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术后康复

术后康复

时间:2023-05-30 09:25:25

术后康复

术后康复范文1

肝癌病人往往把手术后进入康复期作为生命的新起点。他们之间经常相互谈笑:“我3岁了!”“我才1岁。”这里所说的年岁,表示着他们手术治疗后所经历的时间。

经过正规的治疗之后,肝癌病人就进入康复期了。康复期有不少值得注意的事项,如果不认真对待,便会影响身体的康复,甚至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这里谈谈肝癌手术后的康复问题。

不少肝癌病人经手术治疗后,往往自认为“已经没问题了”,从此便和医生“拜拜”,甚至医院寄去随访的信件也不回复。实际上,这样做对肝癌病人的康复是很不利的。为什么?这主要是因为在所有的癌症中,肝癌是属于转移率、复发率较高的一种。

肝癌手术切除之后,仍要定期进行门诊检查。检查什么呢?除了必要的体格检查外,还要进行肝功能、甲胎蛋白、超声波检查。体格检查很重要,最好找经治的医生,因为经治医生了解病情和治疗经过,最容易发现症状和体征上的某些变化:俗话说“病急乱投医”,其实,病急不能乱投医,病不急也不能乱投医,肝癌和其他癌症患者更不能乱投医。肝癌和其他癌症患者,与他们的经治医生应当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共同对付癌症。在康复期经常与经治医生会面,实为上策。还有一句俗话说:“久病成良医。”肝癌病人最好能成为自己的“良医”,这实际上也是医生的愿望。定期检查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是了解自己病情的一条途径。国外的医生常向病人坦言病情和预后,由于传统习惯的不同,这一点在我国似乎还行不通。掌握肝功能和甲胎蛋白相关数据,对病情的变化自己心中有数,有利于及时采取康复措施。此外,定期接受胸片和超声波检查也是必要的。

康复期不但要定期接受检查,有时还要继续进行治疗。肝癌虽然已经切除掉了,但并没有万事大吉,更不能高枕无忧,这是因为癌肿的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有的癌肿周围有一层包膜,有的则没有;有的癌肿的小血管内可以见到所谓的“癌栓”,有的则没有。这些情况不同,术后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一些患者还要再进行一个阶段的治疗,以此巩固和提高疗效,预防转移和复发=

经常采取的方法:一是中医治疗:通过传统的辨证论治,可以提高病人的体质,改善和保护肝功能,预防可能出现的转移和复发:二是生物治疗。生物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干扰素在治疗肝癌和防止复发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只是价格比较昂贵。三是介入治疗。即在肝动脉内进行化学药物灌注和栓塞治疗。此外还有一些治疗方法。尽管方法各不相同,但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力控制肝癌,防止转移和复发,改善病人的体质,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也正是这一共同的目标,把肝癌病人和经治医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除了定期复查和接受必要的治疗以外,肝癌病人在康复期还要注意保肝。肝癌常常发生在肝炎和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以。采取保肝措施十分重要。保肝的关键在于自我调节,不饮酒、不抽烟、不滥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通过食疗进行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辅助措施。

不少接受过手术治疗的肝癌病人常相互传说:手术后1年、3年、5年是“关口”。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一般来说,1年之内出现问题的较多,需要及时诊治处理;3年以后,复发的机会相对减少了;5年以后,虽然还有复发,但已明显减少。不管是“1岁”还是“3岁”,都应认真对待、定期复查、及时诊治。只有这样,才能为顺利度过“5岁”打下基础。

总之,康复期内的调治和保健,是肝癌病人闯过重重难关的重要保证。手术之后的肝癌病人及其家属,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术后康复范文2

【关键词】 术后护理;剖腹产;术后康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43-02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剖腹产术已经成为各大医院妇产科的常规手术,这极大降低了产科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保护了产科母婴的生命健康,拥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尽管如此,因剖腹产术创伤较大,提高了术后出血、术后感染以及对周围脏器造成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这些并发症不仅要求临床医生拥有更高的手术技能,更要求护理工作者的细心完善的护理。在现今社会,护理已不仅仅是促进身体健康康复,心理健康、生理良好、社会适应等新因素也成为护理的关键。下面介绍剖腹产术后护理的具体内容。

1 基础护理

11 生命体征观察 剖腹产术后2h内容易引发宫腔积血,因此,术后应尽快使用心电监护仪及时监测产妇体温、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并留心观察产妇的精神、意识等状态。

12 伤口护理 剖腹产手术伤口大,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及时用药,对体温的变化情况、伤口的敷料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伤口缝线断裂,剧烈咳嗽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13 子宫护理 产后定时按摩子宫,观察子宫硬度、子宫底高度,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正确估计出血量并作好护理记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催产素以维持子宫良好的收缩状态,阴道若流出淡黄色液体量较多时应警惕宫内血块积聚。

14 留置尿管的护理 产妇固定留置的尿管,尿袋应每日进行更换。注意的护理,保持会的清洁。观察产妇的尿液颜色以及尿量等,确保身体恢复情况稳定。

15 饮食护理 产妇术后应及时补充营养,促进产妇的精力恢复。早期应多食流质类的饮食,另外要注意保持合理的膳食平衡,这样对产妇术后的恢复及泌乳意义重大。

2 心理护理

现今生活压力大,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产后抑郁已普遍存在[3]。产后抑郁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不仅妨碍了产妇的尽早康复,而且给产妇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当产妇转入病房后,护理人员应以友善、耐心、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产妇交流,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的基本情况、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等,使产妇安心放心地配合护理工作,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术后的护理,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出现。

