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控专业论文

数控专业论文

时间:2023-03-24 15:40:14

数控专业论文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1

职业院校学生缺点用一句话进行总结:文化课基础相对较薄弱;生活备受批评、责备和冷落;学习无兴趣。失去自信,厌学、惧学、弃学多有之。“闪光点”也较多,思维活跃,行为好动,灵活,动手能力强,这也是我们职业院校挖掘的潜能,成就未来的基础。

二、传统评价特点

(一)评价目标单一。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知识、理解力、记忆力方面评价较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甚少。评价内容仍然过多注重学科知识,过分关注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

(二)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笔试考试为主,过多地注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三)评价主体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主管教育部门或学校制订评价指标体系,用它去衡量学生,学生较消极被动。没有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因此,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很难得到发挥;(四)过分关注了形式上的东西,常常使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

三、课程一体化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具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而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从各个角度,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进行评价,即多元化评价。随着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也在部分学校运行,本文探究了一种多元化的一体化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构建思路。

1.将数控专业课程分为四类:一类为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CAD/CAM、PROE、斯沃仿真学习等软件类课程;一类为一体化课程如《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数控操作与编程》、《数控车床故障与维修》等数控核心课程;一类为操作课程如《认知实习数车部分》、《普车实习》、《数控车床实习》等;最后为设计类课程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2.为每类课程量身定做评价方式。

(1)基础课程采取弱化理论知识,加强能力控制。如计算机基础、CAD/CAM课程去除一纸一笔考核方式,能力决定成绩,上机考试,一人一题,对、准、稳、快者为优秀,这样阅卷方便,突出能力,达到要求。

(2)一体化课程采用游戏过关,过程控制考核方式。因为一体化课程多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项目由简入难,如果简单的项目达不到要求,难的任务更是免谈。现在学生上网成风,游戏成瘾,过关疯狂庆祝。而我们的一体化教学每个项目根据所在课程的分量而划分分值,每过一项目发一奖励标志,标志由教师设计,没过者不能进入下一项目练习,过者发过关标志,进行下轮学习,这样有比较,有提高的进行学习,是一种过关的快乐学习方式。

(3)操作类课程采用技能鉴定方式进行考核,当该课程过关后,发放系或学院关于该门课程的技能证书,给学生以激励,让学生得到鼓励。

(4)设计类课程采用过程和产品双考核机制。此类课程笔者认为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亲自设计产品,并书写出设计说明书,加工工艺等资料,最后加工出产品。结果不能由任课教师一人决定,可由教师和学生,或教师组织系部其它教师组成答辩团进行答辩。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43-01

随着企业对数控人才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各中等职业学校相继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并且在不断努力对专业进行建设与改革,以求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企业对数控人才质量的要求。但大多数学校只是在课程设置、实训场地与设备、专业课师资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建设与改革,没有从专业本身的特点出发,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没有解决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学效果较差的问题。

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数控人才,我们首先就要研究数控专业学习的特点,找到适合中职生实际适合本专业行之有效的教学规律,大胆创建出本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其他工程类专业一样,也是培养操作型人才,因而本专业的学习具有操作性强、直观性强和连续性强这三个显著的特点。另外,数控专业涉及到编程和自动控制等新技术,因而还存在一个学习难理解的问题。

(一)操作性强的学习特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工作,因而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主要应学习在电脑上和机床上进行数控技术的操作。

(二)直观性强的学习特点。数控专业从事的工作面对的主要是实物:图纸、零件、电脑、机床、刀具、量具、夹具等,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与这些实物接触。

(三)连续性强的学习特点。学生学习专业的目标就是要能完成绘制零件图、编制零件加工程序、加工合格零件等工作。而各项技能的获得,是要通过一较长的连续的时间段的训练才能达到,每一项技能的学习训练,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最好是连贯,中间不要被其它教学内容隔断。

(四)学生基础差,难适应编程和控制技术的学习。我国教育目前的实际情况,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而数控专业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其它途径来寻求学生好理解的教学方法。

二、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现状

虽然各中等职业学校在不同程度上对数控专业进行了改革与建设,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还存在独立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使得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脱节,专业理论学生难学,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没有即时的专业理论支撑。

(二)专业理论课在教室上课,缺乏感性认识,直观性(识觉性)差,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掌握好。

(三)实训是在专业理论课学完后进行,理论与实践分离,使得专业理论不能为技能训练服务。

(四)实训时间不足,造成学生操作技能不熟练。

(五)实训和理论的学习时间按照中小学的教学安排,不连贯,使得出现学了又忘,熟了又生的现象。

(六)大多数时间为1个老师教1个班的学生(四五十人),教学效果差。

三、最适合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彻底以岗位定课程的课程模式。目前,各中职学校按照国家要求,采取“2+1”教学模式,2年时间在校内学习,而中职生还要完成一定学时的文化课学习,因而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时间较紧张。为了能使数控专业的学生在两年后达到上岗的要求,就要以企业岗位设置课程,而且所有专业课都为技能课,专业理论按够用为度的原则溶入各技能课中。根据当地企业岗位的需求不同,数控专业设置的专业技能课也有所不同。

改革后,不存在专业理论课,各课程都在相应的技能实训室以具体的任务形势学习。《手工与电脑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将传统的《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课合并,以绘图和看图训练为目标和任务。《钳工》、《车工》、《铣工》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相关的公差知识、机械基础知识和工艺知识穿插在课程内。学好基本技能课既可直接以上岗为目的,也是为学技能课打基础。核心技能课是数控专业的重心,其中《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包括《MasterCAM》或《UG》,《数控机床维修保养》可根据学生实际和企业需求实际决定是否开设,其中可将电工知识、机床知识、控制技术溶入。

