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时间:2022-08-11 17:15:24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第1篇

陕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印发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素质教育基本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全省实际,陕西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标志着陕西中考重大改革开始步入实施阶段。文件明确,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开始,陕西全面实施《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2015年和2016年秋季入学的初中学生,延续实行原有的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方案。中考新政从考试科目、考试形式、考试时间、阅卷方式、成绩呈现、成绩应用等方面,都有新变化。师生家长们快快围观过来,小厅带你一起来看看你可能关心的主要内容。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素质教育基本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全省实际,陕西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标志着陕西中考重大改革开始步入实施阶段。

文件明确,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开始,陕西全面实施《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2015年和2016年秋季入学的初中学生,延续实行原有的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方案。中考新政从考试科目、考试形式、考试时间、阅卷方式、成绩呈现、成绩应用等方面,都有新变化。师生家长们快快围观过来,小厅带你一起来看看你可能关心的主要内容。

考试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定的全部科目,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3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地方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考试方式

2019年全省九年级学生参加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笔试科目安排如下:

考试成绩呈现方式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笔试科目的成绩采用试卷原始得分登记,成绩以分数和等级方式并列呈现;体育与健康考试现场给出成绩,成绩以分数和等级方式并列呈现;所有操作考试科目现场给出成绩,成绩以分数和等级方式并列呈现;音乐、美术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

等级呈现方式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具体等级划分标准、分数与等级转换办法和等级划分比例确定等由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考试成绩应用

1.义务教育初中学生毕业证书发放的基本依据。对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成绩合格的学生,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发给义务教育毕业证书;对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存在学科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发给义务教育证书。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学科成绩不合格者,可以申请参加下一年该学科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发给义务教育毕业证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得复读。

2.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每个学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成绩合格,方具有当年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基本资格。所有非应届学生参加同一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次数不超过两次。参加两次学业水平考试,以当年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基本依据。

3.初中学科教学质量监测的重要依据。

初中生素质评价将录入档案作为中考招生参考依据为引导全省初中学校树立正确育人观念,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评价制度改革,结合陕西实际,省教育厅日前印发了《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录入档案,作为中考招生参考依据。

为引导全省初中学校树立正确育人观念,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评价制度改革,结合陕西实际,省教育厅日前印发了《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录入档案,作为中考招生参考依据。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1. 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学生道德认知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包括理想信念、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勇于担当等方面的表现,重点记录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志愿服务或公益劳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2. 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以及学以致用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各学科的学习态度、学科优势、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地方课程、研究性学习经历和表现情况。

3. 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记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参加体育运动的经历及表现水平、体育运动特长、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情况。

4. 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的表现及参加艺术活动取得的成绩、具有的特长等。

5. 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中的情况,包括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事训练、研学旅行、参观体验与社会调查、科学探究、创造发明等。重点记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成果、调查报告等。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为充分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主体性、激励性、发展性、过程性原则,陕西采用“客观记录+写实记述+材料佐证”的方式,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生自我记述、教师综合描述、相关事实材料清单等八个方面进行记录,并以《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呈现,为高中招生提供参考资料。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程序

1. 写实记录。各初中学校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制度,研制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成长记录袋。

2. 民主评定。学校要采取过程记录、测评结合、民主评议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等五个发展维度,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议相结合进行评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互评中学会评价分析和交流、合作与分享等,了解自我,明确发展努力的方向。

3. 公示审核。除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外,用于录入档案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

4. 信息录入。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事实材料、活动记录、学生自我记述、教师综合描述等内容,在公示无异议后,由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和有关教师审定后签字确认,再由所在学校统一录入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生成的电子档案。

5. 形成档案。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以信息管理系统生成的数据库和纪实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档案主要内容有:①主要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②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综合描述评语。③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

第2篇

综合素质评价势在必行

学校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者,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并着力研究解决由此带来的新问题,把握关键点、破解难点、提升亮点。

说它是关键点,是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关系到高中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说它是难点,首先在于其结果的使用方面。人们更希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终结性评价结果,要为高中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或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提供“刚性”参考,而现在的使用恰恰是“软着陆”。所以,人们认为高考招生制度不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就是无用功,没动力,没热情,难以推进。第二个难点就是如何评价的问题。怎样根据北京市的整体方案,结合学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

说它是亮点,是因为它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评价内容广泛,而且是基于事实的开放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能够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也能够因操作到位和正能量的传递,有力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大胆创新,开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探索实践

1.构建“关注并记录学生成长轨迹”的管理模式,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北京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的使用,为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效率创造了条件。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用电子平台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具有较强的阶段性操作特征,与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的全员、全过程、多元评价不相匹配;第二,尽管电子平台几经扩容,但它的容量仍然偏小,且上传速度较慢(集中上传速度就更慢);第三,电子平台还缺乏记录团体发展历程的评价栏目。

