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源市场研究

电源市场研究

时间:2023-05-29 17:49:47

电源市场研究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1

关键词:电力营销;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

面对目前社会资源能源匮乏的环境,可再生能源作为关键的核心替代性能源,亟需开发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市场,以应对全球变暖以及能源匮乏等问题,实现电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商业化开发和广泛应用的关键环节是科学发电的技术手段,现阶段上网电价工作系统是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尽快改进该系统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有利于完善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

一、电力营销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概况

在电力营销模式中用于发电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沼气及潮汐能等,在将其转变为电能的过程中,省去了煤石油及天然气的使用,从而也就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实现城市的绿色化。我国政府对电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引进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及补助科研技术人才,以此促进电力可再生能源市场的稳定快速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电力企业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市场化的电力营销机制,另外制定的电力价格也不够合理,以及由此带来的再生能源再缺乏以与传统电力竞争各具优劣,难分胜负等问题都阻碍了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市场的发展。

二、阻碍电力营销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的问题

(一)电力营销市场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发电的过程中明显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这些可再生能源是环境友好型二次能源,但由于其分布不均,直接影响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并直接阻碍了其市场营销。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蕴藏的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但分布却相当不均,尤其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例如、甘肃及内蒙古等地区蕴藏丰富,但是这些地区因市场需求小,开发能力落后再加上交通不发达等问题,致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率低下。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价格存在劣势

目前可再生电力能源的价格与传统电力能源的价格相比相对较高,因而其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足。同时电力市场作为一个垄断性市场,它的竞争机制并不完善,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政府虽已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来保护可再生发电能源的市场营销,但这些政策并不能在本质上解决不完善的竞争市场问题。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比利用煤发电的价格高很多,但是煤电的优惠政策却更多,其执行效果也就更好,这严重阻碍了太阳能发电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对于煤电等非再生能源发电矿物需征收相应的能源生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使用,但我国尚未建立该项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市场营销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只是建立了一些小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电厂,其成本较高,技术及设备也都是进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费用,使得购网、上网及销售的用电价格较高,从而制约了电力营销市场的发展。

(三)政府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开发及市场营销的支持力度不足

国外可再生电力能源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并取得较好效果,与政府的大力扶植及国家倡导是分不开的,我国政府虽然也提倡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减少环境污染,但制定的优惠政策不足同时又缺乏可行性,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力可再生能源市场机制,因此未能从本质上推动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开发及其市场化营销。

三、电力营销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动力研究

(一)合理开发与利用可再生电力能源

我国政府尤其是相关电力部门要根据可再生电力能源在各省市的具体分布,结合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开发发展的工作思路,改进并规范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不断优化电力产业结构,使风能、太阳能及潮汐能等友好型二次能源得到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使其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合理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

1、固价电价系统

固定电价系统应明确规定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发电价格,是由政府根据相应的发电成本,而不考虑其他传统电力能源发电的价格而直接制定市场中各种发电能源的市场价格的,同时相应的电网企业应该依据既定价格支付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企业必要的费用。

2、溢价电价系统

构建溢价电价系统一方面可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工程的基本电价,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解决电力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采用溢价电价系统的优势是既能考虑到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工程运转的实际成本,又与电力市场中的电力竞价过程相接轨,其运转的原则主要是以传统电力的销售价格为电力市场的参考系,从而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电价比例,通常会出现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价格会受传统电力市场波动的影响,另一种主要原则是依据不稳定且相互竞争的电价市场结合政府制定的固定电价奖励机制共同作为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的参考系。通过对国外的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市场营销模式及国家政策的比较分析,可发现固定电价及溢价体系的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并且效果显著,因此我国应积极借鉴并结合我国具体能源分布及市场需求完善并实施这两套发电价格定制体系,以健全我国电力市场营销制度。

(三)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竞争体系

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电力市场竞争体系是电力市场营销及企业发展的优先成本战略的总核心,针对我国电力市场不完善的竞争机制,首先应制定标歧立异的发展战略,其次需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层集聚力量制定发展目标战略方案。其中在发展战略上标歧立异是指旨在将电力企业所提出的电力产品或电力相关服务做到标歧立异,这样有利于确保在一定的产业区域内企业能够提出独特的电力产品;目标集聚是主攻该企业中的某个产品的顾客群体。总之这两种方式有助于满足相应产品的对应顾客群体的具体需求或者达到降低成本的市场期待,最终有助于电力市场营销机制的建立健全。

(四)完善可再生能源营销的制度与法规

目前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现状并不理想,并且对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机制尚不完善,基于现状,我国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可持续电力企业大力支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运用多种手段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筹集资金,并引进技术人才,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市场营销的长效发展。在推动其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尽到其规划协调及后期监督服务等具体职能,制定开发能源及电力发展的战略规划,优化电力产业结构,为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发展提供保障,并运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调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价格,提高其在电力市场的比重。

四、结束语

面对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开发状况及市场营销比例的现状,我国政府及新型电力企业积极制定市场营销机制,规划发展战略,尽快实现电力营销市场的转型,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其核心力量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从我国现阶段的电力能源发展来看,溢价机制和固价系统由于易于操作且效果明显,对于政府和可再生电力能源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陈澍 单位:北京华电北燃能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陶曾鲁,何芳.大型风电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的理论分析[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1

[2]张晓宇.论电力营销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动力[J].电子测试,2015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2

关键词:电子金融产业 结构优化 产业组织理论

电子金融产业的前后产业联系

电子金融产业有着复杂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前向联系金融业,与金融业务、金融管理、金融制度相联系;后向联系it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比如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媒资讯、生物特征识别等相联。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考虑电子金融,有利于电子金融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我国现有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不能适应该产业发展的需要,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实行大部制,就是由于信息技术革命使产业间关联度迅速提高,传统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思路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相互关联的职能部门必须整合。同样,确立电子金融的主导地位需要政策整合、政府部门职能整合、产业相关资源的整合。电子金融产业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资金、技术、扶持政策、法律、人才、教育形成横向配套,纵向的it产业、金融产业、传媒产业、其它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这样电子金融产业的发展潜力才能够发挥出来。

电子金融具有复杂的前后产业联系,是战略性行业,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为电子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机遇。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要意之一就是要主动,通过计划与市场手段结合的办法来加速电子金融创新的速度、质量、规模,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战略利益。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包括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明了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优化的方向。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电子金融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人数、技术能力、潜力挖掘等方面。我国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以,我国金融软件升级需要不断推倒重来,这种方式使大量的人才集中于终端开发,缺少基础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电子金融下游产业(金融业)内部人控制,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国际化乏力,衍生业务开展少,金融产业化发展不足。电子金融产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电子金融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金融it工作的人员来说,并不难。但是,由于it治理结构原因,我国金融业没有cio机制,在决策层缺少电子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电子金融没有相应的地位,发展起来束手束脚。电子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it技术分工、金融it产业链优化、金融it前沿分析等等重要工作没有相应人去做。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金融it安全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需要依赖国外,金融it的主要利润也由外资企业获得。所以,电子金融高级化非常必要。建立电子金融品牌,研发、推动、总结相应电子金融标准,研发高端电子金融技术,提高电子金融监管能力,是未来努力方向。

(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

纯市场机制。这种模式利用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电子金融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成长的主要动力机制为公平竞争,政府在多数时期内不对产业结构的成长施加任何直接影响:有发达的市场机制为基础,产业结构的成长侧重于依赖结构内部的自均衡、自调节过程。外部的政策力量的作用是间接性的,是一整套以价格、税收、利率等为主体的市场参数体系。产业结构政策大部分侧重在需求方面。

市场垄断性模式。我国电子金融市场基础薄弱,表现为:市场主体规模偏小,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不足,技术创新的能力弱;市场环境不好,如中介机构功能体系不完善、融资困难、产权保护不力,等等,导致企业单从市场竞争难以获得充足的成长资源,企业必须寻求市场之外的力量,以便生存和发展;政策环境不够理想,要实现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使产业成长摆脱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短缺的束缚,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规划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扶持企业成长,同时又要给产业以创新求生存的压力,大棒和胡萝卜相结合。

计划模式。通过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和国家直接配置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等手段,带动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国家出面弥补电子金融产业的薄弱点,消除瓶颈,以使产业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目前,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都有相应资源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电子金融创新。目前,我国依托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手段,已经实现了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突破。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概述

产业组织由三个要素构成:企业个体、企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市场关系和产业组织环境。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企业行为、市场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具有两个相反的研究发展方向,一是微观;二是宏观。微观经济主要侧重个体(企业和消费者)经济行为及其经济性问题的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侧重宏观经济要素(包括供给、需求、价格、利率等)与整体经济发展(就业和收入)关系问题的研究。而产业组织理论则以产业组织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从中观角度研究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经济行为特性、相互作用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有效竞争,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和经济性评价,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与政府产业组织政策。

