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舞台艺术论文

舞台艺术论文

时间:2022-10-23 09:27:52

舞台艺术论文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1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舞台戏剧艺术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舞台戏剧艺术是顺应时展的需要,数码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数码产品的不断升级,使电影电视节目得以大规模生产、复制并通过网络媒介迅速传播,而舞台戏剧艺术的实时现场表演的特性,制约了其传播的速度与广度。电子技术设备和软件的开发和更新,也为电影电视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其所营造出的丰富的视听效果,将人们从剧场吸引到影院里或电视机前。作为有丰富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舞台戏剧艺术,要在这一新形势下体现并强化舞台戏剧艺术特有的魅力,将观众重新唤回剧场,就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表现形式,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为舞台戏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舞台戏剧艺术体现出新时代的新特征。作为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的一种艺术形式,舞台戏剧艺术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逐渐建立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并形成自身流派的表现风格,而当代社会的多元化趋势,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流派格局逐渐不适于文化发展的趋势。在当代文化特征的影响下舞台戏剧艺术的流派逐渐解构,现代舞台戏剧艺术流派的传统观念逐渐消解,多媒体的介入使舞台戏剧艺术开始尝试新的形式。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舞台戏剧艺术适应了当代娱乐文化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舞台戏剧宣教功能越来越排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大众视野不断开阔,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没有经历过社会动荡时期,更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亲身感受,因此不像他们的祖辈和父辈那么关注社会、政治。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获取,更注重自身精神上的享受,希望通过富有娱乐精神的、轻松的艺术形式实现自我情绪的表达和精神的慰藉。因此,音乐、绘画、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开始注重娱乐功能的激发和强化。而传统舞台戏剧艺术善于表达道德、习俗、宗教、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无法满足大众当下的需要,因此,舞台戏剧艺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全新的视听效果,提升了舞台戏剧艺术的娱乐功能。

(三)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舞台戏剧艺术迎合了大众喜新厌旧的视听心理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舞台戏剧产生新的视听感受迎合了大众喜新厌旧的心理。传统舞台戏剧艺术在剧目、舞台形式、观演方式等方面长期保持同一种姿态,很少有改进和创新,是大众产生审美疲劳而离开剧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创作人员应意识到舞台戏剧艺术必须求新求异,应结合当下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创作更具观赏性的舞台戏剧艺术,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这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孟京辉导演不断探索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作品中,从实验多媒体舞台戏剧艺术到成为时尚话剧的代表,他的成功印证了多媒体舞台戏剧艺术是舞台戏剧艺术发展趋势的论断。

二、多媒体舞台戏剧艺术是科技高速发展带动社会文化新发展的体现

经过多年的探索,多媒体技术在舞台戏剧艺术中的运用从最初的真人表演和录像播放相结合的舞台戏剧艺术表演形式,发展到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二维和三维的动画、进行远程传输等高科技手段实现真实演员与虚拟演员、异地演员的同台表演,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舞台戏剧艺术是科技高速发展带动社会文化新发展的体现,是时代文化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带动社会文化新发展的集中体现。

(一)技术与信息时代“读图文化”的体现

舞台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国外先于国内好几十年,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增多,引进的国外舞台戏剧艺术从形式到内容质量逐年提高,使国内观众欣赏到更多的优秀舞台戏剧艺术。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进入视觉消费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读图时代”,当代人对舞台戏剧艺术视听效果的综合性体验的追求也随之提高。当今社会,伴随电子科技的发展,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进入到高效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要承受的生存压力远远高于以往,因此,人们在欣赏舞台戏剧艺术时,不仅希望充实精神生活,也希望释放压力。将舞台戏剧艺术内容经过多媒体技术视觉化处理后呈现在人们面前,戏剧舞台对视觉与听觉效果注重迎合了当代人的生存的需要,使舞台戏剧艺术的创作满足“读图时代”的社会需要。

(二)艺术界限淡化并互相融合发展的例证

多媒体技术与舞台戏剧艺术结合并发展,是艺术形式界限淡化并互相融合发展的例证。近十年来,国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对传统媒介的冲击,使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这个时代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科技的发展使媒介不断加入新成员,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被打散重组,媒介经营产业开始新一轮的重组和融合,信息开始进行“跨媒介”传播,同时更注重受众与媒介之间信息的实时交流。无论是多媒体舞台戏剧艺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或当代的行为与观念艺术,各类艺术形式相互借鉴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以曾红极一时的周立波为例,他所创立的“海派清口”,继承了传统单口相声的精髓,融入了其他舞台艺术表演形式,从而形成了新的风格。由此不难看出,现今我们无法再用传统的艺术分类概念来定义当下的艺术形态,而是需要我们在当代的文化背景下,尝试着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重新审视不同艺术门类的关系。不管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都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环境独立存在,在一定文化经济环境中,科学家、艺术家可以突破自身专业的界限,开创新的领域。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达•芬奇,他既是艺术家,同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这足以说明,无论艺术还是科学技术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很多情况下,艺术与科学技术相互结合,互相影响,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新兴的数字媒体不仅为科学理论与社会思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手段、促进了艺术形态的更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需求,而且推动了艺术研究在观念与方法上的创新,铸造了层出不穷的新理论。”

三、多媒体舞台戏剧艺术丰富和促进社会大众审美

多媒体舞台戏剧艺术的出现、发展和繁荣,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现创意和表达的舞台,而且极大丰富了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促进了他们审美水平的提高。

(一)丰富了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

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每天难以计数的信息向人们袭来,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生活的改善,无不影响并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观赏原来主题单一、结构完整、剧情呈线性发展的传统舞台戏剧艺术,而是希望看到新的表现手段展现的新形式的舞台戏剧艺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理念的影响,也发生了转变。舞台戏剧艺术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样板戏”式的表达方式,开始尝试在戏剧中运用电影对时间和空间灵活的表现手法,以期获得更丰富的艺术效果。今天的舞台艺术除了包含舞台戏剧艺术的三要素,即演员、剧本及观众外,在创作时还要考虑舞台戏剧艺术得以实现的物理空间即剧场。现代观众在观赏戏剧的时候更希望介入戏剧中,全新的观演关系成为审美兴趣中心,于是出现了演员与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的开放式舞台,甚至在日常生活环境进行现场表演。环境戏剧创作者不再将观众作为消遣娱乐的旁观者,而是舞台戏剧艺术的创造性参与者。这种观众和演员零距离的观演形式,使观众能够将演员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眼神尽收眼底,对戏剧所传达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感受,而演员也能即时了解观众的情绪,把握戏剧的节奏。这种观众与演员现场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受,强化了戏剧有别于电影电视的优势。因此,探索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舞台戏剧艺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新需求,成为当今戏剧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极大地丰富了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

(二)促进了社会大众艺术审美的提高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2

领夹式无线话筒由拾音头、腰包式发射机以及接收机但部分组成。一般拾音头分为电容式以及动圈式两种,其相较于普通有线话筒的拾音结构,体积更为精密小巧;发射机配套的拾音头能够决定无线话筒的扩声音色问题。此外,发射机与接收机能够对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加以稳定完善,确保无线信号不间断和不扰。

(一)电容式拾音头

一般电容式拾音头在拾音表现、拾音原理以及制造结构方面基本与常规有效电容话筒相同,相较于动圈式拾音头而言,其高频部分的表现、瞬时响应以及拾音灵敏度更优,并且体积更小。因此在舞台表演中应用最为广泛。

(二)动圈式拾音头

目前动圈式拾音头主要用于头戴耳麦式拾音,其具有较强的抗环境噪声能力,但是灵敏度较低。此外动圈式拾音头受其制造结构的限制,高频部分的表现以及瞬时响应不如电容式拾音头,因此在高环境噪声场合应用较为广泛,如解说与通信等。一般综艺演唱会的舞台伴奏现场具有较大的监听声压,因此动圈式拾音头是最佳选择。

二、领夹式无线话筒的选用

(一)领夹式无线话筒的选择

为了选择出适当的领夹式无线话筒的拾音头,在开始演出的扩声工作之前,要采用频响测试的方法来对每一拾音头的音色特点进行了解。一般在录音棚使用SmaartLive以及TrueRTA等音频测试软件对粉红噪声进行播放,并利用测试话筒调平直其噪声曲线;然后用无线话筒的音头代替测试话筒,并在原插入测试话筒的插口插入无线话筒接收机的音频输出端。这样能对拾音头的频谱特性进行直观观察,并对其银色特点进行分析。此外,为了确保话筒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的输出相位的准确,也可以采用测试软件进行检测,如果音频输出相位与主要接收机的输出相位相反,可以调换平衡输出端接点位置,确保其输出相位的一致性,从而有效保障演出扩声的顺利进行。在对无线话筒进行选择时,必须要结合演员的实际状况,以拾音头固定位置及指向模式为依据,可选用超心形拾音头,并将其固定设置在演员的头部。一般如果演员台词较少,可以在其胸前佩戴心形拾音头。如在话剧以及戏曲的演出中,演员经常会在胸前中央位置佩带无线话筒的拾音头。其主要原因就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其头部会摆动,因此对拾音头进行全方位选用,在胸前中央佩带拾音头,能减少其头部摆动时产生的声音大小的差别。

(二)领夹式无线话筒的使用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舞台艺术;舞台艺术工作;“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10-02

从古到今,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我国各族人民和艺术家在运用各种舞台艺术形式再造了历史悠久的国家内涵、自强不息的人民形象、刚健有为的发展热望、群英荟萃的人文景象。这些舞台艺术精品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追求国家强盛、梦想富足安康、推动历史发展。在当下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激发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各类艺术家肩负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舞台艺术应该为此大有作为。

一、舞台艺术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感染人、宣传人、教育人

舞台艺术,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主要包括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武术等艺术形式。无论是综合的,还是单门独类的,舞台艺术的现场传播形式具有电影、电视、网络、报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无法比拟的文化“群众”力量。经典的舞台艺术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文化传承的基因。如,话剧《万世根本》再现了凤阳小岗村农民在全国率先实行“大包干”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顺应时展潮流的伟大品格;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是我国舞台艺术史上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经典舞台艺术,成为当时文化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事件;《复兴之路》用宏大叙事手段和独特舞美设计,使广场艺术和舞台艺术高度融合,参演演员达3200名,艺术地再现了从1840年以来历史画卷,实现了中国当代和历史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些舞台艺术,不仅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受到国情、近代史的教育,更是让庞大的演员、艺术家深入学习、感受、表现了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精神。这种观众的大众化和表演的群众化,更有助于“在实践中”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民力量”。

二、“中国梦”需要感性、直接、史诗般舞台艺术激发凝聚力量

近年来,作为国家舞台艺术,汇集了广大较高层次剧作家、艺术家、文化艺术工作者,为展现国家形象、塑造国家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宣传中国文化、解读中国特色提供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感性、直接、史诗般的舞台艺术工作经验:

一是紧扣时代脉搏,唱响民族复兴主旋律。如,《民族壮歌》打破了演员和观众的界限,台上400多名专业演员与台下2300多名群众演员所组成的演出方阵彼此互动,编导们利用舞台表演、军乐队行进、大屏幕演播等多种手段,涉及舞台、社区、小学、大学、护士、机关、部队等9个方阵,配合歌唱内容,多角度诠释歌曲,使舞台空间扩展、延伸,让人们在歌声中用更丰富的手段触摸历史的影像,实现了舞台艺术诠释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警示历史教训,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艺术价值。

二是紧扣地方特色,打造民族艺术大品牌。民族的就是特色的、民族的就是世界、民族的就是具有现实生命力的。杨丽萍和她的舞台艺术,在云南省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沃土中产生,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达到辉煌和极致。她的作品无论是《云南映象》,还是《云南的响声》,还是最近的《孔雀》,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作为舞台艺术主题取向,从云南既有的地方特色中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事物题材,大胆借鉴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使她舞台艺术作品不断以鲜明的云南特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艺术精品、产生巨大影响力,为提升地方影响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三是紧扣现实民生,引领社会焦点热点。国事即家事,国家民族的振兴,离不开百姓齐心努力。因此,艺术既源于生活,就要反映生活,为百姓的喜、怒、哀、乐、忧、思、盼服务。如,河南的豫剧《都市长虹》,关注农民工题材,表现了现代都市人不同的道德操守和价值取向;《哈哈乡长》,通过基层干群矛盾的化解,突出了执政为民的时代主题;武警河南总队文工团《幸福秘诀》,通过一家三代人对幸福秘诀的追寻,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婚姻家庭的不同感受和对幸福人生的共同守望,宣传了只有宽容、责任才能维系婚姻的美满。这些作品都抓住当前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巧妙地选择切入点,反映出社会变革和人生百态,显示出剧作家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民以食为天,人以家为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小家”和才能“大家”兴,在实现“中国梦”中,家庭梦、个人梦、富强梦就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热点,走近普通百姓,让人民大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这样的舞台艺术就是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

三、舞台艺术服务人民、服务政治、服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国家高度重视舞台艺术,从2002年开始文化部、财政部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扶持舞台艺术各个门类的精品剧目,推动舞台艺术全面发展。10多年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相继推出了100部精品剧目,资助了200多部优秀舞台作品。投资不可谓不巨,成效不可谓不大,但离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期盼、人民期盼、世界期盼仍有努力的巨大空间。为此,就目前进一步发挥舞台艺术服务人民、服务政治、服务发展建议如下:

(一)要把握好几组关系

1.政治与艺术的关系

有同志认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带有政府意志,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一种由国家以主流话语张扬、经济强力刺激,而非艺术手段强力推行的一种繁荣舞台艺术的措施,带有强烈的弘扬主旋律的导向作用,在选拔上具有倾向性,极大地影响了剧目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和剧目题材的选择。我想,不带有政府意志、不弘扬时代主旋律、没有阶级政治观点的“纯粹艺术”存不存在?时代需不需要?人民群众喜不喜欢?当然,将政治要求简单化,贴标签式的粗糙的搬上舞台,没有艺术性,肯定是对“艺术”亵渎;而追求“纯粹艺术”的无政府主义,是幼稚的,人类社会根本不存在“政治真空”,即便在原始社会。或隐或现,不反映时代性,不反映一定阶级性、政治性的艺术,是缺乏灵魂的,那不叫艺术,顶多是技术,流芳百世的艺术精品无一不是时代的缩影、政治的精华。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处理好舞台艺术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做到政治导向艺术化,艺术精髓政治化。

2.历史与创新的关系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根,真实是“史”的灵魂,艺术再现历史,目的是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人民、推动发展。可目前一些打着“艺术创新”的旗号,搞反串,不顾历史事实,淡化阶级分析方法,淡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科学指导,曲解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某些“戏说”、“虚构”的历史剧,有的历史“正剧”,为了迎合某些观众的心理,不顾明确的史实记载,不顾的历史发展线索、历史人物活动真实,任意主观剪裁、编造,展示的历史环境、人物关系过于片面,牵强附会,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传递虚、假、错、伪的历史知识,严重混淆人民群众的历史常识,给意识形态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错乱安排,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有的不顾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职官、行政、文化、礼仪、风俗等制度的重大差别,凭编剧本人的知识结构和主观想像,任意天马行空;有的对明确记载的历史过程进行无原则的篡改,对某些没有明确历史记载的进行不负责任的虚构等。这些所谓“创新”是非常有害的。

3.专业与业余的关系

“精品工程”旨在与世界接轨,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讲中国故事、发中国声音;宣传、打造国家主流影响,同时惠及全国人民“文化民生”。目前看,很多参选剧目青睐于外援,邀请那些在编剧、表演、导演、舞美设计上有一定影响的少数“几个名人”,“千戏一人”。这样,一则不利于提高专业水准,二则更不利于培养年轻的专业人才。这种单调,从根本上说是非常不利于舞台艺术发展的。大的专业的舞台艺术变成“墙内培土,墙外结果、墙外香”,主创、演出惠及面不广;小的业余的,百姓期盼,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鲜活的舞台艺术需求,“既无舞台,也无养分”,导致舞台艺术的模式化“垄断”。这样,处理不好专业和业余,长久下去就消减了舞台艺术的发展动力,影响舞台艺术蓬勃发展。

(二)要搭建好几组舞台

1.城市舞台与乡村舞台

近年来,受各地政府支持,舞台艺术作品作为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特殊形式,产生一大批舞台艺术精品,有影响力的舞台艺术在一、二级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绽放成为城市文化招牌,有的已走出“政府扶持,市场化演出”的发展之路。但,全国14亿人口,广大受众在农村,广大舞台应该建在乡村。如,2008年来,河南省按照“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受惠”的运作模式,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采取政府采购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省、市、县三级优秀艺术院团承担演出的形式,保证全省每个乡镇免费让广大农民群众观看一场院团演出,对建设乡村舞台,解决广大农村“看戏难”进行积极探索。全国其它省、直辖市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探索。如何发展乡村舞台艺术、育化乡村文明,应该成为我们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最近中央电视台8频道播出的《老家门口唱大戏》为我们做了生动反映,广大农村迫切渴望舞台艺术。

2.大舞台与小舞台

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舞台艺术不但要投财政巨资建设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建设大舞台,展演大形象,打造主流意识形态;也要投资建设小舞台,这样的小舞台既包括城市,也包括乡村。我们应该探索大舞台演大剧目,倡导主流;小舞台演小剧,滋润民心,凝聚人心。

3.创作舞台与评论舞台

舞台艺术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坚强指引,同时,切实中肯的批评、特别是反对的艺术评论不可或缺。当前舞台艺术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需要政府、剧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及广大舞台艺术演职人员和爱好者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共同搭建与创作舞台相对应的不同层次的艺术评论舞台,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展开广泛的讨论,廓清一些影响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错误观念,揭露和批评各种不良现象,引导树立科学的艺术发展观和政绩观,监督舞台艺术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要研建好几组机制

1.“百花齐放”的全民参与机制

我们应从源头开始,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前提下,鼓励全民创作、全民参演、全民投票评奖。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发动公众参与以利于舞台艺术影响力的扩大。即,舞台艺术剧目明码标价招创作;舞台艺术剧本明码标价招演出;舞台艺术演出媒体滚动播出参演、参评剧目,以专家打分、群众投票、经济效益三项指标评比来评奖,破除“圈内人”对“主旋律”的一叶障目,“自娱自乐”,从设计、创作、演出全程发动全民参与,切实让舞台艺术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观众基础、效益基础。让“精品工程”的评选活动,像目前电视上发动全民参与的“选秀”活动一样,产生“选秀”式经济文化社会效应。

2.“百家繁荣”的产业链发展机制

当下,社会诸多新兴娱乐方式“百家竞争”,靠单一舞台艺术形式获取效益、获取发展是有困难的,依靠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并非舞台艺术良性发展的长久大计。因此,我们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舞台艺术现有资源,开发多种产品、商品,从多种渠道来获得资金收益。一方面,一部舞台艺术作品应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立意和情节内容来选择舞台样式和视觉、听觉传递形式。它的布景、道具、服装、舞美、灯光设计就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不能外推,要统筹起来发挥对舞台艺术的资金补益作用。另一方面,一部舞台艺术作品要与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融通起来,多做一些深开发,将台上台下结合起来、将台前幕后结合起来,在广告代言、产品玩具、影碟、生活用品方面作策划,通过经济调控的手段促进艺术发展。

总之,舞台艺术工作,自2002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以上把握关系、搭建舞台、研建机制的思考建议只是“抛砖引玉”,一家之言,期以舞台艺术不辱新使命,更加健康繁荣,以“百花齐放”、“百家繁荣”传递文化正能量,在激励实现“中国梦”中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伟光.让马克思主义史学走进人民群众――中国历史影视化作品创作谈[J].求是.2013,(18):47-49.

[2]李蕾,梁美辰.十年来我国文艺精品创作述评:满园春色惹人醉[N].光明日报,2012-08-29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4

(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江苏南京210002)

【摘要】形、色、质构成视觉艺术的基本要素,听觉艺术是由音乐的形式要素与组织结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视觉与听觉存在着色彩同感的关系。在视觉看来形态各异的乐器可以演奏出悦耳动听的听觉艺术,而乐器种类的多样性与视觉艺术的色彩特性会产生审美感知上的对应通感,这也正是视觉与听觉在受众审美感知上的叠加区域,正是两者的特殊关系与互相作用会产生让人震撼的复合形式与艺术体验。而对于作为承载艺术的舞台而言,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更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视听觉效果;舞台;影响力;视觉艺术;听觉艺术

舞台作为艺术家为观众呈现艺术作品的空间与平台,想要拥有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的效果,那么就应该具备理想的观赏性,只有将灯光、音响、舞台布景等因素完美配合才能使观众欣赏到更加震撼的视听觉盛宴。下面本文就视听觉效果对舞台的影响力作出详细论述。

一,舞台中的视觉要素

大家都知道,人类是通过视觉来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万千气象等都是通过视觉来反映出来的,因为有了视觉,我们可以对事物的崇高与渺小、美丽与丑陋、激越与雄浑来进行清晰的对照与判断。在舞台之上,视觉效应更加不可忽视,它甚至决定着演出的成功与否。影响舞台视觉的因素有多种,如演员的形象、舞台的布景、灯光的设计。下面就此一一作出详细论述与分析。

(一)演员的形象

演员作为艺术的传播者,在舞台之上起到引导作用,从视觉角度讲,演员是视觉的集中点,而要呈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对于演员在形象上有着必不可少的要求,例如化妆、服装、动作表情等。