我校首创以电子文件夹记录学生个体和群体成长与发展的形式。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决定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为基础,建立班级、年级、学校学生成长电子资料库,把来自班主任、学生、家长、学科教师的各种资料信息收集起来,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为确保班级成长资料库的顺利建成,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电子文件夹建在班里,按电子平台评价内容配置资料收集格式;组织学生参与管理收集工作;全天候开放资料库,班主任定期收集,学生定期核实;学生可自主选择成长记录内容,放在班级电子成长记录袋中,资料共享。

电子文件夹的形式是我们在全国的首创,资料库的建立解决了电子平台上传容量小、上传的材料易丢失、成长记录袋不完整、缺乏对班级年级整体记录、学生成长发展环境缺失等问题。资料库里不仅有班会、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过程、学生演讲等内容记录,也有学生追求兴趣发展的努力过程的记录。

2.创新评价形式,形成综合素质评价保障机制

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将他育与自育相结合。我校在实践中为学生搭建一个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自我展示与评价为主体的操作平台,通过开展课前演讲、主题班会等各项活动,将自评、生评、师评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示自我、述说感悟、评价自我,在教师、同伴的充分肯定与认同中,形成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良好班级氛围,使学生学会自我发展。

如我校开展的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宣讲,是针对当代青少年人生目标不明确,进而使学生缺乏内化的自我认知而难以留下教育痕迹的问题开展的。我们深入研究了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之后,确立了“东直门中学学生三年发展规划”活动的七环节模式,即制定规划、交流评价、相互借鉴、规划修订、实践落实、总结反思、规划修订。通过不断深化三年发展规划的影响,提升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课程化,用课程引领学生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体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我校以课程的形式,进行了基础培训、自我认知教育、案例研究分析、评价实践操作、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指导。

基础培训方面,我们在入学教育时用3个课时,向学生详细地逐一解读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9个栏目的目标指向、评价维度、资料呈现,等等。通过培训,我们既让学生了解素质教育的全貌,又让学生理解综合素质的内涵,还让学生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

评价实践操作方面,我校把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军训单元开设为高中学生的第一门课程,也是第一门要授予学分的课程,它不仅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团队融合和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基础培训和实践操作的最好时机。我们以此为契机,构建了一套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引导的全员管理体系,破解以往学校学生管理方面的操作难点,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以评价促发展。

第3篇

河南发布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三门峡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三门峡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4篇

河南发布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信阳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信阳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活动 种子发芽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52-01

一、引言

教师在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语文天地中有时会出现一项综合性活动。什么是语文综合活动呢?

语文综合活动就是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活动。他要求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很重视单元主体课文的教学,而容易忽略综合活动的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带领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帮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帮助学生运用书本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下面以课例《种子发芽了》来谈谈对小学低段的语文综合活动的思考和操作。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三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

这段话中尤其提到了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举些例子:比如球场上的解说、人与人的谈话、留言条、微信等,无一不和语文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语文就是自然地表达生活的常态。

《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中有对综合性学习的明确要求:

(一)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二)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既然课标有所要求,那么在语文活动中就应该去达成。

三、《教师用书》中对语文综合活动的说明

语文综合活动与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设计的活动、游戏内涵是不一样的。前者强调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体现开放性,向课外眼神,选择性更强)。

书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这一点是不能改的。其次,不要追求形式化,要简洁、有效。第三,活动可大可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开展。这些文字说明为教师设计语文综合活动的过程给出了重要提示。

四、活动设计、过程说明

基于以上要求和注意事项,我设计了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书中一次综合性活动――《种子发芽了》。

(一)探究内容编排

这项综合活动安排在教学第四单元,春天伊始的时候,在时间上是非常符节气,安排相当巧妙的。

纵观这个单元的编排:《老树的故事》用诗歌的方式儿童的口吻询问老树。《一粒种子》用童话的方式讲述一粒种子在地下的苏醒到破土的过程。语文天地及时出现了综合活动――种一粒种子,写下观察记录。

你看,先用诗歌写植物,再用童话讲科学,最后让学生去实践体验。这又是教材编写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编排的科学性。教师在设计语文综合活动时应该明确把握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内在科学联系,充分利用好教材,安排好时间。

(二)设计活动目标

这次活动的对象是一年的小学生,他们以无意识观察为主;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写字量,但还没有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体验。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注重实证、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2)实践感受多样的文体表达记录生活。

(三)丰富有趣的活动过程

1. 填写记录表、写童诗

我要求学生种下种子,实事求是地填写记录表,比如几天浇一次水,经过多少天发芽。实事求是地记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体现了观察的科学性、真实性。

