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

时间:2023-05-29 17:47:48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1

你去过黄山吗?看过那此奇峰异景吗?

我到过峰峦雄伟的泰山,也见过风光秀丽的青云山,但黄山的美让我永远难忘。黄山的山峰真险啊!每一座山峰都是笔直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深渊一样;黄山的云海真美啊!远望天空,朵朵白云像一对对白色的蝴蝶,悠闲地飞来飞去。

最让人难忘的要数黄山的奇石了,黄山的石真是无奇不有,有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猴子观海等等,我最喜欢仙女弹琴了,轻盈的长发飘在琴上,灵活的手指在琴键上舞动,是那么的高贵、纯洁,如果仔细的聆听,仿佛可以听到她弹奏的优美乐曲。

黄山啊,你的奇异美景使我流连忘返。

四年级:紫星雨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2

黄山的奇石很多,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就说“仙女弹琴”吧,山峰上有一位美丽的仙女正在弹琴,太阳升起时还能听到仙女谈的琴声呢!

“天狗望月”就更有趣了!有一只小狗扒在山峰上,正抬头看着月亮呢,不用说,这就是着名的“天狗望月”了。

瞧,远远望去山峰上有两只狮子正玩球呢,这就是着名的“狮子抢球”了。

黄山还有数不清的奇石,正等着你去给他起名字呢!

太师三附小二年级:窦婷婷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3

1、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2、黄山的峰真险啊!上“天都”的山路几乎全是直上直下,与地面成90度直角,“鲫鱼背”是在两个山顶间架起的一座天桥,它高达1800多米,两面悬空,底下是万丈深渊,低头一看,不禁叫人胆战心惊。

3、黄山可真险峻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黄山上的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之中。这些石头,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别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兽,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妈妈站在鳌鱼峰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动好像就会从山崖上跌落下去。

4、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狈,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

5、黄山上得奇石还有很多,比如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仙人下棋等。你们不知道黄山的四绝吧,就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黄山的四绝有温泉、松树、奇石、云海。这就是黄山,这就是我们的黄山。

6、黄山的石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八戒吃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等等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7、黄山素以“温泉、云海、怪石、奇松”四绝闻名天下。徐霞客游览了黄山后,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于是,我和舅舅趁着放暑假得时侯,饱览了黄山的美景。

8、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它们都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上。但最着名的还是迎客松。迎客松的枝叶都朝一个方向伸展,风一吹,一根根枝干摇摇晃晃,好像千万只小手挥舞着,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带来。

9、黄山上最高的山峰是莲花峰,它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10、黄山自古以来就是闻名天下的旅游胜地。明代的旅游家徐霞客游览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地说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又以奇松、云海、温泉、怪石“四绝”闻名天下。

11、黄山归来已经很多天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终身的遗憾。

12、黄山可真险啊!我从来没看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峰危屹立,怪石嶙峋。崖峭似刀削,几乎是九十度垂真的真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好像一失足立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的粉身碎骨似的。

13、黄山松有:迎客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很是有趣,它已是黄山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黄山松也有: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着“黄山绝胜处”——玉屏楼,它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黄山松还有送客松,它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也似好客的主人,对客人依依不舍,在与他们作别。

14、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的像报晓的公鸡,嘴巴大大的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呢!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孔雀开屏、狮子耍球……

15、“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16、黄山的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黄山的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被人比作“天然盆景”,美丽而不妖,清美,挺直的身影留在心头。()黄山的松奇,秀,美而挺,看着无不让人振奋。

17、“猴子观海”

18、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耸立入云端。从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架雾,悠然而去似的。

19、黄山乃“天下第一奇山”。在黄山四绝中,黄山的奇松人们更为情有独钟,在黄山的山顶上,陡崖边,滑坡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潇洒,挺秀,优美,遒劲而饱经苍桑,它们给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迹。

20、黄山啊黄山,你雄奇险峻,奇妙美丽,我深深地爱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机会在一次来欣赏你的风姿!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4

2010年10月23日

大家好!今天: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姚,你们就叫我“姚导游”。

大家跟我一起游黄山,黄山真美啊!它以“四绝”闻名,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首先说奇松,奇松有: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最有名的松树是迎客松,迎客松像有一个人伸开双手,欢迎各地而来的客人。

再说黄山怪石,黄山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岩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怪石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飞来石……。

云海和温泉各俱特色,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云海云来雾去、变幻莫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好了,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你们想去吗?如果想去,那就跟我来吧!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5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你们来黄山游玩。黄山有四绝,分别是奇松、怪石、温泉和云海。这些景色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呢!

爬上黄山,就能看见好多别的地方都没有的奇特的松树,这些奇松中最着名的就是迎客松了,它的叶子绿得很像一块碧玉,非常茂密,枝干往旁边延伸,好像一位乡亲站在那里敞开双臂迎接你的到来。

爬了那么长的时间,相信大家一定发现了这一路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奇石吧,有的像一只小狗望着月亮,有的像一只猫在追赶着老鼠,有的像仙女一样弹着琴,有的像猴子一样一动不动地盯着云海……这些生动有趣的石头可为黄山增加了许多魅力呢!

这儿的温泉可是名不虚传的,它吸引了大量游客。这儿的云海也是那么的壮丽。一层叠着一层。张开手臂,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就像来到仙境!

黄山到处有美丽、雄伟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大家能来这儿细细游赏

五年级:香巧蒂娜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6

灵峰

灵山以山峰挺秀著称。灵山山峰,峰峰奇秀,有石屏峰、石人峰、北谷峰、灵鹫峰等;峰峰有故事,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灵山山峰。高耸挺拔者似剑似戟,直刃蓝天;似神者,形神兼备,云遮雾绕;似倩女似者,风姿绰约,仪态万千……唐宋以来,石屏峰、石人峰等山峰,备受文人墨客推崇,著书立说以赞其伟其奇。吟诗作画以歌其美其幽。养真岩、花岩、迷仙岩、鸣琴仙洞、鹦鹉岩、水牛精洞、神蛙岩、太极岩等数以百计的天然洞穴,或寓于奇峰之巅吞云吐雾,或隐于半山之中藏珠蕴玉。或藏于溪涧岸上弹琴击磬,可谓无洞不幽,多为历代僧道参禅修真之宝地。

怪石

灵山是石的王国、石的世界。数以万计的花岗岩块石,由于在新生代喜马拉雅建造运动中频繁升降,而挺立于绝顶之巅、孤悬于峭壁之缘、簇拥于山谷层林深处、矗立于湍急溪流之中。这些花岗石,经亿万年风雨雕琢,其形千姿百态,类人者有鬼斧神工之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僧或道,个个栩栩如生,如远观睡美人、至圣峰孔子头像等石,形神兼备,令人叹为观止:类兽类禽者,或奋蹄或展翅或求偶或嬉戏,如金龟、神蛙等石,无一不惟妙惟肖,观之令人捧腹;类器类物者,如丹炉、棋盘、菠萝、九莲等石,类器者如巧匠打造,类物者几乎可以乱真。灵山之石,可谓石石玲珑,石石有灵气。

