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

时间:2022-12-28 08:17:04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冬季施工;施工技术

冬季施工自然要比夏季施工难度更大,更具系统性。为了能够保证施工工期、施工费用以及施工质量都处在最佳的控制范围内,施工团队必须运用科学的技术,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制定质量标准等。建筑工程冬季施工,将会越来越成为常态,对此所进行的研究也将会更加的深入。

1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些建筑工程受到工期的影响,必须冬季施工。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技术规范,规范中对冬季施工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如果室外平均温度持续5天未能超过5℃,即算作是冬季施工;如果室外温度持续超过5℃,则可以依照夏季进行施工。夏季施工的注意事项相对比较少,难度也不是很高,但是冬季施工则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施工难度也比较高。

冬季施工,气温很低,直接导致砂浆与混凝土冻住,甚至结冰。一旦砂浆冰冻,砌筑工程硬化停止,强度全失,无法胶结。另外,砂浆塑性也会因此降低,水平灰缝或者是垂直灰缝不再紧密,第二天春天甚至更早,建筑工程就会出现不均匀沉降。

夏季施工,混凝土浇筑后,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凝结、硬化。通常而言,混凝土最佳的凝结温度为15-20℃,温度与凝结速度、混凝土强度增长成正比。所以,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凝结时间非常长,比如,混凝土在4℃时,凝结时间是15℃的3倍,但是强度却不受影响,一直上升。如果温度已经下降至0℃,通常-3℃混凝土就会冻结,其中的水会结冰,此时水泥与水就不会产生水化作用,水泥、砂石以及水彼此之间都不会受到各自影响,只是普通混合物,强度也不会继续增加。同时,混凝土中的水结冰后,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混凝土体积也会因此膨胀,至少膨胀8%,而随着混凝土体积的增大,侧压力就会提高,如果侧压力已经超出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就会爆裂,自然会影响到混凝土各项性能。温度的降低砂石骨料、钢筋都有很大可能结冰,这会影响骨料的水泥、钢筋与水泥彼此之间的粘结,混凝土抗压性能也会深受影响。

通过上述阐释可以了解到,冬季施工时,如不使用特殊的施工技术,加强砂浆、混凝土、钢筋等保温防护,不仅会影响到工程质量,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冬季施工,施工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运用特殊的防护手段,以此满足施工需求。

2 建筑冬季施工技术要点

2.1 砌体工程的冬季施工

建筑工程由各个分项工程构成,而砌体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分项工程。砌体材料主要是砂浆,通过上述的概述,可知对砌体砂浆材料采取保温措施非常重要,具体注意的点如下:

如果砂浆强度并未超过设计强度的70%,施工人员就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不能让砂浆受冻,主要采取的做法有加热砂浆原材料、蓄热法等。施工人员定要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砂浆搅拌或者使用期间,温度过度的损耗,要做到随时搅拌随时使用,防止积存以及二次倒运情况的出现,拌制好的砂浆最好在本个小时内使用完。如果出现离析、泌水,开始砌筑前好需要进行拌和。砌体中的砖以及砌块,表面上会出现一些灰尘,积雪以及相应的冰块,施工人员需要预先打扫干净,如没有特殊情况,不能浇水湿润。

2.2 混凝土工程的冬施技术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的具体方法基本上可分为调整配合比法、蓄热法、外部加热法、添加抗冻外加剂法。比较来看,这些方法各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也各自存在一定的优势和缺点,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往往会根据需要采取其中两种以上的方法相互结合使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采取调整配合比的方法只适用于混凝土在0℃左右气温条件下进行的施工。此种方法在水泥的使用上应选择高热或快凝水泥如早强硅酸盐水泥,用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在外加剂的使用上,一种方法是掺加引气剂,其作用是在混凝土内部生成大量的微小气泡,在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使混凝土内水冻结所产生的冻胀压力得到缓解和释放。此外还可以使用早强外加剂,使混凝土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早期强度。采取蓄热法适用于混凝土在-10℃至-15℃左右气温条件下进行的施工,对于基础工程以及结构体积比较厚大的现浇混凝土工程多采用这种方法。如果气温低于-15℃,并且结构表面系数即外露面积较大时,还需与加强保温、掺入早强剂等措施相配合。

2.3 抹灰工程的冬施技术

抹灰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室内外装饰工程的质量和整体观感效果,是建筑装饰工程的基础性环节。由于抹灰工程主要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其工作量大、湿作业多,施工质量不易保证,尤其是在冬季施工环境下则更容易产生质量通病和系统性质量缺陷。因此,只有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提升抹灰工程的整体质量,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物的宏观效果和使用功能。在冬季室内外抹灰的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一些技术问题:

冬季抹灰的方法有热作和冷作之分,热作法是利用外部热源提高和保持操作环境内的温度,使抹灰砂浆在正温条件下硬化和固结的方法。在采取冷作法施工时,为保证抹灰砂浆不受冻,需要从施工现场围挡、原材料、操作工艺等几方面着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无论采取热作法还是冷作法进行冬季抹灰施工,砂浆所用外加剂、水泥等原材料必须存放于材料库内。砂石和石灰如果露天存放,必须覆盖彩条布或草袋进行保温,避免出现冰块和冻结现象。同时砂浆的搅拌也应集中在保温棚内,运输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保温措施,使用过程中也应做到随用随拌,避免砂浆产生冻结。浇水湿润墙面时要观察温度变化情况,不得出现明水、结冰现象。此外,要严格遵照冬季施工规范加强砂浆配合比、外加剂计量以及试块的留取检验等管理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冬季施工手段有很多种,而且还有很多新型材料以及工艺正处于研发试用阶段,相信未来冬季施工将会与夏季施工一样简单。现就目前来说,施工人员必须依照建筑工程各项因素,做好规划,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以便冬季施工项目质量同样得到保证,同样会获得比较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大茗.冬季施工技术质量措施[J].民营科技,2010(5).

[2]韦庆功.论建筑工程冬季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

[3]邹志才.论建筑工程冬季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2(4).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字]:反季节 绿化苗木 问题 栽植技术

一、反季节绿化苗木栽植的相关介绍

1、反季节栽植的概念及历史

所谓反季节栽植实际上就是在不适合进行栽植的季节栽植各种绿化植物的行为,我们都了解最适合植物栽植、生长的季节是春季、秋季以及雨季,而反季节栽植就是要在除此之外的夏季以及冬季进行栽植。我们都知道,虽说现在城市化的进程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但是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还是要处于继续发展的阶段,这就决定了城市中绿化的进程要与城市中很多的重大建设工程想匹配,所以反季节的栽植是必须要做到并且做好的。

2、反季节绿化苗木栽植的重要作用

城市的绿化为改善城市的环境、美化城市的面貌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反季节绿化苗木的栽植对于这一方面的作用更是占据了无可取代的地位。试想在萧条的冬季和枯燥的夏季,同样种植上春季和秋季都可以存在的苗木,使城市真正的展现出四季如春的景象,这对于城市整体面貌也是一种质的提升。同时植物对于生态以及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我们无需多说,如果真正实现反季节的栽植,那么对于更多的城市和区域来说,环境的保护,人们日常生活的积极改善,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反季节绿化苗木栽植存在的问题

上面我们提到反季节栽植主要是在炎热的夏季以及酷寒的冬季正常进行城市绿化的建设,但是因为这两个季节的突出特点,这就为反季节的栽植带来了本质上的困难。就以夏季为例来说:天气因为日照时间和强度过长、过强,再加上降水量相对较少,就使得处于生长期的树木很容易因为失水过多而大幅度降低其栽植的成活率,至于干旱地区难度更是只增不减。这是基于在反季节栽植中对于苗木本身的影响困难,同样的在具体的施工中也是存在许多问题的,例如在很冷的冬季苗木运输、转移,在冬季栽植时因为土壤的受冻,而进行的各种松土、培土操作的进行都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这就为城市中的绿化工作建设带来了很大的考验。

三、反季节绿化苗木的栽植技术

通过上面我们的具体介绍,我们了解到反季节绿化苗木的栽植就目前的发展来看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的,我们需要考虑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栽植的苗木的选择,也要考虑在不同季节栽植苗木时所需要注意的防护措施,还有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只有将整个栽植的工作协调的统一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确保我们的投资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及价值,最重要的是能够发挥其对城市建筑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下反季节绿化苗木的具体栽植技术,了解一下其在各种解决困难时起到的重要作用。

1、绿化苗木合理的选择。对于反季节绿化苗木的合理选择,是进行反季节绿化苗木栽植的首要注意并需要做好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这些苗木的用途是在不适宜的季节、甚至可以说严苛的环境中进行栽植的,所以对于苗木本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一准备工作对于之后的施工操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而其具体的要求首先是在选材上要尽可能选择那些长势旺盛和植株健壮的苗木,说到其中的细节我们主要要注意这些苗木的根系是否发达、生长情况是否茁壮、有无病虫害等威胁等等。因为近些年来退耕还林制度的大范围的开展,苗木的栽植、养护上往往有所缺乏,所以对于绿化苗木的选择也变的意义重大,而针对于长时间的选拔,也同样制定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及规范:大苗应做好断根、移栽措施: 草块土层厚度宜3~ 5 cm, 草卷土层厚度宜为1~ 3 cm; 植生带, 厚度不宜超过1 mm, 种子分布应均匀, 种子饱满, 发芽率应> 95%。、

2、栽植土壤在栽植前的合理处理。无论是什么样的植物,只有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上才能保证其后期生长的质量,这对于反季节绿化苗木的栽植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2]反季节苗木栽植的土壤具体要达到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要具有植物栽植需要达到的厚度;其次要保证土质的肥沃,同时还要达到便于种植的疏松程度,以便栽培操作,对于其透水性和排水性加强则是另一层保障。至于说到栽培土壤的各种处理上,无外乎就是对要进行栽植的区域进行各种理化性质的化验和分析,这其中包括盐碱的勘测、树穴大小深浅以及土壤中砖块、瓦块等杂质的剔除等。

