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

时间:2023-03-24 15:25:15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1

【关键字】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发展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专科护士培养是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 2005~ 2010 的重要策略和方向[2]。中医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 推动了中医护理的日益发展。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将给病人提供更加贴近需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有效地改善中医护理队伍的人才结构, 改变中医护理发展滞后的现状[3]。2011年9月1日至 2012年8月31日积极申报成立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探讨、研究出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并予以具体实施,培训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年龄21~40岁,护士61名,护师42名,主管护师1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培训对象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实施过程

2.1 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概括为两类: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前者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要求申请者已取得学士学位; 后者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进行课程学习 [4],我院专科护士培训采取继续教育形式。

2.2 培训方案的论证

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专科护士的培训相关的资料,到区内综合医院(已成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成功培训急诊、ICU、手术室等专科护士)参观学习,吸取实践经验,邀请我区各中医院护理专家学科带头人充分调研与论证,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可行性。

2.3 成立培训管理机构

①成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专科护士培训有关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督等工作。②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负责各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和具体要求的制定和提出,培训基地标准的制定,培训基地的审核、检查,培训学员的业务考核等。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宁夏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并参与此项工作。

2.4 设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经过积极申请,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设在我院。

2.5 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方法

2.5.1 培训内容:中医护理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 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沟通学、中医诊断、中药学、中医护理论文撰写与中医护理科研课题设计、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

2.5.2 培训时间:实验组、对照组均培训3个月,实验组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2个月。

2.5.3 考核内容: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2.5.4 培训对象: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为培训对象。

2.5.5 培训方法:

实验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分期分批进行脱产培训3个月(1个月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对照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小讲课(每周1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中医护理查房(每月1次)、中医三基考核(每月1次)进行培训,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两组培训结束进行严格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3 培训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考核合格人数及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的实施具有显效意义。

4 资格认定、发证: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5 讨论

通过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等方面对专科护士的系统管理, 现已研究出针对我区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的较好方法。通过此方法的培训,我区中医医院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具备了一名合格中医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推动了我区中医护理队伍走向中医专业化。目前我区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仍处于试用阶段,需要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惠萍, 房彤, 王维利; 依托高等护理教育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安徽医药2008,12(1)

[2] 肖江琴, 李萍. 新疆地区 ICU 专科护士状况及培训需求的调查[ J] . 护理学杂志, 2009, 24(2): 62-64.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2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南龙山 416800

[摘要] 目的 探索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的新模式,为临床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新毕业的护士设为创新组实施临床路径模式培训,培训结束进行统一考试、考核。与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经传统培训的传统组进行比较。 结果 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及对培训的满意度等方面,创新组明显高于传统组。结论 临床路径培训的新模式有利于快速提高新毕业护士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更快适应临床,确保护理安全。

[

关键词 ] 临床路径;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60-02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护士来说,只有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提高服务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护士职责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单一为临床操作,还需要人文、心理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1]。针对现状,培养符合护理要求及时代需要的护理人员才能适应现在的护理工作。因此在实际的护理教学中,不能以传统的岗前培训为主,这样使得新入职护士只能单一了解工作情况,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如今,临床路径的实施使得患者入院的整体治疗过程得到很大的优化,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2]。因此,在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中进行临床路径模式的规范化要求可使护理人员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本文对此,于传统护士岗前培训进行比较,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新毕业护士74人为研究对象。传统组为2010—2011年的新毕业护士37人,创新组为2012—2013年的新毕业护士37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4岁,本科学历25人,大专学历49人,两组护士的学历、在校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书。

1.2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时间1周,培训内容包括:医院部分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专业基础理论、护士礼仪等,采取理论知识以授课为主,技能培训在示教室以演示为主,理论基础知识采取闭卷考试。创新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培训,由护理部牵头,组织科教科、人事科根据该院护理工作的特点,应用循证的方法广泛查阅文献,通过征集各科护士长的意见,进行记录,综合意见制定合理的流程,对岗前培训的路径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护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预期获得效果、效果评价、培训周期等组成。

1.3临床路径的制定

1.3.1制定临床路径的原则①必须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及《湖南省医院护理工作规范》为蓝本,兼顾我院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出培训预期目标。②培训内容覆盖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院感及传染病的管理、护士礼仪与护患沟通技巧、爱婴医院管理及母乳喂养知识、优质护理、护理岗位管理、院前及院内急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应急演练等[3]。③对培训师资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要求。④对培训的内容制定出评价、考核标准,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1.3.2具体安排第1周,理论教学阶段,根据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师资进行理论授课,授课结束后对所授课内容进行理论考试以检验授课的效果。第2周及第3周对常用14项护理技术操作进行示教及训练,每项操作均安排有老师进行辅导,以培养新毕业护士的操作能力、心理素质、沟通交流能力,第4周进行14项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及应急演练,以检验培训的效果。第5~8周临床实践阶段,实行导师负责制。让新护士尽快地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技能操作等内容。从人文关怀的理论到先进的服务思想,从基础护理到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同时,参加教学查房,危重病人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整个带教体现从繁到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培养护士的道德情操,沟通能力、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在临床实践阶段对新毕业护士进行考核评分,内容包括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临床实践综合测评。

1.4具体培训要求

岗前培训开始前给每位新护士发放一份培训的临床路径表,让新护士了解培训的安排,每完成一项培训后记录时间,在开展下一阶段培训前进行前一阶段的培训考核,并进行意见反馈,持续改进,对考核后发现的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原因总结,直到达到预期目标。

1.5评价

1.5.1培训评价理论培训占总分的30%,技能操作占总分的40%,临床实践综合测评占总分的40%。临床实践综合测评由相关科室进行,内容包括:劳动纪律、护士礼仪、主动性、病人满意度。

1.5.2培训满意度2组新护士均在培训结束最后一天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新护士对整个培训的满意率,共发放74份,收回74份,回收率100%,均为有效卷。大于90%为满意,80%为一般,小于70%为不满意。