秀水

灵山水秀,无论是涌泉、巨瀑,还是溪流,均清如镜、色如玉,堪称一道独特景观。灵山的泉,以石屏峰之龙泉、东台峰之瓢泉(亦称天泉)、百合峰之涌泉、峰之龙尾泉颇负盛名,均位于巅之绝顶,涌泉汩汩,终年不涸;以马蹄岭之灵泉、下南峰之官井泉的质量较为上乘,不仅人口甘甜,且有防暑消炎、治疗眼疾等多种功能;以清塘村珍珠泉、雨汛壁泉的流量为大。珍珠泉涌泉量每小时高达540吨,壁泉飞流直下形成瀑布,且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灵山处处有泉,涓涓细流在低洼处汇集,形成海拔千米的池塘,水清如镜,倒映日月星辰和奇峰古树。景色十分秀美。

奇观

灵山的自然景观,除灵峰、怪石、秀水外,还有峡谷、台地、隘口等令人流连忘返的天险和福地。有云帽、云带、日出、日落、冰凌壁、回音壁、雨汛壁等奇观。真可谓一山一水、一峰一石,都具有灵、峻、秀、奇、险、幻的特色。雾霭烟岚、奇峰怪石、飞瀑流泉,无处不显示灵山的自然美;茂林修竹、古树名木、琼花瑶草,无论冬夏时节都展示灵山的生态美;异兽嬉戏、百鸟合鸣。赋予灵山一种生命动感和无穷的野趣;遍布各处的寺、庙、亭、塔,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使灵山更具灵气,更加妩媚。

人文

灵山人文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灵山是道、佛二教圣地,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的石人殿,刻有明代宰相夏言所题的“秀水奇山信郡无双福地,佑民护国江南第一名神”和大学士郑以伟题写的“背面而朝万古石人心不朽,鞠躬而立千秋鹰武气如生”等对联。殿内香火鼎盛,自唐迄今,历经千余年,久盛不衰。每年阴历九月初一到初十,闽、浙、皖、赣4省乡民云集于此,每天多达数万人。除石人殿外,灵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及石刻、匾额众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石人古街、石人庙会、望仙桥头古村遗址、黄巢起义军古战场遗址、红军老鸦尖战场遗址,东山岩画(相传为黄巢藏宝图)、朱熹手书“忠孝持家”等景点。

线路推荐:

V水晶山―大门峰―迷仙坛(一日游)

早上7点从上饶出发,8点到灵山度假村(可订餐),观水晶梯田,往大门峰方向上山,至大门峰I约3小时1观景,从大门峰返回,转道迷仙坛(约半小时)观景,从水晶古道下山,到灵山度假村(约1.5小时):中午在灵山度假村用餐后回到上饶。

主要景点:鲲鹏展翅、水晶瀑布、灵石梯田

路线特点:强度不大,但景色较单一,适合自驾和休闲游。

水晶山―迷仙坛―石人殿(二日游)

D1:上午来上饶,适当休息。14点从上饶出发,15点到灵山度假村,上山到迷仙坛(约2小时),扎营休息。

D2:早上7点用餐,游迷仙坛,8点从迷仙坛出发,至南峰塘(约2小时)观景,中餐可在南峰塘用斋:12点从南峰塘下山,到石人殿(约3小时),参拜千年神殿后游明清古街(约1小时),16点在古街出口坐中巴车回到上饶。

主要景点:鲲鹏展翅、水晶瀑布、灵石梯田、石人殿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7

1、黄山真是名副其实,抬头望大门口的撑梁柱相当高,很有气势。我们沿着山路往上走,山上长满了花草树木,有红的、有蓝的,还有绿的。把黄山点缀的五彩缤纷,非常美丽。

2、细细品味这些千奇百怪的松,它们夹在石头缝中,生活了千万年,虽饱经风霜的打击,它丝毫没有动摇,至今日仍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翠绿欲滴的青枝在春姑娘的呵护下,在它自己的努力拼搏下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博大,奋斗精神的体现吗?

3、人们都说:“秦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归来不看山。”我多么向往黄山啊!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它那壮丽的景色了。

4、到了高处,周围一片云海,仿佛走入了仙境。黄山上的云变化莫测,有时白得像一匹锦缎,有时像一条龙似的,在天空中腾云驾雾,好像在与同伴们嬉戏。黄山上的怪石和青松在云海中时隐时现,更增加了黄山的美感。

5、黄山之奇,最奇之处莫过于闻名于世的“黄山四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瞧,黄山奇松,破石而出,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又是坚韧性格的象征;黄山怪石,星罗棋布,或类人,或似物,形态逼真,妙趣横生;黄山云海,浩浩荡荡,烟波浩渺,聚散奔突;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晶莹澄澈,可饮可浴。而日出、冰挂、华彩等时令景观,相映成趣,可谓人间仙境。

6、我们先去看怪石,怪石说它怪,它还真怪。有的像一位仙女,手抚一架古琴正在弹奏一首首优美的曲子,这就是仙女弹琴了,还有金鸡叫天都、狮子抢球、猴子观海,等等,真是百趣横生,回味无穷。

7、去黄山泡过温泉的人都知道,这是黄山的第四绝。它水质清澄,水味甘美。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处沐浴,立刻返老还童。黄山温泉因此声誉大增,名扬天下,还被人们称为“灵泉”呢。

8、一进入黄山风景区,那第四绝“奇松”便来迎接我们。只见迎客松枝干有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叶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迎接旅行者的到来;陪客松则生机勃勃,似乎在陪同游客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而送客松枝干蟠曲,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同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真是太奇了!

9、黄山最有名的就要数大峰林了,群峰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峰林,走进去像迷宫一般。这个群峰迷宫由三部分组成,一个是东峰,一个是南峰,还有一个是西峰。西峰里唯有一柱独峙耸立在峰林中间。极顶上面,长着一棵苍翠的松树,长年新绿非常美。

10、细细阅读这些苍劲之松,让我肃然起敬。这些外表潇洒挺秀,优美遒劲,枝干蟠曲的大松实为石头缝中的一棵小小的苗头儿,在与石头这巨人作斗争的同时,力尽全力拼命地吸吮着春雨,拼命地享受柔和,绚丽的春光,身子在不断地长大,灵魂在不断地升华!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象征吗?

11、阅黄山松,读中国人!中华民族近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在与日本作斗争时,没有后退,中国人举着刀枪剑杆努力地冲,()不正如奇松与石头作斗争吗?中华民族吸取国外精华,自我完善,不正如奇松努力吸取阳光雨露吗?

