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7-20 09:11:44

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我们对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职业学校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教学方法落后,部分教师缺乏实地经验。学生通常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学习不积极。技能训练的内容与幼儿园现实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存在差距,学生就业后需要在幼儿园重新培训才能胜任岗位要求,这便迫切需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前教育全新“校•园”一体人才模式。

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

(一)引园入校,“校•园”合作共促行业发展,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二)“两园”共育,促学生职业发展幼儿园和职业学校在合作中能共同促进、互惠互利,而不是单方面的依靠、依存。“校•园”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培养与社会零距离对接的高技能人才。(三)多证融合,达岗位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入职业标准,探索教学、评价模式,形成能力递进,最终达到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实现多证融合。

二、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一)“引园入校,校•园交融”促行业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采用幼儿园进入校园模式,由幼儿园提供实训基地,基地就是幼儿园本身。幼儿园出资,学校出地,大家共同进行建设。基地的共同建设能将幼儿园最新的设备引进,能将幼儿园最新理念引进,更能将幼儿园的文化与学校的文化相互交融。校内实训基地坚持树立为幼儿园服务的理念: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幼儿园专项技能提升服务、工学结合为幼儿园提供“园丁”服务。幼儿园将自身对员工的培训放入校园内,学校利用基地自身对学生培训,基地共建,“校•园”共用。

(二)两园共育,在“校•园共同体”中促学生发展

1两园教师交叉共育

学校与合作园互派教师,为促进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升,在学校教师与幼儿教师深入合作的过程中,学校教师掌握了一系列优秀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深化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从而在“校•园”合作实践教学中实现双方互赢。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校•园合作共同体”中共同担负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的任务。合作伙伴通过共享彼此的知识、技能和软硬件资源等,为双方教师和学生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学校邀请幼儿园园长及有关专家参与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论证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校•园合作共同体”双方的优势,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到学校兼职,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校•园联手,共同开发课程

“校•园”合作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导向功能,通过直接了解幼儿园工作实际,明确幼儿园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指导学校的教学改革,使学校的教学与对应的职业岗位更适用,对接更紧密。在与幼儿园的合作中,学校与幼儿园合作,共同来进行课程的开发。幼儿园有经验教师参与其中,这会使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更紧密结合,更有针对性,学校可制定科学规范的课程方案并进行课程优质资源的整合。(1)课程开发聘请幼儿园领导,专家给学生授课。采用实践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实现教、学、做合一,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2)共建精品课程通过“校•园”共建精品课程,促使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把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使精品课程的建设融入企业专家的建议,实现校企合作互惠双赢。(3)协议置换课程校企深度合作,灵活置换课程,学生到企业中,幼儿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讲解并且按照课程要求,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折合一定的学分,纳入对学生的考核,这样学生对职业类课程就会更好地学习,并且此类课程的学习会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实现了更多互惠共赢。(4)共同促进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学校可以引入企业专家共同对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地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共同开发教材并共同进行实践,以解决校企合作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校和企业的声誉,实现“校•园”合作的双赢局面。

(三)校•园共同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实现多证融合

1“校•园”共同分析岗证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框架

通过深入学前教育行业进行岗位调研,通过综合分析育婴师、早教指导师、保育员、幼儿教师岗位群的用人需求,职业学校应与幼儿园共同探讨,进行专业方向定位。

2“校•园”合作,共同分析岗位典型职业活动,设计专业优秀课程

学校借鉴了幼儿园岗位经营模式,以工作流程或工作对象为逻辑线索,发展专业方向,追溯岗位胜任力的资格和过程。总结了职业活动的典型任务、相关知识和技能,确定了典型职业活动的参考点,并按照学生经验的递进原则安排课程。

3“校•园”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面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构建了由班级评价、岗位评价、职业认同和毕业综合评价四个模块组成的综合性学业评价体系。依据就业岗位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及行业技术标准,制定课业评价标准。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设立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点,对学生进行如育婴师、早教指导师、保育员、幼师资格等培训考核,开展从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强化训练与考证。根据企业的需求,学生在获得资格证书后参加顶岗实习,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显著提高,职业鉴定和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前景。

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与成效

通过实践“校•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标准契合度会显著提高,“校•园”合作内涵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会全面提升,毕业生岗位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就业质量会稳步提高。毕业生有着强劲的岗位竞争优势,优秀毕业生可以走上幼儿园管理岗位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可以通过职教集团或学前教育专业年会,向全国同行介绍改革经验,向本市职业学校推广实践取向课程改革经验,积极为当地同行提供借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可以发挥积极辐射示范作用,为当地幼教机构提供咨询,对校内其他专业发挥示范作用。

四、启示

(一)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基础

一是注重学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与引进,采取激励措施,推动和鼓励学校教师深入幼儿园实践并参加幼儿园活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幼儿教师作为兼职实践课程和实践培训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满足专业发展需要。三是加强兼职教师聘任考核及管理,提高兼职教师的文化素质,确保实践教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二)建设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是保障

实训基地建设是全程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优秀,以自主发展、资源共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实用性、适度性、开放性、突出性和软硬件匹配五原则,规划和建设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

(三)实行“校•园”共育“双导师”

负责是重点“校•园合作共同体”的师资是由学校教学指导教师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学校保证学生遵守幼儿园管理制度,为合作园的幼儿园老师提供理论指导,合作园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见习的机会,同时可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实践资源。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重点

学校要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思想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思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总之,“校•园”合作是人才培养体系各要素和运作过程范式的结合模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的简单完整的实施方案。“引园入校、校•园交融”的模式目标性强,稳定性好,幼儿园和学校在合作中能共同促进、互惠互利,而不是单方面地依靠、依存。“校•园”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培养与社会零距离对接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董红梅 单位:大连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