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9-24 12:26:35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化学公式;化学实验;化学总结

一、掌握化学课本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与初中化学教材相比,高中化学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加深,也更加注重推理,对知识综合了解和掌握的要求也更高。高中化学逐渐把问题的研究由现象深入到本质,出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化学是理科学科,因此它的课本阅读起来不那么容易:首先,让学生应该全面阅读教材,大体了解每一节的内容,在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反复琢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做好记录,方便以后的复习。最后,教会学生把知识系统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化学成绩,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还有,在看书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笔记。高中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多,且繁杂不集中,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教材知识浓缩到笔记中,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教师的课堂讲解,不断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另外,对教材知识的复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复习并不是单纯地回顾知识,而是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只有坚持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记的知识点很多,死记硬背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所以,要掌握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比较法、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等。这些都离不开里教师的帮助和辅导。如在涉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比较学习,让其记住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掌握这两类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并使之联系教材对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的记忆和学习,从而达到令学生一看到某个化学反应,马上就能想出相关的化学现象;一看到某个化学方程式,马上就能想到这个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每个化学物质的性质,想到这些化学物质又能跟其他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的程度。

二、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最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化学实验不容忽视。

化学实验从观察开始。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考的良好习惯。例如:学生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教师要对锌放在稀硫酸中能够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的现象提出“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一来,既则能够让学生的感性知识得以升华,也能使之对化学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化学实验操作中还有许多注意事项。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知识,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化学总结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教会学生从知识点出发,以知识结构为主线,把所学化学知识归纳起来。例如在教授研究卤素知识点时,可应用这样的教学顺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存在保存等。在这个施教过程中,学生可以知道:( 1 )结构的规律性。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2)性质的规律性。由最外层电子数为7,可推断知道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后形成离子还原性较弱。而其他含有卤素(正价)的化合物大多数都有较强的氧化性等。又如,高中化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依据物质的特点,把所学过的一类物质归纳起来,如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可以归纳总结为原子晶体有金刚石、单晶硅、碳化硅等。再如,让学生根据典型的习题归纳出常用解题方法,如高一化学的物质守恒计算、混合物计算等。

此外,学生在进行化学练习过程中,在订正答案之后把重点归类、总结,则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才能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型得心应手。例如:在既能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的相关题中,只需总结出:两性物质〔Al,Al2O3, Al(OH)3〕,弱酸弱碱盐、氨基酸、蛋白质等这类物质能满足上述要求,其他的都不行,这也方便了记忆。又如,在对有关物质组成的计算中,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含硫量为a%,让你确定Fe的百分含量。只要稍加注意,量自然是1-3a%了。类似题目很多,如:Na2S,Na2SO3,Na2SO4混合物,硫的百分含量,求含氧量;CH3COOH和CH3COOCH2CH3混合物中,知道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要求碳的百分含量等解题思路都相同。只要多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自然手到擒来。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傣药资源; 传统知识; 保护; 传承

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现有人口120余万。傣医药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一,具有2 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傣族文化的精华。傣族人民在长期防病治病和生活实践中,依托丰富的傣药资源诊疗治病,总结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方药,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为核心的一门医学,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傣医药为傣族人民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出版的《西双版纳傣药志》、《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中华本草・傣药卷》等专著中收录有常用傣药300~500种;这些著作的出版对研究和发扬我国传统傣医药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相对于傣族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分布区域和丰富的药物利用知识,目前有关傣药资源的科学系统整理仍显不够,资料记载的傣药种类还很局限,部分品种还存在记载错误,这不仅有碍用药的准确性,也制约了傣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的挖掘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傣药资源,促进我国傣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云南省将以傣药为主的民族药列为本省重点普查的内容之一。笔者在对我国傣药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我国傣药物种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的多样性特点,以期为傣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1 方法

1.1 文献资料研究

在进行野外调查前,对《西双版纳傣药志》 (1~3集,1979―1981 年) 、《傣医传统方药志》(1985 年) 、《德宏民族药名录》(1989年) 、《中华本草・傣药卷 》(2005年) 、《傣药学》(2007年) 、《云南省中药材标准 》(第 3册,2007年;第 5册,2009 年)、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2003年)、《云南民族药志》(1~5卷,2008―2012年)等傣药类书籍或涉及傣药的民族药类书籍进行了系统整理,以《Flore of China》为标准,对所有物种的植物名称和拉丁名进行校对,然后再对上述物种拉丁名进行同异名处理,合并重复项,整理出我国已记载的傣药名录。

1.2 野外调查和访谈

采用村社关键人物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药材集市调查,重点访问傣族民间草医关于傣药应用方面的传统知识,内容包括药物来源、药用功效、适应症、常规用量、毒副作用、使用禁忌、炮制加工方法、特殊使用方法、组方用药知识等信息,收集散存于民间的傣医药文献资料(贝叶经、纸板经、手抄书等),同时结合野外实地凭证标本和实物的收集。调查地区涉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所辖县域及普洱市景谷、镇沅、西盟、孟连等傣族居住区。

1.3 室内数据整理、标本鉴定和分析研究

采集的标本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李海涛副研究员鉴定,共采集标本752种(存放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标本馆) ;收集的手抄书、纸板经等傣文资料经西双版纳傣医医院岩罕单副主任药师翻译,对野外访问和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结合傣药本草考证,进一步对傣药材的名称和基源进行规范。经标本鉴定和资料的翻译整理后补充已有资料中未记载的物种名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傣药资源种类及组成特点

