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

时间:2022-01-27 11:24:33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医疗服务;卫生资源;公平;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D 6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2)06-0521-05

“看病难、看病贵”其根源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最为关注、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公平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是公平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维护健康公平,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然而,真正实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公认卫生资源分配公平性最好的是两类地区:一类是实行全民免费的国家,如英国和北欧国家;另一类是全民都不免费的国家,如非洲一些酋长国,从酋长到平民一律自费。除此以外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破解这一难题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而我国是这其中公平性排序靠后的国家之一。本文从转型期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医疗卫生诉求入手,对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一、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关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主要从政府责任、需求幸福、基本权利、能力发展等方面论述卫生资源应如何公平分配,研究多偏重于法理和伦理道德。比较有代表性的如:W,凯姆利卡认为,如果人们的不平等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影响而非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政府有责任纠正这种不平等。马克斯・韦伯认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是政府谋求和维持政治合法性的责任目标,合法性是人们对享有权威者地位的确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哈贝马斯认为,只有政府贯彻公平、正义、平等的原则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世界人权宣言》中指出,人的尊严是所有人权的核心,人的任何基本权利从根本意义上讲都是为了体现和维护人的尊严。社会契约论者认为,政府权力的产生是公民与政府之间契约的结果,其目的是维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

国内关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置主体、筹资公平性和城乡差距等方面。在配置主体方面:彭志丽、何洁仪针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力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发挥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刘媛媛认为,对于医疗卫生领域市场化改革,政府要保证一定比例的财政卫生支出,否则市场机制一旦出现严重失灵,会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损失,因此政府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主体上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主体责任。在筹资公平性方面:毛瑛、张仁吉等人对卫生筹资公平性调查后得出经济收入水平越低的人群,医疗卫生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越大,表明卫生筹资的不公平性的结论;姚有华、冯学山认为,卫生经费投入要向农村、欠发达地区以及弱势群体倾斜,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刘民权、李晓飞、俞建拖认为,政府卫生支出的水平、结构以及负担比例影响了国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在城乡差异方面:刘明慧认为,应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城乡差别;陈文贤、李蕾等认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医院经费投入要向农村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倾斜;苗艳青对江苏、山东、河南、四川4省8县46个村庄进行入户调查分析后认为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二、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辽宁卫生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和政府相关文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代表性,选取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总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护士师的总数和这些指标每千人口的相应数据及财政补助收入,对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上,运用洛伦兹曲线法分别从人口和土地面积两方面对辽宁各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可及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辽宁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洛伦兹曲线是反映公平的重要工具,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基尼系数就越大,说明公平性越差,反之公平性越好。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1是绝对不公平状态,也不会小于0,0是绝对公平,小于0.3是最佳平均状态,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0.4为警戒状态,0.4~0.5是不公平,0.6以上是高度不公平状态。本文根据绘制的洛伦兹曲线,运用几何图形分块近似逼近计算的方法直接计算出基尼系数,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精准,避免了由于拟合函数的误差导致结果的失真。

三、研究结果分析

1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公平性分析

千人口人均卫生资源占有量不仅是评价医疗卫生服务可得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重要依据。根据2009年《辽宁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在对辽宁省各城市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护士师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按各城市人口累积百分比绘制了辽宁省各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洛伦兹曲线,如图1所示。

各城市医院(卫生院)床位、卫生总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护士师的五条曲线弯曲程度很小,且非常接近。根据曲线计算出来的医院(卫生院)床位基尼系数为0.129,卫生总人员基尼系数为0.143,卫生技术人员基尼系数为0.119,医师基尼系数为0.124,护士师基尼系数为0.183。其中护士师基尼系数最大,卫生技术人员基尼系数最小,但都没有超过0.2,说明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从人口分布角度看是较为公平的,五种卫生资源的配置是基本相同的。

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土地面积公平性分析

按土地面积百分比绘制的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洛伦兹曲线如图2所示,与按人口累积百分比绘制的洛伦兹曲线不同,按照地理分布绘制的医院(卫生院)床位、卫生总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护士师五条曲线弯曲程度较大且比较接近。根据曲线计算出来的医院(卫生院)床位的基尼系数为0.325,卫生总人员基尼系数为0.344,卫生技术人员基尼系数为0.345,医师基尼系数为0.339,护士师基尼系数为0.381,上述五类医疗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上,最大的护士师基尼系数0.381接近于0.4的警戒状态,这说明从土地面积看,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各项指标均已偏高,并接近警戒状态,公平性和可及性不够理想。进一步研究发现沈阳、大连两个中心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14.4%,而医疗卫生资源却约占全省的38%,其中医院床位占36.9%;卫生总人员占38.7%;卫生技术人员占39.3%;医师占38.5%;护士师占41.9%。由此可见,在高额利润的市场机制作用下,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必然向经济发达、居民收入相对较高,需求与支付能力较强的地方流动,如果调控不力,势必造成马太效应,这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贫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比较分析

而从2000-2009年辽宁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看(见表1),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拥有量明显高于农村。千人口床位数10年变化均值,城市7.22,农村1.362,城市是农村的5.3倍;千人口专业卫生人员数均值,城市11.066,农村1.863,城市是农村的5.9倍;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均值,城市8.531,农村1.477,城市是农村的5.7倍;千人口医师数均值,城市3.501,农村0.644,城市是农村的5.4倍;千人口护士师数均值,城市3.171,农村0.379,城市是农村的8.3倍。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十年间延续了差距且非常不公平的事实:城市占有了80%的医疗卫生资源,甚至更多,而这种差距和不公非但没有明显改变,反而有加剧的趋势。这种不公平不可避免地体现在了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上,导致城乡居民健康和疾病模式的差异。城乡之间健康水平差距大,城市居民已经基本完成了疾病模式的转变,其面临的卫生健康问题,更多是“后医学时代”所要解决的问题;而农村居民仍处于疾病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他们仍然处于“医学时代”,需要通过改变基本卫生就医条件等加速疾病模式的转变。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城乡出现健康不公平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城乡医疗保障和卫生供给领域职能缺位,将应承担的职责交给原本就失灵的市场。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4 城乡财政补助收入分析

“十一五”期间是辽宁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65.6亿元(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1.2亿元(2009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以上,年均增速超过全国(1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平均增长水平。但高增长没有带来医疗卫生资源的高投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距没有得到明显改变。从财政补助收入的相对量上看,城市医院是县级医院的6倍左右(2009年下降到3.9倍),是乡镇卫生院的5倍左右(2009年上升为6.7倍);从绝对总量上看,城市医院的投入是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投入总和的3倍之多,延续和加剧了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两极分化的趋势。

5 辽宁与全国卫生资源平均量比分析根据对2010年《辽宁卫生统计年鉴》数据统计,辽宁省总人口4 260万,医院床位数:174 368,卫生总人员数:278 986,卫生技术人员数:221 875,医师数:92 033,护士师数:83 726,千人床位数:4.09,千人卫生总人员数:6.55,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5.32,千人医师数:2.16,千人护士师数:1.96。上述数据与全国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辽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高于全国平均总量约10个百分点,说明辽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充足,见表3。另从表3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3―2009年的近7年间,辽宁省的医疗卫生资源,除了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环比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外,其余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均变化不大。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虽然辽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新增资源投入不多,比重不大,其增量对存量的“杠杆”和调节作用无法明显体现,因而结构不合理、配置不公平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别从人口、土地面积两个方面对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土地面积角度配置的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低于从人口角度配置的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说明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的可及性略显不足。从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80%以上的医疗卫生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极度匮乏;从财政补助收入的相对量和绝对量上看,城乡差距巨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严重。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不仅与辽宁城市人口多、交通发达、国内生产总值高、居民收入低的特点有关,而且与政府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主导责任的缺失有关。

2 建议

(1)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

在实施均衡发展战略中,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合理性,有效策略之一就是处理好总量、增量与存量的关系,从表3可以看出辽宁近7年来卫生资源总量增幅均在1%左右,控制总量基本实现。但如何限制、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则有待进一步解决。推进辽宁医疗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关键要在资源存量与增量的调整上下功夫,要坚持供给结构在投资结构的带动下,按照需求结构的要求,用投入适当比例的优良增量带动和改变较多的落后存量,并通过资源重组与整合,促进存量资源的合理流动,在流动中实现长线补短线,由供给过剩转为供求平衡,由利用效率低转为利用效率高。

