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erp系统论文

erp系统论文

时间:2022-10-28 04:50:39

erp系统论文

erp系统论文范文1

一、ERP状态下现代成本管理的特征

在典型的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也实现了企业业务处理的一体化。

(一)成本信息的即时性。在信息化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时把握企业内部各项信息,了解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及现状变化,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贵在“即时”。在ERP系统中,企业生产中的各项业务数据是联动的且能实时更新,各职能部门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能随时掌握即时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科学决策、及时合理分配资源、加强产品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信息的集成性。在ERP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在ERP系统实施前,成本信息资讯依赖于人工计算,它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难以保障,且很可能是过时的、片面的、局部的甚至是失真的。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无疑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以往的AIS在面临组织增减变化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修改与串联。而在ERP系统实施后,面对上述变化,便可以很快很轻松地进行衔接,使预算规划更为精确,控制更为落实,也使得实际发生的数据与预算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

(三)成本信息的远见性。ERP系统中的会计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充分发挥其集成优势,实现对业务数据的记录与计量,并转向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将当代管理会计的各种理论很好地付诸实施。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加工与供给,有利于财务进行前瞻性分析与预测。

二、ERP系统下的成本项目分类与成本类型

ERP系统的核心就是通过计算机管理降低企业对资源的消耗,而企业资源主要反映在厂房、设备、原料、在产品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正是成本的构成。成本项目是要根据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费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所发生的费用。对于直接材料费的计算一般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FIFO)或个别认定法。直接人工费是指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燃料费、动力费、机物料消耗费、劳动保护费等。在制造费用中,与产量有直接关系的称为可变制造费用,如燃料与动力消耗、机物料消耗等;与产量无直接关系的称为固定制造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修理费、折旧费、采暖费、照明费等。

直接材料费和直接人工费都是直接成本,它们可以根据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加以汇总和分配后直接计入各成本对象中。而制造费用是一种间接成本,当制造成本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通常的做法是先按费用发生的地点进行归集,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然后才能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在ERP系统中,为了便于计划、监控、分析和维护产品成本,对于成本核算一般设置四种成本类型:一是标准成本,它经过反复认真的分析、模拟和测算后才确定的,是成本管理中的计划成本,是经营的目标和评价的尺度,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成本水平,有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确定的同时应确定成本差异的允许误差。二是实际成本,即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主要来自各部门的反馈信息,如工资单、领料单、采购发票等。三是模拟成本,指用于计划或决策的近似成本,是为了在成本模拟或预定过程中不影响现行数据而设置的,对于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价值分析很有帮助。四是现行标准成本,也称现行成本,类似于常说的定额成本,是一种当前使用的标准成本,或者将其看作标准成本的执行成本,反映的是生产计划期内某一时期的成本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结构、加工工艺、采购费用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会发生变化,因而也会导致成本数据发生变化,为了使标准成本数据尽量接近实际,可对现行标准成本定期(如3~6个月)进行调整,而标准成本保持不变。三、ERP中的作业成本法(ABC法)

作业成本法(ABC法)是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产生的,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和库柏提出来的。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把所有的作业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对象,通过这样的微观分析和详细分配,使计算出来的成本更能真实地反映产品经济特征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ABC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二是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应当说ABC法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是由于企业的内部流程是千变万化的,成本动因也无法标准化,因此理论的实践变得比理论本身复杂多了。随着企业IT技术的广泛应用,ERP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ERP的集成性使得ABC法完全融入整个系统中,成本动因数据可以自动从ERP其他模块中获得,比如销售、采购、生产、人力、财务等,使ABC法能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四、ERP系统中的成本计算

在ERP系统中,成本计算的基本数据包括采购成本、材料定额、工时定额以及各种费用率等,它们分别记录在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和工艺路线等文件中。这些基本数据有些是数量性数据,如工时定额、材料定额;有些是价格性数据,如材料价格、各种费用率,它们的准确性决定着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产品成本的计算大致要经过以下几项工作:确定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期;核算材料实际成本;归集与分配各项生产费用;在产品和在制品之间分配产品成本。

erp系统论文范文2

石油钻井企业是石油勘探开发行业的重要分支,在开展钻井活动的工作域范围很大,其活动环境也比其他企业环境更为复杂,为了适应工作域大,活动环境复杂等情况,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组织模式沿用了以纵向发展为主线的直线式组织体系,也进而决定了物资采购管理具备了范围广、难度大、管理手段多元化等多种特征。

2西部钻探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2010年是西部钻探物资管理系统顺应时展,对物资管理系统、物资采购供应进行职能分责,组织物资采购中心之年。物资采购中心改进了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中物资区域分散、物资供应线过程等不足,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重视管理流程的优化,全面落实集中型招标采购工作,尽最大程度对物资供应保障工作进行优化。自ERP系统应用以来,西部钻探物资管理工作人员为了能从ERP管理模式所提出的管理要求出发开展管理工作,对ERP物资模块的基本功能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并同时对管理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工作,力争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供应管理的快捷捷高效,西部钻探从2011年开始投资开发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了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得用户交流更加便捷,用户信息交流速度也大大加快,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加,采购运行效率也进一步提高,物资管理信息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信息化建设对供应链发展的作用

石油钻井企业的物资管理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工作流程所涉及内容繁多,作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和改进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上多方面内容的影响,突破部门独立单一使用的局限性,运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整合起来,从而达到优化信息系统的目的,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各用料单位通过物资管理系统进行物资入库、报检、发放等业务及时统计,到货验收及时录入检验内容、产生编号、检验物资、审批检验报告等,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4ERP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运行效果

ERP物资管理涵盖的流程包括物料主数据流程、供应商主数据维护流程、寄售采购信息记录维护流程、供应商供货范围维护流程、物资需求计划提报流程物资备库计划流程、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提报流程等全过程的业务,ERP系统在物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意义。实践证明,这种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从物流资金和管理费用方面进行节约,提高资金流转和信息传递速度,促进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故此,这种科学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当前国际化发展,促进管理水平的最优选择。

5系统实施及运行中风险防范

ERP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企业各管理部门的全力配合及最高管理层的大力支持。而且,ERP顾问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及技术人员协调配合至关重要,如果各方面人员配合不能完全到位,将藏着较大的风险。另外,ERP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进行项目管理,确保整个实施过程按预定的时间表进行。具体的防范对策:(1)建立系统实施的总目标和字目标,实施过程专注于目标,在实施结束后及时评估。(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管理的持续改善,实施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试运行和维护期,管理的规范化、扁平化、流程化,都需要在实施中不断完善。(3)建立企业绩效监控系统,根据管理业务和模式,设计一套企业管理绩效变化动态监控报表体系,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纠正和协调管理策略。

6结束语

erp系统论文范文3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公司制定加强项目预算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总体要求“深化项目与资金一体化全链条预算管控”,以集约化和精益化为导向。基本思路:坚持业务链与价值链协同融合,计划、控制、监督、反映和考核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审查项目经济性和合规性,以信息系统集成和优化为支撑,统筹平衡和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分工有序、定位准确、管控有力的项目预算闭环管理体系。其主要做法表现为:

1.优化创新项目储备库管理模式

建立项目储备库管理模式,先把好项目执行入口关,才能规范项目统一出口,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全国电网系统中开始推广项目储备库管理模式,目前已经成为项目预算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从最初的筹备到发展实施,项目储备库管理模式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断进行改革,才达到对全公司项目进行全口径管理,以唯一关键字项目编码作为唯一标识。在储备库内的项目各专业部门可以动态评级排序,有计划的纳入预算项目。实现所有项目从“储备-预算-实施”的全过程紧密联系,这样可以强化项目预算管理的严肃性,防止随意调整项目计划。

2.项目年度预算刚性控制

积极探索项目预算控制策略,强化业务部门预算责任,想方设法前移预算控制节点,加强财务部门的审核和监督职能。对于大项目投资,待项目预算批复后,运用ERP系统,财务部负责将项目预算通过项目编码录入系统,进行实时项目预算控制。根据项目特点,采用双预算控制机制,一种是综合计划项目预算控制机制,另一种是专项成本项目预算控制机制。综合计划项目从预算总额、年度项目预算、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三个层面进行控制,提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能力。对于专项成本项目,不挤占标准成本预算,就需要利用ERP系统项目模块进行预算控制,同时利用信息化系统成本中心对预算科目进行强控制,采取多维度控制策略是ERP系统预算管控框架下执行的。

3.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刚性控制机制

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开始实行的,现金流预算控制对于加强项目预算管理非常重要,很多公司会涉及ERP和财务管控两套软件,两套软件在处理现金流控制时候,必须实现信息单向流动,打通系统间瓶颈,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资金支付及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功能优化后,ERP系统依据预计付款时间就能完成自动提取付款计划,计划一旦形成,下月就会形成项目采购类现金流量预算申请。之后经领导审核批准后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直到次月申请提交项目付款时,就会在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总额的控制下完成,并且有付款反馈信息,也为后面进行分析提供资料。

