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3-27 09:01:14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现行法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当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以及各大高校的校纪校规是实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制定于1995年的教育法和制定于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从整体上确定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制度,具体包括了高等教育的原则、目的、方法以及学位、学籍、教育管理等内容。就法的效力而言,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在当前仍然有效;就立法的背景而言,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依据相比于当下已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育法与高等教育法面对当前教育供求关系、伦常关系、思想观念的变化捉襟见肘。为此,教育部制定了不少有关高等教育教学促进和管理的规章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制度供给与实际需求的矛盾,但基于宪法和立法法的基本原则,教育部规章制度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是上述两法的具体实施,从根本上仍无法解决教育制度供给与实际需求的矛盾。从教育教学管理和法人自治的角度而言,各大高校有权出于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制定适用于本校的规章制度。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但存在较大的校际差异、地区差异,甚至部分高校的规章制度存在违法之处而与学生、家长对簿公堂。由此,在现行法的框架下探索出一条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教学管理之路,对推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供需关系分析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知识、信息、技术在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益性愈加突出。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供需关系的广泛建立使得教育面临产业化、市场化的挑战。就目前来看,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广泛建立、培训项目范围的扩大化。然而,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的产业化、市场化才刚刚起步,这与社会、市场、学生、家长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存在错配和供给不足的矛盾。以下从供求角度详细分析。

(一)高校教育教学的“供”

改革开放和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生源供给充沛,专业设置不断精细化。从量上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设置的精细化基本满足了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总体上看,人才供给大大超过了社会实际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是,部分学生热衷于某些专业,生源数量往往超过招生数量,而一些特殊专业则门口罗雀。地区发展的不同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在专业素质还是人文素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南部沿海城市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选择,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则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专业、地区、生源、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错配问题。从质上看,随着扩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源进一步扩大但毕业生素质却在不断降低,这不仅表现在专业素质上,更表现在人文、道德素质上。从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上看,这种资源错配也较为突出。(1)高校之间的资源错配。少数著名高校拥有相当充足的资金、师资、生源,而大部分高校则资金不足、师资较弱。(2)在专业设置上,部分专业生源过分充足但师资缺乏,部分专业生源不足但师资充裕;同时,高校内部的资源错配。部分专业师资不足,而部分专业则师资过量。(3)专业培养的特征不明显。研究型人才和实务型人才的特征不明显,主要是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法不恰当。这造成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个性化和创新性不明晰。究其实质在于,在我国高校整体上专业设置缺乏规划,导致一旦某专业在某时期比较热的时候,高校一拥而上办专业,加剧了资源的错配。(4)在课程设计上,过分僵化的设计缺乏人性化、个性化的设计。一方面,高校提供的课程大多为通识性的知识,注重理论传授,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个性化的课程过少,如书法、美术、珠宝鉴赏等受学生欢迎的兴趣课程几乎没有设计。从高等教育的制度支撑上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主要包括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的部门规章和规定、高校的管理规定。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道德规范、学生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标准、体育素质标准等标准。从强制性上看,大多数规范仅具有建议、知道的性质,即使作为效力最高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也仅仅规定了大量的任意性条款。这造成高校在实行教育教学管理时缺乏依据,尤其是刚性的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规定难以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

(二)高等教育教学之“需”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看,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技术人才的重要价值也日益凸显。根据国务院2010年6月6日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2008年每万人中研发人员24.8年人/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为24.4%,受过高等教育的占比为9.2%;依据规划到2020年这一数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研发人员为43年人/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28%,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比为20%。从一个侧面看,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即研发人员、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较大,人才的受教育程度要求较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应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素质高的研究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从学生的状况而言,市场经济的一个副作用是催生了80、90、00后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物质、金钱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观念在这几代人的价值观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信仰、价值观的缺失导致价值评判的易位。反映在求学上,表现为盲目跟风,缺乏目的和规划,缺乏主动性。反映在就业上,表现为缺乏职业规划、盲目就业、眼高手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尤为严重的情况下,学生的求学更加侧重于实用有效的专业、知识,对理论性或需转化实用的知识的渴求程度明显低于对实用知识、技能的诉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结合使学生渴求一种实践性较强且适应时展的知识和技能,因而处理问题、解决困境的能力在当前尤为重要。尽管各个高校的教学规划中也存在着实践性教学的规划,而且也实施着规划的内容,但由于学校、社会重视程度不足以及作为实习生“零”回报的设计,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性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在所难免。

(三)高等教育教学的“供”“需”平衡

通过上述分析,高校教育教学的供与需并不平衡,存在资源错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部分教育资源供给过足,表现在部分专业设置的过量和部分行业需求供给过足等方面;另一方面,部分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表现在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环境科学、天体科学等方面。之所以出现资源错配、供需不平衡,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合理、有效以及长远的人才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促进规划,忽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后置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具体而言,虽然我国也存在人才发展规划,但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的规划未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实际紧密并有效结合,忽视了教育教学的规律。长期以来,教育教学的管理性、监督性被过分强调,教育产品消费的特征被忽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和被监管的地位,忽略了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后置式的教育教学管理难以应对变化的实际。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和高等教育教学供需不平衡、资源错配明显的问题,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应从以下方面作出改进:(1)从国家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宏观层面,应当注意高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不同特点,强化不同人才培养的方法、方式上的不同,更加侧重办学的专业化,改变以往刚性的综合办学、计划办学,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更加强调专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着力解决就业难问题;(2)从高校教育教学的微观层面看,强调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明晰学生教育消费者和教育管理接受者的双重身份,更加注意教育服务的人性化,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改变过分强调管理的旧观念;(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设置专业和教学规划并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在培养上应注意学生的价值偏好,改变以往“一切都是为你好”的强迫或半强迫的培养方式;(4)注意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前置性,改变以往后置的专业发展、招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培养方法;(5)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人性化,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提升学生兴趣,在课程设置和教授上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兴趣;(6)确立人本观念和教育服务观念并以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设计教育教学管理规定,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参与性,注重教育的消费性、服务性和规律性。

