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

时间:2023-05-29 17:44:22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我们固然不是为了教学生做几句诗,但古诗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园地不老的奇葩。面对千百年来那些博大精深,灿若繁星而又脍炙人口的古诗,谁能不为之赞叹。实际上,古诗教学,不仅是学汉字、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美感――这是由古诗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深邃的意境决定的。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要很好把握毕竟有些难度。

笔者不才,从事古诗教学多年,多少积累了一点经验,略述与此,与各位探讨。

法之一:从作者、背景入手,给理解一个平台

应当清楚,任何作品都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只有将其放在特定的背景下理解才能理解得深刻,也只有在特定背景下理解起来才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诗歌自然不例外。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读时人的诗歌,一看就懂;可是,读古人作品,往往就得看注解了。道理很简单:时人的诗,就是以我们所处的时代为背景的,不用说我们也清楚;而古人的诗,则是以古人所处的时代为背景的,我们是两眼摸黑,理解起来自然困难重重。教学诗歌,除了字词的解释外,作者以及时代背景等都是开启理解之门的钥匙。

以曹植《七步诗》为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看过《三国演义》的都清楚,曹丕因为嫉妒弟弟曹植,担心他跟自己争夺王位,于是刚一即位,就命令他在走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否则小命难保。七步做首诗,曹丕显然有意为难曹植,不想曹植七步之内居然完成!哥哥心意,弟弟心知肚明,于是借题发挥,发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的责问。有了这个故事做铺垫,理解诗歌无疑会大大降低难度。

《七步诗》当然是诗,但曹丕用意不在诗,曹植用意同样不在诗。准确理解的关键不在诗本身,而在做诗的那个背景!讲清了这个故事背景,一切尽在不言中。可是,如果不讲清这个背景,学生眼里的不外乎尽是豆子豆叶等的,要读出诗中味道,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再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但悲不见九州同”令古今多少爱国人士产生共鸣,原因何在?我们理解,但小学生难理解。如果能讲清当时的南宋的时代背景、陆游一生的统一追求、朝廷的偏安一隅,那么,回过头来再看,就显得很亲切了。

一句话,喜欢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小学生眼里,作者的介绍,背景的介绍其实也就是讲故事。以故事讲诗,还有难度吗?

法之二:从情景入手,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古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枫桥夜泊》一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你看,尽管只有二十八个字,却为读者展现了一副美不胜收的国画:深秋之夜,月已落,霜满天,天地一片寂静,远处几声乌啼传来,令人倍感寂寥。江岸上枫叶火红,江面上渔火点点。仔细品味,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月是落了的,霜是满天的,乌啼是深夜的,渔火是零星的,钟声是客船上听到的――画面很美,但画面中每一事物却都不透着凄凉、透着寂寥!此情此景,诗人能是兴奋的吗?为什么不高兴?如果已经告诉了学生该诗是诗人落第之时、飘泊异乡之时的有感而发,诗意就更明白了。名落孙山,飘泊他乡,诗人愁啊!“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可是,二十八个字中有一字是“愁”字吗?没有,但却字字不离愁思!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再如韩愈诗:“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为人称道,可究竟好在哪里,似乎又难以名状。但是,当我们将其还原成一幅生活的风景画时,就会发现,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你看:丝丝细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是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地面上却只有稀稀稀稀疏疏七零八落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这样的情境,还用担心他们看不明白什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吗?

语言是抽象的,但画面是具体而直观的。只要能在学生头脑中勾画出一副美丽的图画,一切的文字解释都是多余的。

法之三:从诵读生发,悟出诗情。

古代诗歌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这是现代诗歌难以企及的。古诗的意境,所谓的诗情画意很多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解决之道只有一条:熟读。诚如本文开头所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没有熟读,没有大量的熟读,令人很难体会出古诗何以魅力无穷,更不要说小学生了。

当然,小学生读古诗,未必就一定能体会出意境,但长久的坚持,肯定会有所收获。实际上,只要孩子们能从熟读中感到快乐,古诗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通过诵读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要读,认真读,就已经意味着有收获了。

