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plc技术

plc技术

时间:2023-01-16 11:45:13

plc技术

plc技术范文1

关键词:PLC技术;应用;工业控制

现代工业生产中,通过人力进行设备的操作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生产的质量要求,无论在铲平的质量还是系统的控制水平上,手动操面对现代化的高要求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而在电气控制领域中,PLC以其强大的性能和优点成为了国内外采用的最普遍的控制技术。尤其在一些生产环境恶劣额的领域中,该技术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仍旧保持稳定可靠的工作性能,并且对于外界的干扰抗性较高,因此受到了追捧。PLC技术集中了传统生产过程中控制、仪表以及电气于一体,能够根据控制系统实际的要求以及规模进行灵活的组成,从而满足工业化生产中的不同需求。从本质上讲PLC为工业控制而生,无论是结构还是体积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是目前机电一体化中控制设备的理想选择。微电子技术是PLC控制系统的发展基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挥在那PLC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但是功能上却更加的强大。国际工业领域中PLC已经成为了控制系统的标准配置,在所有工业企业中都会看见PLC系统的身影,可以说,PLC系统已经成为了当前工业自动化的支柱。

1 技术特点

1.1 可靠

工业生产中由于生产环境相对于通用计算机工作环境而言相对,因此PLC系统必须具备较强的干扰抗性,且能够稳定的在恶劣环境中平稳运行,例如高湿高温以及电气干扰强等环境下,PLC系统仍旧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1.2 方便

(1) 便捷的操作:针对PLC系统而言,其操作的方便性主要体现在程序的更改以及输入等操作的便捷上。PLC程序的编辑通常都会采用编程器,并且直接根据需要顺序寻找继电器编号、接点号以及地址编号便可以进行更改。

(2) 方便的编程:在PLC的程序设计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设计语言。

(3) 维修简单:若系统出现故障,则通过使用系统的自我诊断便可以判断系统的故障出自软件还是硬件,根据相关的故障信号指示灯以及代码,维修人员能够快速的寻找到故障产生的部位,或者通过显示屏显示的信息或者编程器现实的信息,对故障进行定位,节省了维修的时间,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1.3 灵活

(1)编程方面:在PLC的编程中可供选择的编程语言多种多样,只需要其中一种便能够完成系统的编程。

(2)扩展方面:根据应用规模的发展PLC会适应这种发展状态,从而对输入卡件、输出卡件的点数进行增加,从而使得单元容量以及功能得以扩展,此外容量的扩大功能的增强也可以通过多台PLC之间的连接予以实现。

(3)操作方面:该种特性可以大大降低设计工作量,并对安装施工以及编程的工作量予以降低,具有较为灵活的操作特点,便于对系统进行管理控制。

1.4 机电一体化

PLC的产生本身就具有针对性,是为工业控制而生,因而在体积上更小,并且功能越来越强大,拥有较强的干扰抗性,有机联合了电气部件同机械部件,并综合了计算机以及电子仪表。

2 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环境

(1) 温度。系统的工作环境温度应当大于零度小于55摄氏度,并且避免同发热严重的器件相邻,保证具有足够的通风散热空间。

(2) 湿度。以控制系统的绝缘性保护为目的应当保证系统工作环境湿度小于85%。

(3) 震动。应使PLC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当使用环境不可避免震动时,必须采取减震措施,如采用减震胶等。

(4) 空气。避免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氯化氢、硫化氢等。对于空气中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可将PLC安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

(5) 电源。PLC对于电源线带来的干扰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在可靠性要求很高或电源干扰特别严重的环境中,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

2.2 控制系统中干扰及其来源

(1) 干扰源及一般分类。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其原因是电流改变产生磁场,对设备产生电磁辐射;磁场改变产生电流,电磁高速产生电磁波。通常电磁干扰按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的电位差,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指作用于信号两极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干扰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2) 干扰来源分析

a. 强电干扰:电网供电是PLC系统的电源来源,由于电网会覆盖在较广的范围中,因而会在磁场的作用下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压。

b. 柜内干扰:若控制柜中布线较乱则容易在PLC系统中产生干扰,另外负载的大电感性以及高压电器也同样会产生干扰。

c. 信号线引入:各类同PLC控制系统进行信号传输的数据线,除了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传输外,还会有外界的干扰信号对线路进行侵袭。干扰产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变送器的电源或者仪表电源产生的电网干扰,这些往往不受到重视;另一种是受到空间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而出现的感应干扰,即外部感应干扰,这种干扰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引发I/O信号异常或者测量精度的下降,甚至会损伤元器件。

d. 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PLC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e. 内部干扰: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及其对模拟电路的影响,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

3 结束语

干扰是PLC系统中相对较为复杂的难题,在进行抗干扰设计中需要综合的对各种影响因素予以考虑,如此才能有效的消除干扰对控制系统的不利影响,才能保证控制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且随着PLC技术不断的成熟,其可应用领域更加的广阔,如何才能够使得PLC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中发挥最大的价值是新时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不得不承认,PLC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并且随着技术的完善其铲平种类将会更多,规格也会更加齐全,作为目前通用网络以及自动化网络的核心组成,其在工业中的发展前景也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马彪.基于PLC技术的电气自动化分析[J].科技风,2012.

plc技术范文2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控制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40-02

PLC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电子数据控制程序,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必备基础设备,它在工业控制系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LC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气控制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PLC技术在电气控制技术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电气控制技术的质量。下面,我们对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PLC技术的特点

PLC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对此展开分析。

1、操作简单、实用

目前,PLC的使用非常普遍,而且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PLC的接口简单直观,编程中的表达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如:梯形图语言和图形符号等,便于操作且应用广泛。针对PLC的操作方法,工程人员和操作人员均可以很快掌握。PLC的编程和运用,仅仅需要一部分简单的操作指令便能完成,十分便捷。

2、维护和改造简单便捷

PLC技术的设计中采用了存储逻辑的方法,与传统的接线逻辑相比较,PLC技术的存储逻辑能有效节省设备外部的接线,缩短电气控制系统建造和设计的时间。PLC技术的这种设计方法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改造,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同时节省了检测成本,减少了时间。

3、抗干扰能力强

PLC技术的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是大型的集成电路技术,在其内部结构中配备了抗干扰电路技术,一旦系统内部组件设备或者外部出现故障就会自动报警。与传统的接触控制器继电器技术相比较,PLC技术的抗干扰技术更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要,更能适应复杂的工业制造环境。

二、PLC技术的工作过程

PLC技术是一种复合型技术,它攘括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PLC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在计算机硬件上进行的,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即时收集信息并进行输入。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预编好的指令由软件程序输入到既定的区域内,并进行扫描,同时对输入区域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2)根据特定的功能执行程序。将用户控制系统中设定的指令作为出发点,进行全面的扫面,并对指令和现场运行状态进行即时的运算和分析。(3)信号的记录和输出。将指令和现场运行状态的运算分析结果输入到中心控制器,当主机的输出点发出有效的响应时,设备的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在实际的操作中,工作流程通常需要持续不间断地重复运行以上的流程,以达到周期工作和循环工作的目的。

三、电气控制中基于PLC技术的应用

PLC技术应用于电气控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对此进行分析。

1、开关量控制方式

PLC技术应用于电气控制中的最基本的应用方式就是开关量控制方式。PLC的自动化实现了顺序控制和逻辑控制。另外,它还能对单台设备进行单独的控制,使自动化程序中每个组建具备了独立性。

2、集中式控制

集中式控制设计实现了对多个设备的计算机进行同时控制的模式,降低了电气控制的成本,同时还使操作系统的使用更加快捷和方便。

3、控制模拟量

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多个多种变化着的模拟量。采用PLC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转换及时进行跟踪和监控。PLC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模拟量的运算和分析上的难题。

