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4 07:17:34
【关键词】香格里拉县 金融扶贫 成效 建议
2015年,曾先后两次来到云南调研,他强调精准扶贫重在提高精准度,让贫困群众得到真正实惠。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云南省积极开展连片特区精准扶贫工作,特别是金融扶贫。香格里拉县作为迪庆藏区的重点贫困县,无论是贫困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十分严重。
一、香格里拉县贫困概况
香格里拉县属于“老、少、边、穷”贫困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贫困状况极为严重。该地区共有11个乡镇,6百多个自然村,其中贫困村数达38个。据统计,2015年年末,该地区共有4万多户人家,乡村户数3万多户,其中贫困户数将近9千户,占乡村总户数的30%左右。此外,该地区的贫困人口为3万多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5%,扶贫任务艰巨。
二、香格里拉县金融扶贫状况及成效
(一)金融扶贫状况
中央、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香格里拉县的扶持“百日会战”项目对2016年新增养殖不超过2亩且每户贫困户只享受1项种植方面补助的前提下,对药材补助500元/亩,林果类200元/亩,蔬菜300元/亩。2015年,中央对当地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额将近6亿元,云南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将近1千万元。2016年,社会为该地区贡献了5百多万元,其中有1千多户贫困户收益,户均帮扶金额达5千元,社会帮扶覆盖率11%。
各大银行对香格里拉县的扶持,2015年,中国工商银行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贫困户的经营性产业提供了8万元的金融贷款。2016年农村信用社也加入到扶贫队伍,为贫困户提供约300万元的贷款资助。其中,该笔贷款约21%用于种植业,21%用于经营性生产,11%用于农村危房改造,53%用于其他产业。在银行机构的帮扶下,香格里拉县贫困贷款总户数从2015年的1户上升至2016年的将近90户,贷款金融也从8万元增加到约300万元,特别是应贴息金额从800多元迅速增长至1.4万元。金融机构对该地区的扶贫脱贫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扶贫成效
2015年年底,香格里拉县通沥青(水泥)公路的自然村630个。全县交通道路较14年有了很大的提升。饮水方面,该县已解决安全饮水的农村学校共计20所,覆盖率达100%。电力保障方面,该地区,通生产用电自然村9百多个,通生活用电自然村为11千多个,解决了将近3万户贫困居民的通电难题。信息化方面,通宽带网络的自然村4百多个,手机能上网行政村56个。此外,在易地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中,2016年香格里拉县计划易地搬迁6百多户。
2015年香格里拉县生产总值GDP较2014年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2014年增长10.7%。总体而言,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扶持使该地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香格里拉县金融扶贫建议
(一)加大金融机构扶贫力度
从2014年以及2015年金融机构扶贫举措可以看出,金融机构扶贫力度亟待提高。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及地方小贷金融机构应凭借各自优势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仅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金融扶贫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运行机制,更要落实政策的实施情况,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宏观效应。农业银行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应发挥其雄厚的资金优势,为地方农信社以及小贷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渠道和资金来源。同时,农业银行可以与当地大型企业结合,通过注资扶持当地产业发展,从而解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对合作性金融机构而言,邮储银行和农信社的营业网点较多设立在乡镇上,他们凭借着地理优势对农村贫困群众的了解更为直接和全面。因此,他们可以对贷款申请人的贫困信息进行有效识别,使真正需要贷款的贫困对象得到资金扶持。
(二)扶贫款去向因地制宜
不同的贫困地区,致贫因素不同。因此金融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使扶贫款项在最需要的地方l挥最大的价值。据统计,今年香格里拉县贫困人口总人数3万多人,其中因病致贫人数约占比18%,缺乏资金致贫人数约占比16%,缺乏劳动力致贫约占比14%。这是该地区三大致贫因素。此外,当地金融设施十分不健全,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少之甚少,资金借贷供求严重失衡,资金链断缺不仅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当时特色产业的扩张,就业岗位的缺乏使得精壮劳动力严重外流。
因此,金融扶贫资金应较多的投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完善健全该地区的医保制度和医疗设施,扩大医保、医疗设施的覆盖面及覆盖深度,以减少该地区疾病的发生率,减轻贫困家庭就医难、就医贵等问题;第二,健全当地金融基础设施,如增设营业网点、成立村镇银行等,并通过扶贫贴息贷款及其他惠民政策提供资金扶持,使贫困群众有充足的资金来发展自身产业;第三,通过产业扶持带动当地龙头企业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薪资,使得当地的精壮劳动力得以保留。
(三)深化扶贫对象金融脱贫意识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苦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群众思想、消费观念落后有很直接的关系。香格里拉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当地群众的消费观念还处在相对保守的状态,对满足生活必需之外的消费几乎为零,特别是金融消费。要改善当地的经济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当地群众的思想和消费观念。
因此,应该加强金融脱贫知识的宣传与普及,通过多样化形式与渠道提高贫困群众的金融脱贫意识,使他们意识到金融机构借贷资金,不仅能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而且能够使他们彻底脱贫,这也从根本上降低了金融扶贫工作的难度。
四、总结
扶贫的目的是脱贫,脱贫的前提是扶贫。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2020年能否实现小康社会取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效,更取决于脱贫工作的成效。切实做好扶贫脱贫工作是我们迈向小康社会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陈灿平.集中连片特区地区精准扶贫机制研究――四川少数民族特困地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129-133.
