓等问题。

人们通常以为,儿童的成长是持续不断地在进行着的,实际上,生长激素在白天只有少量分泌,夜间11点到清晨4点睡眠时,它的分泌最旺盛。所以,台湾有句谚语“婴仔眠眠困(婴儿乖乖睡),一瞑大一时(一夜大一寸)”,充足的睡眠确实是长高的关键。

获得良好睡眠的8个观念与策略

1 认识婴幼儿的睡眠型态

从出生到成年,孩子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日夜合计)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即:出生一周时,需要16.5小时(夜8.5小时、日8小时)、满月时需15.5小时(夜8.5小时、日7小时),两岁时需13小时(夜11.5小时、日1.5小时),3岁时需12小时(夜11小时、日1小时)……到18岁时为8.2小时。

2 亲子同房分床睡

很多妈妈觉得“母婴同床”方便喂奶与安抚宝宝,但小婴儿容易受成人睡眠时翻身、上下床、掀被、说话等动觉、触觉、听觉的干扰,而中断睡眠。所以,最好为宝宝准备一张属于他的床,有助建立归属感及安全感,为日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培养独立的性格奠定基础。

3 配合睡眠周期来控制光线

光线透过视网膜影响脑内的生物钟,“昼明夜暗”的环境使脑细胞活动形成规律;但如果环境是“昼夜皆明”,脑细胞的活动会发生混乱。

新生儿的睡眠是4小时一个循环,因此,喂奶时间定为4小时一次。喂奶时应开灯,适当的视觉刺激让宝宝清醒、精神充沛、吸吮有力,多看多听会有助于脑部的发育;当宝宝闹着想睡时,应关灯,帮助脑细胞从亢奋状态缓和下来。

4 让宝宝尝试自我安抚

1~3个月大的婴儿,睡眠与意识清醒的周期循环逐渐由4小时转成24小时,他们白天的清醒状态维持较长,而夜晚则睡得较长。到3个月大时,婴儿可能整晚处于睡眠状态。所以3个月以上的婴儿夜间哭了,父母不要急着去安抚他,给他时间,让他自己试着通过吸手指、嗅毛毯等,调整神经生理状态,再度入睡。

5 小婴儿睡觉时周遭应安静

9个月以下的婴儿,意识尚未与外界感觉完全隔离,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出现受惊而无法安眠的现象。但9个月之后,婴儿在跃动式睡眠过程中,脑电波、行为举止和视觉反应,开始与成人的意识隔绝状态相似,睡眠不再那么容易受外界刺激的打搅。

6 以孩子为中心的生活作息

全球0~3岁婴幼儿睡眠状况的调查发现:香港是全球婴儿最迟睡觉,睡眠时数最短,睡眠质量最差的地区。这与父母下班晚、回家晚、睡觉晚密切相关。

基本上,父母应优先考虑宝宝身心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创造支持体系,如亲友、保姆等,帮助宝宝建立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因为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宝宝脑部及身心发展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

7 善用温和的触觉、听觉引导入睡

在孩子睡前半小时,为他洗温水澡,做全身按摩,如此血液流向身躯与四肢,较容易入睡。接着,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父母用轻缓的声音唱歌、讲故事,舒缓孩子的情绪,有助催眠。

8 睡午觉以减少夜惊

据调查,3岁幼儿中20%有夜惊的困扰。夜惊,是一种睡眠障碍。有效的预防方法是:

白天,不要让宝宝参与过于刺激的游戏或活动,如在游乐场玩得太兴奋等。

规律午睡,至少1小时,为避免宝宝晚上不肯上床或早睡睡不着,满周岁之后,白天午睡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

结语

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新生儿期,睡眠更是占据了每天70%的时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年轻的爸爸妈妈通过掌控环境刺激,引导宝宝学习调整自我的大脑兴奋点或平静点,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今后的成长益处多多哦。

Q 小真妈妈:小真1岁,爸爸认为我太宠她了,晚上一醒就抱,说是会养成坏习惯的。可是,宝宝夜间饿了,或者做恶梦了,就会大哭。如果不哄的话,不仅宝宝这一晚睡不好,全家人也跟着睡不好,还可能会吵到邻居,怎么办?有没有让宝宝好好睡觉的方法呢?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4

【关键词】 睡眠障碍新生儿; 抚触; 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123-02

在临床上,睡眠障碍性疾病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睡眠障碍不仅对患儿的成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患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2]。由此可见,对睡眠障碍新生儿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睡眠障碍新生儿采用抚触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睡眠障碍新生儿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儿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25 d,平均(18.25±2.01)d,睡眠时间为10~16 h;观察组35例患儿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27 d,平均(18.85±2.62)d,睡眠时间为11~15 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加抚触护理,方法为:在患儿出生后第3天,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做到面带微笑,抚触前,护理人员用婴儿润肤油涂抹双手,保持双手,采用改良式抚触法先将患儿置于俯卧位,抚触其背部、臀部,再将患儿置于侧卧位,抚触其四肢,最后将患儿置于仰卧位,抚触其头部、胸部及腹部。护理人员保持抚触手法准确且力度适中,并与患儿进行轻言细语的交流。每天上、下午各对其进行抚触护理1次,每次护理20 min,分别对两组患儿护理1个月后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睡眠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睡眠不安及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发生情况比较