4.加强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将项目ERP系统、储备库和财务管控系统的信息整合在一起,逐步构建完成项目预算全过程管控平台。通过对项目执行过程信息的有效整合,及时警示那些超预算或执行数据异常的项目。同时这个项目预算全过程管控平台还能实现多维度查询功能,实现按项目机构、类别和明细三个维度查询,监督和跟踪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

5.强化项目管理规范

对于项目工程,要达到全过程控制与管理,需要企业的全员参与,涉及到的人员管理规范十分重要,为了指导全员参与项目预算管理,规范项目全过程的管理细节,制定了项目全过程管理规程手册,以项目管理流程为主线,分清责任,明确工作界限,规范操作步骤和事项,能够更好的进行控制。

二、结语

erp系统论文范文4

[关键词] erp技术采纳tam模型计划行为理论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大量资金的投入,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是erp系统的实施,失败的例子非常多。以往的研究忽略了系统运用者——内部人员的行为与态度,因此文章主要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进行研究。文章基于技术采纳理论,建立erp环境下的tam 模型,通过对模型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对erp技术采纳进行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ajzen提出的,是被广泛接受的研究人类行为意愿的理论,该理论分析了行为意图的决定因素以及行为形成的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davis提出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从个人认知角度出发应用于技术采纳问题中。

二、erp环境下的技术采纳模型研究

针对erp技术的特点以及erp实施环境,文章在原ta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保障、主观规范、咨询引入、erp培训、erp交流和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以及绩效和未来使用几个变量。模型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将理论中提出的信念和主观规范纳入该模型中。模型还提出技术采纳应该是没有终点的不断采纳的过程,技术采纳情况经过绩效的考核,影响下一步技术采纳的决策。模型如下图所示:

 

erp环境下的拓展tam模型图

1.外部变量

(1)咨询引入。咨询为erp的实施提供规划和指导。咨询人员熟悉各种软件的功能模块、技术参数、适用行业及成功案例,在系统选型、软硬件架构的规划方面影响企业领导和员工对系统的易用认知。咨询通过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访谈,分析出企业信息化需求,将上级领导的愿景和企业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交流,保证erp系统的设计可以为企业员工所用,增强了员工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

(2)erp培训。erp培训对行为意图的作用主要通过信念来影响有用认知和易用认知,在培训中管理者把信息化的好处与erp系统的有用性进行扩散,使员工树立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erp培训影响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同时erp培训直接提高用户对计算机和系统应用的能力,提供erp系统如何与现有系统、业务结合的方法,为erp系统的使用和开发提供了参考,增加用户对erp的易用认知。

(3)erp交流。erp系统是在团队中使用的,团队交流可以通过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影响行为意图。高层管理者是erp系统实施的决策者,员工是erp系统的使用者,交流可以把高层管理者对erp的看法传给员工。同时,交流保证了信息的不断更新以及及时准确。交流的目的就是通过影响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来影响态度和行为,最终导致erp技术的采纳。

(4)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是人们对准则的认知。tam模型假设对信息技术的采用都是自愿的,但erp的实施是由上级领导基于企业战略而决定的,员工只是对上级命令的执行。高层领导对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在企业内部周围同事等的社会因素对个人采用erp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模型考虑了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作用。

(5)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根据ajzen i的计划行为理论,信念也是影响行为意图的因素,是认知的前因。erp是团队中高层领导和管理者要求实施的技术,高层领导者需要让员工明确信息化的价值和好处,使不同层面的员工产生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因此,文章考虑了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对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的影响。

2.对erp的易用认知、有用认知

(1)对erp系统的易用认知。易用认知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正相关,计划行为理论也指出认知是行为意图的前导变量。在erp实施中,用户易用认知不仅受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影响,还需要理解erp对目前业务的改进之处,明白erp的作用。咨询的引入,erp培训都会影响对erp的易用认知。

(2)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有用认知也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正相关,员工要感知到erp的有用之处,明确erp系统的可用性,当员工意识到erp系统可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业务,使自己的工作绩效提高,就增强了使用erp的行为意图。同时,对erp系统的易用认知也对有用认知产生作用。

3.行为意图

tam模型研究了态度对行为意图的作用,以及有用认知直接对行为意图有正面的作用。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图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态度、主观规范、认知的影响,行为意图对使用行为有直接的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在本模型中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的变量有:易用认知、有用认知和主观规范。

4.erp使用绩效、未来使用

该模型还增加了erp使用绩效和未来使用两个变量。对erp的实际采纳影响erp使用产生的绩效,组织成员只有对技术真正接受才会提高erp使用绩效。同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的,erp系统需要不断建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对erp的采纳直接影响erp使用绩效和未来对信息技术的采纳,只有信息技术目前成功的被组织吸收,促进企业绩效提高,才会影响下一步的技术采用,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erp系统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培养目标; ERP; 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57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103- 03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IT技术发展及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预测在今后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的变革而提出的概念。ERP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课程。

目前ERP市场发展比较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ERP对企业的重要性。ERP 概念的外延也变得更加广泛, 几乎成了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1]。因此对于ERP人才的培养,成了目前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个方向。本文从ERP培养目标方向出发,探讨ERP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的设计。

1 ERP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1.1 ERP人才需求现状

ERP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发展迅速。国内外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纷纷应用ERP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如国内的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于是对ERP人才的需求在逐年递增。调查显示,目前87%的企业拥有ERP系统,这些企业ERP系统主要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据专家估计,未来5年,管理信息化领域至少需要5万~6万名管理软件应用人才。

目前市场对ERP人才的需求主要有3类:

(1) ERP实施顾问。要求精通ERP理论与ERP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运用项目实施方法论,能够有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ERP系统顺利实施。

(2) ERP系统应用与维护人才。要求能够应用ERP软件进行经营管理,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能够根据企业业务流程,进行ERP系统维护。

(3) ERP系统开发人才。主要是开发ERP系统,根据需求分析、开发适合企业的应用系统。包括ERP平台开发和二次开发。目前ERP软件开发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1.2 ERP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目前市场ERP人才的需求分析,笔者结合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计划,提出基于培养目标的ERP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将围绕以下两个培养目标进行。

1.2.1 ERP应用管理培养目标

笔者所在学校信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有两个培养方向:一是信息管理方向,二是信息系统方向。信息管理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数据的管理能力,包括数据挖掘、信息服务。其中包含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如ERP软件。ERP不仅仅是一个软件,其中也蕴含着深厚的管理思想,它没有停留在对以前的手工流程的模拟上,而是在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2]。

ERP系统应用,将重点培养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根据所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实施ERP系统、正确应用ERP系统和自主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1.2.2 ERP软件开发培养目标

信管专业的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研发信息管理系统。依据培养目标,在ERP课程教学方面,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学生进行ERP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并能够开发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简单的ERP软件,或在已有ERP软件平台的基础上二次开发ERP应用系统,特别是基于中小型企业的ERP的设计与开发[3]。

2 ER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ERP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本校的信管专业状况,认为在ERP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对于ERP很多学生甚至包括一些教师不理解,有的认为ERP就是一个软件,有的认为ERP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实这都是片面的理解,ERP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4]。正由于对ERP的理解有误,造成教学定位不明确,走两个极端,将ERP仅作为一种软件或将ERP视为一种管理方式来进行教学。

2.2 教学体系缺乏科学性

盲目开设ERP课程,是目前许多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一个通病。ERP 课程的开设, 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教学计划和资源整合规划[5]。有不少学校没有充分考虑这门课的前后续课程,就开设此课程,使其成为一门孤立的课程。与之配套的实验实践环境也缺乏,仅限于计算机设备,没有实际的企业运作模拟环境,更没有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同时教师也缺乏教学经验,教学知识比较片面,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无法提升学生进行企业资源规划的能力,教学效果差。

2.3 理论知识分离而不连贯

在ERP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是,教师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没有将ERP中的所有理论知识当作一个整体来讲述,如讲解采购管理,采购管理是与生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只看到“采购”这个点,而没有抓住“供应链”所联系起来的所有企业业务流程这个面。只是片面地讲解采购的相关概念、怎样进行采购,而没有说明为什么要采购、采购还应与哪些业务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4 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离