二、现行法框架下探索设计教育教学管理路径的制度支撑

从我国现行立法体系看,依据立法和效力位阶,我国关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立法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规范:第一层次为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属于法律层面的规范;第二层次为行政规范,主要是一些行政管理的规范,包括了教育部制定的部门规章、国务院有关高等教育教学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法规以及地方政府规章;第三层次主要是经国务院、教育部等行政机关批准在高校内部实施的管理规定。从法律渊源的角度看,既包括国家制定法,也包括了高校的管理规定、习惯、党的决定等非正式法律渊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于此,在现行法范围内探索出一条特色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对法的渊源,可作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的划分。所谓正式渊源主要是制定法;所谓非正式渊源主要是习惯、惯例等规范。以下分而述之:从正式渊源的角度看,主要是上述三个层次的立法,依据立法法第7条、第8条、第56条、第63条、第71条、第86-88条之规定,法律在上述正式法律规范中具有最高的效力,其他法律规范依据各自的权限对法律仅有有限的规定权并且不得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基于此,很有必要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做一具体分析。依据高等教育法第28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以下权利:(一)依据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据此,高校有权利制定并实施自治管理规范,组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并享有一定的处罚权。从此条来看,高校对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依法实施独特的自治管理活动。结合立法法的规定,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并实施自治管理规定、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学生处分规定等,在程序上需报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即可。据此,在制定法框架内,高校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并经一定的程序可以实现创新改革的目的。从非正式渊源的角度看,高校教学教育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包括高校制定的校纪校规、习惯、惯例等。通过上述分析,高校有权制定并实施教学管理规范并享有一定的处罚权。总体上看,这些校纪校规包括两种:一种是须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具有强制性的管理规定;一种是不须批准的具有建议、指导性质的管理规定。前者的制定和实施成本相对较高,而后者则缺乏强制力,实施效果差强人意,但此两者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不可偏废。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教育在我国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大量的习惯、惯例,如秋季入学、老师授讲学生聆听、上请下教达者为师、不能迟到早退、不能无故缺学等。这些习惯、惯例在学生的启蒙、初等、中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行为强制和心理强制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虽然也发挥着作用,但主要是一种心理强制的作用,依靠学生的自觉实现。由此,将一些符合时展和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范的教育习惯、惯例成文化并通过有效的管理规定实施,实施对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现行法框架下的教育教学管理路径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在现行法的框架内通过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规定以及将教育习惯、惯例规范化是改进高校教学教育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和方法。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实践并基于有效管理的路径探索提出以下考量:(1)践行以人为本的平等观念。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应当注重参与性、协商性,坚持以学生为主,服务学生、教育学生,提高人文主义关怀和道德情操教育。更加强调教育的服务性和主动性,弱化当前过强的管理性。(2)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应反映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依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培养方案。实行前置性的工作方法,侧重于前期宣传和预防。提高效率,简化并公开办事流程。逐步树立教育服务理念并以此指导工作。(3)高校管理规定的制度化、规范化,增进实施效果。一方面,要对已有的管理规定进行清理并依据发展状况进行适当改进,在现行法的框架内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另一方面,注意对教育习惯和惯例的研究和运用并逐步使之形成文化,对习惯、惯例的运用应注意教育规律和法律的强制性规范,通过合法的程序赋予习惯和惯例以规范性。(4)在具体教育教学管理上,各大高校应依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在现行法的框架内合理设定管理规定和自治规定。

作者:叶祖斌 单位: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1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规章制度来说,本来是有章可循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落实到实处,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一般,使得管理变成了检查,一切都只是表面功夫而已。目前现代管理过程已经逐渐的被程序化、标准化、机械化,对于这些管理过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只能疲于应付,教学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对于教学改革来说,一切都只是走过程而已,并没什么实质性的改变。②教学方法滞后。就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来说,基本都是以教材的内容为主,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方法来说,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的情况得到了延续,定期进行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教学方法而言,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以理论课为主,因为教学设备有限,不但学生的实验时间比较少,能够得到实验过程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再加上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学管理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从而直接使学生的时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缺乏对此也有着直接的影响。③教学目标主次颠倒。对于目前的高等职业学校来说,最为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考试的分数成为了检测的标准,同时也是评定学生成绩的一种工具。这种观念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让学生成为了分数的奴隶,学生的一切作为都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对于分数的追求,导致了学校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适应相应的工作岗位,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高等职业教学教学质量管理的提高。

1.2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教师的老龄化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状况,不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大,受传统教育方式熏陶的时间比较长,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对于当今的教学需求已经无法满足。这些教师虽然有着十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基层的实践锻炼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讲授的内容大都是以理论为主,比较枯燥,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办学经费短缺

因为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学校很难置办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实践教学受到了影响,严重的影响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高职院校不断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使学校补录时无论在师资力量方面还是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很难有效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2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

2.1更新教学质量管理理念

想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对质量管理理念进行不断的更新,所以,教师就必须要对相关的质量管理理论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本质很规律有着明确的认识。其中最为主要的有两点:第一点,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等职业学校的立校根本就是对人才进行培养,而教学质量就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坚决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发展的中心,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的制度,正确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点,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工作认知制度,在全体教师的心中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质量意识,对教学质量进行掌控,保证教学质量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

2.2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直接关乎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所以学校应该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和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进行不断的完善,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监控,以此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为了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定要对教师素质、专业设置、时间环节考核、教材建设以及学业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要与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因此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以及连续性的教材。

2.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师资队伍的力量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为此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招聘具有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教师。同时,学校对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信息动态以及技能操作要求。同时,与企业进行商讨,让企业将优秀的技术人员派遣到学校当中兼职教师,将最新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做到合作办学,将学生按期的送到企业当中进行实习,更多的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之中。

2.4加大办学经费的投入

就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学来说,基本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所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政府的财政很难进行支撑,如果想要使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国家就必须要调整经费投入的比例,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足够的资金支撑。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对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投资,改变传统政府投资的单一模式,拓宽融资的渠道,使学校的资金得到有效的保障,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正常的进行。

3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逐渐的暴露在人们的眼前,只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对学校自身的软件和硬件进行不断的更新,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岗位的人才,才能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作者:吉华惠 单位: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高中的体育教学不一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而且还要有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要多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锻炼身体的技能是很重要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并且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一个项目,它不仅关系着学校的教学进程,而且关系着学生即将踏上社会的教学质量,还有关于其它教学活动的训练以及善后工作,才能保证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全面开展,把体育教学的各方面全面顺畅的连接起来,才能让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目前随着国家奋斗的目标是“普及大学”,很多高校都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改进,扩招已经普遍存在于中等职业学校里面,对于扩招过后的学生人数与现在学校的实际承载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人数的增加,使得学校的教学器材的耗损量大,需求量也偏大,并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体育教学,他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宽阔的知识面就迫切需要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维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面对我国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日益剧增的人数,但是学校却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对其进行改善,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是一种阻碍,加之师资力量方面产生的可限制性等都应该得到中等职业学校的上级各个部门的领导以及体育教学的主要担任教师的重视,并且及时的针对这些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进行解决和改善,大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这一工作任务上面大都是聘用的一些年龄稍微偏大的退休老师,他们由于年龄稍大,具备的记忆力和一些管理知识上面的能力稍加偏弱,并且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没有创新力,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麻烦。加之没有一定的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和老师的相关规定,就致使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出现很多麻烦。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问题

(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并且也不断的的引进和采用了对于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现在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可供中等职业学校参考,使得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没有科学性、依据性等,很多时候的管理有点不切实际,管理内容含有很高的水份,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员在制定自己既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更偏重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却忽视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现在的缺乏目标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和依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制约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

(二)陈旧的管理理念

针对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可知能够拥有两性的管理方式是更佳的管理方式,即为科学性以及实效性,但是在现在很多学校实施的管理理念是迂腐陈旧的,很多都是以前的有管理经验的工作着根据经验在做事,根本就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从定性这方面去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它的管理理念上面来看似乎已经落到实处,但是从定量这方面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些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不过怎么把体育的目标真正完善呢?这就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现在的每所学校都在研究体育的创新和改进,包括教学设备上的改进、教学方法上的创兴、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等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再到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爱好,这些能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在每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进行了整顿,但是这都是一些非常虚空的措施,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到实处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并且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度不够明确,只是空有目标没有实际的举措,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严重的制约和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道路。

