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

时间:2022-06-12 09:36:46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1

关键词:寻常痤疮;维医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2.001

中图分类号:R275.9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2-0001-04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位,多发生于青春期,是一种损容性皮肤疾病,虽有自愈倾向,但可产生疼痛瘢痕[1]。其中,中重度寻常痤疮主要表现为炎性结节、囊肿、脓肿或瘢痕疙瘩样损害,病程长,炎症程度深,易留色素沉着或瘢痕的皮损。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性激素分泌对皮脂腺调控异常,二是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三是毛囊内微生物,四是痤疮的免疫机制[2]。寻常痤疮维医古文献名称为“布苏日来白”,是各种内外因素使机体体液紊乱引起的皮肤病,其主要的致病体液是腐败血液质、淡黄色胆液质、涩味黏液质[3-7]。

本课题组在对维医诊疗寻常痤疮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基础上,研究制定维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用于指导维药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研究者应根据现行法规与技术要求,结合试验药物的维医组方特点、临床前研究结果,确定临床试验目的和目标适应症,并依据临床研究一般原则,结合试验药物临床前研究结果,确定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观察重点,进行临床试验设计。

1 试验设计

新药临床试验要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原则[8]。不同药物有不同的药理作用特点、不同的研究基础和背景,同时研究过程中又有不同的研究阶段、分期。每个独立的临床试验均需确定不同的试验目的。由于目的不同,临床试验设计也会有很大区别。痤疮的病因比较复杂,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痤疮的分类分级,分析患者的年龄、自身素质、痤疮的进展程度及发病部位、患者是否被感染、以往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等,同时考虑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临床试验前应充分关注以下方面[9-12]:①了解试验药物特点、研究基础、研究背景、研究阶段、分分级以及疾病的特点和临床实际,同时要考虑各类皮损的形态、性质、颜色的变化和皮损计数(可以采用同部位、同面积治疗前后计数方法);②相关理化检查,如血清性激素、表皮痤疮杆菌、皮脂溢出率、表皮游离脂肪酸测定等;③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象、脉象等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和设计。

2 临床定位

开展临床试验的首要问题是根据非临床研究结果,拟定研究的目的,明确维医证候,确定新药的临床定位和目标适应症。研究者应掌握皮肤的病变情况,确定分类分级,根据现行法规与技术的要求,结合受试药物的立题依据、处方论证及其临床前研究结果,确定临床试验性质(证或病)及其研究目的和定位,依据临床研究一般原则,以确定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观察为重点,进行临床试验。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和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2]。

3.1.1 寻常痤疮诊断标准 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3.1.2 临床分级 Ⅰ级(轻度):主要皮损为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性丘疹散发,总病灶数10~30个。Ⅱ级(较轻中度):主要皮损为粉刺,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浅在性脓疱,总病灶数31~50个,局限在面部。Ⅲ级(较重中度):主要皮损为深在性炎症性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50~100个,结节100个,结节/囊肿>3个,容易形成疤痕,发生于上半身。

3.1.3 皮损性质分类 ①非炎性痤疮:为闭塞性(白头)或开放性(黑头)粉刺。②炎性痤疮:皮损发红,有明显浸润的炎症表现,呈现丘疹、脓疱以及结节囊肿性损害。

3.2 维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3]。

3.2.1 腐败血液质型痤疮 主症:粉刺,炎性丘疹、脓疱。次症:皮肤热,口感甜味,眼白淡红,小便红显黄,大便软,皮损初期时有红斑丘疹,逐渐形成囊肿、瘢痕,肿胀痛,丘疹底部红而硬。舌象:舌质宽厚、舌尖红、舌苔薄淡黄色。脉象:脉搏粗。

3.2.2 淡黄色胆液质型痤疮 主症:粉刺,炎性丘疹、脓疱。次症:皮肤温热,自感微热,口感稍酸,眼白淡黄色,小便淡黄色,大便软,皮损初期时有粉刺,淡红斑丘疹。舌象:舌质细,舌苔淡黄色。脉象:脉搏细、快、硬。

3.2.3 涩味黏液质型痤疮 主症:粉刺,炎性丘疹、脓疱。次症:皮肤干寒,口感涩,眼白淡灰,小便多,颜色淡灰,伴有便秘,自感畏寒,手足发冷,多见于黑头粉刺、丘疹、结节,皮肤油腻,毛孔有阻塞挤压可出脂肪粉刺。舌象:舌质宽厚,舌苔灰白。脉象:脉搏细、慢。

3.3 量化标准

根据临床试验目的和定位,确定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并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的评分法计算病变位置权数和临床轻重分级,根据皮损分值得出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得分。皮损观察指标包括皮损类型、数量、颜色及肿胀程度4项,每项均分级赋分,按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0、2、4、6分,4项评分之和即皮损积分。维医证候评价以治疗前后维医证候症状转化指数评价其辨证分型及患者内环境的变化情况。

4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维医辨证分型标准;③根据各期临床试验目的及本病特点,确定受试年龄范围;④治疗前30日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7日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5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过敏体质或对本药或药物成分过敏者;③近30日内服过治疗本病的药物,和/或7日内外用过治疗本病的药物;④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痤疮,药物引起的痤疮;⑥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其他病例。

6 终止或退出标准

根据寻常痤疮的临床特点,制定严格的终止和退出标准及紧急情况处理措施。在研究中出现病情加重或并发症的,应立即停止试验,进行相应的治疗,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应及时终止试验,并按相关管理规定上报。

7 对照药选择原则

对照药必须是公认安全有效的法定药物。对照药主要根据受试药物临床试验的目的以及目标适应症进行选择。以“证”为临床定位,要选择符合维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的维药,考虑调理剂或成熟剂和清除剂,即在调理剂法或成熟和清除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受试药物与对照药的可比性研究。以“病”为目标适应症的,应考虑受试药物与对照药在功能与主治上的可比性,可选择化学药或中药作为对照。在双盲试验中,阳性对照药与受试药物在形、味等方面差异较大时,可采取双模拟方法进行双盲设计。

8 疗程

建议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临床试验疗程不超过1个月,门诊或住院治疗。其他需要根据临床研究目的和公认标准制定。根据临床试验目的、药物处方特点和主要疗效指标的变化特点,设定合理的疗程和观察时点。

Ⅱ期临床试验时,建议对痊愈患者随访3个月。

9 合并用药

以“病”为目标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禁止加用其他治疗本病的药品。以“证”为临床定位的临床试验,按照维医辨证论治理论,考虑合并用药,规定成熟剂和清除剂合并用药治疗方案。同时试验期间应记录患者在受试期间合并使用的任何药物,并将药物名称、适应症、用药途径、剂量、开始和终止服药时间详细记录在病例表格中。

10 观测指标与观察时点

10.1 安全性观测指标

包括一般状况、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每个试验均应根据试验药物作用特点、临床前毒理试验结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检测指标异常、严重程度及其处理措施,确定安全性观测指标,以便客观评价其安全性。试验过程中应加强对受试者的保护,若出现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的异常,应及时观察患者伴随症状,及时复查、跟踪,分析原因,并合理报告不良反应。应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设计观测的时点。本病外用药物较多,注意外用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原发刺激性不良反应、变态反应性不良反应和毒性不良反应等。

10.2 疗效性观测指标

10.2.1 主症变化情况 各类皮损的形态、性质、颜色的变化,皮损计数(可以采用同部位、同面积治疗前后计数方法)。

10.2.2 次症变化情况 全身症状及舌象、脉象变化等。

10.2.3 相关理化检查 与疗效相关的试验室检查、特殊检查项目,如血清性激素、表皮痤疮杆菌、皮脂溢出率、表皮游离脂肪酸测定等。

10.3 ^察时点

一般记录项目、生物学指标、诊断指标、病情程度、伴随疾病于研究前记录1次。安全性观测指标、疗效性观测指标于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后各记录1次。实验室检查异常数值经研究者判定是否属于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如治疗后异常且有临床意义者,应给予处理并及时复查至正常、治疗前水平或稳定,并填写不良事件表。

