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习与实践论文

学习与实践论文

时间:2023-03-24 15:25:15

学习与实践论文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1

一、学法指导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片面

学法指导与学习指导虽一字之差,却有很大区别。只提学法指导,眼里只有学法,容易走唯方法论的极端,在指导上,只见树木不见林。而学习指导,内涵却丰富得多。它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还包括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少提学习指导,导致指导途径单一,缺乏综合效应,收效之微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急功近利

理论的片面性也导致了价值取向上的急功近利,要求学法指导能有立竿见影之效。见诸报刊有关学法指导的文章,在文中例举最多的课文是《精彩的马戏》《再见了,亲人》和《桂林山水》等几篇。从低段到高段均是同一模式:指导学法尝试学法独立应用学法。立竿见影好像其妙无穷。然而,文中段落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文章又有多少呢?这也就难怪似有立竿见影之效的学法难以迁移了!  (三)浅尝辄止

学法指导的不足,还表现在浅尝辄止上,不能深入下去,表现之一是对刚总结出来的学法还未运用就束之高阁,如同“小猴子下山”,学一个,丢一个,自然形不成“滚雪球”效应。表现之二是对语言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如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能找出表达中心的词句段,却不求甚解,更谈不上用想象、朗读的方法来加深理解。因此,看似掌握了不少学法,但读写能力却不见有明显的提高。

二、提高学习指导效果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要立足于“学习指导”来进行学法指导的实践,把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和运用学法,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掌握学法,终生受用。但终生受用的技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磨练。要着眼于高效又舍得花“慢工”。学习在于积累,日积月累,自然会有开窍、顿悟的一天。再次,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深入和积累,不能总在一个层面上重复。如上面列举的三篇课文,虽构段方式相似,但学法指导应同中有异,体现不同年段的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低段《精彩的马戏》要体现引导学生读懂词句;四年级的《再见了,亲人》要体现抓住表现课文中心的词句段去概括中心思想;五年级《桂林山水》则要体现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假如只满足于“扶半扶放”的教学程序,也就失去了学法指导的意义。  (二)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汉语比起其他语种,语义更丰富,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更需要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同志曾说:“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在这里他老人家深刻地道出了语言学习的甘苦。我们要把学习指导深入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终南捷径。  (三)要遵循心理规律

首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小学生记忆力强而思维发展较慢,整个小学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既不精确也不深刻,对繁杂抽象的学法难以产生迁移的效果。因此,在学法指导上,要从大处着眼,宜粗不宜细,宜笼统而不宜条分缕析,要把小学的学法指导同中学区分开来。如中学分小说、散文、寓言、童话,可就文体特点指导学法,在小学则一律视为记叙文。在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时,则主要指导学生抓住表现中心的词、句、段来理解。学法指导分类过细,由于学生思维跟不上,效果不会好。

其次,要根据迁移规律进行学法指导。每种学习方法,只有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来才有意义。

此外,在有关迁移的理论中,不管是相同要素理论、概括化理论还是关系理论,都十分强调学习的经验背景,对语言的学习,更是强调初始知识学习的作用。可见,丰富感性认识,多读多写,积累语言,是学法指导的基础。  (四)要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2

网络为信息社会的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创新性学习的五个中介要素都可以在网格学习环境中找到实践支点。将创新性学习大学习观点和建构主义思想,与网格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设计并实践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两种模式。自主探索学习有五个基本环节,学习主题设计和信息资源设计是重要原则。互动协作学习的关键是合理组成协作小组,在分工、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竞争与合作交融。创新性学习中学生是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建构者,教师是领航者、组织者。

关键词:创新性学习 网格环境 自主探索 互动协作

一、网络为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信息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性学习是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罗马俱乐部在著名的研究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提出,要推进一种新的学习观——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性(接受性)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进行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过程,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创新信息的能力。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预期性、参与性。(1)预期性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能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善于有选择地学习,具有捕捉、理解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探索新问题等。(2)参与性强调社会化实践,善于人际交往、能主动适应群体生活,有责任感,善于协作。预期性和参与性的结合,体现了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反映在学习方式上,即是自主探索学习与互动协作学习的结合。

网络及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手段,为创新性学习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和理想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创新性学习有5个中介要素,它们都可以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找到实践支点。

(1)语言。这一中介要素历来受到重视。网络环境大大增添了语言的魅力。

(2)工具。工具是人的认识器官的延长,基于网络环境的工具具有其它一切传统学具无可比拟的优势。

(3)价值。价值是最重要的学习要素,是创新性学习的动力。重视这一因素,旨在使学生学会主动选择,网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

(4)人际关系。维持性学习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垂直的、教师权威型的、不平等关系,成为学习的障碍。在网络作为工具的创新性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本人处于中心,是知识和信息的探索者,又是提供者和分享者。

(5)形象。形象引发直觉、联想和综合概括才能,在创新性学习中有不可缺少的独特作用。网络的多媒化、形象化特征,是非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难以企及的。

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性学习的两种主要学习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依据创新性学习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支点。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即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同时,皮亚杰指出,协作学习在儿童的认知发展建构中也是一种主要的方式。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在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教师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路径,点拨学习疑难,丰富学习交流,深化学习结论。

我们将创新性学习大学习观和建构主义思想,与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设计并实践了两种创新性学习模式: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创新素质起到了良好作用。

一、 自主探索学习

(一)学习设计

基本环节:自主探索学习设计以学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出学习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其基本环节如下:

情境创设问题导向查询信息探索思维意义建构

基本过程:(1)情境创设。必须创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接近知识产生、使用的实际情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2)问题导向。一是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二是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3)查询信息。学习者围绕学习主题上网搜集信息,分析、辨别,加以归类、整理。(4)探索思维。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批判,探寻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或然与必然等规律、关系。(5)意义建构。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图式”)去“同化”和索引(分析、检验、确认)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如果不能“同化”,则引起“顺应”,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基本原则:(1)学习主题的设计。主题的选取和设计非常重要,要遵特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原则,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思考价值,有可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愿望,能完成任务驱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信息资源设计:确定学习当前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内容、每种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更多资源,教师可视情况指导部分学生获取资源的路径和分析利用资源的方法。

(二)实例:网络—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

我们在联入Internet的Intranet环境下的网络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了多个学科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了多个学科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其中,初二地理“森林资源”的整个教学过程如下:上课前教师运用学校自主开发研制、已通过专家组鉴定验收的国家重点课题成果“ 初中地理电子教材” ,经过重组制成MCAI软件,教师从网上搜集下载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内容,分三个专题放在网上,并制作添加了一些网页。