怎么读?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其次是要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是古诗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感情怎么读得出来?那就要看你是否读到家了。简言之,诗歌感情的体会需要千百次的反复诵读,仅仅几遍或者十几遍是无济于事的。如《梅花》,通过师生的反复吟诵,读它个百遍千遍,学生就很自然地联想出了“墙角”、“梅花”是身入逆境中的品行高洁之士。当然,这种感觉未必一定是清晰的,很有可能多半是模糊的。这不重要,对小学生说来,有这一点就够了――我们不能要求太高,这不符合实际。只要有一点感觉,就是很大的收获。

法之四:从理解词句讲解,悟出诗意思

毕竟,古今词义变化很大,诗歌又讲求精炼,小学生又是从零开始,因此,古诗的词句含义讲解必不可少。可以说,这是进一步领会诗的大意的关键。在一首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就要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为此,一是要充分利用课本注释。

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尽管没有生僻字,但不做解释学生理解也不易,关键就在于古今词义有了变化。像“元”、“悲”和“同”,学生肯定认得,但如果按已有知识去理解去解释,无意南辕北辙,不能把握诗意的。这时,老师就得实施补充注释如下:“元”就是“原”,原来之意;“悲”是“可悲”的意思,引申为“遗憾” 讲;“同”是“大同”,即“统一”的意思。如此,学生就明白了这句诗的意思是“只遗憾没有见到祖国的统一”。

总之,古诗教学,既是教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过程。如何充分应用这一教学点,那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是,无论怎么认识,都应当清楚,认字识句永远不是教学的唯一。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味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众多的古诗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我们教学古诗,必须考虑到也必须挖掘到。实际上,深入挖掘古诗独有的魅力实际上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回应。

参考文献: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2

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98年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后,全国各地轰轰烈烈掀起了诵读古诗文的热潮。而且,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首次附上古诗文推荐篇目。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古诗文背诵量的积累是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让学生多背熟背,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现在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文学精品,对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 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背诵古诗文有那么大的好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30早读,我一般7:2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或午读的黄金时间学生积累了不少。 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下面学生背诵的方法我也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种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加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3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教学 方法举要

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巧妙利用时间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校7:30早读,我一般7:15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

其实小学生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所以接下来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4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巩固了背诵,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诵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4

书香伴我快乐成长

长岭县实验小学 6.6

孙鼎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书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伴我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对书,我有着特殊的感情。

回首儿时的记忆,我是在妈妈的故事中长大的。那时,我还没上小学,识字不多。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就捧着《启蒙》、《幼儿智力开发》等书籍给我读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等,我总是百听不厌。

上学后,爸爸和妈妈为我买来了注音版的儿童读物。有《安徒生童话》、《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等。

我曾与《海的女儿》一起哭泣,悲叹她的命运;我曾与小矮人们跳舞,庆祝《白雪公主》的婚礼,同时也憎恨那狠毒的皇后。《狼和小羊》使我学会了区分善恶。我知道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辛,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败过程。魏、蜀、吴的三足鼎立以及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英雄气概。

从小学二年级起,我开始接触唐诗宋词。开始时是学校给我们发的《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后来,妈妈又送我《初中生必背古诗50首》和《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在姥爷的指导下三本书的内容我几乎能脱口而出。背着一首首诗词,游戈在古代文化的海洋里,陶冶着我的情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情让我赞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让我陶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让我钦佩; “先天下之又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让我感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使我向往……我在诗词的海洋中一天天长大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阅读《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和《读者》等书籍,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在图书的陪伴下,我快乐充实的成长着。我感受着书香,它赋予我想像的双翼,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畅想。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效果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相当数量的古诗,成为小学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经过精挑细选,非常符合小学生这个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语文教师也须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效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领悟意境,学习古诗的钥匙

