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

时间:2023-02-06 09:11:03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

一、统计基础工作

统计基础工作是搞好统计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市多年来抓统计质量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一)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要求,凡在我市境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都要向本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目前我市纳入粮食统计范围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5家、民营粮食经营企业6家和重点粮食转化用粮企业3家,共14家涉粮统计企业。按月报送统计报表以及粮食收购五日进度表,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经粮食流通统计监督检查,统计资料全面、数据真实、账表相符一致、报表准确及时。各单位凭证转递、资料收集、台账登统、报表编制均能按照《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规范运作,对历史资料的收集、统计档案管理规范。

(二)将涉粮统计企业业务培训纳入到年度职工培训计划,除要求持证上岗统计人员参加统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外,今年根据工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以“以会代训”的方式,组织开展了粮食流通统计业务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结合中、省、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要求重点对涉粮企业负责人和企业统计人员法律规章、职业道德、日常业务知识和新形势下粮食统计工作新要求的培训。

(三)做好2019年度社会粮食与油脂供需平衡和农村居民存粮专项调查,并按时上报调查报告。

(四)做好了粮食流通统计年报汇审汇编工作,准确及时的向市发展和改革局上报月份、年度统计报表、统计分析以及其他统计资料,并100%的实现了企业网络直报。按市统计局的要求准确及时上报了相关统计报表和其他统计资料。

二、统计执法检查

2020年,进一步加强了对全社会粮食统计工作的依法监督管理,督促各粮食经营企业按照统计法律、法规与统计制度要求规范做好粮油统计工作。

(一)继续按照市发展和改革局对《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要求和年度统计检查工作安排,依法对7个涉粮企业《国家粮食流通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责令企业及时整改。

(二)2020年8月、12月,分别对各涉粮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进行了执法检查,对统计台账与上报报表数据进行了核对,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督促企业及时改正,保证了统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三、加强储备粮油管理

(一)根据川粮函[2020]7号文件下达的省级储备粮食轮换任务和汇同财政局、农发行下达的市本级储备粮油轮换计划,承储企业已于2020年12月前完成了省级储备粮食稻谷、菜籽油的轮换计划,市本级储备小麦、菜籽油以及实际应急储备粮稻谷的轮换计划,已全面完成并经我市相关部门验收合格。

(三)对市级储备小包装大米,按月进行了库存检查,确保了市级小包装粮食应急供应的需要。

四、积极参与地方统计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

(一)积极参加市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宣传活动和相关统计普查工作。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2

目前,碾米、制粉和油脂制备工艺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近,如面粉加工中的光辊碾磨制粉技术、小麦剥皮制粉技术;大米加工中的稻谷低温烘干、精选调质技术;油脂加工中的膨化浸出、负压蒸发及二级蒸汽利用技术、低温脱溶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此同时,加工装备也完成了更新换代,实现了国产化,改变了过去主要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部分设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油脂设备产业发展历史小结为了使中国植物油脂加工业有一个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科协的统一安排,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2020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研究发展规划意见”,对中国植物油脂加工、大豆蛋白、油脂机械设备等专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发展提出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对上述规划的落实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这将为我国油脂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特种油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特种油料的开发利用,如油茶籽高效增值全价开发及产业化工程;月见草油、紫苏油、葡萄籽油、红花籽油、沙棘油、南瓜籽油、富硒油、山苍子油、翅果油、核桃油和杏仁油等;微生物油脂,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油脂,如富含PUFA的油脂。PUFA主要包括亚油酸,Y-亚麻酸,双高Y-亚麻酸,a-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廿碳五烯酸(EPA),廿二碳六烯酸(DHA)等;谷物油脂,如米糠油、玉米油和小麦胚芽油都是上乘的功能性营养保健油,同时在其精深加工中还可以提取维生素E、谷维素、牙周宁、甾醇、糠蜡等副产品。对谷类油脂深加工的研究与应用,用米糠中的糠蜡制备二十六烷醇、二十八烷醇、三十烷醇等。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浸出设备消化吸收和不断地自主创新,无论是制油单机的技术水平、单机最大处理能力,还是油脂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油脂装备业已有能力为我国油脂加工行业提供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单机产品及成套设备。如大型油料挤压膨化机、大型液压紧辊轧坯机、大型螺旋榨油机、立式和卧式叶片过滤机、碟式离心分离机以及大型(3000~4000t/d)连续油料预榨浸出成套设备和大型连续油脂精炼成套设备(600t/d)。有些装置的技术性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有不少中国的油脂设备出口到国外,国内一些外资企业在华承接的工程中也选用了不少国产设备。

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兴起

粮油机械工业是粮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油机械工业包括米、面、油、饲料加工设备的制造;粮油仓储、运输设备的制造;粮油食品深加工以及包装、计量、销售设备;粮油检测化验仪器设备。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粮油工业大多以简单而原始的作坊为主。除上海、天津、北京、广州、武汉、沈阳等几个大城市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用土磨、土碾和土榨加工粮油,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操作笨重,生产环境差,经济技术指标低下的状况可想而知。有一定规模,像样的加工企业屈指可数,而且这些企业的生产设备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没有一家专门生产粮油机械设备的制造厂,这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和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恢复,尤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的粮油加工产量增加迅猛,而为数众多的粮油加工企业设备陈旧,年久失修,无力承担这样的任务,急需进行更新改造。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粮食部决定建立粮油机械厂,实行专业生产,并随即于1958夏天在青岛市首次召开了粮油机械工作会议,制定了粮食部门发展粮油机械规划,这次会议拉开了全国兴建粮油机械工业的序幕。当年十月,即在北京东郊面粉厂机修车间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粮食机械厂;次年三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无锡市重工业部门所属的机械制造厂和化工部门所属的橡胶滚筒厂移交给粮食部,合并成立了部属的无锡粮食机械厂,同时批准上海市粮油机械制造厂划归粮食部直属管理;1964年又在郑州钢板油库建设工程队的基础上,扩建为粮食部郑州粮食机械厂。至此,初步形成了粮食部门自己的粮油机械制造的骨干力量。

1965年,在全国各行各业开展备战备荒的背景下,有计划地对沿海大城市骨干企业实施内迂计划。粮食部门先后将北京粮机厂与生产榨油机械产品的天津市同义和机械厂合并迁往山西省长治市,将上海粮机厂迁往湖北省安陆县,将无锡粮机厂的砻谷胶辊车间迂往湖南省常德市;与此同时将地处西部地区的四川绵阳粮机厂和甘肃永登粮机厂收归粮食部扩建为直属企业。最终形成了无锡、安陆、长治、常德、郑州、绵阳、永登等七个粮食部直属粮机厂。使米、面、油加工和仓储运输机械设备达到了的配套成龙,批量生产的水平。

在粮食部建立直属粮机制造企业的影响下,为适应各地粮油工业的发展,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兴建了一批由省市、自治区粮食厅(局)、直接管理的粮油机械制造厂;一些条件较好、粮油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县级粮食部门也建设了一批粮油机械厂;不少大中型粮油加工厂内设置机修车间,实行修造结合,致使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粮油机械制造能力。

为支持和促进粮油机械工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原粮食部粮油工业局通过计划安排,进行宏观指导。将粮油机械的产品分为部管、省管和厂管三类,以国内粮食部门为主要销售对象,按照需要逐级平衡。其中七个直属粮食机械的生产计划纳入全国计划,承担着制造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不适于分散生产的产品,根据当年的基本建设计划和设备更新的需要,实行全国统一分配;省管产品,除了为本省粮油工业发展生产提品外,部分产品也要纳入全国分配;一些地、县粮油机械厂制造的产品和厂管粮油机械产品,大多属于生产工艺中的附属、简易、少量的产品。主要根据当地和本省需要生产,一般不作全国统一分配。但不论哪种产品的年度生产计划,都要纳入全国计划,按照“以需定产、择优安排、定点生产、联合成套”的原则进行综合平衡,并组织原材料物资供应。与此同时,在安排年度生产计划时,每年都要组织粮机产品的产需双方签订供销合同,以防止盲目生产,保证各地粮油工业的发展需要。

经过二十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粮油机械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85年,全国独立核算的粮油机械制造厂达233家,粮油机械工业总产值3.8139亿元;固定资产总值3.4323亿元;粮油机械产品产量合计为9.8万吨,砻谷胶辊27.59万只。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兴起,为新建、扩建和改造粮油工业企业提供了装备,初步满足了粮油工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土磨、土碾和土榨式粮油加工作坊被彻底淘汰,也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粮油加工工业的机械化和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在全国范围内,粮油工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若干年来给人们印象中的粮食加工工人所谓“绳捆孛绑”“进去十八,出来八十”的尴尬局面,以及在云贵高原流传的“冷吊酒,热榨油,女儿莫进打油楼”的谚语,都成了历史的笑谈。全国成品粮油的加工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满足了当时的市场供应,保证了军需民食,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到1985年,全国成品粮食产量达到5000多万吨,其中大米2265多万吨、面粉2525多万吨、杂粮225多万吨以及植物油250多万吨。粮油工业总产值达243多亿元,在中国食品工业中居首位。

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也创造了粮油工业出口援外的辉煌。以小型砻谷机,碾米机和200型榨油机为代表的产品,每年出口达数千台之多,合计创汇2600多万美元。其中“东方红”牌粮机和“双狮”牌砻谷胶辊成为东南亚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承担我国政府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粮油加工厂项目达30多个,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援助缅甸和阿尔及利亚的碾米厂、援助赞比亚的玉米面厂、援助几内亚的花生油厂、援助罗马尼亚的葵花油厂以及援助马里的碾米附属稻壳发电厂项目等等,这一系列的成绩,都体现了粮油机械工业几代员工辛勤劳动的成果,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我国粮油加工机械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许多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已经享有很好的声誉,有的已经成为知名品牌。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加入“世贸”的新形势下,我国粮油加工机械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虽然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行业缺乏统一的组织与管理。大企业不大不强,小企业不精不专的局面还十分突出。没有建立起“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产业结构,行业生产集中度比较低。二是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产品。三是缺乏有序的市场秩序和行业内的协调与沟通,相互压价,低价竞争。四是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高端市场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这些都需要我们十分重视并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走出去”的根基

我国正常年景年产稻谷2亿吨,小麦1亿吨,玉米0.9亿吨,油料6000万吨,进口油料2000万吨。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加工机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各类粮油加工企业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为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容量。

现在,我国居民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以上。经验证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食物中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将大幅提高,预计工业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将提高到75%-85%,这就对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粮油加工机械的升级换代已刻不容缓并将全面展开。这是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工业未来10年发展战略的立足点。

