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

时间:2022-08-26 09:24:55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5(c)-0174-05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 on medical rescue of nuclear emergen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WANG Aiping LI Rong SHI Chunmeng WANG Junping RAN Xinze XU Hui SU Yongping CHENG Tianming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Medicine, Colleg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 Burn and Combined Injur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ovel strategies composed of perfect teaching content, excellent teachers and better teaching method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rescue of nuclear emergency. Methods From March 1st to July 30th, 2016, 150 clinical-medicine students at Grade 2012 from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72) and experiment group (n = 78)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traditional-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were respectively applied 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to learn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of nuclear radiation. Score statistics of closed-paper examination and practice-training evaluat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theoretical written-test scores in personal protection, on-site rescue process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otal scores of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lso, the experiment group students′ scores on field radiation prection, first aid on the spot, decontamination & washing and total practice essessment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stude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perfect teaching-learning content habouring theory and pactice, excellent teachers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learning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upgrad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o master nuclear emergency rescue theory, enhance thei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medical rescu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learning quality of medical rescue of nuclear emergency.

[Key words] Nuclear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Teaching strategy; Descipline; Effect

核能已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1]。近年来,我国核工业发展迅速,核辐射技术已在工农业和医药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意味着核辐射事故的潜在风险增高[2-6]。为确保民众安全,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的教学水平,提升我国应急救援队伍的备战能力和救援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7]。目前,我国仅有数所大学开展核医学相关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国家核应急救援保障需求[6,8-9]。由于尚缺乏?y一教材、训练方法及救援能力评估标准等原因,在校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核基础理论和应急救援技能都急需进一步提高[10-13]。基于核事故发生的新态势,构建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效果的新策略具有客观必要性。作者所在单位是国家核应急技术支持分中心及救援分队成员,承担了本科生和救援分队的教学任务。在此,总结出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新策略及应用经验,以期为其他单位核应急医学救援的教学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3月1日~7月30日将第三军医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大学四年级150名学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2名,其中男64名,女8名;平均年龄(22.58±0.91)岁;本科课程平均成绩(87.35±6.58)分。实验组78名,其中男69名,女9名;平均年龄(22.24±0.86)岁;本科课程平均成绩为(88.45±7.09)分。两个班学员前期所学课程相同,在性别、年龄、已学课程成绩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在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同时段分别进行相同总学时(78学时)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教学。

1.2.1 对照组教学方法

选用《核、化、生武器损伤防治学》[14]中《核武器损伤防治》为主要授课内容。从教学组成员中随机挑选任课教员,依据本校制订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防原医学课程标准(2010版)”,以传统的理论授课(20学时)、课程实验(10学时)和自主训练(48学时)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1.2.2 实验组教学方法

采用新策略实施教学,即参考《核武器与核事件医学防护学》[15]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培训教材――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处置》[16]等教材构建核理论与应急医学救援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内容新体系;遴选理论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讲教员;实施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20学时)相结合和模拟环境实践训练(58学时)相统一的教学新模式。

1.2.2.1 构建教学内容新体系

1.2.2.1.1 理论专题 构建以“射线来源-放射病诊治-现场救援-防护”为课程主线的教学内容。射线来源包括核物理理论和辐射生物效应内容,以便学员掌握射线特点及致伤机制。放射病诊治包括急慢性放射病、内照射与皮肤损伤、复合伤的诊断与治疗等内容,要求学员掌握各类放射病的诊治原则和救治措施及预防策略。个人防护主要涉及辐射防护理论与措施,以便学员掌握装备选择与应用方法。现场救援流程与技术规范包括伤员受照剂量估算、核事故诱发公众心理特点及干预对策、核事故案例分析和医学救援策略等内容,要求学员掌握伤员健康评估方法、应急响应程序和救援技术规范。

1.2.2.1.2 实训专题 构建以“救援布局展开-伤员侦检分类-现场救治-洗消-后送-撤收”为救援程序的训练内容。训练过程要求学员掌握装备的布局与展开、核伤员沾染检测分类、现场伤员急救、伤员洗消和装备除沾染、伤员后送和撤收等技能。

1.2.2.2 遴选优秀教员主讲

全校范围内遴选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的主讲教员。主讲教员必须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①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②至少担任过3届放射医学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员;③至少参加过1次大型核应急救援演习;④具有部级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证书。

1.2.2.3 实施教学新模式

遵循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统一原则。教学组构建并应用了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与实训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1.2.2.3.1建立在线专题网站 建立核应急医学救援站点,及时更新核辐射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全球核事故新态势和医学救援新进展。例如,跟踪报道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救援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同时,及时补充新公开的核事故应急救援视频等资料。学员24 h均可利用网站自主学习。

1.2.2.3.2 应用综合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 基于内容特点,设计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激发学员的求知欲。例如射线来源专题中选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释放中子、γ射线和热能和γ射线功击DNA双螺旋结构打断磷酸二酯键和配对碱基间氢键的动画,增强学员对射线产生及细胞效应的理解。放射病诊治专题中播放2008年山西省辐照厂事故中5名受照人员救治过程的视频,激发学员探索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现场救援专题中以福岛核电站事故为案例,增强学员身临其境之责任感,以伤员抢救问题引导学员探寻应急救援之路。

1.2.2.3.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坚持以提高学员能力为导向,根据专题内容的客观需要开设第二课堂。例如鉴于学员平时难以接近辐射装置,对潜在辐照事故现场缺乏了解的情况,举办自愿参加的本校钴60辐照中心、放疗中心和核医学科现场参观兴趣班,提高学员对核辐射场景的客观认识。针对核事故救援的专业性强、情况复杂和难度大的特点,在理论教学结束后举办核应急医学救援论坛,给学员提供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实时讨论事故防范和救援的科学问题,以期达到开阔学员视野,启迪学员智慧的教学效果。

1.2.2.3.3 应用模拟核事故现场开展实践训练 合作研制仿真机器人充当核伤员,给学员提供实践训练的抢救对象。学员可与模拟伤员进行对话,对其进行沾染检测、去污、样本采集、创面包扎、骨折固定、止血、输液和抗休克急救等处理。同时,选用特殊材料布置核污染模拟环境,学员可侦检环境中的“核污染”范围,可体验辐射仪报警,并可完成环境除沾染等操作训练。

1.3 评价方法

1.3.1 理论教学评价

理论教学结束后的第1周,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进行闭卷笔试。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生成试卷。卷面总分100分,其中射线来源、放射病?\治、个人防护和现场救援专题占分比例为1∶4∶1∶4;各部分基础知识题占40%,能力测试题占60%。

1.3.2 实践训练考评

实训课结束后的第1周,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进行演练考评。从本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4名专家组成考评组。专家查看演练现场并提问,然后根据表1所列评分标准独立计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笔试成绩

笔试成绩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射线来源和放射病诊治专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个人防护、现场救援流程与规范专题和总成绩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演练考评成绩

在现场救援开展、侦检检测和撤收处置3个方面的能力考评中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现场辐射防护、现场急救、去污洗消3个方面的能力评分和总评分上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核事故往往发生突然,事故类型复杂,伤员受照剂量与伤亡差异大,社会影响深远,加之应急救援专业技术性强,实施难度大,因此建立核应急医学救援专业队伍十分重要。针对我国核能与辐射技术快速发展及潜在核事故风险大的新趋势,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现实的要求[17]。

核应急医学救援的教学目的是培训学员掌握核辐射防护、核伤员抢救理论与技能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16]。从文献调研和实际出发,借鉴教育学的思维框架,本研究将影响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归纳为教学内容、师资水平和教学模式3个方面,从而构建起新策略,并进行了有益探索。

教学内容不仅给学员指引学习方向,还是影响学员能学到什么及能否学以至用的关键因素[18]。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内容直接影响着学员在应急关键时间能否完成伤员抢救的重要任务。基于尚未有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规划教材的现状,教学组构建了教学内容新体系。该体系吸纳了多本优秀专著之精华,含盖了射线的产生与特性、放射病防诊治、核事故社会心理干预对策和现场救援流程与技术规范等理论,还包含有现场救援的展开、侦检分类、伤员抢救、沾染洗消和撤收等实践训练技能。新体系不仅克服了传统核应急课程或仅偏重于辐射效应基础理论或仅偏重于现场救援原则与规范理论[10,19]之不足,而且形成具有理论与实践统一、预防与治疗统一和生理与心理统一为特点的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内容。初步应用明显增强了学员学习掌握现场救援理论和训练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表明了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内容新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是引导学员掌握、应用核辐射基础理论开展伤员抢救实践的关键过程[16]。业界已有共识,教员的理论水平、教学训练经验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8]。客观上,主讲教员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放射医学理论功底和应急救援经验直接影响未来核应急救援队成员的塑成。因此,教学组提出了主讲教员的高标准遴选条件,为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2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 上海 应急科普

1、上海由“福岛核事故”引发的恐慌及社会问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其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巨大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自3月12日第1至4号机组相继爆炸,碘131等放射性物质泄漏。在事故发生后的最初两三天,上海民众并没有太多的担忧,大部分民众只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了解灾害的处置进展情况。但是,随着新闻报道中灾害事故的不断升级、谣言散播等原因,民众心理产生了恐慌,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

1.1 由谣言等因素导致的对环境污染、自身健康等方面的社会恐慌。2011年3月15日,先是有谣言称“被辐射污染的尘埃将在隔日凌晨4时抵达上海”,一些市民收到“日本核污染将到上海,大家多加防范,请发给你的亲人”之类的手机短信,出于对亲友健康的关心,一些市民纷纷转发。政府快速消息,谣言很快破灭。

1.2 因担心核泄漏导致海水污染,引发抢购食盐和药品等问题。2011年3月16日,网上出现“海水受到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含碘物品可预防核辐射、食盐要涨价”等传言。立即在上海出现了商场超市“抢盐”的现象,据调查,在上海卜蜂莲花大卖场、番禺路220号家得利超市、江西中路好德便利店、曹安市场等商家,食盐都卖得很快,有些超市出现了食盐断货的现象。

1.3 由“福岛核事故”产生的巨大灾难,导致对大陆正在运营的核电站运营安全的担忧。当铺天盖地的新闻持续不断地聚焦日本福岛核事故之时,自然也会引发不少公众的担忧,中国大陆正在运营的核电站安全究竟如何,这些核电站万一反生类似福岛的核事故,会对上海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科普的实施举措

上海作为沿海的国际大都市,针对核泄漏引发的社会恐慌,根据中央制定的宏观预案,结合上海市实际,由政府主导,联合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介,采用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科普论坛、手机短息、BBS等媒介在公共场所、高校校园、城市社区等场所,进行立体应急科普,及时平息了社会恐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功应对了福岛核泄漏引发的恐慌心理危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1 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科普实施的组织主体

2.1.1 政府相关工作机构

上海市政府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上海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应急办”)是市应急委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具体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办理和督促落实市应急委的决定事项;组织编制、修订市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综合协调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应急演练、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其工作单位由57个机构组成。在应对“福岛核事故具体行动中,市经委、市教委、市科委、市公安局、市文广影视局、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外办、市环保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民防办、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海事局、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机场集团、申通集团、市通信管理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等20多个工作机构不同程度积极参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进行与核事故相关的科学普及和传播成为各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2.1.2 社会团体

