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药市场调研

医药市场调研

时间:2023-05-30 09:39:01

医药市场调研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1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出现了令人触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 今年上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 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 ,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二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但是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应该令人思索。笔者认为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还依然存在。这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极不相适应。医药保健是保障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现状

(一)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镇、乡两级的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客观的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由此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在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从而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销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二)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 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超市、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三) 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靠高不靠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四)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县级,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农村市场的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二、症结

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建国以来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

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处于秋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第二、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市镇,医药品种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农村市镇药店已经很多,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解放前许多镇上有近十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种经济成份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份连锁网络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雷同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服务项目却很难购到和满足。

第四、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集团企业热衷于在城市拼搏,无暇顾及如何占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不见。

第五、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我们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三、初探

农村医药市场要加强监管力度,已经引起许多领导的重视。县级药品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工作也正在建立和强化,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特殊性和因此而形成的难度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建国初期,由于农村医疗水平的落后和医药商品的缺乏,农村急切的是要解决药品的供给问题。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解决了农村医药市场的根本问题。由于药品掌握在国营经济手中,在国营商业系统从上到下的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发展比较平稳。随着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农村集镇上的个体诊所联合起来,组成联合诊所。个体零售药店联合起来,组成合作药店。有一定规模的医药商店实行了公私合营。由于联合诊所、合作药店、公私合营药店都在掌握住医药物资的国营经济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还是发展平稳。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中心集镇由国营经济直接组建地区性人民医院,联合诊所也接受卫生局的领导和管理。农村医药商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规范管理曾多次因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而条块变动。但在国营经济的统一领导下,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也是比较平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加入,多种商品流通渠道的展开,彻底打破了农村医药市场几十年平稳发展的境况。特别是农村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村医药市场也就跟着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简单的历史回顾,面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发达、人口分散、村落众多、网点稀少,形成了农村医药市场宽广、多层次的消费结构,网点设置分散和监督管理困难等特点,我们认为一、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坐镇在城市中的大型医药集团企业深入农村,通过收购、兼并,合股、控大股、直接建网点等多种形式,切实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农村行政机构的改革,特别是以经济自然流向为指导,实行撤小乡并大镇,撤小村并大村,精简行政机构,精简行政人员,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变革。这为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带来很大的方便和效益。建国几十年中,农村医药市场的平稳发展,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农村医药市场长期有一个主体力量统管。大型医药集团牌子硬、信誉好、实力强、品种齐、价格廉、质量有保证。支持他们占领农村医药市场这从根本上解除农村医药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向那些大集团企业提议,深入农村应该深入到在农村机构改革后的大村所在地组建连锁网点,因为这里是农村经济最基层的中心地,也是各农村村落人流的中心,也是目前我国农村医药网点的空白处。

(二)建国几十年中城市国营医药批发企业下伸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发部门,我们认为这个经验实得大型医药集团占领农村医药市场的借鉴。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应该在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零兼营的药品配供中心。全面开花,做到每个网点品种齐备,这是得不偿失的。一方面每个网点品种齐,势必库存大,药品卖不掉,周转失灵,既造成经济损失又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若品种少、规模小又满足不了消费多层次的现代农民医药保健的正常需要。这正是一些以单一经济成份组织的连锁网店存在的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而在中心集镇建立配供中心,则有利于商品资金、人员规模的节约。农村中心集镇人口多、经济繁华、商品辐射能力强。配供中心由于实行批(配供)零结合,身在农村了解农村市场的需要,多备品种能够适应农村医药市场多层次的消费新需求,又可以以一供十,即用较少的资金满足周围乡镇、村镇(含改制后的大村)连锁网点的需要。同时农民有个土种土生药材的收购问题,。近年来土生药材由于无人收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减少了农民收入。配供中心身在农村,了解药源,又可根据组织的指令,辅导种植和收购药材。确实这是为农民做的一件大好事。

(三)市、县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否能以农村中心集镇上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农村医药配供中心为依托,借用或聘用配供中心的领导为农村药品监管的人员。在县级药品监管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农村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1、生活在农村中的人员熟悉农村中的情况;2、由于配供中心在农村有一个网络体系,运用好这个网络,监管工作可大大地取得实效而且大大地节约费用;3、可节省行政机构人员编制;4、容易取得地方党政领导、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容易协调地方上的各种关系,有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5、农村居民民风淳朴,讲究情感。监管人员在农村工作,为严格、公正执法,容易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提高药品监管工作水平,切实改变农村药品市场的不良现状,确保农民用药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四)农村是个大市场,有占到全国人口70%的农民住在农村。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农村的消费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去占领农村市场,既能取得社会效益和企业近期的经济效益,健全的销售网络,入世后,其战略性的成果也将十分显著。当然政府更应该积极鼓励企业深入农村医药市场,要制定倾斜的政策支持企业占领农村市场。1、城市与农村有一定的行政障碍,这很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2、现有的店铺都有较好的地段,新网点的设立要取好的地段,更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3、新建网点,手续难度大,费用也很多。企业正常营业后,正常情况下还要半年才能盈余,所以政府应该给予企业积极的政策辅持、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4、医药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大型集团企业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当成自已的眼睛和手足在农村的延伸,支持他们,依靠他们,共同监督管好农村医药市场。

随着农村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只要加强药品监管力度,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农村医药市场一定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二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普遍认可与采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个创建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是美国,这是由于当时(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几起严重的药害事件,使其必须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过立法,严格划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至50年代建立起分类管理制度。5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都相继建立了这一制度。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包括我国,东南亚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都建立了这一制度,东欧国家也在近几年逐步推行这一制度。

我国在20**年启动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之后全面展开。为促进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国家局于20**-20**年连续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20**年工作计划》和《关于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同时,于近期先后召开了两次药品分类工作会议,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处方药的严格使用,可以减少滥用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和机体耐受性及耐受性带来的治疗困难,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促进我国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有利于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用药水平。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现状和问题

**市局一直把药品分类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通过几年来的规范管理,全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逐渐完成阶段性目标,实现了三个转变。

1、药品陈列转变

100%的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陈列由原来的混放转变为如今的把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与外用、功效或剂型相同进行分开摆放的方式,各摆放区都配有相应的标识。

2、药品的销售转变

现在的药品经营者把药品的销售分为两大部分:非处方药销售和处方药销售。处方药的销售经历了直售式、询售式、凭售式三个阶段的转变,同时非处方药销售也随着由利润驱动到信誉驱动的观念变化向疗效合理性转变。

3、药品的咨用转变

药品经营企业的用药咨询的变化较快,由原来的50%药店只配有一名兼职药士到现在100%的药店都配备了专职的药师、从业药师、执业药师作为驻店药师,药品零售企业的审核处方、指导合理用药的工作有的长足进展。

通过对市区百余家的药品零售企业的现场调查,我们发现药品分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概括为三个不能。

1、驻店药师不能保证始终在岗

调查的120家药店,12%驻店药师长期不在岗;40%的驻店药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岗;36家药店未挂停售处方药的标志;29家药店药师不在岗继续销售处方药。

2、处方药不能完全凭医师处方销售

在40%的驻店药师在岗的药品经营企业中,有近三成未能尽到审核处方的职责,形同虚设,有的不看处方,只盖章;有的只指导,不审核;甚者不闻不问。

3、分类摆放不能做到完全分开

60%的被调查的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未能完全分开,个别药品混放,具体表现在没有标识的非处方药混放在处方药区;处方药存放不集中,与非处方药交叉存放;个别非药品混放于药品中。

二、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问题分析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分别从处方来源、人员素质、顾客心态、监管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以调查和分析。

(一)处方来源缺乏

从处方方式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医院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患者挂号时先买卡,医生在计算机上开处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药,根本看不到处方。有的医院没有条件上电脑,居然给药品编号,医生开处方不写药名写编号。小规模的诊所普遍采取先扎针、后开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针也不开方。

医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营收入,所以医院不愿意让处方流向社会药店。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收入达4000多亿元,其中42%是药品收入,利润至少达500亿元,而商业流通领域利润率只有0.5%~0.7%。虽然药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现逐年递减的状况,但医疗机构和药店之间药品价格差距还很大,因此,医疗机构控制处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费人群意识淡薄

广大消费者对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不理解、不习惯。在调查时遇到一位正在药店购药的老者,他说,注射一个疗程的精制刺五加,在药店买,到社区诊所注射,300元钱就够了;如果到医院注射一个疗程,800元也下不来,药价低而且质量也不差。但当药店向他索要医生处方时,他不但不给,还拄着棍子大发脾气。消费者对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不懂,产生抵触情绪,客观上也促使药店顺水推舟违法销售处方药。

尽管目前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很快,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就医和用药需求。在不少医院尤其是医疗水平很高的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服务不到位、病人折腾半天依然看不上病,买不上药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愿去医院就医,而却愿意选择就近的药店购药。

消费者已经习惯到药店买药不凭处方的方式,如果凭借处方意味着还得走医院程序。此外,广大消费人群对处方药滥用的危害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头痛脑热,就吃抗菌素、打点滴的情况已成自然,殊不知药品的不良反应、习惯性的耐药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医疗机构责任差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85%发生在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菌药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就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合应用抗菌药不当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二是有不少医生给患者看病不做药敏试验,光凭经验就使用抗菌药;三是少数医生受利益驱动,不顾病情需要,大量使用价贵、先进的抗菌药;四是有的医生缺乏专业知识,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在医生开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处方就占四至五成左右。滥用抗菌药物,不仅给病人增添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严重的是加快了人体内耐药菌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医生习惯性应用则会因势利导,患者则把应用抗菌素当成必要。

(四)药品咨用人员素质差

许多药店在人员责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等软硬件建设上还不能适应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员素质方面,差距更大。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要求药店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我国的执业药师数量本来严重不足,还多数在管理岗位上,不可能担任驻店执业药师。即使配备驻店药师,人数也不能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药师对药品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审方能力尚未达到驻店药师的要求。

(五)规范措施不尽完善

现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摆放原则是偏重把非处方要单独存放,即OTC标识的药品标志清晰、分柜摆放。这样摆放给消费者的印象好象是非处方药作为一种需要特别管理的药品,而不是处方药,相反,无标识的处方药和暂无标识的非处方较难分开。

因此,可以想到我们规范管理过程的许多亟待完善各项工作。例如:如何鉴别处方的真伪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解决措施

1、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审核人员驻店注册、培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用药指导作用

加强药师的队伍建设。为解决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矛盾,药监部门要采取有效方式,在保证人员素质的前提下,促进扩大了执业药师的数量,同时为弥补执业药师数量不足,加强对从业药师的再教育工作。要积极促进本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从政策上鼓励从药人员进行再教育,从措施上完善从药人员的再培训。提高人员数量和质量,确保指导用药水平得到提高,满足本地区需求。

加强药师的在岗情况的检查。一是严把审查关。对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时,对药师的资格、实际水平、是否兼职、外地人员能否保证在药店行使职责等进行严格把关。二是实行值班药师签到制。要求企业提前做好值班药师的工作安排,药师上班必须签到,保证药师在职在岗,充分履行对顾客购药咨询、用药指导、处方审核、质量把关等工作职责。三是要求挂牌明示。药师在营业时间上岗时,应佩带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岗位等内容的胸卡,便于群众监督。如药师临时不在岗,应在凭处方销售药品专柜明显处,摆放药师不在岗暂停处方药销售的告示牌。四是开展药师在岗专项检查。加强对药师在职在岗监督检查,对连续多次检查发现药师不在职在岗的,将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进行处罚。

2、积极开展药品分类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用药习惯和正确使用药品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加公众合理用药知识,改变公众传统的用药习惯。要通过对加快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传,让公众了解有关药品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性规定以及药品分类管理阶段性目标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意识到药物滥用的危害。同时,还要加大对一些常见病的基本判断常识和推荐用药范围、常用非处方药的适应证等知识的宣传,采用媒体宣传与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着力解决公众在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诊疗时所面临的合理用药知识缺陷,增加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养成合理用药的习惯。

其次,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药品零售企业积极开展药学服务。零售药店及其从业人员是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的最终端环节,只有把握住终端出口,药品分类管理的阶段性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而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广泛宣传,让药品零售企业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通过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认真执行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与规定。

第三,在宣传手段上应注重贴近性和多样性。通过手机短信向社会广作宣传;与媒体联动,将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公之于众,都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类管理的宣传也不能停留在一阵风的阶段,而应探索长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并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学会在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方面的宣传、培训和正面推动作用。

3、大力加强药品分类管理的监管和规范工作,积极稳妥促进药品分类

对药店的监管。一是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情况和专有标识规范情况的检查,积极促进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强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及在岗情况,以及处方审核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结合GSp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制度和处方审核制度。三是对已明确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经营的,按《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四是对已明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要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执行凭处方销售规定情况的检查。对药品零售企业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并根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或经警告后仍违规销售的,除给予警告外,还应并处罚款。五是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医疗和药品广告整顿工作,加强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广告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加大处方药在大众媒体违规广告和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扩大宣传的检查力度。六是把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要求与零售药店的审批、变更、认证及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对达不到分类管理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共同监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推进合理用药的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制止滥用抗菌药的关键是从源头抓,用制度来规范。相关部门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首先,抓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其次,医院药剂师可以参与临床医生查房,指导临床用药;三是建立健全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制度;四是真正发挥药品招标采购的作用,纠正从使用药品中获取利益的行为。

四、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初步设想

1、推进自我药疗计划,有步骤的引导群众习惯性使用非处方药品

顾名思义,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由此可见,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古已有之,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年提出到2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结合国情,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与此同时,WHO还提出人们有权利也有责任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参与他们的卫生保健的计划和实施。我国政府也提出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应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由上可知,现代卫生保健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过去单纯依赖国家转变为是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成为社会和个人共同关注的事业。

非处方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自我药疗的发展,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对自我药疗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使用非处方药,远离药物滥用,推行自我保健。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2

但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年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仅占我国外贸出口的2%,与我国外贸出口水平不相适应。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化导向差、出口经营方式粗放、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越来越制约着我国医药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20年医药尤其是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培植我国医药出口新的增长点,优化医药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发挥出口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加强医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和互认,建设适合医药产品特点的国际营销渠道,扩大我国医药产品出口。

