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冰雪文化论文

冰雪文化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2:51

冰雪文化论文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所谓21世纪的强国,看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首先是文化大国,然后才是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政治大国。文化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率先提出,被公认为是“朝阳a业”。自诞生之日起,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由经济发达地区向全球扩散的过程,现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程度。在我国的旅游产业中,冰雪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冰雪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开发是其发展的重要渠道,所以我们需要拓宽思路,发展新的理论基础,进而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雪乡冰雪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雪乡原名双峰林场,它位于牡丹江西南部海林市大海林林业局内,这里雪期长、降雪频繁,积雪期长达7个月,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黏度高。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遮挡了太阳直接辐射,森林的“凉伞”效应使公园的夏季最高温度比林外底,冬季最低温度比林外高,气温的日较差小,同时四季寒暑分明,景观各异。 同时雪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种类优势,例如独特的地文资源、丰厚的水文资源、多样的生物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奇特的天象资源等。在发展雪乡旅游的同时,可以带动周边旅游产业以及经济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周边的特色文化刺激雪乡的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双向的进程。同时,牡丹江市对俄、朝、韩的边境旅游业务也逐步走上正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凸显。

雪乡冰雪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雪乡拥有独特优质的冰雪资源,同时拥有以湿地为依托的良好生态环境资源和各种资源和文化,但从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雪乡的旅游产业出现了严重的遮蔽现象,大部分来雪乡的游客只是为了冰雪景观而来,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公园的潜在市场巨大,目前还没有一定的促销方式来赢得游客。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是打造旅游吸引物的关键,如果雪乡只以冰雪来吸引游客的话,那么单一的市场促销模式很难得到长久的发展。就企业目前的经济状况,又缺乏吸引游客的投资者的旅游产品设计,那么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就会严重不足,制约雪乡的开发和建设。构成旅游的要素没有形成体系与规模,规划区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滞后于景区内其他设施的建设,直接成为影响旅游区发展的因素。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发展与创新的核心动力。据了解,全国各大冰雪旅游地基本都有从黑龙江引进人才,这也造成雪乡甚至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的多元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雪乡冰雪旅游创新发展策略

促进文创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结合雪乡特色文化内涵完成创意方案。同时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手段,让游客体验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提升文化满足感。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地方法规和产业政策,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提高冰雪文化含量,塑造冰雪旅游精品,通过工艺制造业提高其附加值。同时进行宏观调控,挖掘冰雪文化内涵,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

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手段,重组经营模式,集中技术和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跨行业调整,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突破口,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2

体育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体育领域的反映[3]。本文体育文化产业链是指将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体育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动态变化中反映出来追求二次产出,用赋予文化创造的实物形态使经济效益扩大化,包括创意、生产、再生产和交易四个主要环节。黑龙江以冰雪资源为媒介创造具有冰雪符号的特色体育产业,同时以冰雪文化为灵魂发展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将冰雪运动、冰雪景观、冰雪生活、冰雪艺术、等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融入冰雪相关的体育产品开发与冰雪体育竞赛、冰雪体育旅游、冰雪体育服务、冰雪节庆会展、冰雪培训等产业,紧密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

2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培育现状分析

从产业链理论和文化产业理论,分析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培育优势、劣势和机遇,促进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条紧密结合,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1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培育优势分析

2.1.1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环境

发展冰雪体育文化产业,自然资源是必要的保障,主要是对气候和地形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气温风力、雪期、积雪的深度及时间、海拔高度以及山体坡度等[4]。黑龙江省全省总面积的60%由森林和山川构成,18万平方公里山林面积以及47%的森林覆盖率,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由此,优势的地貌以及丰富的雪资源环境、适宜滑雪的山峰高度与坡度为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条件。

2.1.2丰富的冰雪体育赛事活动

黑龙江在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中把冰雪体育运动作为冰雪体育产业的主线的同时,把高水平冰雪体育竞赛以及冰雪体育表演作为城市的名片。黑龙江承办过第3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第10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和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以大型比赛为契机,全力打造冰雪体育文化品牌。承办赛事的同时加强我省冰雪项目运动队的建设,通过不同年龄阶段运动队的梯队组建,形成体系化、层次化和系列化的发展特色,冰雪体育竞技项目成绩的取得同样扩大了黑龙江冰雪体育的知名度。

2.1.3多元化的冰雪节庆会展

“国际冰雪节、国际滑雪节、冰雪运动会、冰雪产品博览会”等引人关注的大型赛事或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传播方式宣传黑龙江的冰雪体育文化。2009年12月中旬,以“冰雪、健康、休闲”为主题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冬季)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在哈尔滨联袂上演[5]。这些节庆会展的举办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成为黑龙江发展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推动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发展。

2.2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培育劣势分析

2.2.1冰雪体育运动参与群体有限

全省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倡导“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与“冰雪体育长廊”活动,满足广大群众、学生日益增长的对冰雪体育运动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除冰雪体育旅游群体、冰雪运动爱好者和学生群体,冰雪体育运动未成为大众健身的普及项目,造成受众群体个别化,限制了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培育。

2.2.2冰雪体育旅游开发失衡

黑龙江冬季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向城乡延伸不足,缺乏与少数民族冬季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依托当地风土民情打造冬季特色冰雪体育文化旅游成为目前冰雪体育旅游开发的瓶颈。充分利用冰雪资源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开发生态化冰雪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打造可持续发展、高速度、高就业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条。

2.2.3冰雪体育教育培训匮乏

体育院校以及专业培训机构培养学生、学员除掌握冰雪项目运动技能和专业知识,对于冰雪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内容涉及甚少,随着冰雪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缺口凸显,省内开设冰雪体育产业专业的院校尚未形成规模。

2.3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培育机遇分析

2.3.1繁荣的区域冰雪体育经济

据统计,2007年黑龙江省国际滑雪节开幕仅1个月时间,省内各雪场所接待的游客人次就同比增长近30%,仅滑雪旅游收入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突破了40亿元[6]。同时区域冰雪体育经济的繁荣为冰雪体育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辅助生产活动以及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提供发展空间,促进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市场走向成熟。

2.3.2特色的城市冰雪体育定位

黑龙江省找准城市特色规划定位,以冰雪体育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整合冰雪体育产业集群,为培育冰雪体育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在政策法规的扶植下积极拓展衍生产业链,尽可能扩大文化产业产出衍生产品,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寻找培育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有效途径。

3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培育对策

以黑龙江为例,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不只是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完全可以转变成为实在的物质财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产业链条,因此,培育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能更好的促进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冰雪体育文化需求。

3.1开发冰雪体育隐形文化拓展辅助链条

黑龙江冰雪体育隐形文化在无形文化的基础上需要传承民族风俗、、道德观念等文化素养,将黑龙江具有东北民族特色的文学代表作、艺术作品、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地区民族的意识形态以及各民族的等映射在冰雪体育文化中。将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与冬季体育生活方式相结合,形成黑龙江独特的城市冰雪体育文化的根本。

3.2促进冰雪体育文化社会化奠定基础链条

冰雪体育已成为人们融入自然进行锻炼、娱乐的运动方式,为冰雪体育文化的社会化进程提供基础条件。促进冰雪体育文化发展,通过大众媒体、互联网和各种社会宣传活动,使冰雪体育文化深入人心,逐步带动了冰雪节庆、冰雪婚俗、冰雪摄影、冰雪影视、冰雪文学、冰雪旅游等的发展,促进冰雪体育社会化,提供多元化的冰雪文化外延发展空间。

3.3塑造生态化冰雪体育文化打造优势链条

黑龙江省的冰雪产业结构存在区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一部分乡村地区,除构建冰雪体育产业链推动城乡经济联合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多种滑雪旅游产品和滑雪旅游特色纪念品。从而利用地方资源打造全方位的滑雪文化体验区域,形成观光、购物、保健、度假等多元化的复合型冰雪体育文化旅游链条。