3 疼痛护理

剖腹产手术切口较大,伤口因此很难愈合,产妇术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或疼痛感,这些会对产妇情绪和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产妇疼痛护理,及时询问产妇疼痛情况并加以观察判断,并按照产妇的具体疼痛情况,选择适当的镇痛方式,如运用杜冷丁等麻醉镇痛类药物,改善产妇术后的疼痛状况,让其可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促进其尽早康复。

4 早期活动指导

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帮助产妇适当地更换卧位,以改善血液循环状况,尽快恢复肠蠕动。当麻醉效果消失后,产妇在护理人员帮助下可以适量地下床活动,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站立、扶墙走、上厕所等,这些早期简单活动都可以促进子宫恢复,增加肠蠕动,改善血液流动,尤其是下肢,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5 出院指导

产妇出院后仍需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短期内再次怀孕等。另外因当今社会的审美取向,产妇对术后身材恢复极其重视,但往往不得其法,有的甚至采取节食等做法,这样不仅妨碍产后的正常康复,甚至会对产妇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我院吸收同行经验[4]开展了产后正确锻炼的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疗效,具体方法如下:如果产妇产后10d左右身体恢复良好,就可以开始健身锻炼,恢复身材。此时锻炼不易剧烈,主要采取仰卧式,让产妇在床上即可健身锻炼:仰卧,两替举起,直至身体垂直,然后慢慢放下,两腿分别作3-5次;仰卧,两臂贴于身体两侧,弯曲小腿,抬起大腿,并尽力靠近腹部,脚跟尽力靠近臀部,左右替进行,各做3-5次;仰卧,两膝屈曲,两臂交叉合抱在胸前,身体慢慢坐起成半坐位,再慢慢躺下;仰卧,两膝屈曲,两臂上举伸直,做仰卧起坐;俯位,两腿屈向胸部,大腿与床垂直并抬起臀,胸部与床贴紧。后三者早晚各做一次,每次从2-3min逐渐延长到10min。

综上所述,剖腹产是解决产妇及胎儿危急情况,挽救母婴生命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手术,但剖腹产术后仍可出现诸多并发症。术后护理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后护理不仅注重防止剖腹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注重产妇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的良好状态,其在当今医疗发展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剖腹产术后产妇的康复以及心理健全、生理良好、社会适应都离不开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剖腹产术后的康复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孙竹兰,王婧剖腹产术后病人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09,1:134-135

[2] 管秀芹,李慧丽,李兰,等产妇剖腹产术后护理体会[J]护理学杂志,2011,10(6):2276-2278

术后康复范文3

关键词:烧伤 手 瘢痕挛缩畸形 康复护理

烧伤后常见的手瘢痕挛缩畸形主要表现为手指关节畸形、瘢痕性爪形手、瘢痕性并指、瘢痕性掌挛缩、拇指内收畸形、烧伤手残缺性畸形。手术是恢复手功能和形态的最重要的方法,然而,手术只是为手功能和形态恢复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术后的康复治疗则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手瘢痕挛缩畸形患者38例,通过精心指导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一般资料

本组手瘢痕挛缩畸形患者38例52只伤手,男22例,女16例;年龄5~56岁;从受伤到来院就诊时间为1~22年。38例中手掌部瘢痕挛缩8例,拳状粘连3例,手背部瘢痕挛缩21例,爪形手6例,手指畸形89个,指蹼畸形68个。手术采用瘢痕切除植皮术及局部皮瓣术。

2 术后功能康复指导

2.1 早期关节功能训练 术后10天开始,关节融合患者,2~3周左右拔出克氏针后即进行训练。掌指和指间关节屈伸、握拳和对指活动,以感轻微疼痛为宜,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每日多次,每次30min。采用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相结合,关节屈伸幅度尽量到有酸胀感为止。肌腱损伤者关节活动度宜小。应用健身球,握力器等器械进行手部功能训练可增加活动兴趣。

2.2 按摩 植皮区早期进行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预防和减少皮片收缩。每次按摩前用35~40℃温水浸泡全手5min,同时做5指尽量分开和握拳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药物吸收和关节锻炼活动。擦干后局部涂抹软化瘢痕软膏(康瑞保、舒巴宁),用拇指指腹或大鱼际加压于术区皮肤表面,轻柔环形按摩,每次15min,帮助药物浸入皮下组织和关节间隙,便于开展手部功能锻炼。每天按摩3~4次。初次按摩由护士进行,力度适中,速度慢而均匀,患者和家属可在护士指导下练习,患者用心感受力量和速度。一般练习2~3次,掌握好力度和速度后,患者和家属即可自行开展。如为单手手术,由患者用健手对患侧进行按摩;如双手均手术,可由他人帮助按摩。

2.3 支具应用 除日间训练外,夜间应做关节功能位固定,掌面瘢痕畸形者可用小夹板固定手指于伸直位。小夹板稍宽于患者手指,与手指等长,包裹2~4层纱布。儿童可根据手掌外形定制可塑夹板,有助于术后康复。