当今社会可以说是艺术源于生活,同时艺术也在引领着生活,所以说在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大背景下,演员的化妆及造型体现着当代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艺术的主题,表达着艺术家的态度。近些年,随着艺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尤其是电视文艺晚会的繁荣、娱乐节目的风靡等,使原来仅仅展现在舞台之上的演员形象开始适应电视、网络传播的需要,演员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原来舞台之下的观众,更多的是电视与网络观众,所以对于演员细节的展示、特写的镜头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化妆造型更加真实与细腻。一般来讲,化妆的技巧需要与灯光技术相结合,在灯光的照射下,如何使演员的脸色看上去不苍白,同时也能使演员面部轮廓呈现出立体感的效果,这些因素对于舞台的视觉效果来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演员的化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表演艺术当中,演员的服装是提升艺术作品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能够使表演呈现出和谐与动律之感,同时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表演是一种再现性艺术,有着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所以要想呈现更加完美的舞台效果,有必要对演员进行服装美感艺术的培养,使服装达到与舞台情形的和谐统一,使观众体验真正的视觉震撼之感。

演员的动作与表情可以说是其表演的基本手段之一,本质在于对艺术直观性与非直观性的揭示。以戏剧为例,其舞台表演的直观性,简单来讲就是戏剧之中的动作与神态直接诉诸于观众的视觉与听觉特征。而非直观的揭示主要是通过诉诸于观众的动作与表情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只有将直观与非直观性的揭示特点达到完美的结合才能够构成舞台动作与表情的深刻内涵。而动作与表情是否到位主要在于演员对艺术内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只有演员对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才能够创作出高于艺术之外的东西。

(二)舞台的布景

近些年来,随着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舞台的设计在原来虚实结合的基础之上也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样式。如今舞台布景也算得上是舞台表演形式的一种,以音乐剧为例,舞台布景不但可以为剧目营造出适当的环境氛围,同时它能够体现出更加立体的视觉震撼性,能够使剧中短暂的瞬间换化为观众心目中的永恒记忆。正是因为舞台布景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艺术的演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使时间与空间的对比感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各种形式的舞台表演活动和场景得以顺利地进行与模拟。

舞台布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通常会对建筑、材料、照明、科技等领域有众多涉及,它的风格与形式对于艺术的表现来讲至关重要,因而需要舞台设计师在此之前要对即将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做整体的了解,只有在真正理解导演创作思路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为艺术构建出合适的演出空间,为演出提供合理的调度,从而运用艺术的手段来揭示剧作的深层内涵与蕴意。

近些年来舞台布景也融入了不少高科技元素,极大地增强了舞台设计感与表现力,科技的应用使舞台的布景与道具更加精美,使舞台的气势更加宏大。著名的百老汇音乐剧《歌剧魅影》就是最好的典范,它改编于四大音乐剧之一,其具有非凡的影响力与艺术感染力,剧中的某些旋律被人传唱至今。此部音乐剧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并长盛不衰,除了悬念式的剧情之外,舞台布景也功不可没,剧中多处设有舞台机关,使剧情跌宕起伏,留给观众无限悬念,如地下湖场景片段,它是“幽灵”的栖息地,这个地方充满着神秘与恐怖,布景设计者将声音、光线、灯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为观众传神地呈现出了一个虚幻美丽的神秘国度,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记忆忧新。

舞台布景不仅具有烘托剧情、营造氛围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反衬艺术主题的有力手段,将各种因素与技术完美融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观众无限震感力。

(三)灯光的设计

舞台灯光是舞台美术造型的手段之一,它将灯光设备与高新技术融为一体,随着舞台之上剧情的进行,运用光色及其变换来显示环境、渲染气氛,创造出舞台的时间感、空间感与灵动感,从而突出舞台之上的中心人物。

在早期舞台的演出形式多是露天或半露天,所以多以日光为光源。后来随着演出场所由室外转到了室内,演出时间由白天转到了夜间,于是有了舞台灯光的诞生。20世纪初随着钨丝灯泡的问世,它为舞台提供了发光集中在某点的聚光灯,进而为表现舞台空间、营造舞台氛围创造了有力条件。后舞台美术家A.阿庇亚与舞台著名导演戈登·格雷继而提出了灯光艺术造型理论,其要求是使灯光表达出视觉雕塑感、音乐感与舞台空间中的运动感、节奏感。随着后来实践的证明,这一理论为灯光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现代的舞台演出中更加注重灯光带给观众的视觉享受,如利用灯光结合新科技制作出动荡的舞台气氛;用灯光来代替闭幕,制造出舞台之上的蒙太奇特效等。

如今舞台灯光越来越成为构成演出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人物所需的特定场景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设计,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将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形象的方式来传达给观众。舞台灯光在现代演出中具有多重作用,并由简单到深入:(1)简单的照明作用,使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演员的表演及舞台的场景;(2)引导观众的视线,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有其特定的集中点,利用灯光的指引使观众更加注意这一关键点;(3)塑造故事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并展现出舞台之上的幻觉之感,这是灯光独有的特殊功能;(4)当灯光变换时,更能突出故事的冲突性与矛盾感,从而加强舞台的节奏、丰富艺术的感染力。

想要使舞台的灯光作用完美地体现,需要设计者全面、系统地考虑人物与情节的空间造型,并严谨地遵循造型的规律,运用合适的手段。

二、舞台中的听觉要素

舞台之上影响听觉的因素主要是对音响的选择,音响作为舞台演出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听众获得和谐舒适的、具有舞台戏剧性的声音效果。负责音响器材的专业人员,即调音师,他们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环节的音乐特性、容易反馈的频率场地共鸣点,只有控制好每一歌曲的音量,并对它们作出最为合适的均衡处理,才能够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舞台听觉盛宴。

2013年由湖南卫视打造的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因为大牌歌手的本色专业演绎、全新的节目比赛模式迅速引发讨论热潮,节目当中音响效果一度得到歌手及专业人士的好评,无论是情歌的缓慢演绎还是摇滚的快速释放,舞台之上音响的效果都带给了观众前所未有的现场感及震撼性,这也是多名歌手来参加节目的初衷,就是来体验现场的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的协调作用可以说是把握舞台整体形象的关键环节,舞台的音响有高低快慢之分,只有发挥音响效果的协调作用,才能够使不同音质的形象协调统一。音响的效果关系到舞台的氛围展现是否圆满,而地理位置与环境条件等外界因素也有可能对音响的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作为优秀的调音师就应该具备全面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音响发出生动活泼、委婉动听的优美旋律,让观众与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与共鸣感。

三、总结

以上对影响舞台的视听觉因素作出了详细具体的分析与论述,但是要想真正地表现出舞台的完美效果,它们应该配合使用,缺一不可。把音乐艺术的听觉与色彩艺术的视觉联系起来是一种崭新的审美思想,通过各种乐器使得色彩与和谐的音乐保持着对应的变化,从而烘托舞台氛围来感染观众,这是视听觉的初衷,也是其根本目的。

试想舞台之上如果具备了很好的视觉效果,但是缺少音响,那么这就需要观众通过所看到的画面来猜想演员所要表达的意图,这样很容易导致对艺术的误解与偏离。相反,如果舞台之上只有音响带给观众的听觉之感,但是缺少布景、灯光等,那么观众只是作为了听众,这又回到了单纯地听广播时代,这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精神需求。

综上所述,演员形象、布景、灯光、音响是表现舞台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将它们协调统一、完美配合才能够为观众带来强有力的舞台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李炎璐,服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 10)

[2]侯红霞.论演员表演中动作与表情的结合[J].戏剧丛刊,2013,(5)

[3]卢丽华.论《歌剧魅影》中音乐的审美情感作用[J].文艺评论,2000,(5)

[4]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视听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U].《交响一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28 (1).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双台” “讲台” “舞台” 音乐教学 新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精神生活的诉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国当前的艺术事业需要一大批文化素质高、艺术修养高、艺术素养高的艺术人才来丰富和充实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针对目前我国音乐类学生的教育状况,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舞台实践和社会实践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迫在眉睫。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过程中最活泼、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在娱乐、表演中不断总结“舞台”经验,“舞台”艺术实践能把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转化成妙趣横生、发人深省的“舞台”自学和经验总结,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所谓“双台”,是指“讲台”和“舞台”。一直以来,我们教师在讲台上可谓辛苦耕耘、精心设计;我们在重视“讲台”音乐教学的同时却忽视了另一种重要的教育元素――“舞台”,也即艺术实践。“舞台”是“讲台”专业课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集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艺术实践的重要场所。在实际音乐教学中,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形成了一个互为补充的有机体,尤其是以“舞台”为平台的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实践形式,既将音乐专业中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在正规、综合、开放的舞台表演中得到了实际的展示,又通过这种实践及时的反馈了平时课堂上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通过这种“舞台”实践能及时发现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漏缺,有利于促进以后教师教学方式内容的改进和提高。同时,通过这种“舞台”展示,可以及时发现优秀的音乐苗子并进行重点培养,这样既树立了学生榜样,又带动整体音乐教学的共同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校和学生的影响力。因此,艺术实践活动既能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又能通过舞台反馈指导促进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的双重功用显而易见。

艺术实践不单纯是一种机械的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或者对专业技能的反复练习,而是必须登上“舞台”、进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带着一种对音乐的审美与思考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中突等。现有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听一些比较枯燥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美学概念,或者是教师传授的一些音乐创作经验。一些学生因此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完全没有进入到对音乐本质的思考过程中。

一般来讲,艺术实践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在学生艺术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充分合理适时的分配应用这些艺术实践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练习型艺术实践。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艺术实践方式,有很多人甚至认为这种专业练习不能称为艺术实践,因为这种专业练习枯燥简单重复;但正是这种枯燥简单重复的专业练习成就了学生最初的艺术成长,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艺术启蒙的重要作用。

(2)拔高型艺术实践。这是一种掌握了基本音乐要素和技能后,以某种演出、比赛等高规格“舞台”实践为目的和前提,聘请名师指导、集中时间突击训练的一种艺术实践方式,特点是专业技术突飞猛进、效果明显;我们一般不主张让学生经常运用这种艺术实践方式,因为长期负重高压下的艺术实践会导致学生对音乐审美疲劳,对音乐失去本来的兴趣,有点舍本逐末、急功近利的意思。

(3)演出型艺术实践。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艺术实践方式,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评分器,通过一系列演出,学生可以将讲台上学习了理论付诸实践,并及时得到反馈,为下一次演出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这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变被动枯燥的理论学习为积极主动的艺术实践,尽早地让学生打上艺术成长的快班车。

