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plc技术论文

plc技术论文

时间:2022-06-07 00:38:55

plc技术论文

plc技术论文范文1

PLC,全称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力系统装置。它是专门为工业现场应用而设计的。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相关人员可以在该存储器内部执行相应的逻辑运算、顺序控制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实现对各种类型设备的识别或生产过程的控制。PLC技术属于计算机控制技术范畴,其工作原理主要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即输入采样阶段、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输出采样阶段,PLC可以依次扫描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其存入I/O映像区中的相应单元内,然后转而执行用户程序,控制输出操作;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可以按照从上到下、自左向右的顺序,依次扫描用户程序,并对扫描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运算,根据运算结果控制逻辑线圈的状态,以确定程序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在输出刷新阶段,CPU会发出相应的指令,然后依据I/O映像区数据和相关状态,结合电路封锁功能驱动外部设备的运行,从而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

2、PLC技术的优点

作为微机技术和传统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PLC技术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机械触点接线复杂、可靠性低、功耗高、灵活性差等缺点,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优点。

2.1功能完善当前,PLC产品的规模和型号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各种工业控制的需要,而且具有非常完善的逻辑处理和数据运算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

2.2可靠性高在PLC的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先进的内部抗干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PLC具备相应的自我检测能力,一旦发现硬件故障,可以及时发出警报信号,提醒相关人员处理故障,因此,PLC控制系统具备很高的可靠性。

2.3编程语言简单作为一种工控计算机,PLC的接口相对简单,编程容易,其使用的梯形图语言编程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低,不需要面对复杂的汇编语言,即使那些不熟悉计算机的人员也可以轻松上手。

2.4维护方便在PLC技术中,以存储逻辑代替了接线逻辑,极大地降低了装置外部的接线数量,减少了系统的建设周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计难度,以便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不仅如此,PLC可以实现在线编程,转变生产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工业生产控制中。

3、PLC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PLC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开关量控制开关量控制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3.1.1断路器控制在传统的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对断路器的控制多是采用继电器控制的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电磁继电器,存在许多触点和联接点,进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而PLC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得软继电器逐渐代替了继电元件,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在PLC控制系统中,操作人员只需要执行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比如分闸、合闸等,系统就会自动根据实际运行状况,给出正确的操作信号。同时,在系统出现故障时,会自动跳闸,并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而且,PLC控制系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二次接线,可以有效地降低接线失误率,大大减少维护检修的工作量。

3.1.2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的供电系统中。在原有的备用电源投入系统中,多采用手动或自动供回电线路的方式供电,在投切过程中,会出现几秒钟的断电时间,影响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而应用PLC,可以实现对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控制,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抗干扰,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简单、接线方便等优点。

plc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 PLC技术;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7-0128-02

1 PLC技术

PLC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技术基础上的电子装置,采用具有可编程序功能的存储器,能够进行内部各种运算,并借助模拟式或数字式的输入输出接口,对各种机械产生过程进行控制。它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技术有效结合的体现,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够更大程度的优化机械电气装置,提升机械电气控制装置应用水平。PLC技术是由CPU、存储器、外设编程器、输入出接口构成的,这使得此项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具体表现如下。

1)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实现。PLC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技术有效结合后形成的一种电子装置,其质量好且轻,不会消耗较大的功率,安装与使用都非常的简单,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应用能够对其进行合理而有效的优化和完善,促使电气控制系统向机电一体化的方向迈进。

2)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气控制系统。PLC技术具有处理数据、预算数据等功能,能够合理的应用不同电气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达到优化机械生产的目的。另外,PLC还能够有效的结合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优化,从而满足机械工程发展的某些需要,以此来提高PLC的应用范围。

3)抗干扰能力强。以往所用应用的机械电气控制装置抗干扰性能较差,容易受到干扰而降低其应用效果,无法有效发挥装置的作用,相应的机械生产受到影响。但PLC技术的出现有效的弥补这一问题,因为它有效的利用大量集成电路技术,抵抗各种干扰,促使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的性能提升,有效的进行机械生产,推动机械工程进步。

4)自我检测。PLC具有良好的自我检测功能,一旦其发生故障将会进行自我检测,并自动报警,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PLC存在的故障,了解故障的原因,为更加准确的、合理的进行PLC维修创造条件。

总体来说,PLC是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表现,其主要应用于机械工程中,作用于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应用其多种优点对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进行创新和优化,提高应用性,有效的应用于机械生产中,为促进机械工程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

2 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类型

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弥补了以往机械电气装置存在的不足,使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的应用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应用于机械电气装置中的PLC技术主要一两种类型存在,即FCS系统和DCS系统。

1)FCS系统。FCS系统的全称是现场总线型控制系统,其是PLC技术在机械电器装置中具体应用的形式之一,主要的作用是促使机械电器装置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PLC技术构建的FCS系统就是一种通信网络,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因为,它是一种网络点多、双向的、总线式的一全新型的数字通信,可以为机械电器装置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促使装置具有良好的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应用,从而优化机械生产。总体来说,FCS系统在机械专电气装置中主要是为其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促使装置的功能在网络支持下更加智能,并自动完成某些项目,进而提升装置的应用效果。

2)DCS系统。DCS系统集散型控制系统。DCS系统是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应用的另一种形式。它在装置中的作用主要是对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进行分散式的控制,集中式的管理,最大限度的分离装置中危险的部分,进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装置。简单来说,DCS系统的作用是保证机械电气控制装置安全、稳定、高效的应用。由PLC技术构成的DCS系统有效的利用计算机,促使DCS系统能够准确的接受监测站、现场控制站等场所的信息,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等,使控制装置达到最佳状态,一旦装置出现故障,将会在第一时间内获知,并对其故障部分进行有效的分散,重新调整装置,避免故障部分影响到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当然,要想DCS系统能够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充分的发挥其作用,需要保证组成此系统的通信总线、显示单元、控制单元等组成部分完好,组合成完整的、有效的DCS系统,保证DCS系统的功能能够正常的应用,为优化机械电气控制装置创造良好的条件。

3 PLC技术应用于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

为了保证PLC技术能够有效的应用于机械电气控制装置,需要进行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即设计。只有设计出最适合的、最佳的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应用方案,再按照这设计方案进行PLC技术的应用,才能够促使基于PLC技术的机械电气控制装置在机械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创造高质量的机械作出贡献。

1)确定PLC技术的应用类型。确定PLC技术类型是进行基于PLC技术的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设计的首要工作。此项工作是开展整个设计环节的基础,确定PLC技术的应用类型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所选择的类型适用于机械电器装置中,需要结合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的整体情况以及应用需要合理的进行选择。但就FCS系统和DCS系统两者来说,FCS系统的更为适合,其功能多、应用简单、按照方便、灵活性强、造价低、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PLC技术应用类型的确定是一项非常谨慎的工作,需要全面的、深入的、详细的、综合的考虑和分析后,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2)原理图的分析。构建基于PLC技术的机械电气控制装置原理图是将整个设计思想实现在图纸上,通过图纸清晰明了的将整个设计展示出来,可以对设计进行分析和考虑,确定其是否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部分,进而对整个设计进行调整。由于基于PLC技术的机械电气控制装置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是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环节、信号等,在分析原理图时注意加强这几方面的分析,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原理图的应用价值,促使其能够为PLC技术应用于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做铺垫。