2.4 弹力压迫治疗 功能锻炼后,术区外用弹力手套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患者能承受而不影响关节活动为准,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加压的作用。每天除功能锻炼外,其余时间均应佩戴,持续时间为6~12个月,每隔2~3个月如感觉压力减小需重新缝线以加压。手套内外面应反戴,以免缝线压迫皮肤。手部皮肤与手套间,特别是指蹼部位须紧密接触。手背皮肤薄,指蹼处皮肤柔软,戴弹力手套时可用丝巾或棉花衬垫,以防磨损。

2.5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通过洗漱、进餐、穿衣、解大小便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使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鼓励患者以患手为主,健手为辅。针对患者的喜好,进行书写、编织、刺绣、玩扑克等活动,不断运动手部各关节。

3 出院随访

出院时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并将科室的电话告知,以便回访。由主管医师与责任护士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及时解答患者疑问,节省了门诊就诊来回往返的时间和费用。指导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回科室复查,检查功能锻炼效果,术区皮肤的弹性、色泽,瘢痕是否增生等,针对个体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4 结果

功能康复治疗3个月后,随访3~18个月,患手功能均改善,外形满意。26例(68.4℅)患者生活完全自理。9例(23.7℅)生活大部分自理,精细动作如剪指甲、缝制衣服等欠佳,3例小部分生活自理(7.9℅),满意率92.1℅

5 护理体会

手部烧伤后的瘢痕增生易致手挛缩畸形,甚至形成拳状手、爪形手等严重畸形与功能障碍。多数患者在瘢痕切除之后,软组织挛缩即可松解,畸形得到矫正。拆线后应尽早行局部按摩、康复锻炼可预防瘢痕增生和移植皮片挛缩,使手外形得到改善,功能得到恢复。护士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和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增强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的信心。要向患者示范功能训练的要求和方法。3个月内是重要的抗挛缩与僵硬的治疗时期,康复治疗应坚持3~6个月。康复宣教应根据手瘢痕情况、患者年龄性别、体质心态等确定具体的功能康复方案。对儿童,要教会家长康复治疗方法,可在儿童入睡时进行被动功能训练。本组经手术和功能康复治疗后92.1℅疗效满意,说明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坚持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教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及早开始锻炼,对出院患者定期电话随访,督促定时复查,指导患者坚持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术后康复范文4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多篇文献报道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经验,并对术后护理进行了总结,由于康复护理的内容没有被重视,由此会影响手术的整体效果。而我科设立了由专业康复医生及康复护士组成的康复小组,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使髋关节置换后达到满意的康复效果。现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481例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实行48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男性142例,女性239例,平均年龄66岁,小于60岁82例,60~79岁340例,80岁以上56例,90岁以上3例。术前天数3d,术后天数7.5d。出院后1w、1个月、3个月随访康复效果。

2 术前康复护理

包括全身和各肢体功能的评估,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康复护理主要是评估患者全身肌力、步态、患髋的活动范围及患髋有无疼痛,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及对康复的认知度的评估,并对患者进行适应性的康复训练,讲解手术相关的康复知识及训练方法,预防并发症的活动指导,通过系统的术前准备使手术后康复训练顺利进行。

3 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外,康复护理成为手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因为术后的康复护理直接影响患者预期达到的康复目标。

3.1做好心理护理,克服心理障碍 术后患者因切口疼痛、心理恐惧等多方面因素,不能配合进行主动活动,使康复锻炼不能尽早有效进行。康复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耐心介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达到手术理想目标的重要性,有伤口疼痛时功能锻炼在给予镇痛药物后进行,让患者能积极有效进行功能锻炼。

3.2术后早期的康复护理

3.2.1患肢正确姿势保持及肌力恢复锻炼 术后术肢保持中立外展位,穿"丁"字鞋并外展15°~30°,防止术肢内收、外旋,足尖保持向上达到中立位,膝下垫软枕以利于术肢处于放松状态。翻身时双腿间夹软枕,由护士协助,一手托患者臀部,一手托膝,将患者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禁止内收内旋[1],避免向患侧翻身。术后第1d指导患者行患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活动。如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跖屈运动及股四头肌、N绳肌训练,同时患肢穿弹力袜,给予足底静脉泵2/d,45min/次,以防止术肢肿胀及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2.2根据对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评估结果和手术方式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在术后尽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卧位时的髋关节活动,以恢复肌肉力量,逐渐增加髋关节活动度为目的。①术肢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肢伸直同时收缩肌四头肌,保持5~10s;术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患肢伸直抬高离床面20cm保持5~10s再放下,每组20次,3~4组/d。②在无痛情况下加强术侧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练习,做抗阻股内侧和股外展力的等长肌力训练:即在股内侧和外侧给予阻力,让患者主动内收和外展术肢每次5s,放松5s,尽量完成5~10次/h。练习时避免术肢超过人体中线[2]。③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屈曲膝关节使足跟滑向臀部,然后伸直,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屈髋

