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时间:2022-07-23 09:24:28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模式仍然很单一,在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都较落后,脱离工程造价发展方向,与市场用人机制不相适应。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出一种更符合市场用人机制的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自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工程造价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工程造价岗位越来越接近饱和;随着工程造价人才供求状况的明显改变,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无论是学历层次、综合素质还是知识结构都处于劣势。面对我校高职工程造价管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年比一年低这样一种趋势,作为一名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我们应该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一种更符合市场用人机制的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 问题的提出

我们现有的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模式仍然很单一,无论在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都较落后,脱离了工程造价发展方向,与市场用人机制不相适应,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单一、见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处于劣势。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首先,必须明确培养人才目标,对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目前和未来几年的人才供求关系如何,该岗位对毕业生有何要求、在某范围内有多少院校设有相同专业及其特色如何等等,都是培养人才时必须了解的。我们通过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跟踪调查,向用人单位征求在专业设置、毕业生素质、培养目标和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从而了解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具体地说,就是应培养适应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发展要求的,掌握工程造价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要掌握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具有编制和审核建筑、安装等工程预(结)算以及投标报价的能力,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

2.2结合办学层次,设置较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

高职高专层次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基础理论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则应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内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3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材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载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入才,首先要有好的教材。因此,每次征订教材时,都由各相关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参加集体讨论,力求在教材选择上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好地体现本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购置专业软件,利用软件绘制工程图、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预算。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采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做”是中心,在“做”字上教,在“做”字上学作为教学全过程。在部分课中提倡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分析。然后由学生归纳、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是工科应用型专业。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造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研究分析,达到解决问题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造价确定和管理的能力。我校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由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在这个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认识实习主要通过系列参观活动,使学生对工程管理产生感性认识;课程设计则是对学生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概预算等各个模块能力的训练;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工程现场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预演;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三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

2.5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

高职大专培养的学生是专科层次,以基础应用型为主,是造价专业人才的金字塔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不但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还应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以下措施,让现有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研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积极引进人才,不断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人才库。聘用能独立承担某一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任务的一线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讲课,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实践经验,讲课更贴近实际。

3 结论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主要培养方式的高等院校,由于该专业设置和建设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大部分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尽合理,使得毕业生毕业后一时很难适应工作岗位。因此,高等院校理应积极探讨和改进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为社会培养出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优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主动服务于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建设。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与动态管理实践性研究

一、我国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工程造价专业起步较晚,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加入 WTO对我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培养目标虽能适应社会近期需求,但缺乏适应社会中长期需求的战略调整。

(一)通识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理工科大学的课程改革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优化科学优秀课程、发展人文课程和跨学科相关课程,以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二是关注实践性教育,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通识课程相对狭窄,导致工科学生缺乏人文社科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遇到问题只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却很少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文化背景宽厚、融会贯通能力强,才能走进科学前沿、更好的发挥工科学生的优势。

(二)缺少技术创新课程

技术创新课程的开设,针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体现系统优化、整合集成的思想,实践体系也进入到整体课程体系改革环节中,建立相对独立的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以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实验室内基础实验模块;以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田间农学认知实验实践模块;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专业科研训练、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模块,三大模块分别对应不同的实验、实践课程内容。

(三)与市场、企业结合不紧密

从各高校实践教学培养可以看出,实践课程多限于在实验室验证理论或是到工厂参观,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的模式还停留在表面。现代教育观理念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不可能局限于象牙塔内,尤其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工科专业。因此工科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具有工科专业特色的技术创新能力。我国高校办学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市场意识不强,反映在学生培养方面就是实践环节不能真正深入进去,影响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我国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必须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家优秀竞争力的高度,认真设计各个层次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加紧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一)工程造价人才的质量目标

以创新能力为优秀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工程造价人才的根本能力。而工程实践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经验基础,使实践的主体面临真实的工程问题,并为其获得创造性的解决而集结能量。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工程造价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不仅高度依赖创新主体的知识综合,而且高度依赖其知识、能力和其他素质的综合。

(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

高等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结构主要包括科类专业结构与层次结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科类专业结构,是指工程专业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决定着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品种。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是指研究生、本科和专科三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决定着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层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结构要与经济结构变化相适应,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提升和社会的转型,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条件,提出了新的需求。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要依据就业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趋势,先于市场变化预测和调整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结构。