抚触前,两组睡眠不安发生率及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抚触后,观察组的睡眠不安发生率及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睡眠时间比较

抚触前,观察组患儿的睡眠时间为(10.62±0.58)h,对照组患儿的睡眠时间为(10.57±0.76)h,两组抚触前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抚触后,对照组睡眠时间为(16.5±1.9)h,观察组睡眠时间为(18.3±1.8)h,观察组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过程中因各种因素而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婴幼儿期常见的睡眠障碍有睡眠不安、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夜惊等。睡眠状态是婴儿神经系统状态的反应。在临床上,睡眠障碍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各大医院每年都会收治许多发生睡眠障碍的新生儿[3]。

睡眠状态可以反映婴儿神经系统的状态,良好的睡眠状态也是小儿体格生长的重要保障[4-5]。睡眠障碍对于新生儿而言具有巨大影响,睡眠障碍发生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其身心健康、智力发育、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均受到严重不良影响。可以看出睡眠障碍对于新生儿的影响之大,所以找到一种针对睡眠障碍的护理方法意义重大。婴儿抚触护理在1995年从美国引入中国,在2001年被中国医学界所认可并推荐使用[6-7]。

抚触是经过专业指导,在婴儿出生后的最佳时机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摸,使得良好的刺激通过新生儿的皮肤感受器传至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对新生儿生理健康有益的效果的医疗技术。抚触对于出生28 d内的新生儿具有良好效果,可明显增长患儿的睡眠时间,减少其啼哭及夜醒发生次数。这可能与抚触刺激皮肤,使得新生儿的感觉神经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增强,从而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相关[8]。

新生儿抚触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也是对新生儿最为健康、最为自然的一种护理技术。新生儿抚触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双手对婴儿身体部位进行有顺序、有方案的按摩,温和的刺激可通过皮肤传到婴儿的大脑,按摩过程中,还伴有听觉及视觉刺激,这能够给新生儿形成全方位的情感安慰和触觉呵护,能够使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使患儿获得被关爱、被呵护的感觉,对降低患儿的睡眠不安、睡眠昼夜节律紊乱等睡眠障碍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长期的抚触对延长患儿的睡眠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讨抚触睡眠障碍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70例睡眠障碍新生儿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加抚触护理,结果显示,抚触后,抚触护理组的睡眠不安发生率为14.29%,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Yin J.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ialectical acupoints selection therapy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associated with sleep disorders[J].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2014,10(6):54-56.

[2]张学梅.浅谈抚触在婴儿生长发育中的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6(17):12.

[3] Lourenco C M,Eckeli A M,Sander H H,et al.“Night,night,sleep tight?”:Sleep disorders in Fabry disease, recognizing an overlooked feature of a complex lysosomal disorder[J].Molecular Genetics & Metabolism,2015,114(2):S75-S76.

[4] Bari A,Robbins T W.Noradrenergic versus dopaminergic modulation of impulsivity, attention and monitoring behaviour in rats performing the stop-signal task[J].Psychopharmacology,2013,230(1):89-111.

[5]张凤珍,齐亚欣,姜秉芬,等.抚触干预对早产儿睡眠及疾病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2008,30(8):1245-1246.

[6] Lei D U.Asphyxia neonatal early intervention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nd health rehabilitation[J].Sichuan Medical Journal,2013,10(6):59-60.

[7] Elklit A, Hyland P,Shevlin M.Evidence of symptom profiles consistent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different trauma samples[J].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2014,5(1):87-95.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5

错误一

一定要比大人穿得多

其实这一点,在明明还未出院之时,护士就已经提醒过。当时妈妈认为是因为病房的温度比较高,所以护士才会这么说。但没想第一次体检的时候,却被医生批评――新生儿对自身温度的调节能力没有成人强,而且身体的自我散热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宁可少穿,也不要多穿。穿衣的标准是:爸爸妈妈穿多少,就给明明穿多少,宁可少穿,也不要多穿。医学史上有很多因为新生儿过热而致死的案例,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错误二

和妈妈同床便于照顾

很多的中国妈妈喜欢与新生儿同床共枕,缘于两点原因:1.觉得这样方便夜里照顾,妈妈不用起身就可以母乳,可谓是随叫随到;2.小婴儿需要百般呵护,刚出生睡觉就离开妈妈的怀抱很不人道。其实不然,新生儿与妈妈同床可是危险多多,因为新生儿自主活动意识还比较弱,妈妈母乳时万一睡着了,很容易造成新生儿呼吸不畅而窒息。再者,新妈妈一般都会是身疲力竭,晚上睡觉可能睡得比较沉,一个翻身不小心,就可能有压着孩子的危险。

