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活着活着就老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

时间:2023-05-30 09:58:15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1

些许落寞,些许伤感,如缭绕的香烟,久久散不去。想起一句话,我把你的名字刻在烟上,吸进肺里,让她住在距离心脏最近的地方。

是的,没有人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在我最孤独的时候,他就突然出现在了我的生命中,没有前兆,没有预感。但是一切又都是那么自然,命中注定的吧。我相信谁也无法拒绝这种诱惑,如同深夜无眠时,指间嘶嘶燃烧的香烟,陪伴你到天明,给你慰藉,给你感动。

没有错,我是鱼,在咸咸的海水里,孤独的游来游去,早已分辨不出泪水和海水的味道,却依然痴痴的期盼奇迹的发生。总是希望自己能够飞,你是飞鸟,能够与你一起翱翔于蔚蓝的天空,是我终身的梦想。但更是终身的遗憾。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然而,我是鱼,你是飞鸟,你在天空盘旋,我在水里回旋,海天相接的地方,其实那是一种错觉,视觉欺骗了我们。因为当游到那里,却发现梦想中的地方,依然还在遥远的地方,依然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你的世界,我无法进入,你的精彩,我无法参与,你的纷乱,我无法分担。

日子一天一天过,我们都会慢慢长大,慢慢变老,我突然感觉到,活着活着就老了。犹豫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或许当我真正老了的时候,我才会发现,很多事情是不应该有多犹豫的。患得患失,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但我却总是这样徘徊着,不知道是自己太过理智,还是太过感性。写着这些莫名其妙乱七八糟的文字,不但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漩涡里,无力自拔。

还睡觉吧,等我再次醒来,就一切都好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2

邻居老赵在学校做勤杂工,他嗜烟酒如命,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什么是幸福。老赵说:“幸福就是每天有烟抽有酒喝,这就是人生活着的全部意义。”

终于有一天,老赵病倒了,到医院一检查——咽喉癌。远在北京的大儿子把老赵接到了北京的一家大医院,住了几个月的院,又动了手术,总算把老赵从死神中拖了回来。从北京回来,骨瘦如柴的老赵简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好象一阵风都能把他吹倒似的。我握着老赵的手问他:“老赵呀,幸福就是每天有烟抽有酒喝吗?”老赵憨厚地笑了笑说:“过去的说法太可笑了,其实幸福就是好好地活着!只要活着,不抽烟不喝酒又算什么呢?只要我活着,妻子就有了丈夫;只要我活着,儿女们就有了父亲;只要我活着,就能享受亲情带来的幸福啊!”

原来,幸福是如此的简单,活着就是福啊!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好好地珍爱生命,好好地活着,好好地享受幸福的人生。 谢谢编辑老师! 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家庭幸福! 421500

湖南常宁市宜潭乡乌此学校占雁指导教师

占正帮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3

那时段,在我的周边也发生了同龄人,也正值艳阳天之年华,也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只是短暂的分别,却是阴阳分界两地,呜呼!幸福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就匆忙离别了,可叹!这人生生命之脆弱,生命如此不能承载之重,然而,作为普通的人逝去了,我们也为逝者寄托哀思。

不几日的一个双休日,我到超市购物,天热,凭我这身体几年来都不知医院改变了么,应该是幸福得没什么问题的,出了超市口渴得不行,就买了喜欢吃的冰冻绿豆沙冰块,那一刻冰爽爽的心里真叫爽歪歪!可是,我并没在意的事晚上发生了,我突然头痛愈烈,坐卧不安,吃药都不管用。

那一刻,我强忍疼痛微笑着打趣式的对老公说了:“如果我不行了,后事从简呵。”

老公也笑着问:“你的存折密码呢?”

“哦!这是一个严重的话题,我现在还有一口气是绝对不能说的,哼哼!”我用手抱着疼痛的脑袋,嘴咬着细牙恨恨地说。这一刻也将我这个守财奴的本性暴露无遗,真是有点临危不惧的英雄气短。

其实,想起我和老公也幸福地好笑,自己的孩子都大了,有时也仍然是孩子气十足,如,看见别人炒股,老公他也要闹着炒。我说你一是没时间,二是没精力,三是没经济头脑,你说你去炒那门子股票,你不是用钱去给别人填窟窿又是什么?他拗着说:你门缝里看人,把人看偏了。

好了,本来给他二千元钱买西服的,他却拿去买什么股票基金,二个月不到,赔了五百元,玩掉了西服的两个袖子,变成了马甲。昨天,基金还在往下掉,看他守着电脑那专注的神情,我风趣地说是不是今天又往下掉了,长西裤变成短西裤啦!他说的更来气:是交学费,冶炼一下。

“什么年代了,别人炒股票都当教父了,你还在交学费当学生,要让你去炒股,全家人都要露宿街头了。哇噻!头又痛了!”话没说完我用头顶着被子叫唤起来。

“老天有眼啦!谁让你鄙视我的,多疼一会!”他在一旁调侃郑证有词。

老公打电话告诉了当医生的女儿,女儿了解了病情后说是感冒了吃点感冒药吧,度过今晚,明天看医生。因为是星期日,去了医院也只是维持暂时的疼痛。我是从不吃药的,这回是没辙了,但吃下去也没用,一人在床上头痛得翻了一晚上的烧饼。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我洗刷完后,老公笑着说:“哟!还是活的,我一晚上看你好几回了,你在你的卧室床铺上折腾,有一会儿不动弹了,我摸了摸你的鼻子还在出气,我就撤退了,看医生要我陪吗?”

“假惺惺的,什么态度嘛?你哪里是看我,你分明是关心密电码!”我没好气地哼哼着,出门看医生去了。

清晨,天凉爽极了,空气也很清新,头脑里面的经脉还在一跳一跳地如针扎的疼,但心里没有其它的想法,头痛比起幸福来,它算得了什么?并没有想到自己的病情有多么危险,只想到医院让医生确诊一下,是否脑袋里长了什么疙瘩,或是出血了什么的。

我是散步去的,由于去的很早,一直等到了医生上班,医生也没看出什么名堂,只说有这样的病情是危险的,又让我去做了CT,做完CT后就在CT室的门道里的椅子上坐了十来分钟,然而,医生忘记我了。有位男医生出来问我:你是干嘛来了?我说:我是拍了CT后等结果,是位女医生拍的。这位男医生进去后,给我拿来CT影象片对我说:蛮好的,没事!

我也看了看CT报告单,上面写的没发现异常敌情,想了想,只怪自己嘴馋,天太热又马上吃了冰冻糕而产生了脑神经痉挛,听了医生的吩咐,开了一点药回家受用去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其实,人就是这样的,心里暗示也是很重要的,我一听说此病无大碍,出了医院大门,头疼就好多了。

心里想着,上帝是不爱我的,在人世间还有好多的工作我还没做完,上帝不会让我清闲地就那么去的,活着,自然是幸福的,活着也是很艰辛的,要不停地同各种各样的事物人物打交道,正如法国著名的人文学家蒙田所言:幸福要等死后方作定论。所以,我认为活着是幸福的也是艰辛的。

曾记得,从一家报刊上获知:有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建国时期的老将军,这位老将军是从浴血奋战中走出来的,已有九十高寿,这位记者问老将军最想要的是什么?老将军清脆地回答:“活着!”

“活着!”,也许初听此言,认为是老将军对生命过于祈求了,谁都知道人的生命是不可以永恒,不可违背自然法则的。然而,老将军的一句“活着!”,说的是那样地斩钉截铁。我想,这或许是老将军的一生所求所想。

是的,老将军在那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能活下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用小米加步枪去战胜比自己更强大的敌人;能活下来,意味着要在建国初期的一片废墟上,用自己双手建设经过战争创伤已经满目疮痍的家园;能活下来,意味着要看见通过十年的浩劫,使人们觉醒,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能活下来,意味着要看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建设和谐美好的强大的中国。

当然,老将军是不能违背自然法则的,第二年,老将军带着无比的遗憾走了,走得是那样地安详。但是,他对生命的渴望和珍惜是永恒的,老将军用他戎马一生诠释了活着是为了更多的人活着,如何构建活着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他一生的愿望,也是老将军全部人生的深刻内涵,老将军的一生是幸福的人生,这种活着是精神的一种永恒。

有人评价:有人活着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蝇营狗苟的,有人活着是为了他人的利益付出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这使我想起大人文学家蒙田的一段话:“一个人在尚未演完人生喜剧最后也许是最艰难的一幕之前,就决不要说生活幸福,因为幸福取决于安详和知足的心境,果断和自信的心灵。人的一生都可能戴上假面具;那些漂亮的哲学言论不过是装饰我们的举止;那些意外的遭遇不想把我们彻底打垮,因此我们总能保持安详的面容。但是,当我们面对死亡,扮演人生最后一个角色时,就再没有什么可装的了,就必须讲真话,直截了当地道出内心之所想。”“惟有此刻,真话才从心底涌出,面具揭开,露出了真相”。“这就是为何我们一生的行为都要受生命最后一刻的检验”,“这是关键的一天,是对以往日子作出判决的一天”。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4

【关键词】专题报道;新农村;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I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29-01

在两江镇东江村,无论是盛夏的傍晚,还是严冬的黄昏,庭院里,炕头上,十几位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总会拿着各种乐器聚在一起,或和声弹奏,或抚琴吟唱,将悠扬的乐曲和欢快的情绪带给周边的群众。

昔日拿着锄头的双手,如今拨弄起琴弦;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如今有了享受音乐的闲情…农家院是他们的演奏大厅,乡里乡亲是他们的忠实观众;一群由六七十岁老人组成的乐队,诠释着怎样的“农家乐”?

