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04 04:57:26

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跨文化商务英语教学论文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特色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商务活动中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结构而科学设置。商务英语课程比较注重实践性教学,为培养品德良好,具备较高英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商务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有较强的外贸商务活动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成为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要能够以国际商务活动为背景,以实践教学活动为基础,有知识有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所需具备综合能力和技能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

第一,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之上重点掌握听与说的能力;注重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之中的职业用途英语的一种类型,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技能之外,还应该将英语能力的训练放在商务活动的背景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三,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属于跨学科的专业,因此该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能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还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商务知识进行商务交际,解决实际的商务问题。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具备较高英语语言技能和口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商贸知识与行业知识,具备一定商务技能,能够基本胜任外贸企业、合资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而其根本教学目标是实现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活动对象进行交流。加强商务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规格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急需一大批既懂英语又懂国际商务的综合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商务英语这一学科随之产生。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规格一般指的是“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商务知识技能以及较高的商务操作技能,熟悉相关行业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同时也要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与商业价值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自己打造成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开展好教学任务的优秀环节。在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上,一般都突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商务知识以及商务操作+行业技能”这种综合型人才的特色,而目前我国国内很多高校在该专业中仅仅设置了一些基本的课程,却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习。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一)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学习是紧密联系的,这主要是因为英语不仅仅是一个用于交流的语言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交际和沟通的能力。如何运用英语知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就显得更加重要。从这一角度出发,把英语知识的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训练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交际能力。通常来说,作为一位英语使用者,其所具备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某一方的英语掌握得越熟练,对方对该英语使用者的文化知识期望值也相对会提升,并且会觉得此人肯定也比较熟悉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具备调节自我交际行为的能力。但真实的情况是,这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交际中一方虽然很可能非常丰富地掌握了有关对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但是却对对方国家的语言了解非常少,或者交际中一方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却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知之甚少。另外,由于文化因素而产生的某些误解对商务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比语言方面导致的误解要多得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其根本目标就是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和有文化差异的人们进行沟通交流。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商务交流活动过程中所应该掌握的礼节与技巧,实现有效的沟通,对国际商务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情景和对话能够有一定的了解,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问题能够正确认识,同时能够有效的处理一些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的影响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那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有可能降低国际贸易合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国家间的贸易和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合作增强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隔阂。比如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自信的民族,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时给人一种威严的感受但却令人信服,这是一种他们民族特有的行为方式,但恰恰是这种在某些国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为方式,在国际间的商务贸易活动中常常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贸易合作的顺利进行。在一个国家的文化里被看成是自信和具备专业水准的行为方式,在另一个国家的文化里很有可能被视为傲慢的表现;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中被看作是柔弱的表现,但是在跨交际文化中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种自我谦虚。在国际商务界,由于很多跨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客户所在国家的文化习俗不了解而让本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现象非常多见。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文化差异这一现象,并且能够意识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虽然不可能要求学生了解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但是对于一些与我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要有基本的了解,从而避免在商务活动交流中造成某些不必要的麻烦。例如与阿拉伯国家的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合作,应该事先找一个担保人帮你进行预约安排;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对于首次商务会面也比较偏向于通过中间人进行介绍,同时在接洽的过程中最好以书面形式用意大利文进行记录。另外,到不同的国家进行商务旅行,要注意避开所去国家的公共假日,因为在西方某些国家,在假日是不习惯谈生意的。总之,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社会结构导致的角色关系、行为规范的差异,不同民族习俗所积淀的文化符号、代码系统的差异,不同交际情景制约的语言规则、交际方式的差异。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有基本的掌握和研究,同时还必须注重实际的应用研究,这样才能使商务英语这门学科更科学、更完善、更丰满,从而更好地为这个时代服务。

四、解决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建议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使他们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产生障碍的因素,学会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必须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

正确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言语行为以及非言语行为特征,能够对于某种特定的商务场景,预言一种或者多种可能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这样既可以避免把我国的文化习惯带入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对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士的不同行为习惯做出有针对性的判断。

(二)必须充分理解商务交际活动中双方的价值标准,提升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意识。

要想有效的开展跨文化商务活动,必须充分理解商务活动对方的文化行为、价值准则以及思维方式,尊重对方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对方的文化特征,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复杂性以及文化的融合度等等因素对国际商务贸易活动的影响,从而能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从而形成更有效的文化交际。

(三)必须要遵循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因此在国际上还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惯例性问题。为了让国际贸易活动的双方能够达成信任与理解,成功地进行交际,就一定要有一个交际双方相互认同的条件,以及交际双方都能够共同遵守的市场准则。这个共同的准则可以看成是弥补商务活动交往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的一种手段。

(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实际的国际商务活动中不断的学习,积极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文化都是从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一个人的生长过程其实就是对本国文化传承和体验的过程,这种文化背景已经深入人的血液中,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对象时,我们也必须让自己具备有关专业知识,不断的学习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把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用到实际的商务活动中。

(五)要从心理上与认识上提高自己的敏感度,树立全球意识。

人属于文化动物,难免会用自己所具有的价值观来对周围其他事物进行分析与判断,总是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别人优越,甚至有些人还存在种族歧视,这些都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我们必须带着一种平静和虚心的态度来看待别人的文化,学会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文化风俗,这样才有可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有效平和的交际。

五、结束语

具体的来说,主要包括文化交际中的礼节、不同文化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与节目有关的风俗传统、中西方语言中常见的禁忌等方面的内容。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形成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际活动的双方没有达成一种文化共识和文化认同。当然高校教师也应该看到,文化的认同并不是一种“文化强加”,而是指的“求同存异”,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一种人本主义的文化观,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国际商务活动中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论文:实验探究口语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4级学生。

2.实验形式:小组合作形式的口语展示,每组10-15分钟。

3.实验时间:一学期(大一学年第一学期)。

4.实验步骤:

(1)教师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6-8人(分组原则:每个小组应该包括各个层次英语水平的学生,各实验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持平)。(2)选择口语展示的话题(教师准备若干话题,各实验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程度选择合适的话题)。(3)教师介绍口语展示要求及评分标准。(4)各实验小组课后收集资料,口语展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5)口语展示。(6)教师点评,学生反馈。

二、实验分析

1.口语展示前准备环节的困境。

(1)学生因素。

由于实验对象均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4级新生,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或高中的学习阶段,从未接触过口语展示,学生对于所面临的任务显得很迷惑,也不知道任务需要自己达到怎样的要求。其次,大多数学生在此前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注重在笔头英语上,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基本达标,但是很少有学生在入校前具备了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因此学生基本处于一种信心缺失的状态,担心自己无法在口语展示的环节中顺利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2)教师因素。

教师提供给小组成员选择的话题是该实验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选取适当的话题至关重要。话题太过深奥或是专业性太强都不利于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的思维深度无法在口语展示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体现。话题太浅显亦不可取,学生极有可能以及其普通或简单的表达方式呈现小组讨论成果,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效果。教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向学生提供各种话题并且将小组任务分配完毕。在这部分的工作完成后,如果教师未能向学生详细讲解什么是口语展示,口语展示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在班级里开展小组口语展示的意义及预期学生取得的进步和达到的水平,口语展示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那么目的和方向不明确的活动设计一定会成为教学活动设计中的败笔。只有正确的指导和明确的方向性,实验才是有效的,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仅仅限于课堂中,在课堂以外也是教师发挥其指导作用的重要场合。鉴于学生是初次进行小组口语展示活动,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外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学生极有可能出现思路不清晰,表达方式不地道甚至不正确,选择的材料不能紧密的结合话题内容,意识到错误但无法有效改正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口语展示成果展示期间的困境。

(1)口语展示者(Speaker)。

在口语展示的成果展示阶段,由于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在准备期间极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小组成员任务分工情况:①角色分工:同一小组中部分小组成员负责材料收集、思路梳理、制作音频视频等幕后工作,而另一部分临场表现好的成员负责展示环节。那么从事幕后工作的小组成员尽管也为小组贡献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没有机会和途径展现给听众们。②板块分工:同一小组中所有成员均有意愿以展示人的身份出现,但是由于时间限制10-15分钟,每位同学只能负责其中一个简单的板块,因此平均算来每位学生的展示时间不到三分钟,时间过短,不能很好的体现展示者的英语口语水平。