3)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选择。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选择是整个设计环节的重点,保证这一部分设计的合理、有效、完整、规范至关重要。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比较复杂,容易出现问题或遗漏某个细节,而影响整个设计效果,需要重新设计。为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设计出最佳的PLC控制系统,需要慎重的进行设计。笔者为了能够有效的说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在此以煤炭分装器来形象的表述。煤炭分装器是由电气控制系统、气动系统、拦包机、导料摆板等组成的,其工作原理是应用光电感应辨认煤炭装箱的具体情况,应用PLC系统来计算煤炭装箱所需时间,并控制整个煤炭装箱过程,保证煤炭装箱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在进行煤炭分装器PLC控制系统设计时从PLC控制系统在分装器中的作用出发,合理的分析PLC控制系统在分装器中发挥的功能,按照PLC控制系统各个功能应用步骤,进行PLC控制系统每个功能的设计,进而有效的将各个部分的设计组合在一起过程,构成完整的PLC控制系统。

4)通信网络的设计。通信网络设计是促使基于PLC技术的机械电器装置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关键。此部分的设计主要结合当前通信网络的整体环境以及装置对网络的需求,从而进行通信网络的设计,设计出以PLC总线为基础的高层子网配置、中层子网配置以及其他支持通信网络的子网配置。

4 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的应用

对于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的应用本文通过PLC技术在空气压缩机和选煤控制系统中的具体来说明PLC技术的应用效果。

1)PLC技术在空气压缩机中的应用。以往应用于煤炭生产中的空气压缩机主要是通过单片机和工控机来发挥机器的作用,但其应用效果不佳,常表现为监测不准确、容易受到干扰等情况,促使其对煤炭的生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另外,传统的空气压缩机在多很多方面都无法达到《煤矿安全生产刚要》的相关要求,不符我国法律的要求,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基于PLC技术的空气压缩机是通过为微机控制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来根据煤炭生产作业的实际情况对空气压缩机进行调整,进行实现安全的、稳定的、高效的、规范的运行。微机控制技术能够通过收集温度压力变送器、断水装置等设备的信息,经过CPU处理,进而有效的分析煤矿生产作业的整体情况,发出指令,自动控制系统接收到指令后自动调整空气压缩机,使其按照需要进行有效的运用。

2)PLC技术在选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由于不同煤矿企业所应用的选煤控制系统不同。笔者就某煤矿企业所应用的SIMATICTI545模块作为内核的选煤控制系统为例来分析将PLC技术应用到此系统后,系统应用效果是否会提高。应用模块作为内核的选煤控制系统是由离心脱水系统、存储装运系统、原煤重介选矸系统等构成的,可以进行煤炭筛选、原煤分类、存储、水处理、离心脱水,过滤杂质等,从而准确的进行选煤。将PLC技术应用到如此庞大的选煤控制系统中,需要采用底层PLC控制结合上位机监控的组合模式,合理而有效的设置在选煤控制系统。分别在集控系统的三个控制室中装置PLC主机,并将原煤车间中的PLC主机设置为三台主机中的中心,其他两台PLC主机都与其中心相连,并且两个PLC主机之间不接触,独立运作。三台PLC主机有效的收集集控系统的三个控制室中各个系统的信息,并最终都传输到原煤车间中的PLC主机中,通过CPU对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将整合后的信息传输到各个PLC主机中,再通过主机对构成所有构成集控系统的子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科学化的进行选煤工作。

5 结束语

PLC是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技术为一体构建出的一种先进的技术,能够灵活的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气控制系统中,促使电气控制系统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应用效果。本文从PLC技术的介绍开始,通过分析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类型、PLC技术应用于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进而详细的分析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的应用,笔者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顺序能够对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应用有更为准确的了解。但笔者更加坚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PLC技术将会有很大程度的创新和优化,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柏承宇.PLC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10(11).

[2]邹六省,王占儒,刘绪洪.变频器对PLC干扰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A].水泥工业节电和变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3]杨皋.关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综合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8).

[4]安留记,牛翠溪,刘俊涛.DCS集散控制技术在煤楼皮带输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

[5]邹国清.电气与PLC控制技术在煤矿安装的应用[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1.

[6]潘莹玉.PLC技术及其发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

[7]郑冬仙.调度自动化设备与机房环境监控与报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

[8]余慧卿,徐绍芬.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S1).

[9]石宝德,张士伟.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应用[J].湖南农机,2011(11).

plc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西门子;S7-300PLC;提升机;测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N77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提升机在矿井生产中素有咽喉设备之称,提升机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机电力传动系统复杂,控制系统要实现的控制功能较多,因此对于提升机的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能够满足提升机频繁制动和不同工作状态相互转换的功能需求。针对提升机如此复杂的控制要求,传统的电气控制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借助于PLC自动控制实现。

本论文主要结合西门子S7-300在副井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上的应用,对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研究,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可靠的提升机控制系统设计应用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1) 我国提升机控制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矿井提升机一直承担着井下与地面之间输送人员或者货物的重任,因此一直素有矿井咽喉设备之称。我国矿井提升机控制技术相较于国外处于落后阶段,国外已经发展到智能实时监控提升机并实现故障智能诊断技术,而目前我国提升机控制系统的技术,还普遍停留在原始的电气控制阶段,对于数字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纵观我国的提升机电控系统控制技术的应用,发展缓慢,多数是借鉴或者仿制国外的电控系统,并且电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 我国提升机控制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 我国提升机电控系统没有专业的生产厂家。这是我国目前提升机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国的提升机电控系统,要么直接从国外公司进口,这样成本十分高昂,且后期设备维护维修十分不便;国内现有的提升机电控系统均是高校科研院所自发研制的电控系统,多数并不具备通用性。

② 我国提升机电控技术落后。目前仅仅在一些大型煤矿上的先进提升机才采用了计算机、PLC或者数字控制技术,传统的提升机电控系统都是采用电气化控制系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广泛使用,导致能耗过高,控制不可靠,严重制约了我国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发展应用。

③ 我国提升机控制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目前我国矿井提升机仅仅在上下井口端采用切除电阻的方法实现提升机运行速度的制动,制动能耗过高,造成提升机电控系统负荷太大,由此导致我国提升机控制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对于提升机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工作参数、状态参数及运行参数根本没有实现实时监控,经常发生过卷或者超速等安全事故。

鉴于以上问题,我国必须要大力发展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的电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升机电控系统。

3西门子S7-300在副井提升机上的应用分析

3.1 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设计

利用西门子S7-300构建提升机电控系统,根据提升机的工作模块,将PLC电控以网络化模式进行布控,分为主控PLC、监控PLC和信号PLC三个主从式控制PLC,其具体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信号PLC作为整个电控系统的信号管理站,负责对提升机工作过程中的状态参数、环境参数及其必要参数做信号管理,统一发送至控制主站;监控PLC主要对提升机的关键控制参数,如井深、进口提升速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受主控PLC统一调度管理;主控PLC一方面实现对监控PLC和信号PLC的控制管理,并对由监控PLC和信号PLC发送过来的数据信号进行整合管理,并发送至上位机进行集中管理、显示、数据存储等功能,以提高提升机工作过程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主控PLC通过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实现对同步电机的控制,进而实现提升机速度的电气化控制,同时将提升机的工作参数再反馈回信号PLC和监控PLC,从而实现了PLC网络控制系统对提升机的闭环控制。