下面讲述的人叫张云礼,是这个乐队的组建者,也是唯一一个有点专业水平的老人,大家都尊称他“张老师”。曾在两江镇文化站工作过的张云礼,精通几种乐器,虽说退休了,可他每天都要弹上几曲。久而久之,他的琴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其中不乏像自己一样喜爱乐器的老者,虽说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可是对文艺、对乐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张云礼的组织下,老年乐队就这样成立了。

在农村能组建小乐队,把小乐队办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有决心,我也有决心,我会多少就教给大家多少。

别看这只是一支业余的乐队,甚至在专业人士看来有点“土”,可是,老人们会的乐器可不少,无论是二胡、扬琴、笛子、还是贝斯、巴乌、坠琴、葫芦丝…….他们都能弹上几曲。今年62岁的陈增恕老人,打小就喜欢吹拉弹唱,过去一直没有条件学习,他就靠着悟性自学,现在,他最擅长的就是京胡和坠琴的弹奏。

性格开朗的陈老可是乐队的一个“活宝”,每每兴致高昂,他要么拉上老伴儿为大家表演一段京剧,要么,就声情并茂地来段《猪八戒拱地儿》。

虽说都是业余爱好者,可是老人们学习的劲头十足。平日聚在一起经常取长补短、互相切磋,有时候为了一个音准,大家要反复练习好多遍。老人们常说,年轻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现在,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这种缺憾,尽情地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今年68岁的齐长福老人,一直对二胡情有独钟,因为没有文化、也不识谱,老人学习的方式纯粹就是模仿,现在老人能弹奏出十几首曲子了。虽然没有专业的水平,但是也愿意在一块玩一玩,反正我觉得挺有意义的。就这样,乐队成了老人们生活的寄托。音乐在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身板儿越来越硬朗。今年70岁的任长山老人患有腰间盘突出、肩周炎、轻微脑血栓等多种疾病,常年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自从加入乐队的3年来,任老每天都和老人们一起弹唱娱乐,身体状况好了许多。

像任长山老人一样,如今身体硬朗了许多的还有王宗武老大爷。

老年乐队,让老人们从中得到了乐趣和享受,也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群众。不管是小孩,还是中年人,闲暇之余,他们都愿意围绕在这些老人们身边。海沟金矿工人蔡红喜,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背着乐器加入到老年乐队的行列之中;电子琴爱好者王晓冬更是乐队的常客,和老人们一起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两江中小学校教师藏传红闲暇之余,也跟着乐队学起了葫芦丝…….

“自己年轻时没有条件学习,现在要努力将会的知识教给身边的乐器爱好者。”,本着这样的原则,老人们认真地教着每一个跟学者,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12岁的张博已小有成就。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老人们弹奏最多的就是红色歌曲,而且他们还走出了庭院,参加镇里组织的各种庆祝活动。历经生活磨砺的老人,而今安享晚年,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有着太多的感受。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5

周日晚上,我花了3个多小时,一口气读了一本余华的小说——《活着》。

合上书以后,我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想哭却哭不出,说他们可怜但好像又不可怜。

余华是在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称叙述其看似悲惨的一生。地主家儿子福贵好嫖、赌,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在还债路上又被抓去当兵,误当成了国民党。几年战争后,死里逃生,逃出来回到家,发现父亲已经死了。接下来女儿因发烧耽误医治也变成哑巴了,原本好好的一个家变得支离破碎。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风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还有外孙苦根也相继遭遇不幸,这一大家子最后就剩福贵一个人了,最终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数人的想法看来,他最后的命运一定不是疯就是自杀。可福贵依然乐观地活着,因为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也是全书的亮点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这本书的作者是余华,本应是余华在讲述福贵的故事,应该使用第三人称,可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让人觉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书中的我,在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之后的坦然。

家人一个接一个相继去世,富贵被一次次的打击,这里面,不仅有活着的真正道理,还有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他没有抱怨、仇恨,而是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抱着乐观的态度活着,这才是“活着”的真理。

活着本身就很艰难,延读生命就得艰难地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了。

活着,就够了。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书。我深深记得初读《活着》的感受,从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动书页的手指愈渐迟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种隐秘的期待——呼唤着一个转折,一个让主角福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残忍与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地读到最终。当我满心酸楚地合上书页,猛然望见封面一袭鲜血般的暗红:刺目一如长长伤口上的血淋淋,却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动……我的泪直直地落下来了。

从一个少爷吃喝嫖赌到最终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最终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

这种生命的韧性似乎讲述着人生绝望的不存在。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可到最终,白嫩嫩的,却剩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一个唯一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最好的肯定与颂赞。

早上泡在图书馆看完了余华的《活着》。我不明白该怎样去评价福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他却度过了最为漫长而黑暗的一夜,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他又亲手埋葬了自我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

我看到两个福贵一样黝黑的脊背在余晖中发光,听到老人用浑浊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书以老人的叙述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听者,坐在午时的山头上,听老人默默细数。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能这么详细地讲述自我的一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福贵这大半辈子都用在回忆过去了,一个人守着7个人的人生,不断在脑海中放映,无论巨细。

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人福贵责骂老牛福贵道:“今日有庆,家珍耕了2亩田,苦根还小,也耕了1亩田,你呢,我明白你年纪大了,也就不说出来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那里就仅有一人一牛,哪儿来的那么多名字?福贵得意地解释说,:“如果它(牛)明白仅有它在耕作,就会偷懒的。”呵,多么趣味而忧伤的画面,其实福贵和他的牛一样,他们都假想着自我的亲人还在,所以从来不曾忘记。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6

一、多一次实践,多一种体验

一开始从队长们面试组队、登记立项、定活动主题、拟实践方案等忙碌的身影中就看出了组织一次“三下乡”活动确实是不容易。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的队长组织我们开会,协调分配好我们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勤组负责准备三下乡的物质物品,安排后勤工作;宣传组负责设计宣传海报、宣传单,准备摄影机等设备;支教组负责组织支教人员,准备课堂教案;调研组负责设计调研问卷和访问稿。从井然有序的安排工作,理解大度的服从领导,有条不紊的完成任务中我看出了一个团结友爱,和谐温馨的团队是没有什么可以难倒的。当每次看着实践任务一点点的顺利完成,活动目标一点点的靠近成功时,我脸上都会洋溢着同一种微笑:那就是我们准备得很充分,我们的团结值得肯定。多一次实践,多一种体验。这一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大学的第一次结队远行的社交实践活动,它让我体验到了一群大学生靠自己努力和智慧共同成功地完成一次有意义的大型活动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也让我体验到了初次在外集体独立生存生活的酸甜苦辣,从洗米、买菜到做饭、做菜,这一步步看似既简单又熟悉的程序,刚开始觉得没什么,可等到动手了才知道要真正做好一顿饭一桌好菜真的不容易,这种切身的感受是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温室生活所体验不到的。这次实践活动给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一抹有价值的亮丽色彩。相信这次实践活动经历将会是我大学生活中一份不可或缺的珍藏。

二、多一次实践,多一份友谊

7月15日那天早上,迎着蒙蒙细雨,我们XX志愿者服务队有序地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XX市三坑镇XX村便是我们的实践目的地。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队高举“发扬尊老爱幼美德,共筑新农村‘中国梦’”的活动主题分别在当地有为地进行开展了有关孤寡老人生活现状的调研活动和丰富六小儿童暑期生活的支教活动。在这短短的一周里,我跟其他的队员一起认真地调研,一起细心地支教,一起尝试做饭,一起聚餐吃饭,一起打地铺睡觉,一起与小朋友们玩课间游戏,我们在一起奋斗着付出着,也一起快乐着收获着。纵使期间有许多我们的“第一次”:第一次煮饭、第一次打地铺、第一次上讲台讲课、第一次吃没下盐的菜……但我们却在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中成长着成熟者。虽然我们有时肩负着不同的分工任务和工作,但我们每天却都这样互帮互助团结一气地走了过来,在实践中快乐,在快乐中实践,每一天我们都有不一样的欢声笑语。我很庆幸参加了这次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很高兴加入了“三叶草”志愿者服务队这个大家庭,我很快乐拥有了这一群能一起流汗一起分享甘苦的好队友,我也很幸福能拥有这份珍贵的团队友谊与回忆。真心感谢这次实践活动带给我另一份不一样的友情。