3.4树立龙江特色冰雪体育文化品牌培植关键链条

面临吉林、辽宁以及新疆等地也在逐步加强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的挑战,培植龙江特色冰雪体育文化品牌打造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关键链条推动我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结合黑龙江地域特色资源,吸收如鄂伦春的狩猎文化、赫哲族捕鱼文化等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元素。依托冰雪的资源优势,以开发冰雪旅游产品中的体育运动项目为载体,借以传播发展冰雪体育文化,选择具有影响力大的文化机构或个人进行品牌建设与推广。

4结论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3

[关键词]冰天雪地;冰雪产业;冰雪营销

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的论断为龙江振兴发展指明了一条发挥资源优势的现实路径。如何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是龙江人面临的巨大课题,也是龙江地域媒体的重点工作,如何将冰雪文化做成产业?如何把冰天雪地搅热?如何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媒体要助力做好冰雪这篇大文章。

一、立体传播助力冰雪营销

媒体舆论宣传功能的直观体现在于首先要做好冰雪报道。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区域媒体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示龙江冰雪魅力。尤其是2016年12月20日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的设立,全媒互动展示龙江冰雪魅力,营造冰雪氛围,是龙江冰雪文化、冰雪产业的又一次营销。2017年春晚哈尔滨分会场的设立,是龙江冰雪营销、推广又一次高起点、高水平的展示和运作。互联时代下,媒体传播手段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因此媒体对于冰雪的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传统媒体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急先锋作用淋漓展示。一个很明显的体现就是,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视除了利用传统宣传优势,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充分调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外,都不约而同地把手机终端作为冰雪宣传的重要介质,微信推送、微信公共平台互动、app直播、H5制作等等,立体化全方位宣传黑龙江冰雪产业,营造氛围。龙江冰雪的品牌形象以新闻报道、娱乐节目、主体活动等各种方式出现在各种媒体渠道上,最终达到了品牌塑造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媒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项目搭台助力冰雪产业

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其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可以波及社会各个行业,媒体不仅具备传播功能,媒体在文化产业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媒体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又是整合泛文化产业资源的最佳平台,处于文化产业的前端,其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因此,在黑龙江冰雪产业发展中,龙江媒体不断打造与冰雪有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其中,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中雪托帮”项目是冰雪文化产业的一次有益试水,取得了非常可观的产业效益。“中国雪托帮”是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发起倡议,于2015年3月8日在黑龙江省著名滑雪胜地亚布力成立的冰雪产业服务平台。它是一个围绕冰雪资源,搭建产业平台,构建冰雪产业生态,助力政府中心工作的全新文化体育综合创意产业项目,构建上、中、下游全业态产业生态圈,把黑龙江冰天雪地的自然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助力黑龙江冰雪产业提档升级。“中国雪托帮”重点开展“六合一”的冰雪产业项目:“一赛事”,配合冰雪体育赛事举办各种冰雪体验活动;“一展会”,举办“中国雪托帮”冰雪及户外用品产业博览会;“一平台”,全力打造一个冰雪运动平台电商平台;“一联盟”,成立中国第一支冰雪企业联盟;“一商卡”,开发“雪托邦联盟商卡”延伸服务产品;“一计划”,开展冰雪扶持计划。目前已经开展的“中国雪托帮”冰雪及户外用品产业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是一个为中国乃至世界冰雪产业搭建成果展示、技术交流、投资合作、扩大上中下游贸易的平台。同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滑雪体验与采购的一站式消费平台,博览会每年吸引精准消费用户10万人次。可以说,通过“中国雪托帮”撬动,助力黑龙江冰雪运动、冰雪旅游核心区地位,更进一步扩大冰雪产业辐射力、影响力,推动黑龙江从冰雪资源大省向冰雪产业强省迈进,把冰雪产业打造成龙江新一轮振兴发展新动力。

三、跨界融合打造冰雪平台

众所周知,冰雪旅游是指非定居者出于观摩或参与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和停留活动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所以,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产业,也是融合其他冰雪产业的重要载体,不仅直接产生效益,而且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目前,我国每年有1200万人次来参加冰雪旅游活动,并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中。收入已经达到百亿元。预计未来15-20年间,我国将可能迎来冰雪产业的鼎盛时期。发展冰雪经济,产业融合度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龙江媒体要抓住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充分利用媒体传统传播的属性、优势进一步做大冰雪产业平台,另一方面通过融媒发展、创新实践,跨界融合,打造全新冰雪产业营销和推广的产业链与价值链。

仍以龙广电“中国雪托帮”项目为例,它通过两年多的实际运行已经积累了一些适地适媒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与分析。“中国雪托帮”,依托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中国雪托帮”品牌力量,开展互联网新模式,集合最具消费能力的户外运动目标受众群,线上、线下、移动端三位一体点燃冰雪激情,为滑雪者建立一个快乐体验、分享交流平台。实际运作中,充分利用了“媒体+”、“互联+”的双轮驱动,让媒体传播效果最大化。

比如,它利用广电的独有优势,请龙广电知名主持人参与引领冰雪户外运动,打造基于互联网+全媒体聚合的“中国雪托帮”平台,运营全媒体视频、滑雪旅游健康课堂、冰雪智慧城市、新概念品牌滑雪器具等业务,打造黑龙江省冰雪运动、旅游 、户外、健康于一体的互联网营销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雪托帮产业链增值传输。“中国雪托帮”通过自主开发专属手机APP等互联网产品,举办“雪托帮”冰雪及户外用品产业博览会等线上线下推广渠道,全方位打造“雪托帮”系列产品品牌,包括滑雪板、滑雪服、护具用品、户外装备等产品。冰雪之域的黑龙江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媒体要真正担负助力“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责任,依托冰雪产业空间的拓展,通过冰雪产业的营销,把黑龙江的冰雪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丽梅. 冰雪旅游策划. 哈尔滨工业大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4

1.充分发挥大兴安岭地区的区位优。

势,加强对冰雪旅游宣传营销,形成大兴安岭地区的冰雪品牌1.1塑造形象,创造旅游品牌。

近几年大兴安岭地区认真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的人文与地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现已经形成令人向往的“神州北极村、避暑养生地”这一中国最北的旅游形象,为了发展冰雪旅游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确定主题,明确定位,像北极村突出一个“北”字品牌吸引旅游者来北极村找“北”一样,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的发展也应该突出一个品牌,那就是“冷”字。再进一步塑造“森林观光、休闲度假、湿地览胜、冰雪体验”等大兴安岭旅游业的主打品牌。

1.2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

从长期、持续、有效的原则来看,大兴安岭地区政府应该主导市场的整合营销。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可以编制3~5年的旅游营销规划,以此指导地区、县区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并实现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制定年度营销计划,以取代现有的促销计划,使计划具有更系统的整合效果,达到更高的营销效率。同时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促使大兴安岭冰雪旅游市场尽快走向成熟。

1.3与哈尔滨、呼伦贝尔盟、黑河、齐齐哈尔等地进行联合营销,客流市场共享,互为推进。

我们应与哈尔滨、呼伦贝尔盟、黑河、齐齐哈尔等地客源互流,线路互通,形成营销网络联盟。营销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形成立体的宣传效果。明确宣传的口号,一体化的宣传,比如“到兆麟公园观冰灯,到太阳岛赏雪雕,到冰雪大世界玩冰闹雪”。黑龙江省打出“没到过黑龙江,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冰情雪意”。大兴安岭是不是也打出“没来大兴安岭,不会真正体验到冰雪与寒冷。另外,也可以与哈尔滨、呼伦贝尔、黑河、齐齐哈尔等地的联系,共同搞冰雪推介会等活动来吸引旅游者。