古诗字数较少,对仗工整,但是古诗都有一个深远的意境。学诗歌不能只学诗歌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领会到诗歌的意境,这样学习古诗才能真正地学到深处,学到精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说,如果你熟读了三百首诗歌,即使不会写诗,但是肯定也对诗歌有一定的造诣了。在古诗教学中,笔者也强调诗歌的诵读,每首经典的诗歌必然要求学生可以背诵,而且要检查背诵。学生对诗歌每背诵一次,都会加深印象,自然对其中的意境有了逐渐的了解。学生对诗歌的诵读过程,实际就是加深印象的一个过程,每次诵读都让学生有一个体验。通过诵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美感有了一定的把握,他们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教师在学生对诗歌熟练背诵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对诗歌意境进行解读。首先引导学生把握诗人的情感,看看诗人写诗要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还是带有一定的悲怆意味的。学生掌握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诗歌的技术层面上进行把握,比如遣词造句,诗人的炼字上值得圈点的地方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深刻的把握。

二、结合背景,更深刻地学习古诗

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在特定的背景下写的,表达当时诗人的一种情感,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所处的历史背景,对古诗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同行在古诗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一般很少补充课外的知识。笔者在这件事上经常采取的办法是,把古诗置于一个背景下,把诗人的经历也做简单的介绍,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我认为,诗歌学习的目的不能局限在让学生会背一首诗,会解释,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比如,在讲解诗歌的时候,笔者曾给学生介绍骆宾王的《咏鹅》,据传骆宾王做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七岁,被人称作神童,但是骆宾王早年的经历非常坎坷,学生听了骆宾王的一些故事后,就会对诗歌有更深的理解。

对诗人的解读也很重要,学生都读过诗人杜甫的一些作品,还有辛弃疾的作品,在学习这些作者的作品时,讲解一些他们的历史背景,对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很有帮助。比如学生在读到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可能就不理解,教师可以把唐朝中期以来的政治情况简单介绍一下,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等等。诗歌是诗人的心声,是时代的回音,一首诗的产生,总有它的时代背景。因此,学习古诗首先得了解时代背景。

三、多方面渗透,功夫在诗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进行多学科的渗透,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古诗是一种以语文学科为载体,但是涵盖了多个学科内容的文学形式。古诗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本身就是一幅画的文本样式,是一幅文字的“画作”。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古诗描绘的画的场景进一步地展现出来,建议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把诗歌中描述的场景展现给学生。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较容易接受,也非常感兴趣。有技术条件的教师,还可以根据诗歌的意境,把诗歌做成简单的Flash,这样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

诗歌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德育渗透的过程,笔者在诗歌教学中,注意把德育的内容引进去,这样既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也净化了学生的思想。讲授《送别》的时候,给学生引入送别诗这个概念,同时表达了朋友之间一种真挚的感情。

诗歌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生活的过程,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既享受到美好的生活,同时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负担。诗歌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让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不曾接触到的东西,学生通过诗歌去体会生活,去感悟历史,去触摸古代人的生活。教材中的诗歌只是中国巨大诗歌宝库的一个微小缩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感兴趣,去主动地接触和学习。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转变很重要

诗歌教学虽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并不大,选取的诗歌也非常有限。但是诗歌的内容涉猎广泛,对诗歌的解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整个教学这样,对语文中的诗歌教学也是这样。

对诗歌教学方面,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教师要加强对诗歌理论的学习,虽然现在已经不要求写作古典诗歌,但是教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其次,可以自己选取一些名家解读诗歌的作品来读,也要加强对诗歌理论的进修。除了学习一些学者的理论文章外,自己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也要做一些读书笔记和反思,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自身修养的提高。

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要从其他学科方面入手,古诗除了对教师的语文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外,对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中国诗歌史、文学史的书籍,对一些诗人所处的历史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的增长,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教师必须秉承细水长流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一些书籍。

同时,教师在多媒体的制作和运用上也要下功夫,古诗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效果比较好。建议教师适当地多用些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把诗歌的意境较为直观地展现出来。也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当然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教学,对教师的自身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本身,要不断地进步,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6

其中多数是写景状物、叙事抒怀、咏物寄意之作。毋庸置疑,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如何让学生能够心领神会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要创设出诗中的有“无穷之味,不尽之意”的意境,铸造心灵,陶冶性情,进行审美教育。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动的背景介绍