3、严格保证起苗质量。这一技术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夏季苗木栽植的,因为夏季炎热的原因为保证苗木不会因为失水过多而在死亡,其土球根盘的要求就必须达到,最起码要保证期根系的完整,同时还需要用草绳对土球进行捆扎,以防止其散碎。至于地被植物则要求用户盆钵苗,以达到保护根系的目的,同时还要强调的就是无论是土球根盘还是选盆钵苗都要保证足够厚的土层。

4、苗木的运输和假植。对于起苗之后的苗木,在装车前要对树冠做好包扎,防止其折断;装车时要做到土坨在前树身侧躺向后,做好固定防止运输过程中摇晃;同时还要做好防风、遮阳的措施,还需要不间断的对树冠喷水,防止树木失水过多而死亡。

5、栽植前的修剪,在栽植前对于远程运输过来的树木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剪,这其中包括树根的修剪、树冠树枝的修剪,对树根与树冠同样修剪,以保证地上与地下苗木的平衡;[3]而对于树枝与树枝的修剪,则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减少刚栽植的苗木中水分的蒸发,但是要强调的是珍贵树种的树冠宜作少量疏剪。

6、苗木栽植技术及支撑保护。苗木栽植中如在夏天要选在阴天施工,肥料的供应、苗木土坨的大小与树穴一定要合理。在树木种植之后还要做好防护支撑,防止在大风天气苗木刮歪、刮倒,同时还要做好浇水、遮阳措施,防止水分过度流失等等。

总而言之,反季节栽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必须切实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才能真正保证其栽植的成功,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秀梅.浅谈园林绿化中的反季节栽植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0(29):307,325.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地源热泵;暖通空调;原理;优点;问题解决办法

目前,随着我国的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地源热泵作为一种能源消耗量极低的一项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满足群众不同冷暖的需求,而且还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因此,很受广大的群众信赖。所谓地源热泵,它是一种高新的技术,主要是以地能源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等方式来作为热泵夏季制冷的冷却源和冬季取暖供热的低温热源的系统,同时也是实现采暖、制冷及生活用水的一种系统。与传统的采暖空调方式相比,地源热泵具有环保节能、冷暖热联供、操控方便等优势,对解决公共设施建设中的冷暖热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技术在我国将会有一个不错的发展前景。

1.地源热泵技术的背景状况

地源热泵技术最早是在国外建造的,经过他们对地源热泵技术不断的研究,然后再把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结果很成功,由此地源热泵技术在国外被广泛使用,后来,这门新技术的发展逐渐的被推广,最后流入到中国。我国的相关学者随后对其进行了研究,不过,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直到80年代初,地源热泵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中慢慢的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地源热泵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经过这一阶段性的成功,后来,我国相继开展了地源热泵的技术的会议,并提出通过热泵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我国还在不断地对地源热泵技术进行研究并在研制过程中试着生产。

2.地源热泵的基本规律

地源热泵比起传统空调而言,其具有很强的综合优势,它是一种可以实现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功能的机械转换。地源热泵是以大地为热源对公共设施建设进行供暖和热水供应的技术,从而实现了和大地进行热交换的目的。在冬天时地源热泵将大地中的低热度转变为高热度,形成了对公共设施建设的供暖,同时还可以储存低温度,好为夏季制冷做好保障;在夏季时地源热泵将公共设施建设中的热度转移到地下,对公共设施建设进行降温,同时储存热度,以备冬季使用。一般情况下,夏季热与冬季冷的地区之间的采暖与采冷天数是相同的,冷暖的要求基本上也是相同的。因此,使用同一个地源热泵系统进行操作,可以让地下储存的能量发挥其具有的作用。地源热泵设备结构的基本规律和制冷机设备结构的基本规律是一样的,并且其循环工作也是相同的,而不同的只有工作温度范围不同,地源热泵的工作温度范围包括环境温度、低温物体的我温度以及高温物体的温度,其设备结构的基本规律主要是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然后再输送到高温物体中,从而来实现供热的目的;对于供冷设备,它主要是从低温物体中吸收热量,然后再输送到环境中,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而冷暖热联供循环机的目的主要是从低温物体中吸收热量,实现制冷的效果,同时还能把热量输送给需要加热的物体中,来实现供热的目的。

3.地源热泵的优点

地源热泵可以直接为群众提供热水及采暖,它具有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和环保节能、费用低廉以及操作简便等作用,是公共设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新技术。可见,地源热泵对群众生活带来的好处是非常之多。地源热泵具有许多的优点,具体表现为:一,地源热泵不向公共设施建设外的空气环境排放没有效果的热量与冷量,具有有很好的环保作用;二,地源热泵不会对公共设施建设的形象造成影响;三,一年的土壤温度变化小并且其数值也比较稳定,夏季地下的温度相对要比地面的空气温度低,冬季地下的温度相对要比地面空气温度高,从而可以使冷凝温度得到降低及蒸发温度提高的循环工作效率,进而达到节能的成效;四,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出现的极端的状态时,用户对能源的要求量越来越高,而由于地下对地面的空气温度起伏不定和延迟,地源热泵和空气热源相比,在相一致的条件下,它无论是对夏季的供冷量还是冬季的供热量都能使其提高;五,根据地下储存热量的能力将夏季空调中热量排入到地下里,为冬季供暖时所用,同时,将冬季空调中供暖的冷量排入到地下里,为夏季制冷时所用。地源热泵可以很好的满足冬夏两个季节的供暖与供冷的需求,对空气环境也不会带来污染情况,事实证明,在公共设施建设中使用地源热泵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4.地源热泵存在的问题

4.1土壤的性质问题

地源热泵使用性能的好坏与当地的土壤的性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地源热泵的最佳空间及深度都是由当地土壤的热物性以及气候条件来决定的,因此说地源热泵性能的好坏跟当地的土壤条件是分不开的。另外,土壤的热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土壤的能量是否平衡、热工的性质能力以及环境对土壤热物性的影响等。

4.2地下热换器与地源热泵系统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不够

以往,我国对地热空调技术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地热能换热器的换热特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而现在对地热空调技术的研究与传统的研究不同,以往的研究都是采用线源来进行传热,而现代的研究方式是比较关注于传热与质量的转移过程之间的紧密配合,以保证地热能换热器的效果,另外,还要研究运用热物性来更好的回填材料,以优化土壤里所埋的钢管将热量从高温期传导低温期的过程,从而来降低系统安装土壤里所埋钢管的投资,为了更好的使地源热泵的系统能够进一步的优化,我国对地热能换热器和热泵结构的相结合也在积极的研究中。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筑表皮;生态建筑;发展;现状;研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能源消耗量不断上升,从而引发了社会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与外界接触的直接载体,其生态性则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能耗与建筑室内环境的质量,因此学者对建筑表皮生态技术的研究成了当前热点。

1我国建筑表皮生态技术的发展现状

1960年,Polosoler代创立了生态建筑学;1970年代初期能源危机的“节能建筑”风潮之后,提出了“风土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的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理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学者主要研究太阳能应用和建筑节能方面的能源消耗层面;1982年李道增在《重视生态原则在规划中的应用》提出全面关注生态问题;1988年吴良镛,提出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综合其它相关学科,把建筑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关注;1999年《绿色建筑》对绿色建筑观及绿色设计,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系统阐述;2000年后,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节能示范楼和建筑遮阳示范工程,但实践中,因建筑表层耐久性不佳、施工困难等,导致了节能产品难以推广,从而促使了国内众多学者结合示范工程展开了相关施工技术、节能监测和效果评价分析的研究,同时开展了相应的遮阳产品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等的研究;2001夏云、夏葵根据我国人口与资源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未来建筑出路;2002年庄惟敏引入国内外建筑设计与生态研究成果;2003年,宋德萱从建筑技术角度研究生态建筑;2009年,刘先觉提出生态建筑学关心的不是生态学全部内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生态表皮是各国展馆的设计核心,生态材料的利用,如万科馆的建筑表皮则是采用加工过的麦秸秆;芬兰馆的建筑表皮采用可回收再利用的废纸和塑料。加拿大馆、法国馆及印度馆等的建筑表皮使用墙体垂直绿化或屋顶绿化。如日本馆的建筑表皮的电力全部来自于可再生资源的太阳能的光电转换等。

2建筑表皮生态技术研究

(1)建筑幕墙

建筑幕墙是建筑物各种部件中,将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得出最完美的艺术典范。建筑幕墙节能实质上是寻求对其传热过程的控制,本质上即断热,阻止夏季室外热量进入的同时,也保证冬季室内热量的存留,主要体现如下三个方面:

①大幅度减少冬季失热和夏季得热;

②由于保持了在冬季室内一侧的较高温度,在夏季时则保持了室内侧较低的温度,从而提高了室内温度的舒适性;

③有效降低了冬季室内结露的可能性。南方地区夏季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通过幕墙面层透过空气层和墙体进入室内的热量造成。幕墙保温设计中,墙体一般采用外保温形式。

(2)门窗的生态技术

①门窗材料的选择

②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讲,在满足建筑物室内换气的条件下,通过窗户缝隙的空气渗透量过大,会导致建筑物热耗增加,因此必须控制建筑物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量。做好窗户的气密性与保温措施,还与扇与扇、框与框之间,窗框与窗洞之间的密封材料使用和接缝处理相关。

③控制窗的太阳辐射

i窗的构件遮阳形式

阳光通过窗进入室内影响了室内的热舒适性,导致建筑能耗上升。调节进入室内太阳光热辐射量的方法是“堵”和“防”。遮阳防止了建筑物产生局部眩光和过热,保护了室内物体的隔热。遮阳构件出挑深度最小要能遮挡夏至日正午的太阳,最大不能影响冬至日正午的太阳光照入室内。遮阳构件宜与窗顶有一定的距离。窗户的遮阳主要分为内遮阳系统和外遮阳系统,可划分为固定遮阳和活动遮阳。

固定外遮阳系统可分为水平式、综合式、垂直式、挡板式;

