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构造试题

建筑构造试题

时间:2023-05-30 10:16:19

建筑构造试题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1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力学和结构的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基础均不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但他们对美的东西和直观的东西表现出较强的兴趣,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建筑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给他们讲解力学和结构知识的时候,应与土木工程专业有所区别。建筑学专业学生不要求掌握过多的详细的结构计算,但在结构设计时应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力学概念、一定建筑结构设计概念和清晰的结构意识,能够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正确处理建筑与结构的关系、建筑与构造的关系。并能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自如地与结构工程师进行沟通、能利用建筑结构的知识大胆地创作。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目标应当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改变以结构专业特点所形成的教学内容,不能将结构专业的教学内容照搬照抄或者简单浓缩后灌输给建筑学专业的学生。

2)教学观念陈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建筑就是艺术,艺术重于技术,于是乎就有绝大部分学生只重视建筑设计及原理、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等等主导课程,反而忽视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等技术类课程。实际上建筑师在考虑空间方面的问题的同时,一般是先形成总体方案,然后再考虑具体构件的构造。但是,与总体设计的思想相反,建筑学的学生往往是通过学习基本受力构件以及其有关的具体设计和施工要点来学习建筑工程知识,其思路恰好和建筑设计思路相反。一个设计者的实际设计经验模式与学习技术知识的模式之间的不协调,将使学生难以在学习设计思路的阶段运用相关知识。因此传统的建筑结构的教学方式即从具体构件设计到整体结构设计不利于学生学好该门课程。

3)教学评价陈旧。建筑结构课程符号多、计算公式多,构件的构造要求多,这些知识的掌握重点在于理解和运用,大部分无需死记硬背。但是以传统的闭卷期末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一定会误导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为了应试,学生就一味刻板性的死记,不去理解和琢磨。这种过于突出总结性评价的期末考试极具功利性,非常不利于在课程横向联系密切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且易误导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判断。

2面向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教学设计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筑结构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涵盖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和工程抗震等相关内容,而理论课时是相当有限的,如笔者所在学院建筑结构仅有48个理论学时,因此教学内容就必须最大程度地优化。建筑学专业在工程建筑设计中主要是利用结构概念来设计出合乎材料和结构基本规则的建筑方案,并不需要具体的结构设计和计算过程,这些工作交给结构工程专业的人士或者注册结构师们去完成。如在讲到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时,笔者建议不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如何计算以及示例说明,而应该着重介绍分层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作了哪些假设及适用条件,D值法在反弯点法的基础上作了什么改进;在讲到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力构件的计算时,不要一味强调大、小偏心构件承载力的具体的计算,构件的配筋率As或As''''为多少,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大偏心受压构件和小偏心受压构件如何界定,两者的破坏本质上有何不同,分别有什么特征;在讲到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时,对肋形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结构内力计算和截面配筋计算等教学内容可适当地简单介绍,而对肋形楼盖板、梁的构造要求则应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解;总之,应该突出概念,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的教学过程中意义非凡。概念设计是一种定性的设计,不是定量的数值计算。概念设计应从工程设计一开始,就从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和构件构造等几个方面把握好结构的合理性。对于房屋结构而言,抗震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就要考虑相应的抗震要求如建筑的最大高度、场地的选择、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等。在建筑结构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筑学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确的安排,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对建筑学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相互融合。

2)教学手段立体化。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再运用传统的纯板书教学,而应该借助于动态仿真、智能模拟、动画再现等新的教学手段,克服单纯板书授课的不足。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给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授课时,可以通过一些著名的实体建筑物,如悉尼歌剧院、比斯迪拜塔、北京鸟巢等来引出建筑与结构的关系,进而考虑采用课堂讨论式的教学形式,悉尼歌剧院、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游泳中心的结构形式是什么,选用这样的结构形式有什么优点。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最后授课老师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结构形式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进一步提出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关系,建筑结构选型对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性等等。

3)注重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教学课时的限制,在学习建筑结构课程的过程中,自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比如在讲到砌体和砌体结构的相关内容时,在重点介绍无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的基础上配筋砌体构件的有关内容可列入学生的自学范围。当然,自学内容可通过课后习题来巩固,自学内容的学习效果可通过课堂提问来检查。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主要采取做结构模型的方式,提出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将想象中的建筑造型以结构模型的形式制作出来。在建筑结构模型只有支撑建筑的结构骨架,而没有附以外观的装饰和构造的复杂材料,当建筑仅以结构骨架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结构一定会有切实的体会和强烈的感性认识。笔者带学生参加过几届江苏省结构创新建模竞赛,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一点体会深刻,那就是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后对结构的概念、对力的概念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结构的力和美应用到建筑方案的构思和建筑设计中,如何用结构来表现建筑造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由于传统的期末考试极易误导师生只重视解题技巧和方法,忽视了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培养目标,只重视定量分析,忽视了定性分析。为了避免上述误导,笔者认为应该改革题型,试卷中不应该出现大量的计算题和死记硬背式选择题,提倡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题型,比如增加力的概念题、概念性设计分析题和结构选型等有关的试题。建议考虑开卷考试的方式,并进一步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形成性评价包括非正式的教师观察、平时模型的制作情况,平时作业情况等等。课堂提问是基于课程内容的形成性评价的常见方式,其更加注重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方法,而不是答案本身。

3尝试性教学改革情况

笔者所在学院从07级开始尝试性教学改革,基于教考分离的原则,建筑结构期末考试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且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试题库中的每一份试题的试题内容分布均依据考核大纲,难度系数也基本相当)。学生考试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由表1的成绩分布看,参加教改的年级(建筑107、建筑108)考试成绩略好于未参加教改的年级(建筑106)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上后续课程的老师也对参加教改的学生反映良好。

4结语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2

近年来,随着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强调,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不少院校都作出许多尝试,如同济大学引入“受荷构件”、“空间与包裹”、“材料与建造”等有关营造基础训练,中央美院建筑学院也在此阶段引入了“盒子”、“奶酪”等训练,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则尝试“非纸上表现”的训练课程。这些尝试的共同目的是通过实物模型、手工制作或装置作品,帮助学生积累直观经验、尝试构造的可能性,从而让学生高效快捷地建立自己的建筑思想意识和认识。各院校都在针对自身的特点,探索最佳的教学方式,以便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建筑设计的专业学习中。

这些尝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四川美院建筑艺术系也针对自身特点探索了一套实验性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验证,我们认为这套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下面介绍出来希望我们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性教学思路

四川美院建筑艺术系和其他院校一样,建系初期的几年一直沿用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即以知识讲解为主,辅以一定的绘图和模型技能训练,这种方式优点是在较短的周期内给学生提供一个精简的知识框架。然而,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都是从未接触过建筑学的艺术类生源,对建筑设计缺乏直观体验,让他们笼统地接受大量信息他们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深入理解。学生进入二年级设计课程后,教师和学生多数都感觉到一年级的基础课程作用不大,课程改进成了当务之急。

自2002 年起,我们先以加强课程中的模型制作比例进行改革尝试。2004 年第一次将“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作为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主要课题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历经多次调整,已形成一套较完整教学方法,我们将其称为“ALL IN ONE”(多合一)。学生在8 周的实验性课程中,对指定材料的特性、加工工艺、构造,乃至造价与施工等问题进行考察、探讨、方案设计,以及一次性完成对方案1:1 的建造过程。通过设计与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建筑的构建过程。

1:1 单一材料建造实验这一教学方法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作为艺术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多已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艺术创作经验,此阶段亟需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将学生引向心手相应的创作体验,直观体认建筑创作中的核心问题——空间、行为、材料、构造、场地等,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这是单一的知识讲授和图纸训练难以达到的。

此外,一年级学生处于建筑学的认知初期,是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一个阶段。如果直接授予学生关于建筑的定义、分类等概念化的“知识”,容易干扰学生从直接的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而实验性教学强调动手参与和直观体验,实验的结果是开放的、不可预测的,从而避免单一答案的重复出现。

二、以问题为主导的实验性教学方式

在实验性教学中,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揭示问题,并引发研讨。问题主导着课程发展方向,问题的明确性和研讨的深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质量。下列四个问题即是1:1 单一材料建造实验中设定的主导问题。因个人方案的不同、小组方案的不同,课程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了多样的讨论:

(一)材料的问题——所有的设计都要依托特定的材料才能实现。设计师必须熟悉他所使用材料的力学特征、加工的可能性,还有其艺术表现力。为达此目的,本课程限定单一材料进行设计,并限定了连接构件可使用的辅助材料,这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研究材料的特性。

课程第一阶段便提供材料样品,让学生亲手触摸、摆弄,并设置有趣的小课题,引导学生去体会材料的特征,发现建造的可能性。课程第四阶段进一步安排材料市场考察,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规格、加工工艺、维护方式,并在方案优化的过程中试着作出反应(如图1)。

(二)场地的问题——建筑是为人营造的空间,建筑空间与周边场地必然因人的活动而发生关联。1:1 单一材料建造实验的设计命题通常先指定建设场地,尽量选择学生们经常在其间活动的场所,引导学生观察场地的朝向、周边建筑、视线、人群行走习惯等因素,引导学生在构思自己的方案时,设想自己的建造将为场地带来的改变。

