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

时间:2022-04-17 04:37:12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1

通过各种不同的课程学习并结合自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关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十要点。关于阅读教学,首先要弄清楚目的是什么,

1. reading for fun (愉悦阅读)

2.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获取信息)

3. reading for knowledge (学习知识)

4. reading for thinking (发展思维)

5. reading for skills (培养技能),只有弄懂了目的才能有的放矢。

而在教学时往往又会出现一些误区,比如阅读教学以词汇或语法教学为主,然而我们更多的是要在丰富的语境和语用中,帮助孩子整体感知、理解、操练、运用语言。还有的阅读教学以教师领读、学生朗读和翻译为主; 重视阅读、忽视朗读现象也比较常见。与此同时,关于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是最值得学习的,比如

1. 让学生略读、扫读猜测文章大意或找出相关时间、地点、人物等主要信息。

2. 让学生在阅读中,根据上下文、构词法、语境等猜测词义或语义。

3. 让学生边读边提取核心语言(词汇、语句等),以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4. 让学生边读边提取关键信息,深层理解文章内涵。

5. 让学生边读边就相关的问题,找出答案。

6. 让学生边读边完成相关的信息表。这些方法都是实用性特别强并能帮助学生有所收获的,有了这些好的策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会在阅读教学面前感到力不从心,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2

职业经理人起源于20世纪 50年代,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流行的概念。职业经理人走上中国经济舞台只有几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就是职业经理人。在我国,职业经理人概念更侧重于民营化的中小企业管理者。

职业经理人的标准为: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技能,了解相关财务制度和法规;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懂得生产管理的基本过程和标准要求;制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合理有序地组织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纵观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大多具备这样的特点:清晰和坚定的职业目标、丰厚的职业含金量、良好的教育背景、能力训练、高度的专业化、良好的个人素养、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员管理能力等。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和应对加入WTO挑战,社会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职业经理人短缺已成为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瓶颈。而职业经理人培训则为未来市场的需求做好了“接口准备”。中国企业随着老一代创业者的隐退,一个新的职业经理人阶层正在诞生。职业经理人就业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前景非常看好。

二、专家访谈

职业经理人培训的兴起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向纵深发展的历史必然。专家预测,职业经理人就业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前景非常看好,各种名目的“职业经理人培训”成为培训市场的新宠。面对培训机构推出的名目繁多的“总裁研修班”、“高级经理人培训班”,如何选择显得很重要。卓尔培训中心主任张牧寒就如何选择职业经理人培训提出了以下建议:

他说:“参加这类培训的人都是企业的总裁或管理阶层,对他们来说,参加中、短期的培训班更为现实。人们参加培训注重的是知识提升、思维上的碰撞以及交流合作的机会,所以老师是谁,同学是谁十分重要。”

“参加培训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估,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其次要向主办方索取培训资料,看课程内容是否适合自己需要,师资力量是否雄厚。最后要看管理是否规范,比如是否对学员有入学把关,学员水平参差不齐,极易影响学习的效果。最后还要多听取来自社会的反馈和评价。”

“国内教育界在此方面尚无成熟的培训教材和模式。综观目前的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其侧重点和特色各有不同:有的侧重理论提高,有的侧重实务操作,有的强调证书的权威性,有的引进发达国家的培训课程。但是无论何种培训模式,关键是培训质量和服务。”

“选择培训班要多家比较,多方面收集信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张牧寒主任强调。

三、培训信息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职业经理人相关培训课程由清华大学教授及业界知名人士担纲主讲。弹性灵活的实战型授课,内容丰富,案例精彩,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获得更实效更直接的管理体验,而且更可快速提高企业竞争力,轻松获得企业的经营商机和庞大的人脉资源。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35-02

1.国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美国共有1400所四年制大学,其中有700所设有体育院(系),在美国没有专门的体育学院。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等一系列优秀的体育工作者都是来自于这种综合性的大学。

汪鸽,潘宪民对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概括与论述:①重视公共基础课;②自然学科的课程内容的比例大;③重视理论课程。

日本与美国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模式十分相像,如,课程数量多,分类细;重视理论的学习与掌握等,不过日本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局限在体育领域内,与卫生紧密结合。

英国与美国一样都没有单一的体育大学或体育学院,体育方面的人才同样都是综合性的大学培育出来的,并且都是特变重视理论犯贱的学习研究;在学科设置中,还兼顾了边缘学科,并且在课程开设上对儿童和残疾惹你与给予了一定的地位。

2. 国内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及田径课程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深入,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马毅、张绍礼等在对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课程设置上认为,①应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稳定,不易随时间发生变化,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其智能,从而才能在指导实践学习中更加的游刃有余;②建立综合化的课程结构,注重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③重视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内涵素养的修养,对于建设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④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使课程内容更具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结构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龚德贵、黄阵等查阅并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历次修订教学计划的经验,借鉴国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我国高等体育院系课程体系改革思路:(1)目标的构建,准确定位课程培养目标,并制定与之相符的培养规格,促进学生多方面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2)纵观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变化,分析出教学计划在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总体趋势为:①课程总门数不断增加;②学科与术科比例趋于合理;③选修课时数大幅增加,必修课时数有所下降;④课程的设置情况与培养目标联系日渐密切。同时也提出了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①课程设置单一,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学时比例不协调,前者偏少,后者过多,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②选修课不足,有碍于学生选修的自由度;③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部完善。并提出改革的建议,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黄汉升、季克异同样也是对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总结出课程设置的主要特征:(1)更新观念:①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②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③教学内容方面,突出其健身保健的功能;(2)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分配学时,促进必修课与选修课、限选课与任选课、学科与术科比例的协调发展;(3)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情况,灵活多样的开设主干课程,使课程设置更具有弹性等。

邢其年、牟艳等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的设置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与上述问题基本一致,可分为三点:(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脱节;(2)课程设置的学科范围呈现出基础学科覆盖面狭窄的状况;(3)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术科的比例不合理。并提出课程设置改革的设想,增加选修课学时,合理设置必修课程,协调学科与术科、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适当的增大选修课与学科的比例,压缩必修课与术科的学时时数。

由此看出,国内外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已形成规模,全国各级体育院校已着手对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各门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目前国内学者对田径课程改革方面也在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周晓梅、王海在对普通高校田径选修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田径课日渐受到冷落,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不一致,指出其存在的问题:①教学内容太过乏味,;②教学模式、方法等过于陈旧;③考核方法单一;以上三点都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出了促进田径选修课发展的建议:(1)建立全新的田径课程体系:①建立以健身为主的田径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田径教材,增加其趣味性、娱乐性和实效性②使田径课与游戏、球类项目相结合,从而改变田径课枯燥乏味的状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③建立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体系,是使考核体系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2)增强田径专项理论和健身理论的教学力度,突出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3)增强教师的业务学习能力,更新教师思想观念;(4)促进田径运动的发展,提高学校田径运动的水平。

孙川认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对目前田径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田径不受学生青睐的原因主要有:田径课的组织形式过于单调,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重视田径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教学,突出其竞技性,不能充分发挥其健身价值,田径课程没有活力,无法吸引学生参与田径学习的身心需求。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论,提出国内田径教学改革的措施,同样也是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入手,通过趣味课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4