1.6统计学方法

通过SSP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通过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培训后,创新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对培训满意度上均高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讨论

3.1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临床路径培训模式用图表细化培训内容,将培训要求进行合理的规范,对培训的目标进行明确的指出,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培训路径进行,培训内容更加细致、贴近临床护理要求[4]。同时新护士及师资预先知道培训的路径,规范了临床技能操作和带教的行为。临床路径培训模式将培训的内容系统化,提高了培训的效果。每阶段都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培训的方法。

3.2提高了新护士岗位适应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培训法综合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护理核心能力教学等方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在培训过程中,它模拟临床路径设计相应案例,将专科护理知识融合于护理技术教学中。通过分析表1两组护士护理理论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可见创新组较传统组培训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现规范护理操作技能与临床路径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缩短新护士适应岗位角色的时间。

3.3为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创新方法增加了服务理念教育、医院文化建改、医疗法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操作项目及专科护理知识等培训内容,有利于扩大护士的知识面,增强操作技能水平,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5]。

3.4保证培训管理的有效性

传统培训计划目标不具体,无完成日期,对培训计划的落实教学双方认可不统一,无客观依据。培训管理质量评价模糊。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培训内容和要求有具体细致的描述。预期目标和时序明确,且要求规范记录计划目标完成双向认可,便于执行和客观评价。路径实施小组的定期检查,保证了各项培训活动的有效落实,明显减少了传统培训不按时、漏、缺培训活动的缺陷,避免了培训过程的随意性。

3.5临床路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方法,培训方式多样化

岗前教育形式应针对不同培训内容选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增加人际沟通能力和心理知识的学习内容[7]。因此很多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在理论教学,模拟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月的临床实践,培训形式多样,不仅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她们的工作能力。临床路径模式改变了以前单一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比较全面,院科两级部门都参与考核,每项操作都能实实在在的考核,又注重考核了她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才能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我院采取临床路径模式培训新护士,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内容,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科学的考核方式,改变了护士形象意识,服务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及临床工作能力,保证了护理队伍“新鲜血液”质量,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

[

参考文献]

[1]郜红梅,孙亚萍,王晓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72-273.

[2]穆心苇,牛永胜,施乾坤,等.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ICU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165.

[3]李正兰,张莉萍.优化临床路径管理用于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11):23-24.

[4]曾湘宜.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12):3179-3180.

[5]于瑞花,秀玲,崔俊晔.2种不同岗前培训形式对护生实习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8,24(10):65-67.

[6]黄燕梅,龚凤球,郑志惠,等.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的探讨及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09(9):64-66.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3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 规范 培训 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7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91-01

近几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广泛开展等等,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大量新护士进入临床护理岗位,我院是个县级中医院,在过去五年间,新进护理人员约38人,占全院临床护士总数的比例达44.8%。这样的护理队伍结构对我院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而对在岗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也成为护理管理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1 低年资界定

我院将从学校毕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下的护士界定为低年资护士,她们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相对不足,技术力量也相对薄弱。在此阶段,正是护士从学生型向临床型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她们良好的工作能力、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的关键时期。

2 培训目标

通过规范的强化培训,促使她们能够尽快熟悉专科护理特点并逐渐胜任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满足临床需求。

3 培训计划

3.1 岗前教育。时间1周,由医院护理部组织安排,可邀请相关科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文化、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及礼仪规范等。

3.2 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为4―8周,护理部统一安排,由科室带教老师根据计划结合临床工作实际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低年资护士练习各项基础护理技能:静脉输液、静脉输血、肌肉注射、皮内注射、无菌技术、胃肠减压、各种引流管护理、导尿、吸氧、吸痰法、口腔护理、备皮和中医护理技能:拔罐、艾灸、刮痧和穴位按摩等操作,基础理论包括: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护士基本素质、护患沟通技巧、常见病中医健康指导和如何处理医护、护护、护患关系等。

3.3 急救能力培训。时间为3―4周,培训内容为:心肺复苏、呼吸及使用、心电监护、洗胃机使用、各种应急预案等。

3.4 专科护理培训。时间为32―36周,培训内容根据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实际组织安排,进行科室轮转培训,各科室带教老师根据本科特点进行一对一指导练习,包括专科基础理论、临床护理常规、常用专科技能、常见病护理要点、突发事件处理等,采取现场示教、临床常见模拟和病例讨论方式,并结合护理部定期统一组织安排专科知识讲座进行双重培训。

3.5 强化培训。时间为20―24周,这一时期相对固定科室,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或资深带教老师集中授课,再由科室带教老师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和个人能力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实地培训与考核,特殊岗位护士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可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内容。

3.6 自学部分。护理部和科室根据各阶段学习情况与内容布置自学内容,要求每人每月至少书写4篇学习笔记,内容包括中西医护理基础理论、健康教育知识、专科护理理论等,带教或护士长定期抽查批阅。

4 培训考核办法

每一项培训完毕,分别进行相应理论和技能考核,临床技能每培训1―2个项目,于培训后1―2周进行考核,监考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担任,培训学员要求人人过关。理论考核

5 低年资护士培训督察方法

每月护理部与护士长对科室低年资护士培训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对每期培训后的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并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次督查要点,持续改进低年资护士培训质量,对护士培训活动按年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护士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评先选优、年终考核挂钩。

6 小结

通过进行规范化培训,我院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进一步保障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安全,但这样的培训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和不断改进完善。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4

培训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和发展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无疑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方向。通过各方努力,我国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必将从无到有,从ICU、糖尿病等少数领域扩展到较宽的临床实践范围。2002年北京地区开始进行首次专科护士资格认定工作,随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开展了专科护士培训,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开始施行。笔者就此浅谈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1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