12、我一边爬,一边向上望,黄山的景物尽收眼底,云海一片又一片,越往高处爬,就越像紫烟一样的雾气向下飘来。使人感到清凉。不多时我就置身于一云海中,像仙境一般,无比舒畅,心旷神怡。我在天都峰上领略黄山的景色这还是第一次。

13、看完奇石,我们便向山顶发起了“进攻”,爬到莲花峰的时候,我们看见了黄山最著名的十大松树之一——迎客松。据说迎客松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但它还是那么高大挺拔地屹立在悬崖峭壁上,像守护悬崖的卫士,一丝不苟;它枝叶茂盛,那么多像针一样的叶子,犹如千万个老奶奶手里的绣花针,那么细,那么结实;迎客松形态可掬,被风一吹,枝叶随风飘荡,好像正在欢迎游客们的到来呢

14、峰回路转,看完飞来石后,很快就到了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雾气渐小,对面的奇石也都露了出来。这些石头,各有各的名字,什么“猪八戒”、“猴子观桃”,“喜鹊登梅”各具特点,都有其象形和寓意,变换角度观察,更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美不胜收。让人不禁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15、最著名的怪石要算飞来石,为什么叫飞来石呢?因为飞来石竖立在悬崖边,重200吨,可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只有一点点,无论风怎么吹,雨怎么下,它都纹丝不动,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样。

17、“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至今,我还赞叹着黄山的美景。去年,我和爸爸妈妈去黄山旅游,那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真让人流连忘返

18、万万没想到黄山的奇妙景色,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怪不得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座中国的世界名山啊!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8

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创造精神能力与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处于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教育要面向21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创造型的人才就要具有创造型的思维能力。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以已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无论是学生上午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智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而想象力在人们认识客观现实、理解他人体验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创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市人们探索新领域的触角,是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学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品味词句,引导观察,从而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现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再学习“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等章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我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对文中略写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景物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具体步骤是: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2.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9

一、抓住恰当时机,引起兴趣,激发说话愿望。

说话训练是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创造恰当的说话机会,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在选择说话内容时,角度要广泛,内容应丰富,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广泛地、生动活泼地认识生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5.12地震后,卫生院部分医生到学校为学生体检。我班同学体检结束后,待医生刚走,我灵机一动,觉得让学生练说的机会来了,马上让学生把他们刚才看到的医生体检时的动作和神态说一说。同学们都抢着发言,有一位学生讲得真好,他说:“医生帮我们体检来了,看,他们背着药箱,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口罩,认真仔细地为我们检查身体,他们多么辛苦啊!”在一次公开课上,我班一位平时不大肯发言的学困生却发言特别积极。课后,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郑重其事地表扬了他,并给他发了奖品,鼓励他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然后,我让他走上讲台,说说此时此刻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及时抓住这个能激发学生练说的机遇,让其他学生来说说这位同学刚才的表情。因为教师抓住了机会,学生有了可说的内容,所以他们纷纷举手发言。一位学生说:“他红红的脸蛋,并且带着微笑,亮亮的眼睛,好像在说自己下次一定会表现得更好。”学生说得多好啊!他们消除了紧张害怕心理,就敢想敢说了。他们常常讲得有声有色,许多有表现力的词汇也脱口而出,在不知不觉中说话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应用现有教材,挖掘潜能,加强说话训练。

小学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它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以及训练的方式。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说话训练。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进行练说。如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我紧紧抓住两幅插图,让学生仔细看图并展开想象: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是什么样儿?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2、利用板书,复述课文,进行练说。要巧妙地设计板书,让学生借助板书复述课文,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练说“将”、“相”由不“和”到“和”的发展与变迁过程,我就抓住关键词语,把“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过,用箭头式的板书表示出来。在板书的指导下,学生复述得相当好,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当我把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然后由洞口进入外洞,通过空隙到达内洞的过程用简单的图画板书出来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就乘机问学生:“你能把老师黑板上画的图画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吗?”学生兴致很浓,争先举手发言,收到了很好的说话训练效果。

3、选择合适的课文,让学生仿说片段,进行练说。有些课文中的自然段,短小精悍,示范性较强,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里的片段,练习说话。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向同学们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而且这四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颇有示范性。正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又列举了三种奇石的名称,在读完全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谁能学着书上介绍黄山奇石的样子,展开丰富的想象,也向大家介绍一下书上没具体写的奇石?也许你讲的比书上写的还好呢!”老师的鼓励,范例的指导,无疑已激起了学生想说的欲望。有位学生向大家介绍了“仙女弹琴”,他是这样说的:“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位仙女正坐在石凳上,低头弹琴呢!那琴声可真动听,仿佛在赞美黄山那秀丽神奇的景色呢。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了。”毋庸置疑,像这样的仿练,学生喜欢,而且效果好。

三、开展课外活动,提供场所,充实说话内容。

说话训练仅仅依靠课堂训练是不够的,所以我十分注意带领学生在课外开展活动,为说话训练提供广阔的场所,丰富学生说话的内容。

1、成立学习小组。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后有组织地练好说话,我采取一名优生、二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相结合的办法,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进行练说,每周一次,小组在班上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每次活动定一个中心,抓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共同提高说话能力。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10

是啊,一曲《蝶恋花・答李淑一》唱响了大江南北,而且让世人领略了评弹这吴侬软语的迷人魅力。当天晚上,我拨通了余红仙家的电话。不久,我又来到了她的寓所。我知道,这座华山路上的有名公寓,周璇、乔奇、孙景路等艺术家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就在这座充满艺术氛围的公寓里,余红仙“退而不休”,还在为评弹艺术发挥自己的余热。

学沪剧的她改行唱评弹

余红仙告诉我,其实她原名余国顺,“余红仙”是她的艺名。60年艺术生涯,人们早已把余国顺忘了,而“余红仙”则名副其实地成了她的大名。余红仙是浙江杭州人,但她生在上海。父母喜爱京剧,特别是麒麟童(周信芳)、盖叫天等人的演出。在这样家庭里出生的余红仙自然也爱上了文艺。她说,五六岁时,她就跟着父母亲一起到天蟾舞台看京戏,当然只是最便宜的三楼边座,而在家里,“无线电”(收音机)好像被她包下来似的,不是听越剧、沪剧,就是滑稽戏。

一边听,一边就学唱起来。由于她天生有副好嗓子,像模像样地学唱,竟引来周围邻居的欣赏和关注。正巧有位邻居是沪剧名家石筱英的妹妹,她称赞余红仙唱沪剧学得“像得来”。于是,余红仙想跟石筱英学沪剧。热心的邻居带着小姑娘去见石筱英,石筱英一听她的唱,觉得是个“苗子”,当即表示愿意教她。可回到家里,余红仙将这一想法与父母一说,父母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小小年纪的余红仙已经想学艺术,但当时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想到自家经济拮据,恐怕一时也拿不出很多钱来供她学艺术。不过做父亲的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于是建议她学评弹,父亲说,说书不需要多少行头,蓝士令布旗袍一穿就能登台,这我们还供得起。