(三)缺乏足够的经费

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场地、设备、教师的水平等条件所限制,就不能让场地的器材得到大力改善和创新,但是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倘若一周、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不对体育活动器材进行创新与更换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无趣、乏味、没有新鲜感等而厌倦上体育课,致使陈旧的体育教学器材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力,加之现在高校的大量扩招、致使对器材的需求量大大的提高,并且破坏率也提升了一个深得层次,这些都需要学校的大力投资和进行扩建来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以及让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费不足是现在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最关键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四)没有健全学校平衡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管理学生使用的体育课堂器材之外,还要管理学生的相关体育成绩,并且做到从一个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里面能够简单明了的看出学生的学习和考核情况,并且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自己的体育信息的网络体系,建立校园网络子系统,并且在这个子系统里面也要涉及到关于学校的操场建筑用地面积等,并且能够对体育课堂上的一些体育器械和设备的进入和借出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偏多,这些方面都让你故意出现混乱,有一个明确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体系将学生的体育方面的信息都能够分析体现在以下图例:

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强化制度管理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制定一个完善的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对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而言是亟待解决的因素之一,而这个用来约束和限制制度管理的内容就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教师的薪金福利、课堂行为准则、日常行为准则以及一些活动准则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领队的条约和准则,教师在一些公共健身所、场地(游泳馆、羽毛球场等)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准则等。这些都用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存放体育器材的地方,更要有秩有序的对体育器材进行编号规划,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借还规定,让这些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

(二)提升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

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好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即组织、创新、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其它一些思索和决定决策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都要具备充足的管理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及时的做出解决措施和创新方案,能够用于挑战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系统以方便将一些数据和分析列成库,还要有一定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当产生一些矛盾时,能够及时的解决,并且能够与学校的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有什么信息和方法一定要及时的和学校的上级部门领导反映和沟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大力扶持。

(三)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人群的民主管理思想

首先要让学校的有关上级领导自身的民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等的民主意识,担任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在鼓励其他人拥有民主意识的同时更应该让自己的民主意识更高一些,当管理方面出现了某种问题时,管理员势必会采纳或者制定一些解决的措施和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个方案不能够由管理员自己定妥,而是应该由多方领导以及相关人员的协商之后才能实施其计划,通过这种多方协调、共同商讨的解决办法可以让大众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制度,都是按照大众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和完善的制度,对大众自身的利益是有益无害,对于一些奖罚制度、优秀人员评定等就务必要通过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质量和程度以及所做的贡献来定妥。

鼓励大众参与到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意识中来,鼓励各部门人员和各领导将自己的特长全部展现出来,在这大胆穿心和改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小差错和小隔阂,但是务必要尽快将其解决,避免出现拖泥带水的情况。对于上级领导则要加强对管理者以及学生的各种检查和监督工作,下级在岗的各个工作人员就应该按照制定的规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做好份内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度都能够解决当前管理问题,让各个上级部门的整体以及综合效益都能够大大的提高。

(四)利用评价管理制度

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里面,众人可以通过对相关的领导和老师进行评价等,并以此来进行选优评先等活动,这样来提高众人的管理意识,利用他们自身具有的荣辱感,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等,并且对他们平时的有关体育方面的运动考核,比如,每天要求做的眼保健操、与每天需要做的晨跑以及有否参与一至三次大型运动等这些都可以来对相关的人与物进行评价,通过众人的评价对管理者而言还可以进行对相关的有能力有素质的人进行选拔和使用,让这些有能力却没有地方实践的人能够更大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虽然与以前相比,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还是没能最终的彻底摆脱过去的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模式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反而时常出现错误和带来麻烦,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具有创新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现在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沿袭着某一种管理制度不变,要积极的采纳和吸收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一次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质量,提高竞争力,及时的对众人的评价进行总结,并适当的进行奖惩赏罚,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到老师以及领导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学校也要鼓励老师除了学校的体育外,还加入到社会的体育中去,对于其做出的卓越贡献将也会被看成是学校的体育贡献一样的价值,不会轻视或者重视哪一种体育成绩的价值。

(六)解决处理好学校的内部人员关系

要想更好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道理,要是自己的内部关系都是一团糟的话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是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的,在学校的评优选先的工作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忧一部分人喜的,但是这有可能会大大的影响学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处理选优评先这些比较敏感的事情上,就可以依靠众人的目光,集体对其进行评论,避免关系的不和谐,另外对于领导和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处理妥当,避免领导有事的善意批评和员工之间的工作完成情况产生矛盾等,另外学校还应该大力的注重老中青年三者的相互协调、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在解决和谐内部关系的同时又有效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

(七)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功能原理

在校园里面建立起一定的网络体系,使得这个程序在学校的相关用户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务必选择一定的网络进行安装、另外两种分别为工作站安装以及单机安装等,在这基础上让改系统能够存在着通用性,在进行电脑程序的单机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计算机的系统中建立校园内的本地数据库系统SQLServer7.0。在进行计算机的网络体系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服务器端安装一定的数据库系统,对于数据库出现的各种系统上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就非常简单和方便了,只要控制和调整服务器端远程相关信息就好,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相关的校园内网络实现的基本原理图就依据如下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的是校园网络系统是分模块实现的,并且主要利用了PowerBuilder6.5的自身的具有一些功能,在网络这部门的远程对象将可以采用PowerBuilder6.5中的NewObjectProxyLibrary,用此来生成相应的库,让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更方便和容易管理。

总而言之,体育在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是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这一性质可知,他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再是只依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薛小更应该从内部关系、管理制度、学校的管理人员等等其他方面来进行改进以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不是唯一的单调模式,而是全面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只有在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学校的体育教学才能发展的更快,在前进的道路上才能畅通无阻。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中专音乐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一、教学管理模式概述

(一)教学管理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管理模式的概念主要分为下面三类,第一种是对教学管理的过程、方式以及结构的分类类型,第一种是对教学管理过程和方式的表述,最后一种是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和结构,本文所阐述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第三种概念上开展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很多特点,包括理论性、操作性、示范性、整体性、稳定性以及简明性。

(二)教学管理模式的分类

教学管理模式从不同的分析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管理的层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微观教学模式、中观教学模式和宏观教学模式;从教学管理理论的角度可以分为科学型管理模式、经验型管理模式和行政型管理模式三种。

二、浅析中专音乐教学管理模式

(一)建立教学管理机构

没有专业机构对教学进行保障,就不能很好的落实教育政策,艺术教育的功能也不能很好的实现,通过调查能够看出,我国职业中专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建立专业的教学管理机构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科学的、独立的管理机构,能够使职业中专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畅、有序,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更好的实现教学任务。

(二)制订全国性的音乐教学指导纲要

目前我国缺少科学合理的音乐教材和知道纲要,这是导致中专音乐止步不前的一个主要因素,编写统一的中专音乐教材,制定全国性的音乐教学指导纲要,是保证音乐教学工作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建立体系的同时,统一的教材和指导纲要是实现音乐教学的保证,使中专音乐教学能够有章可循,改善目前这种体系混乱的状态。

(三)构建科学统一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音乐课在内容上较为零散,缺乏完整的音乐教材。因此在音乐教育内容的选取上,学校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设艺术课程,要重视对音乐教学的管理,规范教学内容。可以依照下面几种体系来设置课程内容:①欣赏音乐;②基础知识教学;③技能教学;④音乐史;⑤开展活动。