1.1对专科护士培训认识不足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基层医院规模快速扩大,但是基层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历史却很短。医院领导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好的设备、好的医生是最重要的,而专科护士的培养只要通过上级医院进修即可解决,忽视了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及系统的理论培训。

1.2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护士数量已超过130万,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尚不足26%,而且护士知识结构极不合理,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经验亦差别很大,以我院专科培训基地为例,第二期51名学员中进各专科前45.2%没有临床工作经验,45%只有单科工作经验,只有9.4%具有内、外科工作经验,临床经验不足、知识偏科现象比较严重。

1.3专科培训师资缺乏由于基层医院获得专科护士资格者为数极少,其培训师资多由高职称的医师和专科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组成,这就容易导致培训内容与专科护理理论脱节,而带教老师同时承担临床护理工作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培训工作。

1.4临床实践缺乏多样化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进入临床实践后,主要靠老师“师徒式”的言传身教,造成学员在临床实践中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实践不足。

1.5缺乏教学资料、教材和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基层医院由于不是教学医院,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如教学专用模具、专科实验室等;缺乏统一的专科护理教材及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各自按照自己护理工作标准及流程进行临床带教,导致不同培训基地教学质量不统一,学员临床实践标准也各不相同。

2改进对策

2.1领导重视与政策支持基层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委员会,聘请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科室等参与此项工作。院方给予资金、场地、教学用具、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

2.2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及基地委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养,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制定《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专业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业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业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计划及方案,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修改及完善。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培训;管理

近几年来,由于受军队编制缩减和体制调整的影响,军队中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建立和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是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军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我院自2006年开始试行了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制度,使得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才走上了军队护理岗位,成为疗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队疗养院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由于疗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特殊性,只有具备全面素质的护士才能胜任。本文旨在探讨疗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素质培养及其管理。

1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特点

1.1政治思想方面非现役文职护士大多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普遍存在着年龄小、社会阅历浅、个性活泼、乐观自信、善于表达、友好直率、兴趣广泛、能主动与人交往等特点,但缺少军人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思想波动起伏大,有的甚至还存在着临时观念。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她们不能很好地在短期内适应军队护理工作。

1.2业务素质方面非现役文职护士是面向社会招聘的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均受过医学院校系统的理论培训,对新知识、新业务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在理论和业务学习上也非常刻苦。但存在着临床经验缺乏,实践能力相对不足,技术操作不规范等实际问题,对部队疗养院的工作性质、服务对象、规定要求缺乏了解。

1.3组织纪律和军事素质方面非现役文职护士均为从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才,未接受过军校的军事化管理和系统的军事训练,对军队的条令条例缺乏应有的认识,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漠,工作作风不够严谨。

2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素质培训

针对以上特点,我院在非现役护士上岗前先安排一个月时间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军事训练、各种法规条令和规章制度等基本素质培训,以及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仪表仪容与沟通技巧等业务素质的培训。

2.1基本素质培训

2.1.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政治理论学习是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要提高非现役文职护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了解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服务人民,了解军队疗养院存在的价值,牢记军队护士“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使其增强“兵”的意识。军队护士要更好地为官兵服务,就必须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部队的思想[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2.1.2学习军队的条令条例及组织军训非现役文职护士缺乏军人素质,上岗前进行三大步伐、体能等军事训练,掌握必要的内务条令和队列条令,学习军队及疗养院有关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习惯,锻炼合格的身体素质,灌输军队优良传统,有助于她们了解军队的性质,适应军队的生活,懂得军队的组织、作风、规章、纪律。提高非现役护士服务理念及思想觉悟。发扬慎独精神,保障疗养的顺利实施。

2.2业务素质的培训

2.2.1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指定高年资的护士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带教基础理论及基本技术操作,并分组训练,学习结束后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考核验收,未达标者暂不予上岗,继续培训。扎实的业务知识不但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更是避免医疗差错及医疗纠纷的有力保障。疗养院的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常规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应掌握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知识。

2.2.2强化法制观念,规范护理行为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行为规范》和《疗养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以保证疗养员安全,预防护理事故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根据疗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班工作职责与程序,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是疗养期间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

2.2.3美学礼仪及沟通技巧培训聘请有关专家来院授课,从美学的角度规范新护士的职业礼仪和服务用语,学习与疗养员沟通的技巧,培养同感心[2]。要求新护士从行走姿势、站姿、坐姿、端盘、推车、接电话等基本功练起,在工作中使用文明语言,注重仪表,规范自身行为,并以竞赛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2.4急救技术培训利用模拟人教学,使非现役文职护士熟悉常见急重症和心肺复苏的基本救治程序,达到准确而及时地配合医生完成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按实战要求严格考核,使每个人在急救中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2.3建立健全轮科培训制度非现役文职护士上岗后先实行各科室轮转,指定有经验的资深护士专人带教。通过临床带教、自学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护理基础技术和疗养专科护理技能,逐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护理实践能力,其中着重进行适合疗养工作的专业训练,缩短了掌握疗养规范操作的时间。

3讨论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轮科培养,多数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能独立完成各项基本护理操作,而且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服务热情、工作主动性及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逐步成为一线护理的主要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军队疗养院将不断健全和完善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培训及管理,让更多更好的地方护理人才为军队疗养护理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秀丽.军队医院聘用护士管理现状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16-17.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

急诊科是医院全天候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战场,工作的特点就是一个“急”字,急诊和急救质量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化程度。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知识+能力型是国际化医疗市场对护理的新要求,也是中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主动迎接新时代新挑战的必需[1]。而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转变尚未跟上这一变化,因此,加快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以及急救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2]。为此,我院从2006年6月开张以来,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急救技能培训,以提高她们的基本技能和急救技能。

1 急救技能培训的意义

我国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士在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方面均没有通过系统的专科培训就直接上岗,造成了人岗匹配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影响了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为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能适应急诊护理工作和胜任急诊护士职能,提高对急诊患者快速准确的判断力、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由于我院是新组建医院,护理队伍来自不同地方,存在着地区差异,较多护士没参加过急诊工作,因此,对她们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 具体实施方法