11 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11.1 疗效标准

2组分别于治疗1、2、4周观察疗效。皮损选取固定部位,由同一接诊医师观察,专人拍照,并记录患者皮损情况以及相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自拟疗效量化分级赋分法进行评价。

11.1.1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皮损程度、皮损分布、体征或/和化验检查的总积分计算出疗效率,分4级判定综合疗效。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消退,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症状消失,化验指标正常,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或化验指标接近正常,95%>积分值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70%>积分值减少≥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

11.1.2 皮损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皮肤损害消退率≥95%。显效:95%>皮肤损害消退率≥70%。有效:70%>皮肤损害消退率≥50%。无效:皮肤损害消退率

11.1.3 维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转化指数(%)=100%-(原始条目数-实有条目数)÷原始条目数×100%[13]。正常:转化指数≤60%;轻度:60%

11.2 安全性分析

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列表描述本次试验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列表显示实验室检验结果在试验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及研究结果时实验室结果异常且有临床意义者清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0-152.

[2]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8.

[3] 易沙克江・马合穆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6-137.

[4] 霍加・热依木阿洪.医学大全(维文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总社,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5.

[5] 毛拉・麻合穆德艾克木.治疗方法(维文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总社,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3.

[6] 埃布艾里・阿维森纳.艾力卡农非提比(维文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7.

[7] ・艾克拜尔・艾尔扎尼.米扎尼提比(维文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82.

[8]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4.

[9] 沙娜,郑伟红,李春璇.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中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0):1383.

[10] 吐尼沙・肉孜.维吾尔医辨证论治痤疮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1-2.

[11] 李洪武,李芝,李贵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女性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5):271-272.

[12] 邓朵朵,岳仁松,鲁金,等.中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5,31(1):39-40.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冠心病、心绞痛

基础上,由于心肌负担增加引起冠状动脉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综合症。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症状以心慌气短,胸憋胸闷,喘息,胸背痛为主。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肾气亏,命门火衰为本,痰浊蒙蔽心窍为标,具有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的特点。患者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倦乏力,舌淡胖苔白滑腻,脉弱而涩。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笔者跟随北京中医药管理局3+3薪火工程北京市基层名老中医崔德成主任中医师门诊,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心肾气亏,命门火衰,痰浊蒙蔽心窍证型6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5-65岁,平均55.8岁;病程0.5-20年;合并高血压11例,高血脂16例,糖尿病9例。对照组60例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5-65岁,平均54.6岁;病程0.5年-20年;合并高血压12例,高血脂19例,糖尿病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业组的报告制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劳力型心绞痛分级参考“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上海)修订《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I级:较日常活动重的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无症状,如平地小跑,快速或持重物上三楼,上陡坡等引起心绞痛;II级:日常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稍受限,如正常条件下步行1.5-2公里、上三楼、上坡等引起心绞痛;III级:较日常活动轻的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如正常条件下常速步行0.5-1公里、上二楼、小坡引起心绞痛。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用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生产),每日二次,每次2粒,饭后温服。配合口服常规西药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Bid,拜阿司匹林0.1Qd,辛伐他汀20mgQd,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Bid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药照常服。

2.2对照组单纯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Bid,拜阿司匹林0.1Qd,辛伐他汀20mgQd,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Bid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药照常服。两者均以四周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1]:(1)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两级,I、II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一级,硝酸甘油减用一半以上。原I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减少,但未达到改善程度者;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加重,或心绞痛升级, 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用量增加。(2)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或大致正常,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次级量分级运动试验(-),或运动耐量上升2级;改善:休息时心电图或双倍运动试验ST段下降在治疗后回升0.5mV以上,但未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次级量分级运动试验较治疗前运动耐量上升一级;无改变:休息时心电图或运动试验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虽有改善但未达到“改善”项中之规定者;加重:休息时心电图或双倍运动试验ST段较治疗前下降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50%以上,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次级量分级运动试验较治疗前运动耐量下降一级。

3.2结果

3.2.1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

3.2.3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中, 显效45例(75%),有效11例(18.33%),无效3例(5%),加重1例(1.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60例中,显效24例(40%),有效21例(35%),无效12例(20%),加重3例(5%)。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4.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与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有关。年老体虚,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阳之温煦、气之鼓动,则气血运行滞涩不畅,发为心痛。临床多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等,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寒凝瘀滞为多见,治宜益气复脉,活血化瘀,温阳理气。麝香保心丸由人参、麝香、冰片、肉桂、蟾酥、苏合香及牛黄等药物组成。麝香为君药具有辛散温通,芳香走窜的作用,故能开窍醒神、通经活络: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益气生津之功,为臣药,助君药益气扶正,补气固脱;苏合香味甘辛,性温,辛散温通,芳香辟恶,有类似麝香的开窍作用,但药力较逊,能助君药加强芳香开窍之功。牛黄为佐药,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熄风解毒的作用;蟾酥味甘、辛,性温,有毒,有解毒消肿、止痛开窍作用;肉桂味辛、苦,性大热,能补命门之火,有引火归元、益阳消阴之功;冰片为使药,其味辛、苦,性微寒,辛散走窜,有类似麝香开窍醒神之功,但药力较逊。诸药配合,清心开窍,益气扶正,引火归元。临床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有增加新排血量、强心、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2]。本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显示:运动至ST段压低时间、至心绞痛发作时间、总运动时间明显延长,而运动终点至ST段回复时间缩短,说明麝香保心丸可有效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通过临床观察得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属心肾气亏,命门火衰,痰浊蒙蔽心窍证型有效,能快速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起效时间与硝酸酯类药物接近,且不良反应小、禁忌症少,在基层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吴少祯,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第一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2-83,86-94,103-104.

[2]李琴.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云南中医学院2008届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27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084-03

菁华风湿膏为我院中药制剂,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法为组方原则,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为进一步验证其确切疗效,笔者自2005年11月~2006年12月依照《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将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菁华风湿膏组(治疗组)和东方活血膏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本实验观察急性软组织损伤包括软组织挫伤和关节扭伤。参照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外科学》[1]、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骨伤科专业教材《中医筋伤学(第二版)》[2],制定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①急性软组织挫伤:有明显的外伤史;痛疼剧烈,局部迅速肿胀,肢体功能障碍;受伤部位压痛明显,可有皮肤青紫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下血肿,波动征阳性;无骨折、脱位,皮肤保持完整;病程在2周以内。②关节扭伤:有明显的关节扭伤史;伤后痛疼剧烈,局部迅速出现肿胀,瘀斑、关节活动障碍;X线检查示无骨折、脱位;病程在2周内。

1.1.2中医辨证标准血瘀气滞证:多发生于损伤早期,外有肿胀,刺痛,痛有定处,可在伤处出现青紫瘀斑或血肿,关节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1.2病情分级标准[1]

轻度:症状体征总积分≤10分;中度:症状体征总积分为11~20分;重度:症状体征总积分为>20分。

1.3病例选择标准

1.3.1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病史在2周以内,未经内服、外敷药物及其他治疗者;④自愿作为受试对象,并能接受试验药物剂型,保证完成疗程者。

1.3.2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急性软组织损伤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诊断标准;②病程在2周以上者;③年龄在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者;④使用了其他治疗本病的药物者;⑤过敏体质或对组成本药物已知成分过敏者;⑥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⑦合并有骨折、脱位、重要血管、神经损伤者;⑧皮肤破损、皮肤湿疹,或炎症性感染致疼痛、红肿、青紫等症状者;⑨肌腱、韧带断裂需行修补术者。具备以上任何1项者排除。