课堂教学只能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无法理解ERP的实质,实践是掌握ERP真谛的最好方法,教学中缺乏实践使得ERP教学成了纸上谈兵。在教授ERP实验时,实验课通常按其模块功能进行割裂式学习,这不仅破坏ERP的整体性,也与ERP系统的集成化思想背道而驰[6]。ERP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立体化沙盘、实物教具、各种教学用软件等。在考核方面,加强对以实物沙盘为核心的感性经营体验和以电子沙盘为主体的理性经营体验阶段的考核[7]。在实践应用方面,应与企业进行合作,而不是闭门造车,只有将课堂讲授、实验应用、企业实践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ERP的教学效果。

2.5 教学资源的缺乏

不少管理类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认为ERP课程只要有软件和电脑就可以开设此课程。实际上这样的教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ERP的教学要求。ERP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应用管理系统。新型的管理思想是需要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并借助ERP系统来实施,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为了达到ERP的教学效果,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优质的师资力量、完整的实验模拟环境和完善的企业实践环节。教师要求熟悉企业管理和具有娴熟的信息技术,实践要求能够模拟企业的运作,要有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做到这些,ERP课程教学才有效果,才能达到开设此门课的目的。

3 ERP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体系设计

对于ERP课程而言,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是学习一门课程的有效途径。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与实践,提出以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方法。

3.1 点—线—面概念扩展式的教学模式

ERP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强,且概念比较多。针对学生比较容易忘记概念这种情况,笔者经过反复琢磨,决定采用一种点—线—面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

3.1.1 从一个概念出发,将后续概念串连

比如从“物料”这个概念开始引申,那么就有“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一系列核心的后续概念,这样就对掌握ERP的原理与方法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

3.1.2 由概念主线扩展到面

在上面分析的主线下,“物料”—“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作业控制”,由每一个节点可以引申相应的概念,如“物料”,可以引申出“时间”、“时段”、“提前期”、“物料属性”、“物料编码”等很多概念。“生产规划”可以引申出“ERP计划层次”、“面向库存生产MTS”、“面向订单生产MTO”、“资源清单”和“粗能力需求计划”等一些重要概念。由“主生产计划”可引申出“产品结构图”、“物料清单”、“物料清单种类”、“时区”、“时界”、“预测量”、“销售量”、“订单量”、“毛需求”、“计划接收量”、“预计可用库存量”、“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等大量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扩展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掌握ERP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3.2 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应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笔者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

(1) 让学生参与。教师在讲解理论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先理解,甚至是讲解,再让同学来指正,教师辅助。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

(2) 分组式的案例讨论。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有时还能获取到一些学生的想法,甚至是对信管专业的一些建议等,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很有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理论,然后进行实验或者实践,甚至是只有ERP软件实验。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掌握ERP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但是与实际可能会有差异,特别是现在ERP软件种类繁多,有的时候,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软件中有不同的叫法,这样学生会怀疑理论的正确性。

针对我院ERP的实验实践环境,在教学设备资源较薄弱的条件下,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实验(实践):

(1) 课前与课后调研相结合。课前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获取相关信息。这些调研资料对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另外一种调研方式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从效果上来看,没有实际企业的调查效果好。网上信息鱼龙混杂,需要进行甄别,如果能够获取ERP方面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对教学还是有帮助的。

将获取的信息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师也是一种促进,是一种师生互动较好的教学方式。

(2) 实验课的验证。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模式,就是验证课堂上所学理论的正确性。从笔者近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方式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的内容能够在实验室中找到答案。

(3) 实践课的锻炼。ERP除了课堂讲授与实验之外,还有专门的实践课程,比如企业实习。实习课是真正应用ERP的开始,通过实习课,学生能够将ERP的集成化思想理解透彻,能够更好地掌握ERP原理与方法,为以后从事ERP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3 ERP实践体系设计

依据信管专业培养计划目标,ERP的教学在实践方面是核心部分,以下从4个方面探讨ERP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3.3.1 统一的实验方式

两个培养方向统一的实验方式,主要是让学生掌握ERP的基本理论,会应用ERP基本模块的功能。为后续深入学习ERP打下扎实基础。

3.3.2 基于培养方向的基础实训

基于培养方向的基础实训课主要强调ERP模块的应用。在基础实训课的设计上,分方向进行。信息管理方向,强调ERP模块的应用;信息系统方向,强调ERP模块的需求分析、设计与初步开发。

3.3.3 基于培养方向的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是整个ERP相关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体现ERP集成化思想。信息管理方向重点在于ERP软件的应用与实施部署以及ERP沙盘模拟。信息系统方向强调在集成化思想下的整体ERP分析、设计与开发。

3.3.4 鼓励性创新实践

此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可选内容,主要是面向对ERP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展。主要内容须体现创新。教师或学生选择一个ERP课题,课题的内容主要是ERP所体现的先进管理理念、企业流程的优化、ERP的前沿问题。

通过上述实践环节,让学生全面掌握ERP理论与方法、理解ERP的管理思想、能够研发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简单的ERP软件。不同专业的ERP教学体系的内容,各自的培养目标侧重不同[8]。本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只针对信管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具体内容见表1。

4 小 结

本文分析了目前ERP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结合ER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培养目标导向的ERP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比较明显。ERP课程是信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体系设计等方面仍需改进,要求教师不断地摸索,找到适合信管专业学生学习ERP的合理途径,使该门课真正成为信管专业一门实用的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刚. 高等院校ERP人才培养刍议[J]. 教育与职业,2006(14):123-124.

[2] 王舰,王秀云,孙凤娥. 业务流程导向的ERP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9(5):111.

[3] 张玉祥,杨柳,沙寒,等. 中小企业ERP软件系统框架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6(6):76-77.

[4] 齐二石,霍艳芳. CIMS环境下的ERP管理模式——概念、理论及实施研究[J]. 工业工程,2000(3):11-13.

[5] 张庆丰. 对高职财经类专业ERP 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8(12):87.

[6] 李立志.基于ERP平台和校园网构建经管类院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J]. 商业会计,2010(3):70.

erp系统论文范文6

【关键词】ERP;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一、引言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企业内部所有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交换和分享信息的系统。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ERP,作为管理决策和供需链流程优化不可缺少的手段,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竞争力。然而,ERP的实施范围涵盖整个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时间以及其他内部资源。ERP实施后,企业的绩效能否得到显著提高,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本研究从财务绩效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微弱甚至没有关系,即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ERP系统作为一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可避免的陷于争论之中。rover等(1998)研究信息技术的对公司的影响的变化,结论认为信息技术对公司业绩影响是有限的。Pinsonneault(1998)针对产出悖论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对公司的业绩影响也是微小的。徐美凤(2004)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1995~2000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在这6年间,我国信息产业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率悖论”时期,并且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仍将持续。饶艳超(2004)通过对国内已实施ERP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明确回答ERP系统实施效果明显、很明显、极为明显的分别为32%、27%、2%,合计为61%,另有28%认为系统实施应用效果一般,9%认为没有效果,甚至有2%回答ERP系统实施带来的是负面效果。对经营业绩影响评价的结果显示,只有24明确表示会有影响,21%认为影响程度会很高,但是有超过半数(54%)的答卷者认为影响一般甚至没有影响。Hayers等(2001)不但证明了实施ERP系统是一种革新性的信息技术投资,而且证实ERP系统对于公司业绩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关系。Hunton等(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采用ERP系统3年后ROA和ROI比未采用ERP系统的企业的ROA和ROI有显著提高。张继东、王立彦(2007)的研究搜集了2003年上市公司实施了ERP系统的企业与未实施ERP系统的控制组样本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说明实施ERP企业的样本公司的业绩好于未实施ERP系统的公司的结论。

三、假设的提出

ERP系统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主要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根据美国的生产和库存控制协会(APIS)的统计,ERP系统的使用平均可以使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降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库存费用的下降,采购费用的节省都直接引起了企业成本的降低,交货周期缩短则加速资金回收和周转。而ERP系统通过整合供应链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以及信息整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协作成本,节约了时间成本,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使企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加快,这些定性的效益,都将转变为定量的数据,间接地促进了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综上,提出如下研究假设:(1)实施ERP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销售净利率;(2)实施ERP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3)实施ERP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资产净利率。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期间、数据来源于样本选取。本研究将ERP系统实施当年作为T0年,由于ERP系统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系统运行需要企业内部进行磨合,必对T0年财务绩效产生较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ERP引入造成,并非ERP系统正常运行所致,所以,T0年并不在研究期间内。ERP系统正常运行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才能显现,所以本研究将ERP系统实施后三年作为研究期间,同时,为了与实施前的绩效进行对比,将系统实施前三年也纳入研究期间内。采用的样本从沪市上市公司中于2001~2006年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中选取。由于上市公司关于ERP系统的信息披露并不完善以及对于财务业绩数据时间的要求,经过筛选,最终本文用于研究的样本公司为122家。