2.1 参加急诊护士适任班的培训

2.1.1 理论学习及模拟培训 被培训的护士,必须首先参加由上海市护理学会继续教育基地急上海市急救中心组织的80学时的急救护理学习班,以及为期1周的院前现场模拟急救技能培训,学习班结束后,理论和院前急救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急诊实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培训。

2.1.2 临床实践培训 在指定1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作为急诊适任护士临床实训基地。培训时间为2周,实践内容突出了预检护士分诊技巧;急诊护患沟通技巧;急诊常用13项急诊患者的抢救配合程序;急诊常用8项抢救技术;突发事件抢救流程和组织协调工作等。培训结束后进行急诊常用抢救技术、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3]。

2.2 外出进修 为了适应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并且与上级医院协商,安排高年资、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带教,要求带教从手把手带教开始,逐步由放手不放眼,走向放手又放眼,使她们在积累经验同时,能返院后独立上班。

2.3 院内培训 根据护士职称不同,针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制订相应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方案,有三基培训和专科培训,通过此类分层次培训方式要求相关护士能充分掌握护理专科基本理论,能熟练地进行各类急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和护理。

2.4 “急救能手”的评选活动 为了激励医护人员工作热情,树立榜样作用,提升急救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急救技能,每月从急诊医生、护士中各评选一名优胜者为“急救能手”。

2.4.1 方法 心电图,心电监护,除颤术,洗胃术,呼吸机操作,心肺复苏术等操作,每月进行一项操作技能考核,从医生、护士优胜者中各选出一位评为急救能手,当选者的照片在急诊室张榜。

2.4.2 评选内容 操作技术,相关理论。

2.4.3 奖励方法 当选者每次奖励100元,连续当选3次,另外再申报院部作为先进工作者候选人,并作为今后晋升职称的依据。

3 体会

我院急诊科护士共13名,已参加急诊护士适任班的培训6名,外出进修6名,通过将近两年的这种内外结合培训方式的实行,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工作的自信心,掌握了一般鉴别诊断的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种抢救仪器,并可排除一般故障,在抢救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操作,并能进行预见性的护理配合,使我院急诊护理工作逐渐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秀新,赫玉玲.护理临床教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7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97-02 中图分类号:G 5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66

随着国家医保政策改革和新的《护士条例》出台,医院就诊患者逐年增加,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适应新形势,我院近两年每年新增护士人数达百余名。如何使大批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是各级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新护士是护理队伍的后备生力军,即将走向护理岗位,岗前培训的学习和引导,将会对其今后护理生涯产生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此,我院对大批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2007~2008年我院新招收的应届毕业护士211名,其中男12名,女199名,平均年龄(21.6±1.32)岁。本科103人,专科86人,中专22人。

2.培训前准备 为了实现新护士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解决现有教材与临床脱节的实际问题,使岗前培训贴近临床,保证培训实效,护理部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目标。由于新护士人数多,先分成几个小组,理论培训时按小组进行讨论;操作培训时分别在不同教室,每个教室固定技能项目,指定一名示教老师,如安排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负责吸痰技术的培训,呼吸内科护士长负责给氧技术的培训等。每组培训后再进行轮换。

(1)培训内容 精选最具代表性的操作项目,如输血输液技术、无菌技术、吸痰吸氧技术、导尿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技术,统一制定操作标准,包括病人评估、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整理理论培训资料,如危重病人病情观察、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核心制度、护理安全、法律法规、礼仪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各班职责等,并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挑选出有针对性的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编制《岗前培训手册》,人手一册。

(2)课时安排 培训时间3周,以每天7学时计算。理论培训21学时,操作培训84学时。主要是使新护士熟悉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的护理服务理念和常见护理技术操作。

(3)授课教师培训期间由护理部集中统一管理,派出高年资具备主管护师职称以上的、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指导教师,并严格按照计划予以实施。

(4)阶段考核标准让新护士明确培训目标,操作考试成绩85分为合格,理论考试采取笔试和现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占50分,80分为及格。考试不及格不能上岗,直至培训合格。

3.培训方法

(1)精讲点拨式 对技能培训采用精讲点拨式培训方法,该方法程序为:教师讲述与示教新护士练习教学双边活动教师评价。教师首先按标准进行详细讲述示教,穿插介绍临床护理新用品的使用、常见问题的应急措施,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示教后新护士分组进行练习,由教师进行点评,重点环节反复示教和练习,直至掌握;考试时采用角色扮演法,由老师或同组新护士将自己扮演为不同疾病或身份的患者对新护士进行考试,其他人可点评,老师评价打分。如考“吸氧”时,有的扮演休克病人、有的扮演肺水肿或慢性肺心病病人,应试者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给氧方式、氧气流量、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

(2)自学辅导式 理论培训方式是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程序为:新护士自学《岗前培训手册》现场观看影像教师提问学生互动教师评价。新护士首先对发放的理论资料自学,考试时观看课件,找出存在的问题,解答处理方法,并请经验丰富、有良好处事能力的护士(老师)进行分析、讲解、评分,帮助新护士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病房设置抢救场景,通道放置推车,让新护士发现问题。

结果

本组新护士211名,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8.6%(208/211),理论考核合格率为100%。采用自制意见反馈表,对新护士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201/211)。新护士对临床操作技能的需求尤其突出,要求增加技能培训项目,如心电监护技术、普通引流管更换技术等,对医患沟通技巧、危重病人病情观察、护理安全、自身防护等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见表1。