(三)结构的问题——从材料到建筑空间,通常需要通过特定的构件设计来实现材料单元之间的连接、支撑,还需要通过合适的结构体系,将所有构件组织起来,达到营造空间的目的。结构构件与结构体系的设计(或选择)如何适应、表现材料特征?如何与空间、功能相结合?这是建筑设计的关键,也是教学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本课程强调动手搭建模型,将想象中的空间转化为结构体系,并反复提出“怎样才是最适合这个方案的结构体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结构体系与空间形式的关联,探讨结构体系本身的表现力。

(四)设计表达的问题——模型是最直观的设计表达,同时为了方便1:1 建造,需要制作平面图指导现场放线,还需要制作主要构件的立面或剖面图,以便构件的预先加工,此外在方案公示和大量的课堂沟通中,草图解析的重要性也表现出来。同时,引导学生们在课程中认识到模型、图纸表达以及图解沟通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技能(如图2)。

三、多合一的实验性教学组织形式1:1 单一材料建造实验模拟现实的项目进程,由八个阶段组成(详见课程进度安排表),一方面是由于课程时间、建造场地和经费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也借此方式展现出建造过程的多元性。

比如方案公示与投票过程是公众参与建筑决策的形式,学生们通过组织和参与,亲身体会到建筑作品与公众的互动。

又如小组在市场调研以后,大都针对材料的实际规格优化了方案,并提出更为经济合理的施工设计和工程预算,通过这个过程,可初步认识到建筑设计与经济成本的关系。

此外,课程中各小组成员分任建筑师、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施工监理等角色,当然,同时他们也都是建筑工人,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大家更容易体验到个体特征与团队协作的价值,这些看似游戏的角色转换无疑是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益的(如图3、图4、图5)。

四、结语

目前1:1 单一材料建造实验课在本系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从技能训练的角度而言,此课巩固了一年级建筑制图课的成果,加强了手工模型制作技能,从建筑思维培养的角度来看,则开启了对材料的认知与结构感的培养,为进一步深化二、三年级教学中的建筑结构知识、复杂建筑设计问题奠定了基础。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增长,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的各种需求(保温、隔热、隔音等),建筑材料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今对建筑工程的投资,建筑材料是这一费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占很大的比例。并且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其施工质量也与建筑材料有着极为大的关系。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试验与检测成为了建筑行业中一个重大的问题。本文从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能够给建筑行业的同行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建筑材料;实验检测;解决方法

1.前言

当今的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与建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建筑工程质量好坏也与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更好的对建筑质量进行控制成为了建筑工程中的人们最常考虑的问题。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关乎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建筑施工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对于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就成为了施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步骤。必须要参照对于建筑材料具体的指标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和检测,以保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建筑材料的分类

我们常说的建筑材料(construction materials),一般是指土木工程中的所用的材料的总称,主要包括砂、金属、沥青、石、水泥、塑料、木材、合成树脂等。按照其在建筑施工的主要的作用以及建筑结构中的具体的性能,建筑材料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以及一些其他的专用的材料等。结构材料所包含的东西较多一般情况下主要有工程塑料、木材、玻璃、混凝土、石材、陶瓷、砖瓦、竹材、水泥、金属、和一些复合性的材料等;装饰材料主要起到了美观的作用,这些材料主要有各种颜色的涂料、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镀层、油漆、贴面等;专用材料一般是新型的建筑材料,这种专用的材料主要用于防水、保温、隔音、防腐、阻燃、防潮、隔热、防火、密封等,其使用的范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加越来越广泛。

3.影响材料检测的因素

在讨论建筑材料的试验以及检测中的问题时,我们首先介绍下一些能够影响材料检测的主要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的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3.1温度以及湿度对材料试验句检测的影响

水泥构件是建筑施工中最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对于水泥构件来说温度对于其强度的影响十分的显著。环境温度对于水泥构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水泥凝结硬化的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速率与温度的高低成正比关系,当温度高时,凝结的速度快;温度低时,凝结的速度慢。因此选择适宜的温度对于水泥的成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凝结的速率还影响着成型后水泥构架的强度。因此在对水泥材料进行试验以及检测时,其环境的温度应该严格的控制,根据国家的标准规范,在试验时水泥凝结硬化的温度应控制在20摄氏度上下误差不能大于2摄氏度的情况下。而水泥成型在湿度上的控制也不能超过百分之五十。只有严格的控制环境因素对于试验的影响才能尽可能的减小试验检测中的系统误差。

3.2混凝土的加荷速度

我们在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与检测是,需要常常考虑材料的加荷速度。这是因为我们通常做的是无论是拉伸试验还是其他的试验都是在静止力下做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因此要将建筑材料的加荷速度考虑在内。

4.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的措施

我们在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检测时,并没有定性的规定具体的试验方式和方法,我们对于建筑材料的试验主要是针对建筑中面临的困境而做的,通过试验和检测以期能够解决建筑施工中的施工质量以及安全问题。我们下面就对建筑材料在试验中面临的主要的困难进行详细的分析。

4.1.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并对其妥善的保管

在建筑的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的进度则建筑材料必须要提前准备好,建筑工程的施工一般是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的,但是我们提前准备的建材不会只够一天或者是几天的,因此这些建筑材料不可避免的要暴露在环境中。但是有些建筑材料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比方说水泥和混凝土材料长时间在湿度过大的空气中放置,水泥就会凝结硬化,这不仅影响了水泥的质量和使用性能照成浪费,还会影响了后期的试验和检测。因此在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之前需要对购买运输进来的建筑材料进行妥善的保管。

4.2.检测操作要按照具体的规范来进行

为了遵循建筑材料检测时的科学和公正的原则,因此我们国家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有着明文的规范以及操作的流程,并且操作中的每一步都很严格。下面介绍了在试验检测中的具体的试验流程以及其规范要求。

5.对与试验以及检测中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法

我们在上文中也已经提到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的极为重要的组分,没有他将不能构建整个建筑物,因此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得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建筑的整体的外观效果。为了确保以上两点问题就一定要对试验及检测操作进行严格的制度规范。我国当前建材市场的现状是良莠不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施工的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很多施工由于质量出现问题要重新施工,不仅延误了工期,还造成了材料的浪费。这还算是好的,更甚者会危害建筑居住人的生命安全,试验检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检测机构带来的问题

我们在上面也已经提到检测机构能给建筑材料的检测试验带来很大的影响,检测机构作为建材质量的控制方,必须要得到国家的高度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年建材市场的快速的发展,也导致了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是如此规模的检测机构所起到的作用却是寥寥无几,其存在的价值也没有得到体现。

5.2.新材料的质量问题严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逐渐的被投放到市场,对其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但是就目前的检测机构而言对于这些材料的检测确实是缺乏。

6.结语

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以及试验关乎建筑中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其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和统一技术规范很重要,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文.建筑材料的试验与检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207208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4

【关键词】结构检测;建筑结构;应用;

前言:

结构检测是对建筑物进行质量评定的重要方法,也是对建筑工程进行鉴定与评估的基本依据。建国初期,建筑业处于低端落后状态,后来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建筑物层出不穷,结构检测也经历了从起步到深入,从低端到复杂,从粗浅到高深的的基本过程,检测手段日臻成熟,检测质量逐渐提高,检测前景日渐广阔。结构检测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水平,构建安全生产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到了20世纪初叶,随着新型结构的不断出现,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发展很快,高层、超高层以及异型建筑逐渐增多,诞生了像奥运场馆鸟巢及央视大楼等一些形体各异、结构复杂的建筑。世界上一些国家不断改进原来的检测技术,采用新的检测方法,深入系统地检测及研究了很多建筑工程的结构及实际工作状态,探索出了一系列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的检测手段,为建筑工程检测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的结构检测有以下发展特点:①结构检测试验室大型化;②检测设备自动化;③检测仪器高精度、小型和电气化;④数据采集和处理电脑化。但是就目前的水平来看,还必须继续改进检测荷载系统,提高量测精度和测试自动化程度,深入研究、开发结构检测技术和理论,才能满足现代建筑的需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一、建筑结构检测的分类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工程材料的耐久性等原因,往往引起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需要正确评价结构的可靠等级,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这就离不开完善的结构检测与评价技术。因此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传统的检测手段(如人工目测)和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声发射、x-射线等)均是结构局部损伤的检测方法,难以预测预报结构整体的性能退化,无法实现实时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结构损伤的出现势必导致结构性能参数(如刚度、频率、阻尼或质量)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够很好的被检测和分类的话,就可以用来进行结构损伤诊断与健康监测,显然。这是整体的检测方法。结构检测主要有两种分类法。其一,按结构承受的荷载类别,可将结构检测分为静载检测和动载检测两大类。静载检测的作用在于通过观测各种变形(如距离、角度、应变及形变等),判断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动载检测的作用在于探查振动作用力或振源的特性、结构及其部件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构在动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其二,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可将结构检测分为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及既有建筑物结构性能检测两大类。

