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资管理

三资管理

时间:2022-12-05 16:15:56

三资管理

三资管理范文1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一、前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改革的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所谓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农村集体资金是指对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对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工程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务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在实践中,各地不断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和成效的提升,并影响到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真正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一农村改革的重要节点。

二、农村集体“三资”现状及管理实践

(一)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现状:包括农村集体“三资”的规模、集体资产的结构、集体资产的地区差异、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及保值增值等。从农村集体“三资”的规模来看,账面资产(不包括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总额为18480.8亿元,比2005年增长55.5%,年均递增11.1%。从农村集体“三资”的结构来看,流动资产占到40%多,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40%多。从集体资产的地区差异来看,东中西部之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资产总额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其中,广东、山东、浙江、北京、江苏等的农村集体“三资”占全国总资产的比例超过60%,区域分布失衡可见一斑。从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来看,收益有所增加,但是,相当一部分村是靠财政补贴或者是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够维持基本运转。农村集体“三资”中的资产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断的增值,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增幅更明显,而货币资金的保值就不尽如人意;土地资源(荒山,山塘,湖泊等)管理问题更多体现在农村绝大多数的耕地还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权属证明,存在较为严重的管理隐患和社会安定隐患。农村集体“三资”的基本状况,整体形势良好,并在农村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但是,隐藏的区域分布不均、收益不均,及货币资金的保值,土地资源管理等问题意味着必须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践

为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不断探索中,摸索出了一些做法,比如开展清产核资、实行网络监管、村级(包括生产小组)财务实行乡、镇(街)及电算化等。在清产核资方面,义乌市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协调,农村经管部门具体实施,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理。通过清理,摸清了家底截至2012年6月全市集体资产总额(不包括土地,山林等)80.646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4.86亿元,占总资产的43.23%,货币资金45.32亿元,占总资产的56.2%;在监督方面:义乌市2012年6月底内已经完成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台账并实行电子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建立村务公开、乡镇(全村组全部纳入)、财务收支两条线和市预警监督三位一体网络监管平台。通过实践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累了经验,打下了根基,是进一步搞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进一步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从已有的管理实践中汲取经验。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视不够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着思想认识误区。这是一项关系到农村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的一项大事。但是,在实践中,有的人认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没有农村集体资产需要管理,或者只有很少的农村集体资产,因此,不需要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还有的人认为,当前我国基层实行的是村民自治,不能去管理,也不需要去管理。甚至还有的人认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复杂,涉及面广,管理难度极大。基于以上原因,在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着对此不够重视的问题,思想上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就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基础工作薄弱,基础不扎实,“三资”管理失去根基。这一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表现在:因为种种原因,会计人员更换频繁,在岗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并且年龄偏大,不能胜任三资管理工作;登记台账的不完善、不全面,会计账务不全;很多地方对集体“三资”家底不清,对资金、资产的登记还好些,而对土地、四荒等的管理不善,有的没有台账登记,更没有合法有效的产权证明。在一些落后的地区,对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也没有档案保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后果是到底有多少农村集体“三资”摸不清楚,在管理的过程中各项工作不能准确有效地开展,很难做到资产心中有数,自然难以做到清晰地衡量农村集体“三资”的收益。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程度不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还存在着管理规范程度不高的问题,管理不规范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民主管理程度不高、村务公开不规范、合同签订不规范、招投标制度不完善,导致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强占集体资产时有发生等。村务公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公开则是村务公开的重中之重。在发展基层民主的背景下,一些农村不公开集体“三资”信息;不征求村民意见,甚至在有的时候自由处置农村集体“三资”,这种单凭个别人的意志而处置农村集体资产的做法置村民的集体利益于不顾,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都损害了村民的集体利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程度不高影响到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影响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一)深刻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要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首先就要深刻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事关我国农村整体改革的走向,事关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因而不论哪级的政府相关部门都要提高认识,把它当作农村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工作来抓,同时国家要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夯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础

1.切实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农村财务人员队伍不稳,业务水平不高,是一个普遍问题.由于村委会换届等各种原因人员变动很大,新任财务人员要么是文化水平不高,要么就是年龄较大,无法胜任财务岗位。因此首先要化大力气对农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二是要尽可能地稳定财务人员,在换届中尽量不要撤换能胜任工作的财务人员,确需撤换的要选用能胜任工作并持有上岗证的人员,从而为农村的“三资”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2.加强农村三资服务中心的建设。农村集体三资是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一个比较现实可行的模式,它从农村财务中心的基础上增加对资源的管理职能,因而其可以较规范地进行财务核算及资产、资源的管理并及时用统一格式、统一时间和相对固定的地点进行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3.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货币资金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即镇街“三资”中心开一个专户,所有纳入的单位所有的收入及时足额存入专户,各单位需用正常的使用资金按有关程序向中心申请再拔入申请单位的支出户,如需使用巨额资全还需要村两委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进行公示才可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杜绝坐收坐支、挪用、移用、贪污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集体资金的安全。义乌市从2000年10月开始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现已基本杜绝了坐收坐支、挪用、移用、贪污等情况的发生,效果十分明显。

4.资产管理。先通过清产核资摸清资产家底,在此基础上建好台账等基础资料,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对增加或减少的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5.资源的管理。农村集体资源中除山林外的其他的资源基本上还没有发放相关的权属证明,因此村组并不知道自己所有的土地等资源准确的数据及准确的四至,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流失或纠纷的发生。因而村组必需组织对情况比较熟悉的人员对面积进行丈量、对四至设立相关标志,并会同相邻村组进行确认,并建立台账。国土资源部门要加紧对集体土地等资源尽早进行登记发证。确保村组等集体组织拥有合法权属证明,保障其合法权益。

6.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档案管理。由“三资”中心设立档案室,专人管理。

(三)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程度

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还要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以此提高管理的水平。这就要求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强化管理。具体来说,要在“三资”清查的基础上,制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年度检查制度、增值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有了相应的制度,就要严格按照这些制度来进行管理。以监督制度为例,当前要充分地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构建网络化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制度,全方位地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监督。

五、结束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搞好这一工作就要深刻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厘清这一工作当前开展的情况,特别是要掌握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厘清了这些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夯实管理的基础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新的努力。这一工作带有长期性,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这一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创新体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N].农民日报,2012-02-25.

2.周小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3.余葵.有的放矢强化“三资”管理[J].农村经营管理,2012(4).

4.黄凤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习月刊,2011(1).

