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篇

时间:2022-12-21 14:55:54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篇1

农业是国之根本,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策略,同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泛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人工环境以及农村自然环境[1]。生态环境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如农村社会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工业环境等。与其相关的因素包含自然活动因素、生产活动因素和其他因素。农业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地方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共同、协调发展也变得愈发重要。落实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农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制约着我国更深层次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多方协同管理,形成完备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和体系,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农业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农业资源面临大量浪费、农业污染愈演愈烈,如何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效能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区域的生活污染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许多地方村民都入住到居住环境更为舒适的新村住宅。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也产生了更多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2-3]。由于部分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污水治理工作较为滞后,并且缺乏科学合理的治理手段和成熟的治理体系,乡村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以至于经常出现污水直接外排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农村地区黑臭水沟的情况较为普遍。

1.2农村区域的工业污染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进一步缩紧,各地区对所属区域的地域功能也进行了重新划分和定位。不过部分企业为了进一步增加利润,将厂区建设转移至农村区域,这种情况虽然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不过从长远来看,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污染物会渗入农业生态环境中,这类污染物通常具有治理难度大、污染时间长的特点,严重制约着农业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4]。并且部分企业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环保设施不全,污染物控制不严格等情况也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

1.3农村区域的生产面源污染

农业生产是农村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当前的土地承包制度是各个地区土地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各类具有地区特点的农作物被大面积种植,在提升经济发展效能的同时也对农业生态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度追求产能,从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以及养殖畜禽的污染物也是农业生态的污染源之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虫害,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度使用化学农药是一种普遍现象。农药的过度使用虽然可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大量使用农药后,氮、磷等就会在土壤中沉积超标,不仅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而且会使农作物的化学物质残留量较高,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并且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也会使害虫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影响自然生态的生物链[5-7]。有研究发现,已经在一些鸟类体内检测出一定剂量的农药残留,这说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对整个生物链造成了影响。

1.4农业用地不合理开发

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应用也是当前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如荒地滥垦、森林过度砍伐、草原掠夺性开发等。不仅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同时也造成江河泛滥、水库淤积等问题。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自然界的原始生态平衡被破坏,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并且对整个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2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各地区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更为重视,并制定落实了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措施。

2.1建立生态文明决策机制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部门也制定了以生态环境治理为目的的组织机构,确定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明确相应的目标和责任,对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筹协调管理。许多地方政府根据地区特点划定了生态保护区,制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并且明确了生态环境的指标审计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2.2提高治理农村污染的能力

结合绿色农业的概念,各个地区对绿色农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不少地方采用两个替代工程来改善土壤环境,采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采用绿色防控代替化学防治。在农产品废弃物以及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方面,采用联合利用的形式,通过市场引导对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再利用,不仅解决了污染物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市场与农业的融合[8-9]。在农村生活污染源的治理方面,许多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完善了污水治理以及垃圾回收处理的设施,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基本能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

2.3强化防灾减灾工作

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各地区对于防灾减灾也作出了多项部署。例如,加强对农民的防灾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完善预防和应对机制,制定详细的防灾减灾计划;建立防灾减灾机构和队伍,并提高防灾减灾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为有效应对灾情打下基础。

3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据调研,许多地方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使得治理效果不能达到既定目标。

3.1存在的问题

3.1.1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协调

当前,许多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进行了规划和定位,不过由于地方经济的制约,许多地区的生态保护依然在为经济发展让步,地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协调、不平衡及无法持续发展的情况依然非常显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3.1.2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效能不足

部分地区在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制度落实方面,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对农村经济产业也缺乏引导。特别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目标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更加突出。对于农村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方面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引导,机制的效能不足,并且部分地区对于考核指标的制定不符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以至于整体治理效果欠佳。

3.1.3治理主体协同不足

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依然是以政府单一治理的模式为主,市场整体参与度不足。在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政府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引导,不能全面推进环境治理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地区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也影响了政府环境治理措施的落实,并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治理主体协同不足,政府对于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主导性不够,市场整体参与性不强,导致多元可持续性的绿色生态治理模式无法进一步推进。

3.1.4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部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欠缺,环保知识的宣传不足,会出现民众在饮用水源区域钓鱼、捕鱼、饲养家禽的情况,而政府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同时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农村在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对于现代化农业技术认识不足,多元化、科学化的种植模式仍然有待加强。