过程A:视频动画演示黄河泛流与断流现象,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森林破坏后,为何会引起如此严重的结果?过程B:演示电子教材软件,进行任务驱动,提出学习要求。过程C:学生上网查阅信息,分析,整理。限定时间。教师通过计算机监控学生的查阅活动,相机指导。过程D:学生讨论、交流。限定时间。教师参与讨论,学生提出一些观点。对“涵养水源”、“调节大气成分”等难点问题,教师演示“电子教材”MCAI,加强学生的直观、形象理解。过程E: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用所学新知识解决过程A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点拨迁移,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保护森林和保护环境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适当评价,课程结束。

上述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起兴趣,上网查询后,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思考,选择网络信息中的要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维。

一、 互动协作学习

(一)学习设计

基本含义 : 互动协作学习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织在一起,为进行某项主题学习活动而互助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完成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基本步骤:(1)组成协作小组。一般以2-4人为宜,可以是同质(学习程度、兴趣、个性、性别等),也可以是异质,一般异质为宜,互补性强,更能体现和发挥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2)分工与执行任务。依据主题任务,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作不同的分工,各自先行完成自己的任务。(3)交流。小组成员交流、汇报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互相提出评价与建议,取长补短。(4)合作提高。小组成员集中智慧,共同完成任务,成员之间可以互换角色,以求得问题的最佳解决。

基本特点:(1)合作下的竞争。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2)竞争中的合作。培养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宽容、协作精神。

(二)实例:网络学习,制作网站。

下面是一次网络学习、制作网站的主题学习活动过程,采用互动协作学习模式。这次活动中汪东、何维、汪茹、张玉婷四位同学协作完成的网站作品,2000年9月被安徽省教委选送教育部参加竞赛、展览。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以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出发点。总结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了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期为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深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训练环节。近年来,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成效。但从实践教学的整体状况来看,实践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视角,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方面做了以下几点的改革探讨与尝试。

一、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1.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人们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却往往把实践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是为验证理论而设置的,这样就形成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因此,要修订教学计划,改变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计划的结构模式,建立以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重的新的教学计划结构模式。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几年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调整特殊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缩减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提高它们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特殊教育专业理论教学时数由过去的2600学时减少到2 400学时,实践教学由过去的28周增加到35周,实践教学周数占总学时周数的比例由过去的20%增加到26%。教学计划的调整,为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2.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

建立相应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以实践教学文件为指导,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管理,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有序、有效的运行。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把教学计划中的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同基础课和专业课一样对待,建立了各项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一套较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制订出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计划。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特殊教育专业构建了较系统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使实践教学有了可操作性,便于监督管理,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的局面。

二、改革特殊教育实习模式

1.教育见习、教育技能训练集中安排、统一管理

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在整个学习阶段共安排4次,分布在第3学期到第6学期,每学期1—2周,共5周时间。教育见习即认识实习,目的是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教学状况,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树立特殊教育专业思想。为保证学生感知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类特殊儿童,我们采取集中安排、统一管理的模式,统一安排在专业稳定的实习基地,即培智学校、盲校、聋校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在教育见习实施前,制定一系列教育见习管理文件,包括教育见习实施计划、见习管理规定、师生考核标准等,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严格执行。学生通过教育见习认识到特殊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坚定了他们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教育技能训练被安排在第7学期,是一次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习。通过四周的教育训练,使学生了解特殊学校的教学实际,基本掌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和基本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奠定基础。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第一周,把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录相“请进”学校,指导教师与学生观摩课堂教学实况,师生一起评课,要求学生写评课稿;第二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教案;第三周,进行学生独立课堂教学训练,把特殊教育学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请进来”,和指导教师一起评课,分析学生讲课中的优缺点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周,学生在第三周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第二轮的课堂教学训练,提高教学技能。这种训练模式和管理方法,经过三届学生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节省时间和实习经费,又便于管理,提高了实习效率。

2.毕业实习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模式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特殊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集中实习给教学、管理、食宿、交通、安全等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模式,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就业相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趋向及个人特长独立选择实习单位。通过独立联系实习单位的锻炼,既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为其将来就业提供了机会。对于少数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模式的毕业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也使他们认识到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社会化程度,为他们顺利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几年来,我们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先后建立了5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校外实习基地领导、教师座谈会,交流思想,共同研究实习方案,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4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体验,感受语文的美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切实以生活体验为依托,结合教材内容,寻找生活中丰富的学习资料,在掌握学习资料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讲解,引申与挖掘才有真正的实践意义,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展开有意义的教学实践,充分调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材准确把握的力度与深度。

二、拓展阅读广度,开阔学生眼界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生字生词的学习与识记之外,其他的学习都是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经典诗文朗诵”等活动,一来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来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选材,阅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三、课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时充满活力和热情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分角色朗读、话剧表演、分段阅读等方式,可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创造性的目的,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在学生活跃的气氛中进行课堂教学,十分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学生的创造性。

四、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气氛

教师只有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效果与效率都得以显著提升,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跟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在教学中落实赏识教育,学生与教师充分思考,进行赏识性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与学科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需要从简单的、机械的识记与背诵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将语文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师生关系的和谐可以直接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学生对教师的肯定是现在的环境下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学习动力。学习中应该加强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语文的生命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加强语文实践教学的培养,互相协调,相互促进。

五、开展辩论比赛,培养辩论能力

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我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辩论活动,活动主题一般是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中比较有讨论意义的话题。在开展的辩论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把握能力与力度,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辩论能力,在辩论中促进学生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的提升和辩论能力的培养。如在拓展阅读活动中,学到一课《羚羊木雕》时,让学生针对爸爸妈妈与“我”的两种思考问题的观点进行辩论,学生对孰是孰非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举手表决过程中很自然的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我”的做法是正确的,赞成“情义无价”,另一部分则认为爸爸妈妈的观点是正确的,物品属于贵重物品,不可以随便送人。双方各持己见,据理力争,都依据生活常识和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以依托,进行仔细认真的准备,用自己的素材去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赛的进行,有力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与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彻底的反思,印象深刻,意义重大。另外,激烈的辩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关键的作用。辩论比赛结束后的几周的周记中总有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辩论赛的描述与回忆,也有对通过辩论活动所得到的感悟与自身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美好体验的总结与阐述。这也许就是对语文教学活动感兴趣与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效果的侧面的反映与展示。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本科教育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现代金融学专业的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工科院校在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从思想认识、培养计划、师资队伍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部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转贴于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教育部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 南京省计学院学报 2007(2)