三、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实践性研究

(一)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几个环节

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根据概算估价指标和造价指数等价格信息,合理确定投资规模,要对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予以全面的考虑。

2、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合理确定项目投资后,应提倡实行限额指标设计,要按项目投资中的工程成本额进行设计,不能占用预备费(不可预见费等),否则设计就成了超额设计。设计时,要留有余地,要根据设计图纸及时编制出项目投资概算,为设计施工图纸的审定和设计修改提供价格依据,要认真研究影响工程投资的各种动态因素。

3、项目施工阶段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按定额认真计算工程量和工料机的消耗量,并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和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合理的自主定价。造价管理部门、建行、咨询公司等要为建设单位认真审核施工企业的预算报价,及时对设计变更内容编制修改补充预算,进行价格核定和办理签证,把握好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各种动态因素。

4、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工程项目竣工后,要严把工程结算关,注意搜集和整理好结算资料,要认真审核工程量和套价取费。据测算,某地区目前的材料费约占工程造价的65%,其中材料价差(本地材料预算价对比定额材料预算价)约占工程造价的12%。因此,认真确定材料价格和材料价差的调整,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几项措施

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工程建设管理法规,如计划立项、设计施工、招标投标、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管理法规。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资料、数据库,对各种工程类型的工程造价进行测算、分析和研究,制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确定先进合理的定额工料机消耗量,为定额的改革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三是地方主管部门要坚持定期市场价格信息,包括设备、材料、人工价格信息,以及各类工程造价指数等,以指导企业自主定价。四是积极推广和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各种定额软件和工程量计算软件,利用计算机建立各种数据库,包括工料机的价格信息、各种类型的工料机消耗量、材料价格指数和造价指数,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可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要大力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领导,要重视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造价管理人才,定期举办专业业务培训班,积极开展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造价管理水平。

工程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进步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新世纪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尊重工程师的创造性劳动,推动我国工程科技不断向前发展。

(张艳,1974年生,湖南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殷灿彬,湖南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工程造价人员在工程建设中担任重要的经济管理角色。针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践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以便适应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工程造价; 高职; 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兴起,工程造价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工程造价等工作,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在建筑工程领域,对造价人员的需求具体表现在: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②工程造价队伍素质提高的需要;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工程计价模式和国际接轨的需要。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建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教育应采取何种方式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2 人才培养模式

2.1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1.1明确提出整体优化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四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则;六是提供足够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

2.2注意个性培养,构建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增强培养的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复合型人才。

2.2.1实施“2+1”培养模式。

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进行“2+1”培养模式。第一年主要是进行基础课程方面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外语、计算机等能力的培养,第二年按入学时的专业能组成一个班的继续进行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力求实现在打好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进一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一个明显改善和提高;第三年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校外顶岗实习的全面推行,尽快与社会接轨。

2.2.2素质拓展培养模式

实行素质拓展学分和科技创新学分,把素质拓展形成规定写入文件,把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科技创新学分列入人才培养计划。

2.3 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3.1 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注意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整合、优化和重组。主要从单门课程的内容更新,系列课程和课程系列的优化、重组,若干相关课程的整合、集成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是更新教学内容。主要是删繁减旧,充实新的理论和高新技术,调整内容重点,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如工程造价专业优秀课程计量计价,要与广东省最新定额规范相结合。

二是重组和整合课程。立足于相关课程的融合,把原有的几门课程重新组合成一门新课,避免了内容的重复,提升了课程的层次和水平,也减少了授课时数。

2.3.2 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坚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广大教师结合课题研究,进行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3.3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2.3.3.1顶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构建并不断完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呼应又相对独立,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基础、综合与设计结合,模拟与面向企业实际结合、实习与实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3.3.2十分重视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了实验教学对实验室面积和实验仪器设备的需要,二是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组建各学院实验中心,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考核办法,开设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门数逐年增加。

2.3.3.3不断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一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巩固和发展。

2.3.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课内外各个环节上,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夯实素质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巩固素质养成;以开展科技文化活动为手段,促进素质外现为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4.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夯实综合素质基础