错误三

睡觉需盖被子枕枕头

很多妈妈会觉得新生儿也应该和自己一样,睡觉就是要盖被子和枕枕头,孰不知,这样也是危险多多。有可能一不小心,或者孩子一伸胳膊、一踢腿,被子就可能盖住他的嘴和鼻子,阻碍呼吸,由此发生危险。而枕枕头,除了有与盖被子同样的危险之外,还对骨骼发育带来影响。要知道新生儿的身体结构与成人是不同的,在2岁之前,他们平躺着时,身体与头部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而成人则是头部低于身体。此时如果使用枕头,那么其头部将高于身体,不管用多低多薄的枕头,都会对新生儿骨骼的发育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错误四

半夜需要叫醒喂母乳

很多的新生儿白天可能都是每2小时需要母乳一次,但晚上可能可以连续5~6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吃。妈妈可能会担心,孩子晚上睡时间太长而肚子饿,因此刻意地叫醒他们去喂母乳。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对于任何人来说(包括小婴儿),晚上的睡眠都是比吃更重要的,他们可以不吃,但他们晚上一定要睡好,当然新生儿黄疸的小朋友除外。明明的经历是:6个月之前,白天都是每2个小时母乳一次;而晚上,由于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因此满月前遵医嘱,爸爸妈妈晚上每2小时叫醒小朋友喂一次,满月后晚上就是每6个小时吃一次,自两个半月开始就睡整觉,12个小时不需要吃奶了。

错误五

睡眠环境越安静越好

也许成人睡觉或休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才可以真正放松下来,但对于小婴儿来说,这点并不实用。新生儿睡觉的背景环境是越吵越好,越吵他们睡得越香。其实爸爸妈妈想一想便不难理解,在妈妈肚子里生活了9个月之久,虽说听力系统是在后期才发展成熟起来的,但孩子早已习惯妈妈肚子里血液流动、心脏跳动、以及其他一切的嘈杂的声音,离开妈妈的肚子,突然将他们置于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是谁也不会适应。因此,婴儿睡觉之时,爸爸妈妈们真的不必蹑手蹑脚地什么都不敢做,放心大胆地该做啥做啥吧!如果可以来点背景音乐就再好不过了。自小的睡眠就无需处于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还更有利于其后期的睡眠习惯的培养与睡眠质量的提高。

错误六

母乳宝贝不按需喂养

美国是个非常提倡母乳的国家,而且从医生到护士再到孕期的各种课程,对于母乳的指导思想都是按需喂养。虽说每位儿医都会说,对于新生儿来说,应该是每2小时母乳一次,但这每2小时仅是一个平均时间,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全母乳的小朋友来说,应该是按需喂养,何时饿了何时喂,明明有每小时喂母乳的经历,也有3~4小时不需要母乳的经历,母乳的频率完全取决于孩子自己。

错误七

未满月婴儿不可外出

受妈妈做月子不出门的影响,很多妈妈(尤其是老人辈们)则会认为小婴儿未满月也是不可外出的。接受美国育儿及产后恢复的指导思想,在出院的第三天和第二周,妈妈就带着明明友外出去医院体检了。两周后,妈妈就每天推着明明在家周围的公园散步,每天半小时。这样的外出散步,不但有利妈妈产后的恢复,而且更有利于孩子呼吸新鲜的空气。

错误八

哭泣即是要喂或要抱

很多新手爸妈会认为,孩子一哭就是想吃或想抱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对于刚出生的小婴儿来说,他们还什么都不会做,美国儿医的观点则是:小婴儿哭泣,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想妈妈的怀抱了,但更多的可能则是他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方法,一种自我锻炼的方式,或者是有其它的需求(比如尿片脏了、冷了热了)。因此妈妈一定要有判断孩子哭泣原因的能力,不要一哭便去抱或喂。

错误九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6

0~3岁是脑发育最快阶段

现代脑科学已经证实:0~3岁是脑发育最为迅速时期。从生理解剖方面讲,成年人的脑重为1200~1400克,新生儿出生时脑平均重量为390克,6个月时脑体积为成人的一半,2岁时为成人的3/4,4岁时与成人十分接近。

人的大脑由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有无数像树枝状的树突和轴突组成。神经细胞突触连接的数量:婴儿50万亿,是成人的1/10(成人500万亿);3岁时是成人2倍(1000万亿),14岁恢复到成人的水平。

婴儿睡眠做梦与智力

婴儿出生后到―岁时,睡眠的大体规律是夜间睡眠时间长,觉醒2~3次,每次20~30分钟。白天睡眠时间较夜间睡眠时间少,需要3~4次睡眠,觉醒4~5次,每次80~90分钟。一岁时白天需要2~3次睡眠。

