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园安全事件

校园安全事件

时间:2023-05-30 08:54:48

校园安全事件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1

一、校园暴力事件的涵义及案例

1、校园暴力事件

暴力指的是用非法的手段,恶意侵犯他人自身安全和利益的极端行为,它具有违背人性、侵犯基本人权、违背社会法制、违背基本伦理等特点,是极具社会危害的伤风败俗行为。而校园暴力,作为暴力事件的外延,它主要发生在各大中小学校校园以及学校周围,以故意杀人和伤害他人、抢劫强奸等暴力行为,侵害在校学生和教师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校园暴力指的是由教师、同学或者校外人员针对受害人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而狭义的校园暴力则是专指,那些发生在校园以及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

2、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特点

暴力事件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酝酿,通过回顾和分析这些暴力事件始末,我们可以归纳出暴力事件是有相当显著特点的。从山西附小的小学生暴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暴力事件的主体是不分年龄段的。同时,超过一半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角,都处于阶段学习的中期,很少有新生成为校园暴力事件的主角。在进行暴力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时,要特别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此外校园暴力事件产生,大都是学校没有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而是过分看重成绩。在小学生犯错误的情况下,教师及家长只会一再责备,没能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山西附小的勒索事件,还是呼伦贝尔市回族小学校园致死案件,我们研究德育的人都应该从小学生暴力事件中,归纳出德育的有效方法,维护小学校园安全,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的错误人生观,从幼年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预防犯罪的发生。

3、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突出案例

发生在山西鸡山小学的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上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向校园里的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零花钱,甚至还拿烟头在同学们的手腕上烫疤痕。他不仅抽烟、喝酒、去网吧,还毫无同情心的伤害自己身边的同学。这一件件不规范的行为,使社会上的大众表示震惊,人们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小学生做的恶劣事件。

无独有偶,2013年6月,呼伦贝尔市的一所回族小学发生了校园致死事件。学校视频显示,六年三班的某位学生,毫无征兆的朝身后的同学进行暴力攻击,将其按倒之后疯狂的拳脚相加,在同学的阻拦下,这位同学还两次挣脱用脚攻击倒在地下的同学,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老师在场。事后老师到达现场也没能对同学进行任何救助行为,导致同学的死亡。

在如今的社会里,小学生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而这些校园暴力的主角完全不懂真情二字,他们任意践踏他人,如果任其发展,将来也必定危害社会。为此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二、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分析

1、学生个人因素

校园暴力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年龄与校园暴力的类型也有关系。经过普遍观察,大多数校园暴力的主角在自身人格方面都多多少少有些缺陷。大部分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学习成绩都较差,控制力较弱。并且他们的猎奇心理极强,容易对烟酒、毒品等产生浓厚兴趣,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学生自身缺乏自信也是导致学生使用暴力的主导因素之一。学生为了在校园里有存在感,但是在运动、成绩等方面又比较欠缺,这样会导致他们用极端的方式表现自己。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自身拥有了错误的价值观,但他们自身却没有发现自己的三观错误,而是一味地认为这是所谓“酷”。再加上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有些发育较早的同学易产生早恋心理,从而导致同学之间争风吃醋,使恋爱成为校园暴力的导火索。

有些小学生具有狭隘心理,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心理健康问题。狭隘的人无法完整地看待人和事物,这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这对于自身和他人都是极为不利的。[1]这样的学生往往非常的自私自利,心胸狭隘,这种心理使得他们很容易将别人不经意的举动牢记在心,这也为他们今后做出意想不到的行为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可以说狭隘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2、家庭的影响

首先,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贫困山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大批的贫困生群体。这些贫困生群体受环境及家庭的影响,容易产生自闭心理。而在城市里,家庭的贫富差距更会激化学生错误心理的产生。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盛气凌人,学习生活中处处排挤家庭拮据的孩子,这会使家庭拮据的孩子在童年就产生心理阴影,再加之少言寡语,容易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据北京的一所高校的统计数据显示,有将近六成的贫困学生会因为家境贫寒而自卑、而羞愧难当。可以说家庭背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除了自卑之外,还会让贫困生具有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中更加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为了不被他人看不起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努力的拼搏。当然也有小部分的人选择掩饰自己贫困的背景,通过“打肿脸充胖子”来获得他人的尊重。因为这样至少不会被人看不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校的“贫困绿色通道”很少有人会去使用的尴尬现象。他们用自己极强的自尊掩盖起了自己脆弱的内心,他们看似坚不可摧,其实他们的堡垒就像是一张 “纸老虎”,任何一点小小的闲言碎语都会让他们难堪,让他们暴跳如雷。

其次,家长的疏于管理,会使小学生放任自流,导致恶习难以改掉。甚至有些家长面对孩子不理想的成绩,给予的都是责骂和处罚,没能给孩子需要的关怀,这样会使小学生心理严重受挫,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最后导致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最后,有的家庭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例如有些家长全然不顾小学生的心理及生活,每天沉浸于享乐,给小学生树立了坏的榜样。年纪越小的学生往往模仿力很强,对于家长的日常行为,小学生很容易被其熏染,从而导致人格的缺失。

3、学校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不小的差距。过度重视学生的智育竞赛,德育工作表面化、大搞形式主义化,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制以及价值观念教育等问题仍然存在。

学校是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管理和对学校暴力事件的重视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暴力事件的发生几率。如果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那么就会使学校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吸引力,进而致使某些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形成强烈的挫折感,这样就使得学生很容易将内心不满情绪宣泄在他人身上,往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一系列惨案。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小学生普遍具有盲目攀比的消费观,加上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的不够重视,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抵制不了一些不良诱惑,导致学生因为满足内心的贪欲而引发了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最后,师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样就容易使教师以及家长忽视学生的成长,无法有效疏导其产生的暴力倾向,最终导致对暴力事件的解决和预防缺少必要的关注和长效机制的现象。

三、暴力事件对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启示

1、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校园生活是孩子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和谐校园的建设首先离不开提高学生本身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那些小学生校园暴力事件中,很多被害者都存在歧视甚至戏弄犯罪嫌疑人的低素质行为,可以说他们本身素质的不高是酿成惨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本身的素质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

而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是最主要的。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的活动,也可以组织一些讨论活动,讨论的内容和话题集中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加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要开设心理治疗室,给那些心理出现困惑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而对于那些性格外向,但有点狭隘的学生则要注重培养与学生合作共享的精神,多让他们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如拔河、足球赛等,在活动中,使他们切身体会到合作分享的重要性。而对于那些因贫困而自卑的学生,我们不反对给他们提供资助,但是学校更加应该采取理性的资助手段。在进行爱心活动时要切身考虑他们的真实感受。这不仅不利于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还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而对于那些存在极强的自尊心的学生,要加强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

2、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当今学校大都注重成绩,几乎没有教育学生如何与他人沟通。因此,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要多安排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课程或实践活动。通过课堂的学习使他们掌握一些与他人沟通、处理交往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良好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措施,也是维护小学校园安全的基本措施。

3、教师应灵活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

当同学之间的矛盾要激化的时候,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师及时干预制止。首先,老师要及时解决细小矛盾,不要让矛盾堆积、激化。老师在了解了孩子间的小矛盾时,及时做做两孩子的思想工作,引导合理解决同学间的小摩擦,事情就不至于朝坏的方向发展。

其次,老师解决问题要公正。小孩间闹矛盾这是家常便饭,老给老师告状,也会给老师带来很多麻烦,老师可以教给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矛盾的方法,告诉他们自己处理。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孩子们解决不了的事情,这时老师还是要秉公处理,尤其是发生在“好学生”和调皮学生之间时,老师应该对事不对人,公正处理,这样才能服众。因为学生心里本来就敏感,如果老师处理不妥,就会激化学生间的不满情绪,甚至会使同学间的矛盾越来越多。

第三,切忌“和稀泥”。有时候老师谁也不想批评,充当和事佬,在理不在理各打五十大板,会使得孩子的价值观混乱,这种做法也是不妥当的。基本的是非曲直,老师有义务应到引导孩子去认识,尤其是小学生,所以处理矛盾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建议改正的方法,褒贬适当,这样就能减少一些矛盾的发生。