[2]姜再勇.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J].甘肃金融.2016(1):4-7.
[3]马楠.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研究――中药材开发产业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1):128-132.
如今用户对新事物出现的接受速度变得很快,微信红包一样,自2014年1月26日悄悄上线后,一夜而红,腾讯数据显示,从除夕开始,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余额宝的创新来源于支付宝中的余额,由于用户把钱放在支付宝上,不能获得任何收益,阿里便采取创新,把这笔零收益的钱激活。用户将钱从支付宝转到余额宝后,支付宝公司自动把钱买成名为“天弘增利宝货币”的货币基金,这样一来你在“余额宝”里的钱就可以得到货币基金的收益,同时支付宝还允许你直接用“余额宝”里的钱进行消费。而后端,来看货币基金的一些原理,货币市场基金一般投资于银行存款、短期债券等短期固定收益品种,若不发生大的风险则为稳定收益,中国十几年历史货币市场基金只有13个交易日为负收益,且全部在第3天回正。货币市场基金天然有两种属性:带着利率市场化收益和因为每日结转支付功能具有货币属性。由于货币基金的认购、中购无需手续费,天弘的增利宝基金管理费为0.3%,基金托管费为0.08%。
“余额宝”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来自支付宝账户资金零收益的激活,另一方面归根结底则是因为传统金融的不完善导致,天弘的货币基金最终也是投向国债、政府短期债券等地方融资平台中,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余额宝存在的核心优势就是对资金流动性的管理,基于对全网大数据的预测和分析,实现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无任何手续费。
余额宝的案例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什么新思想?我认为余额宝的成功告诉传统金融机构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金融服务的核心对象应该是用户。提升客户体验、打破物理边界以服务用户才是经营关键。余额宝的鲶鱼效应正式促进传统银行业进行变革的动力。
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2014年将是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重要一年,改革将是未来3-5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2014年我国改革的四大方向。回顾过去的金融改革,无论是加入WTO还是各种金融创新政策的推出,唯有市场化才是金融改革的新出路。金融改革停滞、扼杀只会让中国经济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一种,从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角度进行了创新,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收益性,是服务用户最简单明了的创新方式,也是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一小部分。资本市场资金成本高不是余额宝类产品导致的,是银行通过影子银行把资金高价转售给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导致的。发达国家很早实现利率市场化,由于没有银行垄断,国外之前也出现过paypal的类余额货币基金,后来由于收益率下降清盘。所以,这不是余额宝的问题,是利率市场化加互联网普及造就了余额宝。宝类颠覆了垄断的银行活期存款。这是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金融的胜利。
红色故都今非昔比
岁月流转,七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勤劳智慧的瑞金人民,继承苏区优秀的革命传统,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把过去那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了一个繁荣的新兴城市。过去低矮的茅草屋,已经变成座座拔地而起的商品楼、小别墅;过去牛马车都嫌颠簸的土路,已被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代替。
近几年来,瑞金城市面积又扩展了三分之一,达到了1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了15万人。走进瑞金城区,就像走进了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人声喧闹,车流熙攘,人们的脸上再也看不到贫穷的痕迹,跟这座城市一样,显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光彩。即使在夜晚,瑞金也是灯火辉煌,在市中心广场,人们散步的、乘凉的、吃小吃的、跳交际舞的……“红都”瑞金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让每一个外来者都不由得沉浸其中。
几年来,内环路、向阳路、沿江路、八一北路、站前大道等十余条街道相继建成,形成了四纵六横的城市道路网架。旧城改造也如火如荼,近年新建楼群面积140万平方米,红都商贸城、红都广场、绵江小区、光彩贸易广场相继建成。220千伏输变电站、赣州电网与市电网联接点的扩容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3万吨,城区居民用电用水得到保障。程控电话、数字移动电话、国际互联宽带网全面开通,居民通信瓶颈得到突破。回想当年点油灯、喝井水、“家书抵万金”的年代,如今瑞金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瑞金的经济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到2004年,瑞金实现生产总值26亿元,财政收入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着力调优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逐步形成了优质烤烟、优质水果、食品畜禽、特种水产品四大支柱产业。工业,食品、建材、制药、轻纺服装、矿产化工占了主导地位,发展的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相得益彰。招商引资,更成为瑞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瑞金市政府改进招商思路,变“任务招商”为“发展招商”,实行项目评审制,否决了一大批不合格、低质量的项目,集中财力投资建设了8000亩园区,完善了路、水、电等配套建设,形成了食品工业聚集区、轻纺工业聚集区和工业聚集区三大工业经济增长极。
随着经济的发展,瑞金人民的收入也节节拔高,2004年,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9408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56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5%、13.31%。过去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农民,现今已经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29%就是最好的证明。
金融事业星火燎原