二、建筑结构检测的原因

建筑结构检测的原因:

建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当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或对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产生怀疑时,就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对结构的某一部份或某些构件进行检测。所以检测的目的是了解结构的安全性、适应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对结构做出正确的评价,之后进行维修或加固,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其寿命。

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测、鉴定和加固。

(1)设计不周或有误

如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尾部和地基情况了解不全,地基承载力估计过高,漏算或少算作用于结构上的荷载;设计人员受力分析概念不清,结构内力计算错误等。

(2)施工质量低劣

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有蜂窝、孔洞、露筋等缺陷,钢筋力学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砌体砌筑方法不当,造成通缝,空心砌块不按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芯柱; 钢结构的焊接质量或焊缝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3)使用或改造不当

如未经核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加层或对其进行改造,造成原有结构承载力不足,使用过程中任意改变用途加大荷载;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墙上开洞。

三、结构检测的主要内容

(1)建筑物位移、变形的情况。

(2)裂缝开展及分布的情况。

(3)施工中的缺陷及程度,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蜂窝、露筋等。

(4)构件及材料的强度。

(5)建筑及结构与设计文件是否相一致。

(6)建筑物的环境中,邻近是否有建筑工地及有无施工史。

(7)气象条件及自然灾害情况,建筑物是否在雨季施工基坑,有无经受过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

(8)人因素的影响。

(9)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有无超载现象。

四、结构检测的主要方法

整体结构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和振动观测等。每一种建筑物的观测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综合确定测量项目。健康监测方法与测量仪器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GPS定位技术已经在区域性变形观测和大型工程变形监测中应用,并具有实时、连续、自动监测的优点,甚至与远程数据传输相结合,实现监测与决策智能化。监测的准确性取决于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点布置的合理性及测量仪器的精确度。

结构监测的方法可分为四类:(1)空间域方法,(2)模态域方法,(3)时域方法,(4)频域方法。其中空间域方法是根据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的改变来检测和确定损伤位置I模态域方法根据自振频率、模态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的改变来检测损伤;在时域方法中。系统参数通过在一定时间内采样的数据来直接确定,精度较高,但很费时,在频域方法中,模态参数如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是确定的,谱分析和频率响应函数被广泛应用。上述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如频域方法和模态域方法使用转换的数据,数据转换存在误差和噪声。在空间域方法中,质量和刚度矩阵的建模与修正还存在问题,并且难以精确。将两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检测和评估结构的损伤具有很强的发展趋势,比如将静载测试和模态测试的数据结合起来诊断损伤,这样可以克服各自方法的缺点并相互检查。与损伤检测的复杂性相适应。

一般将建筑物的鉴定方法划分为三种: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概率鉴定法。

(1)经验法。由有经验的专家通过现场观察和简单的计算分析,以原设计规范为依据,根据个人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直接对建筑物的可靠性作出评价。该法鉴定程序简单,但由于受检测技术和计算工具的制约,鉴定人员难以获得较准确和完备的数据和资料,也难以对结构的性能和状态作出全面的分析,因此评判过程缺乏系统性,对建筑物可靠性水平的判断带有较大的主观性,鉴定结论往往因人而异,而工程处理方案多数偏于保守,造成浪费。

(2)鉴定法。应用各种检测手段对建筑物及其环境进行周密的调查、检查和测试,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和方法分析建筑物的性能和状态,全面分析建筑物所存在问题的原因,以现行标准规范为基准,按照统一的鉴定程序和标准,从安全性、适用性多个方面综合评定建筑物的可靠性水平。与传统经验法相比,该法鉴定程序科学,对建筑物可靠性水平的判定较准确,能够为建筑物维修、加固、改造方案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3)概率鉴定法。在实用鉴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统

计推断方法分析影响特定建筑物可靠性的不确定因素,更直接地利用可靠性理论评定建筑物的可靠性水平。鉴定法是针对具体的已有建筑物,通过对建筑物和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评定建筑物的可靠性水平,评定结论更符合特定建筑物的实际情况。

五、结构检测的发展前景

(1)检测内容趋于系统和深入。除了材料强度、构件尺寸和破损状况、结构变形和位移等,当前检测技术所测试的内容已扩展到材料、构件、结构的其他几何、力学性状以及物理、化学性状,如混凝土材料的含水率、水泥含量、氯离子含量、PH值和抗渗性,混凝土内部钢筋的位置、直径和锈蚀状态,构件内部裂缝、缺陷的发展,构件表面温度,构件的工作应力和静态、动态应变,结构动力特征和动力反应等。这些内容不仅涉及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也涉及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检测内容的完善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的性能和状况,为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提供更充足的依据。

(2)检测方法日益先进和丰富。建筑物的检测方法发展较快,有很多技术已相当成熟,进入工程实用,如测试混凝土的回弹法、钻芯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和后装拔出法,测试混凝土缺陷的超声法,测试钢材和焊缝缺陷的超声法、射线法、磁粉法、渗透法和涡流法,测试构件表面稳定的辐射测温法等。

目前仍有许多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检测方法处于研究、开发之中,较为突出的包括测试混凝土强度的贯入阻力法和测钉压入法,监测混凝土裂缝、缺陷发展和测试混凝土强度、工作应力的声发射法,测试混凝土缺陷和钢筋位置的电磁法和放射线法,测试混凝土缺陷的红外线摄影法,测试混凝土含水率的电阻法、电容率法和中子散射法,测试混凝土水泥含量的中子活化法,测试钢筋锈蚀状态的自然电位法和线性极化等。

(3)检测仪器集成化和智能化。集数据采集和分析于一体、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检测仪器更多地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如可自动对建筑物进行多踪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动测设备,根据温差探测混凝土的龟裂、破损部位的红外热摄像仪,采用轮式电极测试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状况的电位差式钢筋腐蚀检测仪,自动确定混凝土裂缝分布、宽度、长度等的彩色图像分析系统等。检测仪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不仅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而且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测试、分析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和误差。

(4)对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计算鉴定时一般都沿用结构设计时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结构的设计阶段采用失效概率的理论。考虑了作用的变异、材料强度变异、构件尺寸的变异等I而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鉴定时,除了可变作用存在变异外,永久作用、材料强度和构件尺寸已确定,此外存在着轴线的实际偏差、基础实际不均匀沉降、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构的实际损伤等;问题不同了。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关于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有待发展。在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鉴定时。鉴定工作受到结构设计理论的制约,如设计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际工程质量问题与环境温度等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评定这类问题。也有待设计理论和鉴定理论的提高。

结语:

(1)检测方法改善和提高的前提是检测理论提高和检测数据分析方法的改善。合理确定检测数量,合理布置检测位置,减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检测数据等是所有结构检验与测试工作面对的实际问题。

(2)更加准确、减少损伤、快捷方便无疑是已有检验测试技术改善和提高的发展目标。开发新的检验项目, 使检验测试技术更加完善则是这项技术发展的方向。

(3)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检测要求的提高, 一些新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 如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准确判定、预应力筋管道灌浆饱满度测试、新型墙体材料的强度测试方法及质量评定方法等。

(4)检验仪器和设备在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仪器设备就无法进行检测, 而质量好、操作方便的仪器设备是高质量检测工作的保证。

(5)在现有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中,应明确其目标使用期和前提条件,着眼于建筑物和环境未来可能的变化,以现行标准规范为评定的基准,并赋予评定标准以一定对弹性,采用基于性能分析、状态评估或荷载试验的方法评定建筑物的可靠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慧敏.结构混凝土现场检测技术[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2]吕志涛.新世纪我国土木工程活动与预应力技术的展望[J].东南大学学报,2002,32(3): 457-459.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5

一、改革的措施及实施

(一)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中心点,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应当区别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和补充。对于教材中一些陈旧的内容,构造做法和技术处理也应当大胆跳过;对于一些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很少的构造做法可以一提带过,如过梁里的砖过梁、门窗里的木窗构造等。同时,对于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新的构造做法和技术处理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应当及时补充。比如说智能建筑、生态建筑等。这些内容和当前的建筑发展现状、学生们将来的就业和工作联系更紧密。这些内容的补充,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提问教学。

提问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给出答案,从而掌握所教内容的一种更为主动地教学方法。提问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预先设问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当场思考片刻后回答,之后再根据学生们的答案和教学内容当场点拨和讲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们参与到课程中来,对于某一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实践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调研,在课程中引入实践情景进行教学。房屋建筑学内容一般包括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两大部分。其中建筑构造部分内容庞杂,知识点多,要求学生掌握从基础到门窗等建筑物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加上建筑构造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全面综合地运用有关知识,有些构造在施工完成后或进过装饰装修后就隐蔽住了,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有些构造学生虽然接触过不过很少注意。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法,一是对于学生们可以接触到得内容,采用调研的方法,组织学生对身边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建筑的某些特定构造进行调研。比如说讲到变形缝的时候,就穿插一个调研活动,让学生们看一看自己身边的建筑物中哪些是设置了变形缝的,哪些没有设置变形缝,设置变形缝的建筑对变形缝进行了怎样的盖缝处理。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发现去总结,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对于某些很难见到的难于理解的构造内容,在课堂上多媒体课件中增加一些实际工程的图片、工程施工的录像、动画等内容,使这些内容更直观。三是课程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将房屋建筑学所学的知识与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完成一个中小型建筑的方案设计及构造设计。

