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探讨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探讨

时间:2022-08-03 11:17:19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探讨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探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育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加强实践教育的必要性和开展实践教育的途径。实践教育,必须要由学校、教师、社会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完善实践教育的培养体系和管理体制,营造全面的实践教育环境,以此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的结论对于今后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才培养 工业设计 实践教育

在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中,实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仅是社会发展需求,更是工业设计学科自身特色所决定。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育,就必须完善实践教育的培养体系和管理体制,从学校院系、教师、社会等各个角度营造全面的实践教育环境。本文就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育作了初步的探讨。

1.学校院系――人才培养单位

(1)加强实践教育的培养体系和管理体制建设。首先要在教学指导思想和学生培养方案中重视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面向现场操作的技术能力。研究型人才侧重于扎实的理论基础,普通工人则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而应用型人才必须兼顾两者,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创造性作用。所以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技术能力、工艺辨别能力、制造加工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目前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太少,也缺少科学系统的实践教育体系。因此学校应当有意识的重视实践体系的建设,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对传统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整合,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并及时地更新拓展实践教学内容。此外,完善实践教育管理体系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是实施实践教育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系统的实践教育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可以有效的监督管理实践教育,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师生参与实践教育,对在实践中有突出表现者给予奖励,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整合院系资源,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没有实践,就没有实践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创新能力。学院需要加大投入来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功能强大、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构筑实践教学平台,为工业设计实践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在实验设计中增加综合性、趣味性的实验命题,激发学生的热情来主动完成实验。甚至可由学生自主命题,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或设计。除开放计算机机房外,还可向学生开放一些专业实验室。比如工业设计的造型材料模型制作工作室可对有制作愿望的学生开放,锻炼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学校还应通过院系资源共享与整合,为实践教育创造更多的机会。这里所提的资源整合是指学校利用其社会知名度和学术综合研究能力,得到企业的信赖,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院系优势资源,争取企业项目的开发部分委托学校完成。这样,既可实现效益最大化,各个院系又充分发挥特长,也为师生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目前很多著名大学在这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上海交通大学承接了某船厂的游艇制造项目,船厂看中的是交大百年船舶学科优势,学校以海洋船舶学院为基础,联合设计学院进行外观设计和后期策划,联合管理学院进行商业评估,成功的完成了该项目。在校师生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合作,在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取长补短,各专业师生也在项目的每个环节中及时反馈并协调工程进度质量,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天津是自行车大城,天津大学搭建了自行车外观设计、结构设计、人机工学、市场等多个科研平台为某著名自行车公司设计未来10年的自行车款式,利用企业对学校科研前瞻能力的信任,系统的提出系列自行车开发套系。所以学校应将各院系的科研能力整合成为有机的整体资源,善打学校整体优势王牌以争取实际项目,为实践教育获得更多的实际机会。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工业设计在国内是一个较新兴的学科,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课教师比例较高,能进行实验实习指导的专业教师比例偏低;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偏少。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培养应用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但不能认为“双师型”就是教师+工程师的简单叠加。从工作对象看,工程师面对的是物品,而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从知识和能力方面看,工程师需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能够解决现场的技术难题,而教师还要将生产过程的技术知识提炼并再现给学生。因此,学校―方面要引进实践能力强、有实际项目运作能力的教师,另―方面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项目开发,主动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承担设计开发的实际工作。

(4)培养注重实践、重视理论与应用结合的学风。优良的学风在学生成才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园内树立求真务实的风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扎扎实实的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研究,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学校可以举办“工程师论坛”、“专家论坛”等系列活动,活跃校园的学术氛围;举办设计大赛等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外形成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风。

2、教师――人才培养的执行者

(1)加强自身能力训练,注重产学研结合。教师既要提高基本素质,又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更要不断接受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结合,实现从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教师应积极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更多的参与产品设计和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主动联合科研单位和企业申报国家重点科研课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协作产品研发等实践技能的训练,实地接触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本行业当前的生产水平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增强专业技能,还可以把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讲给学生,作为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与拓展。此外,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可联合开办工作室,承接各种设计开发项目,即改善科研条件又能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