三、多一次实践,多一份了解

我土生土长在揭阳那边,本身就不会粤语,所以在三下乡的过程中当地的粤语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交流的最大阻碍,因为我们队友有好几个不会说粤语的,所以调研活动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了,但通过我们内部的协调配合与分工协作,我们还是很顺利地完成了调研活动。作为调研组的副组长,在统计问卷结果时我了解到:当地的村民平时都忙于自家生计,对孤寡老人不是很了解,闲暇时能主动跟孤寡老人聊天的不多,但村民心里绝大多数都表示愿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慰问孤寡老人,热心奉献,他们也纷纷建议当地多能兴办扶贫工程和敬老院、福利院等老人娱乐生活场所,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与改善老人的精神状态,另外从敬老院孤寡老人的访问交流中我了解到少数的孤寡老人日常生活尚能自理,政府的月补贴虽少但基本满足生活,医疗保障基本到位,当地孤寡老人享有报销优先权,只是当地的看病要先垫付费用,然后才报销的,所以一遇到遇到疾病大病补贴不够用则很麻烦,而且当地的村民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很少人去慰问探望孤寡老人,有时只是政府代表过去看看。有几次听队友们说到调查访问时有老奶奶说着说着就流泪了,我看着听着也很心酸无奈啊。真希望我们身边的人能多陪陪孤寡老人啊,作为社会儿女,尊老爱老自古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哪怕我们为他们付出的只是一点点,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安慰与欣喜!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安稳幸福、快乐无忧的晚年,让我们手牵手把尊老之情传承下去,让尊老之梦永远成真吧!

这次社会实践,有了这份了解,这份友谊,这份体验,我更加彻底地理解了“勇立青春志,共圆中国梦”这次三下乡的主旨与意义了。这次我真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一群人,一起去了一个‘对’的地方做了一件‘对’的事。这次我会时刻铭记着。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7

百岁老人精神矍铄

位于桂江边上的珠子洲村距县城约六公里,走近村庄,只见大片柿果林将村子遮住了,隐隐约约听见鸡鸣,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一座村庄。在一个小山坡前有几户人家,每家的院落都是水泥楼和砖瓦房相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乡村的渐变。这几户人家,居住的都是老寿星和他的后人们。

走进泥砖瓦房的大厅,一群儿孙拥簇着一对坐在沙发上的老人聊得正欢。不用猜,这对老人就是郑孙财和王秀英夫妇。郑孙财老人中等个子,半白的头发中还夹杂着近一半的褐发,脸上气色很好,乍看就像七、八十岁的老人。身边的老伴王秀英,脸上尽管皱纹很多,但老人斑很少,一双白皙的手,指甲看上去还滋润着呢。

看到笔者拿照相机,郑老咧开仅有几颗牙的嘴笑了。“他知道你们是来帮他拍照的,他很欢喜。”郑老的孙子告诉笔者,前几天有记者来时,老公公就拿着记者的相机看个不停,还很喜欢照相,看到镜头对准,会翘起腿摆姿势让记者拍照。孙媳妇插话说“那是看电视学会的”。一屋子的人听了都笑起来。

老人43岁的小孙子郑再连告诉笔者:爷爷眼力还好,能看书报,只是耳朵不大灵了,要戴助听器;老奶奶因为两眼患白内障,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两条腿多年前因为干活骨折了,如今要靠着一条特制的长凳挪着走路,即使这样,奶奶从不要别人扶她,她总是扶着这张长凳在屋子里挪来挪去,一是活动筋骨,二是找事做。

走过苦难坚强生活

1904年10月15日,郑孙财出生在桂河边的一间草屋里,那时家里很穷,自懂事起,就没吃上一餐像样的饭菜,童年和少年都在帮有钱人家放牛中度过。

19岁那年,郑孙财和邻村姑娘王秀英结婚,婚后不久,郑孙财就被抓去当兵。他不堪战乱之苦,又思念妻小,找机会逃了回来。回来不久,又被抓了壮丁,到军队里当了运输兵,后来又偷着跑了回来。

然而在那战乱年代,家乡也不太平。“那时候打劫的土匪猖狂,在桂江里抢船,天刚擦黑土匪就到村里来抢粮抢钱。” 郑孙财夫妇生了三男三女,但无田无地,靠租种地主的几亩田地维持着简单的生活。一年到头辛苦耕种,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交租就所剩无几,儿女们常被饿得哭。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夫妻俩除了每日里起早贪黑侍弄田地外,郑孙财还学了手竹编手艺。他在江边河滩上种下许多竹子,每年入秋后砍下来,剖成竹蔑,把它编成箩筐、簸箕、火笼之类的竹制品,然后肩挑手提到长滩圩、二塘圩、平乐街上去卖,换些粮米油盐。王秀英则在山旮旯开荒种些小菜,每当圩日就挑到两公里外的长滩圩卖。夫妻俩就这样相依为命,勤劳持家,把六个孩子慢慢拉扯大了。

郑家现在的日子富足了,吃穿不愁,还住上新房。郑孙财最大的儿子78岁,最小的58岁,如今是五代同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健康生活人长寿

郑老的大儿子说,老公公一天到晚笑眯眯的,不抽烟,只喝点水米酒,一日三餐喜欢吃素菜,老奶奶则最爱吃生姜和红薯叶。老奶奶认为,生姜可以御寒,红薯叶可以助消化。除此之外,二老还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食用生胡椒,在最冷的时候,一天要吃上三次,用凉开水送服。据称,这样可以疏筋活络暖胃。郑老还有一个忌讳,但凡是夜晚开花的瓜菜都不吃。他说,吃这种蔬菜对身体没好处。

王秀英老奶奶的牙齿全掉光了,平时喜欢坐在木床上,眯着眼睛双手摸索着编织“头绳”、衣裳之类的东西,孙子告诉她政府发了两床新被子,不用缝旧被单了,但老人不听,还是自顾自地做。老奶奶床头有一只坛子,里边装了蛋子、糖果、葡萄干等小吃,那都是儿孙们孝敬她的礼物,她虽没了牙齿,但整天嘴巴都不闲着,像磨一般总在“磨”食物。

据介绍,郑孙财老人90岁以后还坚持天天到地上干活,做编织竹火笼、竹筐、锅盖的手工活。80岁以前还常常光着膀子到桂江的横滩去架鱼梁。夏天不戴帽子,不怕太阳晒,冬天穿得极少,不怕冷。两个老人很讲究洁净,生活上有条有理。老人的儿孙说,他俩天天早上起来漱口,拿调羹刮舌苔,从不间断。

好脾气对倔脾气

笔者发现,老夫妻俩的面相十分相像,“哪有不像的,共同生活了那么多年,吃住在一起,他们已经慢慢同化了。”郑老的三孙儿打趣地说。

郑家人介绍说,老奶奶的脾气急一些,总爱使唤老公公,叫老人干这干那,老公公慢了一点,她就会大声地闹人。有时候奶奶耍脾气,爷爷就笑嘻嘻说笑话,像哄小孩子一样哄她拍她,好好劝她,老奶奶就消气了。

“他俩一辈子很少闹过红脸。两人都很体贴对方,相互关照。”老人的大儿子郑万新说。由于操劳过度,中年的时候,母亲身体经常有些小毛病,而父亲年轻时学过一点医,每次母亲病了,都是父亲帮她求医问药,有时自己把脉采药将她治好。

有一年夏天,王秀英突患了一种怪病,整个头部出现水肿,头发慢慢地几乎全部掉光了,躺在床上不省人事。都70多岁人了,再加上当年农村医疗差,人们都以为她可能过不了这个坎了。然而,郑孙财不放弃,他访遍了十里八乡,终于听说十公里外一个村的草医能治这种病,就赶去求治。那段日子,他每天天刚破晓就起床出发,走十多公里的山路,把药取回,然后熬煎,给妻子喂服,并服侍老伴的日常起居。就这样,整整一个多月,妻子的病奇迹般好了。

如今,尽管郑孙财老人已逾百岁,但由于身体好,有时还到长滩圩上去赶圩,回来后就对腿脚不便也看不见的老伴说他看到的新鲜事,让老伴高兴。老伴行走不便,郑老每天早晨都帮打水帮洗脸,吃饭时也帮她舀饭。

