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园交响曲

校园交响曲

时间:2023-05-30 09:36:49

校园交响曲

校园交响曲范文1

世间有很多声音,有音乐盒发出的美妙音乐;有大自然的成员们合奏出的交响曲;还有校园里的声音。

“叮铃铃”好似发令枪一般。听到这声音,还不等老师说下课,同学们就以掩耳不及盗铃之势冲了出去。生怕耽误了宝贵的课间十分钟。

男生们有的拿足球,有的拿篮球,有的拿兵乓球……。女生们有的那毽子,有的拿沙包……反正手里拿的时五花八门。

操场上男孩子们正打球打得热火朝天。篮球和大地亲吻发出“砰砰”的声音,可见他们的感情深厚,篮球也时不时回家——蓝框,但总要在家门上盘旋几圈才回家。由于两个场地很近,两种球经常来个热烈拥抱。

走廊里友 生们也不甘示弱,也都玩得可带劲了,我们女生个个都是踢毽子高手,毽子就在我们脚上掉不下来了。有的翻跟斗有的下腰,动作很优美。丢沙包的女生们争先恐后的抢着沙包,经常传来欢呼声。

随着上课的铃声,同学们一阵阵“唉!”的叹气声都传了出来,有的故意慢吞吞的走进教室,真想下了课再进教室。上课时同样也会发出许多声音。上课笔盒碰撞的“当当”声;笔盒掉在地上的“啪啪”声;椅子摔倒发出的“哐啷”声;偷偷说小话的“嗡嗡”声;偷吃东西的“啪啪”声……真是应有尽有!

上课下课时发出的声音虽然不美妙、不动听,但它时最真实的声音,最自然的声音,是伴随我每天学习、玩耍的声音。我喜欢这种声音,我爱这种声音。

校园交响曲范文2

关键词:联盟校;校园音乐文化;教育;艺术;素质

太原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8月在关于加强初中教育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县(市、区)区域范围内学校要结对帮扶,以强带弱、选择一批优质学校各自就近与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校联盟结对子,结对双方学校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学管理、统一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水平提高。”“联盟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共享优质师资和教学设施设备,使潜力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一、“联盟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神、环境、行为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等特征。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更好地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为了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家长、学生享受到“联盟校”建设的成果,加强“联盟校”之间校园文化全方位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联盟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联盟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总体上较以前有所改观,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重形式轻内容。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多流于表象和形式,随意性很强,从根本上没有足够重视。2、发展不均衡。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不健全,音乐活动经费不足,教学设施缺乏等,都是阻碍3、缺乏正确的研究理论研究作为基础。由于校园音乐文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尚未成熟,学生虽然学习兴趣很高,但不知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学生对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缺乏了解,因此也阻碍了我国校园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联盟校”校园音乐文化的开发与建设

校园音乐文化在培养、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将音乐教育置于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中来开发和挖掘,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倡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充分发挥普通音乐教育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欣赏音乐。以大家比较熟悉的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为例,通过这首乐曲我们会了解到贝多芬的出生地波兰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相关信息。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后,在他写给妹妹的信中,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今天的我们通过音乐教育来学习这首乐曲时,除了能获得以上一些信息,在感受音乐的震撼力、感受交响乐魅力的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创造性的启示。用我们已具备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音乐审美能力从音乐、从艺术、从文化的角度来鉴赏它,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充分发挥普通音乐教育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度重视“研究”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校园音乐文化是影响学校、学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能影响广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如果想要培养的学生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心理健康、热爱生活、具有审美品位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教师和校领导就必须关注教育的改进,致力于教育的科学性发展,认识到校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必须依靠扎实的研究工作广泛收集资料来证明校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应高度重视“研究”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音乐来源于生活,只能在实践中才能体现音乐文化内在主体的精神品格。通过开展联盟校音乐教研交流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观摩、集体备课互访,每学期活动确定校际联盟音乐文化研究专题。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各种艺术潜能,开展多渠道、多途径、高品位的校园音乐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生活,在校园音乐文化中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通过举办联盟校校园音乐节,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开展联盟校“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器乐大赛”等活动,在各项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获奖者精心编排一场汇报演出,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进行录制和现场直播,学生们在表现着自己的音乐才华的同时,也为其他同学送去了音乐美的享受……

面对多姿多彩、多元化的社会音乐文化,通过联盟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互动,积极关注音乐流行动向,选择并整合社会音乐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抵制能力。

总之,校园的音乐文化建设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强化了与优良校风相一致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校园音乐文化的开发与建设,为我们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特色校园文化的和谐校园迈出新的一步。

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招标课题(编号:ZB――201114)

《初中联盟校合作互动的实践研究―以太原三十八中、太原四十七中为例》

参考文献

校园交响曲范文3

戏曲文化发展目前面临着转型,传统艺术正日益受到现代生活的挑战。没有观众就没有戏曲,对于传承与保护地方戏曲文化,地方高校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高校的土壤适宜地方戏曲艺术的生长,为地方戏曲的成长、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淮北地方戏曲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中,不仅可以提升校园文化意蕴,丰富艺术学科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传统,弘扬地方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些淮北地区“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需要我们传承它的历史文化传统,更需要我们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这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淮北地方高校应开设地方戏曲专业及课程,聘请戏曲专业师资任教

