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时间:2023-05-30 09:58:16

第1篇

今天我读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她不识文断字,又有些迷信愚昧,连真实的姓名都不为人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长”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变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拥有伟大的神力”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阿长和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长妈妈医生不行,又渴望生活平安的劳动妇女。虽然粗俗、没有文化又好惹事端,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奇迹般的给小鲁迅买回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而鲁迅先生善于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能够捕捉到生活中一些精彩,有很容易被忽略的洗劫。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总是文采飞扬,充满情趣又令人回味无穷。

我们应该学阿长的善良和热心,更应该学习鲁迅先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1、今天我读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她不识文断字,又有些迷信愚昧,连真实的姓名都不为人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长”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变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拥有伟大的神力”了!

2、读了这篇文章,我对阿长和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长妈妈医生不行,又渴望生活平安的劳动妇女。虽然粗俗、没有文化又好惹事端,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奇迹般的给小鲁迅买回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而鲁迅先生善于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能够捕捉到生活中一些精彩,有很容易被忽略的洗劫。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总是文采飞扬,充满情趣又令人回味无穷。

3、我们应该学阿长的善良和热心,更应该学习鲁迅先生,要有一双善于发展的眼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阿长是鲁迅家的保姆,她买到了“鲁迅”梦寐以求的《山海经》,但买《山海经》的过程也的确不易。

阿长回家后,一心想帮迅哥买回《山海经》,让迅哥高兴高兴。可是阿长又不识字,到哪里去买呢?

阿长走到街上一个一个的店进,因为她不识字,只能看里边是卖什么东西的。找到了书店,阿长问老板:“老板,‘三哼经’有吗?”老板不明白意思,阿长只能仔仔细细的找,一页一页的翻,看看里边的画是不是“哥儿”所说的‘三哼经’。阿长在几千本书里找了整整一个下午……。

书找到了,可是四本带画的书太昂贵了,连阿长自己也舍不得花。但是又想了想“哥儿”对带画‘三哼经’的渴望,就咬了咬牙,买下了。

书买来了,鲁迅看着书非常高兴,爱不释手,可是他却不知道阿长买书的艰难。

初二:付硕聪

第4篇

阿里山,在台湾省嘉义县东北,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地跨南投、嘉义二县,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其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来到阿里山,除了《高山青》里唱到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美丽英俊的少年,还有不可错过的、被并称为阿里山五奇的五大景观: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而能否欣赏到这些美景,也需要碰运气,因为在台湾“无日不晴,无日不雨”。考虑到游客安全,天气不好,是不允许进山的。

盘旋而上 恰似误入人间仙境

去阿里山的前一晚,细心的导游会提醒大家,如果有晕车的游客需要提前准备好晕车药。其实平素里不会晕车的人到了阿里山的山路上也有可能会晕车,因为进阿里山的路盘旋曲折,而台湾的旅游大巴又都是分上下两层,底层安放行李,二层坐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在确保游客视野开阔,能够清晰地领略阿里山的俊秀之外,也加大了游客晕车的概率。

大巴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绕行。阿里山海拔2100多米,由于山脚海拔不高,所以上阿里山时觉得阿里山很高很高。不像国内有些海拔很高的山,由于山脚处海拔很高,上起山来并不觉得高。当大巴车载着你历经各种盘旋,好不容易绕上了一座山,你认为到达时,其实不然,又一座山峰出现在了眼前。大山重重叠叠,云遮雾障,山里有山,峰外有峰,似乎没有尽头。有时在浓雾中,目之所及,不过5米。汽车只能缓缓而行。

当然,除了偶尔的浓雾,行于阿里山山区的公路,放眼望去大多是遍野油绿的茶园风光。阿里山高山茶平均生长在1000公尺以上的中海拔低温山坡地,常年云雾缭绕,水气充沛,日照丰富,水质澄净优良,再加上精进的制茶技术,其茶不仅质地香醇,入口甘甜润醇且耐泡,可谓茶中上品。

司机开车平稳,驾技娴熟,在窄且多弯的盘山公路上左旋右转,避险趋安,车内游人,心态安详。险道行车,一身安危,系于司机。以往电视里听到的一些不利的情况而造成的担心,定会在司机师傅高超的车技和平稳的心态下化解。

不知绕了多少弯,翻了多少峰,大约要历经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大巴车才到达阿里山海拔1900米处的停车场。继而活动一下就可乘坐阿里山的专用游览车继续上山,让人不得不想起“一山飞峙台中间,跃上葱茏四百旋。”

在阿里山高处,“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沐浴林中,只缘身临天然氧吧

来到阿里山,可以沐浴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阿里山的柳杉林,树木参天,笔直笔直的。这里,是天然的氧吧,可以尽情享受。漫步于森林之中,大口大口地深呼吸,在大自然中,真如同洗了一个健康森林浴。“阿里山林涛在耳边震响”,是很多大陆人踏入台湾前的想象。在这林木深处,若有风来,将涛声阵阵。然而我们在林中观赏时,阿里山风平树静,不闻涛声,但闻人语。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旅游队伍中常常有人情不自禁地哼起这首动听的旋律,而队伍中也会有不少游人一起和唱。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那便是姊妹潭,两潭相距一百多步,面积都不大,潭水都不深。姊姊潭约一口山塘大小,妹妹潭则仅如一丘田大小。但是潭水清秀、美如花朵,据导游说,有两位原住民姐妹同时爱上一名男子,由于不愿伤害姐妹情谊,但又无法割舍爱情,在此双双殉情,故后人称之为姐妹潭。

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车站东侧,耸立着一棵高凌云霄的大树,树身略倾侧,主干已折断,但树梢的分枝却苍翠碧绿,树高50余米,树围20余米,需十几人才能合抱,巍巍挺立,被人们尊为 “阿里山神木”。据说神木约生于周公摄政时代,故又被称为“周公桧”。据推算它已有2300多年高龄,是亚洲树王,仅次于美洲的巨树“世界爷”。上世纪50年代,树身曾遭雷击,现在上端所植之二代木,为60年代栽种。但遗憾的是,90年代因大雨而有半边倒塌。

在周公桧的东南方有一棵奇异有趣的“三代木”。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后荣,重复长出祖孙三代的树木,是造化的神奇安排。横倒于地的第一代枯干,树龄已逾千年,矗立的第二代只剩空壳残根,高一丈的第三代则枝繁茂盛。此外还有千岁桧、同心木、三兄弟、三姐妹等奇木奇树。它们都青葱挺拔、摇曳多姿,为阿里山增添了不少魅力。

在晴天的破晓时分,登阿里山观赏云海,也是件赏心乐事。云海茫茫,瞬息万变,时而像连绵起伏的冰峰从山谷中冒出,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从天外滚滚而来。阿里山的日出也甚是有名,黑夜退去,天空呈鱼肚白,先现出一丝红霞,慢慢变成弧形、半圆、大半圆,越来越红,越来越亮。一轮红日先从云海边上升,再从山顶冒出,光芒四射。

在台湾,阿里山的姑娘都在阿里山上的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海拔1300米左右。因为开放程度的增加,阿里山的姑娘都走出大山,去学习,去工作,因而游客很难偶遇阿里山姑娘,只能留在想象中。

聆听故事,但见魅力五彩传说

阿里山的美丽在于上苍赐予独特的天资,阿里山的魅力在于历经千年沧桑所沉积下来的历史。除了有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之外,阿里山保留了邹族200多年原住民的人文资源,如很多动人的传说。自古以来,关于山的传说有很多很多,阿里山也不例外,它的传说也一样那么生动、那么引人入胜。

相传以前,有一位邹族酋长阿巴里曾只身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常带族人来此。可是,就在他们为新的猎场给他们带来的丰收而狂欢时,却惹怒了这里的两条恶龙。恶龙给希望过安定生活的高山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阿巴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要与恶龙斗争。于是,他就带领部落里的一批年轻人,天天在山林中舞刀练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最终,阿巴里制服两条恶龙,他们从此再也不敢到山里为非作歹了。高山族同胞为了表示对自己勇敢首领的尊敬,就把这座山命名为阿里山。

此外,关于阿里山还有另外一个传说。从前,阿里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名叫秃山。在秃山里住着一个名叫阿里的青年猎人。一天,他到北山上打猎,从虎口里救出两个姑娘和一只孔雀。这两个姑娘是天宫的仙女,她俩带着孔雀偷偷来到这儿看风景,不料却碰上了老虎,多亏阿里救了她们。但躲过了老虎的一劫,却没能瞒过王帝。因私自下凡,五帝派老寿星下凡来捉拿她们回天宫问罪。阿里为救两个姑娘,不惜得罪神通广大的玉帝,将老寿星的龙头拐杖夺下,并把他赶走。

玉帝果然发怒了,下令雷神用雷火烧死秃山一带的生灵。两个仙女劝阿里赶快躲避,可是阿里却不顾两个仙女的阻拦,毅然登上秃山顶。雷神受命玉帝,朝着阿里放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沉雷,阿里被击得粉身碎骨,他周围的山上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因为这座山是秃山,雷神还没烧到半山腰就熄了。

第5篇

七大洲最高峰的梦想

3年前的圣诞假期,从未上过5000米的我站在了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的顶峰,海拔5895米。这次登山让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适应海拔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让我对进一步探访6000米级的山峰有了一定的信心。同时,登顶乞力马扎罗也让我意识到七大洲最高峰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也并非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于是怀揣着这个可能需要一辈子时间才能实现的梦想,我的目光开始向七大洲最高峰中的下一个目标转移,它便是具有美洲巨人之称的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Aconcagua)。

攀登路线的选择

阿空加瓜海拔6962米,为西半球及南半球最高峰,也是亚洲之外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因其高度、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它被许多人称为是一座“轻量级”的8000米级山峰。一些欧美国家的商业探险公司也把它作为判断队员是否有能力去攀登8000米级山峰的一个评判标准。阿空加瓜的攀登路线有很多,绝大多数针对的是自由攀登者,有着相当的技术难度,而商业团队组织的攀登选择余地则很少。我曾经想到过用技术攀登的方式去尝试攀登阿空加瓜,但最终还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转为了非技术攀登。

阿空加瓜的进山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海拔2950米的阿空加瓜省立公园(Pargue Provincial Aconcagua)正门进山,沿Horcones山谷徒步到达穆拉斯广场(Plaza de Mulas)登山大本营。此处海拔4350米,是整个阿空加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营地。根据官方的数据统计,每年大约会有75%的攀登者选择从这条路线进山。作为一个不喜欢拘泥于寻常路线的人,阿空加瓜的传统攀登路线显然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早在计划之初,我便把目光注意在了阿空加瓜的另外一条进山路线上。这条路线是从海拔2400米的Vacas山谷入口处进山,徒步抵达位于海拔4200米的阿根廷广场(Plaza Argentina)登山大本营。这里的规模虽然不如穆拉斯广场大本营,但却是阿空加瓜几条技术攀登路线的起点,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自由攀登者的身影。而对于非技术攀登,Vacas山谷比较精彩的一条路线可能就要数我所选择的“360”路线了。该路线由Vacas山谷多条非技术攀登线路组合而成,并在海拔约6200米的地方与Horcones山谷一侧的传统路线会合,最后沿传统路线冲顶。另外,这条路线更大的魅力还在于登顶后的下撤并不是原路返回,而是会沿传统路线下撤到穆拉斯广场大本营,最终从Horcones山谷一侧徒步出山。换句话说,整条路线几乎全程不走回头路,而是围着阿空加瓜的庞大山体整整转了一圈。在此期间,你可以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看到阿空加瓜的雄姿,“360”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1 夕阳下的阿空加瓜西壁与穆拉斯广场大本营。