4、分散控制设计

分散控制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工业生产线上的多台控制设备。分散控制设计能实现控制设备直接受自身控制,避免了由于一台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全局设备瘫痪的情况出现。

四、基于PLC 技术的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为:控制出错和动作执行出错。

1、控制出错

控制出错会使得PLC自动控制系统无法收到各个现场的数据信号,数据信号的无法传输主要是线路老化、质量差或者机械设备的牵动拉扯等原因造成的。此外,线路的触点接线出现松动和线路的开关没有严格开合也会导致控制出错。

2、动作执行出错

动作执行出错会导致指令无法执行和输出。动作执行出错的原因主要有:接触器的接触不严、负载接触器出现故障和现场机械的开关电闸遭受损坏或者存在质量问题。

五、对基于PLC 技术的电气控制问题的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此,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对电气控制系统的预警机制进行完善,不断实现报警设施和预警机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报警和预警的过程中以图像网络和文字数据的形式在控制总部显示出具有的故障信息。相关的技术和工作人员根据故障信息进行设备的维修。(2)对系统中信号输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强化,在配备控制系统的零部件时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选用持久耐用的部件,降低短路、断路和线路破损的发生率。此外,还要根据控制系统的需要对主界面模块的功能进行更新和改进。(3)加大科技的投入,对技术和难题进行攻关,解决各种不良现象,为PLC技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配备更多的技术人员,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努力完善自身的技术。

本文介绍了PLC技术的特点和工作过程,对电气控制中基于PLC技术的应用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解决措施。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知,PLC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普遍、实用性强和可靠性高等优点。PLC技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电气控制系统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工业的产值,促进工业的发展。我国应大力支持PLC技术进入管理和工业生产领域,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PLC技术的作用,让其为工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段树华.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技术研究[J].应用技术,2014,78(10):901-902.

plc技术范文3

一、PLC知识体系构建

PLC在工业生产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已逐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技术,其知识体系由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构成。理论知识体系包含PLC构成原理、软硬件结构、编程指令;实践应用体系包含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PLC技术的学习有着编程易学而不易精、编程方法灵活、PLC知识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PLC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充分表现出了以下特点: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编程需要实践的验证才能发现程序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编程能力,实践是提高PLC编程能力的必由之路;编程需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有意识地培养逻辑思维是有效学习的基础;需要扎实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PLC的程序是直接作用于对象的具体工作过程,对对象具体工艺过程的理解是系统设计学习的保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知识、经验的保存和积累。因此PLC知识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二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构建过程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交织验证、共同推进、由浅入深,最终融会贯通,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经验,并内化为固有知识体系。因此,在PLC技术教学中以其知识体系构建为导向,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将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

二、以PLC知识体系构建为导向,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的选择

从PLC知识体系构建角度来看,PLC技术的有效教学关键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联程度,二者相辅相成。对PLC教学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例如某一控制程序,理论推导与实际运行结果是否一致,就只能通过实践验证。从PLC的知识体系学习特点来看,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PLC的基础,PLC的编程讲究编程经验的积累和创新,编程的灵活性、逻辑性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逻辑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PLC实验设备的运行监控,才能对具体的概念、器件或编程语言等有很深的理解和感悟,真正掌握PLC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适用于PLC技术教学呢?探究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PLC知识体系构建过程是培养学生在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框架下,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实现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过程。因此,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本学科的教学实际。

2.教学方法的确定

(1)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内容案例化是以典型案例为主线进行设计,强调学生间接经验的形成。通过典型而实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讨论程序,借鉴和吸取他人的经验,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学习中。例如“十字路通灯”控制程序,用步进阶梯指令的单流程编程法和分支与汇合编程法编程的案例比较,理解程序编写思路、编程技巧的优化,提高编程能力。案例教学将学习内容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引导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习、总结、提炼出具体的专业和职业知识及技能,并积累经验,通过抽象思维和处理综合性问题,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反思,对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和设计要素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最终获得工作能力。

(2)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结构模块化是以案例教学为基础将课程设计成相对独立的模块,细化具体的学习单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内容便于组合,增强课程的适用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的学生的需要。从中职学生的角度分析,可分为三个模块。①基础模块:包含PLC的基础理论,会用基本逻辑指令、步进阶梯指令等编写难度不高的控制程序并进行相关实验、实训操作,设计简单的PLC控制系统。②提高模块:包含高级功能指令模块、变频技术基本知识,进行典型的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操作。③综合模块:在提高模块的基础上掌握变频技术、PLC的通信与自动化通信网络、闭环控制与PID控制技术和触摸屏、组态设计等,能进行复杂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达到一定的精通程度。例如物料搬运、输送、分拣系统设计,可细化为送料、搬运、输送、分拣四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设置多种不同的控制要求,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各有所得。

(3)应用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PLC知识体系是基于实际生产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教学要始终以工程开发建设的思想指导教学过程,从工程角度出发,以能够设计和调试机电控制系统,达到与从业相关的职业要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学最终目标。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方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适用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有利于教师按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组织和开展教学,指导学习者朝着目标有序学习;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切合实际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设计一条对物料进行分类、分拣及统计的生产线系统。这是一项具体的工程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尤其合适。首先,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懂得硬件系统由送料系统、机械手、物料输送线、物料辨别传感器、物料分拣系统、PLC模块、变频器模块、电源模块、按钮指示灯模块等构成。学习控制程序,可以懂得程序编写思路、编程方法技巧,并应用到编程学习中,提高编程能力,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学生以独立或以小组合作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项目设计,每个学生会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因此,学习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让学生直接体会专业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明确学习任务,突出实用性,体现“理实一体化”教改思想。

(4)教学辅助策略。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能够改善理论教学条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丰富理论教学内容。例如,利用PLC仿真软件可形象实现程序的控制原理、梯形图功能的描述,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直观,加大知识获取的信息量,并缓解课时有限与教学内容丰富的矛盾,部分解决了教学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组织学生到学校实习基地或企业的生产线进行现场教学,了解生产设备的整体结构、原理和其控制网络系统的组成,把生产实际与理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设计出最合理的机电系统控制方案。

三、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交织验证、共同推进,达到最佳效果

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重点是做好四个教学环节:任务引入、知识传授、实验实训和拓展延伸。任务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出教学任务,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知识传授,注重难点、重点的讲解,融入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实现一个个任务的形式完成学习;实验实训,突出学生自主性,以学生分小组按任务实施操作为主,教师引导辅助,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延伸,对实践结果和理论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引申,注重结论的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机械手的点动、单流程、连续控制项目设计,首先用多媒体演示机械手各控制过程,明确学习任务;其次,讲授编程思路和所需知识、设计说明书包含的内容;再次,编程和实践验证并比较不同程序的优劣,选择最优方案,完成整个设计过程。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交织验证、共同推进,帮助学生完成PLC控制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突出技术与应用的中心地位,达到最佳教学

效果。

四、结束语

plc技术范文4

本文作者:金鑫 周明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内容研究

采用触摸屏作为数字给定,通过PLC及D/A模块送模拟量给变频器,由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构建一交流开环调速系统;在上述开环调速系统基础上加入直流测速发电机结合A/D模块构成一交流闭环调速系统,采用数字PID控制实现闭环调速。