[2]王东升. 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扬、戴序. 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现代商业 2008(17)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 综合创新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并在第十六条具体规定了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要求:“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面向社会应用,突出实践教学,培养行业急需的综合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共同努力的方向。理工科教学已经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订单模式全面改革实践教学,在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了许多尝试与突破。然而,像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这样的纯理论型专业,实践教学如何实施,在教学中又应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实践能力,却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难点所在。考察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大多数学校流于表面化、分散化,缺乏体系化的整合、切实的实践教学载体和有效的质量考核机制。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模糊不清,它既不能寻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现批量实习,又不能完全停留在技能培养,下降到职业训练的层次。就专业的特色与定位而言,从文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特点出发,我认为,综合创新能力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综合创新能力,一方面联结着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学、文化交流的基本技能,一方面联结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策略。将实用技能与综合创新能力融为一体,才能准确定位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它成为纯文科人才面向社会应用转型的关键。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方向错位,缺乏科学性。

与理工科的实践教学有明确的技能目标、相关实体企业的实训支撑相比,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往往对本专业实践能力的目标认识不清,导致内容空泛、形式单调。具体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放羊式”的分散实习。由于一家企事业单位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只能是一两个,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社会实践难以批量组织,缺乏统一的指导,与课内学习脱节,与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学以致用。形式上局限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文化采风等,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打通行业实践与专业研究,“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从谈起。一种是就业导向的技能教学。盲目引入职业资格认证,如北京印刷学院、金陵科技学院以岗位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将获得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秘书资格证书、驾驶证书等作为实践能力的标志,显然是将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能力简单化为操作技能,使人才的发展潜力严重不足。上述两种教学实践将专业本位与岗位本位对立起来,缺乏立足专业本身,以综合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能力定位。

(二)实践教学的层次与模块混乱,缺乏系统性。

实践教学环节缺少全局性、可持续的建设思路和发展规划。在教学管理方面没有具体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设计,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任课老师各自为战,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无法衔接起来,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内专业实践与校外社会实践缺乏贯穿性,实习单位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社会实践内容的安排随机性强,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较差。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缺乏一个从课内教学、校内外实践课程全面整合的分阶段、分模块的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僵化,缺乏有效监控。

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通常与理论课教学采取同一评价标准,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使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无法到位。

二、定位于综合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我们将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综合创新能力,围绕着综合创新能力建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并没有与行业直接挂钩的专业技能,因而我们在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培养方向上,面向社会应用,提出综合创新这一实践能力的基础平台。综合创新这一能力平台向下可以涵盖教育、文化行业所需的各类技能,向上可以拓展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使纯理论的文科专业与社会应用相对接。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写作、设计、制作与解读作品中体现的创造力;二是在教育行业、出版社、媒体、文化企业等实务经营中的管理能力,以综合涵盖管理能力,以创新涵盖创造能力,两者紧密联系。学生缺乏创作经验与文学感悟能力,无法组织管理好教育、文化产业实务;缺乏组织能力,无法将个人创造融入产业的整体发展。因此,我们以综合创新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依托实务,通过“文化与传播实务”平台,全面整合理论课、实验课与实践课,构建一个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教育培训、办刊物、报纸、网站与广告业务经营中参与实际工作,训练实用技能,并进一步转化、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一)改革思路。

1.实践教学“学科化”、“课程化”。

使实践教学本身成为一个有具体目标、有完整规范要求的学科。依托“文化与传播实务”平台,将认识实习、专业竞赛、技能训练、社会调查、课程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以实践课程的形式统一落实,使专业实践教学成为内容具体、要求明确、管理规范、效果显著的本科生的必修课。

2.实践教学“阶段化”、“系统化”。

依托“文化与传播实务”平台,打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连接学校与社会资源,从改革基础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到技能实训、校内实践、上岗实习,分阶段实施,融实用技能于文化与传播实务中,突出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综合性”、“创新性”。

依托实务的实践教学倡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系,不断与社会对接,在专业创造与实务经营中落实创造力与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方案。

我们以综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为指导,依托“文化与传播实务”平台,建构一个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评价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研究性学习贯穿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教学、打通校内外实践平台,完成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体系建设,从而实现应用型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综合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方案如上图。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实践教学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包含以下内容。

(1)一年级

实践课程组织形式:专业竞赛(学期中)、认识实习(短学期)。专业竞赛以大量的专业阅读为基础,在研读、理解文学经典(包括传播学经典案例、作品)的基础上,以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动手改编或模仿原创,通过经典作品的剧本改编、舞台演出等活动呈现,从而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能力、初步的创作能力,以及在活动组织中的团队合作、协调管理能力。认识实习引导学生进入社会文化产业实体,初步认识行业现状,鼓励一定程度的社会问题调研。

评价方法:专业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评价,将创作内容与创作水平、后台技术与经营组织能力均纳入考核范围,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认识实习以实习报告为评价依据,着重考察学生对行业的认识程度。

(2)二年级

实践课程组织形式:文化主题活动(学期中)、课程实践(学期中)、社会调查(短学期)。文化主题活动由学生自选文化专题,检索资料,研究问题,以展板、演出、报告等多样形式呈现。课程实践主要体现在写作呈现上,重在出成果。其中,汉语言专业以创作为主,创办内刊,优秀者向外投稿;对外汉语专业以留学生课外辅导为主,培养实际教学能力。课程实践与摄影摄像、平面设计等实验课程,以及教学法、采访写作等实务性课程相结合,使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化、整体化。社会调查是前一阶段认识实习的深入,一面在行业中运用实务技能,一面以专业理论分析行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交研究报告。

评价方法:文化主题活动、课程实践以实际的组织形式展开小组或单人评价,实务技能是基本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更着重考察其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社会调查以实习日志、研究报告为评价依据,考察学生的问题研究能力。

(3)三年级

实践课程组织形式:采编实务(学期中)、学年论文(学期中)。采编实务以创办校内报纸、网站为依托,全部内容由学生采访、撰写、编辑,贯穿一年的实践课程将充分培育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采编能力与实用业务技能;以实务形式的产业经营模拟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报纸、网站的内容采编、广告创作与经营打通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可有效培育应用型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综合创新能力。其中优秀人才将与电视台、报纸、专业网站等媒体对接,由行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学习计划与考核目标,实现学校―行业的合作。学年论文则是基于实务的理论总结,应以专业理论知识进入行业实践,为毕业论文的撰写作准备。