2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

3清晨,在温度近乎零度的河水中趟过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4 海拔4200米的阿空加瓜登山大本营。

5向海拔6000米的三号营地进发。

2400米到4200米 漫长的进山路线

正式进山的日子,队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种莫名的兴奋,也许这就是山带给我们诱惑。Vacas山谷一侧的入口非常简陋。几块木牌加上一个简易集装箱式的办公室就是这里的全部,而阿空加瓜的真身此时更是连影子都见不着。从这里我们要连续徒步3天约40公里才能到达海拔4200米的阿根廷广场登山大本营。

徒步正式开始。在经过了公园入口处一段短暂的开阔地带后,我们的队伍马上进入了狭长的山谷地带。安第斯山脉深处冰川融化成的流水从身旁而过。向导们带队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这让我在路上很难有时间停下来拍照,很多照片几乎都是在行走当中拍的。可即便是这样,出发后不久我还是掉到了队伍的最后。路餐时我看了下背包上挂着的气象数据仪,上面显示当前的温度为摄氏35.1 度,湿度只有9%。看到这样的数据,再想想我所携带的那些大量保暖装备,突然感叹这世上可能没有几座山会像阿空加瓜一样,所携带的衣物需要考虑7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今天的路程大约在13到14公里之间,虽然看上去不长,但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擅长走路的人,加上又是进山的第一天,所以到最后我还是感到体力有些跟不上了。

1 夕阳下,救援直升机从阿根廷广场大本营缓缓升起。这样的画面我们已经熟悉,每天都有人被送出山去。

2队员们抵达海拔6000米的三号营地。明天我们将从这里出发,去冲击阿空加瓜的顶峰。

3向海拔5500米的二号营地进发。

4海拔6700米,周围安第斯山脉的群山已尽收眼底。

5在进山徒步后的第二天末尾,阿空加瓜巨大的山体首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6进山第一天,35摄氏度的高温。很难想象在最后的冲顶日温度会降到零下35度。

与以往的经历一样,我进山后第一晚的睡眠质量并不高,时睡时醒的。第二天的徒步先是从山脚爬到了山腰,随后便沿着山体的走势开始了漫长的横切。我不太喜欢这样的路线,虽然整体的海拔是在向上提升,但连续的上上下下让我们更多时候更像是在做无用功,实际的海拔并没有提高多少。逐渐的,周围的景色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一片开阔的碎石河滩出现在了大家面前。队伍继续前行,阿空加瓜巨大的山体终于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应该说它的出现是突然的,除非你走到了这里,走到了两座大山间的山谷交汇处,否则在此之前你根本无法看到阿空加瓜的尊容。虽然我们还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山脚下的大本营,但从这里看到的阿空加瓜已然能够让人们产生敬畏。 队中的一名英国队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感叹,好大的一座山!的确,它实在是太高太大了。我的心里甚至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这么高的山我能上去吗?

从进山的第一天开始,这一路上都是沙石和碎石路段。脚容易受伤不说,爬坡时还经常会有走一步滑半步的情况发生,所以很是折磨人。今天是抵达大本营前的最后一天徒步,队伍出发很早,因为涉及到要过河的问题,必须要在太阳还没有照到大地之前就出发。否则下午河水上涨,运送物资到大本营的马帮可能便无法返回。穿过冰冷的河水,来到了通往阿空加瓜的山谷入口处。从这里开始向前即将是连续的大段爬坡路段,坡度与前两天相比有明显的提升。随着队伍的不断前行,阿空加瓜的山体感觉已经触手可及,但实际上我们距离大本营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也许这就是开阔地带所造成的视觉误差吧。我的行走开始变得麻木起来,大多时间只是在机械式地重复着行走的动作。向导开始用对讲机呼叫营地内工作人员,我知道大本营应该已经不远了。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然而我期待的大本营却一直没有出现。我不愿再去多想,只是默默地跟着队伍继续向前走着。终于,大本营的指示牌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在进山徒步后的第三天下午抵达了阿空加瓜Vacas山谷一侧的登山大本营阿根廷广场(Plaza Argentina)。

4200米 第一名队员退出

队伍在4200米的阿根廷广场大本营会度过4个夜晚,主要是为了适应海拔。这是我们在大本营休整的第一天。中午用餐过后,略显无聊的大家开始坐在餐厅帐里聊天,向导Christian也加入进来。聊了几句后,Christian突然发现队员Huy正坐在椅子上发迷瞪,对我们刚才所说的话似乎也没什么反应,于是便叫了一下他。然而Huy依然没有作出反应,Christian立刻变得紧张起来,再次大叫Huy的名字并大步走向他。Huy如噩梦惊醒般地睁开了眼睛,仿佛对刚才所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Christian跟他确认状况,虽然Huy说自己没事,但从他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此时的他显得很累,意识似乎也不够清醒。Christian随后便去叫来领队Andy,Andy过来再次跟Huy确认状态,随后便带他去了营地的医疗点。不知过了多久,Huy带着一脸倦容和失落回来了。医生确诊他为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简称AMS),不仅禁止他继续再向上攀登,而且还要求尽快下撤。就这样,我们队中的第一个要退出的队员产生了。虽然我知道这一天迟早要到来,但我却怎么也不会料到第一个退出的队员竟然是Huy。要知道Huy从进山开始一直到昨天,他的血氧含量几乎是我们队员当中最高的。

傍晚时分,救援直升机飞抵大本营。Huy在餐厅帐内与大家告别,大家对他所说的话大多都只有一句:Next Time(下次)!简单的2个字包含了登山中太多的意义,有安慰,有遗憾,有伤感,也有理性。我想可能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们才能理解这一点吧。直升机在最后一抹夕阳的注视下开始升空,虽然我从进山开始每天都能看到它,但此时的感触却最为深刻,毕竟此时坐在里面的人曾是我们队伍当中的一员……

4200米到6000米 喜马拉雅式的登山

同许多高海拔山峰一样,普通人在攀登阿空加瓜时大多选择的是“喜马拉雅”式登山,往返各级营地进行物资运输是这种登山方式的一个明显的特征。从海拔4200米的登山大本营到海拔6000米的三号营地,我们的队伍又在一号营地和二号营地往返数次,用以运输公共物资以及进行适当的休整。

4200米以上,向导们的带队速度已经明显比之前慢了N个档次,但我仍然不觉得轻松。干燥的空气加上这里的海拔,每个人都是跟着前面一个人的脚步默默地走着。我们攀登的时间正值阿空加瓜每年温度最高的季节,除非是有新的降雪,否则路线上很难会有积雪覆盖。换句话说,在这一时间段攀登阿空加瓜,你在路上遇到更多的将会是无穷无尽的碎石和沙石路面。对登山有所了解的人们可能会知道,行走在这样的路线上并不比走在积雪路面容易。在前往一号营地的路上,我们便遇到了阿空加瓜的高山救援队。4名救援队员此时正拖着一具包裹得非常严实的尸体向大本营方向下撤。前一天在山上发生的山难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向导上前与救援队员交谈了几句,而此时我的心里则在犹豫是否该拿起相机。遇难者的遗体最近时离我也就不到3米,我知道此时用镜头拍下这个场景可能并不合适,但最终还是用相机记录下了眼前的瞬间。如今,每当我看到这几张照片时都会提醒自己:登山有风险,要认清自己的实力。

第二次上到海拔5500米的二号营地后,队伍在此进行了冲顶前的最后一次休整。一整天的空闲时间当然不能闲着,向导们给大家安排了基本的登山技术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冰爪穿戴后的在雪和冰坡上行走、冰镐的使用以及雪坡制动。虽然在这个季节,从非技术路线攀登阿空加瓜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使用技术器材,但山区的气候是复杂多变的,所有人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终于到达了海拔6000米的三号营地。这里的高度超过了乞力马扎罗的顶峰,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可以在这么高的地方露营过夜。从二号营地到三号营地,二者之间的落差近500米,但似乎这又是我进山以来感觉最为轻松的一天,也许我的身体此时已经适应了这里。下午的集体例会,向导向大家正式宣布了明天冲顶的消息。大本营传来的最新天气预报显示明天依旧会是个晴天,风速45公里/小时,适合冲顶。冲顶前的夜晚,我早早钻进了自己的睡袋,养精蓄锐准备对阿空加瓜顶峰发起最后的冲击!

6000米到6962米 近1000米落差的冲顶

冲顶前的夜晚无疑是难以入眠的。白天还很平静的三号营地入夜后狂风大作,大风敲打着帐篷似乎在提醒着我这是一座以风而闻名的山峰。凌晨3:30,我听到了向导们叫大家起来的声音。与我同住一个帐篷的英国人Andrew此时的状态很差,早饭没吃几口便在帐内吐了起来。狭小的帐篷空间内,我与Andrew的直线距离不超过半米,这样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登山是一门忍受痛苦的艺术。

时间已是凌晨5点,4名向导带着我们终于踏上了前往顶峰的道路。为了能够抵抗恶劣的天气,我穿上了几乎所有带到阿空加瓜的防寒装备。每个人都在默默地跟随着向导们的脚步,耳边除了风声和脚步声外再没有其他的声音,这与3年前我冲顶乞力马扎罗时的场景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是这里的海拔又提高了1000米。

早上7:30,队伍上到了海拔约6390米的阿空加瓜冲顶路线上一处标志性地标,Independencia Hut。从这里向前是一段长约150米、高差在20米左右的缓坡。刚一上到缓坡顶端,强烈的大风便迎面向我们扑来,吹得每个人都几乎无法继续前进。这里就是阿空加瓜冲顶路线上有名的西壁大风横切路段。从Horcones山谷谷底向上吹起的大风,因为地势的险峻以及近2000多米的垂直落差,让它在海拔6400米的这个高度上显得异常猛烈,远远超过了我们之前所经历过的所有大风。每年的阿空加瓜攀登季,这里都是队伍减员速度最快的地方。大风中,我们的每一步行走都异常艰难。这段横切路线的暴露感极强且道路非常狭窄,宽度只够一个人通过,而它的一旁便是坡度极大的陡坡,直通山脚下的登山大本营。换句话说,如果有谁在这里被大风吹落,那么这个人几乎就没有生还的可能。猛烈的大风让我觉得不仅非常寒冷,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感。我开始有些胆怯了,头脑中产生了退出的念头,想要不就这样退出吧? 也许阿空加瓜的顶峰真的已经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然而人类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我们的大脑往往同时也会发出另外一种声音:坚持一下,再往前走走!就这样,在两种思维的博弈之间,我最终坚持到了海拔6700米的安全休息区。而对于我在这段横切路线上的行走状态,来自加拿大的Laurent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我当时的行走就如同一个“丧尸”一样。的确,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大的身体和体能的挑战。