2.借哈尔滨冰雪名城的辐射作用,将大兴安岭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业存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12月份至次年的2、3月),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最冷、积雪期长最长的地方,大多数的旅游者来大兴安岭旅游是为了找北、找纯、找自然,大自然赋这里属于寒温带大兴安岭性季风气候,特别漠河无霜期仅86.2天,最低气温达到-52.3℃,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零下30度左右,这给大兴安岭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把握好,抓住机会加大对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的宣传力度,让对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抱有遗憾的游客,来大兴安岭寻找他们的冰雪之梦,所以我们就要每年10月和第二年3月在哈尔滨的做好冰雪旅游推介,使客人了解大兴安岭的冰雪旅游,来大兴安岭体验真正冰雪之旅。让客人来找冷、体验冷,在体验寒冬的同时,也让客人体验到大兴安岭人”火“一样的热情。

3.将冰雪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发展。

在民俗方面,大兴安岭地区各民族与冰雪都有不解之缘;充分发掘本地文化、突出冰雪主题,把世代在大兴安岭地区繁衍生息的、与冰雪有着深刻交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深挖出来,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有文字记录的滑雪活动始于两千多年前,那时鄂伦春人用柔韧性好、晾干后不开裂的树木破成木板,将貂皮顺毛包上,使之滑动时不易后退,再在板上穿绳,系到鞋上。他们穿着这样的原始雪板在山林中呼啸滑行、追赶野兽,是一幅多么惊心动魄而又引人入胜的画面!这些文化道理和文化内涵都要让旅游者懂得,而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让他人亲自体验。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5

2概念界定

目前来说,对于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很少,有几位学者对冰雪体育旅游的概念做了简单的界定。由于冰雪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种,因此我们根据体育旅游的定义,把冰雪体育旅游概括为:冰雪体育旅游者在旅游中借助冰雪所作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亦可这样理解: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冬季体育的各种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和冬季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冬季体育的诸多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3辽宁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辽宁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然而,辽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有着天然的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再加上近年来辽宁举办了多次冰雪节,冰雪体育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因此对于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更应该跟上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强理论上的支撑。

3.1辽宁省开发冰雪体育旅游的优势

辽宁有着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既有银装素裹的妖娆,又无刺骨的严寒,在冰雪旅游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3.1.1自然资源优势

辽宁四季交替分明,冬季积雪期长、雪量大、雪质松软,冬季温度比哈尔滨要暖,更适宜人们进行户外休闲活动,为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3.1.2地理位置优势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山地面积8.7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辽宁的地理位置相对于冰雪体育旅游开展发达的吉林、黑龙江省更靠近内地,应该更好的发挥冰雪旅游第一站的地理优势。

3.1.3举办冰雪赛事优势

白清寨滑雪场,是我国仅有的几家可以承办国际大型滑雪比赛的场地之一。可以通过这个优势提升其知名度。

3.2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截至2003年末,辽宁省共有滑雪场地10所,占地面积9万m2,2001年至2003年之间共建成8所,占地面积共111万m2。其中几个主要滑雪场为沈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沈阳白清寨滑雪场、沈阳东北亚滑雪场、辽阳市弓长岭滑雪场及大连林海滑雪场等。

经过5年时间的打造,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目前已成为在海内外知名度颇佳的品牌。将冰雕、雪雕融入冰雪活动中,是近年沈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为丰富旅游产品而增加的项目,2005、2006年这里的雪雕作品连续两年创世界吉尼斯纪录。

辽宁省滑雪场从规模来说基本属于中等水平;从滑雪场硬件设施来说,雪道长度、宽度设置都很完善,基本都设有索道设施;但是拥有跳台的滑雪场只有一家,即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滑雪场。因此辽宁省滑雪场基本只能作为旅游娱乐性滑雪场存在,相互间硬件设施差异性不是很明显,缺乏教学和举办大型比赛的条件。

作为辽宁省唯一拥有跳台的白清寨滑雪场,是我国仅有的几家可以承办国际大型滑雪比赛的场地之一。雪场建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U型场地、高山大众滑雪场地(初级、中级、高级雪道)。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U型场地均达到国际比赛标准。游客在滑雪的同时,可以欣赏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精彩的训练表演还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单板技巧表演,为训练比赛促进滑雪运动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3.3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3.3.1赛事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体育观赏型产品也称为活化体育旅游产品,是指组织各项体育赛事的观众前往比赛举办地进行观摩并参加各种节庆的旅游产品。白清寨举行过冰雪国际赛事,为辽宁的冰雪体育旅游做了一张名片。

3.3.2休闲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休闲型冰雪体育旅游产品是指在冰雪体育旅游中能使旅游者既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又能休闲娱乐的体育旅游产品。辽宁娱乐休闲型的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得比较好,有冰上摩托、卡丁、爬犁、雪地滚球、驯鹿拉雪橇等40多种冰雪娱乐项目。

3.3.3节庆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节庆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在体育冰雪旅游项目中包含特定节庆因素的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包括具有体育冰雪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体育冰雪旅游特殊事件等。

3.4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3.4.1冬季体育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我省由于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对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也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居民缺乏支付冰雪体育旅游消费的能力。

3.4.2思想观念偏差,对旅游资源缺乏合理认识。冰雪体育旅游业在我省乃至整个国内都还是个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人们对冰雪体育旅游的本质、特征和意义认识非常浅薄。

3.4.3专业人才教育发展滞后。冰雪体育旅游在于参与性、刺激性、挑战性,旅游者在参与冰雪体育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他们需要有人帮助自己解疑、克服障碍,这就需要具有体育和旅游专业知识的服务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安全保护和讲解服务等。

3.4.4缺乏科研基础和科学技术的支持。在国内的旅游类学术著作中对冰雪体育旅游的论述非常少,对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缺乏深入和系统性。

3.5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3.5.1突出重点,开发冰雪节特色产品体系。产品特色是产品的生命力,因此冰雪节产品要具有东北特色。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特色要结合东北冬季体育旅游的实际,有重点地开发既有东北特色。

3.5.2积极开展广大青少年学生寒假期间的滑冰运动,既锻炼了身体,还丰富了学生寒假生活。上冰活动的青少年人数越多,冰上运动普及程度越高,冰上竞技运动水平也会提高。

3.5.3加强对辽宁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科研工作,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5.4建立协调机构,促进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的部门很多,必须有一个综合性的协调机构或权威机构,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5.5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省内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资源优势,为冰雪体育旅游市场提供专业人才,已确保对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

4结语

辽宁省

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又有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厚政策,应趁此“东风”利用其自身的地域、文化、历史资源,加速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以次作为辽宁省经济的增长点,促进辽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诚民,刘毅.冰雪体育旅游探析[J].体育旅游,2006,(3).

[2]罗胜天.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冰雪运动,2006(1):88-94.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6

于志学,冰雪山水画创始人,当代著名画家,祖籍山东省文登县,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县。自幼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酷爱绘画。因家境贫寒,九岁时仍在乡下放猪、放马。但他天性聪慧,求知欲强,迫切渴望读书,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感动和说服祖父用母亲的陪嫁作为学费就学。后由于家境窘迫,几经辍学和跳级,读完高中。在学校期间,受到俄罗斯风景画家的追随者索克洛夫和北京艺专毕业的王修自老师的悉心指导,绘事大进。1955年为进一步求艺,从家乡来到哈尔滨闯荡,就学于哈尔滨春华美术专科学校。他身无分文,只能夜宿火车站候车室,用在大街上拉小套赚得的可怜费用维持学习和生计。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创作,终于以处女作《空城计》获得黑龙江画报社的青睐,破格录用为美术编辑。

走上专业美术道路之后,富有创造精神的于志学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占有祖国大半部疆域的北国风光,在浩瀚的中国美术史料中竟然没有艺术家去表现,有着上千年传统历史的雪景画在表现江南和中原的清寒小雪上具有独到的韵致,但在表现北国恢宏、博大的林海雪原的壮丽景观上则力有不逮。于志学立下誓言:“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他决心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去“锻造一把钥匙,打开北国风光的大门”,为中国绘画增添新的因素。