讨论

通过岗前培训,新护士对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高,掌握了一定的沟通技巧,对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1],这正是新护士欠缺的,也是我们培训的初衷。应急能力、安全和服务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调动了新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规范化培训每位新护士均顺利通过阶段考核,新护士进入临床后用人科室普遍认为,近两年的新护士能很快适应临床环境,得心应手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在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岗前培训应具有针对性 新护士虽已进行过临床实习而且具有护士执业资格,仍会遇到处理问题缺乏经验,主要与实习时是被动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没有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关。入职后如果不加以统一的学习、培训,完全靠自己在临床工作中再积累,周期会很长,也给繁忙的临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和安全隐患,并增加临床带教的压力。所以我们通过让新护士分析案例,发现隐患,进行讨论,再请具备良好处事能力的高年资护士进行剖析,培养新护士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岗前培训要因材施教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新护士在学校和实习期动手实践和与患者沟通的机会很少,因此我们将操作技能培训放在重要的位置,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将临床经验与规范操作相结合,将临床技能与处理人文关系技能相结合,使新护士得到实战能力的训练,激发了新护士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和效率。

3.岗前培训内容要不断更新 岗前培训应注意避免重复课本内容,教新护士欠缺的,教护士所急需的内容,如临床服务要求、针刺伤应急处理、沟通技巧以及情感教育,使新护士对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期待,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2]。

4.要注重培训实效 在选择培训方式时注意避免人数过多,培训效果不好的现象,要合理安排,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培训效果,让每一位新护士都能通过各项演练。新的培训方法使用后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新护士的专业素质快速提升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考核中发现新护士临床思维能力仍是薄弱环节,需要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岗位训练。在以后的新护士岗前培训中要注意不断调整内容,适应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蔡 虻,姚 莉,孙 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2.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8

随着全新护理模式的转变,近几年对新护士进入临床后的理论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新护士综合知识和业务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全面提高,以适应临床护理的需求,培养其各种能力是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2年来,我院护理部根据临床科室实际,加强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加强领导,教学管理规范化

1.1 健全各级带教组织: 我院实行护理部、护士长、带教老师三级负责制,护理部有一名护士长负责全院临床带教工作,各科室成立有护士长、带教老师等人员组成的带教小组,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教学,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带教老师竞争上岗:护理部制定严格的带教老师选拔制度,实施竞争上岗制,采取个人报名、科室推荐的方式,由护理部组织对参选人员进行考察,以理论考试、技术操作和个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对参选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后确定带教老师人选,真正选拔出政治素质好、理论知识丰富、业务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担任带教老师的工作。

1.3 注重带教老师的自身建设:作为带教老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并传授给新护士。因此,必须抓好带教老师自身建设,提高她们的业务素质和带教技巧,定期举办带教老师经验交流会,新技术新业务讲座,组织教学查房,从不同角度去培养,使其在认识上得到明确,在方法上得到锻炼,在素质上得到提高,保证带教队伍的提高。

2 抓好组织管理,提高带教质量

2.1 抓好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护理部一直把新分配新聘用护士的岗前培训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岗前培训,可帮助新护士尽快转换角色,即从护生角色转换为护士角色,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科室环境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其对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职业责任感,使其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并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2.1.1 岗前培训内容

2.1.1.1 公共知识部分:医德医风教育、护士素质及行为规范、护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操作训练 ,具体培训课程内容:(1)医德医风教育 :包括院史教育、医疗制度改革对护理的要求,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学习 , 规章制度以及护理成才因素,护患沟通与技巧。(2)护士素质与行为规范培训:包括现代护理理念在护士行为中的体现,护士的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护士行为规范与礼仪,护士的语言训练及非语言行为,护士身体姿态语言训练等。(3)护理基本理论:包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实践、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护理文书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的控制与预防,饮食护理的意义及实施等。(4)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包括基础操作 (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 )、专科操作 (心肺复苏抢救配合、引流管护理等 )、微机操作。

2.1.1.2 专科知识部分:科室人员结构、环境、各班次工作程序、工作重点、各类人员工作职责,专科疾病的护理常规,疾病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护理措施等。

2.1.2 岗前培训的方法

2.1.2.1 集中培训:用1周时间由护理部统一组织安排教学人员岗前培训公共部分的内容,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

2.1.2.2 分散培训:由科护士长指定临床丰富的带教老师负责专科部分内容的岗前培训。

2.2 抓好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新护士系统掌握临床各科专科护理知识,护理部制定了新护士轮转的规范化培训计划,对每位新护士要求在主要科室轮转3个月,在轮转科室要求专人负责,专人带教,建立新护士档案,各科能及时了解新护士的基本情况和业务技能掌握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强化施教;每科轮转先行入科考试,结束后有出科小结和出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到下一科室轮转,采取全院讲大课,各科讲小课。通过各科的轮转,不仅扩大了年轻护士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其专科护理的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其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2.3 建立双向评估管理体系:为强化临床教学管理,科学评估教学方法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实施了双向评估管理办法,即带教老师对带教护士,带教护士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通过双向评估,一方面可围绕教学目标对新护士进行考评,找出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指导,更好地做到因人施教,有利于新护士发现自身的问题,自学自纠,自我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新护士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与反馈,可及时了解掌握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及带教管理问题,根据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和完善带教工作。

2.4 建立考核和检查制度:各科室都建立带教护士出科考核制,出科考核的时间安排在每个轮转科室实习结束前1周进行,由科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共同负责,进行理论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日常工作中,护理教学领导小组不定期进入临床科室进行督察和抽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9

【关键词】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与技巧;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对疾病的认识也逐渐增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本文中主要探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及技巧的培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一共有50名,都为女性护士,年龄分布在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岁,工作年限为3-13年,平均工作年限为6.6+-3年,其中本科学历共有15名,大专学历共有26名。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属于自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了两方面:综合素养、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技巧采用积分法进行统计与评价,总分共有5分,分数越高表示评价越高。1分表示完全否定,2分表示否定,3分表示不确定,4分表示肯定,5分表示完全肯定。