(三)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必要手段,在过去考核中重视理论考试、卷面成绩,考察学生设计动手能力的内容较少,学生学习围着书本转,考试划重点死记硬背,传统的考试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尝试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更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的方式。在整个的上课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老师的现场指导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使成绩评定更公平合理。考核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结语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6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加固;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的建设主管部门建筑结构的质量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给予重视。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结构也随之不同。对各种类型的建筑结构进行检测与加固施工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作为建筑工程的首要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程序与基本原则。为了我国的生活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建筑设施的质量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每日关注的焦点话题。而检测技术是作为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的最直接的一种工程技术,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们的开发和应用决定着。

1.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的原因

导致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的结构一般来说是都是由于结构本身的承载能力因受到自然灾害、施工质量不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结构出现了变形以及超出承载力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使用检测与加固的方法来对其受力面积或者是受力体系进行加固,主要是采用改变传力路线来作为基点,然后再降低结构整体构件的受力性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建筑的检测及加固问题已经不局限于作用在旧建筑之上,更多的也面向了新建筑的需求。

1.1设计考虑不周全或有误差

在设计中,施工单位对工程的地质、水文地质尾部以及地基的情况没有进行具体的熟悉工作,地基的承载力也没有进行合理的估算,致使在计算结构荷载时,对于受力的分析过于混淆,出现计算错误。

1.2施工质量没有保障,设计质创氏劣

在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施工的质量问题,如果在对混凝土强度的等级问题上没有做到设计要求,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的加固性能。也可能是对于砌体的砌筑方式出现了错误,在通缝过程中出现问题等等。

1.3不当的改造

对于没有经过核算就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的情况,会造成原有的结构承载力不能达到要求,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任意更改,导致荷载曾大。而且,随意的拆除承重墙也会造成结构不平衡。

1.4使用环境恶劣

对于建筑结构长期的处于高温、振动、酸碱不平衡情况下,很容易致使结构构件出现腐蚀和损伤的现象。

1.5不符合使用要求

对于建筑物年代已久的情况,其结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损伤和破坏,所以不能满足目前使用的要求和安全系数。

1.6自然灾害的危害

由于各种灾害事件的影响使结构产生裂缝或者破坏,造成建筑物的稳定性能不能得到保证,给人们也带来心里影响,不能安心的生活。

1.7古建筑、历史建筑保护

经过历史的冲洗,长时间的搁置需要对古建筑、历史性建筑进行进一步维护、保护。

2常用的检测方法

在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储备问题中,通常是采用试验检测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检测。通常包括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措施检测、尺寸检测、钢筋位置以及直径的检测、是否开裂和变形等等。将这些结构的检测归结于:混凝土结构的检测、砌体结构检测、钢结构检测和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检测等。可以通过对结构构件的整体性能进行静力实荷的检验,来确定其整体的受力性能以及构件的承载力度等等,而结构的动力性测试是对大型的建筑来进行检测的。

钻芯法与回弹法是目前对混凝土结构材料最为广泛的检测方式,1)钻芯法主要是对建筑构件上进行钻取混凝土的芯样,然后进行直接的抗压强度检测,这样的结构可靠准确,但是很可能会造成对结构物的局部产生破坏。如果是重要的结构部位,其不能进行检测。2)回弹法是各种检测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当在不能破坏一些重要构件时取芯或一些构件采用其他方法检测比较费劲时,则需要采用回弹法。回弹仪的检测原理:回弹仪是用一弹簧驱动弹击锤并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所产生的瞬时弹性变形的恢复力,使弹击锤带动指针弹回并指示出弹回的距离。把回弹时所产生的能量和混凝土吸收的能量作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参数。回弹值随着回弹能量的增大而增加,则混凝土的强度随着表面硬度的增大而提高。 回弹仪的结构十分简单、操作起来很方便、有利于重复测试,特别是与钻芯取样法一起用时,更可靠、准确。 超声法、超声一回弹总合法所测定的参数对混凝土强度来说并不很敏感,而且其测试结果精度很低。3)拔出法,拔出法是用专用的工具拔出已置入混凝土的锚具,来测定结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是一种介于钻芯法和非破损检测方法直接的检测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而且精度较高。尤其是进些年才出现的后装拔出法无需预先在混凝土中埋置锚固件,而是在己硬化的混凝土通过钻孔、扩槽、嵌入的方法将锚固件置入并固定其中,所以,对于那些已经硬化的新旧混凝土的构物上均可以使用,并且适应性能极高,可靠性也是非常客观的。

对于砌体结构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通常采用的方法为:轴压法、扁顶法、原位单剪法、原位单砖双剪法、推出法、筒压法、回弹去、点荷法、身找丁法。对于直接法来说,主要是检测砌体的抗压强度以及抗剪强度,但是间接法是测试砂浆强度的方法检测。直接法具有着可以对砌体的强度参数进行直接的测试,测试出工程材料的质量和施工问题。但是试验的工作量过大,导致砌体有损伤性。对于间接法来说,其测试结果不能综合的反映工程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问题,这就导致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的操作工艺简单,对于工程损伤较小,施工人员较为常用。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应该根据综合性清况对其进行考虑,选取适宜的方法。

3常用的加固方法

1)托换技术。对于托换技术来说,具有着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优点是适用于已有建筑的加固和改造,并且施工时间大大缩短,费用消来到氏,给日常生产当舌带来的影响较小。缺点是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具有较多的经验以及高超的技术,才可以保证安全性的实施。2)植筋技术。该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以及可以植入普通钢筋,与此同时,也可以植人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3)砌体结构加固法。这是比较早又比较传统加固万去,不过施工简单、施工量较少,其受力程度非常安全,但费用

比较高,比较适合于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却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的加固。4)钢结构加固法。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节点性质、边界条件,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是一种改变钢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法,可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改善结构动力特性。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力量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被人们所接受。结构的加固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的结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而结构加固方案的选取和加固设计对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是工程改造项目的灵魂,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加固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使得加固理论更加趋于完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加固技术的发展,加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前所未有的.

参考文献:

[1]梁智峰.论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7

1.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房屋建筑学》教学内容包括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目前所用的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现代建筑工程需要,构造做法也不能跟上时代潮流,教材内容无法跟上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速度。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高层建筑大量涌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内容在书本中明显欠缺,加上构造做法变化很快,即使采用最新版本的教材,也存在部分内容滞后的问题。如何解决教材滞后这一问题?教师要避免照本宣科,及时学习新的规范、新的构造做法,做到除旧补新,结合工程实际讲授构造做法,一些落后、过时的内容不讲或可以在教学中简单带过,不做深入讲解。教师授课内容在保证课程内容连续性的情况下,自己适当调整重点和非重点内容,同时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教学内容改革具体做法。教学中优先选用新出版,编写质量好的教材,保持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是培养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所在。针对教材内容滞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补充新知识,例如添加和介绍国家推广的节能建筑的设计知识和构造做法,学习和更新建筑设计规范的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最近这几年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是去生产第一线从事结构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等工作,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建筑设计理论要求不太高,学生只要掌握一般房屋的建筑设计,重点放在建筑构造上,一般要求学生能够选择合理的建筑构造方案,并绘制相应的建筑施工图。教学内容还应包括讲授新规范、新标准的要求和控制,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实例布置学生查阅与运用设计工具书,以此培养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应用规范、标准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时候,结合现行的走道式组合设计中走道的设计,查找建筑规范中对走道具体的宽度、长度的要求,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下,中国学生从小到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不去多加思考,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到了大学,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就对上课提不起兴趣,有些学生上课是人到心不到,喜欢睡觉、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差,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做法。①采用启发式、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传统的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启发式教学方法课程安排上,教师起到一个启发的作用,教师上课的时候应尽量深入浅出,知识的讲授由容易到复杂,课堂上注意学生的情绪,调整自己讲课进度,经常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上课教学中来,体会到课堂学习是一种互动,不是单方面的输入和输出。教师还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布置预习,给学生留几个问题课后思考。如在讲解屋面设计,可先以两坡屋面设计详细介绍,然后让学生思考四坡屋面该如何设计,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绘制出两种屋面平面图,进行对比性分析,分析出相同部位、不同部位,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知识量增加,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的习惯。②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进行组织,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4~5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上课时布置下一次讨论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出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阅资料、亲自去观察周围已经建好的建筑物构造做法、尺寸设计等内容,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在讨论课上各组派代表发言,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补充发言,做到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出学习内容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南方隔热做法的种类时候,就布置同学去调查实际生活常用隔热的方法有哪些,具体怎么做法,上课的时候请同学讲解。建筑工程做法很多,教师不可能全部地讲解,由于建筑具有共性,只要弄懂工程做法的原理,总结规律,遇到不同问题就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法。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是大学教育的关键所在,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解决难题找到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1.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我院《房屋建筑学》课时安排为48课时而课程内容的涉及面广,图片内容特别多时间短,需要传输的信息量大,如何在短的课时内讲授这么多的内容,就需要改革教学手段。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和画需要的时间多,也无法多角度灵活地反映建筑的空间关系。讲授建筑节点详图,建筑平面布置工程案例如果采用在黑板上绘图不仅浪费时间,速度慢,而且学生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和掌握,黑板一擦黑,就无法再现。由于房屋建筑学课程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不添加一些案例分析和讲解,学生会觉得书本知识过于枯燥、乏味,要吸引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就靠教学手段的改革。