(2)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逐步改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的格局

“十一五”以来,辽宁在落实国务院振兴东北战略中,率先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2011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大关,意味“量”的“加速度”扩张与释放,财政一般预算实现2 640.5亿元意味“质”的提高。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使政府可以有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增收富民已成为辽宁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大主题。在健康公平的前提下,政府应逐步提高和改善辽宁人民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改变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在政策导向、投资比重、扶持力度、持续程度上重点向卫生资源贫困地区和基层倾斜,并在新增资源的初次分配和存量资源的再次分配中,坚定不移地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作为扶持的重点。财政投入要坚持能力与需求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福利改善的同步,经济社会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2

一、团队三下乡概况

根据学校团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湖南师范大学xx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八大计划”精神,今年暑期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按照“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指导方针,组织和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部署,推动农村医疗和社会发展,结合医学院实际,动员青年学生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推广和扶助农村医疗卫生计划,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宣传“绿色中国青年先锋”两型社会建设,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落到实处,医学院院队一行共计16人,其中随团指导老师1名,学生15名,赴娄底冷水江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医学院赴冷水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冷水江团市委的高度重视。在学校党委、行政和团委的统筹安排下,在冷水江团市委、各乡镇团委和各企业的协助下,经过全体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医学院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更值一提的是,较以往医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本次“三下乡”活动更体现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宗旨。义诊活动始终贯穿整个下乡过程,医学院学子们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活动突出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专业理念,体现医学生“献身医学,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庄严使命。“三下乡”义诊活动共测量血压699例,检测血型321例,检测色觉17例。

此外,“‘世界锑都’粉尘对环境及周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湖南省边远地区老年人自杀行为研究”和“湖南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运行情况”三大课题的调研工作顺利结束。本次三下乡共完成调研问卷966份。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均有很突破。

二、个人工作概况

此次三下乡,除指导老师外,其余队员分编为医疗专员、宣传专员、调研专员和后勤专员。我为医疗专员,医疗专员的工作从头到尾都没有间断过,前期负责清理药品、准备宣传资料以及协同后勤专员购置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材。因为此次三下乡与以往不同,每至一个地点都会进行义诊,几乎可以说每天义诊与调研同时进行,所以中期医疗专员除了每天完成分配的问卷之外,还必须及时对医疗物资进行清点、补充和整理,对每天义诊进行相关安排,以及统计、汇总义诊结果。后期则协同调研专员完成数据汇总、输入及协同宣传专员整理、上交个人心得和总结。

在医疗专业中又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前期我主要负责医疗物资的提取和搬运;中期除了调研问卷主要负责医疗物资的补充、义诊现场的机动人员安排以及义诊结果的汇总;后期整理、输入调研数据以及上交个人心得。

本次三下乡,医疗专员的工作完成得较好,在药品清理和准备上都比较及时到位,也充分地考虑到了个人不同方面技术的优势而分配义诊工作,同时每天的义诊结果也及时地汇总并且交由宣传专员用作网络宣传。但是仍有不足。虽然前期工作和后期安排跟其他各个小组衔接的都很好,可是开始的时候在义诊现场与后勤专员的工作衔接有点混乱。在以后的安排中,尤其是现场安排,因为人员事情比较繁杂,所以得事先把现场安排的先后顺序理出来,先布置哪里,再布置哪里?然后根据布置的性质进行适当合理的人员安排。此外,医疗专员应该是义诊的主导,由于药品的清理和放置都是医疗专员负责,所以,医疗专业对药品的放置比较熟悉,摆放和使用药品比较得心应手,应该把医疗专员的义诊知识要求更为严格,让医疗专员着重负责义诊;不应该把医疗专员分出去做调研,而导致义诊开始的时候因为寻找药品和医药器材而导致现场混乱。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3

高血压防治在农村和城市中存在巨大差别,农村高血压防治情况严峻[1],乡村医生作为最基线的高血压管理者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2009~2012年连续对云南多个县的乡村医生进行了现状调查及高血压培训,试图总结出较为有效的乡村高血压培训模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开始对西盟佤族自治县、龙陵县、云县、沧源佤族自治县、马龙县、勐海傣族自治县全县乡村医师进行高血压调查及培训。由当地卫生局或县、乡政府负责通知辖内所有乡村医师参加。由昆明市选派高血压方面专家下乡进行培训。

 

研究方法:以武阳丰主编的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为教材[2],先对培训教师以此教材为标准进行培训。对参加培训的乡村医师先以调查问卷进行基本情况调查,然后进行6~7学时的《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培训,在培训时免费发放基层常用的氢氯噻嗪、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倍他乐,并在培训前后分别接受不记名的培训教材内置“高血压基层防治规范培训问卷”测试。并对调查问卷及测试进行综合整理。培训问卷包括了高血压诊断标准、生活方式改善、常用降压药分类和高血压治疗原则等19个问题。发试卷1224份,回收1224份。回收率100%。

 

统计学处理:各部分数据均使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水平。

 

结 果

基本情况:1224名乡村医生中,男843人(68.9%),女381人(31.1%),平均年龄38.6±18.8岁,学历以中专或高中为主(62.4%)、行医方式以中西医结合(42.5%)和西医为主(41.7%)。

 

乡村医生培训前最常开具降压药结果是复方降压药排在第1位,其次是西药中的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β受体阻滞剂,详见表1。

 

培训前,乡村医师对高血压的发病趋势增高有了解,但在如何处理上存在欠缺,尤其是继发性高血压处理、老年高血压处理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回答准确率较低,经培训,乡村医生在高血压防治理论上均有明显提高,较培训前差异显著,见表2。

 

通过调查问卷,乡村医师获得高血压防治新知识、新方法的主要渠道是专题讲座(56.6%)。开具高血压药物选择药物的主要根据是教科书(48.5%)和药品专题讲座(24.6%)。实际工作中最需要哪方面知识中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84.6%)和特殊高血压的诊治(56.9%)最为需要。

 

讨 论

高血压治疗的群体达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已有资料显示[3],在城乡高血压控制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城市高血压防治步向优化管理,而乡村高血压防治一方面是高血压患病人数的剧增,另一方面却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的明显偏低。这种情况除了和农民本身不重视高血压外,也很大程度上和直接与农民接触的一线乡村医师高血压防治水平有关。本文研究显示,乡村医师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在高血压防控知识方面欠缺,药物选择也已短效、价廉的降压药为主,和刘莉等在辽宁农村调查结果相符[4],也证实了乡村医师对高血压管理的不足。

 

在如何提高农村高血压防控水平上,不同研究也探讨了各种模式,山东于保荣试行了农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免费药物补偿的做法[5],结果显示存在用药方案科学性欠缺、工作经费和管理不到位问题,建议对高血压实行个性化管理,而培训基层医生是对广大农村高血压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的重要途径[6],本研究也显示在1~2天的集中培训中,乡村医师对高血压的防控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北京王馨的研究更是显示了社区和农村医师在社区使用《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能有效提高社区医生对高血压的诊治水平,并显著降低相关医疗费用,提示《规范》对改善我国高血压防治状况具有重要推广价值。通过本研究再次显示加强对乡村医师高血压的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投入,提供多种机会对一线医师进行培训,强化村医对高血压综合防控意识,使农村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尽快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易,卢竞前.农村高血压调查及防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1):94-96.

2 武阳丰.高血压防治基础实用规范[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1.

3 卓郎,韩令才,陈娟.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3):35-36.

4 刘莉,于丽娅,穆慧娟,等.辽宁省乡村医生抗高血压药物开具习惯现况调查[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5):331-333.

