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战略合作意向书

战略合作意向书

时间:2022-08-16 18:50:07

战略合作意向书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1

合纵连横是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策略,随着九江大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入,作为江西第二大城市的九江也将拉开商业竞争的战国时代。因此建立企业之间的商业战略联盟,对于为本企业谋求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有着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紧跟‘3+1’战略的发展形势,同时也是为了您我的共同发展,拟发出关于建立合纵连横战略联盟的诚恳邀请。

所谓合纵,指的是具有一定业务互补性和产业链关系的不同行业之间的结盟,他们相互之间以最优惠的条件对待对方。所谓连横,指的是若干同行之间的联合,即以手拉手的方式共同维护市场和开拓市场。“合纵连横”即通过结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功能完整的体系内,形成某种具有循环意义上的业务关系链。通过这种战略联盟使每个成员之间业务上相互帮助、市场上共同维护、信息上更加开放、信誉上更加诚信。联盟将为每个成员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公共关系平台。

该联合体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信息输入和输出平台,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协调机制,从而使成员之间产生强大的凝集力。为此,我们倡议筹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我们不但需要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作为该联盟的协调机制,而且还需要一份会刊,为此,我们选择了《财富安邦》dm杂志作为该联盟的信息平台。作为我们的会刊,《财富安邦》会将使该联盟更加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我们的目的和宗旨将致力于:

1、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将以论坛的方式建立与政府和学术机构的良好关系。您和您的企业将能利用这个平台为自己开创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2、会刊《财富安邦》将以活动和发行的方式建立与社区的良好关系,您和您的企业将能利用这个平台开创一个良好的社区营销渠道。

3、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将以服务的方式建立企业与广大结盟单位的咨询和帮助关系。我们将运筹和调动联盟内的智力和公共关系资源为您提供最贴心的帮助。我们将致力于成为合作单位的战略伙伴,为他们提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划和设计,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广告宣传和营销咨询服务。

我们计划用3年的时间,致力于建立一个拥有数千家以上的企业战略联合体,建立他们经营和服务的详细资料,为他们之间寻找到另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在这数千家企业中,我们又将提炼出数十家重点服务对象作为核心成员,他们将作为《财富安邦》(会刊)的理事单位参与该机构的组织和策划,最大限度地体现他们的利益。我们既要筹划建立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也要筹划在各地组建分会。为此我们向您发出关于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的诚恳邀请,并参与我们的联盟建设和联谊活动。如果你和我们有着这样得共同理念,请与我们联系。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2

[关键词]战略;图书馆绩效;评估;模型

1图书馆绩效评估文献回顾

1.1国外研冤

20世纪70年代,以欧美为主的图书馆界率先开展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如美国兰开斯特的《图书馆服务与质量的评价》是被公论的有关图书馆评估的第一部著作。到90年代,随着全面质量管理、顾客满意度等理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馆评估逐渐由“书本位”转向“人本位”,如由ARL基于SERVQUAL理论改进的LibQUAL+包括图书馆环境、服务效果、信息控制共22个指标,开创了从用户的角度来测评图书馆服务的先河;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国际图书馆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1998—2003年之间了一系列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标准,2008年了第二版。随后,图书馆界开始关注数字图书馆评估,如美国罗杰斯大学信息传播与图书馆学院Saracevie教授首先对数字图书馆评估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数字图书馆评估框架,包括构建、背景、标准、方法4个部分。

1.2国内研究

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该评估体系有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国内众多学者针对该体系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案,如张泽梅在分析该体系不足的基础上,指出评估应顺应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工作变革与发展的趋势,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另外,国内学者也善于引进国外评估标准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意见,如罗曼在分析LibQual+无法获知用户的忠诚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以满意度和忠诚度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质量模型;施国洪在分析国际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研究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跨文化适用性及系统化的实证研究。

1.3国内外研究述评

纵观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绩效评估已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其理论日趋成熟。评估体系逐渐从“资源导向”向“用户导向”发展,这给图书馆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缺乏系统观。资源导向型以资源为中心来测评图书馆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效率,往往使图书馆沉湎于眼前的业务和流程,如IS011620;读者导向型以用户的知觉来衡量图书馆服务,往往过于理想化而忽视了图书馆所承担其他方面职能之间的平衡,如LibQual+。两者都不能从系统的角度来综合考虑图书馆业务流程和用户知觉。

忽视图书馆发展战略。目前的评估体系往往是静态固定的,未与图书馆发展战略相结合,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规定所有图书馆遵循5个层面的指标,而未考虑各馆的发展战略。不重视考评结果的反馈。目前的评估体系仅为了评估而评估,而未将评估结果与相关决策结合起来。

战略导向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是在综合考虑图书馆内外环境和资源的基础上,以目标战略为导向,实现读者价值最大化。从而很好地将图书馆业务流程、内部资源、读者价值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实现“以战略指导绩效,以评促改”的良性循环。

2战略理论与图书馆战略分析

2.1三种战略管理理论

在战略管理领域,竞争、资源、客户三者构成了战略管理的核心要素,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战略管理理论。

2.1.1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基本竞争战略20世纪80年代,著名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将Bain教授提出的SCP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引入战略管理研究中,得出了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基本竞争战略,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买方、供应商、替代威胁),“价值链”分析工具,并提出三大一般性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聚焦战略)。

2.1.2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为代表的核心能力战略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在文中率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体系,即“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哈默指出面对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组织需从内部资源、能力着手,塑造其核心竞争力并由此制定发展战略。

2.1.3以钱金和勒尼莫博涅为代表的蓝海战略

2005年,钱金和勒尼莫博涅首次提出蓝海战略,从顾客价值创新来把握企业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关注竞争对手转向消费者价值。通过增加、创造、剔除、减少四步动作框架来塑造新的价值曲线。

2.2三种战略管理理论与图书馆战略分析

基本竞争战略从行业结构人手,在分析现有产业结构5种力量的基础上,制定组织战略。核心能力战略是在分析内部资源、知识的基础上探寻组织的竞争优势并塑造其核心能力。蓝海战略将战略逻辑转到消费者价值创新上,通过四步分析框架来寻求无人竞争的蓝海。和企业一样,图书馆处于一定行业环境中,面临着外部5种力量的挑战,需要善于发现内部优势、培养内部核心能力来应对外部威胁,同时又需时刻关注读者价值。基于此,三种战略理论对图书馆战略分析的启示如表1所示。

3战略导向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模型构建

3.1总体模型

在分析三种战略管理理论及段钢提出的战略绩效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试图融合三种战略管理思想,结合图书馆绩效评估理论,构建战略导向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模型,总体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的分析思路是以读者价值创新为起点,分析图书馆内部资源和能力,识别出图书馆核心能力,并对图书馆外部环境进行扫描,分析其行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制定发展战略,再以战略目标为指导评估图书馆绩效,根据反馈的绩效结果对读者价值创新重新分析并调整战略,以适应动态的环境。归纳起来,该模型是由战略分析与制定、战略绩效评估、战略绩效反馈三个部分组成的循环系统;同时也是个螺旋上升,不断推动图书馆服务向前发展的过程。以下对三个部分进行描述。

3.2战略分析与制定

3.2.1读者价值创新分析

价值创新强调的是读者的需求和价值,要求图书馆为尚未发掘的需求提供创新的价值。按蓝海战略塑造新价值的“剔除一减少一增加一创造”动作框架,进行如下创新分析:

剔除和减少,即哪些被认定为理所当然的元素需要剔除、哪些元素的含量应该降到惯例标准之下。这迫使图书馆思考哪些服务对读者已经不再有价值,甚至会降低读者价值。比如,为迎合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达到规定的生均藏书指标要求,很多高校在

临近评估时刻,快速增加藏书量甚至把以前剔除的书也搬进了图书馆,这样做,的确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生均藏书标准,但是藏书的质量以及带给读者的价值却值得我们去深思。读者价值创新分析迫使图书馆按照读者价值而不是按照标准去剔除和减少对读者没有价值的服务。

增加和创造,即哪些元素的含量需要增加、甚至创造新的元素以创造读者的新需求。如“livingIi.brary”活动中将传统的读者所借的“书”由“人”来充当,这种以“人”作为图书来出借的方式,为读者营造了开放、自主、交流的环境。又如图书馆兴起的学习共享空间,支持开放式学习和教学,满足了用户一站式信息获取的需求。Livinglibrary和学习共享空间等新元素的加入,无疑为读者创造了新的价值需求。

3.2.2图书馆外部分析对图书馆外部环境分析有利于图书馆发现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在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时,应全面分析图书馆所面临的竞争者、供应商、图书馆用户、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五种力量的威胁。

竞争者,包括社会信息服务机构(情报机构、咨询公司等)、搜索引擎、数字资源阅读产品、数据库商。首先,信息服务机构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与图书馆争夺用户;其次,搜索引擎推出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及业界推出的数字资源阅读产品分流了众多读者;最后,作为供应商的数据库商构建资源整合平台,吸引了原本属于图书馆的众多读者。

供应商,包括图书出版社、期刊杂志社、报社、数据库商等。首先,供应商凭借其资源优势,不断抬高其产品的价格,降低了图书馆的购买力;其次,供应商直接面对用户营销,造成了图书馆用户的流失;最后,这些供应商凭借其技术优势,不断对图书馆提出种种限制,如限制并发用户数和数据库的保存权。

用户,用户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正悄然改变着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另一方面,用户的需求日益多样,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用户期望图书馆能像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快捷、轻松、方便。

潜在进入者,潜在进人者的加入,将导致图书馆读者的重新分配,对图书馆造成很大的威胁。如网络信息提供者ICP和网络内容提供商ICA通过互联网向广大网民提供网上浏览等服务,以其便捷、新颖性吸引了很多图书馆用户。

替代品,替代品往往通过更低的价格和更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来赢得竞争优势。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面临多种多样的选择,图书馆将面临诸多信息服务机构的替代威胁。如网络书店推出的打折优惠、送货上门,网络搜索引擎如谷歌以其强大、便捷的搜索优势对图书馆造成了极大冲击。

3.2.3内部资源和核心能力分析

笔者认为图书馆核心能力是图书馆长期形成的,能使其获得竞争优势,确保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技术、文化、管理等各种要素的集合体。为塑造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应深入分析图书馆的资源、技术、文化、管理等各种要素。

资源分析: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信息资源的分析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着手,数量要达到一定规模,确保资源的供需平衡;质量方面要注重资源的特色化,形成特色馆藏。人力资源方面要对其人员结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等整体素质进行全面分析。

技术分析:图书馆的技术水平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图书馆信息采集、组织、传播、存储、利用整个服务过程所涉及到的技术都要进行分析,如信息采集过程中的信息抽取、挖掘技术,信息组织、整合技术,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

文化分析: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全体员工长期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对图书馆文化的分析要着重分析其是否重视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创新、团队精神三个方面。

图书馆管理体系分析:应对其管理模式、激励机制、文化形成和组织学习4个方面进行分析。管理模式应具有创新性,以实现创新效益;激励机制上要突破论职分配制,按个人贡献分配,力求公平公正;文化形成方面要凸显能本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3.3战略绩效评估

战略绩效评估是战略导向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战略制定和战略绩效反馈两个环节,是检验战略执行和战略目标达成的有效工具。它包括两个部分,即绩效计划和绩效实施。