2.教学手段改革的具体做法。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我校普及,采用多媒体教学好处显而易见,传递的信息量大,大量的图像让学生一看直观明了,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艺术效果,使教学更加生动精彩,教师把图片、文字、图像及动画制作成课件,使课堂教学更生动、灵活。房屋建筑学中的建筑构造有大量节点详图和建筑设计案例可以通过课件准确的表达出来,时间短,效果好。课件不但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学生也可将这些知识拷贝在自己的电脑上,反复学习。房屋建筑学课程知识实践性很强,与工程密切相关,教师在没有条件带学生去工地的条件下还可结合录像、模型、实物照片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条件允许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已建好的建筑物、在建建筑物,由专业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讲解,直接接触各种构造节点的做法、分析实际工程建筑施工图纸与工程实例的对应关系,巩固学生对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我在讲授楼梯间设计的时候,对已建的工程的楼梯不同部位一一照相,再利用照片对照进行讲授,具体到楼梯净宽设计、平台宽度设计、踏步高度、宽度设计、梯井宽度设计,这样的教学手段就比仅靠嘴来讲授,清楚明了得多,学习效果好。

四、考核方法改革

1.传统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房屋建筑学课程的考试一般采用完全闭卷考试,重点放在学生对建筑基本理论和构造方法的掌握上而考察学生设计动手能力的试题较少,原因有两点:一是考试时间短,设计题目不易做完,二是设计题目涉及的内容较多,让学生全部熟记是难以做到的。分析得出结论,单纯靠闭卷考试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存在一些问题,开卷考试又会使学生放弃对一些知识机械记忆,忽视本课程的学习。房屋建筑学课程既需要必要的理解性记忆,还需要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找到一种理想的考核方法。

2.考核方法改革具体方法。我们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特点的考核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闭卷考试成绩占期末总分数的60%。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布置的小设计,例如外墙身剖面设计、楼梯设计、屋面设计等占期末总评20%。第三部分平时出勤情况占期末总评20%。第一部分着重考核学生理论知识记忆和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应用知识部分,重点考核学生的运用所有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和绘图水平,第三个部分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样的方法可以全面地考核学生。与西方的大学相比,他们部分平时的考核比例可以达到60%,期末的考核只占40%,我们觉得考核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应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将考试方式综合运用,这样才可以扩大考试内容的覆盖面,避免学生的只靠临时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综合的考核方式可以考核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设计能力。

五、结论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8

(1)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使用大量的砂浆,但就是这种在对施工的工程质量也不对装饰和结构质量影响非常大的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各级人员都很不重视。首先是管理人员和施工老板没有按照砂浆配合比去做,在一个工程当中一般情况都会有几种规格不同砂浆。为了减少工作量或者少花时间,有时只会做一个或者是几个砂浆的配合比。不常见、用量少的不做,做砂浆的材料主要用水、水泥、砂、外加剂等组成。比如用砂石来说明问题。砂的质量是很难控制的,由于是砂是在自然中形成的,所以它的粗细、含水杂质、含水量都不相同。在目前所使用的砂石一般是从外面买过来直接使用。砂场和工地基本上没有再加工。而且工地的施工人员很少对买来的砂石测定成份。工人也很少按比例拌制砂石。工地也缺少工具做配合比,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砂浆的质量很难保证。(2)钢筋的加工,包括半成品安装、原材料的加工、钢筋的焊接。在这些的过程当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危害会特别大。容易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因此,要关注钢筋加工产生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和原因。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施工安全越来越重视。对钢筋结构构造也更加的严格。但是人们受到习惯的影响,对构造不重视的现象普遍的存在。目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差、读图能力较差,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也不强。再就是目前的钢材价格昂贵,为了能够减少成本也存在一些偷工减料现象。(3)砖砌体质量问题。1)砖本身问题,在当前的市场当中所卖的砖不符合质量规格并且尺寸较小。砖的形状问题是成形变形严重,还有在当前很常用的灰色砖。由于燃料涨价等很多原因导致高温时间不足,影响砖的质量,造成强度不合要求、耐久性能差。2)砌筑不规范,砌筑的时候砂浆不饱满,砌砖搭接不规范等等。3)构造的要求不按规范去做,比如混凝土与砖砌体连接预留钢筋不规范。往往是间距过大、不做弯钩、长度不够等。在施工中常见的管理问题,不规范施工还有很多表现,只有在各级部门和参建单位针对这些问题来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促使工程质量和施工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高,才能确保工程安全。

1.计划是建设施工进度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的重要组成,合理科学的工程计划是保证建筑工期的前提。对建设进度的控制主要是由承包商审查制定的工程组织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执行的情况追踪调查,当发现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中的进度不符合的时候,分析查找其中的原因,并促进和监督其采取有效的措施补救。工程质量差的产生,除了技术的原因以外,也是由于施工的管理人员管理不当造成的。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不默契,专业技术人员各做各的,结果相互破坏、相互干扰、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只有加强质量的管理才能消除工程质量差的原因。2.加强对计算器具和搅拌站的管理,严格地按照制度进行控制和操作,对所有用到的材料都要进行准确的计算。对一些有适配要求的混凝土、砂浆等,必须要先精细调试,合格后才能按配比施工。3.加强对原材料、建筑设备和建筑构配件现场的验收。重点要试化验单检查合格证。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和建筑原材料的现场验收一定要严格按照手续办,做到责任到个人。4.加强对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的试块养护、制作工作的管理。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试块取样要具有代表性。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留置数块。并且按照规范进行养护。避免因为试块的养护、制作及留置数量的不正确影响到对混凝土评价的准确性。5.建筑项目监管的机构要针对工程的特点把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节点部位或分项工程重点控制,纳入监理实施或监理规划,在实施中进行重点的控制。6.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验收程序、责任、方法进行验收建筑施工的单位要严格的执行三检制,严格履行签字的程序,对于那些验收不合规格,不允许让其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施工。7.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调配施工的资源,将建筑施工中需要的资源合理的进行组合和调配,是提高建筑工程增加企业利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建筑施工前,要对建筑施工需要的机械设备确定。根据施工环境及机械特点,优化机械组合,使建设工程作用得到了比较大的增幅。机械施工和人工处理需要有效结合,这个过程需现场人员进行细致划分,最大程度提高工程的质量。

在多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由于施工技术繁多、施工时间较长,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料、人、机械多变复杂等特点,导致了建筑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施工现场还是管理层面,都容易出现质量隐患,这些隐患不仅会对建设项目的安全方面产生影响,更会对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的住宅居民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实为重中之重,刻不容缓。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从项目监管经理到现场施工人员,都要具有质量安全意识,建设工程中要落实实施的具体方案,做好技术交底的工作,以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是安全的,文明的才能从源头确保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本文作者:兰懿工作单位:岳阳市长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9

关键词:建筑节能检测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目前国内节能建筑检测的几种方法

根据国家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的要求,检测的项目内容有很多,本文仅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定技术及常用的方法进行探讨。

1、热红外摄像仪法

热红外摄像仪法目前还在研究改进阶段,它是通过摄像仪可远距离测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缺陷,通过测得的各种热像图可表征有热工缺陷和无热工缺陷的各种建筑构造,用于在分析检测结果时做对比参考,只能是定性分析而不能量化指标。通过对以上几种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笔者认为,热流计法是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检测方法,且已得到普遍应用。

2、热箱法

热箱法是测定热箱内电加热器所发出的全部通过围护结构的热量及围护结构冷热表面温度。热箱法基本检测原理是用人工制造一个一维传热环境,被测部位的内侧用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室内条件并使热箱内和室内空气温度保持一致,另一侧为室外自然条件,维持热箱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8℃以上,这样被测部位的热流总是从室内向室外传递,当热箱内加热量与通过被测部位的传递热量达平衡时,通过测量热箱的加热量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量,经计算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系数。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基本不受温度的限制,只要室外平均空气温度在25℃以下,相对湿度在60%以下,热箱内温度大于室外最高温度8℃以上就可以测试。据业内技术专家通过交流认为:该方法在国内尚属研究阶段,其局限性亦是显而易见的,热桥部位无法测试,况且尚未发现有关热箱法的国际标准或国内权威机构的标准。