上午11:20,在海拔6700米的安全休息区休息了40分钟后,队伍准备开始向阿空加瓜的顶峰发起最后的冲击。来自美国的Don此时决定放弃了。作为一名户外医疗救援专家,他全程的步伐都让我感觉非常平稳,并不像常人在此所表现出的那样费劲。虽然他经常是走在队伍的中后部,但你却看不到他有任何的吃力。所以,当Don向向导提出退出的时候,我着实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无奈疲惫的我此时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向他问个究竟,因为前面还有近300米的高度在等着我们。

14:10,在经历了9小时10分钟的连续攀登后,我终于站在了海拔6962米的阿空加瓜顶峰,南美大陆的最高点!这是一块面积不小的平台,它的高度与四周的群山相比已不在一个等级,极佳的天气让我可以清楚地看到130公里外的太平洋。这里地处阿根廷与智利边境的交界地带,距离两国的国境线只有12公里。登顶后的我大脑已完全没有了思维,这里空气中氧含量只有海平面地区的43%,我唯一知道要做的就是径直向其他队员们走去。最初16人的攀登队伍最后只有5个人成功登顶,此时我的心中没有任何登顶后的兴奋,有的只是说不出的疲劳以及那么一点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大家找来一名其他队伍的登顶队员为我们合影留念,本想把脸露出来的我却只是将羽绒服的帽子摘了下去,完全忘记了自己脑袋上还套着一个防风头套。就这样,我在阿空加瓜顶峰的所有留影都被头套裹了个严严实实,而我对此竟然完全没有察觉,也许我的大脑此时真的已经停止了运转。

18点,我回到了三号营地。从凌晨5点出发到现在,阿空加瓜的冲顶日我一共走了13个小时。3年前,我在乞力马扎罗的冲顶日也走了13个小时,但阿空加瓜这里的强度无疑是乞力马扎罗所无法望其项背的。Don这时看到了我,他主动向我走过来表示祝贺。成功登顶并安全返回营地,我终于有时间和精力去向Don请教一个此前我一直不解的疑问。我问他为什么要在6700米处选择退出,毕竟大家好不容易才通过了冲顶路线上最艰难的路段。Don听后只说了一句:“我觉得那里已经是自己的极限。”他的回答显得很平静,平静得甚至让我感到有些吃惊。可无论怎样,这样一句看似简单的回答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让我想起了登山圈子里的一句名言:登山最难的不是登顶,而是懂得放弃!虽然“放弃”一词听上去容易,但现实中真正能做到的人可能寥寥无几。顶峰在众多登山者的眼里就如同《指环王》中的魔戒,时刻散发着一种强大的魔力,让人们不计后果地想要去得到它。不少人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的甚至最后失去了生命。我在今天的冲顶途中虽然也曾想到过放弃,但如果最后真到了那个时候,我能做到像Don这样的平静吗?也许很难!“山永远在那里,生命只有一次”这句话很多人都懂,但当人们越来越接近顶峰的时候,冲动却往往已经战胜了理性。对于登山,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除了登山中所需要的那些攀登技术,更多的则是对登山更加理性的认识!

第6篇

1.1地理位置

阿坝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00°30′~104°27′,北纬30°35′~34°19′之间。北与青海、甘肃两省接壤,东、东南与绵阳、德阳、成都三市相邻,南接雅安地区,西邻甘孜州。南北长414km,东西宽360km。区内国土总面积8.42万km2,占全省面积的17.5%。区内辖13县,截至2005年底,人口85.1万人。

1.2地形、地势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阿坝州总的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按大地貌划区,可分为:高原区、山原区和高山峡谷区。高原区:丘原波状起伏,谷地宽展。红原、若尔盖一带,地面宽阔平坦,丘顶与谷底相对高度一般在100m~150m左右。山顶浑圆,边坡和缓,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沼泽特别发育;山原区:分布于丘状高原东南,是高原区向高山峡谷区的过渡地带,多为各水系上游切割地区。高山峡谷区:分布在阿坝州东南部,山原区以南。山川多南北走向,地形崎岖,地表破碎。由于群峰林立,沟谷幽深,岭谷高差悬殊,可达1500m~2500m,垂直差异明显。

1.2气候

阿坝州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多样的气候,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属大陆高原性气候,四季气温无明显差别,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为温凉半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气候呈垂直变化,高山潮湿寒冷,河谷干燥温凉,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降水集中,蒸发快,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带,海拔2500~4100米的坡谷地带是寒温带,年平均气温1℃~5℃,海拔4100米以上为寒带,终年积雪,长冬无夏。

1.4土壤、植被

阿坝州境内土壤有15个土类,26个亚类。主要以亚高山草甸土为主,一般分布于海拔3500-4200米的高原以及山原区,占土壤总面积的34.03%。位于海拔4000-4600米的山颠区域有高山草甸土,占土壤总面积的13.82%;位于海拔1800-3200米的高山峡谷区和山原区有棕壤,占土壤总面积的13.54%;位于中山区谷坡的上部和高山的中上部有暗棕壤,占土壤总面积的12.23%。其次是褐土、高山寒漠土、沼泽土、草甸土、泥炭土、棕色针叶林土、黄棕壤、黑色石灰土、新积土、黄壤、风沙土,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8.61%、4.82%、4.76%、2.35%、1.90%、1.32%、1.12%、0.65%、0.65%、0.12%、0.07%。

与自然条件相适应,阿坝州的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总括起来海拔由低到高可分为山地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带、高山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山原温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高山高原寒温带灌丛草甸带、高山寒冻带稀疏垫状草本及终年积雪带。

1.5河流水系

1.5.1黄河流域

黄河自青藏高原沿西北至东南方向蜿蜒徘徊于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汇处,又折向西北回流甘、青两省,在阿坝州境内的若尔盖县形成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湾。黄河干流上游是川、甘两省的界河,分为冬青甲勒玛至齐哈玛、贾曲河口至黑河河口两段,全长约250km,川境暨阿坝州境内黄河流域面积为16228km2,由州境内汇入黄河的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贾曲三条。

白河为黄河右岸支流,发源于红原县的查针梁子,由南向北流,在若尔盖唐克处注入黄河,域内河长270km,流域面积5488km2;黑河为黄河右岸之流,发源于红原县,由南向北流经若尔盖县,由玛曲附近注入黄河,境内河长456km,流域面积7608km2。贾曲为黄河右岸之流,发源于阿坝县与红原县交界处山岭,向北汇入黄河。河长136km,流域面积2226km2.。

1.5.2长江流域

阿坝州境内除西北部的白河、黑河、贾曲由南向北缓缓注入黄河以外,其余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分别属于岷江、嘉陵江、大渡河青衣江水系。

岷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松潘与九寨沟交界的弓杠岭南侧。由北向南沿岷山山脉,流经松潘、茂县、汶川至都江堰市进入成都平原。在松潘以下依次有黑水河、杂谷脑河、渔子溪、寿溪汇入。境内河长341km,流域面积22560km2。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斑玛县境内的果洛山上,由北向南流经阿坝县、马尔康县,在热足接纳梭磨河,在可尔因与绰斯甲河汇合后称大金川,穿过金川县在丹巴有小金川汇入后始称大渡河。境内河长310km,流域面积33586km2。

嘉陵江水系上游支流在州境内主要有白龙江、求吉河、白水江、涪江、白草河、土门河等。其主要支流白水江发源于松潘县弓杠岭北侧,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九寨沟县、文县,在碧口附近注入白龙江,境内河长195km,流域面积5277km2;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黄龙乡岷山雪宝顶峰西北之雪山梁子,州境内河长63km,流域面积2242km2。

2水文特性

2.1降水

2.1.1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阿坝州内降水季节明显,时空分布不均。枯季降水稀少,汛期降水量较丰沛,其中6、7月较多,9月次之。降水量一般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茂县沙坝以下至汶川例外),但到海拔3500m以上又开始减少。根据统计,岷江上游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黑水站751.9mm,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沙坝站417.0mm,黑水县西尔以下以下至汶川县绵池为典型的干旱河谷区为典型的干旱河谷区。大渡河上游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马尔康761.2mm,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小金站611.3mm。

2.1.2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阿坝州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干温季分明,5至10月为雨季,降水占85%以上,11至翌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15%左右,特别是3~4月份是全年中最干旱季节。

2.1.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由于受大气环境及地形地貌的控制,阿坝州各地降水量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变化幅度。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在1.61~2.04之间。历年变差系数在0.13~0.14之间。

2.2蒸发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阿坝州多年平均蒸发量(E-601)在477-1510mm之间,平均值为880mm。因受气候特性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水面蒸发量区域差异较明显,一般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黑水县西尔以下以下至汶川县绵池镇为典型的干旱河谷区,水面蒸发量明显增大。最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沙坝站1030mm,最小多年平均蒸发量为镇江关站477mm,其比值为2.16。最大月蒸发量一般在7月或8月,最小月蒸发量多在12月。

2.3径流

2.1.1径流的地域分布

阿坝州地区江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补给,其次为高山融雪及地下水。流域内径流年内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与降雨基本一致,丰水期径流主要是降雨补给,枯水期主要由地下水和融雪补给。

2.1.2径流的年内分配

州内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水基本一致,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0%以上,枯期(11月~翌年4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20%左右。

2.1.3径流的年际变化

流域内径流的年际变化不大,年最大径流量与年最小径流量之比在1.38~2.87之间,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在0.10~0.20之间。

2.4洪水

阿坝州境内的洪水主要是由降水形成。每年出现最大洪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7、9月,出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80%左右。上游站点的洪峰多为尖瘦型,如马尔康、黑水、松潘、镇江关、杂谷脑等站。下游站点的洪峰较肥胖,如大金、足木足、绰斯甲、若尔盖、沙坝、威州等站,而且复式洪峰较多。单峰过程洪水历时约6~10d,复式洪峰过程洪水历时一般10~15d。涨坡较快,退坡缓慢。

2.5泥沙

阿坝州地处长江流域上游,植被覆盖度高,河流在平、枯水期含沙量小。根据州内各站统计资料显示,阿坝州多年平均含沙量在0.183kg/m3~0.661kg/m3之间,最大为马尔康站0.661kg/m3,最小为小金站0.183kg/m3。州内多年平均输沙量138.5万t,多年平均输沙模数169.2t/km2。