2.文中采用非参数检验对假设进行检验,考察ERP系统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将实施前的财务绩效与实施后的财务绩效进行配对,然后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将ERP系统实施后3年的财务指标分别与实施前3年财务指标的均值进行配对分析。

3.指标选取和数据预处理。本研究主要选用销售净利率(ROS)、总资产周转率(ATO)和资产净利率(ROA)三个指标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为了消除行业和通货膨胀因素对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本文将所有的指标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再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假设,我们检验了样本公司在ERP系统实施前后的绩效的差异,我们将T-3 年至T-1年的业绩的平均数分别与T+1至T+3年的业绩进行配对,然后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考察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动情况。SPSS分析结果如下:

注:T+1 、T+2、T+3 分别代表代表ERP实施后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绩效,Pre代表实施前三年的平均绩效。

Wilcoxon秩和检验的结果表明:

1.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ROS在实施后第一年下降,下降的公司数为68,上升的公司数位54;第二年ROS开始上升,上升和下降的公司数分别为66和56,平均秩分别为57.80和64.64,但是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前两年ROS的下降和上升都不显著。ERP实施后的第三年ROS上升的公司数为74,下降的公司数位48,且结果在5%水平上显著。

2.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ATO在实施后第一年下降的公司数为56,上升数为65,第二年下降和上升的数目分别为55和67,第三年ATO上升的公司数增加为71,下降数位51。三年里上升的平均秩都高于下降的平均秩,Wilcoxon秩和检验值第一年在5%水平上显著,第2年和第3年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ERP系统实施后,企业的ATO有显著提升。假设2得到验证。

3.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ROA在实施后第一年下降数为60,上升数位62,秩和检验值表明上升并不显著。第二年ROA上升的公司数位71,下降的公司数位51,上升的平均秩63.61高于下降的平均秩58.57,秩和检验值显示结果在5%水平上显著。第三年ROA上升的公司数为70,下降公司数为52,结果显示在10%水平上显著。假设3得到验证。

我们看到ERP实施后第一年,企业的财务绩效的提升并不显著,相反ROS在实施后的第一年还出现了下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ERP系统在运行初期的磨合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阻碍业务运营,从而不仅不能带来成本费用的降低,反而会因运营受阻而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从而降低销售净利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ERP运行日趋正常化,ERP的效用逐渐体现,企业的财务绩效逐步提升。

六、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发现,ERP系统在实施后短期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在实施后第一年出现部分绩效下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ERP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提升。ERP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着滞后性,其实施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

参考文献

[1]Mabert V.A.,Soni A.,Venketaramanan M.A.,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urvey of U.S.Manufacturing Firms,Prod Inventory Manage J. 2000.

[2]Hunton JE,McEwen RA,Wier B,Analysts'reactions to ERP announcement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2003(32)

[3]孟倩.生产率悖论与中美两国信息技术投资效果比较[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

[4]舒琴.“生产率悖论”对企业实施ERP的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4(6)

[5]饶艳超.国内企业ERP系统实施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经济界.2004(2)

[6]王立彦,张继东.ERP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增长之关系[J].管理世界(月刊).2007(3)

[7]赵泉午,黄志忠,卜志祥.上市公司ERP实施前后绩效变化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1993~2003的经验数据[J].管理科学学报.2008(1)

erp系统论文范文7

[关键词] ERP 要素 关系 实施理念

ERP技术应用在我国是一种垂直、照搬式的应用,集团企业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只考虑到新技术要素的应用,注重ERP的全过程管理应用,以期达到最有效的计划控制,实现集团企业最大效益为目标。但往往会忽略ERP核心的、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要素。

一、ERP的定义

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相关的外部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标准化的数据和业务操作流程,把人、财、物、供、产、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紧密集成,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业务流程优化的目的,并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科学的决策管理平台。

二、ERP的六个生存要素

ERP的六个生存要素可以划分为宏观要素和微观要素两类。具体的说,人、财、物为宏观要素;供、产、销为微观要素。宏观要素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战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而微观要素具有实现集团企业目标的动力,是不可缺少的执行要素。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才使集团企业ERP得以长久的发展和应用,乃至创新。

1.宏观要素。(1)人。指的是人力资源。它具有再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是ERP管理体系中具有核心力的要素。ERP不仅具备制造系统的特征同时也具备管理系统的特征,更准确的说是一个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是ERP系统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与持续发展就使得集团企业如何正确把握人力资源的需求,即生存需求和情感需求。同时还要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才能使ERP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ERP的核心力才能可持续产生再生力量。(2)财。指的是财务规划与管理方法。它具有战略管理目标性,是集团企业持续生存的基石。一个良好的财务规划和管理方法,能使ERP系统在以MRPII为核心基础上,注重全面成本管理控制,促进集团企业的筹资、运用与分配的配比比例,实现利润的滚积发展。(3)物。指的是ERP的物流信息体系。在ERP发展的过程中,物流信息体系的产生源于ERP的内涵外延。随着集团企业化规模、地域扩大化的要求,使ERP的供应链之间相互协调性增强,ERP在技术上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体系来实现ERP的零库存管理和柔性作业管理。从而让ERP系统外延至电子商务,实现ERP内涵与外延对接,实现集团企业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2.微观要素。(1)供。指的是物料供需。是ERP供应链中的上。关系,也是以MRPII为制造中心的起点,是完成集团企业生产的基础。在处理此项要素时必须要结合集团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建立多种物料供应链,选择适合集团企业发展的供应商群体,实现物料需求的零库存,合理降低物料采购成本,做到弹性供应。故此,它也是最难控制的要素之一,受宏观要素影响变动最大的要素。(2)产。指的是制造系统。它是以MRPII为核心的ERP系统的重点控制对象。它以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作业系统、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努力提高生产管理水平,规范生产工艺水平、物料配送清单、生产加工能力来完成市场需求,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沟通见外的作用。是ERP系统中具有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竞争的重要环节。(3)销。指的是营销系统。是实现ERP财源积累的过程,通过分析市场及客户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销售计划及促销方式,设置优化销售管理流程,规范业务部门与员工的业务操作规程,提高面向客户需求、订单的响应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集团企业自身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素之间关系

ERP中的要素不是一个个单独孤立,而是相互协同、相互互补、相互制约的,单从一个方面评定ERP是不全面也不完善的,各要素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1.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的关系。ERP系统能给集团企业带来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管理思想的创新,也带来了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的变革。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周密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计划,合理和科学地整合,使之协调与和谐,达到理想、优化的组合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要素间的流程重组,实现工序时间控制与制约,完善ERP的供应链杠杆管理,降低ERP的总成本。

2.内涵与外延相结合关系。从ERP的定义发展到实在,ERP经历了从制造到营销,从闭环到开环,从计划到流程重组,从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到新三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从单一企业到集团企业的应用。ERP内涵不断扩大,思想管理体系从单一管理到协同管理,提升了集团企业的整体性观念。使集团企业的经营目标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转化,形成与集团企业上下游产品链、信息链、资金链等相结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精确化和数字化,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人力资源将准确地按照预定的计划整体运营。

3.信息数据的共享性与信息处理的综合性相关联。ERP是一种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准确地反映给相关部门,做到数据共享。不仅保证整个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的系统性、一贯性,同时获得了及时性,保证集团企业的快速响应,提升集团企业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预见性。

4.重视人文要素关系。ERP是一个复杂的管理工程,人文要素是第一位的。从人力资源的储备到员工的技术管理能力培训,从强占技术制高点、争夺市场份额、提升经营能力、增强管理水平,无不依靠人,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集团企业应建立健全人文档案,从人文细节入手,重视人文精神,绩效管理,做到人性化管理与服务,培养团队精神,主人翁意识,造就出适应流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5.理念与实践相统一。ERP是一个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打造出来的管理信息系统,集团企业选择上马ERP的模块时,一定要选择管理最规范和最重要的部门,聘请相应的专家,按照ERP的思想进行革新,然后采取以这些模块为范例,逐步在企业内部完全推行ERP。成熟的ERP系统都有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法和项目管理方法,集团企业需要学习和借鉴其项目管理方法,同时结合同步工程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确保ERP系统实施项目的质量,缩短项目实施周期。

四、ERP实施理念

ERP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是一种可造的信息系统,在ERP实施过程中,必须构建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管理方法为准绳、人文要素为前提”的理念。

1.以信息为中心,组建信息管理部门。ERP系统是以信息为中心的系统,它是高度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实施中应建立一个专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处理的部门,组建网络系统,对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及时地归集、筛选、使用和传递,才能保证ERP的供应链的合理配送,人、财、物的合理配比,降低物流系统中营运的成本,有利地保证供、产、销一体化生产的工序流程,实现工序流程时间最优,提升产品竞争力,培养利润空间价值。