国内市场是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赖以发展的根基。13亿中国消费者是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国内粮机制造企业必须依靠国内巨大的市场资源,秣兵厉马,努力向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展,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生产、检验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立自有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赢得与国外同行同台竞争的主动权。这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前提所在,也是在国际市场竞争取胜的根基所在。

我国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

我国粮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后,增长方式上已经开始从依靠量的扩张转向主要依靠质的提升,正处于产业换代升级的重要阶段。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3

一、“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

全市“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粮食流通重点工作,积极开展需求调研、科学规划、组织实施等工作,08年确定的“数字粮食”信息化系统建设任务按期顺利完成,于今年3月底全部投入运行,初步实现了全市粮食流通工作管理数字化,促进了粮食管理方式的转变,有效提升了粮食流通工作管理服务水平。一是科学规划设计。我们紧紧围绕粮食流通管理的职能,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借鉴兄弟地市的经验和做法,经过咨询多家IT公司和科研机构,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升级、效益先行”的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及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用2-3年的时间,投资180万元建设粮油储备管理、粮食预警应急保障、粮食执法监管、粮食流通统计、粮油市场管理、粮油产业化经济、机关建设与管理七大系统,形成纵向一体、即时链接、数据自动处理、信息快速传递、资料分级可视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二是抓好基础性硬件建设。我们采取统一招投标方式,相继完成了市局信息中心机房建设,局机关进行了内外网隔离;为县区粮食局、地方粮食储粮库配置服务器11台、计算机11台、交换机13台、网络视频摄像头12台,以及UPS、投影仪等各种硬件设备;开通中国电信2M数字电路21条,组成“数字粮食”信息专网,实现了全市三县二区、四个地方粮食储备库互联互通,同时对2家成品粮油储备承储企业和10家放心粮油店的实现了远程监管,形成了安全可靠、独立封闭运行的“数字粮食”网络,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三是突出系统软件开发。七大系统的软件开发分为两个阶段。年6月至年12月,主要是建设粮油储备管理系统,农户科学储粮统计系统、农户储粮电子地图、成品粮油及各放心粮油店的远程监管,形成了以市局为枢纽,以各县区粮食局为中转,以市县粮食储备库、放心粮油食品店为节点的粮食信息化专用网络,实现了数字上报、适时监测、分级管理等全数字化管理功能。年12月至年3月底,相继完成了“粮食预警应急保障系统、粮食流通统计系统、粮食执法监管系统、粮油市场管理系统、粮油产业化经济系统、机关建设与管理系统”六大系统建设的开发建设并全部投入运行。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市粮食局“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考核办法》、《市粮食局信息化培训制度》、《市粮食局域网维护及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信息保密制度》、《计算机操作人员守则》等规章制度,为粮食信息化建设及安全运行提供了制度保证。五是开展业务培训。一方面派专业人员到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的全市信息网络安全培训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实时开展业务培训,按照“数字粮食”建设进度,分期分系统进行操作技能培训5次,基本满足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数字粮食”信息系统的需要。六是加强系统应用。为了提高“数字粮食”信息化应用水平,我们把“数字粮食”信息化应用纳入了全年目标责任督查考核,对七大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明确了科室,落实了责任,为保证各项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

粮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也只是刚刚起步,各项工作还很不成熟,还存在许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对粮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单位对粮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可有可无;有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数据录入工作迟缓、有的不够全面。二是现有功能还不够完善。由于“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许多功能有待研发,现有功能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三是管理力度不够。有的单位的服务器、网络系统、摄像头等设备时常出现连接不通的情况。四是粮食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粮食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的是既懂粮食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人才状况与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信息化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技术开发单位。

二、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战略部署。粮食信息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之一,粮食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既是形势的需要,行业的要求,更是粮食部门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一)加快推进“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在要求。王仁元常务副省长连续两年在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加快粮食信息化建设,提高粮食管理效率。省粮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突出抓好“金粮”工程,年内实现省、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联网互通,并逐级向企业延伸,基本建成以电子政务内外网及粮食应急预警、地方储备粮动态管理、粮食流通统计和粮油加工统计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期工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连杰在全市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要求,根据全市“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方案进度安排,加快推进粮食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设,实现全市粮食流通工作管理数字化。我们一定要从服务粮食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加快推进“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改进粮食流通管理的有效手段。从粮食宏观调控看,只有全面了解国际国内粮油市场信息,及时掌握粮油市场价格变化动态,才能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从粮食管理手段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部门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职能,只有信息化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流通工作的管理需要。从服务民生看,只有掌握粮食流通信息,才能指导粮食贸易、加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化水平;只有掌握粮食供求市场信息,才能及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全面履行好我们所担负的职责,就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加快推进“数字粮食”信息化进程,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粮食流通管理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p#分页标题#e#

(三)加快推进“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粮食干部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全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在“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的大前提下,增加粮食部门人员编制,大量引进急需人才都是不现实的,面对粮食业务量大与人员短缺的现实矛盾,加快“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通过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逐步实现粮食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推进粮食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可以进一步促进粮食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明确任务,加快推进“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

“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局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年粮食信息化建设方案。各单位要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推动“数字粮食”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切实做好“数字粮食”信息系统的应用。为了提高“数字粮食”信息化应用水平,我们把“数字粮食”信息化应用纳入了全年目标责任督查考核,制定了《市粮食局“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考核办法》,对七大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明确了科室,落实了责任,各单位和各科室一定要做好信息数据的日常维护更新及,保证网络畅通,加强视频管理,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二)进一步搞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完善“数字粮食”信息化系统。我市的信息化工程已经投入运行,各县区粮食局和市县粮食储备库要认真做好各个系统的应用,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尽快改进和完善。

(三)研发粮油配送公司网上交易平台系统。主要包括配送公司的购销存信息、经营网点采购、经营货物流转和财务结算等系统。在配送公司和经营网点之间实现网上库存查询、订购、货物流转和跟踪结算等功能。

(四)不断拓展信息化应用范围。今年计划投资20万元,新开通10条2M数字电路,配备计算机6台、交换机22台、网点终端机16台、网络摄像头11个,搞好市局信息中心与半球集团等3家粮油成品粮油储备企业、半球配送中心等3家粮油配送公司、市军粮供应站等4家应及供应网点、区石磨坊等12家放心粮油店实现联网互通。

四、加强领导,确保“数字粮食”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粮食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要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各单位要把粮食信息化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市局信息中心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搞好技术支撑,加强对全市粮食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各单位要从大局出发,主动配合,积极支持粮食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协调,争取支持。做好粮食信息化建设工作,离不开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各单位要主动开展工作,积极争取各级发改、财政、信息产业等部门的支持,争取专项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粮食信息化建设必要的经费投入。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4

实施放心粮食工程就是实施民心工程,注重民生因势利导就是注重粮油食品安全,也是顺应和引导市民从吃饱到吃好的需求。为进一步深化全市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体现监督检查服务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做优做强;服务进一步构建放心粮油销售网络、扩大放心粮油产品的覆盖面、发展连锁经营,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市级放心粮油单位采、销、储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全市粮食质量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本局《关于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加强监管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特制定2013年度市级放心粮油示范单位的监管工作方案。

二、监督检查对象

本辖区的所有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单位),包括示范加工企业、示范配送中心和示范销售店。通过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实现对2011年度、2012年度评定的示范企业(单位)100%的覆盖面,实现对2010年评定的示范企业满足50%以上覆盖面的要求。

三、监督检查的内容

根据本局《关于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加强监管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一)查验示范单位是否仍符合评审条件,是否落实了持证执照经营,是否落实了生产、销售、储存环境卫生整洁工作;

(二)查验示范单位是否落实了粮油商品的质量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并执行了采、销、存等环节粮油商品质量的检验制度;

(三)查验示范单位是否落实了计量年检制度,生产、销售的定型包装粮食的净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准确计量要求;

(四)查验示范单位的粮食储存是否符合粮油安全储存要求,有无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混存情况;查验成品粮堆放是否规范;

(五)查验示范单位的粮食商品明码标价情况,是否落实了标示粮食质量、净含量、价格、产地等标志内容;

(六)查验示范单位经营(生产、销售、采购)的粮食及其制品的质量情况,有无经营“三无”产品、包装标识不规范、不符合国家质量、卫生标准的粮油商品;

(七)查验示范单位是否按规定落实了《市放心粮油示范企业有关情况自查表》制度,自查结果是否落实了主要负责人确认机制;查验已被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单位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情况。

(八)其他涉粮检查内容。

对既是市级放心粮油示范单位又是成品粮应急储备的单位,还将增加相应品种的数量、等级等检验项目。

四、检查时间安排

为体现服务、效率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原则上,对市级放心粮油示范单位一年检查一次(不含专案检查和受理举报核实)。时间计划是:

第一次,4月底前,落实对其中不低于50%的单位的检查和质量抽样工作;

第二次,10月底前,组织对余下的单位落实监督检查活动,同步落实质量抽检。

具体检查单位、检查时间由本局在组织检查时随机确定。

五、检查方式

对示范单位的检查采取用市场巡查与节日期间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涉及举报事项或市有关部门移交、移送的案件,由市或辖市(区)按管辖落实查处工作。

六、质量抽样

委托市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负责按计划对放心粮油示范单位经营的粮油商(产)品落实质量抽检工作。具体抽样计划、样品安排按本局《关于印发〈2013年度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质量抽样计划〉的通知》执行。

生产单位或经营单位对粮油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按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的《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第十七条第(二)、(三)项规定处理。

七、费用

组织开展、实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活动和由本局开展的粮食质量抽样检验不收取费用,采样费用等由本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专项工作经费列支。

八、处理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如下原则进行处理:对经检查符合《关于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加强监管的暂行规定》之规定条件的单位予以保留示范企业资格;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关于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加强监管的暂行规定》之第十七条情形的,责成有关单位限时整改,由所在地的粮食部门落实跟踪督办;对检查发现存在《关于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加强监管的暂行规定》第十八条之情形且影响较大的,作出取消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资格的处理;对检查中查出的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行为,由粮食部门按照管辖要求立案查处;对其中涉及价格、计量、质量、经营范围等情况,由本局向价格、质监、工商部门办理移送查处;对涉及其他食品安全的行为,由本局向市食安委办公室落实移交查办。

对被取消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资格的单位,自取消或应该知道取消之日起不得再以市级放心粮油示范单位的名义从事粮油经营活动。

九、工作要求

(一)组织开展对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专项检查行动,要突出重点,体现“确保粮油放心消费、落实质量安全”的要务,做到工作有计划,实务有成效;