5 于保荣,马吉祥,张小娟.农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免费药物补偿的做法及效果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0,9(278):31-33.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4

拉了一把椅子,刘宏兆面朝窗户坐下。最近两个月来,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在2006年提出的“乡医”理论,这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看病难的“良方”,终于在数年后的春天里走向大众。

2月18日,“关于扩大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点范围的通知”春风化雨般洒落在河南大小乡镇医院,让一个个在为争取“合法行医”资格的艰难跋涉者欢呼雀跃。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解决部分地区乡镇卫生院缺乏执业助理医师的问题。”“在岗行医但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单独命题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给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进行执业注册,并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执业。”这个结合实际情况,为乡镇卫生院量身打造的考试制度,正是刘宏兆“乡医”理论的精髓所在。

破解“缺医”

早在2006年,现任河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的刘宏兆,就开始思索一个足以惠及8亿农民的大事情。

尽管,“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走上行程,尽管,“农村医保”业已拉开帷幕,但看病难仍然是困扰我国8亿农民的心头大病。

根本原因是什么?缺医。

我国当时的医疗体系和相关政策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护士管理条例》,医生及护理人员从业必须首先取得医师、护士执业资格,否则,均视为非法行医。这个专业人才的准入政策,没能很好地结合城乡差异,使人才的遴选,不加区分地设置在同一个门槛上。于是,很多人开始为“执业医师资格证”而终年拼搏。

由于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并非易事,别说农村,许多城市医院也急需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农村医疗条件和工资待遇与城市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很自然地,一大部分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便如潮水般涌向了城市,使坐落在乡村的乡镇卫生院陷入了荒凉的境地。

从此,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了农村医疗人才进军城市的通行证。

除此之外,执业医师资格证也让不计其数的医学学子深感困惑。仅以河南为例,每年从医学类本科、大专院校走出的医学类毕业生有6800多人,中专生有1.7万人,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国家医师执业证书,这些由国家投入巨资培养出来的专业学子就这样被堵在了医院门外。

从学校走入社会后,由于没有行医资格,他们无法把4年、甚至5年积累的知识学以致用。为了谋生,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弃医寻求其他门路。然而在遥远的农村,被疾病困扰的农民对他们却翘首企盼。

像一个苦思冥想的学者,在刘宏兆内心深处,一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缺医的“乡医”理论,正紧张有序地谋划着。

“驾照”之鉴

刘宏兆提出的“乡医”,并不是乡村医生的简称,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介于国家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之间,又一个医务群体的代名词。

刘宏兆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尽快建立新的医疗体系,逐步推进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应积极推行《中西医乡(镇)医制度》,发展和继承中医文化的优良传统,推动农村中西医类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应积极推进《乡(镇)医执业制度》,放宽渠道,让按现行人才政策尚未及时取得国家医师、护士执业证书的医护专业类中专以上人员,经培训,颁发乡镇医师执业证书和乡镇护士执业证书,使其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区域内按规定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为什么只发‘A照’?为什么不能给这个庞大的队伍发‘B照’,让他们在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学以致用?交通行业机动车驾驶证的考试体制很有借鉴意义。”刘宏兆如是说。

“国家医师”――“A照”,“乡医”――“B照”,刘宏兆的这个比喻让人耳目一新。按照刘宏兆的理念,获得“B照”的“乡医”只能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行医,他们还不具备国家执业医师的资格,不能随便“开客车”,他们可以在乡一级医疗机构流动,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的乡镇医疗机构都可以流动。如果真能这样的话,保证农村医疗队伍的稳定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一石击水

2007年4月22日,针对刘宏兆“乡医”理论而专门召开的“乡镇医生执业资格问题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吉林厅隆重召开。

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于生龙,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健康报》社副社长蔡顺利……来自全国医疗卫生界的专家学者、基层医院代表、乡村医生代表和主流媒体的记者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多数专家学者对刘宏兆的“乡医”理论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孙隆椿:刘宏兆的这个设想,核心就是要充实并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医疗队伍,让这些人扎下根来,实实在在为农民的健康服务。我希望,刘宏兆的这些想法以及会上代表们的研讨内容,能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为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于生龙:对刘宏兆提出的“乡医”理论进行探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前瞻性,是解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执业人员如何更好执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乡镇卫生院确有一部分有真才实学、相当优秀的人才,但他们确实又没有执业资格证,说白了,他们行医是名不正言不顺,但乡镇卫生院又离不开他们。刘宏兆提出的“乡医”理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建议,在条件许可下,多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寻求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让理论变为现实。

沈志祥:这几年,由于党和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总体上,我国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成绩不小。但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问题,在很多乡村还存在。从为百姓的医疗健康服务方面来说,乡镇卫生院肩负着重大责任,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及目前的待遇等问题成了乡镇卫生院队伍建设的一个瓶颈――这就是我们大家坐下来进行探讨、梳理思路,给各级部门提供积极、有意义、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的全部意义。

蔡顺利:“乡医”理论,对解决农民看病难、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医疗卫生队伍提供了理论前提,这个理论的可行性很强。我国目前的城乡差别还很大,表现在医疗卫生方面就是乡镇卫生院连一个中专毕业生都留不住,可是,城市的医院竟然硕士生都不要了。造成这种人才失衡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待遇和环境的问题,还有政策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常说理论要联系实际,刘宏兆提出的“乡医”理论恰巧符合了我国的国情,同时,也符合我国的医疗政策方针。

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同一层层能量不减的汹涌波澜,刘宏兆的“乡医”理论迅速在全国蔓延。三年时间,这个意义非凡的理论,众望所归地变成了用之于民的精良之策。

治本之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解决好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医疗卫生工作举足轻重。

“城乡差距,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既然存在差别,就要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寻求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刘宏兆说:“要想解决好农村群众的就医问题,关键就是解决好医务人员的问题,办公楼好建,设备好买,药品也好办,如何把人调配到位才是关键。”

点燃一支烟,刘宏兆若有所思。

乡镇助理医师考试,确实能够缓解农村缺医的现状,但这个考试的对象还仅仅限于乡镇医院的从业人员。从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来看,若能从制度上将大中专院校学医的学子吸引进农村,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对乡镇卫生院具有无可取代的“造血”功能。

如同久旱突降的甘露,“乡医”理论正润物无声地为饱受“缺医”之苦的乡镇卫生院给予滋养。毋庸置疑,随着“乡医”理论进一步应用于现实,被“看病难、看病贵”所困的亿万农民,定会拥有一条顺畅便捷的绿色就医通道。

链接

乡村医生生存状况调查

“在调查的100个乡村医生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53岁,平均年龄63.14岁;行医时间最长的60年,最短的31年,平均43.6年;月收入最高的1000元,最低的50元,平均月收入342.7元;身体健康的84人,有各种疾病的16人”。这组数据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村医马文芳在今年开两会前调查得出的,他建议尽快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老有所养。据悉,这是马文芳第四年不间断地反映村医的待遇和养老问题。

2011年春节前,马文芳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自费赴山东、河南和湖南3省就乡村医生待遇及养老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共去了18个县的100个村的100个村卫生所,调查乡村医生100人、卫生所其他成员104人,填写“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调查表”100份。调研结束后,通过分析这些数据,马文芳总结了乡村医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负担沉重。一本乡医证要支付卫生监督等部门的千元左右的费用,家庭生活成本高;任务繁杂。除了治病外,还担负着儿童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工作;装备落伍。除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样外,没有其他诊疗设备;“人老网破”。年轻村医补充不进来,乡村医生队伍后继乏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正面临着“人老网破”的威胁。

为此,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马文芳提交建议,加快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明确乡村医生身份,将乡村医生的人事关系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规范用人程序,明晰乡村医生医疗卫生职能的法律地位,提升乡村医生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职业归属感。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国家基本药物; 临床应用;模拟医院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57-02

随着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公布与逐步推进,临床医务人员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临床医务人员服务工作,医务人员如何在新的医疗体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行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按照国家对基本药物制度培训要求,吉林省卫生厅切实加强了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积极开展各单位及所辖乡镇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了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加强对培训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吉林省卫生厅决定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培训基地。本文选取2011年吉林省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2个班级的学员,进行传统教学与模拟医院情景教学,对教学效果进行临床评估。现将教学探析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

选择2011年吉林省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两个班为教学研究对象,每班各选80名学员为研究对照。