3.3.1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对图书馆整体、各部门及图书馆员工应该达到的绩效进行沟通的过程,它包括战略目标分解和评估方案的制定两个部分。战略目标的分解要遵循全面均衡的原则,要兼顾图书馆财务和非财务目标,充分考虑图书馆长期发展和近期行动。既要考虑图书馆投入,又要预测产出目标,也要顾及读者的期望即对读者的影响和效果。在制定评估方案时应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关联性、有时间和资源限定的。

3.3.2绩效实施绩效实施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两个部分。在数据搜集时,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全面搜集图书馆从资源投入到服务效果产生整个过程的数据。同时,为获得对图书馆绩效评估有价值的数据,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对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3.4战略绩效反馈

战略导向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是一个由上到下的“战略分析和制定一战略实施一战略绩效评估”过程,同时也是个由下到上的“战略绩效一战略分析”不断调整战略的过程,通过反馈环节形成一个循环的战略绩效评估体系。同时,反馈并不仅指将评估的最终结果上报给图书馆管理者,还应将执行过程中的中间结果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全体员工,以便实时监视战略的执行。

4战略绩效评估模型实施策略

4.1建立健全柔性的战略管理机制

战略管理机制是指为实现图书馆战略目标利用图书馆现有资源设计或根据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套系统的管理方式,如图书馆文化机制、人才机制。柔性的战略管理机制要求图书馆主动适应动态多变的环境,善于利用变化并制造变化以赢得读者,实现读者价值最大化。柔性的战略管理机制能促使图书馆管理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图书馆战略,从而使战略始终正确指导绩效,绩效真正反应战略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以战略指导绩效,以评促改的目的。

4.2选择合理的战略与绩效链接工具

作为非盈利性组织的图书馆,面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图书馆员、供应商、政府、读者等,传统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往往是不够的;另外,在不同的战略阶段图书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战略重点也就不同。因此图书馆在链接战略与绩效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工具,如平衡计分卡、利益相关者理论、目标管理法、关键业绩指标法等多种工具的整合。

4.3组织图书馆各层人员的支持与配合

战略绩效评估的实施要求图书馆人员打破常规的“重视本位绩效而忽视组织目标”的思维方式,转向以图书馆整体战略目标为导向。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图书馆各层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图书馆馆长应积极倡导,图书馆中层领导的参与是实践战略绩效评估的重要保证,图书馆员的支持和配合是实施战略绩效评估的实践保证。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3

关键词: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信息化体制

中图分类号:G259,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29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布朗(Brown)提出了“信息系统治理”理论,并由此衍生出了信息技术治理的概念。90年代末期,萨姆等人将信息技术治理与企业治理结合起来,提出了“信息技术治理”理论,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具体阐述:在统筹和兼顾各方利益关系基础上建立组织架构和信息技术决策机制,以信息技术评估和管理为主要实施手段,以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为出发点,最终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目前,世界各个组织都在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治理来推动体制改革和创新,美国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国内学者朱强、范并思等也对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进行了研究,试图从信息技术治理角度探讨大学图书馆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本文从战略吻合性、信息技术治理结构、信息技术机构改革、信息技术绩效评价四个角度探讨了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问题,以期为我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指导。

1.信息化建设与大学图书馆战略目标吻合

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改革的重要原则是保持信息化建设方向与大学图书馆战略目标相吻合,这是信息技术治理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1.1制定科学合理的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

清晰的战略目标是保证信息化战略实现的重要前提。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存困境不断加剧,美国大学图书馆开始认识到制定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并纷纷着手实施战略规划,并将图书馆发展理念和愿景融入其中,努力得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并使得他们乐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营造一个全体馆员共同参与、共谋发展的良好组织文化,为促进信息化建设与大学图书馆战略目标相一致创造了良好条件。

信息化建设与大学图书馆战略目标保持吻合,不是简单的以图书馆战略目标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指引,而是要在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达成统一,以此形成科学的图书馆战略目标。目前,美国大学图书馆已将信息技术作为内部改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甚至引领着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因此,明确大学图书馆战略目标需要围绕如何利用“信息”要素提升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来展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大学图书馆科研、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图书馆体制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如河滨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理念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不断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增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图书馆新的发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十分重视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定,任何与之相抵触的决策都可能被否定,以此来更好地保证信息化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的执行。

1.2制定与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相融合的信息化战略

制定一套与大学图书馆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战略规划,这是确保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有学者调查发现,73.5%的美国大学图书馆都制定了明确的信息技术战略规划,72.6%的美国大学图书馆将图书馆发展战略与信息技术战略有机融合起来。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明确规定,所有信息化项目都要从辅助教学、支撑研究、组织机构建设、服务公众以及学生体验出发。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能局限于信息技术应用,而是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体制改革和创新创造良好条件,这是大学图书馆实施信息技术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1.3加强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促进信息化战略与大学图书馆战略相结合

资金是大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图书馆预算管理机制和体制,将大学图书馆预算与信息技术战略有机融合起来,是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图书馆战略一致的重要措施。目前,有75.6%的美国大学图书馆都在财政预算中就信息技术规划作出了专门的资金预算。如加州大学图书馆调整了财政预算编制时间,为信息技术战略的实施提供动态资金支持,确保信息化项目实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保障。这项改革为促进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实现图书馆战略目标和信息技术吻合的可行性。

2.建立均衡的多主体参与信息化决策的信息技术治理结构

2.1信息化规划与决策参与主体多样化

从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化战略规划提供建议的校内群体所占比例(见表1)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图书馆建立了覆盖多样化参与主体的信息化规划和决策机制,其中包括董事会、图书馆馆领导、普通馆员、教师、学生、专家学者等,为开展信息化决策提供多方支持。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在制定信息化规划决策过程中,综合了各部门意见并汇总形成一个预算提案,提交给图书馆讨论。

2.2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结构的组成

2.2.1馆领导、教师、普通馆员与专家学者是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主体

美国大学图书馆建立了覆盖图书馆馆领导、教师、普通馆员和技术专家等多种决策主体的信息化决策机制。从参与群体的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六成以上的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委员会、馆员/教师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核心,而且比例在逐年提升。美国大学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是图书馆最高领导机构,其在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融入了图书馆领导机构对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愿景和期待:将信息技术专家引入到信息化规划和决策体系当中,可以保证大学信息化发展战略紧跟信息发展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馆员/教师委员会是大学图书馆馆员和教师的代表,为普通馆员和教师参与大学图书馆治理提供了路径和渠道,同时也可以保证大学图书馆能真正了解广大教师的信息化需求,同时获得更多信息技术支持。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保证了大学图书馆信息化规划和决策更加科学,符合图书馆核心功能,贴近大学长期发展战略。

2.2.2董事会、学生在信息技术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从参与群体的所占比例得知,目前大学学生和董事会参与信息化规划和决策比例虽然不到一半,但是这个比例增长十分快速。董事会是大学图书馆最高领导机构,它参与到信息化规划和战略决策当中,并且日益受到重视,意味着图书馆信息化战略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学生是大学图书馆的主要用户群体,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发展,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手段、方式和习惯正在不断变化,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新生代大学生对大学图书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大学图书馆信息化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诉求。虽然目前美国大学生参与图书馆信息化规划和战略决策程度较低,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参与其中,这会对未来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2.2.3政府在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战略规划中的影响不断增大

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与国家信息化发展密切相关。美国大学图书馆十分重视与政府部门进行信息技术沟通和合作,在制定信息技术规划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从政府部门为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化战略规划提供建议的比例(见表2)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规划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主要提供咨询和顾问支持服务,其影响力逐年提升。在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层面上,积极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可以保证大学图书馆信息化战略规划方向,与地方信息化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有效提高大学图书馆信息规划的社会效益。通过在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规划中引入政府意见,还可以保证本地区信息化服务统一性,根据政府政策和规划,灵活调整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以保证信息化战略顺利实现。

2.3加强领导制度建设,为图书馆信息化提供保障和支持

要保证图书馆信息化规划与组织战略发展相一致,组织机构负责人就要高度重视信息化规划工作,全程参与到信息技术规划和战略制定当中去,为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美国大多数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技术主管都认为馆长十分重视本馆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而且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组织和促进作用。如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图书馆馆长亲自参与本馆信息技术规划制定,并建立了专门的制度;耶鲁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信息化改革领导小组,馆长担任小组组长,其余馆领导全部参与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工作。正如一些学者所说:那些由馆领导亲自推动信息技术治理改革的图书馆,在对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前景。因此,大学图书馆信息化规划和发展必须得到图书馆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实现图书馆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信息化规划的融合。

3.重组信息技术机构,打造卓越信息技术队伍

美国大学图书馆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机构的改革和优化,根据信息化发展灵活调整机构职能和定位。总体来看,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机构的主要改革方向是:信息技术主管被认为是馆领导,负责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信息技术机构改革,不断优化配置内部信息化资源,为信息技术治理改革提供保障,推动机构的发展和绩效提升。

3.1设置馆领导级的信息技术主管职位

设置馆领导级的信息技术主管职位,是美国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化规划和战略的重要措施。早在1995年,布朗大学图书馆就组建了一个崭新的机构――信息系统部,并专门设置了一个信息技术主管职位,全面领导部门的工作。2000年,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信息化运营部,也是由信息技术主管领导。2012年,有一半以上的美国大学图书馆都设置了信息技术主管职位,该职位也是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之一,信息技术主管负责的工作范围十分广泛,从互联网、信息化、数据共享、数字资源建设、配套设施建设、信息系统维护到支持教学科研及图书馆信息化的管理、组织、预算和规划等,都属于其管理决策范围。

3.2重构信息技术机构职能、结构与组织文化

美国大学图书馆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机构的建设,力求打破部门界限,根据图书馆业务发展方向和目标,重新调整部门内部职能、结构和组织文化,以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工作团队,为图书馆顺利实施信息技术治理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打破落后体制约束和局限,坚持“用户至上”服务理念,围绕项目实施开展组织结构改革,不断促进机构内部整合。1996年,布朗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新的信息技术机构,并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开展部门机构建设,以项目为中心,试图打造一支由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机构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信息化服务部,坚持服务至上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制定信息化改革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凸显了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3.3组建信息技术主管管理办公室,促进信息技术管理与信息技术服务相互分离

组建信息技术主管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图书馆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统筹,是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机构改革的另一重大举措。随着大学图书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图书馆信息技术主管工作职责也在不断拓展,从预算编制、执行到项目决策和管理,其工作涉及到信息化事务的各个领域。但如果信息技术主管处理的工作过于繁冗和复杂,必然会失去对信息化宏观发展方向的判断和掌控,因此必须要对其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界定,以保证图书馆信息化战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如果信息技术机构将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规划、预算、执行、监管等工作全部承揽下来,必然会导致权力集中,从而使其忽视外部交流和合作,进而削弱其创新发展能力,不利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因此,美国大学图书馆几乎都成立了信息技术主管办公室,负责领导和指挥信息技术机构开展工作,信息技术主管领导大学图书馆信息化规划和发展,专注于信息化战略发展和统筹指导而不负责具体的日常事务。如布朗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图书馆、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等都设立了信息技术主管办公室,负责领导本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技术主管办公室的设立,意味着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管理与信息技术服务相分离,为信息技术主管更好履行自身职责提供了组织保障。