三资管理范文2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

农村社区“三资”指农村社区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为推动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社区集体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等措施,促进农村社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当前农村社区“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资”管理不完善。农村社区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管理还好一些,对机动地、“四荒”等土地资源的管理不严,没有登记造册,特别是社区成立以来,在发包中不召开社区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不通过监事会成员同意,为承包方减免承包费,损失集体经济收益。交易管理不规范。一些村对集体房屋、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资产、资源的开发、承包、流转以及处置时,存在程序不合法、过程不公开、收入不入或少入账等问题,尤其是合同签订和文书档案管理方面问题突出,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对等、不全面,有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执行中随意更改、终止、延长合同,对合同等重要文书档案不归档管理,一旦出了问题很难分清责任,最终损害了村集体和群众利益。

(二)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缺少社区“三资”民主管理程序方法的规定,目前,我国乡镇制度对社区组织的管理重点在换届选举、计划生育等方面,对社区集体“三资”的处理很少有具体的监督制度。社区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多数社区集体尚无切合本社区实际的资源资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不全,也未认真执行,致使社区“三资”管理杂乱无序。考核机制不完善,对农村“三资”管理和村务公开工作缺少量化考核标准,缺少村民考核环节,缺少动态监督机制。

(三)审计、监督程序不规范

一是群众监督乏力,村民意识淡薄,有的村民只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二是社区财务队伍不稳定,由于经费紧张,镇级机关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力度不够,基层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低。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造成管理不规范,对开支的收据不审核、不把关。有的理财小组成员原则性不强,不敢发现问题;有的不懂财务知识,没有理财能力;有的没有责任心,不敢为群众说话,不履行职责。三是乡镇专职财务、事务审计人员较少,造成对社区账务、事务不审计,也有的审计人员缺乏严肃性,不能很好的监督集体资产,以致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二、社区“三资”管理的策略思考

(一)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

政府要整合充实现行的有关社区集体经营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形成完善的法律规定,明确产权关系、行为规则及其程序方法、执法主体等,使社区三资的经营和监督有法可依。指导社区集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社区资源资产发包、招投标、财务收支、“四务”公开等制度,规定切实的方式、方法,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

(二)完善“三资管理的登记造册

对社区集体“三资”清理后的资金、资产、资源建立台账,明确界定产权。建立“三资”产权明晰,动态管理档案,是保证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有效防止资产流失的首要前提。为此,基层乡镇成立社区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每年底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理核查,对因资产出售、征地、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加强社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社区财务队伍建设,对业务知识缺乏、年龄较大、责任性不强的财务人员及时调整,尽量健全财务出纳人员的从业资格,全面实行财务持证上岗制度。二是镇级机关要加强对社区财务负责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抓新制度、新规定的财务培训以及财务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后续教育,增强其依法行使民利、保障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社会“三资”的监督

镇政府可设立“集中记账服务中心”,将资金、账目集中到记账中心代管,改为资金账目单方管理为社区村委会、监委会、记账中心、理财小组四方监督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在市设立高标准的“记账监督中心”,任何一个村民都可以凭身份证到“记账监督中心”查询本社区的财务、资产管理和处置的招投标,资源管理经营承包的情况。另外政府及部门要加强三资的监督。制定完善工作规则,审核指正,服务、审计监督,从机制上建立一套“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的有效管理模式。

(五)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各社区由社区村民投票选出5-7名村民代表组成民主理财小组,社区集体的资金收支、资产变化、资源管理等原始凭证必须经理财小组成员集体审核签字后才能生效、入账;重大资金开支、资产处置、资源开发等事项,还必须召开“两委”会、社区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通过做出决定。设立村务公开栏,按照形式专栏化、内容通俗化的标准,对财务收支、资产处置、资源发包、项目建设、一事一议等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设立群众监督意见箱,及时收集、掌握群众意见,根据意见或建议及时整改。建立农经、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联动检查机制,及时发现、纠正、查处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区“三资”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对三资的管理、监督,增强农村社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三资管理范文3

【摘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一直是农村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对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农经管理者的责任。为切实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黑龙江省同江市十分重视群众关注的农村财务问题,积极探索“三资”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 三资管理 合同 财务管理

一、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资管理台账不完善。在调查中,很多村干部、财政所干部对本村、本镇的三资家底不清,一笔糊涂账,有的连基本的台账都没有。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特别是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有的要求村里作好三资的台账,但村里故意敷衍,不让镇里知道实情。

(二)合同不规范,损害了村集体利益。一是对于合同的签订随意性大,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造成群众利益损失。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搞暗箱操作,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变更的内容和承包时间群众根本不知情。

(三)财务管理不到位。有的村大额支出不经集体研究,少数人说了算,独断专行;有的挥霍浪费,乱支滥补;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财务公开不规范。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淡薄,财务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公开内容笼统不具体,群众只能雾里看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对策

(一)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是农村干部、财务工作者遵守财经纪律的有效约束。应制定“六项”制度:一是要制订《村集体资源管理办法》。对村集体资源的登记、使用、处置、开发、产权、纠纷调处、收益分配等方面作出规范合理的规定,达到产权明晰、使用规范、收益分配合理、保值增值的目的。二是要制订《农村财务预决算制度》。各村要按照有关原则,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规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镇政府审批后执行。禁止超预算支出,镇财政所负责督查监管,年终向群众公布结果,从源头上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三是要制订《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票据管理、民主理财、会计核算、财务公开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四是要制订《村集体招投标和集中采购实施办法》。对招投标过程中的招标申请、公告、开标评标、中标公示等环节作出合理的规定,做到环环相扣。五是要制订《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合同的变更或解除、违反合同的责任、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以保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村集体经济秩序。六是要制订《档案管理制度》。对村集体资源管理各种档案的立卷、装订成册、编制档案保管清册等方面作出规范性规定。做到科学管理,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同时严格执行档案保密制度、立卷规档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杜绝不规范档案入库。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二)建立“三资”清查机制,实行台账登记。农村集体“三资”面广、量多。为了全面摸清农村集体家底,我们建立了“三资”定期清查机制,统一设置了十二种《三资清查登记表》,从摸清“三资”存量入手,分别采取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以账对账的办法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并按村设立“三账三簿”进行台账登记,“三账”是《固定资产登记台账》、《债权债务登记台账》、《资源登记台账》;“三簿”是《银行存款登记簿》,《现金出纳登记簿》、《产品物资材料登记簿》,从而达到“五清”,即“三资”总量清、资产状况清、使用情况清、管理责任清、经营收益清。特别是针对部分村级资产(资源)经营收益记载不清、兑现不明等问题,统一建立了《资产(资源)经营登记台账》,详细记载了资产(资源)名称、坐落位置、经营期限、承包租赁金,兑现情况等,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集体利益

(三)加强预算管理。搞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有助于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资金运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编制财务收支预算时,要坚持好“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好“实事求是、量入为出”的原则。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收入预算,做到不遗漏、不隐瞒。同时各项开支严格执行制度和标准,防止出现财务收支的盲目性;二是要坚持好“区分轻重、确保重点”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急需处理的事关全局的支出事项。既要体现实际需要,又要考虑财力实际,确保收支平衡;三是要坚持好“留有余地、统筹兼顾”的原则。村级预算不能出现赤字预算和寅吃卯粮的现象,做到当年收支保持平衡并留有一定的结余。

(四)建立完善“三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操作性强,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制定了《农村会计委托服务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办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从集体资金收入到支出、从资产购建到资产评估、从资源清查到租赁等十八个方面作了规定。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凡不按规定管理处置集体资产,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除依法予以赔偿外,还要按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加强三资管理的责任感。