创造一种前人没有的崭新的绘画语言,真正实施起来,要比预先设想的难度不知要艰难多少倍。翻开中国美术史,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绘画,从古至今,留下的绘画样式屈指可数,而且这些样式几乎都是在前人的绘画基础上承传和沿革下来,程度不同地留有传统的绘画痕迹和技法渊源。而于志学面对着完全没有传统参照系,独辟蹊径的艰难挑战,毫不动摇,他犹如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夜行者,向着自己心中的光明彼岸,披荆斩棘,百折不挠。他的每一个技法的提炼,都是他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苦闷、思索,继续锲而不舍地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实践、从不放过任何一点可能成为希望的萤火之光、呕心沥血地总结出来的,是他饱蘸血和汗的结晶。今天,当于志学的艺术成就得到世人的公认,人们在仰慕他的耀眼荣誉之时,并不会想到在那闪亮的光环背后,他在五十年代的火车站候车室中忍受着难闻的汗烟和气味以及冬寒夏暑的侵扰被民警撵来赶去;他多次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酷寒行进在大兴安岭北坡的深山老林中,用生命去捕捉冰雪的信息;他从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高压下顽强地一次次爬起来,即使是期间他被打成“走白专道路的典型”,他的绘画权利已经被剥夺了仍不死心还在地下室偷偷地研究创作;他为了创造出冰雪山水画几十年来熬过多少痛苦、挣扎、无奈和迷惘的不眠之夜。

从1960年于志学探索、研究冰雪山水画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用了毕生精力打造出系统、完整的冰雪艺术体系。他在理论上提出“南黑北白,南虚北实、南以石画山、北以树画山”、“墨有韵、白有光”、“冷逸之美”、“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笔墨当随心境”和“中国画发展的太阳模型说”等一系列学术思想;在艺术实践上他创造出冰雪山水画一整套的技法――表现雪原的“泼白法”;表现冰雪的“雪皴法”;表现冰柱、冰溜的“滴白法”;表现树挂的“重叠法”和表现雪山冰川的“排笔法”。他是应用传统的一笔一个物象的基本技法,用矾水加淡墨一笔一个雪团、一笔一个冰块表现出冰雪物象的质感、神韵和精神,是符合传统中国画用笔的最高要求。从构图章法来看,他没有采用传统水墨画三开三合的构图和散点透视的原则,而是根据所表现的对象采用高低、长短、平中见奇以及西画的焦点透视的构图;从造型特点来看,他更注重前中部雪松林海的层林尽染、冰块雪丘层次分明,小溪充满流动感和节奏韵律。他没有照搬传统的“越是前景越黑、越接近远景越白”的方法,而是反其道行之,他把松林处理成越是前景越白来突出冰雪的晶莹和雪松的亭亭玉立。从笔墨技巧来看,他重视绘画的基本功,强调墨韵和绘画的书写性,把书法用笔运用到他的松枝和雪山、冰川上,运笔流畅、用墨灵透,具有传统绘画的书卷气。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伯敏先生说:“在近代山水画中,黄宾虹的晚年变法,其结果成为‘黑宾虹’,使所画‘黑密厚重’,其实,他有许多作品,都在于白处用得妙。于志学画冰雪山水,则成为‘白志学’,但看他的画,不少地方的成功在于用墨上,所以我说他的冰雪山水画为‘白银世界三斗墨’。”冰雪山水画这一画种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中国画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画种,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吹响了北方寒带文化的号角,吸引了众多热爱北方艺术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使北方文化出现了一股咏颂冰雪的热潮。从绘画语言的形成上,它以一种独到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艺术符号为传统中国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是二十世纪真正为中国画增添新因素的一个创举。

一部美术史就是一部样式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认识到创造的意义和原创的价值。可以肯定的是于志学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以它前无古人的独特样式、把传统的冰雪由“客体”变为“主体”的艺术风格和雅俗共赏的唯美的艺术形式,无可非议地走进了历史殿堂,并将继续写下壮丽、辉煌的篇章,他的艺术也当之无愧地被国家艺术殿堂收藏并受到国内外美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珍爱。可以预言,随着人们对创造价值的认定和对艺术审美情趣的提高,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将以令人瞩目的价位取得与它价值相符的走势。

于志学

冰雪山水画创始人,现任黑龙江省画院名誉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中国美协理事。自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在技法上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在理论上提出“南黑北白、南虚北实、南以石画山、北以树画山”和“墨有韵、白有光”等新的美学思想,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等冰雪美学的核心思想;填补了传统中国水墨画一千多年来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1979年作品《塞外曲》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1983年被英国伦敦国际出版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1987年获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授予的金钥匙奖牌和终生荣誉勋章;1990年作品《杳古清魂》获美国首届国际艺术大赛绘画类一等奖;1992年作品《雪月送粮图》获中国美协颁发的金奖;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颁发的“中国画学术精诚奖”。1997年作品《牧鹿女》获文化部、中国诗书画院颁发的《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铜奖;1999年作品《北国风光》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征集作为“世纪收藏”。现已多次出版了《于志学画集》、于志学文集《雪园漫笔》、《东方艺术.于志学专刊》、《文化时空.于志学专刊》、《触类旁通.冰雪技法》、《于志学画冰雪技法》、《冰雪山水画法》和中外美术理论家撰写的《冰雪山水画论》、《黑白体系论》、《冰雪艺术美学》等专著。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7

[关键词]冰雪运动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28-01

一、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开展现状

笔者从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吉林省高校冰雪课程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几所以前在冬季开设滑冰滑雪课程的高校,近几年都取消了滑冰、滑雪课程的设置,或者仅仅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开设滑雪、滑冰课程。吉林省现今只有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和吉林警察学院等几所高校开设了冰雪项目课程,原因其一是场馆问题难以解决,外出租用场地出现费用问题,自己浇冰开设场地,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具备条件,但投入较大而且冰期较短,且受到季节限制,与教学计划形成错位,使各大高校对于滑冰、滑雪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二是近年来学校体育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育课安全问题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一些学校认为,冰雪项目危险性较大,且课堂难以控制,导致冰雪项目课程开设阻力重重。由于冰雪课程开设较少,学生没有太多渠道去了解冰雪项目的特色,掌握冰雪项目的技能,感受冰雪项目的魅力,从而影响冰雪文化在校园的建设。

综上,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发展处于停滞阶段,急需通过政府或者学校的针对性政策和经济投入来改善这一状况,让吉林省高校形成有特色的冰雪文化氛围,促进冰雪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二、全民冰雪运动普及计划对高校冰雪运动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吉林省滑冰、滑雪场馆设施的建设

东北地区有着冰雪运动的特色,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滑冰、滑雪等冰雪项目作为东北地区的特色体育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近年来,由于冰雪体育场馆设施的缺乏、课程设置、安全等因素,使得吉林省开设冰雪课程的学校逐步减少。

(二)丰富高校课程设置

现今,各大高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都采用了选项制教学,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但冰雪项目作为东北的特色运动项目,很多学校的选项课中却并未开设这门课程,原因有几点:1.一般来说,东北地区的冰雪期是1―3个月,如辽宁省冰雪期最短是1个月,黑龙江的冰雪期最长是3个月,根据学校教学特点,学生的最佳上冰期为4―5周,最佳滑雪期为3―4周。所以,可以进行滑冰、滑雪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加大了开设课程的难度。2.场地问题难以解决。室外的冰场和雪场在过了冰期后,就会融化,这就造成每年都需要重新浇灌整理,而使用时间仅仅就是那么一两个月,增加了大量投入。3.危险性高。滑冰、滑雪运动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因其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大多动作都是在高速度、高难度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也增加了动作的危险性,学校从保护学生的安全考虑,对危险性高的项目都是避之不及,这也影响了冰雪课程的开设。