3、热流计法

热流计是建筑热耗测定中常用仪表,通过它来测量建筑物围护结构或各种保温材料的传热量及物理性能参数,其检测基本原理为:在被测部位至少布置两块热流计,在热流计的周围布置4个铜——康铜热电偶,对应的冷表面上也相应的布置4个热电偶,通过导线把所测试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将测试信号直接输入微机,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可打印出热流值及温度读数。通过瞬变期,达稳定状态后,计量时间包括足够数量的测量周期,以获得所要求精度的测试数值。为使测试结果具有客观性,测试时应在连续采暖(人为制造室内外温差亦可)稳定至少7d的房间中进行,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份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一般来说,室内外温差愈大(要求必须大于20℃),则其读数误差相对愈小,所得结果亦较为精确,其缺点是受季节限制。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美国ASTM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二、热流计法在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技术

1、热流计法所用的检测仪器仪表

(1)温度与热流巡回检测仪,系智能型检测仪器。采用了最新单片机系统,可测量76路信号,其中56路测量温度,其余20路测量热流,可直接测量热流计的电动势。

(2)温度传感器配合相应的二次仪表。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铂电阻、铜电阻、热敏电阻和热电偶。用来检测室内外温度、采暖系统供回水温度等。

(3)热流计、自动控温仪、红外摄像仪等。

2、实际运用技术

通过对济南、淄博、莱芜、济宁、诸城等地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进同时又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与否。我们把仪器自动存储的数据(有上千组)打印出来,选择数据比较稳定的热流值及室内外表面的温差等数据,通过综合分析,筛选整理,最终计算出其被测部位的热阻值:

R=Δt/C·E

其中,

R——围护结构热阻,m2·K/W;

Δt——冷热表面温差,℃;

C——热流计标定系数,W/m2·mV;

E——电动势(热流计读数),mV。

最后即可得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K=1/(Ri+R+Re)。

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测试结果,我们在实际工程检测时总结了现场操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仅供大家参考。一是热流计的粘贴问题,实测中由于黄油使用方便,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小,得到了较多的应

用。但黄油也有干燥收缩现象,加上在贴片时热流计被挤压变形,热流计在预压力的作用下缓慢恢复原状,使热流计与墙体之间出现空隙,造成热流计两表面温差变小,读数变小,显示围护结构的热阻“大”,误差大大增加。我们通过实际工程检测,注意黄油的粘贴方式,用宽透明胶带补充固定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自动控制仪测量室内温度的探头一般应设在房间的中央离地1.60m处,使室内环境温度较为准确。三是在测试过程中尽量减少被测房间的开启次数。建筑热工测试,是测试建筑物壁体的传热热流和温度,由于墙体蓄热系数大,结构表面温度反应很慢,要在几小时后才能看到,这是房间的蓄热放热过程,而气温随门外冷空气的进入,导致热流计两面温差变大,读数变大。四是温度与热流巡回自动检测仪器是精密电子仪器,测试中只能放在非加热房间内。五是热流计的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否则严重影响测试数据。

目前,我们研制开发了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应用软件,使检测仪的功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输入相关数据后,计算机就自动计算出建筑物耗热量,自动评判建筑物的热工性能是否达标,无需再进行手工计算。该科研项目已通过省级鉴定。

三、结语

国家最近颁布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它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在热工检测和供热系统测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的先进标准制订的,是节能建筑检测的重要依据。

针对热流计法受环境温度的限制问题,笔者认为,从热工学的角度讲,采用加热室内温度,保证室内外温差20℃以上的条件下测试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夏季,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控制室内外温差。目前尚未有人对这种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及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研究出一套简便可靠的不受季节影响的现场检测设备及检测技术,以解决热流计法受环境季节影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昌海.关于建筑节能现场测试的几点思考[J].暖通空调,2005,(3):51-53.

[2]朱传晟.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初探[J].节能,2002,(6):43-44.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10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加固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建筑物进行可靠性鉴定与评估,是建筑结构加固的依据。因此,对于先天不足或后天管理不善的建筑,或者由于不可抗力造成伤害的建筑,以及由于使用功能需要增层改造和步入“中老年”期需进行诊断、检查处理的建筑,都需要进行调查、检验,并作出科学的鉴定与评估。

1 建筑结构检测的方法

1.1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方法

现场混凝土结构检测一般针对混凝土强度、钢筋位置及锈蚀检测等内容进行。针对强度的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超声脉冲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射线法、落球法、钻芯法、拔出法等。其中常用的超声回弹综合法是建立在超声传播速度和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相互关系上,以波速和回弹值来综合反映混凝土强度的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是一种比较全面和检测精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它可以克服检测评定指标的单一性,同时修正了石子、测试面及碳化深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钢筋位置的检测主要是针对于新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及评定诊断既有建筑可靠性而使用的。一般情况会采用2种检测方法,一种是雷达波法。一种则是电磁感应,这种方式一般常常用来监测较大距离的钢筋位置或者保护层薄弱的混凝土结构。但具有检测速度慢且无法获取钢筋直径准确数值的缺点,因此多用在对破损构件的检测上,然后根据数据综合评定构件。钢筋锈蚀往往是由于混凝土碳化和较差的施工质量引起的,在对它的检测上,一般有裂缝观察法、取样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现场中常用测定钢筋表面与探头之间的电位差判断钢筋锈蚀程度,也即电化学测试方法。

1.2 砌体结构现场检测方法

现场检测时具体选用何种方法要依据实际工程需要判定。一般对于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主要有原位非破损或半破损试验方法,即对砌体强度进行间接测定。砂浆和砖块强度等级可间接表征砌体的抗压强度,主要有冲击法、推出法和回弹法。

冲击法是依据物体破坏时所消耗的能量和破坏过程中新产生的界面表面积成正比,再根据单位功表面积增量和抗压强度经验公式,求得砂浆或砖块试样的强度。推出法又称顶推法,即将单砖顶面和两侧面的砂浆清除,用特制的小千斤顶将其“顶出”,在极限状态时,测得砂浆和砖的抗剪强度,并根据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关系推出砖砌体的抗压强度。检测砖块和砂浆强度的回弹法与混凝土强度检测回弹法原理大致相同,但砖的表面硬度与强度有良好的相关性,所以要采用专门的砂浆回弹仪,方法简单、适用,精度较高。此外对筒压法和点荷法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3 钢结构现场检测方法

既有钢结构检测鉴定时,一般在结构上截取试样来检查钢结构的材质和钢材强度等力学性能,也就是取样法检测,此方法容易对原结构造成损伤,因此,近年来表面硬度法和超声法等对原结构无损伤的检测法更受到青睐。

根据既有检测规范,表面硬度法由布氏硬度仪测定,据硬度计端部的钢珠受压时在钢材表面和硬度标准试样上的凹痕直径,测得钢材的强度,再由关系换算得到钢材的强度、屈服强度等。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基本对结构无损害,已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法检测钢材和焊缝缺陷多采用脉冲反射法,将超声波脉冲射入被测材料中,根据超声波检测仪显示器上的波形评定结构的性能。当结构无缺陷时,不出现缺陷反射波,反之产生部分反射。基于钢材密度比混凝土大得多,当检测钢结构中较小的缺陷时,则应选用较高频率的超声波,此方法比磁粉探伤、涡流检测、射线探伤更有利于现场检测。

2 常用施工加固方法

因施工质量影响其承载能力不足或因外界腐蚀、冲击、火灾等灾害造成其性能劣化的建筑结构,不仅仅需要检测来防护和了解受损情况,更需要加固来避免更大的损失。而施工加固方法有很多,但是具体结构加固中要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一般的施工技术有:

(1)托换技术

该技术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的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例如古建筑整体迁移等。这种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熟练工人来实施,但是具有周期短、费用低的优点。

(2)裂缝修补技术

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补加固技术有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填充法和填充密实法等。这种技术可以根据裂缝的各种状况采用不同封护方法修补,恢复原有的功能和耐久性。但此种技术只适用修补,对于受力性的损害,还需要加固。

(3)植筋技术

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的植筋技术就是向混凝土中植入普通钢筋或螺栓式锚筋。例如对施工中钢筋漏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情况。

(4)表面处理技术

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以确保加固顺利进行。

3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展望

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准确判定、新型材料的强度测试方法等已对原有检测技术方法提出挑战,开发新的检测手段与检验项目,更加准确、快捷方便、低损伤地评定既有建筑物无疑是检验测试技术改善和提高的发展目标。

检测方法改善和提高的前提是检测理论和检测数据分析方法的改善,合理确定检测数量、合理布置检测位置、减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检测数据等,是所有结构检验与测试工作面对的实际问题;改良检测仪器,质量好、操作方便的仪器设备是高质量检测工作的保证,其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思想的引入,在建筑结构检测方法的研究中,不仅要考虑结构宏观力学,还要考虑微观力学,并不断对原有数学模型进行改进,提高拟合程度和加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指导作用。

4 关于结构加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

(1)我国加固改造行业目前体制还不健全,亟待相关部门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市场的体制。比如,在常规设计市场,设计施工分离是早已形成惯例的方式,而目前加固改造市场上却普遍存在施工单位设计加固方案的现象,这是严重不合理的。设计、施工单位在加固改造项目中履行的职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合二为一,则会缺少各责任主体之间必要的约束,这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设计、施工单位,相应的其他责任主体如监理单位、勘察单位也往往在加固改造项目中缺失。再有,改造项目的审批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大型建筑的局部改造往往只有消防方面的审批程序,其余设计特别是结构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要求, 这样就造成了市场上甲方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认真对待改造项目,承包给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这对工程质量,对人员、财产的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另外,加固改造项目中加固改造设计方与原设计方的沟通结合也往往存在问题。许多项目由于对原结构无法切实的考证而采取了不合理的方案,或造成造价的大幅度提高,或造成结构安全系数的降低。