(2)听众(Listeners)。

听众是口语展示环节非常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部分听众认为口语展示只是展现说话人的英语口语水平,与自己关系并不大,因此出现了听众消极听取报告结果的现象。而对于积极听取报告结果的听众,由于展示人语音、语速、语调等问题,部分听众无法有效获取关键信息。

3.口语展示后评价阶段的困境。

口语展示结束后,教师的评价阶段是再次让展示者有所提高的环节,但是这一环节主观因素比重较大。教师个人偏爱的风格、教师所欣赏的临场表现风格、教师对话题的个人观点等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口语展示的评分。再者,对口语展示的评分目前为止并未有统一的、规范的体系标准,每一位教师所制定的评分体系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及忽略的评分点,这些都对评分环节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实验结论——困境的解决办法

1.口语展示前准备环节。

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特别是口语练习的兴趣,积极的学习动机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不仅是学生英语学习课程要求的一部分,更是当代社会对每一位大学生的客观要求。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深造环节还是在以后的求职工作阶段,流利的英语表达都会成为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可以从社会需求、求职需求、生活需求等各方面激发学生锻炼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其次,教师需要仔细认真筛选提供给学生的话题。话题内容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最好是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或谈论的话题。教材话题、热点话题、时事新闻、生活经历都是不错的选择。再次,教师需要以讲解或观摩的形式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什么是口语展示。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才能做好准备工作。然后,教师应该清楚明确的向学生宣读评分机制,让学生了解在口语展示环节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对于口语展示环节容易犯的错误和较难克服的障碍教师可以适当提醒。最后,教师在课堂外需要向学生提供适当帮助: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学生梳理逻辑思维框架、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帮学生克服展示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压力、组织小组成员的合作配合……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除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演练,可以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QQ、邮箱、网络调查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2.口语展示成果展示期间。

口语展示环节不应该硬性的规定每一位学生都上台展示或平均分配每一位学生的上场时间。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口语基础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此环节需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于英语口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负责该小组中较简单的版块,如introduction部分或是每个独立版块之间的衔接内容。对于从事幕后工作而未进行正式展示的学生,教师需要在课下的准备环节帮助和检测学生的口语练习进度,如此才能保证每位学生的口语都有提高。对于听众来说,教师需制定详细的参与度配合体系。为了避免听众出现未听或听而不明的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展示者在展示过程中设置互动环节和提问环节,既能调动口语展示时的气氛,又能很好的检测听众是否积极地参与了此环节。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听众们担当评委的角色,对口语展示者的表现打分,这一举措能有效的促进听众主动听取报告的内容,从听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

3.口语展示后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需要避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的点评无疑会带有个人主观因素,因此教师一人打分不可取,应该按照教师打分和听众打分的比例得出综和分数,如此才能得出更客观的结果。打分环节结束后,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听众都需要点评和解释给分点或扣分点,让口语展示者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四、结语

在一学期的实验后,大多数学生都反馈口语得到了较大进步,并且在言语表达和逻辑思维上有所感悟,但是该实验依旧有其不足:实验对象覆盖面不够广泛、实验时间稍短、负责教师人数较少、口语展示的时间限制、少数学生没有上台进行口语展示……针对该实验中提出的口语展示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中的困境,对于其他年级段学生是否适用以及提出的解决办法能否取得显著的效果将会是本人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度探讨的问题。

作者:吴沁 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英语教学论文:现代信息技术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激发学生兴趣更为重要。但是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采用单纯的语言描述、整个教学枯燥无味。趣味性不强、动态感不强、并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大多学生只是在机械应付、并不能集中思维与注意展开有效学习。这是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英语教学中、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枯燥而机械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并茂与声音动画等三维一体化的特点、可以将那些枯燥静止的英语单词转换成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听觉刺激。而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带给学生的感受是新鲜的。刺激是多方位的。所向学生展现的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美情境。这更加符合高中生的生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英语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情境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想学好语言。就不能只是单纯而机械的背诵词汇,语法与句子。而是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之中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交际。但在传统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积极运用实物、道具等。但限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不能为学生提供自然而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对于基本的语法规则、语言规则学生只是机械记忆。学用脱节。这是学生语言运用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可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难以突破的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真实而自然的交际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语法与语言规则的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功能。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从互联网上收集与选取相关的图片、音频与视频片断等。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将学生带入虚拟的语言环境之中。展开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用英语。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提高对词汇、语法、句子的掌握能力。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交际情景来运用不同的语言交流。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语言实际运用水平的提高。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学习素材

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机械照搬教材、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语言课上成了词汇,语法的机械灌输课、学生的学习视野也只是局限在教材上。这并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尤其对于语言学科来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变化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能够灵活运用。就必须要将语言的学习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封闭教学观。现代信息技术以强大的互联网为依托、我们正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利用计算机超强的综合处理功能。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从而真正将英语学习与时展、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现以教材为中心的开放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让学生掌握语言真谛。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与综合素养。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是教师单方的行为。是知识的单向传递。现代教学倡导互动教学。提出要引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来展开主动学习与探究。实现教与学的统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师生的共同参与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既可以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可以赋予学和辅助力。让学生使用、了解与学习语言。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为此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成功转换。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与驾驭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由主演变成配角。少了一些灌输、多了一些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驾驭、多了一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说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英语互动教学。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愈发重要。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驾驭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个互动平台、来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实现以学定教。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

五、总结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是现代教学下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提高对计算机的驾驭水平。要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科学而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才能让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作者:李清霞 单位:河北省元氏县第一中学

英语教学论文:档案袋评价法英语教学论文

一、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

(一)档案袋(portfolio)评价起源

最初使用档案袋管理形式的是欧美的画家和摄影师,他们有选择地收集自己的作品向委托人展示。档案袋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档案袋所收集作品的创作者。在学习效果管理中引入这种评价方法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学生通过计划和反思学习过程而构建起来的有关学习过程信息的系统收集,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故此,这种档案袋可以称为“学习过程档案袋”。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档案袋中应当选择收集哪些信息资料,并无统一的标准。它可以包括各种资料,比如学习管理档案袋中可以包括学期初的学习计划、阶段性学结、课外自学资料、课堂互动过程记录、期末成果以及就学习问题与教师沟通的信件等。而且,档案袋不仅是学习材料的一个归集,同时也应该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方法的一个过程。

(二)档案袋评价的基本思路

档案袋评价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方式,在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教学评价手段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评价的重点由重“量”转向了重“质”;既重视学生学习成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就业之后能干什么,因此,每个学生档案袋的构建都是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由每位学生自行构建自己的学习管理档案袋,期末交由任课教师评价成绩。档案袋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使教学活动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自主学习有了更新的意义。同时,在档案袋评价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从档案袋的创建,到内容资料的充实,以及最后的成绩评定,教师的指导示、范和建议不可或缺。

二、档案袋评价法的具体实施

(一)档案袋的类型

过程型档案袋主要突出表现的是创作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或学习成果,从而达到了解该创作者在这段时期内的具体发展情况。作品型档案袋就是要集中表现出创作者为满足外界需求而开发的特定信息资料的汇集,目的在于表明该创作者达到了一定的实际水平,可用以获得资格证书或某种奖项;而展示型档案袋则是创作者个人最佳作品的归集,据此可以给予创作者一定时期内发展情况的一个总结性评价。这三种档案袋的构建原则都是在计划和总结的基础上收集过程中的不同信息资料,不同之处在于档案袋的目的、所收集资料的类型以及收集这些资料的具体方法等。需要强调的是,大部分档案袋的归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通常是几种类型的相互结合。从上述关于档案袋类型的阐述中可以发现构建档案袋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提交对象以及创作者不同的具体情况都会使档案袋的构建过程有所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档案袋的构建都服务于一定的目的,构建之前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由于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主要可以按过程型档案袋来进行具体的构建。

(二)档案袋评定法的设计与实施

在学期初开始构建档案袋,向学生解释档案袋评价方法,将档案袋的构建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要求教师与学生同步构建教学档案袋,整个构建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在学期初告知学生本学期的教学规划和学习内容。