针对社会民众对“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恐惧心理及引发的相关问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学术团体组织的领导机构,发挥科学传播普及的特色优势,利用比较完善的科学传播普及渠道,围绕核心问题,采取形式多样的科普传播方式,加强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福岛核泄露事件。学术部、普及部、上海科普事业中心、《上海科技报》社等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采取了应急措施,配合上海市应急工作机构,组织上海市核学会、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上海市气象学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做电视电台科普专题、开论坛、制作传单、展板,上街头、进社区、下基层,打赢了应急科普的攻坚战。

2.1.3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作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镇,如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利用已有的学科知识优势,积极参加科普活动。上海交通大学核电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的王德忠教授、韦悦周教授、张乐福教授等人通过东方卫视上海演播室等媒介就公众关心的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和放射线影响以及世界核能发展概况等具体问题做了深入分析解读。复旦大学化学系岳斌教授、核科学与技术系袁竹书教授也通过学术报告对日本福岛核危机作了深入解读。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蔡剑平工程师也对福岛核事故造成污染及对核电建设带来的影响作了解答,这些通过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科学传播普及工作,对消除公众的恐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1.4 科普志愿者

在应急科普中,科普志愿者团体和个人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科学松鼠会成员,在其网站开设地震、海啸与辐射专栏,汇集相关知识信息,积极进行核科普,科学松鼠会由海内外志愿科学传播者组成。他们绝大多数受过科学专业训练。现有成员105名,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上海高等院校的一些BBS网站如“饮水思源”、“日月光华”等一些论坛板块也有不少比较专业的匿名科普志愿者,对核辐射、核电站相关技术问题也作了较为专业的传播普及,对在校大学生的核科学普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2 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科普实施的媒介、形式及内容

2.2.1 应急科普之媒介

“福岛核事故”应急科普是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广播、通讯平台等多种媒介实现的。电视科普形象、生动、直观,东方卫视的上海演播室,针对公众的恐慌心理,推出了系列专题节目,邀请专家学者担任嘉宾,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专业而又有深度的解读核泄漏引发的一列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网络科普快速、广泛,如上海环境网专门开设针对辐射专题,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相关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东方网、新民网在转发新华社播发的新闻同时,也不断追踪事故的进展,同时就核辐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通讯平台迅捷、广泛,上海科普事业中心在谣言传播时,及时编写与此相关的专题科普知识,通过上海电信平台向市民免费发送,尽管是强制“科普”的形式,确实体现了“应急”的特点,对于破除谣言,消除民众的恐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等报刊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广播电台等作为科普传统载体,

以新闻专栏等形式、跟踪事故发展事态、宣传相关防护知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2.2 应急科普之形式

应对福岛核事故,可以说是新世纪以来上海应急立体科普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各种传媒采用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科普论坛、科普讲座、科普宣传、手机短信、专家咨询、制作传单、出版科普著作等形式,应急科普组合拳,可以说发挥了巨大的功用,对于破除网络谣言、制止抢购食盐等食品的现象,消除社会民众的心理恐惧起到了有效而积极的作用。

应急科普是针对突况采取的科普行动,其措施与日常科普相比也有很大不同。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也采取了一些非常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海市科协在事故发生不久便组织上海市核学会、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上海市气象学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30多位媒体记者现场交流答疑,可以说首先对新闻从业者进行了一次核科普,抓住了应急科普中的关键,从后来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上海科技报》社还专门加班加点制作科普特刊,并于2011年3月19日(周六)在上海科技馆、地铁站点等人流密集区域免费向市民发放近10万份,受到市民的关注和好评。

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明谣言短信,科普事业中心抓紧编写与此相关的专题科普知识,通过上海电信平台向市民免费发送,还专门组织力量编制了《核辐射科普知识》专题科普宣传挂图、展板和折页,相继下发到各区县科协和长三角部分省市科协,并与上海电台990频率《市民与社会》栏目合作制作了一档普及相关核知识的节目,成效明显。

一些科普工作贴近生活的实际,更是发挥了奇效。据《东方早报》报道,市民王先生,因公出差至韩国釜山,恰好发生了福岛核事故,归国后因担心自己受到福岛核辐射影响,来到位于斜土路2094号的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进行人体辐射检测。经检测,没有发现受到核污染的患者。据了解,不少市民通过电话咨询和预约检测,从2011年3月15日起,共有约20人申请了核放射污染检测。至2011年3月16日,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接待了10多名从日本返沪的记者和市民。这些对消除民众的恐惧心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科普出版也是应急科普中的重要工作,2011年3月27日,由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著名放射医学专家吴锦海、顾乃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核”来不怕》正式向广大读者见面。该书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核能、什么是核泄漏事故、核事故中常见放射性核素的危害、核辐射通过哪些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核事故时的公众防护措施等公众关心的知识。这对于急于了解核事故相关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及时雨。

2.2.3 应急科普之内容

2.2.3.1 福岛核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可能后果

应急科普关注的首要内容,就是福岛核事故发生原因及可能后果,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专家解读、答疑、网络新闻关注的重点也在此方面。如上海环境网于2011年3月18日制作的网页“福岛核电站事故相关知识”颇具代表性,网页就福岛核电站反应堆介绍、福岛核电站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状况和主要防护措施、目前日本政府要求该国民众采取的防护措施、正常环境下人群所受的各种辐射剂量、国际核事故分级等问题作了具体介绍。

2.2.3.2 核辐射对环境食品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2011年3月16日,受网上传言影响,上海部分地区也出现市民抢盐的现象,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媒体及时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出来答疑解惑。如2011年3月17日,中新网记者专门请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胡搜度重点针对盲目存储加碘食盐问题进行了阐释。他指出,“碘本身是一种易挥发的元素,在贮存的过程中,碘盐中的碘必然大量流失,因此长期在家中储存并非好方法。而碘盐中碘含量一旦较低,便不足以封闭甲状腺,甲状腺仍然会吸收放射性碘,不能起到预防和缓解核辐射的作用。”

2.2.3.3 核电站的建设及运营的安全性问题

针对民众对核电站建设及运营安全的担心,2011年3月1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决定全面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电视节目专家的解读、报告、讲座相关内容都有涉及。

3、上海应急科普的成功经验及问题

3.1 取得的成效

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应急科普成功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3.1.1 多部门联动应对及时

上海市政府有了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方案,“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机构可以说迅速联动展开了工作。2011年3月13日,《劳动报》首先就人们关心的辐射问题做了报道,如果日本福岛核电站出现大规模核泄漏甚至爆炸,上海老百姓该怎么办?上海市民防办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福岛的核泄漏难以影响到数千公里之外的上海,市民完全可以不用惊慌。对于地震、核污染等突发事件,上海相关部门都有完整的应急预案。2011年3月14日,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专家陆书玉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上海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的超大流量的气溶胶采样装置,能很快掌握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数据变化,大大提高应急反应的速度。目前检测数据没有发生异常变化,市民无需担心。以此不难看出,上海应急机制已经形成了常态。尤其是当网络谣言传播、抢购食盐事情发生时,正是多部门的及时联动消除了社会恐慌。

3.1.2 多系统组织重点突出

就应急科普的组织实施而言,由政府主导,联合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及科普志愿者,都积极开展活动,面向公共场所的公众、社区居民、大学校园等人员集中的区域开展工作,重点围绕对环境污染、自身健康等方面的社会恐慌、核辐射对环境食品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核电站的建设及运营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成效显著。

3.1.3 多渠道传播形式多样

本次科普传播可以说是传统手段科普与现代手段科普有机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介,采用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科普论坛、手机短信、BBS科普传单、科普展板等形式在公共场所、高校校园、城市社区等场所,进行立体应急科普,及时平息了社会恐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功应对了福岛核泄漏引发的恐慌心理危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2 存在的问题

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应急科普也不是尽善尽美,它也反映出应急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3.2.1 应急工作机构联动工作预案少

尽管上海应急方案和机制都已经具备,但各应急机构如何联动的措施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如只是在网上谣言散播、抢购食盐风潮出现之后,各工作部门的联动才有了明显的加强。如果在此之前有了联动的预案,相关问题可能就不会发生。

3.2.2 应急科普组织系统之间的协调少

就应急科普的组织实施而言,由政府主导,联合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及科普志愿者,都积极开展活动,除了上海市科协依托本身特色科普优势,做到了上通下达之有机协调之外,各组织系统工作的目标虽然一致,但之间的协调工作略显不足,比如企业科普工作显得相对不足,如果有了统一的协调运作机制,应急科普将会产生更大的功效。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3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市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在我市现有省级(包括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区(市)县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医疗专科齐全和技术密集的优势,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和应急救治基地、应急培训基地,逐步加强应急装备配备,提升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使我市成为西部医疗应急救治实力最强、应急反应最迅速的城市。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在加强我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市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到2010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区(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疾病应急预案。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建立*市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到20*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军区总医院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市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所需培训和装备配置等费用,由市卫生局向市财政局专题报告安排;需配置的救护车辆,纳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救护车配置中,统一调度和使用。

2.加强全市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现有市卫生应急专家库的基础上,采取补充、更新的方式加快全市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各区(市)县也要加快各自卫生应急专家库的建设。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市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市范围内包括部、省、部队医疗、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制定和修订;指导市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4.加强区(市)县和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各区(市)县要依托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配置必要装备和救援设备,加强培训、演练,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医疗应急救治。

各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建设。依托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建立一批具有专科优势的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员进行集中收治;对非基地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1.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军区总医院建立烧伤救治基地;

2.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建立核辐射救治基地;

3.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建立脑外伤救治基地;

4.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中毒救治基地。

(四)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各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建立市级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基地,力争用3年时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以市传染病医院为基地,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军区总医院为基地,开展全市院前紧急救援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发给院前培训证书。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卫生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目督办、市卫生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政府目督办、市红十字会等组成。

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目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卫生局局长担任。

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由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4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全国环保系统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部署我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增强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今年以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省政府还召开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国家环保总局也召开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这些会议精神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政府从实践“**”重要思想,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这项安国利民的大事做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一要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并认真抓好落实。

三要强化法治,依靠科技。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四要协同应对,快速反应。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

五要加强基层,全民参与。要特别重视城乡基层和各项基础工作,做好社区、农村、学校、医院、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

11月24日,总理在国务院研究安全生产的专题会议上还强调指出,要坚决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搞好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做好交通安全、环境安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学校安全、娱乐场所安全等工作,查找隐患,堵塞漏洞,健全责任,强化管理,严肃查处各类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卢展工书记多次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指示,黄小晶省长要求要“像‘防灾’一样防治污染”,环境执法要坚持“天天在行动”。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黄小晶省长任主任的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12月1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黄小晶省长作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刻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要加快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以提高预案编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重点,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全力抓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加强应急演练,确保预案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预期效应。

二要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坚持统一领导,整体推进,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快形成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的组织体系。要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三要完善应急工作的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的决策指挥制度和各方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要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增强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加强应急装备建设,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与储备工作,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及时供应。

五要切实提高基层的应急能力。加强农村和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构建基层应急组织网络,提高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高度重视和加强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重视重要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督促重点单位抓紧建设安全高效的应急体系。

六要做好应急宣传、培训。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广大公众的忧患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群众应急自救能力。

在这次会议上,刘德章常务副省长作了总结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居安思危,抓紧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要着眼长远,加快建立完善应急体制机制;要以人为本,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要防患未然,扎实做好应急工作各项准备。