1.3.3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标准①不能坚持按疗程治疗者;②出现严重不良事件;③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者;④合并使用了本方案禁止使用的药物者。

1.4临床资料

收入的80例患者来源于即墨市中医院外科、骨伤科、中医科、门诊及急诊病人,其中门诊67例,急诊1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菁华风湿膏组(治疗组)和东方活血膏组(对照组)。两组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病人来源、病情程度、损伤部位分布等情况(表1)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均衡性好(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治疗组外用菁华风湿膏(即墨市中医院制剂室制备,规格为每贴10 g),批准文号(鲁药制字Z0220030291)。对照组外用东方活血膏,两组均局部用药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与本病有关的治疗药物或有关疗法。

1.6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第2、4、7、10天各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2结果

2.1疗效评价标准

2.1.1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审批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及《中药新药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为客观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临床症状采用分级计分评价方法,主症分0级、Ⅰ级、Ⅱ级、Ⅲ级4级,分别计0、2、4、6分;次症分0级、Ⅰ级、Ⅱ级、Ⅲ级4级,分别计0、1、2、3分,见表2、3。

2.1.2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标准如下,临床控制:主要症状消失,原积分值下降90%(含90%)以上;显效:主要症状改善,原积分值下降70%~89%;有效:主要症状有所缓解,原积分值下降30%~69%;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原积分值下降小于30%。

2.2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采用x±s表示,差值采用d±s表示。两组临床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2.3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经Ridit分析,治疗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4不同观察点症状体症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各症状体征总积分统计无差异(P>0.05)。治疗后第2、4、7、10 天两组各症状体征总积分经统计有明显差异(P

2.5不同观察点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间各症状体征评分经统计无差异(P>0.05)。治疗后第4天,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瘀斑)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P

3讨论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生、发展、变化及修复过程,既与皮肉筋骨有直接的关系,又与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密不可分。而其修复是邪正相争,正胜邪退,邪毒渐除,瘀滞尽化,经络复通,脏腑调和,津血正气恢复,气血流通的渐进过程。损伤的发生,必然产生瘀血,因此瘀血是整个病理过程中的关键,关系到修复的能否与快慢,是创伤修复中的主要矛盾。瘀血或阻于经脉,或离经外溢,一则阻碍气血运行;二则影响新血的生成;三是创伤局部难以得到营养,修复不能进行;四是血瘀日久,或从热化火,或从寒凝痰,出现新的转变[5]。因此,活血化瘀是创伤修复必用治法,但在活血基础上应加用理气之品,共达血活、气行的目的。

根据“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现代研究证明,外用药物吸收的过程,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透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6]。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生肌长肉类外用中药含有大量免疫激活物,在细胞之间、细胞与体液之间起调节作用,是促进损伤组织愈合的基础[7,8]。

菁华风湿膏由乳香、没药、生川军、川乌、草乌、樟脑、当归、鸡血藤、桃红、冰片、麝香等组成,该方遵循中医学对创伤病理机制的认识,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法则,针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的临床表现选药组方。方中以当归、鸡血藤、桃红活血化瘀为君。辅以散血止痛的乳香、没药,破血行气、通络止痛的姜黄,荡涤瘀血、止痛生肌的血竭,四药合用加强主药活血化瘀之功,是为臣。佐以山栀、川军清热活络、散瘀消肿;川乌、草乌祛瘀宣痹;樟脑、冰片,麝香通经活络散瘀止痛为使药。全方君臣佐使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生肌养筋之功。

本观察表明,菁华风湿膏对软组织损伤后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和修复作用。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P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90.

[2]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1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59-160.

[4]付小兵,王德文.创伤修复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31-332.

[5]杨基林.药物透皮给药研究进展[J].中药药学增刊,1991,26(3):139.

[6]王正国.创伤后组织修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创伤杂志,1995, 11(3):131.

[7]李秀兰,纪根媛,赵风仪,等.创面愈合外用中药对免疫活性细胞氧代谢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伤,1995,8(3):9.

[8]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86-88.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4

近几年来,笔者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组织领导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中医学学术标准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就中医学标准化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作用简述如下:

1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1983年由卫生部中医司组织编写,并于1989年7月1日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试行的《中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81个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基础上,经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1991年6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眼、耳、鼻、喉、肛肠、皮肤、骨伤等九个科,共406个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

“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995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执行。这个“标准”对中医各科常见病的病证名、证候分类、诊断依据与疗效评定均作了规范,有利于中医学术概念的统一,有利于中医诊疗效果的验证、总结与交流。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了权威性的规范和客观的依据,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将对中医学术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脑病、胸痹、热病、厥脱、脾胃、多脏衰竭等九个中医急症协作组编制了《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第一辑),1989年10月定稿,1990年7月1日在全国试行。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修改和补充,编写了《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于1994年3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医院试行。这个“规范”反映了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诊断、疗效判定的规范化成果,提出了对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案,统一了认识,建立了准则,为中医内科急症的临床疗效评估、抢救成活率统计、疗效总结、经验交流等,提供了依据。这个“规范”在学术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急性病的特色和优势,在临床上改变了那种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偏见,扭转了中医急诊阵地萎缩的趋势,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急性病的临床疗效。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4年全国中医医院治疗急诊病人占病人总数的35.3%,其中省级中医医院为36.54%,地(市)级中医医院为35.39%,县级医院为33.98%,中医急诊人数有了明显提高。

3 中医病案书写规范

1991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并在全国中医医院试行。此“规范”首次规定了“中医病案首页格式”和病案书写规范,突出了中医学术特色,体现了中医理论和病案内容的完整结合,是中医学术在大量临床治疗实践中的不断继承、论证、总结与发展。“中医病案”是中医医疗机构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和考核临床医师基础知识、技术水平以及上级医师指导作用的重要资料,是衡量一个中医医院医、教、研水平和管理质量的依据。特别是“中医病案首页”在中医技术标准化工作中,成为大量的、统一的、规范的临床医疗信息源,为中医临床医疗信息的收集、传播、应用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4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基础。所谓“辨证”,就是对病人表现的证候进行辨别并确立诊断。因此“证候”既是中医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概念。1982年在长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中医整理研究会上提出《中医证候规范》,1984年中医病证规范研究第一次会议提出《病、证、症的规范》,1986年第二次会议又提出修改草案,1987年欧阳琦发表《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初稿(附证候规范)》,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1990年邓铁涛发表《中医证候规范》,这些都为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创造了条件。

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1994年通过国家局鉴定,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11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标准,1996年1月起在全国执行。该标准对中医病证的分类原则和编码方法作了严格的规定,并确立了以《中医病名与证候名并列诊断》作为中医疾病诊断的辨证格式。原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在国家标准新闻会上指出:《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是中医界的巨大突破,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的范例。“标准”既继承了中医传统,又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代码化,大大促进了中医信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信息事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5 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

此项规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加快中医学术标准化进程中,制定的又一个重要的中医医疗技术标准。这个标准始于1984年,经反复论证、修订后,于1993年6月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试行。标准全面提出了中医内、外、妇、儿、肛肠、皮肤、针灸、骨伤、肿瘤、眼、耳鼻喉及口腔科的护理常规;制定了急诊病人一般护理常规;制定了中医护理文件书写的规格、内容、要求和考核标准,规定了体温单、医嘱本、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危重病人护理计划、病室报告、中医护理病历的标准,以及20余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这个标准反映了目前我国中医护理学水平,突出了中医辨证施护特色,规范了对中医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标准”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发展和提高了中医护理内容,为中医护理人员的岗前、岗位培训提供了实用教材,为中医护理的临床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权威的、实用的、统一的法规,为中医护理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本框架。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护理学生;心理健康;追踪调查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066-02