评价方法:采编实务按学生的实际工作分为采写组、编辑组、广告部、运营部,并按周期轮换,使学生熟悉文化行业实务的全过程,成绩评价立足部门的实际功能,教师分类指导、按组评价。学年论文着重考查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

(4)四年级

实践课程组织形式:毕业综合实习(学期中)、毕业论文(学期中)。毕业综合实习全面进入行业实践,在前期与行业合作基础上,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以“师徒相授”的全程跟踪式指导实现个性化培养。毕业论文是四年实践教学的全面总结,学生在实务活动中发现问题,以专业理论分析问题,以综合创新能力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来的研究将大大改变毕业论文选题陈旧、从文本到文本的资料堆砌状况,代之以鲜活的当下性、明确的指向性和独立的批判性。文学类选题结合文学规律,研究历史文本与当代文本的产业化运用;传播类选题紧密联系社会,思考文化内容生产与产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选题或将对社会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起积极的推进作用,或将有助于解决文化产业实务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方法:毕业综合实习以实习日志、实结为评价依据,由导师综合全部表现,进行个别评价。毕业论文鼓励实用对策型选题。

2.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

与行业实践紧密联系的研究性学习,创新了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专业理论学习从理解作品、分析案例出发,研究社会问题,要求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实验教学以实用操作技能训练为抓手,突破纯就业导向的岗位技能培训,结合专业竞赛、课程实践,落脚点仍在文化传播实务的内容创作,要求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实践教学伴随专业学习的始终,分阶段、分模块实现,依托刊物、报纸、网站等文化传播实务,以认识实习、社会调查切入行业实体,采编实务的行业技能,采编内容则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研究,这是文学传播类专业综合创新人才的核心要义。这样,一个以课堂理论学习为基础、技能实验教学为手段、综合实践教学为载体,始终导向实践的研究性学习体系得以构建,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面向实践、面向应用的全方位转向。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7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本科教育 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部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1] [2] [3] 

。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8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COOP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11-03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我国旅游人才市场中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一方面旅游市场上高层次人才缺口很大,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一些旅游专业院校针对旅游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陆续开展了旅游管理学科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专业实践模式;(2)实践教育与评估体系;(3)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4)区域性的旅游实践教育探索。

从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对旅游专业实践教育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旅游实践教学”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得到2003年以来相关文献58篇,不仅数量较少,研究范围也较窄,大多偏重于定性描述,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一些学者往往把高等旅游教育与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的实践教学混为一谈,或者主要围绕高职高专教育展开论述,而专门针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阐述得比较模糊。

从实践探索来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高度重视,但是一些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一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本科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基础与管理能力不足。二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是以专业建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中心,而是因人设课,课程体系有明显的拼装色彩,课程覆盖面广,针对性差。三是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及实际地位不高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立足于理论本位,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从教学周期上看,书本知识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通常是三年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几个月的实习,而学校的整个教学环节针对旅游相关岗位的实践教学时间设置明显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对于旅游从业者的要求。

纵观国外成功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如:洛桑模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大学,实际操作)、康奈尔模式(美国康纳尔大学,工作经验)、波恩茅斯模式(英国波恩茅斯大学,带薪实习)、南十字星模式(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实地考察)、立教模式(日本立教大学,演习教室)等等,都离不开“理论+实践”的双管齐下,同时实践教学地位突出。国外旅游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优势和特色:课程设置紧贴行业实际,注重课堂教学的实用性;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注重与企业合作的模式;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师资队伍,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国际化经验,注重国际化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理论学习,注重研究型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需要紧密的连贯性、持续性。而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其教学计划中将实践教学集中安排在第7或第8学期,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割裂,导致学生既不能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也不能使理论有效指导实践。不仅如此,安排分散的实践活动,缺乏前后的连贯性,不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模式选择

基于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学习理论的观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理论认知能力的培养,又要通过实践环节巩固认知能力,并强化行为学习。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设计缺陷、实践形式特征,选择创新能力导向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符合旅游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对创新能力导向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集中实习模式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自2011年起开始对2008级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引进加拿大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理念,导入并实施了COOP项目,即学生统一由旅游管理系安排集中实习。具体环节:由旅游管理系负责选择两至三个五星级饭店,根据学生人数分组,集中安排毕业生不间断五个月带薪管理岗位实习。实习管理由系里统一安排教师分工负责与实习饭店人力资源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实习成绩由双方评定。毕业生集中毕业实习指导与毕业论文指导相统一,由指定指导教师分工负责学生的两项环节的指导工作。

第一期项目实施的班级为旅游管理081班,全班共有33人,合作企业为苏州金鸡湖大酒店和洲际酒店集团南京绿地酒店,学生实习岗位为业务部门(客房部和餐饮部)和管理岗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工作薪酬为1800~2000元/月,企业负责实习学生食宿和福利。此后,在2012年7月至12月和2013年7月至12月又进行了第二期和第三期项目,实施班级为旅游管理091班和010班。在每一期实习结束后,针对集中实习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的反馈评价来看,95%的学生接受集中实习,90%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效果较好,6%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效果很好,98%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对就业有帮助,35%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的最大好处是培养技能,36%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的最大好处是学会管理,26%的学生认为集中实习的最大好处是了解社会。

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自2011年7月引入COOP项目以来,截至2014年7月将有四届毕业生导入COOP项目,该项目进展顺利,学生普遍反映实习效果良好,为今后进一步完善COOP项目积累了经验。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导入COOP项目的基本思路

COOP项目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拥有的北美地区最大的合作教学项目,合作由该校教学和职业服务部负责管理和实施。在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加拿大高等学校中,滑铁卢大学排名靠前,其本科教育中的COOP培养模式独具特色。

COOP是Co-operative Education的简称,意为合作教学,是一种由用人单位参与、学校教育和工作实践三个环节相结合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自1957年建校起,COOP教学就成为滑铁卢大学的办学特色,并且取得巨大成功。滑铁卢大学所有六个院系的本科生中有一半的学生都参加了合作教学项目,包括应用卫生科学、艺术、工程、环境商务、数学和科学专业。增强学生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为本科生提供工作机会是这一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目前在加拿大有100多所高等院校也都吸收了这一经验,引进了这一培养模式。

COOP项目的实施具有三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学校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工作实践。与我国高等院校文科普遍实行的本科生毕业分散实习模式不同,COOP项目强调集中安排实习、统一监督管理、实习工作带薪、实习结束评价。