活动外遮阳系统可根据建筑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或不同的时间段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调节,能对散射辐射和眩光有较好的控制。活动遮阳分智能化、手动调节。活动遮阳系统主要有刚性活动遮阳和柔性活动外遮阳。

ii窗玻璃贴膜遮阳

玻璃贴膜材料有节能型膜和安全型膜两大类,性能主要是隔热、抗紫外线、美观及安全,可用其提高窗玻璃的性能。据研究3mm普通窗户用隔热膜粘贴在玻璃上,可降低70%以上的太阳的辐射,如果将隔热膜贴在玻璃窗的内层,散热量可降低17%。

(3)屋顶遮阳

表皮的分离是建筑对温度、水、阳光和空气等外界要素符合逻辑的应对。遮阳结合表皮建构的原理是解决了遮阳,同时谋求对建筑表皮更高标准的设计,表达了某种有意义的形式。

①作为脱离装置植入,在部分建筑物中,遮阳设施脱离建筑主体而存在,其作为建筑整体系统的补充而相对独立;

②作为肌理构成植入,当遮阳成为立面的肌理构成后,其会对该立面做出两大基本贡献:增强图案感和细化尺度;

③作为文化载体植入,遮阳构件最初是为了解决阳光问题,但其是有规则形状的实体,不可避免成了建筑符号,表达建筑的文化内涵的载体。如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的南立面上27000个类似照相机快门的伸缩式遮阳百叶,重复而细致的几何图案易让人联想到伊斯兰的艺术特点,是对传统阿拉伯格栅的诠释,从而建立了与阿拉伯文化的关联性,通过旋转改变进光量的小孔过滤了多余的阳光,巧妙解决了遮阳问题。

屋顶遮阳是建筑物夏热冬暖地区夏季防热的重要措施。合理的屋顶遮阳造型和方式,丰富了建筑造型效果,减少了屋面对太阳的辐射吸收,使建筑能耗减少。屋顶的遮阳构件根据一体化程度的不同,可大体分为构件遮阳与屋顶自身遮阳构件遮阳,如百叶遮阳构架、遮阳板、太阳能装置、张拉膜结构遮阳等,其与屋面分离,无防水、保温隔热等功能要求。该方式比较普遍,可单独调整不影响屋顶整体使用的优点。构架作为太阳辐射的过滤器,在炎热的天气,很多阳光光通过百叶被反射。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百叶允许透过部分光线照亮空间。另一种如太阳能集热板、架空通风屋面、金属屋面、加贴绝热反射膜的屋面、双层屋面、绿化屋面等作为屋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保温隔热、防水等物理功能。

3结语

建筑表皮生态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要从当前社会和自然的法则出发,综合考虑建筑物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建筑师们要注重生态效益,把工艺美学和建筑技术完美的整合,使建筑设计方法重新回到理性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张金歌,封心宇.现代建筑表皮材料的语言表达[J].中外建筑.2009(07)

[2]罗小平.建筑表皮地域性设计研究与分析[J].商品与质量.2009(S2)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桥梁施工;混凝土;养护技术

1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常见问题

1.1混凝土脱水

混凝土适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参数,对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夏季由于气候较为炎热,室外温度较高容易导致混凝土发生脱水现象,大部分南方城市在夏季温度都能达到35℃以上,此时是混凝土问题频繁爆发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中必须充分提高对混凝土养护的重视度,保证桥梁混凝土的质量。若混凝土出现严重脱水现象,会导致其中的凝胶体不能正常结晶,其粘着力也随之降低,最终引起各种质量问题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必须保证混凝土温度不超过32℃。

1.2混凝土裂缝

在桥梁混凝土强度未满足施工要求时,水分提前蒸发会很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混凝土裂缝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正常使用寿命。在我国,下级桥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必须保持在26℃以内,混凝土蒸发量必须低于0.5kg/m2,一旦超出这一要求就容易产生裂缝。如果混个凝土强度满足施工要求,那么即使水分完全蒸发也不会引起裂缝产生。因此,桥梁养护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应最大程度延长混凝土水分蒸发的时间,必须使混凝土强大满足施工要求之后再进行水分蒸发。

2混凝土养护技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

2.1自然养护

桥梁施工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方式如下:当气温高于5℃时,桥梁养护人员通过洒水或保湿的方式确保混凝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充分的湿度,并使混凝土在这一湿度条件下得到自然硬化,逐渐靠近国家针对混凝土提出的标准。在夏季,若桥梁养护人员不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浇筑后很容易出现水分快速增发现象,导致混凝土中的水泥不能正常转化为洁净状态,使粘合力随之降低,最后产生裂缝,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2.2人工养护

桥梁施工混凝土的人工养护方法指的是通过对混凝土湿度的人工控制,使混凝土满足施工材料要求。混凝土人工养护方式分别由整齐混凝土养护、热水混凝土养护、太阳能混凝土养护三种方式组成。其中最常用的人工养护法为蒸汽混凝土养护法。它主要由四个阶段构成,依次分别为静止阶段、加温阶段、恒温阶段、退热阶段。在桥梁混凝土浇筑工序结束后,至少应在常温状态下放置6小时,纺织混凝土表层出现划痕,此时就是混凝土静止阶段。加温阶段是指将混凝土表层温度提升至养护所需温度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应确保温度上升速度不能过快,避免产生受热不均匀现象,最后导致表层裂纹发生。对于轻薄型混凝土结构来说,每小时上升温度不能多于25℃;对于普通型混凝土来说,每小时上升温度不能多于20℃;对于硬度较高的混凝土来说,每小时上升温度不能多于40℃。恒温阶段指的是混个凝土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此阶段中的混凝土温度必须低于100%相对温度,恒温温度不能超出95℃,并最长持续8小时。在结束混凝土养护工作之后需对其实施降温处理,降温速度也不宜太快,确保每个小时降低10℃。

2.3冬季特殊养护

冬季室外温度通常较低,因此桥梁养护人员应采取铺盖法进行混凝土养护,也就是通过在混凝土表层覆盖防寒材料来实现防冻目的。该覆盖材料的厚度及面积必须经过严谨的计算分析才能得出,并严格按照计算所得结果进行铺设。

3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养护技术的检查

3.1混凝土表层检测

桥梁施工混凝土的外观部分是养护检查工作的核心内容,养护人员必须检查混凝土表层是否发生裂缝、凹洞,混凝土结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养护人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确保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要求。

3.2混凝土强度检测

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混个凝土强度也是养护检查工作的关键内容。养护人员通常是借助检测混凝土抗压能力来推测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强度的检查工作,并在检查的同时做好检查记录。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养护技术也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现阶段,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问题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混凝土湿度对质量的影响,夏季由于高温导致混凝土内部缺水,影响其强度;其次是混凝土裂缝。为了进一步提高桥梁施工混凝土质量,必须按要求保质保量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通过预防手段来减少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参考文献

[1]王立超.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2.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抗旱保绿措施新疆应用效果

一、引言

吐哈油田生活基地位于新疆哈密市,经过油田职工十余年的辛苦建设,按照“周边森林化,小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的工作目标,目前已经建成了包括公园绿地、庭院绿地、居住区绿地、边远场站绿地在内的多处居住、休闲、娱乐及办公场所,实现了“春季赏叶、夏季观花、秋季观色、冬季有景”的景观效果,基地绿化覆盖率达到44.6%,多次受到全国绿委及自治区的表彰。

二、现状调查

吐哈油田位于天山山脉以南冲积平原的凹陷地带,地处戈壁荒滩,水源紧缺,绿化用水主要引天山雪水进行灌溉。且油田地处吐鲁番盆地与哈密盆地之间,常年干旱少雨,夏季干热、春秋季多风,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4.6mm,造成油田内绿地植物每年在夏季高温期出现持续生理性干旱,对植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绿化管护技术人员采取一系列抗旱保绿措施,保证了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以巩固和提高现有绿化成果。

三、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在每年夏季6月至8月的高温期间,哈密石油基地内的行道树、十处生活小区、周边五条林带、公建区域及公园的绿地内植物陆续出现神经性萎蔫、黄化、卷叶的现象。

四、采取措施

1.叶面喷施旱地龙:利用旱地龙的保水、保肥作用,制定植物叶面喷施旱地龙的实施计划书和作业指导书,对树木进行旱地龙喷施,保证树木局部的叶面补水,减少叶片水分散失,提供叶片局部养分,并且可以减少叶片病虫害的滋生蔓延。

2.随时监测墒情:利用现有的测墒设备和检测技术随时检测绿地墒情,根据绿地墒情和植物需水情况,在明渠水浇灌不到位处,适时进行自来水补充浇灌。

3.地表猪粪水灌溉:按比例稀释猪粪水,对行道树和生活小区全面实施猪粪水灌溉,以增加绿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绿地土壤的蓄水能力,保证树体的长势,增强了树木自身的抗逆性。

4.地下根部埋施保水剂:对中心行道、行道处种植的柳树、杏树、园冠榆、梓树等耐旱性差的树木以18g/株的配比开展保水剂埋施,以减少地表水分散失,保护乔灌木根系的水分渗漏损失。

5.树木夏季修剪、喷水:结合入夏工作,对绿地内乔灌木展开全面修剪,去除萌蘖枝、徒长枝及竞争枝,增强树木通风透光性,减少树木的多余养分供应,为树木储存营养;并在修剪后及时进行树木喷水,缓解树体损伤,应对干旱。

6.使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在高温期的植物处于生理性干旱期间,对绿地内局部发生严重、有必要防治的地段采取生物制剂进行药物喷施,减少化学药剂的叶片灼伤,防止高温期树木叶片出现黄化、落叶。

五、效果比较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绿地内植物表现出叶色浓绿、叶片伸展、抽枝能力强、抗病虫害侵染能力和植株生长势较强,实现了油田基地内绿地植物的正常存活、正常生长,未发生树木因干旱死亡的现象,从而减少树木重复栽植的成本投入,保证树木正常越冬,树木年平均保活率达到98%以上。

六、几点体会

1.巩固吐哈油田绿化成果:在高温抗旱期间,由于采取措施及时得当,保证了绿地的完整性和观赏性,从而巩固吐哈基地绿化成果,为共建和谐小区、美化亮化吐哈油田、打造人文吐哈做出积极地努力。

2.开创高温期抗旱模式: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系统的抗旱应急预案,开创了吐哈油田哈密片区高温期植物生理性干旱的处理模式。