(四)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音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艺术教育的质量,是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要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正确的审美取向和创新精神;要改进音乐教师的培养方法,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智慧,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音乐教学的管理力度,通过师资流动机制来完成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合的管理模式。

(五)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

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开发本民族的艺术资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要改进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克服专业化倾向,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审美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注重音乐的价值和如何通过音乐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注重音乐家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另外还要解决硬件问题,结合学习艺术教育的需要,大力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有助于教师快速制作艺术教育课件,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音乐的效果。

(六)应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音乐教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质量管理监督,结合目前音乐管理的实际情况,要建立音乐教学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评价标准来评价教育的质量,衡量教学水平,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质量监控体系能够保证教育目标落到实处,科学的评价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测评,同时和职称、奖金联系到一起;要建立监控反馈网,对老师和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提高监控的科学性。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只有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发展,尽最大的可能提高中专音乐的教学质量。

作者:董玉春 单位:辽宁省凌源市职业教育中心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中职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一、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监控体系不健全。传统中职教育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层面和系部层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以负责管理具体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与组织。缺乏专门而系统的教育管理机构,在教育管理的协调性方面比较薄弱。传统中职教育管理监控体系过于强调结果控制,忽略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中职院校和企业、教师与师傅之间的高度合作与互动的综合信息反馈体制需要加强完善。中职院校要构建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优秀的教育管理监控体系。

2.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生源规模小、素质差。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与社会、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招生难。难招生,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

3.专业建设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性,就业质量不高。有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学校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人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时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4.教育管理机制灵活性不强,教学评价体制不合理。传统中职教育管理机制无法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无法有效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校企互动型人事制度需要尽快构建起来,不然将会加大中职教育管理难度,无法有效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中职院校学习评价主要以传统局面考试为主,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忽略了中职生优秀能力实践能力的考评。这样的评价体制非常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5.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不够。理论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性不清晰,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层次的衔接。高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终结性教育,更谈不上对专科、本科、专业硕士等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研究,已不适应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在课程设置上,内容没有对应关系。政策上中高职招生受制约。

二、中职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培训。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完善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根据实际需要,构建集授权、监管和协调为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

2.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大致概括为:A: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B:专业理论课是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优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好准备;二是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三是培养职业素质。C: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它在教学活动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技术进行技能训练的基本形式,技能训练课应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

3.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强化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管理系统从组织领导上实行三级管理,分层把关。一级是由校长决策,教导处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具体制定学年、学期和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和实验实习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二级是教研组长或专业组长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负责落实学校的教学规划,具体制定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传播教学信息。三级是由备课组长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安排落实学校和教研组或专业组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管理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教学指导计划。教导处根据国家的教学计划174和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科学地编制课表。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二是制定好教学实施性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实施性计划,它既有常规性的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措施。学科教研组必须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提出各单元或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落实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技能训练。教师要注重备课,设计教学;认真上课,组织教学;加强辅导,延续教学;重视作业,补充教学;注重考查,检查教学。学生要注重预习,了解知识;认真听课,理解知识;搞好复习,巩固知识;加强练习,运用知识;系统总结,掌握知识;注重实习,形成技能。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组织、指导和督促他们完成教学各环节的任务,并达到最佳状态,收到最好效果,进而使教学的各环节形成有机序列,获得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技能训练方面,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教育学生树立“有一技之长是立身社会的资本”的意识。其次是要全面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新的大纲要求,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第三是实习教学课堂化。实习过程必须体现讲解、演示、练习、讲评四个环节。第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评选出“技能训练标兵生”和“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奖励。毕业时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等级证。第五是建立规范的实习实训档案。

5.中高等职业教育要协调发展。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业务层面的统一管理。逐步完善中等与高等、职前与职后职业教育衔接融通的多种模式,拓展高技能人才向上延伸培养的空间,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探索职前与职后、中职与高职专科、高职专科与技术本科、技术本科与专业硕士等紧密衔接沟通的渠道,真正形成开放、灵活、顺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中职和高职定位,制定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专业教学标准,系统化设计中高职专业课程内容。改革招生制度。根据专业特点探索技能测试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拓宽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的渠道。

作者:刘彦德 单位:开封市体育运动学校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现代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队伍素质低,还是采用以成绩评定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使得学生仅仅关注成绩,而对于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老师缺乏对于学生心智的研究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心智很不成熟,心理素质都比较差,但是老师往往对于学生的这些心智方面的问题不怎么关注,而且往往是遵循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导致老师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着盲目性、实用性以及针对性的问题,教学过程极为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提升。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从以上问题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老师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自身问题直接影响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与水平。因此,当下的关键性工作便是要进一步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这才是确保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同样也对于老师的综合素质与水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要进一步对于自身的能力进行锻炼,进一步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手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不断提升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二)构建良好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教学环境对于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情以及学习情绪,影响到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说是,教学环境是决定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性条件。老师必须要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对于学生学习所必需的设备进行改进,配备一些高档的教学设备,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学生学习。另外,老师还需要进一确保课堂的学习秩序,这也是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举措。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自觉地维护本班级的正常课堂秩序,重视教室的合理布置,注重班级风气的塑造,这样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老师必须要对于素质教育的实质内涵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只有深刻了解了素质教育的实质,才可以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自己,对于陈旧的思想进行抛弃,改变传统的那种呆板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以培养孩子全面进步与发展为目标,使得老师的自身各项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开展。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不仅仅指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进步与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另外,老师再不应该将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审视学生,而必须要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评价与衡量标准,从而确保学生评价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综上所述,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来说,新课改是有关部门以及人员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更好的应对这种挑战,做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保证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是摆在有关部门与老师间的难题。我国有关部门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众多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深入研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创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是今后我国小学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重大课题。

作者:郭海燕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新发小学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新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1.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新型的课改背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之中,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小学教育的质量。本文例举主要问题如下。

1.1 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际操作之中,学校的管理者以及学校的多数教师,根本无法从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转变过来,而且,在实际应用当中也不能够完全的与教学内容融合,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校本理念、评价理念等等,但受制于传统思维定势,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把握这些管理思想,更难运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在陈旧的管理理念下,管理改革很难推进。

1.2 管理者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都缺乏一种学习的积极性,很多管理者依旧沿用以往传统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很难转变这种方式,所以,缺乏管理的创新性,对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认识较弱,认为管理就是自上到下的监管过程,这种落后的思想,很难与新课改的理念相互融合。

1.3 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

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教育教学的管理对数都处于一种摸索中,所以,实际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导致教师在采用教学方法的时候不够准确,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教学管理没有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教学的混乱,进而造成教育教学管理呈现一种瘫痪状态。

1.4 管理系统开放性不足

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都是自上而下、从里到外的监督形式,而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很大程度上无法吸收和采纳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很难对底层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严重的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解决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要想从根本中解决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一定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而,快速的提高其时效性,本文总结方法如下。

2.1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是指引管理工作的先导,因此,在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一定要从转变观念入手,要定期举办一些管理培训活动,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使得管理者明确新课改的指导意义,提升教学管理者的专业技能,转变教学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乐于接受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2.2 改变培养方式,提高管理能力