(三)全国环保系统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

12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全国环保系统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总结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的教训,分析形势,查找差距,提出全国防范和处置环境污染事故的对策措施。王玉庆副局长在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消除突出的环境事故隐患;要立即开展各类环境污染隐患的全面排查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各类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和责任感,掌握污染源隐患情况,制定并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应急装备和监测仪器,落实处理处置措施;要加强防范污染事故的宣传工作,加强对各级政府、重点污染企业、污染源周围居民以及广大群众的宣传,重视环保部门自身机关和下属单位人员的培训,增强危机感和应对意识;要及时做好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报告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污染状况,绝不能隐瞒真实情况,更不能拖延不报,延误处理事故时机,对不及时报送情况或隐瞒信息不报的,要追究责任。

这些会议,全面部署了应急管理工作任务,明确提出了保障环境安全的具体要求。我们要从实践“**”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从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大局高度,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国家总局的要求,切实增强做好环境应急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努力提高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总结回顾我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展,认清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形势

近年来,我省环保系统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年福州二化氯气泄漏事故和20*年沙溪污染死鱼事件之后,我们认真吸取经验教训,结合实际,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努力建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处置了一系列突发性环境事件

**年以来全省共发生172起环境污染事故。在每次突发性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中,各级环保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污染事故监测和处理处置工作。特别是对沙溪污染死鱼事件、沙溪农药货车翻车事故和上杭氰化钠储罐车翻车事故等重大污染事故,以及近年来连续发生的数起放射源丢失事故,领导靠前指挥,采取果断措施,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妥善处理处置,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省政府和总局领导的肯定。

一是应急反应比较快速。比如近年来多起放射源流失事故发生在节假日期间,接到报告后,省局领导迅速组织调查处理,省辐射环境监督站领导带队迅速赶赴现场,很快查找到放射源,且多次是连夜出发,连夜查找。省领导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黄小晶省长在12月13日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还再次表扬环保部门行动迅速,措施有力。

二是监测作用得到发挥。在每次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我们都十分重视环境监测的作用,及时组织监测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监测和调查工作,用监测数据说话,通过监测数据确定污染源,分析和判断污染趋势,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处置措施及时果断。比如在沙溪污染死鱼事件调查过程中,省局领导深入现场协调并彻夜组织调查监测,果断提出紧急措施,控制污染,将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在调查处理上杭氰化钠货车翻车事故中,省局领导连夜赶赴现场,协调当地有关部门采取筑坝截流措施,将氰化钠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紧急调运次氯酸钠等抢险物资进行消毒,有效地防止了事件扩大。

四是环境执法基本到位。在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我们严格执法程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比如,沙溪农药货车翻车事故、南平放射源流失事故的责任人已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上杭氰化纳货车翻车事故的肇事者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沙溪污染死鱼事件已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二)初步建立了组织比较规范、程序比较合理、应对比较有序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

一是建立应急工作机构。近年来省局先后成立了环境污染事故和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放射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处置经济社会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本月中旬,又对原有各个应急工作组织机构进行了整合、充实,成立了省环保局突发性环境紧急情况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省局还成立了现场调查组、应急监测组和专家咨询组等具体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确保应急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是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省政府已制定实施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一总体预案,省局正在牵头修改完善省政府专项预案《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近年来,省局还制定了突发性污染事故、放射性、化学恐怖袭击、地震次生灾害等一系列应急预案,并专门编印了《福建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手册》,汇总有关应急处理处置的法律法规规定、处置程序、工作预案、常见危险化学品和辐射源特性及处置方法、应急通讯网络等信息。

三是配备应急装备。在实施省环境监测体系一期、二期工程,建立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提高全省环保系统环境监测监控基础能力的同时,强化应急装备建设。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厦门市环境监测站购置了车载流动实验室(即环境应急监测车),福州市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车配置工作也已基本落实。省环境信息中心配备了车载卫星传输系统,能够通过卫星实时向应急指挥中心传输文件、数据、照片、语音和影像资料。

四是开展应急演练。20*年8月,省局组织了第一次应急演练。今年12月22日,省局再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分别模拟水、大气和辐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情况,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辐射环境监督站、省环境监理所和省环境信息中心等单位进行应急监测和处置,并在演练过程中邀请有关专家现场评估,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在演练过程中,临时通知福州市、永泰县、闽侯县环保局,检验了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应急响应和联动的工作机制。这次演练程序基本合理、指挥基本得当、通讯比较畅通、反应比较迅速、分工比较明确、运转基本有序,达到了锻炼队伍、检验装备、考察应急响应体系的目的。

五是着手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重视发挥专家和监测信息库的作用,在制定的各种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中,对发挥专家咨询作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近年来的污染事故处理中,从接到事故报告起就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研究监测和处理处置方案,努力避免和减少损失,并确保事故原因得以客观、公正的认定;运用近年来环境监测数据,初步建立环境功能区划、水质和大气监测、重点污染源监测基础数据等相关信息数据库;积极开展有关环境应急监测课题研究,努力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科技支撑能力。

(三)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环境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环保工作保持良好态势,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今年全省12条主要水系达到和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89.4%,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全国7大水系的平均水平和周边省份河流。今年以来城市空气质量以api指数统计均为优和良,优于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的平均水平。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96%,位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占85.37%,其余14.63%的区域为良,优良率居全国第一。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生态环境仍较脆弱,环境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特别是近年来发生了一些突发环境事件以及污染纠纷现象,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环境应急管理和处理处置工作仍亟待加强。一是客观上存在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比如,一些老企业年久失修,工艺老化、设备陈旧、管理不善,污染防治设施维护保养不力、运行不正常、设施老化;放射源的丢失与失控、危险废物的随意堆存、危险化学品管护不严、运输不当等等,都有可能引发环境事故。还有不少环境事故隐患位于饮用水源地、江河两岸等环境敏感地区和人群密集的城镇地区,一旦发生环境事件,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比如,20*年三农公司污染物事故性排放导致沙溪大量死鱼事件,并危及饮用水源安全,以及目前仍存在的三农公司、福州二化等单位大量氯气存放,都是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二是对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认识仍不到位。一些企业偷排偷放,没有认真负责地防范企业环境污染事故。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保护环境,为突发环境事故留下了隐患。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存在侥幸心理,工作上麻痹大意,加之环保部门人员少、日常任务重,环境执法监管不够到位。三是应对突发重特大环境事件的能力仍不高。环境应急机制尚不完善,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机制仍不健全,环境应急监测处置能力依然不足,应急处置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我们务必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加以协调解决。

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提高环境应急管理能力

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发生爆炸导致松花江突发性重大污染事件,给环保部门敲响了警钟。我们务必深刻吸取教训,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务必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职能,切实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守土有责、加强监管、举一反三、消除隐患、妥善应对、减少损失,保障环境安全。这里着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

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总理强调指出:“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是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民的利益重于泰山,我们的责任也重于泰山。作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我们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减少损失。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安定稳定,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是各级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环境危害,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落到实处,真正体现环保部门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二)制定预案

制定环境应急预案是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几年来,我们处理环境突发事件的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制定并不断完善工作预案,一旦有情况发生,相关单位就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实践证明,预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预案却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方针,抓紧制定完善相关工作预案。一要抓紧修改完善《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这一省政府专项预案。要根据有关部门反馈的意见,抓紧修改完善,争取省政府早日批准实施。二要整合省局各种应急预案形成省局的部门应急工作预案。省局已经整合原有的各种预案形成了部门预案(讨论稿),并提交这次会议讨论,下一步还要根据省总体预案、环境事件应急专项预案、国家环保总局部门预案以及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省局直属有关单位的预案也要继续修改完善。各设区市环保局要在1月10日前把对上述相关预案的修改意见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局。三要制定或完善各市、县(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项预案和各级环保部门的部门预案。各设区市环保局要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项预案,并牵头做好预案起草工作。要根据当地政府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省局的部门预案,制定本局部门预案,并组织直属相关单位制定各自工作预案。已经制定的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要督促各县(市、区)制定或完善相应的预案。通过各级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省环保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保障环境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制定和完善预案,一定要结合部门和地方实际,重在操作、能够操作,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忌进行理论研究,切忌空喊口号。要把握重点,因地制宜,把有限的精力、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到“刀刃”上,特别是对省里初步筛选的71个单位,要作为预案的重点监控对象,并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督促其制定本单位预案。各设区市在制定预案时,也要确定重点监控对象。要确保突发环境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衔接顺畅,明确预案由谁来启动,每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使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应急措施都十分明确。要做好各相关预案的相互衔接,逐级细化,越到基层环保部门和具体业务单位,预案中的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越具可操作性。

(三)加强演练

预案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预期效应,关键是要加强预案的演练。从省局这次应急演练情况看,既锻炼了队伍,检验了预案和装备,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不足和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各级环保部门要参照省局的做法,适时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工作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按照制定的预案全程演练,不忽视每一个环节。一是实战的意识要增强。要把演练当作真正处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来进行,事先不通知具体单位和相关人员,提高大家的实战意识。二是协调配合要默契。参加演练的各单位要按照分工,加强沟通,协同作战。要加强与指挥中心的联系,形成双向互动的机制。要充分利用当地环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格局。三是信息沟通要及时。在环境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的传递至关重要。各种监测数据、现场情况等信息要在第一时间上报,为决策提供参考。四是预案掌握要熟练。参加演练的各个单位和每一个工作人员,对预案的每一项规定、每一道程序、每一个要求、每一种办法,都要学懂弄通,熟练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五是后续措施要跟上。虽然只是演练,但也要按照实战一样,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妥善、有效的后续处理处置建议。同时,要对演练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查找不足,补缺补漏,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四)强化责任

卢展工书记在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作为一个领导班子,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公务员,责任是第一位的。有职有责,有位有责,有岗有责,责随职走。我们对领导干部的所有要求,最终都落实在“责任”两个字上。所以一定要认识到“责任”两个字的份量。卢展工书记还多次强调指出,“如果由于我们的工作上没尽到责任而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那就是最大的失职”。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突发事件既有偶然性,也是问题长期积淀的后果。我们决不能因为工作不具体、不深入、不到位而影响应急处置工作,更不能因为平时没事而掉以轻心。否则,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就不仅会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危害,我们也会因为不作为或工作不到位而受到责任追究。我们必须始终强化责任意识,时刻绷紧“责任”这根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和责任感。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职能部门和单位履行各自的环境应急工作职责。发生环境应急事件时,要沉着冷静,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局领导和相关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切实保证监测、应急处置、信息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各类危害。对应急工作不重视、不落实、不到位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五)健全机制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的环境应急组织体系,是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的关键。要统筹安排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工作,健全和完善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一要完善应急组织领导机构。各级环保部门都要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人,明确分工,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人员就能各司其职,有序开展应急工作。二要着力提高预警能力。各级环保部门要随时掌握当地污染源隐患及其周边敏感目标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关口前移;对苗头性问题要见微知著,防范未然,采取措施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可能发生的环境应急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动作、早处置,努力减轻危害。三要落实应急报告制度。各级环保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同级政府和上一级环保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报告省环保局。在确认为重大级以上环境事件后,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省环保局。调查过程中有关情况特别是监测数据要及时上报,在事件处理完毕后还应上报事件处理结果报告。要健全环保110社会服务体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四要完善科学决策体系。要建立专家人才库,制定预案时要认真听取专家及各方面意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在信息研判、决策咨询、环境监测、处置建议、事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使环境应急工作科学、准确、及时、到位。五要健全应急工作联动机制。既要加强本系统内部各单位的协调联动,也要注重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联系,形成应急工作合力。