就这样,余红仙来到评弹老艺人醉霓裳的家里。醉霓裳不兴摆酒,磕个头就能拜师,但却要试试余红仙的嗓子。余红仙唱起了沪剧《碧落黄泉》中的“志超读信”。有着明亮嗓子的她把沪剧唱得有板有眼。但评弹能不能唱好呢?醉霓裳遂以蒋调《战长沙》为她开蒙。余红仙学得认真,唱得也动听。醉霓裳笑了,这才正式收下了这位女徒弟。是年1952年,余红仙12岁。

当时,年过半百的醉霓裳擅长说唱弹词《双珠凤》。勤奋好学的余红仙不久就与老师、师姐拼档演唱《双珠凤》了。那年,她14岁。两年后,余红仙与王再香拼档弹唱《双珠凤》《贩马记》,受益良多;1959年进入上海长征评弹团,与李伯康合作弹唱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等。1960年12月,余红仙进入了上海人民评弹团,这成了她艺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人民评弹团名家云集,余红仙如鱼得水,先是与陈希安拼档《党的女儿》,继而与徐丽仙合作《双珠凤》,接着又与蒋月泉拼档现代长篇《夺印》,还参加了《人强马壮》《红梅赞》《晴雯》《点秋香》等多部中篇评弹的演出。在名家指点下,她的演唱艺术日趋成熟。如《夺印・夜访》一回,开始她唱来高亢有余、神韵不足。蒋月泉提醒她不要因天赋好而尽向高音区发挥,一席话使她茅塞顿开,懂得了正确处理演唱与书情、人物间关系的重要。丽调创始人徐丽仙则教她如何谱曲,如何铺排曲词,如何将各种戏曲曲艺提炼并溶化成评弹。此外,余红仙还向朱雪琴学过琴词和《珍珠塔》折子,向郭彬卿学过琵琶。

长期的磨砺,“金嗓子”余红仙的弹唱既有蒋调的雍容醇厚,又有丽调的委婉柔美;既有琴调的欢快跳跃,又有俞调的一波三折,且熔铸成自己独有的刚柔相济、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余红仙以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成长和发展的艺术名家中杰出的一位。“弹词表演艺术家”的称号对于她,用苏州话说,“一点不虚,实实在在”。

一曲《蝶恋花》红遍大江南北

1957年,《诗刊》杂志发表了主席的18首诗词后,全国掀起了诗词热,音乐界纷纷为诗词谱曲和传唱。1958年秋天,当时还是上海红旗评弹队青年演员的赵开生以评弹曲调谱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由余红仙在上海书场作为正书前的开篇试唱。新作融化了蒋调、丽调、俞调、薛调等多种流派唱腔的旋律,很有新意。虽不太成熟,但听众非常欢迎。后来赵开生、余红仙在著名前辈艺术家周云瑞、徐丽仙、张鉴国等的帮助下,继续对《蝶恋花》进行修改、加工,使演唱上更富激情。

1960年夏,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工作会议。经陈云提议,在锦江饭店北八楼开设了一个临时小书场,、陈云、薄一波、等同志成了常客。有一天余红仙演唱《蝶恋花》。陈云听了笑得直鼓掌,刘少奇也在演出后与她亲切握手。可是那天总理因为有事来晚了。陈云先让评弹团团长吴宗锡到后台关照余红仙暂时不要卸妆。来后,陈云马上向总理热情地推荐:“今日有个《蝶恋花》演唱,很好,您可以听听”。在全部节目演完后,余红仙上台再唱了一遍。总理听了,也很赞赏。总理和陈云一致认为,曲调谱得好,唱得好,尤其是“忽报人间曾伏虎”唱出了气势。总理又说:“杨、柳二位烈士到了月宫,寂寞的嫦娥就不寂寞了。”但总理说,“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泪”,是说烈士英灵知道了蒋家王朝高兴得流泪了,这是激动之泪,是喜泪,不能用悲伤流泪的动作来表露。是用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方法写的。所以在唱“泪飞顿作倾盆雨”时,用了一个挥泪的动作,这并不符合原作的思想感情。余红仙从心里佩服中央领导,深深感激总理的讲解。总理接着说:“评弹可以多谱唱些的诗词,以后我还要听你唱呢!”

余红仙没有辜负总理的期望,以后又相继演唱了诗词《咏梅》《十六字令三首》等。那天,当听余红仙演唱完《十六字令三首》,很高兴地提出,在配乐上还可以加工提高。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经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黄贻钧和司徒汉等人的精心配器,由此成为了大合唱作品。1961年1月22日,评弹谱曲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以崭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余红仙独唱,上海合唱团200人的合唱队伴唱,上海交响乐团伴奏。《蝶恋花・答李淑一》以抒情的演唱和恢宏的气势顿时轰动了乐坛,从此传遍全国。

谢晋曾想邀她拍摄《舞台姐妹》

余红仙音色明亮华美,高低裕如,在演唱方面有着非凡的才华,她不仅擅唱多种弹词流派唱腔,而且呈现出旋律华美、激情洋溢的特有风貌。她不仅演唱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红遍了全国,而且她演唱的开篇《莺莺拜月》《柳梦梅拾画》以及《双珠凤》中“为千金”“惜别”等唱段,都因风格鲜明而脍炙人口。以致在评弹界有“唱不哑的金嗓子”、“唱勿煞的余红仙”等美誉。但是余红仙的艺术成就并不止于演唱、说表方面,在刻划角色方面,她也有着深厚的功力。她台风稳重,说表清晰,角色刻划真切感人。

她与杨振言拼档弹唱的长篇弹词《描金凤》,受到了海内外听众的广泛好评。《描金凤》是评弹传统书目,与《大红袍》(又名《玉夔龙》)并称为“龙凤书”。这部书反映的社会面广,上至皇帝宰相,下至书生乞丐,揭露官场黑暗、世态炎凉十分深刻;书情也很曲折,富于传奇色彩。杨振言很早就与其父杨斌奎拼档演唱《描金凤》,驰誉书坛。余红仙与他拼档,上下手配合默契,挥洒自如。在“大闹德贤堂”、“换监救兄”、“劫法场”等回目中,余红仙所起王夫人、徐惠兰、禁班阿二等角色都十分精彩。除此,无论是《双珠凤》里的文必正、霍定金、杨虎,还是其他书目中的秋香、石榴、晴雯,抑或是现代人物高山、江姐、、水娥,都被她描摹得栩栩如生。