瑞金,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个国家银行在叶坪的一个农家院里诞生了。国家银行由毛泽民任行长,下设会计、记账员、出纳、杂务等职,成立之初只有5个人。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但正是这小小的国家银行, 在刀尖上筹款,在战火里营业,在硝烟中成长,为十几年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了一批金融人才,为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共和国金融史册的首页。
1933年4月,国家银行从叶坪迁至沙洲坝,如今的国家银行旧址也保留于此。黄色的围墙,斑驳的木门,都诉说着国家银行从那血与火的岁月里走来的不易和艰辛。走进去,是个简陋的二层小木楼,几间小屋,分别是会计科、记账科、金库几个部门的办公室。抚摩着金融先驱们当年用过的破损的算盘、生锈的铁箱,擦去岁月的尘埃,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们在硝烟中穿行的身影和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诚。楼中的天井处,摆放着国家银行第一任行长毛泽民的石像。他微笑着,似已看到了身后中国金融业光明的未来。
如今,瑞金的金融事业,正是秉承了金融先驱们的伟大精神,在新的世纪里,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快速稳定发展。科学的金融发展观得到有效落实,金融支持经济的力度不断增大,信贷投向更趋合理,金融业效益不断提高。到2004年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24.22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7.69亿元,增长8.6%;金融机构共盈利1887万元,是上年的6.1倍。积极支持三农,发放小额农户贷款;开展银企恳谈会,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公司;积极争取开发银行信用贷款……金融业为瑞金市农业、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1931年11月7日,方圆九洲的南天,绽放出了一片瑰丽夺目的霞光。在瑞金叶坪的谢家祠堂里,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的诞生,瑞金大地拉开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序幕。
今天,叶坪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景物依旧。尽管一切稍显简陋,略觉局促,但我们对它的神圣没有丝毫质疑。走进古朴而不乏庄严的礼堂,坐在简陋的主席台下粗糙的长板凳上,眼前不禁浮现出当年610名工农兵代表在这里听取代表苏区中央作政治问题报告的场景。
从礼堂出来,有一片黄色土木结构的房屋,当时是一些部委的办公处,也有一些中央领导的住所。东边的一座房子是故居。屋子里摆设很简单,卧室里只有一床、一桌、一盏马灯、一顶斗笠和一个皮箱,可见当时条件之艰苦。向东一面的墙上,有亲手凿的一眼方窗,窗外就是那棵著名的樟树,它曾被万钧雷霆劈开,却有一半傲然屹立,至今生长得郁郁葱葱。公务之余就在这里读书看报,他许多指点江山的灵感也许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再往东,是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红军检阅台。子弹头形状的纪念碑和检阅台之间的地面上,有“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大字。站在检阅台上,仿佛可以看见当年红军战士穿着草鞋、挎着长枪从台前一排排走过,战士长刀胜雪,阅场旌旗飞舞……
告别叶坪,来到沙洲坝。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转移到沙洲坝村里,并在此召开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沙洲坝最著名的是那口“红井”。1933年,为当地农民打了一口水井,解决了当地严重的干旱问题。解放后,沙洲坝人民在这口井边立了一块纪念碑,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红井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亲民精神。这种精神如绵甜的井水,丝丝缕缕,滋润影响了共和国几代共产党人。红井背后,肥沃的田野一片翠绿,再远些,平直的公路车流如梭。
如今,红色旅游已经成为瑞金三产格局的龙头产业。2004年,瑞金共接待游客5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6亿元,并带动了周围城乡市场的繁荣活跃,交通运输、餐饮娱乐也随之兴旺。瑞金还先后筹资4000多万元,修复了30多个当年苏维埃政府部委的旧居旧址,邀请国家部委前来“寻根问祖”;大力吸引民间投资5000多万元,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如今的瑞金,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红色故都朝圣。
【关键词】观察点;小额贷款;信贷;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明显改善,但农村金融仍然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信贷抵押担保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涉农金融机构产品单一,运行机制不灵活,对农村的金融支持还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贷款比较困难,特别是大额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不仅农户很难得到贷款,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难以得到所需的金融服务。当前,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产能提升,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瓶颈。为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随着国家扩大农村内需市场,刺激农村消费,农户信贷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贷款额在逐年增大,但是整体上农户贷款仍以小额短期信贷为主。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加快、服务功能的增强,以及各大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经营范围的扩大,各种贷款投放力度的加大,农民取得资金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申办生产性贷款和生活性贷款,依然面临很多繁琐的手续和来自民间借贷的制度性风险。对此特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不断加强融资担保、融资创新体系建设
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1000个农户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1000个农户家庭年内累计借入款金额195.6万元,比2010年的总借入款166.4万元增加29.2万元,增长17.5%;比2009年的总借入款139.7万元增加55.9万元,增长40%,增幅较大。从单个农户贷款来看,2011有69户贷款,有效户均借入2.83万元,比2010年户均贷款1.75万元增加1.08万元,增长38.2%,较2008年的1.43万元增加6091元。随着国家扩大农村内需市场,刺激农村消费,农户信贷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贷款额在逐年增大,但是整体上农户贷款仍以小额短期信贷为主。