喜穿新衣乐陶陶

去年,二老结婚82周年,平乐县地方领导给郑老夫妻俩送来了过冬的棉衣和绒帽。当知道自己有新衣服穿时,老奶奶竟像孩子般高兴:“快点拿给我看看,现在就可以穿吗?”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子后,她迫不及待地扯着身边的老伴:“看我一下,好不好看,好不好看啊?”郑老一个劲地点头:“好看好看。”老奶奶高兴了,拉着笔者说:“照相啊,你们给我照一个相啊。”笔者拍照后,老奶奶虽然看不见,但感受到了闪光灯的照射,咧开嘴开心地笑了。

吃午饭的时候,王秀英表现出主人家的热情,直招呼我们夹菜,又对老伴说,“你在吃没有,快点吃饭咯。”她自己端起饭碗就着姜片炒肉末,香甜地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与老伴说话,老公公顾不上回话,她就停下来摸索着老公公的手问,“你吃了没有,快去舀饭吃去。”一顿饭,她问了五次,老伴好脾气,一直笑着答应,不嫌老伴罗嗦。最后,先吃完饭的郑老执意要给老伴喂饭,老奶奶吃了两口,忽然想起了什么,凑近老伴的耳边小声说:“那些人走了吗,还在这里吗?”得知人还在,老奶奶摸索着抢过碗:“哪个要你喂,我自己会吃。”“她要面子呢,怕你们笑她,所以不让公公喂。”孙媳妇一旁笑着告诉笔者。看到二老恩爱的样子,在场的人会心地笑了。

当地村委会的人告诉笔者,郑家儿孙媳妇们都秉承了父辈勤劳、简朴、淡泊、平和的生活理念,生活勤恳朴实,和睦相处,尊老爱幼,每家轮流负责两老的生活起居,老人爱去哪家,哪家都很乐意照顾,一大家子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正因为家庭的和睦,两位老人才能心旷神怡地安享晚年。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8

我校在开展“敬老月”活动中,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大力宣传开展“敬老月”活动的意义;宣传人类老龄化的紧迫形式;宣传《老年法》;宣传老龄事业的发展成就;宣传敬老、爱老、养老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敬老月活动总结,请笑纳!

敬老月活动总结1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精神,进一步营造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以“贯彻老年法造福老年人”为主题的“敬老月”活动,特制定“敬老月”活动工作计划如下:

二、成立“敬老月”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 瑛(校长)

副组长:周玉逵 邓富贵 文万春 (副校长)

组 员:汤子胜(德育主任)曾祖琼(大队部总辅导员)田晓林(团支部书记)各班主任、辅导员

三、时间安排:

20__年10月8日,宣传动员

20__年10月9日—10月27日。活动实施阶段

四、工作计划

(一)、积极认真搞好“敬老月”活动宣传

我校在开展“敬老月”活动中,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大力宣传开展“敬老月”活动的意义;宣传人类老龄化的紧迫形式;宣传《老年法》;宣传老龄事业的发展成就;宣传敬老、爱老、养老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动员社会各界为老年人做实事、办好事、献爱心,弘扬民族传统的敬老文化,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助老氛围,推动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发展。通过宣传月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激发全社会参与敬老助老活动的热情。

(二)、走访慰问,组织召开了老教师座谈会

1、10日至17日,学校党政工领导走访看望离退休教师送温暧

2、10月13日,学校组织退休教职工和在职的老年教职工召开座谈会,向老教师们汇报了我校近段时间的成果和将来的教育发展规划并认真听取他们对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

(三)、积极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敬老月”活动

1、加强了对学生尊老、敬老做实事、办好事献爱心的教育。

2、学校组织开展老年文体活动,让老教师开心愉快地度过节日。

3、学校广播站本月专题投稿、广播“敬老月”活动典型事迹。

4、积极引导、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助老敬老行动。

(四)、切实加强对“敬老月”活动的领导

大队部和校团委积极组织抓好“敬老月”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尊老敬老教育,少先队和团员组织自愿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为老年人服务的活动。通过“敬老月”活动的开展,增加了为老年人服务的活动。通过“敬老月”活动的开展,增加了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和设施,大力推进了老年事业的发展。

敬老月活动总结2为了进一步加强我辖区老龄工作,我们以“__”思想和党的__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坚持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长府发[20__]28号文件关于“今后每年9月1日市老年节至10月15日国际老人节期间为长春市敬老月”的规定,按照长春市老龄委对“敬老月”活动工作的统一部署,我们十七户社区扎扎实实地开展敬老月活动,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敬老爱老活动,把全区敬老爱老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现将十七户社区敬老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宣传发动,认识到位

为了组织好我区的“敬老月”活动,充分体现十七户社区老年人的精神风貌,社区开展“敬老月”活动计划,得到社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其次,召开了工作人员会议,要求各社区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爱老敬老活动;第三,利用板报、画廊等各种宣传形式,大力营造爱老敬老的舆论氛围,强化了全社会的爱老敬老意识,使这次“敬老月”活动丰富多彩,得到了全区老年人的好评。

二、求真务实,工作到位人办好事、实事,工作到位不走过场。

1、为百岁老人和贫困老人送温暖。

9月15日对80岁老人进行摸底,给80岁以上的老人有35名,造册发放了生活补贴对9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摸底造册,3位家庭困难的高龄老人进行了慰问并发放米、面、油。领导对敬老月活动高度重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老人家中。走访慰问了本辖区的百岁老人和贫困老人。

2、“敬老月”期间对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免费体检。

3、深入开展“青少年爱老义工活动”,发动全区中小学,在“敬老月”期间,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贫困老人,为老年人表演节目、剪指甲、梳头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爱老敬老的思想品德。

4、社区普遍建立了爱老敬老志愿者队伍,加大了对特困、孤寡老年人的帮扶助养力度,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邻里互助的道德风尚。

三、依法维权、保障到位

在“敬老月”活动期间,我们开展了《老年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社区确定专人接待老年人信访,发挥调解组织的作用,解决赡养、继承等家庭纠纷15件,最大限度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十七户社区“敬老月”活动的工作总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爱老敬老各项活动,在市老龄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努力开创我辖区老龄工作新局面。

敬老月活动总结3今年10月是全国老龄委确定的第七个“敬老月”,10月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老年节”,也是云南省第29届敬老节。根据全国老龄委《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敬老月”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老龄委于8月11日下发了《关于开展20__年“敬老月”活动的通知》,对全省开展主题宣讲、老年维权优待、为老志愿服务、老年文化体育、敬老爱老主题教育、走访慰问等系列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据此,省级层面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敬老月”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敬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营造有利于老龄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一是开展慰问百岁老人活动。10月8日下午,省委书记、省长陈豪在昆明看望慰问了两名百岁寿星,给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美好祝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邑飞,副省长张祖林,省政府秘书长何金平陪同看望慰问。省老龄委常务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段丽元,省老龄委专职副主任、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和向群等领导参加活动。

二是刊发《慰问信》。10月9日,《云南日报》和《云南老年报》刊登了省委书记、省长陈豪以个人名义向全省各族老年朋友、各级老龄组织和全体老龄工作者发出的《慰问信》,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老龄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三是举办云南省20__年“十大最具影响力手工艺老年传承人”颁奖典礼《致敬守望者》。为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扬老年人在对传统手工艺的执着守望和传承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价值,倡导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彩晚年生活,今年8月份以来,省老龄办、省民政厅和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云南省20__年“十大最具影响力手工艺老年传承人”评选活动。通过专家评审+网络投票、微信展示推送的方式评比产生了10名“最具影响力手工艺老年传承人”、20名“最具影响力手工艺老年传承人”提名奖和10名网络人气奖。并于9月28日晚在省广播电视台演播厅隆重举办云南省20__年“十大最具影响力手工艺老年传承人”《致敬守望者》颁奖典礼。省老领导李杰、梁公卿、李明德、孟继尧、陈勋儒出席并向10名“最具影响力手工艺老年传承人”、10名“全国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和10个第二届云南省“敬老文明号”单位的代表颁奖。省民政厅厅长段丽元、省老龄委专职副主任和向群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老龄委成员单位的领导、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省属涉老社会组织负责人、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本次“十大最具影响力手工艺老年传承人”评选委员会成员、往届敬老模范单位代表和模范人物、本次评选产生的十大最具影响力手工艺老年传承人、全国老年法律维权先进集体代表和第二届云南省“敬老文明号”单位代表、中央驻滇、省市部分新闻媒体共计400余人参加典礼。

四是组织“关爱老人”走访慰问活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省老龄委专职副主任和向群率先在昆明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并拔付专款委托当地政府开展了百岁老人、失能老人、困难老人等老年人家庭、养老服务机构走访慰问活动。