专业课程力求数量少,学时多,保证学完一门课,掌握一门技术,达到考证要求。

(二)全部专业课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全部专业课为技能型课程,从专业的特点考虑,全部安排在相应的实训室进行教学活动,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学生实操灵活结合。

(三)专业课连续几周按模块式安排。每学期可按2周、3周、4周的方式连续学完一门专业课或一门专业课的一个模块,再学几周文化课,再进行几周的专业课学习,通过连续的专业模块学习,使学生完成专业作品,获得成就感。

(四)实施小组化教学模式。由于每门专业课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因此要求教学组织以一个老师带1小组学生学习为宜,人数不能过多,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并保证安全。

(五)采用技术辅导制。数控的有些技术(如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学生较难掌握,可以在每班找几个头脑灵活的学生,由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晚自习时间对他们进行几次单独技术辅导,然后在教学中,由他们充当小师傅,协助专业老师对其他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实质上,这种专业教学模式就是借鉴了师傅带徒弟模式,与规模化的职业教育相矛盾,但从本专业的规律出发,这是取得良好教学质量的唯一出路。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出发,又与职业培训的教学模式相类似,但职业培训是目前技能学习最好的方式。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21-0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既具有基本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同时又能承担数控加工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及维护、维修工作,能零距离上岗的一线操作工人。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合一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一体化课程开发步骤有:(一)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可划分为一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核心专业能力以数控编程与操作为主,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二)课程设置方面,要打破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针对性、应用性原则;(三)课程内容方面,专业课采取“精简、综合”的方法,精简过多的理论讲解内容,综合多门相关的专业课程为一门或几门。文化基础知识课方面,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养成和职业素养熏陶,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模块的设置要依据学生专业基础层次有针对性地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筛选综合,形式为新课程;(四)在教学方法上,提倡项目教学,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将理论和实践加以整合,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与实践知识,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以项目教学为主线,贯穿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学习任务引领为主要方式,落实相关的技能要点;以完成产品、工件为载体,培养现代工人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设置由初级到高级的学习项目,通过完成一个个技能水平要求递进的产品,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理论与操作技能,使学生技能达到由专项操作提升为综合实际生产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为核心,以普通机床操作为基础,附之与机械常识综合课程、控制课程,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全面实现。建立相应的核心能力模块、理论教学体系模块、技能教学体系模块,并使三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成为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贯穿于整个课程改革的全过程。

(一)核心能力模块为专业课程服务。现代企业更看重员工良好的品质修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合作沟通能力。核心能力模块的课程包括思想道德、语文、数学、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等。要注重德育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在文化基础课程方面突出“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专业性。

(二)理论教学体系模块。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存在着学时少与较广泛的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矛盾、与后续学习能力培养的矛盾,与创新能力所需要的较宽广知识面的矛盾。一体化教学体系摆脱学科体系的约束,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进行综合化。

把数控专业开设的理论课程中涉及的专业理论课经过综合有机地整合为四门课程即《机械常识》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机床控制技术基础》、《数控机床与编程》。以任务的形式设计课程内容,《机械常识》课程将图样表达及含义、零件的功用、材料的选择等知识融合,从而将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知识融入到理论教学基础模块中,体现了任务引领教学。以学习任务为目标,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科学设置教学模块,分解为轴类零件、盘套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叉架类零件单元模块,学生选择2-3类进行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综合为机械制造概述、钳工工艺学、车工工艺学、铣工工艺学、机械制造综合训练等单元模块,每个单元都配套进行相关工种的技能操作。《数控机床控制技术基础》课程综合为电气控制技术、液气压传动技术、传感器与PLC控制技术三大单元。《数控机床与编程》综合为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综合应用能力。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大大减少学科数量,密切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大大压缩理论课讲授学时。

(三)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贯穿技能教学。技能教学体系模块建立以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要求主要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重点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统一。技能教学体系模块应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使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零件分析、数控编程、制造工艺以及数控设备的使用与操作。

(四)具体操作步骤。首先要确定人才的培养方案及课程实施方案,即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会在一起,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确定多个有针对性的实习教学训练项目。实习教学训练项目应通过由企业行业专家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成员共同设计制定,实习教学训练项目内容应该覆盖相应学习阶段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设计数量较多、模仿性较强、技能水平较低的学习任务;对二年级的学生可设计数量较少、综合性强、技能水平较高、开放性较强的学习任务;三年级学生可通过顶岗实习全方位与企业对接,这种顶岗实习教学是完全按照生产产品的观念进行的,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体会数控加工的生产工艺与流程和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为学生今后就业提供了知识技能和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 数控 就业调查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71-03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则是核心,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合格人才,服务于社会。为掌握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质量,对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5届数控技术专业489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广现职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在生源质量、办学能力等各方面条件相对不足,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对同类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一、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一)就业质量不高,提升潜力不足

从表1各年级收入情况表可知,首次就业和当前就业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首次就业绝大多数处于1500-3500元,当前就业处于2500-4500元,各届毕业生工资收入平均数均低于我国高职高专平均数4640元,数控专业就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表2数据表明,首次就业在机械行业中从事一类工作的平均为62.13%,二类为19.93%,三类为4.16%,近2/3在一线,其中绝大多数从事简单的机床操作,技术含量低,就业质量不高。当前就业从事一类工作的平均为24.61%,二类为24.06%,三类为3.8%。两次就业比较,从事一类工作的减少37.52%,二类增加4.13%,三类减少2.16%,即首次就业从事一类、三类工作的只有4.13%提升为二类,其余的都已改行,说明毕业生在本专业提升能力不足。

(二)就业对口率总体偏低

各年级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统计数据见表2,可见,首次就业对口率平均为35.55%,当前就业平均为10.65%,两者都远低于我国同期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约60%)。