4.建立信息技术绩效测评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信息技术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对信息技术项目进行全面跟踪和监督,发动广大用户参与到信息化规划和治理过程当中,不断促进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这是美国大学图书馆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有学者统计发现,有74.1%的美国大学图书馆都建立了信息技术工作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内部自评、用户打分以及行业互评等方式,对信息化规划、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信息体制改革等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如哈佛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技术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信息技术主管办公室三级信息技术审查制度,从信息技术的项目设计、治理结构、投入产出、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以有效监督和激励图书馆信息技术改革发展。布朗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顾问委员会、专项工作小组、信息化系统部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信息化顾问委员会负责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资金分配和使用监督:各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制定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标准和制度,规范图书馆信息化工作实践:信息化系统部主要负责技术方案制定和应用,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对成本、效益和用户满意度进行评估。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不少大学图书馆还建立了信息化建设信息公开制度,信息技术部定期向全校公开信息化发展情况,并接受广大师生的质询,解释本馆信息技术投资效益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大学图书馆在信息技术治理结构改革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从信息化规划、投资决策、项目设计、资金运用,再到信息技术服务效果评估,都纳入到了绩效评价体系当中。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团队建设、部门互评、用户打分等方法,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5.对我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改革主要经验有:将图书馆信息化战略与图书馆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建立多主体参与的信息技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技术绩效评价体系以及重组信息技术机构信息技术治理结构(见图1)。为我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5.1对信息化体制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的启示

目前,国内许多大学图书馆信息化体制改革和建设都成立了以图书馆馆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工程”主要是发挥馆长的统筹协调作用,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权力支撑。美国的经验证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权力保障基础上。领导权力对促进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最终是要通过实现信息化规划发展目标来为图书馆注入持续的、强大的发展动力,为大学图书馆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一把手工程”不仅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将图书馆信息化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因此,我国大学图书馆要充分借鉴和吸收这个经验,通过建立馆长负责的图书馆信息化组织机构,不断促进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当前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治理的过程和经验,可以发现当前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不仅要解决信息化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要将信息化规划和战略目标制定融入到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活动中,建立大学图书馆各利益相关者都认同的信息化愿景,让他们都乐意做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因此,大学图书馆信息化体制改革不能局限于组织机构的建立,还要将图书馆整体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体制、决策机制、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等内容纳入到考虑范围内。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4

军辉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富有才情,而且干事雷厉风行,速战速决,他会提早很多到办公室,给我打来电话,那时我还没有开始工作;他会突然从城东跑到城西,给我送来一些资料,而我会说怎么偏偏你来就不堵车呢。他当过教师、记者,更是长时间从事过编辑工作,首先是期刊的编辑和营销,而后是少儿图书的营销与管理,同时他是一名青年作家,发表过散文,出版过两部诗集和四部长篇小说。正是这样一种丰富的经历,锻炼了他对事物多元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并使之能快速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系统化,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予以凝练。可以说,在书刊出版领域,军辉既是实干家,又是研究者,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拓展了自己的思考空间。正因为如此,军辉继出版《期刊市场营销》(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之后,又写出了《少儿图书营销管窥》一书,如果说前者是他从事期刊营销的一种思维成果,那么后者则是他对自己从事少儿图书市场经营实战成果的一种提升。作为一种经验的集聚与对实际工作的思维凝练,尤具个性化的特征,而其对经验的普遍意义的把握,又使之超越于感性之上,从个性走向普遍,从局部延伸到整体,很多真知灼见具有少儿图书营销的原理意义。

不管是期刊的营销也好,还是图书的策划也好,我曾经同他讨论过许多的问题,交流过不少的意见,很多次都为他来自书刊业界的实干精神与实战经验所打动。在《期刊市场营销》一书中,他结合自己独到的刊业体会与感悟,对期刊营销本体、期刊营销主体进行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对一些期刊类群的营销困境与出路作了实事求是的探究,对期刊营销方法尤其是品牌营销予以解析,对新期刊的营销之道进行摸索,字里行间凸显出一种思维的鲜活与期刊营销的实战性指向。在《少儿图书营销管窥》一书中,军辉依然保持和张扬了这样一种活力与激情,贯通了这样的思维路线,他的图书营销地图就是将图书营销理论在实践中用活,而又善于将新的经验和新的收获升华为具有普遍性的图书营销理念,在实用性和理论性之间找到少儿图书营销的平衡点。而从出版传播、编辑策划和图书营销的学科层面来看,这样的特点正是编辑出版学的一种属性,也是当前书刊编辑学或媒介营销学所需要的。因而《少儿图书营销管窥》回答了书业实践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就会经得起检验,为图书营销工作者和编辑出版学界所喜欢。该书在理论篇的第一章就提出少儿图书营销学亟待6大突破:走出书斋,投身实践,期盼更多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成果;放下身子,放弃玄理,更多关照目前和中国图书特色市场的特殊需求;少些指导,多些探讨,促进基础理论的蓬勃壮大;整合资源,撕开口子,期待有市场价值的少儿图书管理学说、促销方法学说及畅销图书运作实用规律学说的出现;对比研究,厘清源头,对少儿图书的品牌营销进行摸索与总结;少纠于概念,多重于实际运作,使少儿图书营销学的行为科学属性得到扩展和延伸。作为审视少儿图书营销的认识基点,这6条是作者从事少儿图书营销的一种深切体悟,表现了一个中心理念,那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图书营销研究必须具有实践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种理念贯穿在全书,成就了其最大的特色,在将具体案例、实战经验与营销理论的结合中,形成了一种亲和力,克服了理论说教之弊,扬起了实际操作的风帆,通篇带有少儿图书营销的战略指向。在对少儿图书营销的3种基本战略(低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化战略、专门化战略)和5种可选择性战略(控制化战略、加强化战略、多元化战略、防御化战略、组合化战略)的分析中,作者以生动的案例说明了少儿图书营销在坚守基本战略的前提下,应该根据其不同的资源和技能,在组织安排、控制程序、创新体制等方面灵活应对市场,选择不同的管理风格和不同类型人才的道理,打破了经验视野的拘限,形成自己的观察视角与战略立场。同时,军辉结合中国少儿图书营销的实际情况,从复杂多变的少儿书业实践中归纳出11种基本规律(个性化竞争规律、全程营销规律、系统运营规律、人才竞胜规律、内容为王规律、影响力规律、品牌价值规律、创新变革规律、以弱胜强规律、可跟风但不可长久跟风规律、适者生存规律)和3种特色规律(教育宣传性规律、间接性规律、区别竞争规律),并结合少儿图书营销的实践进行阐释,不止是描述经验,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探寻少儿图书营销的路径,是一种为经验所赋予的理性视野和深层思考。

该书在实战性指向上的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为读者提供少儿图书营销策略与操作技巧。在“观察篇”中,军辉以睿智的眼光对图书特别是少儿图书营销现状作了扫描,从“2010年图书营销的启示”提出了在图书营销纷争的背景下怎样作营销的问题,并对出版社与经销商的5种角色定位、营销部在图书生产和销售当中的“油”功能等做了分析,从而对少儿图书的活动营销、电视营销、书市活动等操作的利弊与改进措施提出看法。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作者提出了如何克服少儿图书市场营销当中由于急于求成的心理作祟,忽视对整体市场的准确把握,片面追求动销业绩和近期效果的营销近视症的问题,诸如价格近视症、宣传近视症、生产近视症、促销近视症等,都要予以警惕。在“技巧篇”中,作者注重把握图书营销的特质,就少儿图书的市场营销组合战略技巧、分销与促销技巧、营销管理技巧等作了直接分析,多是从“钥匙”“经验”“手段”“法宝”“忌讳”“药方”“策略”“秘诀”等层面来分析问题,虽然由于涉及的面广而不免显得有些散杂,但具体而有说服力,使人学而有用,能够得到一种启发。加之作者用生动轻松的语言予以表述,增强了文本的吸引力,易于为读者接受和消化。在阐释“少儿图书营销的五大金钥匙”时,作者集中将签售、举办讲座、组织阅读、进行读书比赛和节日卖点等活动推介给读者,但是使用的标题形象有趣,“签售:忽如一夜春风来”“讲座:暗香浮动月黄昏”“阅读课:随风潜入夜”“读书比赛:芙蓉向脸两边开”“节日礼包: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不是学术化的语言,但一把就抓住了读者,激发了阅读兴趣,因而其营销技巧也就更是显得轻车熟路,发乎心,依乎理,带有对少儿图书营销业的深切情感。

经验是一种不断的人生积累,其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经验使人成熟,也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思想。在《少儿图书营销管窥》一书中,军辉凭着自己图书营销的经历,对少儿图书营销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审视,提出自己的见解,虽然有些或许会有争论,或许不太成熟,但它们都是真实的,能给图书营销者提供某方面的思考,也是该书的一个亮点。比如,对于图书跟风的问题,出版理论界向来有着不同的看法,而作者不仅认为“只要策划到位,策略得当,机会把握得准,跟风营销同样可以有所斩获,甚至后来居上”,而“跟风失败者也不在少数,总结起来,是因为对于图书跟风营销的规律没有很好把握”,而且总结出少儿图书跟风营销值得引起重视的6条规律:不能高估市场的可复制性,要对行业有理性的系统的认识;不能轻视市场领导者的市场地位,在渠道基础薄弱时不宜正面进攻,而要在保持后劲方面多下工夫;正确定位,强化产品的差异化,推动品牌增强对于市场的拉力;不能被动跟进,要在局部能力、局部市场上进行优势打造;切忌对领导者的深入研究不够,只仿其“表”,不知其“里”;快速出动,步步为营,建构跟风的营销平台。跟风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有良性与劣性之分,其中出版与营销主体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那么,跟风究竟是成还是败,这些能否成为规律,或许这就是一种“管窥”吧。再比如,作者的一些基本认识是建立在对当下少儿图书营销话语偏向的辨析基础之上的,通过对一些认知误区的疏导,提出自己具有经历性与经验性的主张,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少儿图书营销话语场。作者认为,当下对少儿图书营销存在3大认知误区:对书业竞争业态分析的一叶障目、对书业内外职能理解的冷漠淡视、对营销创造力审视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中每一种认知误区中存在4种典型的话语偏向,形成片面的思维偏差,如对书业竞争业态分析的一叶障目中,最典型的认知有如下4种话语:少儿图书因其产业的特殊性而成为日不落产业、少儿图书的竞争就是专业社之间的竞争、电子书替代不了纸质少儿书、家长不计较少儿书的价格。作者提出问题之后,从整体上对此予以分析,并立出自己的观点。在“产品市场观察”一章中,作者结合自己对少儿图书营销的体认与悟知,对中小学工具书的市场空间、儿童文学原创图书的定价策略、卡片挂图长销的商机、中国原创图画书滞销的原因、动漫图书走出叫好不叫座怪圈的途径、少儿社如何做大青春文学图书、作文助学图书为何长盛不衰等现实问题,突破经验的层面做了一种理性的追问与回答,你可以对他的回答不满意,但你一定会顺着这一路径进一步思考,从而找到想要的口子。图书营销之路没有止境,经验的铺垫重要,理性的思考也重要,而新的路途的开拓最为给力。