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内一些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对于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目前有所报道,但调查多为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学生,对面临冲突、压力更大的毕业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报告不多。为了对本校毕业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了解,有成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工作,课题组对曾参加2006年医科大学1~2年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再次用相同调查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测试,以此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在经过三年多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1对象与方法

对象:在校实习即将毕业的五年级应届护理(含康复专业)专业毕业生。男生:58人,女生:162人。平均年龄:23岁。

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班为单位,在同一时间,地点进行测试。受试者自填表,实施统一指导语。量表包括90个问题,反映以下9项因子症状依次为: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症;依据统一标准,症状程度等按1.没有、2.很轻、3.中等、4.较重、5.严重,分5个等级记分,并以因子分≥3分,即严重程度为中度作为阳性检出。所得数据输入电脑,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与分析。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3.1毕业年级护理生与低年级精神症状自评结果总体情况分析通过对SCL-90的90个问题概括成9组症状群,即9项因子精神自评的调查结果显示: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症状自评结果均值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组,且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三项因子上存有明显差异,分别为p

3.2高年级护理学生与低年级精神症状自评结果男女性别组比较分析由表2可见,毕业年级男、女生 SCL-90各因子自评得分平均值比较,男、女生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毕业年级男生与低年级男生各因子自评得分平均值比较,各因子均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3.3精神症状自评阳性检出结果分析

由表3可见,毕业年级护理学生症状自评结果,因子分≥3作为阳性检出,该人数的分布,男生除在敌对性因子比率低于女生外,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分的人数百分率明显高于女生,且p

毕业年级护理男生组因子分≥3的人数分布比率比低年级男生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项比例明显升高;强迫症因子高分人数比例略有升高,人际关系,敌对性关系、偏执这些因子高分人数比例下降;护理男生高年级症状阳性总检出人数百分比(34.48%)与低年级症状阳性总检出人数百分比(31.84%)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毕业年级护理女生因子分≥3的人数分布比率与低年级女生比较,躯体化、敌对性这些因子高分人数比例明显升高,强迫症、人际关系、焦虑、偏执这些因子高分人数分布下降,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高分人数分布无明显变化。护理女生高年级症状阳性总检出人数百分比(12.34%)与低年级症状阳性总检出人数百分比(19.82%)相比,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

这些结果充分说明,毕业年级护理学生通过三年多的学习生活与综合素质教育及对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有不良倾向的同学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精神健康不良的分布比率有下降倾向,不同阶段男女生精神症状表现有性别差异,在具体的干预过程中必须重视性别差异,区别对待。

4结论

总而言之,毕业年级护理学生精神症状自评结果最终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平均值皆低于低年级,差异显著。因子分≥3的阳性检出率,毕业年级护理男性学生在人际关系、敌对性、偏执等项较低年级学生明显好转;女性学生的阳性检出率在人际关系、偏执、强迫、焦虑等项毕业年级较低年级明显下降。这些结果充分说明毕业年级护理的学生在经过三年多的校园学习生活与综合素质教育以及对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的必要的心理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在思维灵活性与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许新东.高等学校必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1993,15(1):9.

[2]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9.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6

对量表学方法在中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目前量表学方法在中医研究中还存在随意性,不重视信度和效度评价、资料总结及统计方法等问题。鉴于此,认为在中医研究中首先应保证量表内容的全面完整;其次,要按量表学的要求和方法编制量表,研究中医量表学问题,重视信度和效度检验。此外,还应重视对资料的总结与分析,采取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更好地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中医量表研究的水平,促进中医研究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量表 中医诊断 疗效评价

量表学方法是指应用量表解决社会、心理、医学等领域中需要定量化研究的方法。量表学方法在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心理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如用于人口调查、经济普查、企业管理分析,及用于心理研究的记忆量表、抑郁量表等。在现代医学领域,量表的使用越来越多,如用于评价生存质量以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等。近10多年来,中医研究领域也逐步开始探索运用量表学方法,如对证候客观化的研究以及疗效评价研究等,但存在使用不当或被错误运用等问题。笔者试对中医研究中量表运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1 中医研究中使用量表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医诊断的对象是主观的症状及定量较困难的体征,因此,对诊断标准的把握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等,都面临如何使其客观化、准确化的难题。于是,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借鉴在现代医学、心理学中运用较多的量表方法,以使诊断和疗效判断量化表述[1]。这种研究方法确实适合中医的实际情况,且在中医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越来越多运用量表的研究课题(尤其是研究生的课题)或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存在不少量表使用不当或被错误使用的问题。

1.1 量表设计随意在有些申报的研究课题中,设计中提到量表方法,但大多数并未提供设计量表的具体思路;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课题的量表,无论格式,或内容结构、问题设计、评分赋值等都较混乱,甚至不合理,不具可行性。这都说明研究者对量表的设计与制作较随意,主要表现在:(1)内容结构不完善。有的观察研究,从始至终竟然换了几个格式或内容不相同的观察量表;有的观察项目内容欠推敲,模糊不清,或重复设问,或遗漏重要信息,或有阳性指标却忽略阴性指标,或未考虑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对量表结构顺序的考虑、编排存在不足等。(2)条目设计和评分赋值较混乱。条目设计和评分赋值是量表编制的技术关键,常见的问题是患者自评量表的条目难理解,或有歧义性,或观察量表内容含糊,易致不一致的判断结果等。这其中既有条目的语言表述不当,也有条目分解不合理等原因。评分赋值中常见的问题是评分等级不一,或不协调、不对称,或对等级判断的解释混乱,解释内容不能反映等级差别,甚至有的等级的解释内容与问题脱节,表述内容与问题含义不一致等。

1.2 信度、效度评价及总结、统计欠缺制定量表的要求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研究问题,通常需要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但这个环节在很多中医研究课题中,均未得到足够重视。在研究生论文或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中,很多都不提信度、效度检验,或没有信度、效度检验的数据结果,或检验方法不准确。常见的问题还包括研究样本量少,研究结果难以重复,以及上述各种表格设计的错误等,这是导致信度不高及效度低的重要原因。

量表总结是研究工作的收尾。在对量表进行总结时,应对资料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整理、核对。但这项工作,很多研究者不重视,有的怕麻烦,干脆交给熟悉统计的其他无关人员去整理总结。这样就容易导致数据脱落、混乱,或对调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或信息取舍错误,或选择的统计方法不恰当等。常见的问题还包括总结的结果与量表内容不一致,符合研究结果的就取,不符合的就弃,甚至有的随意修改量表数据,使总结的结果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研究情况。

统计问题也不少,主要是选用统计方法不正确。中医量表指标多为定性或半定量描述,且经常既有定性(不能分级)指标,又有半定量(可以分级)的指标,因此,统计处理时选择方法很重要,有的尽管是同一个问题,但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处理。常见问题是简单模仿或套用别人的统计方法,或输入计算机后,用软件方法,但又不能对软件处理的结果进行准确客观解释,或对软件不熟悉,随意使用,对数据随意取舍等。

2 中医研究中使用量表的对策

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开展,量表学方法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问题也更多地暴露出来,由此提示中医科研人员必须重视量表学研究,尽量完善量表,使之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更好地为中医临床及相关科研服务。

要用好量表学方法,首先,要保证量表内容的全面和完整。在中医研究领域,量表主要用于诊断和疗效评价。诊断方面,要考虑诊断的阳性指标,兼顾阴性指标;要有证候的指标,有时还需兼顾疾病的指标,这些内容在量表里都不能遗漏。又如疗效评价,既要考虑能反映疗效变化的指标,同时还应注意治疗效应发挥的特点,以及是否有疗效之外的效应(包括副作用等)。这些都是内容方面的要求。内容设计很重要,内容错漏的失误常常是难以弥补的。其次,要按量表学的要求和方法编制量表。包括条目设计和信度、效度检验等。设计条目时,对条目的表述应尽量应用通俗的语言,避免语言的歧义或模糊难懂,以及避免问题重复或遗漏,并且应该注意问题呈现的方式和顺序,以保证信度和效度。