1.对时间安排要求。COOP项目在时间上要求每一学年将时间分作学习期(在校上课)和工作期(在用人单位工作),并且在四年中连续进行。滑铁卢大学的做法是,每一学年三个学期(秋季、冬季和春季),每个学期时间长四个月,两个学习学期和一个工作学期。

2.对学生的要求。COOP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开始工作之前,学生必须作相应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到工作实际现场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撰写简历、面试的技巧。当获得工作机会后,学生会在用人单位工作一段时期,然后再返回学校上课学习。工作期间必须遵守相关企业的纪律。学生必须真正参与工作,而不能仅仅进行观察,并且从实习单位获得相应的报酬。当实习工作结束后,学生要向学院提供用人单位对本人的评价,并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交与学院,同时得到实习学分。

3.对实习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在COOP项目中是必不可少的。其职责主要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并支付学生的实习工作薪酬。这需要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长期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而言,引进COOP项目要解决上述三个关键问题。对于实习时间的安排,学校要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将第七学期空出以便安排集中实习;对于学生的实习管理,要有别于分散实习,要转变思路、强化管理、跟踪监督、随时关注;对于实习单位的选择,要着眼于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选择高星级旅游饭店作为实习单位比较适合,既体现了旅游行业特色,又可以保证学生获得管理岗位实习机会,企业也需要在旅游旺季增添人手以及为旅游发展储备人才。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COOP项目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对于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探索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第一,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以“企业管理+饭店管理+创新创业”为培养特色,培养学生获得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同时熟练掌握现代饭店管理的专业技能和手段。COOP将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二,将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COOP将工作实践设计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学年都有工作实践的机会,并且上课学习与工作实习不断轮换,将所学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并用实践不断检验所学理论,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学校通过COOP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同时,企业为了谋求未来的发展,希望能够抢占网罗优秀人才的先机,不断补充人才,与学校互惠共赢,最终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旅游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重要原则,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拉近课堂和行业的距离,深化学生对于行业的了解;另一方面旅游市场发展需要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经验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凯,吴成基.基于迁移理论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7-142.

[2]张灿.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123-127.

[3]伍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94-97.

[4]韩宾娜,吕品晶.普通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之中外比较[J].人文地理,2010,(6):154-157.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9

关键词:合作学习;工科;毕业论文;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38-0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将合作学习与传统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指导工作相结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实践中,作者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用于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指导工作中。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指导效果,有效实现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工科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

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工科学生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集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它是提高工科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可以反映学生大学阶段培养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果,也能反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能力。目前工科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包括如下:

1.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创造性、e极性匮乏。当前的工科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大都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堂听讲为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是被动接受的,无法亲身接触现实的科研环境,缺乏主动设计毕业论文(包括选题、查阅文献和撰写论文等)的机会和真正参与科研的实践。大学阶段大量的被动学习,压抑学生的创造力、限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埋没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甚至很多学生连基本的调研国内外研究进展的能力都不具备,这样很难紧跟本领域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阻碍了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就业的前景。

2.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协同合作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不足。传统的大学教育,一般强调个人奋斗,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自学,大都是靠学生的个体努力“单兵作战”,即使有一定的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往往也缺乏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由于平时缺乏相应的系统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缺乏高效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在毕业论文实践进程中往往缺少团队的协同合作,很难形成聚力高效的完成共同的任务。如果习惯于个人奋斗,毕业后即使个人能力突出,但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的必要素养,也很难迅速适应工作角色和状态,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能融入到一个团队中去。

二、合作学习教学改革实践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作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将合作学习与传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形式相结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培训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结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创新、协作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把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接受知识的初级阶段向认识、反思、产生新知识的高级阶段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崇拜知识向挑战知识的创新模式转变。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指导工作中。通过紧密联系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课题组成员定期讨论、集中完成共性实验、定期进行课题组进展报告、教师指导与合作讨论相结合等方式,倡导“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并行”,从中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指导效果。应用改革的“合作学习”方法,笔者从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指导两届共12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其中2015年毕业生4人、2016年毕业生8人,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2015年毕业生2人一组开展相近课题研究;2016年毕业生4人一组开展相近课题研究,相近课题名称列于表1中。12位同学均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论文优良率达到了83.3%。学生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由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篇。

三、教学改革经验

以下分享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些经验。

1.设置紧密联系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通过设置研究方向一致、内容相关性较高且联系紧密的论文选题,使参与文科毕业论文学习的学生在论文内容上具备“合作学习”的基础条件。

2.组织课题组学生进行内部讨论。由教师设定讨论题目,课题组学生定期对课题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手段、数据分析方法等问题进行自主讨论。讨论时,每个小组成员轮流选做PPT讲解,讲解过程中,其他成员提问,并由讲解者回答问题。当各小组成员对于讨论观点分歧较大时,小组成员应集思广益,并自动推举出中心发言人,以便投入竞争式的课题讨论之中。小组讨论时,要求首先对题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转入中心题。这样,就有了一个由进入中心的循序渐进过程。

3.集中完成部分共性实验。在各课题相互独立的基础上,课题研究中设置部分共性的实验内容,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分工协作完成共性实验,分别获得各自的研究数据。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协调。

4.定期进行教师参与课题组进展报告。由教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对课题的研究进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手段、试验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每个学生轮流选做PPT讲解,讲解过程中,其他学生和教师提问,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合作学习还可以活跃学术气氛,促进教学相长,有利于激发和锻炼教师的因材施教意识。

5.教师指导与合作讨论相结合。教师经常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在指导过程中,对一些存在的共性问题或重要内容,安排学生自主讨论,再结合教师的讨论最终形成实验方案或解决办法。

四、展望

合作学习方法应用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方法可推广到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相关工科专业以及理工农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对激发这些专业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在协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协作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钱国英,白非,徐立清.注重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培养探索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7,(8):20-22.

[2]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斯密斯.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育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刘春红,孙法海,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张东旭.合作学习运用于酶技术教学的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4,(6):83-84.

[4]董,王郑隆,杨云乔,夏丽丽,王璐,张东旭,柯乐芹,肖建中.杏鲍菇的菌株筛选与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5):782-786.

[5]徐立,王阳,张东旭.低聚果糖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J].饲料广角,2016,(1):35-37.