1.2.2培训的方法

1.2.2.1岗前培训

对岗前培训进行合理的安排,是医院护士专业能力的有力保障。在进行正式的训练之前,应当根据文职护士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特点与需求,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理论培训、技能素质培训、心理素质培训。

(1)理论培训

由于护士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自身的理论基础比较杂事,在理论学习方面,其重点主要在于国防知识的学习以及卫勤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要求文职护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文职护士实现角色转换,真正进入医院护士的角色,开展在职工作。

(2)心理素质培训

在心理素质培训中,主要针对护士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了护理常识、心理卫生、心理承受能力等等,针对他们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的问题,展开培训与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课程的开展,同时结合了实际案例进行讨论,经过课程的学习,促使护士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加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医院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1.2.2.2加强岗位培训

对于医院护士而言,岗位培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技能水平的重点所在。必须根据医院护士的具体情况和工作需求,对护士工作岗位进行合理的安排。

(1)对护士进行素质培养并且注重护理质量的提高

临床一线工作是医院文职护士提高素质和业务技能的重要机会,把他们合理的安排到临床一线工作,同时给他们安排具有较高素质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重视培养护士的专业作风,以军人的素质要求来对文职护士进行培训。鼓励护士向优秀的医护人员学习,积极参与基层群众医疗活动。

(2)必须熟练掌握专科知识与技能

对于医院护士而言,必须对专业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熟练地掌握,方可真正地提高护理专业技能。可以让护士在不同的重点科室轮班,例如急诊科、脑外科、手术室等等,然后根据科室的具体需求进行分配,把护士安排到工作任务较多、危重病患者较多的科室,这些可是对专科护理技术具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这些专科护理技术是战时必备的救护技术,安排护士到这些重点科室进行学习,可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集体授课、讨论、带教等等途径促使护士的护理实践能力培训获得更好的效果。

1.2.3观察指标

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太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n表示病例数,采用x^±s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

2、结果

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见,经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掌握的人数明显增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3.1健康教育护理的现状

在开展健康教育护理之前没有对健康教育护理工作进行深刻的了解。目前,在多数医疗机构里都忽视了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病患者在心理辅导方面的需要,从而导致在治疗的期间没有对病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护理,难以对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在开展健康教育护理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标。现在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在许多医疗机构里都没有受到重视,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明确的工作指标,难以充分激发医护人员对于健康教育护理开展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此外,还缺少有效的考核制度。

3.2健康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健康教育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及技巧的了解,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健康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必须具有详细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并且配备科学合理的系统或者方式对教育的成果进行评价。本文研究结果证明,经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技巧水平,有利于改善医院健康教育现状,促进健康教育在院内护理中的应用。

综上,通过对护士采取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能力及技巧的培训,能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秋灵.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2]宋义英,徐红梅,许希嘉. 外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 现代护理. 2004(10)

[3]石荣光,李冬梅,夏季芳,裴秋燕,周月爽,李翠花,董丽,阮玉凤.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现状[J]. 全科护理. 2015(36)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10

Abstract: To present that systematic nursing education model can promote nursing practice which is under the new medical situation, via analyzing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model in the hospital. And to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both opening a system and culturing elite nurses in the nursing education system, through nursing practice.

关键词: 护理教育;体制;实践

Key words: nursing education;system;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15-02

0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改变着。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开放人们就医条件,去掉定点就医模式,三级甲等医院的就医人数不断递增,医院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发展带来了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的运用,促进医疗队伍中医师结构的优化,导致本发展较迟后的护理队伍其结构与医疗队伍结构差距增大,传统护士职后培训模式受到挑战。在现条件下,护理知识结构还不能马上快速提高的今天,等着专科护士的到来是空话,他必须是在临床的实践中不断成熟和发展。因此,脚踏实地地在医院临床护理中做好护理职后培训,不仅为医疗和护理安全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为专科护士乃至护理专家的培养都是一个铺垫。

1医院护理培训传统模式被挑战

1.1 传统医院护理培训模式中中级与初级职称能力无显著差异传统的医院护理人员培训模式,护生从学校进入医院,通过岗前集体培训,进入科室,通过一到两年的内、外等科室轮转,并通过一年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考核,取得国家统一护士注册考试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接着进入医院每年按规定的每月一次业务听课,记入听课证或参加有学分的听课;中专或大专学历的护士到达一定年限参加全国注册护师资格考试,获取初级职称,依次类推逐步达到护理高级职称。

合格护士的尺度以取得护士注册证书以及独立完成临床一般护理工作为医院考核指标,初初级护士、初级护师、中级护师等除工作年限以及工作经验上存在差异,达到一定年限后临床工作经验差异便不明显。

显然,以一个独立完成一般临床护理工作为一名合格护士是最基本的条件,而仅以完成临床一般医疗医嘱及一般护理是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也难以适应人们日益健康的需求,导致临床护理工作得不到医务同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而使护理人员压力倍增,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难以提高。

1.2 医院护理培训传统模式难以适应快速递增的新增护理人员培训近十年,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对护理职业的不断重视,医院护理人员需求量不断递增,大量的新护士培训,使得原负荷较大的医院护理工作,又增添大量培训工作,传统的高年资护士带新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近年来各大医院新增护士人数达50-100人次,一组数据显示:某医院病房护士平均护龄为:27.6岁,最低平均年龄为24.82岁(见表1),护理工作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护理人员成长也是后成才的过程,虽然具备执业资格,但医院是以不确定因素多为特点的场所,大量的新注册护士能以应对应急情况,给医院以及护士本人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患者满意度也难以提高。因此,必须寻找一种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护理培训模式。

2医院护理在职教育的系统化管理势在必行

在医院护理规模不断发展的今天,单项护理技术考核和理论考核以及部分课程培训和轮转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和快速递增护理需求,医院护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起建立较为完善的护理在职教育体系,并赋予相关制度的保证,使护理教育系统化,规范化,有利于护理的持续发展。