3.2 基于PLC实现的提升机速度控制应用

提升机控制系统最为关键、也是最难实现的技术要点,就是对提升机运行速度的控制。借助于西门子S7-300的PLC,能够很方便的实现对提升机速度的控制。

基于PLC实现的提升机运行速度的具体控制方案设计如下:

(1)(1)在井口与井底分别放置接近传感器,一旦提升机到达接近传感器,即可认定提升机即将到达井口或者井底,从而进入预定的制动阶段。

(2)(2)利用光电传感器和深度指示器配合使用,实时监控提升机当前所处巷道中的位置,并将位置转化为数字量传送至监控PLC,利用监控PLC与主控PLC的通信实现对提升机位置的实时监控。

(3)(3)一旦提升机触发接近传感器,由主控PLC发出调速指令给交流变频调速装置,由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调节,进而实现对提升机运行速度的调节与控制。

(4)(4)主控PLC利用监控PLC监测到的提升机当前运行速度与深度指示器的位置信号进行交叉运算,得出调速幅度,并将调速幅度指令传输给交流变频调速装置,从而实现无极调速;另一方面,监控PLC通过实时监测提升机的运行速度并反馈回主控PLC,主控PLC根据反馈回来的运行速度和程序中的预设值进行对比,结合PID调节算法实现对提升机运行速度的闭环调节与控制。

结语

提升机作为矿井安全生产的枢纽设备,其安全性对于整个矿山生产的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目前提升机电控系统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实际技术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挖掘。本论文结合西门子PLC对提升机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对于提升机电控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不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技术应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关于提升机电控系统方面的更多技术,还有赖于广大矿井科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我国提升机电控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的提高应用。

参考文献

[1]姚书波.浅议我国矿井提升机电气传动系统的发展[J].科技信息,2007,(19):227.

[2]任雪振.矿井提升机电控设备的现状及发展[J].矿山机械,2001,(9):26-27.

plc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 PLC技术 火药厂 机电控制

中图分类号:TH1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了各种自动化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的长足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涌现了一些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这些技术进步以及理论创新推动了我国自动化控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推动经济水平的大提升以及综合国力的大跨越。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矿产资源依赖程度的加深,加大PLC技术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1火药厂机电控制中对PLC技术应用研究的必要性

关于PLC技术的定义有不同的概念,其中“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给出的定义。由于PLC技术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因此在火药厂机电控制中应用环节就表现出了适应面广、可靠性强等特点,PLC技术在火药厂机电控制中的应用表现除了较高的优势与发展前景。同时,火药厂机电控制中还面临着一些故障处理。火药厂机电控制中对PLC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近年来随着矿业的发展与探索力度的加大,在对当前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环节,人们对矿山机电设备提出来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加大对火药厂机电控制环节中PLC技术分析与研究十分迫切。在对火药厂机电控制技术研究中,人们对机电控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在当前各个领域和行业中,先进技术以及科学理论成为该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中PLC技术的应用在火电厂机电控制中的有效利用极大提高了火电厂机电自动化水平,进而大幅度的提升了其应用与普及程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是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节,随着PLC技术在矿山机电控制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矿床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进而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供需要求。然而,就PLC技术在火药厂机电控制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而言,还需要进一步提高PLC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大对其的应用研究力度。当前的火药厂机电控制领域,还需要正视PLC技术存在问题,进而深刻分析其应用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的必要性。

2火药厂机电控制中对PLC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PCL技术在火药厂机电控制中的应用作为现阶段自动化控制领域中最主要的设备控制技术,目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PLC技术在火药厂机电控制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使得火药厂机电控制中的数据控制更具有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能。此外,PLC技术在一定意义上改善了传统的机电控制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在操作环节的人员投入量,减少人员的操作量,最终提高了火药厂运行的安全性。在实践环节,PLC技术能够实现多种技术和系统的综合性能,在其应用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其中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是PLC技术在火药厂机电控制应用中的主要特点,这种抗干扰能力在数据的传输环节具备了较强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最终实现火药厂机电控制在操作环节的灵活性及其便捷性。其中,在矿产开采行业的不断扩大就证明了其较强的可操作性。PLC技术在火药厂机电控制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其在应用环节逐渐占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PLC技术在火药厂机电控制中的应用对于传统提升机的工作效率同样具有较大的提升,其在传统机电流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了火药厂机电控制机械效率的最大化。

3结语

基于火药厂机电控制环节对PLC技术的应用与分析的研究基础上,已经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且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机电控制的各个环节。在其实施环节,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价值;同时,还能保证相关操作环节的安全性和高效率,在保障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实现火药厂机电控制的经济效益。在火药厂机电控制中对PCL技术的应用,需要对应用环节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升级,确保在全面提高机器设备在机电控制环节高效率的同时,实现对最大化经济效益的追求。同时,还必须对PLC技术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加大,最终为实现持续有效地促进经济效益的目标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昆.策论PLC技术在矿山机电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科技与企业,2013(15).

plc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维修电工;实习教学;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也逐渐加快,对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极具增大,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的趋势已是势不可挡。将PLC课程引入维修电工实习教学之中就是对教学体系的改革迈进了重要的一步,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将继电接触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而且把电工专业技能知识真正运用于实践操作上,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体系的突破带来有效的实用价值。

一、PLC 涵义的界定以及发展现状

1.PLC的涵义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系统,较常运用于工业控制方面。它吸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精华,融为己用,是一项具有高智能性的控制系统。

它的存储器具有可编程功能,被应用在内部存储过程中,执行逻辑运算、测定时间、控制顺序以及计算操作的指令,主要是面对用户进行,并且通过数字程序对机械进行控制或者通过模拟输入、输出对生产过程进行把控。

PLC的特点较鲜明:适应便捷,编程相对较容易;功能强大,且性价比较高;硬件配套齐全,方便用户体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强,比较可靠;系统的设计、安装工作量小。

2.PLC的发展现状

跟随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前行,工业生产控制技术由传统的继电器控制逐步过渡到了可编程控制器(PLC),这一在工业控制上的技术突破成功地将工业化由机械化带向了智能化。PLC由于其具有上述鲜明的特点,工业控制已经充分利用其优势,广泛地将其应用于各个环节,因此,PLC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支柱。PLC的广泛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利的一面是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可观的经济收益;其不利的一面是PLC一旦损坏,其维修的难度大、调试程序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繁杂的操作等,这也就成为限制企业的发展进程的弊端。同时,随着PLC的广泛应用、功能逐渐多样化,PLC在生产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PLC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稀少的现状和企业生产控制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就导致当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和竞争力,将PLC知识引入维修电工实习教学之中,努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二、维修电工实习教学中PLC知识的应用步骤