3.对植物抗逆性进行锻炼:对植物抗逆性进行了锻炼,为绿地植物应对高温、干旱、严寒等外来因素奠定基础。

4.形成抗旱保绿工艺流程:根据抗旱期间对植物叶片、枝梢、地表、根部等处采取综合措施并加以推广应用,形成吐哈油田高温期的抗旱保绿工艺流程。

5.固化抗旱技术:将林木抗旱技术措施固化到作业文件中,及时监测土壤墒情,做到按需浇灌,提高绿化水资源利用率。

七、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一段时间继续深入开展抗逆性研究,同时持续开展节水灌溉工程,提高灌溉效率,实现灌溉半自动化,以促进吐哈油田基地绿化建设。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外墙保温, 材料, 节能, 构造

目前,节能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建筑节能和人们生活休戚相关,人们每天生活工作在建筑物内,建筑室内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建筑节能设计恰恰是保障室内环境的重要因素,住宅建筑是和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物。一般外墙体在建筑的护结构中的比例最大,墙体传热造成热损失占整个建筑热损失的比例也很大,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在冬季严酷的风雪侵蚀下,冬季室内外温差可达到30―60℃;夏热东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在夏季太阳强烈辐射下,外表面温度可能达到60摄氏度以上,墙体保温隔热是护结构节能的一个重要部分[1,2]。因此,建筑墙体节能效果及节能质量验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墙体节能工程施工及材料应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实现地区住宅建筑外墙节能设计,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度;减少建筑能耗,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而且实现住宅节能设计,可以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外墙保温系统简介

在建筑节能技术中,护墙体节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开发和利用外墙保温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外墙保温系统包括两种:一种是自保温系统,即通过墙体本身的构造来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另外一种是在墙体上附着保温层的作法,这一做法又分为内保温和外保温两种,区别就是保温层置于墙体的内侧和外侧。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外保温构造体系,外墙体在有无保温的两种情况下,室内温度的变化是不同的。住宅外墙采取保温构造措施能明显降低室内温度,提高热舒适度,从而降低复季空调能耗。现阶段新建建筑都没有保温层.但是大量既有建筑并没有设置保温层,夏季炎热天气只能通过降低空调温度采达别人们所需要的舒适温度,这样一来必定会增加空调能耗;外墙没有设置保温层,墙体保温性能下降,冬季室外温度较低,外界冷空气渗透进入室内加剧室内温度降低,在供暧相同的情况下,室内温度明显低于外墙有保温层的室内房间,因此应该对既有非节能住宅建筑进行外墙节能改造[3,4]。

1.1 外墙自保温系统

外墙自保温系统是指利用外墙本身的材料及内部构造来选到保温隔热效果的保温系统。自保温系统是一种比较方便经济的保温构造,可以碱少墙体外附加其他保温构造。因此是比较提倡的一种保温做法。这种保温系统一方面可以利用些材料本身导热系数比较低作外墙主体材料,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外墙的一些特殊构造来实现保温隔热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在外墙体中间设萱空气间层或填充保温材料来降低整个外墒的传热系数。

①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围护和分隔构件。外墙是分隔建筑室内外空间的构件,因此要求它坚固、稳定和耐久,而且还应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隔声等物理特性好的特点,外墙还应能抵抗风、雨、雪、太阳辐射热的作用。外墙作为住宅重要的护结构,它的建造材料对建筑节能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外墙传热系数是建筑物热工性能计算和节能判定表中一项重要计算内容,外墙主体建筑材料是影响传热系数的重要因素,因此外墙主体材料应该尽量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一般底层和多层建筑外墙采用较多的是砌体材料,高层建筑一般是钢筋混凝土外墙,填充墙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

外墙主体建筑材料是建筑物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墙体材料的更新换代,现阶段应用较广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和各种砌体材料。判断建筑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是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条件下,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K或1℃,1h内通过1时面积传递的热量。导热系数越小的材料说明它的保温隔热性能就越好.导热系数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传输的热量越多,对建筑节能设计越不利。

其中,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普遍要比砌体的导热系数大,因此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外墙必须增加其它附加构造来达到建筑节能设计要求,砌体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对较低,对节能设计有利。高层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外墙主要是现浇钢筋混凝土;而多层和底层建筑大部分是墙体承重结构,由于粘土砖烧制过程对土壤造成破坏和废弃后处理困难等原因,近些年国家出台一些政策禁止在建筑建造中大范围应用实心粘土砖,各种工业废料生产的砌体砖应运而生,代替实心粘土砖,不但可以有效利用工业肥料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尤其对工业废弃物利用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利用煤矸石、页岩烧结空心砌块承重型的砌块孔洞率比较小,非承重型的孔洞率比较大,保温隔热性能比较好,因为砌块的孔洞会在墙体内部形成空气间层,静止的空气间层是很好的保温层,能有效降低外墙的传热系数。

②夹层保温是利用建筑外墙主体本身设置空气层或保温材料夹层来达到降低墙体导热系数的目的,封闭空气层有良好的绝热作用,保温材料起同样的作用。在外墙设计中夹层的厚度一般是4~5 cm为宜。有些为了提高空气问层的保温效果,间层表面贴有强反射材料,如铝箔等。有些砌体材料本身可以形成空气间层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但是混凝土结构本身无法形成空气问层,但是可以通过构造方式的改变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夹层两侧的材料可以都是钢筋混凝土墙体,也可以是不同材料的墙体,可以设计成内侧为承重结构,外侧为非承重围护墙体,中间设置空气夹层或填充保温材料,可以使保温材料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减少保温层的损坏。

1.2 外墙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系统是在住宅外墙内侧附着保温层以达到节能目的的一种构造形式,由于内保温系统无法避免外墙中热桥的出现,而且占用室内使用面积,现在北京大部分销售的是毛坯房,在房主购买房子后再进行装修,如果采用内保温,再次装修过程中可能损坏保温层,影响保温效果,应用不广,因此就不再作详细介绍。

1.3 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在住宅外墙外侧附着保温层以达到节能目的的一种构造形式,外保温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节能设计方法,它不仅可以应用在新建建筑中还能应用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

目前,在欧洲国家应用比较广泛的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有三种。其一为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二是岩棉纤维平行于墙面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其次是岩棉纤维垂直于墙面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美国以第一种为主。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欧洲的应用,最初是为了弥补墙体裂缝。通过实际应用后发现,当把这种泡沫塑料板粘贴到建筑墙面以后,的确能够有效地遮蔽墙体出现的裂缝等问题,同时又发现,这种复合的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节约了实际应用能量的费用。经过对该类系统进行热工实验得知,建筑物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是最直接最科学的节能方式之一。

2正确选择外保温技术应遵循的原则及必备的技术依据

在外保温改造中,选择外保温技术是最重要的技术决策。此错则全盘皆错,先确立正确外保温技术选择基本原则[1,2]:

(1) 用正确的外保温技术理念评价、选择外保温技术系统,而不能简单化只选择外保温材料。外保温工程粗略地划分是由保温层、保护层、饰面层等主要构造层构成,而不是单一由保温材料形成。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保温材料也不能单一的完成完整的外保温工程。保温材料,保温层、保温工程不是一回事。保温工程是工程问题不是产品问题。保温技术是工程技术,不仅仅简单的是产品技术。产品技术、应用技术、施工技术、工程技术系统研发才能形成完整的外保温技术。只有完整的外保温技术才能保证外保温工程质量,而工程质量是外保温技术的最终判断。一项完善的外保温技术应由一个单位以系统工程去研发形成,并由一个单位配套提供外保温技术全部产品,施工方案,现场二次设计,全过程技术服务,才能确保工程的正确施工和质量水平。反之,若只凭一份保温材料产品检测报告决定取舍而未建立工程技术理念,往往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选择外保温技术只能选择完整的技术系统,不能只评价保温材料。

(2)完善的外保温技术必须能有效地克服外保温工程破坏因素影响,确保外保温工程使用寿命。外保温工程是工程技术,则必须用工程质量的保证条件对应分析技术成熟性。因此就必须全面了解破坏外保温工程质量影响其使用寿命的破坏因素有哪些,破坏的机理是什么?从而正确去评价外保温技术的成熟性。并且明晰应依据哪些技术依据才能正确评价。这将成为选择外保温技术成败的重要前提。

(3)完整的外保温技术系统应具有全项系统的检测依据:外保温技术只有通过一系列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才能对其技术完整性做出初步判断,按国家目前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应具有下列检测报告:

1)保温及所有配套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这些报告一是具有相关检测资质单位出具。二是各种产晶检测应是完整指标体系的检测,而不是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的检测。三是检测结论应该是肯定全部合格。2)技术系统性能检测报告。一是要包括抗风压、抗渗、抗冲击、抗冻融等全项整体性能指标。二是耍全部按相关标准合格。三是报告单位应具有相关检验资质。3)技术系统耐候性能检测报告。一是要完成温湿循环80次、冷热循环不少于5次。二是要通过检测后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合格。三是要由具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完成检测。四是检测报告要在两年有效期内。

以上检测报告一是要满足以上所述条件。二是要在有效期内。三是要全部都形成一个技术系统的全项检测不可有缺失。尤应关注耐候性能检测报告,因为这是预测技术系统使用寿命的重要依据。

(4)拟选择的技术系统应有真实可供考察的工程实例。外保温市场目前很混乱,鱼目混珠者往往以种种手段蒙骗客户。考察其技术应用工程实例往往成为一个重要环节。由工程实例考察可以从某一方面验证其技术成熟性。

(5)对拟选择技术的评价论证会。由企单位内部或外部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或当地专家组织专项外保温技术评价论证会,往往是正确选择外保温技术的必要过程。特别是大型或重要工程或有缺陷工程尤显必要。

(6)对技术提供企业的考证是不宜省略的过程。通过网上或建设主管部门对拟提供技术的企业资质和从事外保温行业业绩的考察,可以有效避开低劣技术。只有那些真正具有研发能力同时从业历史较长的。特别在多种气候区域推广技术系统的企业,提供外保温技术才是具有较强的可信程度。