(二)各放心粮油示范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产品(商品)的质量工作,认真落实本单位法定负责人为本单位粮食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对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粮油制品的安全负总责;要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国家有关粮食流通政策规定和国家粮油质量卫生标准,不断提升粮油标准意识;要强化对采购粮油制品的索证、检验要求,从源头上落实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的机制;要高度重视计量、价格、服务工作,不断扩大市级放心粮油产品的受益面、不断扩大市级放心粮油的影响力。我局将继续落实诚信数据库信息的更新工作,有关市级放心粮油资质评定、监管、抽样结果、获奖受罚的信息将如实记载更新;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5

第一条为了切实加强国家粮油仓库的仓储设施管理,根据《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粮食部门的国家粮油仓库(包括粮管所、站,国家粮油加工厂、饲料厂等)。其他部门粮油仓储设施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粮油仓库的仓储设施,是完成国家粮油经营任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仓储设施是各级粮食部门和粮油仓库的职责,也是粮油仓储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粮油仓库的仓储设施,包括仓库产权区内的土地、货场、晒场、各类仓房、油罐(池)、罩棚等粮油储存设施和专用铁路线、专用码头、库区内外专用道路、围墙、护坡、供电、供暖、给排水、器材库、药品库、消防设施、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烘干、维修、清理车间检验、调运、保管、经营业务用房等生产附属设施。这些设施均属国有资产。

粮仓机械的管理,除按《国家粮油仓库仓储机械管理办法》执行外,还必须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管理。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仓储设施管理,是指各级粮食仓储行政管理和粮油仓库的管理部门,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其建设、布局、使用、维修保养、转让、改用、占用、报废和拆除等活动所进行的协调、监督、引导、服务以及对计划的审批、控制所进行的管理。

第六条在粮库经营机制向市场经济过渡期间,粮库仓储设施的管理,亦必须按此办法执行。出现问题要及时向商业部报告。

第七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油仓库,要将仓储设施的管理纳入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计划,设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定期研究仓储设施管理的重大问题,检查指导仓储设施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仓储设施的建设

第八条粮油仓库网点的布局,应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库址选择必须符合粮源充足、交通便利、粮食流向合理,有利于防汛、防火,有利于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好的原则。新建和扩建粮油仓库都要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并按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粮油仓库规模的确定应根据所处经济区域,粮食产销发展趋势,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据此绘制建设规划总平面图,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库内布局要贯彻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原则,一般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如确需修改,亦应上报批准。

第十条粮油仓库新建专用铁路线、专用码头、仓容量250万公斤以上的仓房(包括筒仓)、30万公斤以上的油罐、日处理量10万公斤以上的烘干车间,购置铁路、公路专用车辆、水路专用船只等,须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主管部门批准。其他仓储设施的新建和购置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主管部门自定。

第十一条在仓库建设中,无论新建、扩建或改造,无论资金的来源渠道如何,凡在库内进行的建设项目,都必须符合库区统一规划布局。

第三章仓储设施的使用和维修保养

第十二条粮油仓库要科学、合理使用仓储设施,在保证其完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利用率。一个仓库的容量利用率,不得低于设计容量的90%。

第十三条粮油仓库的所有仓储设施都要分别建立档案,其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下列项目:

(一)项目名称、编号及固定资产财务资料;

(二)建设及投入使用的时间;

(三)库区平面布局、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

(四)审批文件、建设(制造)单位、验收单位及验收资料;

(五)工程预、决算资料;

(六)实际技术指标、设计技术指标及运行使用状况;

(七)大、中、小修及技术指标的有关资料;

(八)其他有关资料。

仓储设施档案的建立、保管、使用和保存年限等,要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粮油仓库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根据设计生产能力和技术状况,对各类仓房、油罐(池)、烘干车间等制定科学的使用定额,并严格遵照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降低或提高使用定额,严禁破坏性使用,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十五条定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仓储设施的使用和安全状况进行检查,一般每六个月检查一次。对储粮仓房等主要设施要及时维修、保养,对露天金属结构的设施,要定期进行防锈蚀处理。

第十六条粮油仓库提取的仓储设施折旧资金、更新改造资金、大修理资金等,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章仓储设施的转让和改用

第十七条国家粮油仓库的仓储设施,属国家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让、改用和占用。粮油仓库作为国营企业,有使用库内仓储设施的权利,也有维护保养和管好的义务。

第十八条因特殊情况,确需撤销、合并或改用、占用粮油仓库仓储设施的部分或全部时,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因农业结构调整、交通条件变化等原因需要撤销、占用或合并的库点,必须首先由库点所在地粮食主管部门,提出撤、占、并的报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主管部门批准,并办好有关财务、档案的手续后方可生效。凡撤、占、并1500万公斤以上(含1500万公斤)仓容的库,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必须征得商业部的同意。

(二)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等,需要全部或部分占用粮油仓库区域(包括设施)时,必须首先由占用部门根据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批文提出可行性报告材料,并同意在适当地点补偿占用粮油仓库相应的场地及其储粮设施的条件下,再由库点所在地粮食主管部门提出报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生效。凡占用1500万公斤以上(含1500万公斤)仓容的粮油仓库,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必须征得商业部的同意。

(三)粮食部门的粮油加工工业、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多种经营等的发展,需要建厂时,提倡仓、厂结合,统筹规划,但一般条件下应自行征地建设。因特殊情况需要改用、占用粮油仓库部分场地和仓房时,必须在符合库内总体布局并实行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或使用的前提下,由建设单位所在地粮食主管部门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上仓储部门的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生效。

第十九条在现有粮油仓库中,属于占用市(地)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教堂、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当地政府又要求归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有关规定批准部分或全部退还,但地方政府一般应在适当位置补建相应仓容的仓房。

第二十条粮油仓库内已有的粮油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厂,凡财务与仓库脱钩,单独核算的,对加工厂所占用的场地和仓房,既可采用固定资产划转方式,也可采取每年收取土地和仓房使用费的办法,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仓储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凡财务没有与仓库脱钩,只是作为仓库本身开展多种经营的项目,也必须符合库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保证仓库安全,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才能进行。

第二十一条国家粮油仓库仓储设施,在满足本业使用的前提下,企业可对其暂时空闲的设施,开展代储代运业务,收取合理费用,但不得危及库存粮油、仓储设施以及人身安全,不得转让产权。

第五章仓储设施的报废和拆除

第二十二条仓储设施的报废和拆除,一般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并提足折旧费;

(二)经技术鉴定确认无修理和使用价值。

因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和设计建造质量等原因,虽未达到报废年限,但经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确认无使用和修理价值的,也可视同具备报废条件。

第二十三条对容量250万公斤以上的仓房、30万公斤以上的油罐(池)、日处理量10万公斤以上的烘干机、铁路专用车辆等规模较大设施的报废,必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并报商业部备案。其他设施报废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主管部门自定。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围绕稳定生产总量,增强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效益的粮油生产总体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集成先进栽培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坚持示范带动,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和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惠粮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努力提高粮油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粮油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91.5万吨,争取200万吨,其中肥东县68万吨,肥西县58万吨,长丰县60万吨,四个区5.5万吨,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综合优质率达到80%以上。全市油料作物产量达34.4万吨,争取36万吨,其中肥东县13.5万吨,肥西县8万吨,长丰县6.5万吨。

主要粮油作物的目标任务:

水稻: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强化政策支持,加快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创建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集成推广为主攻方向,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强化“一增四推”关键技术的落实,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加快超级稻品种推广,力争全市超级稻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大幅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水平。2012年计划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95万亩,单产达517.6公斤/亩,较上年提高4%,总产达到152.7万吨,较上年提高3.5%,优质率达80%,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小麦: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突出“四防”(防倒伏、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要求,大力推广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化控为主要内容的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抓好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带动功能和示范效应。计划全年小麦面积76.4万亩,单产力争达360公斤/亩,较上年提高3%,总产达到27.5万吨,比上年提高1.5%,优质率达78%,较上年提高3个。

玉米:精心实施玉米振兴计划,以主攻单产为重点,以现有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为支撑,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核心示范区建设,在核心示范区内推广高产专用品种、合理密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等五项关键技术。优化品质,发展饲料专用玉米。计划2012年全市玉米面积18万亩左右,单产达到412公斤,较上年提高3%,总产7.42万吨,较上年提高35%。

油菜:积极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以主攻单产为方向,以典型示范为途径,集约项目,加快良种良法集成推广,提升油菜生产水平。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平衡施肥、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等五项关键技术,强化强化“三情”(苗情、土壤商情、病虫情)监测。按照高标准、多层次、广覆盖的要求,抓好核心示范区建设,增强示范带动能力。今年油菜种植面积达190万亩,力争单产达到156.8公斤,较上年提高2%,总产达到29.8万吨,较上年提高20.7%,优质率提高到95%。

三、重点工作

1、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按照产量和品质并重的原则,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扩大种子工程成效,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创新新品种推广新机制,建立“核心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示范农户+辐射带动”的新品种推广新模式,以及“主推品种+配套技术+主体培训”新技术配套推广模式。

2、开展高产攻关示范。在全市围绕水稻产业提升、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和油菜高产创建四大创建行动,建立万亩示范区50个,千亩示范片100个,重点扶持50亩以上种植大户1043户,20亩以上种植户10287户。万亩示范区面积达93万亩,其中水稻产业提升万亩示范区21个,小麦高产攻关万亩示范区8个,玉米振兴计划万亩示范区9个,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12个,力争示范区综合平均单产较全市平均水平提高20%以上。

3、加强病虫草害防控。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切实减少创建活动中生产生物灾害损失。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预案;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开展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和环保肥料,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总体工作计划,以示范区为依托,进一步增强示范辐射带动功能。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载体,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做到测土配方卡发放到户,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到户,配方肥料供应到户,为示范区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2012年力争全市测土配方面积280万亩次。

5、培植规模种植大户。通过政策驱动、科技促动、产业化拉动,促进土地通过委托代耕、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种植能手集中。建立促进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与提高科技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通过积聚品种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优势,做大基地规模,放大示范效应,扎实推进规模农业高效化,实现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6、建设标准农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改造低产田”的思路,大力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要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土地整治的有利时机,将项目资金重点向优势区域、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整合土地整治、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和农业发展等财政重大专项支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科学规划基本农田布局、统一集中整治的原则,积极实施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四大工程”等项目,强化高产稳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油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粮油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7、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推进百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百项农业技术示范,加快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提高优势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和更新率。加快农民培训,突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强化农业科技“百千万”工程,大力开展百名农业专家“连百村、接千户、带万户”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建立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骨干,乡镇农技推广站为辅助,村级农技推广小组为基础的三级基层农技推广网络,着力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8、推进机械化生产。在粮油主产地区示范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粮油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精量播种、机械化栽植、联合收获、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努力提高粮油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免耕栽培,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积极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规范操作办法,提高实施成效,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四、组织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粮油发展工作制度,市农委成立粮油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化片包干,切实加强对粮油生产的督导力度,保证粮油高产创建顺利进行。建立粮油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整体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定期交流情况,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督导、专题调研、信息服务等。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成立工作小组,开展相应的工作。