二发展目标。在2010年之前,基本建立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医药产品研发体系,逐步提高医药产品出口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全面增长,争取医药产品出口年增长率保持12%。到2010年,力争医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230亿美元,创立20个医药自主品牌。2010年到2020年期间。医药产品出口年增长率争取达到16%。到2020年,医药产品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知名自主品牌达到100个,力争有5-10个重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建成15-20个年出口额达20亿美元以上的医药出口基地,50家年出口额在l亿美元以上的医药出口骨干企业,一批年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的重点医药企业,国际营销体系初步建成。

三工作原则。一是把长远规划与近期发展相结合。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制定医药产品出口中长期规划,结合不同医药产品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二是企业自主和政府支持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协调和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扩大医药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环境。三是把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巩固现有出口市场,采取针对性举措,力争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把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与鼓励发展国有、民营企业相结合,提高利用外资效率,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产品技术水平。

二、培育出口主体,优化产品结构

四建设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加强对医药出口基地的管理和指导,推动有关城市成立医药出口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医药出口发展件。鼓励出口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适应国际市场的医药品种,优化布局,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结构调整,培育地区性的规模竞争优势,并发挥其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确定和培育重点企业。以国家医药出口基地为主体,确定一批分别具有技术研发优势或产业基础优势,以及市场营销优势的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加快国际化进程,谋求拓展全球市场。

六加快培育具有潜在优势的中药产品出口。选择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药品种进行重点开发推广。在建立完善种植养殖措施的基础上,鼓励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种植药材的出口。

七稳步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合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和非专利药的出口。借助跨国公司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时机,引进国外资金与先进技术,加强对化学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产品符合我国和进口国标准,努力创造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出口名牌。提倡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支持企业发展非专利药品出口。

力鼓励生物药的出口。加强对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菌和生物诊断试剂的开发与研究,努力发展具有优势的疫苗菌苗等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积极开展中草药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大规模工业化提取中草药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大力开发疫苗与诊断试剂。

九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与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大型医疗设备的出口。继续扩大一次性医疗器械出口。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拥有核心技术如超声聚焦刀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适当引进先进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技术。

三、提升技术水平,鼓励境外注册认证

十合理调配医药科技资源,加强与医药产品出口相关的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中医药国际化研究,选择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做好科技攻关。支持建立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促进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风险基金进入医药研发领域。

十一加强医药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工作。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沟通和国际标准的调研,争取中医药国际标准主动权。加强国际标准的调研,加大科技投入,做好对(二垩英、多环芳烃等)外源性环境毒物的去除和控制及制皮方法的研究推广。

十二加强医药产品知识产权的研究与保护。要提高创新层次,促进基础性专利的产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和力度,支持在境外申请专利,逐步增加我国医药领域知识产权的数量。

十三加强医药产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鼓励有关机构有步骤地开展对中药毒性、毒理的研究,支持有关国际组织建立相关的咨询中心,加强对国际市场安全使用中药产品的指导,建立国际市场中药不良反应快速应对机制。

十四推动医药产品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工作。建立国际医药市场法规数据库,并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支持相关行业中介组织建立国际医药注册指导中心,力争2010年达到20家,覆盖主要出口地区。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和资金,对符合件的医药产品出口企业的境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进口国要求的认证等给予支持。

四、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拓市场

十五加强对重点市场的开发工作。充分发挥驻外经商参处(室)优势,加强对国际市场医药产品需求的调研。继续巩固传统的亚洲市场,努力开发东欧、非洲、南美新兴市场,重点突破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促进国际营销渠道建设。加强对国外市场营销渠道的研究,大力发展医药电子商务,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营销方式。争取2010年之前。行业中介机构分别在医药产品出口重点市场建立10个医药产品销售指导中心,提供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深入研究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采购政策,力争一批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医药产品进入采购清单,大力扶持青蒿素等优势产品的出口。

十七加快实施医药产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医药企业以参股控股、并购、租赁、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鼓励医药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业务,享受国家“走出去”优惠政策。

十八充分发挥多双边机制和国际组织等多方面的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争取与部分重点国家在相关认证(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检测等方面达成互认协议。

十九建立政府合作机制。结合不同市场特点,与件成熟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双边联(混)委会机制下成立医药工作组,推动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当地市场,优先推动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项下中医药领域合作。运用WTO的协调机制,协助发展中国家解决重点疾病防治的药物和器械供应。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医药企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二十积极推进“以医带药”市场战略的实施。通过政府多双边渠道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提高各国对我国中医药的认知度。强化和规范对国外中医药留学人员的培养,利用援外资金支持在具备件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中医药合作办学、合作办医院,带动中药产品出口。

二十一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加强对易于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的监控,及时收集整理出口产品的有关信息,指导行业和企业进行必要的调整应对。要指导行业加强对国外产品的倾销、垄断、补贴的调查,按照WTO的规则建立我国医药产业的保障措施。

五、加大政策扶持,强化部门协调

二十二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商务部、科技部、财政部、卫生部、税务总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促进医药产品出口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医药产品出口发展规划与战略举措,协调解决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医药产品出口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在开展工作时要充分听取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意见,地方参照设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

二十三简化行政审批。适当调整医药产品进出口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出口服务与审批的快速通道。适时调整医药产品进出口海关编码,增列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重点产品的编码,为有关统计分析和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二十四加强生态和濒危物种保护。配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战略,促进中药材以利用野生资源为主转向人工繁育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野生动植物繁育基地,努力研究中药濒危、珍稀物种的人工替代品种。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提供必要的方便,逐步推进含野生动物成分中成药的标记管理制度。

二十五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扶持医药产业。继续执行《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92号)中相关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医药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利用现有高新技术产品技改贴息和研发资助等资金渠道对符合件的医药企业予以资助。

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进出口银行提高授信额度,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提供保险支持;帮助重点企业以抵押、质押和定金等多种担保方式获得出口信贷。

二十七继续鼓励外商投资医药领域。逐步放宽医药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并根据《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外商投资鼓励类目录中医药产品范围。

二十八鼓励组建医药经济联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研发、生产、物流、营销等环节的产业价值链;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鼓励有件的地区建立重点品种或特色品种的供应链体系;引导有件的地区发挥资源或区位优势,构建医药经济圈。

六、完善中介机构,加强信息服务

二十九加强现代物流、展览等服务。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医药产品国际会展服务和物流中心。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在国外联合建立地区性的产品分流中心,积极支持举办国际医药产品专业展览金,鼓励企业参加国际专业展览会。

三十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医药出口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支持行业组织在医药领域开展企业信用评级试点。企业的信用情况将作为享受鼓励政策的依据之一。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3

据统计,仿制药价格一般降到专利药的20%,在仿制药上市的同时专利药销量将大幅下降,幅度高达70%。由于仿制药对市场的冲击以及新药研发周期成本的限制,许多医药公司除了想法设法延长专利保护期外还通过拓展仿制药市场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仿制药市场成为众多药企抢占的目标市场之一,从FDA药品申请可知,新药申请增长缓慢,近几年来仿制药申请数量远高于新药申请量。

2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制定了鼓励扶持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企业融资和税收优惠方面给予推动。截至2013年12月底,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0593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为2072亿元,同比增长17.76%;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为14639亿元,同比增长18.60%[3]。然而,我国医药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产业链各环节还存在不谐调,我国医药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研发投入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

2.1医药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企业不足200家,而辉瑞于2008年全年的销售额就比我国数千家医药企业全年的销售额总和还要多[4]。医药技术创新过程受到市场、技术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规模大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资源优势,而规模小的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和营销环节由于条件限制而缺少规模经济性。当今世界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我国医药企业因为受到规模小创新能力低的限制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这也阻碍了我国的医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进程。

2.2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总体不足

医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研发投入具有更高的要求。以欧美的医药企业为例,其研发强度一般维持在18%左右,而同期我国主要医药企业研发强度普遍在5%以下[5]。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差强人意,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仅有1.6%左右,远远落后于欧美领先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拥有的研发机构也比较少。从表2可以看出,2000-2012年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不断上升,但直至2012年也仅有19.6%的生物医药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机构人员平均数也仅有68人,尚不能形成成熟的技术创新的主体。2.3医药知识产权数量较少现阶段,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模式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知识产权较少。2012年,我国生物医药专利数量达到了9580件,有效发明10073件。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专利申请量占比6%,与美国、日本、欧洲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模仿创新的药物在法律上并不受专利法保护,导致模仿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从长远看不利于药物市场发展。

2.4研发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以医药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对医药产业至关重要的医药技术创新活动长期被忽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困于企业规模,很多中小企业承担不了技术创新的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医药产业尚未形成完善的医药技术创新体系,医药企业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就人才层面上来说,医药企业中研发人员的数量远远低于生产和销售人员,研发人才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高层次的自主研发人才,导致我国企业对外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足,难以推进二次创新的进程,也就无法提高技术创新的产出。

3提升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3.1完善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法规

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医药技术创新相关政策法规环境,借鉴日本、印度等国经验,增强对医药技术创新体系的调控。在财政税收和金融扶持方面,政府可以对企业采取更灵活宽松的政策,通过实施直接援助进一步加大对研发型医药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也可以在研究经费投入、专利和药物审批、税收等方面给予系统化的优惠政策,比如对于创新药物的销售收入,政府减免相应企业的所得税,或者建立新药研发专用基金,以此来间接补贴创新企业的成本。

3.2建设健全医药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要立足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我国医药企业存在集中程度低,规模不经济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竞争缺乏效率,大多数企业的竞争方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创新方式很少,这种“小而散”的行业市场环境会阻碍我国制药产业发展。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就必须提升产业集中度,减少数量,提升质量,实现资源整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提高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科研资源,提高产学研有效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应设立国家新药研究开发相关基金,鼓励医药企业与高校合作建设实验室等,做到最新的研究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成果,以市场为导向,能解决科研与市场的脱节。最终实现高校、科研院、企业构建产学研的联盟,实现强强联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3实施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研发的投入需要通过一定时期的市场独占来获得回报,只有研发者的利益得到保护,才能使研发、生产、营销形成良性循环,减少和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干扰市场秩序。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要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完善相关制度、制定相关法规、建立舆论监督,切实保障专利持有者权益,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发行为;二是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的保护力度,严惩非法侵害专利权的行为,严厉制裁恶意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人和机构;三是积极搭建促进医药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和完善医药专利信息网络和公共数据库的建设,针对我国医药企业小而散的现状和特点,分层次建立医药服务体系和平台,鼓励医药企业开展医药技术创新。

3.4加快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凝聚科技人才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4

医药产业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市场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当前,湖北省医药行业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1、政策机遇。加快医药行业发展,是促进湖北省经济结构根本性转变的切入点之一。湖北省工业结构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型产业结构,对资源的依赖性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湖北势在必行。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源消耗指标到2010年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低耗能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高产出高回报的特点,应成为全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转移接替的重要选择方向之一。

2、市场机遇。未来世界市场对药品的增长需求将持续扩大。据有关部门预计,全球医药市场在未来的9年平均增长率为5%-8%,之后将继续扩大。我国的药品需求更旺,预计近20年内,年增长量将达29%以上。人口、技术、经济增长、老龄化等多重因素,推动医疗消费支出不断提升,医药市场迅速崛起。2005年,全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5109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6000亿元,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

市场环境为医药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国际产业贸易政策中,知识产权制度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今年将有约230亿美元的专利药物到期,其中包括默克的舒降之(辛伐他汀)、辉瑞的左洛复(舍曲林)等在内的六大王牌产品,将因为专利保护到期而结束其市场黄金期,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仿制药和填补专利药市场提供了最佳赶超机会,也为湖北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3、基础条件机遇。湖北省发展医药工业基础较好,在许多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技术方面,医药科研实力雄厚,研发水平在全国居前列;资源方面,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品种居全国第4位,药材品质上乘;生产方面,已有一批基础较好的医药企业,尤其是近年来先后涌现出了健民药业、红桃K、人福科技、中联药业、潜江药业、八峰药化、百科药业、马应龙药业、远大集团、科益药业、广济药业等一批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市场销量方面,许多传统医药产品在国内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如解热镇痛药布洛芬产量居全国第一,氨基酸是全国品种最多、出口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宜昌的品产量占据国内市场20%的份额;流通方面,涌现出九州通医药集团、兴隆医药集团、湖北医药集团、武汉医药集团等一批大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及以同济堂等为代表的医药配送中心。同济堂在全国拥有零售连锁药店3425家,居中国药店排行榜第二名,九州通以药品批发、零售连锁和医药电子商务为核心,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1位。在传统医药产业保持明显优势的同时,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发展迅猛,生物医药一些领域的研究已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省生物医药产品已有国家一类新药1个、二类新药5个,部分产品已投入规模化生产。

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湖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还很不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体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2005年,湖北省医药工业产业总产值148亿元,在全国的排名为第13位,还不及第一名山东省(535亿元)的1/3。湖北省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省288家医药生产企业中,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仅4家,没有一家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的医药企业。去年在全国制药工业100强企业中,湖北省只有武汉健民集团、武汉马应龙、荆门百科药业3家入选。二是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低。目前湖北省医药行业仅有“龙牡壮骨冲剂”、“马应龙”“红桃K”三个中国驰名商标,销售量最大的不过3-4个亿。三是产业链短,产业结构发育不全。湖北省现有医药产业,还没有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链,基本上只是一个医药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产业。在流通和销售上,医药生产企业多数都是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流通没有与生产紧密相连,市场化的组织程度较低,产业关联度不大。

二、加大工作力度,把医药产业培植成经济新增长点

1、明确发展重点。发展重点是工作努力的方向,只有方向明确,才能事半功倍。湖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重点是: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医药、加快发展化学原料药和制剂药品、稳步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积极发展保健功能食品等五大重点。湖北省中药材资源丰富,鄂西素有“华中药库”之美誉、神农架有“药国”之称,发展中药产业具有较大优势,要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做大做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药科技型企业,促进中药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现代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继信息技术之后发展最快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湖北省生物技术研究实力和水平居国内前列,但应用研究比较落后,科技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集中力量,促进生物医药应用技术产业化。化学原料药和制剂药品是湖北省具有优势的传统产品,要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扩大化学原料药的生产与出口,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切实抓好医疗器械产业和保健、功能食品的发展。