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者、诗人及学生三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具体生动的背景介绍必不可少,诗人一般不可能交诗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就必须由教师作适当的介绍,为学生理解诗意,进入意境扫清认识上的障碍。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读懂古诗词,体会古诗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梅花》一诗,就可以适当介绍一下这首诗是王安石推行变法失败后复杂心情的表白,那么,学生对诗中梅花凌寒怒放的意境就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作者写梅花凌寒独放,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出幽幽清香,实际上是在表白自己孤芳自傲、永不屈服的志向和品格。我用了如下导语:“同学们,在冬天,当百花早已凋谢了的时候,有一种花却在不被人注意的墙角里独自开放,她昂首挺胸,不怕受到人们的冷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如此导入新课,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的头脑已经对傲雪凌霜的梅花有了初步的影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精彩的画面展现

一般来说,古诗所描绘的人、事、物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画加强直观性,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我绘制诗意画,放大插图,运用幻灯片,电视录像片,使用图景再现诗的意境,使学生们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例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我绘制了彩墨画,突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讲《暮江吟》时,我用了两张幻灯片:落日余晖,新月强弓;学《寻隐者不遇》,我出示了松下问童子图……精彩的图画展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使他们更直接更迅速地理解了诗的大意和体验到诗人的情感。

三、美妙的音乐陪衬

音乐美在诗歌艺术审美活动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音乐表现力的三要素旋律、节奏、和声音中,诗歌语言具备节奏感强的音乐性。古诗词音律古诗词讲究格律,是有声的画,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即是对音乐的描绘,也是古诗词特有的韵致。所以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学《宿新市徐公店》之前,教师可以灌制录音带,配上略带抒情的钢琴曲,教师朗诵,学生边听朗读边欣赏,体会清新自然的暮春景色和儿童那种浪漫的生活情趣。

四、多姿的美读训练

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读懂古诗词,体会古诗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美读是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地吟诵诗歌,缕缕情思便会从他们心底萦绕而上。我国的格律诗容易调动学生情感,它讲究对仗,押韵,平仄,读来朗朗上口,嘤嘤成韵,极具音乐美,令人百读不厌。因而更应让学生多朗读,细品味。

教《送孟浩然之广陵》可先范读,以情真意切吸引学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孟浩然依依不舍的深情,读时节奏易舒缓。“故人西辞黄鹤楼”乃叙事,朗读音调可低缓,“西”“三”各在句子中间,应读重音。后两句写景,但从空阔恢弘的景象中却渲染出作者真切浓重的感情,“孤”“远”可重读,表现古人独自远行和诗人寂寞怅惘,“碧空尽”要读成升调,朗读最后一句应渐慢,音调减弱,显示舟行渐小,缓缓地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天际流”三字应读得轻柔舒缓,如静静的流水,表现出绵绵情意,力求声止而意无穷,情不尽。反复训练,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情境。

五、大胆的想象力培养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7

课标指出在小学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能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些足以体现课外阅读要从小学低段的学生开始抓起。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如何指导小学低段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潜能识字,课外阅读积累词汇

(1)结合生活识字。社会是本大书,生活有多广,学习语文天地就有多大。识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可以从各种商标中识字,如娃哈哈、旺仔牛奶等。可以从各种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还可以从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学生们有时动笔记一记,有时动手剪一剪,贴一贴,有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去猜一猜,查一查,问一问。他们 “识字库”里面的内容精彩纷呈,每隔一段时间开展识字交流会,使他们识字的兴趣更浓了。

(2)让生字开花。自从二年级学会了查字典以后,我就在学生预习时查字典给生字扩词。一方面熟练查字典,另一方面积累词汇。学生们有时说出的成语老师都未曾想到,对于好的成语,我会让他领着大家读,这样学生收集成语的兴趣更浓了。利用这个作业,学生课外阅读了字典这个无声的老师,也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词汇量。

二、自主阅读,课外阅读汇聚“活水”

一个人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读书。丰富的阅读,积淀了他们广博的学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读书成为学生生命一部分,让他们心灵与书本对话,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