梦是睡眠者在睡眠中的主观体验。睡眠医学科学家已证实梦来自右侧大脑半球的活动,对脑的发育成熟、智力开发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婴儿出生后每天睡眠16小时,其中8小时在做梦;中老年人每天睡眠6~8小时,做梦时间不足1小时。从新生儿过渡到儿童,睡眠成分所减少的主要是有梦睡眠,从儿童到成人减少的主要成分是无梦睡眠。

临床研究还证实:正常儿童梦显著多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动物实验证明:小鼠做梦时间增加20%,寿命延长2.6倍。老鼠学习迷宫时夜间梦增加。艰苦的脑力劳动、精神紧张、抑郁和烦恼也使梦增加。以上这些情况都提示做梦的量与脑力活动呈平行关系。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有梦睡眠时间变化大体上与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的发育和髓鞘发生的时间相平行,因此科学家认为,有梦睡眠对于婴幼儿脑部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婴幼儿保证金质睡眠必须做到以下措施

1、建立科学的睡眠觉醒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类保持身心健康必须的。从婴儿开始,给他(她)们建立良好的睡眠觉醒节律,遵守睡眠觉醒规律,对大脑的发育成熟非常重要。

2、合理的营养。大脑发育需要保证正常睡眠,正常睡眠又需要合理的营养,尤其是优质蛋白。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主要是牛奶。牛奶中蛋白质丰富,而且脂肪多,易于消化。牛奶中钙的含量较高,吸收率也高,并含维生素A和核黄素。所以,牛奶应作为婴幼儿的重要食物。1~3岁幼儿膳食,除辅食外,牛奶应为基本食物。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7

因为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并没有昼夜之分,他习惯在黑暗的环境里活动,因此新生儿也是没有昼夜之分的。在肚子里时妈妈的心跳和妈妈体内各种体液流动造成的咕咕声时刻陪伴着宝宝,这都会让他感到安心和舒适。所以新生儿往往会在明亮的白天,甚至在各种嘈杂声中安然入睡。到了晚上,反而会因周围过分安静而感到不安,不肯入睡。通常这种日夜颠倒的情况会持续几个月,有时可持续到出生后8~9个月。

新手熬夜Do

让宝宝建立起白天醒、夜晚睡的生物钟

帮宝宝区分白天和夜晚 白天应尽量让家中保持明亮,多和宝宝说说话。到了晚上不妨只开小夜灯,且尽量保持周遭环境的相对安静,让宝宝对夜晚产生认知,养成到了晚上就要安静睡觉的习惯。这样逐渐地将宝宝的生物钟调回到昼起夜眠的轨道上来,让他渐渐远离日夜颠倒。

形成固定的睡前流程 在晚上睡觉之前,安排一些固定的、合理的

睡前活动,帮助宝宝形成固定的睡眠模式。可以在睡前为宝宝洗个热水澡,给他换上睡衣,陪宝宝看看布书,玩些安静的游戏如唱儿歌,或是给宝宝喂奶,这些活动都具有催眠效果。这样到6个月后,宝宝就会有固定的睡眠习惯。

养成规律的睡眠时间 有的妈妈以

为白天宝宝玩得越累晚上睡得越好,这是错误的。白天过于疲劳,晚上宝宝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同样不利于晚上入睡。让宝宝在白天形成有规律的休息时间,宝宝睡上2~3个小时后用音乐或一些自然的噪音去叫醒他,既确保足够的休息,又让宝宝不至于睡得太久。晚上,也要引导宝宝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入睡,让他不至于晚上太兴奋造成新一轮的日夜颠倒。

利用白天充分休息

珍惜每一个睡眠机会 妈妈们要学会创造各种条件,让自己睡个觉。有时候,即便半个小时的睡眠也能给你带来好心情!宝宝的睡眠时间是最可以利用的整块时间,妈妈们可以利用这整块时间与宝宝共眠。当宝宝安然入睡时,不要忙着去洗洗涮涮,而要抓紧时间休息,哪怕是闭目养神。千万要记得把电话调成静音,不要让它惊扰了好觉,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才可以更好地照顾宝宝!