五是发送手机公益短信。10月9日,省老龄委在全省范围内通过手机发送了内容为“敬老助老,全民行动,从身边点滴做起。”的“老年节”公益短信,旨在提高全社会老龄意识,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六是评选命名云南省第二届“敬老文明号”活动。根据全国老龄办的统一要求,省“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向各州市、省级相关部门(单位)部署了第二届云南省“敬老文明号”的评选工作。在各地评比推荐的基础上,省“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评定了80个第二届云南省“敬老文明号”单位,在《致敬守望者》颁奖典礼上颁奖,并组织主流媒体和老龄媒体开展深度宣传活动。

七是召开《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工作座谈会。10月17日,省老龄办组织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和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在省政协委员活动中心召开《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省老龄办进行认真疏理后将再次广泛征求意见,以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早完成。

八是编印“敬老月”活动专刊。“敬老月”活动结束后,省老龄办将收集全省活动情况,精心编排,印制云南省20__年“敬老月”活动专刊。

在省级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的同时,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各州(市)、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敬老月”活动。

敬老月活动总结4金秋送爽,九九重阳,__年10月16日,____小学组织部分老师和学生,捎上全校师生的诚挚问候,来到沙鳝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

在慰问中,学生代表用纯真的笑脸和热情的问候向老人们致意,并送上了亲手制作的贺卡,表达了诚挚的祝福。这一份份的情都代表着他们的一颗爱心。慰问始终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沙鳝小学校长对笔者说,敬老爱老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将继续发扬下去。

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感恩意识,在活动中真切地体验助人的快乐。

几度夕阳红,悠悠重阳情,为庆祝第二十个老人节,芦浦中学开展了向老人送温暖一系列活动。

当天下午,芦浦中学团委带领学生代表看望了芦浦镇96岁的刘园珠老人,并送上了慰问品和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贺卡,祝老人身体健康,节日愉快。与此同时,学校工会还组织34名退休教师在怡人的秋色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让他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老人节。

此次重阳节庆祝活动,不仅体现了学校对老人的尊重和关心,同时也营造了全校“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敬老月活动总结5今天,我觉得是我人生中意义很深的一天,虽然太阳照常升起和落下,我的生活也没有任何变化,但有一种情感在我心底悄然生长,那就是孝顺。

这一天,我们早早的就出发了,我们要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因为我是被分在表演的小分队,所以一路上我都在听老歌,在查找他们那个年代喜欢的歌曲。当时我的内心是激动的,因为我从小就没有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也是放假的时候跟着爸妈回老家去看望他们,所以对待这么一份亲情我是稍显陌生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应该怎么去跟那些爷爷奶奶交流,去带给他们欢乐,想象我们做游戏,包饺子。但到了以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和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在一条老巷子的尽头有一栋不算高的楼房,老师告诉我们,就是这了。我抬头环顾了四周,在一个小窗口看到一位爷爷正看着我们,他的眼神并没有很开心的样子,当时我的心里是难过的,因为在我想象中他们是很开心的欢迎我们的到来。随后我们走进这栋楼房,里面并没有很多爷爷奶奶,我们顺着管理阿姨的引导来到三楼,这时一位胖胖的奶奶走了出来,她大声的喊着一个名,虽然我们听不懂,但看得出她很好客,我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我们问那位阿姨其他的爷爷奶奶都在哪里,阿姨告诉我们,他们还有很多人都在自己的房间。我们开始商量着怎么去给他们表演节目,可是这是一个奶奶被推了过来,我们就开始跟奶奶说话,没说几句奶奶竟然哭了起来,这时我们都手无足措了,慌乱中我们了解到奶奶是因为她的孩子已经有一年多没来看她了。后来我们又轮流在各个房间给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给他们剪指甲,唱歌,跳舞。但是他们并没有真的很开心,从他们的眼神里我们能看出是对孩子的思念。途中有一个奶奶一直没有说话,但是最后她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电话号码,我想着这肯定是她孩子的联系方式,就询问她是不是要打电话,她激动地点着头,告诉我这是她儿子的号码,我立刻拨通了这个号码,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老人可能没有手机不太方便打电话罢了。可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感到一阵心酸,电话那头刚一接通我欣喜的给奶奶听电话,可是对方听到奶奶的声音就立刻把电话挂断了,再打过去就变成了关机状态。这时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好像有很多情况都是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还好旁边来了一位同学,问奶奶怎么了,奶奶指着电话说打电话!在奶奶不太清楚的话语里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想念,却又无助的。后来这个电话一次也没有打通过。其实真的是人心是满满变冷淡的,之后的时间我对这里的活动开始有一点点抵触,可突然有一位爷爷让我感受到了另一种心态。远远的就听到了琴声,我顺着琴声来到一个房间,这里的气氛和之前是不一样的,我看到一位爷爷正和大家一起弹着琴唱着歌,脸上的笑容十分的开心。我开始对这里的一切感到好奇,后来了解到爷爷已经八十二岁,当年还是一名大学生,最关键是爷爷活的很快乐。之后他还送了一封感情至深的感谢信给我们,让我们着实有些惊讶,也有些欣慰。

很快上午就过去了,我们踏上了回学校的路,我的心里感触却十分的多,虽然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孩子把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去,但我不了解他们的苦衷,所以我没办法批判他们的行为是否合情合理,但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去孝顺,这确实说不过去。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说养老院的生活不好,在那里有其他的老年人与他们作伴,但如果只是把他们丢在那里,再也不去看望他们,那跟把他们丢在大街上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不管有什么苦衷都一定要尽到自己的孝道,不要让他们孤独的度过晚年。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9

俗话说:人生最美“夕阳红”。亲爱的老年朋友,您幸福吗?幸福离您还有多远?本期《健康会客厅》,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那些日渐老去的身影,去近距离感受他们的脉搏。

老人自有老人乐

夏雨林,85岁,太钢离休干部

和夏老通电话的时候,夏老说他很忙,见到夏老时,他正在案上练书法。

1996年老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这对夏老打击很大,夏老成了空巢独居老人,儿女们很孝顺,想接老人同住,可他不想和儿女住在一起。他说:“儿女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也是一大家子,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以前,忙于工作,家务全靠老伴,老伴的去世给夏老生活上造成很大不便,不会做饭干家务,全靠孩子们帮助,可是孩子们要工作,又都有家。一个人也得活着,靠自力更生,家务活不会就学着干,活到老学到老嘛,慢慢生活就能自理了。

夏老说:“老了该退休了,从本心来说是应该高兴的,感到无官一身轻,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干自己愿意干的事,一句话,自由了。”该怎样打发今后的日子,让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呢?买书藏书看书成了他的一大乐趣,退休后他的家增加了7个书柜,现藏书5 000余本。81岁时看到别人收集酒瓶,他也试着搞起收藏,每到周末就去南宫“淘宝”,5年下来,共集酒瓶900多个,分门别类,每个酒瓶的年代都有记载。夏老说了,闲暇时欢迎大家去看看。而今的夏老说他每天都很忙,感到时间不够用。退休后的一切活动,都被他称之为“玩”。夏老的格言是:“老了也要快乐的活着,老了时间更宝贵,要过好每一天。”

黄昏恋也幸福

苏志俊,76岁,太钢

去苏志俊老人家的时候,苏老不在家,他的老伴贾阿姨告诉我,苏老领着小孙女去解放大楼维修洗脚盆了。贾阿姨腿不太好,前些日子,听说每天泡泡脚能缓解腿痛,苏老就给老伴买了一个洗脚盆。

贾阿姨今年64岁,2003年和苏老组成新的家庭。她的丈夫去世十多年,当时她38岁,有两个孩子,那些年生活的很清苦。2003年,经介绍认识苏老。贾阿姨说:“当时老苏住在单位的小平房,家里用的小电炉做饭,提水要到外面,穿的毛衣袖口也磨破了,生活过的很孤单,当时我就感觉他太需要我照顾了。他大我14岁,有人很不理解,我认为,正是因为老了,没有人照顾,而我比他年轻,所以我愿意照料他。老苏很善良,人很好,通情达理。孩子们说这些年为了拉扯他们,我受了很多罪,只要我感觉好,就支持我组成新的家庭。2003年,我和老苏喜结良缘,女儿领着我们拍了婚纱照。其实,这些年,不是我照顾他,而是他照顾我,现在我活得很幸福。”

说话间,苏老领着小孙女回来了。甜蜜温馨的黄昏恋,让78岁的苏老看上去容光焕发,说起话来干脆利落,穿戴得整整齐齐。

“出门一把锁,回屋一盏灯”。苏老告诉我,这是他2003年前的真实生活写照。苏老是个老单身,老伴和4个孩子在老家。老伴生病10年,于2001年去世。“对我这个单身老人来说,改变这种生活状况,找一个知冷知热的伴侣,陪伴自己走完生命的旅程,是对人生最后的向往。”