2、抓好项目建设。“十一五”各项目标的实施,都需要有一批具体项目作支撑。“十一五”期间,湖北省规模以上医药工、商企业大型技改项目共计185个,总投资113.9亿元。在185个项目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69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24个,投资2亿元以上的7个。其中,比较大的项目有:大鹏药业新上项目3个,对体外培育牛黄原料药及其制剂进行产业化生产;武大弘元药业新上项目5个,主要用于氨基酸衍生物的研究与开发;人福科技新上项目6个,新上米非司酮系列产品、建立麻醉品工业园等;八峰药化新上项目11个,主要用于开发新的氨基酸系列产品。为了确保项目的实施,各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服务,各企业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确保每个项目如期开工,按期完成,按期投产,尽早发挥效益。

3、加快产品开发。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力开发新产品,以新品占市场、以新品创效益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湖北省拥有国家一类新药批文1个、二类新药5个、三、四类新药20个;在功能基因、人工生长因子、人畜用生物制剂、溶栓普酶TPA、生物工程疫苗等一些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要充分发挥我省的优势,抓好新药的研发和储备,同时,大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十一五”时期,湖北省要重点发展维生素系列、氨基酸系列、解热镇痛药等8大类优势产品,培植30个单产品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骨干品种,在现有健民和红桃K等全国“驰名商标”、中联等省级“著名商标”品牌的基础上,再争创3-5个全国“驰名商标”,5-8个省级“著名商标”。

4、狠抓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十一五"医药行业发展的主线,只有把结构理顺,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十一五"时期,湖北省医药行业结构的调整,应是积极主动的调整,是发展中的调整,是涉及全面、着眼长远的调整,也是紧紧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调整。要加速医药资源整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是要引进嫁接打造医药航母。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药大公司为角逐中国市场,纷纷来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建立生产研发基地。要抓住经济全球化与承接国际医药产业转移的机遇,力争吸引一至两家跨国医药巨头在湖北省投资办厂。二是着力培植本地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医药企业战略性重组。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鼓励优势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发展医药“小巨人”。培植科技先导型、具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实行优势互补。四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医药园区建设。以园区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进园投资办厂,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以园区为载体整合医药资源,形成规模经济。

5、加强产学研联合。产学研联合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建立技术创新公共平台,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融合发展,联办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推进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形成开放、高效的技术开发与创新体系;加快科研院所转制步伐,推广省医药工业研究院转制的成功经验,科研院所可真正转变为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的企业,成为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实业公司。

6、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大力推广医药批发企业实行配送制,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制,建立城乡人民购药方便的市场网络体系,支持同济堂、九州通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坚持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加大对国有医药流通企业改革的力度。对现有的药品批发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实现、配送、批发、零售的一体化经营。大力推进流通企业实施GSP改造,开拓国内市场。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5

医药产业在我国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国际著名研究机构IMS的预测,中国医药市场到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药市场。

但当前,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集中度低等问题十分突出。加快结构调整既是医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任务,也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日前,国家发改委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针对医药产业的发展,《目录》特别强调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导和政策扶持,使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390亿美元,已占到产业产值20%,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是医药产品出口主力,约占出口总额的95%。

《目录》指出,在过去的5年中,我国医药产业境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为提升研发能力、贴近市场需求、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竞争能力,一些企业先后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贸易机构和生产装置,如深圳迈瑞收购美国Datas cope公司的生命信息监护业务,药明康德收购美国研发外包服务供应商AppTec公司,迪赛诺、上海东宝生物分别在印度、瑞典投资或并购设立生产企业,迈出了国际化发展新步伐。

“十一五”期间,外商在华医药投资约200亿元,其中研发投资近70亿元,有10余家企业在华设立了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新药全球同步研发品种增多,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和批准呈快速递增趋势。

“十一五”以来,作为医药产业传统优势地区,东部沿海省份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生物产业基地和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保持产业良好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内陆省份发挥地方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医药,实现产业快速发展,江西、安徽、河南、内蒙古、湖南、四川、宁夏、重庆、青海等省份产业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药产业总体呈现布局优化和区域协调的发展态势。

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成效显著。

其中,盐酸安妥沙星、重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等创新药物获批上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单抗药物实现产业化,吡格列酮、氯吡格雷等一批通用名药物新品种迅速形成市场规模,中药制剂复方丹参滴丸等中药品种逐步进入欧美市场,自主研制的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装置(MRI)等医学成像设备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大规模细胞培养等技术在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中得到应用,生物合成部分替代化学法工艺成功应用于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产品生产,超微粉碎、超临界萃取等先进技术在中药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一批大宗医药品种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同时,医药产业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日渐活跃,骨干企业实力增强。其中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并入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合并重组,华润公司重组北京医药集团等项目顺利实施,一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迅速扩大规模,实现了产业链整合和业务布局调整,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组织结构优化。通过技术进步、兼并重组等方式,“十一五”产业集中度稳步提高,国药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规模不断壮大,恒瑞制药等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骨干医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达到60多家。

不利因素阻碍产业发展

有专业机构预测,2011年中国医药市场增长有望高达24%,达到9388亿元的规模;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保持23%的增幅,超过1.5万亿元。同时,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全民医保”以及国民综合支付能力的提高,中国医药产业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10年成为影响全球的药品市场。

近日有消息透露,“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发展目标为总产值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3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中国医药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拓展,这种势头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现阶段,国际上知名制药公司已经把战略目标放在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其目的在于利用这些国家的高增长,以应对欧美市场的价格压力和产品老化的问题。据了解,目前西方制药企业在中国出售的处方药总价值约400亿美元,且中国市场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欧美的医药市场的年增长率只有2%~5%。

有迹象表明,考虑到新兴市场医药产业的发展潜力,更多的世界医药巨头开始将这些地区具体的医药需求视作其潜在的利润来源。为应对世界医药企业对国内医药市场的冲击,中国医药产业当下最为迫切需要改变的就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和落后的局面。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快速发展严重不适应。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医药企业投入科技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1%左右。同时,医药产业的创新激励机制力度不大,知识产权保护尚有缺陷。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差强人意,与之配套的政策支持有待加强。

当前,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生物制品业依然是我国医药制造工业的主要构成。但问题是这些产业销售和利润增速近年来有所放缓,利润增幅有所降低。

尽管中药工业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物价普涨等因素影响,加上药材资源的匮乏,使中药民族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同时,中药民族药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也比较薄弱,药品质量和安全性问题制约其发展,技术标准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需求。

医疗器械是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难度有所加大,应予以足够重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偏低。

据统计,我国有12530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生产企业约为1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为13家,这些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不到10%,大部分为中小规模的企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与先进国家相差较远。这些因素已经阻碍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产业调整锁定四大结构性矛盾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的一大重点。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曾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目的是紧跟世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适应我国基本药物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增加生产保障供应能力。

针对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创新,工信部以及相关部门明确指出,医药产业将从“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出口结构”方面进行调整。

在技术结构方面,要求化学药领域,推广应用膜分离、手性合成、新型结晶、生物转化等原料药新技术,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改造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高质量、产率,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加强缓释控释、透皮吸收、粘膜给药、靶向给药等新型制剂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要重点突破大规模、高通量基因克隆及蛋白表达、抗体人源化及人源抗体的制备、新型疫苗佐剂、大规模细胞培养和蛋白纯化等技术。加快开发生物活性高、稳定性好、半衰期长的口服、肺部给药的新型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积极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创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加快医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扩大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范围,提高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关键、核心医疗器械的数字化水平。

在组织结构方面,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促进品种、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扶优扶强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显著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使医药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格局。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6

关键词:医药企业农村市场营销管理

一、引育

中国是农业大国,12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为8.5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日益兴盛。据统计,1998年全国农村药品消费总额为82.39亿元,人均9.49元,至2000年增长到12.55元,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25.24元。2005年全国农村人口按照8.66亿计算,即全国农村市场药品销售总额将达到218.57亿元。农村医药市场的巨大购买潜力对医药企业构成了巨大的诱惑力。毫无疑向,21世纪,在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成功占领农村市场的企业。由此,如何抓住先机,提前一步进人农村市场成为众多医药企业要考虑的战略问题。然而,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启动难度大,投人时间长,企业收益小等因素使医药企业进军农村市场举步维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医药企业只有在充分认识现实的情况下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才能抢占先机,占领农村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那么,在进人农村市场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我们要分析农村医药市场的特点。

二、农村医药市场特点分析

(一)农村药品消费呈逐级递减式阶梯结构

在用药总量、药品数量、用药品种、用药档次、单位品种价格、新品种普及率等几个方面,农村疾药市场都按照逐级递减的方式发展,即省会城市>城乡结合部>地级市县城乡镇>村屯。同时,农村患者总体用药水平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药品需求总量呈增长态势

随着农民总体收人水平的大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支出也在逐年快速增加。

(三)农村药品需求结构与城市不同

农村多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一些因为卫生条件引起的疾病,如传染病(肝炎等)。这与城市人群易患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富贵病”明显不同,这种状况不会很快改变。

(四)零售药品为主要消费药品

农村药品消费基本没有公费医疗。虽然个体诊所、个人承包医院为药品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但药品零售远大于医院消费,且多为自费购药,因此农村医药市场基本属于OTC市场。

(五)管理无序

相对于城市市场来说,农村医药市场管理存在混乱无序的问题,作为农村医药市场的主体,县镇零售药店、村医务室进药时受到的约束较少,进药渠道混乱,至使很多地方假药劣药泛谧。

针对以上农村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医药企业在进入农村市场时,必须按照现阶段我国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农村消费者的药品消费心理与习惯,以“4C”的观念进行营销活动,真正做到患者导向;在战略上,企业要端正认识,要把农村市场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新的增长点来对待,并投入必要的资源,做出战略规划;必须克服可有可无,三心二意或生搬套、急功近利的思想。因此,详细分析开辟农村医药市场的几个核心问题很有必要。

三、农村医药市场开发核心问题分析

(一)市场调研分析

市场调研是企业开辟农村市场的首要环节。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差异巨大,用开拓城市的办法去开拓农村,自然是行不通的。农村医药市场药品销售结构与城市有很大区别,不同区域的农村市场之间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需要企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农村患者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产品进行开发。

市场调研主要要分析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的药品消费缺口。即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哪些药品是农村市场最急需的。2.农村的消费水平。要确定某种药品的价格定为多少才能被农民接受,哪些药品是适应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性是农村市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富裕地区、发展地区、贫困地区对药品价格的需求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已经加大,富裕农民与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3.农村的消费心理。要弄清农民的消费习惯、心理偏好。据调查,农民及城镇居民购药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才是疗效。那些物美价廉而疗效好的药品就成为首选。农村患者对药品疗效的认识也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他们认为,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即为有效,就是好药,很少关心一种药品是西药还是中药或者毒副作用的大小。再有,他们认为西药吃药2-3天必须见效,中药5-7天必须使症状减轻,否则就会被认为无效或效果不好而转换品牌。总之,只有经过全面的调研,企业才能推出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有效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从而制定可行的推广和行销策略。

(二)销售网络的构建分析

对医药企业来说,销售网络的建设十分重要,拥有运行良好的销售网络,是成功的一半。然而,网络建设费时、费力、费钱,农村市场更是因为其地域分散、购买力分散使许多企业半途而费。农村网络建设有四个重点:1.员工队伍的建设。农村市场一般以县城为中心,再分片设立分支营销机构。根据具体县市的规模及分支机构的多少,确定县级营销中心的负责人及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员工应以本地人为主,以减少费用。招聘员工时,不能片面追求学历(也不能太低,以高中文化为宜),以保证营销队伍的稳定性。2.培训。员工招聘结束后,应当对其进行培训。员工来自不同地区,差异较大,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其进行岗位职责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达到岗位职责所要求的营销专业水平。企业文化教育也是新员工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员工只有认同企业的文化,才会与企业一起努力拚搏。3.给织自己的批发网与直销网。首先要组织经销商,联络经销终端,把产品充分渗透到各药店、卫生院、村卫生室。经销商和经销终端是货、款流通的渠道,货的合理顺流可以调动经销商和经销终端的积极性,款的按时回流是货物顺流的保证。使遍布全国农村的经销商和经销终端做到货的合理顺流和款的按时回流是深入县、乡、村的农村的营销队伍的重要工作。还有一种渠道是由企业员工直接将产品送到镇卫生院、药店、村卫生室直至患者。目前,由于医药商业企业的大量亏损及破产,农村市场的直销网络作用日渐突出。但同时应该看到,企业经常会由于员工的跳槽而失去掌握在部分员工个人手中的网络资源。因此,加强销售网络的管理,建立监督检查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产品结构问题分析

医药企业要结合农村市场的特点,合理配置企业产品结构,开发适合农民使用的药品。如上所述,农民对药品疗效的认识与城市不同,影响其健康的疾病也与城市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农村消费者消费心理,合理配置企业产品结构,开发、销售适合他们使用的药品不仅体现在药品的品种选择上,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据调查,农民对于不可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状的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时,价格就成为他们购药时唯一考虑的因素;对急性病,一次性购药花钱多少是其考虑的重大因素之一。一般若药品零售价超过10元,购买时他们会较为谨慎。因此,只有合理的药品价格,才能被老百姓接受。2.质量。中国农民是很会算账的,不太注重形式,讲求东西实在,在数量与质量之间,往往数量更能打动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放弃药品质量。假药、劣药给农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制度的推行,那些质量不过关的药品将会越来越难销。3.包装。农民买药的频次高,每次量很小,很多常用药必须拆零销售。因此,在农村销售的药品每独立包装不能太大。农民的审美情趣与城里人也不尽相同,如在色彩上他们喜欢鲜艳的颜色,在名称上求吉祥等,这些都需要企业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认真考虑。面对农村市场情况,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和开发,是企业成功开拓农村市场最关键的一面。

(四)广告传播问题分析

由于普及医药知识的报刊杂志及电视在农村的订阅率、普及率较低,农村中具有医疗与药品知识的人数少且素质低,加上价格贵,很多药品不能下乡,使得农民医药知识异常缺乏,农民渴求医药知识及保健知识的普及。因此,要想开拓农村市场,就一定得把消费者教育与药品销售并重,这样,产品才能逐渐进人农村市场。利用各种煤体对农村消费者进行药品知识普及,使他们能了解、会使用各种常用药品将对企业销售十分有利.农村患者药品信息来源主要有三:首先,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各种广告煤体获得药品信息,其顺序为电视(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本地电视台)、报纸(当地报纸及企业自印的各种报纸宣传品)、各类店头POP广告与宣传物。其次是乡村医生(医院、个体诊所、乡村卫生室)、零售店员介绍。再次,人际口头传播,即病友、亲朋之间的互相传播,这一比例远比城市高。针对这些特点,要求企业在进行广告传播时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条幅广告不便于在农村的公共环境下保存;宣传小报由于农村地域广阔而使人工成本过于高昂;路牌广告制作成本太高而无法普及……而墙体广告由于形式简单、成本低廉、针对性强、便于操控、保持时间长、传播范围广而成为农村市场宜传手段的较佳选择,它既可单独操作,也可与其他煤体相结合,对提高药品品牌知名度,形成品牌偏好很有好处。需要指出的是,与城市消费者相比,农村消费者对那些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的品牌忠诚度极高。因此,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加强品牌管理对企业在农村市场上获得竟争优势,获取高额利润十分重要。