【关键词】陕西省 体育教育 课程设置 比较研究

2001年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幼儿园教育阶段也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也就是说,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开始拥有一席之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受到广泛重视,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都是先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调整培养人才的宏观目标的基础上,在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变革培养人才模式,调整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才能提高幼儿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满足幼儿学校对他们的需求。

在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中,目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还很不完善,还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要,中小学体育课程对基础体育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长。体育教育专业活动的宗旨非常明确,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和陕西省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特殊人才,培养基层学校需要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首先,本研究在接受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细致分析学前教育的相关特点,明确学前教育体育专业一定要完善体育课程设置,探讨相关前沿问题,得出具有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学术参考价值的研究结论。

其次,本研究在调查与分析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把它们与学前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确定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继续改革的必要性,从整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出较为合理的对策,不仅强调制订课程设置的计划性,而且强调课程设置的实施与评价,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对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合理安排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全面调查,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专家问卷法,对问卷内容的效度进行了检验。

从本研究的需要出发,笔者走访了6所高校的多名师生,预先设计好了专家访谈提纲,拟定课程设置涉及的热点问题,针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情况,进行调查访问,征求教育专家对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通过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学前师范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按照Spss软件和Excel2003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在收集和整理的陕西省16所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的数据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和课程进行统计,提供本研究的数据依据。

下面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五套课程(计划)方案演化进行分析:

通过表1可见,1980年以来我国三套教学计划和两套课程方案细节,通过比较其培养目标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在前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都很明确,都是为了培养符合中等学校需要的专职体育教师。从1997年的第4套方案开始,跟前3套计划比较而言有了很大的扩展,但是还是定位在“中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专门型的人才”这一层次上面,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本研究随机调查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学时最高的是西北大学,共计3192学时。总学时最低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计2566学时,这6所高校平均学时2703学时,所有6所高校的总学时均高于2008年《课程方案》规定的总学时数2500学时,平均学时超过2008年《课程方案》规定的总学时数203学时。由此可见,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总学时完全符合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定。

在对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层次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陕西省高校遵守2008年《课程方案》要求,按照本校师资情况进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将课程按照必修课和选修课来进行分类,本文把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来分别进行研究。

课程结构比例决定学生具体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课程的总体计划,陕西省体育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改革总体趋势趋向于逐渐增加体育课程相关门类,随之而来的是影响学生具体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课程,表现为必修课学时的比例趋向于下降,选修课学时的比例趋向于增加。

公共必修课是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共必修课在不同的教育典籍中有不同的提法,如普通教育课或公共基础课,虽然提法不同,涉及的课程内容比较类似,都是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全部都要修习的课程,作为高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公共必修课侧重于教授给学生普通文化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保证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进度。

专业限制性选修课又称指定性选修课,它们在课程设置上的重要性介于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必须在学科规定课程内选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作为指定性学习课程。

通过对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研究,了解到目前陕西省各体育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情况差异很小,基本上都是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的。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任意选修课的开设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有效满足学生多种能力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喜欢的任意选修课,他们在按规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闲暇时间,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效果非常好。

通过对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方案的调查和研究,这6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总共开设了133门任意选修课供学生选学,从选修课的数量上说是非常可观的,可是学生能够用来选修这些课程的时间却是相当有限的。

对学前师范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其体育课程安排两年,第一年为选修课程;第二年为任意选修课程。具体项目和内容有:一年级:篮球、排球、武术、田径、健美操、艺术体操;二年级任意选修课程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科目。每学期总学时为144学时。另外本研究还对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幼儿师范学院两所学校进行调查:其体育课程内容根据幼儿大班、中班、小班的体育活动内容进行设置。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分析,学前师范体育教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内容相差太大,内容虽然结合了幼儿的特点设置,但内容还是单一。

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虽然采用的选修课和必修课课程有所区别,可是都强调体育考试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性,他们都非常注重用项目测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期末考试之外,他们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把学生的学习表现也纳入考核环节,增强公共体育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随着领导部门的指挥棒转,没有充分发挥本高校的学情,课程设置缺乏创新,过于强调体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共性,忽视学前师范本科体育专业的特性,采用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对此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改变教育思想观念,应实现目标规格的多样化,要确定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能够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专业化和多元化需要,培养理论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陕西省体育专业教育学生必须具备幼儿体育活动教学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除了要增强自身的健身习惯外,还要养成终身锻炼的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幼儿体育教学的职业态度。陕西省高校应依据实际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确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前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研究报告,1998。

[2]袁吉林等:《当代职业教育大趋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

[3]刘红、赵建强:《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确定依据的探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4]陈宁:《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45页。

[5]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体育科学》2004年第3期。

[6]俞丽萍、李树屏、魏家骏:《优化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400页。

[7]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第11期,第1-3页。

[8]周登高:《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综览》,第七次体育科学大会文集,2004年10月。

[9]李靖:《体育院校与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比较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0]安儒亮等:《21世纪初体育高级专门人才需求趋势预测――兼析体育院校专业调整和重新布局的必要性》,《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7月。

[11]陈武山等:《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39期。

[12]黄汉升、林顺英:《体育院系课程设置:国际比较》,《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第12期。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5

论文关键词:体育院校 在职教育 运动训练 专业网球 专项教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我国8所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网球专项的46名网球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调查表(一)46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lo0%。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2、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职教育因素包括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在职进修、脱产培训等,是教师素质行程的发展阶段。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中指出:“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高等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教师培训的权利。”

2.1师资质量

表1显示,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人数最多,调查数据显示有67%的教师为提高学历而参加进修,网球是一门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向国外学习与交流的学科,所以需要拥有高学历的专业教师。

2.2网球专项教师进修方式及经费来源的调查分析

进修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经费也是制约教师进修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院校网球专项教师进修的方式及经费来源如何,统计结果可见网球专项教师以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的人数近些年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2.3网球专项教师的进修机会的调查分析

在对国内8所体育院校网球教师的调查问卷中(见表3),得出近3年没有进修机会的教师有2人,执教年限在l~5年的教师中三年内有2人没参加过培训,占教师总数的l0.3%,有过进修机会的占教师总数的89.7%,可见只有一名教师有两次进修机会,其它26名教师在3年期间只有一次进修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进修学习的次数太少。据有关专家统计,一个工科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半衰期为5~7年;计算机科学的半衰期仅为两年多。

由表3中数据所见,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1~5年的人数是8人,占参加培训的教师总数的30.8%,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6~10年的人数是10人,占参加培训的教师总数的38.5%,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l1~15年和16年以上的人数都是4个人,各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l5.4%。进修机会主要是个人申请,占61.6%;在本校参加进修的教师所占进修教师的42.3%,在外校参加进修培训的占53.9%;参加网球技术培训班的教师主要是执教年限l~5年和6~10年的教师中,占7.6%。