第四,要做好善后工作。老师处理矛盾时,势必会批评到某些同学,有的同学的某些做法或许会在班上形成较长时间的影响,这时,老师一方面要安抚做错事的同学,让他没有顾虑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要教育班上孩子不要去取笑刺激他,应该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对待同学。对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的孩子,要积极给与肯定。不要让孩子一朝做错事,永远被人笑话,从而使孩子留下阴影。这样会使孩子做了错事隐瞒或为自己开脱,不敢承认错误。

第五,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能事事以自我出发去处理。由于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中宝,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唯我独尊。所以,在集体生活中,因为这类原因闹矛盾的也挺多。老师对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教育,凡事多站在别人的位置想想,这样就能让孩子们心胸开阔,凡事不要斤斤计较,从而减少摩擦的发生。

第六,孩子间发生矛盾时老师应积极处理,尽量避免把皮球踢给家长。家长必须一起面对时,老师应该协调解决,不能让家长剑拔弩张。现在的家长都很心痛自己的孩子,家长的偏听容易促使事情处理的复杂化。所以学生间有矛盾时,老师处理相对会更能兼听,老师也应积极处理,而不是用把双方家长叫来以推卸自己的责任。有时不得不请双方家长时,老师言语要委婉,并且要让双方家长都以爱孩子为出发点,就事论事,引导家长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对孩子则尽量少指责,虽然这件事做错了,但其他方面的优点要不吝夸奖,对孩子充满爱意,这样就更能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从而使家长间相互谅解,获得教育孩子的共识。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2

新学期刚开始,湖北省恩施市即发生一起严重伤害学生事件,造成多名学生伤亡,令人十分痛心。校园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治安稳定的重点区域。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教育进一步发展和校园进一步开放,校园治安情况日益复杂,校园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各种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恶性案件的频繁发生,令人触目惊心,敲响了学校安全的警钟。因此,如何解决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成了当下校园管理的重中之重。

主要的原因:

一是校园安保防范薄弱。校园极端暴力事件均发生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周围,犯罪分子无论在什么时间进入学校都非常方便。其犯罪得逞的重要原因是:一方面,校园安保力量十分薄弱,专门的安保部门非常少见,大多数学校只是将校园安保工作作为整个学校后勤工作的一小部分,没有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很多农村的中小学或幼儿园没有配备专业的安保人员,只有门卫传达室,聘用老头老太太看大门。有些学校连最基本的陌生人进入校园需要登记的制度都没有,平时外来人员随便出入,无法防范有目的的犯罪分子进入学校行凶,直到惨案发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才追悔莫及。比如,2014年5月20日湖北麻城一男子闯入小学砍伤8名学生。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的保卫措施一般都十分落后,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等经济较差地区的学校,校园环境十分不利。有些校园连最基本的围墙都没有,更不用说一些必要的视频监控设备和报警设备。

二是社会心理疏导滞后。校外环境卫生的脏乱差、机动车超速行驶、三无人员伺机作案等现象所带来了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财产和生命安全。2019年《中国社会蓝皮书》载有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得出的调查结果,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96,另据中国人民大学的有关调查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0.561,而欧洲与日本大多在0.24到0.36之间。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些社会群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很多利益诉求一时难以得到完全满足,从而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这就导致经常遭受强势阶层剥夺的人心生怨气,产生一种“仇富”心理,在杀贪官、杀豪强无力的情况下,就将怨气撒在了儿童身上,在最近发生的杀童案件中,有几件都发生在当地的“贵族学校”。如2018年6月28日,上海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小学浦北路校区门口,发生一起恶性男子持刀伤人事件,该事件造成2名儿童不幸死亡,一名儿童及家长受伤,该学校即为当地有名的贵族学校。

三是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单行的校园安全法律规范。导致现有的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无法从法律层面应对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状况。致使一方面校园安全管理体制不稳定、模式不统一、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对学校及师生在安全责任的认定上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在维权时存在司法救济途径不畅通,救济手段缺乏刚性。

建议及对策:

一是强化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力度,严防发生涉及师生的安全事件。学校要建立完善安全值班制度,实行校领导带班、老师值班,并明确职责,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加强门卫管理,严格落实外来人员准入登记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要聘用专业保安,暂无条件的,必须聘用50岁以下的男性担任门卫。学校和公安机关要联合建立警务室,设置警务标准。学校要加大技防等硬件设施投入,安装必要的视频监控设备,建设必要的围墙及配备必要的防范器械,以便应对不法分子的伤害。制定应对校园暴力犯罪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暴力犯罪案件,能有效应对。

二是创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校园安全计划”应在疏导社会心理上有所作为。“将屠刀指向孩子”的暴行不仅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而且不同程度上也是对社会客观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都有一种病态的仇恨心理。这是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政府要通过法制、公共政策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首先,应当对当下存在的明显的社会矛盾进行调查和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并且安排人员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社会底层的现状,倾听民意民怨,缓解社会矛盾,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其次,倡导整个社会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理问题,对心理失衡等社会人群给予更多的关心,以免将个人的心理问题转化成社会安全问题。心理学家、社区工作者、心理辅导志愿者、信访接待人员、基层纠纷调解者,在减少校园安全危机事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他们可以化解基层深层次矛盾来避免一些人心理的失衡。

       三是完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关于校园安全立法的理论和实践,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我国目前的法律中对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的规定既不具体,又存在着一定法律空白。没有具体法律可依,取而代之的是每次事故之后的通知与整顿。事实上,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校园事故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校园安全得以维护的法律保障。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出台专门为校园安全事故作出详细规定和责任归属的法律,以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类校园伤害案件。同时,利用法律手段,督促和要求学校及受教育者家庭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权利。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3

关键词:高校 突发事件 预警管理 和谐校园

高校历来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各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和高校自身各项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园由过去的封闭式进一步向开放式转变。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高校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活力的同时,也伴随着矛盾和阵痛,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日趋复杂。高校是一个聚集智慧、创造和传播知识的地方,高校稳定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高校不断改革发展,高校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也反作用于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安全形势不容忽视。高校突发事件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秩序,给高校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校应急管理包括事前的监测预警管理、事中的应急响应处置和事后的善后管理三阶段。而监测预警管理是高校应急管理的关键。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对有效减少或控制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应急管理中往往缺乏整体设计,将应急管理简单等同于现场应急处置,重响应轻预警,注重应急处置环节,忽视预防和预警建设,对事前的预防准备、预警监测等基础性保障工作重视不够。这种重视事中与事后管理、轻事前监测预警管理的应急管理模式受到了频频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峻挑战,造成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被动,使高校丧失了将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时机。面对频发的高校突发事件,有效的策略是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预警管理体系及其体制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大力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全面提升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维护校园稳定。

一、高校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概念内涵、特点

1.高校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及预警管理的含义

突发事件,国外学者一般称其为危机(crisis)。荷兰危机管理专家罗森塔尔(Rosenthal)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政策的事件。”国际上一般认为突发事件是一种特别、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的事件。美国教育部2003年在向全美学校下发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中将学校危机定义为:危机是学校领导在信息、时间和资源都不充分的条件下,必须面对和做出的一个或多个重要决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不仅具有突发事件的一般共性,而且有高校自身的特性,是指在高校范围内或与高校相关的突然发生的,通过实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的行为,可能导致或促使危机事态加剧、扩大,危及人身安全或扰乱、破坏高校稳定秩序,应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应对的事件。如在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聚众闹事等,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预”是事先预备的意思,“警”是警示,提醒人们需密切关注可能会发生危险或紧急情况。《汉语大词典》中预警被解释为事先察觉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预警管理,就是通过确认、搜集与监测突发事件的征兆信息,对征兆信息进行识别、诊断和评价得出评估结果,并据此做出预警决策的管理行为。它是一个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管理整体。预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最初多出现在经济学领域,到20世纪50年代不断改进、发展进入实际应用时期,美、日、英等国都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经济预警系统。