2.以管理方法为准绳,强化现代管理体制。在ERP实施中,要建立健全现代管理体制,以宏观管理制度为原则,以微观管理方法为准绳,强化各种管理制度的落实,比如,物料需求的采购应以生产工序的完工时间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完成比例为参考,制定出准确合理的供需时间,实现柔性管理。在强化现代管理体制的同时,应当建立一个监督机构,来考评管理体制的落实情况,及时了解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弥补和完善管理体制,使之公平、合理。及时地吸取国外的ERP先进管理方法和理念并结合我国集团企业的特点,完善本集团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管理方法。如“看板生产”的管理。

3.构建和谐人文文化,促进员工素质提升。一个ERP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在于使用者的素质和人文要素,在理念和管理方法创新的同时,必须要有人进行实施,一个成功的ERP系统必须实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做好全员员工培训的同时,重视精英培养,培养员工的团队观念、主人翁思想,营造和谐人文环境,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共同为集团企业ERP的良性运营做好服务。

总之,集团企业ERP的建设是一项时效性强,成本比较大的投资,就投资的性质而言,一方面要控制投资的金额;一方面还要使投资尽快见效益。本着简单、有效、实用的原则,采取快速化的ERP系统实施方法和理念,可以降低系统实施成本,缩短系统实施周期,关注要素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系统实施项目的性价比。

参考文献:

[1]何景霄:销售管理与ERP[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爱国梁顺利赵颖:ERP生产制造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姬小利:ERP原理应用与实践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erp系统论文范文8

【关键词】ERP 会计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风险 应对措施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公司财务舞弊案的相继爆发,我国2004年至2005年,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被捕事件,中航油的巨额亏损事件的发生,使企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健全风险机制,夯实基础管理。ERP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集成系统,传统控制体系控制措施在ERP环境下被软件系统的控制功能取代。作为ERP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控制必须从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向风险控制发展。本文在ERP系统环境下把内控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炼地分析总结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并且提出其应对措施,使ERP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理论更加系统化。

一、ERP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根据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在企业中开发系统、录入数据、数据储存、部门职责、审计监督这一流程来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系统被攻击的风险加大

当今社会,ERP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用户系统,用户只要得到授权,无论在企业的哪个角落都能可以访问系统。开放的技术环境很难避免非法侵扰,系统也存在着遭受非法访问甚至破坏的可能性。如果缺乏严密的系统控制,则计算机系统很容易受到攻击。

(二)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数据重复错误风险加大

与手工会计相比,在ERP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输出数据是否正确取决于输入的数据是否正确,一旦基础数据发生错误,将会导致错误的数据在系统内被重复使用,它便会像病毒一样,在系统内部被不断地复制,从而使错误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和放大。因此,在ERP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对数据输入的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会计信息存储方式变化,数据丢失风险加大

在ERP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是无纸化的,电子数据丢失的风险要大于纸介质信息。信息数据的数量、正确与否、排列顺序等几个方面会因为人为因素、设备因素、自然因素及计算机病毒遭到破坏。当今社会,企业外部人员对内部数据的非法访问、拷贝、监视及盗窃等可能对数据保密性造成破坏。另外,数据流失、数据读取、备份不及时、数据与其要求的数据库不匹配和人为造成的数据库的物理损坏都会造成企业会计数据的丢失。

二、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

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完整流程中风险的分析,下面将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控制风险,使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环境下更优发展。

(一)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

为控制系统漏洞,在开发系统时要利用网络在线测试的功能,检验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并应对非法数据的容错能力、系统抗干扰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系统遭遇破坏后的恢复能力进行重点测试;做好人员和设备等资源的整合配置以及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数据控制小组应当用测试数据来证明程序工作正常并确认就绪,开发完成后交操作人员并由信息系统库管理员备份留存。一旦发现系统软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应立即进行在线修补与升级,并将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报告及时存储归档。

(二)输入数据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输入数据进行审核, 防止输入环节数据错误。审核方法包括:一种为将打印的凭证与人工凭证进行核对;对屏幕上显示的凭证进行人工审核,这种方法受操作员业务水平的影响较大,效率也比较低;另一种是进行二次录入校验,将同一凭证输入两次,通过计算比较两次输入的凭证是否相同,从而检查输入错误的一种审核方法,这种方法查错效率较高,但输入时间花费较多。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对输入数据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审核,确保输入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安全控制

为保证数据安全,企业首先应进行数据加密,既要保证加密的强度,又要保证加密和解密时间不至于过长而降低系统性能。还要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要使一个用户事务的执行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进行并发控制。操作人员在每个数据使用过程都要有严格的身份识别,以确保操作人员合法。一经发现已输入数据信息有误,必须按照信息系统操作规定加以修正,不得使用非软件系统提供的方法处理信息数据。另外,企业至少应当在远离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的地方保存一套备份和交易日志,以备丢失或损坏时重建。

三、结语

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当前理论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现代社会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与ERP相融合,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也不会脱离ERP内部控制体系。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ERP和会计信息系统都进行了分析探讨,从理论上阐述ERP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等的基本理念,分析了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并且提出了其应对措施。

分析表明,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存在多方面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专业化和具有针对性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运用到内部控制之中可以用来预防和减少这些风险。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会在ERP环境下不断地被完善。

参考文献:

[1]锡德.阿德尔曼等.数据仓库项目管理[M].薛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erp系统论文范文9

Abstrac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requirement for ERP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university graduates'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entation of ERP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ocal universities'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ERP talents, and releva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ERP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地方本科院校

Key words: ERP industry;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local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59-02

0 引言

自80年代ERP概念引入国内,历经近30年,已经从企业信息化的一缕春风演变为规模浩大的全面普及浪潮。ERP行业的发展,包括ERP软件公司的研发,以及企业层面的广泛运用都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1]。广大企业通过信息化提升竞争力,其核心要素也是人才。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是构成就业大军的主体,但其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往往达不到进入ERP行业的最低门槛,与企业对人才的期望有较大差距。当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ERP发展的瓶颈,中国ERP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ERP专业化人才的普及性培养。ERP行业需求量最大是应用型人才,强调技能性和应用性。而传统的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和高职高专培养出来的操作型人才都不符合ERP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低层次的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导致出现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因此,人们开始反思并质疑现行的ERP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研究与构建满足社会需要的ERP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建立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ERP应用必备的学科理论知识,又具有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技术解决ERP应用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1 ERP专业化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企业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ERP专业化人才,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ERP理论和实践的知识、业务流程的知识、经营管理类知识等,并且具备很好的与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目前ERP行业的人才通常分为三类(如表1所示),即ERP软件研发类、ERP实施维护类和ERP软件应用类。第一类在软件公司从事ERP软件开发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研发、测试、技术支持等;第二类在软件供应商或商、专业ERP咨询服务公司供职,以ERP实施顾问,ERP项目经理为主要工作;第三类通常在ERP实施的企业任职,作为ERP的使用用户或企业内负责信息化的单位,主导ERP项目推动,帮助企业提升软件使用效益。这三种人才长期处于紧缺状态。地方本科院校对ERP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是应当强调应用性,立足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培养ERP行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注重行业性,即培养过程以ERP行业趋势、职业定位为导向,在人才培养中根据行业发展要求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强化ERP行业适用能力;三是加强实践性,即在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和知识结构上强化ERP实战能力。[2]

2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ERP专业化人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体系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很少能结合行业特点设置ERP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方案。对知识的现时性和复合性不够重视,缺乏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的实践环节。ERP实验与课程设计中多为虚拟课题,比较理想化。但现实工作中,多遇到的是综合性问题,需要综合运用ERP涉及到的知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联系ERP开发、实施、应用的真实项目不多。ERP实践环节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好像什么都懂一点,但又不能在综合实践中独立运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ERP实践训练培养目标,缺乏完善的ERP人才培训体系,没有根据ERP行业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培养方案。