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制度的基础涉及两个基本范畴,产权和公平竞争。产权多样化,并且以私有主导,有利于解决企业间竞争的根本动力。西方传统经济学特别肯定竞争、否定垄断,垄断与竞争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而对垄断与竞争的研究又细分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方面。对市场结构的研究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进入壁垒、成本(费用)、垂直结合等,对市场行为的研究有价格策略、广告和销售、研究开发、合并等,对市场绩效的研究有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技术组织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等。

根据垄断与竞争关系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方面关系的不同,西方先后有五个流派研究产业组织问题。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认为,产业组织政策影响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与市场绩效(p),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而市场结构又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对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包括反托拉斯、贸易管制、公共事业管制等,对需求的研究包括可替代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增长率、周期性等,对供给的研究包括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工艺技术状态、原材料、工会组织制度等。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处在垄断或者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就不需要进行产业管制。因此,芝加哥学派又被称为效率学派。斯蒂格勒因对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而荣获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斯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研究认为,从短期看,市场的垄断势力和不完全竞争会影响市场绩效,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如果不存在政府进入管制,市场高度集中产生的高额利润会吸引大量新企业进入,从而打破原来的垄断。因此,从长期看,竞争的均衡状态在现实中是能够实现。

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企业进出市场的唯一壁垒是沉没成本。在沉没成本为零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中,哪怕完全垄断也是有效率的,因为企业必须选择超额利润率为零的价格。提高市场绩效的关键是降低沉没成本。降低沉没成本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制度应该得到鼓励,同时,避免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新产业组织经济学引入博弈论分析方法,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并建立了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对于分析市场参与双方出于利益动机而采取的应对行为十分有效,对于行政权垄断主体(政府)、经济垄断权主体(垄断企业)、人力垄断主体(工会)、思想垄断主体(传媒)、技术垄断主体(专利等)之间的博弈分析,可以运用于政策效果的预测和政策失效的诊断。

后scp流派,即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来研究企业与市场,打破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从垄断角度研究市场的思维模式。新制度经济学从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性,市场发育不够成熟,我国的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呈现出特殊性。我国电子金融行业自2003年以来获得了爆炸式增长。我国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么,电子金融的供给如何改善呢?这就要考虑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和产业政策方面的因素。

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规模企业少,除非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it部门。我国的金融it公司无法达到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金融研发、维护、数据中心各千人规模的程度,独立金融it厂商质量和数量不足。我国的金融it公司大量的人力消耗在产品销售和维护方面,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少。金融it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胜任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金融it公司关门倒闭。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培育了一批金融it公司,如恒生电子、信雅达、金证股份、华胜天成、浪潮软件、中国软件、东软集团等,行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对于行业垄断来说,外资企业垄断了高端市场,根据绩效原则和高科技it企业规模优势的实际,培植国内的规模企业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才是上策。人为限制国外公司由于技术优势原因导致的垄断,对我国电子金融行业绩效提高并不利。企业集团、网络型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是解决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充分认识电子金融产业的重要地位。电子交易是使金融交易成本下降,参与主体增多,交易规模扩大,投机性增强。金融市场的灵活性、风险性、创新性要比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更加优越。发展电子金融,降低手续费、佣金等成本,创新期货、期权、股票等金融产品是金融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3

[关键词]科技创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44-02

1概述

随着信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发展迅速,各种高功率、高比容量、循环性能优的锂离子电池产品将不断冲击消费者的体验,锂电池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对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上的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日本和韩国是锂离子电池生产大国,日韩企业通过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与开发新材料来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始终保持着在锂离子电池行业中与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占据着高端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引领地位。我国与日韩等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撑且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因此,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意识,技术提升和新品开发紧跟市场发展与需求的步伐,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地促进技术成果的经济效应与经济效益转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中科技创新的核心方面

2.1“创新思维”与“市场思维”相结合

一项科研项目立项与否、立项时机、投入经费,是企业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对于市场占有率低,市场不熟悉,还没有量产的产品,先建立基础的产品工艺,进行技术储备,一旦市场有需求就可以迅速投产,抢占市场先机。对于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相对认可的产品,做深入的研究与提升,再做深、做细,占领细分市场的绝对优势。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思维”与“市场思维”的分离是许多新产品失败的直接原因。未来一些年,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的发展,正极材料的选择会随着电动汽车发展,多条路径共同前行。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能紧随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的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从中突围,获得市场认可,而技术落后或脱离市场需求,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的浪潮中会遭到淘汰。

2.2“基础性研究”与“创新性研究”齐头并进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科技创新,保证充足的科研经费专项专用,有充足的经费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基础性研究”与“创新性研究”,孰轻孰重,是企业首先考虑的问题。基础性研究在对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改进,市场占有率高,投入市场,直接可以生产、包装、销售,短时间取得可观的利润。而创新型研究则注重新品的开发与创新,走在市场的前沿,研发成果不一定很快投入市场,客户对研发成果也处于试用阶段,一旦市场成熟将迅速进入市场,抢占先机,占有市场绝对优势。基础性研究是实现公司经济效益的关键,而创新型研究是公司成为行业领跑者的关键,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二者缺一不可。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更新换代快,企业始终要站在研发的最前沿,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推广一代,对产品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在变化无常、更新换代频繁的电池材料市场大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2.3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一个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专利作为知识产权最重要的一部分,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权,既可以保护自己的发明成果,防止科研成果流失,获取垄断利润来弥补研发投入,同时也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锂电池确实迎来了全面的发展机遇,较高的专利壁垒成为阻碍中国锂电池行业飞速发展的障碍,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经历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加拿大和美国对磷酸铁锂实施专利保护,锰酸锂材料目前工艺技术和设备掌握在日本手里,美国3M公司掌握三元材料核心专利。2011年3M公司授权优美科对低钴元素的三元正极材料化合物进行生产,并可以出售给动力锂离子电池和家用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商。2013年7月3M公司与湖南瑞翔新材料公司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以扩大使用的镍、锰和钴(NMC)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3M公司通过专利许可和授权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减少材料成本的波动,扩大在中国的市场。

2.4与客户携手共同发展

科技研发不是单纯地埋头搞研发,而是通过上游客户了解市场、分析市场,进而确定研究方向,确保产品顺应发展潮流,适应市场变化。加强与客户的交流,联合开发、整合上游企业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电池材料制造商北大先行与电池制造商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和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成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上下游技术交流与合作,北大先行成功地将其掌握的低电压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锰锂LiFe06Mn04PO4技术应用在电动汽车电池上,普莱德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块、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配套应用在首都电动公交、电动环卫清洁车和电动出租车等近3400辆电动汽车上。四家公司的联合,促进新技术的市场导入,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标志着新材料电池的发展已进入车用动力电池时代。

2.5加强同行、同产业及高等院校间协作,联合创新

加强同行、同产业间技术协作,整合优势资源,展开联合创新,开发颠覆性的技术,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强化生产技术在同行业中的领先优势,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共赢。宁波杉杉新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日本某株式会社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展开合作,借助合资方的技术优势、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加快公司锂电池材料产业整合和优化升级,进一步发展、壮大杉杉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打造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同时,与具有很强研发能力的高等院校的合作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产业技术市场化。如湖南杉杉与中南大学,北大先行与北京大学建立的合作,一方面,促进了高校前沿技术的市场化,另一方面,拓展企业的产品种类,壮大了企业的技术力量。

3结论

新经济时代将是一个创新的变革时代,唯有不变的科技创新,企业才有望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科技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与市场相整合,依靠公司技术实力,结合客户、同行及高等院校的技术、资源优势,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强化企业―顾客―竞争者―市场互动的理念,方能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上占有稳固且长久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4

[关键词] 新体系 电网 规划 思考

一、国内外电网规划研究动态

近些年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加快了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技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能源供应的重要环节——电网的发展来说,则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智能化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美中欧已经形成了三个版本的智能电网概念。发达国家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电网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网架结构稳定、成熟,具备较为充裕的输配电供应能力,电网新增建设规模有限,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上偏重于配电层面技术的开发,更强调对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国网公司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努力实现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2010年国网公司公布了今后十年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规划规划,明确了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步骤和重点,制定和推广统一的智能电网标准也是国网今年的重点。建设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环节和各电压等级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已成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共识。

二、电网规划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困境

电力市场中电网规划的技术目标可以采取最小化成本、最小化剩余输变电容量等多种形式,不过其根本目标是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市场的用电需求,减少系统的输变电容量限制,从而提高供电企业在地区性市场支配力。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将面临很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如电源规划、负荷和潮流变化、外部环境等未知情况。电网规划要适应这些不确定因素,使电网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相对于传统的电网规划来说要困难得多。如何量化所有这些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并将电网建设的风险降至最低,是电力市场中电网规划的一个关键内容。