在现代出版语境与市场环境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遨游于图书市场营销的海洋,需要动脑、动眼、动手、动脚,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及时跟进,全面应对。或许,你在跟市场打交道时会东奔西跑,会有摆脱不了的应酬,会在电脑的虚拟空间里时常地点击,会不断地捕捉信息,会召开市场分析的各种会议,会疲于应对变化的市场动态,会不断地收集信息、结算清单,会打听库存、估算计划,会分析选题、约请作者,会干其他各种各样与市场业绩有关的工作,但你就忘了一点,那就是:记下你的工作,写下你的心得,用文字连接你的思想,让一个个活灵灵的符号见证你的成长与劳动,或许这就是在现代快节奏的出版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席的,我们为效益所牵制,我们失去了其他。图书营销是一种多元因素制约的传播,其核心则是一种思想的传播,是一种文化的交往,是一种肩负着社会使命的行为,尽管最终通过经济效益表现出来,但文化是其核心,因而与一般的商品不同,需要思想的创意。军辉深深地知道这一点,因而在紧张的图书营销工作之余,注意思考,勤于动笔,坚持写出版日志、工作笔记和营销手记,将一些思想的碎片与工作的感悟记载下来,久而久之,连缀而成一个整体,就会形成来自营销实践的系统认识和操作艺术,会在具体的营销事务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产生动力,明确目标,因为系统的认识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一种力量。我深信这一点,也非常提倡如此!依此而看,《少儿图书营销管窥》一书的一些内容特别是其“实战篇”部分,就是源于作者的营销手记,来自其直接的工作经历与经验,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以其真实性见证了少儿图书营销的实际意义与价值取向,同时也注记了一种编辑或图书营销的工作方式。

做编辑,要激情,干出版,要激情,而从事图书营销,则更是离不开激情。军辉是有激情的,这与他的作家气质与诗人情怀分不开,与他的才气紧密相连。在出版新技术飞速发展,出版产业化真正来临的时代,少儿图书营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对营销主体而言,更是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智慧,更需要激情,在执著的追求中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而后驾驭市场,驾驭书业营销的每一个环节。读完《少儿图书营销管窥》,或许就会找到一种不同的感觉。

(《少儿图书营销管窥》,龚军辉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3月版,定价35元,254页。)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多元化服务;人才;创新;发展

多元化发展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是指图书馆在原有服务下,通过提供基本用途不同的服务进入异质市场,使得图书馆同时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领域提供多种服务,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以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实现图书馆的健康持续发展。不难看出,多元化本身作为服务战略方式之一,其自身本无优劣之分,其关键在于图书馆是否已经具备相应的多元化服务的条件和基础,多元化发展策略只有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地提升图书馆的市场竞争服务能力。

一、图书馆实施多元化服务战略分析

图书馆选择多元化的发展,将多元化服务视为战略目标,从整体上来讲包括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图书馆外部原因

第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和对服务要求的提高,对于信息服务和服务多样化、多层次性等也不断提高,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促使图书馆通过新形式的开发、服务范围的扩展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第二,新技术、新媒体等的应用为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图书馆继续保持原有服务的同时,利用现代科技使图书馆逐渐实现向高附加值、前景更好的领域发展,实现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图书馆应根据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和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求,通过服务的扩展以求在社会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因此,多元化服务发展战略对于图书馆来讲其内涵是一种战略行为,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等特点。

(二)图书馆内部原因

第一,一旦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图书馆来讲意味着另一种的浪费。多元化服务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通过资源优势的引申,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第二,图书馆经过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技术、人才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优势,具有进一步拓展图书馆多元化服务项目的能力。因此,为更好地实现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战略目标和追求更为长远的社会效益,多元化的服务战略成为众多图书馆的选择,尤其是大型图书馆。

(三)图书馆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优势

图书馆实施多元化服务战略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和内部优势,包括技术人才、管理等,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及最优化,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可以通过原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带动其他图书馆的整体性发展,强化图书馆竞争力。

二、当前图书馆实施多元化服务战略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对于部分图书馆来讲,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是图书馆进一步适应竞争的积极措施,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战略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复杂任务,提高图书馆社会效益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和基础。如果缺少对于图书馆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分析,只是随波逐流,一味地简单模仿其他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模式,看到什么能赢利就马上开展工作,必将导致图书馆发展方向的混乱及错失。当前我国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战略的实施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见。究其原因:

一是,对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缺乏全面深刻准确的认识,急于求成,不顾图书馆自身实际情况,忽视图书馆的人才实力和管理能力,只是对成功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盲目跟风,忽视了图书馆内部资源,包括技术、人才、市场、文化等方面的整合,最终对图书馆开展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是,难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原有的资源,发挥协调效应,甚至由于受图书馆自身管理能力和人才水平限制,不但难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社会能力,而且导致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成本的大大增加,影响到图书馆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三是,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对市场的把握不到位,导致图书馆选择进行多元化服务的时机不成熟,直接影响图书馆多元化战略的效果。

四是,曲解了核心竞争力建设与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战略的关系,未能把握好图书馆人才的培育与增强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核心优势,导致过度多元化。图书馆在自身人才资源不足和核心竞争力不充分的情况下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不仅难以在新的领域占据有利社会地位,也极有可能使图书馆失去原有的服务优势,影响图书馆发展,毕竟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第一要素。

三、加强图书馆人才管理与多元化服务的重要性

多元化是图书馆培育和铸造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必须关注图书馆的多元化活动,通过不断的创新,使图书馆的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工是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直接开展者和体现者,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资源,图书馆的服务成功与否从很大程度上来讲直接取决于图书馆人才的开发与管理水平。同时图书馆信誉等取胜之道都离不开员工的支持,离开了高素质的人才,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都谈不上。因此,通过人才管理多元化活动,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以人才管理创新的开展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多元化能力,促使图书馆向创新服务型图书馆发展。尤其是当前图书馆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管理理念的滞后、管理模式的僵化、管理方法落后等使得人才管理远远难以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求,也从另一层面更加凸显了图书馆加强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图书馆只有更加重视和关注人才管理的创新活动,才能为图书馆的持续和跨越式的发展提供根本上的智力支持。

四、提高图书馆人才管理多元化服务能力的对策

(一)明确人才管理创新的目标

图书馆人才管理创新目标应重点放在做实做好人才管理的各项职能工作,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图书馆特色和发展需求的人才管理机制上面,通过人才管理的创新,创造良好的图书馆人事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图书馆将来的服务发展提供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和有效人才支持,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当前多元化服务作为一个图书馆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图书馆要绝对避免和彻底摒弃为了多元化服务而创新的做法,导致人才管理创新工作流于形式,既难以达到提升图书馆人才管理水平的目标,更无法通过人才管理的创新带动图书馆的服务多元化。因此图书馆人才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需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尤其是图书馆高层的关注和重视。

(二)坚持人才管理创新的几个重要原则

人才管理活动是围绕图书馆人才的招聘、录用、培训、任用等各个环节所开展的具体工作,而图书馆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更加凸显出人才管理的创新必须更加关注员工需求的重要性,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员工导向为主,转变图书馆经营理念,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信任员工、重视员工,从而提高员工的稳定性、高效率和归属感。

(三)推进人才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1. 人才管理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铸造在于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的支持。人才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只能是始于人才管理理念的创新,理念的多元化是人才管理创新的源泉,没有理念上的改变,更谈不上人才管理创新的开展。

2. 人才管理方式的多元化

重视人才培训工作,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实现培训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形成图书馆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最终在提升人才整体素质的同时也将有助于图书馆员工对于图书馆满意度、归属感及忠诚度的提升,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氛围浓重、不断追求进步、融洽和谐的群体。针对图书馆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如职业教育、在职教育进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的培训,重点提升在管理理念的多元化和培育等方面,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人才管理机制的多元化

要根据图书馆发展阶段和运作实际需求,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包括人才的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五、提高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水平的对策

图书馆多元化服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因此,利用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社会竞争力成为当前摆在图书馆面前的关键问题。

第一,图书馆要具备正确的实施多元化服务战略的动机和理念。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不管任何形式的规模扩张或领域延伸都要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社会水平的提高,否则将毫无意义。因此,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目标是在于进一步寻求图书馆的发展,实现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战略性扩张和图书馆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在正确理念的引导和约束下,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受个人认识影响而导致的过度多元化错误决策的出现。

第二,培育和强化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以形成图书馆的比较优势,在社会竞争取得有利的且较为稳定的社会地位。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存在是图书馆进行多元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不顾图书馆实际超越能力而盲目多元化、过度多元化的行为必将对图书馆的服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在图书馆发展远景和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战略的实现,制定整体战略方针,强调总体控制,从根本上保障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任何行为都需围绕着图书馆未来远景和长期奋斗目标进行,做到多而不乱,井然有序。其中,要首先确定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战略的目标,提高其科学性、前瞻性,为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战略的实施与进行提供指导,防止图书馆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充分整合图书馆现有资源和优势,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图书馆需根据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做出科学的判断和选择。

第四,在选择多元化服务领域的时候,要对其进行仔细深入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是看其前景如何及图书馆自身是否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来讲,对国际、国内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紧密结合图书馆的自身内部资源和能力,对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做自己该做的事和做自己能做、会做的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尤其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多元化战略的起点定位于相关创新,尤其是与图书馆自身核心竞争力有较强关联的领域,实现图书馆多元化服务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提升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竞争优势的范围和力度,并逐步扩张到其他非相关领域,稳定推进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战略,最终实现图书馆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和强化。

第五,选择恰当的时机。对于图书务来讲,选择恰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时机将有利于图书馆多元化服务迅速打开市场。

最后,加大图书馆内部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资源的共享,使图书馆内部资源(管理、信息、人才、技术等)产生整体效应,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从而降低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特别是要盘活图书馆的无形资源,如品牌、人才、管理等以实现多元化化服务战略目标。

总之,多元化战略作为图书馆发展战略之一,是图书馆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向选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多元化发展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涉及到多个方面,需对其有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在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转变服务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战略,不断地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喻志娟.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与情报,2011,3.

[2]李静.试论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制度的创建[J].图书馆杂志,2011,5.

[3]杨子臣.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发展策略[J].情报资料工作,2011,3.

[4]赵丽琴.信息服务业务视角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3.