2.1 三级护理管理中的不同职责,决定了医院护理教育必须建立“三级护理教育管理”的管理体制所谓“三级护理教育管理”,是指护理部、大科(护理大单元)、病区护理单元三级护理教育行政部门按其职责范围,分别对所属单元的各级护士职后临床护理教育实施管理。管理主要包括制定相应制度和规范,制定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对培训过程进行指导和协调,对培训工作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等。

在护理部层面,建立护理教育管理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护理教育主管、各科教育科护士长组成。教育委员会确定教育委员会成员职责,建立较强大的护理技术与技能的支持系统。调整和改革护理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需要,护理教育培训的管理逐步向柔性化方向发展,减少单一的集中培训方式,把部分精力放到战略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以及各种间接调控手段上,将系统中的资源在信息服务、经验交流、学术研究、联系协调、顾客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及时掌握和了解培训需求与不足,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护理大单元层面,护理教育委员会成员是某护理大单元教育科护士长,落实教育委员会关于护士的教育培训目标,制定护理教育培训计划,整合和协调教育培训资源,提供强大的教育培训技能支持系统,沟通各病区护理教育培训需求并与护理教育委员会联系,有效利用教育培训成本,追求培训效益的最大化,监控各病区护理教育培训质量,保证护理教育培训的层次性和普及性,保证培训进度和培训覆盖面,总结教育培训结果,并与护理质量和护理学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病区护理单元层面,病区护理单元是护士培训的主要场所,该层面教育由病区护士长落实病区教育培训计划,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在个案管理能力培养。因此,加强病区护士长继续教育管理的同时,加强各层护士继续教育的管理,就成为三级护理教育管理的重要责任。

2.2 护士在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组织网络的建立(附图1)护理人员在成熟、成材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护理人员必须逐步培养成为一名实战性较强的独立护理工作者,这就决定了病区护理人员的层次性。就护理培训对象层次多样,需求各异,教育内容广泛的特点,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的系统化保障需要临床教育培训组织网络的建立。

在职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教育培训与被教育培训,即“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在教育培训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和技巧,促进护理持续发展。护理实践就是护士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护理专家的培养。

3临床护理教育培训内容的系统化

医院护理培训有医院层面的授课和外出学习进修以及医院内部的轮转,也有科室层面的讲课和技能培训,内容涉及医疗护理、护理与法、护理服务等,但就护士个体发展的系统性仍比较缺乏。随着护理职业生涯引入护理管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及护理人员能力建设,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培训的内容系统性不足的矛盾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如何促进教育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给临床护理教育管理带来了挑战。

3.1 医院能级护士管理模式的出现促进护理培训内容逐步系统化近几年来,护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护理管理,为使护士个人成长目标与医院护理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护理组织在护士成长的不同阶段建立不同阶段的能力标准,使护士明确自己能力标准的方向,以不断给自己建立成长标准而努力,从而在促进个人成长的同时,提升护理质量。然而,在能力标准建立的同时,如何使护士达到各阶段的能力标准,而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级别,教育培训内容的匹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培训内容的系统化。

3.2 教育培训横向内容的建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运用素质冰山模型,使护理临床教育者觉悟到一味培训护理知识和技术而临床收益欠缺的原因之一是培训内容的局限性,护理知识和技术提高的有力支撑在冰山下暗礁的力量。“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是比较难以测度衡量,即使通过教育也一时难以改变,必需投入相当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转变过程,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触及灵魂的“痛苦”过程,并且不能保证都能转变成功。然而如果忽视这方面的教育,那么护理教育培训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不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的横向内容在实践中逐步被建立起来。当然在培训中,教育培训的指导者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个过程的艰难性,如何培训提升这些能力、通过什么手段考核测量这些能力的大小等具体问题,也给教育研究者留下了很大的研究、探索的空间。

3.3 教育内容的纵向发展在教育培训的横向内容的保障下,教育培训的纵向内容得以发展。护理的任务,它的实践领域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疼痛。”[1]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技能。通过学校的学习,护士掌握了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及技术,但让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真正成为护士在临床工作胜任的技能,则有待临床教师的带教和指导,同时也需要临床老师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提高护理科学研究的能力,不断总结护理实践经验,以帮助自己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也为护理专业发展留下宝贵的经验和理论。

护理教育内容的纵向发展,在于每一天的护理实践过程中,体现在临床护士对患者的整体护理中,通过护理查房和疑难个案讨论等形式,将所学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技术加以融会贯通,将临床困惑的护理问题通过护理科学加以探讨与研究,逐步建立护理个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专科理论和技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专业的发展。

3.4 教育内容的分层培训过程在教育内容框架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达到教育培训目标,促进教育培训的系统化。将教育培训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每一个护理人员层次中展开,形成护士成长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从被动学习阶段,到被动输出而促进其主动学习的阶段,学会指导和帮助所需帮助的人(患者、家属和同事),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诞生的意义,逐步稳定其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及形象,努力培养护士达到主动输出阶段,使护士在内驱动力的召唤下,不断进取,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从而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升,护理专业的持续发展。

4护理教育培训体制实践感悟

护理教育培训体制在本院实践三年来,其制度不断完善,教育内容不断被充实,促进了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的系统化。

4.1 护理教育培训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护理教育培训管理委员会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下的一个子系统,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该系统得到医院大系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输入,在大系统内建立护理教育培训运作机制,使护理职称晋升与护理教育培训的能级晋升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职称与护理实际能力欠匹配的现状;在医院内部横向系统的辅佐下,教育培训资源得到保障,同时该系统与医院外部同行联系,吸收外部同行精髓,注入本系统,促进系统内部优化组合,努力使教育培训内容符合护理临床实践和护士需求,充满活力。

