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女性保健知识

女性保健知识

时间:2023-05-30 09:27:52

女性保健知识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1

关键词:健康问题;妇产科;妇女保健;调查;分析

0引言

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问题十分关注,对医疗保健意识更是空前提升。有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1],目前我国广大女性朋友对妇产科知识的认知和保健意识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了解度不足。积极开展妇女保健教育工作能够显著提升广大女性保健意识,对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2]。那么本研究就对妇女保健与妇产科常见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地区收集的符合研究条件的成年女性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全部的对象中,年龄在20-60岁范围内,中位年龄为(44.00±4.56)岁,其中包括已孕与未孕患者各50例,已经明确全部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全部研究对象均提前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为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嘱患者要细致认真地填写,在填写完毕后收回问卷,并统计调查结果,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日常是不是会自觉去了解妇女保健的相关知识;遇到比较多的妇产科健康问题有哪些;是否了解关于产后的一些保健知识;对于妇产科保健方面的问题是否需要专业的指导;自我评价对妇产科知识的了解程度;平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主动向专家咨询请教;对产后子宫复旧和纯母乳喂养知识是不是有详细了解。

1.3效果评价

对于妇女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以及对产科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妇女保健、妇产科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2结果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得到如下结果:在100例妇女中,有80例妇女对保健知识有需求,所占比例为80.00%;有50例对妇产科知识有了解,占总人数的50.00%。在闲暇时会主动获取有关妇女保健的知识有30例,占30.00%;主动咨询妇产科知识者有20例,占20.00%。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2

【关键词】 女大学生;月经;健康知识行为

月经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是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和出血。从青春期开始到更年期结束,月经现象伴随着女性一生[1]。对于高校大学生女性群体而言,正处在一生中最重要的身体和心理成熟阶段。据资料显示,在高校女生就医中,月经失调是女生最常见的症状,占各种临床疾病首位[2]。为了掌握在校女大学生的月经状况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帮助学校做好健康教育开展与健康知识普及,加强对女大学生保健工作的重视。笔者选择本地两所高校以计算机、艺术教育、物理教育、英语教育、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在校本科女大学生共236人,调查学生月经健康知识行为情况,研究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月经保健问题;探索高校学生保健的良好途径与方法,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非医学专业在校女生236人,年龄19~23岁,平均21.06±0.91岁;平均初潮年龄12.8±0.06岁。

1.2方法

参考美国月经健康知识(MHG)[3]问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自制月经情况调查表;采用无记名调查方法,由经过相关培训的调查员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解释有关专业名词,当场发放,由调查对象当场填写,问卷回收率100%,力求问卷真实可靠。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背景特征

共调查236名女生,均为本科在校二、三年级学生,其中二年级175人(74.15%),三年级68人(28.81%),城市(含城镇)129人(54.66%),农村107人(45.33%).

2.2痛经

调查显示痛经发生率为76.35%,其中轻度(略有腹痛,不影响学习生活)38.62%,重度(腹痛明显且持续时间超一天以上、需要休息、甚至伴发恶心呕吐等表现)12.54%;在重度组中,知晓需就诊并接受过药物缓解的36.72%,从未作任何检查处理、单靠身体耐受的占63.28%。

2.3经期保健状况

有78.38%(185/236)的女生具有经期保健意识及行为,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及保暖、休息与活动调整、自我心理调适等。知晓经期不当行为可能影响健康和生殖的女大学生有88.98%(210/236)。

2.4 对月经失调知识了解情况

绝大多数女生听说过月经失调,95.76%的同学知道是女性妇科问题。对月经失调的原因、类型、具体表现、预防等知之甚少。56.81%的同学在未就医情况下自认为曾经月经失调。月经异常能积极求医、做过相应治疗的同学有11.34%,目前仍在接受治疗的有3.69%。

2.5月经保健知识来源

调查显示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月经健康知识来源相当局限,主要来源是同伴、同学(46.61%),其次是家人(32.20%), 另有来自网络、书本等媒体(12.28%),而来自学校保健教育途径甚少(10.59%)。乡村组情况与城市(含城镇)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3.1痛经知识行为情况

本组资料中,痛经发生率较高,为76.35%;而在重度痛经女生中,积极就诊并接受过药物缓解的占36.72%,从未作任何检查处理、单靠身体耐受的占63.28%;可见许多女生对于相关痛经的知识行为比较欠缺,而痛经除了原发性在青少年中常见外,与营养、精神心理因素等也有关系;临床诊断中还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1]。本组女大学生处于生育年龄段,并不排除会有此类病理问题,提示学校应注意加强女生生理健康知识宣教及体检工作。

3.2月经保健知识行为状况

从本次调查看,非医学专业女生由于学科特点,对月经保健知识来源主要是同伴、朋友、家人或媒体途径等,农村组相对于城镇组具有明显差异。而学校教育存在严重不足,显示普通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迫切需求[4]。我们的调查中,大多数女生对经期卫生知识、月经失调等还是具有一定了解的,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我保健、出现月经异常知道就诊等,但相关围经期保健、月经病防治的专业知识还很欠缺,学校教育还应引起足够重视;校医与老师共同配合,探索实施多种途径的保健教育,例如妇科专家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健康体检等,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干预、治疗,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348.

[2]李士谕,杨荷清.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女生月经失调情况分析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1994,15(2):156.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3

妇女是儿童的孕育者和培养者,一个国家的健康水平和经济实力与妇女有着直接的关系,保护和促进妇女的身心健康是孕育和培养健康后代、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全面实现我国小康水平的根本保证。

1 原因分析

1.1 医疗条件差 有研究表明,农村经济落后、医疗条件较差、育龄妇女知识水平不高等是造成农村妇女生殖系统感染患病率高的主要原因。生殖系统感染不仅危害妇女自身的身心健康,部分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炎、性传播性疾病等还可能造成围生期的不良结局,如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或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农村妇女普遍文化水平低。初中文化程度者很少,高中文化程度更是罕见,有的甚至是文盲。因此对书本及媒体的科学知识看不懂,大部分妇女对性保健知识、女性“五期”保健知识了解甚少或根本不了解,且无人指导是导致常见妇科病的主要原因。

1.2 观念落后 有病不去医院,听信“验方”,延误治疗在农村时有发生。农村妇女无论年轻、年长者,得了妇科病后羞于启齿觉得丢人,不去医院诊治,常常听信长辈人的所谓“验方”治疗,而大部分老年人没有文化,不懂科学,提供的“验方”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导致病情加重,延误诊治,甚至危及生命。门诊曾诊治一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年轻女性。母亲嘱其“凉水坐浴”(因为有些农村对泌尿系感染认为是“上火”),导致慢性泌尿系感染,而失去最佳治疗期。

1.3 生活负担重 近些年,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男性常年在外打工,繁重的家庭重担落在主妇身上,不仅担当哺育和养育孩子的任务,还要忙地里的农活,一天到晚心力交瘁,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接受健康知识教育。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因为信息闭塞、宣传不力。对妇女健康知识更是一无所知,因此这些地区妇科病更是居高不下。同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有病得不到及时诊治,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农村妇女得病后。由于经济紧张,而采取忍和拖,只要不影响饮食,一般不去医院。等到不能劳动或影响进食时,才去医院诊治,而失去最佳治疗机会,导致病情加重,急性转为慢性,甚至危及生命。