三资管理范文4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5月11日全省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全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厅字[2015]14号)、平办发[2015]22号文件精神,在全镇范围内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党中央、国务院及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和我省有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政策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六权治本”工作部署,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农民群众关切的热点,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集中清理整治违背党的农村政策和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侵占国家资金、侵吞集体财产、侵蚀农民利益、侵害农民权益以及挥霍浪费、大吃大喝、大操大办、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小官巨腐等基层腐败问题,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权益,净化农村政治生态,密切农村干群关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百姓安,促进农村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一)基本原则

1、依法合规、客观公正

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清理整治中,既要准确把握和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又要尊重农村实际,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又要肯定成绩,分清前任与现任、个人与集体、失误与舞弊、直接与领导等责任的界限。在问题认定、处理和责任追究上做到依法合规,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既不能放纵违纪违法行为,又不能单纯脱离实际情况找问题,挫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2、群众参与、确保稳定

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主人翁作用,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村组清理整治工作机构应吸收村务监督委员会或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民代表参加,履行民主程序,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确保农村和谐稳定的前提下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与农村重点工作良性互动、有序推进,妥善化解纠纷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防止引发。

(二)任务目标

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由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有效化解,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问题切实解决,以农村会计委托为核心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监管平台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镇农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贪腐干部被依纪依法处理,农民群众满意。

(一)清理整治的对象和范围

对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包括集体企业)或者代行其职能的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村民小组(以下统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和使用的资金、资产、资源,要全部进行清理整治。清查的重点时段为__年1月1日至__年12月31日,必要时可以向前或向后延伸。

(二)清理整治重点

1、“三资”管理制度不落实的问题。重点清查农村会计委托制是否规范运行、职责明确,是否存在明显的管理漏洞;是否能够坚持民主理财,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是否得到保障,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财务公开制度是否落到实处;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收支审批、资产台账、资源登记、财会人员、档案管理、审计监督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严格执行;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及其村申报乡审批制度是否认真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是否凌驾于制度之上。

2、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国家支农惠农资金的问题。重点清查农村税费改革对村级管理费转移支付的补助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垫交税费债务化解资金等专项支农资金,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贪污、摊派等问题;粮食直补、农机购置、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农机深松作业、农村低保等财政对农民的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是否存在骗取、套取、私分、虚报冒领等问题。

3、贪占挪用集体资金的问题。重点清查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是否存在账外账、“小金库”,坐收坐支、贪污挪用等问题;支出是否按规定审批,是否存在虚列工程、虚开发票、重复报账等问题;现金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是否相符、现金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白条顶库、挪用集体资金、村干部违规经管现金等问题;是否按规定在银行或信用社开户,实行一村一个基本账户,是否存在公款私存等问题。

4、侵占集体资产的问题。重点清查资产是否流失,是否存在长期出借、侵占资产以

及盲目购置、高价购置、低价处置、侵占私用、违规淘汰等问题;长期投资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将集体资产低价投资等问题;资产的经营、出租、发包是否经过民主决策,有无租赁、承包合同,是否存在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善、承包不透明等问题;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公开招标,是否存在暗箱操作、收受贿赂等问题。5、债权债务不实的问题。重点清查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违规举债、债务不入账、虚列债务等问题;债权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及时有效催收,是否存在清理债权不入账、违规处理死账、呆账等问题。

6、侵害集体收益的问题。重点清查土地补偿费等公积公益金是否按收益事项及时、足额登记入账,使用、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收益不入账、私分、贪污、挪用等问题;农民应得的土地补偿费是否及时、足额发放,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截留、克扣等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是否存在虚列投资人、分配对象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等问题。

7、违规违法处置集体资源的问题。重点清查集体预留机动地的发包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人情承包、职权承包、合同长期不兑现、承包费不入账等问题;对“四荒地”等其他资源拍卖收入或承包费是否及时、足额登记入账,是否存在明显的低价拍卖、人情合同、权利合同、只承包不治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问题;对改变农业用途的土地,应当清查征占土地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违法出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问题;对开展经营性活动使用的集体土地,应当清查开发过程中是否存在谋取私利、收受贿赂、贪污集体资金等问题。

8、村干部存在的“”问题。重点清查整治农村党员干部以办理村务之名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问题,农村党员干部利用婚丧嫁娶、生日喜宴等借机敛财的问题,贪图享受、、胡支乱花、大肆挥霍公款等问题;一些村组借款举债、集资摊派,高标准修牌楼、建庙宇、搞“标志”,搞豪华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从2015年5月开始,到2015年11月底前结束,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5 月 11日-5月31日)

各村组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召开村组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专项整治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王儒林书记在省纪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在全省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总结暨“六权治本”推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推进“六权治本”、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精心组织、统筹推进。

(二)全面自查(6月1日-7月31日)

镇、村两级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自查的实施主体。对照清理整治重点内容,逐项逐条全面自查。坚持开门整治,畅通群众投诉渠道,镇、村两级都要设立举报箱,要通过举报电话:3962455、3962460,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采取“上级点、干部找、群众提”的方式,对群众反映强烈、上访较多的突出问题重点自查。鼓励有问题的干部主动交代问题,把全面自查和案件调查相结合,对自查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线索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汇报,依法查处。要将查找出来的所有问题及其整改措施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示7天,公示情况和效果要及时上报镇级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三)全面整改(8月1日-10月31日)

针对自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整改由镇统一组织,各村负责落实,要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区别对待,制定措施,明确职责范围逐项整改,根据问题性质严肃查处。对“软弱涣散”、集体“三资”管理混乱的村组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镇要组织专门力量帮助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按照“六权治本”的要求,建立权力清单,明确职责权限,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四)总结验收(11月1日-11月30日)

全面整改工作结束后,镇党委、政府将组织对村组自查和整改情况全面验收。省、市、县将采取明察暗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自查、整改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群众屡次上访、反映强烈的村进行重点检查。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村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我镇成立由梁永杰书记任组长、赵泽红镇长任副组长的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村要成立由支、村委一把手任组长、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把各项部署要求落在实处,把这次清理整治作为一次全面体检、纠正错误、锻炼党性的机会,在开展自查自纠上打主动仗,敢于揭短亮丑,进行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觉提高。

镇领导小组负责安排部署全镇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经中心,主要负责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各站所单位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具体落实“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各有关站所要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镇农经中心负责清理整治日常工作。镇纪检、监察负责对违纪案件的查处;组织部门负责村级党组织建设;镇财政所配合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农惠农补贴等资金的检查;水管站、林业站、农机站、畜牧站等涉农部门根据职能配合检查;农经中心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对取得财政资金的有关村、组和项目进行专项审计;民政办负责对村民委员会建设以及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国土所负责对涉及违法征占土地案件的查处;司法所负责提供并推动化解村级上访积案。

(二)开展培训,加强指导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政策业务性强、内容重点突出,涉及工作量大,是一项复杂的艰巨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抽调精兵强将,集中人员力量,加强政策指导,进行工作培训,确保清理全面、整治彻底、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三)依

法依规,严肃处理 在清理整治工作中,镇、村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工作规定和制度。对由失职、渎职造成集体“三资”管理极为混乱、“家底”严重不清、“三资”流失浪费严重的,要查明原因,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对化公为私、低价变卖、转移集体资产以及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等问题,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对贪污盗窃等问题要依法惩处。