2.6水质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阿坝州各河段水体良好。主要河流多年平均溶解性总固体为65.1mg/L,多年平均PH值为8.32。通过对有机物和有毒污染等项目的监测分析评价结果,大部分水体未受到污染,属Ⅰ~Ⅱ水质。但岷江流域厂矿相对较多,为Ⅲ类水质,应引起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3建议

第7篇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称她为长妈妈。长妈妈只是许多中国旧式女人中的一个,鲁迅却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这位慈祥女性的,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可见长妈妈对鲁迅之影响非同寻常。

一、人格影响

首先,高尚的人格体现在阿长认真的做事态度上。“我”(鲁迅)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绘图的《山海经》。可是,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阿长,虽然她根本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我”原也认为对她说也无益,但她却自己主动来问,认真地当一件事去办。待她告假回来时,一见面就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时,鲁迅认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意料之外的阿长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这件事,充分表现了长妈妈对孩子的心思观察之超乎寻常的细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如此认真地对待,以至“我”惊喜、激动得“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于是,“我”对她有了新的看法:“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透过天真的儿童心理,对长妈妈身上体现出的认真态度的赞扬是何等热烈和真挚!这种认真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鲁迅,从他对待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认真态度可以看出;长妈妈这种认真精神看似影响了鲁迅一个人,实则影响了一国人,因为鲁迅的影响覆盖全国,甚至跨越国界。阿长妈妈的这种影响不是死板教条的说教者所能比及的,所谓春风化雨于无声,潜移默化于无形。

其次,以真情渗透于人格。在这篇回忆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集中记叙了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在记叙中始终着意表现她身上最本质的东西,即当前教育界某些“名师名教授”所缺少的“真情”感染。阿长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福橘并不是她自己吃,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说明这仪式是为了“迅哥”,表现了她对孩子的一片真情的祝福之心!“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一句最能让人感怀,年幼的鲁迅被长妈妈默默而真情的爱震惊了,这是一种发自本性的真爱,亦是一种不带功利的大爱。尽管长妈妈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长得也老而且丑”,但掩盖不了她的真情真爱和美好善良的心。她的故去,足以令人怀念,这使鲁迅沉痛地发出一声:“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荡人心魄,感人至深。鲁迅写长妈妈,不仅局限在幼儿保姆这个范围内表现她的人格美,而且把这种性格美同愚昧迷信相混杂,让她闪烁着真实的人格美光辉。阿长“真情”的人格美,给鲁迅精神上以莫大的鼓励和安慰;鲁迅后来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他更自由而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精神领域与情感世界,这多多少少与阿长的“真情”感染有一定关系。

二、兴趣影响

阿长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在无形无意中引发了鲁迅的阅读兴趣。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从自己渴慕《山海经》写起,用自己那种“太过于念念不忘”的心情来衬托出阿长的关心。阿长果真办成了,而且是不声不响地办成的,她终于买来了木刻的“三哼经”,由此引发了“迅哥儿”对绘图的书的更大兴趣和更深爱好。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他读的第一部“宝书”便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之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鲁迅用极凝练的文字“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表达出其拿到带图的《山海经》后的无限欢悦之情。为了突现这种欢悦,还用“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做陪衬,使庄重的感情仍然带着诙谐的色彩。特别是当阿长给“迅哥”讲关于“长毛”的故事时,他是听得入神入迷的,认为刺激好玩,长妈妈讲得也异常投入。如“啊呀,骇死我了……”形象化的一两句话,便刻画出了当年长妈妈给他讲故事时异常投入的精神状态,这种影响是深刻广远的。

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作用。爱德华·费思克在《变革中的优胜者:艺术对学习的影响》一文中高度肯定了艺术的一些非学术性价值:艺术教育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以重新激发为填鸭式教育所困惑的学生的求知欲。而情感教育与激发兴趣便是艺术教育的最好体现。当前的教育,素质教育只是一面幌子,人们只是一味把学生考试成绩看作教育的最终成果,而不注重情感熏染,更没有耐心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却自诩为“教育家”,殊不知,这种教育家连没有文化的长妈妈都不如。

阿长是一个极普通的“老妈子”,但对作者“迅哥”的影响却是深刻久远的,给文学大师鲁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鲁迅正是从阿长身上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可贵精神和品格,而这一品质深刻影响着他的人生观与写作观,甚至革命观。可见,一位不懂教育的阿长,却深刻影响了有

“民族魂”之誉的鲁迅,从这种意义上讲,阿长不愧是最伟大的真正的教育家。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第8篇

这是一趟始料未及的旅行,超越了所有曾经对意大利的期待与憧憬,这里震撼人心的景致至今仍不断浮现在脑海里。阿玛菲,这片绮丽的海岸,是我对天堂最近的想象。

这是全世界50个最美景点之一,属于意大利的崇山峻岭,却吹拂着第勒尼安海温柔的风。御风行车,花坡水深路满香。嘉宝昔日幽居的拉维罗,火红的天竺葵开到荼蘼。侧耳聆听,米诺利涛声依旧,燕鸥扑腾翅膀,似曾相识归去来。飞机穿越云层,金色夕照里,远山缥缈,暮霭升腾。那不勒斯湾依着维苏威火山的环抱,徐徐伸向天际。落日殷红,早已浸透整个海面。星罗棋布的房屋、波涛、风帆被烟霞笼罩,平静祥和,美不胜收。

阿玛菲海岸连接着长长的美景,在这里,可以醒来,可以醉去,一日长于百年。我们的车开上高速公路,驶向阿玛菲海岸的西入口萨列诺。海滩依着悬崖,绽开优美的弧形,两排棕榈树环抱的绿影里,戴着宽边草帽、黑框眼镜的女子,扬起嘴角,笑颜灿烂如正午艳阳。曾几何时,意大利贵族在此开馆设邸,暂别罗马的繁华,过几天朴素清净的日子。如今这里成了游泳、发呆、晒太阳、看比基尼美女的好去处。唯独看到沿街的几家教堂,古色古香的小圆角,才能想起其鼎盛时期的模样。不变的是第勒尼安海的风,吹了几世纪,总是和着淡淡的柠檬香。

公路依山就势,小车在陡坡上起伏攀升,窗外一汪令人心动的碧色。海畔古堡屹立,绿色太阳伞鳞次栉比,告示牌上出现了斗大的“Minori”字样,第一个小镇米诺利近在眼前。沿途有不少形状独特的树,最有名的两株在鲁菲洛花园里,与教堂的尖顶一起,成为拉维罗明信片的宠儿。小径右侧种满葡萄藤蔓,远山起伏苍翠。著名的辛波乃别墅隐在木门后。推门而入,姹紫嫣红,天竺葵如火如荼地盛开着。在园中漫步,四下点缀着粉色花,十分赏心悦目。往前,出现一道回廊,原来辛波乃别墅的灵魂在此——整个阿玛菲海湾尽收眼底,海风扑面吹来,远山黛浅,近岸烟波浩瀚。自米诺利西行,山势一路提升,后视镜中海景逐渐隐退,被一片片深翠取而代之。是梯田,满山皆碧,在金急雨的荫庇中,掀起滚滚绿浪。梯田尽头,山间的小镇拉维罗,有很多名人在此隐居——作曲家瓦格纳、教皇查理一世,还有杰西·肯尼迪。

每到一个镇或一个村,都要先去她的最高处,然后慢慢地走下来,通常一走就是两个多小时。因为你实在不愿意离开你认为再也看不到的风光。悬崖边好多建筑拥有美丽的院子,露天泳池。廊架上爬满的三角梅和夹竹桃正在怒放。峰回路转的山坳里,总有几个常年见不到阳光的阴凉处,果实落满一地,无人问津,独自风干着发酵着,那种浓郁的酒香是任何瓶装酒都无法比拟的,它带着野性,有着不被驯服的狂放,好像不需喝,只需深深地闻上一闻便会迷乱醉卧于山野间。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茁壮的茉莉花树,它壮实得简直就像一棵北方桃树,不论是上山还是下山,远远地我就能闻到它的香气,在这种香气的引领下,不论山路多么崎岖,不论台阶多么冗长,不论黑灯瞎火方向多么难辨,只要闻到了茉莉花香我就知道,我住的旅店就在前方。料想第一天到达这里时,车在峭壁上蜿蜒,之字形来,之字形去。蓝色的地中海渐渐地低了,蓝天上的云朵渐渐地低了,教堂的尖顶渐渐地低了。柠檬园越来越近,它们的清香味道越来越近。老板娘递过来的那杯柠檬冰饮摆在白色的露台围壁上,杯壁上凝结的露珠与远处的碧海一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若爱琴海,又仿若天国。原来整个阿玛菲盛产柠檬,柠檬酒。柠檬的香气终日弥漫的崖壁之上,悠悠长长。

在阿玛菲,日出的光线是清新的,不可抗拒的,能够戳穿黑暗鬼影的。在这里看日出,不是太阳跳出来的一刹那,而是阿玛菲海岸接受金色光芒时很多很多的刹那。阿玛菲峭壁上的夜特别静,凉风吹着柠檬树叶,橄榄树叶丝丝地响,你伸出手,顺着风,顺着树叶的味道,可以在无形的前方触摸到梦。

在阿玛菲有很多醉人的景色。也许我就住在某个时期的意大利贵妇曾经住过的房间,看她曾经看过的风景,爬她曾经爬过的台阶,体验她写下的和没有写下的快乐,如果时间真的可以重叠的话,在阿玛菲的某一个黄昏的山坡上,同时行走着一大一小的两个女人,她们擦肩而过,朝向对方昨天和明天的脸莞尔一笑……

第9篇

玉石之路第一站流水村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了一部名为《山玉》的纪录片,影片中那气势恢宏的昆仑山,悬崖峭壁上的运玉之路,采玉人艰辛朴实的生活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以后我从朋友那里借来光碟,不知道细细品味了多少遍,每观赏一遍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从那时起,我就梦想有一天能置身于昆仑之中,亲身感受这一切给我心灵带来的撞击。梦寐以求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准备,我们一行7人终于踏上了探访玉石之路的征程。

我们驾驶两辆吉普车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到达了1300公里外享有新疆探险之乡美誉的于田县,当晚我们联系了于田县玉石矿的安矿长。第二天天蒙蒙亮,他就驾车带我们向昆仑山进发了。

进入昆仑山的路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险峻得多,从县城到流水村有50多公里柏油路和近40公里山路,在我们看来这40公里山路根本不是路。浑厚贫瘠的昆仑山平均海拔接近4000米,陡峭的山路加上缺氧,即使是四轮驱动的越野车面对如此的山路也无能为力。我们的车犹如乌龟在山脊和深不见底的峡谷之间蠕动,仅近90公里的路程,等我们到达流水村时太阳已经西斜了。

流水村是于田县阿羌乡最偏远的一个村落,它位于昆仑山北坡的浅山地带,海拔2847米,居住着76户276名维吾尔族村民,主要靠放牧和挖玉石为生。在历史上这里也是克里雅河上游的小绿洲。据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河谷内半山腰至今还保留着史前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洞穴的建筑风格大都为拱形,洞面向东南,年前先民们使用过的陶器和山玉制成的工具。从出土文物及人种特点来判断,过去这一带吐蕃人、塞种人居多。