1.1 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班为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法;其中女生49名,男生21名,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5.9岁。

1.2 乡镇卫生院医师班为试验班,采取模拟医院情景教学法:其中女生45名,男生25名,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6.8岁。

1.3 两组学员均为吉林省长春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平时表现、性别、年龄等各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2.1 对照组进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采用传统教学 按照教学大纲,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课教学。教师按照教学要求,考察学员理论课的掌握情况。

2.2 试验组进行模拟医院情景教学

2.2.1 模拟医院情景教学的实施

模拟医院情景教学实施过程(1)以卫生部制订的《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参考大纲(化药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参考大纲(中成药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参考大纲(化药部分)》(附件)为指南,以《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系列教材为蓝本结合临床实际,设计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中的教学模式如模拟医院情景教学的大纲、教学计划 情景教学教案、PPT讲课稿、临床操作考核项目、考试内容、实施方案及流程。(2)根据吉林省乡镇医院的条件及在职医师的综合情况进行情景教学设计,同时让医院的指导教师和学员给予综合评定,补充改进,定稿。(3)参照模拟医院情景教学大纲,各班均进行讲授理论知识,教师精讲教学内容后,同时设计相应的考试内容。并布置学员在模拟医院情景教学中面临的任务。然后按总学时的40%安排模拟医院情景教学。将试验组分成每小组8人,共l0个小组进行乡镇医师模拟医院教学,每组指定组长1名,副组长1名,教师指导每组的学员编写用于针对吉林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乡村情景剧,由组长负责情景剧的编写出台,副组长负责全员参与,同时负责全员对于情景剧的学习。学员根据所涉及药物的药理作用等,结合乡镇医院的实际设施及医疗条件,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编写国家基本用药应用剧情.并担任剧中角色,要求8名小组成员均参与模拟医院情景剧表演,学员在情景剧中担任医师、药剂师、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角色。编写剧本时鼓励学员在结合临床实际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体现《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系列教材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乡镇医院医务人员应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实际经验,构思现在生活中应用国家基本药物可能出现的情况,对现实乡镇卫生院应用临床国家基本药物进行情景模拟。以学员为主角对患者进行问诊、检查,解答他们所提出应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疑惑问题,如处方药与非处方用药区别、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和需要现场及时抢救的急诊与危重症,这些疾病与病症可以利用国家基本药物进行处理中的意义等。同时对于临床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如经济纠纷、医患纠纷、用药处理纠纷等,每位学员要面对各种基层医院实际情况模拟表演。教师负责对模拟病例进行整体把握,对不符合乡镇医院实际情况的模拟病例及临床实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并加以完善。

2.2.2 模拟医院情景教学的实践

(1) 模拟医院情景训练的实践流程:利用我校模拟医院实训室及现代化模型和设备布置实训现场按规定的角色扮演;结束后每组选取学员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分析、制定改进措施。(2)充分利用我校模拟医院实训室一切可利用的模型及设备,创设情景现场 (3)在教学表演中,提前进入设计好的情景现场里,如药房,诊室,护理站等。各个角色进入情景教学的实施内容。(4)情景教学结束后,学员总结分析出现的问题,教师根据模拟医院情景教学进行评价、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医药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促进合理有效用药,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最终将达成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国实施。

2.2.3 模拟医院情景教学效果评估

(1)考试分数评价:2011年吉林省乡镇医师和乡镇全科医师两个班级在教学结束后,用同一套与教学大纲一致的考卷进行课后闭卷考试,试卷内容为《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教材中的理论知识。(2)教学评估:了解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中模拟医院情景教学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大纲要求设计教学效果评估试卷,试验班和对照班通过问卷评估,优:认为模拟医院情景教学有趣,国家基本药物容易记忆,与基层医院用药实际状况联系紧密。良:认为国家基本药物教学容易记忆,印象深刻与基层医院用药实际状况有一定的联系。可:认为教学一般化,与基层医院用药实际状况无直接联系,需课后记忆。差:认为枯燥,乏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与基层医院用药实际状况无关联。(3)临床诊治能力评估:摸拟乡镇医院实际,设计国家基本药物与临床一般用药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对两组学员进行考核,评出优、良、差指标。优: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国家基本药物的知识解决临床常见问题,能够随机应对各种医疗纠纷。良: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能够及时应用国家基本药物。可:基本掌握所学知识,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应用国家基本药物。差:不能掌握所学知识,不能应用国家基本药物。通过三个方面综合考核,评估模拟医院情景教学模式对学员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学员对模拟医院情景教学的感受和希望。

2.2.4 统计学方法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模式的研究――模拟医院情景教学。结果采用SPASS 17.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组间t检验,以P

3.结果

3.1 模拟医院情景教学考试分数的评价

试验组考试分数>85分者为35例,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P

表1两组考试分数评价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2 临床应用国家基本药物能力评估

优:试验组共39例,对照组12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良率为,86.25%,对照组优良率为37.50%。及格:试验组共16例,对照组37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考试分数评价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4.讨论

模拟医院情景教学中与临床国家基本药物用药紧密相关,让学员主动参与情景设计、扮演不同角色、讨论发言,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抽象、枯燥乏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传统教学方法,模拟医院情景教学,教学活动变得生动直观、富有趣味性、易理解、易记忆。使吉林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更好的掌握了国家基本药物中各系统、各章节疾病概述、诊断要点、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基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通过学习,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和需要现场及时抢救的急诊与危重症,这些疾病与病症可以利用国家基本药物进行处理;通过模拟医院情景教学法对国家基本药物的学习,全面掌握了应用国家基本药物处理多发病、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获得基本药物的可行性,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医药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促进合理有效运用国家基本药物,减轻人民群众负担,进一步推进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省实施。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对于规范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维护患者健康权益,引导广大患者形成科学的用药习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对于规范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维护患者健康权益具有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枚;许兆亮.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系列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1

[2]张燕.情景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产褥期产妇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24期

[3]肖波;赵晓华.情景教学在社区急救培训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02期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6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1

  为了强化乡村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掌握基本的中、西医适宜技术,提高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进我县三级工程深入实施,县卫生局和我院于10月份全面为全县乡村医生进行全面培训。

  此次培训我们请来了省医院的专家和哈医大的老师,同时还有我院核磁科的专家和呼吸科的主任为乡医们进行讲课,老师们精彩而专业的讲课为乡医解答了许多疑难的问题,让他们满载收获。

  卫生局采取三项措施确保乡医培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一是加强领导。乡镇卫生院成立乡医培训领导小组,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做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健全考勤制度,严格培训纪律,力争使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达到100%,确保培训人员按规定要求时间参加培训。我院院长是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于不按时参加培训,不认真学习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并报卫生局备案,对于屡教不改者,年终考核为不合格,取消其乡医资格。

  二是保证学习质量。参加培训人员必须认真听讲,做好记录,遵守培训纪律,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三是加大监督力度。卫生局将培训点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发现培训班点人员不齐,培训纪律松散,追究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点负责人责任,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较为严重,造成一定影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和处罚。乡医培训工作结束后,各培训点要向市卫生局上报培训工作总结。

  此次乡医的培训非常的成功,我们相信第二期的培训会更加的圆满,这样的工作以后要多加开展,为提高我县乡医的专业水平多努力。同时也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更积极主动的推动乡镇文化的发展,真正的做到位百姓谋福利!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2   

  您好!