四、实证分析: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村市场开发策略

(一)调研分析

红桃K公司在推出生血剂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结果表明,生血剂是农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其一,农村贫血群体大。我国妇女贫血比例达47%,其中孕妇高达55%以上,青少年婴幼儿贫血比例高达64%。在各群体中,农村居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等原因而使其贫血率明显高于城市贫血率,客观上决定了生血剂在农村有着潜在的大市场。其二,传统的习惯和现实的心理,农村消费极为看重血。市场调研中询问消费者怎样看待血的作用时,许多农村消费者都用‘最”字级的评价,认为“血是人体中最宝贵的东西”“人体中最不能缺的是血’,形容其为“人体之本”。其三,可见的失血或多种原因导致的贫血,直接刺激着农村消费者对补血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表明,有九成以上的农村消费者认为生病动手术或者人体受外伤流血较多后,需要补血;还有较高比例的消费者认为妇女经期流血后,需要服用补血的保健品。这些调研说明,红挑K生血剂这种产品是适合于投放农村市场的。

(二〕产品价格策略

市场上补血类产品价格多为50-100元盒。红桃K公司经过反复论证认为,30元左右一盒,是可以得到消费者认可的价格。产品上市后调研显示,较高比例的消费者认可和接收这一价格。调研还显示,经济条件好的消费者,较多将红桃K生血剂作为保健品购买,用于日常保健;经济条件一般的消费者部分人作为保健品购买,部分人作为药品购买;经济条件差的消费者较多是作为药品购买,用于治疗贫血或失血后补身体。红桃K在农村各种经济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中找到大批忠诚消费者,说明其定价是合理的。

(三)营销网络的营建

红桃K认真地研究与建立营销渠道有关的农村市场特点,如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居住相对分散;农村市场经销商多,经销终端多,但规模相对较小;农村市场消费者较容易相信信息,但对大煤体的接受程度低等等。根据这些特点,红桃K组建了深人到县、乡、村的营销队伍,县有办事处,乡有工作站,村有宣销员,这些队伍编织了一张巨大而严密的销售网。他们深入渗透,积极向农村消费者宜传产品功效,介绍产品形象,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他们积极组织经销商,联络经销终端,以保证货、款流通的顺杨。

(四)广告传播策略

熟悉农村消费者,广告传播中尽贴近农村消费者是红挑k公司广告传播策略的根本出发点。红挑k公司运用了大t适合农村消费者的宜传方法,比如最初的开拓农村市场的号角式广告语:‘呼儿梅吃,中国出7红桃K’,这句话简单易记,而“呼儿梅吃.则运用了陕北农村的音调,农村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再比如,在制作‘王婆.专题片时,刻意突出了农村特色。在农村消费者中“王婆.的声名家喻户晓,借用“王婆形象,可以达到很快提高产品知名度的效果,而广告画面夸张、诙谐,也为农村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红桃K;司还在农村制作了大的靖体广告,将广告语以标语的形式届臼在农户堵上,使他们时时处处可见,持久、反复地将产品的功效信息传递给农村消费者。

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结了其它企业在农村市场运作时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向县乡村的口号,几万营销大军9年里累计销售额超过6例乙元,成为健康产业的一预明星。2002年,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医药企业60强排名中列第48位,在补血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33.96%。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7

[关键词] 医药教育;中药产业;医药院校;协同发展;国际市场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a)-0118-05

Profound reflections 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and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WANG Jie1 GUO Hongwei2 LIU Xia2 ZHU Dan3 WEI Jinbin3

1.Phamaceutical Factory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China; 2.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Medicine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China; 3.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we should analyze the med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in-depth, put forward medical colleges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and deepen cooperation,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and form a new platform and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promote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graduall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market

随着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政府将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给予大力支持,提出系列调整、加强和加快中药产业和事业发展政策法规和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等,增大投入,中药产业已较大进步,激发潜能、带动农业和农村、民族地区脱贫、扩大就业、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协调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拓展国际市场和促进国家综合发展等。然而我国中药产业从生产大国到强国还有较长路要走,面临困难,医药教育尚存不足,医药教育和中药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呈现,引起学界、产业界及社会关注和思考[1-9]。现分析现状和不足,结合已有研究实践,提出若干积极措施。

1 中药产业发展对人才教育、科研创新和开拓国际市场需求迫切

1.1 中药产业发展

中药“一带一路”发展源远流长,中药产业伴随我国经济、文化、政治、国际往来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而渐进,如今不仅是对中药的开发、经营、流通和使用,且包括对壮药、维吾尔药、哈药、藏药、蒙药、瑶药、苗药、侗药、仫佬药、京药、彝药、傣药等民族药的开发、经营、流通和使用,呈现中药和民族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在世界医药扮演重要角色。中药产业广义包括中药相关的农渔林养殖业、加工业和工业、商业、医疗业、医疗器械业、知识产权、药事管理等以及利用中药的长寿养生保健、美发美容美肤、观光旅游文化等新兴产业等。不同地方经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各自特色中药产业。全球流行性疾病防控,新医改,基本药物;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和基地;中药行业商标保护;优化中药产品出口结构,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完善中药注册管理,体现中药特点,提高质量和疗效;加强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和流通监管;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1~2卷已发行;《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目录》推广高质低价药,解决药贵、低价药中标死、廉价药物短缺等难题,企业在规定范围内按成本匹配价格,促进企业做人力和科研投入,推动中药新产品研发和升级。中药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有深刻变化和广阔发展前景。

1.2 不足之处

哲学体系差异、文化背景差异、医疗体系差异、法规限制、贸易壁垒等使我国中药至今很难通^FDA,难以进入世界医药主流。中医药人才缺乏、重西药轻中药、错误将中药现代化等同中药西化等又使中药很难为13亿中国人医疗保健服务。国外洋中药即西方植物药,抢占和蚕食市场,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发展受很大威胁。20世纪60年代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的美国、欧洲国家从中国古老树种银杏里提取银杏黄酮与银杏内酯,对银杏果和叶化学成分、药理、制剂和临床等研究,至今许多国家地区销售银杏类制剂。近年跨国公司提供人才技术资金,与我国高校合作开展植物成分提取纯化、合成改造、制剂应用等。通过挖掘汉方,日韩占世界医药市场营业额远超中国。东盟受制于基础设施资源,产能不足,品种局限,依赖进口。东盟华人较多,有草药传统,使中药对东盟出口有较大增长,但我国出口以药材为主,制剂很少,而欧美出口以制剂为主。国内一些企业加大投入,与国外高校及机构学者合作,按西药要求,获得成分指纹图谱和新用途等专利,然而中药不等同植物药,中药从宏观入手,西药从微观入手,中药体系涵盖西药体系,质优价廉的优势显著的中药面临削足适履和何去何从的尴尬处境。

2 医药教育发展现状和不足

2.1 医药教育发展

随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生源扩大,医药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兴办新校区,扩大办学和研究规模,实施教改,转变思想,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和科研水平。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于2005年成立,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施药学方向的专业双语教育,培养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高级药学人才。政府支持和推动高校研究中药,研究深度和广度拓展,难度加大,学术交流活跃,涉及药物作用复杂机制研究,新药研究、信息服务、示范基地、技术设备、人才培养、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八桂学者是广西政府批准设置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广西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为首批广西八桂学者岗位。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有省部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广西医学科学实验中心有生物制剂研发平台。

2.2 不足之处

一方面,中药产业及企业发展遭遇困难多,面临药品不断降价而物价成本不断攀升的艰难困境[10],各领域限制门槛不断加高,质量标准不断升级,创新难度不断加大,如:GMP、GSP、GLP、GCP、GPP、GAP、GUP等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有大量工作空白需要人去完成;新产品研发和创新,开拓和扩大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亟需大批现代化人才,却总招不到合适人,创新停滞,难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医药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许多药学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性别、学历、工作经验、综合素质、自身能力准确评估和定位、在校教育、用人单位人才需要、福利待遇、社会身份等级偏见等,结构性就业难问题也较突出[11];医药院校科研规模不断扩大,学术交流活跃,成果较多,却未能及时产业转化[12],国外高价药及洋中药趁机大量涌入我国,即医药教育和中药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呈现,严重制约医药教育进步和中药产业发展。

3 积极措施

3.1 思想更新

医药院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中和谐文化和当今社会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基础和根本依据,增强协同发展意识,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落实国家发展新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合作共赢,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我国政府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政策、人力和财力支持力度,以项目为载体, 提供良好创新环境。教育部实施2011协同创新计划。高校凭借学科优势、优质人才资源及社会服务功能,在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肩负时代创新厚望和重任。依托优势学科群和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产业、政府和其它国家等建立多层次合作构成协同创新有机整体和长效机制,共同解决国家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需求,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关键在于不断科技创新。企业和产业科技创新需求是无限的,专门科研机构是有限的, 高校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提升,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备受关注的中药产业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医药院校和中药企业要善于吸引利用活跃的社会力量和民间无穷智慧,取长补短,提高产学研合作主动性和实效性,教育理念应和坚定的行业理想信念、以人为本、面向低收入群体、社会责任战略观、品牌化、绿色生态药业、与时俱进等企业新观念保持一致,推动共同发展。

3.2 加强人文和民族医药教育

古往今来中医药教育不仅注重知识传授,且重视学生成长与发展。人文精神、健全人格、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基本要求,现代中医药教育与人文教育水融,现代中医药教育是专业和成才教育、成人和做人教育等。许多高校针对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脱节、重科学轻人文现象,出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多种措施,开设人文教育专门课程、建设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和教学氛围、开展社会实践、参加企业项目、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13-15],不断满足产业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中药产业大发展和积极应对西方医药学革新发展背景下,中药学专业课程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尤显重要。在本科教育中普及民族医药适用技术,增加疗效同时减少费用,增加治疗手段;在课程设置上体现民族药特色,不同民族医药体现不同民族特色,壮医药有毒虚致病和调气解毒补虚治疗原则,避免雷同,重视学习借鉴古籍和创新等;人文教育。激发药学生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药学生珍惜光阴,勤勉求学,广泛学习丰富知识,贯穿融合古今中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阅历和人生,培养艰苦奋斗、积极乐观、扎根基层、忠于岗位、求真务实、遵纪守法、规范正派和感恩奉献等精神作风,更多实践,去看去听去想去做,吸收、领悟和创新。地方民族医药发展较慢,实施民族医药教育和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大力支持,充实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以及互联网加教育技术等。

3.3 教育科研特色和产业特色结合

3.3.1 调整教育结构和教学方式 医药高等教育结构和教学方式调整以适应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出发点。中药产业大发展需大量中药学人才资源保证,不仅对学术型人才有需求,也急需技术型、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学术型人才培养数量偏多,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数量偏少,这种结构特征不适应目前中药产业发展,只有政府、高校、医院、企业和产业等共同努力,才可保证教育结构和方式适应中药产业发展[16-1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大量药学人才开展服务。我国中药学队伍存在人才紧缺、分布不均等现象,基层和社区人才尤缺乏。药学服务是企业、医疗机构、药店及社区中心防治疾病的关键,基层药学人员大多缺乏中医和医学相关知识,难适应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导致资源浪费和药物滥用,和精准化个性化医疗趋势要求相距甚远。处于市场竞争的企业期盼毕业生适应力强,能力提升快、素质较高、服从和忠诚度高,行内认可、员工欢迎,心态稳定、积极阳光。高校对接产业共建长效机制,完善企业和毕业生反馈信息,包括岗位设置分布、适应能力、升职空间、表现比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资福利待遇、岗位能力评价、素质综合评价、发展前景评价等,形式多样化,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回访、选择不同规模和类型企业调研等。高校建立专业建设指导、人才需培规划、教案等灵活联动,根据产业趋势和岗位需求,讨论重大建设与合作项目,制定发展规划,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关注新动态,使学生就业广。实习模式多元性有效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缓解其经济困难和负担,既利于教育和人才选培,又利于学生自身管理和就业。由药学院和药厂及某公司组队到百色靖西县(贫困县)晚史屯麒麟山进行野生资源实地考察,利用自身特长,发现许多民族药野生植物和适当采挖,学生将所学知识带到课外运用,教学、研究和生产等部门通过考察,完善教学科研生产。高校增强协同发展意识,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促进,将有更大更多发展机会、空间和前景。

3.3.2 组成新平台,成果及时转化 我国中药产业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与国际规则差距大,可借鉴欧美日韩发展植物药成功之处,但不可照搬硬套。企业和高校通过联合申报课题获得更多支持,成果及时转化。企业合法生产、经营和管理,对经受漫长岁月考验的特色产品,不断完善和打造百年老字号,这是高校及研究机构无法做到的,故利益分配时避免向企业过高要价,否则严重阻碍成果及时转化。我国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低等。广西中药和海洋药物5000多种,约占全国药用资源的三分之一,但开发不足,面临新药研究成本和风险高,企业难定前进方向和新的盈利增长点。我国提高科技投入,正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按照安全、有效、稳定和可控要求,发挥中药优势,开发治疗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抗衰老、补益和养生药;鼓励中药提取集中加工、产地加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和商品化。鼓励企业和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选择重点产品建立较符合国际惯例的质量标准,采用先进科技改造传统工艺,提高工艺水平,促进重点产品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基地,目标明确,优势互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整合资源组成开放平台,针对中药产业特点和科研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支持科研攻关,成果及时转化[18-19]。广西医科大学凭借优势,获政府科研资助居于广西高校前列。药学院教研实力雄厚,学科建设成绩显著,科研硕果累累,积极扩大对外合作。转化中心是以从美英大学引进高端人才为主体,率先在中西部地区组建的转化医学研究机构,是一个自主创新、国际水平的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平台,瞄准生命科学发展前沿领域,以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老年相关疾病,代谢相关疾病以及感染传染性疾病为重点,组织多学科协作攻关,更重要的是对人类重大疾病的认识和研究新的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和药物。医学实验中心是集科研、教学、临床检测于一体的大型对外开放性实验室,涉及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区域性高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分子药理研究、蛇毒及生物制剂研发等,为教学、科研、企业提供先进技术平台支撑。一些高校校办企业不断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取得良好效益,提供可靠经验。广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经历40年现已成为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主要产品胃乐胶囊、安神养血口服液、归芪补血口服液等39个国药准字号产品远销,组建中药民族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抗艾滋病中药制剂研l基地和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基地等,作为理想实训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促进师资水平提高,促进中药产业发展,不仅增强高校综合实力,也让高校更好服务经济[20]。