2.高校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特点

高校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既具有一般突发事件的特点,又有高校这一系统的特殊性。其主要特点包括突发性、紧迫性、种类多样性、组织性、敏感性、危害性以及双重性等。

(1)突发性。突发性是突发事件的普遍特征之一,高校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一般是较难预测、常在人们毫无防范准备之下突然爆发,且事态发展往往十分迅速。由于采取常规管理方法一般不能有效应对,使得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甚大。

(2)紧迫性。突发事件爆发的突然性特点决定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者须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快速响应处置,否则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快速科学决策和反应便凸显高校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紧迫性特征。

(3)种类多样性。主要的高校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种类有治安刑事事件、针对师生的恐怖或类恐怖袭击事件、非法传教活动、非法游行示威、师生非正常死亡、聚众滋事、打架斗殴事件、罢课罢食、他杀、师生失踪、失窃失盗以及与管理服务方冲突事件等。

(4)计划组织性。部分高校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是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情况下发生的,如一些盗窃事件,作案分子在作案前一般会先摸清校内外的环境或是对象的相关信息,以便挑选适当的时间、地点作案。事发后,由于早有计划,所以撤逃迅速,不易留下蛛丝马迹。由于高校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这一特征,在预防和应对时更具难度。

(5)敏感性。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合,是科研重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安全不仅关系到全体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高校作为人员密集、社会关注度高和具有较强社会敏感性的部门,无论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家长,都对高校提出了很高的希望和要求。社会媒体也尤为关注高校发展,高校突发事件易成为公众热点,放大成为公共事件。

(6)危害性。危害性是校园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因为凡突发事件,都是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这种危害性体现在它一旦发生,将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校园环境破坏和秩序的不稳定,最终对学校甚至社会的发展构成威胁和损害。此外,高校突发事件的危害也是极具持续性的,如突发事件对学校造成的声誉、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的损害,不是一朝一夕能轻易恢复的。

(7)双重性。即危害与机遇并存。高校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容易产生共振,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处理不好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但如果高度重视,处理得当,将会收到转危为机的良好效果。

二、广东高校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自古就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但现代意义上的危机管理的研究到20 世纪90 年代才起步。目前,广东高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主要还是“以响应管理为主,以预警管理为辅”的应急管理思维,在高校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过程中仍存缺失。

1.学校应急管理意识淡薄,理论与经验不足

高校内部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每个管理部门都是系统中的的重要环节或部分,它们相互联系、密切合作才使高校工作顺利运行。然而一些高校管理投入不足、管理缺位,导致危机信息搜集、评估及预警能力偏低。部分高校尚未树立起“校园应急预警管理”意识,未认识到高校应急预警管理是一个高校内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互动过程,需要借助和发挥各方力量协同进行。同时,也未树立全程应急管理的理念,把应急预警管理当作偶然的临时工作,重视不够。

虽然突发事件往往是出乎人意料发生的,但事先总会暴露出或明或隐的迹象。如果高校各级管理层能重视对危机信息的收集、评估,就可能尽早发现端倪,从而尽力将事件危害降至最低。但由于一些高校危机意识薄弱,应急管理理论和经验缺乏、应急管理和安保工作边缘化趋势等,导致当前广东部分高校缺乏常设的应急管理机构(一些高校目前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管理组织机构方面的建设,基本是停留在临时组建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这一阶段)和应急预案建设,在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整理、监控、评估等方面尚未成熟,因而当事件发生时往往束手无策、仓促应对,造成事件处置的科学化水平低、效率低、成本高。

2.对大学生应急预警教育不足

高校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有的应急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增强应急预警意识,体现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等传统应对危机的思想。但当前广东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应急教育明显不足。由于近年高校出现扩招趋势(2006年—2011年期间,广东高考考生逐年增长,高考录取率从六成向稳居七成转变,录取人数从36万增加到50万),每年高校入学新生成千上万人,要开展小班授课不易。虽然随着高校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意识的提高,部分高校近年来也陆续将安全教育纳入各类教学计划,但课程种类和数量不足,且大多高校仍采取“照本宣科”教学,教育方式单一,内容单调。存在着过度重视学生的智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轻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风险教育、安全与自我保护教育等问题。这就容易造成学生普遍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识与技能,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危机意识和心理成熟度偏低,不能很好地敏感察觉突发事件,也无法沉着应对,间接使事件危害扩大。

3.缺乏预警科技的有力支撑

高校的预警技术包括多方面的技术,如:校园安全监测技术、舆情监测技术、心理评估技术、气象监测技术、分析评估技术等等。但由于部分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建立或完善,缺乏科学性和技术性的防范管理,对监测得到的突发事件信息的鉴别和分类、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及危害程度的评估分析、对可能或已经引起突发事件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评估和预测很有限,因此常因预警不足或预警不当而造成对突发事件预警缺位,进而错过了事前预警预防应对的时机。

4.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不足

随着高校规模越办越大,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然而部分高校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队伍存在人员配置不足、文化程度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后续力量、应急管理队伍越来越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兼具多校区和大学城区以及高校内外部环境巨大变化带来的挑战。一是机构设置不健全;二是应急管理干部的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对新政策、新问题研究不够,应急管理与安全管理思想较保守;三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位、错位,管理部门间分工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容易使安全管理部门形同虚设。

5.缺乏应急管理经费、设备及物资的有力保障

经费、设备及物资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预警工作的保障。高校突发事件处置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保障工作是否到位有密切关系。这些物质基础工作必须在平时就要抓好,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高校应急管理经费理应与其他管理经费得到同等的重视和保障。虽然近年广东高校在安全基础建设和技防设施、设备的配置上有了一定改善,但部分高校开展安全管理时,仍投入不足,又轻维护,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经费、设备、应急物资缺乏,导致应急管理过程中出现捉襟见肘、临时抱佛脚、仓促准备、延误战机的状态。

三、加强广东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管理的建议

加强高校预警管理是关系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谐校园”必须是平安校园、稳定校园,构建“和谐校园”应从消除突发事件和风险隐患入手。针对当前广东高校所处的的安全环境及预警管理现状,从广东高校校园安全隐患问题现状出发,贯彻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预警管理原则,加强广东高校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可从以下基本方面做起。

1.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构建高校应急管理系统

高校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涉及校内外的诸多管理部门。但无论这个系统多么复杂,各部门都应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相互联系、沟通与合作,既分工协作,又协同管理,才能有效发挥高校预警管理的职能。

高校应不断提高预警管理意识,从思想上、领导上高度重视。从古至今,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启示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佳办法就是提升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提前预防,做尽可能充分的准备。高校应探索“一岗双责”制度,强化各级干部的危机意识,严格实行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各项责任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应通过持续的自我学习或参加应急培训,提高应急理论和技能水平。

设计完善、监测可信度高、维护得当的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高校应急部门做出快速反应,切断或延缓事件的扩散,减少损害。高校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预警管理系统从空间分布上,可简分为校内和校外预警管理子系统,其中校内预警管理子系统包括以各院系划分预警管理范围的院系预警管理小组和统筹全校各院系的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将高校以院系为单位划分各预警管理小单位,由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实现基层预警管理,一般包括院系主管领导、院系团委、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和班委会三个预警层次。而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包括安全保卫部门(在美国,各高校都成立有校园警察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后勤管理部门、应急管理专家组等,是实现加强各院系预警情况联动沟通的桥梁,指导和协助院系优化预警管理。校外预警管理子系统是指不在校内驻扎并实现日常预警管理的部门,如政府与高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治安、交通部门等,它们通过履行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来实现高校预警管理。

2.加强安全文化和预警教育,提高大学生预警意识和能力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成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通过应急教育和演练,可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应急预警意识和能力。良好的危机文化和安全文化建设与教育有助高校提升风险预警能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化险为夷。