3.2优化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在于生态经济,只有杜绝因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进一步探索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发展的平衡点,才有助于实现农村绿色生态经济的转型发展。

3.2.1科学合理规划农村产业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划直接影响整体的产业格局。在产业规划过程中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避免过多资源在某一产业集中,减少市场经济波动所造成的影响。充分发挥地区产业性优势和特点,深挖地区农商文体旅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进一步促进农业绿色经济的多元化发展[10]。同时,进一步发挥集体经济优势,突出集体经济所带来的便利条件,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功能,并以此作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新动力。

3.2.2构建农村绿色生态发展链

当前,多数农村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区主体经济发展对利益过度追求,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发展。因此,应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建立“两山”价值理论和绿色财富观,让美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区域经济作物作为农村地区发展的新动力,促进山水人城景融合发展。政府在绿色发展过程中要有顶层设计意识,从上层重视绿色生态的保护和发展,这样才能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中,进而推进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此外,政府要进一步转变意识,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向低碳环保模式转型,引导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绿色替代技术的应用,引导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3.2.3创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

农业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体系是一个多元共治的综合性治理体系。修复治理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治理主体合理进行分配和协调。应改变传统的政府单一治理模式,引导社会性组织共同参与,整合资源优化分配,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性。作为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和治理者,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上,政府、市场、社会主体选择协同治理才能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2.4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健全的制度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地区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应结合实际问题和特点,提高创新能力和手段,探索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平衡点,从而使得治理主体依据制度而进行主体行为的选择。生态环境制度应有效应用于各个治理主体,以大局观和未来发展观为基础,找到短期利益和长久利益的平衡点,建立符合地区实际条件、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监督机制、考评办法以及治理手段。

4结束语

综上,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和特点,转变治理思路,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协同治理,从根本上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治理过程中要明确政府的引导地位,强化监督管理,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增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的实效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作者:刘俭根 单位:江西省峡江县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篇2

现阶段,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受到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因此环保工作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针对环保工作开展的环境监测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实际上,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工作量较大、硬件设施落后、应急能力较差等,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优质环境监测队伍、进一步创新优化环境监测技术、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开展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工作、创新环境监测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

1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1.1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

伴随着当前工业生产的不断增加,尽管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人们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危害,也带来了极大的环保压力,因此环境监测工作也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才可以有效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因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严峻,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也会导致人类现有的白云、清水、空气与蓝天这些自然美景受到严重破坏。为保障我国经济正常快速的发展,我国政府必须要进一步加速环保工作的顺利落实,采取更加严格且有效的政策,致力于提升全国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境监测的实施力度,让环境监测成为环保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在环保工作当中,主要污染源的探索、污染程度的分析、环保工作的重点、环境污染发展趋势的预测等,都与环境监测的有效帮助不可分离。生态环境监测可以进一步指明环保工作的方向与缺陷,帮助环保工作人员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开展工作,真正完成环境治理的工作目标。借助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获取监测区域的土壤、水体、大气等污染情况,并提供给相关企业,帮助环保部门及时找到环保工作当中的缺陷,从而提高环保工作水平。除此之外,借助于环境监测还可以精准的判断出首要污染源及其具体发展趋势,帮助环保工作人员更具有针对性的完善与制定防治工作方案,确保环保工作能够具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1.3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数据

环保工作的贯彻落实时保障生态平衡的关键所在,可以有效维持生态平衡免遭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针对部分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恢复处理措施与方法。在环保工作与环境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由专业的环保人员对当前环境污染发生的具体程度进行精确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决策环保方法与相关政策,同时也可以有效预测环保工作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而这些都需要依赖于准确的监测数据,而监测数据则主要来源于相关的监测部门。比如针对汽车尾气开展监测,建立一个信息化数据系统,确保能够将相关数据信息及时传输到系统当中,并进行集中化、科学化的存储管理,充分发挥出科学数据在环保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

1.4环境监测对于突发性污染的重要作用

突发污染事件指的就是在工业生产期间,受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发生突发性污染问题,这种问题在当前我国工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持续上升,突发性污染问题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一旦在针对该类事件进行处理期间,无法精准分析其中具体的数据信息,就会导致失去最佳治理时机,甚至会加重突发性污染带来的环境危害。所以针对这一些危害事件,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对污染扩散问题进行更好的遏制,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治理程度。比如在发生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我国就针对全国范围开展了普遍的环境监测,面向核辐射,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最终将监测所得数据向公众公开,从而有效减轻了公众的心理压力。