教学规划由教师撰写,并放入教师教学档案袋中。根据以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撰写出本学期学习计划,将学习计划放入自己的学习评价档案袋中。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1)书面教材和课外阅读资料(雷涯邻,JohnAParnell.工商管理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2版;傅伟良.英文经济报刊精读.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教材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讲解完成,课外阅读资料的学习由教师每周指定阅读文章学生课后完成。(2)课外听力练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自行选择听力材料,推荐CCTV-2的经济新闻和CCTV-9英语新闻。(3)课堂演讲(Oralpractice),按照学号轮流进行,每次课两位同学进行演讲,演讲内容不做限定,其余同学要求认真聆听,并提出问题。

2.要求学生将每周的学习活动资料放入档案袋。

具体包括:对书面教材每周一个教学单元的学结(summary)(此学结教师也要自行撰写并放入教学档案袋);每周所选听力资料或听力练习记录一次;每周轮流做演讲(oralpractice)的同学所用的演讲材料。

3.撰写期末总结,放入档案袋。

学习期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期初所制定的学习计划,结合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撰写期末总结,内容应包括本学期学到的主要知识和取得的进步,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此总结要求教师与学生同步撰写,并放入各自档案袋中。

4.根据所构建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学习目标实现程度来评。

期末由教师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并进行成绩评定。由于对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的评定具有一定主观性,因此最终成绩的评价以档案袋内容的完整性为主。在档案袋的构建过程中,学生除了放入教师所要求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成果之外,也可将学习过程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学习心得体会加入,以备日后的查阅和学习,同时也可体现出档案袋的个体创新之处。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不尽相同,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继续深造,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毕业就业;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在学期初进行学习计划的撰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出其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教师也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为其布置恰当的书面作业(在指定阅读材料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阅读文章),并在考核时一并考虑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给予成绩评定。

三、结束语

构建一种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成绩评价模式从学生学习评价档案袋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创新型的教学改革实践: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我们已经把重心放在了学生整学期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中,学生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们应逐渐把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在专业英语学习上的需求,并思考以何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由学校和教师尽力协助,配合或提供必要的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能够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始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结束于考核方式的变革,考核方式的改变是整个改革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考核方式不进行变革,前面的改革很可能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最后仍然是以期末的一次性考试为导向。只有注重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才能改变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也只有通过平时的积累,才能水到渠成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希望档案袋评价模式能够使学生养成系统管理学习的好习惯,并能在过程管理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作者:范春媛 张晓光 景海霞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英语教学论文:智能语音教具系统中英语教学论文

一、巧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技能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小学生兴趣相对不太稳定,这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极为不利,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中的点读功能可以让教材“开口说英语”,还可以实现人机对话,这些功能的使用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英语的认知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好英语就不是一件难事,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认知技能。比如,在进行五年级Unit6:InANaturePark.的“Let’slearn”环节的教学时,在进行有关单词训练时,我利用智能教具系统的点读功能进行范读、带读训练,规范、标准的读音吸引了学生有意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groupwork”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利用点读书进行人机对话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了“Isthereariverinthepark?Yes,thereis./No,thereisn’t.”这一优秀句型。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巧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突破语言教学难点,综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情况下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仅限于死记硬背,很难有情感和语感的注入,更不能达到熟练运用。这样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新知,很难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为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制作有声教具,通过对有声教具的使用突破英语语言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典型句式训练中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在进行MyHoliday的教学时,我将教材上的Let’stalk,Let’schant部分内容制成有声教具,让图片“开口说英语”,学生在教具系统的提示下进行优秀句型“Wheredidyougoonyourholiday?IwenttoXinjiang.”专项训练。有声教具的辅助作用,为学生创设了英语交流的环境,调动了学生运用口语进行英语表达的积极性,教师趁机让两个学生结成一组,对本部分的内容进行对话训练,使学生轻松掌握了重点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巧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感,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在国际间的各种交流与合作中,英语是进行有效沟通的最直接的语言工具。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认清社会发展形式,为了让学生能够尽早适应世界大发展的环境,尽早掌握熟练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拥有丰富的英语语感。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语音测评功能就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也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够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才能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比如,在进行六年级Unit2What’sthematter?的教学时,当教学Let’sread环节时,我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进行逐句测评。先让学生读,系统利用自带的测评软件进行读音测评,每句都有具体分数。这样,学生读完后根据自己的成绩就可以了解哪个地方还存在问题,这样可以再次训练,直到达到理想水平为止。在训练时,教师有意识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英语语感,在软件平台的帮助下,通过多次训练大大提升学生的英语发音水平,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四、结语

总之,小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我们英语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优势作用,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地位,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作者:张艳红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杨崖中心完全小学

英语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商务英语教学论文

一、文化维度理论

(一)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

在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中,公民的个人权利与需求高于集体的权利与需求,人们比较倾向于个人责任感与自主性,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里,公民比较强调集体内部的和谐与依赖,强调集体的需求与权利。

(二)权力距离维度

权力距离维度体现在公民对社会权力分配不公的接受程度,调研得出,国家的富裕程度、现代科技的先进程度、城市生活的多样程度越高,人口数量越少,传统文化越少,权利距离数值就越低,反之,权力距离数值就高。

(三)不确定性规避维度

不确定性规避维度即公民对不可知事情的规避程度。在规避程度高的社会中,人们对不可知的情况担忧程度比较高,所以倾向于用清晰的准则指导自己的言行。而规避程度低的社会中,人们乐于冒险去探索未知。如在教育中,规避程度高的教育制度倾向于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言行,而规避程度低的教育制度乐于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与探索,发掘出自我价值。

(四)男性/女性维度

以男性为主流的社会中,男女在角色上有差别,男性形象健壮刚毅,追求物质的富有与事业的成功,而女性形象则温文尔雅,是贤妻良母的角色。在以女性为主的社会中,男女没有很大性别差异,他们对家庭子女的照顾和财富贡献方面都有各自的义务。Hofstede认为,东方员工倾向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数值较高,对未知的不确定规避程度高,倾向于以男性主义为主。而西方人相反,他们倾向于个人主义,权力距离数值较低,对未知的不确定规避程度低,倾向于男女平等。

二、文化负面影响

既然东西方人们的文化有根本差异,那案例教学法对中国学生是否适用?

(一)学生集体主义与自主想法之间的矛盾

由案例教学法的简介可知,此法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活动,学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与想法,且必须有创新精神才能解决教师分配的问题。中国的学生很多倾向于集体主义,以集体的想法为主,在个人思考问题与集体讨论中,相对于自己的思考更多倾向于考虑别人的想法。比如在小组讨论阶段,中国学生倾向于倾听优秀生的回答,常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优秀生的回答常代表了班集体的正确答案,个人另类的想法会有偏离主流的嫌疑。但案例教学法提倡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能创新地解决问题,这更适合于个人主义较强的氛围。

(二)学生权力距离高与教师旁观身份的矛盾

东方人权力距离数值相对高,教师有史以来代表了权力的一方,自古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思想,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几乎平等的。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真正能做到旁观,不去插手学生的讨论与分析。中国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很重视教师的反馈,肯定的反馈意见能鼓励学生,而否定的意见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作为权力象征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调节学生更少地关注教师的反馈而放手大胆去做呢?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学生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与迎难而上的矛盾

东方人对不确定因素的规避程度较高,很多人遇到问题倾向于规避,且规避程度随着难度的增加而加强。但案例教学本身就是解决真实工作问题的教学方法,如果心里倾向于拒绝挑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将不能有预期的发挥,这势必将影响教学的效果。

(四)男性/女性维度方面无大矛盾

在男性和女性维度方面,中国人男性维度较高,而西方人女性维度较高,注重男女平等。但中国商务英语专业班级内以女生为多数,男生占很少数额,这也从数量上决定了班级中的表现不会有中国社会中男强女弱的境况。所以案例教学中,要求男女平等参与问题的解决还是可行的。这方面的文化影响即可忽略。由上可见,文化四个维度中的三个维度都在案例教学中有负面的影响。虽然文化维度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基础,但如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是存在的,所以在中国应用案例教学法,还是应该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因素。由于案例教学法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商务英语知识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们应考虑相关对策以便辩证地应用此法。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由于中西方有文化维度的差异,中国学生在案例教学时会有相应的负迁移。所以在教学中更应锻炼学生敢于创新、迎难而上等品质,以避免文化的负迁移导致教学效果的变化。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编制合适的案例,能处理课堂的所有突发事件,有很强的商务实践经验,才能保证不是纸上谈兵。应用案例教学法,在充分考虑其优势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到师生不适应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也才能让商务英语的学生真正地从学校到企业顺利过渡。