在种植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是很丰富的,当内心有了各种情绪时需要一个宣泄的地方,我提议让学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什么用诗歌而不是别的文体呢?(1)因为诗歌字数少,学生写起来负担轻!(2)诗歌容易抒发强烈的情感。(3)本班学生有大量阅读和背诵童诗的基础,学生早把《日有所诵》这本书背得滚瓜烂熟,学生有创作的l件和冲动。

这个活动还承载了一项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可以用诗歌表达生活,抒发感受。

2. 图文并茂的绘本

学生做一项活动,就有了交流的共同话题,我鼓励学生把种植过程中有趣的、快乐的、不快乐的事用绘本的方式表达。我借来了上一届孩子的绘本作品给孩子欣赏,这是从创作形式上给以指导。不得不说,八岁之前的孩子对绘画都很感兴趣,都积极创作,有的作品让人赞叹不绝。

有活动体验的写话和绘画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是学生发自内在需要的表达。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的制作能力差距很大,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去赞扬,鼓励,不可打击。综合性活动还可以借助科任老师的力量,比如让美术课与此活动整合,学科的整合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尤其要指出的是:教师要注意随时给予学生有目的性的,不间断的指导。比如植物发芽需要的条件,诗歌题目的取法,绘本的装订……我理解的这是有目的的活动,是学生持续一段时间的有中心、有主题的生活状态,没有教师的指导,活动将严重缺乏目的性和推动性。

3. 展示课

当学生的植物都长得很茂盛了,孩子们需要一次成果展示和展望。顺应这种心理,我设计了展示课。

在展示课上,学生交流欣赏严谨的记录表,朗诵优美的诗歌,共读伙伴有趣的绘本。通过这些过程,学生领悟诗歌、童话、绘本、表格在表达上的优劣和不同,明白可以用多种方式去表达同一件事。进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或者利于达到目的的文体去表达生活。

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和成就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提升,主动学习探究的愿望得到增强,大部分学生乐意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一部分学生明显更加自信。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个性特长情况,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用人单位录用和高等院校招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高等院校人才选拔模式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客观记录,全面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作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涵盖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真实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2.注重实践,体现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

3.强调过程,多元发展。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发掘学生职业潜能,加强学习和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多样成才。

4.公开公平,强化监督。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审核制度、信誉等级制度、公示和举报投诉制度。

三、记录和评价内容

1.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主要反映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包括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参与志愿活动(公益劳动)、党团活动等情况。

2.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方法,各门课程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记录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关科目及实习(实训)成绩。

3.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主要反映学生在职业规范、职业行为、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录学生职业规范、职业行为、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情况,以及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情况、专业技能考证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表现水平等。

4.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主要反映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记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参加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的经历及表现水平等。

四、记录方法与程序

市教委将建立上海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以中等职业学校为记录主体,采用客观数据导入、学校统一录入并提交实证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

1.写实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各学期《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手册》。学校在信息管理系统内统一录入学生自我介绍、党团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违纪违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成绩、专业课程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学生在校个性表现和学校特色指标等内容。学生基本信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等内容采用客观数据导入的方式。

2.整理遴选。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用于撰写自我介绍和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的材料。毕业前,学生要在整理遴选材料的基础上撰写自我介绍和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

3.公示审核。由学校统一录入的内容(除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外)及相关实证材料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之前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需要事先确认即将导入信息管理系统的客观信息与数据。

4.录入系统。由学校统一录入的内容经过公示后进入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每学期对录入系统的信息进行网上确认,如有异议,可以向学校提出更正申请。

5.形成电子档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样表见附件)的方式呈现。最后一学期,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纪实报告,经学生确认后在本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学生本人签字,再经班主任和校长签字以及学校盖章后存档,并供用人单位录用和高等院校招生参考使用。

五、评价结果的运用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有助于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促进教师开展学生成长过程指导和生涯辅导,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通过评价改革,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3.作为学校推荐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2018年起,学校推荐就业和用人单位录用等环节开始使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4.作为高等院校招生的重要参考。2018年起,推动高等院校自主招生等环节中,试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参考。相关高等院校应在招生章程中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六、组织管理保障

1.明确组织管理制度。实行市、学校主管单位和学校三级管理制度,共同负责、协调、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成立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市教委和学校主管单位要建立市、区县教育局(行业主管单位)两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库。

2.坚持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规章制度,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要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避免集中突击。

3.建立信息确认制度。提供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各相关社会机构应具备相应资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的比赛项目和荣誉称号等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规定;学校、社会机构、学校主管单位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确认各自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与数据。

4.建立信誉等级制度。对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的学校、社会机构等主体,由相关部门评定信誉等级。信誉等级评定采用等级下调的方式,一年评定一次。下调信誉等级的学校和社会机构将受到内部通报,连续两年被下调信誉等级的学校和社会机构将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5.建立公示与举报投诉制度。学校需要在全校公示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学校统一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的学生信息(除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外)都要公示;各高等院校要制定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并提前在网上公布。