(2)把学生引入实践环节,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实践教育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体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工业设计实践教育来说,教师可在教学、实验、实习和项目研究的各个环节中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首先,工业设计教学中实践环节比比皆是:金工实习、速写实习、色彩实习、水粉实习、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等实践环节,这些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到生活中去亲身实践。例如学生要到工厂了解车钳洗刨钻等工种特点并进行实际操作,用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创造新的产品。在这一过程可使学生领悟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特点,指导设计实践,这种生产现场的亲身经历所带来的震撼与收获是令人难忘的。其次,在一些理论课中增加一些生动直观的实践环节。比如可以参观南京博物院的古代陶瓷青铜器馆等,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下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工具的原因。参观回来后可在课程设计中安排对应的设计课题。再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设计项目中去,提前进入产品设计师的角色。学生可以每2~3人一组进行调研、讨论并制定产品设计方案;亦可以学生自行制定任务书,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每星期进行小结,到一定阶段进行正式汇报。学生的交流实践可以是学生间的,也可以是与教师、专家间的互动,还可以与国外院校师生一起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国家学生的设计思维方法。最后还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广泛参加国际国内产品设计竞赛,锻炼设计能力。总之,设计独具专业特色、内容丰富的实践特色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实践创造的机会,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3、社会――人才培养大环境

目前实践性教学环节侧重于课程设计、校内实验等内容,虽然解决了实践性教学的部分问题,但终究不能替代现实的社会实践环境,不能展现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全貌。要达到实践性教学的完整目的,必须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需要社会一一主要是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作。一种形式是学生到企业直接参加生产工作,有明确的岗位。通过岗位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获得全面提高,锻炼专业技能。毕业设计的学生还可以在企业中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完成课题。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注重实效,基地建设质量上主要考虑规模大和效益好的企业,建立一个完整而系统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根据校内实习中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批把学生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为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创造条件。学校还要与实践基地签订协议,定期与实践基地负责人沟通联系,维持好双方的良好合作关系,经常邀请实践基地负责人或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由此建立一个固定的、结构日趋合理、设施日趋完善、管理日趋规范的实践基地。另一种形式是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师生参与到企业具体项目的研发过程,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培养学生胜任某一项目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也为企业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总结

要培养应用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不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修订并完善教学计划,使其充分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教师本身应多参与生产实践,不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工作经验与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融合,产生真实可感的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同时也需要企业给予高校教育更多的支持,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在企业生产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探讨: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摘要】高职教育在我国是个全新的课题,其人才的定位和教学的模式都与本科有所不同,而工业设计本身也是新兴专业,发展还不成熟。因此作为二者结合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也就存在着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本文分析了高职工业设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其人才培养模式中导入“设计工作室”式的教学方式,希望以此探索出一条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特色鲜明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建设之路。

【关键词】设计工作室 高职工业设计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加快,社会对多层次、应用型的工业设计的人才需求量猛增,高职工业设计教育也应运而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近70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或相关的专业方向,

一、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问题

(1)教学定位不清晰,优秀职业能力定位有偏差。“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是培养符合市需求的,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设计人才”的理念虽然已是各高校的共识,但对于什么是“生产一线”、何为“高技能”的理解上各高校却是见仁见智,千差万别了,由此也就带来了该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定位模糊、人才培养目标岗位不准确,优秀职业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有偏差等诸多问题。

(2)课程设置与职业教育要求不符。高职工业设计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因此它并不需要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和系统,而是更注重综合与运用。但目前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并未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内涵,课程体系基本上是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课程设置过细过全、课程内容相互独立缺乏内在联系、独立的专业理论课过多,综合的实践应用课太少等问题,其教学体系还不能很好地和高职教育理念相匹配。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高职教育主要集中在专科层次,因此其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与本科还是有所欠缺。很多学生对于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并不在乎“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更倾向于教师直接展示给他们“需要怎么做”,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上要有所改变。但目前大多数的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方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台下被动的听,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没有发挥出来,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程度不高。