作者:杨珺 席娟 单位: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学论文:TMM课程监控体系英语教学论文

一、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监控体系的构建

1.英语自主性学习监控的内涵。

国内学者张雪芹认为自主性学习监控以学习培养和课程学习目标为依据,并以教育评价理论为基础,评判其在学习全过程中所持的态度、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等,继而评价学习结果,反馈并矫正学习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蒋胜利认为英语自主性学习监控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计划、内容和时间以及过程进行监控,在学习过程中能对结果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对今后的学习进程进行有效指导和积极调整,从而能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策略,保证教学目的和高效自主学习结果。

2.自主学习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

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监控可以分为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我们在构建大学英语自主监控体系过程中应该保证内外监控体系协调同步进行,可以适时先增加外部监控的力度,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加强对自我监控的认识,进行充分的自我内部监控,随着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逐步增强而循序渐进地逐渐放松对其外部的监控和控制管理,直至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高,能游刃有余地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止。

3.自主学习监控体系的构建。

我院自2010年引用斯坦福教学课程以来,在自主学习监控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学生自我监控和教师监控为主体的,学生、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网络技术监控及测试评估监控等共同参与的多元监控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为支撑论据,本研究采用了准实验研究的研究方法。同一任课教师对学习同一课程体系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听说自主学习中实施不同的监控模式。对照班沿用旧的监控模式。教师在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中采用新的监控模式:即通过提高其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来加强学习者内部的自我监控;指导学生对其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同时,通过教师介入、同伴合作监控、辅导员介入、测试评估监控、教师管理软件监控等外部监控手段,内外监控措施协调进行。

1.研究过程。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单位13级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四年制学生,实验班学生47人,对照班学生45人参加了实验。实验班选取13级学生是因为他们已经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的学习,对TMM网络在线课程和自主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有利于实验的开展。实验时间定于第二个学期进行。开学初,在实验班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用以了解学生在接受新的监控体系之前的自主学习情况。在第二个学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班的学生采用新的监控手段。在学期末,又对实验班进行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用以和之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2.研究工具。

笔者认为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结合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客观地反映TELLMEMORE课程体系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行为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英语听说》课程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采取两种调查手段:半结构化访谈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自我监控情况和自我评价5个维度进行调查,用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问卷分别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进行两次调查,通过对比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变化,用以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实验前的测试选取的是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英语听说》课程考试成绩。实验后的测试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英语听说》课程考试成绩。

3.数据分析。

利用EXCEL表格采用百分比的统计形式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定性数据时,反复研读所收集的定性材料,对定性数据进行整理、记录、筛选、总结。准实验研究将原始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进行分析:(1)实验前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2)实验后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3)阅读、整理、筛选、分类定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调查结果及分析。

(1)定量数据分析。在等方差假设下,F=0.135,显著性概率0.512>0.05,这说明两组的方差是相等的。T检验的结果t=1.458,t分布的双尾显著性概率0.113>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英语水平相当。在等方差假设下,F=3.359,显著性概率0.07>0.05,这说明两组的方差相等。T检验的结果t=6.283,t分布的双尾显著性概率0.000<0.05,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实验班的成绩要好于对照班,具有显著差异性。(2)定性材料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新的自主学习监控模式在很多方面对学生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初步效果显著。第一,访谈中学生表示新的体系中有教师的指导与鼓励、学习同伴的合作与相互交流,能以良好心境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激发了学习热情。第二,新模式中更加强调同伴的监控,与同学互检学习结果,并给予评价,这提高了本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三,模式中辅导员的介入能督促自己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因为辅导员对学习者个性特点、生活及学习习惯往往比较熟悉,也更有监控力度。通过成绩测试、访谈和平日的教学观察等研究工具发现,新的监控模式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大,持续兴趣不足,对新的监控模式不适应。第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够清晰明确,大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严重缺乏,执行力差。第三,自我评估手段欠缺;反思总结更是少之又少。第四,教师由于班型大,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对学生自主学习监控缺失。

三、相关意见和建议

1.学生和教师尽快转变角色,提高在自主学习中的适应能力。

本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和教师都对新的监控模式出现不适应。这是因为长期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他们习惯了教师灌输式的训练,感到上机学习效果不如教师讲得透彻。而TMM课程主要是上机自主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更认真细致地备课,还要及时了解、指导、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协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所以,对于很多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运用TMM课程上课会感觉难以适应。Oxford(1992)指出:“当学习者被允许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时,他们没有来自于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压力,学生会采用他们喜欢的学习策略。”Vitori&Lockhart(1995)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的观念与学习自主性和语言学习相互作用。学习者的观念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学习环境。因此,需要学生和教师都要尽快转变和适应新角色:学生要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人,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承担起多元的角色和中介作用,为学生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心理支持;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获得快乐学习体验,同时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体现真正课堂人文关怀。

2.教师加强课堂集中监控和与学生协调互动。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监控是保障自主学习顺利、成功进行的关键。学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课堂集中监控力度:第一,教师要充分利TMM课程的管理软件监测系统(TutorTools),定期导出每个Lev-el的完成率准确率及自主学习时间,定期向学生公示,也可以将学习记录作为平时成绩,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第二,在课堂集中使用网络教学时,采取手段限制学习者浏览器可访问的网址。第三,在进行测试监控中,需要对特定系统锁定,学生无法浏览与测试无关的网页界面,起到监控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多多与学生在线上互动,尽可能地参与到学生的分散自主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因此,加强教师对网络自主性学习监控力度可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英语学习的优势,参与和运用TMM课程中的各种听说练习,积极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口语交流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可利用网络和TutorTools教师管理系统布置作业,应用系统中的收发邮件功能在线答疑解惑,尽可能全方位、多层次地增加与学生用英语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3.加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目前英语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对其做出全面指导,学生只能够靠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关键,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准确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综合评估,自己能判断自己在哪些方面有问题或欠缺,能根据自身的实际做出个性化的调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态度,促使学生随时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反思自己,以提高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4.重视和强调听说自主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这一特性决定了合作学习在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课程中的重要性,即在自主学习中要加强合作学习,二者并不矛盾,互为补充。TMM课程内容主要以工作和生活中的常用优秀对话为主,学习者熟练掌握对话内容和人机对话操练之后,还要采用与同伴角色扮演、模仿课文对话和同伴做给定情景下的对话练习来进行操练。因为,网络在线口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人与人真实的语言环境情景中,和真实的人进行口语互动,才能达到最终的口语学习目的。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和同伴可以互相监督学习过程和互相评价学习结果,最终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和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听力自主学习活动脱离了传统课堂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和监管,探索出有效的自主学习监控模式、充分融合传统的英语学习监控与现代高科技监控将有助于学生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目标的实现及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微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英语教学论文:课内外活动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1理论依据

杜威活动课程理论突出兴趣,重视经验,强调探索。杜威指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相信,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设计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过一系列由学生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健康人格。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的天赋,但如果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和技艺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说不定他或她在担任某一个角色时会很出色。”学生特点各异,教师有意识地开展课内外活动,将会发现学生其它方面的英语学习优势,甚至能培养出不同人才,如英语演讲家、英语歌手、英语编剧、英语表演者等,让有不同才能的学生在英语这块学习园地尽展所长。

2基于课内外活动的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实践路径

2.1课内活动与高中英语教学

课堂是集中教学,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重要场合。纯粹的知识传授很容易使学生生厌,失去学习兴趣。笔者利用课前几分钟,以学生兴趣为前提,有效设计课内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1.1课前英语演讲

演讲的主题可与单元话题有关,亦可涉及时尚话题(明星轶事、流行歌曲、新书、影片介绍等),演讲者还可分享励志美文或介绍自己的特殊经历。演讲者事先查阅资料、整合资料并理解记忆。笔者通过实践得知:英语课前演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自信心、口语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机会。