(四)健全体系,完善机制

镇、村要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理顺机构职能,要保证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及其委托的日常工作经费。并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各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机构理事、有制度管事。

(五)加强监督,确保实效

三资管理范文5

人们总是喜欢快速地获利,而给亏损留一点余地,结果是截断利润,扩大亏损。长期下来,如何实现资金的增殖呢?让我们记住这几个数字:20%的亏损需要25%的盈利来达到盈亏平衡,相对来说容易一些,40%的亏损需要66.7%的盈利,要达到很难,而亏损50%以上就需要100%的盈利,几乎是不可能扭亏了。

一个资金管理的游戏

关于资金管理,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游戏。那就是让我们做一个胜率60%的博弈,你有1000元,有100次下注的机会,赔率1:1,那么,你如何进行下注,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呢?据调查,一般人倾向于在不利的情况下下更多的赌注,而在有利的情况下下更少的赌注。实际上,反应到市场中,人们常常在连续的几次下跌之后,总是会预期有一次上涨。或连续的几次上涨后,预期有一次下跌。但这只是赌徒的谬论,因为盈利的机会仍然只有60%。此时,资金管理就极为重要了。

假定你以100元开始这个游戏,结果连输三次(从几率上讲在是很容易遇到的)现在你的金额只剩下700元。那么,多数人会认为,第四次会赢,于是把赌注增加到300元(想挽回损失的300元),尽管连续四次输的几率不大,但是仍有出现的可能。那么,你只剩下400元,要在这个游戏中挽回损失就必须盈利150%,机会不大。假设你把赌注放大到250元,那么,很可能你四次游戏后就破产了。不管那一种情况,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不能实现盈利,在于没有资金管理的概念,所冒的风险太大了,没有在风险和机会之间取得平衡。

从经验来说,20%的损失应该是亏损的极限度。但是,这种止损也不是资金管理,因为这种止损并不会告诉你该抛出多少,也就无法通过仓位和品种的调整来控制风险。资金管理是交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说是系统中决定你头寸大小的那部分。它可以确定系统交易中你可以获取多少利润、承担多少风险。我们不能以简单的通过设置这类货币管理的止损来取代最重要的部分。

资金管理与分析系统

资金管理的策略有无数种,专职赌徒长期以来宣称存在着两种基本的资金管理策略:等价鞅策略和反等价鞅策略。在一次亏损的交易中,等价鞅策略在资本减少时会增加赌本的大小;另一方面,反等价鞅则在一次盈利交易中或者当我们的资本增加时,增加赌本。如果在一连串的亏损中,你的风险不断增加,最后就会有一连串的非常大的亏损足够导致你破产,因为等价鞅策略是有巨大风险的。反等价鞅是在一连串的盈利后冒更大的风险。在投资领域,聪明的赌徒会在他们盈利的时候在一定限度内增加赌注。只要有多少种入市法则就有多少种资金管理策略。

股票投机活动就是资金之间的较量,所以资金管理极其重要,我们应高度重视。炒股的钱是投资者的血汗钱,调查却发现股民10个中有9个半都是不爱惜他们的血汗钱的。所以,要将这个问题提高到在股市生死存亡这样的重要地位!

下面就介绍一个比较实用的资金管理方――三份法则。

第一个1/3资金的使用。在大势低迷时,也就是说熊市末期,以短线操作为主快进快出、高抛低吸。操作一些明显有主力存在的超跌个股(袭击受伤的庄股),这类股票往往在大势见底后演绎成牛股。买入股票后,大势明朗可中线持有,否则短线获利了结。

第二个1/3资金的使用。当第一份资金在获利状态下,且已无风险可言时第二份方可使用。此时应选择明显底部放量,明显主力通吃套牢盘个股和高控盘庄股操作,中线持有。这次所持有股票应以获利为主,与主力共舞。密切监控主力底部筹码,如庄家有明显减仓迹象可获利了结。切记不可恋战,也就是跟随主力的脚步一起进出。

三资管理范文6

一、基本情况

红旗村有12村民小组,村级集体资产主要由店面、农贸市场、村委会办公楼以及山综合楼构成,总资产大约为二千万左右。村级资金主要来源是店面出租,每年约120万元左右。红旗村各组收入约200万元左右;从资源方面,红旗村处于中心城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已失去了土地,成为了城市边缘,即没有土地,也没有果园,没有资源优势。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红旗村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三务公开,并加强三资管理,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制定了严格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对集体资产有台帐,有专人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要求财务人员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帐、财、物的管理,做到会计管帐不管钱物,保证数据清楚、日清月结,出纳管钱不管财物,保证不短款;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做到收有凭证,付有依据,3000元以下的开支由村两委主要领导同意,超过1万元必须召开村两委集体讨论研究,超过10万元以上的则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

二是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各项开支实行民主理财,负责财务收支情况的审核和监督,同时严格集体资产管理,尤其是对3万元以上工程实行招投标,健全完善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杜绝了暗箱操作行为。

三是公开及时,管理规范。实行了“村财街管,组财村管”的管理制度,同时对离任村委干部实行离任审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各组支部书记会议,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并征求各组支部书记的意见和建议;每半年在村务公开栏,对财务开支情况及时公开,尤其是对重大事项如征地拆迁、东引道建设以及飞龙岛大桥、危旧房改造和红旗村农贸市场建设都会及时召开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村民代表和党员的意见。在公开的内容上,办事处要求红旗村严格按照三务公开、三资管理的规定,该公开的全面公开。同时,为进一步保障村民的知情权,红旗村还结合实际,制定公开制度和公开意见箱,对村民群众关心的村务和事务都实行专题公开,给村民一个真明白、真放心。在公开的形式上,除一般性事务在村务公开栏公开外,还重点对低保、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拆迁补偿等村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多年来,对村级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清理、拆旧、更新;

二是对村级店面出租管理存在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店面出租管理存在管理不严,出租价格有时未经集体研究决定。

三资管理范文7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财务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之一,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之一。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农村财务管理专项检查调研的通知》和《安徽省财政厅、监察厅、农业委员会、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县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调研,自查工作进展顺利。

1 基本情况

全县10个乡镇129个行政村资金资产34111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142.6万元,集体投资419.44万元,固定资产31149.31万元,农业资产399.81万元。资源性资产:集体性土地2.5058万亩,林木5.1867万亩,山岭5.0119万亩,园地0.0468万亩,荒地0.3625万亩,滩涂1.7938万亩,水面5.6992万亩。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机制,拓宽发展渠道,使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2013年底全县129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达10-50万元的村4个,5-10万元的村16个,1-5万元的村34个,占总村数的42%,当年无收入的村75个,占总村数的58%。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摆在全县干群面前的首要课题,要想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先提高对村级集体债务问题的科学认识,准确界定债务属于存量债务还是增量债务,对存量债务要严格区良性债务和不良债务,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村级债务进行化解,切实减轻村集体经济发展负担。

2 主要做法

总结集体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村的成功做法,我们认为我县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篇文章。