(六)增强能力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必须以提高应急能力为保障。一要进一步提高应急装备水平。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针对本地实际,配备现场应急监测、监理、信息传输仪器设备,为应急工作提供硬件支持。二要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建设。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不仅要有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要建立高素质的环境应急队伍,加强队伍的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水平和应急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形成一支在环境应急状态下拉得出、过得硬、打得赢的队伍。三要紧紧依靠监测。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应急工作的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我们不仅要依靠现场实时监测数据,而且要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和水文、气象等其他部门的相关数据,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已建成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点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数据网,为应急决策提供更加科学、详实的参考。四要建立环境应急信息平台。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数据资料、技术系统和设施,加强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储备。要建立完善相关危险品资料信息库,包括7类14种生化武器及毒鼠强、氰化物等常见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储备有关标准样品,拟制各种针对性的处理处置规范。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积极争取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车和卫星传输系统,提高应急工作效率。

(七)重视安全

要突出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环境应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安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同时,要十分注意环境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进行专门的防护和自救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八)摸底检查

苏增添副省长12月8日在国家关于处理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情况通报上批示:“我省这几年环境治理工作是有成效的。但也要吸取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教训,重点摸清沿江(溪)化工企业和有可能造成重大污染企业的隐患,提出整治意见,责成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堵塞漏洞,真正把电报精神落到实处”。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和苏增添副省长的指示精神,省局已在全省组织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应当看到,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摸清各种环境安全隐患,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省政府和省局的要求,按期全面完成检查工作。特别是要对闽江、九龙江等“五江两溪”沿岸、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重点污染源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重点检查;对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企业、各类废渣坝和尾矿坝、生产经营处置危险化学物品的企业以及放射源使用单位,要逐一进行排查,消除隐患,严防污染事故发生。

下月中旬,省局还将组织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的督查工作。督查的重点:一是各市、县(区)环保部门落实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排查污染事故隐患的情况;二是各市、县(区)政府及环保部门制定和实施环境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能力和应急装备建设的情况;三是对近两年审批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开展全面排查的情况;四是重点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应急预案和治污设施、应急处理设施的落实和建设运行情况,尤其是环境污染事故应对措施的落实情况;五是工业集中区域污染整治情况,尤其是小化工企业集中区域环境污染整治、达标排放情况;六是对饮用水源和居民居住集中区构成环境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各级环保部门要通过环境安全大检查,摸清辖区内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各个单位,并将其列为制定或完善环境应急预案的重点监控对象,做到了如指掌,未雨绸缪,事先防范。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政府推动建设为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着力提高全市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2.坚持分级负责,整合资源。按照属地为主、分级分类负责的原则,充分整合各级各有关部门现有各类应急队伍资源,形成应对合力。

3.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重点针对常发、易发灾种确定队伍建设,并逐步加强和完善。

(二)建设目标。力争通过2至3年努力,基本形成“反应灵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运转高效、公众参与、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地区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需要。

三、机构设置

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成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为市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按照不同类型突发事件成立指挥部。市政府应急办为日常办事机构,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市应急救援支队为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工作机构,负责各种应急救援队伍的牵头组织工作。

各县市区依此设立相应管理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四、队伍组建

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主要由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辅助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一)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市应急救援支队依托市公安消防支队组建,其支队长、政治委员由市公安消防支队相应主管担任,第一政治委员由市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领导担任。市政府赋予应急救援支队最高指挥官在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机处置权。各县市区依托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组建相应应急救援大队。

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协作机制,组织应急救援联合训练、演练,完善预警联动机制和应急救援现场工作机制,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还承担综合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加强应急救援专家库建设,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作用。

(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医疗、安监、民政、交通运输、地震、环保、建设、市政、农业、通信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组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别成立相应专家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提出对策建议。

1.防汛抗旱应急队。依托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专业防汛抢险突击队、抗旱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村民及相关单位进行组建。主要承担汛期巡堤查险、险情处置、紧急救援和干旱紧急情况下应急抗旱,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等工作。市水利局负责牵头组织。

2.气象灾害应急队。依托人工增雨、防雹、防雷等气象灾害专业技术力量,会同民政部门组织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信息员、民政信息员、气象灾害危险区域防御责任人和相关单位人员组建。主要承担气象灾害的现场监测、制作和传达预警信息,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组织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市气象局负责牵头组织。

3.地质灾害应急队。依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地质灾害危险点防灾责任人等组建。主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趋势分析,指导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开展防范知识宣传,报告隐患和灾情信息,协助、配合市应急救援支队对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牵头组织。

4.地震灾害应急队。依托地震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城乡规划等部门力量组建。主要任务是开展地震监测会商,宣传应急避险知识,上报地震灾情等信息,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同时,建立与军分区、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的协同作战机制,加强区域性应急联动,提升跨区域应急协同能力。市地震局负责牵头组织。

5.森林防火应急队。以森林消防专业或兼职队伍力量为骨干,由军分区、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应急分队和公安民警共同组建,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联合演练,满足防扑火工作需要。各重点森林火险县市区组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从事大面积森林资源培育的企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分别组建森林消防兼职队伍。市林业局负责牵头组织。

6.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队。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为主,会同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依托有关企业的专业救护队,采取政府与企业共建方式,组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应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队伍外,采取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或单位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演练工作经费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市安监局负责牵头组织。

7.环境污染应急队。依托环境监测、监察机构力量和相关单位人员组建。主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加强饮用水源地、重点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等重点领域环境监控,开展有毒有害化学品重点危险源及污染隐患调查,参与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市环保局负责牵头组织。

8.道路抢险和运输保障应急队。依托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国省干线公路和县道养护管理部门、路政部门、公路养护工程企业等组建道路抢通应急队伍。主要承担道路紧急抢通、清障保畅等任务,并加强与公安交警、气象部门的信息沟通,提高综合处置能力。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协同市发改委交通战备办公室,依托重点客、货运输企业组建运输保障应急队伍,主要是完善应急运输车辆储备管理机制和征用补偿机制,提高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处置能力。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组织。

9.长江水上搜救应急队。以长江水上搜救中心和公安、江陵、石首3个分中心为依托,以大桥、沙市港、陡湖堤、郝穴、绣林和调关6个巡航救助基地为现场救援基础力量,会同公安、环保、气象、卫生等部门组建。按照管辖权限,主要负责长江段所辖水域水上搜救、船舶污染等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协同宜昌、岳阳和武汉海事局处置市行政区划内其他江段的相关应急工作。海事局负责牵头组织。

10.内河水域水上搜救应急队。以地方海事、公安消防为主体,会同公安、气象、建设、农业、卫生、渔政监督等部门组建。主要是开展内河通航水域水上搜救等应急处置工作。市地方海事局负责牵头组织。

11.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队伍。依托交警、消防等专业力量组建。主要承担重大交通事故现场交通管制、施救被困人员、疏导交通等工作,并建立与卫生、危险化学品、道路抢通、气象、环境等专业应急队伍的信息沟通和联动机制,快速有效处置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市公安局负责牵头组织。

12.建筑安全及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由建筑施工、房屋拆迁、市政、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市容环境等主管部门和市政公用事业运营单位,组织本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建筑施工、房屋拆迁及各类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主要承担相关领域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牵头组织。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由卫生部门组织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主要承担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伤病人员医疗救治等任务。市卫生局负责牵头组织。

14.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农业(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卫生、公安、工商、质监、林业等部门,建立由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动物疫控技术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等组成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主要承担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及高风险人群监测防控等任务。市农业局负责牵头组织。

15.电力事故应急队。发电、供电和电力施工企业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组建电力事故应急队伍。主要承担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抢修等任务,并加强专业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应急车辆的配备,开展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区域性联合应急机制。供电公司负责牵头组织。

16.通信保障应急队。通信管理部门指导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依托专业力量,同时人防部门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城市防空警报设施和机动指挥通信网络的作用,建立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加强广电、无委、长途传输、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企业的区域性应急通信合作,增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牵头组织。

17.特种设备应急队。质监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承担风险隐患排查,开展应急救援处置等工作。拥有重要特种设备的大型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市质监局负责牵头组织。

18.防暴反恐处突应急队。以公安特警队为主体组建,主要承担处置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暴乱骚乱事件、大规模流氓滋扰等重大治安事件、对抗性强的、严重暴力犯罪和其他应当由公安特警队承担的任务。市公安局负责牵头组织。

19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充分依靠和发挥军队、武警部队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处置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依靠群众,充分发挥民兵、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组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负责在我市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暴雨(雪)、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救助任务。市民政局负责牵头组织。

20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队。卫生、职业病防治和检验等专业人员组成核与辐射应急救援队。负责对核与辐射事故进行事故调查、现场检测和事故原因分析,对受辐射人员进行剂量估算,并协助做好辐射损伤人员的救护工作。市卫生局负责牵头组织。

21.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队。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农业、质监、工商、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能,整合专业力量组建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做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参与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市药监局牵头组织。

22.药品医疗器械应急队。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组建药品、医疗器械应急队伍,做好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测预警,及时处置因药品、医疗器械引发的。市药监局牵头组织。

23.涉农突发事件应急队。农业部门要整合各方资源,组建涉农突发事件应急队。负责本辖区内农业环境污染、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重特大农机安全、农业执法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市农业局负责牵头组织。

(三)辅助应急救援队伍。依托街道、乡镇和企事业单位群防群治队伍和志愿者等力量组建。根据实际,主要是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水上救援等领域为重点,整合街道、乡镇和企事业单位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物业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建立辅助应急救援队伍。各专业应急救援队要发挥各自优势,将队伍建设延伸到社会、基层,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组织起来,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建立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或组织。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所属的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在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将各种辅助应急救援力量纳入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作战、训练体系,综合应急队伍负责。

辅助应急队伍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人员多、分布广、接近基层的优势,时刻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组织开展先期处置,进行自救互救,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指挥中心党支部坚持把党的精神为作为党建工作“龙头”,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集团公司、运营公司两级党委当前的重点工作,以生产抓党建,以党建促生产,通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面促进中心各项工作较快较好的发展,为推进地铁安全运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组织架构

指挥中心党支部现有党员21人,设立支部书记1人、宣传委员1人、组织委员1人、纪检委员1人、青年委员1人。

三、主要工作

一是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牢记历史使命

2018年7月,指挥中心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党的历史,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可以说,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就不了解近现代以来的中国;不了解历次党代会,就不了解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党的一大开始回顾,直到党的,就是要用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涵养党性、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二是梳理党建工作、树立党建品牌

2018年8月,经集团党委及运营公司党委对指挥中心党务工作的重新梳理,指挥中心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红色指挥枢纽,创造冰城平安地铁线,造就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队伍。

三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当好第一责任人

2018年6月,支部改选换届后,指挥中心党支部正式成立,随即立即召开支部委员会,就明确强调党的建设,根本的是落实责任制。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责任归一。

四是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

生产上实行“三联动、三指挥、三确保”。三指挥指的是科学指挥、合理指挥、精确指挥;三联动指的是中心联动、专业联动、班组联动,即在日常指挥工作中以指挥命令为纲、快速响应、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形成中心级较大范围联动;三确保指的是确保安全、确保运营、确保服务,即在突发事件事故的处理中,以确保安全为准则,确保运营为原则,确保服务为目标,按“先通后复”的原则处理。

五是夯基础,抓落实,提升基础党建管理水平

切实提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特别是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落实好集团党委关于实行《党支部标准化运行手册》、《党员记实手册》的管理和使用。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突出抓好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三个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同时,对党员队伍的管理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家庭和社会监督为防线,建立起单位、家庭、社会管理和监督的“互动机制”,加大对党员的考核力度,对党性不强或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党员,做好帮教工作,找他们谈心,指出问题,提高他们的党员意识,激发他们的活力,对不称职的党员,将及时给予严肃处理,以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威信,努力开创基础党建新局面。