第7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们应放下架子,改变心态,真正参 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通过自身的参与,多独立的思考和实 际应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了解 学生的想法,开阔自己的思路,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提高对学 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针对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应及时反 思学生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学生的成果,从中 获取问题解决的经验;同时,这些素材既记载学生实践活动的经历,成为一个很好的学生成长记录,又可以为这部分学生后续有

关实践活动的开展及以后各届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经验或 借鉴。

〖教学案例〗

在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时,我是这样设置情境和 互动学习的。教师在适当的引入语后,板示课题并出示问题 1: 在北京奥运会射击比赛中,某运动员在一次比赛前 6 次射击

共中 52 环,如果他想打破 89 环(10 次射击)的记录,第七次射 击最少不能少于多少环?

同时教师规定:每个小组派出 4 名同学,分别报出第七、八、 九、十次射击的环数,并派一个同学统计各组的总环数。

经过各小组的互动探索、合作学习后知道:第七次射击至少 为 8 环,并且最后三次射击要命中 10 环才能破记录。

教师:如何设未知数,如何列不等式?请各小组写出解题过 程。很快有小组发表意见:

解:设第七次射击命中 x 环。 依题意得:52+x>89-30,即 x>7。 也有小组是这样解的。

解:设第七次射击命中 x 环,且最后三次射击都是 10 环。 依题意得:52+x +30> 89,即 x > 7。 接着教师继续提出:(1)如果第七次射击成绩为 8 环,最后

三次射击要有几次 10 环才破记录? 很快就有学生发表意见:“2 次”、“3 次”。 也有学生更正说:“两次最多能平记录,三次才能破记录。” 教师为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又提出:(2)如果第七次

射击成绩为 10 环,最后三次射击中少至还要命中 10 环多少次? 很快有学生发表意见:“2 次”。“不对,一次 10 环就可以了。

最后两次都是 9 环就可以破记录了。教师:“好,说得对,同学们在假设前提下,分析得很有道理,也很正确。下面我们再来一 个假设,分析另一类比赛吧。”

教师出示问题 2:有 A、B、C、D、E 五个队,分同一小组 进行单循环足球比赛,争夺出线权,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三分,平一场得一分,负一场得 0 分。小组名次在前的两队出线, 小组赛结束后,A 队的积分为 9 分,你认为 A 队能出线吗?

开始学生不敢发表意见,感到无法假设,从何处开始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图。

假设 1:A 胜 B,A 胜 C,A 胜 D,A 负于 E,那么 A 队的 积分是几分,其它队可能积几分?

假设 2:小组中有一个队全胜,A 队能出线吗?

假设 3:小组中有一个队积分为 10 分,A 队能出线吗? 假设 4:小组中有一个队积分为 9 分,A 队能出线吗?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争辩和交流中发现此问题不能一概而

论,要考虑其它队的情况。所以,同学们正确地总结出结论:确 定 A 队不一定能出线。

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利用不等关系分 析比赛中,我们是这样进行思考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 的知识不断升华,从而总结出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的步骤:

(1)根据问题的背景和比赛的规则,进行必要的假设。

(2)在假设的前提下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3)根据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推理论证,总结出正确的 结论。

《新课程教学法》告诉我们:“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努力体 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找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 程。”学生的知识来源问题的情境中,要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必须回到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上述教师在授完《利用不等式分析比赛》的一节课后, 布置的作业是:

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人跳一次为一 轮,每轮按各次高低分别得 3、2、1 分(没有并列名次)。他们 进行了五轮比赛,结果甲得了 14 分,乙第一轮得了 3 分,第二 轮得了 1 分,且总分最低,那么丙得到的分数是( )。

第8篇

教师和家长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全员育人、各方参与的原则。以导师制带动,实现全校一盘棋。生校家联动,共谱成长曲。为了把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实为全校核心工作之一,学校制定了《郑州市第十二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从任课教师到职员,全校一盘棋,人人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导师和学生通过双向选择才最终确定。导师既是一位学生可信赖的良师,又是一位生活的长辈,更是一位成长的益友。不仅指导学生的学业,更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多方面对学生给予辅导帮助。导师工作情况是评选师德模范的重要因素,成长导师每期要指导学生撰写综合评语,任课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学业评价和学分认定工作。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所以学校非常重视家校沟通,做到生校家联动,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开办实体和网上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餐厅,走进学生的活动之中,使家长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教育共识。在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有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导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生校家共同参与,助推学生不断发展,体现了“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关注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指导思想。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河南省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六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的目标是既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校遇到了各维度评价内容难于确定,评价指标不易量化,大量数据难于统计的问题,发现各维度的评价等次与综合评价等次并不能简单叠加,单一维度与综合素质并不包容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困惑,学校就有意淡化六个维度的评价,主要靠发展性的质性评语引领学生发展。学校要求教师们每学期都要花大气力,分析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开出具体有效的发展良方(评语),还对教师在书写评语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以学生自评和班评为基础进行评价;二是结合平时记录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事例认真分析,从细微处发现闪光点;三是用第二人称写法,语气亲切。学校强调在沟通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要求师生之间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协商对话,即写评语之前通过师生交流,找到评语的方位,然后进行“反馈”,强调评语的互动性,让评语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向”变为“双向”,由“事务”成为“教育”。此外,学校还重视在作业批改中写发展性评语。把发展性评语和“周总结反思”、“错题本”、“试卷分析”等活动相结合,通过评语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意愿,并且通过挑选优秀的反思进行展示,不断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学校提供各个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现,鼓励他们突出个性,激发他们自由成长。