坚持以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发挥教师育人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学生素质基础教育。一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设置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基础课,并落实到人才培养计划中,使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身心教育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广大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的教学,促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人格和性格。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形成。

2.3.4.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巩固素质养成

一是拓展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积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是以专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为手段,巩固学生业务素质,培养学生业务能力。

2.3.4.3以科技文化活动为手段,促使素质外现为能力

建立相应组织组织机构,成立各种技能型型社团。通过科技文化节、广联达大赛、招投标大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素质外观能力。

2.4推进学习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加强学生学习改革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握学生学习规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广大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小结

总之,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模式上,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教材的选取和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复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浅析

【摘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及我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建筑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如何不断完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才能使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不断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随着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各个专业的不断细化,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采取何种方式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人曾经在施工企业从事造价管理及概预算工作,后有幸成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一名专职教师,通过这几年工作及教学经历,现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谈一点我的认识和想法。

一、了解社会需求及岗位需要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关于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纲要中对甘肃省施工企业和年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将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同时,我国已处于地震多发时期,汶川、陇南、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等,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灾后重建工作也加大了对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所以社会对高职工程造价管理类人才的年需求量也在随之增加。我在工作之余对甘肃省目前工程造价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进行了一些了解,大体如下:

1.人才需求量大且有增长趋势

人才需求量大且有增长趋势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建筑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每―个工程项目又都离不开造价人员的参与,因此整个建筑业的发展给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并且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有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全国建筑市场逐步开放和规范,一系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各地的会计师事务所、造价咨询公司、不同体制的设计院(所)、建筑工程公司等纷纷成立,增加了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总量需求。

2.对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所提高

企业无论是技术、质量,还是管理、效益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现阶段我省乃至全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是:(1)低素质的人员供大于求,真正高素质人才却十分有限。所谓的“高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如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又包括基本素质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用人单位更看中员工的基本素质,他们认为专业素质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比较轻易提高,但基本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有的用人单位反映,对基本素质低而专业素质高的员工用起来更不放心,因为他们随时可能变换工作岗位甚至为了个人利益泄露公司秘密。(2)“复合型”人才稀缺。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既懂预算又懂施工,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既懂造价又懂经济和相关法律法规,既能搞土建预算又能搞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除了具备“高素质、复合型”外,还要有动手能力,能持证上岗。企业往往要求毕业生最好能一到单位就马上上岗,或者经过短暂的培训后马上投人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就能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最好取得专业岗位资格证书。

3.明确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中小型设计院(所)、建筑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房地产开发公司、市政工程公司、监理公司、中外合资或合作、外商独资的工程公司等建设业主单位、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和装饰公司等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工作的,一般从单位工程预算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二、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主要由“三阶段三能力”构成,即通过三阶段的学习:理论学习阶段、综合实训阶段、顶岗实习阶段,掌握三项能力:专项基本能力、综合实务能力、顶岗实践能力。每个阶段都有各自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各个阶段之间的能力又是有机统一,互相支撑,互相影响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主体,以工学结合为教学实施主要方式,建立职业特色鲜明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和谐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毕业即就业。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及高级装饰工程预、结算,以及工程投标报价与招投标的能力,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从而在毕业后可以到中小型设计院(所)、建筑企业经营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设业主单位、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和装饰公司从事工程造价的相关工作。就技能而言,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识图、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技能,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掌握财务管理及审计技能。

三、结合高职特色进行课程设置

高职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必须突出高职特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专业课的课程安排上,凡能设实训环节、有条件增加实训部分的课程,都要增加实训环节,而且形式要多样。通过对实训环节的增强,达到部分好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作业,一般学生经过很短的见习期就能马上胜任工作的要求。此外,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学生的“双证书”政策。因为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肯定优先选用有“职业资格证”的学生。所以,为了改善学生的就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我们在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学生毕业时能否获得“双证”。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为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基本功扎实、勇于创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双证”融通的人力资源保障。工程造价专业也不例外,要办出有特色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必须要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一方面,让现有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对岗位需求进行调研的良好机会;不仅使学校了解社会需求,也使学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上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由于高职院校的连年扩招,教师数量已明显不足,因此在鼓励现有教师进修的同时,必须加强人才引进。高职院校的教师引进工作不必效仿普通高校“非高学历不要”的做法,我们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就势引进一批有专业技术的能工巧匠,同时还应制定相关政策,真正做到使这些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综上所述,发展高职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和专业的逐渐细化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定位等问题正在摸索中进行,其健康发展也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期待,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才能使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不断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作者简介:

杨文娟(1981-9),女,高校教师,工程师,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造价工程师,其课程设置应突出应用型本科特色,教材选用深浅程度应适中,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实践

我院于2007年成功申报工程造价专业,为了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获得造价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在建筑、房地产和工程咨询等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院的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基础上,以及对市场需求调查与研究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提炼造价专业的培养方案、模式及目标,同时结合实际的教学效果,检验既定方案与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

一、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明确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获得造价工程师基本训练,主要在建筑、房地产和工程咨询等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定位培养方向时,必须突出“应用型”特色,要注重教育应用和实践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具有熟练编制建筑、安装、装饰及市政工程等各专业工程招标投标文件以及预、结算文件的能力,成为知识结构相对健全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专业人才,可以在毕业后到设计院、建筑业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工程建设从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的相关工作。

应用型本科造价专业学生除了应具有各专业学生都具备的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外,在毕业时还应具备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等项目前期决策的能力、编制各专业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结算的能力,开展工程招投标、合同谈判、合同管理等一切造价工程师应具备能力。

二、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是文理科省兼招专业,分别设文理两套课程体系,对于课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程略有差异,如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要求的深度略低于理科,课程的设置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在专业课中,除了土建专业的造价课程外,还开设了建筑设备与环境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技术、市政工程与计价、建筑电气工程计价、装饰工程与计价、建筑设备工程计价、道桥工程与计价等,紧密与当前社会需求相匹配,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适合从事各个专业的造价工作。此外,还开设了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课程,如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房地产估价、国际工程估价、建设监理概论、建设法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健全,使学生对工程建设从业单位的中各个角色有所了解,能更快的适应行业。另外,在进行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必须突出特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材选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均应突出应用性,满足社会就业需求需要,突出应用型教学特色。其中,教材是基础和关键。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结构等以应用为目的,深度不需要与建筑工程专业一致,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建筑设备与环境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技术、市政工程与计价、建筑电气工程计价、装饰工程与计价、道桥工程与计价、建筑设备工程计价等专业课程以最新颁布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为依据,由于教材往往滞后于新规范、新标准,所以造价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必须跟上行业步伐,对新规范、新标准同步传授与学生。2010年工程造价教研室老师参与编写《建筑工程计价》这门教材,此本教材突出应用性,里面的例题、复习题和参考案例都已实际工程为模板,使学生们掌握对于如何做一个完整的造价文件。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自身培养与外聘相结合

工程造价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不必全部必须具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要求。造价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那么对老师的要求同样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目前普遍存在着高学历年轻教师的学历高,但是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这种情况,所以学院应在注重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一些施工单位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把年轻教师送到工程一线去学习和锻炼,经历一到两年的时间,优秀的高学历教师的实践能力会等到一个很大的提升,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重点能够明显突出。我校在2008年、2009年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教师都参与其中,对施工技术问题能有了更好的实践经验,之后讲述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有很大的提高。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近几年的市场需求较大,所以在招生规模较大,普遍存在着师生比不足的情况。在充分发挥自己学院专任教师的基础上,可以聘请校外的知名教师和工程一线的工程师来补充不足的师资。外聘的知名教师可以给学院带来兄弟院校的研究成果,对学生来讲可以接收更多的专业思想,对学生的成长来讲非常有好处;对于专业性质较强的实习课程,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师,他们经验丰富,讲课具体,尤其在工地现场的讲解,可以解答学生在课本上遇到的很多问题。但是对于工程一线的工程师刚开始讲课存在如授课经验不足,或语速过快,或讲课的条理性较差等问题,所以学院也应注重培养一批稳定的一线工程师外聘教师,既节约学校开支,教学质量又可以得到保证。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定位、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验实训、毕业设计内容及专业特色等问题颇具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