余红仙在上海书坛的名声越来越响。当时,众多文艺家,包括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舒适、上官云珠等都喜欢听评弹。而谢晋当时住在黄浦区,他成了附近南京西路“仙乐书场”的常客。他认为评弹艺术的最妙之处在于表演,其分析人物之细致,刻画性格之传神,是其他艺术样式难以匹敌的。所以他专门“看”评弹而很少在收音机旁“听”评弹。一次他听余红仙一曲唱毕,放下弦子,就变成了一名“匪兵”,獐头鼠目、低头哈腰地喊一声“报告!”忽儿又变成了匪军官,在那里指手划脚、吹胡子瞪眼,真是惟妙惟肖,乐得他前仰后合。“在一部书里,一个演员甚至可以演十几个角色,哪个剧种有这种演法?”他自问自答,“只有评弹。”

上世纪六十年代余红仙深入工农兵群众,为海军演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范派小生的唱段,大受欢迎,掌声热烈。因为海军战士多为北方人,听不懂评弹,但能听懂越剧。余红仙拿出幼时的“童子功”,唱起沪剧和越剧。其实,她还能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戏背唱下来。

谢晋对余红仙的为人性格、艺术素养和创作特长非常了解和欣赏,所以当年他在筹拍电影《舞台姐妹》时,准备起用余红仙,让她出任主角。此事还得到舒适的支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她的“角色”因此搁浅。不过她的声音和形象还是出现在银幕上,她曾为电影《枯木逢春》《红梅巾》配唱插曲,她表演的《蝶恋花》在影片《春天》中被记录了下来。

二十载精雕细琢《双珠凤》

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余红仙演过的曲目无数:《双珠凤》《珍珠塔》《钗头凤》《贩马记》《人强马壮》《战地之花》《红梅赞》《夺印》《晴雯》《点秋香》《三盗芭蕉扇》……

我问她,哪个曲目对你影响最深?她说,若以感情论,应算《双珠凤》吧。

说起《双珠凤》,余红仙神采飞扬,仿佛又置身舞台,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明代洛阳才子文必正与吏部千金霍定金那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她的老搭档杨振言退休了。这时的余红仙如另外找个上手,既省力,又卖座,然而她却选择了另一条艰难的路。她认为《双珠凤》这部书,目前说的人已很少,如不及时继承,就有失传湮没的可能。所以她想,自己来翻做上手,这不仅对自己是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可以带出一个下手来。于是她决定边整理边演出这部出科书。

作为评弹传统曲目之一,《双珠凤》饱浸历代老艺人心血,有许多精华部分,但也有一些缺点,甚至糟粕。比如某些人物形象不够鲜明;某些情节过于血腥,缺乏美感。于是,她对原本仔细分析研究,并请教老前辈,吸收各派《双珠凤》的长处,去芜存菁,首先把文必正与霍定金的爱情主线理直,并根据评弹讲究“理、味、细、趣、奇”的原则,对书中人物和情节作了精心的推敲。比如书中“三斩杨虎”一节,原书中存在着不合情理和有损杨虎形象的地方,原书中,是杨虎让儿子哑子三官代文必正死,而三官不知,杨虎叫两个禁班伙计把三官揿到棺材里去。余红仙重新作了铺排和处理,现改成杨虎首先想到自己代死,但三官认为父亲代死年龄不对,容易败露,而主动提出自己去代死,而且是在乘杨虎不备时,触柱而死。这样,这段书就更加符合情理了,从而成为一个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回目。在唱腔方面,她力求出新。有的地方把朱雪琴的琴调与王再香、王月香的唱腔熔于一炉,有的地方则把蒋调与陈调巧妙嫁接,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积累,她在醇厚的蒋调、苍劲的张调、委婉的丽调和奔放的琴调的基础上,根据书情、人物,并结合自身的天赋条件和演唱技巧,加以融合、变化和创新,无论旋律、过门、唱法等都显现出明亮华美、摇曳多姿、热情奔放的风貌,形成了具有余红仙自己鲜明特色的唱腔,恰当地表现出书中人物的性格与感情。

如在“送花楼会”中的那段唱:“我是为千金不能当面来见千金,为千金无奈在轿后跟……”三十几个“为千金”,用叠句连唱,酣畅淋漓,感人肺腑。“定情”一回中原先并没有“惜别”的唱段,这也是余红仙根据书情的需要和女双档的特点重新创作的。这使得“送花楼会”等重要回目加工后成了精品。她与青年演员沈世华演唱的《双珠凤》,不但得到了广大听众的普遍赞赏,还成就了一对难得的评弹女双档。

为学生她甘作“人梯”

余红仙人到中年,越来越觉得评弹急需年轻人来接班。振兴评弹和培养下一代被余红仙视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到余红仙培养新人。我说,2009年5月,卢湾区顺昌路雅庐书场青年演员孙庆红与颜丽红说《双珠凤》,你不放心,从5月1日开书就住到书场里来,一直住到5月15日剪书。

余红仙有点惊奇:“这个你也知道?”我笑了,告诉说,上海有位著名作家沈善增,他也是你的一位“粉丝”。那天周锡山先生请他去听书,他亲眼目睹了你为培养学生住在书场的陋室里。一个堂堂的评弹艺术家,使他感动万分,回来后就在他的博客中写道:“这次余老师为了辅导学生,古稀高龄,半月住书场,更是稀有。我用手机给余老师与所居陋室拍了照。此陋室还有一吓人之处,通向门的几级楼梯没有扶手栏杆,很容易摔跤,特别是半夜起来上厕所。所以,余老师此举不仅高尚,而且勇敢……更有历史意义的是余老师的风范,她告诉我们,什么是德艺双馨。在余老师的培养下,一对青年演员深受观众欢迎,连加座都客满。而余老师为了咳嗽嗓子不适的孙庆红,明天主动提出上台和弟子唱三个档。明天是霍定金私吊,大段唱功书,观众可以一饱耳福,但对因病与年高多时不登台演出的余红仙老师来说,不啻是个壮举。”

听到这里,余红仙不由说:“你们说得好。真的,这其实是我应该做的。”尽管这是余红仙的谦词,但我知道,她培养学生确是踏踏实实的。

余红仙迫不及待要把自己多年来的艺术实践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人。然而,她择徒甚严,要为人好,有基础,有灵气,还要真正喜欢评弹,热爱艺术,守得住寂寞,吃得起苦。比如王惠凤整整接受了她两年的考察,方得以拜她为师。因此余红仙收徒不多,从1979年第一次收卢娜为学生,到前几年收下张艳,不过7名。但她教得认真,倾囊而授,不仅传艺,还传授为人之道和人生经验,在艺术上她是严师,在生活上又是慈母。这些学生在她的悉心调教下,几乎个个成才。同行对此敬佩不已:“余红仙这个老师真了不起,学生给你一带全变了,唱得好,形象也好。”