淮北地方高校应开设地方戏曲专业,充分吸收同类戏曲教育专业的优秀培养经验,从淮北地方戏曲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淮北地方戏曲教育培养方案,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具备和掌握淮北地方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淮北地方戏曲舞台、影视等艺术活动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专门人才;培养从事淮北地方戏曲普及与推广的德智体全面合格的群众文化艺术人才。在教育中采用全新的培养手段和方法,实行新做法,按照“全程规划、分段培养、因材施教、个性辅导”的教学步骤,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高标准、培养人才严要求,将“口传心授”的传统戏曲教育方法纳入高等学校戏曲教育的科学模式中,扬长避短,凸显专业特色,为安徽戏曲文化传承发展输送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淮北地方高校还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聘请戏曲专业师资任教,组织淮北地方戏曲科研讨论,邀请戏曲表演艺术家来学校讲课教戏或辅导排练。开设相关戏曲课程,如:《戏曲赏析》、《戏曲表演基础》、《地方戏曲音乐舞蹈》等,引导教育大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认识中国地方戏曲,普及淮北地方戏曲。教育大学生从戏曲中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音乐舞蹈、舞美表演等等,从中汲取知识营养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引领大学生丰富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从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营造富有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

淮北地方高校要建设大学生戏曲社团,拓展淮北地方戏曲学生观众

在高校成立大学生戏曲社团,南京师范大学光裕戏曲社是一个典范。光裕戏曲社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一个拥有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扬剧、豫剧、锡剧、评剧、苏州评弹等多个剧种,自发成立,自主管理,自力更生举办各种类型活动的校级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光前应种书中粟,裕后宜耕心上田。”光裕戏曲社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特色社团,以弘扬戏曲艺术,丰富校园活动为己任。光裕戏曲社团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周六下午是戏曲排练,邀请艺术家或资深社员亲自来校指导;周五晚是戏曲欣赏,播放各剧种经典剧目,组织艺术讨论。例如,播放各个剧种的《西厢记》然后请专家来进行深入的阐述。此外,社团还组织社员去南京市文联戏曲培训班、雨花老年大学戏曲班学习,不定期观看各类戏曲演出,广泛开展和省内外戏曲艺术家的交流。社团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以及江苏省京剧院、江苏省锡剧团、南京市越剧团等表演艺术家为该社的指导老师,每周请表演艺术家来学校讲课教戏或辅导排练。社团还与南京其他高校的学生戏曲社团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的交流。除了举办一年一度的“南京高校戏曲社团联谊演唱会”之外,还积极参与各高校戏曲社团的活动,并在网上建立网站与论坛,进行活动通知、活动总结回顾、艺术探讨、演出资讯及社员交流等各项活动。在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社团和社员多次在校级、省市、部级的评比中获奖。社团举办的“戏韵流觞”、“曲韵韶华”等戏曲专场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也受到媒体、专业艺术院团、艺术家、戏迷以及高校兄弟社团的一致好评。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很多同学都成为了疯狂的戏迷。他们通过学习感受到戏曲艺术中蕴含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道德,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可以不懂芭蕾舞但是不能不懂中国戏曲。没有观众就没有戏曲。大学校园的学生是戏曲传承与发展的生力军,可以说中华戏曲文化的未来如何掌握在未来观众的手中。笔者认为,淮北地方高校也应如此。校团委可成立大学生戏曲社团,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可先从淮北地方戏曲做起,开设戏曲类公选课程,聘请地方戏曲专业的教师、演员来学校讲课教戏或辅导排练,为学生讲解示范,言传身教,每年坚持排演一些大学生较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戏曲作品(比如排演一些短而精的折子戏),作为学校的文化活动与对外交流的品牌和窗口,广泛开展戏曲表演、艺术交流等各项活动,形成一种文化氛围。相信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淮北地方戏曲的兴趣,取得显著的成绩。

淮北地方戏曲院团应与地方高校合作,建立地方戏曲教育基地,寻求共同发展

2011年,荣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淮北花鼓戏剧团与淮北师范大学合作,建立安徽省实习基地建设项目———淮北花鼓戏音乐教育专业实习基地。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每学期安排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赴宿州淮北花鼓戏团学习花鼓戏,并参与剧团演出。花鼓戏教育专家定期赴淮北师范大学指导培训音乐学院师生排演花鼓戏剧目———淮北花鼓戏现代剧《阳光下的召唤》并计划公演,这是地方戏曲在高校推广的成功案例。淮北地方戏曲院团和地方高校密切配合,戏剧专业教师和大学生实现沟通,可以很好的整合艺术教育资源、形成艺术教育合力,取得多方面共赢。淮北地方戏曲在高校校园推广活动的受益者不仅是广大青年学子。对于淮北地方戏曲院团来说,得到了地方高校的支持,拓宽了演出阵地,锻炼了演出队伍,提高了演出水平,培养了观众、扩大了演出市场,调动了演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了演出事业的发展。另外淮北地方戏曲在高校校园推广中吸收了现代的元素,捕捉了新题材,加强了剧目舞蹈性和表演性,注重了娱乐性、通俗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对于地方戏曲教育者来说,有助于地方戏曲走出书斋,面向广大青年学子普及研究成果,扩大了学术影响力。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丰富了高校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质。对于学生艺术社团来说,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排练和演出水平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戏曲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积淀的精华,与校园文化“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特质最为接近。在高校校园推广地方戏曲艺术不仅可以营造富有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引领青年学子丰富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而且是普及优秀文化艺术,增强青年学子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热爱的途径。相信经过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淮北地方戏曲经历一个普及过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开始走近地方戏曲、热爱地方戏曲。(本文作者:汪源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校园交响曲范文4

关键词:交响乐 普及 思考

自2005年我国开展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以来,全国的高雅艺术普及工作在校园首先轰轰烈烈地铺开,交响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部级交响乐团和地方交响乐团纷纷响应,为师生们献上一场场精彩的音乐会,把众多中外精典作品推介给广大师生,获得积极的反响。我省的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也积极加入到这项活动中,在校园演出了数百场交响音乐会。