对于小学新课改过程中,教师才是课改的主体,因为,只有教师的理念转变了,才会使得学生从新课改中受益,所以,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应当重视教师的素质培养,积极的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条件,优化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同时,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从实际中迅速的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知识。管理者要对青年骨干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在学校内部进行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实现优势互补,举行多层次的听课互动,要求青年教师准备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精品课,在互相交流中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明确管理目标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一定要制定相关的管理目标,只有目标确立了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对于教学方面应当制定目标为:教师能够自觉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承担起教育教学责任。有了目标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才会共同的向着目标前进,管理者才会认识现实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与解决。同时,在管理方面应当制定目标:管理者做出决策要符合规范、民主、人性化的标准。这样的目标能够使管理者在制定相关制度以及计划的时候,详细的考虑现实,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2.4 促进管理系统的开放

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有利于管理者吸收和听取底层教育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在现实工作中,可以将学校与社会进行联合,举办一些试听课等活动,将学生家长带入课堂,带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这样,开放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也提升了管理的实效性。结语新课程改革是如今教育工作提出的新型标准,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当研透其改革的精神。正是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提升整个管理的成效。

作者:柳文斌 单位:宁夏隆德县第四幼儿园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集团办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为了实施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南通市区目前正在尝试集团办学,主要做法是以一所热点学校为牵头学校,联合几所相对薄弱的学校,组成集团。集团内实行相对统一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实行流动制,每年有12%的教师互相流动。各学校原有施教区不变。

一、集团办学能够放大名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择校热。

名校联合薄弱学校,可以放大名校的效应,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择校热。今年的择校热预计比往年要降温,除了借助名校的效应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都是一个集团内,热点学校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招收集团内薄弱学校的生源。

二、集团办学能够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但实现同步管理难度不小。

集团办学后,各个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会进行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让薄弱学校借力管理,从而提升管理水平。但集团内实现统一的管理则难度很大。因为热点学校和一般学校在生源、师资、硬件等方面的差距是明显的,这么大的落差,很难在管理上高度统一。南通市区初中还分属市直和区属中学,更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三、教师流动是集团办学最具实际意义的措施,“真流动”才能让学生家长“买账”。

目前集团办学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每年12%的教师流动,此举要让老百姓“买账”,就要真做。目前各个集团在认识和做法上还是有差距的,有的集团做得比较好,必须以中考科目为主,必须是比较好的教师流动,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教师流动还可以解决集团内各校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可谓一举几得。

四、教师流动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才能持久实行。

流动的教师其实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薄弱学校交流到热点学校的教师主要面对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如果教学效果不好,会引起家长的反响。热点学校的交流教师主要面对来自所在学校同行的压力,热点学校的怎么能不如薄弱学校的教师教学效果好呢。所以没有特殊原因,教师是不愿意流动的。因此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目前的政策只是评职称需要有流动经历,但对相当多的优秀教师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方面可以和岗位聘任制度接轨,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奖励机制,而要彻底解决问题,还必须人事制度的改革,真正让“学校人”成为“教育人”。要能读出书,你走到哪里我爬到哪里”等话语绝对不能出现,尽量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胡健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从细节抓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一、变“粗放为精细”,狠抓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教学研究和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渠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怎样让教师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而不是靠加班加点去折磨学生,这是我们首先要抓好的问题。实施了素质教育以后,学生双休了,家长实行放养式管理,就形成了“5+2=0”的现象。面对这种实情,我校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出“抓基础、重能力、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并在教法和学法的改革上下大力气。

1.注重集体备课,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向全体教师提出备课的要求。要求教师提前一周备课,将教案、课件、教具等准备好,由年级组长负责检查。注重集体备课,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适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或全文抄袭、下载他人且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将备课落到实处,让教案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真正为教师上课提供依据和参考。

2.引导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要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类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师生能和谐有机的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师生互动、互助、互相促进的过程。

3.要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提高课堂效率一要树立起正确的导向,鼓励不搞加班加点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推广他们的做法。二要将好课的标准定位在“不只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上,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引导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梯度和效果上把握一节好课的标准。

4.引导教师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每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一样,所以要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提出不一样的要求,让优生能提高素质,学困生能夯实基础,中等生能稳步提高,这样可以保证班级学生整体成绩的稳步提升,有的放矢,效果显著。

5.引导教师更新课堂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素质新形势下,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一味的追求分数,因此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尤为重要。现在考试中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考察的比较全面。因此,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成绩的提高,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创新精神、自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培养。这样就改变了片面的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做法,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

6.引导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加课堂吸引力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学习的时间少了,就更要提高学习效率。而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快乐的享受中学到知识。因此,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让课堂充满新奇和活力,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7.深入课堂,指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深入课堂听课,是校长了解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我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抓各学科教学的课,抓不同对象的课,只要有时间就深入课堂听课,随机听课,听教师最真实的课,听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正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这样,在掌握了最准确的教育信息的情况下指导、评价教师的工作,才有了教学的指挥权与发言权。对症下药,掷地有声,让教师信服,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8.引导教师作业、测试做到“精心”作业、测试要求做到“四精”:精选、精编、精讲、精练。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求教师精心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典型的习题和作业,编辑成册,以备使用。然后精讲精练,不求多,只求熟练,灵活掌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二、变“功力为热爱”,抓细抓实教科研工作

校长的科研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法宝,教师的科研素质是学校发展的条件。有思想有远见的校长都把眼光盯在教育科研上,所以我校也非常注重教育科研工作。

1.树立一种理念

让教师认识到搞科研是功在千秋,有利无害的重要作用。

2.进行一项研究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我校鼓励每位教师进行一项研究,如引导教师把问题变成课题,从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把问题变成课题去研究。这样,因为教师对学生现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比较清楚,难度小,所以,这些题目产生于教学第一线,是教师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得到经验后产生的题目,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花时间相对少,可操作性强,也没有额外的负担,就减少了教师的畏难情绪,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

3.培养几位科研名师

一个学校要有自己的品牌,拿出自己的王牌。而名师就是王牌。让名师引路,典型指导,教师的科研热情就一定高涨。科研名师就是科研的领头雁,排头兵,他们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效应是不可估量的。有他们的带领,学校的其他教师就能干得出成绩,说得出道道,写得出文章。

4.建立奖励机制

每学期,我校都会对在科研上取得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根据研究成果的大小确定不同的奖励金额,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于教师进行科研的热情却是一种触动。三、变“严厉为细心”,关注教师成长为了保证教师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拥有足够多的水和足够大的花海,对于从事教学实践较短的青年教师,我校举办了“师徒结对子”“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等活动,从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教学理论、师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关注,使他们尽快适应任教学科的教学工作;对于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则从教学理念转变、培养创新技能等方面进行提高、关注,使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与评价,提升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培养学校的名师队伍。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让下属信任自己,支持自己才能保证自己的工作开展。因此,我细心的听每一位教师的课,熟悉他们的教学风格,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与每一位教师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关系。每位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确保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要想做好校长的得力助手,要求我们时时刻刻自省责任,自省人格,自省言行。多思考、多动脑,坚持原则,出以公心,对校长负责,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运行正常并不断创新,才能不辜负社会的信任、家长的信任、领导的信任。我深知自身的领导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管理理论和管理艺术尚需加强。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丰富个人修养,加强领导艺术,促进领导执行力的提高,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刘龙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中心校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远程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一、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远程开放教育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各级电大系统在教学管理方面各俱特色,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推进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等教育人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实际运转过程中还存着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平台建设不统一。一是现在各级电大使用的教学平台众多,如地市级电大除去自身的教学平台以外,还有3至4个省级以上教学平台,不要说学习者分不清,连教学者都容易混淆。二是教学平台之间互不联接,网上资源建设重复,资源更新不同步,教学信息的分散,教学引导的方向较乱,造成了学习资源的过量和关联性较差,缺少系统性和统一性的建设和规范,致使教学平台多而无效,建而无用。