苏老是离休干部,对于他的晚年独居生活,太钢离退部领导和离休支部很关心,他是重点“关心对象”。用苏老的话说,他现在有了幸福家庭,领导也就放心了。苏老的4个孩子也很孝顺,和贾阿姨相处的很和睦。每年秋收忙的时候,苏老和贾阿姨都要回乡下。“我们也干不了什么,帮孩子们做做饭。”贾阿姨说。贾阿姨的孩子也很不错,苏老家有个大小事就来了,一家人相处的其乐融融。邻居们羡慕地说:“要不说,真以为原本就是一家人呢。”苏老说:“晚年能遇到老伴是我的福气,我要好好珍惜,真心相待,好好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在儿女陪伴下

薛长虎,86岁,退休工人

近日,当薛长虎老人去医院复查时,大夫都很惊讶,这个晚期癌病人……,手术后一年,各项指标正常,造瘘口护理的非常好,精神状态也不错。

薛老于2010年春天发现直肠癌已到晚期,当时老人85岁,医生考虑年事已高,不适宜手术,因手术有风险,万一手术不成功,劳命丧财,当时薛老也拒绝手术。当得知手术是唯一治疗手段,也许能延长生存期。儿女们经商量后决定为老人做手术,争取最后一线希望。手术很成功,为老人直肠造瘘。

出院后,薛老身体很虚弱,需要有人照顾,老伴已经78岁,4个孩子都工作,有人曾建议请个保姆。但是孩子们不同意,怕照顾不好老人。大女儿是护士,为了照顾父亲辞去工作,三个女儿轮班照顾老人。儿子工作忙住的又远,隔几天就过来看看老人。

在薛老家的墙上,看到了薛老一周的安排,不无惊叹和感动,太专业了。早7点:起床洗漱,早餐蒸蛋羹,小馒头。10点:红枣燕麦粥加蛋白粉,小笼包。下午2点:鸡蛋挂面。6点:蔬菜粥,小面包。两餐之间水果,香蕉、橙子、蒸南瓜和红薯。饮食做到每天不重样。连晒太阳、按摩、运动,擦身、洗澡等都有详尽安排。

每天上午读报纸、杂志,下午听音乐。老人最爱听山西梆子,儿子专门买来碟。为逗老人开心,从网上下载笑话念给他。

直肠造瘘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瘘口的护理,护理不当,易造成感染。及时清洁粪便很重要,为了保证清洁干燥,只要粪兜里有了粪便,就及时换掉,一天平均换7 ~ 8次。

大女儿说:“本来父亲就高龄了,再加上病痛,就很孤独和自卑,心情很低落,经常发脾气,就像小孩,想让我们守在身边。小的时候,父亲特别疼爱我们,拉扯我们4个不容易,现在我们做儿女的,还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呢?

托老中心度晚年

王秀英,79岁,退休工人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太原市卧虎山的托老中心。正值上午,进院看到一排老人坐着马扎晒太阳,衣服都穿得整整齐齐。一眼就看到与众不同的王奶奶,王奶奶穿着大红羊绒衫,外罩褐色披肩。王奶奶说:“在这里住了两年半,吃住都挺好,我还是小组长,管着3个老人”。王奶奶有三个孩子,工作都比较忙,平时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在家。因为腿脚不好,住在楼上,上下楼很困难,有时候几个月都下不了楼,很孤独寂寞。有时吃饭都成了问题,孩子们一买就是一星期的菜,经常吃外卖,身体越来越差。子女们虽很尽力地照顾,但仍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老人笑着说:“何尝不想和子女一起住呀,但又不想拖累孩子们。”王奶奶的托老费由3个孩子分担。来托老中心前,孩子们不同意,怕别人说闲话,说儿女不孝顺。为此还专门召开家庭会议。

子女们经常来看她,过年过节都会把她接回去。今年刚过完初五,王奶奶就来到托老中心,她说还是这里热闹,再就是张奶奶过年没回家,怕她寂寞。每个星期天孩子轮流来看她,送些吃的,和她唠唠。

“住在这里,吃饭有人送、衣服脏了有人洗,凡是需要的,托老中心都会安排好。生活上有人照料。每天看看报纸和电视,散步、聊天、听广播,在活动室内,打打扑克和麻将,平时上保健课、音乐课,我和大家的关系都很好。孩子们给我买了手机,每天晚上我和孩子们说说话。当然,还会觉得有些孤独。今天是周末,晚上儿子会接我回家。”老人说到此,一脸的幸福。

愁的不是生活是孤独

卫采云,68岁,退休工程师

卫阿姨是我们的老读者,也是一个“特殊”的读者。她对我们杂志的“要求”是,每月不要投递员投递,而要我每个月送到家里,只为和我聊聊。

去卫阿姨家时,卫阿姨正在看电视,今年68岁的卫阿姨退休前是工程师。卫阿姨家有个特别之处,窗户没有窗帘,玻璃擦得亮亮的,她说这样敞亮。卫阿姨指着电视机说:“这么多年来,那台34英寸的电视机,可以说一天工作近20小时与她相伴。小的时候怕贫穷,现在是怕孤独。如果选择贫穷和孤独,我宁愿选择贫穷。”

卫阿姨从企业退休,如今每个月有2 000多元的退休金,她说这些钱足够花了,生活没问题。自己平常也没什么爱好和负担,可是一个人待在家里心里发急、发慌。

老伴儿去世已经24年了,当时卫阿姨44岁,那时,3个孩子还小,从没有想过再婚,用卫阿姨的话说,那时没人敢要我。这几年,3个孩子都各自有了家庭,生活的都不错,我帮他们带大孩子。现在我没什么事可做,一天到晚,一个人守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翻报纸,再就是坐在沙发上打盹儿,日子真难打发。

邻居看到我寂寞,约我一起练气功,我认识了教气功的老陈,她的妻子于3年前去世。他也因为寂寞,出来教老年朋友练习气功。老陈和我的脾气很相投,我俩彼此有什么烦心事,也都愿意向对方倾诉。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们决定结婚,相伴晚年生活。

不料,他的子女们坚决反对。他们都觉得父亲吃穿不愁,身体挺好,又不需要人照顾,何必还找个老伴儿?如果执意要找老伴的话,老陈必须搬出去住,儿女们担心房产纠纷。可是我的儿女们又不愿意老陈搬进来住,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卫阿姨送我出门的时候,拉着我的手说:“今天我很开心,要感谢你们杂志,更要感谢你,给了我倾诉的机会,和我聊了这么长时间,今后希望你们多关心和关注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你要常来啊……”

我倒下了,儿子可怎么活

李秋菊,82岁,退休教师

有的空巢老人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可是,他们还不得不为生活困难的儿女想办法。见到李老师的时候,她拄着手杖,蹒跚的脚步,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正提着饭桶准备去医院为儿子送饭。

今年82岁的李老师,退休前曾在某中学任教导处主任,老伴去世10年了。儿子今年56岁,和媳妇曾在街道工厂工作,有一孙女。10年前工厂倒闭儿子下岗,结算了3万元。5年前,儿子得了进行性肌萎缩,花了很多钱,跑遍了省城各大医院,症状一天比一天重,目前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媳妇带着孙女走了。儿子没单位,也没有医保。李老师年迈,又患冠心病,不能照顾儿子,只好把儿子送到养老院,她每个月3 500元退休金,每月就得为儿子支出1 000元的养老费,还不算每月的医药费。李老师告诉我:“这家养老院条件不好,就是为了近点,而且收费低,看他也方便些,也有条件好的养老院,但费用高住不起。儿子最近病情加重,养老院把儿子送到医院。去年孙女考上大学还向奶奶要学费。李老师自己患白内障多年,需要手术,一推再推,就是腾不出手。李老师说:“要是老伴活着还能帮一把。我已到暮年,真担心,哪一天我倒下去,儿子可怎么活?”