[6]和岚.外语教学中课堂讨论的运用[J].大学教育科学杂志,2005,89(1):56-58.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10

关键词:体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224-02

体验学习是一种优良的学习方式。美国学者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应该是由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行动应用所组成的完整过程,他还构建了体验学习圈来阐释体验学习的过程及内在机制。高职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体验学习,从而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那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又该如何有效运用体验学习理论呢?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方案中,都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样,看成是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主体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为做好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教学形式的组织开展上,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都作了有效的探索。

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自身的特殊性,特别是面对“90后”的高职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本身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教学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首先是在实践教学中,偏重理论讲授和现实说教,没有让高职学生参与体验的教学设计。与其说是实践课,不如说是换一个说法的理论课,教学形式依然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形式,教学内容也依然是教材章节所安排的内容,只不过老师在讲课前做一个实践教学的声明,就变成所谓的实践教学了。其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基本上没有采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还是沿用传统的演讲、辩论、参观考察、社会调查这些传统、初级的形式,学生们实在提不起兴趣,实践效果可想而知。第三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只是在教师声明的实践教学课上知道是所谓的实践,至于实践的内容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那是另外一回事。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大多只为呼应潮流,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高职学生往往是被实践,主体体验严重缺乏,从而导致他们对此不感兴趣,其实际效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同时,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网民甚至是资深网民,那些被大众热切关注的道德事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互联网终端特别是移动终端,能随时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并予以讨论。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未能有效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还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限于多方面的原因,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实践的环境和场景。也就是说,实践教学中所获得的体验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只能束之高阁,直接导致了学用脱节,这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短板。

二、体验学习符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际

库伯的体验学习包含四个学习环节,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及行动应用。这四个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螺旋向上的循环系统。在具体体验环节中,学习者充当的是感知者的角色,要求进行直接的、具体的体验,从而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在反思观察环节中,学习者充当的是观察者的角色,此时要对已经历的体验和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在观察和反思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并得到启迪启发;于是进入到抽象概括环节,充当的是思考者的角色,要在反思的基础上,把感性认识和启发启迪提炼成更高层次的、正确的理性认识;然后把这些理性放到实践中去应用和检验,充当实践者的角色,来解决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由此可见,学习者要进行充分学习,首先要实现主体在场。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体验中,才能让他们得到切身的体会,才能从多种角度去反思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才能形成新的认识和概念,并在今后类似的场景中能运用这些知识来采取适当的行为,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道德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体验学习的四个环节符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值得我们好好运用。

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来说,体验式实践教学更能有效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作为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而言,不喜欢或不擅于枯燥的理论学习,他们的政治理论学习能力和意识都比较弱,但愿意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更注重感性认识的获取,主动参与各种体验式活动的热情和激情较高,也愿意在体验式或参与式的活动中感悟社会,反思人生。因此,体验式实践教学更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表现会更为活跃,也会更乐于参与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并从中得到体会、提高认识,加强道德践履,从而顺利实现自我社会化。

三、运用体验学习,改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体验学习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有的教师习惯于把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固定的结论和知识点,原封不动地“交给”甚至是灌输给学生,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也采用类似的做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和思考。究其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体验学习的作用,没有从思想上接受体验学习。因此,我们要有效提高对体验学习的认识,把体验学习的意识和方法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特别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有效运用,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

第二,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具体体验和反思观察,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场感。对照体验学习理论,要加强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体验学习,第一环节是要增强他们的具体体验。高职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少,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就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具体体验。这种具体体验的获得,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的情境,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选择播放已有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可以把学生的社会生活素材加以剪辑利用制成图文并茂的体验情境,还可以通过小型情境剧的编排、角色扮演等,目的就是要给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体验情境。通过情境的体验而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让高职学生产生深切的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再适当引导学生进入到第二个环节,那就是提出某些点来让学生进行反思观察,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第三,做好引导,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根据情境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实现在行动中得到应用。高职学生通过前面两个环节所得到的观点和心得体会,是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致,是否能促进实现实践教学的效果,还要教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做好概括。在此环节中,要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好。还要指导学生做迁移运用,在离开实践教学课堂后的社会生活中,有效运用通过体验得到的观点和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就是完成了体验学习的第三、第四环节的任务。

我们认为运用体验学习理论,按照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的环节,构建符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高职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是有效弥补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缺点和不足的有效方式。当然,这四个环节不是割裂的简单套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有效运用,相互交织,相互穿插,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创设和运用情境,并相应地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特别是注重网络环境下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才能真正有效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教育发挥主渠道作用,促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永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李文君.体验式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2,(6).

[3]高慎英.体验学习论――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丽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5]王素华.论体验学习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9,(6).

[6]张文彬.体验式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2,(1).

[7]关秀献.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

[8]朱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种“大思政”的视角[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4).

[9]姜军保,陈义伟.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11

关键词: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法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01-03

一、当前高校法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程之间缺乏匹配性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各高校法学院都增加了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案例讨论、审判观摩、模拟法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由于以前实践教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具体针对某一个环节,未注意到从宏观层次把握每个环节的联系和区别[1],所以导致法学实践课程设置类型单一,内容简单,缺乏综合性、系统性、匹配性。这不利于全面性、渐进性、与各学年理论教学相对应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法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以“发散与逻辑相结合”的思维能力、验证性实证能力、学习能力、收集运用信息能力等为基础的。目前,很少法学院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来有针对性地培养这四种能力。

(二)大学一、二年级缺少实践课程

当前,我国许多法学院在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不足。其主要表现是缺少大学一、二年级的实践课程,这非常不利于全面性、渐进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普遍养成的是“应试型”思维方式,只知道背记教师或书本给定的所谓“正确答案”,不知道接受课本以外的知识,不知道怀疑给定的答案。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他们的创造才能和个性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要打破这种思维方式,法学院就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开拓思维能力、到课堂外寻找案例以验证课堂知识的实证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单靠一两门实践课程来完成。

(三)实践教学评价不合理

实践教学评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评价;二是学生的评价。从教师方面来看,当前“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法学院不理解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把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当作“学问”看待,对于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给予应有的评价,导致了法学实践教学师资呈现出结构性不足:其一,高职称、高学识、经验累积丰富的教师不愿意、不屑于指导实践教学。其二,导师不能像上理论课那样规范化地进行实践课的教学。其三,教师没有途径去积累法学实践课的经验。由于法学院对于教师晋升职称评价依据主要是理论科研文章,导致青年教师往往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理论研究,很少研究法律实践问题和法学实践教学问题。从学生方面看,当前一些法学院对于实践课的考核不像理论课那样规范、严格,学生在实践课中表现的好与坏一般不影响考核结果。这导致学生参加实践课的主动性不高,付出的努力不多。