第二,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力量不足。一是基层电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电大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处于分散状态,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建设,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失衡,再加上对专业设置缺少前瞻性以及优秀专业人才的匮乏,出现了有的专业教师无课上,而有的专业无教师上课的失衡现象。二是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电大系统内的教师资源没有得到有力整合和优化,分散在各地的优秀人才未形成合力,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任课教师的技术职称不高,还存在中职系统职称及非教师系列人员带课的情况。教师之间交流互动不够,以江苏省为例,全省系统内教师之间的交互只流于网上对话形式,几乎没有其它形式的交流、培训以及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沟通少、信息不畅,作为系统办学来说,没有真正发挥出系统的优势。再加上没有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进修培训制度和工作机制,造成了地市级电大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不强。

第三,学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不强。一是学员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成人学员继续学习深造,目地就是想用最简单、最便捷的办法获得学历,再加上工学矛盾的突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差,在网上学习时只做旁观者,不能有效的参与网上的交流、讨论及任课教师组织的网上学习互动活动。二是部分学员不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有效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联系不够密切,互帮互助式的学习还没有更好普及,良好的网上互助学习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二、对新环境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

伴随着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在新环境下继续开展好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是我们电大人必须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第一,教学平台建设要相互统一,融会贯通。首先,统一平台。打破现有电大的三级教学平台之间的屏障,统一使用国家开放大学云平台,使分布在各地的教师共同使用该平台。制定和完善使用云平台的相关制度和机制,确保云平台的平稳运行,使该平台真正发挥四通八达的作用。分地区、分批次开展使用云平台的技术培训,让系统内的教师掌握使用该平台的方法。其次,建设平台。云平台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其是不是适合教与学。云平台除能完成招生、教学、教务、考试、评估等工作之外,还要实现相互的衔接和运行的协调,使各种教学活动都能在平台上开展。云平台上要具备省、市、县电大参与建设和开发的功能,体现各自特色,进行错位发展。云平台是面对全国系统内的教师和不同学习人群的,要能体现出它的无所不能和包罗万象,使其适合各种人群随时在平台上进行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习。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要共同发展,形成团队。一是组建教学团队,形成跨省市、跨学科,既相互协作又共同发展的分布式教学团队,弥补基层电大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二是建立教师发展管理中心,制定系统内教师从业标准、聘用考核、专业发展、进修培训的制度与工作机制,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和成长。三是大力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同教等教研活动,消除彼此的差异和距离。四是在云平台上建设教师研修网络,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学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交流,通过各级各类培训,组织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形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五是坚持名师教学、优中选优的原则,从分布式的教学团队中选拔名师担任课程主讲和教材主编,选拔优秀的教师担任课程责任教师,充分调动教学团队中优质的师资力量。

第三,教与学要相互协同。云平台的建立打破了原有教学平台的瓶颈。全国开放大学(电大)系统的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管理者共同使用这一统一的教学平台,这就要求教学者的教学服务和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要协同进行,确保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全面开展和协调运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对于教的协同:一是协同开展教学设计,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学习群体,共同分析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过程,多渠道、全过程、个性化的进行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二是协同分解教学任务,把原有教学任务分割成若干个模块,针对教学团队中各个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是协同开展“导学”工作,精心编制学案,在教学前对学员的学习进行具体的指导,通过有目的导学把学员引入学习状态。四是协同开展“导考”工作,增加网上形成性考核比例,做好网络学习测评和考试预约,根据协同教学的实际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考试服务。

对于学的协同:一是增加师生、生生交互学习的时间,把实时交互与非实交互有机结合起来,把线上学习和线下辅导有效的联结起来,以线上学习为主,线下学习为补充,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建立协同学习小组,按照知识水平、职业方向、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因素合理的建立学习小组,并在云平台中构建虚拟学习小组,按照完成游戏任务模式,开展协同式自主学习。三是实施学务导师制,协助学生完成从网上注册到学习、从考试到毕业的一系列学习过程,提供“一站式”的学习支持服务,解决学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四是创设自主学习情景,借助智能化、人性化、碎片化、微课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各种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的协助学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作者:雒大川 单位: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EDP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一、EDP教育中教学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教学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高校的EDP教育中,进行专业化的教学管理也涉及这些内容。具体来讲,包括以下重要事项:

首先,开课前的通知、准备工作。EDP教学不是系统的学位教育,课程安排不是按照一学期上几周课,每周几上课等进行的,而是根据课程排期集中在某一段时间进行。没有学位教育排课的规律性,因此,上课之前必须做好通知工作。需要明确告知每一位授课老师及学员上课的时间、地点等安排。

其次,高管教育也不是系统的讲授一门课程,多数课程都没有教材。这通常需要将授课老师的讲义集成册,作为教学用的参考资料。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事先将每位上课老师的讲义集合起来,并按照统一的制式制作。

另外,课程实施过程中,辅助授课老师进行授课准备,例如事先拷贝授课课件、调好教学设备等,并解答各类学员的提问,给他们提供需要的各项帮助,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最后,课后关于课程的反馈信息及时传递给老师,以便授课老师下次有针对性地改进授课,给学员发送各类提示、消息等。

二、EDP教育中教学管理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EDP教育面向的群体为在职企业公司高管,授课内容也以更加专业化、实战型的授课内容为主,这些人群来到学校通常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他们希望从学校收获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重新感受校园中的师生、同学情谊等。这一学员对于教学管理硬件、教学服务的要求也比较高。

做好教学管理,能够体现出商学院的专业水准。评价EDP教育实施水平高低,不仅要看课程师资等“硬件”,教学管理涉及到的各项“软件”也非常重要。曾经有一位大型商业银行的主管高管培训的领导提到:参加高管培训的领导对于所学习的内容的记忆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遗忘,但是对于教学实施的整体水平则会记忆深刻。这充分说明,教学管理专业与否会给参加学习的高管留下深刻印象。

如前文所提到的,EDP教育实施时间不具有像学位教育那样的规律性,时间相对比较灵活,对于授课教学和参加课程的高管学员来说,都存在着对上课日期意识模糊、甚至忘记授课日期的可能性。对于首次来授课的老师或者首次来上课的学员来讲,记不清楚上课时间、对上课地点不熟悉等情况时有出现。因此,做好各项前期教学管理工作也十分必要。

三、EDP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做法

首先,将授课时间、地点等安排及时传达到授课老师和学员。鉴于目前即时通讯方式的多样化,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避免有些学员收不到通知。例如,除了发送邮件、短信通知外,还可以在微信等渠道也发一下,确保每位学员都收到提示信息。