目前,作为高校主体的广东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出生的新力军。他们当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父母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但普遍具有生活阅历相对简单、缺乏社会实践经历,缺乏磨炼等共同特点。加之校园相对于其他场所是较安全的地方,往往易使人降低安全防范意识。因此,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辨别是非能力不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境时,容易由于缺乏防范意识而吃亏。

加之当前广东部分高校普遍存在重突发事件处置、轻预警管理现象,因此预警教育必须加强。大学教育不应仅是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涉及日常生活的安全知识也应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应从突发事件专业知识、突发事件案例、心理健康教育、预警管理与评估教育抓起,培养大学生的突发事件预警与应对能力。但应急教育应以多种形式实现,应多渠道丰富多彩地开展预警教育,利用校园广播、校园BBS网络、校园报刊、有线电视、手机移动网络、宣传展板等,将预警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快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定、完善和优化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高校应制定科学的应急预警预案,构建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管理体系。这种预警预案应基于情景、切实具有可操作性,应在风险源评估基础上把可能发生的主要突发事件一一罗列并设定好预防措施并反复加以演练,以便在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之前,能根据观测到的前兆和预案的相关规定,发出紧急信号,报告险情,从而最大程度减低损失。

当前社会,各类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对高校而言,媒体既可助其树立良好形象,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同时也可成为突发事件的制造者或助推者,损害学校形象声誉,因此,积极做好媒体预案争取各类媒体的支持是高校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媒体预案,应明确学校信息的基准、要求,确定新闻发言人。日常通过开展各种交流宣传活动,及时、客观、负责、坦诚、准确有利于学校的信息,让媒体发挥正能量,为学校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

大学生预警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加强理论知识教育上,还更应注重实战预警演练。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经过检验的预案才能知道是否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广东高校较少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突发事件的演练。应急预警教育需要建立在大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之上,要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应将应急教育内容溶于常规教育活动中,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演练等多种便于学生参加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广泛开展。通过演练帮助参演人员增强预警意识、巩固预警知识和提高预警能力;通过预警演练对检验预警预案,发现不足以进一步修改完善。通过实施预警演练可更好地调整各应急预警部门、机构、人员间的分工,参与预警演练的人员可更加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增强预警系统的协调性、可操作性,提高整体应急预警能力。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预警监测、评估和决策能力

突发事件风险信息的评估是预警信息系统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对高校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监测、评估和决策过程中,需要优秀的专家人才和科学技术贯穿各环节,大力支撑,才能对变化多端的风险进行尽可能准确的预警管理。

(1)提高监测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前总会出现一些征兆,在预警中,收集征兆信息非常重要。预警监测就是尽可能地监测和收集这些征兆信息。从征兆出现到突发事件的发生存在一个过程,但由于事件的突发性,这个过程往往非常短暂。监测是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环境、师生员工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的过程进行信息收集与监测。高校应投入更多的技术资源支持监测,如:开发建设监测平台、在校园主要位置如宿舍楼梯口等安装视频监控、增加巡逻等,以尽可能地收集更多监测信息,为预警提供支持。要尽量了解每一位师生的各自特点,同时重点关注个别学生群体:学习成绩不理想群体、贫困生群体、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群体、就业困难群体、单亲家庭群体等。

(2)提高评估能力。在获取突发事件相关的征兆信息后,要及时进行识别、诊断和评价。第一,识别是运用预警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出高校各项教育活动中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征兆和事件类型。应加强对高校安全的日常监测分析,关注各项教育活动的异常变化,完善危机监测手段,防控潜在危机风险。第二,诊断是对经过识别之后的监测信息进一步分析,以诊断出各种引发高校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原因,动态分析监测信息的变化,以便诊断研判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趋势,确定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决定性因素。第三,评价是对高校突发事件不良后果进行危害性评价,一般按照紧急程度、危害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情况、涉及范围等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危害评价确定事件等级强度,评价结论为下一步预警决策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3)提高决策能力。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监测、预警评估所得到的结果都要服务于最终的预警决策与应急处置,高校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预警决策就是作出适用于当前预警评估分析结果的、力求可改变突发事件后果性质、发生概率和事件后果大小的战略决策。预警决策主要有减轻、转移、回避突发事件三种对策。

5.协同联动校外相关部门,严整高校周边治安环境

高校的安全稳定受到其周边自然、人文与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附近网吧、电影院、KTV房、游戏厅、宾馆等娱乐场所因为大学生这个特殊消费群体的存在不断涌现,使高校周边治安环境日趋丰富化和复杂化,不仅可能对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造成滋扰,也可诱发治安、刑事案件等。高校周边环境如不加以科学管理,将可能危害师生。为此,高校应从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安全隐患现状出发,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动,形成群防群治网络,紧密结合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列出重点,制定整改方案,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采取学校自查和集中排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实施治安隐患查处活动,采取有效对策,为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6.切实加大投入,建立应急经费设备物资保障制度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平安抓投入,防范抓保障”,加强校园应急预警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投入保障机制。物防是安全防范的基础,没有经费和资源保障的校园安全建设工作是难以开展的。校园预警管理经费、设备、资源保障制度是学校为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备物质保障,确保安全工作各项措施贯彻落实的应急管理基本制度。各校院和各职能部门应根据校院具体情况做好全年应急预警管理经费预算,用于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应急事故安全演练、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奖励等,并保障应急管理经费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卢文刚等.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政府协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实践[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3(1)

[2]卢文刚.“十二五”时期广东顺德社会管理创新战略[J].中国行政管理,2011(5)

[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4]武宇清,王余丁.高校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研究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4

从20*年开始,全市教育系统学校安全工作要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提高校园安全建设及管理水平,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努力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为实现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文明和谐新*做出贡献。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意见

为加强我市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健全学校安全稳定防范和保障机制,根据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和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综治办、河北省公安厅《关于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定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创建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研究解决校园安全文明创建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总体目标

建立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有效常规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师生公民道德素质、校园文化生活质量、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使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范围

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独立设置、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属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等全日制学校。

三、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领导机构健全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成立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争取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为创建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制度建设完整规范

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及有关法规,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落实“一岗双责”工作制,制定重要部位管理制度、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明创建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群体性中毒事件、意外伤亡事件和不可预测的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制定处置预案,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

(三)安全管理严格规范

1、设施设备符合标准。校园内的建筑、围墙、教学、生活、用水、用电、锅炉、取暖等设施设备符合办学安全标准,无安全隐患;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条件,重点部位安装防盗报警视频监控设施;消防、防雷电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安全通道畅通,应急照明设施齐全。严格采暖、用电设施、剧毒药品、易燃易爆品的管理。

2、建立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和现代化技术防范体系。规模较大的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规模较小的中小学、幼儿园抓好校园报警点或警务室的建设;严格门卫建设和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门卫逐步实行专职保安负责制。

3、切实抓好饮食卫生安全管理。要严把食品采购关、贮存关、餐具消毒关、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关,认真做好食品留样工作,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4、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教职工资格审查;加强对校园内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保证符合有关要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学生宿舍管理方面,要制定学生宿舍管理办法,坚持宿舍夜间巡查制度;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宿舍创建活动;中小学、幼儿园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建立校车备案制度,定期保养、维护制度,建立和完善驾驶员安全管理和教育制度,统一标识,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制,教育学生拒绝乘坐超载车辆、拼装车、报废车、无牌无证车、三轮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建立幼儿园教师跟车值班制度,严防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四)教育工作扎实有效

1、学校要开设安全教育课,中小学必须根据《河北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做到教学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安全生产月、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6?26”世界禁毒日、119消防日以及节假日,以举办讲座、主题班会、学生社团(队)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集体外出活动安全、危害等多方面教育,每年组织师生安全自救互救逃生演练,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自护自救能力,努力减少意外伤亡及其他事件的发生;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电视)、校(班、队)报、宣传橱窗等宣媒体,大力宣传安全教育知识。

2、学校要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通过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大力加强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加强防范和非法宗教组织对校园的渗透工作。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要加强对传销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抓好宣教工作进课堂、进宿舍、进公寓等工作,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传销、了解传销、拒绝传销、举报传销,做到警钟长鸣。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面向师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使树立心理健康思想,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节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网络痴迷者、学习困难者、生活困难者、严重心理障碍者和经常违纪的学生的教育管理,掌握详情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帮助,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五)学校及周边环境秩序良好。