根据调查发现农户的生活性贷款较生产性贷款更难得到支持,当农户的生活性资金遇到困难时(比如婚丧嫁娶和生病),他们会动用生产性资金来予以弥补。因此忽视农户的生活性贷款就极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生产活动。加大力度继续完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应探索政府出资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参股。组建信贷担保机构,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同样可以探索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各地应重点探索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促进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发展,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性金融服务。放宽民营经济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条件,创设和重组一批县域小型金融机构,培育村镇银行、村级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2.进一步提升贷款供给能力
2011年1000个农户调查数据显示,在年内累计借入款中,其中从银行贷款19.3万元,占总借入款的9.9%,比2010年的4.1%提高了5.8个百分点;从信用社贷款额是113.1万元,占借入款的57.8%,比2010年的55%提高了2.8个百分点;从私人贷款54.92万元,比2010年的66.2万元减少了11.3万元,私人借款的比重也由2010年39.8%降低到2011年28%。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加快、服务功能的增强,以及各大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经营范围的扩大,各种贷款投放力度的加大,农民取得资金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从农户方面来说,贷款的手续费用高,贷款程序繁琐,也抑制了贷款的需求。同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除信用贷款以外,贷款都需要有经过认证的合适的抵押物,而要证明一个合适的抵押物,需要经过繁杂的手续,以及一笔手续费,农民的贷款金额小,而抵押物认证的手续费是按交易笔数算,因此抵押物认证的手续费相对显得很高,这就会影响农户的贷款需求。农村金融信贷成本过高,限制了信贷总量扩大;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小,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大户的需求,滞缓了产业规模化发展。由于小额农贷的管理成本高和风险较大,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大都成倍上浮甚至一浮到顶,使许多资金需求较大的农户被高成本贷款价格挡在门外。
在贷款供给能力提高的前提下,更加应该全面简化繁杂的小额贷款申报程序,扩大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范围和金额上限,满足农民生产及加工、运输、经商等方面的贷款需求。应该调整信贷发放方向,逐步把信贷投放延伸到对粮食深加工等产业链条上来,发挥农村投资的方向性、基础性引导作用。重点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和贷款难问题。支持工商资本下乡,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现在我省农民最大的问题是手里没钱.我国农民在过去60多年为工业化无偿奉献了30万个亿,其中75.1%来自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13.2%来自农业税,11.7%来自银行储蓄。在过去30多年里,农民还为城市化被强制剥夺了土地级差收入30多万个亿。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下决心纠正“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的习惯性做法。
3.继续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商业化合作
金融街、德胜科技园、广安产业园、天桥演艺区、西单现代商业区、阜景历史文化街区、什刹海、大栅栏、琉璃厂、马连道,西城区着力打造的十大特色产业功能区以金融业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贸和旅游业为重点,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金融总部
瑞士银行在金融街开业,成为北京市第9家外资法人银行;北京证券交易所在金融街揭牌,改革后的新三板新交易政策和相关制度安排将陆续推出……新年伊始,金融街就迎来了开门喜事。
1月16日,位于金融街7号英蓝大厦的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前身为瑞士银行北京分行的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2012年转制成为本地注册的外商独资法人银行,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正式开业,标志着世界十大银行之一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者——UBS在中国业务的全面开展,也使其成为了瑞银集团旗下继瑞银证券、瑞银环球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后第三家落户北京的法人子公司。北京市外资法人银行数量也因为瑞士银行的加入而达到9家。
相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首个全国性场外市场证券交易场因所在地在北京,俗称“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揭牌运营,是全国场外市场建设的标志性事件。自此,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小范围、区域性试点将开始渐次走向面向全国的正式运行。截至2012年底,“新三板”的挂牌园区企业已达200家。正式运营后,北交所将承担起全国场外市场建设、发展和运营管理的职责,券商预计5年内北交所挂牌公司将达2800家。
记者了解到,刚刚过去的2012年,北京金融街共引进包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北京)咨询有限公司、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70家机构入驻。
数据显示,经过20年的发展,北京金融街已成为中国高端产业聚集度最高、税收增长最快、人民币资产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2012年前三季度,金融街区域内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62.1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内地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的近50%;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40.2亿元,占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的45.7%。
北京市主金融中心区——北京西城区金融街,已成为集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标准制定为一体的部级金融管理中心。