[5]方东.公共文化服务语境下技术至上倾向的矫正――论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人文导向[J].图书馆论坛,2011,3.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6

论文摘要:在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重视发挥战略营销在市场拓展中的作用。本文从文化营销、资源营销、服务营销、关系营销等方面,阐述了实施战略营销必须建立在战略性营梢观念的基拙上,以竞争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立足出版社内部核心流程再造和外部战略联盟的建立,形成读者价值让渡系统,以营梢能力培育获得营销优势,进而实现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期的《2009年中国零售图书市场监测报告》的数据来看:2009年上半年在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中共有82万种图书发生动销,零售市场增长率仅为5.43%,和去年同期基本相当。这表明目前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走过了成长期,渐渐进人了成熟期,图书市场增速放缓。

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内需仍然没有被充分拉动,一方面是中国书业改革进程加快,出版竞争激烈程度在各个层次上都在加剧。书业内的各大出版集团和出版社不仅在战略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在战术与策略上的套路也基本相近。许多出版机构在出书方向、出书品种等方面选择的相近,使得目前书业中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在产品上,快速扩张的图书品种规模中出现了大量的雷同书,使得图书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此外,销售渠道建设创新不足同样加剧了书业的竞争。大量的库存积压对于出版社或者书店而言都是巨大的压力。

那么,出版社靠什么逆风飞扬,靠什么高速发展呢?战略营销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一、战略营销:一种新的营销理念

战略营销是从出版社战略的高度,建立在出版社的整体目标和计划的基础之上,寻求出版社的生存空间,谋求出版社持续竞争优势的经营理念和决策方法;有效整合出版资源,并站在出版社战略的制高点上创造需求、创造市场的营销思想、手段和模式。

出版社的战略营销模式,就是出版社的营销战略与发展模式。以读者为核心,在深人透析他们购书需求和动机的基础上,从读者的细分人手,有效进行读者的聚焦,最终实现增值效应,并据此最大限度地实现并提升出版社存在的价值。

从根本上讲,战略营销是出版社根据新的市场环境,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及其组合在市场中的变革与突破。从这个层面来看,战略营销模式始终贯穿于图书从诞生到退市的全过程。

图书战略营销模式控制重点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①图书市场消费者调查与分析

②确立图书市场的市场目标与竞争品牌

③图书定位与规划,确定成本控制指标

④新书与市场预热

⑤读者消费热情激发与引导

⑥图书营销氛围营造与市场持续推广

⑦差异化的客户服务与客户价值提升

二、出版社战略营销的四种基本路径

目前,战略营销已经成为世界市场营销的一种发展趋势。它以获取竞争优势为导向,既要注重客户,更要注重竞争者,还要关注客户情感。目前世界范围内盛行的文化营销、资源营销、服务营销、关系营销等,均可以认为是战略营销的具体执行形式。

1.文化营梢形成出版社核心竞争力。

具有个性的出版社文化是培育市场认同度,形成出版社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要把文化与营销紧密相连,首先要创建优秀的出版社营销团队,由营销团队把出版社文化渗透到读者心中,让出版社文化为营销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推动营销目标的实现。

创建优秀的营销团队,一是要在全体员工中进行职业化培训,推行员工行为规范,打造一个有素质、有追求、讲诚信,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职业化营销团队形象。二是利用网络平台,渗透目标文化。领导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点评每月、每季度的经营状况,褒奖先进,指点后进,结合出版社内外市场形势,分析说理,传递目标压力,激发动力,营造与全体员工同呼吸、共命运,不达目标誓不休的营销氛围,为全体营销将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整个营销团队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克难奋进的精神。最终以精神文化建设达成营销团队的共识;以行为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职业化水平即责任意识、科学态度、品德修养;以制度文化建设,逐步建立起具有出版社特色的营销文化。

其次要利用持之以恒的对外媒体宣传,树立出版社的良好形象;利用新书、行业会议、大型书展、书评书介等手段,增强营销文化的影响力;让出版社营销文化元素赢得市场和客户对出版社的信任和接受,以文化力提升营销力,从而把出版社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经销商和读者,以达到价值观念的共振,产生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消费情感,认同出版社及其出版的图书。出版社应以读者为导向,通过文化营销突破与客户单纯的交易关系,使读者满意度最大化,增强出版社市场竞争力,为谋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资源营销整合有限的可利用资源,调控全社会无限的资源。

出版社在进行资源营销过程中,其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资源。资本资源转化成了市场资源,或将市场资源转化为网络资源、品牌资源、渠道资源等。通过资源营销构建出版社内部核心流程和外部供应链战略体系,形成市场竞争力。

(1)出版社内部通过核心营销流程的重组,打破营销职能疆界,实现营销一体化,让所有部门都为读者创造价值服务。

(2)通过外部战略联盟关系的建立,如与图书工作室合作,出版具有竞争力的图书,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进而培育读者的忠诚感。同时通过主动服务模式将出版社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市场拓展能力向战略合作伙伴输出,使出版社在战略合作关系中始终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3)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对全球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也为出版社带来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数字出版的机遇。特别是在专业出版以及教育出版领域,利用专业出版在线平台,合作出版学术专著、在线课程、在线家庭作业管理、在线测试、电子图书、虚拟的体验性材料,如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做游戏学习等。出版社通过网络资源的运用,既能满足大规模定制的要求,又能促进成本一收益格局的优化。

3.通过服务营销保证交易关系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

出版社的服务营销主要依靠服务质量来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以口碑的方式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其本质是研究如何利用服务作为一种营销工具促进图书的交换,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出版社的长远发展。

在图书产品高度相似的前提下,图书差异化的服务显得尤其重要。建立不同的业务流程、服务体验、质保范围、网点功能以及渠道布局有助于出版社区别于竟争对手并提高客户忠诚度。

教材图书营销活动中的主要差异化竞争表现为新版驱动市场、课件服务、免费培训、与教学平台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技术支持服务等。除了深入院系搜集授课教师信息、建立样书架之类的校园巡展活动外,服务营销中还可以利用网络即时交流工具、电话中心、BBS、电子邮件等立体化、全方位地为一线教师和读者服务。

非教材图书营销活动中,出版社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优惠的信用政策,组织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研讨合作共赢的发展策略等各种形式提供服务,如采取为客户及时提供详尽的新书和重点图书信息,与经销商联合组织作者签名售书活动等方式,使客户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出版企业的认可,体会到出版企业对自己的真诚关切,很自然地将自己融人出版企业之内,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出版企业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以往出版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的单纯的商品买卖关系升华成休戚相关的合作伙伴和情感友谊关系。这种效果是实施价格战策略根本无法实现的。美国学者研究表明:每增加5%的忠诚客户,企业至少会增加25%的盈利空间。这充分说明,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出版社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出版社非常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通过服务营销能够保证交易关系持续不断地进行,能够保证出版社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通过关系营稍谋求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关系营销分为三个层次:①一级关系营销。出版社通过价格和其他财务上的价值让渡吸引客户与出版社建立长期交易关系。如对那些频繁购买以及按稳定数量进行购买的客户给予财务奖励的营销计划;②二级关系营销。当出版社不仅用财务上的价值让渡吸引顾客,而是尽量了解单个客户的需要和愿望,提供并使服务个性化和人格化,来增加出版社与客户的社会联系时,就进人二级关系营销。③三级关系营销。是使出版社和客户互相依赖对方的结构性变化,也就是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在存在专用性资产和重复交易的条件下,一方放弃关系将会付出转移成本,关系的维持具有价值,从而形成“双边锁定”。良好的结构性关系将提高客户转向竞争者的机会成本.同时也将增加客户脱离竞争者而转向本出版社的利益。

关系营销认为,一级关系营销是低层次的,尽管这种方式对客户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却很难创造持久的客户关系,因为竞争对手很快就会模仿从而失去优势。三级关系营销是高层次的,因为关系营销不仅仅是手段而且是营销哲学,双方的关系是互惠、稳定的,给双方带来长期的价值,可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二级关系营销是界于两者之间的层次。

出版社关系营销的具体表现:

(1)教师群体的关系营销。

出版社以教师为主体,以“研讨会”、建立教学服务平台等营销方式,与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界专家、承办院校形成长期合作、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建立二级营销关系,积蓄人脉。

(2)终端团购客户的关系营销。

院校图书馆、资料室及科研院所的藏书部门是学术著作的主要团购客户,它们有专门的购书经费,每年需完成一定的采购任务。因此,出版社应注意与这些部门搞好关系、建立业务联系。出版社介人馆配市场范围越大,出版社受益越多。

(3)经销商的关系营销。

对于经销商,要在不断加强营销合作的基础上,注重维系友谊,加深情感。同时更要大力加强新渠道的开发与建设,结识和发展更多的新客户,加强与他们的了解与合作,在合作中增进友谊,在共同应对市场竞争中建立情感。对优秀经销商,尽量达到三级营销的层次。只要我们建立一支庞大的忠诚客户队伍,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也不管竞争对手发起的攻势如何猛烈,出版社都将会与忠诚的客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共同应对,直至取得胜利。

出版社与社会同步发展才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交易营销基础上的关系营销的实质是建立出版社的利益关系网络,以完成战略营销的任务。其关键是通过稳定的客户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进而发展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互惠关系。包括内部员工、竞争者、合作者、社区、新闻媒体、政府、金融机构等,正确处理与这些个人及组织的关系是出版社战略营销的核心,也是出版社成功的关键。

三、结束语

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全面推进,出版社市场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其市场营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战略营销是应对市场经济新变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出版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想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获取优势地位,实施战略营销已成为出版社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7

后向一体化战略作为一种常见的企业经营战略,在我国图书行业的实施并不多见,其中四川新华文轩在国有发行集团中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成效最为突出。本文从发展历程、优势分析、实施意义三方面论述分析了新华文轩截至目前的后向一体化战略实施。

关键词:

新华文轩后向一体化产业链

一、后向一体化的基本概况

后向一体化战略反映在图书行业,表现为图书销售企业向上游出版领域的扩张。作为一种常见的企业经营战略,其在我国图书行业的实施并不多见,原因主要是我国对出版领域实行严格的准入政策,对出版单位的设立实行审批制,导致行业外资本长期难以涉足出版领域。

近年,随着国家出版政策的逐步放开,情况正在发生改观,最显著的表现是民营出版的崛起。由图书零售业向上游出版领域渗透,广泛参与到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活动中。与此同时,国有发行集团在这一块的步伐迈得相对谨慎,整体上后向一体化进程的风头不及民营出版企业。但国有发行集团在资金和规模上的实力非民营书业所能比拟,所受到的政策束缚也远少于民营书业,后向一体化战略的发展潜力巨大,因而国有发行集团进入产业链上游作为一种较为新鲜的出版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目前国有发行集团实施的后向一体化战略中,表现最抢眼的应属四川新华文轩。新华文轩全称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在2005年组建成立。成立之初,文轩即在新华书店的常规业务部门之外另设出版事业部,成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中的第一家出版物选题策划经营机构。出版事业部起初驻扎成都,2007年迁址到出版业区位优势明显的北京。

二、新华文轩后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经历阶段

新华文轩迄今的后向一体化战略实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005年起始的最初几年为第一阶段。当时新华文轩刚刚成立,出版事业部拥有的出版资源是旗下自己组建的四家出版公司。四家出版公司均不具备法定出版权,出版图书都需要向出版社购买书号,在运营模式上接近民营出版公司。

新华文轩在涉足出版伊始,就有意识地对出版资源进行分工――下属四家出版公司里,四川新华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新华立品图书有限公司两家主攻文艺社科及大众图书开发;北京弘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攻中小学教辅图书;四川新华文轩传媒有限公司主攻期刊。四家公司分工明确,互不重叠,以期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充产品线,形成规模效应。

由于不具有出版权,在后向一体化进程中不得不和出版社进行书号合作,致使束缚过多。同时由于出版资源的构成里缺失国有出版力量的介入,致使新华文轩的出版资源得不到国家政策法规的保护,制约了后向一体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为谋求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新华文轩的后向一体化战略实施步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由3个标志性事件构成。事件一:200898月,新华文轩与华夏出版社共同出资1500万元成立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事件二:2009年12月29日,新华文轩出资9800万元,与海南省财政厅共同改造海南出版社并成立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事件三:2010年4月,新华文轩与商务印书馆共同投资组成商务印书馆(成都)有限责任公司。