严厉打击各种滋扰校园、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违纪活动。与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建立长效联系并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清理学校周边不健康的音像书刊点和各种流动摊点,取缔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学校周边出租房屋管理;加强值班巡逻,严防侵害学生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确保校园稳定。

(六)校园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师生对“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知晓率和参与率高;校园政治稳定,未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校园治安稳定,无重大、特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及责任事故发生;校园教学、生活和其它场所秩序良好,师生对校园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保障和管理措施

(一)明确目标,落实职责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根据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考核细则要求,切实抓好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健全机制,确保实效

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评定、选拔任用、晋升晋级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对因领导不重视,责任不到位、防范措施不落实、导致本地区学校及周边发生重大案(事)件或造成治安秩序混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凡是“安全文明校园”工作不力和出了问题的,学校和个人当年度不能参与评先评优。

(三)强化考核,动态管理

全市“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凡自认为达到标准的,可进行申报,由市、县(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达到标准的,经教育行政部门逐级评定为“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达标学校。未取得县(区)级“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达标学校,不得参加市级考核。对已被评为“安全文明校园”的,进行一年一审核。在审核中不达标的取消“安全文明校园”资格。

(四)加强交流,典型引路

及时发现、总结并推广基层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中的先进典型,进而推动全市“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考核评估和验审

(一)考核命名权限

考核评估工作由市及各县(市)区教育局会同本级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安全文明校园”考评、命名,由各级教育局负责。

(二)“安全文明校园”的考评程序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的评估采取千分制考核;《*市教育局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考核细则》(见附件1)是我市考核评估“安全文明校园”的统一标准;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细则进行日常创建并自评,认为已经达标的,可填写《*市教育局安全文明校园申请表》(见附件2),向本县(市)区教育局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教育局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申请情况,进行申报资格审查,进行考核。考核综合得分达到850分以上的学校,授予“安全文明校园”称号,并推荐参加*市“安全文明校园”评比,考核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

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在*市级“安全文明校园”基础上推荐,部级“安全文明校园”,在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基础上推荐。

(三)参评资格

各级各类学校,凡当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具备“安全文明校园”评选资格;已经取得“安全文明校园”称号的,取消“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1、发生杀人、抢劫、、纵火、爆炸和系列盗窃等重大、特大刑事案件。

2、多次发生多名学生集体殴斗事件。

3、发生集体中毒事件。

4、发生校舍倒塌事件。

5、发生火灾等重大治安灾害。

6、校园内有经营性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

7、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

8、学校师生发生吸毒、贩毒等涉毒案件。

9、发生应由学校承担责任的滋扰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各类违法行为。

10、发生安全稳定事件、事故不报、瞒报、漏报。

11、在考评中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

12、校园环境脏乱差,存在严重环境卫生问题。

13、不能及时发现掌握各种反动渗透活动、传播事件。

六、工作原则及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要充分认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重要性,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当成一项确保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努力消除学校及周边各种不安全隐患。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始终把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重中之重。

(三)立足经常,重在落实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各学校可根据本意见和考核评估标准,研究、提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计划、措施。做到有规划部署、有经费投入、有工作人员、有检查落实,持之以恒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5

关键词:安全保卫;文化建设;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36-01

中专学生,相对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本身更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工作而言,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对他们自身素质与适应力的要求更高。因而,加强中专类学校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校园内主要的安全问题入手,再逐渐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方向。

一、校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学校作为社会构成的一部分,尤其是现在学校与社会的交流日益密切,校园安全问题与以往有着很大的差异,与社会有着很大的联系。当前,校园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交通安全、火灾事故、盗窃案件、刑事案件、意外伤害事故,以及其他类型的安全问题,如传染病、食物中毒、自杀等。

面对着一系列的校园安全问题,尤其目前校园安全问题呈现上升趋势下,如果想更好地处理好校园安全问题,首先必须分析原因,找出校园安全问题存在且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才能认清当前问题的源头,进一步明确安全保卫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鉴于当前社会和校园的安全问题,主要从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

二、校园内部环境复杂

1、校园外部环境复杂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校园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催生地。 看重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学校周边的网吧等娱乐场所盛行,造成学校周边环境复杂,以及对学生正常的校园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给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2、学校自身安全保卫工作滞后

因为学校内部的安全保卫部门基本上没有执法和侦查刑事案件的权力,因而在处理校园内的一些安全事件,并不能独立处理,并须依托当地的派出所,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校园内发生的案件经常是案件简单、涉案金额较少的治安事件,公安部门很少有精力立案调查,最终是久拖无果,这也造成师生的抱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了也削弱了安保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加之,安保人员的工作时间经常是节假日无休,经常性加班,也造成了安保人员对自身工作的倦怠感。另外,安保工作还依照原有的工作模式,并没有借助校园环境与生具有的精神文化氛围,创新利用现有的文化基础,对师生进行有效地安全文化教育。

三、中专学生特点分析

校园的安全问题具有普遍性,但是也具有其特殊性,不同区域、不同的学校人员主体,校园的安全问题也有着自身的区别。因而针对中专学校而言,研究中专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对于加强中专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专学校相对以往而言,已经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特点,中专学校的学生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般是在初中时期,成绩不是很理想,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很难持续接受教育实现步入社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在心理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共同点。

四、中专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1、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基于校园文化氛围重要的防治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也是丰富校园教育,促进校园安全的长期有效地价值体系的终于好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该包括从观念教育到制度化建设的文化建设。(1)校园安全文化观念和教育建设。校园安全文化观念和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人身安全教育,已经逐步丰富。面对当前的校园安全问题,以及中专学生的特点,中专学校的安全文化观念和教育建设,心理辅导、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以及灾难时的自我保护等应急常识。因而,当代的校园安全文化内容更加广泛化,对校园的安全建设要求更高,因而在观念上,首先要树立正确和科学的文化观,关注安全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

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校园安全文化观念的教育建设,对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安保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相对应的处事能力。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校园安全建设也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因而,学校安保人员如果不加强学校,就不能借助校园的文化资源,加强自身业务的拓展,更加不能当好校园安全文化教育建设的建设者。

2、校园安全制度建设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6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为切实加强对建设平安校园工作的领导,确保平安校园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成立创市平安校园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处室负责人、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立学校安全无小事,学生安全无小事的观念,站在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努力提高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要我抓为我要抓、变被动抓为主动抓、变突击抓为经常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健全制度,预防为主

在创建工作过程中,我校制订及修改了有关创建平安校园的管理制度。内容有《桐浦乡桐溪小学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卫生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基地活动制度》、《学生外出集体活动安全保卫制度》、《校园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落实到位,我们还制订了天天检查,周周汇总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类值班制度。

三、安全法制教育,常抓不懈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多渠道、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育活动,包括校园广播橱窗报刊宣传;对违纪学生专题教育;邀请法制校长、派出所领导、消防大队等执法部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消防等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在每年寒暑假前夕,总要安排一次集中的法制、安全教育,确保假期的平安。为了巩固法制教育的成果,学校在每学期纪律工作常抓不懈的同时,集中安排一周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学习训练强化周,使得遵纪守法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学校宣传法制教育,全体师生增强了法制观念,遵纪守法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全校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

四、加强校园内部治安管理工作

1、加强门卫建设,增强师生在校园的安全感。

我校在今年配备了一名专职保安,加强校园巡逻安保工作,加强了对校外人员来校的管理,实行24小时的值班工作。在课午间关闭学校大门,严格控制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对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实行来访登记,保障了师生的安全,确保了良好的校园治安秩序。我们还与陶山派出所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如遇特殊、紧急情况能及时向派出所报告以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确保校园平安。