3 ERP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①贴近ERP专业化人才培养需要,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地方本科高校制订ERP应用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并结合企业需求,确立ERP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聘请ERP行业专家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培养方案的专业方向规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审核,明确ERP专业化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3],以确保专业方向课设置的合理性和前瞻性。使得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目标明确。所培养的ERP应用人才的特色鲜明,既具有计算机专业人才所缺少的管理素质,又具有管理人才所缺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企业建设、实施与应用ERP所急需的核心人才。②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培养模式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支撑,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首要之务。必须解决好适应ERP行业技术知识迅速更新的问题,与相关ERP企业建立的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把高校的教师送出去,将企业的专家请进来,可以作为一条有效的师资培养途径。高校培养出自己的具有ERP实战经验的优秀教师。③加强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根据ERP相关企业的实战需要,重构ERP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配置课程资源。邀请企业ERP行业专家,建立课程共同研发机制,提高课程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练”互动,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之路。使地方本科院校与ERP企业之间的信息能相互沟通。同时,也与相关ERP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具有良好合作。因此,ERP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应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种资源的整合。④针对ERP行业特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化素质培养。调研走访ERP相关企业的管理者,常常反映应届毕业大学生“不好用”。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职场和工作中必需的一些基本常识、工作技能和职业观念缺乏了解,应届生被招聘来之后,用人单位还要花很大精力对这些职场新人进行系统培训,而许多企业往往不愿承担培训带来的时间、金钱、人力等成本。高校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化。一是可以通过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办法,建立系统完善的ERP职业生涯体系。二是可以校企联合为学生搭建仿真企业平台,利用计算机模拟企业的运营,将各个业务部门、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通过赋予不同的权限来让学生模拟企业内不同部门的运营,并进而模拟整个企业的营运过程。还可以采用ERP沙盘模拟课程,将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浓缩在一张沙盘之上,让学生在对企业的模拟运作中有更感性的认识。在学生走上企业工作岗位之前,就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比较熟悉。在深入学习ERP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从管理思想、ERP软件和企业运作三个层次理解和掌握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三是可以积极引入ERP职业资格证书专家认证体系,通过培训开展资格认证,为立志从事ERP事业的学生走向企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08).

erp系统论文范文10

物流管理要求掌握物流管理学、交通运输学以及运筹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参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训练,并初步具备企业采购、生产、运输、仓储、包装以及加工等诸方面的能力。依靠ERP管理系统能够更加有效地加强物流管理,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1 物流与ERP

物流是进入21世纪以来逐渐兴起的概念,然而它对于商务活动的影响确实非常重要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系统化的学科。该专业主要目的是用来培养具有物流管理知识,能够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并掌握产品采购、生产、运输、仓储、包装以及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高级专门管理人才。其培养对象主要面向企业、政府机关和科研机构等。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运用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将企业的各种资源信息加以集成分析,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以及进行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管理平台。ERP虽然是一个软件工具,但其内容将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其中,如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也就是说,ERP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信息系统。

随着企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日益膨胀,以往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于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进行高效处理的需求。为此,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高度集中的企业信息资源进行运用及整理的ERP软件应运而生。

2 ERP管理系统分析

2.1 系统性较强

财务管理、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以及销售管理等几个互相协调的字系统构成了企业ERP管理系统,这些子系统分工明确,对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着高效的管理。其目的是把公司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统一组织起来,把客户需求与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通过ERP这一有机系统以实现对企业的人力、材料、设计、资金以及时间等资源进行最优化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2 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ERP系统对于理论知识的验证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展开的,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与企业经营运行更为接近。

2.3 层次分明

企业公司ERP管理较强的系统性要求具有层次性,一般来说,主要分成三个层次,专业基础、实践学习以及综合能力展示等。学习者在进入ERP实践学习之前必须经过对专业基础的系统学习,然后再通过企业模拟经营大赛等形式进行综合能力展示,形成一个理论、实践练习再到能力展示这一逐层加深的体系。

3 推行ERP管理系统面临的难题

3.1 ERP管理系统涉及面过宽

ERP管理系统涉及到信息管理、会计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管理等跨专业知识,且实践性较强。ERP横跨多个专业的特点要求对与ERP有密切联系的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生产运作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诸多专业熟练掌握,并对公司企业在实际的经营作用情况有较深的了解。

3.2 高校与企业难以展开有效合作

较高的操作性以及实践性是ERP实践教学较为明显的特征,所以,要想培养出社会急需的ERP实践人才是离不开高校与公司企业的紧密合作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给予了坚实可靠的平台,使得高校的办学资源得到了更深一步的拓展,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也使高校的ERP实践教学体系变得更加丰富。可以说,校企合作是物流管理专业开展ERP实践教学课程不可或缺的高效途径。然而,在高校和公司企业的合作当中,企业往往认为两者的合作对于企业来说获得的收益是间接的、长久的,所付出的的代价却是直接的、近期的,致使企业与校方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基本上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3 所需资金巨大

对于企业或高校来说,构建ERP管理系统是风险高、难度大且投资过多的系统工程,并且资金投入也较大。比如说,引进ERP软件、培训教师、购置硬件设施以及进行信息咨询的费用通常多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而ERP实践系统建立之后,仍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其费用也是高昂的。

3.4 缺乏客观、完善的实践评价体系

当前的评价体系难以对企业每个组员的成绩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而通过几次模拟企业经营的小组成绩混淆了员工之间的单体差异,不足以评价单体的综合素质,也不足以反映学习效果。

4 完善建议

4.1 明确学习ERP管理系统的目标

ERP管理系统通过对各企业对应职位及其岗位需求进行模拟以让员工对ERP管理系统系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区别不同岗位的特征,掌握不同业务流程,同时对各企业环境进行介绍,从不同的企业环境了解岗位的职责和权能。了解和掌握了ERP管理系统的操作方式,结合所学理论对操作系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利用该软件对所学理论进行实践和深化,将理论和实践转化成为一项新的思想,同时进一步引导实践行为。

4.2 在企业中确立ERP管理系统

ERP管理系统利用对多种企业的考察调研,模拟各种企业的操作流程,例如将生产制造领域的企业与销售企业、运输企业的流程相区别,将这些企业的基本情况、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与企业运转过程相结合,通过软件就能够对企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能够根据所收集来的资料设计出仿真软件,让员工通过对软件的操作熟悉企业操作的规则,以此来熟悉不同部门的操作规则,例如能够通过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了解资金的流转过程和运作过程,能够通过参与到企业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方面的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进行掌握,能够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与竞争状况,能够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位和机构,能够通过对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进行分析以掌握企业发展的方向。

ERP管理系统让员工对同种或相关产业进行研究,以自己主导的专业作为核心,对相关产业和业务进行了解,熟悉整个业务流程,掌握企业运作的方法,将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做成一个连接线,从业务的局部运作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深刻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内涵,收敛掌握所学知识,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参与到实际工作。

4.3 设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ERP体系能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掌握员工学习的情况,明确所学知识的漏洞,也能够针对实践情况对体系进行完善。

另外,ERP管理系统还能够利用ERP产生的对抗模拟结构,了解小组的情况,反映出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学习情况进行评分,分出档次,鼓励员工学习积极性。

erp系统论文范文11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作业成本管理;构建

ERP 自从20世纪 90 年代初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 GartnerGroup提出以后,即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许多采用 ERP 的企业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在我国,ERP 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历了近 20 年的风雨历程。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管理软件市场销售额较 2006 年增长 10.7%,达到 50亿元。ERP 软件销售额达 40 亿元,几乎占据了管理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今后 ERP 在通用型管理软件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升高。这也使得一部分企业将注意力从 ABCM转移到了 ERP上,并且开始怀疑 ABCM和 ERP 能否有效兼容,很多使用 ERP 的企业因而推迟了 ABCM的实施。但随着一些 ERP 厂商将 ABCM的概念和方法融入到 ERP 中去,又使人们看到了同时可以使用二者的希望。实际上,ERP 和 ABCM具有许多的互补性、相通性,甚至还有一些相同之处,这些都是两者整合的基础。

一、ERP整合作业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

具体来讲,ERP 整合 ABCM有六个基础:

(一)核心思想相通

ERP 的核心是流程,ABCM的核心是作业,而流程恰恰是由一组组前后有序的作业(即作业链)所组成的,因此两者在核心的管理思想上是相通的。

(二)资源观互补

ERP 的核心是企业资源,而 ABCM揭示资源的驱动因素就是作业,这两种资源观是相辅相成的。

(三)资源或成本管理观相通

ERP 通过供应链管理进行资源或成本的管理,而 ABCM则通过作业实施成本管理。ERP 不仅将企业内部的采购、计划、生产、销售整合起来,同时还把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有机联系起来,使企业能对企业内外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 ABCM则通过作业的增值性对企业内部的流程进行改造,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凡作业都是 ABCM的成本管理的范围。由于作业是由产品消耗的,所以 ABCM的成本管理的触角也延伸到了供应链上,因为供应链涵盖的正是一个产品从最初的原材料形态到最终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四)关注点相通

ERP 关注流程和资源的关系,ABCM则关注作业和资源(成本)的关系。

(五)着重点互补

ERP 着重于资源的计划,而 ABCM着重于资源的利用效率。作业是企业的资源驱动因素,所以,提高作业效率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信息单元同质

ERP 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是工作中心,ABCM的最基本信息单元是作业;工作中心是 ERP 中基本信息的数据采集点和控制点,作业则是进行作业成本控制和考核的执行载体;工作中心的着眼点在于生产的计划和控制,作业的着眼点在于企业产品的成本计算、成本管理和流程改造等。