以上3个事件标志新华文轩在出版领域进入与出版社资本合作的新阶段。在此阶段,新华文轩把与出版社的合作升级到资本层面,使用参股、控股、战略合作等方式和出版社进行合作。由此收获的益处是新华文轩可以使用合作方的身份充分利用出版社的出版权资源,确保自身享有同样持续稳定的出版权,规避政策风险。同时,出版社在长期运作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资源也是新华文轩下属的出版力量不可比拟的。与出版社实现资本合作后,图书出版整个流程的问题可以获得出版社有效的技术支持。

新华文轩的后向一体化进程并没有就此满足停滞,而是迎来了举措更大的第三阶段。

2010年,新华文轩以12.55亿元收购四川出版集团所属15家出版单位,大规模介入上游出版领域。此阶段新华文轩和出版社之间的资本合作采用了新方式――并购。并购实现之后,新华文轩由传统新华书店集团转型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文化产业集团。2011年的全国书博会和2012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文轩均以全产业链的身份,携旗下出版社登场。以2012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为例,原四川出版集团下属的各家出版单位、海南出版社以及华夏盛轩,集体出现在新华文轩的展台,以新华文轩的身份亮相。

三、新华文轩后向一体化战略优势分析

纵观新华文轩的后向一体化战略,凸显出三方面的优势――资金优势、中盘优势以及体制优势。

新华文轩的资金优势源于上市背景。新华文轩于2007年5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境外上市的出版企业。截至2011年2月,新华文轩的发行股数是441.94百万股,市值5120.01百万港币。上市募集的资金确保新华文轩有充裕的资金流投向后向一体化战略。

新华文轩的体制优势得益于其在全国新华书店系统的突出地位。新华文轩的母公司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在2003年6月即被列入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使得新华文轩在税收上能享受到减免的优惠政策。同时,国家在政策制定上对文化体制试点单位的投资和融资给予了宽松的环境。此外,新华文轩能在出版企业中首家境外上市,能在后向一体化进程中有持续性的大手笔,体制上的优势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发行集团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意义

新华文轩的后向一体化战略对于其他国有发行集团的发展有积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现今,国有发行集团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挑战源自图书批发零售和中小学教材教辅发行这两大传统主营业务在现阶段所遭受到的外部巨大冲击。

图书批发零售这一块所受冲击来自公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图书购买方式的变化。网络媒体和手机阅读的兴起逐渐改变了公众的阅读习惯,分流了公众对于图书的依赖。网络书店的崛起,则引导读者对图书的购买习惯发生改变。根据开卷公司的2010年度全国零售市场数据,当年全年整体图书零售码洋接近370亿元,其中网络销售规模达50亿元,网络销售已经形成对实体书店的巨大分流。

中小学教材销售所受冲击对国有发行集团的影响程度更甚。中小学教材销售占全国新华书店图书销售总额30%以上,一直以来都是比重最大的板块。全国各省份的新华书店70%以上的利润来自教材征订以及教辅的销售。近年,教材和教辅的销售额占比却在逐渐减少。下滑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中小学学生数量的减少,主观原因是政府对教材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教材循环使用等。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8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滋长,否认日本近代以来发动侵略战争,美化侵略战争的极右翼观点和言论层出不穷,既反映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对战败的耿耿于怀,也有战后一代极端民族主义的滥斛,本文通过对日本三次教科书事件中的极端民族主义的表现、产生原因、舆论引导和危害所作分析,引导读者对此有一概括认识。

【关键词】极端民族主义皇国史观新国家主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赶上甚至超过了欧美诸强成为超级经济强国,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滋长,国内政治力量更加试图把国民意志转移到新国家主义轨道上来,在国际上重新装扮日本的国际形象。于是在国内舆论方面,右翼和保守政治势力开始极尽所能美化日本,否认日本近代以来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急于在历史问题上翻案。从而出现了自80年代初以来三次对历史教科书的攻击和对侵略战争进行美化的日本教科书事件,尤其以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右翼新历史教科书为标志,掀起了第三次攻击历史教科书的高潮。

三次教科书事件所反映的否认日本近代以来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回避和淡化战争责任,美化侵略战争的极右翼观点和言论,既有其军国主义思想、皇国史观的历史渊源也有其赖以滋生的现实国内土壤,尤其是战后一代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潮是其肇发的原始动因。现就日本三次教科书事件中的极端民族主义的表现、产生原因、舆论引导及其危害作一逻辑分析。

1表现

教科书中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誉美之词俯拾皆是,现仅撷取最“烂漫”之一两朵,以飨读者。

极端荒谬地宣扬大和民族优越论。众所周知,古代日本从中国和朝鲜半岛吸收了大量的先进文明,但是,编纂会教科书执笔者却偏要千方百计抹杀或淡化这个事实,故意拔高和渲染古代日本文化的“悠久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比如,教科书把日本古代绳文陶器的出现追溯到16500年前,称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而“西亚美索不达米亚的陶器最古老的是8000年前”。[1]武断地把绳文明追溯到“公元前三四世纪至公元前一万数千年之间”。[2]而对世界四大文明却限定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之间”。[1]这样,使日本青少年误认为日本的绳文明要比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的历史还要“悠久”。教科书执笔者们就是采用这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们的“自豪感”,而对于那些反省战争责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对亚洲各国人民的侵略暴行时,却被右翼认为是“热衷与对过去史实的反省,是一种自虐史观,教科书应该使学生了解自己祖先的事迹,培养作为日本人的自觉性与自豪感对本民族的热爱。”

可以看出编纂着们完全不顾历史事实,处心积虑地为古代日本“添彩”,进而宣扬“大和民族”的“优越”,千方百计的为侵略战争狡辩、抵赖,表现出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和极其荒谬的历史观。下面将就其产生的历史渊源、现实土壤作一分析。

2产生原因

2.1历史渊源

从历史根源上去分析,极端民族主义思潮起源于日本民族的神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思想。日本是神国的皇国史观思想和天皇崇拜观念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古代4-8世纪的《万叶集》中载有王公贵族公开宣扬“天皇是神”的和歌。在日本最古老的两部典籍《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进一步渲染“皇权神授”和日本国土由神创造说,后来的学者进一步提出了天皇是现人神,是神国的中心,提出了日本的优越地位观念和尊崇天皇的思想,他们还宣扬神话中的神武天皇所发敕诏的“八纮一宇”的对外扩张思想,声称“世界万国之中最优秀之国惟我天皇统治之日本国”。后来这些尊崇天皇和日本优越的思想被日本军国主义者称为“日本国民的基本”,变为“大和民族优越论”,鼓吹日本要为完成天皇的使命而进行圣战,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舆论工具。

这种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是一种类似宗教感召的观念意识,它比一般的政治学说具有更大的煽动性和迷惑力,对日本民族的形成和日本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表现为直接规定了日本国民的心理归向,造成民族群体向某一特定目标趋近的心态,进而派生出日本民族特有的岛国集团性和盲目服从心理。只要是天皇的,或冠以天皇的名义,日本人便视为召唤“举国一致”予以响应。这种根植于日本民族心理土壤中的思想意识经历代统治阶级人为强化而根深蒂固。

2.2现实土壤

20世纪50——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与迅猛发展,到80年代超越欧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其国内的民族主义开始抬头。早在80年代初中曾根康弘呼唤国际国家,就提出建立一个在国际上拥有大国地位的日本的口号,后来他担任首相期间,这一国际国家的口号又转换为政治大国,直接表达了充当世界大国的欲望。进入90年代,日本的新国家主义和大国意识再度膨胀,明确提出日本应成为政治大国,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并提出要建立“日美欧三极格局”,更明确提出要求与欧美共同主宰世界的大国地位。编纂会教科书也乘机打着发扬“传统文化”的招牌,通过神国论的说教及对天皇“教育敕语”的宣传等战时意识形态的灌输,旨在把国民的注意力集中到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上,推动日本向政治大国甚至向军事大国迈进。极端民族主义找到了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冲动始终是它孜孜以求的精神动力。

3舆论导向

为极端民族主义摇旗呐喊的,既有学术界的极右翼分子,也有日本政界的新保守主义的议员、官僚。在日本政界诸如的《改造日本计划》,石原慎太郎的《战胜日本》,中曾根的《构筑新日本的思想》等等,他们都主张“恢复日本普通国家的面目”(),呼吁国民“团结一致”,“对国益进行再定义”,“必须具备日本人的自豪和自信”(石原)[2]等等,一句话,就是把国民的不满、不安情绪引导到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意识上。日本政界不时出现的“失言大臣”,否认和推卸战争责任,美化侵略战争,在他们的谬说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反“自虐史观”,反“反日史观”和反“黑暗史观”,否认日本历史上的一切罪恶,从而激励和恢复日本国民的“自豪”、“自信”,重振“大和民族”昔日的“雄风”。

在学术界,各种打着研究旗号的为日本侵略战争翻案的极右翼团体随之粉墨登场,诸如“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昭和研究所”、“历史修正协会”等,他们公开打出反“自虐史观”的旗号,攻击现行的历史教科书是“伤害日本人自豪感”的“自虐史观”、“断罪史观”、“黑暗史观”,是“培养自虐,反日的日本人”,“以这样的教科书教育学生,日本国不久就要腐蚀、毁灭、溶解和解体”[3]。他们对历史的解释是,必须站在“日本的立场上”,站在“日本国益的立场上”,“以自国生存权和国益追求权为出发点”[4],来分析研究和判断战争的性质。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的编写成员更是鼓吹“日之丸”、“君之代”“被广大民众喜爱”,广为“普及并作为习惯而肯定下来”[1],还将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语全文登载,称颂教育敕语“教育近代国家的国民孝敬父母,培养在非常时期为国效力的姿态和素质,直到1945年终战前,被各学校使用,构成近代日本人格的脊梁”[1]。这些历史修正主义团伙以学者的面目出现,与当局遥相呼应,竭力美化侵略战争,否认战争罪行,籍以蛊惑人心,把国民情绪转移到新国家主义的轨道上来。右翼势力还出版了一批歪曲历史、美化战犯、颂扬侵略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如《东京审判》、《大日本帝国》、《啊!海军》等等。最近,以美化战犯东条英机为主题的电影《自尊—命运的瞬间》在日本公映。该片以侵略者辩护人身分出现,大肆歪曲历史,颠倒黑自,把一个靠侵略扩张,血腥屠杀中国人民的战争罪犯,打扮成一个热爱日本,致力于亚洲解放的功臣,否定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种种罪行,把偷袭珍珠港说成是“自卫”行动;指责“南京大屠杀’,是以传闻为证据的夸张,明目张胆地说如果日本承认侵略将给日本埋下祸根[5]。日本右翼势力通过这部影片,全面否定东京审判,向亚洲人民示威,向国际社会挑战。这是日本狭隘民族主义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显现,应该引起我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警惕。

教科书问题是在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势力的推动下出台的,其危害在于右翼历史观将继续渗透到教育领域,培养出更加不知历史、漠视侵略的年轻一代。

日本的不少政治家和有识之士也看到了中日合作给两国带来的根本利益。他们表示,中日睦邻是数千年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没有比两国对立更愚蠢的了”。2006年12月,中日两国共同历史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并达成一些共识,中日韩合编历史教科书也取得进展。2009年9月新当选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指出:要长期坚持不断地致力于日中青少年交流。他坚信只有年轻人的交流才是构筑和平世界的源泉。并表示中日双方特别是两国领导人要从大局出发,中日两国必须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这是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新历史教科书》,扶桑社,2001年,第24,22,215,187页.