建设金融街的构想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而史称金城坊的复兴门大街到阜成门内大街一带,凭借其浓厚的历史积淀、优越的地理条件而成为金融街所在地的不二之选……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金融街已成为我国金融领域和企业总部壮大发展的首选之地。据了解,目前入驻金融街的知名企业超过1600家,各类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突破150家,区域内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超过60万亿元,占全国近50%。此外,金融街控制着全国95%的信贷资金、65%的保费资金,人民币清算业务占全国38%,外汇清算业务占全国50%,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占全国23%。
据西城区地税局统计,2012年前10月,金融街功能街区累计完成地税税收20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9.2亿元,增幅为4.8%。主体行业金融业本期完成地税税收154.7亿元,比同期增收23.1亿元,增幅为14.9%;银行业持续保持区域增收主要拉动力地位,累计完成地税税收1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4.4亿元,增幅为25.8%,对金融街功能街区的增收贡献率达265.2%。
加速扩容
北京市财政局此前数据显示,2010年之前,房地产行业在北京市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20%左右,稳居各行业之首。实施房地产调控措施后,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降到了14%,金融行业以16%的占比位居各行业之首,而商贸租赁等行业在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开始凸显。
为保证金融业这个新增长点能不断发展壮大,已是寸土寸金的北京金融街,还在千方百计地为金融机构入驻提供空间。
记者了解到,2012年北京金融街建设全面提速,月坛南街项目已入市交易,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等7个项目实现竣工。2012年全年,金融街新增建筑面积51.7万平方米。
随着拓展工作的顺利推进,金融街总部机构聚集功能进一步强化,金融业发展强劲势头将进一步凸显。
据了解,北京金融街核心区现已达2.5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总规模600多万平方米。截至2012年底,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000多家,从业人员17.4万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为43%。
“今年还会继续扩容,”金融街建设指挥部相关人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金融街,去年新增建筑面积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而今年各类规划中、在建中的扩容工程也正在有序进行。
在空间拓展建设、金融产业提升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北京金融街将加大力度,强化国家金融中心功能,以满足金融中心发展和金融机构集聚入驻的需求。
“结合北京金融街金融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北京市关于北京金融街发展的战略部署,我们正研究在更大范围内建设与发展北京金融街。”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在首届金融街论坛上透露,金融街将按照“南北连片、资源整合、推抽规划、辐射连动”的发展思路,以2.59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基础,构建“一核心、四街区、两配套”,面积约8平方公里的北京金融中心区,以拓展建设与资源置换并重为原则,充分挖掘中心区的土地价值,拓展产业承载空间。
根据规划,2012年北京金融街区开复工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预计到2015年新增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未来北京金融街区域共规划新增600万到8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以满足金融中心发展和金融机构集聚入驻的需求。
表示,金融产业发展方面,北京金融街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形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骨干,多种机构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适合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以信贷资产交易、场外交易为主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强大、方便快捷的金融信息和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此外,金融街在与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等机构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将继续拓宽与国际金融中心区域的交流、合作路径,提升北京金融街国际化和金融文化的氛围,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各具特色
据西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城区已经形成了以金融业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贸和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很强的区域经济活力。
2006年到2011年,西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以金融街为主体的金融资产规模达到62.1万亿元,占全市金融业总资产的近70%,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目前,西城区内聚集各类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232家,进入2010年《财富》全球500强的79家中国企业中,有18家总部位于金融街,占中国入选500强企业的26.1%。
金融街、德胜科技园、广安产业园、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阜景历史文化街区、琉璃厂艺术品交易中心区、天桥演艺区、西单现代商业区、大栅栏传统商业区、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众多发展平台的集聚能力,如同涓涓细流正逐渐拧成了一股建设功能区产业集聚效应和品牌特色的巨大潮流。