(4)观摩型艺术实践。这是一种可以穿插于各种艺术实践方式之间的一种艺术实践方式。例如,观摩音乐会、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大型文艺演出或小型社团专业汇报等,这也是一种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在资讯和互联网发达的当今时代,这种观摩型艺术实践大有市场,几乎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5)交流型艺术实践。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带有很强互动性质的艺术实践方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强,注重艺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最前沿的音乐发展方向,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全新的研究课题、纠正片面的艺术指导思想。

以往的音乐教学无论是重理论还是重技能,都忽视了音乐教学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美国的一位艺术教育家玛丽・埃里克森曾经谈到:“与其说艺术只是一件东西,还不如说艺术是一种活动”。艺术最终是要通过艺术的各种实践来实现的。所以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艺术实践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教育方面。当然,又会存在一种观点,音乐专业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不就是艺术实践么?比如,声乐练声、演员练习形体台词,等等。但是,这种“实践”其实是片面的。笔者所说的“艺术实践”,并不是指学生进行的艺术技能学习与训练,而是指学生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舞台”和生活中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一些参与的部分,更要有动脑思考的过程;所以仅仅依靠学生闷在房间里苦练声乐、形体台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艺术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参与实践的过程,而是一个思想实践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为了提升艺术实践的效果,我们应该积极创新艺术实践模式,按照艺术规律的发展阶段设计不同的艺术实践环节,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体系。例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音乐类人才的成长过程需要经过技术、艺术、风格三个层次的提升。对应这三个层次,我们就应该为学生设计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不同阶段的艺术实践。实验阶段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以打基础为主,主要实践方式就是考试考核,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演技能;实训阶段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设,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和校际演出、社区演出等小型演出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实习阶段主要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组织他们参加大型巡演活动、出访、比赛、音乐节等,目的是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舞台”实践是音乐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保证。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实践给学生带来了发挥和检验自己专业水平的大舞台,通过多次的反复实践,学生往往能够及时的发现自己平时没有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专业技巧上的,有的是舞台经验问题,有的则是舞台心理素质问题,技巧上的问题一般是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课下勤学苦练即

可达到快速的解决的目的。关键是舞台经验和舞台心理素质问题必须通过多次舞台艺术实践才能够更好的得到解决,只有通过“讲台――舞台――再到讲台――再上舞台”这样一个周而复始不断提高的过程,才能够逐渐培养出学生较高的表演水平,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舞台”艺术的时间局限性要求全体演职人员不管台上台下,台前台后必须团结合作的像一个人,通过这样的“舞台”实践,就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舞台”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保证,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所以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应该侧重走下“讲台”走上“舞台”。不能用大量苍白的知识和僵化的技巧掩盖和替代“舞台”知识的缺失和不足。音乐教学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舞台”确实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真谛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各种亲身体验和创造力,真正实现在“舞台”上成长,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的洞察力、音乐的思维方式和独立音乐创作的能力。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会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的音乐人才;会感悟生活,能在生活中寻找音乐文化源心的音乐人才。在艺术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音乐、感知美、特别需要通过“舞台”实践从各方面用多样化的形式创造和表现音乐。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舞台艺术表演能力;舞台剧;策略

从舞台表演的本质上来看,其主要就是通过舞台表演者的语言、肢体等方式的表演,将其自身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有效的表达出来。通过以上的论述就能够清楚的看到表演者舞台艺术表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舞台表演能否取得成功。

一、表演过程中有效的融入自身的情感

从舞台表演的本质上来看,其是一门情感性十分强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否有效的将感情充分的渗入到其中对于整个舞台表演效果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如果想要衡量一名舞台表演艺术者的水平高低,能否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到其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判断标准。作为一名优秀的舞台表演人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将自身的角色转变成为了舞台表演当中的角色,通过对剧本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其勾勒出来的场景深切的体会其思想内涵,并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将其表达出来。最近几年舞台表演的剧本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走向了一条贴近生活化的道路,所表演的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遇见的一些人或事,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应当将其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善于去发现日常生活当中的闪光点,更加努力的去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表演元素,并将其有效的运用到舞台艺术表演的过程当中去。另外舞台表演者还应当做到的一点就是要将演绎生活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语言也贯穿使用在整个表演的过程当中,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舞台剧显得更加的生动活泼,最大程度上的去激发观看者的兴趣。从艺术的本质上来看,其不仅仅是一种技艺,同时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外显,其首先是从表演者内心当中所激发出来的,之后才传播到所有观众的内心当中,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自身的感情是十分重要的。

二、对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

随着最近几年舞台表演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无论是从剧本的题材还是从舞台的表现形式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无论是任何一名舞台表演者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面对着十分不同的剧本以及角色,而艺术又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因此如果表演者仅仅依靠自身的表演经验简单的就将剧本当中的情节表演出来的话,可能能够收获的效果并不会是十分的明显。因此这就要求表演者在正式开始表演之前要做到对将要表演的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作品所创作的时代背景,自身扮演的角色的性格以及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体会到创作人员想要通过这部作品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以及情感,从而与其找到心灵上的共鸣。这种方式对于有效激发表演者内心的情感并将其有效的融入到表演过程当中将会起到十分大的帮助作用。需要承认的一点就是无论是任何一个优秀的舞台表演人员,其都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去胜任所有的角色,这是因为所有人的生活经历都是有限的,因此充分的对作品进行了解,不断的去深入理解作品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对于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舞台艺术表演能力也将会起到十分大的帮助作用。

三、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

从舞台表演的本质上来看,其是一门综合性十分强的艺术门类,要求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将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通过语言以及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这对于相关表演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以及思想道德都提出了十分多的要求,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想要提升自身的舞台艺术表演能力,必须对相关表演人员的文化艺术修养进行有效的提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就是应当加强其文学修养,目前绝大多数的舞台作品都是由一些著作所改编而成的,而这些作品的创作源泉都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因此表演者应当尽可能多去阅读一些较为经典的文学组品,从中去了解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听一些音乐或者具有特点的戏曲等等,从对个角度最大程度上的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这对于提升自身对舞台作品的领悟能力具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其次就是应当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舞台表演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都具有这一定的道德价值,一部比较优秀的艺术作品所缔造的艺术形象往往会对观看者的日常生活以及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表演者要热爱生活,端正自身对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要善于不断发现其中的美,要不断的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并将其与艺术表现形式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提高舞台艺术表演能力。

四、注意对生活进行良好的体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表演与生活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因此对于一些表演工作者来说应当充分的对日常生活进行良好的体验。在日常生活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体验,这种方式能够帮助表演者体会到更多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应当将在生活当中所获得的一些情感有效的渗透到日常的表演工作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观看者在观看的过程当中能够感受到相关情节与自身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激发他们观看的欲望。

五、总结

舞台表演者自身的舞台艺术表演能力对于整个舞台表演能否最大程度上的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舞台表演者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舞台艺术表演能力。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就从这个方面入手,对提高舞台艺术表演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周丹.儿童剧舞台表演的魅力解读[J].戏剧之家,2015(18):50.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舞台音响;舞台艺术性;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J8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37-01

舞台艺术是一项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艺术,而舞台音响是舞台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舞台音响在各种形式的舞台综合演出中必不可少,而好的舞台音响效果,不仅能够提高舞台现场的感染力,还能够在艺术层次上提升舞台的艺术效果。

一、舞台音响与舞台艺术的关系

舞台音响效果并不是简单的收音与扩音,而是各种艺术类别协调融合的集中再现结果,是传统的音乐艺术与现代电子化技术的交融汇合,是直接沟通表演者与欣赏者的艺术桥梁,更是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台音响效果要同时协调好舞台音响整体形象、舞台音响成分和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协调好这三者之间关系,在现场表演时才能产生艺术共鸣。对舞台音响技术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同时舞台音响协调者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再创作,以此来营造出一个完美的艺术声场。舞台音响的艺术性除了“再现”之外,更侧重于是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合理运用舞台音响手段进行舞台气氛渲染,强化舞台艺术的空间。

音源音响效果与无音源音响效果是舞台音响效果的两大基础组成部分。舞台音响协调者运用各种专用的技术器具,再现舞台上的各种声音或音乐符号,从而烘托对舞台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舞台艺术所表达的主题,让舞台艺术的感染力更加强大。一般而言,不同舞台音响效果可以对不同的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行烘托,能够表达不同音乐、话剧、戏曲等元素的内在感染力,更主要的是,通过舞台音响的细腻渲染,有助于观众深入体会人物或音乐的矛盾冲突和感情升华,更强烈地赋予舞特的渲染力,这也就是舞台音响提升舞台艺术性最本质的应用。

二、利用舞台音响提升舞台艺术性的措施

(一)借助舞台音响设计提高舞台质量

舞台音响设计对整个舞台的表现质量至关重要,是综合演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借助舞台音响设计是提高舞台质量、提升舞台艺术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在歌曲的演唱中,要注意话筒摆放地不能与音响过近,以免发生反馈杂音,从而影响舞台表现质量。在边说话边走动的舞台上如话剧戏曲中,也应尽量避免演唱者走动到音箱的正前方,而使音箱产生强烈的回受,击穿音箱的高音频头,烧坏高音喇叭,同时也影响舞台质量。除此之外,注意调节舞台音响混响来提高舞台的表现质量。通过调节音频振动时间的长短和频率的大小,把人的声音处理得十分圆润动听,以增加空间感和融合感,但是没有特殊的效果要求时,混响并不需要开得太大。否则,过大的混响也会破坏声音的清晰度,混淆声音,失去大量声音细节,所以适度的舞台音响混响才能提高舞台质量。

(二)构建出完美的舞台氛围

舞台氛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影响来自于方方面面,而舞台音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舞台音响技术,就无法构建出完美的舞台氛围。舞台音响效果和舞台氛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舞台音响效果不能突兀,它应该是和导演的构思、舞台的中心思想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融合后的产物。因此演出前的排练必不可少,反复确定舞台音响的大小、高低强弱,通过舞台音响效果的协调作用,协调出统一的、和谐的、般配的乐音,才能在正式演出中烘托出完美的舞台氛围。舞台音响关系到能否完美展现每一场表演的舞台气氛,这也就需要调音师和音响师提前掌握好设备的性能,使得面对不同的情境或是各种突况,不论是什么型号的话筒,各异的发生源位置和接收的频率,都能完美应对,烘托出最自然的舞台气氛。

(三)舞台音响中的“虚实”效果可满足观众多层要求

舞台音响效果有“虚实”之分,它既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这不仅能够增强舞台真实性,还可以深化主题,这满足观众的多重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加强理论研究,多进行艺术的舞台实验,正确认识舞台音响效果的虚与实,开掘其可能的表现空间,更深入地为舞台艺术性的提升服务。与此同时,也对如何利用现有的专业技术手段更有效地标线舞台音响效果的“虚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提升舞台音响技术水平,更新艺术思维,也要求音响师有更多的富有现代感和高科技的创意。“实”是指舞台音响的写实,对真实生活进行全面生动的再现,使得舞台表演的气氛与人物的行为表达更加的真实。“虚”是指舞台音响的写意,是一种利用舞台音响将现实升华、音乐化的技巧,使得舞台表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与生活原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取意而舍形,体现的是一种写意的风格。舞台音响中的“虚实”结合即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提升舞台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舞台技师;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