二、法学专业“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的含义与内容

所谓“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是指对法学专业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各学期不间断地安排实践课程,各课程的功能与各学期的理论课程相匹配,按照培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三个层次渐进性地设计课程内容的实践课程的有机组合形式。下面以广州大学法学专业的“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为例,来介绍其主要内容。

1.读书报告。本门实践课程的功能是改变一年级大学生“背教材、背答案”的思维定式,让其思维视野跳出课堂、跳出教师讲授知识之外,养成根据自我兴趣、自我发展需要来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本课程还能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锻炼其文字书写能力。这一实践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学生在大学一年期间每两个月写一份读书报告,全年共需要写四篇。(2)读书报告是实践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合格者获2学分,不合格者不能毕业。(3)读书报告应以认真阅读一本书为基础;阅读的书目可在法学院“推荐书目”中选读一部或自选一部法学名著。(4)每篇读书报告应在2万字以上,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阅读书目作者的生平和学术地位等加以介绍;第二部分针对阅读书目中的重要内容加以摘录,每摘录一段落,必须按写科研文章之注释(夹注)的方式标出该段的出处和页码;第三部分对所阅读书目的观点进行简单评价。(5)读书报告必须用手写,不得打印、复制。

2.结案报告。这门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收集运用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年级大学生学习到了一些法学基础知识,为了防止其被动地陷入教师的知识背景下和思维模式中,必须设置实践课程来促使其怀疑教师的观点,使其能接触到实践部门操作的案例,理解案例解决方案与教师讲授的理论课之间的差别及其原因。其基本要求:(1)二年级学生必须每月写2篇结案报告,全学年共需要写16篇。学生可以从网上、书中查找案例素材,或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部门调研取得案例素材。(2)结案报告一般分三个部分:首先是对案件事实的概括,其次是对争议各方观点及根据的总结,第三是判决结果、依据以及自己的看法。(3)学生必须用打字电子版存档并用A4稿纸手写,每学期末统一上交指导教师手写稿和电子版,由指导教师评分存档。

3.模拟法庭。这门课程的功能是锻炼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法律知识应用技能,提高概括案件事实能力、形成意见或辩护观点的能力。其基本要求是:(1)以班级为单位,精选案例,对案例事实加以准确、精练概括。(2)根据法庭审判的角色,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刑事审判为例,可分成法官组、公诉人组、证人组、被害人组、被告人组、辩护人(律师)组等。(3)各角色组要共同撰写法庭审判过程的诉讼文书。例如,法官组要准备审判提纲、判决书等;公诉人组要准备书、法庭调查提纲、法庭辩论提纲等;辩护人组要准备阅卷摘要、法庭调查提纲、法庭辩论提纲、辩护词等。证人组、被害人组、被告人组的学生必须熟悉掌握证人权利义务、证据理论、被害人陈述的证据特点、口供的证据特点、被害人和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等知识。司法警察扮演者在法官组、公诉人组或辩护人组中产生。(4)各班级在模拟法庭表演开始前,必须向指导教师上报各角色组名单。法官组,辩护人,人组,公诉人组的成员应当占班级学生的2/3。其余1/3学生参加证人组、被害人组、被告人组。(5)在法庭模拟表演时,学院随机抽取某位学生参加法庭模拟表演。(6)法庭模拟后,由学院指定教师和聘请实务部门专家进行点评并打分。(7)模拟法庭表演结束后,每位学生必须写一份《参与模拟法庭报告》,写明自己参与诉讼角色的相关法律知识是如何被应用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技术如何衔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等。此报告作为评定成绩的根据。

4.学年论文。这门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对大一、大二所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进行反思和总结,温故而知新,锻炼学生检索、利用文献技巧,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础。其基本要求是:(1)学生在第二学年之第一学期中,必须与指导教师联系,并确定论文题目。学年论文题目以学生自拟为原则,教师指定为补充。(2)学年论文一般以两年来所学法学必修课涉及的某一特定知识、某一专门理论为研究内容。(3)在第二学年之第二学期末必须上交论文定稿。(4)学年论文一般要求写5000字左右。学院统一制定学年论文写作格式模版。(5)对学年论文学院统一组织检测,重复率不超过35%者为合格。

5.侦查与鉴定实验。这门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实验报告的制作、分析能力,使学生养成实证思维模式,能对案件事实用多个证据从反复实验的角度来证明其真实性、客观性,养成重实证调查,重实验数据,不轻易下逻辑推理式的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

6.法律诊所。这门课程的功能是通过模拟案例与真实案例的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为学生走向法律工作岗位提供实践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让三年级学生将具体的案件事实概括成典型法律事实,根据诉讼角色要求,担当不同的诉讼角色,形成不同诉讼角色的思维方式,掌握不同诉讼过程的诉讼法律知识,形成不同的诉讼观点,多角度地提出并合理论证自己观点。学生要分组训练当事人会见、事实调查、法律分析、接待当事人咨询、法律商务谈判、调解、诉讼等实验项目。

7.办案实习。这门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从感性上掌握各类案件的司法实务流程,提高案例分析能力,让其学习律师的思维模式,锻炼其阅读卷宗、提炼概括案件事实的能力。其主要内容是:三年级学生必须撰写2篇办案报告。学生可利用第三学年的短学段或寒暑假到律师事务所实习,尽量直接参与律师办理案件的全过程,在征得办案律师同意的情况下,将该律师办理结案的案件卷宗的全部材料加以抄写并写出总结。办案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对案件事实加以概括;(2)摘抄律师阅卷记录;(3)摘抄律师调查取证过程及证据种类、证据内容、证明方向等方面资料;(4)全文抄录书;(5)全文抄录律师的词、法庭调查提纲、法庭辩论提纲、辩护词等;(6)全文抄录法院判决书;(7)写出参与办理案件、抄录案卷材料的体会和总结等。学生必须用A4稿纸手写,不得打字或复印。

8.毕业实习①。这门课程包括学院统一安排集中实习与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两种形式。实习单位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一般是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集中实习由学生报名,学院统一安排。分散实习事先由学生报名,由学生家长出具同意的意见书,学院出具联系函,学生本人自主联系,学院审核批准后派出。分散实习的学生应向学院提供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姓名、联系方式及联系电话。学院随时派人检查。

9.毕业论文。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尽量通过毕业实习获取真实的案例素材,将解决此案例的方案和论证作为毕业论文选题。这种选题方式能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两个实践课程有机地连接起来,能与法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般不会与往年毕业论文题目重复,能够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撰写这样的毕业论文(设计)能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的特点