金融街西扩、天桥演艺区重点项目陆续启动……2012年前三季度,西城区十大特色功能区建设不但完成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8.1%,入驻法人单位更是直逼1.5万大关,其资产总额超过28万亿元,撑起西城区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西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西城区十大功能区的横向比较中,广安产业园的资产总计在十大功能区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北京金融街;在固定资产投资额方面,广安产业园以绝对的优势位于第一位;在收入合计和利润总额指标的比较中,广安产业园也均仅次于北京金融街,排在十大功能区的第二位。广安产业园的主要经济指标在西城区的排名均位于前列,其稳步发展将成为刺激西城区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2012年前三季度,广安产业园共有法人单位4563家,资产总计为1365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3.31亿元,累计实现收入合计为1053.6亿元,利润总额为120.3亿元。
天桥演艺区的发展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被纳入西城区“一核、一带、多园区”空间发展布局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打造一核、一线、两园、多街区”的重要项目。2012年三季度,天桥演艺区累计实现收入合计10.1亿元,与二季度持平;受天桥艺术中心、天桥艺术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加快的影响,天桥演艺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环比大幅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88亿元,环比增长31倍。
正在建设中的西城区北京天桥演艺区起步区招商项目很有“北京味道”。建成后,演艺区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80万平方米。天桥艺术中心和天桥艺术大厦率先启动,天桥艺术中心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预计2015年竣工。建成后将包括一个1600座左右现代化的综合性演出中心,一个1000座左右的中型剧场,一个400座的小型剧场和一个300座左右的多功能厅。天桥艺术大厦作为演艺区商务办公中心,将于2013年7月交付使用。
在中关村园区目前的“一区十园”中,德胜科技园规模以上高新企业累计实现总收入、实现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和实现利润总额四个主要指标,分别占中关村园区的1.7%、1.2%、3.4%和3.0%,而增幅分别达到了96.9%、166.1%、158.6%和60.7%。德胜科技园在中关村十园区中规模较小,经济总量并不占优,但其经济增速迅猛,远远高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平均增速,未来发展趋势依旧看涨。
2012年前三季度,琉璃厂艺术品交易中心区整体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在十个功能区的第一位,文化创意产业资产利润率依旧领先各功能区。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大栅栏传统商业区分别以3.0%和1.2%的资产利润率排在十个功能区的第二和第三位。
据介绍,酝酿8年之久的大栅栏北京坊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74公顷,是由8个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集群,整体建筑风格延续民国建筑特色。大栅栏北京坊将成为以“文化、体验、特色”为主导产业,具有大栅栏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休闲及旅游产业、特色商业相融合的文化创意聚集区和传统文化体验区。
国外大企业并购普遍采用换股并购或“现金+股票”并购支付模式,而我国现有并购融资工具主要以债务融资为主(沈强、郑明川、李辉等,2003),这一并购融资模式的结果是导致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财务杠杆持续上升且居高不下,再加上不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最终恶化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加并购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我国多家民营大企业财务危机表明,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状态下的并购增长模式没有可持续性。本文以湘火炬为案例来详细阐释这一问题。
一、湘火炬并购产业整合模式
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火炬”)是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德隆国际”)控股的上市公司之一,在德隆国际控股公司之前,湘火炬的主导产品是火花塞,1996年的资产规模为3.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263.65万元,净利润为164.52万元,每股收益0.017元,是一家规模小、业绩偏差的上市公司。1997年11月6日,德隆国际通过受让株洲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持有的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25.71%)国有股而成为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火炬”)的控股股东。此后,德隆国际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与兼并使湘火炬的资产规模及主营业务收入高速扩张,经过6年的产业整合,截止2003年底,公司的主要业务从火花塞发展为生产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公司主导产品为重型卡车及重型卡车关键零部件。
从公司并购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发展大汽配和国际化”的并购扩张战略,实施时间主要集中在1998年~2000年期间,主要策略是通过收购国内和国际相关汽车零配件企业来完成,用于并购的金额约为45893万元;第二阶段是实施“重型卡车及关键总成”等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业务的并购扩张战略,时间在2001年~2003年期间,发展模式主要以对外投资为主,通过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优秀企业合资(即湘火炬出现金,合资方以实物资产方式出资),利用双方的已有优势,通过专业化运作,快速进入新的行业,该期间累计完成投资金额约11.77亿元。自1997年至2003年,公司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二级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快速转变成国内大型整车企业的一级配套供应商,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变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总成的研发和生产商,并迅速成为相关行业的最大研发与生产公司。
从湘火炬的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来分析,公司的并购产业整合战略也是很成功的。表1显示,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呈同步增长趋势,并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息税前利润增长率高于总资产的增长率,这表明公司的并购整合经营状况呈良性循环。