1.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它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由学生选题并成立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社区服务是在学校团委的组织领导下定期组织部分班级或志愿者进行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郑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组织的拓展与生活技能活动和学校特色活动。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2.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学生多元发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喜闻乐见,不仅陶冶学生情操,而且锻炼学生才干,发挥学生优势,展现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质。(1)扎实办好一年一度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活动,并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校园歌手比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活动注重全员参与,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多种素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2)推动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角,教学楼二楼有漂流图书,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常态对学生开放,每个学期、每个长假都有读书活动。以学生为主创办了校报《阳光校园》和校刊《雨露》,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展示的平台。(3)利用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校报校刊、校园网开辟学生作品栏、特长展示区等,张挂、展示学生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及各种获奖证书等,让学生在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实践创新的平台。

3.学科特色活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利用学科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不断发扬学生的学科特长。在刚刚过去的文科学习节上,学生展现了诗歌散文朗诵、英文演讲、课本剧表演、英语卡拉OK、地理课题研究、历史人物评价、身边的历史等等。学生的精彩表现,反映出对学科知识的灵活应用,反映出对学科学习的深入理解。学科活动节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使“课程活动化”成了现实,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获得体验,感受学科魅力,感受学科使用价值,同时展现出了学生们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学科特长,还促使部分默默无闻的学生成了其他同学的偶像,变得更加自信。

4.社团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学生社团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成员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文化,为学生未来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是学生素质拓展的理想阵地。学生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完善个性,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团包括文学社、舞蹈社、合唱团、心语剧社、头脑奥林匹克协会、机器人协会、志愿者协会、动漫社、篮球社、足球社、自主乐队等。社团建设契合了“育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凸显了学生多元个性,保证了学生差异发展。

5.校本特色课程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学校开设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其中创新教育广受学生欢迎,校本教材《我与创新共成长》一书作为该特色课程的必修教材。尝试建立学科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走进实验室,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阶段性与规律性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成长和学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学校作为评价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在每学期或每学年伊始,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记录内容列出大致的纲要或者脉络,也就是让学生每个阶段都有记录的主题或者重点。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年度或学期工作安排,分学段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册》做精心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学校根据高中生的成长规律,把高一阶段的成长主题确定为“修身”,注重学生行为的规范,习惯的养成,修养的熏陶;把高二阶段的成长主题确定为“求知”,注重引导学生摸索适合个人情况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探究精神和能力;把高三阶段的成长主题确定为“成才”,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发展潜力,帮助学生拟定个人人生规划,明确人生目标,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学生进入高校深造、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由于主题统一,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发展做对比研究,有利于评价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和收获,有利于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变化,有利于评价学生个人计划、规划的落实效果。

五、综合素质评价展示研究

第9篇

三年前,当我担任学校的综合实践老师时,因为从没接触过这门课程,所以感觉无从下手,内心充满了惶恐与不安。经过这三年不断的摸索,使我深入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就像一杯成年的美酒,越久越醇越香,香味飘散中尤感它的独到之处。在这门学科的影响下,我深深地感受到清香弥远的内涵,感受到学科魅力的悠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孩子培植兴趣的摇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孩子培植兴趣的摇篮。我们尝试引导、指导的教学方式。并在活动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本着“我选择我喜欢”的原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采访。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教师则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在活动中的种种体验。在《环保就在我身边》活动中,学生刚开始发现在我们身边存在很多环境问题,于是对环境保护的研究活动产生了兴趣,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发现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有很多,真正地体验到了环境保护对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最后,他们设计了很多同学们都很喜欢的、时尚可爱的卡通人物的垃圾箱,并把这些垃圾箱放到了人们最需要的地方,使这些垃圾箱更醒目,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孩子提升实践能力的平台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自主设计、自己动手、充分讨论、认真总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近社会、自然,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家乡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活动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采用小组分工分别进行采访记录、个案调查、拍摄录制、文字图片处理、录音合成、书写调查记录、形成调查报告等,最终形成成果展示,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获取的结果。这一系列过程,不仅要求学生能综合处理文字、图片,同时还要独出心裁、别具一格,达到创新。所以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家乡河的现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调动了学生积极保护家乡河的热情。同时在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等得到了锻炼,从而加强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孩子思维创新的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可以简单地说成是教师适度指导,学生自主选题、主动探究和自由创新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学生选择活动内容、活动范围、活动形式、成果表达形式乃至活动的组织方式、时间安排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饮食与健康》这一活动的“实际应用,美食大赛”这一环节,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健康美食大赛,比赛那天,学生们各显神通,制作出了很多既健康又漂亮的美食,看到同学们不仅制作过程有创新、美食用材有创新,而且对美食取名也很有创新,还为各自的美食都起了好听的名字,有娇鸳鸯诗礼银杏,一卵孵双凤,八仙过海闹罗汉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课程的独特魅力把学生带入了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片新天地。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把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要求和科学世界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热爱生活、关心社会。