(三)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表2数据可以看出,首次就业时从事数控行业平均为35.55%,从事非数控机械行业平均为50.67%,从事非机械行业平均为13.78%;而当前就业,从事数控行业平均为10.65%,从事非数控机械行业平均为41.08%,从事非机械类行业的比例平均48.27%。从数控行业流失24.9%,非数控机械行业流失9.59%,进入非机械行业增加34.49%,其进入非机械行业的增加量与从数控和非数控机械行业的流失量几乎相等。

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分析结果来看,数控专业就业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不过硬,导致竞争力不强,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下面结合毕业生质量和就业现状,总结出近几年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方向缺乏重心

我国高职数控专业培养方向有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维修,从近年加工类和数维类核心专业课程课时量一览表(见表3)可知,加工/数维比例值在2011届最大,为4.73,2012级最小,为1.29,往后逐年上升。从图1可知,除2011届以外,加工/数维比例值越大,从事本专业工作比例就越高,其原因主要是2011届的实训设备只有3台数车,学生实操训练课时相对较少,而从2012届开始,数车、数铣数量增加到30台,学生实操课时大幅增加,操作技能得以提升,所以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信心大增。由此可知,培养方向缺乏重心将导致学习内容多而不精,学生的加工、数维技能都不扎实的不良后果。

(二)基础理论相对缺乏

近年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效果趋向中职化,从表4各年课程体系理论与实操课时量一览表可知,理实比在逐年下降,主要体现在实训设备不断增加,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而理论课程不断减少,部分理论性虽强但实用的基础知识没能有效融入教学项目中,如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材料与刀具、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等课程中的实用知识点,随着课程的取消而被删除,造成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影响了技能的应用拓展和创新发展。

(三)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各方面需要同步进行,系统性不足主要体现在:近年课程体系虽已将原学科课程体系理论性强的课程删除,但其中实用性强的必需知识点并没有整合到教学项目中。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教改项目研究的时间紧任务重,加上边远地区院校师资力量薄弱,项目建设经验缺乏等原因,导致一些项目的申报、推进、验收都缺乏系统研究,如申报材料、设备采购方案、改革方案等材料由一两个人完成,也没有进行论证。课程改革局限于专业课程,多数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没有同步跟上,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低,思想境界不高,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课程教学、考核缺乏统一标准,同一门课的不同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和各自的教学水平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各个班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都不尽相同,知识点无法有效衔接,将导致课程体系混乱、教学效果弱化、课程衔接不紧等问题。

(四)缺乏专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教育

数控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对口率远低于我国高职高专同期平均就业对口率,表明数控毕业生从一毕业就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其主要原因是数控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不强,没有认识到本专业潜在的发展空间,更没有达到“匠工”的思想境界。因此,应当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数控技术专业文化的内容,加强数控专业从业人员的自身定位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规律,排除就业初期带来的困扰和急躁情绪,提高就业适应性和忍耐力。

三、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课程体系是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基础架构,在建设过程中,应当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尊重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下面就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构建思路。

(一)确定培养方向

数控专业培养方向的确定,主要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来考虑:欠发达地区生源基础相对较低,近半数为2+3、3+2、五年制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强,对加工操作兴趣浓,而对抽象的电气、PLC、单片机、控制编程等方面不感兴趣,基础较差,缺乏抽象思维。同时,加工类岗位需求量大,主要包含数控操作工、数控编程工艺员等,占所有数控专业人员82.6%以上,从近年广现职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绝大部分是从事数控加工类工作,由此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当以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培养方向。

(二)确定能力目标

数控加工技术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从事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设备检测和维护、数控设备营销等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调研,企业对毕业生所需技能前十排名见表5,其他还有英文阅读、应用文写作等,可见,基础能力最重要,如机械识图、办公软件使用等,其次是专业能力,如工艺与工装设计、机床操作、质量控制等。此外,职业素养是人才得以提升的基础,贯穿职业全过程,如吃苦精神、执行力、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这些都应当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三)专业基础连续贯通,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首先,高职课程体系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和中职课程体系,不能过度偏理论或操作,尊重认知规律,对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选择,并按公共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核心专业能力逐级编排,见表6教学计划表(精简),确保课程的设置满足企业对从业者的能力需求。其次,应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实现理实深度融合,以知识应用和技能提高为根本目的,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最后,在后续课程项目中,对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应设置有应用环节和相应的考核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坚持德育为先,强化职业发展教育

教育各级主管部门要求职业教育以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体系德育模型见图2所示,各种教学载体都以德育为中心,服务于德育,其中,公共课培养正确三观,专业课传授本专业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二课堂培养本专业学习兴趣,技能比赛提高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水平和专业荣誉感,由此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三观。

总之,课程体系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问题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关键是做好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建设,统筹协调师资和设备,强化考核评价,重视过程监控和专家论证,制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晓严.“订单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就业稳定性研究――以高职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13(2)

[2]唐明.高职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职教论坛,2013(2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一般课题(GXGZJG2015B255)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社会实践 数控技术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丽(1967- ),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李玉兰(1963- ),女,江苏丹阳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北京 10017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22-02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快速制造、智能制造等相关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和柔性化。鉴于数控技术在现实生产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国高校陆续设置了数控专业和数控课程,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数控专业大学生,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高素质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的数控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异于其他课程的、独具特色的数控教学模式。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的数控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并落后于当今数控技术发展的需要,这种局面亟待进一步改进。从长期的数控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索出发,本文拟就新条件、新时代下的数控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就教于方家。