2.4网球专项教师进修内容的调查分析  

由表4可见,执教年限在l~5年的教师居前三位的学习内容是教育学理论、训练学理论和研究生课程,分别是23.1%、l9.2%和l9.2%。执教年限在6~10年的教师居前三位学习的是研究生课程、教育学理论、训练学理论和工具性科学知识外语,分别是23.1%、l9.2%、19.2%和19.2%。执教年限1l~l5年和执教年限l6年以上的教师在进修内容上主要是教育学理论、训练学理论和研究生课程。从进修内容上看,基本上都属于术科教师专业范围内的课程以及基础课程。这些进修内容所表现出的特征是由教师所成长的年代、教育发展的水平以及教育制度决定的,教师进修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理论、训练学理论和研究生课程,三项进修人数比例接近,已成为教师进修学习的主要内容。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6

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书模板【一】今天,认真阅读了“国培计划(20xx)――示范性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的第一阶段内容:熟悉项目方案,逛逛网络家园和我的研修,我的郑重承诺。这是本人第二次参加国培,每一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不同行,本人承诺参加研究,并且做出如下承诺:

一、确保研修的时间。研修的时间为20xx年12月到年12月,一共有7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客服研修时间战线持久,工作事务繁重的困难,保证研究时间。

二、保质保量地完成研修项目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学员互评和在线讨论,能够做到培训结束后按时提交7个阶段的作业。

三、充分发挥线上学习与线下的作用:本次研修以线上自主学习为主,但是本人会将学习的内容延伸到线下,延伸到自己的课堂。同时抓住分散学习、专家在线答疑与集中讨论的机会,积极反思课堂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远程培训平台与其他地区的研讨交流活动。

时代在变,课堂在变,学生在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学生。本人会有效利用时间重要,更好地做好自己的研修计划,出色完成研修任务。

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书模板【二】房山初级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一般来说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比较落后,课堂教学还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但是近几年,国家对学校投入资金加以建设,使得我们的学校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现代化教学的多媒体设施,教学上也引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由于我们的环境比较闭塞,教师对于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上课时在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资源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语文教学所能运用的到的资源是丰富的,如果能正确利用,那将是老师的幸运,更是学生的幸运。

这次国培的机会十分难得,相信大家在这次系统的培训中,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为了更好的完成培训的任务,获得更大的提升,语文教研组共同研究,制定以下研修计划。

首先,本教研组将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培训学员的要求,珍惜机会,使得学员最大限度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其次,本教研组将严格遵守培训作息时间,按时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每一项活动,认真听讲,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认真做好前期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写好个人研修计划;完成网上破冰,相互了解,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用心看视频,认真做作业;积极发帖、回帖;多写学习日志,分享校本资源;多质疑多答疑,利用好培训为我们搭建的良好平台。

再次,本教研组会努力将培训所学运用到实践之中。

大家在忙碌之中抽出时间来学习,便是想要有收获。我们将努力向专家学习,引进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将这些理念和方法,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当然,在培训中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面临着挑战。对于培训的陌生,大家难免感到棘手,加之自身的教学任务繁重,培训一开始便都感受到压力。但是我们相信,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不管什么样的挫折,总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我们房山语文组的同仁们将会一起积极的面对,去寻找,去追逐,去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

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书模板【三】河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小学数学培训班将要在在南京师范大学开班,20xx年以来,省级的骨干教师学习、省名师选拔学习等四次省级培训和学习,但是这次却是唯一一次国培计划,并且是走进高等院校的学习,能够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研修和学习学习,特别是能够到南京师大,这所高等学府聆听专家的教诲,颇感荣幸。每次外出学习,我都能够在短期内享受一次精神的盛宴,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每次都让我欣喜不已,因为一次学习都是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境界。为了能够在这次培训中有更大的收获,在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

一、聆听——积极主动的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遵守培训院校的各项要求,每天提前到学习地点,按时参加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笔记。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报告,解读专家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二、参与——向专家请教

对报告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找机会向专家请教。并努力向培训的教授提出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学习,各位学员都是各个地区的一线教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或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三、反思——寻找提升新途径

每天晚上坚持整理笔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写出研修日志,发表在教师培训平台上,并且坚持每天更新新浪和网校office搏客日志,作为“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河南省名师”,对照自己以往的专业成长道路,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专家所谈的课堂教学的接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的方法和途径,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大的提高,并将所思所悟及时整理,至少要有3篇高质量的文章,向报刊杂志投稿。

四、读书——坚持自我内涵发展

在课余时间,认真读书或在网上搜集各位专家推荐的学习内容精心研读。并且在这接近20天的时间内,争取读完《名师备课经验》这本书,写出3篇高质量的读书心得和体会。

五、课题——学以致用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7

关键词:华盛顿协议;消防工程;专业建设;专业认证

一、引言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能够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认证科学化及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消防工程专业要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努力促进消防工程专业建设和持续发展,构建与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的消防工程专业教育体系,实现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与国家、社会、部队建设发展需求动态、有效对接。

二、加入《华盛顿协议》为我国工程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华盛顿协议》于1989年由美国等6个英语国家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发起,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旨在建立共同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通过多边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实现工程学位互认,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国际流动。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了国际认可,必将助推我国工程教育融入世界工程教育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实质等效”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产业变革迅速发展的需要,工程教育互认要求高校按照国际先进理念推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认证标准对工程专业建设的启示

学生学习结果是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很重要的一个评估标准。《华盛顿协议》各成员大多采取“目标导向”的认证标准,将学生学习成果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并以促进专业的持续改进作为认证的最终目标[1]。这一认证标准给我国工程专业建设带来诸多启示:

(一)根据需求导向制定培养目标

内部需求与外部需求是产出导向理念方向设计原则的出发点,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通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内外需求”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2]。内部需求取决于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学生、教师等教学主体的需求等。外部需求主要指国家、社会和产业行业、用人单位等主体的需求。国家与社会的需求是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主要依据;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教育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主要依据。

(二)根据目标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在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中,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贯穿于培养过程始终,课程体系的设置、软硬件条件的支持、师资队伍的配备等都是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3]。培养目标明确了未来5年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主要就业领域和性质、主要社会竞争优势,关注的是学生“做成什么”。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关注的是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能做什么”。然后,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必须逐条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每一门课程都要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有所贡献。

(三)根据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模式

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的课程体系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才能实现,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融合。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从以知识体系为中心转向能力达成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强与工业界结合,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持续改进完善质量保障

持续改进的实现,质量监控与评估是基础,反馈机制是核心。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快速响应,有效改进,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持续改进需要多个闭合回路,既互相独立又互相渗透,包括课内回路、校内回路和校外回路。课内回路,即课程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校内回路,即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估,根据监控过程发现的问题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结果,改进培养过程与毕业要求;校外回路,即广泛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质量评估,包括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用人单位评价制度,校友、家长、行业企业家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等。

四、基于《华盛顿协议》的消防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消防工程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武警学院消防工程专业创办于1999年,是部级特色专业。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消防工程专业建设,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根本,逐步树立起工程教育的目标导向理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战化教学训练(实践教学)、服务学生发展、支撑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安全形势和部队快速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实战能力培养相对弱化、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运行有效度不高等实际问题,构建与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的消防工程专业教育体系,实现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与国家、社会、消防部队发展需求动态、有效对接。学院消防工程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研究国家、社会、消防部队、消防行业的需求及学科发展内涵,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应的能力”为导向,确定科学合理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支撑培养目标达成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反向构建课程体系并明确课程目标,建设并维持能支撑培养目标达成的各项基本条件,以课程体系为载体实现培养目标,通过动态的评估与反馈,不断实现持续改进。