在使用量表时,要学会使用统计方法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使用该量表进行本项研究的可靠程度,即评价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若同一套测试(量表)在对同一测试对象(即受试者本身无变化)进行数次测试中,受试者分数忽高忽低,说明该测试缺乏信度,通常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系数越大,则信度越高。信度系数可以用重测法、交替形式法或对半法计算,对中医的很多研究,重测和对半法都可以选用。

测试效度亦称测试的有效性,即一套测试(量表)是否达到其预定的目的及要测量的内容,包括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编制效度和经验效度,当然也可以计算相关系数,或用差异显著性检验来判断。影响中医研究效度的因素包括:量表内容、量表的表述、测试过程及量表资料总结与分析,因此,提高效度是一个综合、全面的问题,需严谨的科研思维来保证其效度。

测试的信度与效度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信度较高的测试其效度也较高,但效度较高未必能保证信度也较高。因为测试信度主要涉及试题本身的可靠性和评分的可靠性,而试题本身是否可靠主要取决于试题的范围、数量、试题的区分度等因素,评分是否可靠则要看评分标准是否客观和准确。如中医症状的分解、症状等级评分等都是应该重视的问题。此外,还应针对中医辨证的特殊性,规范症状评分及证与症的对应关系,将诊断与鉴别的思想体现在量表中[2]。

资料总结与数据统计是中医研究较薄弱的环节。中医科研工作者需要学习更多统计方法,对统计软件要能熟练应用,并熟悉软件的特点和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范围。这样才能保证量表研究结果的准确和客观,提高中医研究的水平。总结资料的过程可发现新的问题和方向,有时还可能得到意外收获。因此,最后的总结研究和统计处理很重要,应该将它与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放到同样重要的高度。

中医开展量表研究的历史还不长,研究经验不足,但只要善于学习,总结经验,量表学方法对中医研究的作用将逐步显现,中医研究课题的水平及论文质量也将因此提升。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7

【关键词】 小儿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疗效;不良反应

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症, 其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 易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如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均可造成患儿死亡[1]。及时有效地救治是降低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抗生素降阶梯疗法(de-escalation therapy)近年来在重症肺炎的治疗中取得重要进展[2]。2010年1月~2013年12月, 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对65例重症肺炎患儿尝试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与同期采用常规升级疗法的65例重症肺炎患儿相对照,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30例, 均符合《小儿内科学》第3版关于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及相关药物禁忌证者。其中男74例, 女56例;年龄10 d~5岁, 平均(1.7±0.4)岁。于起病第1~3天入院。患儿主诉咳嗽、气喘。肺部听诊闻及干、湿性音, 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及片状阴影。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予详细询问抗生素应用史, 治疗前常规行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均予相同的控制感染、改善通气、供氧、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抢救各种并发症等常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美罗培南10~20 mg/kg静脉滴注, 每隔8 h使用1次, 感染症状缓解后改为12 h使用1次。用药48~72 h内, 一旦病情得到控制, 根据完成的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调整适宜的药物, 改用窄谱抗生素。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用药24 h内患儿转为安静, 发绀消失, 呼吸平稳, 肝脏缩小≥1.5 cm;②有效:用药48 h内上述症状及体征改善者;③无效:用药72 h内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 结果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察组总有效率为90.8%, 高于对照组的7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5 22(33.8) 37(56.9) 6(9.2) 90.8%a

对照组 65 15(23.1) 35(53.8) 15(23.1) 76.9%

χ2值 2.779 1.001 3.204 3.512

P值 0.035 0.057 0.030 0.02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2. 2 两组感染控制及住院时间比较 察组感染控制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表2 两组感染控制及住院时间时间比较( x-±s)

组别 n 感染控制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 74 10.1±2.4a 13.8±5.3a

对照组 74 15.5±4.0 19.7±7.1

t值 6.025 6.347

P值 0.031 0.028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轻微恶心呕吐2例, 瘙痒2例, 停药后缓解,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4例, 皮疹2例, 未影响继续用药,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两组比较, χ2=1.601, P=0.054>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病例无复发, 未见明显后遗症。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由于年龄普遍较小, 呼吸循环功能尚不健全, 免疫力较弱, 合并心力衰竭等危险病症几率较高, 若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均可造成患儿死亡。过去多采用“逐代升级, 分别袭击”抗生素疗法, 即治疗初期选用较温和的抗生素, 病情恶化或痰培养结果升级后选用广谱抗生素, 但临床实践表明, 抗生素升级疗法控制感染的有效性较差, 治疗周期长,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且易导致患儿机体菌群失调或病原菌发生耐药[3]。

本院近年来尝试采用抗生素(美罗培南)降阶梯疗法, 即是在初期选用最安全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以快速控制感染, 待患儿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时, 根据已完成的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改用有针对性的窄谱抗生素, 以减少耐药菌株与不良反应。结合研究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 高于对照组的76.9%(P

综上所述,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控制感染效果好且快, 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避免滥用抗生素,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丘冰青, 杨鸣, 欧琳华, 等.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1, 17(26):131-132.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8

【关键词】 旋转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成本效果分析

目前,临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牵引、药物、理疗等方法。中医旋转手法通过改善颈椎动静力平衡、纠正关节错缝、改善血循环等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手法操作简便,快捷,见效快。笔者以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为基础,通过对成本的全面采集,采用成本效果分析评价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济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经济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①颈痛伴上肢放射痛;②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椎间孔变小;⑤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1.2 纳入标准

①颈痛伴上肢放射痛;②颈椎X线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椎间孔变小;③年龄45~65岁。

1.1.3 排除标准

①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血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肩周炎);②疑有或已确诊的颈椎及椎管内肿瘤者,脑部肿瘤者;③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④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⑤诊断不明确的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症状者;⑥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1.2 临床资料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患者来自2005年9月-2006年4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附属珠海医院等4家医院就诊,并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本次临床试验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且手法组患者完成7次治疗或牵引组患者完成14次治疗。共有69例患者成为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手法组36例,男1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44±5.38)岁;主要症状得分(13.19±3.66)分,次要症状得分(6.86±2.38)分,总症状得分(20.06±4.77)分。牵引组33例,男8例,女25例;平均年龄(54.45±5.87)岁;主要症状得分(13.03±3.29)分,次要症状得分(5.82±2.65)分,总症状得分(18.85±3.49)分。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得分、次要症状得分和总症状得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手法组患者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疗程14 d;牵引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4次,疗程14 d。

1.4 观察指标

①主要观察指标:颈臂疼痛、颈部压痛、颈椎活动度。②次要观察指标:上肢麻木、感觉障碍、上肢肌力、肌腱反射、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根据症状的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并对每种程度做明确的描述和定量标准。临床体征采用阴性、阳性进行分级评分。③卫生经济学指标:挂号费、治疗费、交通费、误工费。

1.5 疗效评价指标

得分改善值=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疗效指数=(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

1.6 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

成本效果比(C/E):成本效果比是成本效果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指标,它采用单位效果花费或单位货币所产生效果来表示。原则上成本效果比越小,说明患者获得单位效果的花费越小,从经济学的角度应优先考虑。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不同的策略由于成本投入不同,效果好的方案可能成本也更高,成本效果比作为一个平均比还不能充分显示两者的关系,所以进一步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说明某策略成本增加时,其相应增加的效果是多少及是否值得。

1.7 统计学方法

离散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或CMH卡方检验,连续数据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方差均齐的连续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的连续数据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数据采用Wilcoxon秩检验。P