一、高职院校数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特征

顾名思义,数控技术,是一种依托于数控理论的“技术”。所谓技术,其中彰显出来的对实践性的重视自然不用多言,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数控技术作为高校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现了当今知识发展的一种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向,即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得异常紧密。也就是说,数控技术专业的大学生,需要极强的、极为熟练的实践应用能力,仅仅懂得理论,不懂得在实践中将理论转化成具体的操作能力,那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真正学会、学好数控技术。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数控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实践操作,由此,数控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也理应以提高学生对于数控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形成围绕社会实践来设置有关专业课程,传授有关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与实践操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才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中一方面将理论结合实际,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丰富、深化所学知识,进而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新条件下,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数控技术现实需要的数控教学模式,都应体现上述所论。以此出发,我们研究认为,一整套比较成熟的高校数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出数控教学的实践性特征):(1)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规划。数控技术是一门内含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设定该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时候,必须重视并将实践性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规划中,以保证实践性内容和实践性学习方式在数控教学中的比重,进而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保证,这是根本的前提。(2)具体的教学程序。一般而言,数控教学主要传授两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类是理论性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类是基于专业的解决实践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能力,这些统称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其中,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和培养,并逐步开展基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创新,是数控教学模式实践性要求的重中之重。(3)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与教学效果的评价。一个合理、科学的数控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专业型人才,不但要有包括本专业理论知识、跨专业理论知识和交叉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在内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其专业能力方面,更要有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数控课程的教学模式现状及弊端

有关调研显示,尽管数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已经为各专业人士所认可,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或者是由于思想观念上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制,或者是由于其操作复杂,难以贯彻执行,现在不少高职院校的数控教学常常将其实践性要求让位于纯理论教学。更有甚者,部分高职院校只采取课堂讲授的模式,忽视、避而不管数控专业、数控行业的实践性特征,在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方面,臆想通过口传言教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应对试卷考试时,可以游刃有余,但在走向社会实践、面对机床操作的时候却手足无措,“高分数人才”一下子成了“低能力人才”。现阶段不少高职院校还在常常使用的这种忽视数控专业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将数控专业这种实践性要求特别高的课程,混同于其他理论性强的课程,在授课方式上落伍而单调。数控教学方面的专家早就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不能“一刀切”地用于数控技术这类实践性强的教学上。这是因为,“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述为主要方式、以试卷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突出理论性的专业比较有效,但是对于实践性的课程和专业往往捉襟见肘,费力不讨好。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过于凸显教师的指挥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结果教师所教并非学生所想,教与学相隔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由于数控专业是一个与现实生产力发展联系紧密的专业,以“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为主来完成数控教学,势必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教师水平不够,不能关注数控专业方面的最前沿知识,并将之传授给学生,那么这种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显而易见。

2.实践教学途径比较单一、落后。有学者指出,数控教学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其供学生实践中应用的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类型比较单一,大大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部分费用支出比较高,以至于得不到及时更新,致使多年来,学生长期使用落后于企业、落后于生产实践水平的数控机床和系统。也就是说,即使学生在相关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恐怕这种实践能力也是一种落后的、“见光死”的能力,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这种能力根本派不上用场。

3.适应现代化数控教学的教师队伍亟待建设,现有数控技术教育专业的教材亟待更新完善。纵观国内多数高职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师队伍,不但数量不足,而且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同时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更是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整体来说,数控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之相对应,数控技术专业的教材在内容上仍然沿袭以前陈旧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说教性的理论多,操作性的、实践性的指导比较弱,更别说那些紧跟现实生产需要的教材,诸如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等更是非常有限。总体上说,数控专业教材落后数控技术发展,脱离生产实际,亟须更新完善。

三、构建新的高职院校数控实践教学模式

在尊重数控技术及其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是当今数控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怎样来构建这一实践性模式呢?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课程设置上,要紧紧围绕数控技术的发展来开设有关课程。作为数控的专业课程,在课程的结构设置上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专业理论类,这类以理论传授为主;二是专业技能类,这类以提升实际工作技能为主。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数控专业课程。一般来说,数控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比例。对于其中专业理论的传授,应该以“实用、能用、够用”为原则。所谓“实用”,就是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不可空洞无物,要有针对性、实用性;所谓“能用”,就是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不可落伍于数控技术的发展步伐,要有时效性、前沿性、主流性;所谓“够用”,就是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不可单一,要体系化、完整化、精准化。而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应该以实践操作为重心。

2.在教学方法上,加大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方式的研发和改进。这部分内容是构建数控实践性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1)改善和提高数控技术课程的实践环境。数控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生产实践是将专业知识转化、升华为专业素质的根本条件。有鉴于此,学校应该尽可能购置合适的、合宜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设备,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时间。(2)完善实验教学。由于数控设备价格昂贵,所以高职院校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机床实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有些高职院校和数控专业教师已经另寻他途,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他们通过计算机引入科学合理的数控模拟软件,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在计算机上制定加工工艺,进行手工编程、自动编程等,通过模拟场景实现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这种实验教学,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实践教学,但是也可以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他们的工艺创新能力、数控编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3)拓宽实践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在强调数控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不可将之狭隘化。通常来说,学生可以参与的生产实践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参与相关的数控技能大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具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随着国家对于数控人才的重视,我国先后举办了多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不少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学会了正确运用激光干涉仪来对不同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给予全面而科学的分析,掌握了根据实际需要快速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操作过程出现的故障现象进行合理判断、逐步排查,并最终顺藤摸瓜锁定故障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技能大赛,在全校形成学习技术、钻研技能和综合成才的良好氛围。第二类是参与各类大学生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到车间或工厂进行生产技能的练习和培训,在了解具体实践程序的同时,亲身实地操作一回。这样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丰富、知识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以增强。第三类是加入生产实践中。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通过打工、实训等形式,走向相关企业的生产车间,去获得实践能力;学校也可采取对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及承接加工任务等多种形式,把数控专业的学生放到车间中、培训环节中,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4)通过各种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数控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最终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规范操作,如何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如何同团队其他成员相互沟通、加强合作,并最终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耐心细致、不急不躁的心态,面对困难积极应对、认真解决问题的心态,以及数控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其他人文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为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姬清华.数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平原大学学报,2004(6).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7-0080-01