六是求创新,建小组,打造特色党建运营模式

结合指挥中心实际,成立技术型、学习型、军队型、活力型党小组,营造党员干部带头学技能,带领大家学技能的氛围。在小组组长及成员上,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的原则,建设一支岗位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水平高、团结协作能力突出的队伍。

技术型小组组织专业工程师、调度班组成立QC项目课题小组,通过专业技术讨论以及跨专业实践等项目,学习供电、环控专业岗位知识,增强业务间的相互融合。现阶段,QC项目课题小组已全部通过公司审核,中心逐步落实开展各项课题数据整理、原因分析工作,着力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执行力强、一专多能的青年技术管理队伍。为年底实现1号线列车运能提升、施工组织效率提升做好准备工作。

学习型小组推陈出新,创立全新考评机制,将2018年仅考查理论知识,升级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于3月7日至8日组织对行车调度人员进行考评并将考评成绩进行建档,为中心年底的人员测评提供数据基础。本次中心测评通过改变考评形式、改变考评内容的方式实现科学、全面、系统地评价行车调度岗位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军队型小组在目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演练与应急响应、节能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通过对文件、卫生、安全、节能、物品位置摆放等工作的加强管理,为员工营造了干净整洁的办公场所,合理配置、使用各种资源,避免了浪费,降低了办公成本;2018年在运营应急信息方面,我们共进行了5项公司级演练、4项中心级演练、24项班组级演练;2019年将继续按计划推进演练工作,通过对应急演练进行有序开展,使公司、中心制定的各类应急预案得到检验,同时暴露出预案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针对此问题,小组成员对演练评分标准进行研究,进而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了安全预案的有效性、适用性,更主要的是通过演练,提高了调度员现场处置、应急响应的能力,也提高了各部门、各岗位间配合的默契程度,为实际处置突发事件时的高效、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活力型小组在员工归属感上为不断增强中心员工的亲情感、幸福感、获得感,同时活跃员工文化生活,促进同事之间的友谊,让大家过一个快乐而温馨的节日,在新春佳节之际,指挥中心党支部在公司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员工“迎新春、包饺子”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了公司、中心的温暖,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

七是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

在牵引能耗降低上主要通过对行车、客流数据分析合理编制各时令运行图减少列车数量,同时利用ATO驾驶模式降低能耗,并且优化不同模式下区间运行时间,实现列车区间驾驶模式的控制,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动照能耗降低上合理调整环控系统运行模式,严格控制隧道风机、大系统风机、冷水机组、热风幕等大功率设备的开始方式及时间,通过持续跟踪监视全线车站公共区及设备区温度情况,按照季节变化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合理通风模式,主要分为冬季通风模式、春秋季通风模式和夏季通风模式,在保障运营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设备运行数量和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照明组织方案,在全线推行以节电模式运行照明系统,同时关闭区间照明,以达到降低电量消耗和照明灯具故障的目的,并及时根据季节变化设定照明模式的切换,满足客运服务需求的同时,降低全线车站照明的电量消耗。大大降低了全线车站照明的电量消耗。

    为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号召,哈尔滨地铁集团在2015年开始进行 “节能减排”重点部署,指挥中心通过改变环控通风组织及照明积极减少动力照明,据统计2015年整体动力耗电量为3813.59万千瓦时,同比2014年未节能时期减少993.03万千瓦时,约合人民币726.90万,截止到2019年2月,仅1号线动力能耗为公司节省约3000多万人民币。

八是“百日会战”工作圆满完成

按照马柏成董事长‘历年事件(事故)回头看’会议的指示精神,吸取2017和2018两年期间,公司发生各类运营事故事件的经验教训,指挥中心认真查找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全面预防、有效遏制各类运营责任事故事件的发生。以“强化红线意识,彻查安全隐患”为纲领,立“零事件、零晚点、零违章、零差错”为目标。通过召开“百日会战”专题布置会议、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细化工作、编写中心、班组“百日会战”专项方案、开展自查自纠、问题查摆、编制修订运营规章制度、编制专业技术指导书、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开展新线厂家培训和新线差异化设备培训、推进1号线三期试运营评审准备工作、进行行车组织、施工组织保障等工作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检查和整改、安全制度完善健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了指挥中心安全事故防范能力、应急故障处置能力。

九是“两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进一步稳定安全生产形势,确保召开全国“两会”期间及我市春季大风干燥气候季节的运营安全生产平稳运行,认真吸取我市1983年“4•17”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经验教训,指挥中心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集中力量持续开展春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坚决消灭重大安全隐患,有效遏制一般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提高整体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2019年3月4日—2019年3月7日指挥中心通过召开会议,中心活动动员令,组织专业工程师制定“两会”及春季排查活动细化方案,确保将活动思想及安全理念传达至每个班组。

2019年3月3日—2019年3月10日指挥中心各专业工程师及各岗位调度员进行全面自检自查工作,对管辖设备、岗位操作流程、规章规范等安全关键部位进行梳理,并及时记录在《运营分公司全国“两会”期间及春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治理问题汇总表 (指挥中心)》,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或防范方法,杜绝一切安全隐患,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下一步指挥中心将认真梳理和分析自检自查阶段中发现的问题,对可辩知安全风险源进行系统分类,结合现有规章制定安全风险源控制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存在问题: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思维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二是党的先锋意识“淡化”发挥作用不够明显。三是员工活动形式有待创新。

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没有做到用新的指导思想拓展工作视野。二是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三是对员工活动缺乏前期调研。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是大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及群众用新的指导思想去审视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以世界眼光、时代风貌去努力拓展工作视野、工作思路,寻找到更好的发展办法和工作措施,要求党员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看待事物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二是抓好支部组织建设,落实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及中共中央的有关规定,参照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主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为党员发展工作夯实基础提升党员的服务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7

完善三级应急保障体系

应急预案概念,所谓应急预案,是指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对铁路造成的损失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此可见应急预案不是单独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需集合协调整体之力,统筹安排。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上下协调才能保证应急处置工作顺畅。因此。要先理顺站段、车间、工区三级的职责与作用。

站段应急处置体系划分。段层级按照应急方案统一安排,定期组织演练和演练后的讲评总结及考核等项工作。切实带动应急演练走向正规化、常态化,使得责任与压力能够逐级传递。层层落实。安全科、各业务科还应根据当前安全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和发生的典型故障情况。随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将每次演练内容转化为职工实际处置中的有用指导,达到演练目的。

车间要发挥好中间层的作用,既要按照预案协调组织好应急处置的具体实施。也要及时做好信息报告、沟通联系等内容。全面规范车间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同时要发挥故障分析作用。定期将车间管内发生的常见设备故障分类汇总,从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登销记程序、处置过程,到最后的试验销记,全过程做好分析记录。对薄弱环节提出补强措施,汇总梳理重点设备易发生故障,印发至工区学习参考。

工区也要梳理管内设备发生的故障类型,结合工区实际做好故障的分析记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举一反三抓整改,切实吸取教训,把故障教训变为宝贵经验,切实起到预防今后的作用。

信号应急处置难点及问题

缺乏故障应急处置思路,千部职工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大部分精力专注于解除当前故障问题,往往缺乏相应的变通思维,既保证设备先正常运用再后续处置问题的思路。如对于信号电缆故障的抢修,正确处理思路是先使用备用电缆导通设备电略,保证列车运行,后续再利用列车间隙采取临时要点或“天窗”方式查明问题,排除故障。既能保证铁路运输尽陕恢复畅通。又能通过后续处置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减少后续要点影响。从而提升了运输效率。

应急处置思路不清晰。信号设备关键是联锁关系的保证,设备间存在逻辑运用关系,因此,在故障处理中,通过设备联锁逻辑关系、电路原理图和应急预案,往往能够达到快速判断出故障点的目的。对于疑难、少见故障,由于其特殊性和职工本身业务能力限制,往往会出现处置时间过长的问题,从而可能出现故障延时越长,越没有思路,最后无法真正排除故障,导致出现故障延时变长演变成事故。

应急预案制定不合理。预应急案是应急处置时的“宝典”,电务职工在处置过程中出现不按预案盲目处置,或者预案不完全导致无法通过预案判断相应故障现象时,也会出现故障应急处置推倒重来的问题。

应急器材管理混乱。对于用于故障应急处置中的器材备用以及用于应急处置中判断故障现象器材的管理不善。或伤者保管不当、携带不齐全,当该站此类型设备需更换时,无法从就近存放地点紧急调用。从而将道路交通时间成本转嫁到应急处置当中。就会出现故障延时延长。无法快速处置完毕恢复信号设备使用。

应急处置预案管理

方案再如何完善。没有运用到实际中也只是纸上谈兵。通过检查发现,目前车间、工区应急处置预案还存在印成文件,“保存”在台账资料夹中的情况。

细化制定方案。段及车间要针对段、车间多发易发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结合生产实际和作业特点细化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应急预案编制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完善,做好预案动态管理。

完善工区应急处置资料,工区由于承担着诸多维修任务,往往容易忽视应急处置工作。车间要发挥指导作用,拿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办法。对工区各类应急处置资料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项目分明、资料清晰,将主要、关键设备的应急处置程序装订成册,至少做到每工^一册,并作为工区值班人员每日交接班资料。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各级干部下现场,要把车间、工区应急处置纳入检查内容。督促车间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检查范围还应覆盖《行车设备故障记录薄》中的记录分析内容,杜绝只注重事前、事中,不管事后的情况。

信号应急处置完善对策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提供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建设职工实训基地。从而达到使新职人员应急培训和尖端技术人员能力提升的目的。通过让职工参与基地设备安装,让职工在模拟施工安装的环境中,对设备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原理上完善知识体系架构,车间也要用好车间实训基地。按照演练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演练。

活用天窗时间开展实战演练。在合理安排完成生产维修任务的前提下,可利用分联锁区的天窗修,有针对的安排职工演练一些日常检修中的常见机械、电气设备故障。如将标准化作业中的关键环节、I级测试中需测试接点等设为故障点,做到在真实的站场设备环境中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心理、技术素质能力。

沙盘模拟推行演练。工区利用天窗外空余时间。组织室内外人员模拟故障发生时的实时现象,开展仿真故障演练,熟悉应急处置流程。不断完善工区层面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基础建设

加强应急备品器材管理。按照分管设备类型,配备好足够的应急器材,分类存放。对于大型器材要合理选择存放地点,尽量存放在交通便利、人员调配方便的大站或车间驻地,方便应急启动时的运输更换。车间还应建立应急备品台账记录。明确各种类型备品存放情况,各工区留档,方便随时调阅。

合理调配应急处置力量。车间可根据管内各工区人员分布、业务技能素质等情况,灵活安排应急值守地点及人员。可采取集中值守、分散出动的方式。一个值守点即可辐射周边站场工区,解决好应急处置效率和安全防护等问题。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8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平战结合,专兼结合,整合资源,优化资源”的原则,提高政府管理社会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环境安全保障。

1.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环境和一般环境事件四级。

1.4.l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l.4.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1.4.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设区市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4.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5适用范围

处置本省行政区域内发生或可能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适用本预案。核事故污染的应急响应遵照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有关规定执行。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体系

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领导机构、综合协调机构、现场救援指挥机构、地方政府、省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指挥机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专家咨询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2.2综合协调机构