1.紧抓学生PLC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学习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是他们普遍的一个弱项,这一现实要求教师在扎实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将教学课程安排得科学合理,适应学生的理解接受范围之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渐地理解理论知识,经过简单到复杂的路径逐步掌握各个课程内容,包括PLC技术的控制原理以及其工艺要求等。这样既能够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准备,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强化对PLC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具体的实际元件组装课程,具体操作步骤:首先,通过各种灵活教学手法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PLC控制原理以及控制电路。掌握逻辑代数中的“与”、“或”、“非”的控制关系。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控制理论作为基础,才能够应用理论指导实际操作过程。这是由于控制电路的多种多样,不同的控制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电路控制,同时接线方式也因元件不同而各式各样,只有运用原理分析实际操作中的原因,追本溯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然后,在学生掌握了控制电路的基本方法前提下,总结关于电路流经的组件的理论概述,接着根据各组件的不同功能,向学生展示各种组件发生故障的实际表现,进而达到理论向实践过渡与统一的教学目的。

2.革新PLC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将PLC知识引入维修电工实习教学中,这一行为本身就是考虑实际市场需求的适应性结果。那么,教师在教授PLC课程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革新,才能够最终达到形成科学教学体系的目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首先,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市场对电工技术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师资情况以及硬件设施情况,综合考虑PLC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实现目标,对不同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即将达到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按学习能力的高低分为不同的小组。为各小组安排不同的实验实训目标,配备不同能力特点的指导老师,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找到自我定位,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悉心的培养。其次,引入开发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主预约实验课程,教师充当辅助指导作用,学生成为实验的真正主导者。这一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自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小结

在上述扎实基础知识以及革新的教学方式培养下,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融入到实际操作程序之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学校的设施优势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编程、实际接线参与仿真调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高素质学生和企业的“无缝连接”,加快学生融入市场发展的大潮之中,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衔接。

参考文献

[1]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plc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PLC技术及应用》 高职教育 考试改革

引言

高职高专的《PLC技术及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自动化大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教学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岗位针对性强,课程设置针对电气设备的PLC维护、技术改造岗位;二是实践性强,PLC属于企业一线的应用需求,只有强化实践训练,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三是创新素质要求高,从事自动化设备PLC改造需要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要系统、全面、公正地评价高职高专《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情况,就必须推进考试改革,在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合理规划,制定一套符合校情学情、岗位对接紧密、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的考核办法。

1.目前PLC课程考核的弊端

1.1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高专的《PLC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对该课程的考核评价,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理论笔试多,实践测试少。这种做法,导致知识点记忆的比重大,不能反映出学生的PLC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部分教师在PLC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梯形图的思维严密性,忽视了指令的应用性和工程可靠性的讲解,导致部分高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实际应用能力弱,创新能力差。

1.2考核分值比例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PLC课程采取“期末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的考核方式。每到期末,任课老师出题,以理论题为主,闭卷考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笔试,教师按照评分标准批阅试卷,试卷得分占总评成绩的80%。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到课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给出平时成绩。在这种考核方式下,期末笔试占了很多分值。部分学生就采用“考前临时突击“的做法,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PLC技能训练和应用创新。

1.3考核方式与岗位对接不配套。

在PLC的应用岗位中,员工完成PLC的技术改造需阅读大量的产品资料,而高职院校的PLC考核却是闭卷进行。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依赖于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考查学生阅读资料、灵活运用PLC的能力。这就直接导致现有的考核方式不能与PLC岗位有效对接,学生的能力结构与PLC应用岗位不配套。

2.PLC考试改革的策略

为了正确评价PLC教学质量,必须建立起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评价策略,充分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与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对接。通过考试改革,正确引导学生提高PLC资料查阅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提高他们在PLC应用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PLC考试改革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下三点:

2.1突出实践考核,强化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的PLC课程考核应当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实践技能的考核,坚持以技能为主线,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这就必须摒弃原来的“依靠死记硬背知识点蒙混过关”的考核形式,增加实践操作、实践技能的考核评定。在高职高专的教学活动中,突出实践考核,可以帮助建立以能力为主的PLC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体现高职高专“学以致用,能力为先”的教学特点。

2.2推进多元化考核。

为了强化PLC应用的职业素质培养,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通过考核的多元化,引领学生提高PLC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自主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PLC技术及应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考核应该是PLC知识灵活运用和实践技能并重,即理论加技能的考核模式。理论模块既可以闭卷考试,又可以是PLC应用案例分析报告、PLC应用调研报告。技能模块既可以是实验操作,又可以是创新实验设计与操作、工厂PLC项目优化实践等,注重过程的考核。总评成绩既要考虑期末考核与平时表现,又要全面考查其创新实践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实现考核的多元化。

2.3强化岗位能力测试。

高职高专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在企业一线。因此,PLC考核必须跟实际应用岗位对接,培养PLC一线岗位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充分应用考核的引导作用,及时调整PLC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强实习期的PLC岗位跟踪反馈,及时修正测试方案,加强岗位对接。

3.PLC考试改革的具体做法

PLC考试改革以后,总评成绩由40%平时成绩和60%期末成绩构成,分值比例与考核项目如表1所示。

考试改革应重点做好以下四点:

3.1PLC教考分离题库建设。

教考分离是实现考试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利用超星网络平台,建设了PLC教考分离题库,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参与命题的成员,既包括本校专任教师,又包括校外专家和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确保题库的多样性、客观性和实用性。在能力考核题库中,引入了企业的PLC改造实际案例,确保了岗位能力考查的有效性。

3.2注重平时成绩。

在PLC教学实践中,注重平时成绩考查,学生的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评成绩的40%。平时考核的项目,除了出勤、作业、课堂提问以外,扩展到了第二课堂的PLC应用创新实践(兴趣小组活动)、各类技能竞赛、项目团队合作能力等。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可以避免部分学生考前突击,优化了学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

3.3强化技能考核。

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中,PLC应用技能考核均超过50%。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的每一次PLC实验打分,既包括实验结果的评定,又包括实验过程、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在期末考核中,实践部分是开卷的。学生从题库抽题,完成企业PLC真实应用案例,以此考查综合应用能力。这种在平时和期末都布置技能考核的办法,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3.4重视基础,考查创新能力。

在高职高专PLC教学中,必须强化基础指令的教学。在编程开发过程中,一边发展学生的梯形图编程能力,一边强化SFC绘图训练,才能保证维修电工(中级)的考证需求。因此,各校的PLC考核方案,都以基础指令考核为主。在本次PLC题库建设中,我们新增了以特殊功能指令为核心的“创新应用能力”考核模块。这个模块的分值不高,全程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允许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上网,自主获取足量的参考资料,灵活采用各种方案完成考题。该模块的考点是学生的PLC综合应用、实践创新能力。

4.PLC考试改革的实施效果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PLC考试改革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试点,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办法实施后,有以下特点:

4.1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明显

2014级的电气自动化班改革了PLC考试方式,由于平时分值比例加大,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情况,课堂提问和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引导了班级学风的健康发展。

4.2实践训练效果明显

与往届的自动化班级相比,2014级自动化学生更加注重技能的练习。每次实验和练习,都务求规范、准确。由于要进行创新能力的考核,学生在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了PLC实践应用能力。维修电工职业鉴定PLC应用模块的成绩表明:自动化班级的合格率从往届的90%提高到了2014级的97%,学生的PLC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4.3学生的PLC岗位应用能力提高