2、加强对全校消防设施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各项消防设施。

3、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校是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易发部位,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组织开展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为重点的监督检查,学校落实卫生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强技术指导,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工作,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按照《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学校积极落实各项食品卫生规章制度,设立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员,加强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食堂的食品采购、餐具消毒和食品加工过程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整顿校园周边食品摊贩市场。认真落实各项卫生防病措施,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学校注意保持好环境卫生,采取有效措施灭鼠、灭蟑螂。做好水源防护,采取二次供水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设施、设备、落实水质污染。

五、建立预警机制,防范未然

我校根据校园安全工作规律,及时开展预防溺水、火灾、雷电、台风暴雨等预防教育。在校门口安装电子监控,以达到建筑内财产和人员安全防入侵、防盗、防破坏等目的。学校有校园处置突发事件组织、物资和人员。每学期开展隐患排查行动,我们还加强了安全信息工作。定期召开信息员会议,汇总安全信息,分析安全形势,根据需要布置任务提出要求,普通信息半月一报,重点信息及时上报。

六、制订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

为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保障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订应急预案。我校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学校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领导机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我校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督促学校预防和处置方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检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七、完成目标情况

在上级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逐级落实治安责任制,突出重点,落实了人防、物防、技防设施,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校园治安环境,为全校师生工作学习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完成了学校安全稳定的工作目标。

1、建成四大环境。

一是稳定的校园环境。即有健全完善的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全校上下职责明确,工作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健全,成效显著,群体性突发事件按照预案依法得到及时妥善处置。二是良好的治安环境。通过大力加强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信息传递、安全防控、长效管理、群防群治和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地控制各类案(事)件、事故的发生。三是规范的法制环境。通过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各级组织都能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四是安全的工作环境。通过加强防火安全、用电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管理工作,健全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处警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大安全检查和监管力度,及时整改事故隐患,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为师生员工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2、实现四个不发生。

即不发生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无学生违法犯罪;不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和校内交通事故;不发生学生涉毒案件、食物中毒事件,无学生非正常死亡安全事故;不发生学生、打群架斗殴事件及等、非法宗教等活动。

3、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7

关键词:应用性本科;五种能力;安全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环境;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组织机构和教育要素之间的全面、协调和自由的育人氛围;是以学院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它具有科学、民主、人文和开放四大特征。科学是和谐校园的基石,民主是和谐校园的根本,人文是和谐校园的灵魂,开放是和谐校园的源泉。具体来说,和谐校园应该包括人的和谐、文化的和谐、环境的和谐和组织机构的和谐。其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和谐起决定作用。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本科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学院设五个系、48个专业。占地面积67.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4241.4万元,专任教师383人,现有学生5800余人。学院设保卫处,现有工作人员12人,下设校警队、综合办公室、防火科、户籍室。学院的安保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市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下,抓制度建设,用制度严格规范安全保卫各项工作,抓安全防范,建立有效的防控体系,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为营造安全校园环境,保卫工作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得以落实。

面对复杂形势,提高保卫人员五种能力,强化忧患和安全责任意识,是构建和谐校园、安全校园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一、客观分析问题和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

目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凸显。我国的经济建设处于关键时期,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诸多矛盾。高校保卫部门所承担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任务繁重,既要保证校园的安全秩序,维护校园内部的稳定,又要确保师生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保卫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客观分析问题和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科学分析所面对的形式和矛盾,做好工作部署。因此,保卫人员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准确掌握校园内部情况和各类人员情况,对校园内出现的问题矛盾详细研究分析,对已危害校园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准确把握,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危害校园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事件能够准确预测和科学的处理。

二、维护校园安全秩序的能力

师生需要在安全的校内进行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校园安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的条件。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的紧密程度,人员间冲突矛盾发生几率增加。由于校园周边的社会治安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给学校师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潜在威胁,给校园安全秩序造成不同程度地冲击和影响。因此,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提高维护校园安全秩序的能力。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学校运用各种高科技设备加强校园的安全防范,如校园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高校保卫人员要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技术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会掌握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在提高保卫人员技能的同时,应认识到在维护校园安全过程中高科技设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及时获取危及安全的信息、完成人力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有效打击防范犯罪、防止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等,在保护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有效控制校园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秩序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保证校园平稳的能力

保证校园平稳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保证校园平稳涉及学校工作各个领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保证校园平稳工作重要性,通过提高保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防止影响校园平稳的突发事件发生。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用创造性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校园内动态。通过建立校园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对校园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解决,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四、服务师生的能力

高校保卫部门作为维护校园安全的职能部门,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切实做好学校师生安全保卫的服务工作,保证师生切身利益不受损害。管理作为一种服务,要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提高保卫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及时解决师生遇到的问题,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安全保卫网站建设为学校师生办事提供便捷服务平台,是师生学习安全防范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信息反馈,有效提高和改进保卫工作方式、方法。

五、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作为保卫人员,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履行保卫职能的重要体现。保卫人员应具有打击犯罪、纠正违章、管理服务的基本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优良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对突发事件能够正确处理,对双方当事人耐心说服教育,完整了解事件本末,如果当事人有情绪激动及言辞不当的行为,要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双方当事人,帮助当事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沟通工作,化解双方矛盾。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要坚持有理、有据、有节,友好相处的原则,公正客观,为营造安全、和谐、文明校园做出贡献。

总之,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保卫处在以“五种能力”上突出管理、监督、防范、打击等职能方面凸显人本化,通过提供各种形式服务,实现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服务,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服务,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使学院在应用性本科大学的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定位更能彰显学院办学特色,为安全和谐校园建设奠定扎实基础。(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小明.论人本化管理与高职和谐校园建设[J].学术交流,2012年7月

[2]吴甡.学校人本管理初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年6月.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8

各位老师下午好!

首先,感谢本校全体老师坚守岗位,勇于奉献的精神,确保了到目前为止,我校校园安全,安然无恙!你们辛苦了!在此请接受我深深地谢意!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建立长效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主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紧急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当前安全形势,进一步将校园安全责任、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010年5月12日上午8时,陕西省南郑县一民办幼儿园发生砍伤事件致幼儿园儿童7人死亡、一名老师、一名保安死亡,20余人受伤。目前伤者被送往陕西省汉中市的3201医院等地抢救。随后《华商报》记者称,砍伤事件发生在陕西省南郑县圣水林场村,砍杀幼儿园的吴姓男子已自杀身亡。从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的校园血案以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六起校园血案,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5月12日下午4:00,全市直中小学校长在新余市法院会议厅收看“公安部、教育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会议就以上血案问题,先后由教育部部长*、中央综治办主任*、公安部长*先后作重要讲话。他们强调抓好学校安全工作要再动员、再检查、再部署、再落实、再督查。各学校要严格落实保安制度、加强应急措施演练,落实安全责任,建立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此类案件再发生。江西省公安厅、教育厅、综治办的领导,先后做了视频讲话。首先传达了苏荣书记关于“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意见”的通知精神:一是要防止山洪引发的自然灾害;二是要防止烟花、爆竹等火灾事件;三是要努力防止重特大交通事故;四是要坚决制止报复社会的恶性暴力事件。公安部张凯旋强调要把维护校园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工作任务来完成,积极主动协调配合学校工作,要在责任追究上狠抓落实,加强对一切弱势群体的防卫包括医院、敬老院等。最后新余市公安局领导做了表态发言,对全市公安干警提出了八方面要求。从今天中午上学开始,我们警民共建单位,北湖派出所警官,将在上学、放学四个时间段,在我们学校大门口巡逻站岗。在此请全体老师尊重他们的劳动;请全体值日老师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自身和学校良好形象;请全体班主任教育孩子尊敬警察官兵。

当前全国校园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全校教职工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做到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一定要以对我们自身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每一项常规工作,并立即行动起来,密切配合德育处部署的各项安全工作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将学校安全责任、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以确保校园安全。

在此,向大家提出八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学校行政、年级值日领导、教师、门卫值班责任,严把上学、放学进出关口。

二是非本校人员,实行登记制:家长入校凭班主任签条、门卫登记,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一律先打电话联系入访老师,经值班老师或门卫确定后,凭身份证换“校外人员入访证”、门卫登记方可进入;