(1)多方举措,引发“我要读书”的内因。①名言故事启内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名言领着学生读,讲解其中的含义,并要求学生铭记在心。让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成语,如牛角挂书、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学生从收集来的成语中明白古代的文人墨客十年寒窗苦。利用晨会读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在学生的心田里埋下我要读书的种子,激起读书欲望。②语文课堂激兴趣。知识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语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老师要把学生阅读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学完《狐狸和乌鸦》后,引导学生读《伊索寓言》。③班级图书齐奉献。环境造就人,为了在班级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我动员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角,看到图书角有那么多有趣的图书,他们都寻找机会读书,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

(2)多处采撷,滋养学生们的心田。①每日必背,让学生童年充满诗情。孩子的天性是诗人,他们的心与诗最近,所以课外阅读从读古诗、童谣开始。一年级时学生就背诵了近百首古诗和《千字文》《百家姓》,二年级上学期背《三字经》,下学期背《启蒙巧对》。班级也开展学唱“古诗文歌曲”活动,“古诗诵读”比赛,在浓浓的诗歌氛围中,感受古诗魅力,也常下载一些优美的童谣,让学生们有感情地诵读背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课外也写起稚气的童谣。②每日必读,采得百花酿成蜜。学好语文,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是阅读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素养。所以,我让他们与书籍为友。每学期,我们都有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班级规定学生每天中午一进教室就静静地读课外书,每晚至少读三十分钟的课外书。我还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时能摘抄一个好词和一个好句。每天把摘抄的一个好词和好句背给家长听。学生如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在万紫千红的花园里采蜜,只有“采得百花”,才能“酿成蜜”。学生们每读完一本书,就在读书笔记第一页“百花园”画一朵喜欢的花,在花上写下书的名字。一个学期下来,小朋友的“百花园”里百花盛开。③亲子阅读,徜徉书海情意浓。家长会上,我多次向家长说明阅读的重要,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舍得给孩子买书,勤于为孩子借书,乐于陪孩子读书。每天睡前二十分钟,是亲子共读的时间,鼓励家长大声读给孩子听。亲子共读是快乐的,没有压力的。让温馨充满心灵,让书香弥漫家园。

(3)评价激励,课外阅读显生机。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多读书。我经常把综合实践课作为平台开展一些语文阅读活动。一“讲”,让学生们尽情讲述读书所得。如“童话故事会”“新闻裤裤袋”“好书我来报”“识字交流会”等,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可能只有一、两句话,但这足以说明他已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书籍了。二“展”,即在班级的墙报栏展示学生们优秀的读书笔记本,手抄报等。三“评”,活动中评出“故事大王”“朗读之星”,每月评出“班级十佳阅读之星”。

在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自信,培养兴趣。课外阅读有检查才会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如果长此以往地训练,我想学生一定会收获很多,阅读能力会明显提高,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才。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本人在新课标教学理念地指导下,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庄子说:“朴素乃为天下之大美。”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莎士比亚说:“病态的名花不能与最贱的野草争妍。”

培根说:“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四人的话都没错。暂且撇开自然,专论那古诗词本色天香,内容充实和旺盛的生命力,还有一个隐含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那就是“趣味”。无趣则失色,无知则失味。失色失味,则古诗词望之若枯花,读之为鸡肋,弃之如敝屣。说到古诗词趣味上头,崇尚朴素的人多半有雅趣有谐趣而少有恶俗之趣,有真味有醇味而少有馊腐之味,这是对古诗词最起码的见识。总之,大美,无疑是学懂古诗词一种高妙的境界,既要看到其朴素之表,又要看到它的健康其质,还要品到它的丰足趣味,三者皆备,才能看到古诗词大美具焉,就像古人感叹:“易求无价宝,难得解语花。”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诗词的内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当然靠课前这几分钟学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每天晨读时,要求学生进行相互抽查背诵,让大家温故而知新,效果良好。

二、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面对美味佳肴,李白却“停杯投箸”,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三、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四、品析名句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朝代更替的实质,引导学生明白了这句,那么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站在潼关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是何等的感慨万千了。又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五、再现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如:王维的《使之塞上》,其中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的“孤”字写尽了大漠的单调空旷,“直”字写出大漠孤寂和荒凉的同时,又给人以坚毅之美。“长”和“圆”更是在孤寂、空旷中写出大漠的苍茫和雄浑。又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味”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六、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9

【关键词】经典诗文;诵读;举措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小学生经典诗文的诵读训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举措。古诗文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千锤百炼的美文,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全面认识的兴趣,又要扩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时刻在一种热情中学习、探索,也让我们在感动里不断发现、前进!和学生一起在经典诵读中成长!