一是根据分段培养目标和职业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制定教学大纲。以“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为例,数控加工工艺是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基础,合理的工是保证数控加工质量、发挥数控机床效能的前提。因此,学校在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教学大纲时,应根据“3+4”分段培养目标――“具有数控技术方向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技能的中级数控应用型人才(数控车床操作工技能达到中级工水平)”确定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并针对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以基础理论教学“必需、够用”为度,企业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的趋势为量,突出数控技术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是根据分段培养目标和职业综合应用能力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加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交叉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必须反映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市场及企业岗位的需求。

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岗位要求,加快教学(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程,改变教学内容陈旧、重复以及与课程体系改革不配套的状况,精选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中,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交叉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例如,数控加工工艺专业基础理论教师和数控操作技能实训教师可根据“3+4”分段培养目标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共同备课,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交叉融合地进行教学。目前各职业院校的班级人数为40人左右,而各校用于实训教学的设备(数控车床或数控铣床)还不能达到每人一台的标准,这就使教学进程不够连贯。教师要分批不断地重复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示范操作,而暂时没机会上机操作练习的学生无事可做,一来分散了周围上机练习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二来浪费了大量时间,给实践教学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学生无事可做,大多数学生在玩手机,或者串岗、闲聊等)。如果在教学实施进程中,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实训教师共同备课,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在“学中教和做”、在“做中学和练”,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交叉进行,既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热情和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艺应用动手能力,同时还优化了教学结构,节省了教学时间,避免了教师重复教学。

此外,在实训阶段,还可将机械产品测量技术和产品质量等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安排不上机的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工艺编制)的学习,还可安排机械产品测量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对自己和其他上机学生所做的工件进行测量,并且分析工件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等,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得到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实训教师也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在教学上更具有发言权。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数控技术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培育课题;辽东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专项课题。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21-02

1.前言

《数控技术与编程》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较高的实践操作知识。国内多所职业院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都经历了一系列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是尽快培养出能胜任数控工艺编程工作岗位的数控操作人才。目前,国内大大小小企业,新进设备多为数字控制,急需能快速上岗的数控操作人员。另外,围绕教改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对该课程内容感兴趣者较多,希望能多安排实训内容、增加数控自动编程等实践内容[1-4]。因此,从社会对数控操作人员的需求以及学生对数控技术的渴求来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数控技术教学改革

2.1理论教学的改革

根据《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的要求,对《数控技术与编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尝试性的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删除一些计算过程繁锁、理论性太强以及过时的、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比如,删除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内容,删除穿孔纸带等过时内容;结合目前的数控技术的实际应用,增加自动编程方面内容。同时增加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并将教材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合并。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将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计算机辅助编程进行合并;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将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进行合并。这样,《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注重汲取近期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2.2 实践教学的改革

为了建设好实践教学体系,与使之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联系、相互融合,丰富数控技术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际调研研究,建立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课程实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综合实践训练[5]。

(1)课程实验

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开设数控编程实验,使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编程训练;利用计算机辅助编程(自动编程)完成复杂形状零件自动编程训练;通过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2)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3)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数控技术考核改革

融入职业技能考核,实行“双证制”教育。将学历教育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内涵,将课程教学全面覆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所包含的全部知识。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可靠的保障,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施“双证制”教育[6]。具体做法是:理论教学课程综合相应工种应该掌握的知识,实践教学环节融合相应工种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经过考试与鉴定,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零培训”,实现技术工人的“零距离上岗”。

3.成效分析

《数控技术与编程》教学改革之后,分别对05级和06级数控技术专业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一定的信息反馈(Z0501班24份、Z0502班21份、Z0605班30份、Z0606班32份)。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到教改前和教改后的学生对《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改革的态度,如表1所示。

表1数控技术与编程教学改革前后比较

由表1中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得到学生的认可,课程内容的安排更趋合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大幅度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教改实践,针对数控加工技术的特点,突出面向综合应用、加强工程实践环节的原则,形成了该课程的总体结构框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本次教改侧重数控工艺编程能力的提高。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期末实训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比较分析,强调实践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比以前扎实,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教改之前,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对编程题的失分率高达32%,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教改之后,学生在考试中编程题的失分率下降到8%,学生编程时能主动考虑工艺问题,大大提高了所编程序的实用性。

4.结论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快速胜任数控操作岗位。而《数控技术及编程》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论文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为目标,进行了《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考核改革。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改革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融入了职业技能考核方法,形成了新的教学体系,实行“双证制”教育体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海滨,宫衍香.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5:94-96

[2]陈书法,张南乔,张淑兰.《机床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05.12(6):126-127。

[3]李谟树,张钟,覃岭,周华.数控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81-83

[4]郭剑.关于校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26-127

[5]董德民.经管类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9(15): 244-245

[6]高宏毅,周洁文,韩倩.教学与考证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10:104-105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中职 数控 教学 改革

目前,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学生一部分会选择继续学习,而大部分学生通常在学习两年后会进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他们普遍会出现无法顺利适应岗位要求的现象。企业需要的数控技能人才依然严重缺乏,出现了“在校学习两年,不如企业培训两个月”的奇怪现象。为此,中职的数控专业教学需要结合市场发展所需进行有效调整和改革。

一、中职机械数控专业教学现状

1.中职数控专业学情分析

在“中国制造2025”的市场大环境下,制造企业的技术在飞速发展,中职的数控教学技术是滞后于企业的,从而出现很多数控专业的顶岗实习生与企业生产无法有效对接,或者数控实习生的技能特点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突出表现如下。