在八年的进校园演出之后,我们应该思考得更多些:交响乐普的及面是否应该更广些、形式能否灵活些、演出的曲目可否有些变化等等。目的是把交响乐普及活动推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弘扬优秀文化。

一、为什么要普及交响乐

实际上,音乐从古代中国就非常受重视,它的地位实际上超越了音乐本身,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成为统治者追求长治久安的工具。儒家的礼乐治国的思想为统治阶级所尊崇并推向整个社会推行,形成以乐修身的风气。

在世界各国,音乐在宗教、政治、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用音乐伴奏吟唱文学作品,在体育比赛时演奏音乐、用音乐为教会活动服务、音乐成为教育和国事活动的重要手段。人们对音乐的热爱是由音乐对社会的各个层面的影响而自发产生的。

在众多的音乐形式中,交响乐是最复杂的。她涉及的乐器种类多,作品最复杂,产生的音响色彩最丰富,对观众、听众产生听觉和心理上的影响皆非其他音乐形式可比。交响乐对社会的贡献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可以用公式、图表、模型表示。她是从心灵的层面影响人,乐音在空气中飘散,却在人们的心底产生共鸣,喜怒哀乐的情感得以抒发、宣泄,心灵得以荡涤。

在我国,交响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为大众所熟知、接受;民族音乐的乡土亲和力。她是外来的、复杂的、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广大民众不易理解和欣赏,却有愿望理解和欣赏。普及交响乐是中西先进文化交流、融合的需要;是以西方先进艺术形式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是社会大众不断提高的艺术欣赏水平的需要。

二、如何更好地普及交响乐

高雅艺术进校园为交响乐的普及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众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子得以感受交响乐的精妙。在八年的校园演出之后,各级交响乐团应该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一)坚持面向青少年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为未来储备人才是世界各国重视教育的根由。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他们不单掌握过硬的科学技术,还要有艺术的修为,艺术是青少年创造力的助推器,这一点已为诸如爱因斯坦、梁思成、李四光、苏步青、华罗庚等中外科学巨匠所验证。

交响乐的普及应坚持面向青少年。把音乐会送进校园只是第一步,演奏家们应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主动深入校园,为孩子们的艺术教育贡献才智。例如福建省开展的“艺术扶贫工程”即是非常好的公益活动。这项工程面向艺术教育人才匮乏的农村学校,派出以画家、舞蹈家、音乐家等为主体的志愿者,深入乡村,为孩子们送上全省一流的艺术师资,极大弥补了农村艺术教育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艺术教育的水平。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正可藉此平台,通过在农村培养孩子们对乐器的兴趣,组建不同规模的学生乐队,排演孩子们喜爱的音乐作品,为交响乐的普及储备推广人才。

(二)不拘一格的音乐会形式

交响乐要向社会各个阶层推介,不单知识分子和学生要接受交响乐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社会的其他阶层同样有提高艺术欣赏水平的需要。因此,交响乐的演出应该走出音乐厅,走进社区、公园、厂矿,主动贴近大众。

以我省为例,目前的市场形势下,音乐会的市场营销状况并不乐观。观众个人买票听音乐会的比例不及百分之五十,而一旦有免费的音乐会,观众索票欣赏的热情高涨。可见,观众并非不爱,只是不舍,或者说交响乐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观众买票。在同样的城市假如举办某歌星的演唱会,倒是常见到一票难求的景象,而且票价不菲。既然如此,干脆由政府部门扶持,把音乐送会到社区、公园、厂矿,让更多的民众来接触、了解进而慢慢喜爱交响乐。记得多年前一微软公司人士曾表示,看到这么多用户用盗版windows他们并不担心,因为当人们用惯了windows、喜爱windows,有一天他们要掏钱买操作系统时一定首选windows。同样道理,我们的交响乐推广,消费群体的培养有赖于前期的主动贴近,放下身段找朋友式的普及工作。

另一方面,演出的形式不要拘泥于传统的音乐会形式,呆板的演出形式会让观众觉得了无生趣。可以借助生动的解说、加入幽默元素的表演、与观众的互动等形式让听众感受到交响乐是生活的体现、浓缩、艺术化,并不难懂,缩短与观众交流上的距离感。实际上欧美和亚洲的日韩已在音乐会的创意方面做了不少探索,我们可以通过观摩加以借鉴,设计出适合普及音乐会的演出形式,改变交响乐古板的形象。

(三)作品的创新

普及交响乐时作品的推介应该循序渐进,高难度的作品在普及性音乐会应谨慎选择。从乐团的角度看,作品的难度实际上也是乐团水平的表现,不过如果观众压根儿没明白音乐家们演奏的是啥,难不难的又有谁在乎呢。而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耳熟能详的作品在乐团的演绎下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效果,平时在荧屏上听到的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的主题曲在眼前奏响,那才亲切,才愿意听下去呢。福建省交响乐团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二泉映月》、《兰花花》、《走西口》、《梁祝》、《亮剑组曲》、《激情燃烧的岁月主题曲》、《动漫音乐会》等等贴近观众,老少咸宜的作品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由此可见,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推广交响乐对于其效果影响很大。