三是将已经改造好的门卫室、警务室、保卫室,进一步完善保安装备,实行规范管理;

四是各级行政人员、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密切关注及时了解学生及家长思想动态,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和事,要第一时间向学校德育处报告、德育处要会同相关管理人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纠纷;

五是继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月活动,学习自护、自救、逃生的本领;

六是德育处要迅速组织全校各班进行尊重劳动,关注弱势人群,关爱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关心未成年人的教育;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9

学校防“校园欺凌”及暴力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预防校园欺凌及暴力事件能力,杜绝校园恶性暴力事件的发生,我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校园欺凌事件加以防范,加大校园及周边区域欺凌事件的防范力度,多措并举保师生安全。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防范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导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积极落实,使每一个教师、同学在脑子中都紧绷安全意识这根弦。我校高度重视,将安全防范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议程。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强调了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和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禁止外来人员入校等制度。通过会议的传达,让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事件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会后要求各班主任认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防范教育和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应对欺凌事件的能力。组织全校师生进行防“校园欺凌”及暴力的知识讲座,效果显著。

二、健全制度,落实领导责任制

为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防范制度,建立学校校园安全责任分解方案,建立学校“校园欺凌”及暴力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严格按照方案预案进行工作,确保防范工作开展得顺利有序。

三、加强安全保卫

学校严格执行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对外来人员进出校园实行严格登记制度;上课期间,学校大门一律落锁,学生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必须出具班主任的出门条;有家长来校找学生,一律登记并检查他在没有携带暴力器具及危险品体温正常的情况下,方可进入校园;精神病患者、社会闲杂人员一律不许进入校园;任何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校园。发生有人强行进入的情况,校门值班人员要及时制止并报告学校领导。严禁学生将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带入校园。

四、加强教育,强化学生自护意识。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知识讲座,教育学生在面对暴力时的策略与勇气、遭遇暴力以后应该如何对待等。如面对各年级同学以及校外人员的侵害要及时向父母和老师汇报;对于严重的侵害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等。各班级要配齐安全班委、安全信息员,定期向学校反映可能发生的校园暴力隐患,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将校园暴力扼杀在萌芽之中。

我们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合力,我们的校园定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土!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10

各位老师下午好!

首先,感谢本校全体老师坚守岗位,勇于奉献的精神,确保了到目前为止,我校校园安全,安然无恙!你们辛苦了!在此请接受我深深地谢意!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建立长效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主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紧急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当前安全形势,进一步将校园安全责任、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010年5月12日上午8时,陕西省南郑县一民办幼儿园发生砍伤事件致幼儿园儿童7人死亡、一名老师、一名保安死亡,20余人受伤。目前伤者被送往陕西省汉中市的3201医院等地抢救。随后《华商报》记者称,砍伤事件发生在陕西省南郑县圣水林场村,砍杀幼儿园的吴姓男子已自杀身亡。从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的校园血案以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六起校园血案,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5月12日下午4:00,全市直中小学校长在新余市法院会议厅收看“公安部、教育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会议就以上血案问题,先后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公安部长孟建柱先后作重要讲话。他们强调抓好学校安全工作要再动员、再检查、再部署、再落实、再督查。各学校要严格落实保安制度、加强应急措施演练,落实安全责任,建立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此类案件再发生。江西省公安厅、教育厅、综治办的领导,先后做了视频讲话。首先传达了苏荣书记关于“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意见”的通知精神:一是要防止山洪引发的自然灾害;二是要防止烟花、爆竹等火灾事件;三是要努力防止重特大交通事故;四是要坚决制止报复社会的恶性暴力事件。公安部张凯旋强调要把维护校园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工作任务来完成,积极主动协调配合学校工作,要在责任追究上狠抓落实,加强对一切弱势群体的防卫包括医院、敬老院等。最后新余市公安局领导做了表态发言,对全市公安干警提出了八方面要求。从今天中午上学开始,我们警民共建单位,北湖派出所警官,将在上学、放学四个时间段,在我们学校大门口巡逻站岗。在此请全体老师尊重他们的劳动;请全体值日老师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自身和学校良好形象;请全体班主任教育孩子尊敬警察官兵。

当前全国校园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全校教职工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做到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一定要以对我们自身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每一项常规工作,并立即行动起来,密切配合德育处部署的各项安全工作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将学校安全责任、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以确保校园安全。

在此,向大家提出八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学校行政、年级值日领导、教师、门卫值班责任,严把上学、放学进出关口。

二是非本校人员,实行登记制:家长入校凭班主任签条、门卫登记,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一律先打电话联系入访老师,经值班老师或门卫确定后,凭身份证换“校外人员入访证”、门卫登记方可进入;

三是将已经改造好的门卫室、警务室、保卫室,进一步完善保安装备,实行规范管理;

四是各级行政人员、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密切关注及时了解学生及家长思想动态,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和事,要第一时间向学校德育处报告、德育处要会同相关管理人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纠纷;

五是继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月活动,学习自护、自救、逃生的本领;

六是德育处要迅速组织全校各班进行尊重劳动,关注弱势人群,关爱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关心未成年人的教育;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11

一、目标与任务:

学校校园安全目标:保持学校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校园治安秩序,确保师生员工和学校财产安全,实现全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火灾,无重大治安案件及重大责任事故。

1. 保持政治稳定,反对邪教,防止和杜绝集体上访、罢工、罢课、失泄密等影响社会和校园安定的重大事件发生。

2. 维护校园治安秩序,防止和杜绝各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健全完善各项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完善校园安全防范机制。使校园“五防”(防火、防盗、防毒、防暴、防意外伤害事故)工作落到实处。

3. 建立校园安全责任制度,完善校园安全防范管理责任制。

二、责任与要求。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要按照《校园治安安全责任书》所规定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校园治安安全任务的完成。

1. 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该部门安全工作的全部责任。

2. 层层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各部门要根据校园治安安全目标的要求与下属教职工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校园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 制定教育计划,对教职工、学生进行法制、纪律、消防、安全常识、安全防范等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 加强对本部门物品和重点部位的管理,要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学校财产的安全。

5. 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好部门内部的集体活动,活动前要进行安全教育,要可靠的安全措施,杜绝人身伤亡事故和其它意外事故的发生。严禁组织无安全措施的集体活动。

6. 做好外来聘用人员(包括建筑工人、临时工)的管理、教育工作。要按学校有关规定对本部门使用的临时聘用人员严格管理,严格进行核查登记,办理各种使用、暂住手续。坚持“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教育外来聘用人员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发生各种不轨行为。

7. 建立校园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各部门每季度至少要对本部门的治安安全工作情况检查一次,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本部门不能整改的要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写出报告,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由学校校园安全领导小组研究整改。

8. 建立校园安全工作档案,逐步使校园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9. 对校园安全重点要害部位的防火、防盗,要落实防范责任人和防范措施,确保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各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按照《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消防安全制度》的规定执行。

三、考核与奖惩。

1.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校园安全工作检查,对重点要害部位进行不定期抽查,每年底进行一次大检查。

2. 根据《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校园安全责任书》考核合格的部门,在年终考核的基础上,评选出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3. 对不合格的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本年度不能评为先进集体,主要负责人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对出现责任事故的单位,视情节对该部门及其主要负责和当事人予以通报并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其它:

本责任书有效期为签字之日起至 年 月 日。

学校校园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人:责任部门负责人:

校园安全事件范文12

[关键词]高校安全体制

近段时期以来,针对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频发,造成了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这类事件的发生不仅充分体现了校园安全保卫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同时也给高校的校园安全敲响了警钟。高校校园安全工作是治安稳定的重点区域,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涉及政治稳定的敏感部位,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和校园进一步开放,校园治安情况日益复杂,校园安全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很可能在高校诱发。因此,校园安全管理如何进一步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校园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敌对势力的渗透

当前,面临着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潜在的敌人,同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相互勾结,利用所谓的民族、宗教、人权、台湾、等问题制造事端,加紧进行“西化”、“分化”、渗透、颠覆等图谋和破坏活动。企图破坏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领土完整。他们把“和平演变”寄希望于年轻一代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