一、学习古诗词,品读中受到启迪

阅读古典诗词,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可以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学生作文水平不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古诗词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多。诵读大量古典诗文,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既能启迪思维,培养灵感,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审美情趣,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朗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学会凡事都要从多角度观察;通过经典诗词诵读,可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拓展视野,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从诗人的精妙语言中受到熏陶感染,欣赏能力、语言积累和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也必将有利于我们传承中华文化。

二、课内外结合,扩大诗词阅读量

常言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还有那如水的宋词,让人们徜徉在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中,留连而忘返。诗人用寥寥数语,把自己的思想,美妙的情境,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能耳闻目睹一般,刻骨铭心。从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来看,大都选用了经典名篇,不论是寓理于事的,还是意境优美的,或是含蓄隽永的,都堪称学生语言积累的典范。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自然不成问题,但数量太少,因此要收集一些相关的诗词,或是诗人(词人)的其他名篇,让学生熟读成诵。还要选取每学期年级配备的《古诗词背诵》,切实把扩大古诗词背诵量落到实处,真正达到课标所要求的背诵量。

然而光有老师的宣传教育,诵读诗词会显得较为力单势薄。 而学校这块育人乐土,为孩子们营造了书香校园的大环境,让他们融入浓郁的诵读氛围当中,每个人都会深受感染。在开学初,每个年级制定了适合本年级的经典诵读的大概范围,利用每周五的校本课时间开展各项诵读活动。在每学期临近结束时所举行的知识竞赛中,便会以此为考核内容,从而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信心,为学生诵读赢得了时间的保证。

三、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读、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传统意义上的古诗词背诵,让学生会像老夫子那样,记忆起来非常干瘪,总显得枯燥无味。因此采用灵活的方法,会让学生兴趣大增。

(1)唱中学。我喜欢音乐,我会时刻留心,把音乐带进课堂,古诗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范围内五言诗比较多见,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去唱诗,孩子们兴致很高。如果他们找不到恰当的,唱起来绕口的话,我会及时提醒他们,用哪一首更合适些。一节课下来,笑意全写在孩子们的脸上,我知道他们在开心中学到了,也理解了这首古诗。词就更不必说,因为它本身就是配乐吟唱的。

(2)“骗”中学。有专家称,教师实际上就是做好骗子。事实也正如此,采用故事“哄骗术”便是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每次周末,我会根据其他作业的多少,给孩子们布置一、两首精心挑选的诗或词,要他们保证,每个人都能背会,星期一就奖励他们一个动人的故事。我再次声明:我会言而有信的。孩子们听出了弦外之音,谁也不想做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况且还有故事吸引着他们呢。

(3)课上学。充分利用每周的校本课时间,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朗诵会或是赛诗会:如《读你》——宋词,《唐诗知多少》,让学生由课内所学得延伸到课外,认识了更多的词牌,了解了更多的诗词,感受到了更深刻的文化魅力。在课上,他们展示的有课内学习的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陆游的《卜算子》,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还有在课外积累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水龙吟》,李清照的《声声慢》、《如梦令》(2首),辛弃疾的《菩萨蛮》、欧阳修的《浪淘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等。这些颇受孩子们欢迎的诵读方式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背诵经典诗词的兴趣愈来愈浓,逐渐养成了习惯。

(4)课外学。每个假期来到之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经典诗词,在担心它们因为没有资料的情况下,精挑细选十首非常有名的诗词,印发到每个人手里,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六首进行背诵。这样的做法,既做到了尊重孩子的选择,还要家长签字,老师开学抽查,他们没有理由也不会不完成,在假期里作为完成其他作业后的调味剂,何乐而不为呢!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10