2、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吸收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各方面力量,组建专家指导组,制定技术方案,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开展作物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分区域、分作物、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做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3、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多渠道加大对粮油生产的投入,确保各方用于粮油生产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要向粮油高产示范片倾斜。市财政对承担国家和省级水稻产业提升、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和油菜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分别给予3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对今年单个连片种植粮油500亩以上的粮油种植大户,每户给予1万元奖励;对集中连片千亩以上制种基地,给予每亩20元补助。积极推进粮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严格各项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4、积极开展观摩交流。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农业部门、农技人员、技术专家、示范农户,选择有代表性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全面总结粮油高产创建的成效和经验,特别是对组织方式、技术措施、创建机制等进行认真总结,为今后更大规模实施高产创建活动,推进大面积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经验。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7

一、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全面落实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粮价监测周报和社会粮食统计制度,年内,全市规模以上社会粮食加工经营企业统计覆盖面达到100%。

进展情况: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粮价监测周报和社会粮食统计制度已全面落实。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社会粮食加工经营企业统计覆盖面达到了100%。

2.修订出台《市突发粮食事件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年内开展1次应急演练。

进展情况:新修订的《市突发粮食事件应急预案》已上报市政府应急办,待市政府审核后统一出台;根据《预案》,已完成了对操作手册的修订。2013年突发粮食事件应急演练计划已按要求上报市政府应急办。

3.加强应急网络建设,落实7个应急加工企业和100个供应网点。

进展情况:到6月底,已落实应急加工企业7个、应急供应网点67个。

4.落实重大节日期间粮油“保供稳价”预案,确保主要粮油品种不脱销断档。

进展情况: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制定了粮油“保供稳价”预案,每日监测市场价格,调度粮油供给情况,全市粮油市场繁荣稳定。

二、围绕“管好粮”,提高储备粮油管理水平

1.全面落实地方粮油储备制度,确保各类储备粮油规模到位、结构合理、存储安全。年内,全市5个中心粮库继续保持创建全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一片红。

进展情况:地方粮油储备制度已落实到位,全市地方储备粮、成品粮油储备数量准确、质量达标、结构合理;督导5个中心粮库按照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标准,进一步完善落实了规范化管理措施,巩固“一片红”成果。

2.全市中心粮库应用“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微机监测粮情”储粮技术覆盖面达到100%,50%以上非当年入库粮食不使用药物熏蒸、安全储存。

进展情况:全市5家中心粮库应用“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微机监测粮情”储粮技术覆盖面已达到100%;围绕实现“50%以上非当年入库粮食不使用药物熏蒸、安全储存”,正推进相关工作。

3.全面排查基层仓储设施情况,年内维修改造仓容3万吨。

进展情况:完成了对全市基层仓储设施情况的排查,上半年,已维修改造仓容3万吨。

三、围绕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千方百计掌握粮源

1.认真落实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精心组织粮食收购,确保不发生农民“卖粮难”问题。

进展情况:认真落实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精心组织夏粮收购,杜绝了农民“卖粮难”现象的发生。到6月底,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已收购入库小麦3.3万吨,均达到国家三等以上质量标准。

2.最大限度地掌握本地粮源,增加有效供给,全年完成粮食经营量200万吨。

进展情况:组织三市和市直企业积极开展玉米、小麦收购工作,最大限度地掌握本地粮源,增加有效供给。上半年,完成粮食经营量107万吨。

3.加快建立市外粮源基地,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系数。年内,在小麦、大米主产区建立2个粮源基地。

进展情况:围绕加快市外粮源基地建设,主动加强了与大米、小麦主产区的联系。6月初,与黑龙江省牡丹江、佳木斯两市粮食局签订了粮食购销合作协议。

四、围绕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强化流通监管服务

1.推进粮食行政执法常态化、规范化,巩固全市创建全省粮食执法“示范县”一片红成果。年内,重点抓好政策性粮油检查和夏粮收购期间的市场维护工作,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活动2次。

进展情况: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职能,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粮食行政执法效能提升活动。上半年,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活动2次,开展执法检查90次,出动执法人员422人次,检查粮食经营主体127家,实施行政处罚17例,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组织人员对中储粮中心库应出库的9019吨临储小麦的出库情况进行了检查,出库粮食数量准确、质量达标。

2.落实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制度,坚持非工作日预约上门服务,确保10个工作日内完成许可审批。

进展情况:制定了深入落实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和非工作日预约上门服务制度的各项措施,做到了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

3.依托骨干粮食购销企业建立粮食经纪人协会,全市经纪人发展到1000人。

进展情况:组织成立粮食经纪人协会1个,全市经纪人已发展到1282人。

五、围绕军粮供应工作,提升军需民用一体化保障能力

1.不断完善军粮供应服务措施,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军供任务,部队满意率达到100%。

进展情况:采取召开军地座谈会、到部队走访慰问等形式,征求部队意见和建议20条,制定和完善了10条服务措施,部队满意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上半年军粮供应任务。

2.不断加强军供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独立军供站年内实现创建省“星级军供站”一片红。

进展情况:对各军粮供应站贯彻落实国家军粮供应政策、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指导各独立军供站对照省“星级军供站”标准,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军供机构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为实现创建省“星级军供站”一片红夯实基础。

3.市军粮代供点升级为独立军供站。

进展情况:加强了与省粮食局、省军粮办的沟通、协调,4月份,市军粮代供点通过了机构升级专项验收,被认定为独立军供站。

4.指导军供企业积极参与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年内,军供企业建设市级放心粮油“示范店”10个。

进展情况:以各独立军供站为主体,加快推进放心粮油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目前,全市军供企业已建成放心粮店12个。

六、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激发企业活力

引导国有企业破除“看摊守粮”思想,强化创新、竞争和发展意识,进一步完善经营目标考核办法,调动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年内,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15%,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0%。

进展情况:制定出台了《2013年全市粮食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本着“量化硬指标、硬化软指标”原则,将三市粮食局和分局的经济指标、财务管理、市场调控、仓储管理、流通监管、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军粮供应及其它基础工作列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下发了市直单位2013年经营目标责任制,将企业经营者年薪、费用管理和职工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上半年,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280万元,同比增长27.34%。

七、围绕现代化幸福建设,实施放心粮油工程

1.依据《2012-2015年全市放心粮油工程规划》,年内,建设市级示范“放心粮店”56个,组建放心粮油配送中心3个,改造提升“居民主食厨房”3个。

进展情况:及时下达了年度放心粮油工程建设计划,逐一落实了工作责任,及时完成了49个放心粮店选址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放心粮店38个,在建粮店11个;启动了组建3个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改造3个居民“主食厨房”相关工作,其中,三威放心早餐有限公司和祥禾食品有限公司已通过部级“主食厨房”初审。

2.出台《市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认定监督管理办法》、《市放心粮油产品认定监督管理办法》、《市市区放心粮店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和《放心粮油标识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确保放心粮油工程规范运作、扎实推进。

进展情况:制定出台了《市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认定监督管理办法》、《市放心粮油产品认定监管管理办法》、《市放心粮油标识管理办法》和《市市区放心粮店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为确保放心粮油工程规范运作、扎实推进提供了机制保障。目前,“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和“放心粮油产品”认定工作已启动。

3.依托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落实“放心粮店”经营商品定期抽检和质量安全事故应急、追溯制度,为城乡居民营造安全的粮油消费环境。

进展情况:加强“放心粮店”监管,依托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对进店粮油商品进行抽检,落实了质量安全事故应急、追溯制度。上半年,累计抽检样品3278个,合格率达100%。

八、围绕粮食产业转型,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1.制定《全市涉粮企业发展指导意见》,指导骨干企业加快扩张和技术升级,培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内,完成技改项目4个、投资5000万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家。

进展情况:制订了《市粮食局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以粮油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粮食购销、粮油连锁经营四个主导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涉粮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快项目引进和产业招商,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上半年,指导企业引进资金7390万元;组织完成技改项目3个,总投资1680万元;环山集团、三威放心早餐、祥禾食品、家家悦食品工业园跻身全省粮食行业“四个十”先进企业行列,全市粮油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04亿元,完成加工总量63.28万吨。

2.发挥品牌在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年内,培植7个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20个放心粮油产品。

进展情况:在做好“远山润谷”等自有品牌宣传推介工作的同时,按照《市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认定监督管理办法》、《市放心粮油产品认定监管管理办法》,启动了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和“放心产品”认定工作。

3.探索建立粮油连锁经营、花生食品加工和饲料加工3个区域化产业联盟,再造传统粮食产业新优势。

进展情况:正在推进前期准备工作。

九、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

继续在全市农村大力推广使用科学储粮“示范仓”,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到年底,为农民提供“示范仓”5000个,全市“示范仓”推广总数达到20500个。

进展情况:积极跑省进京争取到5000个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计划,及时协调财政部门落实了配套补贴资金,确保了项目及时启动。到5月下旬,全面完成了“示范仓”加工、发放工作,并通过了省粮食局验收。其中,市2000个,市区和、市各1000个。目前,全市“示范仓”推广总数达到20500个。

十、围绕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服务企业发展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8

无锡市分行上半年资金计划管理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随着粮食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和深入,“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已日趋突出,农发行的管理职能和业务范围也发生了变化,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在市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这个中心,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以总行的规范化管理考核为工作准则,以努力实现提高信贷资金运用效率和切实防范信贷风险为双重目标,调动资金计划条线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资金计划工作的职能作用,使我行资金计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年上半年资金计划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和细化考核评比办法

继全省分、支行长会议之后,原创:市分行召开了××××年工作会议,把风险管理摆在了全行各项工作的首位,明确提出了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绩效管理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凸现机关处室的指导职能和服务职能为宗旨,灵活务实地开展计划信贷管理工作。并且对照省行资金计划处的考核办法,对资金计划工作百分考核内容进行了量化和细化,从处室到基层行都相应建立了计划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在百分考核办法中,把资金计划工作细分为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现金及利率管理、统计管理、等级行管理、业务综合管理七大块,做到了岗位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半年来的工作表明,年初制定的工作意见和考核评比办法方向明确,切合实际,对做好全市资金计划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加强资金营运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以来,我行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营运管理,信贷资金回笼后及时归还系统内借款,贷款回笼和借款下降基本保持一致。上半年每月信贷资金运用率均保持在以上,信贷资金保持较高的营运水平。