流水这个地名在现有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用1:25万的军用地图查看,这个位置标定的地名是喀什塔什,维吾尔语意为玉石。实际上,在河谷上游的高海拔地区藏有丰富的和田玉石的原生矿,受断裂带和冰川运动的作用,冰川融水裹挟着块状的玉石汇聚于流水村谷底,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次生玉石矿床。这些次生玉石由河水搬运而来,万年来经河水的冲刷和河床的磨砺,玉石块锋利的棱角变得网滑,形成次棱角状,体积比籽玉要大,形状比山玉要规整,成为和田玉的一种独特类型——山流水,流水村也由此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由于在清代就有汉人到此开采玉石,玉石这个词汇也由此被引入,鉴于当地的维吾尔族村民发音的关系,他们往往把玉石叫成了流水,久而久之这一地区也就被称作流水了。

流水村以东的阿拉玛斯河谷源头,最早矿坑开凿于清代,古老的阿拉玛斯矿洞也叫戚家坑,这个矿洞开采的玉石以洁白温润而驰名天下,它也是和田山玉的代表。美玉藏深山,“玉润晶莹,滋体怡情。佛地禅心,贵胄民蒙。皆相悦,剔透玲珑。雕花刻镂,制印磨铭。佩闺阁名,幽者趣,帝王风”。这些赞美无不使墨客骚人对美玉向往期待,却因险峻的进山之路而却步不前,使得这条从开采到运输延续了几千年的玉石之路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探寻其地之前,我查阅了尽可能多的资料,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流水村民居也很独特,它也许是远古洞穴居室的延续,民居大都是半地穴式的,建房时先按照房屋的尺寸,在地下挖l米多深的坑,然后再接着坑边垒砌。玉石矿中转站的建筑和远古的洞穴有点相似,由于安矿长是绥德汉子,他依山修建的一排窑洞还体现了陕北黄土高原的建筑风格。

安矿长在20世纪50年代随他父亲就在阿拉玛斯一带开矿,至今已是拥有4个矿点的矿长。阿拉玛斯的山玉源源不断地开采和运输,使流水村这个小村落也成了闻名遐迩的和田玉中转站,这也给当地人提供了一条谋生的路。村民除了种地放牧外,为玉石矿运输玉石成了他们经济上的重要来源。我们聘请的当地向导库尔班从十几岁起就为玉石矿当驴工,当时驾驭一头毛驴从阿拉玛斯矿到中转站运输一趟玉石要4天时间,虽说只有130元的收入,但对一个经济落后的偏远村落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安矿长带我们一进村子,当地村民便把我们当成玉石贩子,许多人从家里拿来一袋袋从矿上捡来的玉石向我们兜售,我们一边整理进山的装备,一边挑选自己喜欢的玉石,整个中转站似乎成了巴扎。晚上安矿长特意宰了一只羊,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老窖在他家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昆仑无路玉有路

阿拉玛斯矿是离流水村最近的一个矿点,直线距离20多公里,到达矿区要马不停蹄地走两天时间。晚上我们没睡几个小时就起来了,顶着满天的星辰开始收拾行装。天刚蒙蒙亮,向导库尔班和另外两个驴工就牵着5头毛驴赶到了中转站。为了两天能到达目的地,安矿长让我们把所有的行装都放到3头毛驴身上,留下两头毛驴让体力不好的队员走不动时轮流骑。

流水村以南的昆仑山是和田山玉的主要产地,这个地区主要分布着阿拉玛斯、海尼拉克、赛迪库拉木和其汗库勒玉矿。赛迪库拉木玉矿距阿拉玛斯玉矿相对较近,属于同一条山系,两矿之间的路程大约要走l小时。除阿拉玛斯矿和赛迪库拉木矿外,其他两个矿都属近年来发现的新矿,在当今玩玉人中传为神话的“1995年于田料”就出于海尼拉克矿。1995年于田县一个维吾尔族采玉人,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在昆仑山深处的海尼拉克发现了一个白玉矿脉,当年花了几万元办采矿证,承包了这个矿,没想到他竟然开采出18吨洁白细腻的玉石,品质足以和羊脂玉媲美。这个采玉人很有经济头脑,用他的话说:“石头放在床底下,又不吃馕,又不喝水,放着怕什么呢?”他只是在用钱时才抛售几块玉石。十几年过去了,玉石的价格从当年的每公斤800元,飙升到如今的每公斤30多万元,这个采玉人也成了于田县赫赫有名的大富翁。

按照当地采玉人的行走速度,到阿拉玛斯河谷需要行走10个小时,途中只休息一次吃点东西补充能量,我让库尔班在前面带路,按照他自己的速度行进。向导库尔班从小就在山里放羊有时也在玉石矿打工,在高海拔山间行走犹如走平地一般,虽说我们7名队员大多是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老驴”,都有高海拔登山的经历,但要跟上他的步伐我们都感到力不从心,没走多久便大汗淋漓。

离开村子不久,我们就看到了一条小路,这是由采玉人几百年来踏出的小道,这条小道也是通往阿拉玛斯矿的玉道,它一直沿着克里雅河的一条支流向东延伸。我们沿着这条玉道在山梁与河谷之间穿梭了两个小时,河谷便越来越狭窄,经千万年来河水的冲刷使得谷底两侧形成了几十米深的山涧,我们只能离开了河道,爬上河谷右侧的山坡。这时的玉道只有一脚宽,上方是高耸的山脊,下方是上百米深的山涧。此时没人敢骑毛驴,大家都小心翼翼沿着这条玉道向上攀登。听向导库尔班讲,自从阿拉马斯开矿以来,运输玉石的毛驴从这里摔下去的不计其数。

进入阿拉玛斯河谷的直线距离有十几公里,要翻过海拔3560米的阿拉玛斯达坂。已是深秋的昆仑山,似乎提前进入了冬天,河谷两侧已经枯黄的芨芨草在凛冽的山风中瑟瑟摇摆。我们接近达坂时已经是下午2点,连续5个多小时的行军,我们的能量已经耗尽,在寒风中我们不敢做片刻停留,继续向达坂攀登。这个所谓的达坂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隘口,而是一座实实在在的高山,达坂的相对高度有600米,翻越这个达坂就像登山一样。这个达坂对我们这支已是筋疲力尽的队伍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它对我们每个人的信心和体力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眼望不到边的“之”字形玉道在陡峭的山坡上蜿蜒向上延伸,似乎消失在湛蓝的天际之中,这条玉道经过几百年来人畜踩踏和雨水的冲刷,有的地方变成了狭窄的深沟,驮运行装的毛驴不时地被卡在沟里,任凭怎样驱赶根本无法挪动,我们只能把驮袋从毛驴背上卸下来。

阿拉玛斯达坂坡陡路险,毛驴行进非常吃力,我们只好重新分配了毛驴身上的驮袋,7名队员紧跟驴队,迈着“太空步”喘着粗气蹒跚地向达坂移动,经过两个多小时攀登我们终于到达了达坂顶部。站在达坂向南远眺,在阳光照射下鳞次栉比的雪山庄严素净,美得令人喘不过气来,脚下纵深的阿拉玛斯河在阳光的映辉下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向南展延,消失在雪山和云雾的怀抱之中。望着我们走过的小路,顷刻感到了欣慰和安宁,我拿出了卫星导航仪,记录下了阿拉玛斯达坂的坐标和海拔高度。其实这个达坂是玉石之路上海拔最低的达坂,向导库尔班指着前方一座高耸入云的雪山告诉我们:“去海尼拉克矿要翻越这座近6000米高的雪山,从村子到矿上至少还要走4天,接近雪山时毛驴也无法通行,所开采出来的玉石都是靠人力背下山来。”我望着远处的这座雪山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我从事登山探险活动十几年,登顶了许多高山,去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这一切给我带来了荣耀和光环,但与淳朴的昆仑山采玉人比,我的这些所谓的荣耀显得那样的黯淡无华,此刻才深知真正的探索者是那些在昆仑深处发掘的人们,而真正的登山者正是那些为了生活而翻山越岭开辟建设道路的人。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要想下到600米以下的阿拉玛斯河谷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对陡峭的山坡人根本没办法骑驴不说,甚至于驮在毛驴身上的行李也不时地从驴背上滑落下来,一路上我们不知为此折腾了多少次,到达河谷时太阳已经西斜,此时的阿拉玛斯河谷显得阴森森的。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沿着谷底的河道行走,长时间来回不停地过河,队员的鞋子全部都进了水。进入10月后气候变冷,阿拉玛斯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猛,但冰冷浑浊的河水中夹带着很多泥沙,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河道的一个拐弯处,湍急的河水形成了一个大的涡流,几头小毛驴刚一下水,水就没到了肚皮,任凭怎样抽打毛驴都不肯过河,一头毛驴干脆就卧倒在水中不肯起来,我们的食品驮袋也都浸入了水中。在这紧要关头,男队员不顾一切地冲入冰冷的水中,手忙脚乱地从毛驴背上卸行李。幸好动作快,我们的行李都没进水,不然我们的探玉计划只能付之东流了。

天黑前我们穿过了阿拉玛斯河谷,视线豁然开阔,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大片有耕作迹象的平地和几处废弃的地窝子,据库尔班说,这就是当年玉石矿的驿站,这也是我们考察活动的大本营。我们急忙开始检查浸水的食品袋。值得庆幸的是,除了馕、茶叶、药品浸水外,其余的副食品都密封得很好。

在海拔3600多米的营地,晚上气温降到了零下,强劲的山风吹得帐篷哗哗作响,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高海拔行军让我感到有些疲惫,但一想到明天就能到达目的地阿拉玛斯矿,我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

雪山上的阿拉玛斯玉矿

清晨起来,营地边的溪流结了一层薄冰,湿冷的空气中也弥漫着幽幽的雾气仿若仙境,我们匆忙吃了点东西就跟着向导轻装向雪山走去,那里就是我们向往的深藏美玉的至美仙境——阿拉玛斯玉矿。海拔越来越高,雾也越来越浓厚,远处的雪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我们在云雾中艰难地穿梭攀登了3个多小时还没有踏上雪山,那一刻,我们仰望近在咫尺的雪山才真正体会到了采玉人的艰辛。中午2点我们终于穿过一片乱石岗,在山下一块平地上看到了用石头垒起的几间没有顶的窝棚,在其周围泥泞的地面上到处都散落着丢弃的玉石矿渣。库尔班告诉我们这里就是采玉人的家。在阿拉玛斯地区有11个矿洞,从山上采下来的玉石都在这里进行筛选,太小的和品质不好的都丢弃在这里。