一路走来,我担任着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角色,在综合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坚持集中指导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阳光总在风雨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重而道远。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放飞创造的梦想,放飞人生希望吧!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国英小学)

第10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问题 对策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实践而言,学生普遍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感兴趣,参与活动过程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教师也感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助于自身专业发展。但是,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和偏差,本文试图结合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做些有益探索。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不严,体现出盲目性

由于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学校管理者缺乏对教育发展形势的总体把握,缺乏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管理的理念和思路,有的教学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上没有能够顺应课程改革的形势,没有应对发展变化的措施,导致了无论是课程计划还是课程实践都没有设置、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致使综合实践活动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沦落为“空白”,甚至出现整个学校都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二)设计开发不够,表现为浅显性

由于长期自上而下的集中的课程体制,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普遍较淡薄,开发课程资源的知识和技能欠缺,他们往往单纯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来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缩小了课程资源的范围,进而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效能。

(三)组织实施不力,存在着随意性

相对于阅读教学、写作训练、口语训练而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操作繁琐,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环节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随意性现象。

二、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必要前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站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的战略高度上认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二)优化队伍建设,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保证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课程结构的改革,在目标指向、内容要求等方面都与学科教学本身存在明显的差别,还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可以说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次重大变革,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人们对它的特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等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教师实现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扮演一种全新的角色。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决定了教师劳动的艰苦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益的潜在性和滞后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2.虽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主体性的活动,自主性很强,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认识、知识水平等因素,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为教学实践主体的教师必然要参与课程研究,而且要扮演双重角色――教师和研究者,教师要把教室变成实验室,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研究和探索的过程,还要把教学作为自身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更是领导者、协调者、研究者。

因此,建设思想素质好、有奉献精神、有一定专长、热衷于活动课程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队伍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当务之急。

(三)优化过程管理,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关键

1.注重过程设计。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出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抓住以下环节:在活动实施前,教师要激发学生折兴趣,引导学生根据活动的主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自主选择活动项目、活动内容,合理地制订活动方案;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要帮助学生协调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创设宽松的活动时空,要指导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视听媒体等方式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并以适当的方式呈现、表达、交流,还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2.建立成长记录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对全班同学的活动情况作动态的了解和宏观的把握。否则,活动必然是盲目的、失控的、无效的。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毕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非一次性活动,又多在课外进行,内容包罗万象,方式不拘一格,过程复杂多变,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一参与,全面了解。最好的办法是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指导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由学生自己进行个性化设计并自行保管,学生每一次活动的全程的资料由学生自己收集,自己整理,便于记录、积累、检查、评价。

(四)建立评价体系,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评价不能等同于学科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针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体验以及活动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水平和质量的检验。评价的基本依据即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目标:态度、能力和知识。评价应是动态的、及时的,学生每完成一次活动,就要及时予以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三维目标并重。

第11篇

关键词:重建成长记录袋;多元评价;自我意识;个性成长

一、背景

我镇地处长三角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经济比较发达。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对学生的评价与课改不相适应,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先进区域相比存在差距,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评价现状

1.中考综合素质测试形同虚设

我地中考先后加入了科学学科实验、音乐、美术和研究与实践四项综合素质测试,但评价时“A”等第过滥。2010年,我镇初中校平均有1.8个“A”,重点高中招生只要求满足1A3P即可;2011年,只有2.80%的考试成绩最后的几位学生无“A”,测试结果对升学而言无足轻重。

2.学校评价“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报告单已改为“素质报告单”多年,各学科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践”“技能”或“欣赏”等要素,并以“学习态度”“交流与合作能力”和“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指标,用等第进行评定。但是,绝大部分教师对新增的项目未填写。