全民冰雪普及计划中也提出,将滑冰、滑雪纳入全省中小学、大学体育课程,配置相关装备,加速建设场馆设施,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冰雪课程回归学校体育。

(三)促进高校冰雪项目师资力量的建设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去引导和教授来完成学习。高校冰雪课程回归后,需要更多具有冰雪运动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教学和指导,这就促使各大高校加快对冰雪项目师资的建设,从而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通过招聘专业教师、对在岗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外出学习进修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冰雪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冰雪运动,了解冰雪运动的特点,掌握其基本技术,感受它独特的运动魅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促进高校冰雪运动文化的建设

冰雪运动在高校中的普及能够促进高校冰雪运动的文化建设,高校应建立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冰雪运动。通过设置课程,组织比赛、学校运动队建设等方面着手,增加学生接触冰雪运动的机会,从而接触并逐渐喜爱冰雪运动,扩大冰雪项目在校园的影响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高校冰雪运动文化。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8

随着近年来大兴安岭区大力发展冰雪艺术、冰雪观光、冰雪体育等群众性冰雪活动,大兴安岭以降雪早、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等特点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游客。黑龙江漠河冰雪旅游节、黑龙江省初冬滑雪月首滑式、黑龙江源头冰雪汽车拉力赛等活动,使大兴安岭已经走出深闺,大兴安岭的冰雪旅游得以繁荣。但我们也应该能够清楚地看到,大兴安岭与现今国内众多打“冰雪旅游”品牌的地区相比较,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冰雪旅游项目的束缚,品牌不够响,缺少文化内涵和特色,还很难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亟须在传统冰雪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地丰富冰雪旅游的内涵,形成具有大兴安岭特色的冰雪旅游产业。笔者经过调研与分析,提出大兴安岭区发展冰雪旅游的策略如下:

1.充分发挥大兴安岭地区的区位优。

势,加强对冰雪旅游宣传营销,形成大兴安岭地区的冰雪品牌1.1塑造形象,创造旅游品牌。

近几年大兴安岭地区认真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的人文与地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现已经形成令人向往的“神州北极村、避暑养生地”这一中国最北的旅游形象,为了发展冰雪旅游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确定主题,明确定位,像北极村突出一个“北”字品牌吸引旅游者来北极村找“北”一样,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的发展也应该突出一个品牌,那就是“冷”字。再进一步塑造“森林观光、休闲度假、湿地览胜、冰雪体验”等大兴安岭旅游业的主打品牌。

1.2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

从长期、持续、有效的原则来看,大兴安岭地区政府应该主导市场的整合营销。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可以编制3~5年的旅游营销规划,以此指导地区、县区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并实现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制定年度营销计划,以取代现有的促销计划,使计划具有更系统的整合效果,达到更高的营销效率。同时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促使大兴安岭冰雪旅游市场尽快走向成熟。

1.3与哈尔滨、呼伦贝尔盟、黑河、齐齐哈尔等地进行联合营销,客流市场共享,互为推进。

我们应与哈尔滨、呼伦贝尔盟、黑河、齐齐哈尔等地客源互流,线路互通,形成营销网络联盟。营销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形成立体的宣传效果。明确宣传的口号,一体化的宣传,比如“到兆麟公园观冰灯,到太阳岛赏雪雕,到冰雪大世界玩冰闹雪”。黑龙江省打出“没到过黑龙江,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冰情雪意”。大兴安岭是不是也打出“没来大兴安岭,不会真正体验到冰雪与寒冷。另外,也可以与哈尔滨、呼伦贝尔、黑河、齐齐哈尔等地的联系,共同搞冰雪推介会等活动来吸引旅游者。

2.借哈尔滨冰雪名城的辐射作用,将大兴安岭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业存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12月份至次年的2、3月),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最冷、积雪期长最长的地方,大多数的旅游者来大兴安岭旅游是为了找北、找纯、找自然,大自然赋这里属于寒温带大兴安岭性季风气候,特别漠河无霜期仅86.2天,最低气温达到-52.3℃,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零下30度左右,这给大兴安岭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把握好,抓住机会加大对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的宣传力度,让对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抱有遗憾的游客,来大兴安岭寻找他们的冰雪之梦,所以我们就要每年10月和第二年3月在哈尔滨的做好冰雪旅游推介,使客人了解大兴安岭的冰雪旅游,来大兴安岭体验真正冰雪之旅。让客人来找冷、体验冷,在体验寒冬的同时,也让客人体验到大兴安岭人”火“一样的热情。

3.将冰雪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发展。

在民俗方面,大兴安岭地区各民族与冰雪都有不解之缘;充分发掘本地文化、突出冰雪主题,把世代在大兴安岭地区繁衍生息的、与冰雪有着深刻交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深挖出来,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有文字记录的滑雪活动始于两千多年前,那时鄂伦春人用柔韧性好、晾干后不开裂的树木破成木板,将貂皮顺毛包上,使之滑动时不易后退,再在板上穿绳,系到鞋上。他们穿着这样的原始雪板在山林中呼啸滑行、追赶野兽,是一幅多么惊心动魄而又引人入胜的画面!这些文化道理和文化内涵都要让旅游者懂得,而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让他人亲自体验。

4.让游客体验大兴安岭的先民、知青的冰雪旅游生活。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活动的主体内容,其满意程度决定了旅游质量感知水平。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大多是为了扩展个人视野,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者获取个人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我们可以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现代人提供当年开发大兴安岭人的生活体验、为青年人提供当年知青的生活体验,这样可以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体验等。这样游客不仅仅能感受到、领悟到大兴安岭的冰雪旅游,而且在这些旅游体验中更能体会到开发大兴安岭的人和知青的精神所在,大兴安岭的文化精髓所在。

5.建设特色冰雪旅游景区、举办冰雪节庆活动。

首先我们应将大兴安岭地区特有的冰雪汽车拉力赛、北极圣诞村等冰雪旅游项目做好、做大、做强。冰雪景区的建设中我们要精益求精,宁缺毋滥。我们大兴安岭举办的冰雪活动,最好是每年有一个主题,以奇妙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取胜。我们这里的少数民族鄂伦春为主题,以知青文化为主题,把冰雪活动和大兴安岭本地特有的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另外我们的冰雪雕作品艺术质量应该高,表现题材、内容和艺术设计样式很丰富。

6.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使冰雪活动成为大兴安岭人生活的一部分。

大兴安岭现已开发出高山滑雪、雪地摩托、雪圈、雪橇、破冰捕鱼、速度滑冰、花样滑冰以及冰雕雪塑、冰雪风光摄影、冰雪旅游商品展示等冰雪旅游产品,增添了冰雪旅游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特色。

大兴安岭的冬季漫长,全区各单位或社区可以组织开展冰雪活动大赛,如滑冰、滑雪、冰灯制作大赛、冰雕制作大赛等。让大兴安岭本地居民亲身参与到冰雪旅游的发展与建设中来,只有真正地调动大兴安岭人对于冰雪的活动的热爱,使冰雪活动成为大兴安岭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冰雪旅游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开发大兴安岭地区的冰雪旅游资源。

7.建设雪堡、冰商店、冰餐馆等冰雪旅游基础,开发更多的冰雪娱乐项目。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9

关键词:冰雪体育旅游 可持续发展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012-02

冰雪体育旅游可以说是一个新兴概念,冰雪体育旅游时冰雪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冰雪体育旅游的对比分析