音乐始终是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交响乐能和本乡本土的文化融合,定会迸发旺盛的生命力。八闽大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多民族的文化在此交融、升华,这里有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作为本土的交响乐团还应承担起传承、弘扬八闽优秀文化的责任,把优秀的福建音乐作品推向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我省近年来创作的几部福建作品:原创歌剧《土楼》、交响诗篇《土楼回响》、交响组曲《八闽画卷》、交响乐《海峡之脉》等皆为我省音乐创作史上的宏篇。这几部作品的共同特点是:“福建味”很浓。它们发掘借鉴本土音乐素材,以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并以交响乐队演奏,可以说是中西结合的力作。每一位福建观众听到这些作品,无需解说就能感受到那浓浓的乡情,悠悠的乡绪,这些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并取得成功是必然的,这些就是本土交响乐需要的作品。

我相信有了主管部门的扶持、在音乐家们的努力、社会各界的支持,交响乐的普及工作必将开拓出新的局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音乐文化修养与赏析》 赵娟 余开基编著

校园交响曲范文5

第一曲:入校曲

这首曲子会在每天早上六点钟响起,一直到七点半才停止。曲子是由同学们的脚步声、交谈声,自行车行驶的声音与晨风的声音组成。主要意义是指同学们都来上学了。

第二曲:早读曲

这首曲子是紧跟着入校曲的,当入校曲一停,它便开始响起。曲子是由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组成的。主要意义是指同学们已经开始早读了。

第三曲:上课曲

早读曲一停上课曲便响,这曲虽短,不过效果不错。曲子是由同学们回教室的脚步声、准备学具的声音和老师进教室的脚步声组成。主要意义是指:上课了,同学们已经完全进入学习状态。

第四曲:师生曲

当上课曲停止后,师生曲便立即响起。向后,所有脚步、交谈等声音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美妙的师生曲。曲子是由老师的讲课声,同学们的读书声和欢笑声组成。主要意义是上课后,老师教书认真,同学们也听得十分认真。

第五曲:下课曲

校园交响曲范文6

我的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鼓山脚下。一走进校门,三座教学楼便映入眼帘。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教学楼后那宽阔的操场了。

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整个操场都被这绚丽的朝阳染得红艳艳的。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学校,操场也变得热闹起来了。同学们有的在追逐打闹,有的在运动健身,还有的在谈天说地,欢笑声不息地回响在校园上空.

课余时间,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同学们像飞出丛林的小鸟般涌出教室,迅速来到操场上。同学们个个都像贪玩的孩子似的,乒乓球桌,篮球架下,足球场上,正规的塑胶跑道上,到处都有同学们的身影。欢笑声。喝彩声和加油声组成了一曲曲动人的交响曲.

傍晚,放学了,同学们纷纷离开了校园。太阳公公也累了,渐渐西下,只留下一片红霞。渐渐地,那霞也消失了。天色暗下来,操场上也安静了下来.

我爱校园的操场,但我更爱我美丽的校园!

校园交响曲范文7

关键词:教育;青少年;中国传统戏曲

1 前言

让戏剧进入校园,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了解戏剧的思想是卢梭提出来的,“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是卢梭的教育理念。戏剧教育在100年前就已经在欧美国家发展,而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不久。正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引领下,各国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戏剧进校园在我国开始慢慢盛行。2016年教育部提出,必须加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弘扬,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让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增强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建立密切联系,普及戏曲教育。就目前来看,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新兴事物也随之产生,传统文化被人们逐渐抛之脑后,一些传统艺术也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为了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振新传统艺术,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普及,这就需要从青少年着手,进行传统艺术的教育。

2 戏曲教育实例

2.1设立戏曲课程

我校进行戏剧教育,那么首先就要从课程着手,因此北京某一所中学专门招聘专业的戏剧老师,由戏剧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戏剧的了解与学习,同时也带领一些热爱戏剧的学生进行表演。二年级开始面向全校学生设立京剧课程,对学生进行京剧知识的普及。通过普及知识,因而让学生从小就对戏曲有一定的了解,不会对传统戏剧文化遗忘,从小就对传统戏剧产生深厚的感情。

2.2建立戏剧社团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学习戏曲知识,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学习与了解。我校成立了戏曲社团,其中分为了7种行当,学生可以根自己的喜好加入社团,社团中每个学生都是主体,大家互相交流自己对于戏曲的认识与学习戏曲中的难题,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学好戏曲,可以进行自我才艺的展示。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戏曲知识的了解,增强自信心,也可以让自己真正参与到戏曲中去,更加容易接受戏曲,对传统戏曲的传承有极大的帮助。

2.3加强学校交流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戏曲教育模式,学校之间应该互相的交流,才能更好的让戏曲进入校园。北京东城区的4所小学与中央戏剧学院进行合作,对小学的老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只有老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同时也让小学生进入高校专业戏曲训练基地进行参观,让小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优秀的戏剧人才,提高他们对于戏曲的崇拜与热爱程度,从而树立目标,更易于他们学习戏曲。

3 戏曲教育规划

3.1大力宣传戏曲教育

戏曲进入我校,教育部门应该做好宣传与号召,各个地区都应该积极的响应号召,不能让戏曲教育只停留在一二线城市。因为各个地区的师资力量不一样,基础设施不一样,所以应该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进行财政上的支持和扶持。我校在发展戏曲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在发展戏曲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当地部门的大力支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供了一些学习戏曲中的基础设施,也对老师进行了专业的培训,因而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与学习传统的中国戏曲,使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

3.2课堂戏曲教育

在我校内对学生进行戏曲教育主要还是要靠课堂上的学习,其他的社团活动只是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在课堂上进行戏曲教育不应该仅仅靠老师传授知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清华附中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设了戏曲鉴赏与表演课程,在课堂上首先有老师讲授知识,让学生对于戏曲有了解,其次让学生自己进行表演与创作,形成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戏曲教学模式。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了戏曲的学习中去,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表演能力与创造力。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3活动性戏曲教育