要想成为一名专业且优秀的舞台技师,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文化素质

舞台技师要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对文化的需求度也在随之增加,也就意味着国民的整体文水平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不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一名文化艺术的工作者--舞台技师,更需要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一方面,舞台技师在舞台创作中会根据角色的特点和剧目的内容规定来选择表演的地域、时代等,这就涉及到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特点等多方面内容,而这些不同就意味着文化的差别。所以,只有拥有充足的知识沉淀与丰富的舞台经验,才可以在舞台工作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定。另一方面,舞台技师从事的是舞台艺术的实践活动,相比于如今开放、自由、多元化的审美角度及方向来说,舞台文化的体现不仅仅只是专注于话剧、戏曲等简单的表演形式,还涵盖了舞台舞蹈、杂技、相声、音乐、魔术等多种形式的表演。此外,舞台技师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与理解,特别是对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化特点的认知,可以说没有对这些的了解,就不可能真正的做好舞台技师工作。

二、思想素质

除了文化素养外,舞台技师还要当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因此,思想素质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千万不可以把它忽视。对于舞台技师而言,他们通常与导演、编剧、演员有所差别,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中往往也是有所不同,经常都是看见了名字而不见他们的演出节目单,与新闻媒体的接触更是甚少,他们多半都是一些不出名的小人物或是幕后的工作者。但由此说来,他们的工作量应该相对较少,其实不然,舞台美术更多更实际的工作,都是依靠舞台技师来进行设计、制作和操作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舞台技师就更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包含的主要内容有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它们三者缺一不可,既是相互关联又是相互促进,只有具备这三者,舞台技师在思想素质方面才可以不断的提高,在工作上才可以不断的进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坚定的为人民服务、为艺术献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坚定树立愿为人梯,甘做无名小卒,学习小草、默默奉献、以累为荣、以苦为乐的思想品质,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求回报,只有这样才是一名合格专业的舞台技师。

三、专业素质

舞台技师还需要拥有专业的自身素养。舞台技师也可以被称作为是舞台技术工作的指导者。不论哪一项工作都具有符合自身特性的专业技术要领,只有将这些专业的知识与技术掌握好,才能对其内在规律精通熟练,工作才会更加的有效率。

首先,作为一名舞台技师,就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舞台是工作的重心,明白自身是为什么而服务的。舞台技师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按舞台技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划分,可以分为一般技术水平和高级技术水平;按照工作类型的不同进行划分,又可分为安装技术、应用技术、制作技术等不同的类型,其中,对应用技术可以进行细致的划分,分为调控技术、操纵技术以及维修技术等多种不同的方面。在现如今的舞台表演中,布景、灯光、音响以及道具的配合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情的烘托和渲染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表演,都离不开技术上的支持与配合,而要把这些内容全部融合,使之相互协调配合,考验的就是舞台技师的专业技术。比如舞台灯光是如何进行安装和配置的;舞台的布景如何设置与变动的;舞台的音响是如何操纵与调控的等等,所有的操控与配置都离不开专业技术。所以,要想成为舞台技术的行家,不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不付出艰苦努力是万万不行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的掌握舞台技师所需掌握的内容,才可以灵活的行走在舞美的设计中。

四、要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

舞台技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艺术本身就是绚丽多彩的,形式更是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再创造的时候注意一些新型事物的加入,从而带给观摩者不一样的体验。舞台技师作为独特的掌握技术要领的技术人员,要将自己的生命和思想与艺术相结合,不断超越前人、不断超越自己。比如,具有创新思想的服装设计能够让演员在舞台上光彩夺目;具有生命跳动的彩灯能够使舞台变为最绚丽的世界;具有创造力的音响可以让演员的声音充满迷人的色彩――舞台设计者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而又伟大,我们要秉承创新的理念,为舞台创造全新的风格以及感觉,为观众提供一场有滋有味的盛况表演。在今天高科技、现代化的舞台上,新技术新手段变化繁多。电脑灯和激光灯、三维动画和投影技术、电子调音台和数码器等的引入,引出了新一轮的方法和技术,那么这些对于今天的舞台技师来说已经成为必须具备的素质,这是时展对舞台艺术工作者提出的考验,更是社会发展影响下的最终结果。

综上所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舞台技师,不仅要有默默奉献的思想品质、还要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识,体会深切的文化素养,更要拥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可以更好的完成舞台技师的工作,为自身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谈舞台技师综合素质的培养[J].剧作家,2014,04:140.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9

舞台美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我国戏剧舞台综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的戏剧(曲)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史,但在全面调动化妆、服饰、道具及灯光等诸多元素的综合应用方面还是一门需要探索且仍处日趋完善发展中的学科。随着经济的逐步繁荣,观众审美的提升及戏剧演出形式更加多元或变化。我想舞台美术的变革和演化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今后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都不可设定和预测,但“舞台”这个综合艺术的重要载体是无可替代的。

我们今天说“舞台”必须要谈到“戏”,舞台是随着“戏”的逐渐发展而延伸出的产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戏”都是前人从民间小调、山歌、牧歌到曲艺等艺术形式演变而来,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地风土人情的多样化,在逐步融合的同时把身边发生的故事及生活片段用小调的基本旋律编成了“戏”,让观众从“戏”的故事情节、情绪中得到娱乐和启示,发展到此,“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及市场后,一个以“戏班”为主体的戏剧文化就自然形成了。

虽然有了“戏”,但当时真正意义上的舞台还是不存在的,大多数戏的表演都是以街头卖艺的形式出现。只有到唐宋时期庙会的兴起,促进了地区文化环境的进步,一些有条件集镇的集主,为了营造热闹的氛围招揽生意和维护演出会场秩序及安全,方便群众观看,选择适宜的空地用土石砌筑高台,或号召临街商铺店主派送砖石及木板临时搭建一个“戏台”,供演员表演使用,这种简易搭建的“戏台”没有刻意的外形装饰,简陋而无美感,是舞台最初的体现。偶尔遇见名气较大的戏班作场,台下人山人海,常常会出现混乱场面,这也是舞台雏形时期的一些相对真实的写照。

到19世纪以后,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进步,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交融,社会大众对审美需求的日益提高,孕育出了多个戏剧(曲)种类并逐步完善,从脸谱的设计、化妆的色彩、服装的款式、道具制作及舞台装饰等方面逐渐规范丰富起来,把舞台戏剧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时期,出现了很多以体现“美”为主的客观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创意性的把伴奏乐队移出表演区,舞台得以净化,给演员足够的表演空间,同时舞台上装饰有画面、形似蝴蝶的幕布等元素烘托演出气氛,固定的背景画面及幕布下还镶嵌着装饰性的图案,丰富舞台的同时提升了表演与美术相结合带给观众的视觉审美,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为舞台增添了新的开端及内涵。

虽则如此,客观科学从舞台美术的观察角度来看,也只是阶段性探索美化演出现场的一种手段,在艺术构思中没有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法相结合,营造的也仅仅是直观的视觉体现,这简单的结合远远达不到舞台赋予美术创作的使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顾名思义,它仅限于舞台的美,有它特殊意义上的局限性,在舞台综合艺术中又有它独特的广泛性。舞美是寂静的戏剧,通过似于不似的统一,神似与形似的统一,真实生活与艺术合理的统一,有限表演空间与无限创作空间的统一。用符合实际的虚拟手法,体现剧情的同时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通过丰富演出环境来提升表演感染力。因此,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就有“小舞台,大天地”之说,既朴实又富有哲理性,舞台虽小,但它却浓缩着整个世界人类社会生活中最精彩的片段和最经典的故事,承载和担负着传达正能量的天质和任务,以戏剧表演艺术的方式向人们深刻揭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因果必然,以特有的“惩恶扬善”的戏剧表现风格来彰扬正气培养社会的活谐。

舞台美术设计师的任务是以剧本创作的主题内容为基础进行二次创造。这种再创造的过程就是与导演和演员的协调与合作,充分体现剧本要求的思想及必要的场景相适应的舞台艺术作品,是让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然而,对于这种再创作并非是程式化的复制与模仿。面对同一个艺术创作对象每一个设计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思维和构想,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及外形上不同的“美”,不同的“美”又产生出不同的效果及艺术感染力。所有这些完全是由每一个设计者的艺术修养,个人情趣,生活经历及实践经验来决定的。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舞台美术设计者不仅需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伏下身子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收集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典型素材,不断的实践和积累经验,虚心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方式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时刻遵循努力创造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原则,最大限度发挥团队的创造性、协调性和主观能动性,时刻关注和适应舞台美术发展方向。对于舞台美术设计来说,无论今后表演形式与美术的结合如何发展,怎样发展,都不可设定或预测,但在做好眼前事的同时要了解一些过去的探索经历,学习保留一些过去的宝贵经验,结合新时代文化环境,大胆创新。因为我们都在自己专业领域里创造着前人未曾经历过的历史,创造着一个个用空间美术浓缩世间百态,苦辣酸甜的艺术大舞台。

作者单位:安徽省徽京剧院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10

关键词:专业训练;舞台表演;关系

1 课堂专业训练价值

课堂专业训练最终的价值是要服务舞台表演的。从客观角度来说,运动能力其实就是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从各种练习中所获得的本领。因此,要实行有系统化的训练课程,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并且尽量要尝试大胆的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促进与提高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认知能力。通过反复的趣味化训练,强化学生的直觉性,将传统的训练模式变换成多元化的训练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舞蹈能力,全面地体现课堂专业训练的价值。

基本功的训练不仅仅需要基础课程的教学,更要将基本功的训练体现在专业的训练课堂上,利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舞台形象塑造训练等是基础训练科目,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专业训练,才能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学生而言,专业性的训练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基础理论,学习传统知识,更需要学生能够把握专业性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延伸和创新化的发展。发展绝不是单纯地模仿、拼凑,而是继承与创造的进程。

课堂专业训练的价值,就在于为舞者奠定良好的基本功。经济时代背景下,专业实力的优势表现,就是专业的训练确保舞台表演的成功,产品价值的高低与其本身的科技壁垒和创意性紧密相关。在艺术领域,创意思维会给人们的视觉上带来冲击和享受,但是一切的实现基础,即专业性的课堂训练,从精神层面的意蕴表达,有助于与人们的审美水准之间相互促进,对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 舞台表演的艺术价值