在流水村,男人们都要从事3项劳动,一是放牧,二是种地,再就是采玉运玉,他们从能干活的那一天起就与玉石打交道,练就了一身鉴玉的本领。库尔班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拿起一块玉石,掂掂分量就知道玉石的密度,对着阳光看看就知道玉石的纯度,往玉石上洒点水或吐口吐沫就能看出玉石的润度。我随手捡起了一小块玉石,学着库尔班的样子,逆着阳光观察。这块质地细腻的玉石,微微泛青,透光率也很好,库尔班告诉我这是一块很好的青白玉,在市面上用这种玉石加工的小挂件也价值好几百元。一听这话大家顿时兴奋起来,忘记了跋涉的疲劳,开始在矿渣中目不转睛地挑拣起来。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和库尔班商量后选择了最近的11号矿。

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5月是昆仑山的冰封期,在这个季节开矿的人都已将一年来开采的玉料运下山去。我们离开采玉人的住地已无路可寻,通往11号矿陡峭的山坡上堆满了放炮开矿时崩下来的大小不等的乱石,我们手脚并用开始攀爬。海拔越来越高,石头上覆盖的积雪也越来越厚,似乎脚下是一片平坦的雪坡,但当你一脚踏下去就有可能被卡在石头缝里,非常危险。

11号玉矿海拔45印米,在一处陡峭的悬崖下,我们借助绳索才爬了上去。11号矿有两个矿洞,每个洞都有两米多高,三四米宽,由于矿洞内外温差的关系,洞口处都结了一层薄冰。我们点亮头灯在洞里走了30多米还没到达尽头,经踏勘,我们发现,为了防止矿洞积水每个掘玉巷道都是向上开凿的,而每个矿洞只有一个巷道,都是根据玉脉的走向开凿的。我们在洞里用灯细细观察,洁白的玉脉清晰可见,用小锤随处都能敲下玉石。

来之前我们查阅了一些关于阿拉玛斯矿的资料,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戚家坑,据说北京故宫3万多件玉器中有许多玉石料都出于此坑。戚家坑玉矿始于清代,一直由戚家俩兄弟开采,民国时期这个矿洞被一个官太太开采,所以又把它叫太太矿,现在当地人也把它叫冰坑。我们站在11号矿洞口仰望对面的雪山,云雾缭绕的山顶有一个铁架子,库尔班告诉我们那就是戚家坑。据说戚家坑的巷道是向下开凿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冰雪的融水灌入了洞中,又结成了冰,现在的戚家坑成了名副其实的冰坑。戚家坑掘玉巷道到底有多深?玉脉有多长?是否还能出上等的白玉?至今无人知晓。

虽说是匆忙的考察,但阿拉玛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当天我们返回营地时天色已黑,奔波了一整天的我们,似乎忘记了疲劳,在帐篷中兴致勃勃地谈论了一夜关于玉石的话题。

第10篇

一、阿弓镇及阿弓镇山歌简介

阿弓镇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南部,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居住有汉、苗、彝、仡佬、布依、回、白等民族,总人口28514人,其中,汉族13193人,占总人口数的46%;少数民族15321人,占总人口数的54%。阿弓镇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最高海拔2262米,最低海拔1319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当地土地贫瘠,广种薄收,贫穷是当地一大普遍现象。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现象日趋高涨,青壮年外出打工的比例占80%以上。

阿弓镇距织金县城54公里,距毗邻的六枝特区和普定县城也都在50公里以上,由于山高路险,交通闭塞,加上经济贫困,住户相对稀少和分散,无法负担高额的演出费用和提供接待场所,绝大部分村民一辈子也没能看上一次文艺演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歌是当地村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砍柴、放牧、割草、打猪草、犁地、耙田、赶场、跳花坡、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等等,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只要身在野外,山歌便会脱口而出。

由于阿弓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民族结构,使得阿弓镇的山歌不仅兼具织金、六枝和普定山歌的特性,还兼具苗族、彝族、仡佬族、布依族、穿青人等民族山歌的音韵,从而独树一帜。每年的春节、谷花节、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等节日,阿弓镇的海步坡、大洞口、公鸡山、大桥边、河尾巴等地

都会聚集来自周边的各民族歌手。

二、阿弓镇山歌的光碟现象

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种小商品经营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在阿弓镇各集市和各村寨兴起,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电视机、影碟机等家用电器也随之进入了千家万户。昔日山野里喧嚣的山歌,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风靡于城市的流行歌曲光碟。这一时期,拥有电视机、影碟机是当地村民最主要的精神追求,唱卡拉OK成了当地村民的一种时尚。

流行歌曲光碟在20世纪末,突然间改变了阿弓镇村民们千百年来传统的精神文化生活,面对生活的巨变,广大的中老年村民既兴奋又惶恐。他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山野传统文化,听的是山歌,唱的是山歌。他们也想如年轻人一样进入流行歌曲世界,但无论多么努力,一支脚坚定地站立在传统山歌这座山顶上,另一支脚却怎么也踩不着流行歌曲那座山。整天被不熟悉的流行歌曲“困扰”,对于这部分中老年人来说是无比痛苦的。这个人群也为阿弓镇山歌光碟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起初,部分中老年村民利用废弃的流行歌曲磁带录制山歌,自娱自乐。随后有人将录制的山歌磁带拿出销售,最终,这种二次录制的山歌磁带从农民个人的行为发展成为一些商贩进行集中生产、面向村民销售的集体行为。随着录音录像技术的逐渐平民化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VCD、DVD光碟凭借着其音像结合的优势渐渐取代了录音磁带的地位,成为阿弓镇山歌新的传播景象。阿弓镇山歌光碟的生产是民间自发的行为,体现出民间音乐自娱自乐的需求动机,演员为普通村民,受众是广大中老年村民,音乐较为强调歌词的变化,对曲调的要求不高。通过笔者的调查所知,阿弓镇山歌光碟不仅受本镇村民的欢迎,而且还很受周边各县、各乡镇农民的喜爱。

三、阿弓镇山歌光碟的传播现象分析

笔者于2012年12月对阿弓镇上寨村、下寨村、屯上村、嘎单村、乐丰村(歪梳苗村寨)、以麦村,2013年1月对阿弓镇吹聋村、依聋村、化董村(长角苗村寨)、官寨村(歪梳苗村寨)、尚寨村、狗场村、长地村(长角苗村寨),2013年2月对吊井村、大桥村、大田村、联合村、金鱼村等地的受众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以下列举笔者的部分入户调查资料:

被访者一:周家福,女,79岁,穿青人,家住上寨村,不识字,务农。家中共有山歌光碟16张,其中谷花节山歌(汉族)5张,公鸡山山歌(汉族)4张,海布坡山歌(汉族)2张,安顺山歌(汉族)2张,水城山歌(汉族)1张,云南山歌剧2张。

被访者二:张世民,男,76岁,彝族,家住上寨村,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务农。家中共有山歌光碟14张,其中谷花节山歌(汉族)2张,公鸡山山歌(汉族)2张,海布坡山歌(汉族)2张,安顺紫云山歌(汉族)1张,水城山歌(汉族)1张,威宁板底彝族山歌2张,赫章珠市彝族歌舞2张,云南彝族左脚舞2张。

被访者三:高大友,男,75岁,汉族,家住上寨村,初中文化程度,农民,现经营小百货店。家中有山歌光碟36张,其中谷花节山歌(汉族)10张,公鸡山山歌(汉族)5张,海布坡山歌(汉族)6张,织金山歌10张,安顺山歌(汉族)1张,水城山歌(汉族)1张,云南山歌剧2张,苗族山歌1张。

被访者四:王连秀,女,51岁,苗族(长角苗),家住化董村,不识字,务农。家中共有山歌光碟23张,其中谷花节山歌(苗族)7张,公鸡山山歌(苗族)5张,本村海布坡跳花坡歌舞表演5张,六枝梭嘎长角苗歌舞表演4张,织金夜郎山歌(汉族)2张。

被访者五:熊兴举,男,59岁,苗族(长角苗),家住化董村,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务农。家中共有山歌光碟30张,其中谷花节山歌(苗族)10张,谷花节山歌(汉族)2张,公鸡山山歌(苗族)5张,公鸡山山歌(汉族)2张,本村海布坡跳花坡歌舞表演5张,六枝梭嘎长角苗歌舞表演4张,黔西县化屋居苗族山歌《十九坡上》2张。

被访者六:杨国龙,男,61岁,苗族(歪梳苗),家住乐丰村,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家中共有山歌光碟32张,其中谷花节山歌(苗族)8张,谷花节山歌(汉族)2张,公鸡山山歌(苗族)7张,公鸡山山歌(汉族)2张,本村苗族节日“四月八”歌舞表演3张,本村苗族海布坡跳花坡歌舞表演5张,六枝特区新华乡歪梳苗的音乐2张,黔西县化屋居苗族山歌《十九坡上》3张。

被访者七:熊常美,女,51岁,苗族(歪梳苗),家住乐丰村,初中文化程度,经营小百货店。家中共有山歌光碟16张,其中谷花节山歌(苗族)3张,公鸡山山歌(苗族)3张,本村苗族节日“四月八”歌舞表演2张,本村苗族海布坡跳花坡歌舞表演1张,珠藏镇的青山花场(青山羊场)苗族音乐2张,大平苗族彝族乡的箐脚花场(2月18坡)苗族歌舞2张,官寨苗族乡的乌家山花场苗族歌舞2张,黔西县化屋居苗族山歌《十九坡上》1张。

调查资料显示,阿弓镇山歌光碟的持有者绝大多数为农民阶层中的中老年群体。一般来说,不同的阶层对自己阶层所拥有的文化都有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文化的渗透逐步改变了阿弓镇农民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阿弓镇山歌的生存环境。目前,阿弓镇农民对山歌光碟的持有情况是:(1)65岁以上,几乎都有山歌光碟,且数量多,内容丰富,不仅有当地山歌光碟,还有周边各乡镇的山歌光碟;(2)45―65岁,约百分之八十的人有山歌光碟,数量很多,内容丰富,也有周边本民族山歌光碟和他民族山歌光碟;(3)25―45岁,手里有山歌光碟的不到百分之二十,且数量少,基本上没有周边乡镇的山歌光碟;(4)25岁以下,无人有山歌光碟。从阿弓镇山歌光碟的持有情况可以看出了它的阶层属性,即农民阶层中的中老年群体。这一群体既是阿弓镇山歌光碟的主要持有者,又是现在阿弓镇山歌的主要演唱者。由于他们深受传统风俗文化的熏陶,传统风俗文化在他们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日出而作,劳作而歌的生活方式他们已习以为常。又由于他们普遍没有进过学堂或文化水平低下,听不懂普通话,不识字,对城市文化中的电视剧、流行音乐等无法接受。因此,他们只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文化,虽然因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使传统山歌的演唱环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山歌光碟中的人物、环境、腔调、语言、服饰、表演等都是他们熟悉的,较高地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

结 语

第11篇

2011年度(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山羊绒质量分析报告,依据GB18267《山羊绒》国家标准,综合山羊绒公证检验的有关数据,对山羊原绒型级、平均直径(μm)、手扯长度 (mm)、洗净率(%)、净绒率(%)5项和分梳山羊绒平均直径(μm)、平均长度(mm)、含粗率(‰)、含杂率(‰) 等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形成。