4.2 临床护理教育培训师资培养的重要性临床护理教育培训老师的培养是护理教育培训委员会职责之一,在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系统中,临床各级带教老师肩负着不同范围和不同能级护士的培训任务,有效的各级带教老师的甑选和培养至关重要,也为营造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环境打下基础,护士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职业规划,达到个人护理专业发展目标,从而使护理组织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4.3 临床急需护理人才虽然临床护理人员具有很大的奉献精神,但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繁重和人力不足等因素,使一大批愿意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的护理人员,很难有机会得到进一步发展;80年代至今培养的高等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如何在护理临床中开创一片护理工作前景,促进护理质量内涵的提升,更有效地服务于广大的患者,有待管理者的思考。临床护理教育体制只是在医院内部进行工作环境的优化,吸引有志护士在临床发挥潜能,培训仍停留在护理专业的普及程度上。护理专业人才的缺失是有效护理教育培训的瓶颈。呼吁在医院能级护士培训的基础上创新一种新的护理专业发展机制,或许在国家层面,或许在省、市级层面,突破目前护理专业发展的瓶颈口,使护理专业人士为护理专业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11

1.1一般资料某院急诊部依据功能区域划分为:①急诊病房:下设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三个病区;②急诊监护室;③急诊门诊:设预检分诊区、抢救区,留观输液室。某院急诊部共有护士82名,其中男性2名,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科护士长1名,各功能区域分设5名副护士长,部级急诊专科护士4名。

1.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2010—2011年取得护士资格证书,经医院岗前培训合格分入急诊部的20名护士,男性1名,女性19名,年龄20~23岁,学历:大专7人,本科13人。传统组为2008—2009年新入科的17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学历:大专8人,本科9人。两组护士在年龄、性别、学历及入院考试成绩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培训方法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即由高年资护士带教年轻护士。年轻护士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后,即给予相应班次工作。新培训模式组即采用对急诊专科护士建立科学的分区域、分阶段专业培训体系。根据工作年限及掌握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按急诊病区、急诊监护室、急诊门诊三个区域,分岗前护士培训、急诊病区护士培训、急诊监护室护士培训、急诊门诊护士培训四个阶段。护理部建立系统的专科培训、准入制度,科室成立培训小组,由科护士长任组长,其成员由副护士长、部级急诊专科护士(科室每年选派1~2名护士参加部级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组成。采用集中授课和操作演示,保证培训统一规范。科室制定培训计划、目标,组织实施,对急诊护士进行系统化、有目标、有计划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特殊护理单元:急诊监护室、急诊门诊还需接受准入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80分以上,操作考试成绩90分以上及格,不及格者延迟3个月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离岗(病假、产假、哺乳假等)3个月以上者,需经科室对其从制度、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等方面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各阶段的培训、考试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护理技术档案。

1.3.1第一阶段:新职工的岗前培训。新职工上岗前由医院人力资源部和护理部对其进行集中岗前培训,经医院考试合格后进入急诊部。到急诊部后,先分至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病区。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由科室培训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进行培训。要求知晓急诊各项核心制度,科室规章制度、各班职责、急诊患者入院出院流程、护理文书书写、急诊科的感染知识以及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培养良好的医德,强调工作中的“慎独”精神。3个月后进行相关理论、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在急诊病区独立值班。

1.3.2第二阶段:在急诊病区护士的培训。新上岗护士分别在急诊内科病房轮转一年、急诊神经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各轮转半年,并通过科室的考试考核,熟练掌握病房常用仪器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知识,具备基本急救技能和一定的病情观察能力、常用药物知识。掌握急诊疾病护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做好急诊住院病人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1.3.3第三阶段:在急诊监护室护士的培训。急诊护士经过在急诊病房2年的轮转,进入急诊监护室,首先进行3个月的岗前培训,根据医院监护室护士准入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急诊监护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流程,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培训各种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心电除颤术、监护技术、呼吸机操作技术、血液灌流与滤过技术、各类管道的护理技术,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流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流程等,边培训边实践,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及操作实践训练,并且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对其综合能力评价合格,经护理部批准后进入急诊监护室独立值班。

1.3.4第四阶段: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在急诊监护室工作1年后,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进入急诊门诊工作。根据医院急诊专科护士准入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急诊门诊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流程,预检分诊流程、分诊技巧、洗胃技术,急诊绿色通道、急诊重点病种及常见急症的护理与急救配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突发传染病的隔离与处置等。在培训中,结合临床设置模拟病例现场演练,如:猝死、过敏性休克、小儿高热惊厥、群体伤、群体食物中毒等病例的急救流程,使护士更容易接受,也更注重实用性,使其进一步熟悉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技能。同时将理论性知识编成应知应会小册子,人手一册,方便随时学习。经过1个月的培训,经理论、操作考试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对其综合能力评价合格后,经护理部批准进入急诊门诊独立值班。

2结果

经过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急诊专科护士的分区域、分阶段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预检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新模式与传统模式培训相比较有明显提高。急诊护士适应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相比以前也都有了明显提升,基本具备了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独立的抢救能力,能与医生密切合作,并根据病情分级分区救治,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急诊专科护士

3讨论

急诊专科护士实行分区域、分阶段的培训体系,使护士感到自己的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培训的同时,定期和不定期的专科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急救技能的考核,激发了护士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了责任感,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加速了急救护理人才的成长,使医院逐步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富有经验的护理队伍。

3.1应急能力增强,抢救成功率高急诊科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科室,就诊患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且复杂的特点,急诊专业涵盖了所有临床专科的急症处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急诊专科护士通过在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病区三个病区2年,急诊监护室1年,共计3年的轮转,涉及专业面较广,由浅入深,系统学习了急救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训练有素,有条不紊,具备相应的应急应变能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根据Whelan对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面临心脏停搏这种危重病人,给予医护人员抢救的时间较短,而在这样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复杂的抢救措施,需要理论知识与抢救技能比较扎实的护士积极配合,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12

[关键词] 规范培训; 急诊护士急救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2-01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 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 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