省环委会负责协调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主要任务: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环境应急工作任务;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警机制,组织制定(修订)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统一协调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部署省环境应急工作的公众宣传和教育,统一环境污染应急信息;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其他应急救援任务。

2.3现场环境应急指挥机构

环境应急救援指挥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省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重大或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各设区的市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2.4专业指挥机构

省环委会各有关成员部门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应急协调保障工作。各有关成员单位之间建立应急联系工作机制,保证信息通畅和信息共享;按照各自职责制定本部门的环境应急救援和保障方面的应急预案,并负责管理和实施;需要其他部门增援时,有关部门向省环委会提出增援请求。

2.5专家咨询机构

省环委会设立突发环境事件专家组,聘请有关环境监测、危险化学品、生态环境保护、核与辐射、环境评估、防化、气象、生物、水利水文、船舶污染、损害索赔等专家组成。

3.预警和报告

3.1预警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预警由县级政府负责,并报设区的市政府和省环保局备案。黄色预警由设区的市级政府负责,并报省政府和省环保局备案。橙色预警由省政府负责。需红色预警,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

陆地(含水域)环境污染事件、陆地生物物种安全事件、辐射事件安全预警信息及监控由省环保局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安全预警信息及监控由省安监局负责;海洋环境污染事件信息及监控由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船舶、港口污染事件信息及监控由福建海事局、省地方海事局和省海洋与渔业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别负责。

3.2报告

省环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发现可能对我省环境造成重大或特别重大影响的事件信息应及时向省环委会报告,省环委会应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必要时,组织专家研究,提出意见报省政府。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以下部门负责:(1)陆地(含水域)环境污染事件、陆地生物物种安全事件、辐射事件信息由环保部门负责;(2)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由省安监局负责;(3)海洋环境污染事件信息由海洋部门负责;(4)船舶、港口污染事件信息由福建海事局、省地方海事局和省海洋与渔业局按照各自职责负责。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地方各级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省环保局及省政府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响应四个级别。超出本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级政府扩大应急。

4.2应急响应行动

4.2.1Ⅰ、Ⅱ级响应行动

发生跨设区的市突发环境事件或发生超出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的,以及发生重大以上环境事件的,应及时启动Ⅰ、Ⅱ级响应。

(1)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迅速了解事件情况,确认属重大环境事件,立即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立即报告省人民政府和省环保局,并通报周边地区。同时,启动本级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现场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和指挥先期应急救援行动,直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开始承担并履行职责为止。

(2)突发环境事件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省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并通报周边地区。同时,启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现场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和指挥先期应急救援行动,并协调现场应急工作,直到省现场环境应急指挥部开始承担并履行职责为止。

(3)省环保局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开通与突发环境事件所在地设区的市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实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接到确认环境事件报告后,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同时,提出启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成立省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建议,并按《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组分析情况,为地方或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调集周边地区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增援。

4.2.2Ⅲ级响应行动

在设区市范围内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或发生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的,以及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及时启动Ⅲ级响应。

突发环境事件所在地市、县(区)人民政府应迅速启动本级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了解事件情况,报告省人民政府并抄送省环保局。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和指挥先期应急救援行动。必要时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协助县级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工作。出现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等事态时,事发地政府应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请求扩大应急。

4.3处置措施

水环境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放射性废物辐射事件的处置,分别按相关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陆地生物物种安全事件的处置,按《生物物种安全环境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污染事件的处置,按《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组织实施;船舶、港口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按《中国船舶污染应急计划》组织实施。

4.4信息报送与处理

4.4.1信息报送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政府及监管部门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报告省环保局或者省政府。

负责确认环境事件的单位确认属特别重大和重大环境事件后,在1小时内报告省环保局及省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省环保局及省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省政府。确认较大环境事件后,在1小时内报告同级政府及上一级主管部门。

地方各级政府接到较大以上环境事件确认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4.4.2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初报从发现事件后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野生动植物受威胁和破坏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传真方式,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4.5应急监测

省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地区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并负责指导和协调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在此范围内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事件发生初期,根据事件发生地的监测能力和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尽量多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

(2)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4.6事件通报与信息

4.6.l事件通报

(1)事发地政府在应急响应的同时,应当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或影响的周围市、县(区)的相关部门通报突发环境事件情况。

(2)接到突发环境事件通报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并向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3)省环委会应及时向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设区的市环保部门以及军队有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的情况。

4.6.2信息

省环委会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对外统一工作。必要时,由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协调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对外统一,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提供突发环境事件的有关信息。

4.7安全防护

4.7.1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好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4.7.2受灾群众安全防护

最早抵达事发现场的救援队伍,在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同时,要迅速做好事发地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组织好群众安全疏散与撤离;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临时紧急避难场所。

4.8应急终止

4.8.l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影响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可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8.2应急终止程序

(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省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4.8.3应急终止后评估与总结

(1)省环委会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3)应急过程评价。由省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会同事发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根据实践经验,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5.应急保障

5.1资金保障

省环委会各成员单位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由省环委会审定后,报省财政厅审批。具体情况按照《省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5.2装备保障

各级环境应急相关专业部门及单位要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鉴定、监测力量的基础上,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要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5.3基本生活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环境事件应急车辆征用及群众应急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保证发生环境事件时能有效疏散转移群众,事发地群众有干净饮用水及无污染食品供应,确保群众正常有序的基本生活。

5.4通信保障

各级环境应急相关专业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全省联动系统和科学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通信器材,确保联络畅通。

5.5人力资源保障

有关类别环境应急专业主管部门要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各设区的市应加强各级环境应急队伍的建设,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并对各地所属大中型化工等企业的消防、防化等应急分队进行组织和培训,形成由国家、省、市和相关企业组成的环境应急网络。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除等现场处置工作。

5.6技术保障

建立全省环境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包括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各类环境数据库、专家数据库、通讯技术保障系统等,实现各类资源整合。

5.7风险普查与分析

开展污染源、放射源和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加强环境应急科研和软件开发工作。

5.8宣传、培训与演练

各地各有关部门应深入开展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知识,提高公众和基层单位应对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时,定期组织应急实战演练,增强实战能力。

5.9应急能力评价

为保障环境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等,在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地方各级政府做好受灾人员及伤亡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监管的建议。

6.2保险

应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社会保险机制。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要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

7.附则

7.1名词术语

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预案分类: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三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突发船舶污染事件等。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主要是指生物物种受到不当采集、猎杀、走私、非法携带出入境或合作交换、工程建设危害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和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物辐射污染事件。

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习: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预案管理

省环保局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报省政府批准。省直有关部门根据本预案的规定,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7.3国际沟通与协作

省环保局应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逐步建立与国际环境应急机构的联系,开展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7.4奖励与责任追究

7.4.1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对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对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有其他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7.4.2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8)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7.5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省环保局负责解释。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9

一、加强机制建设,形成以消防为主的社会救援体系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公众聚集场所大量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被广泛开发利用,各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疏忽大意、违反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诱发各类灾害事故的机率大大增加。当前,消防部队除了扑救火灾外,还肩负处理包括“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与现实间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务院[20__]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担负任务越来越重,所遇到的灾害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牵涉面也越来越广,需要的智力支持、装备援助也越来越多。单靠消防部队自身力量实施灭火以及应急救援是难以圆满完成的,因此,必须加强救援机制的建设。

(一)建立高效的救援联动机制。各地消防部门,应该积极的请示汇报,促成由政府牵头,对现有的各行业部门救灾救援力量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统筹规划现有救灾救援力量,建立以消防为主的,包括公安、安监、城建、人防、卫生、电力、自来水、交通、煤气、化工、通讯、地震、环卫、武警、驻军以及相关部门参与的灭火救援联动组织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的工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定响应机制和启动形式、组织原则和通信指挥方法,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联动体制,构建起一种跨领域、跨部门的应急救援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力量优化,确保救援工作运作快速、准确、高效,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二)制定完善的组织指挥预案。应结合实际,以确保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目的,坚持科学组织、快速集结、合理分工、有效处置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保证在处置各类疑难灾害事故中,有思路、有步骤、有组织、有秩序,思想和行动都有充足的准备。预案中应列出指挥机构组成、任务职责,灭火救援力量组成以及组织指挥程序和要求。预案的制定、审核应该由政府召集涉及的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等参与,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规范科学的指挥作战程序。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骨干力量,消防部队应该不断完善和规范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扑救及危险化学品泄漏、重大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特种灾害事故及恐怖袭击事件的救援的处置程序和指挥要领。要从接警出动、战斗编成、组织指挥、作战行动、安全防护、综合保障等方面入手,确保五个“第一时间”,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使灭火抢险救援行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整个行动都准确、迅速。并要经常深入实地,熟悉情况,根据灾害特点模拟推演,进行实战演练,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完善补充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力争周密、安全、适用。

二、加强装备设施建设,夯实社会抗灾救援基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的提高,要依靠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多元化发展,消防部队配备的抢险救援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各种救援任务的需要。为了提高消防部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必须尽可能地争取地方财政的投入,更新现代化的特勤装备设施,向装备要战斗力。

(一)加大高科技装备的配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在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上的投入有所增加,消防部队的装备配备水平有所提高,但

还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需要。而消防部队的作战任务更是由过去单一的火灾扑救模式拓展到爆炸险情排除、潜水救助、高速公路抢险、空难施救、洞穴救援、化危品泄漏处置等各个方面。因此,除了消防必需的各类防护装备外,我们应该积极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投入大量资金配备侦检、警戒、通信、照明、排烟、救生、破拆、堵漏输转、洗消、防腐蚀、防辐射等器材装备,增大装备的科技含量,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理更加科学,保证救援人员更加安全。(二)搞好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配套的城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是预防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基础和条件。目前,很多城镇经济发展快,但是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存在不同程度的欠账,设想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将蒙受巨大的损失。我们应该切实摸清本地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请政府纳入议事日程,按照“政府负责,落实规划,不欠新帐,快补旧帐,健全设施,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使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与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三、加强素质能力建设,提升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

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的提高,要依靠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目前,部队还存在着官兵素质与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不相适应的现象。对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在操作、使用和保养等方面还不能做到得心应手、熟练自如,加之缺少系统必要的培训,造成在抢险救援工作中,一些高、精、尖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不了最佳的战斗力。所以,部队当务之急是加强官兵的素质能力建设。

(一)以理论知识武装官兵头脑。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的应用,要求官兵将专业技术知识和基础科学知识结合,只有经过扎实有效的学习与训练,系统专业的培训和锻炼,才能把高科技消防装备转化为战斗力。对一些专勤抢险救援器材,应及时组织全体官兵学习掌握其性能、技术参数、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维修保养知识等,而且要在实际操作上熟练掌握,多使用、多摸索,确保在执勤灭火救援工作中运用自如。现代的灾害事故复杂危险,救援现场形势瞬息万变,要求官兵能够灵活机动,随机应变。那么,必要的知识如:消防燃烧学、危化品知识、急救的医学知识、逃生自救知识、心理知识等都必须具备。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及时充电,建立“学习型”的队伍,保证部队官兵在各类事故面前应付自如。

(二)强化体能、技能,苦练基本功。现在的灭火救援任务时间长、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需要广大官兵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良好的体能。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就算知识再多、经验再丰富,也难以达到救援目的。体能训练必须解决方法不科学、手段不先进,兴趣不浓厚,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要按照各级各类人员体能训练标准,充分利用各种训练器械,严密组织训练,严格检查考核,开展达标创优活动,增强官兵体魄,切实解决部分官兵在灭火救援中"跑不快、拿不动、上不去"等问题。对于技能训练,更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反复操作,达到熟能生巧。技能训练中,还要注意集思广益,发扬军事民主,积极的创新训练方法,改进训练模式,提高训练效果,特别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10