(一)围绕服务面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标准是大学本科教育的聚焦点,也是衡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武警学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首次确定了人才培养总目标、人才培养总体标准,以及应用型指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分类培养标准,根据不同警种的培养规格差异性,确定了3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每个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专业培养规格标准,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避免专业同质化。武警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形成了学院总体层面—警种大类层面—专业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标准体系。消防工程专业以学院人才培养总目标、消防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部队关于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根本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方面表述其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而关于消防警种的共性要求在消防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中予以体现。

(二)坚持目标导向,优化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学院突出消防工程专业教育特点,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依据,确定消防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能力模块化构建思路,根据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厘定学生的学术能力、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将这三种能力进一步分解为专业核心能力。围绕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三大核心能力,即从事消防监督检查的能力、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的能力、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的能力。围绕三大核心能力分别确定核心课程,基于核心课程确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在教学计划确定前,通过制定《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知识技能点对应关系表》,系统梳理专业核心能力,论证研究支撑核心能力的子能力,将课程归入不同子能力模块中,用图表的形式厘清了课程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形成了“理论教学生成思维能力—实践教学生成任职能力—日常管理生成军政能力—岗位历练生成发展能力”的综合课程体系。

(三)坚持战斗力标准,大力推进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

学院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军事基础训练、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执法能力训练、岗位任职能力训练递进升级,认识实习、调研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系统衔接,课程实验、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将体能技能达标、技能比武贯穿于培养全过程,消防工程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比例由11.8%提升至20.5%。特别是在学生实习、专业综合演练、遂行重大活动任务等环节,开展了系列贴近部队、聚焦实战的专项技能训练和实战练兵活动,创设近似真实的工作情景,组织学生参加“9•3”阅兵、杭州G20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强化了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和专业化工作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在天津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立了联合培养基地,与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常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实验室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围绕在校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统筹考虑了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的融合发展,设置了警种通修课程、专业综合演练教学环节,组织开展专项技能训练和任职能力培训互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任职教育模块,邀请部队专家开设来自部队一线的指挥技能、管理能力、专业培养训练和系列讲座。

(四)注重个性化培养,全面服务学生发展

1.优化调整选修课程体系。为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扩大学生自我发展空间,学院构建了灵活开放的选修课程体系。保证选修课比重,使选修课学时占计划总学时的比例保持在15%左右,不断丰富各专业的选修课程资源;扩大选课自由度,通过降低选修课修课模块数量,取消过多的知识模块限制,扩大学生选课的自主性;改进选修课修课模式,构建套餐式、组合式的选课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将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学精通、学扎实;创新实践技能选修制度,在公安院校首次提出并实行了实践技能选修课制度,将学生应具备的各种实践操作、专业技能单独设置成若干科目,由学生自主选修,教师适当指导,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2.建立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学年学分制,构建了多元化的修课方式和弹性灵活的学业管理模式,形成了课程学分、绩点学分、奖励学分三合一的学分制学业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前须修满规定的课程总学分;将绩点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业质量和奖学金评定等评优评先工作的基本依据;充分发挥奖励学分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部级、省部级学科竞赛,以及担任新训班长等各类专项训练活动。建立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相结合的学历激励机制,培养具有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性人才。3.构建适应现代化学习需求的在线学习平台。学院建成了精品课程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案例战例库、教学成果库、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库、专业综合演练预案库等6个特色教学资源库。近年来,为积极顺应“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将慕课等网络优质资源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2014年建成武警学院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引进50余门在线通识课程,建成3门自有慕课课程,全部面向学生开放,按照选修课模式进行管理。

(五)坚持平台支撑,着力加强条件建设

学院建有部级消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消防专业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火灾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火灾物证鉴定中心,以及安全技术与工程实验室、消防基础实验室、防火工程实验室、消防实训演练实验室等4个专业实验室,为消防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消防工程专业聘请了17位地方科研院所和消防部队一线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每年聘请1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选派教师到美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作为财政部武警部队院校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学院信息化建设近五年有了长足发展,构建了“三横三纵”的信息化总体架构,以及互联网、公安网、校园网三网并行的网络格局。新建和升级了综合实战指挥中心、模拟演练中心、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自主研发了“易燃液体及电气火灾物证鉴定仿真实验系统”等7个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引进了“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等6个消防部队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了与部队实战训练的等质同步。

(六)坚持持续改进,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闭合回路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一个中心”———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两个结合”———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三个回路”———课内回路、院内回路、院外回路,“四项检查”———开学教学准备检查、日常教学运行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全程评价、重点环节审查,“四个评估”———部系评估、机关处室评估、教学基层评估、专业与课程评估,“五个反馈”———学生、教员、学院、领导、部队反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模式,从理念落实、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估、组织和资源支持、信息收集与反馈利用等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的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其中,“三个回路”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核心。课内回路改进教学活动,涵盖课程标准建设和课程评价、随堂听课、教学互评、教学信息员监督与反馈等;院内回路改进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涵盖毕业生问卷调查、学院开展的专项评估、院内专业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教学质量报告公开等;院外回路改进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涵盖毕业生跟踪调查、部队用人单位评价、消防行业评价等。

五、结语

近年来,武警学院坚持用国家办学标准检验和衡量学院的办学水平。2016年5月,武警学院参加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学院在办学治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消防工程专业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今后,武警学院将以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消防工程专业建设,建立满足消防部队实战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力争推动消防工程专业早日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质量认证。

参考文献:

[1]李文.基于质量的工程专业国际互认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2]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7(3):32-39.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8

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

美术学科远程培训工作总结

陈卫和

今年是第四次教育部组织的高中新课改实验省培训,主要面向我国西部地区,参加的省市有、贵州、甘肃、四川和重庆,青海后来加入。这项工作在教育部师范司的领导下,纳入国培计划由中央电教馆组成项目组主持,具体仍由继教网平台运作。这次远程培训的专家团队集中地点设在北京西郊凤凰岭实创西山科技培训中心——2007年第一次远程研修新思考网平台也设在这里,期间平台被黑客攻击遭遇研修重创,这一“黑色记忆”今年又被唤起——这次远程培训开始两天由于平台技术问题登录困难,后来调用去年平台替换恢复正常。培训时间从7月28日开始,8月6号团队工作结束,8月7日至9日派出团队三位专家网络值班,继续学员作业和班级简报的评阅。

今年的远程培训工作尽管一开始遇到困难,但是在专家团队与继教网的齐心戮力下,迅速替换平台转移数据,发挥网络研修的无穷魅力,仍然取得了极好的研修效果。在研修的平台上学员纷纷转录首席专家尹少淳教授的留言:“网络断了思想不能断,平台塌了精神不能塌”,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投身远程培训。在美术学科远程研修课程简报第九、第十期后面的跟帖中,好评如潮热评不断,“感谢专家”、“感谢平台”、“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好的培训”、“希望保留平台内容”、“希望常常回来学习”等等留言比比皆是,获得超过预期的培训效果。