合理安排,提高效率 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必事必躬亲,放手让电器代劳吧。建议买一个电动的吸奶器,虽然价格比一般手动的贵了点儿,但可以节省下不少时间多休息。发挥每一个家电设备的作用,让它们为提高效率做出贡献,电饭锅、温奶器、电磁炉、洗衣机、电压力锅等等都会是节省时间的好帮手。另外,想方设法做“一举两得”的事,比如给宝贝做抚触的同时,不妨给自己也设计一些锻炼身体的动作,让同一段时间承担两种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宝贝的物品分类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可以节省四处找东西的时间。

巧借外力,让家人共同分担育儿重任

可以考虑请月嫂来帮忙,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 月嫂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对于宝宝的护理、喂养、妈咪的产褥期护理都很在行,新手妈妈还可以跟她们学到很多育儿知识,避免走弯路。除了给宝宝喂奶、洗澡、做抚触最好还是由妈妈亲自动手外,其他事情就可以请月嫂帮忙做了。

发挥爸爸在育儿当中的重要作用 把带宝宝的事儿交给孩子他爸,这样既能增加父子间的感情交流,妈妈也可以乘机松口气。记住,妈妈一定要学着放手,给爸爸足够的信任,在开始阶段要不厌其烦地从旁指导,有足够的耐心,别怕他做不好,多多锻炼,相信孩子他爸一定能慢慢胜任的。当宝宝有了超级奶爸,妈妈就可以腾出时间来休息了!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各司其职 老人们如果能够给新手爸妈帮帮忙,那就再好不过了!为了避免资源浪费,要协调好老人的工作,比如奶奶负责做饭、爷爷负责买菜……这样一来,既节省出了妈妈的时间,也不会使老人太累。

新手熬夜Don’t

不要迷迷糊糊给宝宝喂夜奶 有些新手妈妈只要听到宝宝夜里稍微有动静,就条件反射把塞给宝宝,即使自己还没有完全醒来。其实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通常宝宝都会吃几口就不知不觉又睡着了,这时候如果妈妈迷迷糊糊睡着了,被宝宝含在嘴里的就有可能阻碍宝宝的正常呼吸,甚至引发意外。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8

如果你家里也有这样一个“小磨人精”,不妨试试我们给你推荐的办法,看看能不能让这些不合作的小家伙快点儿入睡!

Trouble 1 宝宝白天睡觉的时间很不固定,弄得你都不敢轻易去冲个澡或者洗洗衣服。

解决方案:给他制定时间表。

对于新生儿来说,时不时地睡上一觉是很正常的,但是从三四个月开始,宝宝每天大概睡两三个小觉,每次小睡的时间也要比新生儿长一些。这时可以逐渐帮他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这会为他今后拥有好的睡眠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小睡的时间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有些宝宝在1 岁左右,白天基本上睡一个小觉就OK 了,但是大多数宝宝大概要等到1 岁半以后才能完成这个跨越。在每一次调整睡眠时间之后,都要观察一下宝宝第二天的精神如何,休息得好不好。如果他还不适应,可以考虑再做些微调。要知道,宝宝完全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可能需要好几周的时间,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Trouble 2 为了让宝宝能睡个长觉,你一直等他看上去特别累了才把他放到床上。可是刚一放上去,他就开始哭!

解决方案:要掌握好火候。

有时候,宝宝之所以放到床上去又突然不睡了,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好“累”和“累过头了”之间的火候。当宝宝累过头了的时候,他的体内会释放出一种激素,这种激素会让他更加难以入睡。所以,为了不错过他小睡的最佳时机,你一定要注意捕捉宝宝“要睡觉”的一些信号:比如宝宝精神头的变化、眨眼的频率、眼睛有点儿发直等等。如果发现宝宝有这些动作,赶紧把其他的事情放下,安排小家伙睡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宝宝想睡觉了都会给你发出任何信号,遇到这样“内敛”的宝宝,你可以在他醒来后的2 个小时,试着再让他睡一下。

对于“累过头”的宝宝,可以把他抱在怀里,拉上窗帘,手臂轻轻摇动(如果这样你招架不住,也可以把小家伙放到摇床里,轻轻地、缓慢地推动摇床),嘴里哼唱着他耳熟能详的催眠曲……总之,就是尽量为小家伙营造一种安详的入睡环境。如果一通折腾后,小家伙还是不肯入睡,那就等1 个小时后再试试看吧。如果他一个下午都不肯睡,可以考虑把晚上睡觉的时间提前一些。

Trouble 3 我8 个月大的儿子学会扶着东西站了,他兴奋得要命,动不动就站起来。到了睡觉时间也不肯躺下!解决方案:让他下地活动一下。

对于小家伙来说,学会站立绝对是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力气把身体“支”起来,想想小家伙心里该有多高兴啊!这种兴奋绝不是困倦,或者是“该睡觉了”就可以抑制的。

与其强行把他按下去睡觉,不如多给他创造一些机会,比如不总是待在床上,而是下地活动一下,这样更有利于他发展和发现自己新的本领,而且他对于“站立”的兴奋就会逐渐淡化。另外也可以用一些游戏吸引宝宝坐下来或者躺下,比如把一个漂亮的小鸭子玩具放到地板上,让他去拿,然后给他讲一个关于这只小鸭子的故事,或者跟他玩一个抢枕头游戏,看谁先躺到枕头上,等等。