首先,对本专业的实用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能力欠缺,不熟悉工程材料的特性。

其次,不能熟练地掌握各种典型的数控加工设备,对各种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熟练对应,设备的调试以及设备的简单维修能力严重欠缺。

最后,对数控加工专业的新技能,新工艺钻研程度不够,因为在企业各种机械产品设计初期时,需要借助CAXA制造工程师、Solidworks、Pro/E等数控造型设计软件进行仿真模拟试验或者是自动编程加工。这些现状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多种问题,中职数控专业教学面临改革的处境。

2.数控行业发展迅猛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制造业正在不断地向“工业智造”方向发展,传统的制造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升级,数控进行技术革新已是一种趋势。企业不断使用工业机器人替代大规模的人工操作,同时产品的精度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数控技术正大步向着专业性、通用性、综合性等方向迈进。不断引入新的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技术,用于产品的初期设计及制造,使数控技术变得高效、便捷,朝着小型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数控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

随着数控设备生产能力的不断改进和提升,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工问题的应对能力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关键点。对产品设计造型、工件加工工艺分析、产品组装调试训练、机械产品的销售技能以及各种数控加工设备的维护与修理知识,都将是企业要求数控技能人员掌握的。只有全面地了解数控生产的完整流程,才能应对企业初期品试做,复杂工件装夹,编制程序,不良产品的装配等问题。

二、中职数控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

1.教学内容的创新

中职数控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全方位的专业数控技能。数控机械加工是实践技术要求很强的专业,不仅涉及金属切削加工、加工工艺、刀具选择,工量夹具的选用和安装,还包含材料切削技术以及机床维护保养方面的知识和辅助设计CAD/CAM技术等,它是一门混合了多门知识的应用技能。

为此,中职机械数控加工要为市场企业提供更好更优秀的技术能手,就应该紧跟制造业企业的市场潮流,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中职教学现状,改革之路应该根据中职学生入学时的认知能力与学习习惯来入手,合理安排必授知识点与拓展知识点。努力建立数控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以“机械识图和金属材料理论为起点、数控机械加工为基础、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为核心、实践操作为手段”这一基本体系来构建。对数控机械专业的实践理论知识结构进行企业化和实用性的改进,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行训练。

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学期中期可以带学生去当地技术先进的工厂进行实地见习,或通过结和企业共同举办一些创业创新的比赛,带动学生的专业学习氛围。把学校的教学延伸到现实的企业生产制造上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所学专业在企业真实的运作情况。这能极大地提升中职数控机械教学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同时也开拓了校园师生的产业视野,使学生在走出学校后迅速适应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成为被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人员。

2.教师教学思路的创新

数控实操加工课程对教师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极高的。每年学校知识内容的重复教学导致教师实践操作的历练也不够,数控专业教师的操作能力应该长期磨炼,才能达到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同企业技术人员接轨。

为此,中职学校要积极和本地的机械制造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每年定期让骨干专业课程教师到工厂去锻炼,与公司的生产技术人员共同生产,共同开发,共同研讨。让教师也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中去,通过在合作企业岗位的实战磨炼,将操作技能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有机结合起来,提出适合市场行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变教学模式。使中职数控教学更接地方制造业的“地气”,实现教有所学、学以致用,同时也为服务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3.学生考核体系的创新

由于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较差、知识接受能力不强,他们的学习方法通常是有所欠缺的,而且中职学校的数控机械加工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是以中等职业技能考证(中级工)作为主要的考核办法,由于其考核的内容更新不快,所以仅利用课堂上的教学,学生技能考证是通过了,但是出现真正适合企业的技能人员还是没有培养出来的状况,到就业企业后,这个证书已经无法有效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其考核办法可作出如下调整。

一是实操工件作为考核内容,在数控实训教学时,积极鼓励学生的动手实践,提升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厌学心理转变成乐学心理,这样才能教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综合实践能力更强的数控技术人员。

二是中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专业建设水平,建立了更高水平的职业技能考证,如高级工证、企业从业上岗证等。对于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去考高级工职业技能证书,形成一种校园榜样和技能引领的作用。

三、小结

中职数控加工教学是以培养数控技能工匠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中职毕业生市场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的职教品牌。在不断推进的中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中职数控加工教学的改革将是中职教育的必然选择。为了应对加工制造业大量的产业结构升级,中职数控教学必然要调整数控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相信通过多元化新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技能培养方式,一定能培育出更优秀、更适合市场行业的高素质数控加工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岱.中职学校数控技能教学浅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

[2]卢文澈,苏宏志,韩伟.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与实践探讨[J].继续教育,2014(11).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数控专业课程;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18-001

一体化教学,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在数控专业课程上选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训练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技校生或许对普及教育阶段的灌输式授课有抵触心理,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控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突出技能训练,充分发挥实物教学直观性强、学生易接受等特点,先让学生在技能训练教学中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再在需要理论支持的环节导入理论教学。例如特形轴的切削,通过认识轴实体,学生知道刀具需要做直线、圆弧、螺纹运动来完成加工,那到底怎样的刀具才能实现那些动作?当学生想要知道答案时,教师适时的引入G00、G01、G02/G03、G32等指令。因为要解决课题必须有理论知识做支持,所以理论的讲解由教师要教,变成学生的渴求,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再经过生产性技能训练来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2.全面教育培养综合能力

数控实训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以数控职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技巧为宗旨,让学生把与课题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联系和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研究性学习。同时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岗位转换能力、人际和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达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推动了课程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职业学校的课程是学校围绕培养目标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的总和。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

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按三年制“2+1”模式制定,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同时实践教学还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一至两名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辅助实践教学。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使数控专业的教学与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匹配,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师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结论

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合理的整合成一个课程科目,采用项目导向方式教学模式后,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产实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因为喜欢,所以要学”的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都大有帮助,能大大提高专业技能的考证率,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10