因此,《学生成长记录袋》被束之高阁,究其原因,大家把“日常评价”融合到了“选择评价”中,失去应有的效能;又因其未渗透到高中段招生中,起不到引领作用。

3.现行评价机制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

从上述素质报告单的填写可知,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记录,与课改前无多大区别,强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淡去了带本质性的教育和激励功能。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法倚重量化、评价主体学生缺位、评价标准忽略个性、评价重心关注结果,忽视“三维目标”的渗透,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我们无力改变中考招生制度,但可以改革学校日常评价制度。《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并督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发展,是比较理想的评价载体,为评价改革营造小气候。

三、重建《学生成长记录袋》

1.宗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根据当前的学校评价实际,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评价内容突出全面,强化能力指标,注重过程;其次,评价方法注重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从起点看变化,促进学生成长;最后,评价主体发挥学生及家长的作用,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主观能动性。

2.内容突出综合素质

2009年6月,我镇初级中学修订了《学生成长记录袋》,经过学校教师研讨论证后试行。其目录如下:

新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成长轨迹。与原《学生成长记录袋》比较,增加了思想品德、日常活动和学科教学“三维目标”等新的内容。

新《学生成长记录袋》力图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而且重视学生学习中“三维目标”后二者(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袋》突出品德修养和实践活动,设置了“自画像”――“我的目标”、“我的亮点”、“须改变的习惯”,“行为习惯修养‘小档案’”、“收获园”、“专题教育活动学习情况”、“校班工作及社团工作情况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兴趣活动记录”、“课外阅读记录”等记录表,充分顾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评价。

3.栏目关注个性化发展

在学科《月自我评价》中,专门设置了“发展性评价自我纵向比”栏目,实施“从起点看变化”的激励方法。体现个性评价的还有“收获园”、“我的收藏‘小档案’”、“校、班工作及社团工作情况记录”、“课外阅读”和“兴趣活动记录”项目等等,体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个性特征。

如:数学学习发展性综合月自我评价

多元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有明显的差异,学习中表现出各自的个性,正是这个性,成就了各类的人才。我们不能以某一标准造就一色的“完人”。

4.评价采用质性与定性相结合

对于诸多“素质”难以量化的现状,《学生成长记录袋》在许多栏目采用了质性评价与定性评价,运用“等第制”和“评语制”。如:学科“月自我评价”中的“学习表现――态度、习惯”、“探究学习”和“满意度(如进步否)”等用该方法评价。

5.模式强调多元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袋》秉持“评价即促进发展”的宗旨,充分发挥对评价的反思和调控功能,强调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平时记录以自我评价为主,老师只是在开始阶段做些填写指导;“月自我评价”等项目设置了学生“反思”,让《学生成长记录袋》成为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不断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工具。

同学互评也放到重要位置,事实上,许多表现同学比老师更清楚。

同时,强调家长参与、社会协助。如:“月自我评价”表中“满意度(如进步否)”设了老师和家长评价栏,专设“家校联系册――寄语”等。社会参与,主要反映在社会实践活动,规定由所在单位证明和评价。

6.记录内容与中考衔接

《学生成长记录袋》中各种记录穿针引线,相互沟通,条块结合,形成封闭。如:《记录袋使用说明》中规定:“行为习惯修养‘小档案’”与《学校学生常规考核细则》检查考核结合,作为学生期末“品德鉴定”内容;“25-31各学科《知识能力素质评价表》”作为报告单由各任课老师填写,填写要求:

①必须充分依据上述《学习发展性综合月自我评价》及其他相应记录,发挥各记录应有的功能;

②如果需要填“等第”的,则采用“A、P、E”三级,与目前中考衔接;

③此填写必须认真负责,作为今后中考评定的依据。

四、实施效果

1.自我意识显山露水

学生通过“我的风采”和“自画像”对自我进行剖析,开始关注自我发展。自画像设置“我的目标”、“我的亮点”和“须改变的习惯”,明确了自己的努力目标。特别使自己的行为习惯修养得到张扬,促进了“学校学生常规”考核工作,提高了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他们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和评价,逐步转向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自我责任意识大大增强。这也正是设置《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大的成功之处。

2.全面发展获得张扬

《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了学生参加非考试科目学习、课外阅读、各类专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兴趣活动等。“收藏小档案”、“收获园”记录内容五彩缤纷,各显神通,十分可喜。

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对那些只顾“数理化”而不顾其他学习活动的学生形成新的挑战;那些学习成绩平平,又具有相对于本身的某种优势智能的学生,获得极大的鼓励,他们也有了骄傲,扬长补短,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得到体现。

3.竞赛获奖大幅上升

2010学年,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初一年级和初二(5)班学生在市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达11件,比上学年增加近一倍。其中劳技操作竞赛获奖2件;美术绘画书法、田径运动、演讲等都有刷新。

隐性的表现在所实施的班级学生没有出现过突发、偶发事件,是学校公认的遵守秩序较好的一届学生。

五、实施中的不足与忧虑

教师的教育和评价理念仍未获得突破性进展。教育观念决定评价行为,如: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和对素质评价的认同感起着关键性作用。