以下是美术学科远程研修培训情况的全面总结。

一、 美术学科远程培训概况

本次远程培训资源是在去年基础上修改开发的,有10个专题的视频课程和拓展文本资料,组建了今年的美术学科远程研修辅导团队。这支团队由美术课标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挂帅首席专家,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周凤甫老师具体负责,总共有15位教授、教研员、优秀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专业博士生组成。团队专家分为驻场和异地相互支持的方式开展工作。异地主要是在广东的视频课程专题主持专家,他们在专题研修时上网辅导和评阅作业,同时为课程简报撰文引领研修。在北京驻场的10名专家以学科核心专家为首,首师大美术教育专业的博士生为工作骨干。他们紧密联络各地班级和异地的专题主持专家,按照五个省区分工评阅学员作业和班级简报,每天推出一期课程简报,并根据研修进展和学员的问题,组织了两次在线视频答疑。

本次远程培训虽然前面遇到平台登录方面的困难,但是整个研修活动进行的紧张有序。北京驻场辅导团队27号一报到,就开始夜以继日的工作,28号一早推出课程简报“集结号”,期待远程培训第一天,学员们就听到专家团队的声音。在10天紧张的研修中,专家团队的作息时间一反常态,每天只能够睡五六个小时,就寝都在晚上两点以后。负责简报编辑的张莹莹老师,一般收齐简报栏目稿件都到了下半夜,为了保证学员每天上午看到我们的课程简报,她每天工作都是通宵达旦。美术学科研修团队《下马观花》课程简报每天一期,研修期间共11期,每期浏览量都达到千人以上,可见学员对简报的喜爱。美术远程研修团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简报的内容和形式,形式可以说发挥了美术学科的优势,做到有声有色全方位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内容则是刊载了一批高质量的研修文章。美术课程简报有个“深度点评” 栏目,每期都有专家团队的精彩文论,除开首席专家尹少淳教授撰稿外,其他专题主持专家和辅导团队的博士生纷纷执笔写作发表高论,学员评价简报充满精华和精彩。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9

江南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设立于1985年,是商学院创建较早的系科。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落实《江南大学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本专业积极加强专业建设,不断完善本科生培养方案和进行教学改革。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指导思想:①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学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②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吸收近年来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果。③继续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文理交叉、理工渗透、艺工结合。④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课外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基本原则:①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②注重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专业教学与创新研究。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和效果。④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大学的优势,丰富课程资源,增加选修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2.1 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本系坚持“厚基础、宽口径、跨学科、复合型”的办学原则,培养既具有宽广而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又全面掌握国际经贸基础理论、国际商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与之相对应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包括校定必修和选修、院定必修和选修,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2.2 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是为了达到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质量要求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本专业在总结以往本科教学培养计划的基础上,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为先导,加大学分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在课程整合优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体现了本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2.2.1 构建多学科的大基础教育。本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是站在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高度,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努力构建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文化基础以及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适当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注意加强基础教学,淡化专业方向,为不同学科间交叉、渗透、融合,搭建平台。在毕业额定学分和学时方面较以往有所下降,院系定必修和选修课得到进一步加强;校定必修课有所削弱或淡化;实践教学中学科前沿专题讲座安排更趋合理。

2.2.2 构建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平台。本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逐步加强设置了柔性课程,在满足分层次、分方向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考虑了本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特长、能力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在专业教学内容的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中,加大选择范围。一方面体现公平、自愿原则,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实施优生优培,因材施教,为优秀学生培养创造条件。

2.2.3 强化和完善了实际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在逐步加强和拓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保证向学生提供较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结构的同时,加大专业实务性课程与技能性课程,突出实务性与技能性特色,另一方面,结合地方对外开放的需要,开设区域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专题课。以增强学生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与“学、研、产”一体化相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

2.3 专业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

2.3.1 国内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比较。本论文主要通过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比较,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中美在该专业存在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公共基础课方面,双方都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外语教学,美国大学不仅设置了多语种的外语课程,还安排一学期时间使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学习。但是,由于中国高等教育重视政治、体育、军训、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使公共基础课的学分比例较高,特别是必修课较多,选修课较少,在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方面课程还不多。其次在专业基础课方面,中美课程设置比较相近,但美国学分比中国多,重视实务性的课程。在专业课方面,美国的课程设置更加细致,注重课程分解,必修课比重小,体现专业口径较宽的选修课程较多。另外,还重视区域研究,开设了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特设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方面情况。

2.3.2 国外课程结构体系优势的借鉴。本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修订力求体现“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的教育理念,学习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本科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要求 “高、新、精、现”,即有高起点,反映新知识、新科技、新成果。首先在公共选课程设置方面,减少公共课程所占比例,同时进一步重视人文科学素质和自然科学等课程教学,校定必修课有所削弱或淡化,学分比例减少2%。其次在专业基础课方面,突出基础性教育,使院定必修课程有所加强,学分比例增加4.1%。同时,注重专业课程,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专题讲座的热点研究和及时调整。总之,通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革,使本专业在多语种教学、实践教学、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教学特色更加明显。

3 小结

本论文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中,结合国内外同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比较和借鉴,从课程结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入手,探索了校、院定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的优化比例结构,积极构建多学科的大基础教育、构建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平台、以及强化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不断改革,使本专业在多语种教学、实践教学、中小企业研究教学等方面的特色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刘丽艳.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结构重组初探.现代教育科学.No.6, 2006.128-129

[2] 胡俊文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江汉大学学报.No.4, 2006.93-97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10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审视;理论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师范教育已有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社会进步与教育的进步奠基在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基础之上。体育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体育教师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下级纲目,是指对体育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即在对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体现了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是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我国于1980年至今,先后出台了5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改革的总体特征是:培养目标得到扩展,更适应社会需求;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课程的结构趋于合理,特别是选修课程和学科类课程得到加强,教材得到更新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与以往颁布的《课程方案》相比,体现了21世纪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时代特征几年来,其运行的效果如何,有哪些经验与不足,这是研究的初衷,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体育教师教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多种科研方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历史发展的总体概况比较。

311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分类与学时分配的比较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知,5套教学计划在专业课程方面的分类和学时的分配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1980年计划中专业必修课课时与4年总时数的比例高达678%;1986年和1991年计划中专业必修课学时稍有减少,分别为538和536;1997年方案中专业必修课课时为447;2003年方案中专业必修课课时减少到413,纵观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发展历程,主干课程由高度的计划性演变成宏观的指导性。

312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内容结构的比较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结构是所设置全部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结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人才培养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而专业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各自不同的课程结构,及由此而决定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课程体系是高校专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来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文件。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师,还应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体育工作者,突出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方案中任选课程分为理论学科和技术学科两类共列出47门课程,而且这47门课程,绝大多数都是新型的、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与体系小型化和规范化的课程任选课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有可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深入,设小课,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其目的是扩大信息量,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数量多,供学生选择的范围广,自由度也就增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有限学制、学时里,既要增加新的内容,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之间的矛盾小型化课程一般具有微型化、前沿性和研讨型的特点,能体现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与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扩大。