1.未来电源规划的不确定性

厂网分开后,电源规划是发电企业以及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内部决策,国家实行项目建设核准制管理,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一个前提。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电价波动情况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作为电网企业是配合做好全省能源规划,发电新的机组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企业自行确定,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这对电网规划来说都是不确定的因素,给电网规划带来较大的困难。

2.2未来负荷变化的不确定性

需求预测是电力规划的主要依据,它为电力规划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规划工作的优劣。随着经济发展低碳化、能源发展清洁化、电网发展智能化这一新兴发展趋势,市场还将向用户侧开放。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除了要进行以前传统规划中的中长期负荷预测以外,还应考虑电力市场对用电负荷的影响。由于电力市场中上网电价、销售电价会实时发生波动,不同时期的电价水平也将会有变化,考虑用户的需求弹性,则负荷水平也会随电价的波动而变化。这种新情况对电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未来外部建设条件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电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总体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电网投资比重长期偏低,还存在骨干网架和配电网“两头薄弱”问题。电网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缺乏协调统一,导致电网发展规划难以有效落实。城乡规划与电网发展规划分别由城乡规划部门和供电企业编制,造成两个规划在区域和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同时,地方政府的各类专项规划很少将电网规划纳入其中,对于电网发展规划中明确的站址、线路通道用地没有预留,甚至出现规划建设的站址、线路通道用地被批给其他建设项目,电网项目被迫重新选站、选路径的现象,增大了电网建设难度。受公众法律意识、环保、维权意识增强,造成规划、征地、拆迁、施工影响等电网建设投诉越来越多。受国家输变电工程核准制规定,核准支持性文件办理的时限要求、内容、环节等进一步增加工作量和难度。

三、新体系下电网规划工作思考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5

关键词:经济转型;电力消费;节电潜力;协整模型

中图分类号:F0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电力是保障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性能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导致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还伴有碳排放的迅速增加。在当前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阶段,我国电力需求表现出刚性增长的特征。可以预计的是,在碳强度(2020年下降40%-50%)和“能源总量控制”的双重约束下,我国各地区的节能减排将面临巨大压力。

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的特殊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等都将对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基础的调节作用。因此,研究经济转型期电力能源需求的影响机制,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不仅是做好电力规划、安排电力建设的重要基础,这同时也是节能降耗的必要前提。考虑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市场发育等内在因素的差异性,本文选取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山东作为典型案例,研究该省经济转型期间的电力需求,对于管窥我国其他地区的电力消费与节能降耗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文献综述

现有对中长期的电力需求研究中,往往重视多种因素的分析。近年来,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刘畅和高铁梅(2011)[1]通过建立电力行业景气指数,研究了影响电力行业波动的长期经济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林卫斌等(2011)[2]考虑不同部门电力需求具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和机制,构建不同的电力需求方程,分别预测了居民生活、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五个部门的电力需求。柳瑞禹和叶子菀(2011)[3]还从行业层面出发探求电力需求的微观影响因素,对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用电量的因素建立了多变量VAR模型。此外,随着温室气体减排的日益重视,不少学者也开始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探讨相关的能源需求问题。如,范德成等(2012)[4]选取GDP、人口数、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作为变量,在3种不同的情景模式下,探讨了低碳经济实现水平对电力需求的影响。而徐敏杰等(2012)[5]则进一步地综合考虑未来经济发展和主要行业产品产量,对比国内外分行业电力强度的变化,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构建了中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模型。

这些文献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不仅丰富了电力需求的研究,而且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体现在方法上,协整模型因其较好地研究了多因素与电力需求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调整而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研究背景上,虽有学者开始关注经济环境、行业部门、低碳经济等变化或差异对电力需求的基础影响,但却对经济转型这一关键特征把握不足,特别地,对节能减排的主要落实者——地方政府的关注还较少。基于上述评述,本文以具体省份为案例,拟采用协整方法,着重考察经济转型阶段的多个关键特征变量对省域电力需求的长期动态影响机制,以试图弥补现有研究的缺陷。

受版面的限制,本文不再累述协整方法的原理(具体参见张世英和樊智(2009)[6]等文献),而是结合山东的省情,重点探讨经济转型期影响电力消费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通常被视为电力需求最主要的正向拉动因素,而电力能源效率则被视为主要的负向因素。此外,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的普遍特征。这些因素对电力需求的作用机理表现如下:

(1)城市化率:人口增长亦是促进电力消费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对于人口总量增长,其结构的变化—城市化率的提高对电力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2009年的47.6%,保持不断推进的态势。城市化推动电力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居民的人均能源消费远大于农村人口,使得居民用电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因为城市化进程要求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带动了建材、冶金等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增长,所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经济到达刚性的能源高需求阶段。我国“十”提出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由此可预计,用电需求很可能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而加快。将变量城市化率CI(城市人口/总人口)纳入研究范围,预计该变量与电力需求成正向相关关系。

(2)经济结构:目前山东仍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据最大比例,也是对山东当前经济阶段特征的一个反映。工业用电量高速增长,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因此,产业结构的工业化特征对电力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把变量S(工业增加值/GDP)引入模型来反映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3)电价水平:电价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作为节能降耗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电价越高越容易抑制电力需求的过快增长。但长期以来,受国家能源产业市场化改革不完善的影响,电力价格仍然由国家行政确定,因此直接采用电价较难反映其对市场需求的影响。而燃料价格较早地实现了市场化定价机制,且火电在中国电源结构中一直占有70%以上的比重,所以选择燃料零售价格指数(P)来反映电力价格的变动,燃料价格的上升会降低电力需求。

这里,按照通常的做法,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经济增长;同时,为研究效率改进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用效率变量EF(工业增加值/工业耗电量)来表示每单位电量的工业增加值产出。工业耗电量会随着用电效率的提高而降低。本文上述各变量的数据来源于历年山东统计年鉴。

三、模型结果

根据上述对于中国电力消费影响变量的分析,建立函数方程如下:

Qt = f (GDPt,CIt,St,EFt,Pt) (1)

其中,Qt为电力消费总量,GDPt为国内生产总值,CIt,St,EFt,Pt分别代表城市化率、工业化、电力使用效率和电价水平。

协整模型的方程为如下(括号内为标准差):

Q = 1.129GDP+2.851 CI - 0.421 EF - 0.804 P - 4.188S +0.721 (2)

(0.05674) (0.15379) (0.08621) (0.06412) (0.18851)

协整方程(8)表明,除了结构变化系数,所有变量的系数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统计量检验。此外,就结构变化的系数符号而言,与能源需求的负向关系有悖于现实重工业的高耗能特性。因此,为确保弹性系数估计的稳健性,剔除结构变量后,重新估计方程如下:

Q = 0.952GDP+0.774 CI - 0.489 EF - 0.252 P +1.076 (3)

(0.02064) (0.06404) (0.03451) (0.02646)

由协整方程(3),总体而言,各变量的系数符号符合我们的预期,也就是说,GDP、城市化率、电力利用效率、电力能源价格是影响山东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从弹性系数角度,GDP对能源消费的拉动作用多大,即GDP每增长1%,导致能源消费相应增长0.952%。CI的系数为0.774,表明城市化的能源需求作用也较为明显。此外,能源效率和能源价格对能源需求的抑制作用也较强,相应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89和0.252。

四、电力需求预测

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划指标,本文对情景中各个变量的设置主要结合1984-2011年28年的平均增幅和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以保证情景设置的合理性。

①GDP。黄季和杨军(2006)[7]的研究表明,中国未来20年经济还将保持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在近五年将保持在8%左右,2012-2015年在7-8%,2016-2020年在6-7%。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对未来山东GDP增长水平,同样设定2012-2015年和2016-2020年两个阶段。同时又分低、中、高三种增速情景。

1984-2011年28年间,山东GDP平均增长率为12%,近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1%。据此,设定2012-2015年低、中、高速三种情景下的GDP增长率分别为9%、10%和11%。相应地,2016-2020年三种情景下的GDP增长率分别设定8%、9%和10%。

②城市化率。按照徐敏杰等(2012)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为此,设定山东省城市化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

③燃料价格指数。1984-2011年28年间,山东燃料价格指数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幅稳定在12%左右。而近几年价格指数增长相对缓慢,平均10%左右,因此,设定未来2012-2020年该指标的年均增长率为10%。

④电力利用效率。1984-2011年28年间,山东电力利用效率平均增幅达4%,而近五年来平均增幅为2%,因此,设定2012-2020年该指标的年均增长率为3%。

中长期电力消费量预测值 单位:亿千瓦时

三种不同的情景,体现了不同的电力需求发展态势。以金融危机期间的2008年作为比对,或许更能清晰地观察山东电力需求的走势,具体分析如下:

在中速经济增长情景下,本文假定山东2012-2015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10%,2016-2020年GDP年均增长率有所降低,达9%。预测结果表明,2008到2020年,山东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将达6.8%,并增加到2020年的5956亿kWh。

在高速经济增长情景下,假定山东未来两个阶段(2012-2015年、2016-20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1%和10%。预测结果表明,比中速经济增长情景更为激进,到2020年山东电力消费将增加到6114亿kWh,是2008年的2.24倍。

而在低速经济增长情景下(未来两阶段的山东GDP年均增长率分别放缓至9%和8%),尽管该情景比中速情景下2020年当年的电力消费量下降了17%,并且电力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也有所放缓,但仍达5%。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经济的转型发展,既要求工业化带动的经济增量提升和城镇化的聚集联动效应,又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市场价格机制的不断完善。这些都对电力需求的变化发挥重要的影响。作为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资源禀赋相对富裕的山东而言,本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电力利用效率提升、城镇化发展和能源价格改革对该省电力需求的变化有着长期稳定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对电力需求有着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而电力利用效率与能源价格提升对该省电力需求有着明显的抑制效应。根据上述经济转型的关键特征变量与电力需求的长期动态关系,结合不同的经济发展情景,本文预测了到2020年山东的电力需求。研究发现,即使在低速经济增长情景中,山东的电力需求年均增速也高达5%。迅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将给山东未来的节能减排带来明显的压力。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固然可以放缓电力需求,但其成本显然不是可接受的;依托技术进步不断提升电力利用效率,同时坚持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是保障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畅,高铁梅,中国电力行业周期波动特征及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景气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J].资源科学,2011(1).

[2]林卫斌,陈彬,俞燕山.“十二五”及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1(7).

[3]柳瑞禹,叶子菀.中国电力需求与行业因素——基于高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5).

[4]范德成,王韶华,张伟.低碳经济目标下我国电力需求预测研究[J].电网技术,2012(7).

[5]徐敏杰,胡兆光,谭显东,单葆国.中国中长期能源和电力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J].中国电力,2012(4).

[6]张世英,樊智.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黄季,杨军.中国经济崛起与中国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6(1).

作者简介:张 立(1979-),男,通讯作者,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电力经济理论与政策。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6

[关键词] 节能发电调度 电力市场 改革 电价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除了寻求新能源、可替代的清洁能源之外,另外就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电力工业作为基础性的能源产业,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在电力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的电力市场机制改革,对提高电力工业能源使用效率,节约能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节能发电调度的内涵及意义

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的提出,表明当前电力市场改革和电力市场构建面临诸多新的变化,即不仅要考虑市场化配置资源,实现成本与价格最优,还要考虑能源资源的社会总体最优和长期可持续。在此背景下,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连续供电为前提,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研究如何对各类发电机组实施优化调度,并与电力市场改革工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机组发电排序及组合

节能发电调度有利于促进能源和电力结构调整,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节能发电调度的主要依据是机组发电排序表,可按以下顺序确定:(1)无调节能力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2)有调节能力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3)核能发电机组;(4)按“以热定电”方式运行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余热、余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5)天然气、煤气化发电机组;(6)燃油发电机组。

对于本区域内各省(区、市)发电机组发电组合方案的制定,除了参考电网运行方式、电力负荷预测和发电机组实际运行情况,还需要考虑安全约束、发电机组启停损耗等各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本区域内发电机组发电组合方案,提出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引导电源合理开发和用户合理用电。下面给出一个利用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的典型应用:给予有调节能力的电厂以经济激励,在丰水期将发电量让给调节能力弱的电厂,减少了无调节能力水电丰水期的弃水。火电厂则尽量减少丰水期发电,而集中在枯水期发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使得火电和水电都有了生存空间。这表明节能发电调度将会改善了电源的结构,在实现成本和价格最优的同时兼顾能源资源的社会总体最优和长期可持续。

三、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的电力市场改革

电力市场改革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出台,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特征的电力市场改革和电价体制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根据国家安排,“十五”期间电力市场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

电价制定理论一直是令人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和话题,电价改革也是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现行发电和输配环节定价已经不适应新的行业重组和市场化发展趋势,与此相对应,即使是具有完全分段体现的销售电价体系也已经不适应改革的要求。我国至今没有一套对整个电力产业价格链价格体系的约束机制,尤其在用户端销售电价管理环节上更加失控,迫切需要对电力产业价格链各个环节的价格(上网电价、电网传输电价、终端用户购买电价)的全过程控制展开研究。

四、结束语

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使得电价及电价形成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按照节能发电调度的要求对电力产业价格链各个环节(发、输、配、售)价格的全过程控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 8

[2]曾 鸣:电力工业商业化运营与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2002,2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7

固封极柱就是通过APG工艺,采用环氧树脂作为绝缘介质,利用环氧树脂将断路器的一次导电部分真空灭弧室与上下出线端等载流元件全部密封成一体,使真空灭弧室的绝缘状态完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耐环境性。环氧树脂既是一次部分的主绝缘,又是它的机械支撑,其电场分布优于各种形状的绝缘隔板结构。

APG技术即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技术(TheAutomatic Pressure Gelation),是在环氧树脂真空浇铸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压力凝胶工艺(PG)技术的一种形式。PG技术是瑞士Ciba-Geigy公司于1967年开发的。20世纪70年代初,又对PG技术进一步加以完整,形成了自动压力凝胶工艺(APG)。APG技术适用于液态环氧树脂、不饱和聚脂树脂、聚氨脂和有机硅树脂等。但高压绝缘件生产中,大量应用液压态环氧树脂。近年来采用APG技术生产有机硅产品也逐渐增加。

APG技术主要应用于生产中高压环氧绝缘制品。其特点为可将环氧树脂制品的生产周期,从传统真空浇注所需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并较好地控制放热效应,有利于补偿因固化反应而引起的收缩,且具有极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很高的机械强度等突出优点。尤其是应用于真空断路器用固封极柱,复杂、薄璧、多方位抽芯的产品更具优势。当前国内外高压开关正向免维护、复合化、小型化、长寿命、高性能发展。采用APG技术生产高压绝缘制品更显示出突出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 真空灭弧室固封极柱产品开发研究

主要从真空断路器小型化、高可靠性和长寿命考虑,必须开发研究真空灭弧室固封极柱产品。

2.1 市场化技术发展的需求

据《2006高压开关行业年鉴》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压领域,特别在12kV断路器产品中真空断路器已占97.9%,40.5kV断路器产品中真空断路器已占77.95%。我国继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已进入真空断路器大国行列。随着中压真空断路器技术的日臻完善,真空断路器向小型化、智能化、免维护、高电压、低电压、特殊专用化(如:冶金炼钢用长寿命低过电压专用断路器、电气化铁道用车载开关及铁道分相开关、高原型真空断路器、矿用防爆开关等)、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其中小型化高可靠性产品研发是产品发展长久的话题,实现真空断路器小型化的这种需求,就是要在保证所有元、配件可靠性的同时,实现其小型化,真空灭弧室也不例外。由于对开关设备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八、九十年代开发的全工况大体积产品已不适应于地价贵如油的城市、地铁及现代农业等领域,必须采用有外绝缘保护的小型化、高可靠的开关设备。固封真空断路器正是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趋势。

真空断路器之所以如此辉煌,这与真空断路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分不开。固封极柱技术,就是真空断路器技术巨大进步的体现。真空断路器的相柱绝缘经历了空气绝缘――复合绝缘――固封绝缘。这就形成了绝缘方面的三代真空断路器。在第一代空气绝缘中,带电部分完露在空气中。它的绝缘水平随着空气中的湿度、灰尘以及运输过程的磕碰而变化,并易受小动物等异物的影响。在第二代复合绝缘中,将真空灭弧保护在环氧树脂套筒内。但这种套筒没有完全把高压带电部分包起来,里面还会受灰尘、潮湿、昆虫等影响。第三代绝缘即固封式极柱,它通过APG工艺,利用环氧树脂将真空灭弧室以及上下出线端全部包封,使真空灭弧室、上下出线和连接件等成为真空断路器的一个整体部件。这样,不仅缩小了真空灭弧室尺寸,而且彻底解决了带电体部分不受外界环境(环境、湿度、海拔高度等)的影响,提高了耐气候性,此时环氧树脂不仅作为一次部分的主绝缘,而又是它的机械支撑,其电场分布和应力分布优于各种形状的绝缘隔板结构。

2.2 产品发展的需要

当小型化真空灭弧室在空气中的外绝缘不能满足其标准规定的参数值时,真空灭弧室固封是在真空断路器成本增加不大情况下保证外绝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开关设备几十年的发展构成中绝缘性能提高了好几倍,而开关设备的安装面积缩小了50%左右。使用小型化、免维护设备可以减少维修频次,延长检修周期以及减少开关设备的占地面积。从而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运行维修费用。经过多年研究,固体绝缘无疑是小型化、提高耐环境性的解决方案之一。