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整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共查明我国傣药资源1 077种,其中272种为首次记录在傣族民间的药用情况[1]。1 077种傣药中包含植物药1 053种,动物药18种,矿物药6 种。通过对傣药中药用植物的类型、科属分析结果表明:傣药植物种类丰富,涉及植物类群较广。1 053种药用植物隶属于169科694属,其中地衣类1科1属2种,真菌类2科2属2种,苔藓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12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8科8属10种,被子植物145科669属1 022种(表1)。

从科级水平分析,结果表明(表2),傣药植物所属科中含30种以上的科有4种,占总科数的2.37%,所含种类占总种类的21.75%;其次含20~30种、10~20种和5~10种傣药植物的各有10,15,19科,占总科比例的5.92%,8.88%,11.24%,所含种类占总种类的23.17%,19.94%,13.11%;含2~5种的科较多,有58科,占总科数的34.32%,所含种类占总种类的16.05%;只含1个种的科最多,有63科,占总科数的37.28%,但所含种类仅占全部药用植物种类的5.98%;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傣药植物的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豆科(96种)、菊科(56种)、大戟科(45种)和唇形科(32种),这4个科中含有药用植物229种,占总种类的21.74%;另外含1~5 种的科所占比例大,共121科,占总科数的71.6%,但这些科中所含药用植物种类仅有252种,占总种类的22.03%。从属角度分析(表3),傣药植物所属694 个属中,以榕属为第一大属,含15种傣药;含6~10种的属有13个,占总属数的1.87%,所含种类占总种类的8.36%;而少种属(含1~5种的属) 所占比例大,其中只含1种的属最多,有502个属,占总属数的72.33% ,所含种类占总种类的47.67%;其次是含2~5种的有178个属,占总属数的25.65%,所含种类占总种类的42.55%。

2.2 我国傣药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

通过对我国傣药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4),傣药植物大多数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贵州南部,四川南部,福建南部和台湾等地,其中在云南有分布的有995种(包括部分栽培种),占傣药植物种数的94.49%;其次是在广西、广东、贵州、四川、福建和台湾有分布的种,均超过400种以上。在国外的分布区多集中于亚洲的热带地区,如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傣泰民族较为集中的区域。所以从地理分布来看,由于傣族居住区主要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傣药植物在分布上与热带、亚热带的植被分布相对应,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傣药资源中也有一些种类在云南并没有分布或栽培,如防风、连翘、甘草、红花等。历史上傣族就与中原有密切的联系,现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傣医和外来民族更是不断交流,使得傣族用药也融入了中药和其他民族的用药经验,并在傣药理论的指导下赋予了本民族的特色。

2.3 我国傣药植物的生活型特征

分析我国傣药植物的生活型得知,草本类(含草质藤本)药用植物最多,有487种,占总种类的46.25%,灌木类(含木质藤本)有353种,占33.52%,乔木类植物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傣族对药用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多体现在草灌植物上(表5)。

2.4 我国傣药的传统利用特点

2.4.1 傣药的药用部位 将我国傣药植物被利用的药用部位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和其他类8类[2],当同一药用植物出现不同的药用部位时,对每一部位的频次进行累加。统计结果表明,根及根茎类入药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32.24%,其次为全草类和叶类,分别占总频次的18.25%,17.20%,三者累计频率占总频率的67.69%。其他药用部位入药比例低于15%。可见,全草、根及根茎、叶是傣医最主要的药物来源(表6)。

动物类药材被利用的药用部位主要有全体、肉、血、甲壳、肝脏、胆、气管、角质内膜、分泌的蜡、巢、蛇蜕等。

2.4.2 傣药性味与入塔 傣医常以“四塔(风、火、水、土)”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辩治疾病,立法用方,并做为药物的分类。傣药根据治病的特点具有不同的归属,称谓入塔,即入风、火、水、土四塔[3]。根据对1 077种傣药(包括动物药和矿物药)入塔情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傣药入四塔频率为:入水塔(30.81%)>风塔(28.01%)>土塔(25.71%)>火塔(15.46%);16.11%的傣药同时入4塔,29.88%的傣药入3个塔,38.09%的傣药入2个塔,仅有15.92%的傣药仅入1塔。

1 077种傣药中,从药性上看,凉性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平性药物,凉性和平性药物累积频率达 60.89%;从药味上看,苦味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大,达48.40%,其次为涩味类药物,苦味类药和涩味类药累计频率达68.33%(图1)。

2.4.3 傣药主治疾病 根据对傣药主治疾病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傣药治疗较多的前10类疾病为胃肠疾病、上呼吸道感染、骨伤科疾病(跌打损伤、骨折、刀枪伤等)、风湿性疾病、泌尿系感染、妇科疾病、肝病、月子病、毒虫猛兽咬伤,这些疾病都是与傣族所处的湿热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密切关联的疾病,其中以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所占比例最大,达41.41%,这可能与傣族喜食生冷食物有关(图2)。