  我于xxxx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院校毕业后到本院工作,xxxx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多年来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xxxx年1月调任二甲办。xxxx年调任质控办。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工作中,积极围绕医院工作方针、制度,以提高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努力工作,能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经常参加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并发症及合并症,熟练诊治各种急症、重症。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自任现职以来,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担任质量控制员工作期间,严格按照作要求,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定期检查落实,掌握科室质控情况。配合科室领导,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在创建办期间,积极努力工作,服从安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创建任务。

  医德医风方面,严格自律,从不收受红包和开单提成,对待患者热情主动,态度和蔼。工作认真负责,遵守上岗纪律。综上所述,本人从政治表现、任职年限、业务技术、医德医风等方面符合评审标准,本人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3

  为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村卫生室建设步伐,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乡乡村医生进行分期例会培训,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卫生所防备、保健、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人口3024人,辖7个自然村,6个卫生所,每月例会及培训一同进行,为强调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我乡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乡村医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院领导身体力行,亲自参加并督促每次例会培训的安排和落实,正是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才使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每期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今月6人参加考试,全部及格,培训合格率为100%。

  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应用较新诊疗技术手段的能力,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培训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7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1

  为进一步增强我镇农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建设,规范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工作管理,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培养具有综合执业能力,适应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乡村医生,满足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项目工作。按照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卫生部《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各年度培训计划,依次开展培训工作,现将总结如下。

  全镇基本情况:新桥镇位于项城市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下辖29个行政村民委员会,108个自然村;20xx年末,全镇总户数17737户,总人口68168人。

  一、完成培训目标

  为了更新乡村医生的知识,提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每季度培训一期,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培训,已完成两期培训。

  二、培训对象

  经考试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并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83名。

  三、培训内容

  一、卫生法律法规;

  二、临床医学;

  三、内科常见疾病;

  四、外科常见疾病‘

  五、妇产科常见疾病;

  六、常见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七、儿科常见疾病;

  八、临床基本技能知识;

  九、预防医学;

  十、传染病管理与传染病防治;

  十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知识;

  十二、妇女儿童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

  十三、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知识;

  十四、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道德;

  十五、中医药适宜技术。

  农村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治与预防、合理用药知识、公共卫生知识、临床基本技术知识,另外增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专题讲座、新农合业务。

  四、组织管理

  卫生院在项目动前成立了乡村医生在岗培训领导小组,按年度制定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计划,对全期培训工作进行了部署。

  五、存在问题:

  1、村医队伍建设不稳定,更换村医比较频繁,有的村一人兼职防疫保健,工作任务重。在培训期间不能准时参加授课;

  2、部分乡村医生思想素质低,存在只抓个人门诊收入,不主动参与培训学习的现象较严重;

  3、全镇地理位置特殊,最远的村卫生室距中心卫生院20公里,对培训工作带来滞后。

  六、今后工作建议:

  1、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村医自觉参与培训。

  2、加强对村医队伍的建设,杜绝一人兼职防疫保健工作。

  3、加强对在岗培训工作痕迹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各项资料按规定时间进行上报并归档和分类保存。

  4、争取资金项目,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村医队伍,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2

  20xx年我院根据县卫生局的部署,组织我乡乡医进行集体培训和辅导,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训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乡村医生是农村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特殊,责任重大,在培训内容上,我院根据上级发放的影像教材,精心安排,指定专职医师对乡医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解读,居民健康档案和管理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健康教育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儿童保健基本知识与技能,孕产妇保健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慢性病管理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重症精神疾病管理服务规范,传染病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和处理,卫生监督于协管,电脑基本操作技能及信息化基本知识,很受广大乡医的欢迎,在培训形式上,不拘一格,例如,现场提问,现场演示,插入现实存在的问题及解答方案,开拓了乡医的知识面,在培训期间,乡医们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学习培训内容,考勤率95%以上,培训期间,大家就如何搞好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业及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宝贵意见。

  二、培训的初步成效:

  1、进一步增强了乡医的责任感及使命感,通过培训,广大乡医纷纷表示认识到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的意义,感谢上级政府对乡医的重视。

  2、提高了乡医的医疗和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培训内容是乡医最急需的,最实用的,同时开阔了乡医的眼界,参加培训的乡医普遍感觉收获很大。

  3、通过培训增加了卫生院与乡医的交流平台,为进一步做好乡医的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加强乡医培训的几点建议

  1、建立新农村乡医培训的长效机制,切实搞好乡医培训。

  2、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的时间和内容,从乡医的工作中最急需,最实用的内容入手,创新培训形式,尊重乡医的意愿,合理安排培训课程。

  3、充分发挥乡医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乡医不仅担负着基层医疗工作重要责任,也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乡医的培训和宣传,让其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在为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20xx年我院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切实重视乡医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我乡乡医的医疗技术和有关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水平,培养具有综合能力,适应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乡村医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方便,质优价廉,安全快捷的卫生服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的需要。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3

  在本次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期间,作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在考核期内认真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踏实工作、恪守敬业。现述职如下:

  一、执业道德方面:

  考核期间内,本人能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履行了一名医师的工作职责,按区卫生局指派于2009年05月至2010年06月在夷陵区樟村坪镇卫生院下乡支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力以赴地在临床一线工作。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恪守行医准则,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临床工作中热忱服务患者,忠于一个医生的圣神使命。

  在执业中,能遵守单位规章制度,遵守各项行医规范,坚决抵制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做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情,无损害医院的行为。对待患者一视同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节约医疗费用,不开大处方、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服务。

  二、业务水平方面:

  本人一贯能够认真并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条件。因此,在工作中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专业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于先后于19xx年11月至19xx年11月在同济医院妇产科、20xx年01月至04月在广州市中山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指导业务工作,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从而使自己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技术和方法。工作中能严格执行核心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发生。

  三、工作成绩方面: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8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凉州区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调查8个自然村,每个村调查60户村民,每户调查3个人,40个村共调查7200人;同时对5个乡镇卫生院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个村村医室的医生226人进行了调查。

纳入标准:①资料完整;②真实可靠;③完全自愿。本次采用入户调查和询问医疗机构中乡村医生的方法。对农民中医药的了解情况,求医取向及原因;生病时的选择与原因,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情况等方面作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200份,收回有效答卷5900份。乡村医生采用填写自编的调查表,内容主要有对当前中医药政策是否满意,中医药认识和中医药使用情况等,发放医务人员调查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182份。

结 果

生病时的选择与原因说明:①你生病时接受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吗?结果:经常接受中医药治疗1108人(18.78%);某病中药和西药都可治愈时选择中医治疗1818人(30.81%);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270人(38.48%)。②做出以上选择是因为。结果:认为中医药能治疗疾病3119人(52.86%);认为中医治疗慢性病效果比较好4222人(71.56%);认为中医适宜技术疗效高,价格低,方便的48%。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凉州区农村村民还是比较重视中医药,农村居民常见的许多慢性病如腰腿痛、胃脘痛,妇女月经病等目前用西药效果不明显,并且费用高,不良反应大,选择中医药或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火罐等也就成为必然。

农民对中医药的了解状况:对中医药比较了解973人(16.49%);某病中药和西药都可治愈选择中医治疗1818人(30.81%)。对中医药总体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中药味苦,效果好、省钱,但不可随身携带,中药适合于老年人、患慢性病的以及妇科疾病,西医确诊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②中医中药不良反应小,但疗效较慢,疗程较长,服用麻烦,不如西药方便。③中药保养性好,适合于长期服用;西药见效快,适于短期服用,总而言之各有所长,不可替代。④中药价格比较低廉,药源丰富,好多品种当地就有野生或栽培。中医诊断只要医生诊疗水平高就可以,不需大型医疗设备,可以节省许多检查费用。总之,中医药在农村受欢迎,但农民对中医药知识了解不全面,应加大中医中药的知识宣传力度;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中药自身的弊端亦是影响村民部分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

乡村医生对中医药的了解及使用状况:认为中医能治病,尤其能治疗西医无法治愈的疾病122人(67.03%);认为中医治疗慢性病的效果比较好169人(92.86%);认为乡村医生应该中西医知识都懂165人(90.66%);在过去1年的诊疗过程中用中药多于西药48人(26.37%);经常使用中药125人(68.68%);认为地产中药应该推广176人(96.70%);认为在村卫生室开展应用地产中医药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工作非常好166人(91.21%)。调查显示乡村医生非常愿意应用地产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在乡村医生中很受欢迎。