2 结果与分析

2.1 2组各项成本、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比较

本次研究各医院的牵引费均为20元/次。挂号费广东省中医院14元/次,上海岳阳医院4元/次,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北京电力医院均为7元/次。手法费广东省中医院50元/次,北京电力医院35元/次,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上海岳阳医院分别为25元/次和24元/次。2组各项成本、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比较结果表明,手法组的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均低于牵引组(见表1)。表1 2组各项成本比较(略)

2.2 疗效比较

对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总症状得分改善值和疗效指数采用秩和检验,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和总症状比较,P

2.3 成本效果比

(见表3、表4)表3 2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总症状降低分数成本效果比(略)注:表中E1为主要指标,E2为次要指标,E3为总症状(下同)

表4 2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总症状疗效指数成本效果比(略)

由表3、表4可知,手法组在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总症状得分改善和疗效指数的成本效果比均低于牵引组,表明手法组具有良好的经济学价值。

2.4 增量分析

(见表5、表6)表5 2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总症状降低分数增量成本效果比(略)

由表5可知,手法组在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总症状降低分数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均

由表6可知,手法组在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总症状疗效指数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均

2.5 敏感性分析

由于经济学指标受许多因素影响,因而应假设某些关键指标变化后其结论是否变化,如果结论随着指标的变动而变化较大,说明该结论的稳定性较差。本次研究的敏感性分析采用一维敏感性分析,该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在参数选择上弹性较大,结果易于解释和理解,往往采用某些指标上升或下降一定的百分比后,重新计算成本、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根据目前的医疗改革趋势,诊疗费会上升,患者的时间成本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上升。假设诊疗费用上升15%,患者的工资水平上升10%,重新计算成本,经成本效果比和增量分析后发现原结论不变,说明本次研究的结论是稳定可靠的。

3 讨论

作为卫生经济学评价的重点之一,成本的采集至关重要。如果成本采集不全面或是采集有所偏重,将无法得到客观的结论,甚至可能得到相反的结论。由于间接成本、隐性成本的计算困难,而且个体差异较大,目前很多的成本效果评价仅计算直接医疗成本,使所得到的结论应用范围较窄,有时无法反映方案真实的经济学价值。如在本次研究中,治疗费用较为低廉,因而时间成本的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若在成本采集过程中不考虑间接成本,则牵引组的成本效果比是手法组的1.3~1.5倍左右,而考虑到间接成本,则牵引组的成本效果比是手法组的2.5~3倍左右。此外,由于本次试验是多中心临床试验,不同中心的挂号费、治疗费、交通费等项目不同,简单的累加会导致2组结果的可比性不高,因而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重新界定检查的单价计算成本。其中,经济水平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比计算。如2004年北京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9 674元,上海市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30 085元。以北京市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基准,视北京市的经济水平为1,则上海市的经济水平为:30 085/29 674=1.014,再将上海市挂号费、牵引治疗费、手法治疗费分别乘以1.014,所得的结果即为考虑到经济水平后的各项收费。根据2005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的统计年鉴,三地的年平均工资水平相差不大,因而按各中心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成本。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9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士;专业能力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83-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ICU病房拥有专科护士成为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必要。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落后,ICU病房的建立起步较晚[1],尤其是地级市或基层医院经济、人力诸多局限,不能保证大部分护士同时进入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参加培训获取执业资质,我科尝试利用专科护士加业务尖子进行护士专业能力培训,强化培训半年时间,最终全科护士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培训对象

2011年3-9月,对科室的41名护士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本组护士工作年限为1-30年;学历:本科9名,大专28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17名,轮转见习护士2名;其中专科护士5名。

2 培训内容

以贵州省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重症医学科的护士素质要求制定培训目标。培训重点为ICU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知识和三基知识强化、各种职责、应急预案、制度等。专科理论包括危重病人的氧疗、气道管理、酸碱及电解质失衡、院感控制、专科疾病的重症监护等。我们将理论培训教材:王丽华主编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材》[2],邱海波、黄英姿主编的《ICU监测与治疗技术》[3]中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结合我科常见病、已开展的诊疗项目、科内的护理经验进行节选、综合的理论汇总。实践安排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的规范性操作,重症医学科护士的常用专科操作、急救仪器使用、抢救技术、病人选择性的临床观察等,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

3 培训方式

3.1 培训师资 由科室现有的五名专科护士及两名业务尖子成立培训组,专科护士均在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基地受训并取得资质。组长为专科护士,副护士长,培训组成员在26-29岁之间。培训小组讨论树立“专业、道德”的护士作为培养目标,据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优势安排具体负责范围,理论授课主要由专科护士承担,业务尖子主要负责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小组长负责操作及理论授课时间的统筹安排,并根据每项技术过关进度动态调整培训时间。

3.2 培训时间安排及考核方法 运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4],每周二、三、四下午为理论授课和指导操作演练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晨为操作考核时间。操作考核的项目有:新版CPR技术、电除颤技术、呼吸机管路连接及使用、呼吸囊使用等等。每月底进行一次综合理论考试。理论及技能考核由师资和学员从“未知、了解、部分掌握、掌握”四个等级的双重评判进行综合判断,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由培训组员按照“完全不能应变、能处理简单问题的简单应变、能处理常规问题的普通应变及具备综合处理能力的灵活应变”四级构成。

3.3 具体培训方法

3.3.1 每周理论培训时间结束后采取提问的方式当场巩固学习效果,提问又分抢答、集体补充回答、个人作答式。

3.3.2 操作培训项目分组交替进行,分为有病患实践的操作和模型操作,在病患身上的操作控制要点为按需进行,不给其增加额外的伤害,如吸痰操作时护士未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培训老师立即制止指出错误更换病人重新考核。于培训一周内考核,周考后作为日常抽查项目。

3.3.3 理论考核的出题范围为“三基”基础理论、当月操作及日常理论授课涉及的所有理论性内容。

3.3.4 训练发散式思维,预见性护理问题,提高护士综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5]。锻炼发散式思维能使护士从更多层面考虑病人的病情,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提前提出护理干预。我们通过5-8人小组式、选择性病人护理小查房锻炼护士该项能力。

3.3.5 强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注重沟通能力培养。此项培训由小组成员搜集整理资料,结合本院收治病患多为县、乡级病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再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找到适合病人的一般沟通方式和程序。

4 结果

本组护士培训后,理论、技能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表1为41名护士培训前后对比:

5 结论

重症医学科利用现有资源自我培训可以提高科内护士的综合素质。

6 讨论

目前重症医学科护士最佳的培训方式是在专科护士基地经受专业培训,由此具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6]。但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普遍较晚,护士对重症医学的理论及技能知晓度低,大多缺乏综合抢救病人的应变能力,而科室在运行中分次派遣护士进入专科培训基地接受培训,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在护士基本素质普遍不能满足科室需要、规范化培训条件又受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资源对科内护士进行理论、技能、实践应用的综合培训,并引入发散式思维拓展护士单一的思维局限,能够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但培训效果与领导层面的支持和师生基本素质密切相关:本组培训中由科室副护士长担任组长,具有带领作用和授权专科护士、全员培训观,使得专科护士有展示能力的培训舞台。当然,培训的前提也必须是科室具有一部分合格的专科护士。此外,在高低年资搭配的本组受训护士中,低年资护士体现接受能力快而高年资护士在综合处理病人上占优势的特点,她们的不足刚好可以进行互通,为下一阶段人才梯队的有序形成,规范化培养打下基础。但在本次培训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科内专科护士及业务尖子普遍年龄偏轻,存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培训他人的机会几乎也可以当做对自己的自身培训;由于本科未很好开展护理科研,培训上也成为我们的空缺;团队协作方面,还有赖于通过加强护士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因为属于探索中的培训方向,尚缺乏更客观的统计学指标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何琼,江智霞,等.贵州省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10-12.

[2] 王丽华,李庆印,主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8.