工作着快乐着

孙家柱,76岁,太钢尖西离休党支部书记

拜访孙家柱老人时,正值21号,要召开支部大会,老孙早早来到办公室,擦桌子,摆椅子。每月一次的支部大会,老人们聚聚,念念报纸,传达一下文件和上级指导,再互相唠唠。大家都很盼望这个日子。

当我说明来意后,老孙再三推辞:“其他党员都比我贡献大,吃苦多,我实在没什么可说的。”言谈中我了解到老孙从1996年起,担任太钢尖西离休党支部书记。老孙告诉我:“太钢离退部对离退休职工的“为老”服务工作做得很好,每个宿舍都建立了离退休活动室,这就是我们的‘家’,活动室里有桌球、象棋、扑克、麻将,门球场。为老年朋友订阅了《人人健康》、《山西老年》、《太原日报》、《太钢日报》等10多种报刊。每年组织离退休职工到外地旅游和疗养,每年进行健康体检,过年过节发放慰问品,生病了去医院和家里探望,使我们的晚年过得很幸福。”

老孙说:“太钢离退部为了更好地搞好为老年人的服务工作,成立了离退休党总支和支部。 我们这个离休支部有41名离休干部。”76岁的我是年龄最小的,作为支部书记,经常抽空进行家访,看看老同志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协调帮助解决,对每一个老同志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老孙每天坚持看书看报、看新闻,中午为小外甥做饭,下午和老伴打网球和门球。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10

我家故事一

帮老妈完成心愿

常回家看看,说的是对长辈的精神赡养、用心陪伴,绝不是看一眼,或者几眼,呆两三个小时,打十几分钟的电话,然后就重新隐藏到自己的生活里。更温馨的陪伴是为老人“量心定做”丰富的内容。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王林先生今年60岁,80岁的老妈郝玉婷住在东城,因为腿疾很少到小区散步,老妈平常由保姆照顾,由于听力稍差,很少和邻居交流,非常孤独,晚上吃了饭,看一会儿电视就睡。王林退休后,担心老妈长期孤独不开心会影响健康,就把怎样陪老妈列为重要计划。老妈喜欢画画,于是,他每周五用轮椅推着老妈到社区老年书画班学画,这个举动令人们非常感动,大家纷纷热情地帮助老人家提高。悟性极高的老人学画突飞猛进,一个月就成为优秀生。两年下来,老人的脸上笑容多了,好像年轻了好几岁,有一次看到电视上有个社区组织画展,老人家竟然给儿子打电话说:“我数数也有快一百幅画了,说不定哪天我也开个画展呢。”

王林听出了老妈的期待,就帮妈妈把所有的画做了清点。选出精品专门找画店装裱,联系社区申请画展场地,并且发动学设计专业的儿子制作“郝奶奶画展邀请函”,请来亲友和其他社区老人参观。老妈生日那天,画展胜利举行,八旬郝奶奶面对着自己的成就,和孝顺的儿孙,面对祝贺的好友邻居,乐得合不拢嘴。王林还找好友把这个画展过程都拍摄下来,刻成光盘,留作永久的美好回忆,画展结束后,王林把佳作移到老妈的客厅和卧室。就算他不在身边的时候,看到这些画,老妈也能想起画展那天的笑声,还能看录像,就像他回家陪伴一样。在那之后,王林还帮着老妈圆了另外一个心愿,找到了失散四十年的老友,两位老人含泪拥抱的一瞬,晚辈们充满幸福。

常回家看看,用心看出老人所需,为老人“量心定做”他们内心最想要的内容,父母幸福,自己也幸福。

我家故事二

陪爸妈回老家看看

2011年,张中龄先生为八旬父母在自家附近买了套小农家院,既方便照顾父母,能让老人常看到儿孙,也能兼顾着自己的小家庭,两全其美。父母越年迈越希望与子女住得近、靠得拢,张先生说,给老年人买房,除了要离得近外,还需环境合适、价位不高,适应老年人节俭的习惯。

以前因为住得远,张先生和父母分别住在北京城南北两头儿,张先生常一两周去看望一次父母。现在可以天天去看望父母了。聊天多了,就发现身体尚好的爸妈特别想回老家江西老宅看看,自从五十年前父母到北京工作生活,就一直没回去过。

去年春天,他让儿子开车,做护士的妻子相伴,带着爸妈回老家,二老既兴奋又感慨:“这趟回来,这辈子没有遗憾了。”看望了故乡的老宅和健在的亲友,二老还带着儿孙兴致勃勃探访了小时候的学校、以前工作过的工厂,当然也逛了好多认不出模样的新地方。这次长途旅行之后,老人的身体更好了,他们把这一趟带着儿孙衣锦还乡当作生命历程里最重要的旅行,常常回味谈论。张先生发现,儿子跟爷爷奶奶的话更多了,常让爷爷奶奶讲以前的事情。今年儿子结婚了,婚礼上儿子说,以后我们也要好好孝顺父母,就像我爸妈孝顺爷爷奶奶一样……

教会父母“时尚生活”让他们快乐

我家故事三

带着老妈享受时尚新生活

时尚生活使人年轻,这个观点中年人都能接受了。怎样让从苦日子走过来的父母也活得更潇洒一些呢?赵女士退休后,就定期把老妈接来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赵女士是受刚上班的女儿影响,发现时尚生活非常有趣,也不一定花多少钱,关键是观念新、信息灵,她特别想拉着老妈一同时髦。

76岁的老妈年轻时为养育五个儿女操碎了心,前几年父亲去世,老妈久久才走出阴影,真该抓紧时间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是过时尚生活,一向节俭的老人能同意吗?果然,开始时老妈并不认同,京郊采摘是不是太贵了?去千里之外旅游是不是太腐败?新三年旧三年的衣服就这么淘汰了?可是架不住赵女士连哄再强拉,带着老妈感受了几次,老妈从抵触到美美地接受了:采摘真快乐,现在社会进步真快,高科技西红柿太好玩了,红色黑色蓝色都有;旅游这么方便,一夜火车睡一觉就到南方了,你再看看还有合适线路没有,我们冬天再去个好地方吧;4D电影太有趣了,我回去和邻居推荐去;服装大集的真丝料子这么便宜,下次还带着我去淘实惠吧……

老人很需要满足体验新生活的愿望,只是因为观念、节俭习惯等原因,那份需求被隐藏。带着老人感受日新月异的新生活,新鲜的体验会激活心灵,令他们年轻健康。

我家故事四

教父母接触网络新生活

在国外生活的林先生前几年回北京看望父母,给父母和保姆培训了电脑,学会了用QQ,这样,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每天都可以视频交流了。他们甚至将做饭、吃饭、看电视,都收录在视频里,大洋彼岸,和爸妈似乎近在咫尺,年迈的父母孤独感消失,幸福感升级。去年回家,林先生又帮爸爸换了智能手机,还教七十多岁的二老学会了用微信,现在,他时不时可以看到父母转发或原创的文章,他和儿女们积极评论,父母可开心了!父母还常常用手机传来自拍像,美图秀秀都会用了!

怎样的看望和陪伴更温暖?

著名演员胡军:日常看望加纪念日操办――繁忙的演出之余,我经常飞回北京陪伴爸妈,在节假日、父母的生日我一定要赶回来。2012年11月,我们全家为父母举办了金婚家宴,爸妈幸福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销售经理刘女士:关机专注陪父母――我工作忙,电话特别多,但我每次到父母家就关掉手机,静心陪爸妈,我自己也觉得很安心。其实陪爸妈应该像我们自己的职业计划、旅行计划一样,是最为重要的亲情计划。

律师常浩:带孩子给父母做个拿手菜――我学了几样好菜,每周携家带口去看望父母时给他们做,我也鼓励女儿这样做,她先是打下手,后来就独自掌勺了。我们操办的每周一餐让爸妈开心极了。

记者王女士:带母亲旅游――平时工作忙,很少长时间陪母亲。去年我写稿获奖出国度假,带着母亲同去,7日欧洲之旅,每天陪伴妈妈到处走走看看,同时让她享受着女儿的成就感。趁着妈妈腿脚还好,我打算每年带她出去玩两趟。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11

从生活能够自理的居家养老,演变为必须依靠他人才能完成的养老院内养老,老人们所体验的不仅仅是离开老家和家人的痛楚,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丧失,这无疑是老人晚年生活中一次极大的心理打击。与此同时,随着行动越来越不方便,老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日益增加。在日本养老院的学习和考察中,我们感受很深,日本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通过心理护理,帮助老人尽力维护人的尊严,并树立战胜死亡的信心,他们所做的工作对我们不无启发。

帮助老人自理生活,维护尊严和价值

我国养老院的老人一旦生活不能自理,上到养老院的领导,下到老人的子女,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都是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使老人能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认为这就是对老人的最好照顾。而在日本养老院,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让老人重新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的信心和希望。面对一个因手臂瘫痪而无法自己吃饭的老人,工作人员就是手把手地教:先把调羹放在老人的手中,再握住老人的手,然后拿着老人的手一起从碗中把饭送到老人的口中。在日本的临终关怀养老院中,我们对此有更深刻的感受,因为临终关怀养老院中的老人,大多是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人。在那里,工作人员要求老人一日三餐都要到一楼的餐厅一起欢快地进餐。每次就餐,老人会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先乘电梯到一楼,从电梯口开始一直到餐厅,墙的四面分别有适合站立和在轮椅中的老人的扶手,工作人员随时陪同在老人的身边,但尽量鼓励老人自己扶着扶手到餐厅去。每当老人艰难而努力地前进了一点,工作人员就及时地给予鼓励,说:“太好了,能不能再试一下。”正是这些帮助老人重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努力,锻炼了老人的意志,使他们摆脱了“活着只比死人多一口气”的痛苦,从而再次打开了通向愉快生活的大门。