3.3手术1w后的康复护理 何时下地练习行走受假体类型、手术切口方式和患者体力恢复情况而定。并严格执行医嘱,但必须在康复护士指导下扶助行器行走。术后6d~3个月在锻炼髋关节活动度和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的同时做好下床和步态的训练。下床前先将床头摇高45°~60°,从卧位到坐位,使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减少起床后头晕、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先协助患者床边站立练习,2次/d,等适应后再练习行走。下床时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下肢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3.4出院的康复护理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指导,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至少坚持6个月,直到髋关节的功能恢复稳定。应遵循患肢不负重的双拐行走患肢部分负重的单拐行走弃拐行走的原则,不宜参加剧烈活动,要防止人工关节脱臼及保护人工关节。不过早弃拐行走,不弯腰拾物,不坐矮凳和过低的坐便器,不盘腿和翘二郎腿,不提拉重物,借助穿袜器穿袜,或采用以下姿势穿袜,术后3w可坐在椅子上,伸直健侧下肢,屈膝、屈髋,将术肢小腿置于正常膝下方,一手握住患肢足底,一手放于患膝内侧,轻轻向下,并逐渐屈曲正常健肢膝关节,这个动作同时含患髋关节的屈曲,内收和外展,使患者能够自如的穿鞋袜。保持居家活动区域内宽敞,利于行走,穿防滑的鞋子。

4 术后康复护理的特点

康复功能锻炼的内容多,且需长时间锻炼,锻炼过程中或锻炼后可能会引起疼痛,部分患者出院在家因没有康复人员在旁指导,产生怠慢心理或锻炼不到位,导致康复锻炼不能有效进行。康复护士进行锻炼时应循序渐进,予疼痛评估并及时处理疼痛。针对每个患者的特点,建立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出院后指导家属督促功能锻炼,护士做好定期电话回访予以指导。481例患者经过住院时的康复护理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3月后随访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5 体会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肢肌肉和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对于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起着很大的作用,成功的护理,需要患者本人、医务人员、家属的多方配合完成。

参考文献:

[1]林慧玲,林锦芬,潘耘,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得护理[J].广西医学.2012.34(9):1245-1246.

[2]费璐f.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 :648-649.

术后康复范文5

关键词:髋关节骨折;术后护理;康复训练;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93-01

髋部是老年性骨折患者好发的部位,由于髋部是人体的负重大关节,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且活动迟钝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受累的最主要的部位。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血运差,康复较慢,特别是股骨颈骨折多发生股骨头坏死,目前对于髋部骨折,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老年患者多不能耐受手术疼痛,导致患者不愿意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且老年患者髋部血运较差,若不注意术后的康复及护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及以后的生活质量,为探讨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性,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选取我院2007年-2011年间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72例,其中股骨颈头下型骨折58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14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8-77岁,平均年龄(72±3.5)岁;行全髋置术换56例,单股骨头置换术16例。

1.2术后护理:

1.2.1一般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护,尽量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术后处于全麻状态,呼吸功能多受麻醉影响受到抑制,且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多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病,因此须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纠正缺氧状态。

1.2.2伤口护理:护理工作者对患者伤口护理时,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密切观察伤口及引流管的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引流量,若引流液的量过多须考虑止血不彻底。

1.2.3心理护理:髋关节手术创伤较大,老年患者对手术及创伤的耐受较小,术后患者多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多因恐惧心理影响病情康复,护理人员须及时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讲解病情、治疗方案以及相关的康复知识。

1.2.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a、预防感染:伤口换药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教导患者进行保护性咳嗽,以防坠积性肺炎及褥疮。b、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长期制动导致患者下肢静脉血液运行不畅,且患者术后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可诱发肺栓塞,且可影响下肢血供,导致骨折康复延缓。c、预防假体脱落:手术完成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转运患者过程,须注意避免时患肢过度活动,以防假体脱落。

1.3康复训练: 术后当日:术中充气止血时间过长或手术操作过大是导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之一,且手术中创伤过大可诱发神经血管危象,因此术中操作须要尽量避免过度创伤。手术完成后当日须嘱咐患者尽量活动患肢大拇指,尽量活动下肢肌肉,促进下肢淤滞的静脉血回流,避免血液淤滞形成血栓。

术后1-3日: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早期功能锻炼是恢复患肢活动度及避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关键,护理工作者需引导患者及时进行与病情相关的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须控制功能锻炼的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延缓康复[2]。 术后4-7日:此时患者可根据患者康复具体情况,开始下床活动,特别须注意步态训练,避免步态训练不完善,导致日后行走畸形,患者可在平行杠的辅助下面对镜子进行步态训练,医护人员在一旁予以纠正。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须加大康复力度以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耐受能力[3]。

1.4康复评价:康复标准: 优:下肢无疼痛,能正常行走无跛行,髋关节屈曲120°-130°,内收15°-20°,外展20°-30°,后伸8°-10°,内旋30°-40° 良:下肢疼痛消失,能行走,但有间歇性跛行髋关节屈曲80°-100°,内收10°-15°,外展15°-20°,后伸6°-8°,内旋20°-30°。 可:下肢间断性疼痛,明显跛行,髋关节屈曲30°-60°,内收5°-10°,外展、外旋至10°,后伸2°-4°。

2结果

本讨论72例髋关节手术患者中70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内对72例患者进行随访,按上述康复标准进行评价发现,康复优者53例占75.7%,良者16例占22.9%,可者2例占2.8%,具体情况见表1。

3结论

髋关节骨折创伤较大,为了促进患者进食康复实施优质护理并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极为重要,术后康复训练可迅速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情康复,回顾本讨论中72例患者临床资料发现,护理康复能极大促进在髋关节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国胜,牛东生,白志刚.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0,32(4):344-346

