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对联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

对联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10-11 09:15:24

对联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

巧妙地将对联融入历史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还能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对联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是化繁为简,概括史实。历史内容丰富繁杂,运用对联可以化繁为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用“鉴真东渡日本传法,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就可概括。教师讲完长征与抗战后,以下对联就呼之欲出:两万里长征开首步,十四年抗战打头枪。二是活跃气氛,提升兴趣。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方面,对联也大有用武之地。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为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出的国文题是对对联,其中一个上联为“孙行者”,先生意中的下联为“祖冲之”,而考生周祖谟对以“胡适之”,引得先生击节赞叹。笔者在讲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时,试用了集联:芍药没骨花,绘画无声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2对联的取材路径

取精华,弃糟粕,学会借鉴。例如,教师讲完吴越争霸与楚汉相争后,可以引用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既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性概括,又方便学生加深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学生学会联系所学借鉴优秀对联,创作对联。强联系,重积累,学会摘句集句。摘句即直接摘取词句,自动形成对联,上下联内容出处相同。如春秋五霸对应战国七雄,鉴真东渡对应玄奘西游,抗美援朝对应保家卫国。集句即选取词句集合在一起形成,上下联出处不同。如三国鼎立对应百家争鸣,霍去病对应辛弃疾,汉武帝对应唐文宗。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分析事件、人物之间的联系,在对对联的同时提升历史素养。联系课本,学会自创。创作对联并不高深,学生可以联系课本,写出史实核心内容,加上辅助词,调整一下顺序,就可以实现创作。课本中“三国鼎立”知识点主要有三个,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所以可以创作对联:曹孟德一统北方,起自官渡激战;魏蜀吴三国鼎立,基于赤壁火烧。

3合理运用对联

首先,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不透彻,对对联认知也不多。在对联的选取上,教师要尽量采用短联,艺术特点上,尽量选用谐趣联,如“袁世凯———中华民国”,这种虽上下联对不上,但学生能开心一笑,且印象深刻。其次,对联为教学目标服务,不可喧宾夺主。如选取“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长护定军山”后,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掌握诸葛亮的两个主要事件、背诵《出师表》中的名句、了解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评价诸葛亮等。最后,有地方特色的对联既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增进学生亲近故土、热爱家乡的情感。湖湘地区这方面的素材非常丰富,教师要加以利用。总之,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将历史教学与对联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对对联的过程中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爱上历史课。

作者:张立新 阳仲国 单位:湖南省邵阳县白仓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