1.5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有效评价

环境监测可以有效评价环保工作的具体进展,在环保工作当中不同的环保措施收效如何以及具体实施情况,都需要借助于环境监测才可以得出更为精准的评价。环保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处理工作,落实具体处理方法之后,必须要结合环境监测手段针对落实处理方法的环境变化状态开展实时监测,如果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能够被有效限制,就表明此时落实的具体处理方法是科学的、有效的;反之,如果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发生了更加严重的情况,则说明此时采取的方法是不可行的、不适合的。因此不难发现,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有效衡量环保措施的效果与质量,更能够成为环保工作开展的有效动力。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高效开展的主要措施分析

2.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想要使环境监测工作更好的应用于环保工作当中,首先应当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此,可以设置有关环境监测的专项扶持基金,推动环境建设相关技术与设备的完善或改造,促使环境监测流程能够更加规范化,确保环境监测能够获取更强的实效性,同时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环保工作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并完善环境监测制度以及相关政策制度保障,让环境监测当前的市场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与升级,对融资渠道进行不断的拓展与丰富,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工作本身的价值与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力度与工作质量,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

2.2建设优质环境监测队伍

需要着重建设优质的环境监测队伍。环境监测的顺利开展必定离不开团队间的协调配合,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素养。现如今,工作的关键所在就是如何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打造出一个更高水平的专业队伍,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最大化价值的实现与落实。为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其次,监测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借助于科学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思想觉悟以及综合素养,确保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

2.3进一步创新优化环境监测技术

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更高效率,还应当进一步的创新与优化环境监测技术。随着当前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相关监测工作也越来越复杂,确保环境监测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必须要不断创新与优化环境监测技术。首先,环境监测部门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的职业标准,确保日常监管工作能够开展到位,保证所有的工作都能够切切实实的得到落实。其次,针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与研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效推进了技术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人们完成了创新发展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创新现有的检测技术体系。例如:可以应用无人机进行环境监测,收集所需要监测区域的生态环境数据,根据图像资料对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如图1)。

2.4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的质量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当中的质量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环保工作的整体开展水平,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的质量管理,是确保环保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完成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管理能力的提高,避免监测数据出现被随意篡改的问题,确保环境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可靠。除此之外,还需要高效的建立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推进环境监测与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得到更高的效率与质量,从而保障环保工作整体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5开展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工作

加强环境监测当中的数据分析,整理好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原始数据,参考地区与时间总和针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选择更加高效且科学的环保手段。在具体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严重污染事件,则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完成上报,充分发挥出政府管控工作的整体优势,确保环保工作能够顺利且高效的实施。与此同时,借助于对环境监测开展的数据分析,还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

2.6创新环境监测手段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还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与优化,针对西方的先进技术与经验进行吸收借鉴,能够有效促进环境监测技术与手段的进一步创新,推动环境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具体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情况,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当中,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增强环保工作治理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合理的应用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能够有效确保环保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更好的解决在环保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阻碍,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对环保工作的促进作用。

作者:崔伟洋 王坤 单位:广州伯朗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百年虹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篇3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的冲击,工业废水增多,废气排放控制效果不佳,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的冲击。水和水环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受到严重的污染和损害,将会对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工业发展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在目前,国家水环境的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正在逐步被提上日程,其中水环境的监测工作中水环境的监控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生态环境与水资源问题

(一)水资源监测过程中功能分工的问题

当前,在水资源的监督体系中,存在着功能上的重叠,这主要是由于河流和河流的治理难度较大。若各区仅对某一区进行水资源的治理,则存在着地域分布的问题,而上游流域因追求经济效益而将污水排入下游,造成下游水体的污染。此外,由于目前国内水资源的管理大多以水资源类型来进行分类,很可能造成水资源的多元化和多个行业的经营状况。

(二)水质监测技术问题

首先,水资源监测体系太单一,与区域的现状不符。目前,国内各区域供水和监测站的运行方式基本一致,而各区域的水质状况存在差异,使得各区域的水质监控体系难以满足具体的水质要求,从而降低了监测的效果。此外,目前我国水质监测还面临着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和数据的质量。其次,水质监控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水环境的一些区域水质的监控技术相对较差,所采用的水质监测技术相对较差,严重地制约了水质的监控。此外,在实际应用水质监控技术时,水质监测组整体水平低,严重地制约了水质监测点的落实。