诚然,一个学校评价改革举措,一册《学生成长记录袋》不可能解决整个评价问题。另外,新的《学生成长记录袋》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

改革评价机制,应该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的高度,以关乎民族兴衰和家庭荣辱的高度,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作为,上下联动,以创新创业的精神和途径突破评价瓶颈。

参考文献:

第12篇

2019年2月22日,市教委发布《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也标志着我市“中考”改革正式启动。据了解,我市将从2019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2年左右初步建立起科学、公平、具有天津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

根据配套工作方案,我市将继续实行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两考合一”考试。同时,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物理(含实验)、化学(含实验)、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含实验)、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13门课程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各120分,物理和化学各100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由现在的30分提升至40分。总分值共800分。

地理、生物科目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呈现。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考查,以及物理、化学、生物3科实验操作考查,成绩均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呈现。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科目,以及地理、生物科目均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科实行开卷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

此外,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细化和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从初中入学起,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每学期末对学生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公示。规范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健全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保障机制。

按照要求,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引导初中学校开展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将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全市高中阶段教育高水平普及,改进学生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日前,市教委印发了《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两个配套文件。现就《实施意见》和两个配套实施方案的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国家确立的深化考试招生改革顶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是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配套的评价改革,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建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育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在对我市2007年开始实施的初中学业考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系统分析其经验成果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市教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目的是建立起科学、公平、具有天津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充分发挥其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改进学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这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这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2年左右初步建立起科学、公平、具有天津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管理制度。

这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是确保公平公正,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宏观管理,完善规则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三是推进综合改革,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协同推进学校管理、课程实施、考试命题、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等综合改革,做好各项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使课程、教学、考试、招生工作有机衔接,积极稳妥推进,分步渐进实施。

这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要有三项重点任务:一是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继续实行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两考合一”考试,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二是规范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三、这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哪些新变化?

主要有以下三点变化:一是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二是除原有的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化学、物理外,以原始分呈现的历史、道德与法治成绩,和以等级形式呈现的地理、生物成绩,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升学录取依据。三是体育与健康成绩总分值由30分提升为40分。

四、如何处理“全科开考”和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关系?

实施“全科开考”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并结合我市教学实际,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不出偏题怪题;在成绩呈现方式上,部分科目采用等级方式呈现,避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构成和数量上,只增加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做到文理兼顾、适度负担。

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哪些科目?考试的组织方式和结果呈现形式是怎样的?考试的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含平时部分和统一测试部分)、化学(含实验)、物理(含实验)、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含实验)、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等13个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5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历史、道德与法治2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开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地理、生物2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体育与健康包括平时和统一测试两个部分,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根据全市统一要求,以书面笔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各区统一组织,各中学具体实施,考试结果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呈现。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六月份第三周周六、周日和第四周周一上午进行;地理、生物科目考试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六月份第四周周一下午;其他科目在九年级下学期5月底之前组织实施完毕。

六、为何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分值设置为40分?

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分值由原来的30分增加至40分,占录取计分总分值的5%。这一方案是符合教育部关于体育考试计入录取计分要求的。保持体育与健康在录取计分总分值的一定比例,有利于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的。

七、为什么要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有利于初中学校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引导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再次,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促进初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促使人才选拔从关注分数到关注人的发展的转变,从而为高中学校科学选拔人才提供重要的依据。

八、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思想品德包含日常行为表现、专题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表彰和奖励等评价要点;学业水平包含国家课程修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修习、研究性学习成果、个人优势学科学习和社团活动情况等评价要点;身心健康包含体育课程修习、日常体育类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心理素质、体育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艺术素养包含艺术类课程修习、艺术类活动、艺术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社会实践包含学军、学工、学农、研学实践教育等集体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课堂活动,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评价要点。

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使用?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真实可信和评价过程的规范、公正?

将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高中招生的参考或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评价为导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以评价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三是以评价为参考或依据,探索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在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和普通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中,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途径与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区进行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模式改革的探索。

确保综合评价材料的公信力是本次初中评价改革的关键。应该从内容、程序和管理等方面本着循序渐进、依法行政的原则予以保障落实:一是在评价内容上,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作为考查重点,特别是强调通过参与相关活动具体表现及其成果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内容可考查、可比较、可分析。二是在评价程序上,成长记录、整理筛选、审核公示、形成档案四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程序的时间、责任主体等相关要求规定明确。不仅要求严格按照规定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活动,而且要求加大公示监督力度,学生本人及家长、班主任三方签字,学校审核盖章后,方可最终形成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档案。三是在组织管理上,初中学校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制定评价细则和实施方案,保障评价工作常态化、高质量的完成;同时建立管理平台,健全个人诚信承诺制度、公示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确保评价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增强评价公信力。

十、这次改革何时开始正式实施?如何确保改革的各项要求能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