术后康复范文6

为了减小术中创伤、方便术中操作,临床已经将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肿瘤的治疗中。微创技术的运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患的痛苦,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为了使病患更好、更快的康复,现在提出并制定了快速康复护理方案,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优化护理,使创伤降至最低,避免出现应激反应,提高病患的免疫能力,减少康复时间 。本文将对70例近期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病患进行护理观察,以快速评价实施康复护理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对70例近期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病患进行护理观察,均龄51.6岁(37—77岁),31例女,39例男。合并病症:2.9%(2/70)乙状结肠腺瘤,5.7%(4/70)右半结肠癌。前期手术的30例为一般组,平均年龄50.8岁,l6例女,14例男;后期手术的40例为康复组,均龄52.1岁,15例女,25例男。两组可为效果对照组。

1.2 方法一般组采取一般护理,给予心里护理、禁食水、留置引流管及体征监测等措施;康复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1)术前准备护理,此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情况评估,分析相关资料,评估治疗风险,根据病患的体质、年龄等的不同估计手术时间和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与麻醉师等术中工作人员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分析病患情绪,给予心里疏导,介绍术中流程及病患采取的配合操作;②肠道准备,病患可在术前3小时左右的时间段内适量饮食,但必须选择清流质的食物。此操作虽与常规不符,但有研究显示,这种做法可减小肠胃不适反应,并无治疗影响,也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手术前晚,病患应选择高营养全流食,但温度不宜过低。

(2)术后恢复护理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体征监测,这与常规护理组相同,监测的指标主要是血压、呼吸等,同时给予补液、吸氧,注意体重的变化。

②镇痛护理,为了减轻应激反应的影响,在术后通常会为病患进行镇痛护理,以使病患尽早的开始康复锻炼,增加食欲,有助于其休息。同时可降低出现脏器并发症。

③康复锻炼,这是病患尽早康复的关键,一般可在术后第二日开始锻炼,但应注意强度。可采取慢走的方式,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胃肠恢复功能性,同时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等长期卧床导致的症状翻。

1.3 数据统计以(%)统计并发症,并经卡方检验,以( ±s)统计康复出院用时,并经t检验,P

2 结果

康复组较一般组术后效果理想(P

术后康复范文7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术后针对性、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必不可少。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1.2方法

        均在全麻或高位臂丛加颈丛麻醉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对此组患者实施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后,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中肩关节rom的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

        按neer评定系统评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正常范围,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完成,术后24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处理。其中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3  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工作包含着重要的心理因素,可起到治病或致病的作用。我们应当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功能康复。一般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都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长久的考虑,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有的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有的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及加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谈话的内容。指导病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3.2理疗护理

        运用物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主要方法有光疗法、电疗法、水疗法等。

        3.2.1光疗法  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统称为光疗法,例如微波治疗,其作用主要是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痉挛和镇痛。一般照射在局部,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

        3.2.2电疗法 电疗法是通过电刺激对关节屈曲挛缩活动度(rom)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轻挛缩,增大rom,例如复合脉冲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耐受力根据病人情况决定。

        3.2.3水疗法  化学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

        3.3功能锻炼

        根据neer等的康复原则,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0~6周):肩关节被动辅助练习阶段。被动及辅助活动肩关节,被动活动须在病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内,肩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之内即可开始,首先是钟摆练习,仰卧位的辅助下前屈上举及外旋练习,活动度应严格限制在术中记录的活动范围之内。患肩相邻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时开始患侧肘、腕、手诸关节主动、全范围活动,前臂等长肌肉收缩练习。

        第二阶段(术后6~12周):此阶段练习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首先进行仰卧位的主动前屈上举,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可改为直立位的前屈上举练习。另外,利用弹性绷带或拉力器可进行内旋和外旋的同时开展患肩的牵拉练习,主要针对前屈上举、外旋以及内旋、内收等活动,其目的是恢复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

        第三阶段(术后12周以后):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练习,目的是逐步完全恢复患肩的肌力与活动度。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求患者坚持进行肩关节运动,避免患肢提重物,禁止做投掷运动,以防止人工肱骨头脱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约需1年,嘱患者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4  讨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不同于全身其他的人工关节置换,其术后远期结果,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是否成功,而且强调术后个性化、阶段性的康复治疗。整个康复锻炼需要持续近1年半时间,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指导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护士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对其评估,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该类手术,并制定和实施安全、有效、易懂、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计划。

参 考 文 献 

[1]姜春岩,王满宜,荣国威.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49-653.

[2]沈阳.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2,17(4):269-272.

[3]童培建,肖鲁伟.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防治及术后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0-193.

术后康复范文8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巫山县 404700

【摘 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89 例,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和准确的康复训练,有70 例患者已经基本上恢复,有2 例患者在手术后因股内收肌紧张,无法忍受疼痛感,放弃康复训练。结论:在患者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有效的提高康复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术后康复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老龄化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痛,但是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和康复训练也十分的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术后的康复训练,缓解患者的疼痛。随机选取某医院2014 年1月-2014 年12 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9 例,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9 例,其中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52 例,年龄在35-90 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3.5)岁。其中有53 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2 例病中股骨头缺血坏死,33 例外伤导致股骨颈骨折,14 例病理性股骨头颈骨折。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护理

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负担重。所以,医护人员在接待患者的时候要热情,用微笑对到患者,积极主动的向患者介绍病房内的情况、医院的制度及医生和护士的情况,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感。在平时的沟通中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优点、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结合患者的病情,在手术前进行相关的讨论,制定一个合理的手术计划,并告知患者手术的具体情况,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促进手术顺利完成。