二、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监测水资源环境实施

针对水资源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通过人工的、周期性的、自动化的方法来实现。

(一)常规监督

常规的水质检验项目取样法:取样之前,先用水样对样品进行2-3次清洗,再将水槽朝向流动的方向浸泡,将水槽灌满后,立即将其提起,同时要注意不要搅乱底部的沉积物质,防止漂浮在样品桶内的漂浮物质。对特定的条目取样的方式如下。1.pH值和电导率:因为溶液pH值不稳,不容易贮存,所以必须采用密封良好的储罐,采集完后,应将其密封。2.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采用碘计量方法对溶解氧进行测量。取样时要小心,避免空气中有气泡残留,一般采用虹吸取样。3.油:采用褐色的广口杯分别取样,所有取样均作分析,取样瓶子要作特定的记号,保留10%~20%的空间,取样到标线。取样时须与水面同时取样,若仅测量水的乳化度及可溶性油,则须避免悬浮于水面上的油膜,取样时须于20~50厘米深,取样时不得用水样清洗取样。4.微生物类:可以在带有螺旋盖或磨口形玻璃塞子的经过消毒的容器中取样。取样完成后,必须在取样器皿上打上标记,并仔细填写取样和移交的记录单。

(二)应用自动监测系统

水监控计划采用使水资源的信息快速传递、共享、统一。地表水监控是为水利部门提供地下水、地表水、水量、水质的实时监控服务,为水利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在测量中,应按不同的测量方式选择适当的管段式电磁阀;内置多通道超声流量计和超声流量计,并与新型的自动流量在线监控系统相配合,可实现对流量进行在线监控,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用户,方便使用者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HLU-2000水质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本系统是一款适用于工业生产的、工业用的、具有丰富的数据收集与传输功能的嵌入式系统,具有丰富的数据收集与传输功能,具有丰富的网络环境,水利、环保、农业灌溉、空气质量、工业信息化、智慧城市等各种行业的需要,并具有开放型的结构,可扩充性好。HLU-2000采用32位低功率的单片机,在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功率消耗。该产品采用可插入式接口,并具有蓝牙功能,便于日常维修,使用温度-40~70℃,0~95%的工作湿度,可适应野外作业。远程终端通过GPRS,CDMA,3G,4G,5G,NB-IoT,超短波,北斗卫星等网络通信。该产品广泛用于防洪减灾、水文、中小水库、水资源等方面。

三、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监测水资源环境实施的规划与支持

(一)强化水质监控标准和相关部门的规范

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和法规是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一个主要途径,只有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才能促进公众对水资源的关注,从而促使政府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力度,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力度,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加强对国家和相关单位的水质监控标准的规范化,可以为我国的水资源监测工作奠定基础。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使各个行业之间相互协作,防止各司其职、相互照应,加大排污管理,建立一个明确的排污指标,从而达到对废水的污染控制,同时也要保证水质和水质的稳定。

(二)加大对检测过程的管理力度

在监测水资源环境的过程中,水资源样品的检测和分析环节对整个水资源监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相关检测分析人员首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将相关仪器调试到最佳状态,为水资源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同时,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可以适当进行样本标志设计,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选择稀释样品,最大限度还原水资源的真实情况。另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还要做好各类检测仪器、设备和器具的分类工作,以此来优化检测过程,提高检测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要想确保检测数据的稳定和准确,检测人员还可以针对样品的变化情况绘制图形,设计空白实验,做好相应的平行样检测工作。从总体角度来看,要想真正落实水资源环境监测工作,必须严格管控检测过程。

(三)人力资源的改善

重点工作的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并实行员工的资质证书和相关的业绩奖励,从而使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使监督系统得以正常运转。在实验室配备工作的人员时,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考虑,确保其合格;符合测试计划需要的技能,并通过持续培训;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使其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对水资源和环境监察小组的工作

在实施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新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环保观念,具备基本的监测工作技能,提高水质的工作水平。加强对水质的新技术的培养,确保水质的监控工作更加有效。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水生态环境的规划,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支撑,从目前的水资源发展状况来看,要把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污染的处理结合起来,就需要对相应的法规进行修改。有关部门要对当前的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剖析,根据法律规定,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化的工作方案,并在工作中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执行。通过对有关法规的修改,既能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又能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利用。

作者:李晓 单位: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