3外墙保温隔热的关系

外墙保温系统的保温是指该系统在冬季阻止由室内向室外传热,外墙保温系统的隔热是指该系统围护结构夏季阻隔太阳辐射传热以及材料的蓄热,两者评价指标不同。

在我国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地区,以及部分寒冷地区的民用建筑中,夏季大都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热环境。在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夏季的隔热设计究竟应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北京市夏季制冷的能耗已大于冬季采暖的能耗,因此对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和部分寒冷地区的外墙隔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单一材料的保温墙体。保温材料有绝热性能,但热惰性指标和莆热性能均较差,用其解决隔热,往往是不能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通常有两种技术路线,可解决建筑外墙的隔热问题。

传统办法:主体结构材料选用热惰性指标好、莆热系数大的重质材料。例如:现代科技:在传统的保温层外设置隔热反射膜或隔热反射涂料,把夏季太阳的热能反射到太空中。

隔热反射涂料节能是靠其很高的表面太阳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太阳表面反射比是指太阳光照射在物体表面,物体反射太阳光的能力;半球发射率是指其自身热量发射出去的能力。太阳表面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两个数值必须都高,涂料的节能效果才明显。隔热反射涂料在市场上常常被称为“保温隔热涂料”,这是生产厂家为该类涂料起的名字。从保温角度来看,隔热涂料起不到什么保温作用。对于冬季室内采暖的建筑物,保温作用是依靠建筑护结构(外墙、屋顶、地面、门窗等)来实现的。例如屋顶,通过屋顶的热损失与屋顶的热阻成反比。即热阻越大,热损失越小。

4 结束语

对于居住建筑来讲。抑制建筑围护结构热传导的有利措施是加强外墙和屋面的保温。从对几种现行的外墙保温形式的分析,得到结论是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对提高墙体节能效率的最有效方式,尤其对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地区,如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及部分夏热冬冷地区效果显著,其经济性能比也最好。在南方地区,因室内外温差较小,再加上技术及施工要求、造价等原因,外墙内保温方式仍然是可以应用并应得到良性发展的节能措施。

参考文献:

[1] 查勇. EPS外墙保温系统应用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5.

[2] 宣仲磊, 何杰. 浅谈国内常见的几种外墙保温系统[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09,8.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宁夏地区;低温储粮技术;技术集成

中图分类号:TU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87-02

0 引言

新修订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LS/T1211-2008)定义的低温储藏是指粮堆平均温度常年保持在15℃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0℃的储藏方式。根据中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宁夏属于第二储粮生态区,即低温干燥储粮区。其生态特点是空气稀薄,太阳能、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寒冷,干季干燥,是储粮最适宜区域,玉米收获后常来不及降低水分。这一生态特点决定了在我区进行低温储粮既是最佳选择,也是最经济有效的储粮方式,其在确保储粮安全、减少储粮损耗、延缓粮食陈化、保持储粮品质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已被业内人士广泛认知。笔者结合近年来在宁夏地区开展的低温储粮技术应用情况,探索采用技术集成以达到储备粮低温储藏的有效途径。

1 宁夏粮食仓储现状

1.1 仓容状况 我区现有国有粮食购销、储备企业143个,仓容量达到 123万吨。200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有3个直属储备库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扩建和资产划拨,成立了有8个直属储备库、3个代储库的组成的储备粮管理体系,仓容量达到74万吨,集中管理自治区储备粮及代储中央储备粮。其中:1998年-2000年利用国债资金新(扩)建高大平房仓56栋,仓容28万吨,占储备体系仓容的38%。这部分仓房设计起点高,配套设施齐全,便于机械化作业和实施科技保粮;房式仓263栋,仓容43万吨,占58%,其他为地下仓和山洞仓。

1.2 储粮技术应用现状 由于宁夏地区先天优越的储粮环境和相对简陋的储粮设施,长期以来,储粮方式主要沿用常规储藏,虽然保证了储粮安全,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储藏损耗居高不下,新陈粮品质价差逐步拉大,仓储效益低下等。“十一五”期间,我区在科学保粮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储备企业先后开展了“低温密闭压盖保温保湿”、“高水分粮就仓(垛)干燥”、“低压缓速通风”、“储粮调质通风”、“太阳热反射涂料”、“碘钨灯物理杀虫”等多项应用实验,在储粮安全、节能减耗、延缓陈化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我区粮食储备企业在常规储藏条件下,2007年平均储粮损耗2.3%,通过努力,2008年降为1.8%,2009年下降为1.1%。

2 实现低温储粮的优势

2.1 地理区位及气候特点:宁夏地处西北内陆,正常年均降水量183-677mm,年蒸发量1214-2803mm之间,大气相对湿度平均低于60%。年均日照时间2800-3000h,年均气温5-9℃,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如此气候条件造就了宁夏粮食作物自然干燥,无需烘干,其内在品质优于国内其它地区,受到销区及用粮企业的青睐,长期以来收购价格高于周边地区,拉动农民增收,同时干燥低温也为安全储粮提供了天然优越的环境。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粮食仓储企业储粮损耗也普遍高于其它地区,特别是储备企业,由于粮食储存周期长,水分过度散失造成粮食保管损耗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仓储效益。

2.2 近几年低温储粮技术应用情况 近几年,我区储备企业在低温储粮技术应用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兴庆库进行的仓房顶部喷涂“太阳热反射涂料”试验,可有效降低仓温3-5℃左右,以此影响粮温3℃左右;青铜峡、灵武储备库开展的稻壳密闭压盖保温保湿应用试验,如表1、表2。

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稻壳压盖小麦粮面后,粮堆上层温度在高温季节(宁夏为6、7、8月份)明显低于对照仓3℃左右,而全仓平均粮温始终控制在15℃以下,达到储粮低温度夏的目的。石嘴山储备库采用粮面密闭加泡沫板压盖,有效降低粮温3℃左右,如图1。

上述试验表明,无论采取粮仓隔热,还是进行粮面压盖保温,均可达到低温储藏的目的。因此,在宁夏地区实施低温储粮是完全可行的。

3 低温储粮技术优化集成

宁夏地区既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又有良好的气候特点,还有近几年的试验探索,为在本地区开展低温储粮奠定了基础,具备大规模开展低温储粮的条件。但目前的试验仅在某一方面展开,有其缺陷,如何优化各种方案,探索出一套简单、实用的技术集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

3.1 实现低温的有效途径 正如前面所述,宁夏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为在本地区实现储粮低温创造了优越条件。

3.1.1 自然通风降温 据宁夏气象资料显示,1-12月平均气温分别为-9、-4.8、2.8、10.6、16.9、21.4、23.4、21.616、9.1、0.9、-6.7,全年平均气温8.5℃。从中可以看出,我区平均气温在0℃以下有1、2、12三个月共90天,高温季节为6、7、8三个月共92天。因此,采取自然通风降温有其先天条件,特别在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0℃左右,进行冬季冷冻,即可降低粮温,又可杀虫灭菌,一举三得。同时,昼夜温差大也是通风降温的良好条件,正常情况下昼夜温差在10℃左右,为采取间歇通风创造了条件。正如我区制定的《储粮通风技术应用指导意见》中明确,凡是粮堆高度在3M以下的,冬季一般采取自然通风方式进行降温。

3.1.2 机械通风降温 我区粮食储备体系所属的储备库,目前在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3项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机械通风、粮情检测技术达到100%。优越的气候条件,加上完善的机械通风技术,对高大平房仓储粮来说通风降温只是举手之劳。

3.2 保持储粮低温的措施 低温储粮的关键一是降温,其次是保温。而且保持储粮长期处于低温状态是实现低温储粮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粮堆是一个生态体系,粮温的变化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因此,保温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3.2.1 提高仓房墙体设计标准 外温对粮温的影响主要通过气体对流、太阳辐射、热量传导等途径。而粮仓的结构是关键,实现低温储粮,首先要提高仓房墙体的设计标准。目前仓房墙体主要有“双层空斗墙体”和“构造柱实体墙”两种,前者对太阳辐射、热量传导具有较好的制约作用,有效制约外温对粮温的影响,是低温储粮的首选。但其造价较高,施工难度和工期也相应要求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困难。

3.2.2 增设仓房顶部隔热层 粮堆受外界气温影响主要是太阳热的辐射,而仓房热量的60-70%来自于顶部。因此,对仓房顶部进行有效处理是保持仓内低温最直接的方式。目前仓房隔热主要采取:一是设计遮阳板设置空心层进行隔热;二是采用苯板隔热;三是利用太阳热反射涂料进行隔热;四是仓内吊顶。采用泡沫板吊顶或喷涂聚乙烯泡沫以达到隔热效果。

3.2.3 粮堆密闭保温 根据气温影响仓温,仓温影响粮温的三温变化规律,当粮温降至一定程度,达到低温要求时,就必须采取保温措施,使储粮尽可能在低温下长时间储藏,达到安全、保质、降损之目的。密闭保温措施可根据当地条件,方法多种多样。

我区经常采取的保温措施有:一是稻壳压盖密闭保温。如灵武、青铜峡储备库,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在12月至2月利用离心通风机,采用压入式对试验和对照仓进行间歇式机械通风降温,附带降水和平衡粮堆水分,将粮温降到0℃以下。在3月初气温回升前,采用拌有敌敌畏的袋装稻壳(每袋定量12.5kg)对试验仓压盖粮面,平整缝合,平卧厚度0.12m、长1.07m、宽0.66m,做到平、紧、密、实,横直一线,整洁美观,同时对门窗、通风口采取密闭隔热措施。10月份气温下降,已明显低于粮温,可以将压盖物撤除。试验期间,适时开启轴流风机排除试验仓和对照仓内积热,并每周利用粮情测温系统检测粮温变化,每月检测粮堆水分和虫害变化情况,每两月进行品质测定。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稻壳压盖小麦粮面后,用包装稻壳压盖粮面减小了气温、仓温对粮温的影响,延缓了粮温上升,起到了隔热保冷的作用。粮堆上层温度在高温季节明显低于对照仓3℃左右,而全仓平均粮温始终控制在15℃以下,达到储粮低温度夏的目的。这种技术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节能高效。据测算,采用稻壳压盖,前期一次性投入不足2元/吨,但其保水效果和控制虫霉发生而产生的效益在5元/吨以上,而且稻壳和编织袋经杀菌消毒后可重复使用,同时改善了加工品质,具有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采用此种方法,要注意一下几点:①采用稻壳粮面压盖技术的粮食水分要控制在标准水分以内,且要求水分、温度均衡。②通风时要把握好通风时机和粮堆温度,控制在0℃左右为宜,粮温过低宜造成局部结露。③压盖处理要在气温回升之前进行,做到“平、紧、密、实”,以利隔热。④高温季节,要做好通风散气,排除仓内积热。