2014级自动化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调查表明:PLC应用能力强。据工厂的师傅反馈,实现PLC考试改革的2014级学生,PLC的灵活运用能力强,综合能力强,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综合职业素质高于往届。

结语

长期以来,以理论考试为主的《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核方案已显示出的弊端,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不足,笔者提出了“以技能为主、以理论为辅”、“以提升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改革方案,建立教考分离题库,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强化基础技能考核,鼓励学生创新。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考核方案,提高了学生的PLC职业素质和运用技能,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岗位对接性强,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东萍.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

[2]吉冰伟.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

plc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发展历程;重要作用

前言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机械控制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求,因此现代工业已经摒弃传统的生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集成化、规模化的生产为模式。可编程序控制器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并且这种新型控制模式已经深入到了工业生产控制的各个模块,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机电一体化的设计中也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LC的应用也将是机电一体化设计发展的趋势。

1.PLC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是随着工业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以数字运算操作为基础的电子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来储存在控制器内部的各种运算及指令,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中的顺序运算、逻辑运算、算术运算等。

并通过转换器将人们输入指令转换成机器能够识别机器语言,转换完成后将指令输出最终达到控制机械生产的目的[1]。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雏形就已经产生,进入七十年代后PLC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发展,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发达国家更加注重了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我国PLC技术来说,没有一个从研制开发到生产的过程,而是成套的设备引进来使得可编程序控制器得到广泛的应用。

2.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的运用

PLC技术与其他的控制器相比,其操作更简单、抗干扰性强、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基于以上的优点,使得其在化工、电子、交通、机械等工业控制领域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 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对运动控制的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PLC主要是实现控制功能,在运动控制方面,它可以有效的控制机械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甚至是圆周运动。在不同的工业生产中,PLC技术可以体现其不同的应用特点,在电气生产中,PLC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机械生产的性能,并可将自动化水平大大的增加。在设计运动控制的混凝土搅拌生产中,运用了PLC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经过实际研究分析,PLC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为生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并提高了生产效率[2]。

2.2 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对数据控制的应用

在机械加工的生产过程中,PLC会与计算机数据控制器组成一个整体,在控制机械加工运算方式的同时实现对数据的控制,通过窗口软件,技术人员可以自由的对设备间的数据进行共享并控制,从已有的PLC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在今后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基于PLC技术的控制将会占据主导地位。

2.3 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对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

对于PLC技术能否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胜任重要的工作,要看PLC技术能否很好的对工业生产中生产过程进行很好的控制,在控制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系数做为判定控制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例如电压、电流、温度、压力等相关数据的系数。经过对相关数据系数的当前值和历史值的对比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机械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故障及差错,从而保证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机械控制方面,PLC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式就对生产过程控制[3]。

3.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应用实例

3.1 PLC技术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PLC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供水控制系统。随着城市居民对供水的大量需求,供水管网的流量必须要随用水量的变化而随机变化才能满足人们不同时间段对水量需要,传统的控制方式不能够控制的相对准确。因此水务企业在供水系统中应用了PLC技术。PLC技术可以保证管网的压力变化不会因为水量的变化而对供水系统产生影响。其工作原理为:当供水设备启动后其中一台水泵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设定一定的速率升速运行,运行一段时间后,管网压力不断升高以后,可以将当电机的转速稳定在某一值,当用水量增大时电机转速可以随着水量的增加提高到一个新值并稳定。经过控制器的一些列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供水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还可以保证供水管道不会因为供水压力的不规律而产生的损害。

3.2 PLC技术在闸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我国大多数的水库闸门控制仍然采用的是相对陈旧串阻启动控制柜,由于近些年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串阻启动控制柜已经不能体现其控制优势,相反的在串阻启动控制柜越来越展现了其接线工艺复杂、设备占地面积大的劣势。相关技术人员对原有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认真研究和现场实际考察,考察结果发现运用PLC技术的 控制器不仅可以改善原有控制器的缺点,还能使闸门升降过程中的动作更加简单,方便操作。其工作原理很简单,只需保证抱闸与电机同步运行

并同时监测变频器故障等信号,将内部指令结合闸位传感信号做成控制软件即可。

4.结语

经过本文以上的研究和论证分析,笔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机械控制领域PLC已经展现了其优势,并为机电一体化设计做出了贡献,但是在现实的成产生活中,为了能够实现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强大功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还需要大家做进一步的努力,首先应该深入的了解控制器所控制的对象,其次应该将PLC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近年来我国机电一体化成为工业发展新亮点,随着我国工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PLC已经展现了其强有力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将会为我国的机电一体化进程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武文佳,丁广鑫,赵明艳,等.基于Solid Works&LabVIEW的虚拟原型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plc技术论文范文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工业也随势而发,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微处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PLC在工业控制中占据主导位置,成为现代工业控制三大支柱之一,并且还在不断向广度及深度发展。根据工业现场生产的实际需求,PLC已成为各大专业院校必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且在一些专业技能考试中逐渐被指定为考核内容。

《PLC应用技术》是高职高专机电类和电气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课程的特点是强电和弱电相结合,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元件和系统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它既反映了当今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实际水平,又代表了自动化应用技术今后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是培养应用型电气工程师最重要的课程之一,PLC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较抽象,指令应用尤其是梯形图编程较难,而且要求理论必须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的应用,学生学习中在理解上有难度很吃力,影响了学习兴趣及学习质量。怎样提高PLC教学水平,增强视觉和听觉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并在更短的时间里传输更多的知识信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且学以致用,经过多年教学探索,我们不断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课程定位及目标

1.课前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储备情况,了解学生学习心理动态,做到心中有数,为确定最佳教学方案提供保障。

2.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精准性、科学性、先进性、 趣味性。

(1)课程定位的精准性

《PLC应用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电气识图能力、设备维修能力、PLC硬件设计能力、PLC软件仿真及以PLC为主控制器自动生产线实训平台的现场安装调试能力,工作沟通及协助能力、继续学习及创新、自我发展能力。

(2)教学理念的科学性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和认知规律(简单――复杂、 单一――综合), 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教学项目,遵循学情特点,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强调能力本位。

3.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教学 ,以学习情境为教学手段,将学生、教师、条件、内容、方式、实践等要素进行整合以达到专业知识、实践安装调试综合能力、学习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

4.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从日常生活中寻找PLC控制实例设置情景,如电梯控制、交通信号灯控制 ,通过身边实例了解到本课程的实用性及市场就业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科学性、艺术性的学习PLC课程,由情境实例总结学习思路,站在一定高度,纵观本课学习体系,使学生对本课程有深刻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课打好基础。

5.通过情景教学的实施,我们提升了理论知识 ,实践了PLC的硬、软件的功能:对控制系统的检测环节、控制器环节、执行机构环节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强调了PLC是三个环节重要组成部分,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并且具有了一定实践应用能力。

二、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教学,层次分明

1.整体规划老师为主、 项目实施以学生为主体

2.项目教学的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 (主任务一)定时器 、 计数器的应用;

子任务1:延时通断 、周期脉冲设计;

子任务2:工业报警器程序设计;