二、湘火炬并购整合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分析
从经营和管理的角度分析,湘火炬的并购整合增长模式是成功的,但由于持续大规模的并购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债务融资,并且主要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来从事长期投资项目,导致这一并购增长模式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股东权益比例快速下降,财务杠杆急剧上升;其二,以短期债务融资从事长期投资项目导致的高风险债务期限结构安排。这一并购融资模式的必然逻辑结果是:(1)随着公司财务风险的增加,公司融资成本也必然不断提高;(2)随着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公司债务融资能力不断下降;(3)快速上升且居高不下的财务杠杆率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脆弱,出现财务危机概率增加。一旦银行信用受到怀疑,或遇到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极大。因此,从财务角度分析,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使湘火炬的并购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一)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安排导致脆弱的资本结构
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安排意味着能够使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时间表与企业的债务支付时间表进行准确的配比,并建立适当的安全边际以应对现金流量不利的波动,这也就是要求企业以短期融资来满足短期资金需求,以长期融资来满足长期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但从湘火炬的整体融资与投资的结果来看,该公司一直以短期融资来从事长期项目的投资,从而是把公司置于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安排中,具体数据参见表2:
表2湘火炬并购的融资需求和债务期限结构单位:人民币亿元
项目经营现金投资现金筹资现金借款收到还款支付利息和短期长期年份流量净额流量净额流量净额的现金的现金股利*借款借款1998-0.0046-0.15470.27320.336500.09651.28850.100719990.7704-2.28912.45472.62580.05560.12893.85490.390520000.1428-0.627310.17284.52990.49810.33406.43580.163220010.3897-4.3743-0.111925.834422.82711.32478.29730.240020022.3164-3.83893.578121.515818.22781.138517.4891.415420031.7726-9.921110.567748.395741.00472.451429.9962.774420047.6901-9.60042.875631.235029.37313.061325.1624.2055
*指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利息
从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如下特点:(1)湘火炬每年从经营活动得到的现金流量净额远满足不了公司投资对现金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公司必须持续对外融资来满足公司持续并购对资金的需求;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常无法满足债务利息对现金的需求(除1999年、2002年和2004年外),这就表明公司不仅需要对外融资来进行投资,而且还要依赖对外融资来支付利息和股利。这一现金流特点与公司的投资项目有关,公司所投资的重型汽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属于长期投资项目,从项目的投资建设、市场推广与营销、技术研发与技术引进到产生足够的经营现金流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在这一时间里,投资项目本身创造的现金流通常是不足以满足投资项目对资产的持续需求。(2)公司融资主要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债务期限结构短。本文把债务期限结构定义为长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如Braclay和Smith,1995),1998年~2003年债务期限平均为3.36%,远低于国内上市公司的12.85%的平均水平(肖作平,2005年)。此外,与短期借款金额相比,公司长期借款比例非常低,平均占短期借款的5.56%。第二,自2001年开始,公司每年发生的现金借款与还款的金额大且增长速度非常快。以每年的借款为例,从2000年的约4.5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8.4亿元,三年增长了10倍;这表明公司主要依赖短期债务融资来从事大规模的投资活动。第三,每年借款金额高于还款金额,短期借款金额增长快,自1998年的约1.3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约30亿元,5年增长23倍。
上述财务数据表明,湘火炬主要依赖短期债务融资来为其长期投资项目进行融资,在1998年~2004年期间,公司累计投资现金净流出30.81亿元,2003年末的短期借款余额约30亿元。从财务风险角度来看,“短融长投”的资金结构是非常脆弱的,当短期融资达到一定的规模后,由任何因素引发的信任危机都会导致公司资金链的断裂,并进而引发银行等债权人的集体挤兑和集体诉讼,导致公司破产。
(二)资产负债率随并购持续上升与股东权益比率快速下降
表3湘火炬并购增长模式导致的财务状况表单位:人民币亿元
项目资产负债总负债股东股东权益财务杠杆总资产总负债率(%)增长率(%)权益*比率(%)比率(%)年份19973.661.5542.352.1157.6573.4619985.162.1641.8639.292.9757.5772.62199911.637.6365.62253.813.5430.47215.35200023.0812.4653.9863.239.4140.78132.37200130.2818.4760.9948.269.4331.14195.86200254.7137.2968.16101.8710.5019.19355.092003101.5770.2269.1488.3113.0412.84538.29
*股东权益不包含少数股东权益
从资产负债率分析(见表3和图1),随着公司持续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除2000年因配股融资55980万元而使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外。从1998年的41.86%上升到2003年69.14%。从银行债务融资的角度分析,70%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极大地恶化了公司的债务融资能力。这也意味着湘火炬在2003年以后很难从银行进行大规模的债务融资来支持其产业整合战略,即公司并购增长模式走到了极限。
从股东权益/总资产的比率来看,公司自有资本比率逐年快速下降,到2003年底,股东权益比率仅为12.84%,截止2004年第一季度,股东权益比率下降到12.5%,这一自有资本比率与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水平相当。很显然,公司的股东权益比率已极大地偏离正常经营企业的水平,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已不存在。也就是说,公司已不能进一步扩张资产规模,除非资产来源于股东权益的增加,即公司已不能通过债务融资来实施资产的扩张计划。