1.4 政策执行不力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也可以引起妇科病的高发。农村由于“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影响,为了生男孩,多次计划外怀孕,不敢去正规医院而去私人诊所流产或生产,因私人诊所条件简陋,卫生消毒不严,引起流产后感染、慢性盆腔炎、产褥期感染甚至危机生命。

2 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降低农村妇科病的发病率。

2.1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妇女健康教育(1)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如网络、电视、广播、板报等途径对农村妇女广加宣传,使她们了解妇女“五期”和常见妇科病的保健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和治疗各种常见妇科病。(2)定期普查:在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重视对妇科病的普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防为主,防治结合。(3)定期培训妇幼保健人员:农闲时节,以乡或区为单位培训妇幼保健人员,让这些保健人员深入农村,以村庄或村委会为单位,集中对农村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力求让每一位妇女都了解妇科病的保健知识。如我区妇联单位和保健院,在每年的冬闲季节,分期组织举办妇幼保健知识学习班,参加者为各乡镇村的妇女干部和保健人员,请大专院校的教师讲授妇幼保健知识,深入社区广加宣传。深受广大农村妇女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2.2 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政策 鼓励男到女家落户,认真落实男女平等政策,办好各级各类养老院。切实解决无儿老人的后顾之忧。

2.3 提高农村基层妇女干部综合素质 各级各类从事妇女工作的行政人员,要学点妇女生殖健康教育的知识。如计生单位、妇联工作人员等。在做好妇女工作的同时。进行妇女生殖健康教育的宣传。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4

【关键词】 民族; 女大学生; 生殖健康; 教育模式

人口与发展国际会议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全球策略 ,但是我国近年来大学生非意愿性妊娠,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越来越多\[1,2\]。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可使大学生在两往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保护意识,增加不必要的伤害\[3\]。女大学生是不安全的直接受害者,导致成人期严重或永久性的损害,给下一代造成隐患。通过此次研究,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评价,促进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的正向转变,培养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自我维护能力,逐步建立适合少数民族综合性大学生殖健康教育有效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少数民族大学选修《现代女性生理保健》课的在校本科女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了450名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40份,有效应答率为97.8%。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匿名自填方式进行调查。在课前发放问卷,课后再发放相同问卷,在发放问卷前讲解问卷的填写说明及调查意义。

1.3调查内容

课前、课后调查均包括女大学生的年龄、所学专业、所在年级、生源、、家庭一般状况、性生理知识、对婚前的态度、状况、性病艾滋病、教学体系评价等。

1.4数据录入与分析

Excel2007录入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一般统计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女大学生440人,学生来源于中国20余省、市、自治区。其中汉族学生198人,占45%,其余为回、藏、维吾尔、朝鲜、满、蒙古、苗、壮、彝、瑶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55%。,穆斯林102人,占23.2%;无占76.8%。来自农村284人,占64.5%;来自城市156人,占35.5%。二年级学生336人,占76.4%;三年级学生104人,占23.6%。文史科学生147人,占33.4%;理工科学生108人,占24.5%;其他专业185人,占42%。女大学生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1.126)岁。

2.2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2.4教学体系情况

3讨论

3.1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问卷调查发现,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书籍杂志、网络、朋友交流,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在课前调查发现认为需要生殖健康知识的占47.3%,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来源良莠不齐,有些书籍杂志、网络知识诱导大学生的。对生殖和避孕知识一知半解;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均可导致意外怀孕,进而造成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比例的增加。教育前92%的女大学生认为需要接受性与生殖健康教育,95%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性生理知识、怀孕、避孕、流产知识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

教育后对生理的认识从21.6%上升到61.4%,对避孕知识的认识从18%上升到62.5%,怀孕流产知识从8.2%上升到59.8%,性病艾滋病知识从15.9%上升到65.2%,教学有一定效果。在教育前女大学生性知识的知晓率远远低于武汉大学的调查\[4\]。教育前38%和50%女大学生对大学生同居、婚前持赞成和默许态度,8.6%的女大学生认为发生时没必要使用。女大学生观念对怀孕流产知识缺乏,防护意识差,使得近几年来女大学生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妇科炎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生殖健康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要通过开选修课的方式给女大学生传播关于性生理、避孕、防护、性病的防治、流产危害等方面系统全面的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讲授和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后女大学生对大学生同居、婚前持反对态度分别为70.5%,61.4%;79.5%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时要使用。通过选修课教育促进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的正向转变,培养大学生的生殖健康自我维护能力。

性观念开放是发展趋势,但性知识贫乏却可能严重危害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5\],无保护性可产生严重的后果。在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可以传授相关知识,减少意外怀孕、AIDS及其它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可以让她们在大学及以后的人生中学会保护自己,促进生殖健康。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接受教育前后生理生殖知识和态度有很大变化,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同\[6\]。通过生殖健康教育可正确认识和指导,从而防止高风险与意外妊娠;从长远来看,降低生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比单纯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效\[7\]。

3.2探讨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有效的教育模式

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要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几个环节来完成。由于上的成熟且当下政策允许在校大学生恋爱、结婚以及社会的网络化,女大学生的观念更趋开放,对婚前持宽容的态度。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边缘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教育资源馈乏\[8\], 加之家庭教育也是薄弱环节,所以她们在性面前更无知。大部分大学生中学时期生殖健康教育知识缺乏,许多家长和他们的孩子谈论性话题时感到尴尬,或是由于家长本身没有受过良好的性教育,无法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性知识\[9\]。其它国家也同样面临家长跟孩子谈论性时尴尬的场景\[10\] 。

目前现代女性生理保健在我校已开展了四年,在教育中重视与女大学生迫切需要的问题相结合,在讲授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充实的课程内容,涵盖的内容有生理解剖、怀孕、流产、避孕,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保健、妇科病的防治。本课程教学内容很贴近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现状,经过几年的教学,这门课程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女大学生对教学目标与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的赞同率分别占79.9%,85.6%、76.6%、75.8%,总体教学效果良好。汉族组与少数民族组在教学体系的评价上无统计学差异。在课程结束后有些同学认为对男性健康知识设计的比较少,因此在2012年的教学中将增加男性生理解剖及相关保健知识。

本研究表明在生殖健康教育模式中采取讲授+咨询是被同学们所赞同的,同时也表明这种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能给女学生带来性知识的丰富、性态度的改变,从而使她们受益\[11\]。参考文献

\[1\]徐芾,吴盛辉,徐苹.南京市某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92.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5

作者简介:叶慧书,女,系景宁畲族自治县妇联副主席;胡颖敏,女,系景宁畲族自治县妇幼保健所副所长,从事妇女健康工作多年,工作经验比较丰富。

妇女约占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号称“半变天”,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妇女健康问题上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妇女疾病预防和健康状况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各项措施不尽完善,妇女家庭负担重、传统思想观念桎梏、缺乏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等导致妇科病多发、如宫颈癌、乳腺癌、性传播疾病等严重侵蚀着广大妇女健康的肌体。而妇女健康问题的影响,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和人类发展等各方面,给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关注妇女健康,成为关系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本文就我县妇女健康状况作浅要分析。