⒈坚持资金头寸限额管理。今年以来我行计划部门进一步提高经营核算意识,严格对资金头寸的管理,在省行核定的资金头寸限额内按季核定基层行的资金头寸限额,并要求在保证正常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各行根据自身情况在限额内尽量压缩头寸占用,对不合理占用及时调整,保证了各行科学合理占用头寸资金,做到不闲置、不浪费。

⒉完善资金调度管理。在资金调度环节上,市县明确专人负责资金调拨管理工作。在请调资金时,做到资金调拨与信贷计划的衔接,增强了资金与计划双重宏观调控作用,避免了资金供应脱节情况的发生。今年以来电子联行资金请调系统运行正常,我行继续坚持“小额度、勤调度”的资金调度原则,尤其是总行调整了资金请调时间以后,更加方便了基层行的资金使用,减少了资金请调时间,减少了资金头寸占用,今年上半年全行共请调资金笔万元。同时我行严格按上级行的要求,规范使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调拨通知书》、《资金请调单》、《资金申请审批情况表》等,建立了《系统内资金往来台帐》,按月通过电子联行系统与总行对账,全年账务无差错,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加强统计管理工作,提高统计资料质量

(一)我行各级统计人员克服统计工作量比往年有大幅提增、统计报表上报时间节假日不顺延等实际情况,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保质、保量、按时做好统计工作。准确及时地上报了省分行与人民银行的各类统计报表,统计工作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为加强对现金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我行建立了现金投放、回笼月度分析报告制度,按月对辖内支行、部现金收支情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造成当期现金投放(或回笼)的原因予以重点分析。

(三)我行在统计管理上始终坚持按照国家统计法以及人民银行和农发行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数据完全来源于各支行(部)会计部门的各项报表,坚持报真情、报真数,不擅自公开发表统计资料和泄露统计机密,在按时完成好省分行规定的各项统计资料的同时,认真地做好当地人民银行要求上报的各类统计报表。

四、加强财补资金管理,做好监督拨付工作

今年以来我行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重点是加强与财政、粮食部门的联系,积极向政府、财政、粮食主管部门汇报粮食销售、保管情况,补贴资金能否及时拨付到位直接影响到我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自粮食市场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各项财政补贴已逐步减少,加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给粮食企业经营和我行收息率的顺利完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严重影响到我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在新形势下,我行年初对所辖支行、部的财政补贴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各级粮棉油储备数量、库存值的增减变化及其原因,对各项补贴的项目、金额、来源、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已掌握的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和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情况,认真实施规范化操作,切实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的督促到位和监督拨补等管理工作,按时正确上报各类财政补贴报表及有关情况分析;认真及时登记各类财政补贴台帐,确保台帐间数据准确、衔接。

(二)积极加强宣传,密切与财政、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为管理财政补贴资金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原创:各支行、部落实配备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兼职人员,积极主动督促同级财政和企业主管部门及时拨付财政补贴资金,弄清每一笔补贴资金的来龙去脉,及时将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反馈财政部门,督促下拨资金,避免了由于职责不清、信息不对称造成补贴资金滞留的情况,并与会计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柜面监督,共同做好了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和拨付手续的管理。

(三)经过我行与当地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及监测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至月末,全市应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万元,实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到位率%。

五、监测和分析等级行管理指标,适时调整工作思路

××××年度等级行考核与以前年度相比有很大的调整,首先市行要求各支行认真领会等级行管理文件,掌握新的指标精神,并对考核指标提出反馈意见,分析各项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指导全年工作。其次根据各行按月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市行对各行的失分项进行原因和对策分析,通过对经营指标的监测反映,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找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方向,为领导的预测决策提供了保障,有效提高了各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六、加大调查研究深度,做好业务经营分析,发挥业务综合职能

为了充分发挥资金计划业务部门的综合职能作用,我行十分注重提高业务经营分析水平,增强业务分析的实用性,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通过对所辖支行、部和粮食购销企业信贷资金运用、粮油物资运动、信贷资金活动的变化、信贷资产结构变化及存贷款异常变化等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动态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全行业务活动的各种因素,并且坚持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态相结合、近期分析与远期分析相结合、银行信贷业务活动分析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紧紧抓住收购资金封闭管理重点和疑点,揭示规律,找出特点,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增强了全行业务经营分析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七、加强现金和利率检查,确保政策正确执行

(一)今年以来,我行按照有关现金管理的文件精神及具体实施办法,继续抓好现金管理工作。一是做好现金计划管理,现金计划一经下达,认真组织执行,同时要做好与当地人行现金投放计划的衔接工作。二是做好大额现金支付的内部审批工作,严格按照大额现金支付三级审批制度。三是加强粮棉购销企业现金帐户管理,严格控制粮棉购销企业帐户现金的支取,合理核定企业淡旺季库存现金限额,切实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减少现金使用。各支行(部)在信贷监管中强化了现金管理,并不定期地进行现金专项检查。市分行也在利率检查的同时对各支行(部)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企业现金收支基本能按照管理要求执行。

(二)我行利用多种形式向购销企业宣传利率政策,明确公布人行规定的企业存款利率、正常贷款利率,按合同利率计息、按利率调整分段计息以及逾期贷款、挤占挪用贷款加罚息等政策,指导企业计算好利息收支帐;银行内部严格执行各项存贷款利率及收息政策,切实维护利率政策的严肃性,有效地发挥利率的调控、激励和约束作用。在严格执行利率政策的同时,我行要求各支行(部)每季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并书面上报市分行。市分行也对各支行(部)全部贷款的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利率执行情况基本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八、认真做好夏季信贷资金需求预测,为经营决策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年夏季粮油收购工作,保证粮油收购资金的供应,我行主动和粮食、农业等部门联系,搜集相关农业经济部门的信息资料,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变化情况,粮棉油种植面积变化、产量变化,粮棉企业改革改制进程等。并深入企业,获取企业的经营信息量,为计划预测服务。通过对今年夏季粮油购销形势的分析,预计前期收购进度较慢,收购时间会拉长,可能会出现收粮困难的现象。随着粮食收购准入条件放开,粮食收购主体呈多元化,收购量势必降低。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预计全市将收购小麦约万公斤、收购油菜籽万公斤。

回顾××××年上半年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照省分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新形势下,全市计划在岗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充实,业务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所辖各支行、部每月(季)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加大与当地财政部门协调力度。

九、下半年工作打算

二四年下半年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要积极适应当前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紧紧围绕年初制订的资金计划管理工作意见,积极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综合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全行的各项业务工作服务。

(一)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加大资金计划工作考核力度,按季向所辖支行、部公布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原创:促进全市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信贷投放预测机制。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预测年、季度企业购销量,编制年、季度粮棉购销计划;根据粮棉市场供需情况和预期购销价格测算,按照“以效定贷,以销定贷”的贷款原则预测信贷投放量,编制年、季度贷款投放计划。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粮棉市场变化趋势,及时修正年、季度粮棉购销计划和贷款投放计划,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信贷投放预测机制。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9

一、以细化“活动”方案为抓手,突出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局领导高度重视“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位副局长、纪检组长和调研员、总经济师、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专门召开了“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参与,转变思想,提升服务水平,确保“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取得实效。二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市粮食局结合自身实际,参照省局活动方案及各项考评指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提出具体要求。三是加强协调指导,重视解决问题。为深入开展“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确保活动劲头不减,抓出实效,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小组会议,全面分析本季度工作情况,查找不足,研究解决办法,同时,强化对各县(区)的检查监督力度。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工作组深入四县、巢湖市和包河区各粮食企业进行检查,主要采取听汇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重点在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能现场解决的不拖一秒钟,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及局党组会议研究解决的,按照特事特办的要求快速解决。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粮食网和《粮食》刊物优势,大力宣传“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晚报多次跟进报道,在“5.26”条例颁布日、“10.16”世界粮食日,积极指导各县(区),充分利用区域广播、电视、报刊、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等手段进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以做好粮食购销工作为抓手,突出强化管理和服务

一抓粮油收购。积极引导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参与市场收购,全市共腾出空仓容80万吨,落实收购库站点163个,协调省农发行收购资金6亿元,培训企业负责人、会计、验质、保管等业务人员200多人,投资一千多万元购置粮食储运机械及烘干设备,确保敞开收购及时兑付粮款。截止12月底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60万吨;全社会累计收购油菜籽5万吨,均超额完成任务。尤其是在夏粮收购工作中,针对小麦收购价高开高走,国家最低收购价预案难于启动,我们及时召开全市夏粮收购工作会议,明确指导性计划16万吨,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采取自购自销、合作经营、代收代储、外购外销等方式,共收购小麦1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吨,确保农民丰产又增收。二抓保供稳价。严格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粮食局局长任副组长的保供稳价工作领导组。确定我市米、面、油三大粮油食品价格2011年上涨不超过2010年的xxx%的目标责任制。配合省粮食局做好我市2.2万吨省级储备粮的定向销售工作,加强对定向销售企业和指定加工企业的监督。同时参照省局做法,经市政府同意,提前轮换、定向销售市级储备粮2.22万吨,明确终端零售最高限价为1.75元/市斤,对平抑粮价起到了良好效果。全年度普通杂交米零售价涨幅5%,菜籽油涨幅7.8%,面粉涨幅3.8%,低于市政府下达我局关于物价涨幅控制目标。三抓粮食销售出库管理。加强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出库和跨省移库的管理,督促存储企业严格执行粮食销售出库规定,确保政策性粮食出库工作顺利。四抓粮食统计质量。认真做好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市、县均配备专职统计人员,统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安排财政经费8.57万元。开展了年度社会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脂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全市共抽取农户样本500个,城镇居民样本350个,为掌握全市粮油供求状况、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及时全面上报午季、秋粮收购进度和旬报、月(年)报表。加强统计调查研究,全年共上报12份统计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做好服务。召开了全市粮食统计工作会议,组织开展全社会粮食统计业务培训。进一步摸清了非国有粮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总体情况,扩大非国有粮食企业统计范围。五抓规范粮食从业行为。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年度审核及换证工作,全年参加审核及换证574户,通过审核的556户。按照新修订的《省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的要求,对全市645家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逐户核定企业最低最高库存量,建立了粮食经营者档案。