2011年度山羊绒公证检验数量统计

(一)山羊原绒。2011年度,山羊原绒公证检验总量6449.03吨,占全国总产量(据2011年中国农业年鉴统计18519吨计)的34.82%。其中白山羊原绒公证检验量为5853.06吨,青山羊原绒公证检验量为1.39吨,紫山羊原绒公证检验量为594.58吨。各省(区)公证检验量分布比例:内蒙古检验量2731.67吨,占总量的42.36%;陕西省检验量82.95吨,占总量的1.29%;青海省检验量1101.54吨,占总量的17.08%;宁夏检验量2298.00吨,占总量的35.63%;辽宁省检验量49.88吨,占总量的0.77%;新疆检验量184.99吨,占总量的2.87%。

(二)分梳山羊绒。2011年度公证检验的总检验量为3715.02吨,其中白绒3022.65吨,占总检验量的81.36%,青绒159.70吨,占总检验量的4.30%,紫绒532.67吨,占总检验量的14.34%。各省(区)公证检验量分布比例:北京市检验43.50吨,占总量的1.17%;河北省检验501.89吨,占总量的13.51%;内蒙古检验2057.10吨,占总量的55.37%;浙江省检验703.85吨,占总量的18.95%;陕西省检验408.68吨,占总量的11.00%。

2011年度山羊绒质量状况

(一)山羊原绒

1. 按公证检验省(区)统计分析的情况

2011年度,公证检验的山羊原绒总体品质状况:平均型级为细型二等,平均直径15.4μm,手扯长度42mm,平均洗净率66.94%,平均净绒率48.51%,质量状况基本稳定。其中,平均直径上升了0.1μm,手扯长度提高了1mm,平均净绒率提高了1.11个百分点,平均型级与上年度持平,平均洗净率下降了0.18个百分点。

各类型山羊原绒的品质状况:白山羊原绒:平均型级为细型二等,与上年持平,平均直径15.5μm,同比上升0.1μm,手扯长度42mm,同比上升1mm,平均洗净率66.99%,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平均净绒率48.64%,同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青山羊原绒:平均型级为特细型二等,同比上升了两个型级,平均直径13.6μm,同比下降了1.3μm,手扯长度38mm,同比下降4mm,平均洗净率68.35%,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平均净绒率55.70%,同比上升5.81个百分点;紫山羊原绒:平均型级为细型三等,与上年持平,平均直径14.54μm,同比下降0.27μm,手扯长度38mm,与上年持平,平均洗净率66.61%,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平均净绒率47.47%,同比上升2.42个百分点。

(1)型级。2011年度山羊原绒总体型级情况:平均型级为细型二等,与上年度持平。特细型一等至细型二等的高型级山羊原绒占检验总量的56.39%,同比下降19.79个百分点;细型二等占山羊原绒公检总量的24.69%,同比下降17.90个百分点;细型三等及以下的山羊原绒占检验总量的43.61%,同比上升19.79个百分点;型级为粗型二等的山羊原绒占的比重最大,占到公证检验总量的27.91%,同比下降15.83个百分点。

山羊原绒中型级均为细型二等的是陕西、青海、宁夏,辽宁为细型一等,新疆为细型三等,内蒙古为粗型二等。平均型级除内蒙古下降4个型级外,其他均与上年持平。高型级山羊绒所占比重同比上升的只有新疆,上升了61.79个百分点,同比持平的是青海,同比下降的是内蒙古、陕西、宁夏,分别下降了29.85、28.85、22.46个百分点。

(2)平均直径。2011年度山羊原绒平均直径总体情况:平均直径最小值为13.3μm,与上年相比增粗0.72μm;最大值为16.81μm,同比下降0.18μm;平均值为15.3μm,同比下降0.1μm,主要集中在14.5μm~16μm,占公证检验总量的58.99%,同比下降18.46个百分点。

经过公证检验的山羊原绒,平均直径在平均值及以下的是陕西、青海、新疆;平均直径最小的是新疆,为14.6μm,同比降低0.6μm;平均直径最大的是内蒙古,为16.1μm,同比增粗0.5μm。从2011年度山羊原绒平均直径及分布图可以看出,≤14.5μm的分布增加0.13百分点,14.5μm~16μm的分布下降18.46百分点,>16μm的分布增加18.33个百分点,说明全国山羊原绒平均直径呈变粗的趋势,特细型基本与上年度持平。

(3)手扯长度。2011年度山羊原绒手扯长度指标总体情况:最大值为58mm,最小值为32mm;平均值为42mm,同比上升1mm。手扯长度主要集中在40mm~45mm,占公证检验量的66.56%,同比下降7.36个百分点。经过公证检验的山羊原绒,手扯长度在平均值及以上的是辽宁、青海、宁夏、新疆,手扯长度最长的是辽宁,为54mm;手扯长度最短的是陕西,为40mm。手扯长度同比上升的有青海、新疆,分别为1mm和4mm,下降的为陕西,同比下降3mm;内蒙古、宁夏与上年持平。

(4)洗净率。2011年度山羊原绒平均洗净率总体情况:最大值为82.06%,最小值为45.56%;平均值为66.94%,同比下降了0.18个百分点。洗净率60%~70%的占公证检验量的64.73%,同比上升了3.26个百分点。70%以上占公证检验量的28.78%,50%~60%的占公证检验量的5.71%,40%~50%的占公证检验量的0.78%。经过公证检验的山羊原绒,平均洗净率在平均值及以上的是内蒙古、陕西、辽宁,平均洗净率最高的是内蒙古,为70.36%;最低的是新疆,为64.08%;同比上升的是内蒙古、陕西、宁夏,分别为2.24、14.59和0.4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的是青海、新疆,为6.21和4.48个百分点。

(5)净绒率。2011年度山羊原绒平均净绒率总体情况:最大值为67.52%,最小值为32.23%;平均值为48.51%,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平均净绒率在40%~50%的占公证检验量的66.97%,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平均净绒率在50%以上的占公证检验量的30.23%,同比上升3.01个百分点;平均净绒率小于40%的占公证检验量的2.8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经过公证检验的山羊原绒,平均净绒率在平均值及以上的是陕西、青海、辽宁、新疆,最高的是新疆,为57.02%;最低的是宁夏,为46.65%,同比上升的是内蒙古、陕西、新疆,分别为1.3、5.51和1.4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的是青海、宁夏,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青海,为2.57个百分点。

2.按公证检验山羊原绒产地统计分析的情况

2011年度,山羊原绒公证检验涉及的产地共25个市(州),包括:内蒙古的赤峰市、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兴安盟;陕西的榆林市;青海的格尔木市、德令哈市、海北州;辽宁的鞍山市、本溪市;甘肃的张掖市、酒泉市;黑龙江的哈尔滨市;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阿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他产地;的拉萨、那曲。

(1)型级。各山羊绒产地型级情况:经过公证检验的山羊原绒,型级最高的是甘肃的张掖市、酒泉市,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均为特细型一等;拉萨市为特细型二等;内蒙古的赤峰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青海省的格尔木市,辽宁省本溪市,新疆阿克苏地区、新疆其他产地均为细型一等;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陕西的榆林市,青海的德令哈市、海北州,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均为细型二等;新疆的伊犁阿萨克自治州、喀什市,的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均为细型三等;辽宁省鞍山市为粗型一等;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为粗型二等。

(2)平均直径。各山羊绒产地平均直径情况:经过公证检验的山羊原绒,平均直径(由小到大)排序是: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拉萨市、甘肃张掖市、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甘肃酒泉市、青海省德令哈市、阿里地区、新疆的伊犁阿萨克自治州、新疆阿克苏地区、那曲地区、新疆其他产地、青海省海北州、青海省格尔木市、新疆喀什市、内蒙古阿拉善盟、陕西省榆林市、内蒙古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黑龙江哈尔滨市、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内蒙古兴安盟、辽宁省本溪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辽宁省鞍山市;平均直径最小的是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拉萨市,均为14.3μm;平均直径最大的是辽宁省鞍山市,为16.8μm。

(3)手扯长度。各山羊绒产地平均手扯长度情况:经过公证检验的山羊原绒,手扯长度(由短到长)排序是:的拉萨市、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新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喀什市、陕西省榆林市、青海省海北州、甘肃的张掖市和酒泉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其他产地、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青海省的海西德令哈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内蒙古阿拉善盟、内蒙古赤峰市、青海省格尔木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疆的阿克苏地区、辽宁省本溪市、辽宁省鞍山市;手扯长度最长的是辽宁省鞍山市,为58mm;手扯长度最短是的拉萨市、的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为38mm。

(4)洗净率。各山羊绒产地平均洗净率情况:经过公证检验的山羊原绒,平均洗净率(由低到高)排序是:甘肃的酒泉市、陕西省榆林市、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甘肃的张掖市、青海省的格尔木市、新疆的阿克苏地区、拉萨市、新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内蒙古的阿拉善盟、青海省的德令哈市、的那曲地区、青海的海北州、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疆其他产地、新疆喀什市、新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内蒙古的兴安盟、阿里地区、内蒙古的赤峰市、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辽宁省本溪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辽宁省的鞍山市;洗净率最高的是辽宁省的鞍山市,为80.25%;洗净率最低的是甘肃的酒泉市,为60.73%。

(5)净绒率。各山羊绒产地平均净绒率情况:经过公证检验的山羊原绒,平均净绒率(由低到高)排序是:青海省的海北州、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陕西省榆林市、的那曲地区、内蒙古的阿拉善盟、的拉萨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甘肃的张掖市、的阿里地区、新疆的喀什市、甘肃的酒泉市、青海省德令哈市、青海省格尔木市、新疆其他产地、内蒙古的赤峰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的阿克苏地区、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新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内蒙古的兴安盟、辽宁省本溪市、辽宁省鞍山市;最高的是辽宁省鞍山市,为65.80%;最低的是青海省的海北州,为43.73%。

(二)分梳山羊绒

公证检验分梳山羊绒总体品质状况:平均直径15.7μm,与上年持平;平均长度33mm,同比上升1mm;平均含粗率2‰,与上年持平;平均含杂率0.8‰,与上年持平。其中:特细型(≤14.5μm)占2.58%,同比下降2.42个百分点;细型(14.5μm~16.0μm)占74.59%,同比下降5.41个百分点;粗型(≥16.0μm)占22.83%,同比上升7.83个百分点。平均长度<30mm的占15.93%,平均长度在30mm~40mm之间的占82.68%,平均长度>40mm的占1.39%。

2011年度异色纤维含量:平均值为4根/5g,同比下降2根/5g;其他动物纤维含量0.9%,同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非动物纤维含量为0。 2011年度公证检验各项指标中,浙江的平均直径最小,为15.3μm,河北的平均直径最大,为16.1μm;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四省(市、区)的平均长度为33mm,浙江的平均长度为34mm;含粗率指标浙江最低,为1‰,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均为2‰;含杂率指标浙江最低,为0.6‰,北京最高,为0.9‰。