就说周红,原来是苏州评弹团的演员,她有个绰号叫“小百晓”,因为她什么都知道,评弹的历史、渊源、流派说起来一套一套,非常机灵。不过,中国的传统艺术往往讲究流派,而余红仙全无此狭窄成见,反而觉得博览众长有益,一点也不限制周红从其他老师那儿学东西,倒经常鼓励她大胆吸收不同流派和风格。1995年3月,余红仙刚刚重新谱曲《柳梦梅・拾画》的开篇,就进医院做甲状腺瘤的手术。她生怕开刀影响声带,所以抓紧时间在开刀前观察期的7天里,把这支开篇教给周红。她一句一句教,周红一句一句学。手术后又马上让周红唱给她听,她不能讲话,周红唱得对,她就点点头,唱得不对,就摇头。后来,苏州电视台要录制《柳梦梅・拾花》,余红仙就推荐了周红,可周红信心不足。余红仙竟亲自操琴为学生伴奏。老师为学生伴奏,那可是从未有过的事啊。可见余红仙的大家风范和高尚情操。

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老师。余红仙开刀住院,周红天天到医院陪伴侍奉。王惠凤、周红现在都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多次代表上海评弹团、上海曲艺家协会晋京汇演,出访欧洲和香港、台湾地区演出、讲学。学生的成就让余红仙欣慰万分:“这是我得到的最好回报。”

余红仙带学生从不计报酬,周红拜她为师时,家还在苏州,吃住全在老师家里。书坛生涯40周年演唱会,余红仙让特地从日本赶来的学生卢娜演唱《蝶恋花》作为压台,自己却唱中轴。卢娜的父亲卢文勤十分感动地说:“像余红仙这样的老师,在文艺界真是太难得了!”有人问余红仙:“你为什么这样热情地捧学生呢?”她说:“我捧学生,是为了事业,没有后辈继承,事业也没有了。”

“吴侬软语”海外觅知音

人称吴侬软语的评弹,在传播中收到种种限制,但在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下,同样以它特有的魅力早已走出了国门。余红仙就是频频受邀出访的一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每到一地,观众纷至沓来,真是让她感慨不已,真正的艺术不分国界,无须语言而获得人类共鸣。

有一回演出,让余红仙记忆犹新。这是1996年,一场罕见的大雪袭击了纽约。恰在此时,中国的一台戏曲即将在卡内基音乐厅拉开帷幕。“当时,都感到运气不好”,今天,余红仙回忆起当年一幕,不禁莞尔。那会儿,她与同来的中国的艺术家们心里隐隐有些担忧。本来嘛,中国的戏曲在美国能有多少知音?偏偏这场大雪又来捣乱,还有什么观众甘愿冒雪赶来观看呢?如果是京剧、昆剧,那华丽的舞台,优美的身段,给不懂中国话的外国人看来也是十分赏心悦目。可是评弹,一人一琴或者两人两琴,操着吴侬软语,即使中国的北方人也不大听得懂,何况外国人?靠什么打动他们?

就在余红仙默念间,音乐厅里的观众却渐渐多了起来,最后竟然满满当当,座无虚席,观众的热情真是足以将纷扬的大雪融化掉。当晚的演出大获空前成功,余红仙与杨振言的评弹《西厢记・拷红》赢得雷鸣般的掌声。事后,她听说很多观众是从另一个城市驱车赶来,不少华人携儿带女,要让自己的孩子感受中国的传统艺术之美。

这一次美国之行,余红仙足足停留了两个月,时间不算短,可是还有好多邀请无法践行,她从美国东部到西部,又从西部到东部,马不停蹄地奔波参加各地艺术活动,只恨分身乏术。她不仅仅去演出评弹,还登上美国大学的讲坛,讲解中国的评弹艺术。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由自己的搭档现场演示,余红仙担纲主讲,《拷红》《汪宣做官》……一段段娓娓道来。余红仙以中国艺术和艺术家的魅力令异国学子深深倾倒。

在加拿大,余红仙和她的评弹也一再受到当地观众的追捧,从中国去加定居的庞志雄、黄佩珍夫妇竭力挽留她,愿为她办理定居的手续。而余红仙婉言谢绝,像所有中国的老艺术家一样,出访只有一个目的: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无个人考虑。评弹艺术的根在祖国,只有回到祖国她才能大有作为。

工作狂讲起了“养生之道”

1997年,余红仙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并出任上海评弹团艺术指导。在为评弹今天和未来倾注精力的同时,年逾花甲的余红仙也讲起了养生之道。余红仙笑道,她以前是个工作狂,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了她的健康。1992年,余红仙在北京开会时突然头晕,舌头变硬,手发抖,血压升高。经医院CT检查为脑梗。经过几个月的住院治疗和在家休养,病情才好转。这一次的疾病经历教育了她,要尊重自然规律和人生规律。于是近10余年来,她主动给自己“放松”,减轻了工作量,并遵照医嘱,坚持服药,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当参加锻炼,高血压和心脏早膊得到了有效控制。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11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要飞到蓝天上和小云朵做游戏。我要给云朵涂上色彩,红色的公鸡,黄色的鸭子,蓝色的大象……我要给天空涂上五颜六色。我要和彩霞姐姐一起跳舞,和小鸟一起唱歌,和风儿一起追逐,游戏。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要飞到北京看看宏伟的天安门,看看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有多长。飞到黄山看看奇形怪状的岩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飞到美丽的呼伦湖,我要看看鱼儿跳跃,鸟儿低飞。飞到美丽的天山,采一朵洁白雪莲,先给我敬爱的老师。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要把树种和雨露洒向沙漠,使沙漠变成绿洲。我要把爱心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全世界的小朋友幸福快乐的成长,再也没有犯罪和邪恶。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黄山奇石仙女弹琴范文12

行者,又名章甫、青主、号妙德。

琴人、作家、当代学人、旅游卫视特约主持人。

十年间两次遍走中国、亚洲各地。在琴学上,拜学于当今中国最重要的古琴大师之一裴金宝先生;在尺八上,他曾游学于日本尺师竹仙老人等。兼学吴门归真太极式。

作品有《天上大风》(中信出版社)、编订《弘一大师开示录》;“古琴与尺八”主题演奏会;主持、拍摄有旅游卫视《穿越桃花源》10集纪录片等;新书《行者音风录》(心游HeartJourney)即将出版。 师古,琴音不求而自美