教学方法研究

以系统的观点,引导启发式教学。从实验内容的展开情况可以看出,整个训练过程是以一个实际系统为载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以最基本的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和星三角启动等简单系统,练习PLC基本指令的使用及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的设计和接线。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场情况,启发学生采用按钮、开关和指示灯等主令和显示电器也可以用触摸屏来实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触摸屏的软件开发和硬件通信。然后,在上述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调速系统,并通过调速方法的比较引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变频调速,进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变频器,常规变频器的输入多为模拟量,如果用PLC控制,学生自然想到需要采用D/A模块。

再联系触摸屏的使用,学生就有能力设计一个采用触摸屏给定数字转速再通过PLC及D/A模块控制变频器的开环调速系统。再通过改变系统负载大小,观察开环情况下电机转速的变化,引导出对闭环系统的需求,那么速度反馈环节采用测速发电机是模拟量输出,学生在掌握了D/A模块的基础上很快就能掌握A/D模块的使用。这样学生就逐渐掌握了如何构建交流闭环调速系统的实际方法。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侧重实践能力培养。截止到PLC实训之初,学生已经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理论知识部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尚未和现场实际情况建立起必要的条件反射,比如学生虽然大部分学过三相电动机正、反转,也都做过实验,而且在PLC控制时也看见输出继电器动作,但电机真正要运行,主电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生需要补充工厂电气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亲自动手将三相交流电经过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送入三相电动机。

在构建开环系统之前,学生需要复习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学等理论,然后才能具体实现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再随着开环系统负载的变化,开环机械特性的缺点又显现出来,这就用到了自动控制原理,指导学生构建闭环调速系统,再加上同样的负载,比较开环和闭环的输出变化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改变PID参数观察系统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改善交流调速系统性能的调试方法。

教学实践及效果

本PLC实验教学平台,目前已经在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实践环节中开展了三年,所搭建的教学平台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进行组合已经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项目。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训练,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色,先后有几十个学生被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录用,而且从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徐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组织业内专家对此平台进行了评估和鉴定,专家对此实训平台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并批准为国家三级PLC系统设计师考核平台。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以PLC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从系统的角度入手进行PLC实验的方法,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将PLC知识融入自动控制系统,使学生在进行一门课程实验的同时综合运用了多门专业课程。目前准备继续扩大系统的容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组态软件等课程内容进一步集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课程实训内容,为学生打造一个更为综合的动手能力训练平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lc技术范文5

关键词:矿山机电控制;设备改造;PLC技术

1 设备组成

PLC主要组成部分包括cpu、输入接口、扩展接口、外设接口以及输出接口、存储器、外设编程器以及电源模块。而设备的内部各个组成单元则通过电源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以及控制总线进行连接,设备的外部设备以及控制装置的配置则依据实际的控制对象进行选择,共同构成PLC系统。

2 PLC的技术优越性

作为数字运算操作系统PLC控制器具有可编程性,作为工业环境下应时而生的电子系统,PLC的设计具有针对性。通过其内部的可编程存贮器,进行逻辑运算的存贮与执行,并进行顺序控制、计算、定时以及算数运算的命令操作,通过模拟、数字的命令,对各个机械设备以及生产活动进行控制。

由于系统采用了较为方便灵活的模块化组合构成,因此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且较之传统的控制系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另外,其编程也较为便捷,编程语言具有普及性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进行在线修改。目前PLC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对开关逻辑、机械设备以及机器人、自动装置闭环系统、多级自动化系统等进行控制。随着我国近年来煤矿业的发展,机电自动化要求不断的提高,传统的控制方式已经开始展现出其局限性和弊端,因此PLC技术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3 应用概述

3.1 老旧提升机的改造

对老旧提升机进行技术改造,保留其直流主电机以及提升机械,将老旧提升机中的继电器控制通过PLC以及大功率的晶匣管变流器进行改造,这是矿山设备改造中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主要改造步骤为:

(1)由于新操作台需要安装空间,因此首先需要搬移原操作台,对提升机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仍旧运行老系统,在原操作台进行操作。

(2)通过转换刀闸实现新旧系统的转换,将转换刀闸安装在电枢回路上。而制动系统的油泵则通过多路航空插头的控制用以切换新老系统,如此一来,新老系统互为备用,在新系统稳定运行前老系统可以与之并存,若有必要还能够作为备用系统永久保留。

(3)严格控制安装质量,安装需要技术熟练且将来会参与维护的人员进行操作,以此为调试后的正式运行以及维护奠定基础。

(4)通过对井筒位置的行程、开关以及制动系统进行状态电控检测,用以缩短新安装系统的调试时间,并在安装传感器后在线进行送电测试,对每个测量参数进行校准,保证其能够对应实际的提升系统。通过计算机对老系统提升时每一部分的运行形成进行检验,保证能够一次性无误的实现系统切换。

(5)在线对装卸载系统进行调试完成后,提升由老系统进行控制,但是其装卸载站则是通过新系统的PLC系统进行控制。这种混合控制的方式能够使得系统控制可以一次性投入成功,在调试工作量上能够有效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

(6)传动回路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未知闭环、电流闭环以及速度闭环,其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否。每天需要对系统进行两小时的检修,通过对上述环节进行电枢回路的电流环控制实验以及编码器输出实验,对系统中各个动态响应参数进行确定,为系统的重载测试运行以及空载测试运行奠定基础。

(7)通过两天的停产设备检修,对全矿几点设备进行全体空载试运行,经过多次提速令系统达到设计要求的运行速度。待系统运行准确平稳后对其进行重载运行试验,最终系统的全载全自动运行得以实现。

3.2 自动启闭井下风门

目前我国矿井中所使用的风门人工操作居多,由于井下负压较大,因此开门所需操作力很大,风门的开启以及关闭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风门的损坏,操作十分不便。利用风门结构的特殊性,通过远红外传感器动态检测往来车辆,并利用PLC控制实现井下风门开闭的自动化,不但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也极大的节省了人力资源。该技术中的核心便是需要在开门前先打开窗口,风门的两侧具有一定的气压差,由于风门的面积较大,因此其开启的压力范围为30kg至50kg。通过窗口的打开能够使得风门的开启压力降低到5kg以下。因此风门上的窗口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开启压力,并且由于窗口的面积较小,其开启压力便会大大降低,约为10kg,当窗口打开后,风门两侧气压差会瞬间降低,开启机构强度以及气缸操作力便得到了有效的减少。该技术原理为:当需要开启风门时,信号被传送至双控电磁阀,电磁阀打到供气位置,行走部分由气缸的活塞带动向外运行,风门上设置的窗口便被打开。当窗口的开启角度同风门形成30°时,窗口便会被阻挡,无法继续打开,但是行走支点会继续移动,风门便会被开启。由于风门上设置的窗口开启时风门两侧的气压差大大减少,甚至基本消失,因此风门很容易便被打开。当开启角度达到90°时,开启动作会自动停止,此时车辆、行人便可以通行。当风门需要关闭时,控制信号传输到二位五通双控电磁阀使其换向,控制压气进入汽缸的另一端,汽缸的活塞带动行走部分向回移动,先是小窗被关严,然后带动风门转动,直到风门完全被关严为止。

3.3 PLC在选煤厂集控系统中的应用

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鲍店煤矿选煤厂的控制系统采用底层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与上位机监控相结合的模式,以数据量逻辑控制为主,配以少量工艺过程参数的模拟量检测监视,用于实现工艺流程系统设备的集中启、停车控制和运行过程中的连锁控制,并且具有工艺过程参数的闭环控制系统,达到国内同行业中的先进水平。集控系统的整体框架分为原煤重介选矸系统、筛分系统、储装运系统、跳汰(水洗)系统、捞坑系统、沉降离心脱水系统、除木杂系统及压滤车间监控系统。集控系统有三个操作站:调度室操作洗煤系统的跳汰(水洗)系统;捞坑系统和沉降离心脱水系统;原煤集控室操作原煤系统的重介选矸系统和筛分系统;储运集控室操作储装运系统;压滤车间设备仅在模拟盘上显示。三个集控室有各自的可编程控制器主机,互不通讯,版本不一。改造后的新集控系统将洗煤、压滤与储运系统合为一台可编程控制器主机,原煤车间单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主机;两台主机不直接通讯,系统通过上位机通讯互访。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充分说明了PLC已经广泛应用于矿山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及机电控制中,因此PLC对矿山机电设备的改造具有着广泛的前景,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煤矿生产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plc技术范文6