戏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也应增强它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了解戏曲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掌握好一种自己喜欢的戏曲,能够将其展示出来。例如北京某一所中学,会不定期的举行戏曲比赛,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团体的形式准备戏曲节目,进行表演,挑选出优秀的人才参加全国“戏曲杯”比赛,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戏曲的热情。通过表演,可以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有了热爱和深刻认识,才能使传统戏曲文化更好的发扬光大。

4 总结

在普及教育阶段渗透传统戏曲文化的进程中,我国依旧需要学习国外的一些方法,更好的完善戏曲进校园体系。对各个学校的戏曲教育进行定期的审查,不能让此行动成为形式主义,防止一些学校出现应付的现象。同时,国家方面,应该组织戏曲方面的专家进行戏曲教材的编制,各个年级的教材各不相同,低年级小学生应为童话系列的书籍等,形成一个完整教材体系。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由于客观条件的原因无法进行戏曲教育,这就需要国家的支持,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对于贫困地区的戏曲教育有着强大的帮助。对学生进行戏曲教育,不仅是对戏曲的学习,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戏曲教育有利于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继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冯波.中国传统戏曲造型元素在动漫造型教学中的应用实训[D].东华大学,2015.

[2]梁国伟,黄阿莎.汇聚“理气合一”修身观念的中国戏曲身体表演及其“交感”传播方式――兼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传播[J].艺术百家,2006(1).

校园交响曲范文8

打造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创建省教育强镇、强区的工作步伐,近年来,该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按照“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先建后撤,稳妥推进”的原则,不断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一是大力实施“强”“并”“增”三字方略,扩张优质教育资源。“强”即强化薄弱学校建设。加大投入,为马坝中学、枫湾中学、枫湾中心小学、大塘中学、大塘中心小学、罗坑学校等薄弱学校高标准建设了运动场,高标准配备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学校的硬件由“弱”变“强”。“并”即按照撤并方案成功撤并了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撤并了大坑口中学和火山中学,将原马坝安山小学、阳岗一小2所完全小学撤并到新建九龄小学,将乌石中学、乌石中心小学合并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资源整合交融发展,有力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增”即增建高标准的学校、幼儿园,增加优质学位,缓解就学压力。投入4000万元新建了城区九龄小学,投入1400万元异地新建了城区艺术幼儿园,投入400万元新建了罗坑镇中心幼儿园。

二是积极实施办学管理模式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该区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办学管理新模式。在马坝城区大力实施办学管理模式改革,采取一校两区“捆绑”、区域联动集约化办学等形式,将薄弱学校纳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管理,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首先,将马坝城区新建的九龄小学划归实验小学统一管理,实行一校两区“捆绑”发展模式,实施“同一法人、统一管理、统一师资调配”,在九龄小学直接植入实验小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提升九龄小学的办学层次,使两校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其次,重新调整马坝城区学校布局,将马坝城区小学分成四个片区管理,由此组成区域联动的集约化办学模式,分校与主校实现理念、管理、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彻底打破了城乡教育二元分割,推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该区在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同时,制定了《曲江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总体方案》,对全区中小学规范化学校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近三年累计投入教育创强资金约1.2亿元人民币,用于改善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条件。通过实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该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全区24所义务教育学校,除小坑中心小学外,全部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覆盖率达95.8%。

打造素质教育品牌,

提升教育综合实力

真正的教育均衡是内涵的均衡。为推进教育内涵均衡,该区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素质教育品牌。区教育局按照“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思路分步推进全区中小学校“一校一品”的建设,积极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了“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创建学校品牌”为主题的校长论坛活动;区教育督导室专门制定了《曲江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活动。本着“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展系列创建活动,全区各中小学校都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涌现了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如:马坝中学打造了“向善、从善、立善”的校园文化品牌;沙溪中学着力打造以“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实验小学打造了“快乐阅读”和“科技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城南小学打造了诵读经典的“书香校园”文化品牌;曲江二中打造了“爱心教育”的校园文化品牌;新建九龄小学在继承区实验小学“快乐阅读”和“科技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九龄文化”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打造优秀教育团队,

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教育要创强,教师就要提质。”这是曲江区教育局局长余国天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目标要求。几年来,该区积极按照“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事互学、尊重关怀”的总路径,努力推进“强师兴教”工程,着力打造和合奋进的优秀教育团队。

校园交响曲范文9

[关键词]交响音乐 聆听 循序渐进 重复

音乐是现代高职生业余生活的重要娱乐内容,音乐欣赏也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选修课。交响音乐作为音乐欣赏中的重要内容,被现代高职生的接受程度如何?在现行的音乐欣赏课当中又存在着哪些不足?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交响音乐的欣赏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这些都是一名高职音乐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交响音乐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正因如此,大多数的大学包括高职院校都已经开设了音乐欣赏这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其内容包含歌曲欣赏、民族器乐曲欣赏、独奏曲欣赏和交响音乐欣赏等,其中最艰深的就是交响音乐欣赏的教学。我们往往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在开始的几周教学当中,学生兴趣甚浓,因为前面欣赏的一般都是歌曲或中国乐曲,学生比较熟悉,听得懂,有亲切感。但越到后面阶段,慢慢开始进入交响音乐课程以后,基本上就很少有同学在认真听课了,很多学生开始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听不懂,欣赏不了”。可见虽然提倡交响乐进大学已有十多年之久,但离实际被大学生普遍接受还有一定的距离,更不用说这些文化综合素质本来就比本科生低一些的高职生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咎于高职院校交响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行的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大多还是在沿用着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对于当代的高职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课程的开设还只是一种形式,很多学生选这门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这门课的学分比较好拿而已。这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素质其实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再加上各种格调的流行歌曲充斥于校园,媒体上娱乐节目泛滥,使得很少有学生能够沉下心来去感受相对来说艰深的交响音乐了。