为了让小学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顺利衔接,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加强文言文阅读指导,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做好准备。

一、激趣拓展,引导学生走近文言文

小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平时接触得太少。为了和初中教材衔接,小学高年级应该在课外阅读中补充文言文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古典文学作品入手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三顾茅庐》一文,会产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因此可以从《三国演义》中选择《桃园三结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等故事片断,作为文言文启蒙阅读材料。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入现代文版的《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学生学习时非常喜欢,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以找到相关内容的古文版给学生阅读,有现代文版内容作为基础,古文版内容会很容易理解,学生在文白对照式的阅读中会对文言文逐渐熟悉,减少陌生感。《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诸子百家的寓言故事中也有不少情节丰富、内容有趣的优秀作品,很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可以作为初步阅读的文言文范例。一位语文教师曾说过:“语文不比数学,有课外阅读作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在小学阶段,不妨让孩多走近文言文,多积累文言文常识,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这些内容时,会产生重遇故知的喜悦,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朗读背诵,让学生感知文言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言文遣词造句凝练,与现代文相比,更具音韵美和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学习文言文如果不诵读就无法体会到它的妙处。选入课本的文言文和古诗大都短小精悍、文质兼美、千古传诵。背诵这些诗文,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其它内容,有助于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小学生与文言文的接触,应该把朗读作为有效的学习手段。反复朗读,不仅能促进学生背诵,了解文言常识,而且能培养古文语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思想深邃,文风隽永,感情委婉,内容复杂的文言文,教师不必在语言上做过多的解释和描述,大可任学生自读多背、反复品味,让其在反复诵读中实现初步感知和理解。随着年级的升高,接触文言文机会的增加,学生阅历和知识的增长,这种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渐渐内化,分析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也水到渠成地得以提升。

三、培养习惯,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小学文言文学习以诵读为主,以意会为主。有一些求知欲强的学生,会不满足于这种浅显的学习。针对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养成一些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寻找文言文阅读材料。比如,可以培养良好的翻译习惯,翻译文言文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必要手段,在阅读时遇上理解障碍,应首先想到自己解决。可以利用注释一句一句地理解,在理解不过来的情况下,不必太过教条地逐字翻译,可以采用前后调整词序、增补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猜测意思等方法来整理和润色。另外,可以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的习惯,一本古汉语词典是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好助手,教会学生查找辞典的方法,他们会在选择合适义项,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再次,还可以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写作心态,能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以上所说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会产生很大的益处,有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持续提高。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11

【关键词】诵读 经典诗文 营造氛围 打造课堂 依托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86-02

经典的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一笔宝贵的遗产,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中国人的儒雅气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典诗文的熏陶。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古人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岁之前使之读熟。”(宋?朱熹:《朱子读书法》)。因此,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接触一些传统的优秀作品,从而贮存一定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学生终身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提倡亲近经典、诵读经典,让经典诵读守望学生心灵的家园。

一 营造浓郁的诗意氛围,激发诵读兴趣

1.优化校园环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清晨的校园里飘荡着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出悦耳的吟诵声。走进校园,人们不禁由衷地赞叹:这里真是一片诗词的海洋!每一面墙壁都洋溢着诗情画意,每一处橱窗都蕴藉着古韵书香,就连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在吟咏着优美的篇章。瞧,教室外的墙壁上悬挂诗画镜框,教室内墙壁上张贴着古代名人的画像和名言警句。图书室的墙壁上写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音乐室的墙壁上写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餐厅的墙壁上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学校黑板报、校报、画廊中,开辟了“每周一诗”“读书心得交流”“诗文赏析”等与经典诗文相关的板块。这一切都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着美的熏陶。校园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精神成长的乐园!