[3] 邱海波,黄英姿,主编.ICU监测与治疗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

[4] 李萍,肖江琴,江静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9-830.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10

关键词:加味三拗汤 感染后咳嗽

感染引起的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当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可能迁延不愈,其中以感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故又称为“感冒后咳嗽”。临床症状顽固,迁延不愈,常伴有气道高反应,发病机制多与感染因素、上皮损伤、气道高反应性、神经因素等有关[1]。现代西药多采用β2受体激动剂、H2受体拮抗剂或镇咳药等治疗,疗效有限。笔者在总结了感冒后咳嗽的中医发病特点及其证治规律后,采取加味三拗汤治疗该病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诊断与纳入标准

1. 1. 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2]制定;中医证候诊断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

1. 1. 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医西医诊断标准,且咳嗽症状积分治疗前西医评分在3分以上;③年龄18~65岁; ④非吸烟者或吸烟已戒烟达1个月以上者。

1. 1. 3 排除标准①哮喘、胃食管反流、后鼻漏综合征等引起的咳嗽; ②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及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④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符合上述其中一项者,即予排除。

1. 2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感冒后咳嗽”患者共10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3~64(42.70±11.02)岁。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7~63(43.43±10.89)岁。2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给予加味三拗汤治疗。处方组成:麻黄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苏子10克化橘皮10克矮地茶15克蝉蜕10克川贝5克。每日1剂,分2次温服。对照组给予复方可待因溶液(即联邦新泰洛其口服液,批号:国药准字H10970171)口服,每日2次,每次10mL。疗程均为7d。

1.4 疗效评价

1.4.1 咳嗽症状积分 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根据咳嗽症状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

1.4.3 伴随症状积分比较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及临床实践,对除咳嗽外的主要伴随症状(咽痒、咯痰、咽干、口苦、胸闷或胁痛)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0、l、2、3分。对治疗前后平均积分予以比较。

1. 5. 1 咳嗽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咳嗽症状消失;显效:咳嗽症状评分减少2分或以上;有效:咳嗽症状评分减少1分;无效:咳嗽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1. 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咳嗽积分比较(见表2)

2.2 2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比较

2组治疗前各伴随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2.4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耐受性相对良好,均能坚持用药。

3 讨论

感染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中最常见的原因。虽大部分患者最终可以自愈,但期间咳嗽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而现代医学对该病至今仍缺乏满意的疗效。本病属中医学“咳嗽”范畴。感冒后咳嗽多是由于外感治疗失当,表证虽解,然多因过用苦寒、凉润、镇咳收涩之品,使邪毒未尽,留滞肺脏,宣降失司,痰滞于咽喉、气道,而使咳嗽难以解除。故笔者对该类疾患多采用中医疏风化痰、温润止咳的方法治疗。加味三拗汤由麻黄、杏仁、甘草、川贝、苏子、蝉蜕、化橘皮,矮地茶组成。方中辛温之麻黄、杏仁、甘草即三拗汤,宣肺解表止咳,祛邪外出,苏子、化橘皮理气化痰,川贝润肺化痰,蝉蜕息风止痉,矮地茶化痰止咳,利湿,活血。诸药合用,共行疏风,化痰.润肺,止咳之效,而肺气肃降得复,上逆之气平,咳嗽自止。而现代药理亦证实全方具有镇咳、平喘、祛痰,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等作用[4]。

本观察结果表明,加味三拗汤在治疗感染后咳嗽及其伴随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淳涓.蝉僵止咳方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8):826-82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11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方法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C)与持续操作测验(CPT)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级亲属(亲属组)与90例对照者(对照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亲属组WCST中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及分类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587~83.278,P0.05);亲属组WCST中有认知功能障碍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5.82,P0.05)。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与MQ得分、CPT得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MQ及CPT得分与病人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级亲属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必要时应进行心理干预。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认知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first degree relativ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 Wechsler Memory scale (WMS), and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cognitive function in first degree relatives of 100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nd 90 normal controls. Results In relative group, the WCST, the total number of trials, persistent errors, random errors and categories numb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t=9.587-83.278,P0.05). The numbers of cognitive defect in WCST of relativ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χ2=25.82,P0.05). Persistent errors of WCST were not notably correlated with scores of MQ or CPT (P>0.05), which we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the patients’ sex, age, and education (P>0.05). Conclusion Some first degree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have cognitive functional defec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undertaken in case of need.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first degree relatives; cognitive function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既往的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损害广泛存在,可能反映遗传易感性,在疾病进程中相对稳定,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整体预后和社会功能密切相关[1]。同时,认知功能障碍作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影响病人社会功能康复和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2]。因此,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状况对病人的社会功能康复和疾病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一级亲属(亲生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共100例,男39例,女61例;年龄20~59岁;平均(40.3±12.4)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9±2.7)年。入组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无色弱、色盲;智力正常,IQ>80;自愿参加本研究。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取本院职工及社区志愿者共90例,男41例,女49例;年龄20~59岁,平均(39.6±10.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5±2.8)年。入组标准:3代内无精神病史;年龄20~59岁;无严重躯体疾病;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无色弱、色盲;智力正常,IQ>80;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与方法 ①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WCST由4张刺激卡和128张反应卡组成。操作时不告诉受试者分类标准、转换顺序及每个标准需正确完成的分类数,但告诉被试者每次的选择正确与否,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完成整个测试,操作无时间限制,统计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和分类数。②持续操作测验(CPT):受试者注意前方的电脑屏幕,屏幕上随机闪现一系列数字(0~9),每次电脑屏幕只出现一个数字,当屏幕上出现数字3,其后紧跟着出现7时,要求受试者尽量快而准确地按键,其他情况下,受试者不按键。对测验反应所得正确数进行统计。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C)测验:此量表由龚耀先修订(1989),主要用于记忆功能的评定,包括再认、再生、1100、1001、积累、图片、联想、触摸、理解、背数等10个分测验,主要评价指标为记忆商数(MQ)。

1.2.2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标准 根据EGAN等[34]的标准,将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得分大于对照组的均数加1个标准差定为有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缺陷,将CPT得分低于对照组的均数减1个标准差定为有注意功能缺陷。本研究将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23分定为有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缺陷,CPT

1.3 结果评定

由3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测查,本次评定Kappa>0.89,一致性较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及PPMS 1.5[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WCST和WMSRC、CPT评定比较

亲属组WCST评定中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分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9.59~83.28,P均0.05)。见表1。

2.2 两组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

亲属组WCST中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5.82,P

2.3 亲属组中有认知功能障碍分布比例

亲属组中亲生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之间认知功能障碍分布比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均>0.05)。见表3。

2.4 WCST和WMSRC、CPT相关性分析

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与MQ、CPT得分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MQ 及CPT得分与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见表4。表1 两组WCST、WMSRC和CPT评定比较 表2 两组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表3 亲属组中有认知功能障碍分布比例(例表4 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MQ 及CPT得分与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相关性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WCST、WMSRC与CPT测查结果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级亲属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及分类数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存在有执行功能方面的认知功能缺陷。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中出现持续错误数(>23分)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提示两组在WCST的持续错误数方面的差异不是由于MQ及CPT的影响所致;而且WCST、MQ及CPT得分不受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中部分存在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方面认知功能缺陷,这与EGAN等[34]和CHEN等[6]研究结果一致。同时,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之间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相近,且亲属认知功能与年龄及文化程度有相关性,可能是在确定样本时这部分对象容易沟通,配合完成测查较好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尽量排除这些干扰因素。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障碍不仅给本人和家庭带来痛苦,同时也影响病人的康复与预后[6]。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有认知障碍的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有影响,这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我们应及早对认知功能障碍较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进行心理干预或认知矫正治疗,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促进分裂症病人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GREEN M F, NUECHTERLEIN K H, GOLD J M, et al. Approaching a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for clinical trials in schizophrenia:the NIMHMATRICS conference to select cognitive domains and test criteria [J]. Biol Psychiatry, 2004,56:301307.