子任务3:交通信号灯设计、调试。

(2)学习情境 (主任务二)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子任务1:电机点连,正反转设计及调试;

子任务2:工作台往返 运动设计安装调试;

子任务3:星/三角降压启动设计安装调试;

子任务4:自动门控制装置 设计 调试。

(3)学习情境 (主任务三)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

子任务1: PLCI/O接口安装调试;

子任务2:应用机械手装置安装调试;

子任务3:常用传感器 安装 调试;

子任务4:气压气动 安装 调试;

子任务5:PLC 网络编程。

3.学生能力评估

(1)综合应用能力

低压电器安装,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安装;

PLC I/O口设计、编程设计输入输出外设安装调试。

(2)专业理论知识能力

基本电气控制单元原理分析;

PlC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外设原理分析;

PLC编程软件。

(3)职业素质能力

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交流沟通能力。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引用多媒体教学

PLC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信息量大、编程枯燥、程序结果无法用板书的形式演示等问题,将多媒体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文字、图片、声音动画演示,给学生很强的视觉、听觉冲击,吸引其注意力,加深印象,而且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传输大量的信息。在实际授课中,根据本次课的内容,事先做好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采用Flas形式展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的气氛,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既让PLC的教学图文并茂又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条件的保证

1.教材适用性,基于生产过程的情境任务来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教材突出重点,由浅入深,针对典型环节的知识点进行训练,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2.软件模拟仿真调试实训室,提供了仿真设计软环境,满足设计需求。

3.自动生产线等小型控制系统开发实训室,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确保学生完成安装调试的任务。

五、突出教学的广泛性,培养多方面实用型人才

为使学生的课堂知识真正与实际相结合,为从事专业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的同时注意搜集PLC的发展动向,使学生了解到生产实践中遇到的不同类型的PLC设备,如三菱、松下、欧姆龙等,虽然设备不同,但基本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指令相异,一些具体的细节功能不同。通过比较学习,了解不同类型PLC的共性和不同之处,即使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遇到不同类型的PLC设备,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教学中要站在控制系统角度讲解、实践PLC,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讲解输入设备中的传感器、输出设备中的执行机构及机械本体运行的特点。这些设备与PLC的硬件连接 ,安装调试的难点,教学中严格操作,严格考核。

六、结束语

在PLC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PLC课程侧重实际应用的特点,立足于实际,从职业岗位调研,认真分析工作任务,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环节的每个步骤,严格考核,使学生能从工业控制系统特点真正意义上掌握这门应用技术,从而学以致用,适应社会企业工控现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2002.8

[2]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及教学实施.学术报告,2010

[3]吴亚君.改革PLC教学培养创新人才.辽宁师专学报,2006

[4]包尔锋.浅谈PLC教学与创新实习.职业教育研究.

[5]史中性.关于PLC教学的几点体会.职业教育研究,2006

plc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电气控制 PLC技术 误区例析

1 前言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回顾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历史,不仅事关高职任课教师如何汲取教改经验,而且也事关未来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对其教改误区的分析,更具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因此,本文结合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现状的总结与反思,对其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误区进行逐一的例析,以期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客观目的。

2 存在的误区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

2.1 指导理论的片面性

在课改的大潮下,每一位高职任课教师都是课改的参与者。但是,由于任课教师所掌握的理论有限,致使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出现了“指导理论片面性”的误区。所谓指导理论的片面性是指任课教师用以指导自己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存在单一性。虽然这单一的指导理论易于任课教师把握,但也正是易于把握的优点而使之教学改革出现误区。因为,面对复杂的教学实践,任何一个单一的课改理论都是难于解决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例如,对于微课改革就是这样。

微课,也称“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以某一知识点为主要讲解内容,包括交互性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在内的一种简短、完整课程。它具有内容短、主题明确、交互性强、模块化、半结构化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及作用昵?这时,在课堂的教学中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了。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就要运用FLASH动画讲解传统继电器控制下电机实现正反转的全部过程,然后再把过程与PLC技术控制技术参与的电机正反转实现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发现后者的优势。从而使学生直观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及作用的同时,对其理性的思考。

这是一个繁琐的教学过程,通过动画的演示虽然能够直观地讲解相关的知识,但它却因此浪费了许多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这就不如把微课与翻译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进行整合。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自学完成这一过程的讲解。从而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师生之间交流解答其它的疑难问题。因为,对于“理解可编程控制器”定义的理解毕竟是一个基础而简单的教学内容。

2.2 教法的选择单一性

教法是实现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媒介。可是在高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任课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面对学生基础的差异,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整合的特点。有任课教师这样安排自己的n堂教学: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授课之前,带学生到阿拉尔周边的自来水厂、棉花加工厂、滴管带厂、天山雪米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纺织厂等实际调研,让他们了解工厂电气控制线路和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典型应用案例。

这是一则案例教学法典型的运用个案。但是这样的教学个案却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这样的实践观察,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但它却不能在使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自己所需要的教学情境。其次,这个教学案例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浪费教学时间。因为面对自来水厂与棉花加工厂相同的PLC应用,就没有必要再去带领学生到纺织厂调研了。因为,调研的过程永远都要比学生观察教学动画耗时、费力。这就不如把微课与案例教学法进行整合。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虽然在这则教学案例中任课教师精心选择的工厂里都有PLC的应用,但过多的相同案例除了旨在强调电气控制线路和PLC有广泛应用的现实之外,没有其它任何的教学意义。因此,仅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这种“为案例而案例”的教学实践也是不可取的。除了这样的案例之外,任课教师还应该选择一些工厂技师如何处理其存在事故的案例供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内容后参考。从而通过实例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误区。这也就是说,在这则教学个案里,任课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也存在片面性的问题。

尽管案例教学法是一门备受高职任课教师喜爱的教学方法,但对它的喜爱不应该使其成为高职教学唯一教学法的理由。这也就是说,任课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组合式地选择与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之间的互补,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提升。

2.3 背景融入的欠缺性

教学改革是应该与其教育背景融为一体。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很多高职任课教师却未能把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融入到互联网+这一教育背景之中。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高职任课教师没有思考如何把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构建成一个网络资源

众所周知,作为一门技术骨干课程,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如果把这些任课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通过网络实现校际间的共享,这无疑是最具实践价值的教学资源。可惜的是,这种共享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在极小的范围内共享。即在各个高职院校内部实现了共享。因为,在网络上看不到有关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的慕课构建的研究文献。

2.3.2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没有融入互联网+教育背景的另一个表现是高职任课教师没有把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改革之中

如果说这个结论稍有些绝对化的话,那么,任课教师没有充分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这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于那些仅存在于高职院校校园网络中的相关精品课程而言,很少有其他院校的高职教师关注。

2.3.3 教改热点课题没有能够融入到目前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之中

例如,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教改热点而言,几乎没有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改革之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实现学生终生学习的关键,也是落实以人楸窘萄Ю砟畹幕础。可是,任课教师由于过度强调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的技能性,而忽略了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再如,对于“工匠精神”而言,它也没有能够有效地融入到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的改革的探索之中。虽然说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的课程,但它却是任课教师用来检验学生工匠精神的基础。如果能够根据这种检验的结果,任课教师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无疑更能突出工匠精神的内涵。