2008年,我从江南游学回束河,见到了上海琴家林友仁老先生。这是我最初遇见的一位古琴大师,他的性格率真、古怪,平时喜欢云游山寺、古村,亲手做菜、喝点儿黄酒。当时我们居住的院落里共有三套房间,他住在最高的槛月楼上,夜晚是赏月的佳处,白天可以看到玉龙雪山的峰顶。一天晚上,听他在槛月楼下讲琴事,说起他的指甲太软,折断后弹琴不顺手,曾对一位画家朋友随口说了起来,不料朋友反说:“我字写不好还能怨笔秃呢”。所以,他细细反思朋友的话,七十余岁的年龄,还时常练习一个古琴指法“撮”。撮”音是古琴最常用的指法之一,对于弹奏古琴尤为重要,通常需要右手的拇指、无名指,或食指、中指一起发力,使两根不同的琴弦同时发出音声。这个指法,虽然弹出音声来并不很难,但是要随心所欲地控制音色、音量,不出现噪声和杂音,手指就必须非常的灵活。琴人步入老年,身体和手指一般都会退化,变得僵硬、迟慢,如果还想继续在任何的弹奏情境中都能保持琴艺的巅峰水准,就只有不厌其烦地练。而他最擅弹的琴曲,是一首叫《普庵咒》的古曲,因曲中的很多音韵都像是模拟寺院的敲钟声,他弹奏的这首曲子,一般比其他琴家的演奏时间要长几分钟,别人问他为什么呢?他就说在寺院里住时,感觉听到的钟声就是这么悠长的,这是他的《普庵咒》,不在乎世俗之人的议论。

2010年,我在北京约见他,他按老黄历选了吉时,才通知要我过来。除了简单问礼、叙旧,我和他讲起一事:游学途中,我遇到一位道士,他说起弹奏某首琴曲,每次都恰好用时5分零6秒,众人对这种娴熟的琴艺、演奏功力非常赞叹。使我有些疑惑。林老先生回答我说,一个琴人,对弹奏时长的把握,确能证明琴艺上具有一定水平,但这并不代表对古琴音乐的深刻理解,也谈不上演奏古琴的境界。“每个人身体上的细胞,今天和昨天就有很多是不同的。哪怕你炒同一个菜,每天放相同的配料,也未必烧出来完全一样的菜味,何况是弹奏琴曲呢?”他的比喻令我一下豁然明了。习琴要研磨古琴技艺、指法,师古必不可少。演奏古琴最好是“随心而发,顺乎自然”。如此一来,琴音将不求而自美。这次告别之后,本以为以后还能再次见得到他,不料2013年夏,忽然在网上看到了他仙逝的信息。竟然未能来及,遗憾不已。 琴虽为人所主,人却是琴的过客

苏州的怡园,是近代琴人、文人的汇聚之地。民国时为今虞琴社、苏沪文人的雅集之地,20世纪80年代后为吴门琴社琴人的雅集之地,不时也有国内外的琴人前来观摩、交流。如瑞典著名琴人、汉学家林西莉,在欧洲和中国相继出版的著作《古琴》中,就曾写到过吴门琴社琴人在怡园雅集的景象。近代书画宗师吴昌硕也作过“怡园会琴记”,记录当时怡园琴人聚会的盛况。如今,这种传统的琴人雅集,在怡园里依旧延续。(不仅全国只此一例,全世界的音乐界恐怕也是绝无仅有。正是它的人文价值,也才使得苏州成为中国古琴艺术传承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

2011年春天,我专程来到这里,参加吴门琴社的每月琴会。在怡园的坡仙琴馆,琴人们按时围坐在琴馆的石听琴室里,每个琴家各弹一两首琴曲,年轻的琴人、甚至十来岁的琴童,也可以自由地去弹一首琴曲。老琴家们会根据所弹的琴曲,指出弹奏的优点和缺点,参与琴会的琴人也可以看到不同琴家的弹琴风格、指法特点。古琴的音韵,音的部分更多是指右手弹奏的音声,韵的部分,则多在于左手的弹奏。对于弹琴的技巧来说,古琴指法是首要的,出指的技法,只是右手就有勾、挑、抹、撮、托、摘、打、滚、拂、轮等数十种,左手指法又同时有吟、猱、绰、注、撞、退拂、进拂等,两手指法一起熟练运用,一上一下,一进一退,都有法度,才能弹出来美妙的琴音。否则,仅按照乐谱和节奏,把琴曲粗弹出来,就如同未经雕琢的诗句,语言上经不起推敲,意蕴上值得品味之处,也较少些。

在怡园,我有幸听到吴门琴社社长裴金宝先生的弹奏(他是中国目前最为重要的古琴大师、斫琴大师之一,琴艺高超、指法精妙,为人非常的朴厚纯善)。裴金宝老师指法极为稳健、灵巧,弹奏有时阳刚、厚重,似北方人的宽厚气度,有时轻柔、淡远,音韵中又明显有着南方人的细致。他坐姿端正,犹如桩步,双手起落自然而有态势,双臂、行指往往成一圆形,如同在琴上操练一套太极拳。“以气运身,以身行气”,这是吴门琴社创始人、古琴宗师、太极拳大师吴兆基老先生传下来的绝技。裴老师继承吴门琴社的事业,也传承着吴兆基老先生的琴风,古朴纯正,清微淡远,得其吴派正宗。前来园林里游玩的旅行者、外国游客,走过琴室前听琴,纪念性地拍照、求教,也并不打扰到他们的雅兴。

后来,我在裴金宝先生家里求学,先生不厌其烦,连续七天,对我讲琴、讲琴器。他说习琴,琴心、琴艺要去兼修,人与琴也要相互调和。演奏不同的古琴,琴人贵在守乎中道:音色过于柔和的琴,有时音量要弹得重些;音色过于明丽的琴,音量就可以弹得稍轻一些,使琴曲显得和雅,音声不要过暴或过小。他说对名琴、好琴的追求,也是弹琴人的一种雅趣。裴老师收藏有多张名琴,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号称“海内第一蕉叶”的一张琴,此琴为明代琴家祝公望大师所斫制,通体黑漆流水断纹,美轮美奂。琴的重量只有四斤一两,形状和意态是仿蕉叶的形状所制成,音色苍古静透,为世间不可多得。当年为保护下来这张名琴,几乎变卖了所有的资产,如今已二十余载。相对于拍卖会上动辄过亿的名琴,此琴已是无价之宝,可是裴老师并不吝啬,他取出这张琴,告诉我怎么去欣赏名琴,让我抱一抱这张传世名琴,感受它的重量,观赏琴的造型之佳妙。他说,“这张琴再过些年就五百岁了,而人生只有百年,弹奏过它的人,前面已不知有多少琴人,此琴也必然会流传后世,可见琴虽为人所主,人却是琴的过客,我只是这一世的保管者而已”。令我感动至极。 古琴减字谱与琴之禅