三、以粮油仓储安全为抓手,突出做好质量检验和科学储粮工作

一抓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三年提升行动。局党组高度重视“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三年提升行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办公室、计财处、调控处、行管处、仓储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深入到国家库、省级库、储存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粮油企业检查指导。确定合粮二库、和国家库、长丰县省级储备库、合粮军供站、禾谷公司及储存四级储备粮油的仓储企业为2011年重点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企业,指导督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主要制度制成画报,挂在墙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宣传栏,反映企业精神面貌。目前,企业员工着装统一,持证上岗,仓内储粮帐、卡、薄齐全,粮油、器材堆装整齐,仓内外卫生整洁,企业规范化建设初显成效。二抓科技储粮的运用。目前,全市储存的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粮及政策性粮和商品粮全部实现机械通风、“双低”储粮、环流薰蒸储存管理,较去年分别高出2-5%。县粮食局投资20万元,对粮温开展电脑无线监测,开创了管粮信息化新时代。粮食“四散”工作达到95%以上。三抓质量监测。去年,省、市质检站监测稻谷、小麦、大米、菜籽油样品80多个,市粮食局投资20万元在机关建立化验室,对提前轮换的2.2万吨市级储备粮进行了跟踪化验。同时,市粮食局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对承担各级储备粮、油企业的库存数量、质量等进行检查。对新增计划落实的储备粮、油,我们严把质量关,做到逐车化验,确保了入库质量和储备粮、油的储存安全。四抓基础设施投入。今年,全市共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改扩建仓库11.8万吨,新建高大平方仓10万吨,有效地提升了仓储条件。五抓农户科学储粮。积极做好农户科学储粮的示范工作,今年,共争取市财政专项补助30万元,落实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6880户,比去年净增5380户。

四、以园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做好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工作

一是做好园区的扩区转型和在建新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功能,完成了1万吨的油罐建设、18000平方米的铁路货棚及日处理300吨的烘干设备建设。为落实全省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县粮食局快速出击,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项目报批手续,强力推进瑞丰、、广吉粮食园区建设。瑞丰、园区当月开工。至此,我市四县一市全部建有粮食产业园区,共有已建、在建园区12个。其中,已列入省“861”计划的园区项目5个,市现代粮食物流园、县汤池粮食产业园列入省局重点支持的园区。省、市园区补助资金1105万元,全部投入使用。二是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制定了《市粮食局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精选23个招商引资项目对外推介。局党组班子成员分别赴济南、黑龙江、张家港、南京、广州等地进行招商引资。在召开的第六届长三角粮食发展与合作会议上,我局积极开展招商项目推介活动,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万乐米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在会上签约,协议引进资金13.2亿元。目前,引进江南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江南粮油现货批发市,中粮集团6000万元在巢湖市投资,日产1000吨大米精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皖政办发〔2011〕5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实际,起草了《市关于落实粮食产业化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草稿)(代拟稿)》,目前,该意见正积极与市政府沟通联系,待批准后公布。《意见》明确指出“各县(市)建成2个仓容不少于10万吨的粮食产业园区和1个产值超50亿元的粮油食品工业园区。”并将园区建设纳入财政、土地、金融、税收政策支持范围。《意见》出台后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市粮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以军粮供应为抓手,狠抓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抓军粮供应政策和质量的落实。落实军粮供应站长负责制,做到严格执行供应价格、严格执行品种标准、严格执行军票及电子购粮卡使用规定、严格执行供应手续制度。按照省粮食局皖粮军[2010]2号文件规定,严格执行新国标一级标准采购粮食,严把军粮入库关,做到入库一批、检验一批、报告一份,确保了军粮质量合格率100%。在省局的几次抽检中,全部符合标准,真正做到了上级满意,部队满意。二抓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了解部队需求,我们常年聘请驻肥部队20多名官兵为行风监督员,每年召开一次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征求部队官兵对军粮供应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服务方法。针对部队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多爱吃面食的特点,我们主动搞好粮食主品种串换,一年来粮食品种串换达18.6万公斤。常年开展义务为部队送粮上门活动,免费为部队送粮油达600多次,达80多万公斤,受到了部队的广泛好评。三抓双拥工作。充分利用军粮供应站的传统优势,利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军地共建等联谊活动。每逢传统节日,我局均会与市军粮供应站深入省武警直属支队、陆军军官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省军区、包河区人武部,警备区,省委警卫连等部队进行慰问,今年以来,慰问部队经费达20余万元。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0

一、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从3月份开始,我局紧密结合粮食工作实际,扎实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抓好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粮食工作实际,以“打造物流强市、储备强市、加工(转换)强市和产销合作强市,确保地方粮食安全”为实践载体,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积极开展“送订单、送信息、送科技”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为农民、为粮食经营企业服务的力度。把找准问题作为进行深刻分析检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涉粮部门和企业座谈会、讨论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以及谈心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刻剖析反思,明确努力方向。

在“三送”专项服务活动中,我们以增加市级储备粮食为契机,尽最大可能增加粮食订单数量,并加强了对粮食专业合作社的订单支持,全市粮食订单数量比去年增加4000吨(市本级比去年增加1523吨)。开展粮食流通信息和科学储粮服务,编制价格信息25期,发放农村科学储粮手册300余册。组成粮食专家服务团深入农村指导农民科学储粮,降低粮食产后损失,专家服务团已组织上门服务196人次。

二、扎实开展粮食清仓查库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118号)和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要求,以**年3月25日24时为统计结报时点,对在**辖区内的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地方储备粮,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组织开展库存粮食的自查和普查工作。市、县(市)政府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粮食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工作班子,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器具落实。共有427人参加了自查,有332人参加了普查,检查了辖区内38个库点的356间仓库(货位)的粮食。检查结果显示,全市国有企业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备粮各承储单位储备轮换计划执行认真到位。

三、认真抓好社会粮油平衡调查

全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是掌握全社会粮油供需情况的基础性工作。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已开展多年,今年新增了食用油的供需平衡调查。全市粮食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采集基础数据,克服了工作量大和工作难度增加的困难,严格按省局文件要求,实施了对**年度社会粮油供需平衡的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年度全市粮食产量133.07万吨,比去年增加5.67万吨,增幅4.5%;粮食消费量228.61万吨,比去年增加1.34万吨,增幅0.6%;粮食产需缺口为95.54万吨,比去年减少4.31万吨。**年度全市食用油产量4967吨,食用油消费量62888吨,食用油产需缺口为57921吨。平衡调查显示:全市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种植面积保持在28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125万吨以上;同时,需求刚性增长,新居民人数的增加和饲料用粮的增加,粮食消费量总体呈刚性增长,粮食需求品种仍以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为主。购销市场活跃,主产区粮食流入我市的品种更加丰富,粮食产销合作进一步增强。粮食库存稳定,供需正常。年末各粮食经营主体粮食库存基本稳定,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比较扎实。

四、抓好粮食订单和订单粮食信用体系建设

出台粮食订单补贴政策并做好宣传工作。一是确定粮食价外补贴标准。根据上级有关粮食工作指示精神,今年,根据我市粮食订单的实际情况和周边地区的价格补贴政策,及时和财政部门沟通,并经市政府同意确定了市本级订单粮食的价外补贴政策,即每百公斤晚稻谷价外补贴14元。政策确定后,我们立即开展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农民及早知晓今年的粮食收购政策。这一政策已经在今年的粮食订单中体现。二是抓好粮食订单的签订工作。根据全市**年储备粮轮换计划,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粮食订单数量,并开展粮食订单工作。截止7月底,全市已有本级、嘉善、海宁、海盐完成今年订单的签约,4县(市)共落实订单粮食42408吨、户数14842户、面积130901亩,其中大户854户、占订单户数的6%,落实订单面积68637亩、占订单面积的52%,粮食数量25347吨,占订单数量的60%。农村粮食专业合作社6家,订单粮食数量1629吨,面积5685亩。为解决部分种粮大户资金问题,已为50户订单大户发放预购定金105.5万元。其他2县(市)现正着手今年订单的签约,预计八月份可以完成。三是落实最低保护价政策。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今年订单粮食收购将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晚稻谷中等质量标准每公斤最低保护价为1.90元,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时则按市场价收购,当市场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则按最低收购价收购。

抓好粮食订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为了稳定农民种粮收益,引导农民诚信履约,在抓好订单政策宣传和签约的同时,今年我们继续做好粮食订单“守合同、重信用”农户评定工作。市本级、嘉善、海盐已对**年度符合条件的农户共458户给予表彰,在精神鼓励的同时,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全面推动科学储粮技术应用

在**年全市中心粮库开展粮食“仓储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开展以“五执行、四规范、三强化”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仓储管理年活动,以实现仓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达到创建“一流队伍、一流设施、一流保粮、一流管理”的目标。今年的仓储管理年活动从强化责任完善各项制度、科学储粮技术应用、库存质量和出(入)库管理等方面着手,重点突出科学储粮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储粮新技术、新方法,确保环流熏蒸、电子测温、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散装储粮等得到科学应用。市本级、嘉善、海宁等县、市中心库积极开展了粮库控温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采用PF板四面(五面)隔热密封仓库,屋面墙壁SBS覆盖、铝泊屋面防漏隔热等取得良好成效。空调控温、粮面压盖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六、严格规范地方储备粮食管理

全市新增地方储备粮食规模全部得到落实,原粮按照“一符三专四落实”要求储存在各国有粮食收储(购销)企业所属仓库,成品粮储备根据要求存放在当地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加工企业。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地方储备粮食轮换,全市上半年已实施7个批次的储备粮拍卖,出库粮食2万多吨。

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搞好军粮供应工作

认真落实军粮供应责任制,确保军粮供应的数量和质量。认真落实军粮供应“四个统一”制度,即统一加工粮源、统一包装规格、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加工企业条件,确保了军粮供应质量。继续完善军供优质服务,为部队购粮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军粮财务管理,严格按规定使用军粮资金。今年国家粮食局组织开展的全国军粮财务专项检查表明,我市军粮供应资金使用规范,划拨及时,符合规范。

八、引导支持粮食经营企业加强粮食产销合作

近年来,我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销合作。在巩固国有企业开展购销合作的基础上,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呈现机制灵活、形式多样、主动进入的良好局面。许多骨干民营企业已在外省建立了较为稳固的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国有、民营企业全方位进军粮食主产区,为我市粮食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优质粮食。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已在粮食产区建立相对稳定粮食基地8个,与黑龙江、江苏、甘肃、吉林、安徽等省的14个单位建立了较为稳固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