此外,从总资产增长率、总负债增长率和股东权益增长率情况分析,在1997年至2003年间,总资产的平均增长率为77.08%,而总负债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99.13%,高出资产增长率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的股东权益平均增长率为43.57%,远低于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平均增长率,这表明公司总资产的增长主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实现。
(三)财务杠杆太高,财务风险极高
从图2来看,湘火炬的债务/权益比率随着持续大规模并购而快速上升,2003年底达到538.29%,2004年第一季度则高达560.72%。不论是从国内大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还是从国际大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来看,这一财务杠杆比率是非常高,任何大企业都无法在这样高的财务杠杆水平下长期经营。持续上升且居高不下的财务杠杆比率增加了公司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公司抗风险能力明显降低。
(四)随着财务风险的上升,公司的融资成本上升,财务费用压力上升
表4湘火炬债务融资、净利润与财务费用增长趋势
财务费用项目总负债总负债增净利润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与净利润年份(万元)长率(%)(万元)(万元)增长率(%)比例(%)199715487.212325.98680.2229.25199821571.6739.296736.01872.6528.2912.96199976321.97253.815204.99941.127.8518.092000124583.4363.238595.864385.52365.9951.022001184712.3348.266334.964147.41-5.4365.472002372881.70101.8712084.098004.4593.0066.242003702181.8088.3122220.8318848.57135.4884.832004年第761505.614730.284531.2095.80一季度平均值99.13104.20
资料来源:公司各年年报告
表4的数据显示,随着公司债务规模的增长,公司的财务费用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到2003年,财务费用的增长率以超过总负债的增长率,显示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在上升。此外,财务费用平均增长率也高于负债平均增长率。在1997年至2003年间,财务费用的平均增长率为104.20%,负债平均增长率为99.13%,这也表明公司资金成本在上升。
从财务费用与净利润的比例来分析,公司每获得一元净收益所支付的财务费用逐年提高,从1998年的0.29元上升到2003年的0.85元,到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每获取1元收益要支付0.96元的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成为吞噬公司利润的主要“杀手”。
(五)庞大的担保金额极大地增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根据公司2003年的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年底,公司担保总额为183853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140.95%。其中对外担保总额为3215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24.65%,为持股50%以下的参股公司提供的担保为人民币1140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8.74%,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为140303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107.56%。
公司之间相互提供担保是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之一。湘火炬为获得持续并购所需资金,必然需要其他企业为其提供贷款担保,作为利益交换,公司也必然要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担保是一种或有债务,庞大的贷款担保增加了公司的财务保险。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湘火炬依赖大规模短期融资进行的并购活动导致公司形成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这表明公司的资本结构相当脆弱,公司财务风险很高。
三、公司财务信任危机引发财务危机
2004年,我国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为抑制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预防通货膨胀,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银行贷款规模。在2004年紧缩货币政策的压力下,湘火炬并购融资模式所固有的缺陷立即暴露出来,持续大规模并购所导致的财务高风险状态成为公司财务信任危机的根源所在。
其一,财务信任危机引发股票大幅度下跌。2004年财务危机的导火索是持续质押股票融资,导致媒体和投资者普遍推测德隆国际的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信任危机,进而大肆抛售德隆控股的公司股票。
2003年12月16日,湘火炬公告称,新疆德隆因提供借款质押担保,已将其持有的湘火炬法人股10020万股质押给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股份质押期限为2003年12月16日至2005年6月10日。3个月后,2004年3月5日,湘火炬再次公告称,德隆固提供借款质押担保,将其持有湘火炬法人股3733万股质押给中信实业银行济南解放路支行,股份质押期限为2004年3月3日起至还款截止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德隆再次质押湘火炬股权,3月31日,湘火炬公告称,德隆因提供借款质押担保,将其持有的湘火炬法人股434l万股质押给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明德路支行,股份质押期限为2004年3月26日起至还款截止日。经过三次质押,德隆已经合计质押湘火炬18094万股,而德隆持有的湘火炬法人股总共为20520万股,质押股份占所持湘火炬总股份的88.18%。
公司连续大量质押股票融资的行为引起了媒体和市场投资者对德隆集团资金链断裂的猜测,进而演变成恐慌性的股票抛售浪潮。在2003年12月26日,湘火炬的收盘价为15.69元/股,截止2004年4月30日,收盘价为4.76元/股,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跌幅高达69.67%,流通股市值损失65.43亿元,总市值损失102.34亿元,投资者损失惨重。
其二,财务信任危机和股价下跌引发债权人的挤兑和集体诉讼。由于股票价格崩溃性下跌导致湘火炬陷入大量银行债务必须马上偿还的财务危机之中,而财务信任危机使银行等债权人为保全自身借款的安全性而纷纷提出还款要求和资产保全诉讼,债权人的挤兑和集体诉讼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
四、结论与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