讨 论

提高乡村医生中医诊疗水平,加大中医药在农村的宣传。我国曾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人均寿命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公共卫生体系使医疗覆盖率达到85%。其中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过去在大力宣传一把草药、一根银针治百病的时代,中医中药深入人心,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简便快捷,效果突出,已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对于宣传中医科普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社会公益活动,一是政府投资严重不足,二是老百姓也不热心。三是优秀中医的成长速度缓慢,青黄不接,使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愈加不被人们认可,或存有偏见,甚至被拒之门外。因此,要注重优秀中医师的培养,不但要重视学历教育,更要重视师传、家传等其他教育,中医诊疗技术的提高,要靠医疗实践,培养出优秀的中医师,以疗效说明中医药的优势,以事实向广大村民宣传中医中药的优点,宣传中医药“简、便、廉、验”以及用中医药相对安全的优势,这样村民就会自觉的看中医、用中药,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医,以减少我国目前出现的严重的盲目迷信大医院,专家,造成小病大治,大病没钱治的现状。

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认真做好农村中医师的培养,合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如宣传册、宣传画,并发挥农村传播媒体如广播、电台、县报等宣传中医,乡村医生喜欢用中药,学中医的不乏其人,但要他们成为当地的名中医,这就需要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标准,根据标准,分批遴选出乡镇级名老中医,发给证书,并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宣传,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使这些中医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造福一方人民。

大力宣传当地的“地产中药材”,鼓励农民种植地产中药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让农民在种植地产中药材,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解中医,鼓励乡村医生使用地产及中医适宜技术,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让村民有一个从信任中医药到使用中医药的转变[2]。

参考文献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9

2008年6月8日,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全面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准备用三年的时间,完成重建工作。

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医疗机构,如今,恢复重建工作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2010年8月,卫生部在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报告:

截至2010年7月底,灾区3省开工建设项目1667个,其中已经竣工1370个,分别占规划总数1750个(不含村卫生室)的95%和78%。

其中,四川省开工建设1355个,已竣工1196个,分别占该省规划项目数的95%和84%。

甘肃省开工建设221个,竣工105个,分别占该省规划项目数的94%和44%。

陕西省91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竣工69个,占该省规划项目数的76%。

纳入对口支援的24个受援县(市)规划项目648个,目前631个项目开工建设,576个项目已竣工,分别占规划项目数的97%和89%。

2011年1月,四川省有关部门在2010年卫生工作会议上报告:截至2011年1月,四川省39个重灾县有1229个项目完工,1136个项目已投入使用,分别占规划的90.23%和83.41%。

截至2011年3月底,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2.4%,完成投资7871亿元,占概算总投资8658亿元的91%;未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属于省定灾区县需恢复重建的13647个项目,已完工81.6%,完成投资1052亿元。预计今年9月底灾后重建任务将全面得以完成。

这不是一串枯燥、简单的数字,而是一张张优秀的灾后重建成绩单。

它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医疗机构灾后重建的重视,还是重建科学性、有序性的完美体现。它甚至创下了一个纪录:汶川速度――创造医院重建的奇迹。

科学重建

在这次重建中,“科学”二字贯穿始终,建设规模经过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内容和功能布局经过了科学的设计,建筑结构经过了科学的分析。

*依法重建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是我国首次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定的法律条例。“条例”将灾后重建上升到法律高度,使重建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条例”中,对灾后重建怎么建、怎么规划、怎么实施等一系列问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鉴于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2008年8月12日,国务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要加快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

随之,恢复重建的重要文件还有很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关于《公共服务体系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卫生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等等。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成功执行开启了灾后依法重建之门。有鉴于此,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及《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10年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后,国家也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对口援建

北京援建什邡,上海援建都江堰,浙江援建青川,福建援建彭州,广州援建汶川……

对口援建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重建政策。在医疗卫生系统,卫生部相继下发了《关于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地震灾区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地震灾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相关省(市)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都江堰医疗中心,是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项目中规模最大的单项工程。竣工后,它是集门急诊、医技楼、住院部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也是都江堰市今后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标志性医院,设计日门诊量达2000人次,床位数达到600床。

上海为这个项目付诸了相当大的心力,不仅派出最优秀的设计队伍,也派出了最优秀的施工队伍。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他们特地花费了600万元,在都江堰专门设立了混凝土搅拌站。

为了确保视觉效果,他们采用了最好的镀塑模板,成本比其他模板贵20%左右,仅此一项,就多投入了100多万元。这一道工序,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认可,在其召开的18个省市援建工作质量安全交流会上,都江堰医疗中心被指定为观摩单位。

2010年7月,上海市卫生局宣布,历经两年,对口援建都江堰灾后重建任务全部完成。

*总体规划

针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重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重点恢复重建县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及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恢复市县乡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统筹企业办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恢复重建;恢复市级药品监督检验所;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与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三类机构设施设备原则上要共建共享;服务人口较少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用房与乡镇卫生院统一建设,不再单独重建;适当配置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增强服务能力。

根据“总体规划”,四川、甘肃、陕西将恢复重建医院169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3个、妇幼保健机构52个、乡镇卫生院(含统建普通乡镇计生站)1263个、药品检验所7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66个、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348个,配备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450辆。

除国务院的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外,需恢复重建的省、市、县也据此制定相应的重建规划。比如,四川省北川县制定《北川羌族自治县灾后重建实施规划》,制定的依据就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四川省、绵阳市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

四川省青川县是“5・12”大地震中受灾极重的“三川”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青川县在制定卫生灾后重建规划时,将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作为工作重点。

如今,在浙江省的对口援建下,青川县的卫生院重建工程获得较大成效, 2009年9月, 35所崭新的乡镇卫生院整体交付使用,并添置了救护车、医疗器械、办公用品等,使青川卫生院的硬件设施条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让青川县的百姓不再跑到县城或广元市就医。通过科学的规划与重建,青川卫生体系更加完整,硬件设施水平相比过去至少提前了20年,尤其是基层乡镇卫生院层面的水平,甚至提前了30年以上。

绿色重建

讲究生态、节能、科技、环保的“绿色”,已经代表建筑的未来,医院也不例外。

这次重建中,绿色医院的建设理念得以深化、实践。

*适当降低层高

这次灾后重建中,很少有高层或超高层的医院。彭州市人民医院地上9层,甘肃省茂县人民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地上9层。其余的医院,大多数为3~6层的建筑。

四川省青川县竹园新区医院,按规划要求为200床的综合性医院,用地19217m2。设计师们考虑到竹园镇当地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建成后几年内患者不会很多,将医院床位数由原来的200床降到110床,主楼降为4层,五、六层结构预留,整体布局基本不变。这种着眼于建设小型精品医院的设计模式,既提高了抗震效果,又降低了建造成本。

*绿色技术在灾后重建中的应用

节约能源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到?

重建医院时,设计师们除了在空间的组织与设计上注意自然通风、采光,各专业用房布置尽量缩短管线,减少能耗,设备选型、系统设计、计量方式尽可能考虑节约能源外,还充分运用新工艺和新材料,比如外墙保温材料、节能型灯具、节水型器具的充分使用,都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绿色材料的应用

在灾后重建中,国家鼓励充分使用当地材料。就地取材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使用本地材料还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四川省青川县中医院在重建时做了外墙保温设计,以减少热辐射,设计的材料为聚氨酯泡沫,但当地买不到这种材料,经过多次考察,并重新进行了计算,设计师们选用了当地的聚苯颗粒材料。

轻质墙体材料的利用也是这次重建的一大特色,如在填充墙内使用加气砼、舒乐舍板,屋顶使用轻钢屋面结构。这样,建筑的抗震性能得以加强,又降低了造价。

*结合地域特色

“粉墙、青瓦、人字顶、穿斗木、木兰花窗”,一些川北民居特有的元素在四川省灾后重建中得以显现。参与恢复重建的设计师们充分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出既现代又富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医院建筑。

新建的四川省小金县人民医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烈的时代特征。建筑采用了小金县传统的嘉绒藏族建筑风格,并融入现代建筑元素加以创新,由于整个医院建在坡地上,建筑群分设在两块台地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整个建筑基色以米黄色为主,在底层设置了灰色仿石外墙漆,屋顶采用砖红色瓦屋面。在入口及楼梯间顶部用藏红色花格栅点缀,在窗套、门柱、梁等细部位置采用藏式彩绘。