2.4.4 傣药的特色分类 傣药根据其理论特色,分为调四塔类、解药类和其他类[4]。用于调节人体“风”、“火”、“水”、“土”四塔,治疗因四塔偏盛或者偏衰引起疾病的一类药物,统称调四塔类药。这类药通常具有滋补、保健、强身等作用,其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不寒不凉的特性。根据统计,1 077种傣药中有152种调四塔类傣药,占全部种数的14.11%。解药是傣医用药治病的一大突出特色,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解药理论。傣医把凡是具有清火解毒,解除、分解、化解人体内外因素导致的各种毒邪,统称为解药,按其功能又可分为综合解毒类,解妇女产后病类,解食物、药物中毒类,解毒退热类,解毒蛇、蜈蚣、毒虫、野兽、疯狗毒类,解酒毒类,解刀、枪伤毒类,解水、火烫伤毒类等[45]。根据统计,1 077种傣药中有600种解药,占全部种数的55.71%,可见解药在傣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3 讨论和建议

3.1 我国傣药的物种多样性和传统知识多样性

通过对我国傣药资源的调查整理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傣药资源尤其是药用植物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本次共调查和整理常用傣药1 077种,包含植物药1 053种,隶属于169科694属。由于傣族居住区主要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傣药资源物种在分布上与热带、亚热带的植被分布相对应,存在明显的地域性,通过对傣药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格局分析可见,超过90%以上的傣药植物产自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这些地区地质古老,多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具有雨量充沛、高温、湿润等特点,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物种丰富的傣药资源。

一个地区传统医药知识的形成除与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所分布的植物种类密切相关外,还受历史发展中各个时期的外来文化的强烈影响。傣族几乎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历史上与中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傣医药学的形成受佛教学、中药学和邻近地区民族传统医药等的较大影响,医药的来源大体可分为:纯傣族药占50%;傣、中医通用药占30%;各民族通用药占15%;外来药占5%。外来药指佛教传入的药物,主要为印度传统药;基督药传入的西方民族药,如西洋参;伊斯兰教传入的部分药和东南亚传入的药物,如缅茄[6]。这说明历史上傣族和外来文化的交流大大促进了傣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另外傣药和中药(或它民族药)在使用上还存在“异物同用”和“同物异用”的差异。“异物同名(用) ”是指相同的药名和类似的功效,但不同的药物来源或用药部位。如在傣族民间常取山珠南星(野半夏、山珠半夏)Arisaema yunnanense Buchet、马蹄犁头尖(野半夏)Typhonium trilobatum (L.) Schott.、三匹箭(姜半夏)A. inkiangense H. Li等的块茎当半夏使用,和中药半夏正品来源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具有相似的药用功效;“同物异用”是指相同的药物来源或用药部位而药物临床应用不同,如钩藤中药采其带钩藤茎,用于治疗高血压,而傣药却采其老藤茎用于风湿关节痛的治疗等;使君子中药采其成熟果实作驱虫药,而傣药取其根治尿血、泻下脓血和产后体弱多病,不思饮食等。对这些药材的独特应用使得傣药与中药(或其他民族药)相互结合、互补,大大丰富了傣药和中药(或其他民族药)的多样性。

3.2 我国傣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傣药资源,但大部分傣药一直以野生采集为主,其资源种类虽然丰富,但资源贮量有限。生境的破坏和长期无序的采挖导致许多物种资源量不断减少,部分种类还濒临灭绝。本文通过对我国傣药资源的调查、整理和分析,初步明确了我国常用傣药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建议今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一些重要的傣药资源进行定点定量调查,探明其分布范围和蕴藏量,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从资源的保护角度考虑,建议对于一些经济价值高,确认处于濒危状态的物种,如傣百解、竹叶兰等,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学特点开展相关研究,实行人工引种栽培,必要时应从近缘植物中寻找替代种,保护其种质资源;对一些市场需量大、前景看好的傣药品种如盾翅藤、肾茶、珠子草、姜黄等傣药应建立人工栽培基地,以栽培资源代替野生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 我国傣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医药文化知识是与植物的物种多样息相关的,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也会导致传统知识的减少;另外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以及某些传统知识只掌握在村落的少数关键人物手中,一旦这些人去世或忘记,这种文化就更容易丢失等因素也导致传统知识更加脆弱。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傣药传统知识依然很丰富,但消亡的速度在加快,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便利、汉化程度深的村寨中。出现这种现状除了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和习俗等被改变外,还与传统医药知识的传承方式有关。和其他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相似,大多数傣族民间草医的用药经验也是通过祖辈口传心授学来的,并有着密不外传的传统,束缚了这些医生的传播意识,加之外来主流文化的入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缺乏继承傣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兴趣,造成后继无人的局面。传统知识的消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傣药传统知识多样性的保护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面对严峻的现实,今后我们在加强傣药资源物种多样性保护同时,还应加大、加快傣医药传统知识的专向调查和定向保护。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李海涛,张忠廉,等.典籍未收录傣药资源的增补与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48.

[2] 张贵君.中药鉴定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林艳芳,邱明丰,贾伟,等.中国傣医药研究概况(上)[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0(10):1.