一、我县妇女的健康状况:

(一)已婚妇女妇科患病率居高;据2006年统计,我县已婚妇科健康体检应查人数为13253人,实际参检人数1903人,普查率仅14.4%,妇科患病人数1546人,患病率达81.20%,其中乳腺小叶增生640例,患病率33.60%,居第一位;宫颈炎367例,患病率19.28%,居第二位;子宫肌瘤185例,患病率9.71%;滴虫性阴道炎137例,患病率7.20%;卵巢囊肿49例,患病率2.57%;宫颈癌2例,患病率0.11%;其他妇科疾病169例,患病率8.87%,妇科门诊每年发现宫颈癌患者有20例余,而且有2-3例妇女因宫颈癌发现过晚无法医治而死亡。此外目前据疾控中心统计我县艾滋病感染者中的54.5%为妇女。

(二)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状况堪忧;2003年根据我县婚前检查的1964例未婚女青年资料统计,婚前检出疾病人数191例,患病率为9.73%,其中生殖系统疾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生殖器炎症等)为166例,占8.45%,占同组检出疾病的第一位,检查时已怀孕者285例,病史采集统计婚前有1次流产的786例,2次以上流产的315例。新婚姻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女性婚前健康体检率大幅下降,2006年我县女性婚前健康体检应检人数2004人、实际检查了8人,婚检率仅0.40%。

(三)危重孕产妇时有发生;我县每年有孕产妇数1600余例,其中有高危孕产妇800余例合并内科疾病、营养不良性贫血、妊娠期特有疾病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危险到母婴健康,而且就2006年尚有24例孕妇因家庭贫困或计划外生育回避孕期保健、在无助产技术服务单位或家庭接生。自1998年以来,我县共死亡6例农村孕产妇,因家庭接生导致死亡的2例,占33.3%,因家庭贫困孕产期疾病延误治疗导致死亡的4例,占66.7%。

(四)不意愿妊娠屡屡发生;每年因避孕失败或没有采取避孕措施而意外妊娠人数尚大量存在,据统计2006年我县医疗保健部门行人流术的1533例、引产术的112余例、因宫外孕治疗的85余例,而且未婚先孕有逐年增加现象。

二、我县妇女健康状况分析

以上数据表明,我县妇女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健康尤其值得关注,因其对个人生理及疾病的认识不到位、自我保健意识非常淡薄,再则传统思想的束缚、妇科检查的特殊性以及就诊的费用虚高等影响非常深远,具体表现如下:

(一)特殊的生理结构。妇女盆腔与外界相通,育龄妇女性生活频率高,经常受到与妊娠有关的人流、引产、分娩及上取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的影响,加之未能及时调养身体、抵抗力降低或无菌操作不严等原因,易导致感染。此外妇女青春期、孕产期、围绝经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巨大的变化。

(二)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落后。我县妇女妇科患病率居高,普遍的婚前导致生殖健康疾病增多,而对健康体检的忽律,主要是一方面因没有开办正规的有关生殖健康教育的课堂,很多妇女在有生以来从未接受有关科学的生殖知识的教育,以至她们没有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广阔渠道,大多数妇女都不知道生殖系统结构、功能等知识,不能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或有了疾病不能正确识别,;另一方面由于羞涩思想在作怪,许多妇女不敢公开了解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不敢到妇科就诊或不能识别哪些是异常情况,以至没有及时就诊,延误治疗时机,最终使小病捱成大病;三是部分妇女不注意性生活卫生,一旦患上妇科疾病,丈夫不配合治疗,致使妇科疾病常治常发,难已治愈,三是偏信谣言,没有采取有效避孕措施,以至反复流产,最后造成更大的妇女身心痛苦和家庭经济损失。四是自我感觉良好,厌烦婚前健康检查及妇科检查的繁琐。

(三)传统思想观念桎梏。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妇女都谈“性”色变,特别是农村、年纪大的妇女认为那是不光彩、不干净的事,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不能在人前公开的讲,如果谁要谈论这样的话题,谁患了这方面的疾病,就会被人耻笑和怀疑。受“人言可畏”和错误认识的影响,一些妇女患了妇科病,不敢就医,不敢咨询,自己默默承受着痛苦,直到病变至生命垂危。特别是在偏僻山村,妇女有了妇科病或生小孩,不上医院,有的用土办法,有的就是硬扛着,没有行常规的检查和治疗。在发觉自己可能患有妇科病后,大多数妇女从省钱、省时和保密的角度出发,自行买药,不进行系统和正规治疗,或听信江湖郎中,或轻信“祖传秘方”,使小病成了大病,最后不得不去正规医院就医,结果使家庭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四)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相对繁琐的过程,以常见的急性阴道炎为例,其病因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在治疗时必须要查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对症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在我县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妇科疾病诊疗能力在村卫生室不能开展,在许多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缺乏,医疗卫生条件和环境堪忧、产科服务功能低下,妇科疾病也不能及时诊治。如不能常规地进行妇科检查,一些常见妇科疾病都很难得以诊断,更不用说治疗。此外县级妇女保健部门设备落后,服务功能不能满足妇女健康的需求,健康教育设施不完善。

(五)农村经济水平低下。我县尚属于贫困县,农村人均年收入在2800元以下,勉强维系着家庭生活——养家糊口,尚有家庭另外支出如教育等,个人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妇产科类隐现的疾病没有引起重视,而且近年来医药费用的虚高,以至能不去医院的尽量不去,如有的孕产妇因家庭经济困窘在家分娩,不仅不安全,而且容易患上许多妇科疾病,有的并发危重疾病则一再拖延致使许多悲剧发生。

三、妇女不健康的危害

妇女健康虽是个人问题,但她不只是个人的资本,而且是维系着家庭的稳定和安康的重要筹码。

(一)影响和谐的性生活和夫妻感情。患有妇科病的妇女不但个人要经受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痛苦,而且还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妇女患疾病后,有的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甚至会对性生活产生厌恶,严重的妇科疾病会导致疼痛,对于妇女来说患病后的性生活是一种摧残。然而正常的性生活是维系夫妻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一对夫妻常年不能进行正常性沟通的话,夫妻的关系势必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妇女的生殖系统疾病将成为夫妻感情破裂的导火索。此外,有的妇科病还会影响育龄妇女的正常生育,给家庭的正常生活蒙上阴影。

(二)破坏家庭经济运行,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妇女是支撑家庭的一根顶梁柱,她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如妇女孕产期死亡或患重病在床,则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变成了哽咽,老人对儿媳精心照料的希求成了泡影,给丈夫的嘘寒问暖变成了相对无语泪四行,本来虽不宽裕但生活自在的家负债累累……。

(三)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妇女是构成家庭的细胞。妇女患有妇科病后,夫妻之间不能有和谐的性生活、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关爱,因病致贫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由于夫妻缺乏性沟通,导致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纠纷增多,大大增加了夫妇的离婚率;另一方面在妇女患有妇科病的部分家庭,由于丈夫不能获得满意的性生活,长期处于状态,迫使他们通过和婚外情来获取性满足的行为大大增多,这样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三是有些性传染疾病如梅毒、艾滋病、淋病等得不到及时医治,会相互传染以及传给下一代,关乎着下一代的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妇科疾病的缠绕将是潜伏的对未来世界影响最大的危机,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块顽石。