1.平均直径。根据GB 18267《山羊绒》,分梳山羊绒的质量按类别、型号、特性予以写实。2011年度,对公证检验分梳山羊绒平均直径状况统计分析,参考山羊原绒型号的界限规定,按特细型(≤14.5μm)、细型(14.5μm~16.0μm)、粗型(≥16.0μm)三档进行统计分析,平均直径15.7μm,与上年持平。其中:特细型占2.58%,同比下降2.42个百分点;细型占74.59%,同比下降5.41个百分点;粗型占22.83%,同比上升7.83个百分点。

2.平均长度。2011年度,分梳山羊绒平均长度,根据国家标准,按≤30mm、30mm~40mm、≥40mm三档为界限进行统计分析,平均长度为32mm,与上年度持平。其中:平均长度30mm~40mm,占公证检验量的82.93%,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平均长度≤30mm的占公证检验量的15.70%,同比仍上升0.73个百分点;平均长度≥40mm的占公证检验量的1.37%,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北京、河北、浙江公证检验分梳山羊绒平均长度>30mm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北京、内蒙古、河北、陕西的平均长度为33mm,平均长度>30mm的比例高达75.05%,浙江分梳山羊绒的平均长度为34mm。平均长度同比上升的地区是北京、浙江,均增幅3mm。

3.含粗率。2011年度,分梳山羊绒平均含粗率为2‰,与上年持平,按≤1‰﹑1‰~3‰﹑≥3‰三档进行统计:平均含粗率≤1‰占公证检验量的31.06%,同比上升14.53个百分点; 1‰~3‰占公证检验量的45.76%,同比下降29.92个百分点,≥3‰占公证检验量的23.18%,同比上升16.4个百分点;分梳山羊绒平均含粗率的增大(平均增大1个千分点),表明2011年度较2009/2010年度山羊绒的品质呈下降趋势,对此变化各方应引起重视。

浙江的平均含粗率最低,为1‰;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的平均含粗率为2‰。

4.含杂率。2011年度,各省(区)分梳山羊绒平均含杂率为0.8‰,同比基本持平。按≤2‰、2‰~3‰、≥3‰三档界限,对各地分梳绒含粗率数据统计:平均含杂率≤2‰的占97.69%,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平均含杂率2‰~3‰的占1.54%,同比上升0.55个百分点;平均含杂率≥3‰的占0.77%,同比上升0.59个百分点。平均含杂率总体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各省(区)情况是:浙江分梳山羊绒的平均含杂率最低,为0.6‰;北京分梳山羊绒的平均含杂率最高,达到0.9‰;陕西平均含杂率同比下降7个千分点。 河北、内蒙古、浙江平均含杂率同比上升,其中内蒙古增幅最大0.4个千分点,其他两省市均上升1个千分点。北京平均含杂率与上年持平。

我国羊绒产业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羊绒产业具备的有利条件

1.羊绒产业具有加工优势。绒纺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羊绒原产地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而且经过长期发展,部分具有一定加工规模的羊绒企业已经成长起来,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内蒙某羊绒加工集团,羊绒衫年生产能力已达600万件,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4强。

2.羊绒产业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质量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有数个能够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绒山羊品种,既有适于荒漠化地区的品种(如柴达木山羊),也有适于温暖海洋性气候的品种(如辽宁绒山羊);既有适于高海拔地区的绒山羊(如山羊),也有适于平原草场的绒山羊(如内蒙古白绒山羊)。

(二)我国羊绒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羊绒原料纤维变粗的潜在危险日益显现。在山羊绒改良过程中,部分地区以盲目追求产量增长为目标,严重破坏了羊绒原有的优良品质,最突出的表现是羊绒纤维细度明显变粗,白度下降,这将对中国优良的山羊绒资源和羊绒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羊绒原料是一个稀缺资源,农牧民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养殖绒山羊,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饲养山羊的积极性往往受到原绒价格、政策等因素影响,波动比较大。由于羊绒原料在企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原料价格的变动必然对企业效益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难以承受原料价格大起大落的影响。

3.羊绒产业的发展受到环保因素制约。只有在一定纬度生长的山羊才产山羊绒,但是山羊对于植被的破坏比较严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山羊圈养等环保政策,对于羊绒的产量、质量、成本等有较大影响。例如,山羊圈养虽然有利于保护植被,但羊绒质量的下降,利用率的降低,又会导致原绒价格的上涨,不利于产业整体向更高目标迈进。

4.我国羊绒产业集中度低,影响羊绒产业的竞争力。在2600多家羊绒制品企业中,地域分布较广,彼此合作较少,真正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只有少数几家,这种过于分散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中国羊绒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5.羊绒制品受到其他保暖产品的影响较大。近几年,保暖内衣、羽绒服、羊毛衫等产品无论从花色款式多样性,还是从保暖舒适性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程度提高,且价格更为便宜,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也对羊绒制品的市场产生了一定冲击。

羊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羊绒制品被誉为“软黄金”、“纤维钻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依托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我国羊绒企业逐渐发展到现在的2600余家,并且每年都有一批企业投入到羊绒行业中;国外的一些企业也在伺机通过收购或兼并等方式,进入我国羊绒市场。我国已经从世界第一羊绒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羊绒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第一大国。

1.注重提高羊绒原料的品质和产量。羊绒产业是一个资源依托型产业,原料的有限性极大地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因此,羊绒企业应当重视绒山羊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农牧民饲养山羊的积极性,鼓励培育优良的绒山羊品种,大力推广科学舍饲养殖技术,避免盲目追求高产而带来山羊绒纤维变粗的风险,不断提高原料的产量和品质。

第12篇

其实,就世界范围而言,若从湖泊的数量和所占国土面积来看,中国并不算多湖之国。半个世纪前,湖面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中国不过2800多个,总湖面8万多平方千米,只有世界最大湖泊――里海湖面的1/4不到。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失,也就是说总计有1/3的天然湖泊已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更多的湖泊因生态恶化出现富营养化,处境艰难。如今,湖泊这一重要湿地类型正在急剧锐减。而地处中国西部边陲的新疆,虽然置身于干旱内陆,却也是个多湖之区。

山地与盆地的功劳

干旱的新疆却多湖泊,这也许出乎许多人的想象。其实,新疆的“多湖”与新疆的“多盆”紧密相关。新疆的地貌,概括地讲就是山地与盆地两大类,山地约占新疆土地面积的40%,剩下的土地就是盆地了。堪称中国盆地之魁的塔里木盆地,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约有四川盆地两个半大;而新疆三大山脉――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中的山间盆地更是难以计数。山地聚水,盆地储水,构成了新疆多湖的格局。

半个世纪前,湖面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新疆有139个,数量占中国湖泊总量的1/20,总湖面达9700平方千米,在中国各省区中排第四位。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同样遭遇了湖面锐减的现实。20世纪70年代末,新疆总湖面就只剩下4748平方千米,减少了近5000平方千米。不过,与此同时建成的480多座水库拥有2000余平方千米的水面,因此在总量上获得了相应的补偿,但一些名湖,如罗布泊、玛纳斯湖等就此消失了……

七种成因七种湖

新疆的山盆地貌,是大地构造运动的结果,也是新疆众多湖泊的基本成因。尽管新疆的湖泊看上去千姿百态、各领,但总的可以归结为下面这7种成因类型。

断陷湖。因部分地壳下沉或构造陷落而形成的湖泊,是新疆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布伦托海、赛里木湖、巴里坤湖等;此外,昆仑山与阿尔金山山间盆地中的大湖,如鲸鱼湖、阿其克库勒湖等也属于断陷湖。

沉降湖。因地质时期地层沉降汇水形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准噶尔两大盆地的最低洼处,包括罗布泊、台特马湖、艾比湖、玛纳斯湖等。

冰川湖。在古冰川和现代冰川作用下,因冰川刨蚀形成,位于冰蚀凹地或冰碛丘间。一般为淡水,多在2000米以上,海拔较高,面积小但深度大。如,天山北坡的天池、阿尔泰山南坡的喀纳斯湖和阿克库勒湖等。喀纳斯湖水深188.5米,是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中国第二深水湖;天池水深也达102米。

堰塞湖。因山崩、冰川或熔岩流堵塞形成。一般为小湖,其中因冰坝堵塞形成的寿命都不长。一旦冰坝被冲开,湖泊就消失,并在山下形成洪水灾害,叶尔羌河多洪害就是例证。

侵蚀堆积湖。因大风吹蚀,在地面形成坳坑积水而成。在定向主风影响下,风蚀湖多为狭长状,如塔河下游的大西海子和巴什克约勒湖。

火山湖。因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形成。已发现的主要在昆仑山中,如位于于田县南昆仑山中的乌鲁克库勒和石河子库勒。

依据不同,类型各异

除了上述几种成因类型,不同的湖水成分、交替性质和海拔高程,也使新疆湖泊具备了许多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因水质不同,湖泊有淡水湖和咸水湖之分。在新疆的湖泊中,以湖水含盐量1克/升为界,淡水湖有博斯腾湖、喀纳斯湖、天池等;咸水湖因含盐量的多寡又分为微咸湖和咸水湖两个等级,包含了新疆的大多数湖泊。若湖水浓缩有盐结晶析出,则要称为盐湖了,如艾比湖、巴里坤湖都属盐湖之列。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盐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盐化工基地,其浓盐水的浮力和治疗功能使这里成为一个新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中国死海”。

按湖水的归宿,可分为外流湖和内流湖。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湖和阿克库勒湖的湖水经喀纳斯河流入布尔津河,再汇入额尔齐斯河(新疆唯一的外流河),流出国境后与俄罗斯联邦的鄂毕河汇合,向北流入北冰洋,成为新疆仅有的外流湖。其他的湖泊则为内流湖,出湖的水分别流向中亚、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山间盆地四个内流区。不过,有的湖湖水有进有出,如博斯腾湖、天池等,称为排水湖;而有的湖湖水只进不出,成为河流的尾闾;这些湖经长期积累和蒸发,都是咸水湖,又称无口湖。

依湖面的海拔高程,分为高位湖,中位湖和低位湖。高位湖的湖面高程在千米以上,如赛里木湖(2073米)、天池(1943米)、喀纳斯湖(1370米),而昆仑山的阿克赛钦湖(4898米)、阿尔金山的鲸鱼湖(4708米)和阿其克库勒湖(4250米)湖面高程都超过4000米,均为世界高湖;不过世界绝大部分高湖都在中国,最高的美日切错湖海拔高度达5354米。中位湖湖面高程在海拔500米上下,如布伦托海(468米)。低位湖湖面高程为海拔200米以下,如天山北麓的艾比湖,海拔高度189米;而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1979年实测湖面海拔高程只有-154.4米,是中国大陆的最低点。

“千面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