[4] 朱成兰,赵应红.傣药的分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增刊):11.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3

Lesson Pla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学科

Subject

语文

学年/学期

Academic year/Semester

2020-2021学年

第一学期

教师

Teacher Name

教授班级/时间

Class / Date

Grade: 9 Class: 7、11

Date: 3月8、9、10、11、12日

主题Title:曹刿论战

章/节

Chapter & Section

第20课

教学材料

Materials & Resources

PPT,课本,《曹刿论战》知识清单,《曹刿论战》背景视频,《东周列国志》文本材料

教学课时

Teaching Hours

5

目标Objectives:

Content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能够概述本课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 能识记作者文学常识及《左传》体裁介绍。

3、 能正确诵读出本课重点字词读音。

4、 能概述本课主要内容,梳理情节和结构。

5、 能准确翻译文章,并识记其中重要的文言文词汇。

6、 能识别文章题目用“论战”二字的用意,能准确表述出战争胜利的原因。

7、 根据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分析出曹刿及鲁庄公人物性格特征,总结出作品主题。

8、准确完成所给知识清单。

ATL skills:

与老师和同学商讨思想观点和知识

根据知识清单,有效地做课堂笔记

通过阅读,进行推论并作出结论

课堂活动安排Procedure & Activity:

Period 1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4mMETHOD:无1.提醒学生用书,提醒学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准备好上课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学生询问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2-3mMETHOD:无集体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 Lead In & ConnectTIME:2—3mMETHOD:无播放《曹刿论战》背景视频,引出问题,本次战争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4. Demonstrate & TIME:10mMETHOD: 问答PracticeTIME:20mMETHOD:思维导图教师讲授:用PPT的形式,讲解和分析本课内容知识点及内容:1.介绍作者:左丘明简介2.介绍《春秋左传》题材及内容3.初读正音:根据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正音识记。4.请学生讨论课文翻译,并概述文章内容。 学生根据知识清单做笔记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1.学生根据之前知识积累,试回答对作者及《左传》的了解,并完成知识清单上文学常识部分填空。2.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标注出不会读或有疑问的字词读音。3.由学生主动朗诵,教师及其他同学共同完成重点字词读音修正及标注。4.学生以前后桌为单元,进行课文初步翻译,并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5. Summarize(Wrap up)TIME:2mMETHOD:NA本节课介绍了文章背景,作者及《左传》文学常识,完成了文章正音环节,也初步概述了课文内容。6. Assign HomeworkTIME:1m完成知识清单翻译部分

Period 2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mMETHOD:无1.提醒学生用书,提醒学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准备好上课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学生询问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3-5 mMETHOD:提问抢答根据第一课所学内容进行提问抢答:1.《左传》的体裁是?2. 请概述文章故事发生背景。3. 你认为本文当中最难掌握的三个读音是?3. Lead In & ConnectTIME:3mMETHOD:NA 请学生再读文章,概述每段内容。4. Demonstrate & TIME:5—6mMETHOD: NAPracticeTIME:20mMETHOD:抽签任务,笔记教师讲授:用PPT的形式,讲解和分析本课内容知识点及内容:1.翻译文章第一段,第一部分,强调重点字词2.回答问题:(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一句话交代出哪些信息?(2)曹刿与乡人有哪些区别?(3)曹刿与肉食者有哪些区别?3.翻译文章第一段,第二部分,强调重点字词4.回答问题:(1)“必以分人”分给的是哪些人?(2)鲁庄公将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了什么地方?(3)曹刿认为战胜应该凭借什么?(5)你认为曹刿的观点是否正确?你如何看待此观点? 学生根据知识清单做笔记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1.学生根据作业进行第一、二段翻译,并修改知识清单上翻译部分填空。2.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两段问题。3.学生提出其他疑问,教师解答 5. Summarize(Wrap up)TIME:5mMETHOD:NA总结文章第一自然段重点字词:伐、请见、谋、间、鄙、何以、弗等,总结两段问题探究答案6. Assign HomeworkTIME:1m识记第一自然段重点字词翻译,并写翻译练习单。

Period 3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mMETHOD:无1.提醒学生用书,提醒学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准备好上课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学生询问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5mMETHOD:无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并写进门翻译小测。3. Lead In & ConnectTIME:2—3mMETHOD:无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4. Demonstrate & TIME:10mMETHOD: 无PracticeTIME:10mMETHOD:轮流回答问题教师讲授:用PPT的形式,讲解和分析本课内容知识点及内容:1. 强调第二自然段重点字词:之、鼓之、败绩、辙等。2. 强调第三自然段重点字词:即克、一鼓作气、再、竭、盈等。3.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为什么“齐人三鼓”之后,曹刿才让鲁国军人进军?(2)根据本段,曹刿指挥取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曹刿“登轼而望”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根据知识清单做笔记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1.讨论第二、三段重点及易错字词2.修改知识清单当中剩余翻译内容。3.讨论并回答老师问题。4.对这场战争胜利原因及曹刿其人进行评价。5.对所学内容提出疑惑,并与同学一起讨论。5. Summarize(Wrap up)TIME:3-5mMETHOD:无总结本课的第二三自然段重点字词,及二三自然段内容。6. Assign HomeworkTIME:1m识记二、三段重点字词,并完成翻译练习。