四、提高妇女健康的几点建议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妇女权益,调动社会资源,认真组织好集中性的社会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妇女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关爱母亲健康,关爱女孩健康成长”。

(一)加大政府投入,促进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促进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是关系社会发展、民族昌盛、人类文明的基础工程。政府应加大力度,为民干实事,一是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加强综合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依法查处各类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二是加大对妇妇幼保健机构经费投入,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完善、稳定妇幼保健队伍,深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提高卫生保健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对贫困孕产妇的救助工作,制定“景宁县贫困孕产妇救助办法”,切实保障贫困孕产妇的基本医疗需求,维护广大妇女的生存健康权益。四是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做好预防保健的综合服务,重点筛查和治疗危害农村妇女健康疾病。五是建设一处妇女体育运动场所,提高妇女的健身意识,提高妇女身体素质。六是实行免费婚检,防范于未然,从源头上及时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促进妇女的健康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妇女对生殖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因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和认识不到位有直接关联的。因此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一是青春期保健要与学校卫生相结合。随着女性青春期的提前,建议教育部门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生理、心理卫生课,使她们对自己身体将要发生的生理变化做好思想准备,能够适应由于生理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根据青春期学生的特点,编写和发放青春期卫生知识健康手册,请有关专家定期深入学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答疑,保健部门开设性咨询门诊、开通热线电话等,协助校区满足女学生在青春期的保健需求,正确对待生理疾病,提高“性”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二是充分利用“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定期举办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对新婚夫妇、孕产期妇女开展生理知识、性知识、优生优育、保健知识教育;三是妇联、计生、卫生等部门要联合加强对女性生理、心理和性理方面的宣传,消除多数妇女认为妇科病“是常见病,无大碍”和得了病就“见不得人”的错误认识,逐步树立一种新型的婚育观念和相对开放的性观念。四是充分利用舆论、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宣传,使妇女进一步提高对自身状况的认知度,掌握妇科疾病的特点、症状、危害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平常预防、患了不慌、及时诊疗。发现自己患有生殖系统疾病时,能够正确、冷静地对待,做到自己不随便用药、不病急乱投医、不使用所谓的祖传密方或偏方以致耽误治疗的时机,而能及时进行正规治疗。五是在社区、农村开办妇科病防治、性传播疾病防治课堂,开通妇科病咨询热线,让患病而又害臊的妇女同胞能够多渠道咨询和了解妇科病防治知识。

(三)认真组织实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治率。2007年开始我省着手实施了“妇女健康促进工程”,由省财政保障经费,每两年为农村妇女妇科健康体检一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各妇联组织以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发动并组织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参加健康体检;各乡镇卫生院则要增强妇科诊治的能力及完善服务功能,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进村入户,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和预防爱滋病知识,健全健康档案,对在检查中发现患有妇科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疑难杂症转到县级医院治疗,帮助她们恢复健康并做好随访工作。保健部门及时总结分析我县妇科患病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不断促进妇女健康水平。

(四)加强基层妇女保健服务建设,提高一线防控能力。逐步增加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尽快提升,每个乡镇卫生院应逐步完善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一流的社区服务站或中心,常规开设妇科疾病门诊,切实提高农村妇科病诊疗能力;卫生、计生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运用医疗卫生资源为农村妇女开展生殖保健服务工作。从加强一线防控能力入手,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具有预防、医疗、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康复“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利用社区责任医生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进行家访,电话指导。做好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指导,防止计划外怀孕,保证妇女的健康。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6

【关键词】性知识;性态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渗入,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冲击,青少年学生的性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巨大变化。通过对职业学校女生性知识、性态度、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女学生性知识缺陷、性态度及现状,为在职业院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市三所职业院校2011年度新入学的女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被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职业学校女生性知识、性观念、性态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1973份,收回有效问卷1921份,回收率为97.36%,其中中职1057人,高职864人,年龄16-21岁。

1.2 研究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抽样班级集中发放调查问卷,向学生说明调查意义和填写要求,问卷当场收回。内容包括性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待非婚等现象的态度、等。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现有性知识

本次调查将性知识分为性生理知识、性保健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表1调查结果提示学生普遍对月经、生殖器官等性生理知识了解较好,对经期保健、生殖器卫生等性保健知识以及有关避孕、性病防治等生殖健康知识了解较少。

2.2 性观念、性态度

表2-1显示,更多学生认为对婚前可以接受,66.79%的中职生对有婚前的朋友表示理解,而高职生更是高达81.25%,对多性侣和现象多数学生表示反对。

2.3 状况

表3显示,在被调查人中,有12.20%的中职生和9.72%的高职生已经有过性经历,在第一次时93.80%的中职生和78.59%的高职生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其中意外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7.83%和35.71%。

3 讨论

3.1 职业学校女生性观念、性态度的特点 调查显示,职业学校女生的性观念趋于开放,对身边有婚前的朋友多持宽容态度,但多数学生对多性侣、等不符合社会普世价值观的行为也同样持否定态度,她们具有比较合理的道德评判标准,同时,对恋爱对象的性要求,多数学生表示结婚时或谈婚论嫁时才可以接受,这也说明学生虽然性观念开放,但大多数对自己的持慎重态度。

学生性观念的开放,社会的影响不能小视。社会是个体社会化的外部条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可能会改变原有的性观念, 性态度、性价值等而形成一个新的体系〔1〕。这就要求全社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学校这个小环境中开展更加全面的性教育,肯定、固化已有的、好的行为习惯和观念,让她们意识到“性”本是一件纯洁美好、严肃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家庭和性道德观念。

3.2 对性教育内容的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对性知识的了解,高职生得分率高于中职生,但总体上来说学生普遍对性生理知识了解较好,但对性保健及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了解。这说明高职生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利用各种途径获取的性知识较初中毕业的中职生有所增加,但她们的性知识仍然比较局限,因此,在对职业学校女生进行性教育时不能仅停留在讲解月经、、生殖器官等生理知识方面,更要加强对月经期保健、保健、生殖器卫生等性保健知识。

3.3 性教育的时机 调查发现,即使在一年级新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有过性经历,有些学生还发生过意外妊娠。因此,对职业学校女生进行性教育应该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尽早进行。要让她们了解过早性生活、意外怀孕、人工流产等可能造成的危害,提高她们的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约束自己的、推迟发生的时间,对已经发生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学到的知识把对自身的危害降到最低。

性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并不断完善和健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体系, 满足大学生对性科学知识的需求[2]。对大中专学生进行性教育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性教育的职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64

对某医疗单位在职妇女进行相关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预防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旨在为重视和加强妇女保健知识提供依据,同时让每个献血者都懂重自己何时必须主动放弃献血或主动定期献血。也想找出最佳健康途径满足广大妇女的保健需求。对24~52岁在职妇女以答卷形式对妇女保健知识自晓率高低进行调查,发现卫生单位在职妇女保健知识较丰富,但还有不足地方。医务人员尚且如此,其他如工人、农民知道会更少,要做好这项工作,要通过社区乡镇大众媒体,卫生部门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网络。