1 选择背景和思路

1.1 选择背景

“十一五”期间,我挂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销售产值、利润总额和出口额获得了告诉迅猛的增长。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8亿;工业产品销售产值5434.4亿元;利润总额310.5亿元;出口额70.3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四项指标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39.56%、348.23%、355.95%和134.72%。到2010年末,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6367家,总资产达到4103.6亿。

1.2 选题的思路

根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及发展现状思考”的研究报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挑战》显示,之夜教育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近几年,在国家政府的推动下,高职数控专业成为国家最为关注学科,根据教育部下发的相关通知,高职数控专业在招生人数上年年创造新纪录,发展极其迅猛,对高职学校教育工作者专业教学也掀起强大的影响力,数控专业教学是学校达到培育高素质、高品质、高技能数控人才主要途径,其直接反映在数控人才培样质量。数控专业是一项跨度大,应用性较强,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教育工作者教学期间同样增加了难度系数,对于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方面更加困难。一尘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国家和企业对人才的渴望需求。不能够做到实现高素质数控人才发展的问题。对于数控专业,发展人才才是必走的历程,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人才的创新和发展。

1.3 选题意义

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循循教导,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家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数控设备数量的增长,大批量的数控企业拔地而起,高职数控人才成为发挥数控设备,把书本上的数控专业知识变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主力,高职数控专业人才更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有效”教学模式就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循循诱导的专业教育使得学生获得具体的专业知识的进步与发展。如今很多院校依旧信奉古老悠久的传统教育模式,大都是教育工作者占主导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重理论传授而轻实践培养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培育实现高职数控专业技能人才问题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达不到企业数控生产岗位工作及其发展的要求。针对当代高职学校数控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综合各个学者们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弥补空缺性的创新,通读了大批量的关于高职教育、数控专业教学模式、有效教育模式等重要文献,提出了教育工作者教育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并重的基础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教育方向由孜孜不倦的传授与学生专业知识转型为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知识的的求知路径,由明到暗,由舞台上的主角转为幕后导演,把学生们推向主角的位置。当然,这种折中形式的教学模式的完美实现,仍需要其他问题的辅助。才能够做到改变当今这种古老而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

2 当前我国高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综合多年的数控专业教学历程,古老而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人才高技能的要求。在当代社会,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能够熟识的掌握数控技术的数控人才才是充分发挥数控设备作用的关键所在,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只能传授学生极具专业性质的知识,将理论实践从教学模式中分离,导致,学生成了只懂得咬文嚼字的书呆子,只会一些专业性术语,不能真正的让知识融进行动中,融进实践中。

3 导致其教学模式落后的因素

3.1 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唯一能够获取到学习专业知识的源泉。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形势,被冲击到的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犹如自己进入社会工作一般,设身处地,分析逐渐漏出传统教学模式萌芽的弊端。然后再因地制宜,探讨出最有效最贴切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合企业数控生产岗位工作及其发展要求的数控人才。而不是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历程,将教学故事一遍一遍的重新演绎,倔强的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到底。

3.2 学生对专业课兴趣不高

正如读者都讨厌一律千篇的文章一样,学生们也不喜欢鼓噪乏味的课堂。从古至今,多少星辰变换,日月如梭,课堂总是一般无二,教育工作者作为舞台上的演绎主角,学生坐在底下扮演百无聊赖的观众。一味孜孜不倦的讲课,反而消减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欲望,从而养成一种惰性心理,教育工作者不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也对其失去了原来强烈的兴趣,导致专业性知识掌握不熟练,达不到企业数控生产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4 高职学校数控专业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人才的培育目的上、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学方法选取上以及教授采用的手段远远不能适应满足于现在社会制造企业对高职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主要表现为,我国现行的人才培训目标上,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数控技术专业领域的现行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面向数控机床的操作控制。进行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工艺方面的编制岗位。”

高职学校数控专业有效教学模式起重要作用。采用折中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培育数控专业人才是一种教育的升华。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主张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而不是只记住条理。将教师传授的书本上专业性技术知识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最终使得教师任教的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11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基于中职生与高职生知识层次与培养目标的差异,中职教育的数控专业课程建设,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现成的方案可循。因此,专业课程建设势在必行。结合我校近年来数控专业的发展,作者对该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构思和想法。

二、浅谈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时,应该以改革专业教学的课程与训练项目为抓手,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为突破口,下狠手出狠招,彻底打破原有专业课程结构框架。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准则,紧紧以“数控技术应用”为核心来设置简化相关课程教学,为技能训练留出时间和空间。如《数学》教学应以立体几何为主,《机电传动与控制》教学应以电机控制与调速为主,《机械基础》应以机构、传动、支承为主,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实施模块化教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地位,避免不同学科的重复教学。如可以将现行的《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实训教学项目等课程,综合成《机械加工技术基础》一门课程,并配套设置零件测绘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分析、钳工技术训练、车铣技术训练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数控车(铣)床操作与编程技能训练》课程地位,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达到“有所学有所获”“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目的。

三、浅谈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彻底改变“教室讲机床,黑板讲编程”闭门造车式的教学模式,大量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或情景教学等方式,结合电子白板的视频音频软件仿真的功能,激发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时,多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乐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学效果上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打破学科体系,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一个“精”字,精讲精练,摒弃难理解难消化难掌握的局部知识。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相关教学环节集中,在实训车间直接进行,做到理实一体化。在教学技术上,重视现代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结合电子白板、多媒体课堂、仿真实验室、数字化制造三维建模机房进行教学,推行无纸化备课。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编制相应机床的作业指导书或是实训操作指导书,以实训项目为抓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课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车、铣、刨、磨和钳加工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学习数控编程与操作,从而使学生基础更加扎实,技术更加全面。实训项目以工种为单元,各自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毕业前,技能训练以综合加工训练为主,以便巩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为他们胜任工作打好基础。