2.1 选好“头雁”,配强班子,提升组织保障功能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坚持一以贯之抓好抓实村级班子建设,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以及下派任职、跨村任职等多种办法,全县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年纪轻、文化高,懂经营、会管理,基础好、威信高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二是,不断提高村级干部能力素质。通过“菜单”点学、专家讲座、集中办班等多种途径和办法,集中对村级党员干部进行引资上项、企业管理、市场经济等方面内容的专项培训。

2.2 做好因地制宜发展文章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从最容易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项目入手,掌握各类经济资源潜力,选准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探索出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情,按照经济实力强村、经济特色村、经济“空壳”村等不同类别分别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创新出了三个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开发型模式。立足村级集体资源优势,组织引导村级组织用好、用活集体现有资源。如望马楼村正在对已停产的窑厂申请转型生产免烧砖,年产量预计达到7000万块。二是,股份合作型模式。针对村级集体资金匮乏的实际,采取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以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合股经营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民群众双增收。如望马楼村与亳州一企业合股形成药材基地40亩、苗圃20亩。三是,项目带动型模式。注重发挥项目建设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村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土地复耕的办法,提高农村土地收益率。

2.3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根据各村之间地域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良莠不齐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抓重点、攻难点”的办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一是,规范集体资源出让承包管理。当前,集体土地、山场、水面等出让承包仍是我县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以往在集体资源承包过程中出现的价格混乱、合同手续不规范,致使集体收入流失问题,我县对各乡村集体土地、山场等资源重新进行全面核实,确定权属关系,对发包形式、合同文本做出统一规定,对各种资源承包价格进行重新确定,对承包期限按《土地承包法》执行,并制定增长比例,对全县承包费用的收支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清查,彻底改变了过去集体土地承包管理粗放、效益低下、资产流失的现象,逐步使我县集体土地、山场、水面等承包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二是,积极提供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乡村充分依托各地地缘、资源等优势,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协调小额贷款、盘活闲置资产等措施,鼓励外出返乡能人、种养殖大户等带头兴办创办资源开发型、生产加工型、商贸流通型、股份合作型等村办企业和富民增收项目,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增加集体积累和农民收入。三是,注重发挥干部包村联户的帮建作用。对一些自然条件差、长期经济落后的后进村,县、乡两级都采取了“领导联、单位包、干部挂”等办法,积极为集体经济发展“开绿灯”、“架金桥”。

2.4 健全机制,强化监管,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农村集体“三资”始终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农村工作的焦点,为加强“三资”管理,堵塞流失漏洞,实现保值增值,全县普遍推行“123”监管模式,切实保证了农村集体经济有序发展。一是,建立一个管理机构。以乡镇财政分局为依托,成立了以乡镇长为主任,纪检、农业、司法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监督、检查、指导、服务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负责对集体“三资”台帐的保管和调整;组织人员对村集体“三资”进行核实、评估、作价等。二是,健全两套工作流程。健全了农村集体资金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两个监管工作流程,保证村集体收入及时足额收缴,纳入“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统管资金账户,确保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做到民主、科学、公正。三是,实行三种管理方式。通过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三种管理方式,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委托服务。到2012末全县129个村普遍推行了“三资”模式,实现了“三资”管理规范化,保证了乡村干部清正廉洁,有效维护了集体和群众利益,堵塞了各种漏洞,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2.5 做好优化环境扶持发展的文章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我县积极从资金扶助,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努力为村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发挥各部门工作人员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各级领导每人都联系一个欠发达村,帮助出思路、找项目、跑市场、谋求村级经济发展良策。

3 存在问题

3.1 农村集体“三资”登记台账不完整、不全面

我县农村集体“三资”在登记管理上,资金、资产相对好一些,而土地尤其是“四荒”地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造成“三资”底子不清、管理混乱。

3.2 财务管理不规范

不规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财务制度执行不力,少数干部不廉洁。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干部自用自批,村民主理财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有的村假公济私,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乱发福利等;有的村干部自己开票收款、长期不报账,导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村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3.3 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的村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村收款后,干部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

3.4 合同签订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方面。

3.5 集体利益缺乏保障

有的村干部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个人捞取好处费;个别村干部在集体山林、土地、果园、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不开村“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承包期。

3.6 财务公开欠规范

我县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还有些村由于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

3.7 少数村财会人员素质低,责任心差

有的村财会人员故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其他村干部还束手无策。

3.8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乡镇农经机构管理职能之一。1992年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我县各乡镇农经站已撤销,由于机构的调整,现在各乡镇专门从事农村“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是委托乡镇财政分局代为管理,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此外,有些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使一些农经人员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农经机构撤销、农经职能淡化、农经人员边缘化,是导致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工作管理监督跟不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对策及建议

4.1 理顺工作关系,明确部门职责

必须理顺农村三资管理的主体部门,明确工作职责,才能坚持不懈地搞好委托工作,确保农村三资的规范管理,真正把一村一账户落实到位。

4.2 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工作培训

建议恢复乡镇农经站,通过考试、考查考核,公开招聘补充一些工作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和现代管理业务精通的农经管理人员,优化人员结构,落实人员编制,保证工作经费,提高工作水平。并且,中央、省要每年预算拨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专项建设和培训经费,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4.3 规范三资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学习,建立各项制度。重点是规范资金核算,实行一村一账户,加强票据管理,坚持民主理财,公开招投标,规范审批程序,正确进行资产科目的记账核算,认真进行资源登记,加强监督落实。

4.4 完善制度,规范操作

在落实原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等相关制度的同时,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暂行办法》和《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其性质、模式、工作流程、监督、责任和处罚等规定,使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4.5 摸清底子,健全台账

结合新一届村级换届,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进行再次核对,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并将数据全部录入电脑,实行滚动管理。

4.6 严明纪律,严肃查处

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案件查处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大查处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不公平等方面的案件,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5]35号)[OL/R].http:///,1995,12,31.

三资管理范文8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 责任 制度 改革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国家对农村社会发展也是越来越重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关注。而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管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是我国整个农村经济科学的基础,也是我国广大农民极其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的”三资”管理却还是不够完善,这给我国的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也给政府在统筹经济发展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由于农村社会的复杂以及认识的错误,这使得我国农村在”三资”管理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因此,对于农村的”三资”的创新管理方式的研究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调”三资”管理的责任,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对于农村的”三资”管理来说,由于村一级属于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因此,在管理方面有些混乱,因此”三资”管理的协调、责任落实以及管理队伍的建设应当是”三资”管理中的第一步,下面就从组织的协调、责任的落实以及管理队伍的建设这这三方面简单的探讨农村”三资”的创新管理:

(一)组织协调

加强组织的协调,其主要指农村的行政机构如村委会应该成立”三资”管理的达标示范的领导小组,设立管理办公室,对村级的”三资”管理情况进行督察以及协调,督促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健全台账制度,对”三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二)责任落实

责任落实主要指的是有关部门应该专门制定关于农村的党风廉政建和”三资”管理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应该明确农村”三资”管理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的措施。将”三资”管理的责任真正的落实到基层,简单来说也就是应该农村的村干部如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村监委主任等等进行”三资”工作和业务培训,并签订每村在”三资”管理中应该完成的目标以及任务,用合同的方式将”三资”管理的责任真正的落实到农村基层,督促村委加强对”三资”的规范管理。