究竟要怎样提起高职生对交响音乐的兴趣,从而使高雅艺术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逐步解决。

一、拉近音乐大师与学生的距离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反映了现代人在情感、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感受,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古典大师们对于现代高职生来说则总是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就是用来膜拜的,不够亲切,而且年代也已久远,与时下追求新鲜潮酷的趋势是相背离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多从介绍作曲家的生平故事着手。虽然作曲家们的生活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年轻人对爱情的向往,对旧事物的叛逆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追求却是永恒的,不会因为出生年代的不同而改变。老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发掘他们与现代人之间的共鸣之处。比如讲到莫扎特,可以说他就是个邻家小男孩,从小学钢琴,长得很可爱,可是到了十几岁却不那么可爱了,上班时总与主管作对,最后被主管开除,成为音乐史上第一个自由职业者。结婚后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是对朋友却非常好,一有钱就请朋友吃饭,钱花光了到了下半月又要自己挨饿,另外还老喜欢搞些恶作剧什么的。介绍舒伯特时,可以讲到他所作的歌曲,虽然都是脍炙人口,可是他自己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当时他卖自己的一首歌的钱仅够他买一餐饭的面包,最后也是死于贫穷和疾病,是一个典型的“屌丝青年”。而李斯特则是一个“高富帅”,当时迷他的追星族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年轻人,他走到哪里都散发着巨大的迷人魅力,引发少女们的尖叫。贝多芬就是一个“愤青”,他对什么都表现出不满,对贵族阶层也是不屑一顾,在路上如果遇到王公贵族,他从不让路,这样不但没有引起贵族的不满,反倒是愈加得到了别人的恭敬。相信这样一说,学生们会更乐意接受。多讲一些大师们的生活小故事,卸下他们高高在上的音乐家身份,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大师们也就如我们身边的那些平凡的人们一样,不再把他们当作存在于脑海当中的一个概念,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形象。先拉近了大师与学生的距离,再来聆听他们的作品,就不会有那么强的距离感。

二、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我们可以不把交响音乐的欣赏课当作是在上课,也不是一定要教学生什么知识,而是当作一个共同与经典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毕竟课时是有限的,在整个音乐欣赏课程当中内容相当的多,留给交响音乐的课时顶多只能占到四周课时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介绍太多的曲目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不要灌输式的分析音乐,学习作品,而是带领学生学会聆听,以便课程结束后学生还可以独自去完成更多的交响音乐作品听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安静地聆听,有联想地聆听,遇到主题旋律时可以心里跟着一起唱,让音乐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与作曲家们进行情感的交流。交响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去感受音乐,而不是去学习什么知识,不要把听音乐变成任务式的学习。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合理的讲解,帮助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响音乐,但不要本末倒置,不要让讲授成为主导。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经历,对同一部作品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与大师们对话吧。音乐没有对错,没有标准答案。

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交响音乐听赏曲目

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同学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听一部大型的纯音乐类型的交响乐,那估计会吓跑大部分同学。交响音乐并不等同于交响乐,也并不是只有外国才有交响音乐,优秀的中国交响音乐曲目也不在少数。交响音乐包含管弦乐曲、协奏曲、交响曲等形式,有单乐章与多乐章之分。比如一年一度的新年交响音乐会,就属于单乐章的管弦乐曲,源于维也纳,以轻快的圆舞曲和波尔卡舞曲为主要表演曲目。现在中国交响乐团也开始举办新年音乐会。它既是迎新,更是普及交响音乐。这是交响音乐当中最通俗易懂的,旋律也很优美,最能够被初学者所接受。然后就可以听一些交响诗、序曲等单乐章的标题性管弦音乐。交响诗体裁是音乐与文学、绘画等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一些描绘性的内容。比如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每一种乐器都代表着童话里的某一个角色,音乐主题也与角色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乐曲中间还配有朗诵者对故事每一环节的交代,相信即使再不懂音乐的人听了都会被其生动的音乐描绘吸引住。再在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时,一部作品中就可以从地理、民俗、史诗等全方位去感受捷克的文化,而且旋律又是优美的,获得了美的体验。这些单乐章的交响音乐有的是描绘一幅景象,如《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有的刻画了某些荒诞可笑的场面,如《骷髅之舞》;有的再现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过程,如《1812年序曲》;有的则表达了某种情绪,如中国乐曲《晚会》……这些因素都恰当地帮助了学生理解音乐,了解到交响音乐并不都是那么抽象,并不全是“听不懂的”。再往后就可以听一些多乐章的协奏曲,从凄美爱情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到波澜壮阔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再到纯音乐式的协奏曲如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些协奏曲既能感受到交响乐的气势,又能领略到独奏乐器的细腻的技巧,是扩展高职生艺术视野的很好的体裁。最后,就可以接触最艰深的交响乐的听赏了。经典曲目有莫扎特的《四十一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田园》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等等。到了这个阶段,由于有了前面一些交响音乐听赏经验的积累,此时就不需要花大力气去解释音乐的表现内容了,而且这些纯音乐类的交响乐本来就没有那么具体的内容,它们更多地体现出音乐的形式美,情绪的抒发。作为抽象的艺术,再去多做解释,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与专业相符合的交响音乐曲目。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可以大部分选择外国乐曲,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外国的文化;中国文学或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多一些中国的曲目和风俗性的乐曲,了解各地区生活特点和风土人情等,这样对他们的专业也会有所促进作用。美术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多选择一些描绘性质的标题响音乐去欣赏,如《大峡谷组曲》、《春江花月夜》等,同时还可以要他们发挥自由想象力,将听到的乐曲用画笔画出来。