资料与方法

某医疗单位在职妇女。

方法:根据临床经验及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设计了问卷,当场讲解指导,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不记名,当场调查,发出80人份,回收80人份,回收率100%,回收后逐个统计,进行处理。

结 果

一般情况:80位被调查人员中,年龄24~52岁,24~29岁15人(19%),30~39岁41人(52.90%),40~52岁24人(29%);其中初中以上大专以下73%,大专以上24人(27%),干部70%,工人10人30%。

相关知识调查情况内容:①妇科普查有何意义:40.91%的人选择正确,防癌为主的妇科检查32.09%的选择,“查环”30%的人两项均选择;②你是否会乳腺自查:46.36%的人选择不会,53.64%的人选择会;③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有那些:75.31%人知道3种以上,24.69%的人只知道其中1种;④生活中怎样会传染艾滋病梅毒:92.26%的选择血液传播,7.74%选择性生活+接吻;⑤安全套的作用:6.36%的人认为只能避孕,93.64%的人认为除了避孕还能降低性传染病的危险;⑥一般保健知识来自于那种渠道:具体书、报纸72.7%,选择电视、广播27.3%;⑦你是否渴望了解更多的妇女保健知识:82.50%选赞同,17.50%持随便态度,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讨 论

本调查反映出医疗单位在职妇女对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及保健知识较丰富,原因可能为3个方面:①医务工作者;②单位也有忽视妇女坚持1~2年1次的妇科健康普查;③通过这次调查本站也需要对某一些在职人员继续对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传染途径岗位培训。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8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筛查 干预性研究 三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57-03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3.0%~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2005年和2006年,上海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56.2/10万和56.6/10万,标化率为38.2%和32.0%,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2]。1987~1999年,全国城乡妇女乳腺癌年龄调整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农村妇女乳腺癌的死亡,在1996年后有了一个更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村年均增长0.9%,但其上升速度猛增为11.6%。而且,农村妇女各年龄组的乳腺癌死亡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尤以中青年妇女(14~54岁组)更为明显[3]。所以,在农村地区妇女中进行乳腺保健技术方法的宣传和普及,刻不容缓。

1 乳腺疾病一级预防研究和发展

疾病的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主要实施方法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个方面[4]。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发病机理很多不完全清楚,所以一级预防的主要方法是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采取的策略主要是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因此,对农村妇女乳腺疾病预防保健最基础的工作仍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保护。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往往受到受教人群的特征、宣教的形式和方法的影响[5-7]。很对学者对农村乳腺保健知识的宣教工作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妇女了解有关乳腺保健的相关知识主要是通过报刊和杂志、医务人员、电视广播等途径获取。乳腺健康教育方法选择显示社区妇女最愿意接受的方式为:医务人员讲座和宣传手册;最希望获得的相关知识途径为社区宣传。从研究中看到,农村妇女接受乳腺保健知识的方式和意愿方式有一定的差别,医务人员并未成为妇女了解乳腺保健知识的第一途径,而是书报杂志。而农村妇女有的文化程度和获取相关书面资料途径有限,使得乳腺保健知识不够普及。另外,健康宣教需要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过程,医疗保健机构应对宣教工作作出指导和帮助,深入到卫生保健的基层,提高受教人群的健康行为和依从性。宣传方式可为多种形式:①社区宣传栏,专家讲座咨询,座谈讨论,发放宣传手册。播放VCD和模拟演示等方法仍是进行乳腺健康知识宣传的主要手段。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微博和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吸引和提高年轻女性对乳腺健康的重视。②由社区医护人员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女性给予具体指示,对于知识水平较高,学习接受能力较强的对象给予电话跟踪干预;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对象提供图文并茂的乳腺自查步骤示意图;对随访者提供一对一乳腺自查手法指导[5]。③对就诊的相关人群将健康教育贯穿在患者进院直到患者离院的整个过程,即在就诊前,就诊中和就诊后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宣教[8]。

有研究表明妇女对有关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和乳腺癌早期筛查方法这两部分内容,回答正确率比较高。约90.0%的妇女知道肿块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溢液是乳腺癌的一个征象,同时乳腺自我检查、乳腺临床检查和乳腺X线摄片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由于大多数妇女本身不是医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又缺乏社区或医院对她们的系统健康教育,所以她们所知道的这些知识又往往是不全面的、零碎的[9]。例如在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了解上就存在欠缺,因此,掌握受教人群的知识需求才能更好的提高妇女的乳腺保健知识水平[10]。妇女对于乳腺自我检查的看法比较肯定,态度较积极,乳腺的自我检查及定期临床检查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因此可加强这两方面知识的宣教,有利于乳腺保健二级预防的开展。

2 乳腺疾病二级预防的研究和发展

疾病的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4]275-280。对女性威胁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是少数几个能够通过早期筛查而降低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癌症协会(ACS)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在无症状妇女中发现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计划,在《美国癌症协会(ACS)2004年版癌症早期筛查指南》中已确定乳腺自我检查(BSE)、乳腺临床检查(CBE)和乳腺X射线摄片是无症状中等危险度人群的乳腺癌早期筛查的方法[11]。有研究显示,乳腺癌治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确诊时疾病的分期情况,发现一个早期的乳腺癌对患者的意义远大于目前任何一种治疗方案[12]。一期乳腺癌患者经过治疗有90.0%的人可以治愈,而三期患者只有5.0%的人能够活过5年,效果差很多[10]。因此早期筛查技术成为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手段是预防控制的关键,同时也适应于乳腺增生、乳腺结节和乳腺囊肿的早发现。

自我检查(BSE)是妇女自愿的、有意识的进行自我保健的内容之一。很多研究显示[8, 10],妇女对于乳腺自我检查的态度比较积极乐观,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我检查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认为做自我检查对自己的健康起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自我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方面的作用褒贬不一[13]。但它的优点是经济、便捷、很少受时间限制以及对人体无损伤,所以目前仍是主要的乳腺癌早期筛查手段[12]。自我检查的行为受到对象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有研究显示首诊以自查方式发现的患者年龄对发现肿块的方式有一定影响,年长者自查率高,40~50岁自查率低,而文化程度与自查行为无关。但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轻,相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文化程度和年龄对首次确诊的病期均无影响[7]。乳腺自查技术对妇女有很强的吸引力。93.0%的妇女希望掌握乳腺自查的正确方法,65.4%的妇女知道乳腺自查时间,76.7%的妇女能描述乳腺自查方法。自我检查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尤为重要。我国针对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议自我检查每月进行1次[12]。美国癌症协会(ACS)建议自我检查从20岁开始,应告知女性自我检查的益处和局限性。应该强调及时向健康专家报告任何新的症状的重要性。选择自我检查的女性应接受指导和在定期体检时让医生检查她们的手法是否正确。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9

近年来,生殖健康作为人口、计划生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学术学科和国际社会优先关注的目标,只有满足了占人口一半的妇女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需求,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全国性的健康目标。因此,关乎亿万农村妇女健康与发展的问题,应成为新一轮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铺开,新型合作医疗的推广中,优先关注目标。妇女生殖健康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开展妇女生殖健康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妇女生殖健康的内涵