国外一些知名公司,12kV、24kV真空灭弧室采用同一种外形的真空灭弧室(内部不同),只是使用条件不同而已,同一种外形的真空灭弧室在空气中使用时为12kV;在有外绝缘保护情况下真空灭弧室的电压等级提高至24kV。真空灭弧室外绝缘保护一般采取置于绝缘气体环境中、置于绝缘液体环境中、固封。真空灭弧室固封不但可以实现真空灭弧室的小型化、而且实现了真空断路器的小型化。

2.3市场竞争的产物

ABB公司推出的固封真空断路器VMI,旨在替代绝缘套筒式的VSI,推进了真空断路器技术进步。

目前,国内市场的VSI产品形成了量大、面广的大众化产品格局,这一产品市场竞争非常之激烈,其利润已低到惊人之程度。

固封真空断路器产品是实现产品向高端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些真空断路器制造商实行差异化竞争的一张王牌。

3 国内外技术及开况

3.1 国际市场及开况

1997年,由ABB在英国和美国的工程师联合开发了一种新型VMI型真空断路器,采用了仅有66个零件(7个活动零件)组成的磁力驱动机构代替有数百个零件组成的传统机构。其分合闸位置均靠永久磁铁保持,这种免维护的真空断路器机构在其10万次的操作寿命中不需维修,是传统真空断路器寿命的好多倍。为了满足VMl断路器的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要求,ABB为其研发了一种结构特殊小型化、长寿命的新一代真空灭弧室,并首次创新地将真空灭弧室及上下出线连接件用环氧树脂完全浇注起来,使整个断路器极柱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固封极柱采用环氧树脂作为绝缘介质,真空灭弧室与上下出线端等载流元件被环氧树脂全部密封,从而达到最佳耐受和防止外界的影响:同时,真空断路器配用的开关柜体积大为减少。

环氧树脂浇注式固封极柱问世后,即被尝试取代传统的组装式极柱,安装在ABB弹簧操作机构VD4真空断路器上。由于在绝缘性能、可靠性、寿命等许多方面都有极为优良的表现,固封式极柱在商业上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ABB公司宣传资料,2003年ABB固封式极柱产量已经达到了6万只以上,2004年ABB固封式极柱产量可达到近10万只,历年产量参见图1所示。

ABB公司在研究固封极柱的发展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其研究开发的新产品各有特色,代表了世界真空灭弧室及开关设备发展的潮流。

3.2 国内市场及开况继VMI之后,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公司也相继推 出具有类似功能、类似结构的产品。

(1)镇江龙源电器研究所组织研发的ZW37-40.5

为了学习国际先进技术,1999年由国家电力工业部电网运行处和安全生产处牵头,委托龙源联合体镇江龙源电器研究所组织国内知名企业组成联合研制小组,联合研制国内40,5kV固封式户外柱上开关。1999年10月在大连召开专题会议,陕西宝光股份公司是唯一被选定为制造该类型真空灭弧室的单位,同年12月立项了TD24-405/1600-25(原TD口5-40.5/1250-16)型真空灭弧室。厦门新兴源电器有限公司负责固封相柱,但当时受到设计水平、原材料、注射成型技术(APG工艺)等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环氧树脂直接与真空灭弧室瓷壳接触,固封开裂,局部放电测试不过关,固封技术一直没有得到较快的发展,导致国内一直未能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近年来,在ABB公司等国外公司成熟的固封极柱真空断路器产品逐步推向市场的形势下,福州新源电器有限公司借鉴先进经验技术包环氧树脂与瓷壳之间的过渡层,厦门新兴源电器有限公司将包封好过渡层的真空灭弧室利用APG技术作成固封相柱,浙江华仪转让镇江龙源电器研究所整机技术于2001年9月-2002年6月在沈阳“机械工业高压电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沈阳)”试验站通过了型试试验,通过挂网运行现已批量生产销售。

(2)西安森源开关技术研究所研制的VSM-12

2002年,西安森源开关技术研究所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因封式真空断路器经验,牵头组织成立APG协作组,对固封极柱进行技术攻关,设计和制造出完全可以安装在VSI上的固封极柱产品,采用上海煤科院制造的压力注射机,模具由厦门耐得工贸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制造,由陕西宝光、成都旭光等研制真空灭弧室,由常州国电森源绝缘电器有限公司负责进行固封极柱样品的试制,2003年8月成都森源开关有限公司采用常州国电森源绝缘电器有限公司、浙江玉环县华通电器有限公司试制同封极柱生产的固封极柱配ZN口-12/1250-31.5(VSl.X)(VSM)型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在沈阳“机械工业高压电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沈阳)”试验站通过了型式试验。由于受固封极柱的成品率问题,推广较VSI缓慢。现在工艺成熟,已有批量生产销售。

西安森源开关技术研究所在2003年的成都森源电气技术论坛上极力推出其应用APG(the AutomaticPressure Gelation,即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技术)技术研制的VSM型的小型化真空断路器产品,这种产品顺应了国内市场对产品小型化的要求,小型化的真空断路器配用固封极柱、永磁机构(也可配弹簧机构)。

(3)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研制的ZN口-12/T630-20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联合研制12kV/630A-20kA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陕西宝光负责研制用于固封的真空灭弧室,试制的TD口3-12//630-20A固封灭弧室装配在平顶山爱迪生电器有限公司整机在西高所完成了试验,通过挂网运行现已批量生产销售。

(4)厦门科吉电气有限公司研制的ZN口-12/T11250-315

厦门科吉电气有限公司、上海科吉公司、厦门上川公司联合深圳市耐吉电器有限公司等几家整机厂试制的固封式真空断路器采用陕西宝光TD14-12/1250-31.5E(原TD451AFB)型真空灭弧室,固封的成品率很高,已批量推广使用。

(5)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与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联合研制的KYN96-12(z)配ZN96-12型(VEP)固封式真空断路器。

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与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联合研制的KYN96-12(z)配ZN9(VEP)-12型固封式真空断路器配陕西宝光研制的TD34-12(原TD480A)系列真空灭弧室完成了试验。现已将产品拓宽为1250A/31.5kA、3150A/40kA、3150A/50kA并完成试验。此系列市场前景看好。现已研究开发了40.5kV固封真空断路器。户内40.5kV真空断路器更适合固封,不但可以缩小体积,更有利于提高耐压水平。

据了解无锡西门子公司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开发固封(灌封)极柱产品。厦门耐得工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常州恩贝德公司”,专门从事固封极柱产品。

3.3 固封断路器及固封用真空灭弧室生产销售量

国内主要生产最大的极柱厂家:2006年厦门华电生产固封极柱ZXN96-12(VEP)断路器6041台、ZN96-40.5(VEP)断路器109台:北海银河生产固封极柱VEG断路器775台:常州森源生产固封极柱断路器(3AS)449台;上海华银生产固封VP-12极柱1200只:厦门地区极柱包封厂合计提供其他断路器厂固封极柱约6000只以上:宁波耐吉生产固封极柱VN3-12断路器749台,VNl-40.5断路器127台:玉环县华通电器生产固封极柱1780件:亚洲电力VDM6-12断路器875台等。因此,估测全国2006年固封极柱合计约4-5万只。2006年比2005年极柱用量约增长2万只,2007年极柱增长量应不低于2万只。2005年2万只;2006年4-5万只;2007年极柱使用量应不低于7万只。

4 固封用真空灭弧室及极柱的技术

4.1 国内固封极柱安装尺寸主要分类

目前,国内固封极柱断路器主要分为VEP和VSM两大系列。其中,VEP的生产商主要为:厦门华电、北海银河等;VSM的生产商主要为:西安森源、常州森源等。VEP与VSM断路器在固封极柱安装尺寸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小电流出线间尺寸的不同(额定电流

4.2 接触电阻及散热

国内固封极柱及其灭弧室经过近六、七年的研究发展,在解决降低接触电阻以及散热问题上已取得关键进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厦门华电成功地进行了从12kV/630A~3150A-20kA~50kA,40.5kV/1250A-2500A-20kA-31.5kA等全系列产品固封极柱断路器产品的开发,固封极柱的接触电阻≤12~15μ欧,并且完成了全套型式试验。

陕西宝光目前用于固封极柱的灭弧室接触电阻产品标准一般为:小电流灭弧室≤25μ欧、大电流灭弧室≤10μ欧:固封极柱接触电阻产品标准一般为≤25μ欧。经试验验证,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4.3 质量控制情况

目前市场进行固封极柱包封的生产厂较多,对产品要求的理解以及质量控制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质量信誉较高的生产厂,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电阻检测、工频、冲击、局放、x光(检气泡)、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等多项性能检测:并对环氧树脂原材料进行了玻 璃化温度、抗弯、抗拉性能检测。这些检测手段对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提供了控制依据。