四、浅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打破传统的教学习惯。对于教师,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不再进行明显的分工;对主干课程的授课,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在专业课教学中,深化专业课程周教学模式。实行模块化教学,建立模块式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制定以人为本,将学生应具备的技能由浅入深逐个落实到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模块中,每个模块制定相应的目标,实训项目以工种为单元,各自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逐个学习逐个考核,最后综合评价。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应用为归宿,以一技之长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有选择地实施项目教学法。改革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避免任务本位课程围绕任务讲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培养职业能力。如在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中,事先给定若干个项目,要求学生按照图纸完成工艺的编制、加工程序编写、工装刀具选用,到实际加工完成零件,作为一个项目,评定成绩,以达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组建技能教学兴趣小组。以各种技能大赛为单元,建立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技能兴趣小组,结合普车、普铣、修理钳工,装配钳工等兴趣小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不间断的理论培养和实操训练,促进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为技能大赛选拔人才。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积极参与企业的零件外协加工。与兄弟学校多交流,多学习他们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长处,有条件的进行双师型教师互换交流,学科专业共同发展,以期良性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本文针对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分别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深入研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任重道远,希望学生通过数控专业学习,掌握过硬的数控本领,能以成功者的心态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启中,蔡德福.《现代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2]《关于数控的才需求与数控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数控专业论文范文12

论文摘要:数控专业英语是高等院校数控专业的必修课程。就蓝天学院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设置、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力求改变从前只重理论,不重实践,只管完成教学任务,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当前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前言

江西蓝天学院机械工程系自2003年开设数控专业以来,就一直将数控专业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人才为目的,实现“用英语学专业”的双语教学理念。

二、高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

首先我校工科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整体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或畏惧心理;其次该课程一直安排在第三学期,这时的学生刚刚结束公共课程的学习,还未学习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接触很少,而数控专业英语是一门与数控及机械制造知识联系很紧密的专业课程,缺乏专业知识会大大加大学习的难度。

(二)教师方面

由于数控专业英语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数控及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本校该课程一直是由专业教师授课。专业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相对较弱,导致了课堂上汉语讲解过多,加上他们经常不自觉地深入讲解专业知识,背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三)教材及教学方法方面

在数控专业英语的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有些教材介绍的技术和设备明显过时,有些教材的内容又过于深奥,或者是语法过于复杂,通篇都是生涩难懂的长句、复杂句,学生难以理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课模式,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设备及工艺,很难通过板书描述清楚,学生很难理解。

我校为了适合社会需要,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对各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综合以上几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条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三、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个措施

(一)强化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修改课程安排计划

根据数控专业英语对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要求,数控专业英语课应安排在公共英语、数控原理、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维修等选修课程之后。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在此之前,专业英语课一直被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课。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再加上英语基础薄弱,专业英语任课老师尽管在课堂上花了大量时间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解释,但学生仍然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不得不占用专业英语课的授课时间去讲解相关的数控专业知识,以至于学期末无法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鉴于上述原因,机械工程系修订教学了计划,将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课时间调整到第四学期。

(二)提高专业英语授课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校专业英语教师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他们缺乏的是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标准的发音。因此,学校为专业英语教师提供英语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此外,还请我校外语系的外教定期给教师们上课,强化口语。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科学备课

针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弱的特点选择或自编一本难度适中的教材,教材内容不仅要涵盖主要的数控加工工艺,还要介绍当前最新的数控机床及其操作,重点介绍常用的数控专业术语。此外,教师在备课时也应注意难易结合,突出重点。英语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背单词难的问题,而数控专业术语记忆难的问题尤其突出,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强调专业术语的使用及记忆技巧。必要的时候,数控专业的任课老师可以进行集中备课以统一授课重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

(四)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目前我校机械系的专用教室中,80%以上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专业英语课全部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PPT教学课件,对于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的工件和加工工艺,通过图像、视频、动画演示,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还可以编写简单的数控程序,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加深学生对常用数控指令的理解,提高学习的乐趣。

2.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我校奉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为此,学校无论在硬件投入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目前,我校的数控实训中心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中心配备了多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数控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安排了多次数控实训,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中文面板数控机床的操作。而目前企业常用的进口数控系统,如FANUC和SIEMENS,其操作面板是英文的。在数控专业英语学习之前,由于不懂数控专业术语,学生往往靠死记来掌握英文面板的操作。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数控系统英文操作面板各按键的含义,熟练掌握各种系统的操作,在讲完数控编程方面的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再次到实训中心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对照中英文重新认识操作面板,并让学生翻译数控机床的英文说明书或一小段数控加工工艺,然后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机床。实践证明,“理论+实践”的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树立“为每一个学生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的授课理念。数控专业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各个班级都难免有一些由于英语基础太差而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专业英语老师在备课和授课的时候,除了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科技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之外,也应当考虑到少部分同学的学习要求,针对他们基础较差的特点,重点提高他们的数控专业词汇量。可以将一些常见的专业术语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汇总,如机床类、工件类、刀具类、加工类等,以达到降低记忆难度、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此外,在课堂上,还可以将这些词汇列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来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铣床(milling machine)上安装的刀具是铣刀(milling cutter),进行的是铣削(milling)的操作。此外,在讲解专业术语的过程中,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些与词汇有关的趣闻,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控英语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上述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认识到了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仅靠一个教师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全体专业英语教师的通力合作,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善于利用教材和教具、不断总结,最终制定出适合我校学生的的数控专业英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唐霞,谢利民.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9).

[2]王素艳.高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

[3]吕莹,张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控专业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J].赤峰学院党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