在安详的送别仪式中,战胜对死亡的恐惧

人到老年,美好的东西会在不经意间丧失,比如健康的身体、动人的容貌,而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却无法避免地来到身边,比如皱纹、白发,直至死亡。不用说,死亡是老年人所面临的最大危机。许多老人由于不敢正视生老病死,产生对死亡的恐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晚年生活,使老人整日在对死亡的忧虑和不安中度过。为了使老人们能够正确地对待生与死,日本的临终关怀养老院开展了一系列“安心”活动。比如,养老院中如果有一个老人快不行了,工作人员就把老人推进静养室,专心看护,时刻保持老人的清洁,并尽量满足老人的一切愿望。在老人临终前那一刻,院长、老人的看护人员和子女一起围在老人的身边,握着老人的手,再次聆听老人的心愿,老人在满意的“请您放心”的回答中,整洁而安详地离开人世。然后,全院工作人员和养老院的老人们一起为死去的老人举行送别仪式,每个老人手中都拿着一枝鲜花,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个一个有次序地到刚离世的老人身边,轻轻地献上鲜花。通过这一活动,老人们从伙伴的死亡中真切地感受到,死亡并不可怕,懂得了人总有生离死别的这一刻,应该把死亡和自己的生命融合起来,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好好地珍惜,从而使老人们能够快乐、潇洒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个历程。

日本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年社会的国家,由于日本人平均寿命在世界上又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日本社会的老龄化趋势比我国更为明显和突出,多年前他们就开始在完善社会养老上进行探索了,尤其是在养老院中如何以心理护理完善精神赡养。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活着活着就老了范文12

《活着》主人公福贵生活在战火纷飞**的特殊时代,经历了战争、土改,他的家庭的兴衰,从头到尾,他的经历都是在不断的失去,失去金钱、失去地位、失去亲人,最后只落得跟一头比他老子还要老的牛相伴的下场,或许这些“失去”我没有办法去理解,但是我想,那是要一个多么大的勇气去面对的呀!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活着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活着读书笔记1不论现实变成了什么样子,不论现实剥夺了我们什么权利,只要我们活着,也只有我们活着,我们才有义务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这才能叫做真正的活着。我们不应该让现实决定我们怎么活着,而是应该自己决定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活着。

活着,就要面对选择,只有保持理智,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才不会让自己后悔。所以我们没有机会错过机会,在可以选择可以改变的时候,用心做一个完整自己,用自己的态度去看待“活着”。

先前对余华的作品也略有接触,他笔下的悲剧一向是这样,大体上看似不卑不亢,糅合到一起的时候又让人受不了。当你读完整个故事,回头整理这个完整的故事的时候,才会不情愿、不忍面对的发现,原来把任何一个故事单独拿出来分析的时候都能真实的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难以承受的痛。他不屑于写那些下里巴人,而是用一些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着高度真实的生活。

文字里的安静,冷漠,无形间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不断的痛苦从而不断的期待,想发泄却又束手无策,只能完整的看完,被这种单纯痛苦所摆布,甚至是被玩弄于股掌之中,令你无法自拔,也不想自拔。当你痛到麻木的时候,才能看清现实,在简单单纯的感情里看待理解生命,好好活着。余华深沉的讲述着生命的悲剧,

对于悲剧这件事我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人之所以喜欢看悲剧,喜欢被这种悲剧所打动,无非是想寻求自我安慰。

活着读书笔记2《活着》在“我”与福贵的交谈中展开。福贵——一个看似普通的老人耐心地向“我”讲述了他的一生。在他平缓的语调下他坎坷的一生却如娟娟细流平缓得流入读者的心坎。

作为地主的儿子,年轻的福贵没有争气败了家,从此,他拖妻带女开始了他曲折的一生。他曾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差点死于枪炮下;后来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历史大事件,历经千辛万苦却不得不目送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先于自己死去。经历了无数的生离死别,福贵依旧乐观的活着,甚至平淡无奇地向“我”述说他的一生。

“人们将生命中的错误聚集到一起,创造出一个恶魔,叫命运。”《活着》让我思考命运为何可以这样百般折磨一个人,让他一下子从富贵的殿堂跌到一贫如洗的潦倒境地;让他一下子从幸福美满的天堂坠入孤独一人的地狱。但是,更多的是让我思考在绝境中人对生的渴望有多么强烈;更多的是让我领悟到历经万难后看淡一切的从容。

没有人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究竟是阴霾密布还是阳光灿烂?但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之后还有明天,只要生命没有结束,永远有下一个明天,永远可以希望着下一刻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

真正点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美好的希望。

我们怀着美好的希望,勇敢地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就再努力,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永远相信不管自己再平凡,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平凡人生中最灿烂的风景。

活着读书笔记3我总是看见一个老人,牵着那头老牛缓慢的走着。有时候,他们在耕地;有时候,老人坐在草地上,老牛在水里安静地洗澡;有时候,他们一前一后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没有多余的言语,他们只是相互依偎着走过余下的时光。

我想,对于福贵来说,没有什么美丽人生,活着才是他全部的力量,也是他唯一的希望。坚忍地活着,顽强地活着,苟延残喘地活着······我想,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什么美丽人生。我也默默地忍受过孤独,我也一个人承受过失意,我也独自地等在黑暗中,在伤心欲绝的时候,我也彷徨过,痛苦过,挣扎过,也感受过生活的无常。但是欲绝,却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因为我知道,人生下来便带有一种力量,不是与命运抗争,而是与命运为友。人是世界上最脆弱又是最顽强的生物。如果我们不能将人生过得完美,我们可以将人生过得完整。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失意与痛苦,从来就不是消沉的理由,它们只是人生路上一块小小的石子,或许会硌脚,或许会绊倒,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向前走去。它们或许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美丽,但是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活着》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过不了的命运,只要能活着,我们就该好好的活着。人生的沧桑不过如青石板上的刻痕,岁月流转,水珠滴过而又了无痕迹。曾经的挣扎不过是过眼云烟,而事到如今,我们才明白,我们要的从来都不是美丽的人生,我们要的,是一步一步走过的故事。

活着读书笔记4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许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活着读书笔记5以一个简洁精短的人生引述,描写着曲折,澎湃,辛酸,痛,笑,哭的人间世事。感受,一个字"苦"。

读到他们辛酸的生活波折与经历着一个个亲人逝世时,与他们一样觉得苦,从嘴里到心里再至脑子里,眼泪就这么留下。犹如架空了灵魂,横跨过一个世纪般沧桑,无奈,悲苦,但还是得活着……

眼前仿佛看见夕阳西下的黄昏中,一个孤零零偻着背的老人在田里伸展着皱纹满面的嘴巴。淡笑着对前面比他年纪更老的黄牛说:"福贵,回家了"。福贵,是那老人的名字,可能他父母希望他长大了有福又富贵吧,但却没想到他长大了又穷又苦,老人觉得那牛就跟他一样所以也叫它福贵,它是他暮年唯一的"亲人"。

他们故事后发觉自己真的太不懂得生命赐予我活着的意义。相对于他们平凡人中不平凡的生活磨难,我们的消极不幸和悲哀不过是粒沙子,渺小而轻微,。是我们太轻视生命了,以为活着就是在这世界走一走,总觉得自己苦了,累了,受委屈了,别人欠我们了,不懂得活着的真谛……或许现在我们依然不清楚活着的真谛何在,只是看了徐福贵一家后觉得自己是活得如此渺小,活得如此安逸,不得不说"活着真好"。

书中说地主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镇上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历经苦难,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悲剧还未停止,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最后死在福贵的怀中;儿子有庆因为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难产需要输血而去献血,全身的血被活活抽光;女儿凤霞又聋又哑,嫁了一个好老公万二喜,却因为生小孩难产而死;女婿二喜也因建筑工地失事而被两块水泥板活活夹死了;只剩下小孙子苦根和福贵相依为命,可苦根最后也因为吃了半锅豆子而撑死了。随着我们每一次翻动的页响,心灵亦随着撼动一次,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当年福贵的老爹说:"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是连鸡也没啦。"、"徐家出了两个败家子啊。"

多年后年老的福贵说了这句话"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这其中的变化也颇让人感概。

观其一生除去前二十年的混帐日子,往后倒活得认真而勇敢。面对失去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时,泪,流不出;哭,喊不出;千疮百孔的心满目苍痍仍不曾说要一死了之,似乎他的意识里生命还在,还能动,还活着就要坚持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