[2]赵靖平,杨德森.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8,31:5860.

[3]EGAN M F, GOLGBERG T E, GSCHEIDLE T, et al. Relative risk of attention deficits in sibling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 Am J Psychiatry, 2000, 57:13091316.

[4]EGAN M F, GOLGBERG T E, GSCHEIDLE T, et al. Relative risk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sibling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 Biol Psychiatry, 2001,50:98107.

[5]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12

个案:两个尖子生都病了

事例1:赵聪上初三,一年前开始闹病,家长没少带他看医生。医生没查出他有什么问题,只是给他开了点药。药吃了却不管事,中考将近,赵聪的病越来越重。父母无奈,开始带他看心理医生,期望能够治愈孩子的病。难道孩子有了心理疾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聪从小聪明伶俐,他的父母也比较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赵聪从三四岁起学英语,五六岁学书法,7岁上学后各种辅导班更是没少上。小学阶段,赵聪的学习成绩很好,作文尤其好,参赛、获奖,手到擒来。小升初,他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又被分到重点班。

上初中后,赵聪目标高远:一定要考班里前3名。可是没想到,第一次考试赵聪就感觉考砸了。其实成绩也不是真的很差,在班里排十几名。可在赵聪看来,这就是考砸了。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赵聪得了重感冒,发烧、头疼,勉强参加了考试。没想到,这次重感冒之后,赵聪就一直闹病。先是失眠,说睡不好觉,后说头疼,脑子不好使了。父母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还做了核磁共振,但是都没有查出问题。即便如此,期末考试成绩出来,赵聪依旧考得不错。可这并没有让他轻松下来,相反他越来越害怕考试了。

结果,年后开学的第一次考试,他就真的考砸了:平均60多分,最糟糕的是他不会写作文了。这让赵聪很受打击,郁闷、失望,甚至是绝望。同时,病症也更多了。除了头疼,肚子也开始疼,一上学一考试,就拉肚子。痛苦的赵聪提出不上学了,但是家长不同意,一个尖子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家长想也许是孩子在这个学校不适应,于是把赵聪转到了另外一所学校。但是赵聪的病有增无减,而且对学习没有了当初的热情,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早晨迟迟不起床,不去学校。父母感觉孩子陷入了迷茫,这让他们也迷茫了。

迷茫中,家长又不想放弃,只好带着孩子继续看医生。医生诊断不出什么问题,听说孩子总是情绪不好,就按抑郁症开了抗抑郁的药。让家长莫名其妙的是,赵聪每次去医院都很积极,吃药也很配合,似乎很愿意当病人。

在咨询中,赵聪完全把自己当成了病人,总是说:“我就是有病了,我该怎么办呢?”他还反复说起那次重感冒,说要不是那次重感冒,自己不会病成今天这样。他给人的感觉是,总为自己找理由,想证明自己是病人。可是他真的病了吗?如果真的病了,为什么看了这么多的医生,也没有查出具体病因?可如果他没有生病,难道他是在装病?

事例二:余杰是一名高二女生,本来学习优秀,可是后来学不下去了。用余杰的话说,是因为她的脑子坏掉了,且身体不舒服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半个学期以来,她没有怎么好好上学,总是去医院看病,医生却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

她认为她的脑子坏掉了,可医生说没有的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余杰是个非常上进的女孩。中考时,她以刚刚过线的成绩,进入重点高中。为了不落后于同学,她拿出狠劲念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入学后第一次月考,她就考了年级第130名。在强手如林的重点学校,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这大大鼓舞了余杰,她暗暗发誓:期末考试一定要拿到年级前30名。家长得知孩子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自然高兴,说了很多赞扬的话,父母的态度更强化了余杰对自我的过高期许。

说实话,在重点高中,一个基础并无多少优势的学生能考到第130名已属不易,想再提高名次非常困难,而她定下的年级前30名的目标,实在有些难以达到。对于这一点,余杰心里隐隐约约有所觉察和担心,她不断问自己:我考年级前30名有希望吗?会不会成为泡影?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她内心的担忧也越来越强烈。

恰好在这个当口,余杰的头非常偶然地重重撞到了门上。余杰的第一反应是:坏了,别把我的脑子撞坏了!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挥之不去。随之而来的是她的脑子似乎真的被撞坏了,先是睡眠质量不行了,接着记忆力不行了,然后是思考问题不行了,最后导致学习不行了,看来期末的学习目标无望达到了。父母看问题严重,赶紧带余杰看医生。跑了几家大医院,各种检查都做了,都说脑子没问题。可是余杰总说脑子坏了,还痛苦地抱怨:“这可怎么办?我的目标要泡汤了!”

期末考试结束,余杰真的没能取得年级前30名的成绩,就连原来的第130名都没守住,并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名次像坐了滑滑梯,哧溜一声,一下子滑到了几百名之外。

看到这样的结果,余杰没有了学习的热情,更没有了信心,每天无精打采,上课睡觉,下课发呆,最后干脆不想上学了。但是这个年龄不上学怎么行?父母亲友轮番上阵,苦苦相劝,语重心长地跟她讲学习的重大意义。余杰无奈,勉强继续上学,但显然已经不在状态。

为帮助余杰把学习搞上去,父母想给余杰辅导功课。没想到,刚凑过去,余杰就翻脸了,大吵大闹:“你们别管我,别和我提学习,也不许过问我的学习!”而且,余杰还用狠话刺激父母,说他们不关心自己,说自己有病了,他们不抓紧给自己治疗,还整天逼着她学习。

父母没办法,只好带余杰继续看医生。父母注意到,不管哪位医生开的药,余杰都愿意吃,很配合。而且,她一再说自己的头如果不是让门给撞了,学习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总之,她一口咬定脑子被撞坏了,还上网查找病症,想证明自己的脑子确实被撞坏了。

分析:病是心灵的避难所

这两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自己真的生病了。原本没病的人,为什么总想证明自己有病呢?没病却认为自己有病,不就是装病吗?这样说似乎有点冤枉孩子。从心理学上说,没病闹病,这叫扮演病人。扮演病人,心理学上叫“躯体化现象”,也就是说在遇到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人在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人们生活中的许多病症,都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表现,是在进行自我心理防卫,以免内心痛苦、焦虑。人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是建立在潜意识中,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的。扮演病人是无意的,是潜意识的活动,而装病是有意的,是思想意识的活动,二者并不相同。所以说,这两个孩子不是装病,而是在扮演病人,或者说是心病跑到了身体上。

人的身心有着奇妙的互动关系,心理有了闹病的需要,躯体往往就会配合,出现种种症状,也就是出现躯体化现象。这就是说,有时候身体真的病了,而这个“病”是患者自己想出来的,为逃避某些生活困境或心理压力而产生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病。

很多时候,闹病是人的一种需要。面对生活困境的时候,面临心理压力的时候,闹病可以回避生活困境,缓解心理压力,应付现实难题。这样,病就成了心灵的避难所。这就是闹病的基本心理。

心病跑到身上,容易跑到身体的哪个部位呢?这就看哪个部位需要有病了。通常情况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生病。比如,需要用脑子的人,往往是脑子生了病;需要用腿的人,往往是腿不舒服。

这两个孩子之所以要证明自己有病,就是因为他们遇到了难以面对的心理压力,有了闹病的需要。赵聪的压力是“班里前3名”,余杰的压力是“年级前30名”,可以说都是考试名次惹的祸。由于目标缺乏现实性,自我预感目标难以实现,随着考试的临近,压力与日俱增,“失败”眼看要成为既成事实,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来说,如何面对?如何接受?心理压力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便会本能地选择逃避困境。怎么逃?这时就需要闹病了,需要将自己装扮成病人了。因为是学生,学习需要用脑子,所以,他们的心病都跑到了脑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