5 目前固封用真空灭弧室及其固封极柱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5.1 固封用真空灭弧室

(1)技术基础工作的研究:研究解决满足固封用真空灭弧室的外形,散热、圆角过渡、瓷壳釉层,导向套的耐热温度和变形,公差与配合,导电夹连接方式,真空灭弧室的高可靠性,机械寿命等。

(2)加强生产工艺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重要是进行产品装配、焊接工艺控制,保证灭弧室接触电阻、整管及管芯的平面度和平整度的一致性。

(3)外观观赏度需要提高,并满足固封要求。

5.2 固封极柱

(1)建立健全固封极柱产品检测检验技术规范,包括包装运输、安装使用说明、运行规范等。

(2)由于固封热的掀起,许多不具备固封的厂家盲目上马,因此固封极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由于固封质量问题,将灭弧室损坏。有些固封厂家存在检测手段不完备、工艺不稳定、产品质量波动等情况。

(3)固封厂家不但要建立健全国封极柱产品检测检验技术规范,更要配置检测检验测试设备、仪器,确保固封质量。

(4)固封价格高,导致固封极柱价格高,阻碍固封断路器的生产、销售和发展。

(5)控制、稳定产品质量,不盲目急于求成,将高可靠的产品推向市场。

6 真空灭弧室及其固封极柱产品前景

近几年对真空灭弧室及其固封极柱产品的研究开发,其技术逐步成熟,成品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市场的接受能力不足。特别是电力部门对新产品的认知态度。市场处于试运行阶段。特别是许多厂家宣传言过其实,提供市场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对市场及用户造成负面影响。固封价格太高,用户与传统产品相比,无法接受。

固封极柱若能解决以上问题,其市场将会面临递增的发展势头,而用于固封极柱的专用灭弧室更是以3倍的速度快速扩大着市场容量。固封极柱市场的开发推广,我们应将开发极柱用灭弧室市场作为工作重点,把稳步跟进固封极柱市场,作为扩大市场、提高产品档次的一种手段。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8

关键词:电力营销;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发展动力

1电力营销可再生能源市场基本状况

在电力营销中能够进行发电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沼气等,将其转变成电能的过程无需使用煤、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用料,减小了环境污染,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绿色城市的目标相一致,同时,运用可再生能源将有效帮助目前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并且还能够提高相关电力企业在该领域中的竞争优势,那么将非常有助于缓解目前在电力营销中的各种障碍。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电力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资助相关科学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电力营销市场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提供必要的资全补助,并制定不同阶段的优惠政策等,以此保障电力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市场的繁荣,电力企业依旧缺乏一整套电力营销市场化的机制,加之电力价格中定位的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了比较突出的可再生能源缺乏问题,以及与常规的电力竞争优势问题,对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化带来障碍。但是,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用户也开始能够获得选择各类供电商或者是其他电力产品的权利,而我国消费者已经可以充分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优势与重要意义,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条件。

2电力营销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障碍

通过阅读大量资料,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影响电力营销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的障碍进行分析与总结。

2.1电力营销领域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或很少排放对环境有害的废物,是对环境友好的二次能源,但是由于我国用于发电的可再生能源地区分布不均,直接影响了其开发利用及市场营销。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我国拥有相当丰富的可再生电力能源,能够进行开发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亿KW,图1为2011年国际新能源网的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百万千瓦的省份柱状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十分丰富,但是明显的分布不均,这些丰富的可再生电力能源基本上都分布在经济不发达,交通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如内蒙古、甘肃等地,其中,内蒙古装机容量1275万千瓦,居全国首位。但是这些地区由于市场需求能力小、开发能力也不足、开发商的经济实力薄弱,严重限制了电力营销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导致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开发率较低,在整个电力营销中所占比重小。

2.2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价格存在劣势

从我国电力价格整体来看,可再生电力能源的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在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较严重的劣势。电力市场是相对垄断性的市场,其竞争机制的建立并不到位。我国虽已经制定了一些保护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因其本身就不完善而未得彻底实施,比如太阳能发电的价格要比煤高出许多,而煤电优惠政策更多,执行效果也更明显,非常不利于太阳能等可再生电能的推广与使用。在发达国家,针对煤电等矿物发电要征收能源生态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并未制定此方面的政策。可再生电力能源的营销起步晚,规模效益尚未形成。一些规模较小的可再生能源电厂,成本高,技术设备多是进口,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上网、购网和销售三种电价偏高,制约了可再生电力能源市场的发展。

2.3政府对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支持不够

国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市场迅速发展,究其原因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虽然各国扶植政策不同,但都以明确发展可再生电力能源为目标。我国虽然也开始重视发展可再生电力能源,但是对其开发和利用投入的力度依然不足,并未建立较为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也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进行扶持,同时对于推动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的各项优惠政策未得到较好的落实,尚未形成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阻碍了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市场的发展。

3推动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市场发展的动力

针对以上影响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市场发展的障碍,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以推动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市场发展。

3.1完善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制度与法规

针对我国对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制度与法规的不完善,政府应加大力度给予支持,充分运用政府职能,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有效发展。在推动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的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为规划、协调、监督及服务,制定出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市场发展规划,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电源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可再生电力能源在整个行中所占比重,同时利用其他与之相关行业的优势推动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

3.2合理开发与利用可再生电力能源

我国有关管理部门要调整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思路,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电力工业结构,推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电力生产中的应用。各省各地区应在充分了解我国全国范围内可再生电力能源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与研究当今社会不同电力资源的社会需求,积极制定并落实推动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的策略。通过多种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可再生电力能源的资金筹措,力开发并合理利用可再生电力能源。

3.3拓展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市场

拓展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市场,保障可再生电力能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和输送。针对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分布情况,将可再生电力能源开发与利用工作同时展开,保障其开发效率及利用率,拓展可再生电力能源营销市场,为其更好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梦华.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1-06

[2]王博.基于市场机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均衡分析[D].西北大学.2010-06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9

【关键词】电动汽车;广义Bass模型;系统动力学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近些年来,雾霾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有研究表明,温室效应、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出现与化石能源的燃烧有着很大的关系,环境问题极大的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解决环境问题变得极为紧迫。本文研究分析影响消费者接受新产品的因素,结合广义Bass模型构建理论概念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研究电动汽车在社会内外动力和相关约束条件下发展变化规律,给政府提出相关建议意见,促进电动汽车的市场扩散,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Bass模型的文献综述

Bass在1969年,提出了Bass模型,这个模型完整的考虑了影响消费者采购决策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Bass模型适用于研究首次采用新产品。根据Rogers的创新扩散理论,Bass 认为一些采用者的决定取决于新产品本身的因素的影响而不受其他采用者的影响;而另外一些采用者做决定时会受到市场上其他成员的影响。杨卫(2016)运用BASS模型预测了西安市未来10年的电动汽车保有量情况。曾鸣(2013)利用 Bass 模型对我国 2020 年基准油价和高油价情况下的电动汽车保有量进行了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电动汽车在未来 10 年会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汽油价格的上涨会促进电动汽车的推广。

三、系统动力学及其在新产品扩散中的应用

系统动力学适用于研究复杂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调系统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变化。系统动力学建模的过程是分析系统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构成因果回路图。因果回路图可以清晰的表示出系统的反馈结构。其次,通过将各变量分类,可以分成水平变量、辅助变量、速率变量等变量构建系统动力学存量流量图。最后,建立各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系统动力学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本文使用的系统动力学软件是Vensim。

四、本模型采取的因素

通过已有文献和调查报告对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因素的分析,本文将影响因素归结为三大类:经济性因素、技术性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经济性因素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主要考虑购买价格、使用成本等因素;基于创新产品技术具有的特点本文考虑的技术性因素主要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节能性、续航里程以及电池的寿命等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和电动汽车售后服务这两个因素。

五、市场效能X(t)随时间变化建模

本文从经济性因素、技术性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三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影响X(t)的因素,本节将运用广义Bass模型定量的从以上三个方面建立本文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中重要的方程式以及⑹进行解释说明。

购买价格和使用成本会影响市场效能X(t)的变化。其中电动汽车的建议零售价格去除政府的补贴后是消费者实际的购买价格,本文主要考虑电池成本和其他零部件成本对建议零售价格的影响;使用成本本文只考虑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加能成本,通过电力价格、电动汽车百公里耗能以及年行驶里程测算消费者年平均的使用成本。

六、政府推广作用建模

电动汽车市场扩散初期,消费者认知程度比较低,汽车制造厂商并不具备成熟的技术,多方面不利的因素导致市场陷入缓慢发展的阶段。政府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利于消费者和汽车企业的优惠政策,从而可以打破发展缓慢的局面,促进电动汽车的市场扩散,我国近些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政策,给予了电动汽车发展足够的重视。

七、结论

1. 2019年前,创新型消费者在电动汽车市场是主要的消费群体,2020年开始,跟随型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2. 政府财税补贴政策、主导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宣传推广电动汽车有助于加快电动汽车市场扩散的速率;3.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关心的因素不同,政府应制定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政策。

参考文献:

[1] 陈容. 基于创新产品扩散理论的汽车市场需求长期预测方法与实证研究[D]. 重庆大学, 2012.