今年国家继续对从**年11月1日至**年4月30日从东三省采购的新粳稻(大米)实施运费补贴政策。我们认真做好此项政策的宣传,积极为本地企业采购粮食提供服务,同时根据要求做好有关企业上报补贴申请材料的初审工作。上半年完成初审粳稻谷5629吨,大米17068吨。

九、抓好粮食市场监测及服务工作

进一步健全粮食市场预测预警网络,强化对各粮油监测点的监测,及时掌握粮油市场动态。继续抓好粮油价格监测,及时掌握粮食市场的供求信息、粮食市场的价格及变动情况。为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和处置粮食突发事件提供决策依据,为粮食经营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定期出刊《**粮油价格行情》,及时提供粮油价格信息。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粮食市场价格整体呈稳步上扬态势,散装食用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十、依法规范粮食流通监管工作

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五周年为契机,继续抓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工作。同时,开展节粮爱粮知识的宣传,营造依法管粮、依法用粮的良好氛围。为深入做好粮食收购资格的许可工作,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的稳定,切实保护售粮农民的利益,去年年末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做好全市上下的政策统一衔接工作,指导好县市的粮食收购许可工作开展;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粮食收购许可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认真做好换证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事前联系沟通、实地补充完善、换证办证送证上门等服务,积极做好新旧收购许可证的核查、换发工作,得到了收购企业的积极配合和广泛好评。

十一、认真做好**年规范性文件的调研和草拟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粮食工作的现状,我局及时对现有的各种文件进行清理,同时认真开展调研,确定把《**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和《**市粮食流通管理暂行办法》列入**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调研和起草工作。

十二、扎实做好接轨上海工作

积极参与长三角粮食信息平台建设。由长三角城市发起并建立的“长三角粮食网”已在年前开通,我们积极参与,上半年在**召开了工作推进会。这一平台的建立,实现了长三角城市粮食信息的互通,资源的共享,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同时,利用我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扩大为上海等地企业的代收、代储粮食业务,切实帮助本地农民解决售粮难问题。

十三、深入推进“放心粮油”创建工作

今年,我们会同工商部门继续在**市铁港粮食批发市场和天禾粮油土特产市场组织开展“放心粮油经营户”评选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对粮油批发销售的源头质量监督,规范粮食企业(户)经营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各县市的“放心粮油”工程也在积极探索推进。平湖市粮食部门抓紧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农村)”活动;嘉善县粮食局不断完善粮油副食品配送服务,力争扩大放心粮油配送数量,提高放心粮油的市场占有率;桐乡市粮食局则在去年“放心粮油店”创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放心粮油”供应店的创建范围,努力打造桐乡粮食市场“诚信、公正、优良”的经营秩序。:

十四、抓好系统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为继续抓好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在总结历年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考核形式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市粮食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完善了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奖惩措施,并与下属企业订立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了制度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在强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分级负责制的同时,多次组织开展各项检查督促。指导帮助所属企业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组织了灭火器和消防水龙的实务操作演练,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灾救灾能力。

十五、积极推动粮食物流和仓储项目建设

为加强粮食物流基础建设,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研究提出了粮食物流发展建议。为畅通农民产后售粮渠道,扩大地方收购能力,今年市局在工作计划中明确要求结合储备扩容,在对中心粮库进行改造提高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新增收储库点,增加储备库容,为本市粮食安全夯实物质基础。上半年我们通过认真调研,提出了七星库点的扩建改造计划,并积极与发改委沟通衔接,上报了立项申请,争取在年内能获得立项批复。

十六、认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1

一、全市粮食产销概况

全市末总人口152.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9.74万人,占总人口的85.06%,非农业人口22.79万人,占总人口的14.94%。2008年-三年间,全市年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8.42万亩,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48.38万亩,秋粮播种面积270.04万亩;年均粮食总产量66.55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7.37万吨(小麦产量14.99万吨、其他夏粮产量2.38万吨),秋粮产量49.18万吨(马铃薯折粮产量29.67万吨、玉米产量18.93万吨、杂粮产量0.58万吨);年均油料产量5.33万吨。末,全市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按小麦产量计算人均口粮仅为95公斤)。据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显示,全市三年年均消费粮食62.54万吨,其中:口粮消费34.94万吨,种子消费6.6万吨,饲料消费11万吨,工业用粮10万吨。平均每年需外购粮食17万吨(小麦14万吨、大米3万吨)、食用油0.2万吨以弥补口粮及口油缺口。三年年均外销玉米8万吨,其他杂粮2万吨,马铃薯60万吨。总体上,市属贫困缺粮地区,粮食自给率低,粮食流通压力逐年加大和品种结构失衡的矛盾日趋凸显。

二、全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粮食流通一头连着粮食生产,一头连着粮食消费。发展全市粮食流通产业,对改善全市粮食宏观调控,满足军需民食,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粮食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自全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全市粮食系统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创业,粮食行政管理逐步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粮食流通市场得到进一步繁荣发展,保证了全市粮食总量供求基本平衡。

(一)粮食市场监管逐步强化,粮食流通秩序不断规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新职能,市、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市场监管,维护了粮食有序流通。一是初步建立了市、县两级粮食监督检查机构,成立了粮食监察执法队2个,依法开展粮食收购者资格审核、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粮食市场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二是加强对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了退耕还林(草)补助粮、军粮的质量,有效地维护了退耕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切身利益。三是建立了粮食流通统计体系。健全和完善粮食流通各项统计调查制度,实现了从粮食行业统计向全社会粮食统计的转变,为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二)粮食应急机制基本建立,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市政府出台了《市粮食应急预案》,使全市粮食应急工作有章可依;二是建立了地方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新建市、县(区)级应急成品粮油储备1080吨(储备应急面粉777.5吨、大米302.5吨、食用油82.5吨),增强了市县(区)政府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三是健全了粮食应急定点加工、储备、供应网络,确定承担市县(区)应急成品粮油储备企业7家,加工企业1家,应急供应网点12家;四是建立了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共布设粮油价格监测点12个,加强了成品粮油市场的重点监测,将其价格监测点延伸到甘肃省平凉市、陕西省宝鸡市。

(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格局基本形成。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全市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主体多元化,逐步引导和鼓励具有收购资格的多种市场主体随行就市从事粮食购销活动。到年底,全市共有141家国有和非国有粮食企业依法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其中国有粮食企业40家,非国有粮食企业14家,个体工商户87家。共有各类粮食经营户286家,其中:从事粮食购销的经营户101家,从事成品粮油批发零售的经营户150家,从事粮油加工的经营户35家。基本上形成了以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据粮食行业统计,多元主体共收购各类粮食59.9万吨,销售各类粮食76.7万吨。

(四)粮食流通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围绕为城乡居民服务、为“三农”服务、为驻固部队服务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深入实施自治区“放心粮油”工程。加强“放心粮油店”建设,提升了成品粮油经营者的服务水平,活跃了成品粮油市场,年末,全市共培育和发展国有“放心粮油”配送中心2家,“放心粮油店”56家,“放心粮油”生产示范企业1家。二是深入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工程。围绕改善农户储粮条件,有效减少产后粮食损失的目标,把服务领域拓宽到粮食生产,在推广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农户参与的项目实施机制,为全市8600户农户配发了科学储粮标准仓。三是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建立健全了退耕还林(草)补助粮供应机制,补助粮源竞价采购、粮食质量监督检验等制度逐步完善和落实,实现了从原粮供应到成品粮供应的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市供应退耕还林(草)补助粮29.56万吨,为推进粮食流通保供稳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全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粮食流通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强,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总量供大于需,粮食储备库存充裕,自治区一系列有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是各级政府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度加大,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人们更加注重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食品,有利于促进粮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三是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推动传统粮食仓储、物流和加工的技术升级,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市通过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机制问题不断得以解决,粮食安全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已经建立,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机构、人员、经费已经明确,为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全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是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人口不断增长,城镇化深入推进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耕地总量、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日趋明显。全市农业基础条件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综合影响粮食生产、加工转化和消费之间的供需平稳。预计“十二五”末,全市人口将增至161万人,粮食产量保持在65万吨左右,粮食缺口将达到19万吨以上,加之玉米、马铃薯等大部分属于饲料、淀粉及工业原料,我市转型为粮食销区的事实不容置疑,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是粮食仓储设施严重老化。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有仓房62万平方米,仓容量23.15万吨。这些仓房90%以上属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近二十年既无新建也未维修,多数仓房屋顶漏雨、墙体裂缝、严重老化,待报废、需大修的仓容量15.15万吨,现有有效仓容量仅为8万吨。非国有粮食企业经济规模小、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不全,没有科学储粮所需的检验仪器及粮食清理、粮情检测等配套设备,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三是粮食质量卫生检测能力不足。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着粮食质量监管职能,但面临着既无检测机构,又无检化验场所,也无检化验设备的“三无”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求,粮食卫生检验(如农药残留、粮食带菌和霉菌素等)将成为今后必检指标,当前粮食经营者现有的粮食检化验仪器性能低、功能不全,达不到粮食卫生检验要求。全市粮食质量卫生检测能力薄弱制约着粮食市场监管程度和科学储粮新技术的应用。四是粮食市场发育不全。粮食规模化种植推进缓慢,合作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作为市场主体还比较脆弱。部分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全市特别是缺少一批大中型、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粮食企业集团;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绝大多数经营量小,市场设施条件发展滞后,经营行为有待规范。粮食市场行业中介组织发展不完善,服务功能和自律作用有待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缓慢,粮食零售供应网络不健全。粮食市场功能不全,粮食流通信息化程度低,在引导粮食生产、形成市场价格、调节粮食供求等方面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五是粮食宏观调控亟待加强。市、县(区)没有政策性原粮储备,县(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库存寥寥无几,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粮油储备十分有限,粮食调运、加工等方面的问题将影响有效供应。县(区)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到位,监测预警机制不够完善,粮食统计、价格监测缺乏专业和专职人员,统计数据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宏观调控的要求。部分涉粮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户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提供的数据、价格缺乏真实性,统计数据和价格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二)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保障我市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为核心,以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快粮食宏观调控设施建设,保障我市粮食安全;整合现有国有粮食流通资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利用高新技术,加大对传统粮食流通产业改造;发挥市场导向和政策引导作用,协调统筹社会各类粮食流通资源,实现粮食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粮食流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准确把握市场现状、潜力和趋势的前提下,加快调整粮食生产结构、粮食流通产业结构,以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品有效供给,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促进和推动粮食经济发展。

2、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国有主体主导和非国有主体有益补充的协调发展、动态粮食储备和静态粮食储备体系的协调发展、有形粮食市场和无形粮食市场的协调发展、粮油初级加工与深加工之间的协调发展,探索符合我市市情的粮食经济发展途径。