(三)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农村管理队伍的建设,主要就是应该从每村”三资”管理的现状出发,配优配强每村的““三资””管理队伍,具体来说应该对农村”三资”管理的机构配备或者培养农经工作人员、农村账目会计、经验的会计以及出纳,不仅如此,还应该强化农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规范化性建设,使得在”三资”管理方面具有可靠可用人才的同时,还能够对”三资”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确保农村”三资”管理的正常进行。

二、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对于农村”三资”的管理而言,仅仅依靠组织的协调,责任的落实以及队伍的建设是远远难以做到科学性管理的,也难以真正的促进农村的科学发展,因此,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化也是”三资”创新管理的必然趋势,下面就从农村”三资”的管理制度、”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以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这三方面对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进行阐述:

(一)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由于农村社会的复杂,农村”三资”管理中涉及到资金、资产以及资源也较为繁琐,这使得在农村”三资”的实际管理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因此,健全农村”三资”的管理制度是农村”三资”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来说也就是指县镇(街道)机构应该指导基层的各村,根据本村”三资”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村““三资””管理现状的管理制度,同时应该将制定的制度报于上级部门备案。

(二)建设农村”三资”服务中心

建设农村”三资”服务中心,也即是可以从组织机构的建设上进一步的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管理,具体来说也即是乡镇应该建成标准化的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以窗口式办公的形式,从服务中心的机构、人员、设备以及制度等方面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该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建即是对农村”三资”的制度执行、”三资”相关的核算工作、监督工作以及档案的管理进行监督和细化,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三资”的管理,确保农村”三资”管理的正常。

(三)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对于农村的”三资”管理而言,这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资金、财务等等的审批,这也是极其容易滋生腐败。因此,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对其进行遏制,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的措施进行:一是健全农村党务、村务以及财务(”三务”)的公开工作机制,使得农村”三务”信息透明化,鼓励社会参与监督;二是成立““三务””公开工作队伍,也即是组织专门人员对农村”三务”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做到有据可查;三是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主要就是健全基层农村的民主决策、管理以及监督机制。全面推行重大事项决策“五议两公开”制度(党员群众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务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社员代表会议决议,表决结果公开、实施情况公开),使得各村的全体村民对各村”三务”有基本的了解,有权利参与”三务”的相关事项,断绝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杜绝腐败。

三、深化改革,保障”三资”管理

在”三资”管理中实行责任管理和健全制度建设是农村”三资”创新管理的必要措施,但是就目前来看”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大队“三资”管理的整改以及”三资”管理方面的考核也是极其必要的,下面就从”三资”管理问题的整改以及”三资”管理的考核这两方面阐述深化”三资”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农村”三资”管理整改。在目前我国基层农村”三资”管理上,需要整改的问题还是较多的,具体如下:一是历史遗留白条问题的整改,对于历史遗留白条问题则应有农经人员具体审核调查之后,逐步进行清理完善;二是财务公章的滥用整改,在滥用财务公章方面的整改措施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根据实际财务公章交予”三资”管理办公室或服务中心,对需要盖章的文件则由这两个机构酌情审核进行盖章。三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实行定项限额管理。对村级招待费用、村干部报酬、外出参观考察、会务费、交通费等非生产性开支要有具体开支标准,并严格执行。四是村社集体重大“三资”管理事项(包括工程项目建设、资产资源的处置及租赁和出让、土地征用款、拆迁补偿款、苗木兑现款、对外投资、集体举债等)必须程序规范,并有社员代表大会决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招投标。五是承包合同管理规范,承包(租赁)的书面合同签订规范,合同结算及时,管理到位,合同兑现率达到90%以上。六是工程项目的立项和招投标程序规范,工程款项按合同规定支付,把关严格,并取得合法发票。工程验收前工程款不得全额支付。七是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加大应收款项回收力度,严禁擅自出借集体资金或利用集体经济为任何个人和单位提供担保。八是实行定期清查,每年至少一次对村固定资产、库存物资和各项资源进行一次清查盘点,财产盘点清册需由包括社监会成员在内的3-5名人员审核签字。对集体“三资”的变动情况及时登记,并做到帐实相符。九是“三资”公开内容全面,程序规范,每年公开不少于4次。做到财务收支实行逐笔公开,招待费逐笔公开,干部报酬公开到人。公开时间不少于1个月等等。

考核机制改革。在目前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关于”三资”管理人员考核的机制较少且不全面,这容易出现工作的误区,滋生腐败,因此对于”三资”管理人员工作的考核机制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简单来说那就是从农村“三资”管理台账,农村非生产性支出的管理、财务制度以及操作细则等方面建立管理人员工作的考核标准,督促管理人员踏踏实实的做好农村的”三资”管理工作,为农村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三资”管理的规范程度这不仅仅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这更关系到农村这个国家组成的重要部分的和谐稳定。因此,不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基层的镇村行政机构,对于农村的”三资”管理都应该高度重视起来,要重视农村”三资”管理的具体工作,探讨农村”三资”的创新管理,为我国农村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通知强调――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J].农村财务会计.1996(03)

三资管理范文9

一、必须从落实责任入手,整合资源,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领导机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此,我们坚持把落实各级和各个环节责任作为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抓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管理机制, 进而在全乡形成了统一协调、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具体来讲,就是要落实好“三抓”。一是抓领导,强化管理意识。要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门领导组织,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统一组织协调,在村级也要由村支部书记牵头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我们黑山寺乡在成立相关领导组织的同时,认真制定并出台了《黑山寺乡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乡直各部门要特别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依法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加强管理,落实责任。二是抓队伍,整合管理资源。各有关成员单位明确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位。做到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切实履行好职责。如乡纪委负责查纠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的违纪问题、落实责任追究;农经站负责对农村财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并负责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民政所负责监督村级履行民主议事程序,落实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财政所负责将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对农村资产予以监督管理;农业综合站负责对集体土地、沙场等自然资源的管理;重点办负责对农村工程招投标和经济承包合同工作的业务指导。三是抓考核,兑现管理绩效。制定“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把“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村级领导班子考核中,凡“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干部群众有意见的,一律不得参加各类评先树优活动。我乡在2009年初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就有两名上届村干部因“三资”管理不善而被取消竞选“两委”干部资格。

二、必须从规范运作入手,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保障机制

规范的制度是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我们不断完善《民主理财制度》、《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处置制度》和《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监督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村级“三资”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在资金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我乡制定出台了《黑山寺乡关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全乡10个村全部施行“村财乡管”,任何集体开支,首先由经办人作出预算,向村主管财务的领导提出申请,村主管财务的领导根据开支项目和数额履行审批手续。所有开支项目不论大小,都需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共同签字。严格实行票据“三审”制度。即先由报账员审核,再由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无疑义后加盖验讫专用章,最后报乡农经站复核,加盖主管领导印鉴后方可下账。所有支出实行预算制,严格实行“先预算、后花钱、再记账”工作制度。二是在资产方面严格监管。我们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全面反映资产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并将各村的资产情况全部录入电脑,根据实际增减随时更新,对增减情况及时记录归档。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在资源方面规范管理。我们建立了集体资源招投标管理制度,制定了乡、村集体资源招投标管理办法。乡、村集体资源发包、租赁、出售、拍卖等,必须向乡“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乡“三资”服务中心按工作流程办理并向社会公开,实行定点招标。招标单位要制定操作规程、方案和工作规范,做到有章可循。