在国内,东北地区与北京、四川、内蒙相比,各冰雪旅游场所各有特点,哈尔滨是中国最北,也是冬季最寒冷的省会城市,长春、沈阳次之。现在,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以成为滑雪的国际品牌。中央指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省委提出的“发展冰雪游度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这些都为冰雪体育旅游等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对比来看,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一线品牌当属黑龙江、吉林两省。这两省已形成国内较大的滑雪、冰上旅游基地,已经打造了一些国际一流品牌,如黑龙江的亚布力滑雪场、吉林的北大湖滑雪场等。这里有丰富的冰雪文化、一流的设施、极大的影响力、优越的自然环境、具有集体竞争模式、有高中低档不同的滑雪场等优势。也有气温低、不宜长时间户外活动、价高、交通不便等劣势。

二线品牌为北京和四川两省(市),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冰雪的完美结合,并以此为卖点吸引旅游者。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知名度较高的自然风景、交通便利、相关产业齐备、气候适宜等优势;也有冰期较短等劣势。

三线品牌为天津、内蒙、新疆等地。这里以较低的价格、富有特色的娱乐项目吸引本地以及周边的旅游者。这里有价格低、交通便利等优势;也有新兴产业竞争力较弱、冰期短的劣势。

从开发现状看,东北地区主要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四省区,黑龙江省以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等城市为主,滑雪场数量达近70家。主要节庆有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国黑龙江国际冰雪节等。吉林省的长春、通化、延边、吉林市为主,有滑雪场数量进30家,主要节庆有中国长春净月潭冰雪节、吉林雾凇冰雪节、中国长白山冰雪节等。辽宁以沈阳、大连为主,有滑雪场12家,节庆有沈阳冰雪节。内蒙以阿尔山呼伦贝尔市为主,有5家滑雪场,节庆有呼伦贝尔中国冰雪节、阿尔山冰雪节等。北京、河北是华北地区的重点省份。北京以延庆、密山为主,有滑雪场地14家,节庆有延庆冰雪旅游节、密云冰雪旅游节、北京银冬冰雪节等。河北有4家滑雪场,有中国崇礼国际冰雪节。西北地区以新疆为主,其中有乌鲁木齐、阿勒泰和伊犁最为著名。新疆有大型滑雪场5家,节庆有中国新疆阿勒泰国际冰雪艺术旅游节、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等。西南地区以四川为主,其中以成都、峨眉山、九寨沟最为著名,有3家滑雪场,节庆有中国南国冰雪节、峨眉山温泉冰雪节等。

2 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现实问题

我国的冰雪体育旅游起步较晚。我国最早的滑雪场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在黑龙江所建的,但直到解放后,滑雪、滑冰场所也只能是作为运动员训练基地而存在。1984年为起步阶段,黑龙江修建了第一家旅游滑雪场(桃山滑雪场),1985年诞生了哈尔滨冰雪节,大规模的冰雪体育旅游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至今也只不过是15年时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冰雪体育旅游迅速发展,已建起了近200家的滑雪场。

2.1 冰雪体育旅游总体战略规划尚缺失

我国的冰雪体育旅游主要集中在东北,东北又主要集中在黑龙江,黑龙江又都集中在哈尔滨、牡丹江等境内。除亚布力、北大湖、长白山等中国十大滑雪胜地外,其他滑雪场地位不高,了解的人也是甚少。滑冰场(馆)除哈尔滨的亚冬会体育馆,齐齐哈尔波司登体育馆,长春五环体育馆外,其他滑冰场馆开发不佳。为此,积极打造冰雪体育旅游名牌场馆势在必行。

在我国,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主要有滑雪、滑冰、冬泳、冰雕等体育旅游项目的资源,对一些生态游与冰雪游结合的资源开发还不完善。冰雪节庆等活动组织欠佳,滑冰馆等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相对较差,冰上娱乐项目资源开发不完善。大部分的滑雪场经营者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往往只注意硬件设施的投入,却去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上下功夫,使得大部冰雪体育旅游资源设计平庸、缺乏特色、娱乐项目少、滑雪氛围营造不够,降低了吸引力。

2.2 冰雪体育旅游“六要素”配备有待提高

旅游业的“六要素”是指行、游、祝、吃、购、娱,冰雪体育旅游也不例外。但各地在春节等期间,都存在宾馆紧张、交通不便等问题。如黑龙江省主要冰雪旅游景点就是这样,哈尔滨在2006-2012年间,各大宾馆在黄金周前就订空,出现了冬季火爆现象。黑、吉、辽等东北地区旅游多集中在冬季,为此,一些宾馆等服务地不愿多投入,服务也跟不上。经营者有些短期行为,想的只是在旅游高峰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很少考虑用好服务来扩大影响,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另外,在饮食、购物、娱乐方面问题也不少,一些滑雪场的导游、全景图、标识等不全,甚至陈旧落后。

2.3 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建设缺少环保等措施

现如今,有不少冰雪体育旅游项目是对以对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滑雪场建设尤为严重。目前,环保工作还只存在于规划和环评中,但项目建设单位对其执行力又是一个问题,故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建设缺乏环保计划措施。

2.4 经济效益低下,服务水平不佳

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多为政府行为,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与国外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分析、成就相差甚远,专业管理匮乏,导致冰雪体育旅游开发不能灵动、高效地适应市场需要,潜力也完全没有充分发掘出来,经济效益低下,社会效益更不明显。

开发冰雪游的价值很高,而我们对冰雪体育游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说还很不成熟。项目规划建设缺少新、奇、特等闪光点,平淡项目居多,品味低下,吸引力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结构设计。

服务方面,冰雪体育类别的旅客就少,大规模的国际化的就更少,旅游服务人才缺乏,服务水平地,这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项事业的发展。

3 冰雪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思考

3.1 以黑龙江为中心,打造冰雪体育旅游地域优势品牌

黑龙江冰雪体育旅游的优势明显,设施、场馆、人才等集中且特色明显。突出抓好以哈尔滨市为中心的滑雪旅游圈建设,通过开发滑雪、滑冰、冬泳、雕塑、文化、餐饮等组合,形成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好哈尔滨――牡丹江、哈尔滨――伊春、哈尔滨――大兴安岭、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多条冰雪体育旅游带开发建设,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冰雪体育旅游优势。

开发建设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冰雪体育旅游大区域,形成东北地区的竞争优势力量,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华北地区冰雪体育旅游长足发展,并延伸至四川、新疆等地,形成连带效应,共同发展。

3.2 以文化为支撑,做大做强冰雪体育旅游业

(1)建设冰雪文化展示载体――冰雪文化博物展览馆。很多地方的冰雪体育旅游都是建立在冰雪文化基础上的,都需要冰雪文化展示的平台和空间载体。冰雪体育场馆建设意义重大,作用明显,必要性极大。

(2)开展高质量的国际性学术活动――冰雪文化研讨会。为此,我们就要研究透北方文化的特点,开展国际合作,研讨冰雪文化的利弊及开发途径十分必要。我们要通过这种办法,寻找到捷径,建少不必要的费用,节约开支、合理规划,同时,在研讨的基础上,有必要成立专业的机构――冰雪文化研究会,更好地使该项研究产生预期的效果。

另外,创办具有影响力的冰雪文化期刊,也是冰雪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手段,也是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阵地。哈尔滨有《冰雪运动》期刊,各地都要相应办刊,可以是内参,只要有参考价值就很有必要。开发系列冰雪文化作品、影视作品等也是一个必要手段。

3.3 以产业为支撑,开发冰雪体育旅游产业

(1)冰雪体育产业。我们可以建设冰雪运动基地,依托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建设冰雪运动基地十分必要。经济体育愈加受到关注,举办冰雪体育赛事,无疑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是招徕旅游者的重要途径,还可提高冰雪运动的质量和水平,使之达到国际水平,也是提示冰雪城市知名度的最佳途径。