3.4 民族特色和国际特色结合,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我国企业要把握有利因素。东盟已成为我国医药产品出口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东盟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成为我国第三大医药出口贸易伙伴,我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忽视东盟市场,东盟市场是中国企业攻占国际市场的桥头堡。我国中药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质量、品牌和专利观念增强,推进国际化,通过东盟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东盟各国开放程度扩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全面落实,医疗服务输出和境外营销渠道扩大。一带一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从中国一直经过西北、西南、俄罗斯、中亚、中东,到欧洲,然后从东南沿海下海,经过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一直到东非海岸,欧亚大陆以及半个非洲都被覆盖在这庞大计划,打造中华体系,扩大自身经济、市场腹地。中药面临更多机遇。通过政府、高校及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在东盟开辟新基地,开发适合东盟市场或国际市场的中药,不仅为中药进入东盟创造有利条件,也推动东盟至亚洲医药产业发展。然而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21],我国企业要克服困难,防范风险。我国对东盟出口高附加值的制剂在东盟进口中所占比重仍较低,东盟国家每年药品进口采购仍偏重欧美。东盟各国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相同,有的国家市场经济不成熟,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有的对进口注册和监管法律法规趋严,程序繁多,文件体系要求较高,相关标准至今尚未形成互认,上市难度仍较高,一般通过当地商注册,商资质较难把控,注册时间较长,营销渠道建设困难,各国市场充斥假劣药品和抢注我国商标,欧美日韩洋中药和印度医药竞争等增添我国企业建立营销渠道和销售药品难度,风险极高。企业进入东盟市场,应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合作,实地调研,加强东盟各国经济和市场需求、医疗体系、营销渠道、技术法规、注册程序和合法性等学习、研究和实践,稳妥开拓东盟医药市场。

综上所述,在中药文化趋热的当今,人们既要冷静慎思,又要活跃砥砺,面对以科学为名的无端质疑、畏难和退缩,秉持对中药的热诚和笃定。丰富的中药赋予我国医药经济发展深厚的软实力。医药院校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和经济新常态,紧紧把握21世纪大健康事业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及中药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然而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医药院校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谐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协同发展意识、深化合作,形成教育、科研、民族、国际、人才等特色和产业特色和谐相融,化被动为主动,推进协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剑锋,李俊伟.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医药国际教育的战略转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6):26-27.

[2] 冯春贵,杨峥.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8(2):12-16.

[3]潘锡杨.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与风险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4] 黄正夫.基于协同创新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5] 薛岩松,张正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3):13-17.

[6] 彭成.发挥四川资源优势,实施中药产业扶贫[J].中药与临床,2015,6(5):1-4.

[7] 马昊楠.充分继承后才有资格谈进步[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1):33-34.

[8] 谭甲文.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功能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3(7):56-58.

[9] 王水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34-135.

[10] 陈业光,李德潮,王捷.制药企业面临药品不断降价困境的应对策略[J].中国药业,2014,23(24):17-18.

[11] 郭禹.苏北地区高校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探讨[J].科技风,2013(23):268.

[12] 李永明,杨翊,张颖珍,等.科研院所专利管理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142-143,172.

[13] 朱丹,林军,王捷.生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l:299-300.

[14] 梁秋云,谭珍媛,王捷,等.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l3,30:150-151.

[15] 韦锦斌,林兴,王捷.高等医药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视阈下的药理学教学[J].高教论坛,2014(6):51-53.

[16] 李纯净,王纯杰.吉林省的本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49-50.

[17] 曾朝辉,侯胜鹏,陈叶兰,等.地方高校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互动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与安化黑茶产业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6,16(6):6-10.

[18] 王勇,谢雪梅.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特色分析与定位[J].教育现代化,2015(1):31-38.

[19] 韦锦斌,王捷,黄仁彬,等.加强药学院和校办药企合作互动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l4,31:114-117.

[20] 王捷,韦锦斌,苏志恒,等.产学研合作机制下校办药企发展对策思考[J].中国药业,2015,24(12):7-10.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8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投入、高收益、高技术密集型的特殊产业群体,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为加快我市医药产业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药业发展趋势及*药业发展现状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医药产品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16.6%,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处方药市场、世界非处方药的第一大市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省内分布的动、植物药材有856种,总蕴藏量为27亿公斤。有药材保护区36处,保护面积5.9万亩。*年末黑龙江省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7位。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的一批骨干企业,涌现了一批骨干产品,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的就达23种,产值超亿元的有15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仍将继续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为发展医药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102科、215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田鸡、鹿茸、麝香、熊胆、豹骨等9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龙胆草、苍术、北五味、刺五加、满山红等76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寄生、巨麦、白鲜皮、地榆、益母草、升麻等120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12.5万吨,周边市县中药材年蕴藏量在30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种植历史悠久。*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甘草、柴胡、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100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5万吨。松籽年收购量1000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4万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17.5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285公里,距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牡丹江市仅12公里。滨绥、图佳铁路、201、301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20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220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全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1044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848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561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电力充足,水质优良。*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29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全市有大小河流144条,地下水储量约181.7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医药工业基础坚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依托黑龙江省第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区,辟建了医药加工园区,为发展医药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科技支撑。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具有资质的制药企业进驻*,现已有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制药、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6户制药企业入驻医药加工园区,全市制药企业达到8家,总投资近2.1亿元,年产值达到3.4亿元,生产药品剂型11种,药品品种37个。全市已有25户药品批发零售企业通过GSP认证。

二、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及任务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开发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坚持“以药兴市,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实施医药工业园区、北药种植养殖基地、药材市场和药业关联产业等重点工程,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把*建成黑龙江省外敷药基地、全国北药种植基地、药品流通和中药材(品)集散地。(二)遵循的原则1、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把发展医药产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起来,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药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药业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分阶段实施,逐步将医药产业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把*建成药业大市和药业强市。3、坚持以政府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的原则。政府扮演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公共服务者角色,引导规范企业、北药种植户成为产业发展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药业发展。4、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北药名优产品的同时,加快医疗器械、新型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利用医药产业生产技术优势,向相关产业进军,在化妆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农药等产业方面取得新成果,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医药经济新格局。(三)任务目标1、总的目标到2010年,北药基地面积达到5.3万亩,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1)北药生产。按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巩固已有药材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人参、丹参、龙胆草、甘草、林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进一步扩大药材和药用原材料作物种植面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一批集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北药种植园、北药高技术产业园、北药良种示范园,形成以*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材及药用原材料作物生产体系,拓展药用动物养殖领域,为北药加工提供充足原料。(2)药材(品)加工制造。突出科技强企,壮大药业企业总量,实现企业升级,发挥群体优势,把*建成药业大市、药业强市,把我市的药品(药材)加工制造业建设成为体系完整、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药业(药材)加工产业体系。(3)药材(品)流通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先导作用,把*建设成集药材、药品流通、监测质控、配送服务、信息交流、药品博览展示于一体的最具黑龙江乃至全国特色的流通贸易服务中心。2、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年-*年。以GAP、GMP、GSP为目标,铺摊子、搭架子,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农户三赢机制,形成产供销、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创新体系。建立平贝、五味子、刺五加3个品种GAP生产基地,扩大北药试验示范研究,扩大良种基地面积,北药种植面积达2.1万亩。在药业企业已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行强强联合,组建药业集团公司。制药企业总数达到15户,产值8亿元,税收5000万元。第二阶段:*年-2010年。跨越式地提高*药业的功能和地位,把*建成黑龙江乃至全国北药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药品(材)加工制造基地、药业流通及信息中心、药业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教育中心和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北药种植面积达5.3万亩。建立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1个。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

三、重点规划任务1、合理规划,加快北药生产基地建设。一要实行优良品种工程。充分发挥市农技推广中心、科技局作用,加快中药材良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大力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道地药材,扩张优良品种种植(养殖)总量。积极培育无公害药材品种,通过对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育种方法、植株施肥、浇水剪枝、嫁接等管理方法及高效无污染、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中药材种苗。在育种基地上推广应用示范新品种小规模栽培,实行规范化、科技化、标准化种植养殖。二要标准化生产。执行GAP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严把质量关,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喷灌、蓄水池、温室和大棚等设备设施,满足基地生产需要;积极与省医学院、省中医学院、省药品检验所合作,开展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从生产、粗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中间品、成品、流通样品等各个角度和方面,发现药材质量变异和缺陷,从而建立完备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规划和调整,到2010年,在横道镇建立5000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山市种奶牛场建立2万亩的五味子生产示范基地、*镇建立*亩的黄芪生产示范基地、柴河林业局建立8000亩的刺五加生产示范基地、*镇和柴河镇建立2个500头的鹿养殖基地、柴河林业局和长汀林业局建立2个1万亩的林蛙养殖基地、柴河镇和*镇建立2个300把的蚕养殖基地。在保证制药企业药源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现有种植(养殖)品种优势,不断扩大辐射区,增加基地面积。四是建立健全组织服务体系。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积极开展北药种植技术培训,推进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防虫治病、收割晾晒等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北药产业协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流通渠道,调动流通领域经纪人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北药协会发展到9个分会,覆盖面达到100%。五是建立野生药材自然保护区。在长汀、横道、柴河、二道、三道建立刺五加、五味子、林蛙三大品种的自然保护区,明确保护任务,落实保护责任,实现我市野生药材永续利用。确立北药发展利益机制,凡是涉及到森工局和山市种奶牛场的有关北药发展事宜,由市政府统一进行协调,保持步调一致,共同发展。2、强化措施,创建现代药业工业企业体系。一是加快医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制药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进现有药业企业GMP改造,大力实施调高、调优、调强、促大等战略措施,使药业企业得到升级,加快发展。二是组建研发机构。引导制药企业自建孵化器,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北药研发系列产品,并积极进入临床。各企业都要做到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向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挂靠。积极与中国药科大学、省中医药大学、省中药研究所等药品科研机构、医学院校联合挂靠,达到人才、设备共享,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充分抓住国内、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对外扩张机遇,与国药集团、哈药集团、石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企业实施联合挂靠,通过入股、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等多种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技术和实力。四是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培育制药出口企业,帮助办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要按照国际FDO标准进行生产,在药品包装、工艺、原料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加出口种类和品种,要不断与国外制药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逐步打入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市场,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五是组建药业集团。以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打破不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实行产权整合,推行强强联合,产学研、贸工农相结合,组建制药集团,走医药产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3、扩大营销,全面拓展药业流通领域。一是建立北药集散地。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以药材公司为载体,建立北药集散地,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药材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平等交易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企业、经销大户到大型药材市场设立窗口,不断拓展销地市场。二是培育药品流通企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积极通过GSP认证,提升企业资质。加快企业营销队伍建设,营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50%以上。完善销售网点建设,通过总经销、区域、终端销售、广告宣传促销、医学专业推销等方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积极引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鼓励制药企业与药品流通企业进行联合,积极参与或融入国内外大型药品销售公司,逐步收购或控股一些重点城市的医药批发企业或配送中心,组建全国性的药品连锁店。三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编制我市药业网页,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村村通”、农业信息网和农业技术110,广泛宣传我市北药资源、政策信息,通过网络加强与各大制药企业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市场信息,做出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指导药业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创新意识、营销意识,面向国内外市场,采用先进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开发生产高质量、有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及时抢抓机遇,强化营销,迅速抢占市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联牌经营,通过“联牌、靠牌、引牌”,走出一条“以名牌抢占市场,以名牌促发展,以名牌求效益”的名牌之路。五是发挥政府在市场开拓中的作用。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引导生产。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解决地区分割、流通不畅,环节多、费用高等问题。各相关部门要高度负责,以开拓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北药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重点解决卖药难问题。4、科技创新,提高医药行业整体实力。一是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制药企业要普遍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实现制药过程程序化、自动化。完善拓展药业行业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全部开通互联网,实现网上信息、信息查询。二是加快新药开发步伐。坚持新产品开发、仿制药品开发、老产品改进并重,做到仿中有创、创中有闯,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新药开发体系。三是加快人才开发。依托牡丹江医学院、省中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育较高层次的医药人才;完善市职教中心功能,建立培养初级药业人才和劳动力的医药职业教育体系,保证药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医药产业人才开发,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讲学,培训科技产业化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培养我市掌握现代化科技的新一代药农和专业技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重视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厂长经理,积极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先进企业深造、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实力雄厚、稳定的药业科技和管理队伍。争取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初步形成稳定的科技和管理队伍。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医药行业方面的专家顾问组成的*市医药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下设办公室,设在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药业产业重点项目开发,制定全市药业产品开发战略,规划、部署和组织新产品研发、企业技术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帮助制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扶持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加速推进药业产业发展。下设3个专题推进组。①北药基地建设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农委、科技局、林业局、药监局等部门和各乡镇组成。负责制定基地发展目标,进行组织协调、种植落实、信息反馈、技术指导等。农委牵头负责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由市林业局和柴河、大*、*3个森工局负责野生中药材的保护与开发。②药业加工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局,组长由主管工业和主管开发区的政府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经济局、药监局、开发区、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企业改造任务的指导、督促检查、信息反馈等。③企业流通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长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药监局、经济局、农委组成。负责组建流通企业,扩大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等。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认真落实规划任务,各乡镇也要制定出每个年度的乡镇药业发展规划,为全市药业发展创造最优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2、强化政策扶持。①建立医药产业开发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用于新药研发、贷款抵押担保、奖励为研发新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等。②各部门围绕我市北药资源积极向国家、省申请资金、项目,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项贷款支持北药基地建立、发展。③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一定条件下给予适当贴息。④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⑤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⑥对获得省级、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⑦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家属就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⑧新建制药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代办、领办,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⑨针对企业特殊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优惠。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以商招商。通过政策、资金手段,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建立*市招商引资工作良好信誉,依托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药业等制药企业的宣传纽带作用,积极向外联络,吸引外来企业到*投资办厂。二是定向招商。根据北药种植基地及品种,由药监局、科技局、农委负责,确定重点开发领域,以优势资源吸引外来投资者。加强对全国制药企业的了解,重点选择东北区域、兼顾全国制药企业,主动出击,宣传资源、政策、区位等优势,吸引投资。计划、经济、药监、科技、农委等部门每年要与4—6家企业有实质性洽谈。三是上门招商。根据搜集整理的制药企业信息,由药监局牵头,经济、计划、科技、农委、开发区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制药企业,每年不少于两次集中、分片上门招商。四是委托招商。由招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委托知名的医药设计、药品经销商、科研部门作为全市的招商,利用自身接触范围广、信息渠道通畅的优势,开展招商活动。同时,要在全国一些有影响的药材市场、制药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不定期召开药业招商引资洽谈会,宣传*的资源、项目和政策,为拓展*知名度,加快药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近期重点任务为强力推进药业产业发展,实现本规划预期目标,近期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做大北药种植基地。推进北药基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年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0.9万亩。主栽品种平贝3500亩,五味子500亩,刺五加3000亩,黄芪200亩,沙参650亩,龙胆草700亩,防风150亩,鹿存栏500头,养蚕500把,养殖林蛙面积1万公顷。一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保证北药产业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关于北药发展的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北药发展专项贷款,制定风险规避和损失补偿政策,在北药基地生产上开展农业灾害保险,逐步建立北药生产抗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在企业与种植户的利益联结上,重点尝试企业与农户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照企业要求,从基地北药品种的选育、引进、种植(养殖)、加工、产品包装、商标、质量标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调控、统一规范。严格执行野生药材资源管理有关规定,对全市野生药材资源区域、采集、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实现野生药材的永续利用。二是坚持标准,基地示范,实施北药品牌战略。北药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要做到与中成药企业原料供应、商业企业货源供应相结合,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龙胆草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药监局对药材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确保药材生产符合GAP质量标准。*年在横道镇二十二村建立*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在柴河镇长石村、*镇马北村建立2个蚕养殖基地,*年做好平贝生产示范基地GAP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以我市农友北药开发研究所为基础,与东北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北药新品种和优良品种。*年重点种植北黄芪、北龙胆、北防风等品种,平贝选用本地野生驯化的品种,刺五加选用所在地块野生品种,五味子选用一串红。实施北药种植品牌开发工程,*年、*年重点打造林海雪原、威虎山、横道二十二平贝、山市五味子、三道北芪等品牌,扩大我市北药种植、原料生产、产品开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强化服务,完善功能,提高北药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实施“科技兴药”战略,建立和完善北药产业的服务体系。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加大对北药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年培训率达到90%以上;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促进北药种植规模化;建立北药产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年建立二道、横道2个镇级北药协会;加大信息服务力度,积极提、销等有关情报信息,准确预测和分析药材市场,引导药农有计划发展北药生产。2、建立医药工业科技园区。为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北药资源优势,壮大医药产业发展,承接全省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用好用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现我省建设全国医药加工基地目标,辟建黑龙江*医药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00公顷,在黑龙江*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下,由*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并负责医药工业园区的筹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等。在经营运作机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存的方针。入区企业一律享受园区制定的各种配套政策,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管理,创优环境,形成强大的企业整体阵容,共同打造“北药之城”。*年基础设施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新引进制药企业3—5户,入区制药企业力争达到10户。3、壮大制药企业规模。经过1—2年不懈努力,全市加工型制药企业达到12户,总投资达到3亿元,中西药系列药品品种达到5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税收3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以上,税收1000万元以上。一是抓好制药企业建设。对正在建设的金鹅药业和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的五环、林海雪原、康宝等制药企业,要做