【关键词】嵌入式;软PLC技术

把传统PLC的控制功能封装在软件内,并且运行于PC环境中,这样既可以提供传统PLC的相同功能,又兼具PC的各种优点,这就是国际上出现的高新技术——软PLC(SoftPLC)技术,它代表着PLC发展的新趋势。

一、传统PLC的发展及缺点

可编程控制器PLC诞生于上世纪的6O年代。长期以来,PLC技术始终处于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导者地位,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着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其中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且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非常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而且随着PLC的不断发展,PLC技术的应用已经扩大到了各行各业,从低端到高端,可谓是无所不在,同时也确立了它在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地位,并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适应着时刻变化的市场需求。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用户对开放性的强烈要求及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在保留了原有功能的前提下,PLC采用了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的通信接口,使得PLC的功能更加齐全。其中,大中型的PLC功能更加完善,微型、小型PLC则由整体式向模块式发展,配置更加灵活,体积变得更小,价位也更低。但是随着PLC的进一步广泛应用,PLC的缺点也进一步凸显:工控系统的控制任务多样化以及多层次集成结构的细分化,导致了原来的PLC技术无法满足工控系统的要求。PLC属于封闭式架构,仅仅具备了制造商认为必要的性能,另外PLC性能依赖于专用硬件,应用程序的执行需要依靠专用硬件芯片实现,而硬件的非通用性则会导致系统的功能前景和开放性受到限制,由于是专用系统,其实时性、可靠性和功能都无法与通用实时操作系统相比,由此嵌入式软PLC就应此而生。

二、嵌入式软PLC技术的研究

1.嵌入式软PLC技术的产生背景。嵌入式系统以其自身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支持以太网技术和总线技术等优点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工业控制领域中的一个新热点。软PLC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网络通讯能力,能够完成相对复杂的控制任务,可以满足和实现当前及今后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控制系统开放性和柔性的要求。嵌入式软PLC技术是软PLC技术在嵌入式硬件平台的应用,是嵌入式系统和软PLC技术的有机结合。嵌入式软PLC系统通过多任务控制内核提供了强大的指令集、快速确定的扫描周期、可靠的操作以及开放的结构用以连接各种I/O系统和网络。

2.嵌入式软PLC技术的优点。嵌入式软PLC技术是嵌入式系统和软PLC技术的有机结合,它既具有软PLC技术的优点,同时又继承了嵌入式系统的长处。它的优点具体如下:嵌入式软PLC系统具有开放的硬件体系结构,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硬件来组成满足要求的控制系统;嵌入式软PLC系统的指令集比传统PLC的指令集更加丰富,大大方便了用户编写工业控制程序;嵌入式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嵌入式软PLC产品的性价比得到快速提高;嵌入式软PLC系统具有开放的架构和标准,其产品可以方便接入到PLC网络和标准计算机网络中;嵌入式软PLC程序开发方便并且易于复用,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调试和维护也很方便。嵌入式软PLC技术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它简化了工业自动化的体系结构,把控制、通信以及各种特定应用合为一体,运用于同一个硬件平台上。相对于传统的PLC,它以开放性、灵活性和较低的价格占有很大的优势。嵌入式软PLC产品将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数据采集、机械制造、木材加工、医药、检测设备、包装工业等场合。

三、结论

嵌入式软PLC顺应当前工业控制领域中开放性的发展要求,很好的克服了传统PLC的诸多缺点,凭借其执行速度快、通用性强等优点必将在工业控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嵌入式软PLC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它在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plc技术范文7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控制系统;应用

PLC技术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合成的基础上实现的,PLC因为其本身的可编程、便于操作、易于扩展等性能在工业电气控制系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早期以继电器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制造工业率先发展起了PLC技术,电气--仪表--计算机控制一体化可以批量实行。PLC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生产体系,被大量投放于产品的连续和批量生产中。目前,以PLC为基础的PID回路控制正广泛运用于产品的连续生产和批量生产的过程中。此外,基于PLC技术的DCS控制系统和FCS系统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

一、PLC的定义及工作原理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主要运用于工业环境设计中所需要使用的数字运算操作的一种电子系统,其属于运用一类面向现场问题和过程的可实现编程的存储器,使用非常简单和灵活。同时,在设计过程中,PLC与工业控制需要保持统一,其功能最大的特点就是易于扩充。PLC的基础硬件与一台微型计算机相同,是由电源、通信模块、功能模块、I/O接口电路、CPU等构成。PLC需执行算术、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以及计数等操作,其内部存储程序是面向用户的操作指令,PLC对各类机械或生产过程通过模拟I/O或数字来实施控制,在工业生产控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LC对用户程序按照存入存储器的顺序进行扫描读取后再执行系统的控制是其控制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在过去,PLC的主要作用是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PLC功能的日益强大,在我国工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PLC最早期的逻辑控制范畴。

二、PLC及其关键技术

(一)PLC的结构。PLC实质上是一种计算机,只是被专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它的结构和微机从原理上来说是基本一致的。PLC组成 PLC的中文全称为“可编程序控制器”,主要由CPU模块、存储器、I/O模块(输入/输出部件)、编程器等外部设备和电源组成,CPU是PLC的核心组成部分。PLC一端接传感器,另一端接执行器,读取、运算从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再下达给执行器,执行器进行控制工作。PLC的作用相当于继电器,但比继电器好处是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可进行网络化。

(二)PLC的控制技术。PLC技术在FCS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单一技术控制系统的局面,实现多元化控制效果,满足大多数企业对于产业效果的追求。PLC的控制系统组成由硬件和办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其技术载体,软件负责系统功能,以进行不同的操作。控制技术在电气工作中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上电初始化,进行中央处理单元的自我诊断,处理网络信息。然后扫描用程序,将处理过的信息输入或输出,若发现问题认为不合理或者不安全时,则中央处理单元进行重新自我诊断。控制技术采用梯形功能图或者顺序功能图对编程语言进行解说,满足逻辑控制,让电气工作更灵活、快捷。

三、电气控制系统PLC技术的应用特点

(1)体积小质量轻。PLC装置主要的运行部件便是其内部的微型处理器,很方便的进行携带、组装,这也使得其获得了更好地应用范围。(2)实用性强。PLC装置内部的微型处理器可保障装置对于电气设备进行必要的监管与控制,能够在形式多样的电气设备中发挥其控制作用。随着PLC技术的发展,目前PLC装置内部处理不仅可以进行既定程序的运行更加可以对于一些长街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与运算,除了进行简单的监控之外,还实现了对于温度和位置的控制。(3)抗干扰能力强。PLC的主要功能部件为其内部的微型处理器,此处理器主要采用集成电路的方式进行设计,相比于传统的继电器等装置,拥有集成电路的PLC装置在干扰的抵抗能力上实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由于PLC技术发展晚于继电器等一些控制技术,使其生产工艺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提升,这也进一步保证了装置的抗干扰能力。