在陕西省略阳县中医院的规划中,设计师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外檐,它吸收了陕南建筑坡屋顶、大挑檐等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

安全重建

“5・12”地震三个月后,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遭遇特大泥石流,岷江江水淹没了新建的医院、水厂、居民楼。

频繁的灾害警醒设计师和建设者,灾后重建,不仅要重视抗震等级,还要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选址的安全、材料的安全、施工的安全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于选址

“条例”明确指出:地震灾区内的城镇和乡村完全毁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人口规模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需要异地新建的,重新选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条例”明确要求: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防、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生态脆弱地区、可能发生重大灾害的区域和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可以看出,“条例”对恢复重建的地质要求及对抗震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汶川县映秀镇泥石流发生后,所有设计部门都更加重视了在原地重建或迁址另建过程中的选址问题,毕竟像映秀镇这样出现二次重建的教训值得记取。

*关于结构

在这次重建中,大多数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建筑都采用了抗震性能良好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四川省青川县35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福利院以及县中医院的设计,35家乡镇卫生院全部采用框架结构。

对一些乡镇卫生院,因其属于小型建筑,使用砖混砌体结构便能满足抗震要求,故而除了在重要部位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外,主体可采用施工简单、快捷、造价相对较低的砖混砌体结构。什邡市南泉镇卫生院就采取了这种办法,卫生院主楼长度50.40m,宽度为14.10m,地上3层,总高为11.25m。根据建筑平面的布局及立面处理的要求,主楼及后勤用房的主体结构均采用砌体结构,并采取了抗震构造措施,满足了抗震要求。

记者发现,在重建医院项目中,设计师们都有意避免了那种严重不规则形状的建筑造型,即使出现不规则的单元,他们也会在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下,使用抗震缝把平面分割成规则的单元,将防灾避险的设计理念贯穿在整个设计中,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什邡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是一幢主楼12层,裙楼5层的建筑。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在做结构分析时,发现主楼偏置,影响抗震性能,于是他们设置了100毫米的抗震缝,将主楼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单元结构。而在什邡市妇幼保健院的结构分析中,大楼主体某处柱截面的变化对结构的地震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保持良好的反应,设计师们认为应该增大这个柱截面的面积,但此处柱截面又受到消防楼梯间使用功能的制约,不能增大太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他们选用了L型柱截面,保证了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地震反应性,又保证了在消防上的安全。

*关于抗震

为确保建筑的抗震性能,除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外,一些抗震技术在重建医院中得以尝试。“基础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在一些医院中得到广泛运用。

厦门市援建的彭州市人民医院,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病房综合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师们在竖向构件底部采用了部分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体系;彭州市妇幼保健院也采用了基础橡胶隔振支座结构体系,在基础和建筑上部结构之间共设置126个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普通型叠层橡胶支座有96个,铅芯叠层橡胶支座有30个。

重建的汶川县映秀镇乡镇卫生院设计标准为抗震设防烈度8度,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楼梯间四周合理布置了剪力墙以确保结构刚度及应急逃生通道的安全,同时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确保其抗震能力,地下室顶板下(有地下室部分)及基础顶面(无地下室部分)均设置橡胶隔震支座以减少直接的地震作用。

重建医院采用的“隔震技术”,其实就是利用在建筑物内设置隔震层,吸收地震带来的地动影响,避免建筑物受到损坏。

除此之外,消能减震的抗震设计也在重建中被使用。例如,由广东援建的汶川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采用了带消能减震粘滞阻尼器的抗震设计。所谓的阻尼器,就是用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汶川县人民医院在门诊医技楼设了46套非线性消能减震粘滞阻尼器,构成了41组钢结构粘滞耗能阻尼支撑,这样,大楼的主体结构抗震承载力将大幅度提高,并能减轻地震反应。

后记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10

为切实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政办〔〕12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在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前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完善村卫生室基本设施,改善诊疗环境;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强化乡村医生管理指导,规范执业行为;加强培养培训,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要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三、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管理

(一)实施乡村医生准入制度。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乡村医生资格审核,加强准入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

(二)合理配置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可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包括村卫生室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的诊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具备执业资格、年龄在65周岁以下(含65周岁)的乡村医生中考核确定。按照所辖户籍人口,原则上每千人口配置1—1.2名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实现乡村医生全覆盖。65周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原则上不再在村卫生室执业。

(三)实施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合理制定乡村医生培养培训规划,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四)建立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储备制度。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从本地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各地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五)强化县级卫生等部门的管理职责。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管理,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科学监管。要建立符合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办法,确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县级卫生、财政、价格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六)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和药品器械供应管理以及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日常监督,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下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

(七)实现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加强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村卫生室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四、将村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一)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年12月1日起,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

(二)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鼓励探索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引导乡村医生转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五、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一)完善乡村医生补偿政策。对纳入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的村卫生室,政府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多渠道予以补偿。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应当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将30%—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将相应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拨付给村卫生室,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2.基本医疗服务补偿。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政办〔〕2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含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药事服务成本)标准为5元(含一个疗程),其中:新农合支付4.5元,个人支付0.5元。新农合支付部分由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总额控制,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3.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为保证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按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村卫生室5000元,省财政承担50%、市财政承担10%、县(市、区)财政承担40%。各地要根据村卫生室执业人员的服务年限、岗位职责、学历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补助分配办法,对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市级以上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可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

(二)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各地要结合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村医,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对连续从事村医工作10年以上、到龄退出、不再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的生活补助,所需资金省财政承担50%、市财政承担10%、县(市、区)财政承担40%,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生活保障问题。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落实相关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在意见印发30个工作日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市医改办、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

(三)落实资金投入。各地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以及村卫生室建设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11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给论坛发来的视频讲话中指出,当前,以药补医机制已成为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取消以药补医不仅是确保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更是维护大医精神的制度保障。

陈竺表示,近日来,多起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严重损害了医疗行业和医务人员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以药补医机制的负面作用所致。随着医改的推进,人民群众希望尽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大医务人员希望能够从体制机制上深度变革,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奉献获得合法有尊严的收入,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医务人员的自身形象。因此,只有彻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才能使医务人员将全部精力放在医疗工作本身,才能有利于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才能真正维护医德医风。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在论坛中强调,医术在精、医德在仁,医德是一名医生的立身之本。面对患者,我们不仅要追求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学道德情操。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倡议广大医师,在医改大局下,结合新的使命、任务,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争做大医精神的践行者,重塑“白衣天使”形象,以大医为旗帜,以大医精神为医生之魄,在树立医生形象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大医精神走进人民群众之中,扎根群众心里。

会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孟超,总医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等60位名医被评为大医精神代表。

吴孟超院士在会上强调,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要把患者当亲人看。在医生队伍里存在着个别的害群之马,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医生的形象,破坏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也影响了正常的医患关系。对于这些人,要积极地帮助他们改正。

黎介寿院士指出,好医生不仅要有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的信仰,也要有解决患者痛苦的坚定信念。同时具备创新的劲头、爱患者的仁心、不停学习的素质。他还强调,在他们这代人身上除了治病救人的责任,还肩负着教育人才、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人才要重德,标准就是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四成乡村医生考取执业医师证

日前,记者从江苏省基层医改汇报会上了解到,为解决基层医疗人才“留不住、干不好”以及长期困扰乡村医生的“身份”问题,该省正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扶持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努力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转变。据悉,目前该省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已达3 238人、通过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21240人,占在岗乡村医生总数的39%。(据《新华日报》)

130所达标改造乡镇卫生院年底投用

近日,记者从贵州省卫生厅获悉,截至2012年底,该省已实现乡镇卫生院的全覆盖,但是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的仅有454所,达标率仅为31.62%。为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快中心乡镇卫生院达标改造,使其发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今年,贵州省将继续实施中心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工程,建成130所,新开:[130所。目前,130所建设项目均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将于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

将培育万名家庭健康管理员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启动万名家庭健康管理员培育活动。培育家庭健康管理员工作是该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其主要内容是,教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如:怎样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基石促进健康,如何测量血压,遇到中暑、动物咬伤、煤气泄漏等紧急情况该如何处置,怎样拨打“120”电话并进行急救等,让家庭健康管理员成为家庭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据《健康报》)