1.各门课程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读书报告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选择能力;结案报告和法律诊所能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应用能力和对于课堂知识的鉴别能力;侦查与鉴定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办案报告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案件操作能力;学年论文能使学生反思大一、大二所学基础知识,初步确定研究方向;毕业实习能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法律职业特点,获取毕业论文写作素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毕业论文(设计)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案件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之间具有渐进性和功能互补性。“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各门课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校内到校外,依次渐进开设。一、二年级学生法学知识积累较少,应对其开设自主性学习、课外实践素材收集、实证或发散思维培养等类型的实践课程。读书报告、结案报告、侦查与鉴定实验等课程都具有这样的功能。三、四年级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法律诊所、模拟法庭、办案报告、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课程主要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以上课程分别着重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具有很好的功能互补性。

三、“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实现课程的预定功能

实践教学研究是当前本科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一门实践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其各功能是主次有别的。课程设计者在设计课程之初并不能预见到其全部功能。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和发现其规律和新问题。当一门实践课的新功能在教学中呈现以后,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发现它,并把它固定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方案中。这样会使实践课程的内容不断地发展,也可以根据其新的功能来不断改革实践课程体系。

(二)科学设计考核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实践课的强制性和体悟性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宪法,能从根本上规范教学活动。实践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必须被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首先,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把每一门实践课开设的学期、课时数规定清楚,必须将实践课程规定为必修课。其次,法学院一定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实践课的教学大纲,要把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考核方式规定清楚。再次,实践课程必须“学分化”。学院必须安排专职的实践课教师按一定量的课时来组织教学。最后,必须强化对学生参加实践课的考核。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规范化地组织实践课的考核,学生要通过考核过关,考核不合格不能毕业。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让学生把自己参与实践课的直接经验和体会表达出来,是促进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不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考核环节都必须围绕着显示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直接体悟这一核心指标。

(三)成立实践课导师组,使指导教师专业化、固定化

高校教师承担自己的专业理论课教学几乎是一种自觉的有预期性活动。到哪个学期上哪门理论课,教师都一清二楚。教师与理论课程之间几乎形成了固定的联系。这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专业化、学术化。教师会自觉地在理论课上积累知识,总结经验,精心组织各个教学环节。

根据以上教学规律,“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实施的关键是指导教师专业化、固定化。学院要成立班级实践课导师组,要使每位教师固定地承担某一门实践课。这样做可以使教师自觉地与学生建立联系,自觉地积累实践课的经验,精心组织实践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这样也有利于教师自觉地对于自己固定承担的实践课进行研究、开发,充分实现实践课应有的功能。另外,学院应当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当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科研工作同等看待。

注释:

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是各学校普遍开设的实践课程,其

功能已成为本科教学界的共识,因此本文对此不予阐发。

参考文献:

[1]李小鲁.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以法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221-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院校育人和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工程类院校育人质量最主要的方面。近几年来湖南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特别是工程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数的30%以上,湖南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立了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各专业骨干课均开设1~2个专业实践。在实践建设中既强调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各院校在理论教学中强化案例教学,并加大案例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授课时数,鼓励任课教师参与生产实践并制作典型案例,逐步加大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设计的投入等。通过上述措施和手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湖南城市学院工程管理类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强化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调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为达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定此办法。

1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育观念、理论研究及投入等方面与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从实践教学目标看

还没有真正落实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精神的目标,各院校普遍重视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定位偏高,不符合社会对工程管理本科层次的能力需求。

12从实践教学内容看

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湖南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普遍沿用传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实习和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模式,设计型、探索型课程设计比例较低,综合型、应用型训练偏少。

(1)从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看。我校教师实践能力欠缺,案例绝大多数是借鉴国内外的案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全是一种固定化模式,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

(2)从实践教学条件看。湖南城市学院电脑机房、实习工程等实践场所功能单一,缺少功能完善的实习基地。

(3)从产学研基地建设看。湖南城市学院产学研基地普遍立足于本科生层次,但结合本科建立的依然偏少。

(4)从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来看。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制约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考核目标不够明确,考核措施不够规范,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考核力度。

另外,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联系与结合还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践。

为了能够探索出培养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使得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方针来弥补不足,努力发扬湖南城市学院工程管理特色专业。

2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树立全面素质观,新的培养目标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教育观以及教与学统一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因此,树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的育人观和质量观,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育人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体系的有机联系,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地位加以重视,二者相辅相成。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21增加工程管理的现场教学

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均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对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对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结果是学习了大量的现代管理方法,但不知何时可以用得上以及如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理想的办法是参与一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探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22案例分析

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和评价有关各方在工程建设中所面临问题的良好机会。

23举办讲座

邀请工程管理专业专家参与高年级学生的研讨会,使学生有机会分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全面培养工程管理能力。

3工程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四大板块: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和论文、专业技能实习、毕业设计,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统一整体,其中专业认识实习是其他三个教学实践板块的基础,课程设计与论文是专业技能实习的前提,毕业实习与论文是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论文)和专业技能实习的延伸、拓展和总结,是大学四年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全面运用。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充分考虑各门课程的性质、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课程要求,适应社会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院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制度与规范,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和反馈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尤为重要。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本专业学生的各种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使实习、实训和各种设计能和企业实际接轨。建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要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按照工程一体化原则和三个基本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实现课程跨学科的综合、统筹安排下的融合,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

各系(部)应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及不同专业方向或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要求的各类单位,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41类型

(1)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实习基地;

(2)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实习基地;

(3)多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学实习基地;

(4)其他短期、分散的实习单位(点)。

42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

(1)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应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院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2)教学实习基地的领导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具备实习条件和管理环境;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顺利完成教学实习计划;能帮助解决实习学生所需的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条件。

(3)教学实习基地能够选派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熟悉所实习专业培养计划和实纲。

(4)教学实习基地要求相对稳定,每学期或每学年有固定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

43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1)在符合建立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共建双方商定,可由学院主管部门或委托有关系(部)与基地签订建立实习基地协议书(一式三份),协议书分别由教务与科研处、实习基地、有关系(部)各执一份。

(2)校外实习基地协议签订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

(3)学院提供统一格式的“协议书”样本,各系(部)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自拟。“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双方合作目的;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协议合作年限;其他。

5结论

湖南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改革在于把实践教学从依附于理论教学中相对独立出来,改变过去的实践教学体系,朝着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实施多方位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并能运用学到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项改革如果成功,那么不仅节约实习设计经费,更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2003(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