2.4 效果评价的简单性

作为一种教学改革,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性评价存在着过于“评估结果简单”的误区。所谓评价结果简单的误区就是指针对这门课程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真实地反馈教学改革的真实情况。

“电气控制”和“PLC技术”两大块教学内容的核心技术都是针对控制要求和问题,完成工程设计实现控制要求的。但是在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这两部分内容的评价结果往往会合二为一,通过一组抽象化的数字来体现评价的结果。但是,这一组抽象化的数字又怎能使任课教师发现自己在“电气控制”教学中的问题,在“PLC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呢?退一步讲,即使任课教师能够发现这在任何一教学内容中存在教改的问题,他们又怎样才能发现这些问题是由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引起的,还是由理论指导的单一性引起的呢?因此说,这评价结果的简单性也是目前这门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重要误区之一。

3 结语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既涉及到课程教学改革与互联网+这一时代教育背景相互融入的问题,也会涉及到教学方法的整合,指导理论的互补等诸多的方面。因此,本文以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改革过程中的回顾与反思,对这些“教改误区”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以其引起任课教师对解决这些“教改误区”方法、措施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丁伟.教学改革动态初探――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中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2]槊饔保姜丕杰.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09).

[3]裴玖玲,孙少杰,周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6(04).

[4]刘玉,徐天宏.《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作者简介

李伟文(1968-),男,湖南省长沙市人。现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气控制。

plc技术论文范文10

关键词:PLC教学发现的问题;学习兴趣;一体化教学

0 引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因而PLC课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非常适合于进行教学与实践结合的研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PLC作为工业自动化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编程简单、使用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通讯联网等一系列优点,目前PLC在交通、冶金、化工、电力、机械制造、汽车、交通运输等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LC的品牌机型比较多,发展迅速,对于我们学习PLC技术来说增加了难度,但是各种机型之间既有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又有着相通之处。我们通过教学学习PLC技术除了掌握PLC的选型、安装和调试外,还要使学生根据实际生产工艺要求,设计控制方案,完成程序编程和调试,以及简单故障的维修。围绕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实训设备,根据社会市场对PLC技术人才的需求开展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1 PLC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 PLC课程时间设置不合理

PLC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其控制包括机、电、液、气的控制,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PLC本身是从早期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梯形图与电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很相似,梯形图编程是PLC使用得最多的图形编程语言,被称为PLC的第一编程语言,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很容易被具有电气知识的人员掌握。所以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在电力拖动、电工电子等课程的理论、电工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学生基础比较差,物理电学方面知识薄弱,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有一定困难。目前一些中职学校把电工电子或电气控制课和PLC课开设在同一学期,这样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学习两门截然不同专业课,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会严重影响到PLC教学进度和质量。并且大多数学校该课程只开设一学期,学习时间短,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全部知识的原因之一。

1.2 教学方法不得当

PLC课程特点之一是逻辑性、抽象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如果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法把 PLC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虽然每位老师都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例如PLC的指令的学习与掌握建立在编程练习的基础上,我们目前的教学方式多是在教室上课讲述指令,之后到试验室去做试验,试验内容并不一定和理论课一致,理论知识不能及时通过试验验证,造成学生感觉非常枯燥,难以集中精神, 师生互动性不好,学生很难深刻理解指令的功能,上理论课没有兴趣,做试验时又缺乏理论基础的指导,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PLC教学非常重要。

1.3 教学实习设备单一,学生视野有限

现在学校一般只配备了一种品牌单一型号的PLC试验台,其中包括一台PLC基本单元、若干实验挂件,要实现的功能不但受挂件的限制,还受基本单元的功能的限制,投入能力明显不足, 实践教学流于表面,而且,目前所用的实验装置多为单纯的模拟实验性质,都只能模拟PLC功能,不能实现PLC与外部设备真正对接。在中等职业学校这种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有限,严重影响学生视野,学生在学校所学技能与工厂的要求不一定相适应。学生毕业后短时间内要掌握企业要求的技能有些困难,通常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生产要求,学校实习教学与企业生产存在着一定程度相脱离的现象,学校培养与企业用工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设备?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开阔学生眼见,让学生掌握好PLC的应用,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2 PLC课程改革的意见

2.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可编程序控制器教学中,发现学生一旦对专业的相关课程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中职学生基础较差,但是只要引导他们对PLC感兴趣,就能变被动接受的“要我学”变为主动求知的“我要学”。因此,作为任教PLC课程的教师应该采用兴趣教学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多了解当前国内外PLC 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心组织,精心讲授。在刚开始讲授这门课程时,教师应对PLC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地位和应用进行介绍和分析,采用一些图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学生学好该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推行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实用性。这样由理论、实践分离到实践穿插相关理论,将相应理论知识放在实践中去讲,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技能培训的效果;同时,教、学、做交叉进行,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完成任务、实现控制后,学生有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再者,一体化教学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教师能直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可针对性地对学生指导、因材施教,不仅培训了学生,也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3 利用技能竞赛综合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每年市级、省级、部级都要举行,职业技能大赛是一个契机,这让我们了解了职业技能现状,让我们更清醒地明白了存在的差距,也检阅了我们训练的队伍,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技能大赛给我们的启发很大,意义深远。我们不能为了比赛而比赛,而应该围绕大赛,落实中职学校本着以就业导向、以服务社会市场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综合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1)建立兴趣小组,普及培养,重点突破训练。(2)调整组织训练的结构与策略,争取效率最大化。(3)合理安排,科学指导,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参与者,扩大培养范围,提高影响力。(4)将大赛看作是每一位学生的大赛,大赛训练的模式深入课堂,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参赛者。即使很少人能参加比赛,也能使大多数学生整体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3 结束语

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的过程,这里的学不仅包括学生的学,而包括教师的学,教师在继承优秀传统教育成果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使PLC课程的教学必须紧扣中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基本特征,以市场需求和导向为根本立足点,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而夯实学生学习PLC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PLC技术的实际 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和创新型PLC技术人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树立以实践为主导、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观念,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使PLC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淑英.S7-200西门子PLC基础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plc技术论文范文11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电气工程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7.214

信息技术在多领域的运用,改变了不同领域的运作模式,也打开了全新的发展格局。以PLC技术为例,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不仅仅可以使得自动化控制水平得到提升,还可以引导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由此去探讨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1PLC技术运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必要性

PLC技术运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是必然的。计算机技术成果在各行各业的渗透,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开始尝试以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实现自身系统性能的全面开发,而PLC技术的融入,就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的集中体现。我们知道,电气设备产品储存量比较大,而计算机有着很快的反应速度,此时展现出来的优势,是两者相互融合的前提和基础。PLC技术的融入,可以使得不同电气设备自动控制能够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进而展现出以下特点:速度更加快;网络分布更加广泛;运行更加智能;能够展现出集成化的特点。

2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早在PLC技术发展之初,其技术性能没有多大利用价值,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需求也没有当前这样的多样化,而此时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效益,也没有那么强烈。随着PLC技术的不断成熟,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需求也表现越来越大,此时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效能被不断展现出来。下面我们来详细探究一下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