舞台表演既是检验学生的日常训练,也是对中国古典舞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将舞蹈的特有风格和最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在经过艺术加工的洗礼后形成经典的剧目及经典舞剧,这也是舞蹈艺术不断发展的展现。舞蹈表演是舞蹈练的目的之一,它是综合训练课程的集中表现方式,将日常训练的内容经过艺术加工,形成完整的舞蹈表演形式,它是体现舞蹈社会功能的重要表现手段。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迎合当今社会的步伐,以艺术的手段运用肢体语言将其完美地表达,从而展现给观众。舞台表演是中国舞蹈表演艺术的精髓,不仅能够塑造出艺术形象,还能够通过形象和意境来反映社会内容、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是感觉和思维心理过程的总和,通过舞蹈演员在角色中的形象,运用肢体动作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表达角色的人物精神和角色的思想等,使观众能够留下深刻难忘的艺术形象。并且,通过对专业训练与舞台表演方面的研究,能充分认识二者的关系。

所谓风格,绝非包含所有特点,而是要懂得“度”的把握,在创新中传承传统,在继承中打破常规,在吸收和借鉴中摆脱扎乱无章,广收博采、扬弃优缺,可以更利于未来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在训练的同时,也要把握风格的塑造,不能够什么都吸收,要更好地融合时代的特色,深入地把握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特性,同时把握内在之气韵、身韵、神韵,并通过专业训练来展现舞蹈的精华,这就需要舞蹈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基本训练的价值所在。从课堂走向舞台,最大的区别在于需要学生丰富的感情流露以及感性变化。因此,学生要从模仿动作的学习向舞台表演转换时,要提高对与肢体语言和舞蹈结构的感受力和把握能力。古典舞审美要求可以让学生更具备舞台的表现力,因此学生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其呈现的舞蹈更加具有舞台魅力。

3 专业训练与舞台表演关系

舞蹈艺术的发展要以满足民众需求为条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民众的审美标准和精神追求也在不断地变更,这就需要利用新思维和新理念,在舞台上表演出更符合现代人了解并欣赏的具有情感丰富、内涵深入特色的优秀舞蹈作品。舞台表演的优劣,也与专业训练的情况有着直接的关联。

将舞蹈课堂训练与舞台表演的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专业培养,才能使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得到提高。对于舞蹈学员而言,专业性的训练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基础理论、学习传统知识,更需要学生能够把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延伸,创新化的发展。发展绝不是单纯地模仿、拼凑,而是继承与创造的结合,课堂训练与舞台表演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缺一不可。

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与统一始终存在于表演的始末,两者之间尺度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表演的成功与否。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舞蹈特色的情况,采取对应的训练安排,同时还要融入舞台表演的精髓。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合理地设置训练课程,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的舞蹈界在不断进行改革与推进,通过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有利于培养扎实舞蹈基本功,提高舞蹈表演,经过艺术加工得以传承,将舞蹈独有魅力完整地呈现给大众,并且将舞蹈艺术推向更大的舞台。

舞蹈专业训练与表演本身应该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没有正确、合理的专业训练不会达到表演的完美与极致。舞蹈本身是一个具有多种元素的艺术形式,它的多元化发展本身便是合乎舞蹈特点的,需要将多种元素和谐地融入其中。训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表演是综合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方式。专业训练是服务于舞台表演的,而表演也应反作用于专业训练“质”的提高,所以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且和谐一体的。

参考文献:

[1] 赵青.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创作的承接关系[D].山东大学,2014.

[2] 刘岩.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11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艺术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结合我省艺术专业的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作为艺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的指导标准。

第二条艺术专业技术职务的名称为:一、二、三、四级编剧;一、二、三、四级作曲(作词);一、二、三、四级导演(编导、指导);一、二、三、四级指挥;一、二、三级舞台美术设计师和舞台美术设计员(初级);一、二、三、四级摄影(摄像)师;一、二、三级录音师和录音员(初级);一、二、三级剪辑师和剪辑员(初级);一、二、三、四级文学编辑;一、二、三、四级音乐编辑;一、二、三、四级演员;一、二、三、四级演奏员;主任舞台技师、舞台技师、舞台技术员;影视制作和放映技术专业的主任技师、技师、技术员。

第三条按照本申报评审条件,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被聘任为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适用于从事艺术创作、文艺编辑、艺术表演、器乐演奏、舞台技术、影视技术的专业人员:

(一)艺术创作

戏剧、影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专业的编剧、作曲(作词)、导演(编导、指导)、指挥、舞台美术设计、以及摄影(摄像)、录音、剪辑等技术工作。

艺术专业的文学编辑、音乐编辑等技术工作。

(三)艺术表演

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专业的舞台表演及影视表演等技术工作。

(四)器乐演奏

戏剧、影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艺术专业的器乐演奏或伴奏等技术工作。

(五)舞台技术工作和影视技术工作

戏剧、音乐、舞蹈、影视、曲艺、杂技等艺术专业的灯光、道具、服装、效果、化妆等演出工作中的制作、操作和管理等技术工作,以及影视制作与放映技术工作。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凡申报艺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六条对申报参加艺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人员,在资历、学历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正在艺术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艺术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其中:由初级(四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级(三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者,需任现职满四年以上;由中级(三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副高级(二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者,及由副高级(二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正高级(一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者,需任现职满五年以上。

(二)申报艺术创作类的编剧、作曲(作词)、导演(编导、指导)、指挥、舞美设计、摄影(摄像),以及文艺编辑类的文学编辑、音乐编辑、录音、剪辑、影视技术等中级(三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关人员,需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申报此类副高级(二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者,需具有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申报此类正高级(一级)艺术专业技术职务者,需具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三)业绩突出,贡献巨大,但未满规定任职年限或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艺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破格晋升的有关规定,予以破格晋升。

第七条申报评审编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编剧

1、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2、基本掌握本专业创作技巧,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有独立创作的作品或参加过2部剧本的集体创作。

3、具有独立创作的能力和培养前途。

(二)三级编剧

1、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2、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创作技巧,有独立创作的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3、担任四级编剧以来,有2部以上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由专业文艺团体排演,或由影视制片部门拍摄并播映发行。

4、所创作的作品,能达到一定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有作品在市(地)以上艺术比赛、影视展评中获奖。

(三)二级编剧

1、具有较深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平。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较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编剧以来,有3部大中型舞台剧本(或影视剧本)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由专业文艺团体演出50场以上,或由影视制片部门拍摄录制,并播放发行。其中,有2部作品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影视展评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4、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具有指导中、初级编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四)一级编剧

1、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很高的创作水平。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编剧以来,有4部大、中型舞台剧本(影视剧本)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由专业文艺团体演出80场以上,或由影视制片部门拍摄录制,并放映发行。其中,有2部在全国专业艺术比赛评奖中获剧本奖或创作奖,或在省级艺术比赛或评奖中获一等奖。其代表性作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

4、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培养指导优秀创作人才成效显著。

第八条申报评审作曲(作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和工作能力、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作曲(作词)

1、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修养,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经验。

2、基本掌握本专业创作技巧,有一定的艺术成果。

3、能在有关人员指导下,完成辅艺术创作任务。

(二)三级作曲(作词)

1、有较好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修养。具有较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2、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创作技巧,有较高的作曲(作词)水平。

3、担任四级作曲(作词)以来,独立创作过小型作品8个以上,或大中型作品2个以上。专职影视作曲要能够正确理解剧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导演意图,并能够独立承担影视剧目的作曲工作,做到与剧目内容、风格协调。

4、所创作的部分作品,在市(地)以上报刊发表、出版,或录制成音像节目播放。

(三)二级作曲(作词)

1、具有较高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造诣,在作曲(作词)艺术上有所建树。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较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够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作曲(作词)以来,创作小型作品8个以上,或大中型作品2部以上,其中,有1部作品在专业文艺团体演出,或录制成音像节目在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播放,并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评奖中获奖,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专职影视作曲要能够承担难度较大的影视剧目作曲任务,其作品对提高影视片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达到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4、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在培养指导中、初级作曲(作词)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四)一级作曲(作词)

1、具有很高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造诣,在作曲(作词)艺术上成就显著。创作上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作曲(作词)以来,有4部大中型作品由省级以上专业文艺团体演出,并有1部作品获得部级奖励或在省级艺术比赛中获一等奖。其代表作品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专职影视作曲,要能承担大型高难度的影视片作曲,其作品能与影视片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并在渲染气氛、深化角色内在感情方面有独到之处,达到很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4、担任二级作曲(作词)以来,有3部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大中型作品或理论研究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出版过专著。

5、培养指导优秀专业作曲(作词)人才成绩显著。

第九条申报评审导演(编导、指导)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导演(编导、指导)

1、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能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创作技巧。

2、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

3、能在有关人员指导下,完成部分导演业务工作。影视业的四级导演在具备上述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应能较好地掌握场记业务。

(二)三级导演(编导、指导)

1、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2、熟练地掌握导演(编导、指导)业务和创作技巧,并能对自己的导演创作经验作出总结。

3、独立完成过4部大中型剧(节)目或一定数量的影视片(片种不限)的导演任务。影视业的三级导演在具备上述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能出色地完成场记职责。

4、有一部作品在市(地)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

(三)二级导演(编导、指导)

1、具有较高的导演(编导、指导)技巧和艺术造诣。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导演(编导、指导)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的排演或影视剧(节)目的制作中,能出色地完成导演(编导、指导)任务,其中有2部剧(节)目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剧(节)目展评中获奖。

4、担任三级导演(编导、指导)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具有指导中、初级导演(编导、指导)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四)一级导演

1、具有很高的导演(编导、指导)技巧和艺术造诣,在导演(编导、指导)艺术上有突出成就。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导演(编导、指导)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导演到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的排演或影视剧(节)目的录制中,能出色地完成导演(编导、指导)任务,其中有3部剧(节)目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其代表作品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

4、担任二级导演(编导、指导)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优秀导演(编导、指导)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条申报评审指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指挥

1、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基本的指挥技巧,有一定的指挥能力。

3、能担任一般作品的指挥工作。

(二)三级指挥

1、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能较熟练地掌握指挥技巧,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风格。有较高的指挥水平,并具有训练乐队的能力。

3、能在专业文艺团体的剧(节)目排演或音像剧(节)目的录制中,完成指挥任务,并具有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4、所指挥的部分剧(节)目,在市(地)级以上艺术比赛和影视展评中获奖。

(三)二级指挥

1、具有较高的指挥技巧和艺术造诣。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具有较强的训练乐队(团)能力。担任三级指挥以来,担任过各种不同风格作品的指挥工作。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的排演或音像剧(节)目的录制中,能较好地完成指挥任务,所指挥的剧(节)目有2部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奖。

4、担任三级指挥以来,在省级以下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对于培养指导中、初级指挥专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四)一级指挥