Period 4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5mMETHOD:无1.提醒学生用书,提醒学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准备好上课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学生询问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5-7mMETHOD:无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并写进门翻译小测。3. Lead In & ConnectTIME:2—3mMETHOD:无思考问题并回答:后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为本文题目,编者以“曹刿论战”为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 Demonstrate & TIME:10mMETHOD: 无PracticeTIME:10mMETHOD:轮流回答问题教师讲授:用PPT的形式,讲解和分析本课内容知识点及内容:1. 根据全文内容,回答问题:(1)曹刿对乡人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文中是如何体现肉食者的“鄙”和曹刿的元谋的?请从战争前后发生的事情来分析。(2)总结曹刿的人物形象(3)总结鲁庄公的人物形象,思考他是否是一位昏庸君主。2.拓展任务:阅读《东周列国志》中对此次战争的记述,回答问题。(1)冯梦龙的小说比文本多了哪些内容?(2)两文都是对长勺之战进行记述,详略安排上有何不同?(3)两个作品有此区别的原因? 学生根据知识清单做笔记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1. 学生自由朗读《曹刿论战》,并根据全文内容回答问题。2. 学生完成知识清单当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问题,并上交知识清单,作为年级统一作业计分。3. 学生阅读《东周列国志》,并讨论以下三个问题,总结回答。5. Summarize(Wrap up)TIME:3mMETHOD:无总结曹刿、鲁庄公两位人物形象,强调《春秋》作为史书这种体裁的特点。6. Assign HomeworkTIME:1m复习全文重点字词解释,写轻巧夺冠《曹刿论战》一课。

Period 5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4

一、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现行中学课本是我们现阶段物理教学的依据。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课本,发挥课本应有的作用,使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认真思考去获取新知识。指导学生阅读重要的是教给他们阅读方法,下面我就分情况提出些具体要求。

1.看概念要理解,会举例,会判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看物理概念时要做一些简单的标记。要正确地理解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在关键的字词下面标上圆点,加以思考和区别。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改变”下标圆点,区别“改变”和“保持”。再如“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在“垂直”下标上圆点,区别“垂直”和“竖直”。理解概念后,要会举出符合概念的例子,对别人的举例会根据概念判断正确与否。

2.看定律和法则时要分清前提和结论。针对学生阅读中忽视前提部分的弊病,应指导学生仔细审查前提,分析前提,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全面认识。例如,电磁感应,“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里的“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是条件。是“闭合”电路,而不是“断开”电路,是“一部分”导体,而不是“全部”导体,是“切割”磁感线,而不是“平行”磁感线。以上条件全部具备“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结论才成立。

3.看例题时,先审明题意,而后画画、解释、想想、比比。也就是说审题后,先不看答案,自己先试着想想该如何解答。可画草图的画一下草图,解答一下,再与课本比一比,若自己错了,找出错误的原因;若自己对了,看看自己解答与课本上解答有无不同之处,哪一种解答方法较好。

二、指导学生阅读要启发思维,抓住知识的重点和关键

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泛泛而读,不会通过阅读教材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的阅读会使人索然无味,不能放开。为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设法形成质疑问题的风气,要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1.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要养成质疑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看待质疑,让学懂得,不提问的学生不见得没有问题,提问题的学生不见得水平低,而正说明他们学习认真,善于动脑,追求甚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勇气敢提问,教师要引导他们把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看谁提得问题多,实质性强,质量高。对于提问题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使学生慢慢感到提问题的乐趣,愿意提问题,逐渐把提问题当做学好功课的一个重要起点,会提问题也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体现。

2.采取讨论式,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的问题,可以由学生通过讨论和争论,自己得到解决。对学生得不到统一认识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解决。如,在学习了“压力”的知识之后,有个同学提出了“压力与重力有什么关系”的问题,于是我组织大家讨论。一个同学说:“压力就是重力,两力大小相等,方向都向下。”而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压力大小等于重力,但方向不一定相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压力方向垂直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不一定向下。”还有几个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此,我首先对提问题和善于动脑、敢于表现自己见解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肯定,并特别指出: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压力和重力这两个概念值得研究。而后我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往墙上按图钉,第二个是把物体放在斜面上,让同学们讨论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和方向问题。通过同学们认真研究和讨论,真正弄清了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念,教师做学生看,大都属“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整堂课处于被动学习局面,学生的身心和各方面能力都受到抵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自学——启发——讨论——作业——总结五步训练方法。自学:自读教材,列出自学提纲,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启发:教师启发点拨,明确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讨论:教师对知识的难点认识中的疑点,精心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统一认识,总结深化知识。作业:通过课后练习,目标测试,巩固知识。总结:学生总结教学内容,教师总结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这样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给学生留有阅读、讨论、总结的余地,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5

一、考查学生已有的认识、认识方式

在考查学生已有认识、认识方式中,并不是从单一方面出发的,而是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方式做一个系统的了解,比如,“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原子结构”。以微粒间相互作用为例,可以把共价键作为讨论的核心对象,可以知道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属于“经典价键理论”阶段。在“微粒间相互作用以及物质性质关系”方面,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元素性质对分子性质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并知道分子的性质会受到微粒间相互作用强弱的影响。总的来说,在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教材内容过程中,可以知道部分学生并不具备完整的物质结构以及物质性质网络体系,只掌握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也有部分学生知道物质结构、性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能够在物质类别、作用力类别之间构建合理化的网络体系,形成完善的结构。

二、教材实施中跟踪考查,分析学生的认识

就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而言,它会影响学生的认识方式,使其发生质的转变。以“微粒间相互作用”为例,在测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中,相关的考查题是关于“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两种微粒间相互作用方面的题目。根据其考查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知道水分子中的化学键,不同水分子间分子的作用力。其中还有大约一半的学生可以准确指出“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微粒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子的性质,比如,分子极性、稳定性检测学生是否可以准确判断某些分子是否具备极性。总的来说,在“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有了新的变化,对新知识点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能够根据自身已掌握的知识点,构建微粒相互作用的认识结构图。其中多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绘制的认识结构图回答相关问题,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能够正确回答相关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对结构图的结构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能够根据相关问题,激活绘制的图形,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材实施后观察学生的认识有没有发生变化