其次,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将授课用的物品提前在教室摆放整齐,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最考验专业化水平。随意地将课件铺在桌子上,各类物品无序摆放,整个教室会显得杂乱。所有物品按统一标准有序摆放,横平竖直精益求精,整体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笔者亲历过不同的准备工作,效果截然不同。专业化水准于细微处体现的一览无余。

另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若为老师、学员为首次前来授课或听课,需要做好各种引导、提示工作,课前将与教学相关的注意事项一一通知,不怕繁琐,做到事无巨细,才能让上课的老师和学员感觉教学服务到位、专业。

最后,在课程结束后,及时将授课反馈通知老师,以便在后续课程中有针对性地改进。这也是有EDP教育特殊性决定的。及时将课程资料送达请假学员,并告知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事项。

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事无巨细的过程,都是同各类“小事”打交道。但是,是否重视这些小事,能否将这些小事做好,则关系到教学管理实施水平的高低,继而关系到EDP教育的整体水平。

作者:姜艳霞 单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1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现状

1.1单机版管理软件。

这种软件操作与数据都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一般是安装在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上的,常见的有国家教育部统一推荐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电子学历注册系统等,它们的特点是工作在单台计算机上,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辅助管理功能,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所有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都只能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而且这些数据是不能够进行共享的,总体上来说这类软件功能分散、单一,只能完成如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简单的辅助管理工作,只在教学管理信息初期被使用,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还在使用这种效率低下的软件。

1.2基于单一的C/S模式或B/S模式的管理软件。

C/S模式管理软件运行在校园网上,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存取,可进行教务、学籍、成绩等管理功能,对于全日制的学生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教学管理需求。但考虑到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是无法直接访问校内网的,因此又提出了基于B/S的管理软件,这类软件运行在因特网上,用户通过浏览器实现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存取,提供功能比较简单,主要是信息和信息检索等功能。

1.3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综合性管理软件。

C/S模式,交互性强、提供更安全的存取模式、降低网络通信量、速度快、利于处理大量数据,适用于对学籍、教务、考务、教材、收费等复杂管理。B/S模式,简化客户端、用户的操作更简单、适用于网上信息、检索和交互等,便于分布各地的函授站点的管理人员、学生对数据的存取。这类软件把两者结合起来,克服各自的不足,发挥各自的长处。部分高校使用单一的C/S或者B/S模式的管理软件,它们或者局限于内部管理,无法为分布各地的教学站点和学生提供远程管理和信息服务,或者功能简单,难以适应需要。而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综合性管理软件,将是以后发展的方向。

2SaaS服务平台下的成人教育管理

如何整合学校间的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益最大化,降低各学校办学成本,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是目前教育部门和各学校应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建立一个功能结构统一、面向各所学校、配置扩展灵活的成人教育管理系统,是解决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是问题的关键。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SaaS服务平台的教学管理系统。

2.1SaaS的基本概念及其优势分析。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服务化)是服务提供商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服务的一种模式,服务商将程序服务软件架构在他们的服务器下,“租户”通过互联网向该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进行租赁,来对他们提供的服务进行付费。而客户端使用该服务也是使用Internet的方式进行访问。这样一来,用户不需要购买软件,硬件和雇佣维护人员进行维护,而改用向服务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管理企业活动。SaaS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它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大多都是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阶段,但它在很多企业中的财务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企业管理的使用中,相比在学校中的使用成熟很多。本文提出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通过借鉴SaaS在企业中的成功运用,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相信该平台在教育领域也一样可以获得预期效益。SaaS的服务应用模式的使用的优秀技术包含以下几个特点:(1)所用的功能、应用、配置全部通过Internet方式进行;(2)配置服务时仅需在配置界面简单勾选,操作简单、服务个性化;(3)SaaS服务商对平台上所有的客户系统进行统一控制;(4)客户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无需针对单独客户进行,而直接在服务器为所有客户统一更新;(5)是一种典型一对多的租赁服务模式。

2.2SaaS服务平台下的教学管理系统分析。

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以面向服务为设计思路,将各种业务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出来。从功能的角度讲,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所需要完成的服务功能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管理的,另外一部分是关于教与学的。前者更多的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一种应用;后者则是着重为教师和学员提供教与学上的辅助和监督。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入学前需要参加全国成人考试,统一招生入学,所以本系统不包含招生模块。系统中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分配了不同的权限,用户在执行任何一项功能和操作的过程中,系统都会对其身份和权限进行验证,每个用户只能在他权限的范围内工作,这点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本文研究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平台中几乎包含了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功能,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在业务上都是相互关联的,这点除了保证各项功能能正常运行外,还为学校间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保障。本系统中具体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下面以课程共享为例,介绍SaaS平台下的具体操作。课程共享的一般流程:院系管理员进入共享课程信息页面,查看需要选择的共享课程,然后根据课程信息联系对方院校了解具体选课细节,然后向对方院校申请课程共享,待对方院校审核通过后,即可将选修的共享课程加入到本校的教学计划中。共享的课程加入教学计划后,就可开放给学生进行网上选课。以学校A选修学校B的课程为例设计的平台下学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操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

3结束语

首先分析了当前成人教育及其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设计一个SaaS平台,将更多新元素、新思路和新方式融入到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中。分析SaaS软件应用模式的优秀技术和SaaS服务平台下成人教育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本文的工作为以后建立开放式教学管理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吴晓敏 单位:福州大学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含义

教育教学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教育教学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展开的一系列全方位的管理。通过全方位的管理,实现高效的执行力和高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国家各级教育部门的带领下,新课改的教育精神和内容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实施。小学基础教育状况比较乐观,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同时学校也从几方面同时入手,改善和提高了基础教育。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学理念的提升,各个方面的成绩都是值得被大家肯定的。但是,新课改是一场持久战,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一些问题还是存在的。第一,“应试教学”的思想深入人心,传统教学理念依然对师生有所影响。用孩子成绩的高低来评判孩子的好坏,这样只看到孩子的一个方面,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第二,部分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经验,课堂采取满堂灌政策。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整堂课都在教授新知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个别孩子也会有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掌握程度也不一,但作为教师并不能对学生有高低之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告别盲目性和教条性。第三,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还要进一步加强,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也要进一步提高。在敬业精神,对学生、学术的热爱也要进一步的改进,更上一层楼,看到的风景也会更加美好。

三、扬长避短,提高小学教学教育工作的对策

对于正在进行改革的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应保持取得成就的、好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存在的问题和欠缺,及时更正和改进。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落实新课改理念,实现素质教育,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不仅让孩子的成绩达到优秀,同时孩子的德、智、体、美、劳也要发展和提高,形成高尚的健全的人品人格,培养创新意识。对于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代表性,不能用作业的多少来培养孩子的能力,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各个方面做到平衡发展。第二,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以及孩子的具体状况,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的考评和评价系统。不要把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孩子的标准,也不要把具有个性和特别想法的孩子划分到“新新人类”,或者置之不理,认为孩子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者讨论一些和课堂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长处,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做到有针对性和全方位的辅导和考评,孩子才会得以平衡发展。第三,要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只有教师的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新课改背景下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并出色的完成,也就是说一支素质高尚的教师队伍是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保障。教师作为小学教育的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还要能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出色地完成。第四,给孩子创建舒适的学习环境。众所周知,环境的好坏也能影响到孩子学习质量,拥有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里,也能让孩子心旷神怡。反之,一个脏、乱、差的教学环境,孩子受到的影响也不是积极的,学习的风气,教学的单一,不仅孩子体会不到课堂的快乐,而且还会降低孩子的兴趣,久而久之,更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祖国的花朵,要得到阳光的沐浴,也要得到雨露的滋润,才会更健康的成长。