企业与施工单位的对接,协调处理好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企业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加快企业认证。充分发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作用,积极协调省、市主管部门,在政策、资金、药品检验上加以扶持,降低药品检验费用,帮助企业做好认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药品批号、新建药厂的审批工作。康宝、五环、林海雪原、富东、威虎山制药企业在*年上半年通过GMP认证,金鹅药业争取*年底通过GMP认证,对已通过认证的企业要督促其严格按照GMP模式进行管理。同时,要确保全市60家药品零售企业在*年全部通过GSP认证,*年全市药品零售企业争取达到80家,实现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税收100万元。三是促进企业达产达效。在企业完成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企业的生产运营,雪都制药、富东制药、康宝药业力争在*年1月份之前投产,威虎山制药、五环制药、林海雪原制药争取在*年2月份之前投产,金鹅药业力争在*年3月份投产,要积极帮助企业落实原料收购、用工等问题,保证如期投产。四是加快企业二期工程扩建。引导制药企业建设二期扩建工程,雪都、五环制药*年建设二期工程,扩大生产规模。五环新建卫生材料厂、医疗器械厂、矿泉水厂、保健品厂,形成药品、保健品系列化开发,延伸产业链;林海雪原制药在*年上半年建设二期工程,*年投入生产;金鹅药业*年建设二期工程,总投资增加到6000万元,达到年产金鹅1号胶囊8000万粒的生产规模。五是积极开发和引进新药品。由科技局等部门为主,加强和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自建孵化器,达到制企业与药品科研机构同步建设,加快新药品的研发与临床,争取每年推出2—3个三类以上新药品,积极帮助企业做好药号的审批工作。鼓励企业与医学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新药品,康宝药业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等联合开发研制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等病症的新药,积极推进新药临床,完成临床报告,2—3年内争取通过国家审批。金鹅药业继续研制金鹅2号、3号胶囊系列产品。六是大力开拓市场。鼓励企业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建立起强大的营销队伍,*年制药企业营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要达到50%以上。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加大产品的宣传和炒作,逐步树立起企业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来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七是组建药品工业协会。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由经济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药品生产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组建*市药品工业协会。搭建信息平台,企业可通过交流市场信息、管理经验,分析市场趋势、产品动态,实现生产、销售优势互补。通过协会合理利用人才,对人才的引进、使用、管理逐步做到科学规范化,引导企业建立金融信用和商业信誉,并不断反映企业呼声,解决企业的难点、焦点问题。八是大力引进外来制药企业。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围绕我市五味子、刺五加、黄芪、平贝等大宗药材,通过定向、定位、上门招商等形式,引进半成品、成品药加工企业,一方面要寻找有扩建、改造意向的制药企业,另一方面要盯住国内外药品加工知名企业,积极吸引客商进驻*。编制北药资源及医药产业优惠政策的宣传画册,对外宣传*北药优势,扩大*对外影响。针对哈药集团、上药集团、北京制药、*白云山制药、华北制药、云南制药等大型医药企业,以小分队形式组织上门宣传、招商。*年分别在上海、哈尔滨、*召开一次北药招商说明会,宣传*资源,联系大集团、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同时,聘请医药研究部门及专家,帮助我市研究北药开发方向和重点,创意包装高质量项目,并积极做好与现有企业的沟通、联谊工作,利用其影响积极对外宣传*北药资源、政策及投资环境,达到以商招商目的。*年前必保引进5户制药企业落户*,力争6户。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9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投入、高收益、高技术密集型的特殊产业群体,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为加快我市医药产业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药业发展趋势及XX药业发展现状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医药产品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16.6,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处方药市场、世界非处方药的第一大市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省内分布的动、植物药材有856种,总蕴藏量为27亿公斤。有药材保护区36处,保护面积5.9万亩。20__年末黑龙江省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7位。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的一批骨干企业,涌现了一批骨干产品,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的就达23种,产值超亿元的有15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仍将继续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

XX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为发展医药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102科、215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田鸡、鹿茸、麝香、熊胆、豹骨等9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龙胆草、苍术、北五味、刺五加、满山红等76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寄生、巨麦、白鲜皮、地榆、益母草、升麻等120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12.5万吨,周边市县中药材年蕴藏量在30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种植历史悠久。XX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甘草、柴胡、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100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5万吨。松籽年收购量1000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4万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17.5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区位优势明显。XX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285公里,距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牡丹江市仅12公里。滨绥、图佳铁路、201、301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20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220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XX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全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1044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848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561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电力充足,水质优良。XX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29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全市有大小河流144条,地下水储量约181.7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医药工业基础坚实。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XX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依托黑龙江省第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区,辟建了医药加工园区,为发展医药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科技支撑。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具有资质的制药企业进驻XX,现已有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制药、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6户制药企业入驻医药加工园区,全市制药企业达到8家,总投资近2.1亿元,年产值达到3.4亿元,生产药品剂型11种,药品品种37个。全市已有25户药品批发零售企业通过G认证。

二、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开发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坚持“以药兴市,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实施医药工业园区、北药种植养殖基地、药材市场和药业关联产业等重点工程,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把XX建成黑龙江省外敷药基地、全国北药种植基地、药品流通和中药材(品)集散地。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把发展医药产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起来,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药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药业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分阶段实施,逐步将医药产业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把XX建成药业大市和药业强市。

3、坚持以政府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的原则。政府扮演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公共服务者角色,引导规范企业、北药种植户成为产业发展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药业发展。

4、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从XX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北药名优产品的同时,加快医疗器械、新型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利用医药产业生产技术优势,向相关产业进军,在化妆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农药等产业方面取得新成果,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医药经济新格局。

(三)任务目标

1、总的目标

到20__年,北药基地面积达到5.3万亩,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

(1)北药生产。按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巩固已有药材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人参、丹参、龙胆草、甘草、林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进一步扩大药材和药用原材料作物种植面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一批集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北药种植园、北药高技术产业园、北药良种示范园,形成以XX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材及药用原材料作物生产体系,拓展药用动物养殖领域,为北药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2)药材(品)加工制造。突出科技强企,壮大药业企业总量,实现企业升级,发挥群体优势,把XX建成药业大市、药业强市,把我市的药品(药材)加工制造业建设成为体系完整、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药业(药材)加工产业体系。

(3)药材(品)流通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先导作用,把XX建设成集药材、药品流通、监测质控、配送服务、信息交流、药品博览展示于一体的最具黑龙江乃至全国特色的流通贸易服务中心。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__年-20__年。以GAP、GMP、G为目标,铺摊子、搭架子,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农户三赢机制,形成产供销、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创新体系。建立平贝、五味子、刺五加3个品种GAP生产基地,扩大北药试验示范研究,扩大良种基地面积,北药种植面积达2.1万亩。在药业企业已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行强强联合,组建药业集团公司。制药企业总数达到15户,产值8亿元,税收5000万元。

第二阶段:20__年-20__年。跨越式地提高XX药业的功能和地位,把XX建成黑龙江乃至全国北药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药品(材)加工制造基地、药业流通及信息中心、药业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教育中心和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北药种植面积达5.3万亩。建立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1个。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文秘站版权所有

三、重点规划任务

1、合理规划,加快北药生产基地建设。一要实行优良品种工程。充分发挥市农技推广中心、科技局作用,加快中药材良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大力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道地药材,扩张优良品种种植(养殖)总量。积极培育无公害药材品种,通过对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育种方法、植株施肥、浇水剪枝、嫁接等管理方法及高效无污染、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中药材种苗。在育种基地上推广应用示范新品种小规模栽培,实行规范化、科技化、标准化种植养殖。二要标准化生产。执行GAP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严把质量关,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喷灌、蓄水池、温室和大棚等设备设施,满足基地生产需要;积极与省医学院、省中医学院、省药品检验所合作,开展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从生产、粗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中间品、成品、流通样品等各个角度和方面,发现药材质量变异和缺陷,从而建立完备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规划和调整,到20__年,在横道镇建立5000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山市种奶牛场建立2万亩的五味子生产示范基地、XX镇建立20__亩的黄芪生产示范基地、柴河林业局建立8000亩的刺五加生产示范基地、XX镇和柴河镇建立2个500头的鹿养殖基地、柴河林业局和长汀林业局建立2个1万亩的林蛙养殖基地、柴河镇和XX镇建立2个300把的蚕养殖基地。在保证制药企业药源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现有种植(养殖)品种优势,不断扩大辐射区,增加基地面积。四是建立健全组织服务体系。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积极开展北药种植技术培训,推进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防虫治病、收割晾晒等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北药产业协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流通渠道,调动流通领域经纪人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到20__年,北药协会发展到9个分会,覆盖面达到100。五是建立野生药材自然保护区。在长汀、横道、柴河、二道、三道建立刺五加、五味子、林蛙三大品种的自然保护区,明确保护任务,落实保护责任,实现我市野生药材永续利用。确立北药发展利益机制,凡是涉及到森工局和山市种奶牛场的有关北药发展事宜,由市政府统一进行协调,保持步调一致,共同发展。

2、强化措施,创建现代药业工业企业体系。一是加快医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制药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进现有药业企业GMP改造,大力实施调高、调优、调强、促大等战略措施,使药业企业得到升级,加快发展。二是组建研发机构。引导制药企业自建孵化器,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北药研发系列产品,并积极进入临床。各企业都要做到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向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挂靠。积极与中国药科

大学、省中医药大学、省中药研究所等药品科研机构、医学院校联合挂靠,达到人才、设备共享,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充分抓住国内、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对外扩张机遇,与国药集团、哈药集团、石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企业实施联合挂靠,通过入股、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等多种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技术和实力。四是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培育制药出口企业,帮助办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要按照国际FDO标准进行生产,在药品包装、工艺、原料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加出口种类和品种,要不断与国外制药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逐步打入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市场,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五是组建药业集团。以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打破不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实行产权整合,推行强强联合,产学研、贸工农相结合,组建制药集团,走医药产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3、扩大营销,全面拓展药业流通领域。一是建立北药集散地。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以药材公司为载体,建立北药集散地,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药材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平等交易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企业、经销大户到大型药材市场设立窗口,不断拓展销地市场。二是培育药品流通企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积极通过G认证,提升企业资质。加快企业营销队伍建设,营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50以上。完善销售网点建设,通过总经销、区域、终端销售、广告宣传促销、医学专业推销等方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积极引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鼓励制药企业与药品流通企业进行联合,积极参与或融入国内外大型药品销售公司,逐步收购或控股一些重点城市的医药批发企业或配送中心,组建全国性的药品连锁店。三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编制我市药业网页,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村村通”、农业信息网和农业技术110,广泛宣传我市北药资源、政策信息,通过网络加强与各大制药企业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市场信息,做出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指导药业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创新意识、营销意识,面向国内外市场,采用先进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开发生产高质量、有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及时抢抓机遇,强化营销,迅速抢占市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联牌经营,通过“联牌、靠牌、引牌”,走出一条“以名牌抢占市场,以名牌促发展,以名牌求效益”的名牌之路。五是发挥政府在市场开拓中的作用。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引导生产。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解决地区分割、流通不畅,环节多、费用高等问题。各相关部门要高度负责,以开拓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北药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重点解决卖药难问题。