(2)冰雪贸易产业。这是冰雪旅游的相关产业,“冰雪搭台,经贸唱戏”成了一些具备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城市的发展途径。冰雪贸易反过来又能促进冰雪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3.4 加强冰雪体育游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方面我们要建设冰雪体育旅游集散地体系建设;建设冰雪体育旅游的交通体系;完善冰雪体育旅游的住宿、餐饮体系建设;完善冰雪体育旅游设施体系建设;完善冰雪体育旅游环境建设,如规划开发、政策环境、行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客源市场开发、自然

环境建设、人文景观、服务质量等方面,要下大气力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10

关键词:河北省;冰雪旅游;感知;态度

一、前言

冰雪旅游是一种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使得游客充分体验冰雪文化,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刺激性的旅游业态。冰雪旅游的发展有着其特殊的资源支撑,冰雪旅游业发展当地的居民对于该产业的感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对冰雪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而当地居民对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着冰雪旅游业的发展,甚至决定着该产业发展的成败。对冰雪旅游业发展地居民的感知水平和态度的了解,将会为当地政府形成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和谐的旅游社区,促进冰雪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三个文献数据库,以“冰雪旅游”和“感知”为主题词,检索、查阅了国内外对社区参与、社区旅游、居民感知与行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为本文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提供借鉴。

(二)问卷调查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设计《河北省部分地市居民冰雪旅游业发展感知与态度调查问卷》,问卷已经对有关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通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唐山、秦皇岛、张家口三地市籍贯的二年级学生在2012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期间,以三地市社区居民为对象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随机抽样,每一社区发放问卷20份,调查对象为男女各半,年龄在20~60岁。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9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42份,有效问卷占总数的94%。问卷内容分为河北省唐、秦、张三地居民对冰雪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居民对冰雪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居民对冰雪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居民对冰雪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四个维度。项目得分为1~5级,分别为非常不赞成、不赞成、说不清、赞成、非常赞成。非常不赞成和不赞成合计到不赞成选项,赞成和非常赞成合计到赞成选项。

(三)数据分析法。利用EXCEL软件对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居民对冰雪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情况。表1显示,关于唐山、秦皇岛、张家口三地居民对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对本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感知情况。在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选项上,张家口居民的赞成率达到93.2%,远比唐山、秦皇岛居民的赞成率高,这可能源于唐山、秦皇岛本身经济就较为发达,尤其是秦皇岛,其旅游产业是该城市的支柱产业,是国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其在国内早已成为休闲度假的著名圣地。在“自己的旅游观念有了改变”选项上,三地居民赞成率接近,数据表明,冰雪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时尚的运动项目,而且还对当地居民的旅游观念产生影响。在社会文化感知反向问题显示,“旅游者对自己的生活有不利影响”、“犯罪增多,给自己带来了不安定感”、“产业的发展使得本地道德标准降低”选项上,三地市居民的赞成率都比较低,反对率也比较低,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表1)

(二)居民对冰雪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情况。表2显示,关于唐山、秦皇岛、张家口三地居民对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对本地环境的影响,在“增强了居民环保意识”、“增强了政府的环保意识”选项上,秦皇岛的赞成率最高,达到89.5%、87.8%,张家口比较低,为83.2%、82.5%,说明秦皇岛作为旅游城市,比较注重冰雪旅游业的规划和宣传,对产业发展同本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升是一致的。在“改善了城镇交通状况”、“加快了城镇建设”、“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选项上,三地居民的赞成率都达到了80%以上,其中张家口为90.3%、89.6%、89.2%,均比唐山、秦皇岛两地高。说明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张家口来说,确实能够带动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同张家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有一定的关系。

在“破坏了宁静的生活氛围”、“旅游生活垃圾增多”、“本地城镇环境质量下降”选项上,三地居民赞成率均不是很高,没超过85%,而且反对率达到了两位数的百分比。说明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环境影响在现阶段还没有达到负面影响。但在“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选项上显示,三地居民的赞成率远远超过了90%,张家口、唐山达到了95.0%、95.3%。由此可见,冰雪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当地居民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有着非常大的忧虑。(表2)

(三)居民对冰雪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情况。表3显示,关于唐山、秦皇岛、张家口三地居民对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在“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本地居民生活水平”选项上,三地居民的赞成率均达到了80%,张家口居民的赞成率最低,为87.2%、82.5%,这个问题同三地冰雪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异。因张家口的冰雪旅游业的影响明显高于唐山、秦皇岛,并且张家口有着国内著名的崇礼塞北滑雪场、张北滑雪场,张家口冰雪旅游也一直立足于“冬季滑雪天堂,旅游休闲之都”的定位上,一直将冰雪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在近五年曾举办了“冰雪旅游节”、“冰雪旅游艺术节”、“网络冰雪体验节”等国内影响巨大的旅游节庆,形成了丰富的冰雪旅游产品体系,但为什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赞成率才达到82.5%,还需进一步探究。在“增加了本地居民个人收入”、“增加了本地居民就业机会”选项上,张家口居民的赞成率要高于唐山、秦皇岛两地,这同该市冰雪旅游业的发展成正相关。(表3)

“对冰雪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满意”、“冰雪旅游业发展利大于弊”两个选项上,唐山、秦皇岛两地赞成率均低于张家口,尤其唐山在后者选项上,赞成率仅为65.3%,不赞成率为15.7%,明显不同于其他两个城市,数据显示,唐山居民对冰雪旅游业的发展不满意,还存在消耗日益宝贵的水资源的忧虑,这可能与该城市重工业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业态有直接关系。

四、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唐山、秦皇岛、张家口三地居民对于冰雪旅游产业在社会文化、本地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同三地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三个重要感知维度上可以知道,居民对产业的发展是否对环境、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都有着较高的忧虑,不赞成率都比较高。冰雪旅游发展初步阶段,产业发展地的居民对冰雪产业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高于对负影响的感知。根据相关理论,旅游地居民的一切态度和行为都植根于他们对旅游影响的综合感知,所以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有效地调控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是冰雪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充分考虑不同特征居民的利益要求,实现社区公众有效地参与旅游发展决策乃至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公正地分享旅游经济利益,才可以使居民保持在积极的方向上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需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要让居民真正体会到跨文化旅游带来的“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薛宝琪,刘长运,范红艳.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态度研究——以丹江口水库南部东岸及南岸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1.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11

资源得天独厚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同时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将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文化体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深化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冬季体育强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扩大运动员、教练员的相互交流。在新疆打造高水平冬季体育运动品牌赛事,大幅提升新疆冬季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

新疆冬季时间长达半年,雪期早、雪期长、雪质好,冰雪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聂春介绍,目前新疆有各类滑雪场60多个,其中S级以上滑雪场28家。这些现实条件和群众基础都为新疆冰雪运动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位于乌鲁木齐水西沟的新疆冰上运动中心海拔165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室内冰上运动场馆,被专家誉为国内仅有、亚洲一流、世界领先,新疆也致力于将冰上运动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亚高原训练基地。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主教练赵宏博对这里赞不绝口:“新疆冰上运动中心场馆设施非常好,冰质、灯光以及整个场馆都是世界一流的。”十三冬速滑冠军热汗拜・塔拉布汗告诉记者,过去,新疆没有室内冰场,每年自己都要去东北训练,如今,新疆有了亚洲一流的场馆,会继续刻苦训练,争取在平昌冬奥会上为国争光。在新疆发展冰雪运动,可带动周边省区如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的冰雪运动发展,从而在整个大西北掀起冰雪运动热潮,进而辐射到广阔的华北。

2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一行考察新疆冰雪运动发展时表示,新疆冰雪运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国家体育总局非常重视新疆冰雪运动的发展,将在各方面给予更大支持,特别是将进一步帮助新疆对青少年、少数民族后备运动员进行挖掘、选拔和培养,发挥新疆在国家体育事业中“补短板”的作用,增强国家体育总局整体“组团式”援疆的成效。