(2)加固改造技术方面的规范、图集等有待完善。首先,目前加固改造相应的规范还仅仅是出于一些基本方法的要求上,缺少与现行规范相对应的一些规范要求。比如常规设计方面的高层建筑设计的规范、抗震设计的规范、地基处理方面的规范等在结构加固方面都没有相应的规范;另外计算公式方面也仅仅是关于单个构件的一些计算方法。

结论

建筑结构科学检测、加固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是建筑工程检测、加固工作的前提。新型建筑结构飞速发展,因而检测、加固方法也需要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进而保证结构耐久性及安全使用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GB/T50344-2004.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11

关键词:节能建筑现场检测

Abstract: China'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rt than many countries later,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a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much higher. China has built the building, there are a large part of the high-energy buildings. Therefore, to develop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an urgent need. Some data indicate that that the, the use of that the effective architectural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savings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Building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the process, not only to meet the indoor environment comfort, hygiene, health, and to tak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gether, we must vigorously develop and utilize renewable and new energy.

Keywords: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on-site testing.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作为节能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评价建筑物节能与否, 只按照建筑师基于热工性能理论计算及能耗模拟的单 阶段控制是远远不够, 它不能反映出建筑物实际运行状况和施工质量。节能检测通过设备测试,能 质 检验等技术手段,能够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依据国家有关能源法规和技术标准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做出评价。对浪费能源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加强了政府对用能单位合理利用能源的监督。

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国内研究发展状况。国内外专家学者曾在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方面做过很多探讨和研究。上海水产大学的谢晶等人利用非稳态法对冷库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应用研究,提出了非稳态积分法和变Q 法以缩短测试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的技术措施。然而,这种方法仍然是在传统测试方法上进行的改进,这种方法对其他民用建筑的适用性和测试精度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田斌守对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类似 热箱法的箱体温度控制装置,来创造一个一维传热环境的测试方法,然而这种方法是基于传统测试方法进行的改进,其测试的快速性和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在这同时,这种方法打多是针对采暖建筑而提出的,对夏热冬暖 地区的现场检测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国外研究发展状况。国外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现场检测研究被报道的较少,大多数是在实验室来完成性能检测的,这种检测的性能参数也是在常态的条件下进行的。美国在二十世纪末出台了检测建筑围护结构热阻 热箱法的标准。法国人用瞬态热源法来测试多孔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热容;日本人对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了现场测试,并且提出了建筑物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和风速的关系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检测设备、方法及检测系统的针对性。

2、建筑节能现场检测具有复杂性。它不仅表现在影响因素很多,还表现在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显著性,要是处理不当,就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客观性,甚至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分析结论。

3、检测技术和设备系统自身的不完善性。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几种检测法本身的不完善就会很大的影响着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因此,怎样针对地区气候特点和建筑能耗特征来研制无成效、检测精度高、快速准确的节能检测系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4、气候条件多变性和差异性。在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会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参数对气候条件又具有很大的依变性,怎样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案和优化检测技术就会显得十分重要。

5、检测数据处理的理论及方法不确定。对于得到的检测数据,怎样来进行科学处理是得到正确评价和分析结果的理论基础。然而,目前对于有些检测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还存在不确定性,应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6、检测程序和流程的严谨性。不同参数就会有不同的检测流程,在当前对于建筑节能的检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检测流程,现有的检测流程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7、检测参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建筑节能现场检测,需要进行检测的数据多达几十项,检测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不仅有热流密度的检测、还有流体力学参量的测量,涉及内容的多样性给检测本身带来了挑战。

四、现场节能构造检测项目

1、验证墙体保温材料的种类符合设计要求符合与否;

2、验证保温层的厚度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

3、检查保温层构造做法与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符合与否等。

五、目前对建筑节能现场检测的方法

1、热流计法

热流计法是检测被测对象的热流E、冷端温度T1 和热端温度T2 , 就能够根据公式(1) 计算出被测对象的热阻和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示意图如图1。

建筑构造试题范文12

工程施工的现状工程建设的规模愈来愈大,施工技术方法愈来愈复杂,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严、细。如何施工,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如何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从事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时每刻都要遇到的问题。尤其对常规的、常遇的、普遍性的,传统的钢筋砼建筑工程的施工,似乎无特殊的认识、经验而言,但要真正认识,真正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的内涵,确还需要认真的去想一番的。

下面就施工中的一些应注意问题谈点看法:

1、施工必须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主要指《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规范的贯彻实施。建筑工程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国家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实现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可靠,装饰质量美观,安装达到使用功能,节能符合规范,是符合验收标准的合格工程。不能发生质量垮塌事故,结构损坏事故和粗制滥造工程。

所以施工建设者,要熟悉工程建设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要求。知道有哪些验收规范,施工规范,甚至设计规范,有哪些强制性条文,质量合格的条件是什么?主控项目、一般项目有哪些内容?检验批、分项、分部如何评价?应具备哪些技术、质量资料,实体质量达到哪些效果,才是安全、可靠、美观、可用,才可以交付使用。

这是施工的组织者、管理者、操作者首先应了解和掌握的。我们的一切建设活动,实际上都是置于建筑的法规和技术法则之下进行的。

2、掌握建筑专业理论知识和熟悉设计图纸是搞好工程施工的前提和重要程序。房屋建筑基本知识、房屋建筑结构原理和房屋建筑专业设计方法,是房屋建筑科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和结晶。深入地了解房屋建筑专业理论和设计方法及其实施的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建筑的本质、作用、设计、施工方法的规律,才能正确的建设工程。

当前最为复杂的建筑结构的理论主要反映在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理论方面,并体现在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抗震设计上。了解这些理论和知识才能适应建筑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适应当代最新科技发展对我们的影响。

由此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熟悉图纸,通过阅图,了解建筑的规模(造型和体形),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地基处理、材料应用,技术要求,由此确定施工方案、施工顺序、技术方法和措施,确定施工技术路线,一切都源于所设计的房屋各自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所决定的。重点解决设计图纸中存在重大技术方面的矛盾,建筑、结构、安装各专业之间的矛盾,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矛盾,避免结构发生安全性问题(荷载裂缝、沉降裂缝),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因此,详细审图,修正设计错误和各种问题,以及设计上的不细致,不符合实际之处,是搞好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程序,主要原则之一。

3、搞好施工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技术方法是工程施工控制、管理的前提。如何施工,如何控制施工质量,根本的方法在于对施工的组织和施工技术方法的选择问题。编制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程序,采用技术方法,严格施工成品的检查、验收,实现对施工和质量的控制。施工组织在于施工管理者的总体布置和安排。现场管理涉及多个方面,材料调配,机械选择,劳务安排,进度控制,技术措施,编制方案,出据数据,作业指导,汇总资料,场区布置,安全设施,协调矛盾,事故处理等等施工事宜,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有序的施工生产状况。

施工技术方法是根据具体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施工手段措施。如钢筋砼结构所采取的模板施工技术,钢筋,砼工程的施工技术,钢结构中的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吊装的施工技术,还有装饰、安装的施工技术。施工技术方法影响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决定施工质量所能达到的水平(水准)。4、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要点

4.1原材料施工控制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一是外观、形状、尺寸、色泽等等,再一个是内在质量。应该符合有关材质标准和设计要求。尤其对建筑结构材料进行进场复试。如建设部规定的8种主要结构材料见证取样,进场复试:钢筋、钢筋连接件、水泥、砖、砂浆、砼试件、防水材料、外加剂。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保温板,建筑外窗气密性,幕墙样品气密性、散热器、采暖散热器、冷热源系统试验,电缆、电线电阻值的检测。按规定的数量取样,试验,材质合格才能用于工程结构的使用。原材料不合格,施工不合格,结构是不能保证安全的,材料是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必须严格把关的。

4.2平面放线和标高测量的施工控制

工程施工中的基坑放线,打桩放线,垫层放线,楼层放线和标高测量,决定建筑的位置、平面布局、建筑竖向层高和总高,建筑形状的实现。认真仔细的进行各种放线和测量,对放线过程的每一步实施全复查,避免错误非常重要。放线、测量不能出错,马虎不得。准确量测房屋总尺寸,开间,入深尺寸,构件截面尺寸、形状、位置、尺寸误差精确度的控制,是决定平面上"建筑"实现的第一位质量控制要求。竖向标高结构楼层和构件空间高度及位置的控制也必须准确。

拉紧钢尺,绷紧通线,弹好墨线,用准仪器,看清塔尺,把图纸上的尺寸测试到大地上,准确无误才是真正实现施工和质量的控制。

4.3桩基、复合地基施工控制当前的建筑主要是高层建筑(10 ~ 30层,≤100m)。一般天然地基多数不能满足建筑荷重基底压力的要求,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变形过大。因此设计上要根据建筑荷重,基础形式,地基土质,成桩机械选择对地基的处理。常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有:复合地基(砂桩、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CFG桩等),砼桩基(砼后压浆灌注桩、预应力高强砼预制管桩)。