[2] 吕品. Bass新产品扩散模型在我国市场营销中的应用[D]. 北京工业大学, 2007.

[3] 杨卫, 王艳. 基于BASS模型的西安私人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4):53-54.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10

【关键词】电力;自然特性;经济规律;改革

电力体制在不断的改革,电力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遵循电力的自然特性以及经济规律。电力体制的改革对电力企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只有抓住一切发展的机遇,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其更好的走向市场。本文分析了研究人员对电力改革分析的现状,并对电力研究的重点内容进行了介绍,只有掌握研究的重点,才能提高研究的质量,才能冲破束缚、阻碍,使电力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1.电力改革研究的现状

电能电量是电力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这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以及自然特征,电力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电力产品同时也是一种商品,所以,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还要掌握电力的经济规律。在研究电力时,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分析出电力自身的自然规律以及经济规律。在研究电力改革时,需要采取循环调查的方式,由于电力改革较为复杂,所以,对电力改革的研究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员进行研究与讨论,还需要提问与辩论,这样才能找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对电力企业的改革进行研究时,发现很多企业自身存在一定问题,阻碍了其走向市场,通过分析电力的自然特性以及经济规律,可以改善这一问题,还能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很多电力企业中经济大权都掌握在管理人手中,有的管理人员没有市场观念,使得企业的发展缺少动力,而且企业未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使得企业缺乏竞争力。另外,有的电力人员素质不高,对电力的自然特性不够了解,而且有的电力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这也使得员工对管理有着较大积怨,不利于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给电力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带来了较大阻力。

2.电力自然特性研究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重视电力的自然特性,而且电力的发展也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在研究电力自然特性时,需要考虑其成本,例如管理成本、改革成本等。电力工程很多,其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较大影响,比如三峡工程,就是将电力与水利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这类工程中,必须考虑施工场地的自然气候,其水土条件对功能的发挥有着较大影响。如果三峡电厂的大坝中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则会影响电厂的发电以及防洪功能,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所以,研究电力的自然特性对电厂的稳定运行有着较大影响,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在研究电力的自然特性时,也要考虑电力工程的成本,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对电力运行系统进行改革与完善。电力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需要历经较长的时间,而且还需要做好改革的准备工作。我国西南地区水电资源比较丰富,在进行南水北调时,要根据电力的自然特性设计工程,这样可以提高工程的效率,还能降低施工的成本。电力企业利用电力的自然特性,还能提高电能的生产效率,掌握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电力的自然特性,还具有环保的意义,能最大的限度的利用资源。

3.电力经济规律的研究

掌握电力的经济规律,可以更好的对电力需求做出预测,我国的电力企业很多,但是发展并不均衡,人均用电水平很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必须提高电力生产的效率,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预测。电力改革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管理人员掌握电力的经济规律后,而且使电力产品更好的销售。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存在着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这些地区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电力企业必须扩大发展规模,并提高农村用电的质量,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我国农村的数量比较多,开发农村电力市场,会改变电力经济规律,但这也是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有的电力企业由于缺乏经济实力,而且一些大型软件并不适用于其运行系统,对软件的价格和实用性比较关注,投资这类软件的开发,将会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国内的物流市场还有很大的需求缺口,进入物流领域需要考虑管理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行业的回报率不太稳定。国家正加强对环保业的政策研究,促进投资向环保倾斜,环保业将成为新的投资方向。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转移,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领域的开发将带来极大商机。电力多经企业的主导产业拥有稳固的基础后,利用主导产业稳定的利润,有秩序地扩大经营规模,寻求合适的投资方向,为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寻找机遇。电力多经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对企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战略角度,对企业所有产业信息进行分析,制订合理的发展规划方案;合理布局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企业形成集团化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把握时机,寻求多种途径实现企业联合,但应避免联合、并购等环节中的盲目与过激。

主业与多经企业分离后,依赖主业的市场份额可能减少,电力多经企业需要全力加大电力外的市场开发。首先要对开发的目标市场进行研究,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及收集的信息,制订开发计划,从而利用自己的竞争优势推出目标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电力企业还要打造牢固的产业链分析企业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关联,挖掘与之相扣的产业,锁定目标客户,为之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从而扩大合作范围,打造多种业务合作发展的产业链。要想实现规模的多种经营,就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积极与外部相关企业合作,建立联盟关系。

4.结语

为了使电力行业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研究人员需要掌握研究重点,电力的自然特性以及经济规律是电力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其对电力的生产效率有着较大影响。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企业必须抓住发展的机遇,对电力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完善。电力有着自身的物理性能,而且其本身属于特殊的商品,电力工作人员只有了解其自然特性,才能更好的挖掘其功能,在研究电力的自然规律时,还要考虑成本问题,如果电厂因为自然因素而出现损坏,会降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研究电力的经济规律,有助于制定出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所以,研究人员一定要重视这两项研究工作,使电力企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俊芬.浅谈电力企业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11

关键词: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082

0 前言

当前,随着能源问题的突出,寻找可替代能源成为汽车企业寻求发展的关键,发展电动汽车成为企业行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注重对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1 对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情况的介绍

1.1 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选择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能源种类的多样化以及电气化,氢能与电能一样,能够发挥能源载体的作用,实现能源向燃料的转化,因此,成为动力电气核心部件的主要选择,氢能燃料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最佳选择,被世界诸多汽车企业所追捧,但是,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实现。在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进行大量的专题研究,将发展的重点立足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两个方面。指出,要大力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强对电动汽车等新型动力汽车的研究力度,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国外也加快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拓,这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推动作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在技术创新领域。

1.2 对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分析

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尚未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在当前的电动汽车技术上,纯电动汽车仍为当前阶段的主要类型,最大的难题是电池的性能问题。因此,要确定电池的发展类型,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电池种类,明确优势。通过比较,我国动力汽车电池应以锂电池和锌碳电池为研究重点。

1.3 对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目标的分析

首先,对车用能源,在近期仍然以含氧燃料为主,从中期来看,天然气是主体,而从长远考虑,鉴于氢气自身的环保性,仍是车用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发展目标;其次,为了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混合动气汽车汽车要加紧研发,尤其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动力系统的转型;加强政企合作,加快对燃料电池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促进技术创新关键领域的发展;第四,加快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促进其在电机、电控和电池三大领域的研究力度;第五,发展混合动力发展平台,实现规模化,加强商业化;第六,突破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瓶颈。

2 对我国电动汽车创新模式的介绍

2.1 以原始创新为基础的创新模式

对于原始创新,主要是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发挥能源作用,晋宁县重大技术的创新行为,促进商品化,最终获取利润。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最高阶段,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原始创新需要较高的技术研发实力。原始创新在市场显示为开拓的过程,初期彰显垄断性,也可以进行技术转让,同时能够进行技术规范的优先制定。原始创新需要大量的先期投入,企业的资金压力比较大,同时,也承担较大的风险。鉴于创新领域的复杂性,需要执行原始创新的时候进行综合考虑。

2.2 以技术模仿为目的的创新模式

对于模仿,主要是指借组购买技术,实现相关要素的融合,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改善和进一步开发,实现合理的结合。对于这种创新模式,是将诸多领先的创新因素进行结合,形成私自的核心竞争能力,或者竞争能力,获取经济收益。之所以采取模仿创新,目的是实现自身竞争能力的快速提升。这种模式的创新,在资金投入、风险方面的威胁都较低,同时也能被避免被市场淘汰。模仿创新具有高度的集成性的特点,对于市场和技术,不是开拓者,却也是积极的学习者。模仿创新也需要企业在管理方面水平要较高。立足技术角度,模仿创新节省了大量前期投入,同时,加强了产品的稳定性。但是,模仿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模仿创新对企业的要求相对不高,不需要进行技术的长期积累,在短期内,企业实现了市场的占据。但是,如果长期模仿,不进行技术研发和积累,长远来看,无法在市场上长期存在。

2.3 立足技术引进合作的创新模式

对于合作创新,主要是将企业、机构以及大学进行有机联合,积极发挥各种机构的优势。合作创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合作创新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承担风险,有效推进研发的进程。这种创新方式风险降低,市场化阶段的速度加快。合作创新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合作创新加快了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速度。在合作的过程中,彼此之间需要明确目标和方向,同时,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有这样,才能明确各自的需求,有效发挥整合后的效应。