由此可见,工作中心和作业具有极强的同质性。正是由于 ERP 和 ABC具备的上述共性,使得 ERP 和 ABCM的整合具有坚实的基础。

二、 ERP整合作业成本管理的方式

理论界对于 ERP 整合 ABCM后 ABCM的存在形式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整合后,ABC和 ERP 是两个独立(Stand-alone)但又相互关联的信息系统。如,Russell Shaw (1998) 通过对 ERP 厂商对 ABC的整合的探讨,认为 ABC和 ERP 两者是一种伙伴(Partner)关系;Brodeur(2003)则认为 ,ERP 的数据库可以被 ABC有效利用,而 ABC可以通过 ERP 快速获取大量非财务数据,所以两者的整合可以促进彼此的成功实施。也有人认为,整合后 ABCM已完全被融入到 ERP 的各个功能模块中了,即没有独立的子模块代表 ABCM或是为 ABCM创建的。所以,对 ABCM的整合实质上就是用 ABCM的概念和方法对 ERP 功能模块进行修正(Modify)。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比较偏激。因为整合使得 ABCM完全被融入到 ERP 中的部分是 ABCM的 ABC和 ABCM的技术思想,而使得 ABCM独立于原 ERP 的部分是少许子模块,即有独立的子模块代表 ABCM或是为 ABCM创建的,如在管理会计功能模块中增加作业会计子模块和作业效率分析子模块。整合 ABCM于 ERP 是说在 ERP 的会计功能模块中为每个流程建立其作业链单,为每个作业建立成本库和确立其成本动因,并用成本动因作为新的成本分配基础。同时,将作业方法纳入价值链分析和流程的成本管理。

将ABCM整合于 ERP 的目的就是更科学地评估各流程的价值和效率,而流程价值的体现和效率的评估必须首先使流程细化和成本化。细化流程的方法是将流程分析为作业链,对流程进行成本化的方法则是为其作业链中的各作业建立成本库。作业成本库体现了作业的价值。某流程的总价值就是其作业链中各作业成本库的总和;而该流程的有效价值则是其作业链中增值作业成本库的总和。某流程的效率评估则首先通过对其各作业的效率评估而进行:若某作业的实际成本高于它的标准成本,则该项作业为负效率;当该流程的实际总成本高于它的标准总成本,则它为负效率。ABCM和 ERP 的整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随诸如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变化。同时,ABCM和 ERP 的功能和管理思想要被企业消化吸收常常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的,而且二者本身在理论和实践运用上又处在发展过程中。

三、基于ERP的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

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也要求把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强调对成本的控制,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则强调对作业的控制,它认为作业管理才是现代成本控制系统的心脏和灵魂,才是先进制造环境下成功地实现成本控制的关键。由于ERP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将贯穿供应商、企业、客户的供应链(又是一条价值链)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从作业概念的角度出发,供应链每个环节的功能实现都要耗费一定的作业量,企业的供应链其实就是一条由内到外连接起来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由此就可以对这种消耗、产出关系进行会计核算。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传统的以产品为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这正符合了ERP成本核算不断细化、决策科学性不断提高的要求。

ERP环境中会计凭证不是都由会计人员填制的,因为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是事件驱动的。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由相关部门人员对ERP系统的各业务模块录入业务信息,该信息将自动存储在业务事件数据库中,企业执行业务事件的同时,实时触发多个事件驱动程序,将业务事件信息传递到财务模块中,通过执行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实时生成集成信息,在总账模块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生成。如下图1所示:

如:仓库的库管人员处理出库业务,当发货时,将发货单商品的基本信息和确认发货的信息送入销售管理模块,系统根据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自动生成库存账传递到存货模块,同时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传递到总账模块,并登记总账。会计人员只是对这部分会计凭证进行审核,如果发现有误,则通知原业务部门的有关人员对错误凭证更正或重做。这样,财务部门就延伸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财务人员的视野就不会仅仅局限在会计问题上,而是延伸到业务问题中,可以利用实时信息控制经济业务,如采购、销售业务,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目标。

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的方法融入ERP之中是有章可循的。下文将阐述具体的ERP条件下ABCM系统的构架。

该成本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是:以ERP为手段,根据企业价值链、业务链、作业链的实际构成筑成作业平台,以成本管理理论、集成理论、战略成本理论等基本理论为支撑筑成的数据处理平台如下页图2所示。

1.作业平台。作业平台的构建是该系统的基础,系统执行结果的有效性,即成本管理系统的相关性依赖于作业平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作业平台的构建是系统设计的关键。作业平台按照一般企业的流程可以分为:设计作业、供应作业、生产作业、管理作业、顾客作业几个层次。

2.数据处理平台。企业作业成本管理集成系统中,数据处理平台和信息平台可以借助于专门的软件公司,并借助其专门的技术人员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将成本管理集成的思想融入开发过程,重新根据企业的需要构建数据库、方法库、模型库以及信息生成系统。需要强调的是,在该平台的设计时,特别应该注意各业务模块接口的设计。将设计作业、采购作业、生产作业、库存作业、销售作业、服务作业等作业在业务活动发生的同时,使其业务数据传递到系统中,经过处理使其转化成成本信息系统所要求的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各相关作业平台,进而完成作业管理、成本管理、战略调整等活动是数据处理平台设计的关键环节。应该注意的是:数据处理方法应符合相关国际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以及相关财务制度法规的基本要求。

3.信息平台。前已述及,传统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基于财务报告要求而构建的,其账户的设置、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都是围绕财务报告所需信息而进行。而基于ARCM的企业成本管理集成系统提出系统应该服务于成本管理信息:一是基于财务报告的成本管理信息;二是基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信息。前者与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区别在于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成本核算方法、业绩评价方法的不同,包括各类财务报告、经营报告及税务报告等;而后者是通过将生产经营管理与成本管理进行集成,以准确的成本管理信息为基础为进行经营决策而生成的支持性信息。

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提供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系统的设计得出相应的成本核算结果,即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报表;另一方面对公司决策层面有用的相关信息,但强调一点,决策层面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它是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平台中的分析有助于作业链实施重造,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实现方式

对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而言,由于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作业平台的构建相对容易,但是数据平台的构建往往却由于资金的关系很难达到要求。那么,如何构建一个相对成本低廉的集成系统?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个低成本的可行方式,即利用EXCEL表格处理程序进行简化处理。首先,在科学设置作业平台的基础上,对作业点的资源耗费进行动态、细化计量,通过联机操作,随时采集各种资源耗费信息,并在EXCEL表格中通过设置作业成本方法系统,即时生成成本核算信息、成本控制信息和成本决策信息。成本核算信息模块设计需要满足会计制度的要求,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信息模块需要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系统设计包括代码设计、输入、输出、处理过程、文件管理等系统的详细设计。其中,代码设计是为了便于计算机操作,对所有会计科目、费用项目、材料名称、产品名称、设备名称、资源耗费形式等,统一设计的一套代码,输入的设计包括原始凭证、各种计算表的格式、内容、项目和传递流程,输出的设计包括输出数据的内容、格式和具体要求,数据处理过程的设计包括数据输入以后如何进行检验、分类、排序、整理、加工、运算、文件处理、数据编辑、打印输出等一系列程序设计。文件的设计包括建立哪些文件,文件内容和文件存取方式等。此外,还应有安全保密的措施。详细设计完成后,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包括作业流程图、系统说明书、程序说明书、信息使用说明等。这种低成本的集成系统的关键在于基础数据的计量和采集。但由于EXCEL表格处理程序的容量有限,因此,对业务比较简单的企业而言,尚可满足其很多成本管理信息的需求,而对业务较为复杂的企业,最好还是借助一些成熟的管理软件,如用友、金碟等。但是,无论如何,该系统的实施都可以有效地推进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科学和完善,特别是对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于ERP运用作业成本思想构建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和管理方式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化的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模式,由于文章的篇幅所限,本文没有举例进行说明。

【主要参考文献】

[1] 关慧贞,杜晶,邓华.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与ERP相结合的分析与解决方案[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4):43-46.

[2] 李兴文,王晓强.浅探作业成本与ERP系统的整合[J].财会月刊,2003,(13):8-9.

[3] 徐学军,花雪兰.基于作业成本法的ERP中的成本经营研究[J].商业研究,2003,(21):1-5.

[4] 谢波.如何运用ERP推行作业成本系统[J].财会通讯,2004,(5):19-20.