在这部分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跟踪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是否发生了变化,例如,之前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知就是“电子的运动是完全无序的,没有什么规律可以寻找”,而在这部分选修内容结束后,学生在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探究中都非常自觉地采取量子力学的认识方式。这说明这一节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再举例而言,在选修实施之前,学生对于共价键的认知只是原来的“经典价键理论”,学生只会用定域的观点审视成键的电子对,而在“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内容实施后,学生对于共价键的认识转变为“现代价键理论”,在遇到共价键的问题时他们更喜欢用概率的知识分析这个问题,这也是本选修课程给学生认知所带来的变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看起来这部分选修的内容对于化学的教学并没有什么影响,也很少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在教授这部分的内容之后,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认知,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改变了学生原有的一些认知,使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考虑问题的方面都变得更加完善。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选修教材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会对学生的认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1.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强烈的探究欲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提高了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3.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同时,学生认知的发展也会受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影响。就教材来说,教材内容编排方式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希望以上的结论能够对教学研究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能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赖辉煌.改进《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现状刍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药理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作用机制及规律的科学,是连接解剖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运用基础医学知识来研究药物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很多学兵初次接触药理学时,感觉其内容复杂、抽象。一堆千奇百怪的新老药名让人看起来发愁,记起来犯难。针对以上现象,授课教员应综合、深入地分析卫生员学兵的学习情况和药理学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和困难,本着激发学兵学习兴趣、增强学兵求知欲的原则,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着手、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一)分析学科特点,掌握学习方法

在药理学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员应注重“三基”的培养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记忆和掌握书本知识应处于学兵评价的主导作用。学兵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重点突破法,即根据教员课堂讲出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记忆,在此基础上由点及面,将学习范围扩大到非重点内容,进而全面掌握所需知识。具体而言,在重点突破法中,教员要求学员重点掌握的内容是药理学的骨架与核心,必须学深学透。学员对核心内容弄懂、记牢的基础上再逐渐将学习范围扩大到需要熟悉的内容,最后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药理学的总论与各论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各有侧重。学员首先要熟悉药物概念,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影响药物的作用因素,熟悉药物制剂类型,熟悉处方和营连药材保管知识,了解特殊药品的管理规定。总论的重点在于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对各论的学习有概括和指导意义,概念的学习不能有含糊混淆的现象;各论则侧重于各类药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其次是介绍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这些知识是为药物学的进一步学习做铺垫。学员应学会比较不同化学药物的作用特点与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在这方面学员必须学深学透,以保证临床准备用药安全。

(二)结合典型病例,提升学习兴趣

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兵见不到病人、药物,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入学开始学员学习过解剖学知识,对掌握人体基本结构,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因此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临床知识,但对临床医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增加一些相关的临床知识,不仅可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也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药理学知识。如讲解青霉素这类抗生素药物时,可穿插结合青霉素过敏典型的临床病例、不良反应与抢救措施。实施案例式教学法,会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以便学兵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效果,拓宽学兵的知识面;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缩短了药物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增强了学兵直面教学实践的本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注意结合《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临床典型病例及药害事故,引导学兵认识药源性损害和药源性疾病给部队官兵造成的危害,使学兵对药品的安全性、经济性有全面的认识,对药物常用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三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会影响药理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因此教员应要求学兵在学习过程中,用串联的学习方法,把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譬如抗休克药有很多: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但这些药物却分散在不同的章节,这就需要学员进行跨章节的合并总结。同时休克又有很多类型,如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以及神经性休克等,各种不同病因的休克在治疗过程中所用的药不同,这就需要学员进行总结归纳,实际上就是以休克为主线,将各个章节中有关休克的分支找出来,进行总结提炼。可编成记忆歌诀进行记忆,如抗休克药旧三联和新三联针:旧三联针是指(正肾,付肾、异丙肾);新三联针是指(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这种记忆法,具有通俗易通、思路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的特点。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员应结合药理教学的特点,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上深钻深研。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员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探讨新的教学技巧,寻求科学的教学方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部队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1、张媛.中国人民卫生员训练教学参考训练教材.出版社,2009.11

2.金有豫.药理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3.王成平.中国人民卫生员教材.出版社.2009.11

作者介绍:王华,女,1972年出生,湖北随州人,中华人民61579部队卫生队讲师,大学本科。

作者联系方式:边军辉 手机:18931315680 email: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7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应对策略

一、考试内容和题型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由四大部分组成:数据库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其中选择题 10道20分,填空题 5道10分,共30分。

二、近两年题型及分值分布

近几年的考试原题是考生最好的复习资料,因为针对性强,而且同样的题目可能再次考到,本人对近2年四次考试中的试题进行分析比较,对公共基础知识出题题型和分值分布如下表所示:

2011年~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值分布表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在公共基础知识中,数据库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所占比例较大,分值在10分左右,而程序设计基础所占比例最小,最多6分,最少0分。

通过对近两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的分析,有些知识点出现重复考察,有些知识点是固定出题题型,考生复习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和掌握重复考点和常见考点,总结出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重点。以下是本人归纳总结的经常考的知识点,和大家共同分享。

1、数据库设计基础

(1)关系运算: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考生应该掌握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的运算方法,其中传统集合运算的交、差和专门的关系运算中的选择出题概率比较大。