2.1.2学唱英语歌

曾有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更积极,感知更敏锐,记忆更稳固。从心理学上理解,唱歌是以听觉感知为主的形象记忆,而歌词和旋律又可激发人的情绪记忆。因此音乐对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利用这一理论尝试着让学生边学唱英语歌,边累积词汇量。学生下载歌曲和歌词,将歌词制作成幻灯片,每首歌在高频词汇处设8~10空。每周一歌,前三天学生反复听、跟唱,第四天公布答案,核对计分,纳入小组考核。很多学生得益于这个活动,英语学习兴趣日益浓厚。2013年的英语月,学生们虽然处于紧张的高三复习,但对英语月的热情丝毫未减。笔者建议学生选曲《Roar》,学生们在舞台上尽情歌唱,洒脱舞蹈,正好消除他们因繁重学习压力带来的烦恼,歌词传递给观众无限正能量,还能自我激励。能在离开中学最后时刻展现自我,赢得极高评价,这无疑会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让学生自主选歌学歌,也能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准以及语言能力。

2.2课外活动与高中英语教学

课外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给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使他们在被肯定的学习环境中激发潜在的英语学习动机,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1Project展示

《牛津高中英语》的project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笔者在高一每一单元都让学生进行Project展示。在成果展示前,给学生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紧张激动又积极,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在完成Project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分工时,小组成员根据其自身水平认领任务,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和差异,又使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就感。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分工合作,既要让每个学生有事做,能有各自的闪光点,又要培养团队协调合作能力。学生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以及上进心在展示时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接到课题后,小组成员坐到一起讨论展示的形式、展示的内容以及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等,接着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信息,如上网、到图书馆、请教老师或专家等。如果是要做调查的话,他们会制作问卷,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问卷,统计分析问卷结果并给出可行的建议等。学生分工合作的过程,让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参与语言实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间互相借鉴、启发,形成主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合作的过程让他们懂得关注他人,学会尊重与谦让,悦纳他人。因而,小组分工合作的成败也决定着该课题成果的成败。

2.2.2英语短剧表演

英语短剧表演是学生的必修课。表演前需要学生仔细研读剧本,品味人物的台词,领会角色的内心世界,悟出该用何种语音语调传情达意。学生通过研读理解剧本体验情感,通过表演表达情感、体验生活。因此英语短剧表演能够提升学生的作品理解与表达能力。笔者要求学生精心准备,认真排练。既有必演剧目(课文内容),也有自选节目。表演完后,评出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道具等,此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小组间暗中较劲,充分准备,力争做到最好。学生们的热情、智慧和幽默会在这些活动中展露无遗,此活动能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融洽同学之间的感情,学会合作互助。

2.2.3英语月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12月为“英语月”,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英语学习由课内延伸拓展到课外。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用英语”的舞台,完全符合《新课标》理念并能贯彻《牛津高中英语》的编排思想。每年“英语月”,活动主题和形式都有变化。现已成功举办五届,有英语歌唱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才艺秀等。不论是哪种形式,学生的表现欲和集体荣誉感都很强烈。

3教学效果

基于课内外活动对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提升,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发现中学阶段热衷于参加英语课内外活动的学生不仅在英语能力竞赛、PETS、高考等考试中成绩优秀,而且自信大方,进入大学、走入社会后各方面发展都很好。因为中学开展的各种活动锻炼了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语言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很多课内外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活动,学生都为能站上舞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成功时他们有成就感,受挫时他们会流泪反思。所以,无论活动的成败,都会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对活动参与者有自我教育和对观众会有外部感化作用。在刚刚结束英语月才艺秀展示活动后,很多学生在周记里描述了对上台表演的同学的胆识与才艺的羡慕,遗憾自己胆子太小,水平不如人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下一次上舞台的机会。参与者也在心里反思自己的表现,盘算着下次活动自己该如何做得更加完美如意。只要能总结反思,我们的活动就会越办越好,对于教学效果的作用就会越好。最后,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开展课内外活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设计、指导开展高中英语课内外活动时,势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活动驾驭能力、教学艺术、教学能力都会日益成熟、进步。师生双边活动融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我们学校一批年轻老师热心科研教改,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活动时,肯花时间,愿花心思,所以在专业发展路上日益成熟。

4结语

课内外活动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总之,只要老师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具有内在价值的课内外活动,将这些课内外活动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并精心指导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创设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拥有兴趣、激情,获得经验,将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提高教学效果,有的甚至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作者:颜菊香 单位:湘潭市湘机中学

英语教学论文:课改下教师英语教学论文

一、反思过去,重新审视课改

就目前来看,尽管广大教师满腔热情地投身课改热潮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是纵观课改的全历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担当责任意识,所以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存在着懈怠的问题。二是很多教师一味强调大环境,强调体制,在课改的过程中抱怨多,方法少,不是真正地投入钻研,而是为问题的存在寻找各种借口。三是很多教师把“高效课堂”简单地理解为“高效的课堂”,课堂结构安排不合理,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发展能力,这就意味着他们对于课改的本质不清楚。四是有些教师缺乏对于课程改革的深刻认识,很多还是仅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效果;五是课堂结构安排不合理,很多教师对各环节的把握欠缺。六是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不够,忽视学生的个性学习及学习的自主性等现状。从总体来看,当前课改问题的存在与我们教育缺乏耐心有关,做任何一件事要想成功都需要坚持和不断地付出,急功近利只会导致问题更糟。所以在迎接新的挑战中,需要我们抓住机遇,重新审视课改的深远意义。课改本身不是教材的更换这样简单,而是对于我们传统教学思维、教学模式甚至是目标认知等方面全方位地调整,是新的教学观念的再造。课改简单来说,就是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服务于“学”的理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把单一的教师的教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二、注意学生学习技巧和方法的培养

教育本身不应该是复制,而应该是生成。这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收获,更要关注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来予以引导,尽量地采用有利于学生参加和发挥自己能力的教学模式。杜郎口找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焦点,采用“预习—展示—反馈”三环教学,即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围绕问题组织反馈。预习前给予学习方法指导,从独学开始,一个人学不会就向同学请教,“对学”学不会的,采用“群学”,有力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创设师生互动和谐的教学关系

教师的课堂职责首要是“点燃”“激励”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学生的见解,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结论。如果我们仍然一味地把“蜡烛”“春蚕”“铺路石”单纯地解读为包办和代替,把教师解读成管理和施教,把教学解读成灌输和训练,把教育解读成调教和训斥,把学校解读成塑造和雕琢,把学习解读成接受和背诵,那原本承载着厚望、鲜活的“人”之教育就会沦为应试工具,千人一面,丧失创造的“异化”教育,这与我们的理想背道而驰。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他们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课堂充分体现“学习的快乐”。

四、教师要当好“仆人”角色,为“学”服务

“学习的敌人是依赖,教师的悲哀是包办。”“教师中心”的课堂,不管讲得天花乱坠,都会因远离和轻视了“学”,而不能称之为好课。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展示自我。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展示欲、认同感。展示起到了将好奇心和认同感“统领”作用,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在展示中暴露问题,在展示中生成能力,在展示中收获情感,在展示中赢得尊重,在展示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由“厌学”变为“乐学”。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对比,学生在玩电脑游戏时,常常不知疲倦、饥饿,这种专注实际上是一个人在主动学习时非常重要的素质。但在课堂上学生恰恰最缺乏这种专注,一只麻雀飞过来恐怕也比教师讲课的吸引力大,这就说明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完全参与进来,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教师应该意识到,有效的学习通常发生在这样的条件下,有真实的目的,积极参与,全情投入,有真实的观众。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在“精”字上做文章,精心备课,精讲精练,精心辅导,精选作业题。在“点”字上求突破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落实知识要点,在“能力”上求发展,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每天根据课程进度,结合教材特点和情景积极引导学生。

五、课改教师是关键,主阵地是课堂

课改的深处是课堂,课堂是课程的载体,课改十年需要我们重新回到课堂上来,应聚焦于改课,如果抓住课堂,找准课改这个支点,借助整体课改推进策略,实现课堂效益的全面提升。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紧抓一个“改”字,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来进行课程改革。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理念要先进

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级段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三)学科训练要扎实

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训练扎实。

(四)教学过程要朴实

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课堂教学改革是时展赋予的必然要求,课堂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要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下,努力地去探究、反思自己的教学,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当前的基础教育。