四、PLC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机械结构知识之外,还要在掌握机械结构知识的前提下还要设计出控制系统能够满足以面所提到的成本合理、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等基本特性,并保证在相应范围内成本能实现控制系统的设计。PLC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硬件设计;二是软件设计,同时将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结合进行,能使系统开发的速度得到有效提高。往往硬件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成本、设备、器件的可靠性和其他性能之间的关系。而软件设计是指按照用户相关的需求以相应的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并要求指令的条数少且具有较强可读性。

五、PLC技术在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

(一)集中式控制应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一台具有超强功能的PLC中央系统以及其它设备,设备之间通过合适的运行顺序以及组合方式来形成处理程序。从集中式控制系统的构成我们就可以知道该系统与单一控制系统相比制造成本更低,而运行效率则更高,该系统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

(二)分散控制系统应用。在分散控制系统中,PLC需要分开处理所有控制对象,并且PLC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的传递来实现网络内部的连锁反应,进而完成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分散控制系统不同生产线之间通过数据进行连接,因此其采用的是多台机械生产线控制。由于控制对象都是有不同的PLC所控制的,因此假如其中的某一台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到其它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三)运动控制应用。PLC装置的存在则可以很大程度的对于设备的运动进行控制,实现设备的精准运行。PLC装置内部的微型处理器可以输入既定程序,这些固化程序可以保障其运行参数的唯一性,在这样的情况下,PLC装置对于生产设备进行控制便可以很方便的进行生产运动的控制,进而达到所需的运动标准,生产出质量得到保障的产品。

(四)数据处理系统应用。PLC可以进行数据的传送、运算以及转换等多种数据处理功能,还可以采集、分析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的处理结果分析确定下一步工作。新型的PLC装置在进行相关程序的录入之后,装置便可以及时的进行设备运行一些参数的统计保存,为相关设备的革新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PLC还具备一定的信息数据传递功能,使相关设备的工作数据可以得到更好地监控处理。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浅谈PLC的发展与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5(02)

plc技术范文8

关键词:PLC技术;煤矿皮带运输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D634 文献标识码:A

煤矿皮带运输系统是煤矿生产中的常用设备,其运输距离长,运输量大,速度也较快,是提高煤炭生产效率的重要设备,所以皮带运输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煤矿企业较为重视的问题。近年来,PLC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其操作简单、灵活性高和可靠性高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煤矿皮带运输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煤矿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PLC技术的概述

PLC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英文缩写,中文的意思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本质是一种系统控制工具,主要功能是对系统进行监管与控制,通过PLC技术可以完善和弥补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从而使系统能够高效的进行工作。PLC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继电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新型的控制装置,是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与微型计算机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电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通信模块,可以完成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和算术操作等用户的指令,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施,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从PLC技术的发展历程来说,PLC技术产生的较晚,但其发展却很迅速,短短几十年的时间,PLC技术就经历了数次技术革新,使其在相对领域中处于领先的地位,最早的编程逻辑控制器诞生于1969年,由美国研制成功,用于通用汽车的生产线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从此PLC技术得到很多轻、重工业的关注,PLC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加入了中央处理器(CPU),使其体积更小、性能更好并且处理速度更快,PLC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PLC技术的特点

PLC技术的工作原理相对较为简单,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结合的微机技术与传统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的优点,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技术接线复杂、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灵活性低的缺点。PLC技术的特点主要有:

1 PLC技术配置相对较为灵活

PLC可以通过重新编写程度,就能实现对不同生产机械的控制,灵活性较高,可根据需要组成规模大小不一的控制系统。

2 PLC技术的编程简单

PLC采用的是梯形图语言,相对于计算机语言来说,这是一门较为简单的语言,很容易掌握,操作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熟练的掌握编程技术,并且PLC技术还具有明显的模块化和系列化的特点,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组合,就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控制需要。

3 PLC技术的安全性较高

煤炭在皮带运输过程中,有诸多不安全的因素,由于距离长、速度快,各种设备在连续工作时容易产生高温、高压,使运输设备损坏,而PLC技术能够有效避免这些不安全因素,增加了皮带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了煤矿作业的有效率。

4 PLC技术的扩展性较强

PLC技术具有较强的组网与扩网能力,有利于控制系统的扩建,利用PLC技术灵活性和模快化和系列化的特点,能够更好的被设计、安装和维护,在组网扩建时,还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源。

5 PLC技术的维护方便

传统的皮带控制系统在维护时需要断电以及拆卸,皮带运输系统就会停止运行,严重的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益,而PLC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维护方式,通过技术上的创新,维护程序上的优化,做到了维护过程中不断电,不停产,保障了正常的生产活动。

三、PLC技术在煤矿皮带运输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煤矿皮带运输系统是在煤矿运输的重要设备,能够明显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PLC技术应用于煤矿皮带运输系统后,明显提高了皮带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皮带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也使煤矿皮带运输系统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PLC技术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煤矿皮带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头等大事,传统的皮带运输系统出现故障时,对生产设备的损毁较为严重,并且还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PLC技术应用到皮带运输系统后,能够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判定,并做出相应的处置,对皮带运输设施起到了有效的保护,降低了其损毁程度,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安全生产事故。

2 煤矿皮带运输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PLC技术实现了对煤矿皮带运输系统的全面监控,通过与计算机系统的结合,其自动化经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PLC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分为自动和手动操作,在两种操作方式之间,实现了自由切换,人性化程度较高,对运输系统中的任意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煤矿可根据煤矿生产的需要,购买所需的PLC后,用户只需要根据产品说明书,通过少量的接线与编程操作,就能将PLC运用到生产活动中去,操作简单,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减轻了煤矿企业的经济负担。

3 增强了煤矿皮带运输系统的自我诊断和预警能力

PLC技术能够对煤矿皮带运输系统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对皮带运输系统的中出现的问题与故障,能够及时做出自我判断,并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原因分析,有利于问题与故障的解决。PLC技术还能够对皮带运输系统的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的检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修率,降低了故障率。

四、PLC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PLC技术在为煤矿皮带运输带来便利的同时,工作环境、干扰、监控方面、信息处理方面、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要加以注意,以保证PLC设备的正常运行。

1 工作环境

PLC设备的工作温度需要控制在0~55℃,在安装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能安装在高温环境中以及一些热量高的元件下面,要使PLC周围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利于热量的散发,要使PLC尽可能避免振动,必要时加装减震装置,还要注意控制工作环境的湿度,尽可能将其控制在85%以下,以保证PLC的绝缘性,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干扰方面

电磁干扰是影响PLC的最重要的一种干扰,包括强电干扰、变频器干扰、信号线干扰等等,电磁干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电压或电流的剧烈变化。所以在PLC的运行过程中,要加强抗干扰措施,要合理处理电源,设置隔离变压器、滤波器和输出电抗器,防止变频器干扰;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接地位置,这是有效提升PLC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3 监控方面

由于监控设备多,监控现场较为混乱,而监控方案又不完善,使监控设备仅仅实现了初级监控。

4 信息处理方面

煤矿皮带运输系统自动化程度越高,其控制系统的信息传递量就越大,通讯信息量越大,对系统软件、硬件的要求就越高,当前煤矿皮带运输系统的软件与硬件间的衔接不足,监控效率不高。

5 监管方便

目前我国煤矿皮带运输的监管技术还不够成熟,煤矿生产的监管水平还不高,这也使得煤矿生产工艺全方位自动化监控水平较低,这就导致煤矿企业皮带运输系统中一部分的设备无法自动运行,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导致皮带运输系统的监管困难和故障处理困难。

五、PLC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对微处理器的功能进行了大幅度的强化,使皮带保护控制主机的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使PLC技术在各个方面都能较好的满足煤炭运输的应急状况的需求。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PLC技术也将会在运动控制功能和通讯功能上得到强化,这也将是PLC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之,PLC技术应用于煤矿皮带运输系统中后,对皮带运输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所以要对PLC技术进行更深入的认识,不断的革新技术手段,不断的提高煤矿皮带运输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监控与监管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掘皮带运输能力,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龙昌.基于PLC技术的煤矿皮带运输系统的控制改造及展望[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 (09).