1.2.2 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术前的准备,在手术前练习直腿抬高,锻炼股四头肌的收缩能力。让患者平卧在床上,下肢伸直,慢慢抬高,保持15s,然后缓慢放下,每次练习3-5 分钟,为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奠定基础。手术前训练在床上大小便,方便手术后适应床上大小便。在手术前进行常规的无菌备皮和皮试,做好常规的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药物,手术前4 小时禁止喝水,手术前12 小时禁食,手术前1 小时留置无菌尿管,避免手术后发生尿潴留。

1.2.3 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

(1)密切观察患者手术的情况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患者有异常的现象,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患者没有苏醒前,只需要进行常规的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顺畅,观察患者的伤口是否有出血和渗液的现象。如果患者有强烈的疼痛感,可以适当的应用止疼药物。

(2)手术后的护理

①术后要安置负压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折叠、受压,每隔一个小时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畅通,避免患者的切口处出现积血和血肿的情况,观察引流管内液体的颜色、性质,如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②患者在手术后要仰卧,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将三角形枕固定在患者两腿之间,膝关节屈曲5°,防止患者髋关节发生脱位。

③在患者移动或者使用便盆的时候,要把患者的整个骨盆和患肢平抬托起,不要有屈髋的动作,防止髋关节脱位。

(3)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

①在手术后的6-12 小时,患者可以开始练习下肢肌肉的舒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和下肢肌力的舒缩训练,同时进行深呼吸和扩胸运动。

②手术后2-3 天,拔掉引流管,可以抬高患者病床的前半部分,让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还要进行足上钩和下踩的动作练习,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手术后的三天内患者可以适当的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平躺在床上,绷紧大腿肌肉,伸直膝关节,将膝关节用力的向床的方向压,保持5-10s,放松5s 后继续,连续做十次。

③在手术后4-7 天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髋关节被动屈伸练习,把毛巾叠成圆卷,挡在患者的膝关节下方,让膝关节保持屈曲状态,保持这个状态30 分钟,每天做3 次。

④手术后的7-14 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髋关节训练,指导患者如何抬高腿部,每天两次,每次20-30 分钟。

⑤患者在出院后也要根据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患处的康复情况,及时的发现患处的问题并解决。

2 结果

本次选取的患者平均出院时间是24天,在手术后的21-25 天都可以拄拐行走,疼痛明显减轻。在住院期间都没有发生并发症和关节脱位的情况。通过术后随访了解到,患者在术后都可以独立或扶手杖行走。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疾病,这种治疗方式比较安全,而且治愈率较高。髋关节置换术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比较特殊,手术后的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手术的治愈率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使患者恢复健康,因此在护理中有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闫玉霞.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5):133-134.

术后康复范文9

[关键词] 康复护理;乳腺癌根治术;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94-02

康复护理在护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乳腺癌根治术不仅切除了患侧乳腺,还切除了部分与上肢活动有关的胸大肌、胸小肌及相关的神经、血管、淋巴管[1]。此外,术后瘢痕常引起患侧上肢活动障碍。因此,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加强功能康复指导很有必要。2004年2月~2007年2月,我科对10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指导,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患者102例,年龄32~81岁。均为乳腺癌Ⅱ、Ⅲ期女性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通过术后的三阶段康复指导,95例功能恢复良好,无关节强直、肌肉萎缩、肢体肿胀,占本组病例的96.7%;89例患者皮瓣生长良好,占97.8%,无切口愈合不良。

2功能康复的目标和方法

2.1功能康复的目标

近期目标:如无特殊情况(过度肥胖、胸壁负压引流管保留时间过长等),术后2周患侧手臂能越过头顶摸到对侧耳朵。远期目标:患侧上肢活动度能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2.2三步骤功能康复法

2.2.1第一步骤(24 h~3 d)手术后至拔负压引流管期。在此阶段,由于活动范围及活动量不大,不会加重伤口疼痛、出血,患者都能接受指导,进行自觉锻炼。术后3 d内患侧上肢采取屈臂内收姿势制动时,进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血液、淋巴回流,以减轻因手术创伤、回流不畅等引起的肢体肿胀,促进伤口愈合。传统方法要求患者术后24 h内在可能范围内开始活动,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术后24 h~3 d开始活动为宜。因为过早活动会使皮瓣滑动而影响伤口愈合。本组病例中89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因术后3 d活动幅度过大使伤口愈合不良,致胸壁负压引流管延迟拔除。另1例因过度肥胖(体重81 kg),负压引流管保留长达30 d。

2.2.2第二步骤(术后4~7 d)患侧上肢先从腕部开始,可以伸屈手指,转动手腕,然后练习肘部活动,如用患侧手洗脸、刷牙、拧毛巾、端碗、握球等。此阶段锻炼的次数与时间不限,以肢体不疲劳为度。在锻炼的过程中,患者在掌握力度与活动度方面各不相同,有的急于求成,力度和活动量过大;有的怕痛,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锻炼。我们采取个别辅导,讲明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及时锻炼的意义,纠正各种偏差,如姿势偏差、锻炼时间偏差等,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保证其完成这一关键性康复阶段的锻炼。