二、“设计工作室”式的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

所谓“设计工作室”是指由教师成立、学生参与的,以真实工作环境为背景,以完成某些具体设计项目为目的设计团队。以“设计工作室”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就是将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封闭式教学,转换在工作室中通过参与真实的设计项目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学机制。

(1)“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的问题。要开展“设计工作室”式的教学,前提是成立若干个有明确专业主攻方向的工作室,因为工作室是以真实工作环境为背景,以完成具体项目为目的的设计团队,那么它的成立就必然要建立在对行业现状的充分了解,以及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准确认知基础上的。另一方面,设计工作室是要按照真实的工作流程来完成设计任务,而教师既要教学又要具体实践指导,学生既要学习更要实践操作。因此,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学生和教师都非常明确自己在设计团队中的位置,以及完成特定任务所必需的职业技能。

(2)“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更符合高职工业设计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年的基础学习,在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兴趣进入一个设计工作室去开展更高阶段的学习。其学习的课程将不再是按知识类别来划分,而是通过设计项目来整合,通过将设计项目分解为若干的工作任务,再来归纳提炼每个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例如传统模式中,《产品造型设计方法》、《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都是独立的专业课程,需要单独讲授。但在工作室里,这些课程都不再存在,它们的内容被融合到诸如《手动工具设计》、《消费类电子产品设计》、《儿童家具设计》等具体的设计项目中,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项目,在设计实践中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再强调某一单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是强调各种专业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符合高职工业设计以知识的适度够用为原则,强调学生的综合与应用的教学理念。

(3)“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学生的亲自参与。除了少数几门需要课堂讲授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程外,工业设计的主要专业课程都是在工作室中,通过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来学习。相较于传统方式,“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方式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强,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用,其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大增。而且由于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彼此了解的程度也就更深,因此这种耳提面命的独特教育方式就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三、结语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规模已是世界第一,每年毕业生超过十万人,但是其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大量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是大多数学生不能从事本行业工作。面对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尽快探索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教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设计工作室”式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它和高职工业设计教育理念非常契合,因此是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探讨:试议工业设计人才培养途径

1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地方院校应充分调研,并系统分析本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特点,以此为基础构建基于地方产业特点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我校为例,我校所在地嘉兴市制造业发达,块状特色经济发展明显,典型的特色块状产业包括王店的集成吊顶、海宁的沙发和皮革、桐乡的针织服装,嘉善的木制品(家具)以及平湖的光机电、童车和箱包等。其中,王店的集成吊顶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海宁是中国出口沙发产业基地,海宁沙发产业年出口额占全省的50%,海宁也是中国皮革之都,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桐乡是全国最大的针织服装集散中心,针织服装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嘉善的木制品(家具)约占全国的30%。根据嘉兴本地的产业布局特点,工业设计专业设计产品的重点领域是集成吊顶、沙发、木家具、童车和箱包等。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必须围绕集成吊顶、沙发、木家具、童车和箱包等产业来设计与规划,同时兼顾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趋势和目前已具备的办学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校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竞争力,并能得到相关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最终实现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形成工业设计专业的优秀竞争力。