四、不要忽视重复的力量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有一些好的交响音乐作品在第一次被听到时就能够深深打动听者的心灵,但是也有很多更好的作品在第一次听时也许留不下太深的印象,需要反复聆听多遍才能越来越感受到它那开掘不尽的美。我们经常在听到一首流行歌曲时就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觉得很好听,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对它已经很熟悉了,大街小巷随时到处都听得见,熟悉了自然就喜欢了。交响音乐也是一样,仅靠上课时听一两遍,还要受到环境等的影响打折扣,也许对一个作品根本还没找到什么感觉就下课了,以后也不会再去听第二遍,如何谈得上喜欢。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转瞬即逝的,因此对于一个优秀的交响音乐作品就必须要反复地聆听,才能记住,听的次数与记忆音乐的次数是成正比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机会重复聆听这些交响音乐作品,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后也能听到。比如将音乐刻成光盘发给学生,或是要求学生从网上下载这些曲目。但这是需要学生自觉去听的,也许对于大多数高职生来说,他不会自觉地主动地在课余时间去听这些交响音乐,那么还有一个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校园广播电台里开辟一个交响音乐版块,每天都播放一些经典的曲目,变成让学生被动的听赏。虽然是被动的听,效果肯定是不如认真聆听那么好,但是也比不听要好,听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熟悉,就像大街上放的那些流行歌曲一样,熟悉了自然就喜欢了,等上课时再学习时就不会觉得那么陌生了。

另外还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或专业单独开设一门交响音乐赏析课,从普通的音乐欣赏课中分离出来,这样也可以有更充足的课时来完成对交响音乐的介绍和赏析。

总之,交响音乐作为培养高职学生的音乐与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必将愈来愈多地走入高职院校之中。我们要积极主要地进行交响音乐欣赏课的改革和探索,不要让音乐欣赏课仅停留于形式,要让交响音乐真正地走进高职生的音乐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武岚: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10

[2]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校园交响曲范文10

一、活动概况

2006年5月30日,湖南省教育厅组织湖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赴衡阳师范学院进行湖南省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从而拉开了湖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序幕。六年来,除了部分部级艺术院团来湖南高校演出外,湖南省教育厅还组织了湖南歌舞剧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等在全省部分学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具体形式为交响乐音乐、民族管弦音乐、地方戏曲和音乐剧。截至2011年底,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民族乐团、山西省话剧院等部级院团来湖南高校演出25场,湖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出交响音乐会68场,长沙湘剧院演出湘剧《酒村长》和《古画雄魂》各4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星河演出公司演出原创音乐剧《同一个月亮》和原创现代大型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各10场以及民族管弦音乐会30场。据不完全统计,湖南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组织演出团体到各学校演出158场,累计受众人数已达22万多人次。

活动注重优秀民族艺术的传承,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和深切认同;并且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演出形式不断丰富,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活动效果显著增强。几乎所有的演出现场都“座无虚席,掌声雷动”。

二、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1)活动效果反馈与参与演员情况的调查

在2010年湖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星河演出公司在各高校巡演了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是在这10场花鼓戏演出活动中进行,覆盖了湖南省内十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等。调查的形式采取纸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888份,有效率为88.8%;访谈60人次。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是学生和参与演出的演员;对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演出效果的评价、聆听观看后的感受、对于花鼓戏的了解程度、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意义的认识、高雅艺术欣赏审美观念以及对艺术教育该如何开展的建议等。对参演人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演出的总体效果、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对自身的提高是否有所帮助以及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建议等。

调查的学生中对于“高雅艺术进校园”花鼓戏演出的总体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其中十分满意的占49%,比较满意为40%,满意率为89%。在演出中对表演者的态度感觉比较满意的占53%,对表演者的技艺满意的占49%;对演出中音响效果有待改进的占21%,对演出时间安排不满意占20.3%。调查的参演人员中有96%的认为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活动对专业技巧的提高有所帮助;56.4%的认为通过参与演出活动增加了他们的舞台经验,加强了合作意识;43.5%的认为通过演出活动对个人的心理素质有所加强,有12.9%的认为参与演出使他们的表演技巧有所提高。

(2)活动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星河演出公司演出的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的活动效果反馈与参与演员情况统计分析,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学生对高雅艺术进校园这种活动形式比较满意和喜爱,也非常希望能有机会经常接触高雅艺术。他们对于表演者的态度、技艺以及地方戏曲的选择都比较满意。每当演出结束,许多同学都表示:“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真没想到湖湘传统文化这么美。”并希望“这类活动能够走出形式化的套路,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促进我们向真、向善、向美,实现生活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是大部分演职人员对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演出非常感兴趣。通过参与排练和演出,不仅增加了他们的舞台经验,加强了心理素质与合作意识,而且提高了他们个人的表演技巧。同时,使参演人员加深了对湖南地方戏曲的了解,从实践中感受和领悟花鼓戏的艺术魅力,逐渐增强艺术品位和鉴赏能力;并且培养了一批地方戏曲后备人才,为推动地方戏剧的迅速振兴与长久繁荣打下扎实基础。

三是高雅艺术活动对活跃和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以及促进人格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高雅艺术作品不仅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享受,也拉近了学生与高雅艺术的距离。当他们进行审美活动时,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和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面。通过欣赏高雅艺术作品和介绍创作背景、常识等,学生们既感受到了艺术世界的奥妙与乐趣,又获得不少关于艺术、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