1、具有很高的指挥技巧和艺术造诣,在指挥艺术上有突出成就。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具有很强的训练乐队的能力。担任二级指挥以来,成功地担任过各种不同风格的大型音乐、舞蹈、歌剧、舞剧的指挥工作。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的排演或音像剧(节)目录制中,能出色地完成指挥任务。所指挥的剧(节)目有三部以上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4、担任二级指挥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指导优秀指挥专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一条申报评审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舞台美术设计员

1、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历史文化知识,受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

2、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创作方法。影视业专门从事动画、木偶、剪纸、特技、字幕等专业设计工作的美术设计员,还应基本掌握相关的制作工艺。电影美术工作的人员应能够承担一般性的电影海报和宣传画的设计、创作。

3、能正确理解剧本思想内容及其历史背景,独立完成一般性的设计任务和绘制工作。

(二)三级舞美设计师

1、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及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

2、基本功扎实。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并能解决设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指导美术设计员以及化妆、服装、道具和置景人员的工作。影视业的动画、木偶、剪纸、特技、字幕等专业设计人员,应熟悉本专业的整个工艺过程和表现手法。

3、在专业文艺团体演出中,能较好地完成舞美设计工作任务或独立完成一般性影视剧(节)目的设计任务。电影美术工作人员应有一定数量较有水平的电影宣传美术作品及有关美术设计、布置成果。

4、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所创作的部分舞台美术作品,在市地级以上艺术竞赛、影视展评中获奖,或在省级以上舞台美术展览中获得好评。

(二)二级舞美设计师

1、具有较高的舞台美术(动画、木偶等)创作水平和艺术造诣。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舞美(动画、木偶等)设计师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排演或影视剧(节)目录制中,能较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其设计作品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舞台美术展览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影视业的动画、木偶、剪纸、特技、字幕等专业设计人员,应能解决本专业设计、制作方面各种技术、艺术问题。电影美术工作人员须有相当数量较高水平的电影宣传美术作品及其它美术设计、布置成果。

4、担任三级舞美设计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对于培养优秀舞美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一级舞美设计师

1、具有很高的舞台美术创作水平和艺术造诣,在舞台美术(动画、木偶等)创作上成就显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及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与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舞美(动画、木偶等)设计师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舞台剧(节)目的排演或影视剧(节)目的制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舞美(动画、木偶等)设计任务。所创作的舞台美术(动画、木偶等)作品,有2部以上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舞台美术展览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影视业的动画、木偶、剪纸、特技等专业的设计人员(字幕设计岗位不设一级),应能够解决设计和制作方面的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

4、担任二级舞美设计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优秀的舞台美术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二条申报评审摄影(摄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摄影(摄像)师

1、具有一定的美学和文学艺术修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基本的摄影(摄像)技术及操作技能。能协助摄影(摄像)师解决一般性的艺术、技术问题。

3、能承担局部性的摄影(摄像)任务,并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技术质量要求。

(二)三级摄影(摄像)师

1、具有较好的美学和文学艺术修养,了解国内外摄影(摄像)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摄影(摄像)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熟悉摄影(摄像)技术(包括照明、洗印的相关技术),能独立完成一般剧(节)目的拍摄任务,并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具有较丰富的摄影(摄像)工作经验。参与过一定数量的大中型作品(片种不限)的摄影(摄像)工作,在摄影(摄像)艺术处理上,能正确体现剧本的艺术风格。

4、所参与的摄影(摄像)作品,在市(地)级以上影视展评中获奖。

(三)二级摄影师

1、具有较高的摄影(摄像)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拍摄任务,解决本专业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摄影(摄像)作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理论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摄影(摄像)师以来,在一系列影视剧(节)目(片种不限)拍摄录制中,能较好地完成摄影(摄像)任务。所拍摄的作品,有2部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省内同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

4、担任三级摄影(摄像)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对于培养专业摄影(摄像)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一级摄影(摄像)师

1、具有很高的摄影(摄像)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够指导、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拍摄任务,解决本专业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进行系统地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摄影(摄像)师以来,在一系列大中型影视剧(节)目(片种不限)拍摄录制中,能出色地完成摄影(摄像)任务,所创作的摄影(摄像)作品,有3部以上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影视展评中获奖。其代表作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4、担任二级摄影(摄像)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优秀专业摄影(摄像)人才,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三条申报评审录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录音员

1、掌握基本的录音技术以及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完成辅的录音工作。

2、具有一定的音乐、文学艺术修养和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了解录音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情况。

(二)三级录音师

1、能够掌握录音技术及其实际技能,熟悉录音生产工艺,并能独立完成一般性剧目、作品的录音任务,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音乐与文学艺术修养。对录音作品和声音质量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3、完成过一定数量的录音任务,具有较为丰富的录音工作实践经验。在声音处理上有体现剧本、作品的艺术风格。

4、有部分录音作品在市(地)级以上评奖、比赛中获奖。

(三)二级录音师

1、具有较高的录音专业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全面掌握录音生产工艺,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录音任务,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对于录音作品和声音质量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理论见解。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三级录音师以来,在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的录制中,能较好地完成录音任务。有录音作品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展评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省内同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

4、担任三级录音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掌握国内外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录音艺术处理上有一定的创新和建树。对于培养专业优秀录音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一级录音师

1、具有很高的录音专业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够指导、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录音任务,解决本专业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工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录音师以来,在一系列的大中型剧(节)目的录制中,出色地完成录音任务,并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国内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所录制的录音作品,有2部以上在省级以上艺术竞赛和影视展评中获奖。

4、担任二级录音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录音艺术、技术工作的发展和培养专业优秀录音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四条申报评审剪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剪辑员

1、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剪辑技巧。

2、掌握影视制作和剪辑工艺过程,熟悉声画同步套片工艺和特殊技巧的制作常识。

3、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能在剪辑师的指导下,承担正常的声画组接和一般的剪辑工作。

(二)三级剪辑师

1、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2、熟悉剪辑工艺过程及各种创作技巧和手法,能独立完成一般性影视剧(节)目的剪辑任务,解决剪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在一系列影视剧(节)目的拍摄录制中,能正确领会剧本和导演的创作意图,在剪辑处理上协调、流畅,基本符合剧情要求和导演意图。

4、能够指导剪辑员的工作和学习。

(三)二级剪辑师

1、具有较高的剪辑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独立承担各片种难度较高的剪辑任务,解决剪辑工作中较复杂的问题。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剪辑师以来,在一系列影视剧(节)目的拍摄录制中,能根据剧本主题,通过剪辑手法出色地体现导演意图,较好地完成剪辑任务(片种不限),并对剪辑艺术及其表现手法有所创新,在省内同行业中享有一定声誉。

4、担任三级剪辑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文章。

5、对于培养剪辑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一级剪辑师

1、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能够指导、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剪辑工作,解决本专业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在剪辑创作手法和技巧处理上,有较多的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对自己的艺术成果与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剪辑师以来,在一系列影视(广播)剧(节)目拍摄录制中,能根据剧本主题和剧情要求,通过创造性的剪辑处理,丰富导演的艺术构思,增强艺术效果,出色的完成剪辑任务。所剪辑的作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其代表性作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4、担任二级剪辑师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剪辑艺术和技术的发展,及培养优秀剪辑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五条申报评审文学编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1、熟悉文学编辑工作的内容和编辑技巧,有一定的培养前途。

2、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了解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能进行剧本的组稿、通联和其他一般性业务工作。

1、能较熟练地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文学编辑技巧,对作品作出较正确的分析和鉴别。

2、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系统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能独立组织、扶植剧本,向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影视制片部门提供一定数量的可投产剧本,并有部分剧本已被采用,或在市(地)级以上报刊发表。

4、担任四级文学编辑以来,在市(地)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戏剧评论或影视评论文章。

1、具有较高的戏剧文学与影视文学编辑技巧和艺术造诣。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组织、扶植剧本稿件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能对国内外艺术和文学创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3、担任三级文学编辑以来,组织、扶植过较多数量的投产剧本。其中,有的作品达到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4、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担任三级文学编辑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艺术评论文章。

5、具有指导中、初级编剧和文学编辑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1、具有娴熟的戏剧文学与影视文学编辑技巧和很高的艺术造诣。对于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发展贡献显著。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很强的组织、扶植剧本稿件的能力。对地国内外文学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编辑专业有较深入的研究,并能从理论高度进行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文学编辑以来,组织、扶植过较多数量的投产剧本,其中有部分作品达到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社会公认为优秀作品,并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4、具有很高的写作水平,担任二级文学编辑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4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性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优秀编剧和文学编辑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六条申报评审音乐编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1、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基本掌握声乐、器乐基础理论知识。

2、能够承担音乐资料的收集、整理、复制、保存等工作任务。

3、能够为音乐编辑提供舞台作品和影视片背景音乐素材,并协助音乐编辑进行素材选编工作。

1、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能较系统的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较熟练的音乐编辑技能,能独立承担一般舞台剧和影视片的音乐编辑任务。

3、具有一定的音乐编辑工作经验,能使自己的编辑作品与影视片或舞台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并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4、担任四级音乐编辑以来,在市(地)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专业评论文章。

1、具有较高的音乐编辑技能和艺术造诣,对音乐语言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音乐作品及其编辑工作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音乐编辑以来,完成过一定数量难度较大的作品的音乐编辑任务。编辑作品对深化影视片和舞台作品主题思想,加深剧目艺术感染力,起到较好的效果,并获得较高的评价。

4、担任三级音乐编辑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3篇以上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在培养指导中、初级作曲和音乐编辑专业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具有很高的音乐编辑技巧和艺术造诣,在音乐编辑业务方面成就显著。

2、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广博的相关艺术门类的专业知识,有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音乐作品及其编辑工作的艺术成果,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音乐编辑以来,出色地完成过大量的高难度的作品的音乐编辑任务。其编辑作品能成功地强化影视片和舞台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强剧(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并获得很高的评价,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4、担任二级音乐编辑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4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研究文章或出版过专著。

5、对于培养优秀的作曲和音乐编辑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七条申报评审艺术表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演员

1、接受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经验。

2、基本掌握本专业的表演技巧,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3、在导演或艺术指导的帮助下能完成演出任务

(二)三级演员

1、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表演技巧,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表演水平和艺术实践经验。

3、担任四级演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演出中,多次担任主要角色或重要角色,能较好地完成所承担的表演任务,并成为本剧团的业务骨干。

声乐演员,能完成独唱、领唱任务。西洋唱法的歌唱演员能演唱外国歌剧选段或歌曲。

舞蹈演员,能完成不同风格的群舞、组舞、领舞或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的表演任务。

杂技演员,主演的有关节目能达到省内同类节目的中上水平。

影视演员(包括配音演员和木偶、剪纸动作),应熟悉影视剧(节)目的拍摄知识,参加过一定数量的影视剧的拍摄工作。

4、担任四级演员以来,其部分剧(节)目的表演在市(地)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奖,或录制成音像剧(节)目在电台、电视台播放。