作者:林彩玲 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三中学

英语教学论文:医学教育中全英语教学论文

1全英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分析比较

在高等院校针对部分课程同时采用两种语言(中文和英语)进行授课,此种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语教学。随着双语教学的推广,在实践中其局限性渐渐显露。双语教学只能针对中国本科生实施,而在本科生医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老师往往倾向于中文授课为主,穿插简短的英语词汇或简单的英文表述。这虽然降低了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但从教学角度来讲同时减少了国际前沿专业知识的输出量;从成果角度来讲不能有效的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我们的学生英语水平仍停留在“哑巴英语”、“半吊子英语”,不具备国际交流的能力。全英教学适合中国本科生,更加适合海外留学生医学教育。在华留学生由于中文水平参差不齐,中文授课增加了留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难度,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导致留学生迟到、早退,纪律性差的一个主要因素。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是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们交际沟通的重要桥梁。全英教学可以较好的解决留学生在课程中语言障碍问题,加强纪律性。全球3/4的报刊书籍是用英文版的。全英语教学就等于打开了世界医学的一扇窗户,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先进医学信息,丰富的内容资讯;同时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性。全英语教学还是改变旧式的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2全英教学目前存在的难点

2.1语言障碍造成的信息量不够

目前中国关于英语的教育,更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而不重视听、说等实用性。长久以来我们为了应试教育,过度学习语法、句法。忽略了英语的工具性。长期以往英语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所学专业脱节。由于匮乏的英语语言环境,造成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欠佳,与人进行交流能力有待提高。这种语言障碍,阻挡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传授的知识表达,降低了课程内容在语言方面的生动、丰富程度,信息量就会相对减少,对学生学习有着直接影响。因而语言障碍是全英语课程的难点。为了保障和提高全英教学质量,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及国际化教学背景。从国外引进有着医学教学和临床经验的教师和医生作为主讲人,他们不仅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思维习惯而且还带来一些国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建立全英教学师资培养制度,借鉴国外医学院校模式规范化教师培养标准。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美国、英国等知名高校参加语言和教学培训;定期聘请外籍专家对教研室的教师进行医学英语教学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保证教师长期稳定的接受再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

2.2可选择英文教材有限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英文医学专业教材、教学大纲,教师们的教学大多自行查阅资料,编写相应的PPT,甚至直接使用英文讲解中文教材。个别院校会选择英文原版教材,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让学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大量的英文原版中选取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与具体的专业学科做整合。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主流,加入我国临床特色,取长补短的编写教案,使得我们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既贴近我国临床现状又能直接进入地道的英文学习氛围,紧跟世界领先的潮流信息。

2.3教学方式的单一

在医学教育模式上,中西方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我们的教育模式通常将思维习惯及教学内容限制在专业领域中,对专业方面的知识讲解面面俱到,学科间的知识欠缺融合。这往往使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较好的启发。传统的教学方式倾向于知识传授型教学,单一的是由教师讲解,学生倾听。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汲取缺乏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而西方医学教育在教学内容设置及授课方式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针对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启发式教学;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讲授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采用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堂课程讲述采取临床案例+理论知识解析、病例讨论和实验实践等方法。临床病例选取强调基础与临床知识、医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以及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等的融合,在专业领域减少信息过载,停止学习不必要的细节。这样易于学生发散思维,减轻负担,在处理案例过程中学习如何做一名医生而不是医学生。理论知识解析采用适当的图像、录像、图片由浅入深的知识讲解,使授课内容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在全英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对学生分组讨论的病例应当给予启发和指导。通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逻辑,促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实践教学更是全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实验、实践中是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改进目前难点需采取的措施

3.1英语网站的建设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英语网站的建设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方便、灵活、个性的学习环境。在这一信息教育平台上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英语网站的建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网站上设立的答疑组、讨论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渠道。以及网上提交或批改课后作业,督促了学生课后对学习的总结和问题的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其次,对于部分理解较慢的同学,课下仍可以查询课程笔记、回顾课程知识,更充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最后,留学生可以密切关注网站上的科研信息,鼓励留学生以科研小助手的形式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开拓学生眼界,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英语网站上的资源共享使得学习资源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可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网站上学习时间更加不受约束,学生可随时随地的学习,增强其学习兴趣。因此加强课程英语网站的建设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非常重要。

3.2全英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全英教学考核方式应该不同与传统教学的终结性评价。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完善管理制度。本课程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留学生的出勤、小组讨论、平时作业、实验课、科研助手、临床实践等也算作成绩的一部分。对出勤情况评估,可以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加强留学生的纪律观念;对课堂讨论、发言评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增加师生互动,从而易于同学们的学习和理解。对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有效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的反馈信息,较好的解决学习中的盲点、疑点。对业余科研活动评估,既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又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有所帮助。改革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后,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表面水平的死记硬背为深层次水平的知识建构,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全英文授课的目的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专业英语在听说读写各方面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因此评价全英授课的效果不仅以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判定,同时也要对专业外语水平的进行评估,标准化全英教学质量评价。

4结语

总之,全英教学是有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体制,是国际形势的必然要求,更是这个全球化信息时代的需求。在全英教学的改革中,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与实践使得全英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尽管全英教学体系中还存在这一些不足,但这也是良好的动力—激励我们坚持不懈的完善教学,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稳定而长久的发展。

作者:李美华 罗云纲 张天夫 顾芯铭 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英语教学论文:大学通识教育与英语教学论文

1.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通识化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其理念来源于古希腊时的博雅教育,最早在美国哈佛大学兴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受教育者成熟的心智,同时强调人文精神的熏陶,强调人文社科知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受教育者在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而不是知识的灌输成为通识教育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刘艳君,2013)。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之一便是学生“有知识没文化”,专业不精,人文不通,究其原因便是学校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以及狭隘的专业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人,必须走通识化教育之路。

1.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虽然上个十年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且就实施状况而言,基本上做到全国普及,并且教学质量相比改革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教学从本质上并未摆脱教师阐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计算机设备只是成为了一种较新的呈现形式(杨文莹,徐穗,余东,2006)。有62%的大学生认为英语水平没有本质提高,32%的大学生甚至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蔡基刚,廖朝雷,2010)。教师认为学生不努力,而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必要来上课。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课程的定位一定是一个主要的方面。曹艳艳(2013)便直言不讳指出2007版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阐述混乱,定位不清。的确,《要求》中单纯地把英语认为是与外国人沟通的工具,并指出大学英语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个与高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重叠,在教学上就表现为教师教的还是高中学的。因此学生会有疲倦感,慢慢对大学英语感到厌烦。而只是将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能够与外国人交流,这就是生存英语,而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已具备这项能力,大学再来训练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定位的模糊不清而导致的。因此,笔者认为,英语课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课程,更是利用这个语言了解世界、了解相应文化的途径,是要培养国际交流人才的课程。大学英语在内容上应该通识化,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熏陶,而不是一味地教语法、教词汇,训练听力技巧。另一个问题就是师资力量。前文已提到,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是《纲要》对我国在未来十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设置的一个目标,是一种高层次的前沿学术交流和科技沟通。但大多数英语教师并不具备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因此许多专家提出的专业英语(或称二外授课,ESP)课程很难开展。除此之外,学生素质也是进行ESP课程改革的重要难题。以笔者所在的普通地方院校为例,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英语高考入学成绩不能达到及格水平,大学英语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味同嚼蜡。而这种一刀切的英语教学模式却非常多见。

1.2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通识化课程模式构建

有效建立大学英语的通识化教育课程体系是保证这次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而普通高等院校如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通识化教育体系是摆在这些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通识化的教育体系可以通过英语基础教育和开设选修课来进行。大学英语的传统课程可作为基础课程。基础英语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可细分为学术英语基础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前者是针对英语水平较好(各个学校根据专业和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指定相应的分数,如130分以上)的学生进行的教学,教学内容、教材选择,甚至师资配备都要符合培养这类学生的英语学术水平发展的需求。教学目的就是要为这类学生之后的ESP学习夯实基础,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学术素养,而且这五项技能应以整体、综合形式出现,即一堂课应该以真实的课堂教学背景为依托,所授内容应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科普等多类材料,教师用目标语授课,培养学生边听目标语授课边记笔记的能力;阅读材料在长度和难度上都要符合学术英语标准,可参考美国托福或雅思考试中的阅读文章;写作更多的是进行学术英语写作训练,可先从写较复杂的议论文开始,逐渐过渡到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而后者主要是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开设,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生存英语技巧和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英语用途能力(EOP),为职场英语的使用做准备。在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上,该类英语教学也应与学术英语基础教学区分。如听说能力培养的目的主要是能进行日常交流,即生存英语交流。这种清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实现大学英语的因材施教,各取所需。同时,英语通识教育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更多地让学生接触英文背后的文化和人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使生活的意义及价值变得丰富起来。通识教育可有更多的细化,如综合技能训练类教育,专门针对某项英语技能较为薄弱,而基础英语课程由于时间限制而无法满足学习要求的学生;应用技能类教育可专门针对某项技能的训练和教育,如说、写能力,报刊阅读等;人文素养类教育,主要为学生开设人文、哲学、影视赏析等的人文学习,为学生开启文化的旅行,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文化的海洋中。进行学术英语学习的学生在通过相应的选拔考试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即ESP教学课程。当然,ESP的教学应该结合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来开展,能够胜任ESP教学的英语老师可以承担相应的课程,如果不能承担的可由能够承担相应专业二语授课的专业教师进行。此模式可由下图直观呈现:

2.结语

普通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规格等因素来考虑自身的大学英语通识化教育改革,构建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教学模式。笔者所提出的这个模式还需要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可以采取量化研究的方式,开展对该模式下教学效果的评估研究。

作者:佟美娴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英语教学论文:良好教学氛围下英语教学论文

一、英语教学需要一种愉悦的氛围

合理选用合适的教材,也是营造英语教学愉悦氛围的一个重要前期条件。众所周知,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以及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细致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合理选用合适的教材显得至关重要。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和一定的程度上拥有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也可以营造一个愉悦的英语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或话题,设计不同的交际任务,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在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均有所收获,感受成功。让学生发挥各自特长———或说或做,进行想象和发散思维,运用已学知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学习策略。

二、多渠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师生平等与相互尊重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走弯路或出差错,因为学生与我们教师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最好不要轻易地去指责或批评学生,在不涉及原则问题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多宽容在学习上失误或犯错误的学生,多一些安慰,要多看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所付出的艰辛的努力,要多用情感去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课堂上的提问、对话操练等经常采用onebyone,pairbypair,rowbyrow的形式;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中都能承担起一定的任务并能在完成相应的任务之后获得相应的成就感。良好的教学氛围就会在这种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这对英语教学来说无不裨益。

(二)探用多种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例如,在教学NCE1中的Lesson21和Les-son25时,课前先让学生对比预习这两课,讲解时把两课作对照教学,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去体会英语的可数名词的单、复数的具体用法与区别。尽管这些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必然会大量增加备课工作的难度和任务量,但通过这类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方式的实践,教师会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以往相比在不断地得到改进与提高,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有效办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实现,使得学生更愿意在任务的完成中来体验语言运用,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真正体现并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做出相应的不同要求,积极践行“因材施教”。例如:在授完NCE中的Lesson35后,可以给出ourclassroom与ourschool两个题目,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题目写一篇介绍性文字。基础差一点的可选前一题,基础好一些的可选后一题,因为前一题主要是结合教材中的therebe句型,而后一题不仅有therebe句型,还有现在进行时等更多的知识要点。

(三)合理实际处理教材

现在我们试用的是新版朗文和外研社共同出版的《新概念英语》(NCE),该书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每一课都配有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成为了吸引学生兴趣的主要着眼点,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很好而有效地加以利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图片形式设置相应的情景内容,课堂活动的设计就可以更丰富且更具吸引力,这样我们处理文章的方法就变得更加灵活了。同时,这样还可以把文章内容挖掘得更深,以便于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内容,也可以比较轻易地将德育教育融于其内。这样处理教材时,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好课堂,提出问题,帮助、引导学生,同时巧妙地在总结中列出文章涉及的语言点,并同学生一起弄清单词与词组含义: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打破了传统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体现出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与监督者的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自然的得到了语言训练与应用以及新知识输入过程的完成。

三、维系与发展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一节课讲完并不是这节课的结束,我们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相应合理的评价。在对学生反馈意见的评价中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好的评价策略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促使他们主动承担活动任务,主动想办法克服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反思自己学习方法的实效性,及时调整努力方向,激发创新思维,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也能通过合理的评价和鼓励手段,获取学生英语学习的反馈意见,从而及时地调整好教学方法,为进一步营造并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和落实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的一条捷径。新时代的教师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逐渐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并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过以上的一些具体的做法,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的英语教学已初见成效,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升,英语口语得到了加强,英语成绩也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所以,只要营造好并维系一种合适的英语学习的氛围,对搞好英语教学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作者:王俊春 单位: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

英语教学论文:纸质材料数据驱动英语教学论文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有必要进行传统和纸质数据驱动两种教学法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的对比研究;同时本项研究的开展也想考察不同测试阶段两种教学方法的重复实验是否对后期的短期和长期相对效果产生影响及影响的程度,即探讨两种教学方法第一阶段的实验对第二阶段两种教学方法使用的影响效果。为此本文拟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纸质材料数据驱动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学生习得词汇项目上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有无显著差异?(2)重复使用纸质材料数据驱动法是否影响两种教学方法的短期和长期相对效果?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来自某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三个教学班的90名学生。三个班被随机分为纸质材料数据驱动法组、传统教学法组和控制组。平均年龄为20.7岁。

(二)研究工具

本项研究考察了10项语言项目,这些问题主要来自学生的平时英语写作。为保证数据的可信度,我们在前、后测过程中都由同一位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并找出语言错误,统计每一类错误出现的频率及有同一类错误的学生数量,同时参照其他教师的意见,最后选出10项容易出错的语言项目。10个语言项目根据出现的频率及所涉及的学生数分为难度相当的两组。

(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由四部分组成,前两部分是关于第一阶段的5个语言项目,后两部分是关于第二阶段的5个语言项目。不同阶段的实验材料形式相同。前两部分实验材料包含相同的语言项目,一部分体现了纸质数据驱动教学法,另一个部分体现了传统教学法。纸质数据驱动教学法所用的纸质材料来自于英国国家语料库接口的BYU-BNC系统,并编辑打印制作而成。实验中减少对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实验材料除了删除多余的词外,未对所选索引做任何改动。从索引结果中选出适当数量的索引行,并合理分为2-5组,每组5-16行。每组索引行由一个具体问题引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每组材料。传统教学方法所用材料来自字典资源,实验前将单语和双语词典所查出的有关语言项目的词条完整地引入小册子作为实验材料。

(四)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包括形式相同的前测、后测、延迟后测和语言分析能力测试及问卷调查。两个阶段的前测、后测及延迟后测均由15个题目组成;每一个语言项目包括3个相关问题;问题以学生熟悉的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这种测试评分客观、可靠。借鉴Boulton的问卷,并将之翻译成汉语,便于学生理解,考察被试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态度与看法。全部问卷由5个封闭式问题和3个开放式问题组成。

(五)实验步骤

实验在常规的大学英语课上进行。第一阶段的前测在新学期第4周进行,测试持续10分钟左右。实验在第5周进行,对于采用数据驱动法的实验组,实验过程持续100分钟;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实验组,实验过程持续113分钟。实验完成立即进行后测,后测用8分钟左右完成,同时对数据驱动法组进行问卷调查,10分钟完成。延迟后测在第8周进行,持续8-10分钟。第二阶段的前测在第9周进行,持续8分钟。实验在第10周进行,对于采用数据驱动法的实验组,实验持续51分钟;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实验组,实验持续了84分钟。实验完成后立即进行后测,8分钟完成,并对数据驱动法组进行与上次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10分钟完成。延迟后测在第13周进行,持续8分钟左右。控制组只参加测试。所有测试及问卷调查均在常规课堂上进行,最后由研究者收集问卷并评分。对第一、二阶段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计算了第一、二阶段中两个实验组相对于控制组的效应量Cohen’sd,计算公式为:Cohen’sd={M1-M2}/{SQRT[(SD1×SD1+SD2×SD2)/2]},其中M1和M2分别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测验成绩的均值,SD1和SD2分别为两组的标准差。所有方差分析均运用软件SPSS16.0进行。

三、研究结果

(一)三组被试在实验初的可比性

笔者对三组被试的英语入学成绩及第一阶段的前测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于学生在升学后一直由同一位老师授课,教学方法完全相同,所以作者认为被试的高考英语成绩差别可代表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别。结果显示三组被试的语言水平F(2,87)=0.308,p=0.736和前测F(2,87)=1.604,p=0.207均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确保了三组的可比性。