[2]《日本改造计划》,讲谈社,1993,石原慎太郎《战胜日本》,文艺春秋,2000,中曾根康弘,《构筑新日本的思想》文艺春秋,1995.

[3]藤冈信胜《污辱的近现代史》,德间书店,1996.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9

作者:W.钱・金

勒妮・莫博涅

译者:吉宓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定价:38.00

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既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已走上增长之路。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所著的《蓝海战略》一书自2005年2月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反响,先后获得了“《华尔街日报》畅销书”、“全美畅销书”、“全球畅销书”的称号,迄今为止已经被译成27种文字,打破了哈佛商学院出版社有史以来出售国际版权的记录。

《蓝海战略》所引起的强烈反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当今的商业现实和竞争态势下,全球的企业界对寻求新的战略手段以获利性增长的强烈渴望。自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这两部战略管理专著问世后,竞争“就成了战略管理领域的关键词”。在基于竞争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企业常常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战略之间选择其一,确立自身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独特定位,以便打败竞争对手,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然而,追求“差异化”战略意味着相应地增加成本,而以“成本领先”为导向的战略又限制了企业所能获取的利润率。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产业中,竞争白热化,而需求却增长缓慢,甚至停滞萎缩。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去瓜分和拼抢有限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无论采取“差异化”,还是“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取得获利性增长的空间都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才能从血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才能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

金教授和莫博涅教授在《蓝海战略》中为企业指出了一条通向未来增长的新路。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转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的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的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增加和创造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并删除和减少产业现有的某些价值元素,企业就有可能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即以较低的成本为买方提供价值上的突破。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10

日本新版白皮书出台背景分析

《日本防卫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最早发行于1970年,到2013年已39部。白皮书对内是日本防卫政策调整的风向标,对外为日本扩军派兵作掩护。事实上,日本每个时期都认为自身面临某些“威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基于本国自身战略的选择,尤其是日美联盟战略。例如白皮书中“中国因素”的显著上升及日本对中国的军事防范是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贯的政策,没有因国内政权更迭而改变,昭示了近年日本防卫政策的指向性。

每年的白皮书中,日本都宣称遵循“和平宪法”的原则和“专守防卫”的立场没有改变,同时加大外部威胁的渲染力度,为防卫政策调整造势,企图达到以和平形象掩盖扩军的真正目的。

从历史上看,白皮书在不断为日本从经济大国向军事大国的发展做铺垫和宣传。

二战之后,日本在美国的庇护下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崛起之后的日本不甘做“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希望成为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为此,日本做了许多努力:外交上,强化日美同盟,并以此为基础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注重改善本国在亚洲的形象,以及开展外交争取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军事上,增加军费开支,增强军事力量,并将自卫队活动范围扩大到海外。近期的主要表现是:

日方有意制造海上事端

近年来,日本在问题上频频制造事端。自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日方扣留中方船长,2012年香港保钓人员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逮捕,日本政府“购买”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到今年日方出动多批F-15战斗机和P-3C反潜巡逻机等对中国正常战备巡逻的飞机进行跟踪、监视和干扰,并颠倒是非炒作中国飞机巡逻等事件,导致中日争端持续发酵。

助力美国战略重心转向西太

美国新《国家军事战略》明确提出美国战略重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为此,美国积极调整军力部署,继续加强与亚太国家军事合作。日本为全面迎合美国战略重心调整,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日美军事同盟。防御重点由应对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转为明确针对中国,以提高日美共同应对中国的能力。

借口朝鲜核问题寻求政策突破

近年来,日本以朝鲜军事威胁为借口,连连取得防卫政策上的突破,步步为营拓展自身利益。出于安全方面考虑,日本谨慎应对朝核问题似有充分理由,然而,其每次反应强度、动员力度、广度、速度均超出正常范围。究其原因是日本一直以来都想摆脱和平宪法的约束,拥有与经济实力相符的军事力量,借朝核问题促使国际支持其发展军事力量,以达到迈向军事大国的目的。

新版白皮书主要内容及特点

2013年版白皮书由“日本面临的安全环境”、“日本国防政策与日美安保体制”和“日本国防有关的具体措施”三部分组成。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白皮书进一步强调“日本面临比以往更为严峻的周边安全环境,并且认为中国是出现此状况的主要原因。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加强军事实力频繁进行远洋活动,包含日本在内的地域以及国际社会都须加强警戒”,称“中方在迅速扩大和提升本国周边海空域的军事活动,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地区和国际社会造成令人担忧的事项”,炒作火控雷达照射事件。强调中国海洋战略对日本的威胁,宣称中国企图霸占,有控制南海航行权利的企图,称“中国国防军费增至10年前的4倍”,要求中国提高国防政策和军事力量的透明度。

渲染“中国威胁”,彰显安倍政权对华强硬政策

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的《防卫白皮书》,都在肆意夸大中国军队的发展,指责中国国防预算缺乏透明,中国公务船频繁在海域活动。今年在往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舰艇火控雷达照射事件”、“中国军费已增加至过去10年的4倍”,以及“中国不断进行领海领空入侵,容易招致不测事态,引发危险”等等,企图进一步向国内外宣传“中国威胁”的加剧、“日本周边安保形势进一步严峻”,并借机直接“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警戒中国”。往年“客观地”把中国定义为“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关切事项”,今年则更干脆直接地渲染中国“威胁”是国际共同担忧的事情,企图与国际社会力量联合构筑“对华包围圈”,彰显出了安倍政权的对华强硬政策。

符合国内政治需要,为参议院大选造势

白皮书通常在每年7月下旬出台,而日本自民党在2013年6月中旬就公布了2013年版白皮书的概要,于7月上旬在内阁会议上通过,比2012年提前近一个月。这与自民党在6月23日的东京都议会选举中重新夺回议会第一政党的地位不无关系,自民党借2013年版白皮书为自己进一步造势,在7月下旬的参议院大选获胜,扭转了过去日本众参两院政党势力不平衡的问题,巩固了执政地位。此外,白皮书大肆炒作日本周边严峻形势,营造日本周边“不安全”的氛围,进而蛊惑民众,促进国民维护和支持政府右倾性政策。因此,2013年版白皮书在某种意义上符合日本国内政治需要,成为“助选”工具。

蓄谋已久,企图为“修宪扩军”提供依据

2013年版白皮书用大量篇幅渲染中国军事威胁,指出中国加强军事实力,频繁进行远洋活动,称日本“安全环境的严峻性进一步增强”。这种渲染安全环境恶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日本越来越“不安全”的氛围,为日本军费增长、加强西南战场准备、修宪扩军以及强化日美同盟提供所谓的“依据”。近年来,尤其是自民党自2012年重新执政以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明显,安倍积极主张“修改宪法”,摆脱战后体制,为实现军事大国这一战略目标松绑。日本一直以来借朝鲜半岛局势、中国正常的军事行动等炒作其周边安全环境,并以此为借口推进军事力量建设。

出现多个新变化,需要特别关注和警惕

虽然2013年版白皮书继续重点渲染中国军力增长,但与往年白皮书相比,有几点新的变化。一是在强调日美防卫合作的同时,提出强化自身防卫能力。往年,日本在防卫白皮书中强调加强日美机动防卫合作,而今年书中虽然提到部署在冲绳的美军“鱼鹰”运输机有利于驻日美军整体威慑力增强,但同时明确提出应密切关注美国严峻的财政状况对其重视亚洲战略的影响,显示出日本意识到不能完全依赖美国,应在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增强自身防卫能力。二是用更加具体的实例宣传“中国威胁”和问题,旨在获取舆论支持。去年的防卫白皮书写到中国国防费用持续增加,军事力量广泛且急速现代化等,今年保留了这些内容,但重墨渲染“过去10年中国军费增加4倍”、以及“火控雷达”、“潜艇事件”、“公务船只执法”等具体数据,强调有可能伴随引发“侵入领海、侵犯领空和不测事态的危险行动”,突出日本面临实际“危险”,希望获取国内外理解和支持,为其进一步突破限制加强防卫或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另外,白皮书也渲染朝鲜导弹威胁,旨在要求美国尽快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政策。总之,白皮书的几处新变化都将会对我国产生直接影响,值得我国密切关注和警惕。

新版白皮书对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建设的影响

2013年版白皮书紧密结合美国的战略重点东移,强调巩固美日军事同盟,为日本军力发展,实现军事正常化进行铺垫,而海上自卫队一直以来都是日本防卫力量的发展重点。

日本海上自卫队正稳步推进其大型化、体系化装备建设,全面实施从“拥有基础防卫力量”向“运用机动防卫力量”转变,配合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部署,装备发展更加注重综合化、远洋化和灵活性。之后将进一步增强水雷战能力,重视反潜预警装备,加大对中国海军出第一岛链的监控。从装备建设上看,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加强反潜装备建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海上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尤以拥有强大的反潜作战能力而闻名。此次白皮书中,日方通过鼓噪“中国威胁”,为其进一步发展反潜装备制造借口。航空反潜方面,P-1是日本自行研制并最新服役的一款反潜巡逻机。按计划日本未来将会采购70~80架P-1,用于取代其现役的P-3C反潜机。P-1配备了更为先进、齐全的探测系统,包括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的HPS-106有源相控阵对海搜索雷达、光电吊舱、声纳浮标、磁探仪等,同时可以挂载反潜鱼雷、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水面反潜方面,“秋月”级驱逐舰是日本最新服役的一型多用途驱逐舰。该舰除具备传统多用途驱逐舰的能力外,还被赋予“护卫高价值目标”、“岛屿防卫”等任务。日本为了贯彻其海上扩展战略,以“中国海军现代化”、“中国威胁”为藉口,发展22DDH直升机母舰。2012年1月27日,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了22DDH直升机母首舰的龙骨铺设仪式,标志着该舰正式开建。2013年8月,22DDH首舰举行下水命名仪式,计划于2015年开始服役。该舰是日本最新型的直升机母舰,比日本目前最大的水面舰“日向”级的综合能力更强,排水量更大,满载排水量达27000吨,载机量达到14架,服役后将大幅提升海上自卫队的反潜作战能力。“八八舰队”的直升机数量将由8架增加到20多架,可以同时在多个方向组织反潜作战。水下反潜方面,为将中国海军围堵在第一岛链内,日本拟扩编潜艇部队,数量增加到22+2艘。目前,日本现有3级20艘常规潜艇,其中“苍龙”级5艘、“亲潮”级11艘、“春潮”级4艘(包括2艘试验艇)。“苍龙”级作为日本第一型装备AIP的作战潜艇,借鉴了国外先进的隐身设计理念和技术,舰体结构全面采用NS110高强度钢,大大增加其下潜深度,增强了海上自卫队在探测、搜索对方潜艇等方面的能力。日本还在研制性能更强的新一代常规潜艇。