云南培训基层精神卫生人员

目前,记者从云南省政府获悉,该省将安排专项培训资金280万元,用于2013年度基层人员精神疾病症状识别和规范管理能力培训。据悉,自今年年初至今,该省共举办培训班38期,有3839名卫生专业人员接受培训,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指标。培训对象覆盖该省43家县级综合医院和精神病专科医院、1534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训人员专业知识考核及格率由培训前的37.3%上升至95.1%。

医师下乡个人总结范文12

关键词:二元体制;基本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

中国已经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这是一个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由农村向城镇化转移的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社会性公共产品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在以“户籍制度”为主的二元分割体制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被人为地分割,造成区域、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恩格尔系数的差距的扩大,在基本社会性公共产品上也享受着不均等的待遇。差距的扩大不仅会造成不稳定因素,还将进一步阻碍经济社会的进步。分析造成这些差距的制度、政策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性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治理的基本内涵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将公共产品定义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由于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以及在消费过程中的非排他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社会性公共产品是公共产品中的一个主要分类。“社会性公共产品是公民社会权利所规定的、以公共事业为依托的公共产品,是与经济性公共产品、政治性公共产品、文化性公共产品相并列的公共产品。公民的社会权利决定了社会性公共产品的性质和构成。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构成了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主要内容。”社会性公共产品也是和经济发展中“人”的核心要素密切联系的,是保证劳动力素质的必要条件,是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阀”。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是从城乡空间规划延伸出来的,目前学者们从城乡规划,城乡经济发展,城乡社会、文化融合,城乡发展的制度统筹安排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提出的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乡之间实行不同的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政策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分割,意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城乡之间的制度隔离,创建缩小城乡差距的融合机制。城乡一体化并不是意味着将农村转换为城市,也不是说城乡在资源占用上平均化,而是城乡之间在“基本、平等、普遍、均衡”的要求下,打破当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分割,建立统一的供给机制和城乡的融合机制。社会性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治理就是要打破城乡、区域间的二元分割的体制安排,综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结合城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统筹安排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在城乡间、区域间的供给。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社会性公共产品是不均等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方面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相关,但另一方面是和我国的制度安排、政策实施密切相联系,因此对我国区域城乡之间的社会性公共产品进行研究,找出我国社会性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治理的症结所在,对我国的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区域间城乡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实证分析

我国区域间在城乡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的来说呈现出这样的一种基本情况:东部地区的城乡总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要高于中部,次高于西部地区,在城镇和农村分类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上东部也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是从城乡差距上,东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却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城乡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在三大区域中是最少的,但是其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是最小的。本文将以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为例进行分析。

(一)基础教育

我国地区间、城乡之间的基础教育无论是从“硬件”还是从“软件”上,差距是比较大的。

从生均教育经费来看,农村的生均教育经费远远的低于城镇。东部地区的生均教育经费远远的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区域之间,中部的生均教育经费是最低的,东部最高,是中部和西部地区之和。2004年东部地区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城镇为2862元,农村为2646.33元;中部地区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城镇为1360.6元,农村为1285.17元;而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城镇为1509.04元,农村为1428.92元。东中西部的城乡生均教育经费都存在着差距,东部的城乡差距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在师资力量上,城镇教师的资源要远远的优于农村。首先从教师学历和职称上来看,从200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在东部还是中西部,城镇小学教师的学历主要是以专科学历为主,高中阶段和本科居于其次。而在农村则以高中阶段的学历为主,其次为本科。其次从教师负担学生数上来看,农村的学生总数和教师总数都要高于城镇,但是在教师负担学生数上,农村教师也要比城镇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

在办学条件上,我国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教学设备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危房面积比例不断的下降。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在贵州,云南等地区,农村危房面积仍然在5%以上。2004年,西部地区城镇危房面积占总面积的3.5%,农村则达到了5.8%;中部地区农村为4.7%,城镇为2%;东部的危房面积是最少的,城镇为0.84%,农村为1.5%。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来开始推行对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工程。但是由于农村的危房面积比例高,而且新增危房面积不断的增加,使得危房改造工程还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

(二)医疗卫生

我国的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长期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由于城镇的经济水平较高,人口相对比较集中,保健意识强,聚集了大量的卫生资源。东部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在农村,虽然20世纪50年代就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到了80年代,随着农业合作经济的解体,农村合作医疗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以及80年代末国家将医疗卫生实行了市场经济化的运作,农村的医疗卫生很大程度上是处于缺位的状态上。

从医疗单位数上来看,我国由于城镇人口集中,聚集了全国绝大比例的医疗机构资源,而农村人口多,比较分散,所拥有的医疗资源却很少。我国60%以上的农村人口所拥有的医疗机构数大约是40%的城镇人口所拥有的医疗机构数的一半。医疗机构分布是影响居民享受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城市到最近医疗点距离不足一公里的医疗单位占81.8%,而在农村到最近医疗距离点不足一公里的则占61.1%。很多的病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使得小病恶化成大病。医疗点分布不均,农村离医疗点距离远,是农民看病难的重要原因。

从城乡卫生费用来看,从1990年到2006年城乡卫生费用一直在不断的增长,但是城乡之间无论是总的卫生费用还是人均卫生费用都在不断的拉大差距。在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费用构成变化上,个人的现金卫生支出的比重在不断的加大,而政府的预算卫生支出比重却在不断地缩小。

在医疗保障制度构成上,城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3年,城镇中无医疗保险的占44.8%,农村则占79%。在城市则主要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占医疗保障中的30.4%,农村的医疗主要的是以合作医疗制度为主,这项制度是以农民自筹资金为主,政府予以一定的补助,占17.6%。当大城市享受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占37.6%的时候,第四类农村没有医疗保险占70.8%。在医疗保障制度构成中,城市的大病医疗保险占1.8%,在大城市更高些有3.6%,而在农村则只有0.1%。我们可以看出在覆盖面上,农村远远低于城镇,而且在资金来源上和费用负担上,农村也要相对高于城镇。

三、社会性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治理对策研究

我国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无论从城乡之间还是从区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传统的制度的分割造成的,市场经济要求区域间、城乡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市场经济的缺陷也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因此提供均等的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建立统筹区域间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是缩小差距,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选择。

第一,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实现社会性公共产品统一供给的项目管理制度。导致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广为诟病,其深层次原因是由于附加在其上的各种利益关系,这种附加的利益关系阻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也使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事实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因此,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废除地域之间的限制,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个人的职业特征,设立全国性的公共服务项目,建立“个人账户”,使“公共服务项目”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突出个人的发展特征以及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和发展。

第二,建立城乡、区域间可以相衔接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实现社会性公共产品的有效衔接。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标准在地区之间是有所差异的,应该建立区域间可以相互衔接的机制以保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从我国当前的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来看,城市和农村在社会保障的种类,社会保障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全国性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基金”,缓解因区域差异造成的壁垒,使“个人账户”可以在城乡间、区域间自由流动。

第三,建立社会性公共产品均等供给的长效机制,保证社会性公共产品在城乡间、区域间的财政“均等”和“公平”。我国的财政制度长期以来是以“支持东部”和“支持城镇”的财政体制。在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中,东部地区的城镇享受了“最高的待遇”,而上海、北京等城市在户籍制度改革上遭遇的种种难题,也是建立在这种财政支持之上的。要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分割、区域分割,就必须保证在财政上中央及东部地区要“支持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应该建设“全局财政”和“发展财政”。

第四,建立和完善“需求为导向”的政府回应机制,保证社会性公共产品满足人们的有效需求。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当前的资源还是相对稀缺的,要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就要保证所提供的社会性公共产品符合人们的基本需求,保证人们普遍、平等、公平地享有社会性公共产品。

参考文献:

1、王春福.社会权利与社会性公共产品的均等供给[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1).

2、黄坤明.城乡一体化路径演进研究――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M].科学出版社,2009.

3、洪银兴,陈雯.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

4、(美)保罗・萨缪尔逊等著;高鸿业等译.经济学(第12版)[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6、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7、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