[2]袁广振,郝允领,韩保,等.基于PLC技术对采区皮带机集控系统的设计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3(01):66-68.

[3]徐钦,从彬.西门子PLC技术在煤矿皮带运输系统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01).

plc技术范文9

【关键词】PLC自动控制技术 变频器 特点 实现措施

1 引言

PLC控制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其在电气控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而目前我国的变频技术在新时期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变频器技术是变频技术中的核心部分,有可能在将来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直流调速技术。变频技术中的变频器在实际应用中过于依赖人工操作,而人机互动的功能却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而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变频器中可以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完全弥补变频器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不足,同时也可以确保人机互动功能可以满足其应用需求,因此,我国需要将PLC自动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而服务。

2 PLC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简介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自动控制技术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主要是运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代替传统继电器来执行逻辑控制的功能,而根据PLC的特点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种微型计算机,而这种微型计算机主要的控制功能是应用于工业生产制造领域,对提高现代工业制造领域的生产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作用。PLC自动控制技术的编程相对较为简单,操作人员只要经过短期培训便可以充分掌握,而且PLC自动控制系统在应用中具有稳定性强、准确性高、抗干扰能力较好等特点,与目前工业制造领域中所使用的其他控制系统相比,PLC自动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且运行稳定性好,PLC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其连接方式灵活、功能丰富以及体积小等,这都是PLC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如果只是1台电机,那么只需要1台PLC控制系统就可以达到所需要的控制效果,但是这种情况下要求PLC控制系统的质量、性能等方面相对较高,PLC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和综合来自变频器的全部信息来做出相应指令,并将这些指令传递给报警装置和变频器。PLC控制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系统输出的信号来控制变频器,以此来实现系统对电子转速的自动控制,同时传感器和变频器的运行情况也被反馈到PLC控制系统中,系统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分析,从而在运行出现故障或发生事故时,PLC控制系统会及时发出声光警报。

3 变频器和PLC模块的型号选择

现阶段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变频器,一般性能较高的变频器其价格也相对较高,因此,在选择变频器过程中应该将对工艺要求的适应度作为主要选择标准,并不是过于追求高性能种类的变频器,同时,不同电机所带动的负荷也是有差异的,这便要求在变频器选择过程中要考虑电机负荷的实际需求,并且机械种类不同,变频器模块的选型也要满足不同种类的机械运行需求。变频器选择过程中其使用中的可靠性也是一个主要的选择标准,这是生产机械配置变频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如果变频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这便使其难以满足工业生产需求。PLC控制系统在选择过程中主要针对机型、I/O模块、容量、电源模块、特殊功能模块以及通信联网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PLC模块型号选择过程中要注意输入信号的类型、电压等级以及输入接线的连接方式等。

4 实现变频器与PLC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措施

4.1 利用通信协议实现的措施

通信协议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种,同时也可以将其划分为自由口通信协议和MODBUS通信协议,使用专用通信协议是指变频器和PLC之间预定指令的通信协议,这样才能实现PLC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变频器的有效控制。自由口模式下,通过自由口通信协议不仅可以有效实现PLC系统对通信自由程序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实现不同型号变频器相互之间的通信,因此,在完成通讯调试与程序编写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自由口通信模式来保证PLC系统与变频器之间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Modicon公司于1979年提出MODBUS通信协议,MODBUS通信协议自出现起便一直被作为网络通信行业的主要标准,通过分析其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到,MODBUS通信协议在本质上属于串行通信协议,并且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支持CRC与LPC的校验。

4.2 利用变频器端子与PLC连接实现的措施

为了有效实现变频器与PLC控制系统的有效结合,可以通过变频器I/O端子与PLC控制系统进行连接,而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分为2个方向,其主要有PLC与模拟量端子连接,PLC与数字输入端连接等。采用PLC与模拟量端子连接过程中,是在PLC自身并不携带模拟端子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将PLC扩展模块与变频器模拟量端子进行连接,这样便可以有效实现PLC控制变频器的目的。PLC与变频器可以采用数字输入端与PLC连接的方式,这是因为PLC系统自身带有若干个I/O端子,而我们便可以使用导线将变频器的输入端子与PLC中的I/O端子相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法也可以有效实现PLC系统对变频器的控制,这两种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变频器、PLC系统的型号特点进行选择,第二种连接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变频器的停止或启动,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改变变频器预先设定的频率,如果变频器上有较多的数字量输入端子,那么变频器在连接后将会获得更多的预定频率。

5 结语

PLC自动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变频器在监控技术和操作控制等方面的不足,而PLC和变频器进行结合可以有效发挥出相辅相成的效果,从而有效拓展了变频器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这样才能使PLC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飞.PLC自动控制技术在变频器中的应用研究[J].工艺与技术,2013.

[2]李晓臣.PLC自动控制技术变频器的特点[J].工程技术,2014.

[3]梁锋.关于PLC变频技术的特点及实现的分析研究[J].中国石油,2012.

plc技术范文10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内容;建议

PLC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能在提升运行效率的同时,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水平的进步提供保障,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模式的全面进步。

一、PLC技术概述

(一)内涵PLC技术是在应用中采取可编程存储器技术的逻辑控制器,利用对应的编程处理单元就能在存储设备中完成程序的存储工作,并且借助存储程序实现进一步运算,下达相应的控制指令。另外,在PLC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配备相应的运行软件,内部控制器获取指令进行对应的排序和分析,在数据扫描工作结束后实现结果的分析对比,执行者会在第一时间获取以控制信号形式出现的结果,保证对应工作顺利完成[1]。值得一提的是,PLC技术最大的技术优势就在于网络分布范围较广,且对应的智能化技术性能和逻辑严谨性较高,能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并行的目标。

(二)类型较为常见的PLC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基础类型:第一,箱体型PLC,组成部分为CPU中央处理器、显示面板、内存设备以及电源设备等,其中,CPU的型号要结合其实际应用的范围和要求予以选择,从而保证对应型号处理信息和数据的合理性。另外,这种模式属于开放式结构,更加侧重于设备的总线统一运行结构,操作后无论是数据处理还是模拟控制都较为系统。第二,模块型PLC,主要是建立PLC模块体系,配合内存设备、电源设备以及I/O模块分析处理单元共同开展实际作业,这种类型在应用中要分析模块的基本需求,确保对应处理工序的最优化。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自定义”的效果较好,能结合实际需求完成技术应用模式的拓展,逻辑控制优势更加突出[2]。

二、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意义

作为数字化和可编程技术系统的融合技术体系,PLC技术体系能依据模拟传输功能对相应设备建立控制机制,并且在用户获取指令后保证控制的及时性。一方面,PLC技术的综合应用效果较好,能将技术和工业系统运行模式融合在一起,维持工业模式的规范性。另一方面,PLC技术在计算机智能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也呈现出逐渐升级和转型的趋势,多样化的工业产品能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水平的提高予以支持,有利于应用便捷性和实效性的提升[3]。综上所述,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PLC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内容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PLC技术能提高运行的效率,具体应用在以下工作环节中:

(一)闭环控制中应用PLC技术在传统的电气工程应用管理体系内,人工控制是维持电气工程运行的基本手段,不仅耗时耗力,还会因为人工操作不当产生安全隐患。而在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PLC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效率,优化不同设备控制的准确性,也为自动化控制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闭环控制环节中,PLC技术能对转速测量以及电气元件予以实时性控制,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体系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运行状态,并且实际应用效率和质量都能满足质量标准[4]。与此同时,闭环控制中应用PLC技术还能建立电机动力泵的专属管理,调整工程稳定性的同时,夯实运行控制基础,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流程和质量都能贴合实际标准。

(二)开关量控制中应用PLC技术为了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效果与实际运行需求相符,将PLC技术应用在开关量控制中能提升对开关行为的控制效果。技术应用模式的升级大大优化了系统的控制时长和操控效率,也减少了因为延时造成的资源浪费。PLC技术能在控制输入既定程序基础上完成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接线控制,只有保证对应的程序指令一致,才能建立自动化控制方案。一方面,开关量控制中完成PLC输入模块的处理,能对按钮或者是行程开关进行传感器信号的收集,从而将相应的信息和数据转变为数字信号直接作用在主机内,维持了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的质量。另一方面,开关量控制中也要建立PLC外部接线输出模块体系,并且配合模拟量输入模块(A/D和AI)等就能维持相应指令的具体应用质量[5]。

(三)顺序控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PLC技术还能对顺序控制单元予以管理,保证自动化控制流程的合理性,减少运行流畅性不足的问题。例如,将PLC技术应用在顺序控制器中,就能对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炉渣或者是灰分予以分离,维持应用控制程序的基本秩序,避免不良操作对整个运行过程产生的影响,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的综合效率。另外,PLC技术还能维持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模式的逻辑性,确保技术顺序能为技术应用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建立现场传播机制、主站层处理机制以及远程控制机制,搭建合理的运行框架,维持其基本操作顺序,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的基本水平[6]。

(四)取代继电控制器在PLC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利用PLC技术取代传统的继电控制将成为电力系统转型的必然趋势。第一,PLC技术应用在工艺控制中,发挥继电控制设备的作用,有效对企业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生产流程予以协调处理。例如,煤能源运输体系中,PLC技术就能对上煤环节、储煤环节、配煤环节以及辅助系统等进行集中的管理,借助传感器和远程I/O提升运行的基本效果。第二,PLC技术能利用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器建立相应的主站层控制模块,实现自动切换等功能需求,优化了生产效率,具体原理见下图:

四、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质量的建议

PLC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技术部门要依托电气工程的实际情况落实相应的处理方案,确保技术优势得以发挥,其能更好地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的全面进步。基于此,相关部门要配合PLC技术落实相应的管理方案,一定程度上提高技术应用的整体质量。

(一)完善检修方案对于电气工程项目而言,精密性仪器的使用和处理非常关键,机件老化或者是磨损问题常常出现,只有及时建立对应的技术处理方案,才能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在应用PLC技术后,要结合技术方案和运行要求落实针对性的检修处理流程,维持技术运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7]。第一,相关部门要聘请或者是培养专业工作人员,明确且熟悉掌握PLC技术的运行需求,工作经验丰富,能结合PLC技术的应用要求对设备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维护,减少运行不良问题对整个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案产生的影响。第二,要结合PLC技术运行方案和设备运行情况落实相应的维修计划,保证检修效果,最好是建立事前维护控制规划,确保能在设备出现故障前对可能引发问题的因素予以筛查,然后落实对应的处理方案,维持电气工程运行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二)优化工作人员素质在推广应用PLC技术的过程中,除了对技术体系予以监督外,也要对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能更好地掌握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优势,在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配合人为监督、管理和调试,保证电气工程能在规划体系内平稳运行。第一,要对相应技术操作人员进行集中的岗位培训,保证其能明确PLC技术应用和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利用专业化知识建立对应的操作平台,在岗位培训中不仅要对其专业素养予以指导,也要对技术流程的控制效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保证技术人员在落实PLC技术的过程中掌握工作要点。第二,要配合考核机制,确保操作人员能约束自身技术操作行为,具备一定的岗位意识,提高PLC技术应用效果。

(三)整合程序设计为了发挥PLC技术的优势,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体系内应用技术方案就要将科学化的程序设计单元作为基础,减少程序漏洞产生的不良影响。基于此,在PLC技术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要秉持科学化、严谨性的态度,结合操控设备的具体运行环境和要求选取适宜的技术处理方案,并且落实阶段性漏洞排查,有效完成技术更新,更好地适应电气工程的发展需求[8]。

plc技术范文11

[关键词]电气控制;PLC;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M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25-01

目前我国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在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的趋势下,应用更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有效提高生产力,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PLC技术的电气控制应用对电气行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LC是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技术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通用控制器,是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的一种计算机。电气控制是指电气设备的控制回路,主要分为两种,即低压电气设备和高压电气设备。电气控制的主要功能主要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行及自动控制、保护、测量和监测等。

1.PLC应用技术在电气控制中起到的作用

1.1数字操控的作用

人们在使用电气控制设备的时候,可用PLC设备向电气控制设备命令。这种命令的形式可以是简单数控的形式,也可以是编程控制的形式。电气控制设备接受了人们输入的指令就能自动作业。

1.2 自动控制的作用

电气控制设备在运行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它能根据PLC内制的程序自动处理这些问题,或者依靠人们事先编译好的程序处理这些问题。 可以说PLC下达的命令就是电气控制设备操控的方向。

1.3 即时反馈的作用

PLC 有即时反馈的功能,人们可以了解电气控制设备目前运行的状况。比如电气控制设备在运行的时候出现了故障,设备不能再运行,人们只要看到PLC设备的反馈就能了解出现故障的位置,人们可以手动排除这些故障。

2.PLC 应用技术在电气控制中使用的现状

2.1 线路老化的问题

部分电气控制设备的线路已经老化,这使设备运行的状态与 PLC预定运行的状态不一致,如果电气控制设备在运行的时候经常出现与生产不一致的故障,且这些故障出现的范围超出PLC的编程范围以外,PLC就无法对电气控制设备运行的情况做正确的反应。

2.2 设备操作的问题

电气控制设备在运行的时候,有一套标准的操作方案,比如它要求部分位置需要完全闭合才能正常的运行,可是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操作电气控制设备,这些工作人员过于随意地操控电气设备可能会造成PLC程序混乱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PLC无法准确地报告电气控制设备运行的故障。

2.3 接触不良的问题

部分电气控制设备的零部件质量出现问题,导致接触不良,比如一台PLC的警报灯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电气控制设备就不能用PLC技术准确地反馈目前运行的情况。

3 PLC 应用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 PLC 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的可靠性

在实际的操作中,为了保证输入信号的可靠性,必须严格选用控制系统中的设备和系统配件,以保证其完全的接收和传输数据信息。对于其他的一些措施,有的可以通过对其主界面功能再重新设计或者更新,还有的可以通过加强信号的可靠性,以减少控制系统的出错率,从而提高系统控制的灵敏度,更好的让系统对信息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3.2 完善 PLC 电气控制系统的预警系统

为了可以更加智能的监测到 PLC电气系统的故障问题,必须加强和完善其预警系统, 实现其人性化和智能化。构建智能化的故障预警系统,确保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实现有效的监督和安全防范,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机械设备出现的故障而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事故。企业在加强和完善智能预警系统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仪器的具体参数,以使预警系统可以做到人性化和安全性,最终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除了上述的解决措施外,企业还必须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攻坚克难,努力摆脱 PLC在实际应用中的存在的各项弊端,为 PLC 技术在自动化电气当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和更多的科研人员,加大资金的投入,并加强与国际间前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应用。