2.提供充足的书源

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还必须让学生对书本触手可及。学校图书室有一些藏书,由学校图书管理员统一安排好每周各班的阅读时间和次序。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室看书,让他们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海洋的好场所。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笔者还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自带一些图书如《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成语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放在图书角供大家交流阅读。笔者还推荐学生买《弟子规》《论语》等书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漫步于书海,浸润于书香之中,积淀浓厚的人文素养。

3.树立教师榜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都有向师的一面,教师的文化修养、人格风范与人文素养,都直接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喜爱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经典古诗文的喜爱程度。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要想让学生喜爱诵读古诗文,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一个喜爱古诗文的教师形象。平时,笔者喜欢阅读古诗文鉴赏,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积累名言警句。课堂上,有些诗句顺手拈来,给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学会积累,并活学活用。”另外,笔者也会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行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4.达成家校共识

笔者利用开家长会的契机,把学校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家校共建的良好的诵读环境,做到校内引导,校外延伸,让浓浓书香萦绕校园。

笔者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共同的诵读——“亲子诵读”。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在进行诵读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诵读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熟读成诵,与孩子分享诵读的乐趣。刚开始,诵读的量可以少一些,以后逐渐增多,并鼓励孩子背诵下来。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低年龄段可以引导背诵《三字经》、中年龄段可以引导背诵《弟子规》,高年龄段可以引导背诵《论语》,还可以鼓励孩子背诵古诗。“亲子诵读”增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父母和子女一起诵读经典,背诵经典,其乐融融,不亦乐乎!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当孩子喜欢上诵读经典古诗文时,每天诵读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二 打造生动的趣味课堂,唤起诵读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1.创设情境,感受趣味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笔者常采用猜谜语或讲故事等形式导入。如《风》:“解落三秋月,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层浪,入竹万竿斜。”《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春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教学这类古诗时,笔者先给学生卖一个关子:“古代很多描写景物的诗篇,既是好诗,又是好谜。你能猜出下面老师读的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吗?”接着让学生猜谜,如果学生能猜出来,说明他们对诗意有自己的理解,先让学生说说理由;如果学生猜不出来,教师再因势利导:“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这首古诗,想不想知道谜底?等学完了,大家自然就明白了。”这样吊足学生的胃口,给他们一个悬念,学生急着想知道谜底,学习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范文12

诗词是古典文学长廊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阅读古诗词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诗词中的名句更是朗朗上口,给人启迪,“欲穷子里目,更上一层楼”激励人们不断地前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表达了人们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相信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印象深刻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诗句,注意要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写出来。

写作指导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古诗一直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但我们在学习中还有很多古诗没学过,不少诗句也很难理解,那该怎么办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当个小小研究员,写一份古诗研究报告。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常会碰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如果我们能把研究过程和结果写下来,就成了研究报告。

本次习作在写作之前,同学们要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明白的诗句,确定研究的内容,然后仿照例文进行研究。例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弄清诗句的情况

研究诗句,先要弄清这句诗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这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内容。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研究报告》中是这样交作背景的:“当年,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他是个性格很豪放的人。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思念着自己的家人,直到天亮,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小作者习作前一定认真查找了资料,所以才把词的背景写得如此全面。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

如果能结合作者的一些生平故事和历史背景进行研究更好。古诗语言简练,一些词语的用法和现在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理解诗句意思又是把握诗歌情感的基础,所以要想读懂一首诗,必须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你可以根据注释来理解,也可以联系诗歌的时代背景来研究诗句的意思。请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是说在二月天里,沾人衣服的,是那杏花开时常下的杏花雨;吹人脸面而不觉寒冷的,是那杨柳树中吹来的杨柳风。”

三、体会诗歌的感情

这是古诗研究中最难的一步,若能结合生活谈自己的理解,那就标志着你已经真正地弄懂了这首诗的含义。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句,就可以联系生活中那些面对困难不屈服、性格坚强的人来谈自己的感受。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唐诗故事》《古诗文诵读》等)、网络等渠道来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及时作好相关记录。最后把你的研究成果按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地写下来,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当然,你也可以创新。相信你通过研究,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也一定会增长不少知识。同学们,赶快开始我们的古诗研究报告吧!

精彩推荐

《一句印象深刻的诗句》《思乡之佳句》《最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