3.3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制度讨论的热点

近几年在师资培养中出现许多热点讨论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处理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适应性”;体育师资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是什么?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如何寻求体育教育专业考生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最佳结合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师培养课程制度上表现为:课程设置中学科与术科的关系问题,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问题等等。

3.3.1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当然是体育师资,然而,近年来由于强调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被削弱了,体育师资培养质量下降了,尤其是在学校体育发展日新月异、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的今天,许多从体育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似乎对学校体育改革“两眼~抹黑”,很难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此强烈呼吁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大力加强“师范性”这就给课程设置提出了公共课、专业课和教育类课程的比例问题。

3.3.2关于术科和学科的关系问题,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始终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诚然,这两者的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总应该有个主次之分。

近半个世纪来术科和学科此起彼伏,从三七开到倒三七,翻来覆去,争论不休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既有其相同点,又有其不同点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标志,就是既能够使用文字语言进行讲解,又能够使用形体语言进行示范换而言之,体育教师如果不能进行正确、恰当的技术示范和指导,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失去了自我价值,也就同时丧失了“体育”的品牌这就要求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广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有关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注重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掌握牢固的体育专业的基本技术、技能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并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圆满完成新课程目标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3.3.3对在体育师资培养中“一专’’与多能的问题不同的看法反映在课程设置上是术科中普修与专修的关系诚然,对“一专多能”的要求,从总体来看,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对“一专”与“多能”的理解及其关系上,却存在不同的声音如今由于整个术科被削弱了,“导致学生一专也不专”,“多能也不能”,才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悲哀此外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课程还存在在课程名称上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学科名称上缺乏规范性,在选修课上和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些问题将会更加清楚和明朗起来!

四、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11

关键词: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45-02

引言

航空航天代表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最前沿,是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增强国防安全和加快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航空航天类高校教育,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人才是服务我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需求。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关键。当前,以美、俄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大国都建设了自己特色的航空航天专业院系,开展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论文旨在通过材料的梳理,了解国外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培养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一、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一)美国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美国是世界上航空航天类研究最发达、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国家,其人才培养主要依赖其国内的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教学与科研由航空航天系负责,下设三个部门,分别是信息部、航空系统部、飞行器技术部。信息部分主要研究航天系统有关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技术,如卫星通信、高空侦察、空中通信、集成防御系统等,负责教授导航、制导、控制、通信、网络、实时软硬件系统等课程。航空系统部门主要研究航空航天高复杂性系统的设计、制造、操作方法,教授最优化方法、故障诊断、系统容错等课程,建有人机实验室、空间系统实验室、国际空运中心、操控台研究中心、复杂系统研究实验室等。飞行器技术部门负责计算方法、流体力学、推进技术、材料科学、结构技术等的研究和教学,建有宇航计算设计实验室、空气涡轮实验室、宇航微小结构协会、空间推进实验室、先进材料和结构技术实验室等。

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系隶属于工学院,承担航空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该系的研究领域包括空气弹性变形及流体仿真、飞行器设计与控制、应用航空动力学、空气声学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动态系统计算、机器人控制、复杂材料与结构、湍流模拟、推进、高超声速流体、导航、控制系统辨识与优化、卫星工程、湍流与燃烧等。

(二)俄罗斯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俄罗斯也是航空航天强国,开设航空航天专业的主要学院有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建于1930年,拥有12个学院,56个系,128个实验室,3个设计局,几个计算机中心,一个实验工厂,一套运动航空训练设施,一个莫斯科附近的飞机场,两个科研机构(应用力学和电气力学,低温研究)。该学院通常以数字编号代替学院名称,从一院到十二院分别为航空工程院、发动机院、控制系统院、信息与电力院、无线电电子学院、经济与管理院、航空航天院、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院、应用数学和物理院、应用力学院、人文科学院、预科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拥有空间研究及高技术学院和航天技术学院,设置了飞机制造系、航空发动机与能源装备系、飞行器管理系统系、航空导弹技术系、飞行器无线电技术系统系。

(三)欧洲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其工学院设置了航空系,主要负责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包括航空动力学与航空结构学两个研究方向。航空动力学方向包含流体基础、航空飞行器设计、控制、生物医学、环境与工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航空结构学方向包括计算力学、冲击与损伤、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法国国家高等航天航空学院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欧洲航天业发展的中心地带,致力于培养顶尖的技术工程师,在研制协和式客机的工程师当中,有许多就是从法国高等航天航空学院毕业的。学院下设5个系和一个研究中心,分别是空气动力学、能源、推进系、结构与材料力学系、光电子与信号系、语言文化艺术系、航空宇航中心。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一)学位与专业设置

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多数是本科四年,研究生二年,英国有本科3年,研究生1年。俄罗斯不同,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预科1年、本科4年、硕士2年、博士3年。在学位设置上,各个院校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学学士、航空工程理科硕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与宇航工程学士、航空学理科硕士、航空与航天学理科硕士、机械与航天工程理科硕士。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课程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MIT)航空与航天专业是美国同领域中最有名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世界闻名。MIT航空与航天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方向:航空与航天科学工程专业和航空与航天信息科学工程专业,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都建立在航空航天基础(核心)课程上,下面分别以A和B代指这两个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和系课程构成。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包括基础科学课程(6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程(8门)、科学与技术限选课程(2门)、实验课程(1门);系课程包括系核心必修课程、专业课程、试验与进展课程,其中系核心必修课程包括一体化工程I、II、III、IV,计算机和工程问题求解引论,自动控制原理、动力学、随机系统分析、微分方程;专业课程中专业A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推进系统引论、航天工程中的计算方法,专业B包括航天系统的评估与控制、数字系统实验室介绍、实时系统与软件、交互系统工程、人为因素工程、自主决策原理;试验与进展课程包括飞行器工程、空间系统工程、试验项目I、试验项目II、飞行器进展、空间系统进展I、空间系统进展II。

(三)学时学分要求

1.学分组成。课程学分组成考虑教学环节,如MIT飞行动力学课程,总学分12分,构成包括课堂3分、实验1分、预习和复习8分。另外还有无学分课程,课程必修但无学分,如普林斯顿没有学分制、强调上课门数,斯坦福大学基础课程要求5门航空航天基础课程,专业课程4选3。英国大学一般不设立学分制,所有学生都按部就班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

2.学分要求。美国大部分学校有明确的毕业学分数要求。如MIT航空航天工程系根据培养计划设课程学分,又分成4类,分别是核心课(core)108、专业领域课(professio-

nal area)48、实验和综合应用(experiment and Capstone)30、非限制性选修课(unrestrictived elective)48,总学分大于234学分。但是在学分数量并不统一,差异很悬殊,如密歇根128学分、MIT大于234学分、宾州州立132学分。航空航天专业必修课比例很高,有的高达90%以上,如斯坦福、佐治亚理工、普渡。另外还有只要求课程而不要求学分的,如普林斯顿毕业要求共36门课。