Trouble 4 宝宝在车上睡了20 分钟,回家后就再也不肯睡了。

解决方案:宝宝小睡时间最好不要走远。

宝宝在车里睡觉一般都不会睡得很踏实,而且短短的20 分钟也很难起到让他休息的作用。所以,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在出发前尽量安排好时间,最好在宝宝的小睡时间之前赶回来,而且路途不要太远,否则小宝宝很容易在车上睡着。

如果快到家时小家伙却开始打瞌睡了,最好别让他睡着了,和他说说话,挠挠他的手心,让他看看外面的风景等,让他回到家再睡。如果这些招都不管用,他还是睡着了,那么要想办法尽量不让小家伙醒来,比如车要停得稳一些,尽量靠近家门。把宝宝抱回家后,轻轻地把他放到床上。

当然,如果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发生的话,妈妈也不必太紧张,白天少睡一两次对宝宝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只要晚上睡得稍微早一点就可以了。

Trouble 5 宝宝在幼儿园午觉睡得很好,可是周末在家里,却怎么都不愿意午睡。

解决方案:没必要太焦虑。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在这一周里,宝宝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机会比较少,那么宝宝宁可牺牲自己的小睡时间,也要和爸爸妈妈多“腻歪”一会儿。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可以告诉他:“你睡着的时候,我们依然会待在你身边。”或者干脆和宝宝一起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如果宝宝坚持不肯睡,那就干脆满足一下他的情感需求,和他干点别的吧。

宝宝不睡觉,还有可能是因为家里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有很大差异。比如有的父母有周末睡懒觉的习惯,早上起床比较晚,于是小家伙也跟着一起多睡一会儿。这样,他白天可能就不需要再小睡了。另外,如果全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宝宝的作息规律被打乱了,也可能让他没有了睡意。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9

潇潇之前都是我抱着哄她睡的。1岁半后,二十几斤的小人呢,每天午觉和晚上都是这么抱在手里颠上二三十分钟,我自己也厌烦了。于是,独立入睡的训练开始了:

1 跟妈妈一起睡

先从午睡开始。1岁半后,我把上午的短觉给小妞儿去掉了,白天只睡下午的一觉,这样每天下午能睡3个小时左右,睡眠质量高。先是从抱着哄变成我们一起躺在床上睡,我告诉小妞儿,妈妈也很困,我们一起睡觉。一开始小妞儿不习惯,在床上爬来爬去的,一会儿就来骚扰我。有时候我真的睡着了,有时就算我还清醒着,也故意不做声。这样几次下来,小妞儿玩一会就困了,自己就会躺下来睡觉了。

2 跟妈妈再见

一段时间后,小妞儿已经习惯中午自己睡觉了,每次上床后。一般都会高兴地跟我再见、飞吻。我离开后,常常听到她自己念念儿歌,或说些听不懂的“潇氏语言”。当声音越来越小时,再去看,小妞儿已经甜甜地睡着了。等她睡醒后,我会遵守再见时所说的“你一醒妈妈就会来”的诺言,立刻出现在她面前。

3 看书

有一次洗澡后,我想起还有什么事情要做,便随手拿起一本绘本给潇潇,告诉她妈妈一会儿就回来哄觉觉。没多会儿我回来一看,书翻开放在一边,而我的娃已经睡着了。看来晚上独立入睡指日可待呀!

4 妈妈要梳头

从那以后,每次我们一起洗完澡,我都会跟她说妈妈要梳头、搽香香,你先睡,妈妈~会儿就过来。由于每天白天都玩得很尽兴,小妞儿已经很困了,当我做完这些事情回到房间,她一般已经睡着了。就算还没睡,她也渐渐不再依赖我。当然如果她强烈要求我抱,或者要发脾气了,我想这个时候她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给她安全感,我就会抱起她哄。

5 反复

宝宝们在一些行为习惯上常常会有反复现象,独立入睡也一样。在潇潇养成这个习惯4个月左右后,国庆节我们出去旅行了一趟,回家后小妞儿突然又不肯自己睡觉了。我仔细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我们出行了一个多星期,周围环境在短短几天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所以她害怕独自睡觉:二是在威海的那几天,因为住所的关系,我每天晚上不得不跟小妞儿一起上床睡觉;三是回到北京后,潇潇夜里蹬被子着凉了,鼻子不通气很难受。在她感冒的那几天,我依然耐心地哄她睡觉。待身体完全康复后,又按照上面的顺序重新训练,没过多久,小妞儿就又能自己入睡了。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10

睡觉可是宝宝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月龄和其他情况的改变,宝宝睡觉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7个月到1岁,宝宝喜欢爬起坐下、东摸西摸、动作非常活跃。除了仰睡之外,还会出现侧睡、翻滚以及更多更大的动作。不管如何变化,能够容易地照料宝宝、让宝宝更好地睡觉,一直都是妈妈们的主要考虑。