桩基础和复合地基桩的施工是极其重要的,桩的施工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一般设计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高于基底压力,fa≥Pk静载荷试验又是以2倍的承载力的试验压力进行检验,因此绝大多数工程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成桩质量非常关键。(因地基土质与设计选择桩型不当的情况除外)。经处理以后的地基,地基或桩基承载力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检测试验的结果和报告,才可以验收使用。施工和质量控制要点:1)桩位放线2)桩基就位对中3)开钻施工4)成桩方法(下料、搅拌、激振等等),填写施工记录5)桩体材料质量及配合比6)垂直度7)桩长度8)桩位检查9)桩的载荷试验及桩身完整性检测,提供试验报告10)桩的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11)桩施工效果竣工图12)桩的检验批验收记录签认13)桩基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对施工完的桩,如发生有承载力不足,桩位超偏差,往往是难以进行返工的,只能采取补救措施,多数需要设计上加以解决,必要时采取专家论证形式进行判断,提出处理意见。

4.4砼结构工程施工控制

当前的房屋建筑结构主要是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这种结构实体的形成又主要通过模板、钢筋工程,砼工程的施工来实现。

模板工程是实现结构空间体型,尺度的模壳作用的方法,钢筋工程是实现砼中主要受力材料钢筋成型的方法,砼工程是形成结构实体的人造物质成品的方法。两种材料(砼、钢筋)组合而成的空间尺度和体型,通过模型作用形成了建筑的结构体系。

因此施工中必须从控制材料质量为先,通过技术手段和施工方法,搭建成设计的结构形式。1)模板工程的施工

所有构件的平面和竖向位置,构件形状、尺度,由模板的平面放线,竖向标高的量测来控制,并通过模板的制作和组合来解决。

施工中首先应该对图纸所表达的结构体系有清晰的了解,并绘制模板样图,形成模板结构空间系统的立体形式。因此必须清楚模板制配的构造方法。

工程施工中对模板的制配,具体模板的放样是由建筑技术工人和施工技术人员来实现的(模板工首先应熟悉此项技术方法)。因此,配模工人和模板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识图水平、配模经验、配模方法、单块模板与构件整体、结构总体组合系统决定模板的工程技术水平。

只有熟知模板制配安装的技术方法,才能从实际上解决工程结构形成的具体技术问题。模板工程施工应经力学计算,并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同时作好构造连接要求,模板的施工安全与材料、计算、构造、管理四个方面直接相关。

对安装好的模板工程,应检查复核其位置、高度、形状、尺寸,对照图纸进行尺量,避免模板的结构错误,确保工程质量。模板工程施工要点:① 编制施工方案②编制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板15KN/m2,梁20KN/m,h≥8m,L≥18m)③ 模板工程放线,标高量测④ 模板制配⑤ 模板安装(检查构件模板轴线、断面、尺寸、标高、形状等)⑥ 检查模板支架体系⑦ 签认模板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2)钢筋工程的施工钢筋工程施工主要是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钢筋的采购选材、加工制作和绑扎安装。钢筋原材材质和标准不断提升,应选择符合设计要求使用的钢筋。钢筋加工先制成料表,签发下料单,按设计的钢筋级别、规格、形状、长度、弯钩形式、数量,进行除锈、调直、切断、弯曲的成型加工制作。 钢筋加工通常由项目技术人员和施工班组技术工人进行。核对料单,下料单正确,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上百、千万吨钢筋下料不出错误,符合要求的精打细算,不浪费。工完场清,楼空料净,是非常细致的工作,是从采购、下料到生产完工的成本核算的关键环节。看了图纸要有清晰的结构空间钢筋系统的成型形式,立体的钢筋体系效果。因此要懂得钢筋设计形式、构造,提料时(制作料表时)要考虑钢筋连接方式,搭接受力位置、搭接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绑扎顺序等,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由于当前高层砼建筑结构设计图纸没有料表,用平法制图表示,结构抗震构造复杂,标准图变化快,规范与标准图不一致,如不掌握钢筋设计规定、构造要求,则无法进行钢筋配料,不懂得钢筋受力体系,不清楚钢筋施工穿插的程序、钢筋绑扎组合成型的方法,缺少绑筋经验,则将无法进行钢筋施工。同时如何减少钢筋质量通病,治理钢筋位移影响受力的质量问题成为钢筋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所以,保证工程质量,从钢筋工程施工上讲,更体现钢筋技术工人和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

钢筋绑扎成型后,应进行最后一道程序的把关,就是严格进行隐蔽验收。逐个柱,逐道墙,逐根梁,逐块板的对钢筋进行检查,与图纸核对,符合要求、级别、规格、形状、尺寸、数量、位置确定无误,可以浇筑砼,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发现影响受力的重大问题,必须返工,不应存在侥幸心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钢筋工程施工要点:① 编制施工方案,确定钢筋连接方式,施工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②对钢筋实行见证取样,抽取样品,进场复试。③ 校验钢筋复试报告,钢筋合格与否。④ 校验钢筋焊接,机械连接试验报告。⑤ 详细阅图,提取钢筋加工下料表。⑥ 制配加工钢筋,按使用顺序、钢筋编号,场地状况分类堆放。⑦ 钢筋绑扎作业。⑧ 隐检验收构件钢筋绑扎质量。⑨ 填写整改通知单,签认隐蔽验收记录。⑩ 签认钢筋工程分项检验批验收记录。3)砼工程的施工

砼工程是决定结构成型的关键。砼质量的控制最主要是:强度问题,其次是抗裂性。现代砼又提出高性能、高强、耐久性问题。核心是强度,耐久性也已成为混凝土质量的重要要求(耐久性质量控制:环境类别、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保护层厚度、施工养护期限、化学成份影响限量)。砼比较模板、钢筋的施工和质量控制,主要问题是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强度不足,无法重做。不高不低 (有强度但达不到设计要求)多数情况只能加固。一般的讲,决定砼质量有15、16道工序:原材料选材,配合比、计量,搅拌,运输,泵送,浇筑,振捣,后浇带、施工缝留置,表面抹压,覆盖薄膜,养护,留置试块,拆除模板,冬期施工。其中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是决定砼强度的关键因素,配合比中又主要与水灰比、水胶比、砂率、含水量、外加剂有关(主要参数)。尤其水灰比决定砼的强度,水泥水化程度、孔隙率、收缩性、水的渗透性。因此,合格的材料和合理可靠的配合比是保证砼质量的第一因素。而砼强度在未达到28d龄期时,具有未知性,也即砼强度的滞后性。因此强度的保证很大程度上主要靠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经过反复试配确定的配合比(将理论计算与实际材料方面的差距经过试验调配)来实现。

对进场的商品砼强度,因其为拌合品,用肉眼是无法判断其材料比例,水泥含量,外加剂品种,只能检验其稠度(测试坍落度,必要时提取拌合品试样,冲净水泥浆,测试骨料的质量情况)。强度则需待28d龄期之后,并经600℃.d同条件试件强度证实确定。

受砼强度增长的自然属性的影响,工程施工过程,完成一层结构不可能等28 d以后再施工,这是不现实的,实际工程也不是这样做的。

由此存在一个质量控制上的盲点,有可能砼达到龄期后,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从大多数工程施工的结果看,强度不足是很少的。(感觉为1/1000~1/10000,目前山西、太原有因掺粉煤灰、矿粉和外加剂的砼在冬期施工的前、后时期,既秋转冬季“10月下旬~ 11月中旬”和冬转春季“2月~ 4月上旬”期间,气温较低(-5℃~5℃,处于对砼不进行加热养护的低温施工阶段),砼浇筑后,水泥水化热升温极为缓慢(有研究者称,此为水泥水化热的休眠状态),砼终凝硬化后,后期强度增长很低,时间延迟,往往至翌年或当年春转夏季,气温逐渐回升增高,水泥后期继续水化放热、升温,砼强度恢复渐强增长,经数月龄期,砼终达或接近设计强度。此种情况应慎重处理。亦有因配合比不当,或现场向罐车加水造成砼强度降低,此为不可恢复的质量问题及事故。)一般都能达到设计要求。说明商砼质量在可控范围内,只要精心配比(商砼厂是关键),再精心施工(现场是关键),砼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也是能够保证的。反之,问题就会发生。

施工订购商品砼,应有对砼的品质要求,并适应施工和工程不同部位、性质的要求(抗渗、抗碳化、抗冻害、抗盐害,抗硫酸盐侵蚀、抑制碱骨料反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砼,除核验其坍落度外(现代砼坍落度主要通过配合比设计中的外加剂来调节),还应核查供货小票,强度等级、W/C、浇筑部位、送货地点、出厂时间、到场时间、送货车号,以避免砼厂调配,试配错误,造成事故。同时现场砼不得随意加水,加水将导致水灰比改变,强度、耐久性降低,收缩量增大的质量事故或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