4、科技创新,提高医药行业整体实力。一是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制药企业要普遍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实现制药过程程序化、自动化。完善拓展药业行业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全部开通互联网,实现网上信息、信息查询。二是加快新药开发步伐。坚持新产品开发、仿制药品开发、老产品改进并重,做到仿中有创、创中有闯,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新药开发体系。三是加快人才开发。依托牡丹江医学院、省中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育较高层次的医药人才;完善市职教中心功能,建立培养初级药业人才和劳动力的医药职业教育体系,保证药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医药产业人才开发,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讲学,培训科技产业化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培养我市掌握现代化科技的新一代药农和专业技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重视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厂长经理,积极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先进企业深造、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实力雄厚、稳定的药业科技和管理队伍。争取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初步形成稳定的科技和管理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医药行业方面的专家顾问组成的XX市医药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下设办公室,设在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药业产业重点项目开发,制定全市药业产品开发战略,规划、部署和组织新产品研发、企业技术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帮助制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扶持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加速推进药业产业发展。下设3个专题推进组。①北药基地建设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农委、科技局、林业局、药监局等部门和各乡镇组成。负责制定基地发展目标,进行组织协调、种植落实、信息反馈、技术指导等。农委牵头负责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由市林业局和柴河、大XX、XX3个森工局负责野生中药材的保护与开发。②药业加工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局,组长由主管工业和主管开发区的政府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经济局、药监局、开发区、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企业改造任务的指导、督促检查、信息反馈等。③企业流通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长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药监局、经济局、农委组成。负责组建流通企业,扩大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等。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认真落实规划任务,各乡镇也要制定出每个年度的乡镇药业发展规划,为全市药业发展创造最优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2、强化政策扶持。①建立医药产业开发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用于新药研发、贷款抵押担保、奖励为研发新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等。②各部门围绕我市北药资源积极向国家、省申请资金、项目,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项贷款支持北药基地建立、发展。③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一定条件下给予适当贴息。④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⑤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⑥对

获得省级、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⑦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家属就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⑧新建制药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代办、领办,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⑨针对企业特殊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优惠。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以商招商。通过政策、资金手段,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建立XX市招商引资工作良好信誉,依托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药业等制药企业的宣传纽带作用,积极向外联络,吸引外来企业到XX投资办厂。二是定向招商。根据北药种植基地及品种,由药监局、科技局、农委负责,确定重点开发领域,以优势资源吸引外来投资者。加强对全国制药企业的了解,重点选择东北区域、兼顾全国制药企业,主动出击,宣传资源、政策、区位等优势,吸引投资。计划、经济、药监、科技、农委等部门每年要与4—6家企业有实质性洽谈。三是上门招商。根据搜集整理的制药企业信息,由药监局牵头,经济、计划、科技、农委、开发区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制药企业,每年不少于两次集中、分片上门招商。四是委托招商。由招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委托知名的医药设计、药品经销商、科研部门作为全市的招商,利用自身接触范围广、信息渠道通畅的优势,开展招商活动。同时,要在全国一些有影响的药材市场、制药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不定期召开药业招商引资洽谈会,宣传XX的资源、项目和政策,为拓展XX知名度,加快药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近期重点任务文秘站版权所有

为强力推进药业产业发展,实现本规划预期目标,近期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做大北药种植基地。推进北药基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20__年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0.9万亩。主栽品种平贝3500亩,五味子500亩,刺五加3000亩,黄芪200亩,沙参650亩,龙胆草700亩,防风150亩,鹿存栏500头,养蚕500把,养殖林蛙面积1万公顷。一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保证北药产业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关于北药发展的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北药发展专项贷款,制定风险规避和损失补偿政策,在北药基地生产上开展农业灾害保险,逐步建立北药生产抗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在企业与种植户的利益联结上,重点尝试企业与农户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照企业要求,从基地北药品种的选育、引进、种植(养殖)、加工、产品包装、商标、质量标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调控、统一规范。严格执行野生药材资源管理有关规定,对全市野生药材资源区域、采集、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实现野生药材的永续利用。二是坚持标准,基地示范,实施北药品牌战略。北药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要做到与中成药企业原料供应、商业企业货源供应相结合,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龙胆草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药监局对药材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确保药材生产符合GAP质量标准。20__年在横道镇二十二村建立20__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在柴河镇长石村、XX镇马北村建立2个蚕养殖基地,20__年做好平贝生产示范基地GAP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以我市农友北药开发研究所为基础,与东北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北药新品种和优良品种。20__年重点种植北黄芪、北龙胆、北防风等品种,平贝选用本地野生驯化的品种,刺五加选用所在地块野生品种,五味子选用一串红。实施北药种植品牌开发工程,20__年、20__年重点打造林海雪原、威虎山、横道二十二平贝、山市五味子、三道北芪等品牌,扩大我市北药种植、原料生产、产品开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强化服务,完善功能,提高北药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实施“科技兴药”战略,建立和完善北药产业的服务体系。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加大对北药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20__年培训率达到90以上;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促进北药种植规模化;建立北药产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0__年建立二道、横道2个镇级北药协会;加大信息服务力度,积极提、销等有关情报信息,准确预测和分析药材市场,引导药农有计划发展北药生产。

2、建立医药工业科技园区。为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北药资源优势,壮大医药产业发展,承接全省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用好用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现我省建设全国医药加工基地目标,辟建黑龙江XX医药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00公顷,在黑龙江XX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下,由XX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并负责医药工业园区的筹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等。在经营运作机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存的方针。入区企业一律享受园区制定的各种配套政策,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管理,创优环境,形成强大的企业整体阵容,共同打造“北药之城”。20__年基础设施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新引进制药企业3—5户,入区制药企业力争达到10户。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10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医药产品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16.6%,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处方药市场、世界非处方药的第一大市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省北药资源丰富,省内分布的动、植物药材有856种,总蕴藏量为27亿公斤。有药材保护区36处,保护面积5.9万亩。2000年末省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7位。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的一批骨干企业,涌现了一批骨干产品,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的就达23种,产值超亿元的有15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仍将继续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

市位于省东南部,地处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为发展医药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102科、215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田鸡、鹿茸、麝香、熊胆、豹骨等9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龙胆草、苍术、北五味、刺五加、满山红等76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寄生、巨麦、白鲜皮、地榆、益母草、升麻等120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12.5万吨,周边市县中药材年蕴藏量在30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种植历史悠久。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甘草、柴胡、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100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5万吨。松籽年收购量1000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4万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17.5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285公里,距省第三大城市牡丹江市仅12公里。滨绥、图佳铁路、201、301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20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220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全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1044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848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561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电力充足,水质优良。所处的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29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全市有大小河流144条,地下水储量约181.7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医药工业基础坚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依托省第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区,辟建了医药加工园区,为发展医药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科技支撑。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开发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坚持“以药兴市,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实施医药工业园区、北药种植养殖基地、药材市场和药业关联产业等重点工程,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把建成省外敷药基地、全国北药种植基地、药品流通和中药材(品)集散地。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把发展医药产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起来,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药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药业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分阶段实施,逐步将医药产业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把建成药业大市和药业强市。

3、坚持以政府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的原则。政府扮演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公共服务者角色,引导规范企业、北药种植户成为产业发展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药业发展。

4、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北药名优产品的同时,加快医疗器械、新型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利用医药产业生产技术优势,向相关产业进军,在化妆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农药等产业方面取得新成果,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医药经济新格局。

(三)任务目标

1、总的目标

到年,北药基地面积达到5.3万亩,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

(1)北药生产。按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巩固已有药材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人参、丹参、龙胆草、甘草、林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进一步扩大药材和药用原材料作物种植面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一批集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北药种植园、北药高技术产业园、北药良种示范园,形成以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材及药用原材料作物生产体系,拓展药用动物养殖领域,为北药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2)药材(品)加工制造。突出科技强企,壮大药业企业总量,实现企业升级,发挥群体优势,把建成药业大市、药业强市,把我市的药品(药材)加工制造业建设成为体系完整、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药业(药材)加工产业体系。

(3)药材(品)流通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先导作用,把建设成集药材、药品流通、监测质控、配送服务、信息交流、药品博览展示于一体的最具乃至全国特色的流通贸易服务中心。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以gap、gmp、gsp为目标,铺摊子、搭架子,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农户三赢机制,形成产供销、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创新体系。建立平贝、五味子、刺五加3个品种gap生产基地,扩大北药试验示范研究,扩大良种基地面积,北药种植面积达2.1万亩。在药业企业已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行强强联合,组建药业集团公司。制药企业总数达到15户,产值8亿元,税收5000万元。

第二阶段:跨越式地提高药业的功能和地位,把建成乃至全国北药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药品(材)加工制造基地、药业流通及信息中心、药业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教育中心和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北药种植面积达5.3万亩。建立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1个。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

三、重点规划任务

1、合理规划,加快北药生产基地建设。一要实行优良品种工程。充分发挥市农技推广中心、科技局作用,加快中药材良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大力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道地药材,扩张优良品种种植(养殖)总量。积极培育无公害药材品种,通过对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育种方法、植株施肥、浇水剪枝、嫁接等管理方法及高效无污染、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中药材种苗。在育种基地上推广应用示范新品种小规模栽培,实行规范化、科技化、标准化种植养殖。二要标准化生产。执行gap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严把质量关,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喷灌、蓄水池、温室和大棚等设备设施,满足基地生产需要;积极与省医学院、省中医学院、省药品检验所合作,开展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从生产、粗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中间品、成品、流通样品等各个角度和方面,发现药材质量变异和缺陷,从而建立完备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规划和调整,到年,在横道镇建立5000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山市种奶牛场建立2万亩的五味子生产示范基地、镇建立2000亩的黄芪生产示范基地、柴河林业局建立8000亩的刺五加生产示范基地、镇和柴河镇建立2个500头的鹿养殖基地、柴河林业局和长汀林业局建立2个1万亩的林蛙养殖基地、柴河镇和镇建立2个300把的蚕养殖基地。在保证制药企业药源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现有种植(养殖)品种优势,不断扩大辐射区,增加基地面积。四是建立健全组织服务体系。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积极开展北药种植技术培训,推进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防虫治病、收割晾晒等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北药产业协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流通渠道,调动流通领域经纪人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到年,北药协会发展到9个分会,覆盖面达到100%。五是建立野生药材自然保护区。在长汀、横道、柴河、二道、三道建立刺五加、五味子、林蛙三大品种的自然保护区,明确保护任务,落实保护责任,实现我市野生药材永续利用。确立北药发展利益机制,凡是涉及到森工局和山市种奶牛场的有关北药发展事宜,由市政府统一进行协调,保持步调一致,共同发展。

2、强化措施,创建现代药业工业企业体系。一是加快医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制药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进现有药业企业gmp改造,大力实施调高、调优、调强、促大等战略措施,使药业企业得到升级,加快发展。二是组建研发机构。引导制药企业自建孵化器,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北药研发系列产品,并积极进入临床。各企业都要做到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向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挂靠。积极与中国药科大学、省中医药大学、省中药研究所等药品科研机构、医学院校联合挂靠,达到人才、设备共享,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充分抓住国内、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对外扩张机遇,与国药集团、哈药集团、石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企业实施联合挂靠,通过入股、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等多种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技术和实力。四是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培育制药出口企业,帮助办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要按照国际fdo标准进行生产,在药品包装、工艺、原料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加出口种类和品种,要不断与国外制药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逐步打入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市场,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五是组建药业集团。以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打破不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实行产权整合,推行强强联合,产学研、贸工农相结合,组建制药集团,走医药产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3、扩大营销,全面拓展药业流通领域。一是建立北药集散地。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以药材公司为载体,建立北药集散地,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药材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平等交易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企业、经销大户到大型药材市场设立窗口,不断拓展销地市场。二是培育药品流通企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积极通过gsp认证,提升企业资质。加快企业营销队伍建设,营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50%以上。完善销售网点建设,通过总经销、区域、终端销售、广告宣传促销、医学专业推销等方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积极引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鼓励制药企业与药品流通企业进行联合,积极参与或融入国内外大型药品销售公司,逐步收购或控股一些重点城市的医药批发企业或配送中心,组建全国性的药品连锁店。三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编制我市药业网页,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村村通”、农业信息网和农业技术110,广泛宣传我市北药资源、政策信息,通过网络加强与各大制药企业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市场信息,做出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指导药业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创新意识、营销意识,面向国内外市场,采用先进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开发生产高质量、有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及时抢抓机遇,强化营销,迅速抢占市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联牌经营,通过“联牌、靠牌、引牌”,走出一条“以名牌抢占市场,以名牌促发展,以名牌求效益”的名牌之路。五是发挥政府在市场开拓中的作用。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引导生产。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解决地区分割、流通不畅,环节多、费用高等问题。各相关部门要高度负责,以开拓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北药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重点解决卖药难问题。