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课程体系的设置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生应掌握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精通设计表达等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设计创新理念,能高质量完成产品设计任务,毕业后能在地方企业从事产品设计开发工作,即培养高级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培养目标,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工业设计专业主要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四个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的任务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设计专业,培养专业兴趣,课程主要包括设计概论、设计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设计色彩等。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的任务是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原理、设计图学、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以及设计表现技法等。专业模块课程平台的任务是通过设计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自己感兴趣的两到三种产品的设计方法,这平台的课程与地方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课程主要包括卫浴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童车设计、灯具设计、交互设计和设计专题等课程,这些课程学生可以自己的兴趣与方向进行选择,达到规定的学分即可。专业拓展课程平台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设计趋势和地方产业发展特点等,课程主要包括设计信息与前沿研究、市场营销学和设计心理学等,这部分课程学生自愿选修,并根据需要可增减课程。2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实践教学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大部分课程都有实践环节,特别是专业模块课程中的设计课程,因此构建科学的、符合现有条件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此,结合地方产业的特点,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基于设计项目的工作室实践模式、基于校内外实训平台的实践模式和基于设计竞赛的实践模式等四种实践教学模式,以上四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难度依次是从难到易,具体操作时应从易到难,选择合适的模式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生[3,4]。2.1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正如在前文中所分析的,我校所在地制造业发达,有一大批特色产品(如集成吊顶、沙发、木家具、童车和箱包等)的制造企业,我校可以和这些企业进行合作开发新产品,把所需开发产品的课题与相应的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课题中,做到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的关键是看学校与相关企业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专业教师的项目驾驭能力和已完成项目的质量。该实践教学模式主要让学生思考并实践以下几组关系:课堂与企业的对接,理论与实际的衔接,外观造型与材料、工艺的协调,模型、手板与成品的联系与区别。2.2基于设计项目的工作室实践模式设计工作室模式是国外高校率先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比如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的家具专业的人才培养就采用教授工作室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机会。由学校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嘉兴本地的特色产业,成立各自的设计工作室,承接设计项目,师生双向选择,学生进入设计工作室进行专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实践。基于设计项目的工作室实践模式的优秀是工作室在本地区的品牌影响力,承接足够多的设计项目。该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以下内容:与客户的有效沟通,系统的市场分析,作品、产品与商品的关系思考,项目团队的组建与运行。2.3基于校内外实训平台的实践模式有效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是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又一手段,现在,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拥有嘉兴本地的多家企业实训基地和浙江省省级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都为实施基于校内外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校内外实训平台的实践模式的优秀是校外实践资源与校内实训资源的优势互补,合理的运行机制。基于校内外实训平台的实践模式可以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在校外实践基地深入学习并实践材料、结构和加工工艺等工程方面知识,比较企业实际生产制造与学校实践基地加工的异同点,培养在限制约束条件下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式,为今后参加设计项目作好前期基础准备。2.4基于设计竞赛的实践模式目前,我国每年举办大量设计竞赛,包括政府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和企业主办的华帝工业设计大赛和“轩红坊杯”家具设计大赛等;同时,一些发达国家还举办国际设计大赛如德国的红点和IF、美国的IDEA设计大赛以及日本的优良设计大赛等。而且,我校可以和嘉兴本地的企业合作举办设计大赛,这都为基于设计竞赛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设计竞赛的实践模式的关键是选择适合学生现有水平的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参加设计竞赛的习惯。基于设计竞赛的实践模式要达到以下效果:激发学生参加设计大赛的兴趣,学会分析设计大赛主题,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拓宽设计思维,树立设计就是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观念。

3结语

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是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地方政府又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以实现地方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学校必须抓住有利时机,结合地方产业特点,修改与调整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养模式。文中的一些设想已在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需不断的实践与完善,只有这样地方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者:金海明单位:嘉兴学院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探讨: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现存的问题

1.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完善。一般来说,我国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包含三个部分,其中美术基础课程和理工知识课程都被安排在大一及大二两个学期的课程中,而到大三才安排专业设计类的相关课程。如果高职类院校沿袭采用同本科院校一样的分段式课程体系设计,那么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先从学制来看,高职院校大都只有三年的学制,所以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如此细化的工业设计教学课程,再从工业设计专业的本质来看,分段式的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往往不能凸显出工业设计这门学科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紧密结合,从而也就不能实现高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塑造。

2.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授课方式不切实。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国内本科院校大有不同,一味地对工业设计理论知识进行专注和深层次的探究并不能够完全适应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业设计的专业素养。但事实上,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仍然以一贯的理论讲学授课方式为主,这种授课方式既可能使学生丧失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也更容易造成工业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脱节状态。

3.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充足。在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及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但现实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却有很大程度上的欠缺,而高校内已有的专业课教师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应用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教学能力及经验。所以,专业师资力量不充足的因素会影响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高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当中,高职教育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适应社会和市场对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革新和进步,现今国内高职院校也把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的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思维,并能将理论结合实践应用于工业设计开发行业中的工业设计人才作为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及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究