二是采用粮面密封压盖泡沫板保温。如石嘴山储备库,在冬季进行负压高湿低温缓释通风。春季对门窗、通风口进行密闭。将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规格2500mm×550mm×80mm)平铺在粮面上,并用胶带粘接与板间预留的缝隙,整个粮面达到边齐、线直,面平。夏天高温时段,利用夜晚低温时机,先对开2-3个窗户,再启动轴流风机,使仓房内外形成空气对流,及时排出仓内空间的积温和热量。采取不同低温储粮技术措施后,都能达到低温储粮的技术要求,同时能减少熏蒸次数和人工投药量、有效降低药物残留,最大程度保持粮食的品质。采用保温板压盖仓在保水、保持品质方面明显。而且保温板可以重复使用,直接效益非常好。因此,此项储粮技术比较经济、简单、实惠。为粮食储存度夏保鲜和推陈储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确保储备粮长期安全储存奠定了坚实的保管基础。采用此技术要注意:①机械通风降温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操作规程实施②保温板覆盖时,严格按照严、实、密、紧的隔热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压盖隔热保冷度夏效果。③夏秋高温季节,利用夜间或者早晨温度较低时段对仓内空间排风换气,及时排除仓内积热。④要经常开展仓内外综合防治工作,保持清洁卫生。防止虫害交叉感染。

低温储粮是一项集气候特点、仓房结构、机械通风、后期保温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只有系统运用,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舒在习,谢令德.我国低温储粮技术体系的探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5,(04).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9

   除文中列出问题与特点外,北京市目前能源消费还有如下两个特点:

1.电力负荷冬夏差别。2001年冬季北京电负荷峰值为566万KW,2002年夏季北京电负荷峰值为684万KW,这是由于工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均衡的电负荷下降,而建筑环境要求提高,导致夏季空调电耗增加所致,照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不考虑推行冬季电采暖的话,这种差别还将逐年扩大,这将导致电力输配系统容量不足,需要进一步扩容,而扩容部分却仅在夏季很短的运行时间内起作用。

2.目前北京市天然气负荷很大部分用于冬季采暖。2001~2002年中,冬季耗天然气量约7亿平方米,夏季耗气量约l亿平方米。冬夏也形成巨大的负荷差。如不考虑天然气发电的话,随着“煤改气”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此差别会进一步扩大,这将加大天然气输送成本(影响总供气量,修地下储气库,降低市内管线有效利用率)。 

二.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 除改善北京市大气质量外,是否也应把北京市耗能导致直接和间接的对大气的排放(粉尖、硫化物、氮氧化和物及温空气体)列入。要考虑由于直接燃烧在北京形成的排放,也应考虑为向北京供电,在外地形成的排放。 

2. 到2008年,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中40%以上将为建筑直接能耗,因此建筑节能应成为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当工业结构的调整完成后,能源消耗上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将是建筑能耗,是否应提出:2003年以后的新建建筑能耗指标应达到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目前达到率仅为2~3%),并对已有商业建筑进行改造仪能耗降低30%。 

三. 能源结构调整方案

(一)、煤炭替代和削减方案  

 “电替煤:发展2000万平米(含旧城平房区1200万平米)电采暖,用电量约为40亿干瓦时,替煤量132万吨”。 

      目前北京市采暖用煤的平均水平为25kg/m2.年,考虑城区平房热指标偏高,也仅可能为30kg/m2.年。2000万平米耗煤60万吨/年。绝不可能替代132万吨标煤,实际上规划中的132万吨煤为发电40亿千瓦时所需要的燃煤量。因此改为电采暖,仅减少了北京市内燃煤消耗量,但却导致耗煤量增加了1.2倍。向大气的排放量也增加了近一倍。因此这是增加能耗,加大排放的举措,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地热和水源热泵替代煤,1000万平米,替煤量34万吨”,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替代原来的燃煤采暖,因此1000万平米仅能替代目前燃煤量25-30万吨。文中的34万吨实际上是这种采暖方式耗电量所折合的燃煤量。此处所取地热和水源热泵能耗指标偏高。按本中取值的话,这两种方式折合成一次能源(燃煤量)的话,其耗能量也高目前的燃煤方式。 

   “城市热力供热替煤,增加5500万平米,替煤量47万吨”。与前面的数值相印,此数显然不对,5500万平米建筑采用燃煤采暖,应耗煤137.5-165万吨。此处47万吨不知依据什么数据得到,估计是为了满足5500万平米供热,新增热源增加的燃煤量,但那又明显偏小。 

   根据上面更正。原计划上述三项可替代燃煤132+34十47=213万吨,实际上若落实了上述计划,则可替代燃煤60十25十150=235万吨,增大了替代量,但这必须解决城市热力的热源问题。按照规划中此节计划,城市供热热源增加69万吨燃煤(240-171),其余部分由新增燃气发电厂的热电联产解决,这将使净替代量为235-69=166万吨。

   根据上述分析,“2008年煤炭消费及替换表”中的数据应做同样的修订。

(二).2008年能源结构框架

   按照规划,将有21亿立方米天然气用于发电,发电量115亿千瓦时,同时消费40亿千瓦时电力用于电采暖(2000万平米),这相当于每平米建筑采暖消耗天然气37立方米/m2,这约为目前天燃气采暖耗气量的2.5倍。这样做可以理解为:1、城区1200万平房改造的需要。2、由于夏季电负荷高于冬季,导致供电及电力输配网的负荷冬夏不均匀,2000万个米电采暖供热在冬季约可形成120

万kw的电负荷,恰好可平衡部分冬季负荷之差,使电网负荷冬夏一致,而21亿立方米天然气发电主要是解决日益增加的夏季电负荷的需要。

   如果主要是由于上述第二个原因,那么另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削减夏季电负荷,而不是增加冬季的电负荷!

   北京市2008年夏季电负荷中,空调电负荷应在400万干瓦以上,耗电量约40亿千瓦时,如果能从中削减120万~150万千瓦的空调电负荷,也可同样平衡电负荷的冬夏之差,并且还可以使北京市电网的最大负荷减少120万~150万千瓦,缓解目前电网输配能力不足的问题,减少电网改造投资。

   替代电驱动空调的途径有三个:

   1.采用天然气直接驱动的直燃式吸收制冷机,替代电动压缩机制冷机。对于采用中央空调的商业建筑、公共建筑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初步测算,当有条件的地方都采用直燃机方式的话,将减少空调电负荷50~80万千瓦,减少耗电近10亿千瓦时,同时在夏季增加天然气使用量约0.8亿立方米,减少天然气冬夏用气量的差。

   2.利用目前城市热网在夏季继续输送热量,在建筑物内用这些热量通过吸收式制冷或通过盐水除湿方式进行空调。如果积极推广的话,热网所辖1亿平方米建筑的供热用户中,至少可有2000万平米用这一方法空调制冷;减少电负荷20~30万于瓦,同时还可以使目前夏季停机的热电联产发电机组夏季继续高效工作,增加发电约40万于瓦。这相当于在夏季减少了60万千瓦电负荷和近10亿千瓦时电量。此部分热电厂增加的燃料消耗根据目前热电厂形式的不同,分别使用燃煤、燃气和重油,若全部按天然气计算,则夏季需要使用燃气约3亿立方米。

   3.采用服务于单座建筑或建筑群的热电冷三联供方式(BCCHP)用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通过动力机转换为机械能和热能,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热能在冬季可直接供热,夏季又可以通过吸收式制冷机将热能转换为空调用冷量,向建筑或建筑群供冷。如果北京市2008年有2000万平米建筑采用此种系统,则在夏季又可减少空调电负荷20万干瓦,并额外发电60万千瓦,从而相当于在夏季减少80万千瓦供电负荷,约10亿千瓦时电量,同时夏季需多使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全面实施上述三个途径的话,在夏季可降低电负荷约200万于瓦,节省用电量约30亿千瓦时,夏季增加消耗天然气6~7亿立方米。如果同时取消现规划的2000万平米电采暖,而改用天然气供热,消耗天然气3亿立方米、节省电力40亿千瓦时。与规划方案比,每年节省用电量约70亿千瓦时,多消耗天然气约9.5亿立方米,按规划中21亿立方米天然气发电117亿于瓦时计算的话,节省70亿千瓦时电力折合12.6亿立方米天然气,因此可节省天然气3亿立方米/每年。

四.主要清洁能源建设项目

   规划中建设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第三热电厂一期、二期工程,并对高井电厂实现煤改气。这两个电厂采用天然气纯发电方式,发电效孽不会超过50%,导致发电成本偏高,影响北京市电力系统经济性。 

   可以从三方面理解这两个燃气厂的意义:

   1. 提高北京市电力发电自给率,以保证供电安全,防止意外事故:

   2. 利用燃气电站启停调整迅速的特点,按调峰运行,解次北京市电力负荷一天内的峰谷差;

   3. 为天然气落实一个稳定的应用对象,减少北京市冬季夏季之间天然气负荷的巨大差别。

   但实际上这三方面的要求通过建设以燃气为燃料的热电联产电厂都可以满足。北京市城市热网目前有1.1亿平方米的输配能力,但没有足够的热源使城市管网充分发挥作用。规划中的草桥热电厂、太阳宫热电厂仍不足以解决新增55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热源问题、考虑再上一个热电厂(如郑常庄),使总装机容量为100~120万千瓦,即可满足城市热网的热源要求,同时可以按调峰模式运行,即一天内当电力负荷处于高峰时,发电供热,当电力负荷处于低谷时,停止发电