4、科技创新,提高医药行业整体实力。一是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制药企业要普遍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实现制药过程程序化、自动化。完善拓展药业行业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全部开通互联网,实现网上信息、信息查询。二是加快新药开发步伐。坚持新产品开发、仿制药品开发、老产品改进并重,做到仿中有创、创中有闯,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新药开发体系。三是加快人才开发。依托牡丹江医学院、省中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育较高层次的医药人才;完善市职教中心功能,建立培养初级药业人才和劳动力的医药职业教育体系,保证药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医药产业人才开发,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讲学,培训科技产业化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培养我市掌握现代化科技的新一代药农和专业技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重视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厂长经理,积极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先进企业深造、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实力雄厚、稳定的药业科技和管理队伍。争取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初步形成稳定的科技和管理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医药行业方面的专家顾问组成的市医药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下设办公室,设在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药业产业重点项目开发,制定全市药业产品开发战略,规划、部署和组织新产品研发、企业技术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帮助制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扶持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加速推进药业产业发展。下设3个专题推进组。①北药基地建设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农委、科技局、林业局、药监局等部门和各乡镇组成。负责制定基地发展目标,进行组织协调、种植落实、信息反馈、技术指导等。农委牵头负责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由市林业局和柴河、大、3个森工局负责野生中药材的保护与开发。②药业加工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局,组长由主管工业和主管开发区的政府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经济局、药监局、开发区、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企业改造任务的指导、督促检查、信息反馈等。③企业流通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长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药监局、经济局、农委组成。负责组建流通企业,扩大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等。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认真落实规划任务,各乡镇也要制定出每个年度的乡镇药业发展规划,为全市药业发展创造最优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2、强化政策扶持。①建立医药产业开发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用于新药研发、贷款抵押担保、奖励为研发新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等。②各部门围绕我市北药资源积极向国家、省申请资金、项目,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项贷款支持北药基地建立、发展。③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一定条件下给予适当贴息。④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⑤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⑥对获得省级、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⑦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家属就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⑧新建制药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代办、领办,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⑨针对企业特殊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优惠。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以商招商。通过政策、资金手段,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建立市招商引资工作良好信誉,依托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药业等制药企业的宣传纽带作用,积极向外联络,吸引外来企业到投资办厂。二是定向招商。根据北药种植基地及品种,由药监局、科技局、农委负责,确定重点开发领域,以优势资源吸引外来投资者。加强对全国制药企业的了解,重点选择东北区域、兼顾全国制药企业,主动出击,宣传资源、政策、区位等优势,吸引投资。计划、经济、药监、科技、农委等部门每年要与4—6家企业有实质性洽谈。三是上门招商。根据搜集整理的制药企业信息,由药监局牵头,经济、计划、科技、农委、开发区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制药企业,每年不少于两次集中、分片上门招商。四是委托招商。由招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委托知名的医药设计、药品经销商、科研部门作为全市的招商,利用自身接触范围广、信息渠道通畅的优势,开展招商活动。同时,要在全国一些有影响的药材市场、制药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不定期召开药业招商引资洽谈会,宣传的资源、项目和政策,为拓展知名度,加快药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近期重点任务

为强力推进药业产业发展,实现本规划预期目标,近期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做大北药种植基地。推进北药基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年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0.9万亩。主栽品种平贝3500亩,五味子500亩,刺五加3000亩,黄芪200亩,沙参650亩,龙胆草700亩,防风150亩,鹿存栏500头,养蚕500把,养殖林蛙面积1万公顷。一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保证北药产业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关于北药发展的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北药发展专项贷款,制定风险规避和损失补偿政策,在北药基地生产上开展农业灾害保险,逐步建立北药生产抗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在企业与种植户的利益联结上,重点尝试企业与农户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照企业要求,从基地北药品种的选育、引进、种植(养殖)、加工、产品包装、商标、质量标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调控、统一规范。严格执行野生药材资源管理有关规定,对全市野生药材资源区域、采集、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实现野生药材的永续利用。二是坚持标准,基地示范,实施北药品牌战略。北药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要做到与中成药企业原料供应、商业企业货源供应相结合,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龙胆草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

药监局对药材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确保药材生产符合gap质量标准。年在镇二十二村建立2000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在柴河镇长石村、镇马北村建立2个蚕养殖基地,年做好平贝生产示范基地gap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以我市农友北药开发研究所为基础,与东北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北药新品种和优良品种。年重点种植北黄芪、北龙胆、北防风等品种,平贝选用本地野生驯化的品种,刺五加选用所在地块野生品种,五味子选用一串红。实施北药种植品牌开发工程,年、年重点打造林海雪原、威虎山、横道二十二平贝、山市五味子、三道北芪等品牌,扩大我市北药种植、原料生产、产品开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强化服务,完善功能,提高北药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实施“科技兴药”战略,建立和完善北药产业的服务体系。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加大对北药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年培训率达到90%以上;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促进北药种植规模化;建立北药产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年建立二道、横道2个镇级北药协会;加大信息服务力度,积极提、销等有关情报信息,准确预测和分析药材市场,引导药农有计划发展北药生产。

2、建立医药工业科技园区。为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北药资源优势,壮大医药产业发展,承接全省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用好用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现我省建设全国医药加工基地目标,辟建医药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00公顷,在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下,由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并负责医药工业园区的筹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等。在经营运作机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存的方针。入区企业一律享受园区制定的各种配套政策,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管理,创优环境,形成强大的企业整体阵容,共同打造“北药之城”。年基础设施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新引进制药企业3—5户,入区制药企业力争达到10户。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11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品价格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之一。运用价值规律,分析药品价格,对于拨开价格迷雾,分析药品市场形势,指导药品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结合今年四月份对辖区药品市场药品价格的调研,谈谈价值规律在药品监管工作中的应用。

今年四月份,我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别选取4家大型医疗机构、10家药品经营企业、20家村级卫生所对辖区内市场药品价格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药品市场药品价格的基本状况是:由于药品销售“路线”不同,形成了两种相差悬殊的价格体系,即药店药品价格体系和医院药品价格体系。充分竞争状态下的药店价格体系,药品价格相对趋向合理;非充分竞争状态下的医院药品价格体系,药品价格处于非正常虚高状态。

一、对药品价格趋向合理的分析及对策

价值规律认为,由于受到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由于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尽管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是一致的。体现在药店价格体系当中,众多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药店以及众多的药品使用者,形成一个以药品的质量信誉和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相对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得到了实现,在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的调节下,药品价格水平基本处于正常波动状态。

但是,药店体系通过市场竞争带给市场药品价格趋向合理的同时,还带来由于过度竞争引起的负面效应--据了解,目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有5000多家,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生产条件差,产品研发能力薄弱,企业基本靠生产仿制药品维持,产品科技含量低,普药生产严重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甚至是过度竞争。而流通环节批发企业达到120__多家,同样存在规模小、经营费用高、经营品种趋同、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生产经营企业为了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不得不竞相降低成本、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今年的“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便是明证。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需求与医药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凸现的新形势,我们食药监部门应该怎样应对呢?按照价值规律的理论,企业获得利润的秘诀在于如何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从而降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药品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应对措施是:一是提高行业标准,加强宏观调控,坚决制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提高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数量,从严掌握新开办制药企业的条件,提高市场准入的技术门槛。二是严格GSP、GAP的跟踪检查,进一步完善认证的操作流程,形成认证标准统一、专家评价标准统一、操作流程统一的认证体系,强化对药品企业的监管,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自身的劳动生产力。三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制假售假、污染严重、扭亏无望、达不到GMP认证标准的企业,依法关闭、破产或停产,为优势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空间,促进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二、对药品价格非正常虚高的分析及对策

大家都知道,价值规律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具有可以自由选择的供求关系,否则,就无从谈起。

在医院药品价格体系中,药品的最终使用者—患者,对使用何种药品以及哪家企业的药品无权依据药品质量信誉和价格做出选择,只能将选择权交给医院行使。这样,医生既决定药品的需求,又决定药品的供给:对药品企业来说,医生代表患者向其提出药品品种、数量及其质量等需求;对患者来说,医生通过为其提供诊断、处方和治疗等服务并代表医院提供药品的供给。正是由于医生的这种双重属性,往往使得医生成为决定药品市场供求均衡点的关键因素,这显然是与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相违背的,因为市场均衡点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在这里,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对药品的供求调节就完全失灵,即药品价格越高,医生所得回扣越多,医生对药品的需求越大;反过来,由于医生可以“自由”决定患者的需求,医生对患者的药品供给越多,则药品需求越大,这更是与供求原理格格不入。所以医院药品价格体系的特点是:价格分化严重,政府严格管理的少数药品品种药价相对合理,但销售量通常较低,而替代性的其它药品价格虚高,销售量大。

面对药品非正常虚高问题,我们食药监部门可以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严格新药审批。既要鼓励企业提高新药研发能力,又要严格新药审批,建立完备的新药上市前端审核程序和标准,禁止通过改头换面赢取暴利的假新药,必须扭转药品生产企业千方百计生产高价假新药的倾向。目前,虽然我国新药审批程序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基本相同,但对临床实验的要求还不够严格。必须严格新药审查批准流程、标准和评价制度,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程序改造和完善我国的审查批准流程和管理办法,提升我国创新药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使更多的新药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同时要调整药品生产的品种结构,加大对生产疗效稳定、价格低廉普药的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对药品价格非正常低廉的分析及对策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等价交换的趋势。如果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因此,对于市场

医药市场调研范文12

关键词 医药化学品 比较优势 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1-0047-03

目前,我国医药化学品出口市场非常集中,美国、欧盟和日本是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大国,其中,美国一直是我国医药化学品出口最大的单一国市场。2012年,中国对美国医药化学品出口额为9.66亿美元,约占我国医药化学品出口总额的16.37%。我国医药化学品出口的这种高集中的分布导致我国非常依赖少数发达市场,因此,美国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医药化学品的出口影响非常大。

1 我国医药化学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现状

1.1 我国对美国医药化学品出口规模

整体来讲,我国的医药化学品出口发展较为迅速,2001年我国医药化学品对世界的出口额仅为7.37亿美元,其中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68亿美元。到2012年,中国医药化学品对世界出口额增至58.9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81%,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9.6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25%。由表1可以看出,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单一国出口市场,中国医药化学品对美国出口额占中国医药化学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虽有小幅的波动,但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2012年中国医药化学品对美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降至16.37%,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1.2 中国医药化学品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目前在医药化学品贸易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和研究机构选取的医药化学品范围和统计口径差别较大。本文数据基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对医药化学品的定义基于HS2002中第30章定义的医药化学品的范围,其包括六大类:

3001(供治疗或预防疾病的未列名的人体或动物化学制品);

3002(人血、医用动物血制品、抗血清、疫苗等);

3003(未配定剂量的混合化学药品);

3004(已配定剂量的混合或非混合化学药品);

3005(软填料、纱布、绷带及类似物品);

3006(其他医药化学品如无菌外科肠线、血液试剂、X光造影剂)。

2001-2012年我国对美国各类医药化学品出口数据如表2所示:从分类医药化学品的增长趋势看,所有六大类医药化学品均有较大幅度的年均增长率,其中3006类医药化学品年均增长率最高;3002类医药化学品的年均增长率次居第二;其次是3003未配定剂量的混合化学药品;3001类医药化学品年均增长率最低。从出口绝对额及商品位序变化情况分析,2001-2012年3001类和3005类医药化学品不分伯仲,各有领先,但3005类医药化学品增长趋势更加明显。2001-2005年3004类医药化学品出口额始终居于第三位,而在2005-2012年间,3006类医药化学品出口额超过3004类,稳居出口额的第三位。3002类医药化学品虽然近几年增长迅速,但出口额仍旧垫底。

2 我国医药化学品在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分析

2.1 研究方法

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指区域内一国某种产品出口额占该国总出口额的比重与区域内该类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产品比重之比[1]。其计算公式如下:

RRCAij=(Xij/Xi)/(Xrj/Xr),

式中RRCAij为区域r内i国j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区域内i国某年j类产品的出口额,Xi为i国内各类产品总出口额;Xrj为j类产品在区域r内的总出口额,Xr为区域r内所有产品的总出口额[2]。若RRCAij大于1,则表明区域r内i国在j类产品的出口商具有比较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显著;反之若RRCAij小于1,则表明区域r内i国在j类产品的出口上具有比较劣势,且数值越小劣势越显著[3]。

2.2 计算结果和分析

由表3所示,2001-2012年,从总体来看,中国的医药化学品出口美国市场的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RCA)均小于1,说明中国的医药化学品在美国市场是没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更严重的是中国的RRCA指数都远远小于0.8,甚至2003-2010年的RRCA指数均不到0.1,而2001年、2002年、2011年、2012年4年的RRCA指数也仅仅是略大于0.1,很明显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医药化学品在美国市场上是没有比较优势的。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RRCA指数呈现U型走势,其中在2006年RRCA指数值降至最低点,虽然近几年的RRCA指数有所回升,但2012年的RRCA指数仍旧小于2001年的RRCA指数。说明中国医药化学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近几年虽然有所增强,但整体水平仍旧较低。

从医药化学品分类角度分析。六类产品中我国占相对优势的产品仅有1类,即3005类,其2001-2012年的RRCA指数均大于1,在与美国的贸易中我国处于优势地位的产品占少数。从RRCA数值来看,虽然我国的3005类医药化学品处于优势地位,但优势并不稳定,波动较大,且整体上有下降的趋势。在2001-2002年间,3001类医药化学品的RRCA>1,但2003-2012年间,RRCA值总体上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其优势地位逐步丧失,到2012年,其RRCA指数已经降到0.546。从处于劣势地位商品的RRCA值来看,我国具有非常显著劣势的产品较多,3002、3003、3004、3006类医药化学品的RRCA值均小于0.5,居于显著劣势。从走势上来看,居于显著劣势的产品仅有3004类医药化学品的劣势在不断增加,其他产品的比较优势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3002和3006类医药化学品的增长幅度较大。

3 结论和政策选择

3.1 主要结论

1) 我国医药化学品出口结构仍不合理,低附加值的医药化学品仍旧是我国医药化学品出口的主体,出口结构尚存较大的调整空间。

2) 我国医药化学品整体的比较优势处于非常弱的水平,从分类来看也仅有3005类医药化学品在美国市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地位。

3) 我国一些处于竞争力较低的产品的竞争力有所提升,但仍旧处于竞争劣势,并且我国本来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近几年的竞争优势下降很快,值得警醒。

3.2 政策选择

1) 扩大生产,建立规模优势。我国本来具有竞争优势的低附加值的医药化学品,其竞争力在近几年不断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医药化学品生产成本的不断升高。所以若想要挽回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竞争力下滑的趋势,政府可以促进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互通技术,加强协作,发挥各企业间的比较优势,降低我国低附加值医药化学品的生产成本,持续实施原有的低价策略进而获取我国医药化学品出口的成本优势,继续用低价维持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2) 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调整医药化学品出口结构。只有增加高附加值医药化学品的出口,调整我国医药化学品的出口结构,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医药化学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为此,政府要更加重视医药产业基础性研究,给予其更加充足的科研经费。并搭建高校、科研机构同医药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使基础研究能够更加快速地转变为生产力,提高我国高附加值医药化学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新楼.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研究[J]. 现代农业科学, 2009, 16(1): 153-155, 159.

[2] 陈颖芳. 欧盟东扩后新10国对中国商品出口欧盟的影响——基于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实证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06(8): 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