2.1在顺序控制方面的应用

对于众多利用PLC技术的企业而言,更多的是都是将其当做为顺序控制器来进行运用,这是当前PLC技术运用到实践生产生活最为普遍的环节。此处我们可以以火力发电厂为例,飞灰和炉渣需要进行清理的时候,就是使用PLC技术来完成的,也就是将其作为顺序控制器,实现对于上列工序的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自动化控制系统难以发挥自身的效能,此时就会导致生产效率处于较低的状态。因此为了保证PLC技术在顺序控制方面性能的发挥,首先应该对于自动化系统实现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组合。一般情况下,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涉及到三个部分的内容:(1)远程控制的部分;(2)现场传感的部分;(3)主站层的部分,由此才能够为PLC技术在顺序控制方面的性能发挥,奠定基础。

2.2开关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PLC在电气控制过程中,其实际的效益就在于:以可编程存储器的身份参与到虚拟继电器运行过程中去。一般情况下,继电器在对继电器进行通断控制的时候,其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反应,也就是说短路保护期间是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长久以来,PLC的使用缺点不断展现出来,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来改善和太正,此时如果可以使用自动切换系统的方式的话,并且将PLC技术运用进去,可以改变反应慢的现状,继而使得系统的运作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就是PLC技术在开关量控制方面的应用效能。

3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策略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其代表的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对于信息技术的初步利用。随着PLC技术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效能不断展现出来,PLC技术将成为变革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格局的重要契机。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认为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立足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需求,实现PLC技术的深度开发,鼓励权威的专家和学者在大量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去推动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理论研究,从而给予PLC技术的运用方向打开局面,提供思路;(2)注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人员的培养,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得其能够掌握PLC技术,进而结合实际系统设计需求,实现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融入;(3)尽快建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PLC技术运用规范和标准,将其发展成为行业标准,从而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信息化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以保证PLC技术的运用行为是规范的,是统一的;(4)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PLC技术融入的过程中,要注重在系统设计单位与系统使用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由此保证设计的目标是符合实际需求的,这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五,如果系统运行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比如存在受到电波干扰的问题,应该安排对应的抗干扰设备,以保证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环境中,切实的发挥自身的效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PLC技术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迅速的被运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去,这代表信息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渗透,这对于电气工程行业到可持续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们应该树立理性的态度,正确审视PLC技术的价值,保证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以应用效益发挥为主导,实现优化设计,处理好设计方和使用方之间沟通问题,继而使得PLC的技术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帅.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硅谷,2014(19):104+106.

plc技术论文范文12

关键词:三菱;训练仿真软件;PLC课程教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PLC技术发展于继电接触器控制和计算机基础之上,编程操作比较简单,在工业控制相关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当今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三大支柱之一。当前绝大多数院校教学多为理论为主,而PLC编程中有多处需要实际的操作练习。学生课堂上时间有限,因此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比之于传统PLC教学的不足,三菱训练仿真软件应用于PLC课程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较少的资源占用可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其次,硬件空间较大,给实训更多创造空间。此外,突破了场地的制约,训练更为自主化、多样化。

1 传统PLC教学中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前者往往是简单的,容易掌握。而后者无疑是复杂的,结果可能出乎意料,运用起来并不容易。基础性内容较容易掌握,而复杂的内容运用起来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个人认为对于运用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其一,设备投入不足。PLC实践性很强,学好它需要大量的实践性课程。而实践需要有相应的设备投入,且资金并不属于小数目。较为巨大的资金投入是许多学院暂时无法支付的,因此PLC实践设备较为匮乏,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其二,许多学院现有的PLC设备并非标准的,被控对象并不均是实际的,有许多为模拟的,如通过按钮或开关来模拟实际现场中的设备。虽然模拟能够节省资本,然而并不利于学生对PLC相关课程的学习与掌握。其三,是教学方面的有待提高。当前教学多为理论的教学,而编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实际的操作已获得相应的数据或结果,课堂理论教学就无法完成。其四,一方面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不扎实,掌握的并不到位、全面。PLC软件主要应用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特别高,又没有太强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因此在学习PLC知识时,并不是总能够正确且及时地理解消化教师课堂教学所讲的内容。

2 三菱训练仿真软件教学的优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PLC教学之中十分重要,而基础性内容较容易掌握,复杂的内容运用起来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也成为困扰学校教师及学生的问题。三菱PLC训练仿真软件是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之一,刚好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工业虚拟场景的实践训练机会。三菱训练仿真软件教学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较少的资源占用可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缩短学习时间。比之于实物PLC,仿真PLC所占用的时间更少,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其次,硬件空间较大,给实训更多创造空间。三菱训练仿真软件学习内容分为六个等级训练模块,该软件学习由易到难,逐级递进则教学更为快捷化,有针对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 计算机PLC仿真的注意事项

PLC软件主要应用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特别高,又没有太强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因此在学习PLC知识时,并不是总能够正确且及时地理解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改进而来的三菱训练仿真软件教学具有优势的同时,有存在的不足,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大致分为两点:首先,仿真之后应该对实践操作中的点数分配进行强化。组态软件虚拟元件通过虚拟I/O口的方式进行连接,连接方式应该安排课程进行讲授。其次,仿真之后也应该安排课程来巩固实践。仿真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程序的编写能力,而实际上,PLC的编程与应用能力还需要借助其他操作加以辅助,仿真和实际有区别也有联系,应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4 三菱训练软件的教学过程及应用

三菱训练软件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下列几个步骤:首先,介绍PLC和继电器控制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介绍其特点、工作原理、编程基础、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其次,在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所掌握之后,开始逐渐进行三菱训练软件的内容,包括软件的安装、基本功能的说明介绍等内容。软件训练的程度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的同时,学生搭配着进行练习。教师在讲解时不应该只讲授理论知识,还应该讲授实践知识,使学生能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教师也应该及时发现学生操作的不足,并予以指导。

5 三菱FX-TRN-BEG-C中文教学软件分析

以三菱FX-TRN-BEG-C中文教学软件为例,PLC训练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四点:其一,软件内置丰富的图片,使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软件分为不同的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各自的作用,让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掌握知识。其二,编程过程中会有系统设置进行提示。软件会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类,并且对每一步骤的操作都进行详细的介绍,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其三,学生在学习之前,应对PLC的工作过程有详细的了解,学习的目的是能够理解知识并加以运用。学生在学习基础的编程知识之余,还应该能根据实际要求来进行适当整改,以使程序达到最优状态,也使学生更好的加以运用。编程突破了场景的限制,能够随意按照要求在任意场景进行,也能适时修改。其四,自古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而PLC仿真教学也考虑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将软件分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初级、中级至高级过渡,而各级内的题目难度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为其安排适合的课程,旨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6 结语

PLC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搭配,当前传统PLC教学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点:其一,设备投入不足。其二,许多学院现有的PLC设备被控对象多为模拟的。其三,教学方面的有待提高。三菱训练仿真软件教学的优势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首先,较少的资源占用可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其次,硬件空间较大,给实训更多创造空间。此外,突破了场地的制约,练习更为自主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PLC教学之中十分重要,而三菱PLC训练仿真软件刚好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表明,三菱PLC训练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切实可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国凡,杨洪涛.三菱训练软件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机电技术,2013(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