加强防空反导装备建设

日美两国政府于2005年就共同研发新型拦截弹道导弹一事达成一致。承担部分“标准-3”Block 2A/B研发工作,该型导弹的拦截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包括使用直径更大(0.534米)的第二级和第三极火箭发动机,以及尺寸更大、性能更先进的动能拦截弹。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将提高至4~4.5千米/秒,最大作战距离达1500千米,与升级后的“宙斯盾”系统结合,可拦截远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该型导弹部署后,势必增强日本海上自卫队防空反导的作战能力,具备更强、更精准的拦截能力,从而削弱我战略威慑能力。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11

着眼执政兴国,在各级领导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上提出更高要求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他指出:“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形势,他又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特别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更高要求,他说:“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些重要论述,是对我国进入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后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党的人才观的极大丰富和进一步发展,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实践指南。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靠投资推动,靠要素推动,靠出口导向,这样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就是要求各级领导,从执政兴国的高度,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提高全党全社会对人才重要性认识。

着眼强国目标,在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中国梦”上进一步明确方向

多次对人才强国作出了重要论述,他说,要“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他还提出,“建设人才强国,正是中央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认识和我国人才发展现状的清醒估计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人才领域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必须看到,以的讲话为标志,我国已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四大战略体系,而人才强国战略又是四大战略中支撑和关键。据我们研究,人才强国的标志,一般要具备“五个力”:即人才综合实力、科技人才创新力、技能人才竞争力、人才贡献力、文化软实力。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我们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离“五个力”的差距很大。根据讲话要求,建设人才强国主要应把握“目标”“战略”“实施”三大环节:目标,就是人才工作一定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讲的“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战略,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实施,就是要重点推动四项工作,深入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积极创新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着眼推进路径,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上要更加协调

提出:“要坚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同实施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起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用抓好这个第一资源来支撑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这里提出的“两个结合”人才思想,其实质就是指明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服务发展。当前来讲,服务发展就是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的发展,要与科学发展更加协调,与创新发展更加协调,与转型发展更加协调,这为加快确立我国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指明了方向。此外,还强调,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等等。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做好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其次,加快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培养吸引用好人才。再次,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开发力度。第四,一定要把“两个结合”落实到推进地方的人才发展服务上来。人才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地方人才工作做好了,人才强国就有希望。

着眼创新驱动,在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上采取更实措施

着眼人才开放,在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上迈出更大步子

2014年5月,在上海外国专家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他说:“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必须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人的对外开放对推进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具有基础性作用”。这是第一次提出人才开放,这展现一种中国自信、一种中国气度、一种中国精神、一种执政自觉,是一个时代性的人才战略思想。近几年来,总体讲,我国引进国外人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没有很好破题,李源潮同志曾说过,引进海外人才,外国人中的人才,我们连边也没沾到。主要问题是,国际人才基础薄弱、总量不足;国际人才对我国生活环境满意度不高;国际人才自我培养力度不够等。我们认为对外开放一般应包括三个阶段:即商品的对外开放,资本的对外开放,人才的对外开放。人才的对外开放,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也是党管人才的新高度。我们必须转变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思想,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人才开放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引进外国人中的高端人才。这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创新驱动战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层次,是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以吸引留学人员为主的“”,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必须继续推进。第三层次,是要引进海外华侨中的高层次人才。海外有5000万华侨,必须很好地开发利用。此外,人才开放,要继续完善外国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外国人才合法权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这一使命,已经历史性地提到国人的面前。 着眼在制度改革,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

提出,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要敢于啃“硬骨头”,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求真务实,攻坚克难;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等。因为,国和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制度的竞争。当前人才制度没有很好突破,主要集中在评价、薪酬、选拔三个方面:评价机制没有很好突破,职称评定机制主要是学术论文的发表和评价,党政人才评先评优机制没有严格量化标准;薪酬机制没有很好突破,马克思讲的“劳动价值论”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现在劳动最大的资源是知识、技能,是创造力,但这些人才价值都没有很好实现,相反出现了大量利用权力谋取特殊利益;选拔机制没有很好突破,主要是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压制和埋没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根据的指示,当前人才制度改革,在体制上,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机制上,重点应突破评价、流动、激励、使用四大机制:在人才评价机制上,要重点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走出“论文崇拜”的“怪圈”,通过业绩和贡献识别评价人才,鼓励人才“把论文写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大地上”。在人才流动机制上,要着力建立健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在人才激励机制上,要健全完善让人才在创新成果运用中有份额、有股权的制度机制,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在人才使用机制上,要打破各种不合理制约,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各阶层人员都有通过平等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和通道。

战略合作意向书范文12

实施《战略纲要》重在落实。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上强调,为推进河南的发展,不仅要肯干、能干,还要会干,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专门提出了指导落实当前我省《战略纲要》和各项工作的“三准三专三聚三提”科学方法。这个“科学方法”不仅对全省经济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也适合机关党的自身建设,适合机关党建创造性地融人和服务《战略纲要》。我们要按照省委书记郭庚茂提出的“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方式和制度机制”要求,运用机关党建工作的“三准三专三聚三提”科学方法融入和服务《战略纲要》,抓好落实。

一、围绕“融入”定方向,运用“三准”抓落实

坚持“两分法”,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标准,使机关党建工作跟紧实施《战略纲要》的步骤。运用“三准”,一是把准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八点要求贯穿到机关党建工作中去,贯彻落实到《战略纲要》的实施中去,用坚强的党的领导保证《战略纲要》的落实。我们在今年全省机关党的工作要点中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任务,下发各级机关党组织贯彻落实。二是把准我省机关党建工作的实情。既要看到我省机关党建工作受到省委高度重视、开展力度大、成效明显,许多方面走在全国机关党建工作前面的一面,又要看到我省机关党建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一面,以更高的标准做好机关党建工作。三是把准本地本部门机关党建工作的症结问题。机关党建问题不解决好,就不可能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会影响《战略纲要》的实施。要动员和帮助各地各部门机关党组织查找哪些是机关党建工作的症结问题。据初步查找,我们认为,一是有的机关党组织没有完全实现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的统一;二是仍然存在机关党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三是个别党务干部责任心不强;四是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交流缓慢、出路不畅;五是一些地方和部门落实中央《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不到位。各级机关党组织要齐心协力解决好这些机关党建存在的症结问题,做到既聚精会神抓党建,使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又保证党建工作强力推进《战略纲要》的实施。目前,省委组织部与省直工委已联合组织调研,重点了解和检查地方党委及其机关工委和各部门党组(党委)抓机关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情况、机关持续深入改进作风情况、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等七个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发现和解决机关党建中的症结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采取多项措施抓落实:出台、试行《关于加强机关党委、机关纪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机关“两委”书记拟任人选在提名环节的沟通,选拔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担任“两委”书记,推动机关党委书记由部门党组f党委)书记或分管人事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兼任。健全和落实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制度。认真落实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全省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意见》,以制度的刚性执行保证作风建设的实际效果。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和我省《关于加强省直机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制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具体办法,确保机关党组织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执行到位。广泛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用活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制度、力求服务实效中,不断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进农村、走社区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开展进产业集聚区、进“三山一滩”调研服务活动。把机关党建融入和服务《战略纲要》的过程,转化成推进我省机关党建工作的外动力。

二、围绕“融入”把重点,运用“三专”抓落实

“三专”,即抓住机关党建的主要矛盾,列出专题,针对每个专题研究制订专门方案,组成专业队伍,搞好调查研究。目前,我省机关党建工作运用“三专”抓落实,已列出了四个重点调研专题:一是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激发机关干部尽职尽责,在推进《战略纲要》落实中当先行、作表率。二是如何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建立机关党建责任体系。三是如何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战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促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四是如何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增强机关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省直工委将于近期完成调研组调研情况的汇总,形成专门方案,使四个专题的调研和破解进入实质阶段。同时,要充分发挥和吸纳四个方面的积极性:省直工委机关各部门的积极性,由工委机关各部门及省直机关厅局承接相关专题,限时拿出调研报告;市直和直管县(市)直机关工委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调研成果与省直工委对接,汇总意见和建议,形成有效的对策和办法;专家学者、专门机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理论素养高、研究问题站位高、研究策略深的优势,吸纳他们的研究成果;学习借鉴中央和外省党工委的研究成果。

三、围绕“融入”出实招,运用“三聚”抓落实

运用“三聚”,一是聚焦,聚焦机关党建的关键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融入和服务《战略纲要》作为机关党建的关键点之一,在抓关键点上用力,用抓关键点的成效检验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今年上班第一天,省直工委就邀请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为工委上了一堂生动的实施《战略纲要》的宣讲报告课,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为切实帮助全省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省直工委组织专门力量精心编辑了《百题问答》小册子,把《战略纲要》应学应知应会的重点要点勾勒出来,将1.2万本小册子下发全省各级机关党组织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引领学习、创新学习、推动学习,并要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倡导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战略纲要》知识竞答活动。二是聚神,聚精会神抓突破。要聚精会神突破所辖范围、所辖部门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重点问题和倾向性问题。今年,我省各级机关工委要针对一些单位党内政治生活不严格、不规范问题,按照上级要求,定期梳理机关各部门领导干部过党内生活的情况,及时向同级党委报告,向同级组织部门反映,以加强各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组织观念和担当意识。要建立层层述职、层层报告工作制度,研究并试行机关党建述职述评联考办法,建立省直机关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试点,即机关党支部向机关党委述职,机关党委对机关党支部考评,机关党委向机关工委述职,机关工委对机关党委考评等。同时,机关工委要认真、严肃行使好《条例》赋予的“同意权”和“审批权”。三是聚力,集中攻关,以重点突破带动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推进。发动全省机关党务工作者和广大党员干部,整合各类资源,对机关党的建设、机关党建服务《战略纲要》遇到的“拦路虎”和“瓶颈”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实现全省机关党建工作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和促进《战略纲要》落实的目标。

四、围绕“融入”求成效,运用“三提”抓落实

运用“三提”,即牢牢把握提升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提升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效果这个落脚点。要把评价机关党建工作的标准定在党建工作“三个提升”上,定在机关党建融入和服务《战略纲要》上,定在机关党建和《战略纲要》双推进、双见效上。一是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要做到全省机关党建工作站在全省工作大局的高位来谋划,要突出重点抓推进、注重创新增活力、讲究方法求实效。二是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要做到省委和市(县)委有部署,各级机关党工委就立即跟进,有行动、有举措、有成效,在服务和融合《战略纲要》中体现工作成效和自身价值。三是提升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效果。要做到机关党建工作与《战略纲要》实施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大力开展好“中原更出彩,机关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党务干部是党建工作和实施《战略纲要》的骨干力量,要引导机关党务干部心中经常装着忠诚履职尽责的几件事,时不我待,加强学习和实践。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有威才有力,有力才有效”的理念,不与别人比权力,要与别人比奉献。用心做事,追求卓越。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机关党务干部队伍。要抓好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机关党员干部是实施《战略纲要》的生力军,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对党忠诚的形象、践行宗旨的形象、敢于担当的形象、廉洁勤政的形象,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促使机关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争当实施《战略纲要》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