停止供热。研究表明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热惯性、管道的热惯性,再适当设计一定容量的巨型畜热水罐,这种根据电力负荷要求而启停的热电厂通过间歇供热也可以满足被供热建筑的舒适性要求(见清华大学付林博士论文)。在夏季可以使这些电厂按照联合循环,汽轮机冷凝方式运行,可以起更大的电力调峰作用,若利用供热网的热量解诀末端建筑的方式得以推广,则这些热电厂夏季也可仍按电联产、电力调峰模式运行,产生更大的能源利用率。由于供热热量用来作为制冷空调的动力,因此可进一步减少夏季峰值电力负荷,这样就从两方面同时起到电力调峰的作用。

   在发展上述燃气为动力的调峰式热电厂的同时,再如前文所述,推广用于单修建筑或建筑群的燃气驱动热电冷联供系统、直燃机空调方式等,可进一步减少夏季空调用电,增大夏季天然气消耗量。这样,可以在现在基础上使北京增加150万千瓦左右的自备发电能力,提高供电安全性,改善电力负荷一天内的峰谷差,提高供、输、配电系统的利用率,并且在夏季为天然气找到约7亿立方米的使用量。基本上实现建两个燃气发电电厂的三个需求,又更适合北京市供热、空调的要求,并且每年节省天然气3亿立方米。因此建议不上第三热电厂。高井电厂利用清洁煤燃烧技术进行改造,仍然烧煤,或者改为天然气热电联产的热电厂,通过长途管线向北京市西部地区(海淀区)供热。长途输送天然气到北京来作为单纯发电用燃料。从经济上、环境保护上和资源利用上都是不合理的。除为了热电联产,同时解决供热、空调的要求,一定不要上单纯的天然气电厂。

(四)新能源和能源新技术 

   除可再生能源技术外,节能技术和能源综合优化利用技术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是否应下列新技术列入;

1.建筑节能技术

2. 夏季利用低温热能(-90℃热水)制冷空调技术及蓄能技术

3.用于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小型热电冷三联供技术 

加大上述三方面研究开发投入和推广应用的力度。

六.政策措施  

   在规划中四条政策基础上是否应再加如下措施:  

1.严格贯彻国家的建筑节能标准,新建建筑冬季采暖耗热量不得超过20.5w/m2,(这一数值约为规划中计算用数值的三分之一)。

2. 通过调整价格等方式,鼓励夏季天然气用户,尤其是直燃机用户,小型热电冷联产用户。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10

关键词:乡土建筑;气候;营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 TU98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66-2

0 引言

所谓建筑就是要为人类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庇护所。而不同的气候条件就会有不同的庇护方式,在过去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决定各地乡土建筑形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人们发展出各种巧妙的建筑手段,形成了各地独有的乡土建筑。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其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年平均气温为5.3~9.9℃,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最低温度接近-30℃[2]。由此,处在严寒地区的宁夏,因冬季寒冷,时间较长,为了适应当地气候乡土建筑重点则落在保温上面和防风沙上,而屋顶排水和隔热问题相对弱化。

在宁夏,从南部山区到北部平原地区,出现了许多因循自然地貌、气候条件而形成的独特的乡土建筑文化。在传统乡土建筑中,人们就地取材,利用木、砂、灰、石、砖建造,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产生,所选用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各种合金、塑料、空心砌体等新材料,与之对应的新结构技术体系。而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并没有破坏传统乡土建筑中的精华部分,还提炼乡土技术中至今仍然适用的因素,最终形成了宁夏新的乡土建筑。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不论是传统乡土建筑还是新材料新技术影响下的乡土建筑,营建方式如何才能达到保温、防沙的目的,以下将对院落布局、建筑空间尺度、墙体、门窗、屋顶、采暖设施等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 院落布局

院落作为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起到防晒、放热、防尘的作用。宁夏位于北纬35°63′―39°04′,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因此该地乡土建筑的院落空间较其他地区开阔,以获得更多日照。院落多采用向阳的布局,良好的光环境保证了冬季室内日照时间。且因该地靠近腾格里和毛乌素沙漠,风沙大,为抵御风沙,院落封闭,围护性极强。当地多刮西北风,在主要建筑西侧延伸“拐角”这种建筑平面布局是当地居民应对风沙的营建方式。庭院中心多种植,可以吸纳阳光,并对风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少雨,地下水位深,吃水困难,水窖成为当地人们适应气候环境所营建的独特建筑方式。每家在庭院外或庭院隐蔽处凿水窖,以收集雨雪水。

2 建筑空间

宁夏多风沙天气,传统乡土建筑采用自然生土为建筑材料,由于其抗风能力弱,所以乡土建筑大多是单层和低矮的。近年来混凝土、空心砖的出现,使得建筑空间尺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调查统计,宁夏地区农村房屋的设计者大多数是泥瓦匠,这些泥瓦匠都没有专业知识,只是凭借自己工作多年的经验来给大家设计建筑。部分农户对自己的居所也只是单纯地模仿自己认为好的,或单纯地认为面积大、房间高的住宅,在追求高、大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住宅因高大、空阔异常,而造成的不合人体工程尺度的局面。这不仅在建房的过程中浪费很多材料,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非常浪费能源消耗。出现冬季使用了大量的能源取暖,却怎么烧温度都达不到要求的现象。由此在乡土建筑的建造中,考虑宁夏地区的气候特点,建筑空间尺度的把握极为重要。

3 墙体

外墙是住宅的承重构件,在寒冷的冬天,外墙还是抵御寒流的主要结构。由于北墙背向阳光,面积大,是墙体散热的主要部分,约占墙体散热总量的1/2。因此对住宅外墙作保温是提高冬季室内温度,减少住宅冬季耗煤量的有效途径。然而,宁夏乡土建筑外墙只注重了耐久性,忽视保温性能。处理乡土建筑的外墙保温时,充分利用宁夏当地无污染、可回收、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所采用的地方天然材料如黄土、木材、石材、沙等达到了既省钱又能达到保温目的。在新建的乡土建筑也采用了节能构造,外墙采用多孔砖墙体,外墙贴70mm厚阻燃型聚苯板构造方式,也有效地保证了冬季室内温度。

4 屋顶

屋顶是房屋顶部的围护构件,是决定建筑轮廓的重要部分。宁夏地区南部山区降雨量大于北部干旱地区,所以在屋顶上表现很明显。北部干旱少雨,乡土建筑中分为平屋顶和坡屋顶。平屋顶构造简单,节省材料,施工方便,屋面坡度小于10%,一般常用2%-3%。屋顶坡度较缓。对于南部山区雨水较北部多,屋顶坡度较宁夏北部地区陡,总体是北平南坡,北缓南高。屋顶形式与等雨量线相吻合。分为:无瓦平屋顶、一面流水型、有瓦两面流水型。同心县降雨量线

传统乡土建筑屋顶建造材料选用木材、沙土、芦苇秆等。近年来,为加强屋顶保温,屋面保温采用钢筋混凝土瓦屋面加100mm厚阻燃型聚苯板。

5 门窗

严寒地区,建筑外窗能耗几乎与外墙、屋顶、地面能耗之和相当甚至可能超过它们的能耗之和,并且针对宁夏地区风沙大的问题,传统乡土建筑门窗采用木窗,北墙使用双框、双层玻璃木窗,玻璃间距180L。

当代的乡土建筑外窗采用铝合金、塑钢窗,塑窗中空玻璃窗(空气层厚度5+9+5mm),经节能计算符合传热系数满足宁夏回族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 DB047―199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宁夏地区实施细则》第5.1.2条中对传热系数的要求[3]。

宁夏地区的风沙大,在当代的一些乡土建筑入户门外侧附加阳光间,以减少冬季的热损失,还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防止风沙进入室内,影响室内空气质量,有效地改善住宅冬季室内的热环境,并节省了部分取暖费用。

6 采暖设施

宁夏乡土建筑中的取暖方式有火炕、暖气、火墙、火炉、地炕五种。宁夏地区以农耕为主,生a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可燃烧以燃烧材料,如树枝、玉米秸秆、玉米芯等。传统乡土建筑中选用火炉、火炕、火墙,燃烧时利用生物原料变废为宝,既节约能源,又减少经济开支。火炕、火墙的使用实现炊事、采暖一体化设计,以充分利用炊事余热,减少能源消耗及污染。

近年来,宁夏乡土建筑的采暖方式引入了东北地区的地炕。既采用砖块砌筑的构造方式。首先,紧靠地面层铺设一层平整的砖块,其次在其四周砌筑通道墙壁,并在墙壁上方架设方砖,最后在通道上方铺筑地面砖。在供暖季节,在炉膛内燃烧秸秆等可燃物,热气和烟气通过通道,最终通过烟囱排出室外,在排烟的过程中,热量散失,以达到供暖的目的。此种取暖方式,烟气不会进入建筑物内部,而且室内热源均匀散热出,使人感到更加舒适。

综上所述,为适应气候特点,宁夏乡土建筑在营建方式上因地制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文化。近几年,宁夏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空间尺度、保温不合理等问题。希望通过宁夏乡土建筑的营建方式研究对我省农村住宅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朱金良.当代中国新乡土建筑创作实践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9.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11

【关键字】:园林绿化;夏季;大树移植

1 、前言

大树移植工作一般在春季进行,由于该时期内树木的生长发育能力,移植后能迅速恢复受损的部分。而在夏季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会对移植后的成活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该对夏季大树移植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移植工作中的经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移植的整个过程入手,制定更有效地大树夏季移植技术,为实际的大树夏季移植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2 、大树夏季移植项目与难点分析

笔者所属单位―上海浦东公路养护建设有限公司在2015年承担了上海环南一大道、迎宾大道、龙东大道等道路的综合养护工程,笔者在该工程中主要负责道路树木的夏季移植养护工作,参与了夏季移植树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该标段由于情况比较特殊,道路的整体情况较差,需要经常进行养护和抢修作业,需要经常性的开挖和移植绿化带内的植被和大树。由于经常性的开挖和移植,对整体的植被和大树造成的干扰较大,处于这样一个恶劣的生长环境中,在夏季的大树移植存活率一直较低,严重的影响了道路上的绿化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为了解决夏季大树移植存活率低的问题,公司项目部就几个需要夏季移植的工程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对比分析,结合移植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移植改进方案,提高移植后大树的存活率。