3.学时要求。有些大学要求学时达到一定数量,如悉尼大学本科至少192学时,研究生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至少144学时。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基础课程设置门数要求,其他按学时要求,数学(6个学时)、技术选修(12学时)、人文社科类选修(45学时)。

三、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培养特色

归纳起来,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在专业培养上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设置宽、窄各有特色。美英等专业设置以宽口径、大类培养为主,基本不针对特定航空航天器划分专业,学生专业方向只是体现在个别课程的选择上。俄罗斯、乌克兰等的专业划分细而精,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几乎整个大学的院系专业就代表了航空航天器的各个不同部分,专业面向具体而明确。二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少而精且多样化特色。美英等课程每学期课程数量相对较少,但课业工作量不少。学生毕业所需学时学分也不少。美英等航空航天专业的课程必修多、选修少,完全学分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反映了航空航天专业的特殊性。课程学习课内外并重,还有较多实践环节、交流讨论、项目设计等。课程的环节丰富多样(如剑桥)。教授授课。三是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在通识教育上,在课程设置中有重视科技写作、科研道德规范、表达与交流、团队协作、人文素质培养和工程师就业指导。在专业教育上,强化多样化实践环节、注重专题课程和生产实习。四是注重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培养。例如南安普敦大学设置有工程管理与相关法律的必修与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在工程实践中如何领导团队、进行项目管理与风险评估、做出决策以及熟悉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还会从工业部门请来客座教师来协助授课,并安排有相应的实践环节。针对个性化培养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大的选择基数。

四、总结

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是航空航天类研究生人才的后备军。论文主要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学位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时学分要求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田正雨,李桦.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本科生课程体系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2]MIT航空航天系战略计划[Z].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译.1991.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12

一、发展概述

(一)台湾

台湾成人教育学专业培养起步较早。1985年,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设置了硕士班,是大学开设成人教育课程的开始。1993年,中正大学设成人及继续教育所和高龄者教育所。同年,高雄师范大学设置了成人教育研究所。随后,玄奘大学和暨南大学分别于1995和1999年设立了成人教育与人力发展学系和成人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并且,这五所院校在地理上分布合理,北部2所、南部2所、中部1所,均衡发展。从院校类型来看,师范类院校有2所,综合类院校有3所。台湾虽只有5所院校,但培养的在校本科生达400余人,硕士研究生有600余人,博士生也有120名左右,总体培养人数近1 200人。同时,从层次结构来看,台湾地区成人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形成了本科、硕士(在职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甚至还包括众多的进修班和硕士在职班。

(二)祖国大陆

祖国大陆的成人教育学专业起步较台湾略晚,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首先开设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并于2004年创立成人教育学博士授予点。截至2015年,以成人教育学硕士进行招生的院校有34所。从地域上看,目前大陆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所属院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占近三分之一的数量。本文将以上海地区的成人教育学专业为例,包括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同济大学(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下不设成人教育学二级学科,仅作为研究方向,本文将同济大学也列入研究范围)。

祖国大陆在校硕博生的总数约为350名,其中上海地区该专业在硕士研究生的总体人数约为64名,博士研究生约为10名。从层次结构上看,祖国大陆成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仅设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整体培养结构失衡,表现在:

第一,本科和在职硕士缺失。首先,本科缺失,使得该专业硕士生阶段的招生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学生跨专业,有利于学科交叉和渗透,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其次,在职硕士缺失,致使成人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博士阶段招生过少,相比台湾的20名在校博士,大陆只有13人,其中华东师范大学10人,西南师范大学3人(据学校官网查阅录取名单,截至2015年6月份)。大陆成人教育学层次结构不健全,且人数较少的现象,与大陆成人教育发展的水平低紧密相关。

二、培养方案

(一)学分体系

1台湾

中正大学是台湾地区成人教育专业发展较早、结构层次相对完善的高校,因此将作为台湾地区成人教育学专业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

2上海

3比较分析

学分要求。台湾地区设有成人教育学本科阶段,对本科生毕业修得学分作出明确规定,如中正大学为129学分。此外,学士班的培养,在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加大专业课程的培养力度,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大量的自由选修课程。硕士层面,中正大学将32个学分分布于研究方法、基础理论、核心课程和专业发展四个系列,比重分别为22%,22%,28%,28%。大陆高校对成人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分数的规定相差不多,最高当属上海外国语大学的33学分,其次是华东师范大学的31学分,上海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学分要求较低,分别为27和28学分。大陆高校在该专业要求的修业分数总体上略低于台湾地区,同时,大陆高校都设置一定数量的公共必修课,大致占58学分。另外,部分院校还设置专业课程之外的其他必修课程,专业课相关课程的比重平均在78%左右(24个学分上下)。比较之下,大陆院校对专业课相关学分要求低于台湾院校,这将影响成人教育学专业整体的培养水平和质量。其次。在博士阶段,台湾师范大学和中正大学分别要求30和24学分,其课程性质类似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性质,该学分全与专业课和专业能力挂钩。而华东师范大学要求15学分,比台湾师范大学的学分要求低了50%,而15学分中仍需让路给6分的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培养仅占9学分,对学生的修业学分方面的硬性要求较低,但在学术交流活动、科研及科研成果的发表方面则给出具体的要求,更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必修选修方面。台湾地区的高校,不管是本科、硕士(在职硕士)还是博士阶段的选修学分大都压倒性地超过必修课程(除却本科阶段中正大学对该专业培养的必修课程占比超过选修课程)。中正大学在硕士研究生、在职硕士、博士的选修课占比分别高达56%,89%和75%。高比例的选修课程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很好地结合自身兴趣点进行课程的选择和培养计划的设定,这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举措之一。而华东师范大学虽设置的必修、选修种类较多,但事实上,在硕士阶段,必修学分为22分,选修为9分。在博士阶段,必修学分为13分,选修仅有2学分。大陆的大多院校都有这个问题,必修比例超过选修,甚至有些选修就是形式,选修也变成必修,学生无法很好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这也是祖国大陆成人教育学发展不完善的表现之处。

(二)核心能力培养

1台湾以高雄师范大学为例

2祖国大陆

祖国大陆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大都从属于培养目标之中。如华东师范大学强调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独立从事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等;上海师范大学则把获取坚实而系统等理论知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从事成人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包括教育行政机关管理、成人学校的教学管理、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等)作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上海外国语大学重视学生扎实的成人教育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在成人教育领域创新和开发能力,具有基本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独立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独立从事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包括成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区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的教学与培训)。同济大学在学生培养中更为偏重核心能力,包括:坚实的教育科学基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管理手段,在教育管理、教育行政、教育技术、职业教育及技术培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之一具备较高的專业工作技能。