天平山、同里古镇,也是我探寻琴道的两个地方。同里古镇的正福草堂,是新中式造园的代表,囊括有造园设计、古琴、书画、围棋赛事、养兰草、苏州评弹、焚香、茶事等,可谓中国式生活的集大成者,由同里陆誉夫先生开创。2011年秋,吴门琴社和今虞琴社合办雅集,分为正福草堂、退思园两处,我前去聆听,不仅见识到戴树红先生的精湛的琴、箫技艺,也幸运地听到了裴金宝老师对于濒临失传的古琴唱谱进行的一次讲解。古琴唱谱,是用吟唱的方法,把琴谱完整地唱出来。与现在流行的西方五线谱、简谱不同,也与中国古代的工尺谱不同,它是独有的一种减字谱,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指法的一种记谱方式。古琴的减字琴谱在明代、清代,曾有多次结集,传世有《松弦馆琴谱》、《神奇秘谱》等数十种琴典。可是,若说把减字谱给唱出来,不要讲现在无人提及,往前数十年,也几乎听不到相关的音频史料。裴金宝老师说这是濒临失传的一种古人唱谱的方法,仅有几位琴界的老前辈,在少小时候的记忆中,似有听到民国古琴大师唱过,但也已记不大清楚了。所以,裴老师决定在雅集上讲出来,以供琴人参考,令我们如获至宝。因为,这意味着古琴减字谱上的每一个指法,都可以用对应的指法名称,以相同的音高、韵律给唱诵出来。不仅是对于初学琴者掌握基本的曲调有用,而对于弹奏古琴时的指法运用套路、转调、记谱,也大有裨益,更可说明减字谱无须用西方的简谱、五线谱来替代,它自身独有的琴谱,才是最适合古琴传承的。

天平山,是姑苏名山,有吴中第一山之称,往昔为范仲淹先生家的祖庙、范氏义田所在处。民国四大古琴宗师大休禅师,曾在天平山边的无隐庵住下,并圆寂于此。大休禅师为新浙派古琴大师徐元白的师父,浙江的琴人多是出于徐元白先生门下,或徐氏门下徒子、徒孙一辈。所以,大休禅师,也可以是新浙派古琴之祖。而他本人祖籍四川仁寿,有蜀派之琴风,行踪又遍及中国各地,按宋代成玉磵所说“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炼,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实为一百余年来的古琴圣手。我在天平山下住的时间里,因仰慕大休禅师的道风,常去寻觅无隐庵的遗迹。现在的天平山边、天马山前,有一处新修的大休禅师墓地,名为:“大休息处”。墓旁石壁上刻有一首他生前作的诗偈:“人弃则我取,人取则我弃,人我两俱空,百事皆如意”。此番境界,常令我倾心之极。墓园的下方,是无隐庵的旧址,临近为白马涧——越王勾践古时养马之地。偶有友人来访,我会带他们先去大休禅师墓拜祭,敬一支沉香,慢慢清扫墓前的落叶,一起于墓前抚琴、听琴,或指点一下卧薪尝胆的典故出处,后游天平山的名胜古迹。

这些琴与琴外的事,都是我接下来要去行走的道路。它既不同于我在山水中的隐游,也不同于我在古刹、古村镇的静居时光。我不知道我还要去往哪里,去探寻些什么。但我明白,如果要去传承古琴音乐,就必须要去一一面对、体验。 对话行者:

1. 是什么打动了你,让你走上古琴之路?

2007年春夏之交,我在一位朋友修筑的束河石莲精舍中听琴,他的琴室在雪山脚下,阳光从四周的透明玻璃照进雅致的琴室。友人折了几枝盛开的梅花,插在花器中,用炭火、铜盆煮起岩茶……那宁静的片刻,琴室中播放的吴门琴曲《梅花三弄》,一瞬间的静雅、逍遥的音韵,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而当时的一切——外在环境、精神、知己,也都恰到好处,折梅煮茶、围炉听琴,就像是一场美好的梦,却发生在现实里。我在那一刻被古琴的声音所打动并且迷恋上了这种乐器。

2. 你遍访古琴大家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女性古琴人?

抚琴的女性琴人少之又少。我见过两位,一位是吴门的叶名佩女士,是今仍健在的、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女性琴家、画家。她从少女时代就开始习琴作画,在古琴上,师从徐元白、张子谦先生等。如今八十五岁高寿的她,依然气度优雅,说她弹琴就是玩玩、开心,和艺术家们是全然不同的。女性弹琴韵味恬淡、委婉,和男性琴人的浑厚力度很不一样,别有一番意致。还有一位是瑞典琴人林西莉女史,青年时期,她随时任瑞典外交官司的丈夫来到中国工作,因从小弹奏钢琴,对西方音乐产生审美疲劳,更向往沉静和淡泊的音声,后她开始热爱起了古琴,一度得到过数位古琴大师的悉心指导。几十年的古琴生涯,令她在2006年写成《古琴》一书,也是位很了不起的女性古琴人。

3. 你今后的打算是什么?

在探寻中国古琴之路的途中,数年以来,我已涉足云南、北京、苏州、福建、成都、杭州、南京等地,寻访中国各大琴派的传承、古代琴台、琴人的遗迹,搜罗琴画、琴诗来读,或参与琴会、雅集、观摩演奏会。以后想让更多的世人看见、听见、了解、认识古琴。 想走古琴之路,行者给你一些建议

1. 先要认识古琴音乐,可以先听听“老八张”唱片和民国琴人的一些录音。香港雨果唱片出版的古琴CD专辑,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题字,中国各大琴派的代表性琴家琴曲,基本都有收录,也非常好。

2. 探寻古琴艺术之路,可以先去读些琴史、琴诗、琴画、琴谱等,如《琴史》、《金虞琴刊》等书,对中国各大古琴流派、古琴故事、琴人们的雅集、活动,有一定的了解,也可去探访一些古代琴台的遗迹、琴人墓园。

3. 苏州怡园是近代中国琴人雅集的重要场地。中国当前最重要的琴社——今虞琴社、吴门琴社都在这里成立。一百年来,国内外许多文人、琴人慕名而来,前来听琴、交流。如今,怡园的坡仙琴馆,仍是吴门琴社琴人每月一次的雅集场地。而像这样延续文人、琴人传统的雅集,参与者又有数代的古琴大师、琴人,在国内仅此一例。值得一去。怡园位于苏州乐桥地铁站边,门票15元。

4. 中国学琴的人有数十万,不如写字画画的人多。但在古琴艺术上,有突出成就的古琴大师,却比目前书画界的大师要多。可惜的是,这些琴家也都七八十岁了。像广陵派、泛川派、吴门琴社、浙派、闽派、今虞琴社的代表性琴人,一旦无人能够续其绝学,琴技也就面临失传或衰微的境地。有心去寻访古琴艺术的人,不妨先找出当地的重要琴家,去开阔一下眼界。

5. 江南一带,是现在的中国古琴艺术传承最好的地方。苏州天平山边,有民国四大古琴宗师之一大休禅师的墓园。天平山为古琴国手管平湖先生昔日求学之地。山中的苏式园林、古枫树林闻名中外。天平山位于苏州木渎古镇附近,门票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