(四)二级演员

1、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表演水平。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演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排演或音像节目及影视剧的录制拍摄中,多次出演主要角色。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

声乐演员,有自己的代表曲目,并能够举办独唱音乐会。西洋唱法的歌唱演员,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

舞蹈演员,能胜任多种风格的领舞、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并多次在大中型舞剧或舞蹈中担任主要角色。

杂技演员,主演的有关节目,达到国内同类节目的中上水平。

影视演员(包括配音演员和木偶、剪纸动作),应了解国内外影视表演艺术的流派和发展趋势,在表演艺术上有所创新。

4、对于培养优秀专业表演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五)一级演员

1、具有高超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诣,在表演艺术上成就显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2、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演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中大中型剧(节)日排演或音像节目及影视剧的录制拍摄中,多次出色的担任主演,有自己的代表性剧节目,其部分节目在全国艺术比赛中获奖或在省级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高奖。

声乐演员,能举办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独唱音乐会。西洋唱法的歌唱演员,应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舞蹈演员,能举办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舞蹈专场演出。

杂技演员,主演的部分节目有重大创新和突破。

影视演员(木偶、剪纸动作岗位除有特殊贡献者外,一般不设一级),熟悉国内外影视表演艺术的流派和发展趋势,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4、其代表性剧(节)目在省内有重大影响,是本专业或本剧种的著名演员。

5、对于培养优秀专业表演人才,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十八条申报评审器乐演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四级演奏员

1、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经验。

2、受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基本掌握本专业演奏技巧,有一定的演奏能力。

3、在指挥和艺术指导的帮助下,能够完成演奏任务。

(二)三级演奏员

1、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基本功扎实,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演奏技巧,具有较强的演奏能力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

3、担任四级演奏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的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的排演或音像剧(节)目的录制拍摄中,多次担任独奏、领奏和伴奏,能够较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演奏任务,并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

4、担任四级演奏员以来,所演奏的部分剧(节)目在市(地)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奖或录制成音像节目在电台、电视台播放。

(三)二级演奏员

1、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造诣,在演奏艺术上有所创新。

2、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3、担任三级演奏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演出或音像剧目录制及影视剧配乐中,多次担任独奏、领奏和主要伴奏任务,有自己的代表性曲目,并能举办独奏音乐会。所演奏的部分剧(节)目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或影视展评中获奖。

4、对于培养优秀演奏人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一级演奏员

1、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很高的艺术造诣,在演奏艺术上贡献突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极为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对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创作经验能从理论高度作出系统的总结论述。

3、担任二级演奏员以来,在专业文艺团体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演出或音像节目录制及影视剧配乐中,多次出色的担任独奏、领奏和主要伴奏任务,并成功地举办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独奏音乐会,所演奏的节目多次在省级以上艺术比赛中获得高奖,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4、对于培养优秀专业演奏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十九条申报评审舞台技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舞台技术员

1、基本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制作、操作技能。

2、受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了解舞台工作规律。

3、能够在舞台技师的指导下,解决演出中相关的技术问题,完成演出任务。

(二)舞台技师

1、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艺术素养。

2、能够熟练地掌握舞台工作规律,熟悉本专业制作、操作技巧。

3、能够在不同的舞台条件下,完成演出任务。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演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能够指导舞台技术员的工作。

(三)主任舞台技师

1、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能全面掌握舞台操作技术。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能够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

3、能够熟练地掌握舞台工作规律和专业技能,精通本专业技术,出色地配合导演和演员完成演出任务,及时准确地发现、解决演出过程出现的重大问题。

4、对于培养优秀专业舞台技术人才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成绩显著。

第二十条申报评审影视制作和放映技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在专业理论、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方面的要求如下:

(一)(影视)技术员

1、基本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制作、操作技能。

2、受过系统的基本专业技术训练,了解影视技术工作规律。

3、能够在技师的指导下,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完成本专业一般性技术(艺术)工作任务的能力。

(二)(影视)技师

1、具有较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艺术素养。

2、具有较丰富的艺术(技术)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实际制作、操作技能。

3、熟悉影视专业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独立承担本单位的专业技术工作,并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4、独立完成或直接参加完成过影视制作、放映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技术试验、验收工作;或者完成一项以上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项目。

5、具有撰写技术、工程、业务报告的能力,并能够指导技术员的工作。

(三)(影视)主任技师

1、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熟悉影视艺术(技术)专业知识和生产工艺,能够全面掌握本专业制作、操作技能。

2、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

3、熟悉国内外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推广、应用国内外新技术。能够独立主持、承担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各类专业技术问题。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12

一、舞台表演对地域文化的尊崇

2012年春晚,52岁的杨丽萍又一次将精彩的孔雀形象唯美地展示给我们,并以两只孔雀的交颈缠绵,诉说着生命的似水流年。从1986年的《雀之灵》走向2012年的《雀之恋》,我们伴随着杨丽萍的舞蹈身影珍藏着时代的审美记忆。可以说,杨丽萍的舞蹈所经历的是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由“俗”及“雅”的转换时期,体现了当下观众对民族文化审美的集体记忆。一直以来,杨丽萍用舞蹈与自然融合,身体与心灵对接,从“孔雀”的物象出发,演绎出自我对生命的不同理解。

无论是《雀之灵》还是《雀之恋》,杨丽萍把傣族特有的身体动态与生命信仰相融合,以云南地区舞蹈动作为基础素材,运用现代舞的手法解构和重构了傣族舞蹈的典雅与潇洒。其中,在动作编排上,杨丽萍通过手指、腕、臂、胸、腰、髋等关节有节奏的运动,以“S”线为辅,把孔雀引颈昂首的动静形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快慢相和”与“收放自如”的节奏,使整个舞蹈透着人性的自由,并使表演者本人的个性气质得以张扬。

作为一个成长于乡土僻野中的民间人,在物质冲撞与多元文化交替的时代,其艺术创造的起点,必然是自然主义情结的感性表述;而终点,必然是对本民族“土根”文化的理性体现。其中,《雀之恋》是在模拟孔雀动作的基础上新的创造,继而从孔雀相互交汇的过程中获取人类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的全新认识。无论是《雀之灵》的动态体现,还是《雀之恋》的浪漫表达,都印证着舞蹈生命对于乡土文化的需要,也体现了舞者对地域文化的推崇与尊重。

二、舞台表演对民族情感的表达

对于舞蹈家杨丽萍来说,“民族”在她的心中是一个泛化了的母性文化概念,而“原生态”和“衍生态”的提出,则是对这种母性文化概念的扩展与理解。无论是《雀之灵》还是《雀之恋》都是在民族记忆的牵念中,对家乡活着的灵性生命的赞美,也是艺术家对“地域”情结的重返。

舞蹈表演是演员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演员进行角色创造的基本功。杨丽萍的舞台创造从民族“物像”出发,然后进行动作的创作与表演,实现了演员个性与叙事对象的完美结合。这种浪漫主义题材的创作,对于增强民间舞蹈的多样化发展具有现实的说服力。当任何一种民族民间舞蹈的样式带着演员的个性气质和学养呈现在舞台上时,我们发现了民间舞蹈别样的美,这种美糅合了演员自身的灵性与精神诉求,继而使角色的成功塑造成为一种现实。当剧目中的表现对象成为演员本身时,一种民族文化的觉醒状态通过特殊的身体语言得以完美呈现。

杨丽萍的《雀之灵》和《雀之恋》告诉我们,没有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就不能真正对民族艺术进行舞台创作;没有对民族文化的深刻体会,就不会呈现舞台表演中的演员的个性诉求。同时,不思考民间舞蹈的演变特征与时代文化的本质关系,就不会真正继承和保护民间舞蹈。作为艺术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在挖掘和整理原生形态舞蹈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民族艺术发展的舞台理念,要在关注动作素材与民族情感的关系中,体现演员在舞台上的情感诉求。所以,只有对民间舞蹈的动态情感进行认真提炼与分析,才能进一步对其艺术形式进行舞台表现,才能做到对民间舞蹈风格的保持,才能做到对民间文化的传承,继而使舞台表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三、舞台表演对自我生命的诉求

杨丽萍以《雀之灵》和《雀之恋》实现了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与体现。如《雀之灵》中,杨丽萍通过手指动作的时开时合以及不同姿态的变化,使傣族孔雀舞抽象为一种生命意识,并被提升到了一个精神的境界。所以,舞台民间舞的表演不仅是形式意义的存在,也是个人精神取向的延续。

舞蹈《雀之灵》使我们感受到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贴近民族文化本身,而且体现了个性心理的诉求。从孔雀的手指变化,到孔雀形态的发展,直到确立自身独特的舞蹈语言体符号,体现出了她对自身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更体现出了她对自我生命意识的一种理解。把自然界美好的东西融汇到自己的生活里,融汇到自己做人的精神里面,并形成一种观念传递给世人。所以,对民间舞蹈舞台表演的审美研究,不仅要关注演员自身内心的真实体验,还要关注其内心诉求的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演艺舞台的审美习惯。在《雀之恋》中,演员不仅是角色的表现者,而且成为了角色本身。舞者对生活感受与对艺术的想象力准确地传达了自身的内心诉求。

从《雀之灵》到《雀之恋》,对自我存在的认同,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使作品的审美追求从舞蹈的形式走向了对内容的转化,关注个性情感及其心灵的归属成为了舞蹈表达的现实主题。同时,身体的韵律与角色塑造完美契合,使舞蹈的表演也走向成熟。作为优秀的舞台表演艺术家,杨丽萍站在新时代文化演变的交汇点上,把自身情感与舞蹈的审美相结合,以实际的行动表达着自我的个性诉求,进一步把民间舞的创作与表演视角由“风情”“人情”转向对“人性”的关注,以“孔雀”的名义告白自己的心灵。

结语

当孔雀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对生命的观照,杨丽萍的舞台形象就成为了一种独特个性的展示。其舞蹈在体现舞者个性诉求的同时,也成为了时代审美的集体回望。从最初的艺术创作开始,杨丽萍就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创作着自己心中的唯美形象。不仅呈现的是共性“俗”,也隐喻了个性的“雅”。她的艺术创造使当下的民族民间舞获得了对舞台表演建设的积极意识,唤醒了我们对自身民族民间舞蹈的珍视,最重要的是它唤醒了广大地区对自己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无可置疑,舞蹈作品即演员本身,演员亦是舞蹈作品本身。因此,对舞台艺术作品而言,我们不能忽视艺术体现者的生命意识,更不能忽视演员内心深处的所想与所求,因为,它隐喻着舞台表演者的生命体征与心愿。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

[2]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文舞相融[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