4 电气控制与 PLC 运用实施

4.1 纺纱系统 PLC 电气控制运用

在纺纱系统中, PLC 电气控制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包括各种开关柜处理以及人机交换处理等。其具体运用有如下体现: 首先, 在纺纱的过程中, PLC 控制系统可以采集到纺纱控制器的相关数据, 并实时输入到人机交换的界面, 方便了工作人员的选择。其次, PLC 控制系统还可以与纺纱控制器共同组成联合系统, 来负责对产品的检测、 数据的采集以及对生产各类数据的统计。方便工作人员对数据分析和管理维护。PLC 控制系统在纺纱系统中的运用, 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和运行速度等, 还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可以更加灵活的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运用。

4.2 煤矿系统 PLC 电气控制运用

在现代化矿井中 PLC 集中控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瓦斯、 二氧化碳、温度等基层信号的采集到生产调度中心统一调度都少不了它的参与。在生产过程中: PLC 采集生产现场所需要的各类数据并转换成内部数据, 由 PLC 在后台进行处理, 通过 HMI 与调度人员沟通; PLC所采集的数据还可以进入相关配套的服务器进行存储方便二次分析再开发利用; PLC 不但能够有效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率, 还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为企业增效创收做出贡献。

5 结束语

用 PLC 控制电气设备是未来工业生产集成化的基础,PLC 应用技术应用在电气控制设备中,能让电气控制设备实现自动化的生产。 我国电气控制中的 PLC 应用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将会导致自动化生产的优势难以体现,本次研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且用 PLC 应用的实例说明这些对策的应用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PLC 编程人员可用该次研究提出的问题和对策强化 PLC 编程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征富.浅析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10).

plc技术范文12

关键词 煤矿机电控制;PLC技术;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84-01

对于矿山的机电自动化控制来讲,PLC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现今可编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PLC技术变成了各个领域生产期间不可缺少的控制体系,变成了当前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得力助手。

1 PLC技术的优点

PLC自控系统的程序编辑模式一般是以梯形图为主,操作方法简单,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再加之其本身的控制方法相对便捷,对维护及运行方面的需求较低,所以,同我国工业生产自动控制技术的标准相吻合。同时,PLC自控体系自身的体积相对较小,能够灵活连接、拆装,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进行工业生产期间,使用PLC技术,通过梯形编程图对以往的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并且利用编订程序及内存来实现机电设备的逻辑控制工作,可以提高控制的质量及效率。在与输出设备相连以后,可以控制整体机电设备。所以,在控制煤矿机电中应用PLC技术,不但可以高效节省控制体系的应用空间,并且还能够高效增强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应用一台PLC设备能够对整体机电系统进行操作,同时符合连续操控的标准,从这一层面上来看,PLC技术的使用减少的资源及能源的损耗,推动矿山挖掘的质量及效率进一步提高。

2 PLC技术控制煤矿机电的原理

一般来讲,使用PLC技术控制煤矿机电系统的流程可以划分成以下几方面内容:1)采样输入。对于PLC技术来讲,采样输入是进行机电系统控制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影响控制质量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PLC技术应用扫描的形式收集信息,同时把信息录入内部系统响应的单元内,在系统完成采样输入后,后续结果的改变也无法对内部系统的信息造成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该阶段予以特殊关注,如果信息收集录入完毕,则不可以轻易改变;2)执行环节。在信息收集、录入结束后,PLC技术通过梯形图的模型遵照上一流程的信息对用户的程度实施扫描活动,期间进行上下、左右的计算,之后把新获取的逻辑结果刷新到计算机体系内。在执行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确保输入采样的信息状态及大小维持一致,从而高效确保体系控制命令可以获取有关指令,实现控制活动;3)刷新输出。对于PLC技术来讲,刷新输出是其最终的环节,在其期间,控制体系应遵照显影的信息输出并存储控制结果,同时利用输出电路高效控制机电设备。

3 将PLC技术应用到煤矿机电控制的方法

3.1 将PLC技术应用到煤矿机电控制体系内的预案

在应用PLC技术控制煤矿机电内的绞车设备时,需要先确定绞车相关的机电运转系数,例如:运转速度等,同时确保可以针对超速工作情况进行警报。检测绞车设备工作速率的方法十分简便,仅需要在机电设备位置出得电机轴上加装一个感应设备即可。一般煤矿绞车的工作速率约为950转/s,其同PLC技术的扫描周期存在一定差别,所以,仅需要通过普通的输入方法就可以实现控制活动。在输出控制信息时,需要在PLC设备上连接一个显示屏,从而达成数据的输出、传递活动。

3.2 将PLC技术应用到煤矿机电控制体系内的实现

在应用PLC技术进行机电操作期间,应对以下几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提高PLC技术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首先,对速率进行计算。想要降低工作期间机械的冲击能力,就需要依据提升设备的工作频率,相应的设定加速速率,通过功率单元处理再生能量。想要确保PLC技术的工作效率,通常刷新信息的时间约为半秒,而且通过计数设备把半秒中开关的接触频率记录下来,把有关的记录存储到内部系统的寄存其内,之后再转化信息,获取绞车的工作速率;然后,对绞车的方向进行操作。在启动绞车后,其一直处于相同的工作情况,应用两个计数设备共同对接触开关记录次数,假如在5 s期间,启动的按钮出现两次改变,那么需要使用一个计数设备控制另一技术设备。期间,绞车的上升接触设备产生吸力,从而实现绞车的上升操作;假如在5 s期间,启动的按钮仅出现一次启动,则绞车的下接触设备出现吸力,从而实现绞车的下降操作;每间隔5 s为一周期循环,各个周期中接触设备在执行完上升、下降指令后,都会回到初始状态;最后,在绞车处于超速工作情况是,系统会自行出现警报。由于系统已经控制了绞车的运转速率,假如超过一定限值,则系统就会生成指令,同时通过显示屏把警报信息显示出来,方便操作人员尽快掌握相关数据。

3.3 将PLC技术应用到煤矿机电控制体系内的其他领域

将PLC技术应用到煤矿机电控制体系内的其他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下运胶带设备中使用KZP体系可操控设备,KZP可操控设备属于机电液设备,由液压站、电控体系及制动设备组成,特点在于可以操控,能够利用胶带读出输送设备的速率及电动机的转数;2)应用井下风门实现自动开启、关闭。现今,很多井下的风门多采用人工进行操作,从而可能引发由于负压过大、操作力度过大等问题造成的风门闭合、开启困难情况。另外也很容易造成风门破损问题。通过PLC技术能够良好的控制井下风门,对来往的车辆进行红外线检测,通过可编程控制设备实现风门的自动开启、闭合,进而节约了物力、人力,确保车辆及行人的安全;3)压缩空气机组计算机监控体系。压缩空气机组计算机监控体系是PLC技术的核心内容,高效处理了工业控制设备及单片设备为核心压缩空气设备计算机监管体系整体抗干扰能力低及检测不精准等问题,同时创建了全压缩空气设备工作期间的安全维护系统。压缩空气设备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动力设备,现今,我国依旧应用继电设备对系统进行操作,所以,维护量相对较大,故障频率较为频繁,尽管一些矿井已经应用了自动计算机控制体系,然而也由于无法满足环境要求而不能应用。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煤矿机电控制中应用PLC技术已经逐步融入各个控制领域内,不仅拓宽了市场渠道,同时还增加了矿山的资金收益。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PLC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促进机电控制进一步发展,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继江.浅谈PLC技术在矿山机电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6).

[2]梁沛然.PLC程序控制在输煤系统中的应用实践[J].煤矿机电,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