(2)E-R图:E-R图是E-R模型的图示法,考生要了解实体、属性、联系的表示法和三种联系即1:1、1:M、M:N。

例如,2012年9月选择题第5题: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 ):A)1:M B)M:N C)1:1 D)M:1。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A。

(3)数据三级模式:包括逻辑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其中逻辑模式也叫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取方法。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4题: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 ):A)外模式B)内模式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B。

2、数据结构基础

(1)栈和队列: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一般都是考查相关概念,栈是FILO表即后进先出表,而队列是FIFO表即先进先出表,考生只要牢固掌握概念及基本性质就可以得全分。

(2)二叉树性质: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其中的性质3出题率比较高。

例如2011年9月选择题第3题:下列关于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少一个B)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C)叶子结点数是度为2的结点数的两倍D)度为2的结点数是度为1的结点数的两倍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B

3、程序设计基础

近几年关于程序设计基础的知识点出题并不多,分值在0到6分。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程序设计的方法和风格、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方法。其中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面向对象方法涉及到一些概念。

4、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抽象,是考生失分比较多的知识点。

(1)软件测试: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3次,考试的机率较高。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8题:在黑盒测试方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是( ):

A)程序内部逻辑B)程序外部功能C)程序数据结构D)程序流程图

通过概念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B

对于软件测试,考生需要掌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测试方法有两种: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测试软件的外部功能,又称为功能测试;白盒测试是测试软件内部逻辑结构,又称为单元测试。

(2)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该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2次。对于这部分知识点,考生应该掌握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经常会用一些图形工具,如在需求分析阶段使用数据流图,在概要设计阶段使用系统结构图,在详细设计阶段使用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等。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10题:在软件设计中不适用的工具是:

A)系统结构图B)PAD图C)数据流图D)程序流程图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C

三、结论

以上给出最近两年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常出题型,其中也有些知识点多次考到,因此考生应该多做历年真题,结合书本,牢记相关知识点,利用掌握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解决考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及率。

参考文献: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08 年版)[M].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8

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一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间高考已经过去6天了。这些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过着猪狗般没有思维的日子。今天忽然觉得对不住这渐渐消失的青春,写个教学总结应该是必要的吧。

高三第二学期时间相当短暂,这些天完成的任务是(1)一轮复习的尾声——《传感器》以及选修3-4、选修3-5。(2)二轮复习(3)专项训练及综合性训练。在复习中我个人也曾经尽心尽力采取了一些方法、策略,也曾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得有失,需要总结反思,以期取得较大的进步。

一、 一轮复习的尾声-----《传感器》、《选修3-4》、《选修3-5》

1.一轮后期复习选修部分容易拿分,见效快,引起了本人足够的重视。

几次大型考试的二卷成绩和总成绩是让人痛心的,我们班级中半数以上的学生二卷成绩要靠选修部分支撑,失去这个支撑,学生的成绩是不可想象的。舍得花时间去给学生在这个地方复习,也就确保了班级的平均分,确保了班级的过C、B的基础。现在看,再适当加强也是可以的。

2.由于这几块知识难度较低,讲讲练练无疑是非常好的复习方法。

复习时按照课本的顺序能够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重视,练习题从课本和学生的复习资料中选取可以减轻学生选修学习负担,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学习语数外。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1)复习时不常考的内容还可以再简洁一些,没有必要过分耽误时间。如:《传感器》可以缩短为一节课,加2节课练习。有些内容常考学生常错要适当增加课时。如: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计算、原子核能量的计算等。这些问题,只要稍稍注意,学生就有可能突破这个瓶颈。

(2)有些知识仅仅让学生记忆效果是不大的。如:相对论、动量等。

(3)复习时教师把知识点复习到位了学生该不会还是不会,这让当老师的非常尴尬。我想,让学生动起来效果可能会更好。

3.复习完这部分之后,我采取了专项练习的方法,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按高考的形式编排12套综合练习,一节课两套,让学生在25分钟内做完,及时给出答案并讲评。不足之处是:

(1)应该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去总结反思,这样学生在方面会进步得快些。

(2)练习跟踪及时,效果才能更加显现。

二、二轮复习

1.时间受限决定了二轮复习的不完整性。

一轮复习结束已经到了4月份,所以二轮复习任务很紧。把二轮复习中的知识点、习题与高考联系不紧密的统统简化去除,这是很重要的方法,有舍才有得。

2.二轮复习更应该重视物理方法、解题的规范性。

这一方面我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如:xxx高考9题,b球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的功率变化。我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率的定义推出重力功率的表示式,然后运用不等式使学生明白重力的功率为什么先增大后减小。

3.二轮复习与专项训练的结合更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成绩。

事实证明,空洞地把物理知识的结构展现给学生,学生已经听不下去了,学生需要的是成绩的大幅度提高。二轮复习与专项训练的结合更容易使学生成绩快速提升。我在操作中的不足是:

(1)选择题、实验题各做了12套,实验题没有啥说的,这是必须要做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完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选择题6、7套以后学生准确率下降。应该酌情减少选择题的份数。

(2)计算题没有专项练习。计算题在高考中分数多、难度大,不容易拿分,但前两题还是可以拿到的,最后一题也可以拿到部分分。应该设置强化训练加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综合训练及收尾复习

1.到综合训练时间已经很短,所以我们也没有做多少练习,以后在时间安排上要适当增加。时间从何而来?那就是二轮复习与专项训练的结合匀出一部分。

2.综合训练中的不足:改完之后,没有认真总结、分析学生错在何处。只是大概看了看,稀里糊涂就讲了。徐州市三检阅卷分析 给了我很好的启迪,按那里面的方法实施执行是可以的。