全球社会经济条件的巨大变化,使侧重在生物医学范畴的妇幼卫生或计划生育概念显得狭窄,不能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需求,因此一个含义广泛的生殖健康概念应运而生,为健康的需要提供更合理和更为完整的服务,生殖健康有了新的定义,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一切事务上包括身体、精神、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适,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妇女生殖健康包括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均应当得到健康、安全和幸福;妇女有生殖能力,并应获得调节生育的权利;妇女有妊娠、分娩过程中应获得优质保健服务,以保证母婴安全;妇女有权利和义务抚育儿童健康成长,并获得社会对儿童的各项保健服务;妇女能正常、和谐和安全的性生活,不担心意外妊娠及可能发生性传播疾病;生殖是妇女生殖健康的核心,应得到良好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及生殖有关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意外妊娠能获得安全的人工流产;生殖不仅是涉及妇女健康和权利,男女是必须的参与者,因此,生殖健康、生殖权利和社会责任都必须将男性包括在内。

妇女健康影响着人类生活的社会过程,推进妇女权利、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妇女健康教育和生产方面进行投资是获得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战略。

二、妇女生殖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妇女缺乏健康意识和防护知识,生活环境复杂,再加上农村医疗保健体系薄弱,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通常“小病拖”、“大病治不起”,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经调查,农村妇女生殖健康面临如下主要问题:生殖健康知识欠缺,保护意识不强,传统思想桎梏,讳疾忌医;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保健的经济实力不够等。还发现,大多数妇女对生殖健康的生理知识,一无所知,许多育龄妇女还有意躲避生殖健康检查;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慢性、隐性妇科疾病,不为农村妇女重视。

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堪忧。女性生殖健康是国际人发大会确定的一个重要的人类发展指标。由于观念的制约和妇女健保健康事业的滞后,我国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大农村妇女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生殖保健服务和宣传,农村妇女深受妇科病的困绕,农村生殖健康得不到改善,也进一步加重农村贫困状况。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妇女这一半。社会性别平等不能实现,妇女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就谈不上社会和谐。

三、妇女患病原因

(一)个人方面:

1、文化素质低,多数是中小学毕业,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相对贫乏,自我保障意识淡漠,以至出现部分患病妇女对查出来的疾病不以为然,觉得患妇科炎症是很正常的现象。

2、农村居住环境差,多数妇女对穿戴用品不太讲究,污染源多。

3、部分育龄妇女卫生习惯差。

4、夫妻性生活不注意卫生。

5、妇女经期不注意卫生。

6、基层技术条件、技术水平不能适应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需要。

(二)社会方面

各种生物与社会因素往往对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有累积性的影响。像其它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解放以来我国主要从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的角度关注妇女健康,她们整个生命周期的其它健康问题很少成为政策关切的焦点。不仅如此,对妇女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需求的过分强调,还不可避免导致了对育龄妇女之外其它妇女人群和生育节育之外其它健康问题的拒斥。从城乡妇女的两相比较可以看到,城市妇女的住院率高于农村妇女。这可能说明受医疗保障较多的城市妇女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而农村女性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则相对较差。对农村妇女来说,只要还能劳动和维持日常生活,她们往往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病或需要就医。即使存在保健服务,距离、交通、看病的机会成本、缺乏女性保健人员、医患之间的等级性关系及服务质量等等都会成为妇女寻求医疗保健的障碍。尤其是在自掏腰包支付医疗费用时,真正需要医疗服务的农村贫困妇女更有可能“小病扛着,大病拖着”。农村妇女的就诊率高于城市妇女和农村男性,可能折射出农村妇女确实遭遇到了较严重的健康问题。

1、妇女特殊的生理构造需要更多的关注。

从整体看,生殖健康是妇女和男子的共同要求,但是由于妇女承担着繁衍后代的重要任务,大部分避孕节育措施都由妇女采用,其潜在的尚未完全知晓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女性;性病(包括艾滋病)对女性的危害往往大于男性。这些都决定目前在我国生殖健康必须以女性为中心。

2、妇女自我保障意识有待提高

受几千年男性中心文化和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许多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尚未认识到健康是自己的基本人权,对自身的生殖系统感染所具的风险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如何保护自己生殖健康权利不知如何寻找有效途径。因此,唤起妇女自主意识的觉醒,增强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提高妇女自我保健能力的实现生殖健康的内在动力。

3、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在性和生殖的决策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大多数现代避孕方法连同其副作用,风险和后遗症一直主要是由妇女来承担的,女性健康面临比男性更为严峻的挑战。

可以说生殖健康概念的引入赋予了计划生育新的内涵,促使了计划生育从生育控制向生育健康的拓展,这种拓展并不是简单的内容扩充,而是蕴含着对计划生育工作意义的更新和角度的转换。

四、促进妇女生殖健康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妇女的健康教育

联合一切力量,充分发挥妇女工作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医务人员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生殖健康保健知识,教育育龄妇女定期进行生殖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形式,通过图文宣传和口头宣传相结合。

(二)完善基础医疗保健体系建设

逐步完善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数据库,定期开设妇科疾病专家门诊,将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治疗纳入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此外,在医院开设农村妇女妇科重症治疗绿色通道,让农村患有子宫肌瘤、子宫癌等疾病的贫寒家庭能够得到全力救治。积极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服务,为群众免费检查、优惠治疗,引导她们自觉接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选择适当的避孕方法,减少和控制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改善和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关注老年妇女的生殖健康,对绝经期妇女要及时取出宫内节育器。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同时更新和完善妇科病检测手段辅助诊疗等设备,确保妇科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切实提高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妇女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10

[关键词] 高校女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 R1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135-02

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核心,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前提。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提出了“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全球性奋斗目标。近年来,我国一些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对大学生的性观念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高校学生的婚前发生率也有了明显的上升,且其发生率随年级递增[1]。未婚的增加导致高校女生妇科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她们的身心健康。为她们提供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帮助她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保护自己的生殖健康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1 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有关生殖健康的教育就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受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中学的青春期教育由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考试、升学无直接关联,形同虚设,而且我国青少年的发育和成熟一直呈现提前趋势,教学的内容却没有随之改变,即使教授也无法满足她们成长的需要,进入高校后,生理的成熟与性健康知识的贫乏已严重不相适应,许多女生只能通过报刊杂志、影视网络等途径寻求帮助,面临受到不科学、错误信息误导的危险。

生殖健康知识的贫乏,婚前无保护的增加,导致的不良后果是高校女生未婚妊娠、人工流产率增加,生殖道感染发病率不断上升。据报道,有的未婚高校女生,占42.27%,她们的生殖道感染率为21.62%,性病检出率为1.6%,非意愿性妊娠人工流产、引产率为12.80%[2],而这些因素与宫外孕、继发性不孕症、年轻宫颈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几年有流产史,继发不孕的病人比率高达55. 42%[3];尤其严重的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目前年轻宫颈癌(年龄在35岁以下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最新的宫颈筛查方案建议:女性开始筛查的时间应在第一次后3年或在21岁开始(以先出现者为准);30岁以下妇女应每年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筛查[4]。在对我校门诊就诊的未婚女生的调查统计中,知道有性生活后应定期妇查者约占1.2%,其中研究生居多,而大多数学生仅在身体出现不适后方来就诊,没有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的概念。