3比较分析

台湾高校在学生培养方面一贯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告诉学生哪些是专业中的核心能力,进而围绕核心培养能力,开设辅助核心能力的基础能力相关课程,而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与学生未来专业发展挂钩,所有的课程都围绕学生的所需掌握的能力和发展进行设置。同时课程的开设,兼顾学生的兴趣,通过跨域课程进一步激发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这是一个环状的、序列的、整合的、发展的模式,可以给学生构建清晰的能力架构和发展路径,学生在清晰的路径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必然会游刃有余。大陆的核心能力、基础能力、专业发展并未建构起统一的规划,培养目标也不能全面地诠释学生所需各个层级的能力,核心能力的构建不能有效地与课程群建立意义联结,目标和输出的结果并不能准确地一一对应,各层级的能力培养与课程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课程设置

(一)台湾

1课程设置中逻辑起点问题

在课程理论上,课程设置的依据有三,即学科知识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生因素。[2]大学课程设置逻辑起点亦可以以上述三类依据为出发点,依据学科逻辑起点设置课程反映的是文化属性;依据社会因素为逻辑起点的课程设置反映的是社会属性;依据学生因素为逻辑起点设置的课程体系则反映人本属性。大学中的课程设置要平衡三者之间关系,但侧重点依旧有所区别。台湾倾向于学生本位,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需求及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着重解决的是学生学习与未来发展问题。跨域课程的设置则体现学科(大学)属性,而实践类课程则是与社会、市场接轨的标志,通识教育则是全局层面的象征。因此,台湾的(成人教育学)课程设置遵循的逻辑是:以学生发展为基点的,辐射学科、社会(市场)和全局的平面环绕型结构。

2课程结构

台湾中正大学的成人教育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很注重培养的整体性、系统性、发展性,这体现在学士班、硕士班到博士班的三个培养阶段。每个阶段都在课程架构图中体现了从学科基础能力的培养,到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而沟通未来的专业发展,形成了一贯的、统整的课程和能力对接。图1是2015学年(按台湾地区区分学年是104学年)中正大学成人教育硕士班的课程架构图。在基础能力培养方面,台湾把研究方法置于首位,认为这是开展成人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其次,硕士研究生可以从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社会学、比较成人教育以及成人发展与老化五门课中选择2门作为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学习。进而,在核心课程设置上,从成人教学与学习、行政管理和成人教育方案规划与评价三个向度划分学习内容,供学生进行选修。最后,专业发展课群和实习课程则围绕学生未来发展的四个方向开设,分别是公私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社区教育、数位学习、成人咨询和辅导。(二)上海

1课程设置中逻辑起点问题

大陆的课程设置首先要符合国情,其次依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同时积极整合学校内部课程资源体系,打通院系壁垒,增添跨域课程。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必修和选修的学习,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专业发展具有一定条件和限制。因此,大陆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自上而下式的线性结构:国家社会学科(学校)学生。

2课程结构

大陆在课程设置上,普遍采取的分类方法是四大类,即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必修及专业课选修。这里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成人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除去政治、英语等学位公共课的22%左右比例后,学位基础课的设置比例占12%,涉及教育研究方法等基础性学科。此外,专业课必修占比30%,侧重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成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国别研究。专业课方向的选修也依据学校自身特色设立成人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国际成人教育文献选读、成人教育论坛(英、汉)等课程。同时,课程设计上还考虑跨学科选课和学术实践环节,各占2个学分。

(三)两岸成人教育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比较与反思

从宏观上讲,大陆上海地区课程设置模式基本相同,学位公共课的占比较大,最高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约占26%,上海师范大学最低,但仍占19%。必修课程方面,台湾的大学更注重方法论层面和理论基础,开设成人教育理论、心理、社会学、哲学、科学和统计方法,比较系统,安排合理。上海地区的课程设置更为具象化,没有成型的理论基础架构。涉及到成人教育理论、课程开发、人力资源和研究方法等。选修课程方面,台湾大学选课框架的构建较为完善,紧密与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专业发展相对接。大陆选修课程系统较为凌乱,存在因人设课、因课设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的能力本位、专业发展教育开设课程。

从微观上看,在学位基础课上,上海地区该专业仅设有教育研究方法,没有涉及教育统计学相关课程,不利于学生后期进行量化研究。另外,跨域课程在大陆设置的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学科背景、社会环境相融合。如何走出自己的学科圈,多与其他学科碰撞、交流,是保持创新和活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与社会和时代接轨的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是大陆值得学习的一方面。最后要将学科发展路径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整合与培养学生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对应的课程包,从更系统的视角去看待课程设置与能力的培养、未来发展的关系。

四、启示与建议

(一)重塑培养范式,构建以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要与研究生培养目标、能力发展相匹配。大学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3]因此,大陆成人教育学科的教学模式应着眼于成人教育发展实际和改革动向,从社会化和市场化视角审视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建设问题,试图打破传统的目标不清、方向不明、定位不准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学生的社会专业发展为指向的,统筹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清晰的课程地图及未来职业发展专业能力路径。同时,培养方案的多元化取代标准化和同步化,设置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结构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多重兴趣取向和发展取向。

(二)优化公共课结构,以课程创新积淀广博基础

台湾大学在本科阶段,很注重通识课程教育。从宏观上看,通识教育是建构专业基础知识的根基,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的教育活动,又是具有整合性与贯穿性的课程。从微观上看,通识教育中的博雅教育,能够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价值与道德判断、思维习惯、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而达到全人教育的境界。此外,通识教育以学习者为本,融合专业课程,是构建核心能力的必要环节。大陆高校可效仿台湾关于通识教育类课程,优化公共课程结构,改变现有的以政治和英语为主的较为单一的局面,添设具有中国特色或地方特色的广域课程,赋予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必要的价值标准和人生态度,拓宽学生的专业范围,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广博的基础。

(三)增加选修课比重,促进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项孤立的行为,而是以学科新概念、新思維、新动态为向导,以夯实的基础知识为基点的多元培养过程。台湾成人教育学专业的选修课基本可以达到60%以上,同时还有部分课程可在系内外、校内外、甚至台湾以外自由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取向进行选课,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将帮助学生积累广博的学业基础知识,能够适应不通类型的成人教育机构和市场化的岗位,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较为宽广的平台。因此,扩展选修课的范围和门类,加强选修课程在文理科之间、理工科之间、基础应用之间的交叉与渗透,[4]充分体现宽口径、强能力和重创新的原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网状结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

(四)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倡导多领域的学术实践

一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目的性地设置旨在指导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指导学生发现、研究、设计、验证、解决社会性问题。例如,同济大学成人教育学方向的课程设置更加面向企业,其中职业培训体系设计等课程的设置,针对工作情景和职场文化的理念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课程学习之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要把理论层面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工作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需要将学术实践作为练武场。

成人教育学专业应积极而广泛地与社区、企业、继续教育行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学校与实务届联系。在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用落差的同时,也帮学生树立了新型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最后,需要指明的是上海地区的成人教育学学科对于学术实践方面虽然有相关规定,但实习机制并不完善,在实施、监督和评价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五)优化基础课程,从应用视角审视国际化发展趋势

首先,基础理论课的设置应多强调其应用前景,实现理论的拓宽和加深,加强对研究生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5]台湾中正大学将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发展与老化、比较成人教育及研究方法群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且体系统整较为连贯、全面。这则提示大陆院校在成人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进一步整合校内各院系基础与专业课程,为学生构建未来发展的生涯路径,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