(二)DDL和传统教学法的相对有效性

以教学法为被试间变量,时间为被试内变量进行混合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的分数有显著提高,F(2,174)=18.193,p=0.000,但各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F(2,87)=0.719,p=0.490,教学法和时间的交互效应接近显著水平,F(4,174)=2.303,p=0.060。为了进一步比较两种教学法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作者对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短期效果被定义为后测和前测成绩之差,长期效果被定义为延迟后测和前测成绩之差。各组短期效果之间有显著差异,F(2,87)=4.713,p=0.011,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只有数据驱动法和控制组有显著差异,p=0.013,数据驱动法和传统教学法无显著差异(p=0.135)。三组之间的长期效果无显著差异,F(2,87)=1.026,p=0.363。

(三)重复使用DDL和两种教学法的相对有效性

对第二阶段前测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F(287)=0.311,p=0.734,表明实验初,三组被试在习得第二阶段的5个问题语言项目上具有可比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的短期效果(F(2,87)=11.494,p=0.000)和长期效果(F(2,87)=10.470,p=0.000)均有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数据驱动法(p=0.000)和传统教学法(p=0.019)的短期效果均显著高于控制组,但两组教学法之间无显著差异(p=0.176)。长期效果呈现同样的趋势,数据驱动法(p=0.001)和传统教学法(p=0.001)的长期效果均显著高于控制组,但两组教学法之间无显著差异(p=0.977)。两种教学法的效应量均有提高;数据驱动法在短期效果上具有优势,而在长期效果上不具有优势。

四、讨论

(一)DDL和传统教学法的相对有效性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法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均未有显著差异,但是对比两种教学法的效应量结果显示,数据驱动法的短期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而在长期效果上并未显示出优势,该结果与Boulton的研究结果一致。Boulton对比实验三周后延迟后测的结果,结果表明虽然只有数据驱动法和控制班具有显著差异,但前者和传统教学法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以往研究和本项研究结果均未显示数据驱动法在长期效应上具有优势。然而Cobb认为虽然数据驱动法和传统教学法(根据字典词条讲解)均能产生短期的促学效果,但是只有数据驱动法能促进知识的长期记忆。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即Cobb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无时间限制的选择题,这种测量工具更多反映被试所获得陈述性语言知识,在无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容易进行元语言判断。而本项研究并未采用更多反映被试程序性语言知识变化的测量工具,如口语产出。本项研究由于所涉及的语言项目较多,难以设计反映程序性语言知识的测量工具,这是本项研究的一个局限,然而考察多个形式不同的语言项目又是本项研究的一大优点。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数据驱动法并未显示出优势的另一个原因是受试使用语料库材料比较困难。尽管被试在实验前接受过短暂培训,而研究者在制作材料时也特意挑选适合被试水平的语料,尽量避免生僻词,但不排除学生对这种发挥自主性的归纳式学习不适应,从而降低了他们对这些语料的深度加工分析,进而影响习得效果。

(二)重复使用DDL和两种教学法的相对有效性

第二阶段中,虽然两种教学法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均未有显著差异,但是对比两种教学法的效应量结果显示,数据驱动法的短期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而在长期效果上并未显示出优势。这种趋势并未因被试对数据驱动法的熟悉而有所改变。这一结果与Boulton的预测———数据驱动法的反复使用有可能影响两种教学法的相对优势有偏差。测量工具和学生固化的演绎式学习方式很可能是原因所在,如果被试选自来自不同教育背景的国家或者使用更能反映学生在自然交际状况下语言使用的测量工具,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另一个发现是两种教学方法第二阶段的效应量均高于第一阶段的效应量,这就意味着数据驱动法的重复使用虽未改变两种教学法的相对优势,但确实提高了促学效果。

五、结语

尽管理论上所称DDL的优势令人信服,比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增强语言意识和注意的技能等,但是使DDL能渗透到主流教学活动,来自实证研究的证据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去除学生一开始使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据驱动教学法的困难,建议先尝试纸质材料数据法,最后再过渡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据驱动法。基于此,本项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数据驱动法和传统教学法的相对优势,研究结果并未显示数据驱动法具有明显优势,同时,重复使用数据驱动法也没有改变两种教学法的相对优势,但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均有提高。未来的研究应当采用既能反映陈述性知识又能反映程序性知识的多种测量工具,或许能更清楚揭示两种教学法的差别。

作者:张晓燕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学论文:英语教学与启发式教学论文

1.关于启发式教学

(1)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的教育观念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渊远的根源,“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启发式教学的教育理念[1],到了今天,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英语教师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反馈来实现教学。

(2)启发式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启发式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由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敢质疑,并分析解决问题,找到真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敢质疑的精神。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英语知识,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它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得到真理的过程与方法,而不是仅仅教给学生最后得到的结果。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将其贯穿英语教学整个过程,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提问启发法、比喻启发法、反诘问启发法、点拨疏通式启发法、示范式启发法、情景式启发法。

(3)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启发式英语教学与注入式英语教学相比,具有优越性。注入式教学将知识硬塞给学生,注重的是结果,没有教给学生方法与过程,学生依然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没有发挥老师授业解惑的作用,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短期内是有效的,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疑问积累,学生会感觉到学习越来越困难,不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以致学生难以继续深入地学习下去,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英语教学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启发式英语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入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所以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语言输入,而衡量教师语言输入效果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对输入信息的接受情况以及学生借此进行的语言输出情况。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按照语言的习得规律掌握语言知识并加以实际运用,并在课堂上按照所习得的语言规律,进行语言输出,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语言输出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首先,老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学习状态等各个方面后,老师才能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友好、民主是其主要原则,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最后,教师要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英语问题采用下列几种启发方法:①点拨启发,教师要针对问题的优秀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有效地解决问题;②设疑启发,在教学中主动提出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提出疑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故谬启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故意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错误,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将这些问题提出来,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④创境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恰当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

3.结语

本文对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启发式教学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在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作者:张栌尹 姜昕苗 单位:台州学院临海校区

英语教学论文:多元文化下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遵循教科书上的内容,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音技能的培养,很少在课堂上讲授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更鲜有用多元文化的视角教授学生解决问题,使得实际教学和现实文化相互脱节。同时,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能够以习得为基础,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不能够真正运用西方思维进行学习。用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的话来说,就是“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方法。”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本身也应接受大量的外来文化熏陶,并将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慢慢的开始注重语言情景的设置,灌输地道的语言方式。学生喜欢这种生动而真实的授课,学习语言的动力也会十足。

二、课堂上多元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多元文化的渗入必定会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活力与影响。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课堂上对多元文化的分析让学生明确主流文化

融合多元文化的精髓,使得学生能够开阔思路,多角度学习语言,多方位思考问题。多元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接纳各个民族,各个社会的不同文化,这样的知识灌输,学生在知识储备上自然而然便成为“杂家”,通晓多种文化。

(二)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吸收先进文明的文化内涵。

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以便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速度。未来的社会,单一的文化只会困扰自己发展的手脚,而多元文化能够使得学生知己知彼。

(三)注重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交流,运用课堂机制

使学生自发地将内化的修养适度地表现在课堂之上并反馈于社会生活之中,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各民族的语言知识,同时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多元文化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事物都有其双重性,在多元文化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新的思路和意义。

(一)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

全球一体化势必将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跨文化融合,产生文化共存的气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传授不同的文化,客观上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文化境界,同时,学生将单一的本民族文化融入多元文化之中,文化素养将不断上升。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课堂上文化的灌输,使学生的个性赋予时代性。

每一种文化价值都与族群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因此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征。但在文化共融中,存在共通的真善美,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自由的吸收和接纳同性与差异,找寻自己喜欢的文化,在社会群体中展现个体特性和时代特征。

(三)大学生的人生观与多元文化形成互惠。

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影响很大,人生观是一个抽象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向,通过大学人生观这一介质又对社会文化产生作用,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最终形成了大学生人生观与文化多元化的互动发展形态。

(四)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愿。

课堂上的传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文化修养在不断的融合与交汇,让学生寻找机会展现这种融合的结果,展示张扬与个性的结合,体现在多元文化下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四、结束语

文化修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全民素质,从小我做起,从课堂抓起,将本族与外族的文化相交融,正确把握学生的文化思想动向,提升学生的自身文学、艺术的素养,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有责任和文化修养过硬的合格人才。在多元文化视角下教授大学英语课,学生不仅学会了语言知识同时也学会了文化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张博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