[5] 陈志强,黄燕芬.ABC理论在ERP系统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04,(4):110-113.

erp系统论文范文12

[关键词] 数据库; 管理信息系统; ERP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6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98- 03

0 引 言

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一般会开设有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ERP三个方面的课程。在不同的学校,对这三门课程的叫法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数据库类课程,有的称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有的称为“数据库设计与应用”;ERP类课程,有的学校称为“ERP原理与应用”,有的称为“ERP应用与实施”等。不管叫法如何,课程的内涵都是一致的,因此,在本文中舍去其叫法上的差别,将其简称为“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ERP”。

之所以将这三门课程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一方面是因为这三门课是紧密相关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数据库的应用,ERP是一个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三门课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门课;另一方面,在工业工程这个专业,存在三门课程知识点的划分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相关知识点的重叠。

本论文基于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方向,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对这三门课程的内容和课程实践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设计。

1 工业工程专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要求

目前,工业工程分有经典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经典工业工程主要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和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数据库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的众多应用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在企业管理领域,数据库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企业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必不可少的支持工具。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技术。这里的相关技术是指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即如何使用数据库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重点包括3个方面:数据的存储、处理和查询。

管理信息系统是数据库的典型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是通过数据库来存储管理的。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对工业工程的专业人才来说,既要掌握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又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与管理相结合的运用方法。但是工业工程人员不同于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不需要对系统的开发技术有深入的掌握,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结合企业实际管理的需要,担任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规划的角色,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以符合企业的管理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于工业工程人员来说,必须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特点和难点、开发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当前主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运作原理以及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应用的领域和层次,可以划分出很多种类。其中,ERP是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中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企业已经实现了ERP的管理模式。从软件技术角度来看,ERP的技术就是数据库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综合运用,但是,ERP不仅仅是一种软件,更重要的是ERP代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的管理思想。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因此,ERP知识的掌握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

2 教学内容设计

2.1 培养目标设计

基于以上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分别对三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拟定如下。

2.1.1 数据库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应用数据库进行信息存储、处理的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以及数据库的操纵与管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基于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数据表的规范化设计方法以及各种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处理技术,为后继管理信息系统和ERP原理课程的学习铺垫基础。

2.1.2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到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实现技术方法、步骤及过程,能够利用信息化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承担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协调和建设工作。

2.1.3 ERP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ERP市场和当前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了解ERP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征,掌握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培养其从事ERP系统操作、管理、应用与实施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2 教学知识点设计

三门课程在内容上是相互衔接的关系,其关系如图1所示。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是ERP的基础。在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还有其他的相关应用和系统,在此不做赘述。因为这三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导致相互间的边界不是太清晰,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知识点划分不合理,相互间出现知识点重叠,从而造成整体知识结构的混乱。比如在数据库课程中就过度强调信息系统的开发,反而导致学生对数据库本身掌握不够透彻。

2.2.1 数据库知识点设计

在数据库课程中,重点是数据库本身,是要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练掌握SQL语言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因为数据库软件种类比较多,不可能一一讲解,因此,选择较为常用,而且容易入门的数据库软件SQLServer。SQLServer掌握后,学习其他的数据库软件也会非常容易。

(1) 在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方面,需要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通过这几个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对数据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是关系的概念、关系的键和关系的完整性;掌握函数依赖、关系模式分解、范式和规范化的概念。这几大知识点是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是进行数据库的建库、建表的必备知识。

(3) 在SQL语言方面,需要熟练掌握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e Language,DDL)和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尤其是数据操作语言中的Select语句,是以上语言中,使用频度最多,变化最大,难度最高的语句,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在掌握以上语言的基础上,再学习掌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概念,能够编写简单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4) 在数据库软件使用方面,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操作SQLServer软件,能够利用该软件进行建库、建表、定义约束、编写SQL语句、编写简单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执行数据的备份、还原和数据的导入导出。

其他未提到的知识点,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扩充,以了解认识为主,比如:关系代数、关系演算的概念,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不用花费太多课时。

2.2.2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在数据库课程基础之上的后续课程。因此,在该课程中将不涉及“数据库本身”的知识点,而是基于数据库课程中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其他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点将聚焦于“技术”层面,即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而与管理相关的知识将在ERP课程中展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建设方法概述;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测试、运行与维护。因为本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很有可能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当中来,所以整个知识点的划分,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展开。

(1) 在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建设方法方面,目的是要学生能够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该部分的讲解中,可以给学生展示多种不同的、在企业中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比如:ERP系统、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系统、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HR(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在进行这些实例系统展示时,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仅是展示,不需要详细讲解。因为,此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感性认识。

(2) 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运行、维护方面,这些知识的安排完全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展开的。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能够安排一个设计实例,比如常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规划的知识点讲解完后,即以该实例系统的规划为演示,加深学生对系统规划的理解。系统分析部分的知识点讲解完后,以该实例的分析为演示,以下各阶段类似。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讲授,能够让学生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较好的认识,从而帮助其在工作当中更好地应对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

2.2.3 ERP知识点设计

ERP课程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后继课程。ERP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实例,因此,ERP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方法,就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所讲授的系统设计开发方法,所以,这些技术层面的知识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已经包含,而ERP课程将聚焦于“ERP管理”和“ERP应用”方面。不同行业的ERP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工业工程专业主要是面向制造行业,因此,选择制造行业的ERP模型做讲解。

ERP管理方面主要针对ERP本身的相关概念、理论、思想以及在企业中的选型和实施的讲解。主要知识点有ERP的发展历程、作用、管理思想;ERP的相关概念;ERP的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车间作业管理、成本管理以及ERP选型和实施等方面。因为这些知识点比较理论化,因此,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最好有一套实例系统配合展示,比如金蝶或用友的ERP软件,或者自行开发的ERP系统。

ERP应用方面是指使用ERP软件的技能,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实践课程来完成,通过该部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加深对ERP管理理念的理解,并能够掌握ERP软件的使用方法。该部分的组织需要一套实例系统作为实践平台,比如上面提到的金蝶或用友的ERP软件,或者自行开发的ERP系统。实践过程可以分成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单人实验,每个学生独立实验,完成ERP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练习,该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对ERP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二阶段为综合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企业,小组成员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完成,该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有全局意识,从整体上理解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3 实验平台设计

这三门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配套的实践环节。三门课程的实验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

在数据库课程中,上面提到数据库的软件选择SQLServer,因此实验平台也选择SQLServer,该软件也是后继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的实验软件之一。SQLServer目前也有多个版本,比如:2000、2005和2008。其中2000版本和2005、2008版本的界面差别比较大,但使用模式还是一致的。因为这些版本在企业中都有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时,要根据实验室的配置情况,以一个版本为主,其他版本给学生做辅助介绍即可。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领域,目前主流的开发平台有Java平台和 .net平台,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Java平台的难度较大。因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或大二会学习Visual Basic课程,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选择目前较为流行的 .net平台,该平台支持VB语言。在 .net平台上选择和两个实验环境作对比,因为这两个环境代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两种架构模式C/S模式和B/S模式。目前,这两种模式企业应用中都存在,其中B/S模式越来越成为开发的主流。因此在实验中,可以略偏重于B/S模式。在数据管理层面,采用SQLServer数据库。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所在单位,主持了一项教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研究》,在该项目中,设计了一套可重构信息系统开发套件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平台之一。

该平台的目标:① 能够提供多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展示,拓宽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认识的广度;② 能够提供快速的系统开发环境,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过程。摆脱枯燥的代码编写,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标,该平台需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 基于该平台可以构建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常规管理信息系统,如:ERP、CRM、OA、HR等,以及其他小型的管理系统,如工资管理、图书管理、学生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等。从而保证有足够的管理信息系统实例为学生做演示性实验。

(2) 该平台要具备快速的系统开发环境,突破从底层代码开发的模式。使得系统的开发不再是枯燥的代码编写,而是具有快速参数化的配置功能,通过参数化的配置,即可设计出不同功能的管理模块,既提高了模块开发的速度,也提高开发的趣味性。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上,而不是局限于代码的编写。

(3) 该平台不仅可以做为实验课用,同时还可以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工作平台,可以让学生基于该平台开发各种管理系统或完善已有的管理系统,从而可以为该平台丰富更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实例,为后继教学提供更好的素材。

在ERP课程中,实验平台可以选择国内较为著名的金蝶或用友ERP软件。本人所在学院购买的是金蝶ERP软件,单一的实验软件不利于学生对ERP的全面认识,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所有的ERP软件都是这个模式的错误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综合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提供其他模式的ERP,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ERP。

4 结 论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从整体上对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ERP三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实验模式进行分析设计,划分三门课程知识点的界限,使得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从而有利于整体课程教学的组织。因此,在各门课程的教学细节上,本文没有做详细探讨。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可以应用于工业工程专业,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借鉴。对于该课程体系,本人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作进一步的持续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志泊.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 第2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 闪四清.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M]. 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平,赵丽华,马丽.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