在承受生理痛苦的同时,由于婚前大多是在隐蔽状态下进行,而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常致使女性产生恐慌、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极易造成她们性反应抑制、性焦虑等性心理障碍,为她们今后的婚姻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另外,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的顾虑,使她们在患病后没有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诊治,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后遗症,在付出健康的代价后,还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据调查,89.0%的女生认为在大学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开设性健康教育,将有59 .6%的女生参加[5],宁波大学园五所高校开设生殖健康公选课后,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由授课前的4.10%~50.68%上升到授课后的72.60%~100%,且女生成绩明显高于男生,女生对此方面的知识更重视[6]。

高校女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而且承担着孕育下一代的社会责任,有必要对她们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尽最大努力地保护她们的身心健康。

2 方法

一项统计显示,大学生希望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依次为:①举办性教育专题讲座(占28.61%)。②开设性教育课(占26.90%)。③提供性教育读物(占23.23%)。④穿插在思想品德课中[7]。而她们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是异往/恋爱心理,性生理/避孕/生育,预防性病/艾滋病和性方面的伦理道德[8]。

针对她们的不同年龄或学习阶段,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方面对高校女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学校可开设专题讲座,聘请知名专家定期讲课;安排专职人员通过培训合格后上岗授课,由于男女生在性倾向、观、对婚前的态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当区别对待,分开上课,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的特征及发展需求,进行不同内容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大一学生,讲授性生理、卫生保健常识、女性常见病防治等内容;大二、大三则注重性心理、性生活、避孕知识、性病、艾滋病等的预防;大四及研究生在了解以上知识基础上,可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其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报刊、橱窗、网站等宣传手段提供多种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或开设专线咨询电话,由专职人员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一对一服务。

由于女性感彩强烈,自我控制力较弱,容易受到性的干扰和诱惑,高校应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内容,通过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转移学生注意力,将不良文化摒除在外,减少对学生的性刺激和性诱惑。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尊、自重、自爱,按照道德规范和法律来约束自己的,使学生的群体防范工作得到一个根本的保证。

“不以好奇去开始,不以发生为懊恼,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不必担心,这样便不会有任何不良后果(吴阶平语)。”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应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从机构、人员、资金、设备、教学安排等方面全方位提供保证,帮助学生们在进入社会前树立一个有益于身心的性观念,让他们在保护自身健康的同时,能影响并带动全社会的年轻人,形成一个关爱生命、维护健康的良好的社会风气,这将对促进家庭安宁与幸福,保持国家繁荣与稳定,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共建和谐人类社会起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郝雁丽.西安市大学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8(6):76-79.

[2]张艳.某市3196名未婚高校女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09-110.

[3]张帝开.211例输卵管性不孕症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7):429.

[4]殷霞,狄文.宫颈癌筛查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2):103-105.

[5]何建华.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4):281-282.

[6]赵凤霞.大学园区开设生殖健康教育公选课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0-21.

[7]董莉萍,李晓波,李兴有,等.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和现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13-3115.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11

[关键词] 女性乡―城迁移工人 生活风险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2)01-0022-03

[作者简介]姚宇(1974―),江苏南京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张雪梅(1970―),女,重庆人,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

生殖健康是新世纪出现的一个健康领域的新概念,迁移工人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后,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原先在农村地区可能尚未完全掌握的应对生殖健康风险的能力,在新的环境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作为长期游离于体制之外的迁移工人,他们的生殖健康风险并未被现代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有效覆盖。对于进入城市之后的女性工人而言,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其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女性乡―城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

生殖健康是指人类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运作所涉及的一切事宜的有关身体、精神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完好状态,不仅仅包括安全的性生活、生育、生育决定、选择调节生育的方法和方式,还包括安全妊娠及分娩的保健服务。

本课题组调查大连、重庆、武汉、上海、深圳、东莞、顺德等地女性迁移工人生殖健康状况,发现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女性迁移工人生殖健康基本知识匮乏。在调研中,不少迁移工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当我们询问其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渠道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听说的,工友在一起偶尔听到这些”。阅读计划生育部门的宣传材料,或者通过广播电视了解这方面知识的人不是很多。女性迁移工人对生殖健康基本知识的测试题回答正确率也很低。在访谈调研中,我们发现实际情况更令人担心,大多数迁移工人认为性病、艾滋病离他们很远,在潜意识中认为这不是“我们世界里的”。女迁移工人把生殖健康疾病看作是一个与自己实际生活并无多大关系的疾病,把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看成是一件可有可无,并不是很重要的自我保护行为。这类乡―城迁移工人的一个特征是文化水平较低,年龄低。他们进入城市地区工作后,因为谋生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均处于较弱的地位,面临的生殖健康的风险往往更高。

2. 女性迁移工人对于自身生殖健康风险的认识不足。女迁移工人缺乏生殖健康基本知识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身生殖疾病不了解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机会,形成慢性妇科疾病。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迁移工人患过生殖疾病,甚至患过性病,但却不知道所患疾病应该归于生殖健康疾病。

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于自身生殖健康保护的认识不足,仅以卫生巾问题为例,在城乡迁移工人聚居区,小商店、杂货铺经销的卫生巾、卫生纸等女性用品大多是一些杂牌,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卫生用品大多不具备特别敏感的挑选意识,不了解劣质卫生用品对自身生殖健康可能带来的风险。

对于经期卫生护理的其他方面,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一般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在月经期间会继续加班,无保护自己身体的做法,只有痛经特别厉害的时候,才会申请休息,但几乎没有人选择去医院就诊。

在流产手术医疗机构的选择上,女性城乡迁移工人考虑的因素是:方便程度―保密性―价格因素―其他因素。经过比较深入的调研,我们发现其实经济因素贯穿在所有影响因素之中。首先表现在正规医院的流产手术要挤占和耽误女性城乡迁移工人的上班时间。其次,一些私人医疗机构(包括“黑诊所”)以手术价格低廉为诱饵,引诱女性城乡工人前去就诊。另一方面,收入水平决定了女性城乡迁移工人选择做流产手术机构的层次,收入水平高的女性就愿意选择条件好的机构。“保密性”也是女性城乡迁移工人选择流产机构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流产一旦被同事同乡知道后,会给女性城乡迁移工人的社会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3. 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于生殖疾病的应对能力不足。许多女性城乡迁移工人患上生殖疾病自身并不知晓,治疗常常是迟缓的,缺少立即就医的想法,对于预防再感染的认识也不足,导致她们面临更大生殖健康的风险。

4. 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于生殖疾病社会心理存在误区。前面提到的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于生殖疾病具有“污名化”的认识,这对于帮助治疗生殖疾病社会心理来说,存在误区。从事非法职业的女性患生殖类疾病较多。相当数量的男女城乡迁移工人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之一是黄色刊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把生殖疾病与“见不得人”联系起来,于是患病后,常常选择地下诊所治疗。

二、女性乡―城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的分类与讨论

1. 个人因素带来的风险。城乡迁移工人的传统观念正发生着变化。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于的态度既不同于农村妇女,也不同于城市女青年。我们的调查显示,城乡迁移工人中人数最多的年龄组是10~25岁,他们一是缺乏相对稳定和成熟的社会环境对的伦理约束与限制,平日都和差不多同龄的工友交往,没有长辈在身边进行必要的约束和伦理指导;二是起码的生殖健康知识匮乏,因为其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没有在学校得到良好的生殖健康教育;另外,业余文化生活极度贫乏。