3 对我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方法的介绍

为了实现技术创新,要对创新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要关注电动汽车整体环境的变化,分析诸多影响因素,将其作为整体发展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原因,避免独立存在。对于企业环境,包含外部环境,如国际环境、政策、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条件等。企业要结合自身因素,考虑规模、技术创新能力、资金实力等,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鉴于电动汽车行业处于新兴产业,但是,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在诸多影响下。都需要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鉴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为了发挥自身的优势,需要谨慎进行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4 结束语

综上,针对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环境,汽车企业要重视对技术创新模式的探讨,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缓解能源危机。

参考文献:

[1]王翠.基于技术预见的辽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3.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12

在澳大利亚期间,考察团拜访了联邦工业、旅游和资源部,新南威尔士州水资源和能源部,维多利亚州能源部,联邦科工组织发展中心、国家太阳能中心、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学院、瑞丰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塔斯马尼亚州水电公司Gordon水电站、Dyesol太阳能公司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座谈交流和参观访问等形式,全面地了解了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有关政策。

一、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澳大利亚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2003-2004年度,澳大利亚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约3.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天然气占20%,石油占5%,水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占7%;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约1.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42%,石油占33.9%,天然气占19.6%,水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占4.5%。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澳大利亚加快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水能。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大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大陆性显著,全境年平均降水仅470毫米。境内河网稀疏,无流区面积广大,且多为流程短和季节性河流,水能资源并不丰富,总装机容量约750万千瓦,多为中小水电和微水电。

太阳能。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热带和温带区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左右,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的国家之一,其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澳大利亚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5万千瓦。此外,太阳能热利用也受到重视和支持,有40多万个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占全国家庭总数的5%以上。

风能。澳大利亚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是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其南部沿海风电场,风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一般在3000小时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300小时以上,是世界上条件最好的风电场之一。为加快风能资源开发,2001年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建立观测网络和计算机模拟,绘制了全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并将所得的测风和模拟数据提供给风电开发商。目前,澳大利亚全国已建成44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82万千瓦,在建的风电场25个,总装机250万千瓦,已开展前期研究、预计可在今后10年内开发的风电场62个,总装机410万千瓦。

生物质能。澳大利亚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包括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废弃油脂、城市生活垃圾和能源植物等。澳大利亚制糖业发达,蔗渣发电的发展潜力很大,可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左右,现有装机容量20万千瓦。澳大利亚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和高粱等,单厂年生产规模约6000万升,目前正在计划建设5个年生产规模1.8亿升的新厂。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是废弃食用油和动物油脂。目前,澳大利亚已制定了与欧洲和澳大利亚标准相兼容的生物柴油标准,利用本土生物柴油技术,正在建设年生产规模2000-5000万升的新厂。

其他。除上述可再生能源外,澳大利亚还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目前,干热岩注水地热利用技术已比较成熟,除少量用于发电外,主要在居民区采暖和供应热水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位于波特兰的澳大利亚第一个波浪能发电装置,单机容量1500千瓦,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待该试验电站通过验收后,于2010年前后再新建19个类似电站,总装机容量约3万千瓦。

据初步统计,目前澳大利亚每年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约为1300万吨标准煤。据预测,未来20年,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年增长率将达到2.4%,其中,水电年增长率为0.4%,风电和生物质(蔗渣、废木及混合物)发电增长最快,年增长率均为8%,分别占此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的42%和35%。

二、澳大利亚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政策

由于化石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费的比例很高,造成澳大利亚单位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大,加之其人口稀少,澳大利亚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很大。为此,澳大利亚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有:

1.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2001年4月实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法》(MRET法案)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国电力供应中的比例要从1997年的10.7%提高到2010年的12.7%,并将此比例一直维持到2020年;到2010年及以后的10年间,全国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每年发电量要达到95亿千瓦时以上(每年的水电发电量为150亿千瓦时)。2007年12月,新一届联邦政府上任后不久,便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确定了更为积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计划到2020年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要达到450亿千瓦时以上,其中风电150亿千瓦时左右。再加上水电的150亿千瓦时,届时,澳大利亚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要达到600亿千瓦时,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要达到20%。生物燃料方面,2010年生物柴油产量达到3.5亿升,并计划将汽油中添加生物乙醇的比例从2%提高到10%。目前,联邦政府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全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可能考虑对消耗化石能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征税,并利用所得的税金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补贴力度,在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

2.强制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配额和证书制度

强制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配额和可交易的可再生能源证书制度是澳大利亚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主要政策措施。按照澳联邦法律规定,电力零售商和大用户每年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并获得相应数量的可再生能源证书,达不到这一比例或者不能获得足够可再生能源证书的电力零售商和大用户必须交纳高额的罚金(或税金),否则不能继续经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在生产电力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数量的可再生能源证书。按规定,1兆瓦时相当于1份证书,每份证书的价格大约在40澳元左右。总体来看,虽然证书和电力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浮动,但有了出售电力和可再生能源证书这两部分收入,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基本上可以做到自负盈亏和滚动发展。

3.积极的财政补贴

在实行上述政策措施的同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还积极利用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联邦政府规定,对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居民和商户给予每瓦8澳元、每户最高8000澳元的补助。同时,还通过退税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或节能产品的用户给予补助。各州政府也积极制定各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以维多利亚州为例,2003年─2007年的4年间,州政府共拨出800万澳元财政专款,成立了可再生能源基金,对私人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补贴,补贴比例最高达项目总投资的20%。

4.绿色电力证书制度

2003年以来,为鼓励用户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澳大利亚联邦实行了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对于自愿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用户授予绿色电力证书,这些用户可以在其产品中使用绿色电力的标识,表明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支持。截止到2007年9月底,澳大利亚全国的绿色电力用户已达到60多万户,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达到45亿千瓦时。

三、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本次考察,我们与澳大利亚有关可再生能源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了联系,掌握了许多丰富的一手资料和信息,对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有关政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我们感到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给我国以下三点启示。

1.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础

没有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就没有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健康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初始投资和生产成本通常较高,设备和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相对于价格低廉并已规模化应用的化石能源而言,可再生能源尚缺乏竞争力,市场需求明显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以法律确定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为导向,综合运用市场配额和证书制度以及财政补贴等政策,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资金的投向,从而保证了可再生能源稳定的市场需求,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创新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动力源泉

创新可以有效地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澳大利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并一直保持了该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因政府机构的变动而改变,从而为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大学是该体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澳大利亚许多大学中,都有一批世界知名的学术带头人,他们领导下的研究团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保持着多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世界纪录。正是因为这些一流的大学,才使澳大利亚在可再生能源基础研究方面在世界上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企业是该体系的第二个重要环节。Dyesol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第三代光伏电池研究和生产的企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所研制的染料敏化薄膜电池居世界领先水平。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登陆股票市场,成为一家资产近10亿元的股份公司。类似于Dyesol公司的企业在澳大利亚还有很多,正是它们构成了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并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主体。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联系前两个环节的桥梁,政府在该体系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上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组建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的路线图,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难点,组织重点攻关,并为大学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使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增强国家整体科研实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全球化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助推器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正在对现有的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产生巨大影响。澳大利亚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正在努力顺应这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保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澳大利亚国家太阳能中心,是CSIRO的下属研究单位,长期从事碟式、槽式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研究,在世界太阳能界有较大影响。目前已研发成功500千瓦塔式发电装置,并将在联邦政府资金支持下,于近期再新建5个1000千瓦的塔式发电站。澳大利亚制造业并不发达,在澳大利亚生产塔式发电所需聚光反射镜,其价格比较昂贵。经过在全球范围内比选,该中心认为我国中科院有关科研单位研制的反射镜,其性能和价格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拟在我国进行反射镜的生产。

四、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发展的建议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石油需求最旺盛、温室气体排放仅次于美国的大国,我国在能源问题上必将面临来自供给与需求、经济与环境、外交与政治等各个层面越来越大的压力。从长远来看,我国常规能源资源严重不足,单纯依靠从国外进口能源的方式,难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既是解决当前能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措施,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解决未来能源问题、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更快发展,结合本次考察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建议:

1.加强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尽快实施强制性市场配额制度

我国已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但还没有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措施,应在现有财政、税收、电价政策的基础上,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实施可再生能源强制性市场配额制度,对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定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均应拥有一定比例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引导主要能源企业积极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同时,明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大有关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力度,为建立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创新可再生能源科研体制,建立和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建立创新型国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鼓励科研部门和产业部门加强协作,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努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同时,要整合现有可再生能源技术资源,加强标准、检测、认证、咨询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大学和专科学校设立可再生能源相关专业,加快培养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

3.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更快发展

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短期内单纯依靠自主研发力量,难以满足国内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要求。当前,我国贸易出口势头依然强劲,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增加。同时,受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影响,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可再生能源企业陷入融资困境,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我国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为后盾,支持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兼并方式收购国外企业,是获取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