3 、大树夏季移植前准备工作

3.1 移植地处理

(1)要对移植地表面进行充分的清理,清理表面的垃圾、淤泥、草根、砖头、大块岩石等,确保移植地表面适宜进行大树移植。对于有池塘的凹陷处,要进行填平处理,对于有土坡的较高的位置,要进行推平处理,确保整个移植地的水平度符合要求;

(2)要选用优质的、适宜大树生长的土壤进行置换,在土壤使用前,要对土壤进行实验,确保其性质符合大树生长的要求。大树移植的土壤中最好含有一定的碎石、瓦砾、中粗砂等,这样既能保证铺垫的土壤透水性良好,大树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又能保证土壤有一定的强度,在使用机械进行栽种施工时,不会造成土壤基础下沉较大,从而保障施工机械的安全。

(3)在土壤回填过程中,不宜一次性回填到所需的土层厚度,应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进行分层填铺和压实。

3.2 大树的选择

大树类型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着移植后成活率的高低,因此,要认真做好移植前大树的选择工作。在选择大树时要遵循以下几点:

(1)优先考虑选用本地的大树进行移植,即在本地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的大树,或者由外地引进但是与本地的土壤和自然环境之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移植本地的大树,可以减少移植后大树与移植地间的排斥反应,保证大树移植后的存活率;

(2)选择的移植大树的根系要充分的发达,枝叶茂盛,并且没有遭受病虫害,植株整体处于优良的状态。人工培育的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大树,这种类型的大树有优先考虑进行移植。虽然移植整体状况优良的大树,初期的大树成本较高,但是该类型的大树具有根系发达、恢复能力强、移植土球结实,生存能力强等优点,移植后的存活率几乎能达到100%。总之,从大树移植的总体费用来看,移植该种类型大树的综合成本反而不高,对于控制成本有利。

3.3大树的修剪

由于大树的枝叶十分茂盛,蒸腾作用也非常强烈,为了减少移植过程中大树水分和营养的损失,以提高大树移植后的存活率,需要对移植大树进行一定的修剪。修剪工作一般在大树的原立地进行,修剪主要是除去对大树生命力影响不大的忍胖和新枝,修剪时首先要确定主干枝条,然后对其周围的枝条进行适宜的修剪。

对不同的树种的修剪强度也不同,要根据实际移植大树的整体状况进行适宜强度修剪,对于属于常绿树种的大树,由于其蒸发量非常大,对其要进行较强程度的修剪;对于女贞、白蜡、海棠等的叶片要进行适当强度的修剪,可以除去整个叶片数量的五分之四左右。但是,对移植大树不论进行何种程度的修剪,都要在大树原先树型和姿态的基础上进行修剪,让修剪枝叶后的大树,仍保持着原来的树型和姿态。

同时,还要做好修剪伤口的处理工作,对于直径超过1cm的伤口要及时涂抹保护漆或用套袋进行密封包扎,减少伤口的在移植过程中的蒸发量,进而提高大树移植后的存活率。

4、 大树夏季移栽定植与养护

4.1 栽种

在栽种大树前,要对树穴的整体状况进行检验,树穴的深度要比大树土球深20-30cm左右,直径要比大树土球最大外径大40-50cm。树穴直径经检验符合大树移植要求后,再将大树缓慢平稳的吊入树穴内,避免在吊种过程中对大树造成损害。大树放入树穴后,要保证大树的朝向与移植前相同,入土深度要与移植前深度保持一致,树干整体保持直立,防止歪斜倾倒。

夏季施工技术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地源热泵;运行稳定;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006-01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环保相关政策出台,新型能源系统应用获得极大发展,因其受资源限制因素少,应用地域广,节能效果显著等优势,已在工业和民用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以地源热泵系统尤为突出,加之辅助系统的配合使用,使之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系统的重要形式之一。

地源热泵系统(GSHP)热源来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浅层地表土壤。冬季通过室外地埋侧换热将大地中的低位热能提取出来,利用热泵将温度提高,用于建筑供暖,同时将冷量蓄存于土壤中,以备夏用。夏季通过室内末端将建筑内热量借助热泵转移至地下,实现建筑降温,同时蓄存热量与既存冷量形成动态平衡,充分发挥地下土壤蓄能作用,是一种维护环境绿色节能的系统形式。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并且受高纬度及北半球的“寒极”影响,冬季寒冷,伴随环境变化,冬季土壤换热能力下降,采用合理措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将是技术设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新型节能系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本文仅对北方寒冷地区应用地源热泵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讨论,通过交流,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帮助。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效果取决于室外地埋侧换热器的换热情况,通常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土壤热平衡状况、自然环境条件、换热管内工作流体性质等。

1 土壤热平衡状况

土壤热平衡本质是动态的实时变化的,其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当地多年气候分布、土壤构成情况、地下水分布变化、冬夏负荷情况等均会改变当地土壤热量平衡分布曲线,当冬夏负荷相差大时曲线波动尤为明显。

综合以上因素并结合GSHP自身特点,其适用地域为冬夏气候分明且负荷相当的地区,尤其适用于同时存在冬夏负荷需求的工程项目。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供热负荷大于夏季供冷负荷,导致热泵从地下土壤的吸热量大于夏季向土壤的排热量,致使冷量积累土壤温度逐年降低,造成地源热泵机组蒸发器侧取热困难,蒸发温度供热量下降,同时压缩机耗电量提高,COP下降。通常,机组蒸发温度相对额定温度降低1℃,机组的制热功耗将增加3%。

对于南方地区夏季炎热空调冷负荷大于冬季供暖负荷,导致热泵向地下土壤的放热量大于冬季自土壤的吸热量,致使热量积累土壤温度逐年升高,造成地源热泵机组冷凝器侧放热困难,冷凝温度升高、制冷量下降,同时压缩机功率提高,EER下降。因此,维持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系统的吸、排热平衡是地源热泵系统正常、高效运行的可靠保证。

常见地埋管形式为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一般水平埋管埋深较浅,在地表15~20m区域内,此深度范围的土壤受室外自然环境影响显著,呈现年变化季节分布,通常夏季时土壤换热系数要高于冬季值,但相对垂直埋管系统的换热系数要低。垂直埋管埋深多在80~100m,土壤温度波动很小,基本恒定,可按照高于历年平均温度1.5℃计算,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当冬夏负荷相差较多时,很容易造成热量失衡,导致土壤换热效果变差,为保证系统稳定需要采取辅助系统,解决热量失衡问题,至此类似系统称为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

常用方法为太阳能集热器辅助加热(适用于北方地区,多用于提供生活热水)、冷却塔辅助散热(适用于南方地区)、电锅炉辅助加热(适用于小规模冬季极寒系统),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初期投资成本增加,但与单独的GSHP相比,具有调节灵活和运行费降低等优点。

2 土壤冻结对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

在北方寒冷地区,地埋侧换热器内液体温度较低,在年极端天气情况下若周围土壤换热效果差甚至会出现冻结的危险,土壤换热受岩土类型、地下水分布、土壤常年温度分布、土壤含水率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土壤含水率对换热量影响较为直接。当土壤中由于换热导致水份冻结时,随着相态变化,有大量潜热放出,在换热量相同情况下,温度降低幅度小,可保证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较高。反之,则土壤温度较低。由于工程的不确定性,即使选用先进测量仪器,受试验季节时间影响,也无法获得最准确的数值,若未能充分考虑土壤中水份冻结的影响,计算得出地下埋管周围的温度场偏低,且随含水率增大偏差越大,因此设计时应予以考虑。鉴于工程设计计算中多采用安全余量或保守的计算方式,对有关岩土冻结和其计算方法方面的研究有限,无论采用模型计算理论或经验估算方式,尽管在计算结果上存在差异,但可以肯定土壤冻结对地下埋管换热是有利的。

3 埋管内工作流体参数影响

目前常用经软化的自来水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流体,水是理想载热流体,适用工况多,热熔性好,气液相态区间温度可满足多种用途。在南方地区,土壤温度较高,换热管内水温在O~C以上,不存在冻结可能,无需考虑防冻。在北方地区,由于地下埋管进水温度较低,换热效果差将导致换热管内水的冻结危险,即使在最初设计中无具体说明,根据系统运行效果,一旦出现以上情况,需要及时添加防冻剂。选择防冻剂的原则为:使用安全、无毒、无腐蚀性、导热性好、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添加防冻剂后的介质动力粘度增大,使得流动状态维持难度加大。经计算在相同管径、相同流速下,其雷诺数大小依次为水——CaCl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其临界流速比为1:2.12:2.45。紊流和层流为流体两种不同的两种流动状态,所谓临界状态即为Re(雷诺数)=2000时的流动情况。当Re(雷诺数)>2000时,为紊流,此状态下换热系数大效果好,由以上临界流速比可知,采用CaCl和乙二醇水溶液时,为保证管内的紊流流动,与水相比需采用大的流速和流量,即运动阻力较大。

将目前常用防冻剂做如下比较:(以冰点-5℃,1标准大气压为准)

通过以上表格介绍,可对防冻剂的性质简单了解。同时为避免工作流体冻结导致系统无法使用危险发生,其他解决办法增加电加热设备,提高工作流体温度。

4 结语

地源热泵系统是目前发展较为完善的节能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完善新的技术,以适应越来越多工况环境要求,通常南方地区条件适宜对系统建设没有诸多限制因素,在寒冷北方地区,系统建设时要考虑地下土壤热平衡问题,冻结问题等因素,从保证换热器管内工作介质流态、换热效果、系统稳定性角度考虑,采取防冻液、辅助电加热、太阳能系统等措施,可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果,利于运行。

参考文献:

[1]赵军、张春雷、李新国、李丽新、宋德坤,《U型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实验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6.

[2]王晓伟、方肇洪,地源热泵系统施工技术,可再生能源,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