2. 社会因素产生的风险。个人行为常常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城乡迁移工人所处的环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高度的同龄化,城乡迁移工人平时劳动、生活的环境中同龄人、同性别比较多,“跟风”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同乡化现象比较普遍,城乡迁移工人无法获得如何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下生殖健康保健知识;三是社会结构平级化,即使极少数具有领导能力的城乡迁移工人,但在生殖健康方面似乎也不能发挥什么干预性的作用。

3. 不完善政策因素造成的风险。我国政府在推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度建设成就比较丰富,城乡迁移工人的服务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政策覆盖面不广,虽然我国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属地化管理的政策,但城乡迁移工人并不能完全被打工所在地的生殖健康服务部门所完全接受,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政府行政能力较强的地区,这一现象不是很突出,而在政府行政能力较弱的地区,大量城乡迁移工人的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是空白的。课题组与城乡迁移工人交谈时,询问一些基本的政策和知识,他们常常表现出毫不知情的反应。二是一刀切的政策给一些城乡迁移工人带来了风险。跨地区外出的城乡迁移工人,进入陌生环境后,身体各方面的适应性是不一样的,但打工所在地的生殖健康服务部门和其老家的生殖健康服务部门只能以各自当地的政策提供服务。

三、乡―城迁移工人生殖健康风险的总结

1. 城乡迁移工人生殖健康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其自身缺乏必要的生殖健康知识,缺乏起码的生殖健康护理方面的常识,缺乏基本的预防生殖疾病的能力,缺乏立即治疗的意识。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城乡迁移工人生殖健康风险有可能成为其所在社会环境中的集体风险。因此,对于城乡迁移工人的个人生殖健康风险,完全有必要进行普查普治。

2. 社会和企业需要继续发挥应有作用。城乡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决不仅仅是其本人的事情,他们已经进入城市社会环境中生活,生殖健康状态下降使得城市地区的医疗服务供给的压力增大。而中国卫生部门在配置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时首先是按照当地户籍人口的基数进行计算的。生殖健康类疾病又是女性城乡迁移工人主要的患病类型,势必进一步导致卫生部门的医疗资源配置失衡。

城乡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还与企业生产效率密切相关,如何动员企业管理人员充分关注包括城乡迁移工人的全体员工的生殖健康,以增强企业生产效率,在我们的调研中一直没有发现典型的案例。企业常常需要不断招人顶替病休的岗位来满足其生产需要,特别是一些企业的生产岗位只需要女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熟练女工常常出现短缺的现象,如果企业平时为女性城乡迁移工人的健康多做一些服务,为稳定生产促进企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3. 现行政策执行方式需要改进。计划生育部门最基本的服务内容就是生殖健康宣传工作,但实际情况是,城乡迁移工人平时生产劳动时间过长,几乎没有时间去了解掌握这些知识,即使广播电视有宣传生殖健康方面的常识,但对于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在13小时左右的女性城乡迁移工人来说,很难去专门收听广播或收看生殖健康方面的电视节目,对于大多数住在集体宿舍的女性城乡迁移工人,也没有电视可看。宣传橱窗的教育功能也很小。

四、政策建议

1. 加强人员配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目前各主要流动人口的输入地都认为流动人口多,而自身的工作任务已经很繁重,人手不够、经费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要改变城乡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状况,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此工作的人力财力的投入。

2. 在乡―城迁移工人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宣传教育。降低城乡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首先要让城乡迁移工人认识到自身的生殖健康的风险。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手段和方式需要调整,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调研,研究适合城乡迁移工人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政府还需要营造健康、阳光的生殖健康知识传播途径,去除生殖健康知识的“污名化”意识。

3. 为乡―城迁移工人提供免费的生殖健康体检。降低城乡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除了提高城乡迁移工人自身认识外,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基本服务。对于女性生殖健康,应该保证为其提供每年一次的体检服务。对于男性也需要给予必要的健康体检与关怀。

4. 完善生殖健康的执法监督体系。对于非法诊所必须坚决取缔,流产手术的资质要严格控制。当聚居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以上时,城乡迁移工人居住环境的基本卫生设施必须通过相关行政部门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On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Risks of Female Migrant Workers

Yao Yu, Zhang Xueme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100836;

Shenzhen Occupation Technical School, Guangdong Shenzhen 518034)

女性保健知识范文12

关键词:孕产期;保健指导;临床价值

孕产期保健知识也可被称为胎教,主要介绍了孕期检查要求、妊娠并发症的处理和监护以及孕期的生理变化等知识[1]。因为孕产期妇女既要承受分娩考验,还要有心理以及身体变化的经历,所以,孕产期保健的工作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为宝宝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为探究孕产期保健指导对孕产期妇女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给出以下研究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2月收治孕产期妇女9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26.1±2.8)岁;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7.2±2.6)岁。所有患者的怀孕时间都不超过5个月。根据上述所述,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指导,孕前可向计划生育夫妇宣传妊娠保健知识;产前叮嘱患者合理饮食,不宜食用过辣以及过凉食物;产后,给予患者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患者孕产期保健指导,具体如下:①做好孕前指导工作:对准备生育的夫妇展开孕产期心理以及生理保健服务工作。医护人员可以广播或者报刊的方式,积极宣传妊娠保健知识,可有效使计划生育夫妇提高参与度。②做好产前心理指导: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会出现作呕、胸闷以及出血现象,容易导致患者在产前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针对此种现象,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态度要亲切,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和担忧,消除患者的忧虑心理。此外,医护人员可针对患者的兴趣爱好,与其进行下棋、看书等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同时,医护人员可设立保健课程讲座,向患者讲解保健指导有关知识,并向患者传授产孕期注意事项,能有效避免妊娠并发症现象。③做好患者产后保健工作:第一,在饮食方面,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多吃些高蛋白类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第二,在用药方面,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注射缩宫素,能有效增加子宫收缩作用。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指导前后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状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抑郁以及焦虑情绪。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在指导前后对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状况:指导前期两组对孕期营养保健知识、早孕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指导后期,对照组对孕期营养保健知识、早孕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情况做出观察比较:观察组的SDS评分(41.2±8.1)分、SAS评分(39.8±8.0)分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分娩对孕妇而言是件大事,由于孕妇在分娩期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了解孕产期保健知识是非常重要的[2]。根据调查,有40.7%人群了解孕期保健以及营养知识;有49.8%人群了解早孕知识;有59.1%人群了解孕期保健知识。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对患者传授孕产期保健知识,可推进患者与婴儿的安全,同时也能使患者的保健意识得到提高[3]。因此,对患者加强孕期保健工作的实施尤为重要。孕产期妇女实施孕产期保健指导,可帮助患者了解孕期营养保健知识,以及早孕知识的掌握,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临床指导价值的依从性[4]。此外,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不但能为宝宝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而且还有助于母子健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在指导后期,对孕期营养保健知识、早孕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对孕产期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可有利于患者提高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红果.对孕产期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8):58-59.

[2]苏兰英.孕产期保健宣教对产褥期妇女饮食及行为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255-256.

[3]吴晓华.围产期保健与产后出血相关性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4):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