放射源属于采用放射性物质制作的小型的紧凑的辐射源通称。自然或者人工活动后一些元素的自然衰变后产生了不可见射线。放射性物质即这些元素。可是在人类的活动日益丰富后,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污染增加。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矿石、大气等之中。目前,大红山铜矿放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尽量避免放射性污染对员工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针对现阶段大红山铜矿放射源的安全管理现状,总结安全管理的经验,期望对放射源的管理工作有所借鉴,从而减少放射源事故的发生,增强群众的安全性。

一、铜矿安全管理情况

管理层放射源管理工作到位,时效性高。公司认真制定了《大红山铜矿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办法》,不断加强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和管理工作,保证了其使用的安全性,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办证过程进一步规范化,有效避免了辐射事件发生;严格按照放射源的管理台帐不断健全管理,公司的管理制度具有严谨性、有效性,责任基本能够落实。

管理责任分明。大红山铜矿不断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放射源管理的各环节比如使用、保存等要求各不相同,统一开展规划化管理。根据制定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将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任务、目标进一步明细分化,使矿上所有员工都参与到放射源安全体系建设中来,更加有利于监管的实施,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针对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的安全管理职责划分,大红山铜矿设立辐射安全管理小组来进行管理。由矿长负责,设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设备能源部、人力资源部、充填工区、物资采购供应站负责人构成管理组组员。所有员工都能够按照制度和自身责任认真工作。

管理辐射工作人员,对其要求是首先必须进行环境保护部门组织的辐射相关内容培训,在持有上岗证后才可正式上班。工作过程中,员工必须按照制度和要求提前带好个人辐射计量仪。对仪器3个月检查一次。此外,矿上还要求员工能够对放射源的构成、原理、使用、性质等熟练掌握,并且坚持一月进行一次放射源安全检查,认真记录检查结果,并上报有关异常,进行及时处理。对于放射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工作认真负责度高,根据制度标准安装等,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

对于放射源装置和设备的管理工作,其申购要求必须在公司生产设备能源部登记备案;需要使用时也要和设备能源部进行书面交流;首先必须在持有放射性工作许可证,而且将有关设备进行验收标准后才可从事放射性工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检查、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设备的使用要严格依照规章和规范执行,做好记录的填写和交接;与此同时,加强了放射源的安全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增强了实际的保卫工作,避免了放射源的丢失、被盗、误照,避免了辐射事故的发生。放射源处于工作状态时,尽量不要接近放射源,并准确操作,规定要求不能随意对放射源和照射方位移动,若移动后造成事故则依法严惩;若在更换放射性装备时,要求将射线源关闭,更换后再打开放射源封闭块。

场所管理。将放射性标志做出并警示员工,比如在存储场所设立“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域”、电离辐射等标志,并且在场所的进入区设置了有效的保护设施,设立安全防护距离,并要求必要时安装联锁,设立报警器等;在射线设备场地,要求避免不正确行为以及危险隐患发生;放射剂量要准确把握好用量;由于放射源具有潜在的危害,公司加强了多种的防护,定期将可移动的放射源给予盘存处理,保证其处于制定的位置,安全性增加;对于场所的放射源监测工作,要严谨、认真,使得检测数据信息准确、实用;每天的安全监测工作也要坚持进行,尽量将安全隐患从细小处给予消灭,检测的设施要完整、准确率高,从而能够促进放射源场所的安全;放射性工作的场地要坚持清扫,设备要干净,最大限度降低粉尘的污染;放射源被存放于专门的仓库中,装箱采用专用的铅罐。

职业健康的管理工作方面,岗前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首先要求其进行体检、职业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检查的时间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公司对离岗的要求是员工不适合从事放射工作。人力资源部还负责对辐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发现异常及时的组织核实、调查,并上报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个人剂量的监测由某个固定人员负责,监测同时做好剂量档案建立和保存工作。此外,作为人力资源部,矿还要求其必须负责辐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辐射防护法规的培训,做好取换证的工作,同时建立了培训档案,将培训资料进行保存。

放射源管理者工作。日常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资料、统计、设备、档案等,及时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做好设备登记和档案管理。在辐射检测单位来检查时,积极给予配合。同时监督员工的计量仪等安全设施佩蒂情况等,及时将个人剂量片送检并进行登记,努力做好检测管理工作。此外,还要做到账目清楚,保证帐物相符。对于放射性物品的入库管理,主要是检查包装、铅封、说明书、码放等情况。出库管理主要是放射性物品的领用,须有相关领导签字;若有借出归还的放射性物品要进行检验,保证验收合格后销账;对于维护人员要开展业务培训、学习,坚持持证上岗,监督其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加强了安全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安全工作真正扎根员工心中。避免丢失事件的出现,保证员工将安全使用的理念深入心中,增强其放射性污染防治防治意识,自我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防止放射源的丢失产生的不良后果,避免不应发生的财产损失、健康危害等;铜矿管理者模范带头认真学习了安全管理细则,并且积极贯彻落实铜矿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管理档案,积极采取安全保护策略,将安全的意识牢固树立心中并能够实际应用;此外,安全管理工作还体现在安全月的丰富的活动中,比如开展了安全知识答题等,活动异彩纷呈,提高了全体职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综合管理能力、事故隐患的识别以及整改能力、完善现场综合管理知识,大红山铜矿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还定期组织承包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开展类似应知应会的培训项目,及时发现了承包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全体职员将安全理念深入心中,能够带头维护安全管理工作,认真操作每个环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自身责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制度操作,纠正违章行为,参与一项安全事故演练,将安全生产的弦绷紧,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筑牢安全的防线。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11

突遭厄运遇到好姑娘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在建筑工地当小工,怎么会遭遇核辐射呢?

宋学文(以下简称宋):我老家在吉林省蛟河市松江镇爱林村。由于家境贫寒,我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乡务农。1994年,我来到吉林化工集团建筑公司做管线工。1996年1月5日早晨,我在上班途中捡到一个类似钥匙链的东西,随手就放在了裤兜内。上午9点,我正在工作,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公司领导询问后才知道,我捡到了工地遗失的用于工艺管线探伤的伽马放射源――铱192。

我被紧急送到北京307医院后,先后做了7次手术,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了一个双下肢高位截肢、左前臂截肢、右手只剩一个完整中指的残疾人。除此之外,我的眼睛也出了问题,而且全身骨质疏松、染色体病变。这次辐射对我的身体造成了巨大伤害,我成了靠轮椅代步的一级残疾人。

记:你由一个健康人突然变成了残疾人,一下子很难接受吧?

宋:是的,我忽然觉得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的,成了社上多余的人。1998年12月24日,从医院出院后,我从北京回到老家,看着残缺的身体,我忍不住失声痛哭,对未来的生活心灰意冷,整天待在家里不出屋,怕见熟人。在此期间,我偷偷地准备了一些药,想一死了之。有一天,父母省吃俭用给我安装了一部电话,让我用电话来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一天早上,我实在睡不着了,就随便拨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孩,她问:“你有什么事吗?”我急忙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没有人来祝我生日快乐。”女孩很有礼貌地说:“那我祝你生日快乐!”那天早晨,听到女孩清澈动听的声音,我心情激动,双手抱头痛哭。接电话的女孩名叫杨光,小名叫叶子,家住吉林市乌拉街镇,财会中专毕业,在一家医院做财务。我们两人第一次通电话时,她感觉我声音悦耳,谈话思路清晰,不知不觉中就与我聊了一上午。我的心情顿时好了很多,女孩的温柔善良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记:真是缘分天定啊,你和杨光就这样相识了,她知道你的身体状况吗?

宋:我们两个人谈学习,谈生活,谈个人爱好等,十分投缘。在聊天中,杨光隐约感觉到我是个残疾人,在她确认这一点之后,我的好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沉重,我怕她会嫌弃我,没想到她却安慰我要好好生活。交往中,我们的感情也与日俱增,我这个残疾人从杨光的爱恋中获得了力量,我的身体也逐渐好转起来,杨光也感觉到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1999年1月17日,杨光打电话告诉我说她第二天来看我。怕吓着她,我郑重提醒她说:“我是一个失去了双腿和左臂的人……”第二天,杨光手捧鲜花来看望我。我们相互握了一下手,她感觉到我戴着手套的右手是空的,非常惊讶,她没想到我的残疾程度如此严重。

记:那她还愿意和你交往吗?

宋:愿意的。随后,杨光仍然和我聊天,仍然会来看我。随着交往的增加,我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这位阳光女孩,而杨光的心里也有了我。但是,在当时,杨光并没有要嫁给我的念头。后来,杨光和父母说她找的对象有残疾,她父亲看着我的相片就哭了。当杨光把我领到她家里时,她家里人都沉默着不说话。后来,看我俩都很坚定,她父母最终算是默认了我们的感情。

记:你父母对你们交往应该不会有意见吧?

宋:我父母一开始是十分反对我们两人在一起的。父母觉得像杨光这样漂亮的女孩不会真心喜欢我,他们害怕杨光欺骗我,那会给我造成巨大的打击。我母亲有时还会当着杨光的面发火,而我也觉得自己保护不了杨光,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等生气的母亲离开后,杨光会告诉我:“我能理解你母亲的心理,我们一起证明给她看,我们是真心相爱的。”杨光在自己家里从不洗衣服,都是母亲为她洗,但为了我,她什么事情都愿意做。

1999年春节过后,我一年一次的身体复查时间快到了。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杨光,几天后,杨光执意要陪我一起去北京。那年3月,我们一起踏上了进京的列车。在车上,杨光跟我说:“我辞职了,从今天起,我的命运就和你连在一起了。”在北京复查时,杨光每天帮我穿衣服、洗漱、端饭端菜……有了爱的滋润,我的心情一天天好起来,有时都忘了自己是残疾人。

不离不弃助我重生

记:女孩儿全程陪同你去北京,是要承担你的护理责任的,她能做得来吗?

宋:去北京复查身体时,由于双腿截肢,人们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每到这时,杨光总要安慰我一番。我感觉她就是我的保护伞,那时,我坚信她可以保护我一辈子。复查回来后,我开始着手为自己的身体伤害讨说法。1999年4月,由于单位对我提出的增加医药费、护理费等要求一再拖延不予解决,我决定去北京找有关部门上访。1999年7月,杨光陪着我再次来到北京,在307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在这里,我们开始了一轮接一轮的上访。每天早晨,杨光推着我的轮椅出发,坐公共汽车时,她先将我的轮椅送上车,然后再将我背上车。到了上访单位,她还得把我背到楼上去。一年中,身材瘦小的杨光每次都是先背着我上下楼,再去搬动轮椅。一次,一个女记者跟着我们一起爬楼梯采访,结果,杨光背着我还把女记者落下了两层楼,惹得女记者连连感叹:“爱情的力量真是神奇啊!”

记:上访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吧?