2.高校快速发展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化、学生素质的差异化、教学资源的滞后化,后勤管理的社会化都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模式逐步被打破,增加了高校与社会接触的窗口,校园日益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办学区域。致使违法犯罪隐患大量存在,校园治安管理难度增大。

3.学生自主性增强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的冲突

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们在社会心理、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仍始终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导致学生的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要同原有的学生管理体制中僵化和缺失的应对措施发生激烈的冲突,加上享有管理特权的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强制性遵照执行,不可避免地在学生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

4.校园周边地区不良治安形势的影响

一是校园周边开设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成为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反动、暴力、色情、迷信的娱乐项目的影响。这些不健康的东西,腐朽了学生的心灵,动摇了学生的心理;二是校外环境卫生的脏乱差、机动车超速行驶、三无人员伺机作案等现象所带来了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三是学生在外租房居住引发的非法同居,以及在校外受到不法伤害等案件时有发生。而与此同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安全思想麻痹,自我防范意识差的情况,给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又提供了可趁之机。

5.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体制的不顺畅

一是受执法权限的限制,保卫工作难以全面展开,致使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类案件,不能及时得到查处,矛盾不能及时化解。二是高校保卫队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人员配置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理念落后难以胜任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三是缺乏科学性、技术性的防范管理,防范措施薄弱。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1.建立校园安全法,完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许多规定散见于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缺乏单行的校园安全法律规范。导致现有的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无法从法律层面应对日益复杂的校园安全状况。致使一方面校园安全管理体制不稳定、模式不统一、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对学校及师生在安全责任的认定上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在维权时存在司法救济途径不畅通,救济手段缺乏刚性。因此,校园安全法的制定不仅显得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校园安全法的制定不仅是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而且势必有力地推进校园安全的法制化,确保高校的稳定和安全。

2.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责任机制,明确职责

确保高校校园的安全和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管理规范、防范有力的高校安全工作运行格局。首先,要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的各种组织机构,做到责任明确、职责分明。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防止责任泄露。其次,建立、健全一套完整、严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范围,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追究机制。真正做到有奖有罚、赏罚分明,真正使责任落到实处。

3.建立学校安全日常检查机制,消除隐患

安全隐患是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克服麻痹思想,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1)应当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落实对学校所有的教学、生活设施,集体活动场所,道路交通,校园网络等设施设备的日常安全检查机制;(2)采取自查、抽查和重点检查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影响或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进行日常安全检查的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在认真分析基础上,分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规划,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整治,杜绝安全隐患、化解潜在矛盾,在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必须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3)要把检查问题、解决问题和健全制度、完善措施结合起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在整治的基础上还要建章立制,从而进一步促进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和整治工作的深入化,形成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

4.建立校园安全防控机制,实现整体覆盖

校园治安防范,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但由于校园面积大,开放性强,人员交往及流动人口多等特点,因此,有必要树立“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防控”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的手段,逐步实现对校区防控的整体覆盖。(1)抓好政治稳定。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等组织在高校的“西化”、“分化”、渗透、颠覆等图谋和破坏活动能及时发现并控制,确保师生思想稳定。(2)严格依法办校、诚信办学。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在宿舍关系、失恋困扰、经济困难、心理障碍、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方面产生的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各种实际问题,切实维护师生的正当权益。(3)拓宽学生信息的收集、反馈、处理机制、畅通信息渠道,接受学生意见和建议。定期分析、主动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状况,做好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对可能引发学生集体情绪的矛盾要密切关注,高度重视,避免激化,维护校园的稳定。(4)严格校内外大型活动的审批制度和安全保障机制。(5)要加大科技创安工程的力度,整合校园内相关资源,建立完善以校园110指挥服务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统一指挥、信息畅通、反应快速、责任明确、处置有效、覆盖学校及周边的全方位覆盖、全天侯控制、全方位服务的新时期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5.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能力

校园安全事件情况复杂、演变迅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应把校园安全危机管理纳入了学校制度化管理的范畴,逐步建立健全应付突发性事件的工作协调运作机制,加强应急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模拟演练,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预案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对学校在校内及周边发生“两抢”,“两盗”等动态犯罪,重特大恶性案件、火灾事故、意外伤亡事件、外来人员校内肇事、和不可预测的事件等重特大突发性事件应付的能力和水平。一旦有突发事件或报警,立即启动整体防范联动网络的各种力量,迅速在最短的时间到达预案指令位置,按照各自职责,迅速开展工作,形成整体合力,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的活动,切实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首先,针对可能对校园安全存在潜在威胁的确定和不确定的隐患,设计出相应的危机预警预案和危机应急处置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其次,建立矛盾调解、处置体系,从源头上预防、消灭矛盾的发生。一旦突发生安全危机事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和处置预案,各不同职能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协同运作,优化整合资源,发挥整体功效,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同时,要立即向110、119、120等相关部门报告,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整体联动防范格局。最后,在校园安全危机后应进行信息反馈工作,消除可能导致学校、家长或社会出现不稳定的紧张、失衡的状态,确保事件得以根本解决。并应当在危机发生后及时利用这些活生生的教材,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他们的危机应对技能,增进学校整体的抗逆水平。

6.建立警校共建、校地共建机制,加强社区治安联防

高校保卫部门由于没有执法权,难以处理校内发生的治安问题和适应高校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但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绝大多数职能又是由保卫部门来承担完成的。因此,要依靠社会各界,采取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防止缺位,内外兼治的办法,建立学校安全防范体系,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学校安全工作的社会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深入贯彻公安部“八条措施”、教育部“六条措施”,本着以“单位保卫为主,治安防范指导为辅”的原则,以优势互补,全方位共建为形式,以拓宽共建领域、丰富共建内容、提高共建水平为重点,以提高育人铸魂事业为目标,注重实效的“校地共建、警校共建”平安校园的社区治安联防工作机制。一是要成立由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共建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共建联动工作机制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学校要主动与周边派出所,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校地互动、警校互动,共建平安校园的协作机制;各学校设立“警校共建工作站”、“校园110”、“一校一警”,建立“警校共建”联系卡制度。二是建立校园治安援助机制。公安机关应认真落实公安部关于维护校园及周边正常的治安秩序的有关规定,同工商、文化、税务、城管等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联手出击,注意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清除隐患,预防突发事件,保一方平安。三是建立宣传教育机制。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及后果,防微杜渐;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中的劣迹、违法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帮教,重点转化;警校共建活动进入课堂,充实法制教学力量,促进法制教学改革。

7.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强化安全意识

重视宣传教育,确立安全意识是校园安全的前提与保障,而安全意识要靠安全教育的制度化来养成。新形势下安全教育工作要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努力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上下功夫。力争把安全教育寓于学校生活的每一时段,贯穿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观念。一是要坚持弘扬主旋律,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要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学校安全防护能力与水平。通过校园网、主题班会、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举办诸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禁毒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校园安全主题活动,在师生中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从教师选任、教材配备、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在安全知识、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构成全员覆盖、全方位、多形式、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另外,要注重岗位培训。对学校从事特殊工种的师生员工要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操作技术培训,掌握操作技能,持证上岗。四是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加强对师生心理健康的指导与服务。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和障碍,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自伤、自残、他伤事故的发生,维护校园的良好秩序。五是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作用。一是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建立牢固的、经得起考验的思想防线,避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方向。二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诸如防火防盗、逃生自救等有关的安全知识在网络上公开宣传和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害、自我抗险能力。六是落实安全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机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和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对来校滋扰闹事、扰乱校园秩序的社会人员给予严厉打击,决不姑息,从外部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对那些严重违规违纪、屡教不改的学生在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在治病救人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校规校纪予以处理,决不手软,以儆效尤。

安全工作无小事。通过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树立牢固的校园安全防线,维护校园良好秩序,而且可以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巩固师生思想稳定,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我们要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立即行动起来,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为师生的学习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力 叶志坚 方克明: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 2003.2

[2]教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 [200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