1.完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标准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与进步,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标准课程体系,因为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安排上应该把专业课程划分成五个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是包含工业设计设计史和基本概论、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方法等科目的工业设计理论相关课程;第二个部分就是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表现方法以及设计造型方法等科目的工业设计造型相关课程;第三个部分的工业设计工程相关课程则主要包括产品模型设计及制造和机械设计工程等科目;此外,还有第四个工业设计表达相关课程的部分和第五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课程的部分。通过这五个部分的课程的安排和设置,可以很好地将工业设计专业的所有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建成一套完善的工业设计标准课程体系。

2.提高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我国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过程中,培养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关于工业设计人才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塑造,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的培养,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作画能力和模型制作技术、基本绘图软件的掌握、三维造型软件的基础操作、设计时间的准确把握以及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是必须具备的一些技能。另一方面,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也尤为关键,如果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没有锻造出自己独立的、创新的设计思维,那么学生在进入工业设计市场后也不会有更好的就业及发展前景。综合上述,通过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不仅仅决定着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作者:姜玉学 陈思 单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应用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方面入手,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和模式,旨在将具有真实性、交互性、娱乐性的虚拟现实场景融入工业设计教学,开展情境式教学,提升工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工业设计;互动性

虚拟现实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模式识别、并行处理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在三维显示和人机交互方面具备强大的呈现能力和互动优势。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下,用户可以完全融入其中,并与系统发生交互,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融合虚拟现实和三维动画的优势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通过运用这种新技术和实施新教学模式,丰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内容,提升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层次,是文章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与交互式学习情境搭建可行性分析

1.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本质上来讲,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接口,而虚拟现实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各种真实而又自然的体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从而减轻用户的认知压力,提高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其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力觉、味觉、运动等的多感知性;其二,用户在环境中完全作为主角的真实感和沉浸感;其三,用户对操作对象的顺畅把握和操作反馈的流畅自然性;其四,物体在虚拟环境中完全遵循物理定律。

2.虚拟现实的认知特性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借助一定的环境和工具,让学生自主地建立起对知识体系的认知和理解的过程。而虚拟现实在架构虚拟环境方面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再植入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便能非常容易地融入其中,从而汲取到系统的知识点。虚拟现实的强交互性更是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见解和观点。

3.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情境设计

在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营造出虚拟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虚拟环境进行体验、训练和探究,并通过与系统的交互,从而对知识点进行认知和理解。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基本要素,也正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最大优势。

二、工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特点与需求

工业设计是工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工业产品设计开发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优秀环节,其从消费者与市场终端拉动生产力的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应注重使学生在达到各自专业方向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能够一专多能,使之能够具备适应设计领域多种设计工作的综合能力。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模式

借助虚拟现实的高度可控性与真实的用户体验效果,教师可以开展崭新的概念学习、技能训练和协作学习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本,采用针对性强、个性突出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在虚拟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开展新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和能力进行兴趣性学习、补偿式学习、验证性学习,从而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虚拟实验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开展各种实验。如,针对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测试,受力情况下或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其二,数字场景漫游。虚拟现实具有沉浸性和交互性,可用于空间展示设计、产品展示的环境搭建等方面。其三,技能训练。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实现角色扮演,从而全身心地融入虚拟学习环境,通过各种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此外,由于虚拟的环境没有任何危险,学生可以安全、反复地训练,直到完全掌握。

通过三维建模、材质制作、演示动画设计、虚拟交互开发等一整套的制作,人们可实现基于电脑的虚拟产品开发与展示系统。教师可建立一种声像立体全息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视、听、触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使得产品开发与教学流程更有表现力和吸引力,将廉价、可行、实用的虚拟现实技术学融入工业设计教学,开启情境式教学,提升工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来说,这种沉浸式的用户体验感有助于设计过程中的模型构造、材质设定和交互式动画演示,这种实时交互的操作方式也有利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实现虚拟的技能训练和协作学习。

作者:章新成 单位:九江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