2.2.3第三步骤(术后第2周开始)除继续进行第二阶段活动外,主要以肩部活动为主。以肩部为中心,前后左右摆臂,初时幅度不宜过大;以自然姿势梳头,保持颈部不偏斜,这两种活动不限次数。拆线后,逐步加大肩部活动范围,其方法是:①外展活动,双上肢先平举,然后外展,再双手叠加于脑后,两肘在前面开合,注意保持两肘高度一致,以免术后瘢痕挛缩影响患侧肩关节外展。②爬墙活动,面对墙壁,分足而立,使手掌贴于墙壁,开始时指尖平双肩的高度,然后利用手指的屈伸活动,使上肢向上移动。

2.3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①活动不宜过早,防止皮瓣滑动而影响伤口愈合,而时间太迟,又易造成皮下积液,上肢水肿及瘢痕形成。活动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于术后24 h~3 d无活动性出血即开始活动。②避免患侧上肢过度劳累和下垂过久,引起肢体肿胀。若出现肢体肿胀,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肿胀严重时,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③肩部活动强度以不产生明显疼痛为限。康复训练以患者自主功能锻炼为主[2]。

3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后一般都有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特征。尤其是年轻女性担心因手术而失去第二性征,减少了女性的吸引力,从而表现为自卑、忧虑,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本组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心理障碍,针对这些情况,采取护理对策:①护理人员更加耐心、细致、热情,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同情、关心和体贴,产生安全感、信赖感。②术前进行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并请同种疾病恢复良好者现身说法,使其恢复信心。③向年轻患者介绍术后各种有助于恢复体形的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创伤。④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尤其是丈夫的支持,让其感受到爱的温暖,从而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上述护理措施,90.0%的患者减轻了心理负担,72.2%的患者消除了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60.

术后康复范文10

关键词:早期康复;膝关节功能;膝部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50-01骨折是指由于外伤等各种原因导致骨骼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遭到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骨折附近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或者出现肿胀以及瘀斑等,进而导致肢体功能的丧失等严重后果[1]。几乎所有的膝部骨折患者均经过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膝部骨折患者的术后早期的功能康复护理治疗是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关键,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膝部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60例膝部骨折的患者,并随机分为采用在膝部骨折术后的第一天开始康复护理治疗的观察组和在膝部骨折手术后外固定拆除后才进行康复护理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其中男、女各有40、20例,平均年龄为(31.2±1.4)岁,根据患者膝部骨折的部位,60例患者出现了6例股骨髁上骨折,10例股骨髁骨折,25例胫骨平台骨折以及19例髌骨骨折。

1.2 术后治疗方法: 对照组膝部骨折患者在术后没有立即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经过一个月的外固定的固定治疗后,再采用影像学X线检查确定骨折部位对位正确、骨折线已模糊,还有骨痂形成后拆除外固定后才开始康复护理治疗。

而观察组膝部骨折患者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立即开始膝关节活动功能锻炼,其具体的方法如下:采用CPM机被动的功能锻炼:术后采用CPM机功能锻炼以不同为原则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在一开始使用机器时采用的角度较小(20-30度),运行的速度较慢,此后根据每个患者恢复的情况其运行的速度可以适当地增加,在患者不出现明显疼痛的前提下,其运转速度通常为30s往返一周,一天运转1-2个小时。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刚开始时进行一天10次,每次5分钟的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足趾、踝关节的伸屈活动,在术后的第三天通常可以进行适当的膝关节的伸屈活动,随着病情的好转其锻炼的程度可以逐渐加大。

1.3 功能恢复的评价标准: 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标准参照Judet疗效评定法共分为4级,其中优为膝关节活动度大于100度;良为膝关节活动度为80-100度;可为膝关节活动度为50-80度;差为膝关节活动度为0-50度。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了 SPSS19 统计软件,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两组膝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实行检测。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两组膝部骨折康复效果存在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膝部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情况

组别 例数 差 可 良 优 观察组 30 0 2 4 24 对照组 30 2 6 12 103 讨论

骨折尤其是膝部骨折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对于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膝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是很关键的。膝部骨折后,由于膝关节的牵动可以引起关节的黏连,从而导致膝关节内软骨失去营养,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避免由于膝关节制动而引起的关节粘连等不良后果。应力可以促进骨骼的形成,骨骼肌的收缩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因此在膝部骨折术后早期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应力和压力刺激,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术后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

目前膝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最常用的锻炼机器CPM机主要通过增加膝关节软骨的营养以及代谢,从而促进膝关节软骨的修复,刺激成骨细胞向软骨细胞的转化,进而促进新的软骨的生成,此外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膝关节的粘连和术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骨折端的血液循环,消除骨折部位局部的肿胀。 综上所述,在膝部骨折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术后康复范文11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护理;功能康复

前交叉韧带(ACL)的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是膝关节损伤中很常见的一种,而且损伤后常可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是非常重要的[1]。目前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而要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恢复膝关节功能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则需要术后正确的护理与康复指导。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人28例。试用了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2岁;运动损伤10例,生活中损伤6例,车祸致伤12例。患者共有体征是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其中6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26例前抽屉试验阳性,2例不明显。麻醉后前抽屉试验均与对侧有明显差异。磁共振结果示前交叉韧带连续信号中断。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术前由主管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手术方法及手术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关节镜下手术的优点。消除患者的猜疑和顾虑,鼓励患者相互间进行交流,增强信心,提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主动性。