为低龄宝宝选择婴儿床

不少宝宝白天和晚上睡觉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但对于月龄较小的宝宝来说,白天睡觉的地方最好是妈妈或者其他大人视线可以到达的地方,晚上则可选择在安全性和卫生性方面都可以放心的婴儿床,但婴儿床需要一定的放置空间。

福妈支招:

我家阿福刚生下来3个月是和我一起睡的,因为晚上要喂奶。后来宝宝习惯改变了,晚上不再要喝奶,我就让宝宝自己睡婴儿床。我觉得这样比较安全,睡得也踏实,还不会影响到我和他爸爸的睡眠。

可随着宝宝会做的动作越来越多,特别是会爬了以后,婴儿床就不怎么安全了。为了防止宝宝跌落,我把可以升降的婴儿床床面降低到同地面差不多的高度。此外,我觉得把婴儿床放在大床旁边是宝宝和妈妈一起睡的一种变化形式,其实宝宝并没有离开妈妈睡觉。

嘉嘉妈妈支招:

我家宝宝刚刚6个月大,之所以让他睡婴儿床是害怕我们大人睡觉时压到宝宝。

现在宝宝白天和晚上基本都睡婴儿床,只在午睡的时候偶尔和我睡一下大床;晚上的时候,我会把婴儿床拉到大床旁边,方便照顾宝宝,如给宝宝喂奶、喝水。

对付晚上宝宝踢被子,我会给他穿肚兜,小肚兜把小肚子包了起来就不怕着凉了,有时也用小毛巾把肚子围一围,或者给宝宝穿上背带裤。

当然,随着宝宝月龄的改变,我会考虑让宝宝睡自己的小床,最好是那种组合式儿童家具,小床连着宝宝的写字台。

为长大好动的宝宝选择小床

小床让宝宝有一定的空间和独立感,可以舒展地活动手脚,不像在婴儿床里,视线和活动范围都受到不小的限制;也不像“川字形”睡法那样,宝宝要同爸妈抢夺新鲜空气。另外,宝宝也可以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安全感,毕竟妈妈就睡在自己的身边。对于那些已经形成习惯,一定要黏着爸妈睡的“川字型” 睡法的宝宝,这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变通,循序渐进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一边靠墙,一边挨着妈妈,还可以防止宝宝滚落。如果没有办法一边靠墙,可以在宝宝经常会翻身的那一边放置一些靠垫,也可以防止滚落。小床挨着妈妈,妈妈只要伸出手,就可以照顾宝宝,为爱踢被子的宝宝盖被子。

小床必备

自制睡袋为了防止宝宝踢被子而着凉,很多妈妈都给宝宝使用睡袋睡觉。随着季节的变化,睡袋的质地、厚薄也应有所变化。现在还有全裹式的婴儿睡眠装可以取代毯子或者睡袋,可以让宝宝睡觉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盖被之类的物品。

毛巾或者枕巾枕头很容易就被宝宝的口水或汗水弄脏,可以用毛巾或枕巾保护一下。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11

摘 要:对于幼儿园的管理来说,孩子睡不好午觉是每个教师都头疼的事,其实只要对孩子们“略施小计”,就会让他们乖乖地睡好午觉。

关键词:幼儿园;孩子;午睡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而且处于好奇心较强的时期,特别一些活泼好动的小朋友,睡好午觉更成了一大难题。当了这么多年的幼儿教师,我渐渐摸索出一些方法和策略,其实只要对孩子们“略施小计”,就会让他们乖乖地睡好午觉,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第一,寝室内装饰品不要过多,这样对新入园的新生来说,很具有吸引力,寝室内只要保持干净、整齐就可以了。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喜欢把寝室装饰得漂漂亮亮,摆放些花花草草,结果孩子们一上床,就这点点那指指,东张西望,个个很兴奋。第二天我就撤掉了所有的东西,孩子们就安静多了。

第二,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会格外活泼,这样的孩子不光自己不睡觉,还可能影响其他孩子睡觉。对于这样的学生,以前我总是训斥,可是效果不佳,不断的训斥声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睡眠。在我的班里,曾经有一个学生平时表现得十分自信、活泼,但是到了午睡时间,就在床上翻来翻去,不睡觉,还悄悄和别的小朋友说话。后来我把这个学生调到我跟前的床上睡觉,告诉他,他这样做影响到了别的小朋友睡觉,并且这样做自己下午也会没有精神。我鼓励他闭上眼睛,小声给他讲故事,并轻轻拍打他,帮助他睡眠。一开始效果并不太好,有可能他还是睡不着,但至少不再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小家伙在我的故事声中总能早早入睡了。

第三,很多小朋友中午不睡觉,有很多是习惯问题。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经常和家长交谈得知,就是在家里没有养成睡午觉的习惯,甚至晚上睡觉也很晚。对于这样的孩子,我都会单独找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在平时也要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节假日也要让孩子睡午觉,久而久之,午睡的习惯就养成了。