三、必须从严格程序入手,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运行机制

加强“三资”管理,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实践证明,实行村集体“三资”委托制,可以有效地控制非合理性的支出,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行为,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依托乡镇农经站成立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负责农村集体“三资”服务工作,主要村集体会计账目和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会计档案,提供会计信息。我乡在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各村与乡“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签订了委托协议,成立了“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设立统一的银行账户,各村“三资”账簿按照程序统一移交服务中心集中管理。各村取消会计和出纳,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报账和村“三资”日常管理工作。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制定实行限时办结等相关制度,规范服务,方便群众,做到人员、经费到位,办公场地、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监管有力。通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这一载体,村里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按照重大事项申报程序办理,最后报乡“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在各村报账时,凡属“三重一大”事项的,必须携带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材料,经“三资”委托服务中心查验,符合程序和有关规定的才能由“会计服务中心”随票据一同入账,否则“三资”委托服务中心拒收、拒支。过去村花钱都是先花钱后记账,如今执行了预算制,中心审核后才能执行,不但杜绝了胡支乱花,也杜绝了“白条”。全乡10个行政村通过实行农村“三资”委托,每年规范资金达千万元,使村“三资”管理逐渐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强化了对农村经济事务管理和监督,规范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从源头上遏制了违纪违法行为,有效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四、必须从创新方法入手,阳光施政,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监督机制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提高透明度,实行阳光施政,才能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有效遏制腐败问题发生。我乡在制定“三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民主决策制度、管理制度、审计制度和监督制度。在对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工作中,我们创新运用了“4+2”工作法,即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四议”和决议公开、结果公开“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形成了农村“三资”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阳光运行的良好氛围,群众对村干部的满意度逐步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全乡因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引发的群众问题呈明显下降趋势。通过推广“4+2”工作法,有效提升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向心力,扩大了党员队伍的影响力,激发了广大村民的创造力,形成了强大合力。

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了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资管理范文10

【关键词】乡镇;“三资”;财务

一、乡镇“三资”管理重要性

乡镇“三资”是乡镇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乡镇“三资”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三资”管理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乡镇地区在“三资”管理上存在分配不公、债务负担繁重以及资产流失状况,严重损害了地区居民利益。

加强乡镇“三资”管理,首先能够有效解决乡镇管理混乱的问题,完善的管理制度和C制可以最大化地保证账务清楚,减少资产流失,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其次,加强乡镇“三资”管理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党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建立全面的“三资”管理机制,能够从根本上防止问题的滋生,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二、乡镇“三资”管理的难点

1.“三资”台账管理混乱

乡镇“三资”包括了资金、资产和资源,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乡镇政府在资金和资产管理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仍旧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一方面,土地、四荒信息登记不全,且信息更新非常滞后;另一方面,在资金管理上,一些居民经济条件有限,造成税收困难,而“三资”账目管理不明,导致查账困难,甚至出现过世居民仍在账面显示的情况。

2.“三资”资金管理不到位

长期以来,乡镇地区“三资”管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许多金额较大的开支未经集体讨论和研究就支出,而支出凭证和手续却不完整,造成管理混乱和困难的局面。而在生产队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乡镇政府更是存在较多疏忽。许多资产没有做好详细统计,进而被他人侵占或占用,造成大量集体资产的无端流失。

3.“三资”财务公开性不足

由于乡镇政府管理观念和意识的滞后,乡镇“三资”财务公开问题百出。一些乡镇虽然公布了“三资”财务信息,但实际的内容、形式以及时间根本不符合要求。信息公开的不足,不但严重损害了群众的知情权利,同时也为贪腐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与城市居民相比,乡镇群众的相关意识也比较淡薄,对于“三资”信息公开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4.“三资”监管制度滞后

针对“三资”管理工作,多数乡镇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监管即针对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加强对不良行为的约束,减少“三资”的流失和挥霍。但显然,意识和观念的不到位,造成了“三资”监管工作非常薄弱。

三、乡镇“三资”管理的优化建议

1.梳理财务数据信息

针对乡镇“三资”管理,第一步必须对当前财务数据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基层乡镇必须成立“三资”清产核资专项小组,由乡镇政府领导牵头,由乡镇经营站负责实施,对集体“三资”开展全面的清理和核对工作。对过期、失效的资产信息进行清除,并将资产出售、增减的情况予以及时的记录和健全,确保台账的完善。而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更新,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有效,为乡镇“三资”管理工作的开展切实提供保障。

2.提高财务管理民主性和透明性

乡镇“三资”财务管理必须强调管理的民主性和透明性,以开放的管理模式切实保障政府的社会形象。各级政府应坚持“党组织提议、两委商议、大会审议表决和结果公示”的思想开展三资管理工作,形成严格、规范的管理模式。乡镇地区在“三资”管理上,必须严厉杜绝领导个人拍板决定的状况发生,切实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政府权力运行的规范性。

3.实时财务公开管理制度

财务公开管理制度的建设,第一,一方面必须明确“三资”管理的职责和价值,加强对财务管理团队的建设,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乡镇领导也必须进一步增强“三资”管理意识,规范个人行为;另一方面,加强财务公开管理制度建设,针对当年重要的工程建设、项目发包以及资产、资金、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开,特别是对金额较大的支出必须进行公开,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第二,在重大经济活动开支方面,应实行群众听证模式,在党委、政府和纪委人员参与的情况下,接受群众代表的听证,对于财务重大事项,一定要接受群众的听证与监督,且要对结果进行公开公示。

4.加强管理和监管机制建设

地方政府应在确保乡镇“三资”信息公开和民主决策运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审计会议,负责对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其次,由村民推选的方式组成财务监督小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对“三资”的使用情况进行问责和监督,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落到实处。同时,针对基层干部违法乱纪行为,必须建立对应的监督调查委员会,重点查处、侵吞占用和挪用“三资”的违纪案件,通过全面监督维护群众权益。乡镇政府应积极开通群众咨询和举报热线、网站和邮箱等,由专人负责意见的汇总、提交和回复,切实保障群众权益,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四、结语

针对“三资”管理,乡镇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三资”管理的民主性和公开性,加大监管力度,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切实保证集体财产安全,充分发挥乡镇“三资”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桂芬.强化乡镇“三资”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农业,2013(12).