四、结语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更是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教育改革也是重中之重。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正确的看待并改之,根据相关的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在教育质量、教师管理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加强小学教学教育管理,促进小学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冉大范 单位:辽宁省喀左县甘招中心小学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基础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1.“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1.1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文化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些群体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思想、理念、社会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等,我们把这些整合在一块,称之为文化。它也是支撑人类发展,改造社会的内在动力。而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上至学生所学习的各项专业知识,下至学校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等,都受到文化的强烈影响。因此,“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其实就是除了依靠“服务”以及“命令”等方式来实现对管理对象行为的一种驱使,更重要的还是依靠自身营造的一种精神氛围来实现对管理对象人积极性的激发,并且以上层管理者自身具备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良好形象等实现对管理对象思想及行为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1“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激励性

生理需求、社交需求以及安全需求等都只是人们维持正常生活所须的低层次需求,而更高层次的需求是被尊重以及自我实现,这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就是激励因素。而“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正是强调学校管理者通过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来满足管理对象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2.“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方式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基础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2.2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评价,它对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及发展具有监控、甄别、选拔以及改进等许多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前提是学校必须要构建一套科学、健全的符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人本化教学评价机制[2]。传统教学评价机制中,人们更加侧重的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而缺乏对实施教学的主体的道德素质、文化素养以及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这往往使得教学中的教学评价机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就是要确立一种和学校实际情况相符、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一种评价标准,以此来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从精神以及物质等方面入手,积极奖励广大教师,激发其从事教学工作热情。就学生的评价而言,“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摒弃过去我们过于重视课业成绩的评价模式,而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的评价。

2.3创造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学校文化

文化是一定的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思想、理念、社会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等的整合[3]。可以说它是支撑人类发展,进行社会改造的内在动力。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深受其影响。因此,学校积极创造一种既能够反映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又具备共同价值观的学校文化,已成为其实现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它不仅能够使学校实现对管理对象积极性的激发以及思想及行为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学校实现师生改善心态,陶冶情操及增强学凝聚力的保证。

3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学校必须要致力于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基础教育及教学管理体系,以协调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能够有效运行,并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实现基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竞争力实力以及活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整体质量。

作者:武明辉 单位:满洲里市教育局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精细化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1、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观念,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现代化

1.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当明确,管理是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他们的服务宗旨,其职责就是以优质的服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和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关心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充分尊重和鼓励师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避免工作方式的简单化、工作态度的强硬化、工作效果的单一化、切实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

1.2树立重视合作团队观念。

现今时代是一个讲求协作的时代,过去那种英雄式的管理已经少有舞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繁杂、任务艰巨,仅靠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其管理走向现代化。因此,必须动员所有管理人员,甚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万众一心,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从而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巨大实效。

1.3树立着眼细微的实证观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总会遇到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有宏观的、微观的;有显性的、隐性的,有直接的、间接的等等。作为一名具有现代责任感的管理主体,必须深入实践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比如,对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管理者不能仅凭主观的想象和判断,而应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凭事实和数据说话,才能做出具有说服力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

1.4树立快速有效的资讯观念。

长期以来,很多人由于受到传统官僚化积习的影响,不太重视时间观、效率观,往往不重视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在问题处理的等待和滞留中引发更多的新问题,造成管理效能的底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管理者要特别注重这一问题。要高度重视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课程的繁重、学生的不感兴趣、教师的压力难处等,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快速有效地解决,避免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更多的麻烦和问题。

2、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民主化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所谓“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就是完全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过分强调管理的“模式化”“一刀切”,强调服从,而忽视广大师生的自主发展,这严重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以服务广大师生为目的的工作宗旨,也与现代社会强调的“以人为本”格格不入。特别是在当今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多样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势必面临更多复杂和多变的情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必须改变过去的“问题中心”型模式,创建“研究民主”型管理模式。“研究民主”型管理模式包括研究型管理和民主型管理。研究型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师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动机,研究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研究其他高校的管理模式方法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民主型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民主意识的增强,也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它强调从直接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从部门管理向全校参与转变,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从直接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管部门简政放权,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行政命令、直接管理转变到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宏观指导为主,着力把握方向,制定原则和政策;从部门管理向全校参与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争取学校其他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教职工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采取各种手段、方式,如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先进的现代交流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作用;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充分相信和依靠被管理者的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到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变“要管理我”为“我要管理”。

3、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技术电子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即通过文件、召开行政会议、制定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等手段来进行管理。这些手段不仅具有强制性,而且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不符合现代社会追求高效、便捷的发展要求。当今,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管理技术电子化已成为当代管理技术发展的普遍趋势。特别是在数字模拟技术应用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提高的情况下,现实的管理逐步向虚拟的管理转变,“人——机——人、事、物”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人——人”、“人——文本——人”和“人、事、物”的管理方式,管理重心集中在信息的搜集与决策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也带来了各种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这势必使管理人员在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完善管理,就需要借助电子计算机这个主要工具的绝对优势,建立现代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即以现代技术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此外,还要将计算机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其他方面,如计算机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行政管理等等。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中,不仅可以节约管理成本,而且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因此,能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

4、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实现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

“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4]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

4.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

个体是管理队伍的组成细胞。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个体素质是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素质的基础。对于新进人员,要求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内容要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知识、管理科学、心理学、网络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等;对于在职人员,也要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研讨班学习,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学生的想法,在教学实践中学习。

4.2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结构。

合理的队伍结构是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素质和整体效应的关键。首先,要优化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也要采取老中青“三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个年龄层次管理者的优势,实现他们在体力、智力、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互补,形成良好的整体效应;其次,要优化管理队伍的学科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队伍中,既要有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专业人才,也要有熟悉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的管理人才;就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而言,要求他们的职称和学历呈现梯队结构,高层次的管理研究、决策由高职称高学历的管理人员担任,任务的分配、管理等工作主要由中层管理人员担任,其他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各司其职,形成良好的梯队互补效应。

4.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对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应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适时提拔重用,而对于工作懒散、不求上进的人员则要进行批评指正处罚,甚至革职解聘,这样才能形积极上进、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

5、改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环境优良化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政治思想因受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政治观念带有模糊性,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面临更多的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学校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5]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优化教学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5.1树立学校领导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很多学校的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都不是很重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造成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缺失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解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顺利实施。

5.2消除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良误解。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共课性质及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很多误解。对于教师而言,很多教师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过于悲观,认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发展前途,既没有自己的专业学生,也难以在学术上取得突破,很多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课题还不给予资金配备。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创造条件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误解,如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加强学术科研等种种办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事业发展平台,营造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促使他们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较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际价值,仅仅将其看作是考研和修学分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5.3建设具有浓烈的政治理论学习氛围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认为,人与环境都有受动和能动的方面,它们是互相创造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的校园文化可以营造一种勇于开拓、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更好地帮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开展各种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开展政治学术研究活动等等,帮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作者:易金华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