2.2术前护理指导床上排便习惯,以适应术后卧床排便;术前皮肤准备,术前1d剃除术区毛发,术晨膝关节局部皮肤碘伏消毒,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术日晨测生命体征,留置尿管,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功能的康复,正确的膝关节功能锻炼至关重要,故术前需教会患者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和直腿抬高锻炼的方法。

2.3术后护理椎管内麻醉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h,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观察手术刀口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肢端血运,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踝关节及各足趾的活动情况;术后常规膝关节冰敷3天,膝后垫软枕以保持膝关节屈曲15-20°。

3康复指导

3.1术后1-3d此期间患者疼痛比较剧烈,主要是膝关节静止的功能锻炼。患肢膝关节伸直位固定,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将大腿平放于床上,双下肢伸直,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群保持10-30s,5-10次/d,5min/次,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宜。可防止肌肉萎缩,加强膝关节功能。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跖屈和背伸为1次,连续20次,5-8次/d,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对减轻局部肿胀也有很大帮助。

3.2术后4-7d此期间患者疼痛减轻,关节内渗出较少,但股四头肌肌力差,主要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开始鼓励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锻炼,由被动至主动,逐渐抬高,即病人平卧位,膝关节伸直,家人协助将腿匀速抬高达35-45°,保持5-8s,然后缓慢放下,再重复以上动作,以利于恢复肌力。髌骨被动活动,上下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粘连。

3.3术后8-14d此期间股四头肌肌力明显恢复,关节稳定性增强,患者佩戴支具,一般从屈膝0-30°活动,每两天增加10°。指导患者掌握关节屈伸的速度和幅度,逐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角度。这期间患者可在支具的保护下适当负重训练,卡盘支的作用是稳定和保护膝关节,并可控制调节膝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功能锻炼时用力,下床活动和休息时将支具调整并锁定到伸直位,避免因为膝关节突然的大幅度屈曲而造成重建的韧带松弛[2]。

4出院指导

向患者强调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①术后第3周膝关节活动范围可逐渐扩大至90°;②术后2个月膝关节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③术后6个月可进行游泳、慢跑等力量恢复锻炼;④术后12个月后根据情况可参加正常体育活动。此外,还应注重各种位置觉、运动觉训练及运动时的协调性训练。

5结果

本组28例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个8-24月,平均12个月,刀口Ⅰ期愈合,均顺利拆线出院;术后无膝关节感染,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度良好,可恢复正常生活,抽屉试验为阴性。复查X线无发现膝关节松弛或内固定物松脱现象。复查MRI结果显示移植肌腱形态及张力良好。

6讨论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向前稳定的重要结构,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会引起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对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有严重影响。随着关节镜下重建与移植韧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重建韧带两端的固定强度的提高,为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对患者进行正确有计划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和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以及对手术切口、疼痛、患肢活动的护理,尤其是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是确保患者手术成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结果表明,术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必须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以保证膝关节正常功能的恢复。因此,有效的康复训练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保证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必要措施,并且对防止膝关节挛缩、减轻疼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关节软骨代谢、保证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

术后康复范文12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自临床应用以来已成为国内外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病人尤其是有内科疾病病人更为适宜,其疗效显效。本院于2007年10月-2011年9月,通过对40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使患者度过围手术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40例患者,男16例,女24例,年龄76–8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2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手术均采Gibson切口且均为第一次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

1.2 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术后伤口均为一期愈合,肢体功能恢复好,无一例因康复护理不当而造成假肢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均能达到生活自理。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指导 术前康复指导是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

2.1.1 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由于患者卧床改变,疼痛原因,向患者宣教,嘱患者健肢及双手用力,助手协助将臀部抬起,用便盆训练。

2.1.2 术前训练股四头肌,踝关节背伸、趾屈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2.2 术后康复指导

2.2.1 术后回病房,患者均为椎管内麻醉,术后去枕平卧,患者患肢置外展30°中立位,抬高15°-30°,小腿处垫一软枕,穿“丁”字鞋,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处,注意伤肢肢端感觉及血运,注意伤口负压引流。

2.2.2 术后1-3天康复护理,根据引流量拔除引流管后复查X光示:假线好,可将床头抬高60°致半坐卧位,嘱患者加强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踝关节背伸、趾屈运动,使用预防深静脉血栓药物,中医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予桃红四物汤加延胡索止痛,加厚朴,枳壳通腑气。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协助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训练膀胱收缩功能,拔除导尿管自行解出小便。

2.2.3 术后3-7天指导患者患肢训练,膝关节屈伸运动,加强股四头肌锻炼,踝关节趾屈、背伸为下床作准备。

2.2.4 术后7-12天训练下床扶拐活动。下床方法:患者先向健侧移动身体至床边坐起,健肢着地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床活动,训练时要有人在旁协助,确保安全,防止摔倒,扶双拐高度要适宜,避免对腋窝神经、血管压迫性损伤。中医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予补肾壮筋汤加减。

3 出院指导

出院嘱患者做到“三不”不侧卧,不盘腿,不坐矮凳。“三禁”禁跑步,禁跳跃,禁重体力劳动,定期门诊复查,不适随诊。

4 总 结

骨科高龄患者由于术前体征低下应激能力差,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心、肺、脑血管病),长期卧床易出现便秘、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通过尽早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既达到手术工程创面小又能满足日后日常生活需要还能避免并发症出现及内科疾病加重,做到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达到“一举三得”之功效,术后正确、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为手术的效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