三资管理范文11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问题;建议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132-02

1 概念解释

1.1 农村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主要是通过“村账委托”实现的,具体来说即在乡镇建立农村经济组织财会中心,在村民同意的基础上执行财务及会计工作,严格控制收支的审核,管理好农村地方的资金。

1.2 农村资产管理

农村地区的资产管理建立了资产台账,详细记录每一项目资金的数额、使用情况,对资产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盘点,以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并向村民公开资产的使用情况。

1.3 农村资源管理

对资源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可利用的资源实施了登记造册,建立了资源的利用档案,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场监管,杜绝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资源的利用价值,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目前的农村“三资”管理已取得了巨大进步,相对于以往来看,“三资”管理摆脱了完全没有章法可循、完全依靠村民自觉和村委会的工作的状况。但是,由于受“小农”思想的影响和计划经济的束缚,农村的“三资”管理依然存在着许多细节和认识上的问题。

2.1 对“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2006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在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终结。首先,税费改革以来,少数农村干部认为,农村经济发展较慢,收入低,可利用资源少,而且如土地一类的资源都是将使用权承包给了农民,农村可管理的资金、资产、资源少,没有必要实行专门的“三资”管理。其次,相当一部分干部或群众认为现在法律法规对于农村的管理较严格,有心之人没有可乘之机,对于“三资管理”没有积极性。最后,有关“三资”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对于“三资”管理的认识错位和对政策理解的不充分,导致“三资”管理的不到位。

2.2 村级“三资”管理机构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主要依靠力量。首先,目前,虽然这些人员接受了一些会计和审计相关的培训,但是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农村“三资”管理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总体职业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其次,从人才引进来看,由于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不能提供很好的待遇,因此难以吸引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农村“三资”管理机构任职。再次,从职业道德上看,少数农村“三资”管理人员处于自身利益的目的,中饱私囊,造成国家和集体财产的损失。最后,农村经营管理站缺少人员编制,专业人才缺乏,经费严重不足,对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也是有心无力。另外,伴随“村委”的换届,审计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队伍也是不断地“换届”,这对于管理队伍的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利于队伍的管理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3 农村“三资”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现在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主要由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但是实际上,资金由财政部门管理,资产部分是村委会负责,资源由国土资源部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站只起到了协调工作和监督的作用,没有实质上的职权。其次,虽然目前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但是制度不健全,缺少较为明确的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制度,没有明确的考核制度,对资源权属的变更没有明确的规定等,这些间接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另外,很多制度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难以贯彻落实,没有实际的作用和意义。

2.4 农村“三资”管理监督不到位

对于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主要来自于乡镇政府、司法部门、纪检部门及人民的监督。而乡镇政府部门,经常由于农村地区涉及的金额较小,不重视农村“三资”的监督和管理。司法部门由于自身职权的限制等因素,难以或者不愿介入到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中;纪检部门职能对作为党员的村干部进行约束和处罚,而对于不是党员的干部不便进行管理。最后,村民群众由于受小农思想、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的影响,集体观念淡薄,对村干部和农村的经济活动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出充分的监督效果。

3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对于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视,重新审视“三资”管理问题

首先,国家要加强“三资”管理的培训,引起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于“三资”管理的重视,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知道农村的“三资”管理工作。其次,村领导人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树立对“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视,并身体力行,抓紧管理工作,切实落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将“三资”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体制中来,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并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中的教育和培训,将“三资”管理提到工作日程上来。

3.2 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强化“三资”管理工作〖BT)〗

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已有制度的建设,同时不断完善、创新制度。第一,完善“村账委托”制度,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第二,完善土地制度,严格落实土地赔偿金的管理,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维护农民的根本权益不受损害。第三,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加大村务信息特别是“三资”管理信息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到“三资”的民主管理工作中来。第四,建立民主管理、民主审计、民主监督的制度,建立村民监督小组、村委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工作组,参与到“三资”的管理中,同时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第五,建立清产核资制度,对村有的“三资”进行全面清算,明晰产权。

3.3 提高审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第一,加强会计理论的学习和培训,用新的理论和知识武装大脑,指导实际工作;第二,加强计算机学习,实现会计的电算化,利用网络进行会计工作,实现信息的有效保存和共享;第三,加强政策的学习,对于国家的新政策进行讲解和培训,加强理解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加强对于新形势的理解,合理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向,适应不断变化的农村经济环境;第四,加强法制学习,利用法律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第五,提高道德素养,使“三资”管理人员自觉树立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3.4 加强监督机制,推行权利公开

民主决策时防止腐败的重要途径。只有在民主决策的情况下才能有效防止少数人的专权和腐败。在“三资”管理的活动中坚持“四议两公开”的原则,严格民主决策程序,“以制度治村,按程序办事”。另外,加强对于破坏农村经济活动及“三资”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治理事件,净化农村风气,教育基层干部遵纪守法,不越法律红线,自觉维护农民的根本权益,保证农村地区的稳定。

综上所述,农村“三资”管理对于我国基层政权的稳定,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的农村“三资”管理还存在着较多认识、制度以及细节上的问题,我们要采取果断措施,治理农村“三资”管理难题,探索“三资”管理新模式,适应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推动“三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保障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何文英.浅谈农村“三资”管理[J].种业导刊,2011(5).

三资管理范文12

一、全面清查,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绥化市将“全面清查”作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在清查工作中坚持“五统一”:统一清查内容。凡是村级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无论账内、账外的,都要纳入清查范围。

统一清查方法。即采取“看、查、记、核、认、议、报、处”的方法:“看”就是查看账面余额;“查”就是逐项追查;“记”就是登记备案;“核”就是对债权、债务双方进行核对;“认”就是经济业务双方办理核实确认手续;“议”就是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会议集体讨论需核销的经济业务;“报”就是讨论通过后,上报乡(镇)政府批准,报县经管站备案;“处”就是乡(镇)政府集中时间,统一处理。统一公示清查结果。清查结束后,清查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开,公示期为7天,对群众提出的质疑要作出解释或进行复查。统一建立“三资”档案。对公示通过的清查结果,逐项、逐类以村为单位登记造册,建立村集体“三资”管理手工台账,一式三份,各村、乡(镇)委托服务中心、县经管站各一份。统一质量标准。

二、把握政策,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健康发展

一是确保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主体地位不变。

二是确保村级集体“三资”审批权不变。实行农村集体“三资”代管,只是增加了乡镇、县的监督环节,不是对村集体决策权和审批权的取代。

三是签订委托合同。各村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就委托事宜进行讨论,通过后,向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签订《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委托书》后,方可将“三资”管理业务委托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管理。

四是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

三、完善机制,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行

一是完善资金委托机制。乡(镇)“三资”服务中心以村为单位设置账户对村集体的资金进行核算管理。

二是完善资产统一监管机制。乡(镇)“三资”服务中心设置台账,对各村集体资产的经营、处置、收益进行指导、监督和规范管理。

三是完善资源联合协管机制。村集体所有资源承包、租赁、转让等,由村级集体组织制定方案,标底额在1万元以上的,由县经管站到招标现场指导,监督;标底额1万元以下的,由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到招标现场指导、监督。承包、租赁、转让合同经乡“三资”服务中心审核后,报县经管站复核,并经本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实行村、乡(镇)和县三级联合协管。

四、优化环境,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组织服务体系。全市各乡镇都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并已全部挂牌工作。

二是统一工作流程。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均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大厅,统一设立委托业务受理、“三资”财务结算查询、政策咨询和接待等服务窗口,并安排专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