焕发勃勃生机

经我国考古专家对旧石器时代岩画论证,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大概一万年以前,古阿勒泰人就开始了滑雪活动,当地一些牧民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古老的毛皮滑雪板。然而多年来,冰雪运动只属于东北三省。“不均衡”制约着中国的冰雪竞技发展。“北冰南展西扩”是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重要发展战略,为新疆冰雪运动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聂春说,新疆是一块冰雪运动的沃土,新疆曾经培养出刘飞、代军、赵志华等国内速滑名将,他们当时创造的纪录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能及,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长时间进入低谷。如今,新疆借助十三冬的成功举办大力恢复冰雪竞技体育水平,把十三冬看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雪运动的复苏契机。新疆积极响应提出的“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努力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让更多的青少年走上冰雪,爱上冰雪。未来新疆将在现有100所“冰上示范学校”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扩大到500所,并新建100所“雪上试点学校”。力争新疆参与冰雪运动的青少年人数达到200万人以上,全疆冰雪人口达到500万以上,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青少年冰雪项目的发展。

经过10年的发展,新疆冬季旅游人数从90余万人次跃升到2000多万人次,冬季旅游人数占到全年游客量的三分之一,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冬季旅游已成为新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疆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共建冰雪运动学院,联合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新疆冰上运动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冰上项目国家队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训练基地;丝绸之路、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空中技巧国家队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训练基地,承接了国内外1000多名运动员来新疆训练;承办了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速度滑冰冠军赛等全国高水平赛事。新疆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大众冰雪运动,不断扩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雪运动影响力,为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打造冰雪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打造冰雪文化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12

本届冰雪节以“弘扬丝路文化、领略民族风情、体验冰雪旅游”为主题,推介新疆冰雪旅游产品,展示多元民族文化,以提升冰雪旅游的内涵和水平,开拓乌鲁木齐冬季旅游市场。本届冰雪风情节由徒步挑战、滑雪竞技、冰雪迪士尼和冰雕游园等9项活动组成。

2010年12月18日,“2010年新疆冰雪嘉年华”在新疆体育运动中心正式开幕,现场设置了200米弧形滑雪道、100米冰圈道、50米雪圈道,这也是2010年度乌鲁木齐冰雪风情节的主题,将冰雪搬到了家门口,真正体现了市民冰雪嘉年华的文化内涵。

冰雪游打开新疆旅游大门,有雪就有冰,新疆的冰雕起步晚,却技术赶超很快。阿勒泰市在10年前邀请了东北30名冰雕师,带着本地几十个学生一起做冰雕,第二年,阿勒泰市成立了自己的冰雕协会。如今,阿勒泰冰雕协会做的冰雕覆盖了整个北部新疆。

1999年,阿勒泰首届冰雪旅游节的推出,开启了新疆冬季旅游的新内涵,同时把文化内涵作为冰雪旅游建设的重点。2002年,乌鲁木齐推出“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打出以丝路文化、民俗风情为主题的冰雪游,迅速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塑造成滑雪休闲之都。2006年1月16日,《阿勒泰宣言》宣告阿勒泰是人类最早滑雪起源地,同时拉开了新疆冬季旅游的新篇章;同年底,新疆注册举办了“冬季滑雪用品国际博览会”,将新疆冰雪旅游节和冬季旅游产业博览会合二为一,提升了冬季旅游的产业化步伐。2008年,新疆三个5A级景区率先打出冬季旅游特色品牌:喀纳斯景区冰雪摄影旅游节破冰之旅,天池撞响新年祈福钟声,吐鲁番举行冬季绿色采摘节……

新疆的冬季旅游起步10年,在近几年得到跨越式发展。本不起眼的冬季旅游补充了新疆的四季游,冰雪在新疆人的手中变成了金钱,新疆的文化为冰雪游打造了独特的品牌,成为中国冬季旅游中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滑雪场遍布北部新疆

从没有一家滑雪场,到如今红红火火的冰雪旅游市场,新疆冰雪产业正在快速形成,正式在中国打出了继东北冰雪游之后的又一张旅游王牌。

乌鲁木齐的滑雪场逐步成为新疆人滑雪的中心。雪莲山滑雪场和维斯特滑雪场距离市区仅仅6公里,公交车直通雪场门口,占据地理优势;距离首府35公里的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和白云滑雪场,又是以纯净的自然美景、生态美食打动滑雪人的心。

在大规模发展冬季旅游的形势下,位于新疆著名的天山天池境内的天山天池滑雪场,2009年一开业就备受瞩目。

在乌鲁木齐之外,五家渠、石河子、昌吉、伊犁、哈密、克拉玛依、独山子也都建起了小规模的滑雪场,甚至连库车也建起了南疆唯一的滑雪场。在这些滑雪场中,阿勒泰市的将军山滑雪场和西域滑雪场可以与乌鲁木齐的滑雪场相媲美。2008年开业的西域滑雪场、2009年开业的将军山滑雪场,都是以高级道著称,并配备缆车。

而新疆的滑雪历史溯源正是在阿勒泰。

1万年前,阿勒泰山系的原居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冰雪之中,为了生产生活方便,他们很早就掌握了制造雪板的工艺,并用于狩猎,每到冬季大雪封山,毛雪板与马拉雪橇就成了唯一的生产生活交通工具。中国第一个滑雪冠军单兆鉴最早提出人类滑雪发源地在新疆,经过论证,2006年1月16日阿勒泰市政府《阿勒泰宣言》,宣告阿勒泰为人类最早滑雪起源地,距今有1万年的历史。而在此之前考证的挪威滑雪4500年、俄罗斯滑雪8000年将成为历史,从此,人类滑雪起源地阿勒泰成为新疆滑雪业的骄傲。

阿勒泰市因此将每年1月16日作为人类最早滑雪起源地纪念日;为使“毛滑雪板”滑雪的古老传统得以传承,坚持每年1月16日在阿勒泰市举行古老滑雪比赛。

阿勒泰为新疆冬季旅游挖掘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国内外游客来新疆滑雪有了更多的选择。新疆的深度旅游,正是由厚重的历史和奇特的自然构成的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文化。

冰雪游活动异彩纷呈

为充分发挥旅游品牌优势,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天池景区精心设计旅游精品线路,不断延伸旅游产品项目,推出一日游和二日游8条精品线路。这8条精品线路,游客除了能在天池景区赏天池雪景、参加徒步健身和冰面趣味活动,到福寿观、王母祖庙进香祈愿外,还能到周边的天山天池滑雪场滑雪,在新疆天山冰湖葡萄酒庄品葡萄酒,观赏五彩城和吉木萨尔野马场,并在五彩湾古海温泉泡温泉、徒步梭梭林等,给游客的冬季旅游带来无穷快乐。

2010年12月22日冬至这天,巴里坤第六届冰雪文化旅游节的序幕正式拉开,古色古香的步行街人头攒动,这里荟萃了巴里坤土火锅、加沙丸子、羊肉焖饼、馋嘴鸡、风味烤肉等多种名吃。巴里坤古城西北角的蒲类大观园内,雪和冰被雕刻成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项目,无声地讲述着这个小城特有的民俗风情。

作为冰雪文化旅游节的蒲类大观园,是新疆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它以微缩景观艺术化地展现了富有巴里坤浓郁地方特色的庙宇文化、遗址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在这里,历史凌波微步,几步就能跨越一个漫长的年代。群雕的背后,是新建的标准化滑雪场,滑雪场占地8万平方米。以雪为背景,冰做舞台。“赛乃姆”舞蹈中的维吾尔族姑娘眼神热烈多情,她们急速旋转的裙裾像一朵朵盛开在雪地上的花儿。手鼓声激越,年轻的爱情,在雪中的歌舞里被羞涩地传递着。与大观园内上演着的激情冰雪运动不同,古城另一面的地藏寺,则是另一番天地。有人踏雪寻佛,有人持宝寻找有缘人,240余件民间藏宝,被陈列在照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