3、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结合实施粮食“十二五”规划和我市粮食流通产业实际,突出健全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新型购销体系、应急保障体系,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流通安全的需要。

4、坚持科技领先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运用最新储粮技术,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水平;依靠信息技术,拓展交易平台,提高粮油市场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运用精细化工技术改造传统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粮油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地方科技、科研力量,提升本地区粮油食品生产能力。

(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目标

我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拓宽主渠道,培育多元市场主体,粮食购销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流通基础设施,粮食仓储布局更加合理,物流体系初步建立;粮油加工工业加快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依法管粮能力不断提高,服务粮食宏观调控、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具体目标为:

1、粮食储备及保供体系建设。市、县(区)级应急成品粮油储备规模达到3000吨,建立适当规模的原粮储备。市粮食应急调控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县(区)建立应急成品粮油加工企业5个,成品粮油储备企业5个,供应网点30个,配备应急车辆5辆。

2、粮食市场建设和粮食加工体系建设。市区建成粮食物流中心(批发市场)2个,县(区)城区及中心乡镇建成物流节点(小型批发市场)43个。实现原粮“四散”流通比重达到30%以上。完成日处理20吨以上原粮加工企业的改造升级。积极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

3、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市、县(区)级粮食质量监督检测站,分级承担全市粮食质量、卫生检验监督任务,保障全市流通环节各类粮食质量安全。

4、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全市粮食流通市场的物流信息中心,形成综合性、多功能的粮食物流信息采集和服务平台。

5、推进“放心粮油”工程。新组建国有或国有控股“放心粮油”配送中心5家,新增农村“放心粮油店”40家。

6、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推广。为2万户农户推广配发科学储粮标准化粮仓(装具),使农户储粮损失率由5%以上下降到2%以内。

四、全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健全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1、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粮食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县(区)保留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要重新定位,开展多样化经营,提高经营档次,打造新型的粮食经营主体,继续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

2、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等参股的多种所有制粮食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形成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导、非国有粮食企业及用粮企业和粮食经纪人共同发展的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建设多元主体、多种渠道、经营规范的粮食购销网络。扶持一批大中型粮食流通企业,搞活粮食流通。

3、积极培育和发展包括小杂粮的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和马铃薯批发市场。建设火车站粮食、马铃薯货运中转站,作为连接全市内外粮食市场的物流枢纽,带动县(区)级粮食批发市场和原州区、西吉县马铃薯批发市场发展的粮食批发市场格局。进一步提升粮食批发市场功能,形成集粮油交易、电子商务、粮油信息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统一协调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

4、加强粮食流通物流设施建设,建成以小麦、玉米、小杂粮和马铃薯为主的粮食物流中心2个,以火车站为中心的粮食流通铁路物流节点3个,以汽车运输为主的散发散卸小型物流项目43个,实现原粮“四散”流通比重达到30%以上,粮食流通成本在现有基础上下降10%,粮食损耗率降低5%,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

(二)完善应急粮食保障体系

1、充实应急粮食储备规模,改善储备粮油结构。按照“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常住人口不低于可供10天口粮(每人每天0.5公斤)标准储备成品粮,本行政区域总人口可供10天食用油(每人每天0.05公斤)标准储备食用植物油”的要求,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逐年增加我市应急成品粮油储备,使市级和县(区)应急成品粮油储备规模全部达标,保证地方政府有充足的可调控粮源,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以改进成品粮油包装为切入点,着力改善地方储备粮油库存结构,确保能及时投入市场应急。

2、完善粮食应急系统,保障粮食安全。按照《市粮食应急预案》、《市应急成品粮油储备方案》和《市应急成品粮油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对重点企业、重点市场、重点品种、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进行及时监测,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实施应急管理提供服务。强化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系统的粮源、加工、供应网点等之间的衔接,落实粮食应急工作的各项配套措施,确保粮食应急系统有效运行。

(三)加快建立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以健康消费、安全消费、放心消费为目标,构筑市、县(区)粮食部门上下联动的粮油市场监控体系,保障粮油食品安全。

1、加快市级粮油质检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粮油质检机构在粮食行政执法中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利用市粮食应急调控基础设施综合功能,完成市级粮食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组建和人员配备,引进先进设备,增加检测项目,扩大监测范围,不断提高检测水平,力争成为部级粮油检测中心。

2、完善县(区)级粮油质检机构。积极争取国家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县(区)粮油质检机构。加强县域社会流通粮油质量检验检测,形成以市、县(区)粮食质量检验机构抽检与粮食购销企业、生产企业以及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自设检验机构自检相结合的粮油质量检测体系。

(四)培育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

1、加强“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本着“巩固、完善、提高”的原则,拓展和优化城区“放心粮油店”布局,积极做好农村“放心粮油店”创建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积极争取自治区对国有或国有控制“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建设的支持,建立市、县(区)“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开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坚持“建管并重,规范运行,诚信经营,注重效益”的原则,完善其管理制度和办法,切实规范“放心粮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放心粮油质量,为全市城乡人民提供放心的粮油食品。

2、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改善农户储粮条件。抢抓国家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机遇,按照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改善原粮卫生、有利于提高粮食品质、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加大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市农户提高科学储粮意识,改善粮食收获后的储粮条件,让科学储粮技术和标准储粮仓走进全市农村千家万户,提高全市农村科学储粮、安全储粮水平。

(五)提高粮食流通信息化程度

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建立健全市县(区)粮食物流信息网络,完成全市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粮食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和粮食应急加工、供应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与区内外粮食信息交流,实现全市粮食流通业信息与区内外粮食市场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对粮食市场变化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粮油市场监测监控体系,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粮油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市场化粮油信息服务,发挥市场信息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提高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水平。

(六)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1、加快粮食加工业体系建设。发挥我市马铃薯产业及小杂粮生产优势,以现有马铃薯骨干加工企业、雪洋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重点培植生产规模大、联动作用强、辐射区域广、品牌产品多的粮油加工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日生产能力30吨以上小麦粉加工企业3家,日生产能力120吨以上小麦粉加工企业2家,全市年面粉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新建和改建日生产能力30吨以上食用油加工企业2家,年食用油生产能力达到7000吨,基本满足当地需求。积极引进小杂粮加工项目,实现当地小杂粮的转化增值。

2、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市场前景看好、发展后劲强劲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政策、税收、资金等扶持,促其做优做大做强。支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和实施地方名优品牌战略,增强带动辐射能力,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培育2家粮油加工企业进入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5家粮油加工企业进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国家和自治区名牌粮油产品达到4个以上,争创国家“驰名商标”1家。

五、全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粮食流通产业事关粮食生产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市场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保障。市粮食局全面组织实施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分年度组织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农牧局、科技局、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国土局、地税局、农发行等应积极支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县(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县(区)长负责制,把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本规划完善地方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解决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将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市政府将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县(区)政府粮食流通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县(区)政府要对符合国家规划和地方规划的粮食规划项目建设给予重点扶持。对项目建设投资,以企业自筹为主,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对战路性重要粮食规划建设项目应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给予补助。对一般企业申报的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应对项目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对于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等建设项目,争取自治区财政予以扶持。地方政府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予以扶持。

(三)推进科技创新

建立健全粮食科技创新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粮食绿色高效储运、粮食储存技术和粮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实现关键技术创新。市发改、工信、农牧、科技、商务、粮食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粮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科技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粮食加工企业联合粮食科研院校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先进的粮食流通、加工重大关键技术与设备,改造粮食食品加工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粮油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设省、市文件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市粮油市场实际,统筹粮油批发、配送、零售市场发展,完善市场设施,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运作规范、运转高效、竞争开放的现代化放心粮油市场体系。

(二)基本原则

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资格认定,挂牌经营;归口指导,动态管理”的原则,并将其贯穿到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设和经营过程始终。

二、目标任务

按照每个县市区1家配送中心,连锁店城区每3万人1家,人口集中的乡镇每个乡镇建1家的规划,努力建设一批以荆楚粮油公司为依托,以各县市区配送中心为骨干,以各级连锁店为基础的放心粮油和应急供应一张网、实现城乡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商超“五进”活动。具体目标是:全市在城区和各县市区建设、改造具有规模性的区域性粮油配送中心9家,其中:城区3家,每个县市区1家。改造、建设放心粮油连锁店155家,其中:城区30家,丹江口市19家,郧阳区23家,郧西县22家,房县18家,竹溪县23家,竹山县20家。可根据实际建设进度和实际地理位置所需再作适当调整。

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成后,将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600万人,实现年均收购粮食1.5亿公斤,成品粮油年交易量达14亿公斤,交易额50亿元,既有效地保护了粮农的切身利益,服务农民增收,又推进了粮油资源的合理配置,活跃区域市场,同时从源头上控制粮油质量安全,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建设标准

区域性粮油配送中心基本标准:仓储使用面积达到1000平米,年配送粮油在5000吨以上,配备能够满足配送业务需要的配送车1-2辆及必要的装卸设备;具有与连锁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及通讯设施,逐步实现网上订货、网上结算;配备有面筋测定仪、金属物检测器卫生质量指标检测等能够满足粮油质量检验的质检化验设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健全。主要包括《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不合格商品召回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等粮油商品质量管理制度;《购销台账制度》、《商品计量管理办法》、《质检化验室工作职责》等内部管理制度;《公开承诺书》、《粮食行业服务公约》等信誉服务制度。其中,《商品计量管理办法》、《公开承诺书》、《粮食行业服务公约》等制度必须上墙公示,自觉接受监督。

放心粮油连锁店基本标准:店铺要位于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区,具有30平方米以上的固定经营场所;拥有与经营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及通讯设施、设备,逐步实现网上订货、网上结算;店容店貌总体要求干净、整洁、明亮、规范。连锁店要有统一规格的“放心粮油”名称的标识标牌;诚信经营,明码实价,量足秤准;公示《粮食行业服务公约》、《商品质量承诺书》,履行服务承诺;设立意见箱,公布举报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粮食等相关部门及社会群众的监督。

四、资金筹措

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改造资金以企业自筹为主,上级财政扶持资金为辅。总测算需投入资金2855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450万元,预计上级财政扶持资金1405万元。建设、改造完成经省局组织专家验收合格后,每个配送中心省财政补助70万元,每个连锁店省财政补助5万元。

五、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放心粮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粮食局,具体负责全市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筹备规划、工程实施、检查验收、资料收集、汇总申报等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粮食局等相关单位相应落实此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并抽调工作专班,细分任务,落实责任,增强做好该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