从调查中,湖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是这离满足广大学生对高尚精神生活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交响曲范文11

我们相约在校园

当校园里第一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我们想见在校园

挺拔的白杨

随着微风向我们招手

翠绿的柏树

迎着阳光向我们微笑

同学们

那一张张阳光般的笑脸

那一声声亲人般的问候

都犹如一个个烙印铭记于心

黑板上

老师用勤劳的双手

书写着我们成长的足迹

讲台上

老师用铿锵的话语

带领我们遨游书海

那一张张满分的考试卷

凝聚了老师多少心血

那一本本优秀的作业本

汇集了老师多少汗水

啊!校园是一首旋律优美的交响曲

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音符

每一个故事都是其中的一段旋律

让我们用勤奋做画笔

描绘出人生的绚丽澜图

校园交响曲范文12

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文化艺术资源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农村艺术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不能照搬城市艺术教育中的“精英化”的模式,而应该在普及与实用上多下工夫。笔者以为,在农村学校课外艺术教育活动中,关键要找准切入点,坚持实践,不断总结,并在各类活动中促进、评比、交流,才能保证活动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一、校园合唱队

合唱艺术近年来在各地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学生合唱也方兴未艾。农村学校多为初中校,其中七年级童声居多,八年级变声居多,九年级则面临着毕业班的升学压力,这是初中学校合唱队建设的不利因素。但因为合唱队人员多,音乐普及性强,如果训练得当,校园合唱队依然是农村学校课外艺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农村学校合唱队的组建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人员的选择。在农村学校,由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薄弱与不规范,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习惯较为浅薄,但孩子的可塑性强,因此在合唱队员的选择上,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要放在声音条件之前,因为声音是可以加以训练的,而音乐基本素质的提升很难在短期训练中就奏效。初中学校的合唱队人员组成可以七年级为主,九年级为辅,八年级可以选一些女生,这样合唱队人员的流动不会太频繁,合唱训练的长期性可以得到保证。

2 声音的训练。这是合唱队建设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环节。首先是树立信心,初中学生很快就面临变声期,要让学生知道只要训练得当,即使是在变声期间依然可以进行合唱训练;其次,在训练中一定坚持轻声开道,寻找头声的思路,不可操之过急,不要用嗓过度,要注重日常保护,要相信农村初中生也能唱出十分优美动听的歌声。

3 曲目的选择。要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不能一上来就练大曲目,可以借鉴一些童声合唱的曲目,比如《可爱的家》、《青春舞曲》等,并适当改编一些校园歌曲。只有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曲目并加强合唱中的团队配合意识,合唱队建设才能取得成效。

二、打击乐队的建设

随着农村民俗文化活动的增多,各种车鼓队、军乐队、锣鼓队的排演也布满街头巷尾,这给农村学校组建自己独具特色的打击乐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打击乐队的组建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增加对音乐的认知;对创立特色学校,增强学校影响力也是有益的,这是农村学校既实用又有趣的艺术教育途径。

1 乐器的选择。首先要立足于当地,像锣、鼓、镲、梆子、木鱼等乐器均可选择,总之要尽量往小巧上选,这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其次,要鼓励学生自制乐器。在农村,竹子、木材、石头、沙子甚至更多的日常用品都有可能变成独具特色的小乐器,一旦思路打开,学生必定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小乐器来。这对农村学生来说,是普及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2 节奏的训练。节奏训练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在了解各种乐器音色的基础上,在不断加强基本节奏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创编出具有特色的情景剧,如《雷和雨》、《打麦场》、《鸭子拌嘴》片段等,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音乐效果。同时,教师要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节奏创编中来,这对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想象力是非常有益的,学校生活也会因此变得多姿多彩。

三、校园广播室的音乐选择和引导

校园广播室的音乐会在每天的早、中、晚的课余时间充斥学生的耳朵,如果对广播室的音乐不加选择,一味放任自流,会日渐混淆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对于学校音乐氛围的建设也是有害无益的,所以,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引导。

1 栏目设置。建议设置“本周推荐歌曲”等栏目,歌曲内容可以传统校园歌曲为主,并在当前流行曲目中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健康向上的歌曲,如前些年的《橄榄树》《乡间的小路》等,新近的《隐形的翅膀》、《听妈妈的话》、《稻香》等。

2 间歇穿插的音乐。学生在听广播时是被动的,间歇穿插的音乐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像谷建芬作曲的新编《读唐诗》、台湾校园歌曲、轻音乐等等都是较好的选择,但要注意,对流行歌曲必须在曲目和数量上加以控制与引导。

3 器乐作品的推介。农村学生对器乐作品的认识比较浅陋,所以广播中要创设器乐曲的赏析。民乐曲、西方小夜曲、前奏曲、交响音乐片段等均可以进行推荐、赏析。这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才有功效。

四、小型乐队的组建与训练

校园小乐队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可以是小民乐队、小军乐队、电声乐队等。就笔者所在学校来说,当地有十音八乐的传统,学校附近的老年协会也常有老年人的小型演奏会,地方戏的伴奏人员也不少,部分学生对于乡村的民乐也偶有涉猎,组建一支小型民乐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只要适当添置一些民族乐器,在乐队编制上适当简化,应该说地方小曲、简单民乐曲的演奏也是可以胜任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训练。可逐渐过渡到传统民乐中的《金蛇狂舞》、《喜洋洋》等乐曲的演奏。对一些歌曲进行改编演奏,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