宋:我有尿急的毛病,杨光就买了一个塑料瓶放在背包里,遇到我尿急时,就拿出来为我接尿,然后把尿瓶放在背包里,再推着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她一个花季女孩儿,一路背着我的尿瓶,我一个大男人,想想都忍不住泪水直流,是我拖累了她啊。有一年冬天,杨光背着我过马路时,一下子滑倒在冰雪地里,她两腿跪在雪地上几次都未能站起来。当时,如果放下我,她能站起来,但很难再背起我,没办法,她只好爬着向前挪。我坚持让她放下我,她却说:“不行,我不能把你放在冰雪里,会把你冻坏的。”她爬了很远,才扶着路边一根栏杆站了起来。当时,我忍不住放声大哭。

几个月过去,我们的钱花光了。一天上午,我在马路边开始了乞讨生活。可是过了大半天,我也没要到一分钱。杨光不让我乞讨了,她找了个给人织毛衣的活儿,每织一件能挣50元钱,她就日夜不停地织起了毛衣。

记:生活如此艰难,她对你有过怨言吗?

宋:没有。2000年1月,我回到了吉林市,将单位告上了法庭。11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终审判决:被告赔偿我医疗费48万元。拿到赔偿金,杨光首先想到的是先把我借的医疗费还清。12月,杨光带着巨款,推着我到武汉假肢厂为我安装了假肢。当看到我经过千百次训练后,终于能站立起来行走时,她止不住泪水横流……2001年4月,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采访我们时,她问杨光:“宋学文受到核辐射后,生育会受到影响,将来你只能做妻子,而不一定能做母亲,你想过这个问题吗?”杨光回答说:“我不在乎这些,只要我们两个人感到幸福就行。”当时,这一句普通的话,感动了现场所有的观众。

杨光夸赞我说:“过去,宋学文从床上移动到轮椅上都非常困难,但为了我,他会努力去做,一开始他需要别人帮他洗脸,照顾他很多事情,但F在他完全可以自理,而且,他每天还帮我洗衣服,收拾屋子,做了不少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让人感动。”

记:听说你经过这次巨大的身体变化后,开始写起书来,是这样吗?

宋:是的。我的身体一天天恢复,我忽然产生了创作小说的想法。我要把自己一生遭遇的惨重灾难与美丽爱情写成一部书,给这段经历留下一个记录。当年8月,我开始动笔写作。然而,我毕竟是个身体遭受核辐射的残疾人,稍微出点力都累得像要瘫痪了一样。2003年8月底,我用右手的一根完整手指,在电脑上写出了36万字的小说,小说最初的名字叫《面对》。这部蘸着血泪的书稿完成后,我马上联系出版,但几个月下来,没有任何结果。后来,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的领导知道后,毅然决定为我出版,书名改为《生死链》。

2004年7月,我的自传体纪实作品《生死链》出版发行,首印8000册很快脱销,我和杨光的爱情故事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生死链》被评为“新世纪痛苦文学代表作”。我拿到第一本样书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郑重地送给杨光。

喜结良缘过上幸福生活

记:你们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宋:2006年9月初,杨光用轮椅推着我来到结婚登记处领取了结婚证,我们决定在9月29日举行婚礼。城市晚报社和吉林市交通音乐台为我们主办了这场婚礼,吉林市亲密爱人婚纱影楼免费为我们拍摄了婚纱照。

我的故事传出后,美籍华人导演敏卉主动与我联系,决定将我的故事改编成电影。为了更多地了解我们的生活状况,导演从美国跑到中国东北我们的家中,和我们吃住在一起,电影的整个剧本都是敏卉自己编写的,名字叫《站起来》。敏卉跟我说:“你的这个故事,只能由你自己来演。”2011年3月,由敏卉执导,以我的真实经历为蓝本拍摄的电影《站起来》在北京首映,很多观众都被电影中我和妻子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爱情所打动。2013年,我和杨光做客北京电视台《非常向上》节目,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越特别赶到节目现场,为我送上了生日蛋糕,并为杨光送上了一束鲜花。一路走来,我遇到了很多帮助过我的人,真的对他们非常感激。

记:听说你们现在开办了一所农村幼儿园,生活走上正轨了吧?

宋:我们当地没有一所正规的幼儿园,我和杨光便在老家开办了一所幼儿园,有100多个孩子,聘了8个员工。杨光是园长,我就干一些零活儿。我们也知道,不管我们过去有过多少苦难和光环,生活还是需要我们两人一起来承担。现在,我们用心经营幼儿园,看着天真可爱的孩子,感觉生活非常美满。

记:你俩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吧?

宋:是的。2015年10月11日,我们生下了一个儿子。爱子降生人间,我逢人就说我有儿子了,同时,也感谢大家送上的祝福。

记: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你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也祝福你们!

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12

【关键词】 核测井 放射源 伤害 安全

我国的核测井技术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煤田测井使用的是能释放r粒子射线和释放中子粒子射线的两种放射源。这两种放射源在其屏蔽材料、防护设施、操作方法、对人体的主要伤害部位、伤害程度以及测井效果是不同的。为防止发生安全伤害事故,在使用过程中要分别对待。

1 放射源的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能

我国规定,国家环保部门属放射源的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放射源各环节统一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评价和放射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公安部门对放射源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进行安全监管。使用放射源的单位,设立专门的辐射防护办公室,监管本单位放射源的安全状况。

2 安全使用放射源必须具备的条件

(1)建立放射源库,放射源库必须经省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竣工验收,才可投入使用。(2)由环保部门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培训,颁发培训合格证。(3)建立健全一系列放射源制度(包括放射源的保管、运输、操作等制度)。(4)编制《突发放射源环境影响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5)给放射性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6)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病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7)对每个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8)每年对放射源源库、运输车辆、工作现场进行年度监测。(9)每年向省环保部门上报本单位放射源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

3 放射源在煤田测井应用中活动特点

煤田测井使用的释放r粒子射线放射源活度一般在80毫居里(2.96×109贝可)、释放中子粒子射线的放射源的活度为20居里(7.4×1011贝可)。这两种放射源平时存放在放射源库中,当一个钻孔达到地质设计深度后,测井部门用测井车把放射源从源库提出,运送到钻孔现场进行测井,测井任务完成后,又由测井车送回到放射源库中贮存。

4 放射源在煤田测井应用中的安全问题

放射源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放射源对人身伤害的问题。在煤田测井应用中,放射源存在保管、运输、操作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根据煤田测井中放射源的活动特点,放射源的安全问题可分如下几类:放射源的安全意识、放射源的安全防护、放射源库安全、放射源的运输安全、放射源在测井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放射工作个人剂量监测等,下面对不同的安全问题加以分析、叙述:

(1)放射源的安全意识:所有放射源监管部门、公司领导、放射性工作人员都要从思想上重视放射源的安全工作,积极、严肃、认真对待放射源安全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办理安全使用放射源的各种手续,建立健全放射源安全制度,分项实行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把放射源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2)放射源的安全防护:不同的放射源,其射线种类、射线影响距离、屏蔽材料的物质、操作人员穿戴的防护用品、操作方法是不同的。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接受放射源外照射的剂量最小。在能达到测井效果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使用放射源的次数和接触人数;对个人可能受到潜在危险也应该加以限制;为了防止确定效应的发生,并使随机效应的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达到足够低的程度,这就要求放射源的操作要平均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避免某个人受到集中照射;在测井或其他活动中,对于来自任一辐射源的照射,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合理地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辐射防护的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物质屏蔽。时间防护就是,为了减少放射放射源对人体的照射伤害,工作人员在能达到测量效果后时,应该使接触放射源的时间最短;距离防护,在能完全正确地操作放射源的同时,人体应最大限度地远离放射源;物质屏蔽是指,不同的放射源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进行障蔽,防护用品也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样能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禁止无关人员接近放射源。

(3)放射源库安全:放射源库的建造必须通过省环保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得到批复后,方可投入使用。源库的位置一般要远离居民区,配备防盗、防火、防水、监控、报警等设施,由专人全天24小时看护。非放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源库储源室,工作人员进入时,必须登记,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并佩戴剂量牌和剂量报警仪。源库实行双人双锁。源库管理人员,要做到帐物相符。放射源在源库和测井车之间搬运时,防止掉在路上。每年请有资质单位对放射源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年度监测。在地震、大风、瀑雨、瀑雪等自然灾害过后,要及时检查放射源库,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4)放射源的运输安全:野外测井前和测井后,放射源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公路、山路上活动,有时还在中途住宿停留。首先必须配备有丰富经验、责任心很强的司机驾驶测井专用车辆,防止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导致放射源污染事故。放射源装入车上屏蔽罐后,要在屏蔽罐上加锁,全程有专人负责。车后要有辐射警示标志。

(5)放射源在测井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测井过程中,放射源是安装在测井探管的最下部,通过电缆下入钻孔内进行工作的。现场最易出现的放射源事故就是:安装有放射源的测井探管被孔内的地层卡住或掉入孔内。这就要求放射源从现场安装、孔内运行、拆卸、现场保管都不能出错。到达一个钻孔现场,首先要了解钻孔的地质情况,不同地区、不同地层,其松散程度、破碎程度、膨胀性等不同,这些对探管在孔内的运行都有影响。钻具上钻后停放的时间长短、采用什么井液、黄土中是否有套管、套管的直径、深度是多少也要了解。如果钻孔上钻后到测井车到达现场的时间间隔过长,一般要透一次孔,先使用测斜探管(不携带放射源)进行测量,测斜探管在孔内上下顺利后,再下放安装有放射源的探管。放射源在测井现场运行,安全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预防的问题: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操作放射源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在整个测井过程中,从井口、绞车到仪器操作人员,都必须精力高度集中,从各个现象判断放射源在孔内的安全状况,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安装和拆卸放射源的操作,这就要求,在能解决地质问题的情况下,不能因仪器操作失误或为追求更高的解释精度而重复使用放射源,能少下一次放射源,尽量少下一次。放射源在孔内的运行时间一般不超过4个小时,现场全部工作人员在这段时间应该比别的探管下入孔内要加倍小心。井口工作人员,能够从井口滑轮的高低、电缆的松紧、手感的轻重判断带源仪器是否在孔内受阻;绞车操作人员,也能通过窗口观察电缆的松紧、绞车速度变化,甚至绞车的声音以及测井车辆的晃动来判断仪器是否受阻;仪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曲线反映情况,判断仪器是否正常、是否受阻、是否进入水面、仪器所在地层等。仪器下到孔底时,不能停留时间过长,在记录工作未做好时,探管要在井底做慢速活动,防止电缆和仪器被泥浆吸住或被上方掉块塌住而造成被卡事故。另一方面是安装有放射源的探管被卡孔内后的处理问题:安装有放射源的仪器探管被卡到孔内时,要根据被卡情况,测井、地质、钻探负责人一边研究处理方案,一边向公司主管领导上报有关情况,必要时请求支援。处理被卡仪器的原则是,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在能保证放射源的安全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小仪器的损坏程度。现场指挥根据情况指导钻探、测井操作人员,互相配合,抓住最有利的机会进行处理,尽可能缩短处理时间。在无法把放射源从钻孔内处理上来时,要及时向上级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突发放射源环境影响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程序上报。

(6)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放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建立个人体检档案。从体检档案判断放射性工作人员是否因接触放射源而患有放射性职业病。对一些不适合再在放射性工作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及时合理安排到别的岗位工作,避免放射伤人事故的发生。

(7)个人剂量监测:放射性工作人员操作放射源时,必须佩戴个人受照剂量牌,监测个人受照剂量,发现有异常,及时体检、治疗,防止人身伤害加重。

5 结语

测井应用中放射源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放射工作人员、周围群众身体健康,放射源的安全问题处理得当与否,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通过工作实践,大家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教训,互相学习,这对今后放射源的安全工作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矿院、西安矿院.煤田地球物理测井[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