第四,午睡之前的活动不要过于激烈,否则会让学生情绪过于兴奋难以入眠。一般午餐后半小时安排午睡,那在这半个多小时里,不要安排过多的活动,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如看书、听故事之类的,比较安静,孩子们也容易静下心来。在孩子刚上床的时候,可以放些轻柔的、助眠的音乐,这样孩子更容易入睡。

第五,个别学生个别对待,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一成不变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曾经我教过一个学生,一直不睡午觉,我用过很多方法还是不行,后来我找来家长问了一下,原来孩子在家睡觉的时候总要搂着他的玩具狗睡觉,我破例让他把玩具狗带到寝室后,每天都能很快地入睡了。对于已经形成物品依恋的孩子,作为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可以顺其自然,到了一定年龄,这些小习惯可能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其实对待孩子午睡问题上,关键在于我们当老师的要耐心、细心,找出原因,帮助他们入睡。盲目的责备孩子不睡午觉是不理智的行为,与其责备,不如对孩子多一分理解。睡好午觉,不仅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但不要逼迫孩子睡午觉,一定要循序渐进,只要我们用心,孩子们一定会让你收获惊喜!

新生儿不睡觉范文12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的午睡属被动型的,午睡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负担。但是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幼儿一旦入睡还是能睡着的。幼儿“不愿睡午觉”是由入睡难引起的。那么,幼儿入睡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从生理上看:幼儿的高级神经活动抑制功能不够完善,易兴奋,5—6岁为幼儿脑兴奋性最高期,哪怕一点外来刺激都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造成入睡困难。有的幼儿可以玩着一颗钮扣、一根线或—块小石头而一中午不睡觉。

2.从心理上看:幼儿到3-4岁左右已跃过语言障碍,初步具备了语言表达能力,3岁半到4岁半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4-5岁是儿童与成人语言交际的高峰。这—时期的幼儿表现出强烈的交际欲望和表现欲,他们有无数的心理话想得到倾诉的机会,但他们在家里没有同龄伙伴,父母和孩子交淡的时间又很少,因此,他们只好和想象中的朋友交谈。如有的幼儿喜欢自言自语或对着镜子和镜子里的人对话等,但仅仅这些并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语言发展,于是便转移到了在幼儿园与同伴的交往上,但是,在幼儿园里,除去上课、游戏、吃饭、做操等这些在公共秩序下活动的时间外,幼儿单独自由交往的时间很少,因此,午睡时间便成了幼儿谈话交往的好时机。

3.睡眠环境也很重要。据调查,绝大多数幼儿园的幼儿午睡时是二人—床或上下床,有的还是大通床,环境拥挤,空气不流通。再加上幼儿园又紧靠马路。噪音很大,也是造成幼儿入睡困难的原因。

4.从幼儿适应能力上看:有的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不习惯离开父母怀抱到幼儿园独立午睡,他们会产生不安或紧张情绪,最常见的是有的幼儿每到接近中午时就烦燥不安,情绪低落或哭哭啼啼,原本在家不尿床的幼儿在幼儿园里却接连尿床,形成所谓的身心失调或称精神身体失调。

当然,幼儿入睡困难还存在许多客观原因,如:生活无规律,睡前做剧烈活动,神经受刺激,饮食不合理等都是造成幼。儿入睡难的原因。那么幼儿需不需要睡午觉呢?

从生理上看,学龄前期的幼儿肌纤维细而柔嫩,新陈代谢较旺盛,但神经调节功能不够完善,因此,肌肉易疲劳。幼儿年龄越小。神经系统越脆弱,越容易疲劳,所需的睡眠时间就越长。—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每日睡眠时间应为11.5——12小时,但是随着电视、电脑进入家庭,幼儿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幼儿晚间睡眠时间一般达不到所需睡眠时间。

充足睡眠是恢复幼儿疲劳的身体和神经的重要手段,因此,5-6岁以前白天补充性的睡眠是必要的。

如何引导幼儿轻松愉快地入睡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的职责。

1.给孩子提供清爽、舒适的午睡环境。环境不够舒适,室内的光线太亮,周围的声音嘈杂,或是孩子的衣服穿得太多、闷热烦躁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入睡。用心观察孩子的真实需要,让孩子睡得舒心,睡得安逸。老师要特别注意睡前给幼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例如放下窗帘(但要开窗通风)、关闭电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等,夏天还要注意将空调调至合适的温度,空调风叶口朝上,切勿对着孩子吹。

2.让孩子保持正确、能促进入睡的睡姿,如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偶尔可用小奖品鼓励孩子,如在熟睡孩子的枕头下放小红花、贴纸等小礼物,激发孩子入睡的欲望。对于一时静不下来的孩子,睡觉前可以给他们讲故事、播放轻柔的音乐(摇篮曲),老师轻轻地安抚,让孩子侧卧、全身放松、双眼轻闭,渐渐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