3.考前的概念、知识点回顾以讲义的形式印发给了学生,但是太多,学生不容易看完。

高三物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二一、领会综合理科的要旨

理科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应充分注意在理科综合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理科的修养和这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包括理科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定量描述自然科学发展现象和定律,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能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包括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

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包括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和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设计综合题,促学科间融合

理科综合包括文理学科的大综合、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和各学科中各分学科的小综合。至于物理学科教学如何体现在理科综合课程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还要重视物理学科本身各分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综合理科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各种物理问题,以及多学科综合问题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可以促进各学科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适应理科综合的教学,高中课程虽然是分科教学,为了适应高考的综合类题目,教师应当寻找相关科目的那些学科交叉点进行探讨,学生考试时可适当增加一门综合理科考试,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角度,真正做到逐步培养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化的作用。其实,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进入高中的综合作准备,另一方面,现在高考的综合理科试题有不少是初中知识就可以解决的了。

三、根据理科综合的特点,调整物理教学思路

理科综合关于综合命题的原则和内容很多,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很大变化的前提下,命题应该遵循客观事实,有一个逐步深入,加大学科渗透和综合的过程。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小综合,其次是理科之间的综合,最后,是文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在教学中须防止把学科间交叉、综合放到过高的倾向,各科教师用过多精力去处理别的学科的知识,或者过于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上,这样将会造成各学科知识教学效果明显下降的后果。学生耗费过量的精力陷入新一轮综合试题的题海中去。

这样一来,学生各学科的修养跟不上,更谈不上有很好的综合能力了。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综合理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效果有一个程度问题,把握好这个程度,将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高中阶段,传统教学方式讲究学生如何能够掌握好各门学科的知识。现在,还要求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这是考好理科综合题的的关键所在。作为学科教学的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本学科,重视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我们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重视物理基础教育

中学物理内容丰富,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定律,还包括许多实验,教学中既要扎实地掌握各个部分的基本知识,又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渗透和综合,高三复习时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必须引导学生从客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地复习,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基本方法。

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科学第二阶段的复习,这阶段要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把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有讲有练,讲、练结合的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

综合测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测试,一道试题跨越了两三个(或更多)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分析、说明,从宏观上去推敲考察,这种能力,决不可能在短期时间内突出出来,而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在上新课时,要讲清物理知识点的内涵,章节复习时,应较全面地论述其外延;总复习时,应与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挂钩,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综合,由浅入深,有易及难,若能持之以恒,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知识得以升华。

2.与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与自然、社会问题进行大综合。

首先,要找出物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交汇点,“综合试题”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这些试题要求学生注重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如下例中的光发动机问题,这种交汇点在理、化、生知识网络中是大量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做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物理赞赏中更准确地进行跨学科之间的综合。

其次,综合试题多以现实中的问题立意命题,这些试题大多综合社会的热点、焦点以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以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如上例中的生物光源问题,这类试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国家、社会和全人类的自下而上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去学习,增设一些科普性的专题讲座,如“科技发展史与科技前沿”,“空间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与人类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等等,以拓宽学生视野。

3.进一步深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科综合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变,注重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点燃学生探求知识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则不断地“诱导、激励、点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高三物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三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

振动和波是选考内容,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 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六、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

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

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

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

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9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课难学,根据当前中学教学情况,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反映出来的大量问题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要领不清、基础不扎实,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差,比如有的学生竟把支持力和重力当成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是不重视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差,这是物理教学质量差的一个致命弱点。如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不会正确使用基本仪表,不会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报告;三是知识面狭窄,自学能力差,除课本上知识外,很少接触其他课外书;不少学生不重视预习,也不会做自学笔记。原因比较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只满足于浮光掠影,而缺乏穷根究底的精神;只注意死记硬背,不重视全面地、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特别是忽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1 认真听课,融会贯通

上课的听课效果不如人意:要学好任何一门学科课堂上的40分钟非常重要。可以说掌握知识大部分是通过课上40分钟来实现的,有的同学课上利用的不好。在课堂上,教师系统地讲解物理要领和定律,指导做实验,组织讲座探索新知识,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解答学生的难点,指明学习重点,还经常点拨思路,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做出良好示范。因此认真听课是我们学习中少走弯路,顺利学好物理的保证。

2 学好语数,垫石辅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R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对学好物理课的重要。

3 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10

关键词:课改基础有效方法

贵州省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省份,去年刚参加第一届新课改高考,总体下来还是成功的。本人从事高三化学教育,个人看来新课程化学高考复习备考应深入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贵州省“高三复习指导意见”,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理顺复习思路,把握复习方向,抓住复习重点,强化知识应用,重视能力培养,使学生通过复习了解化学学科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热点知识,达到《考试大纲》中对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能力的要求。本人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如何进行有效复习谈几点看法。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化学学科总复习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具备较强的应考能力是高三化学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选择复习内容和深广度。

作为高三教师在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分析近几年全国卷理综试卷中化学部分的出题特点,以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点为线索,按照“考点”、找出高考试题规律,指导整个高三复习过程。《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隐藏着高考试题规律。强调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导向,使复习备考方向更明确、重点更突出,从而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教学要求”和《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确定和选择复习内容和深广度,不猎奇,不搞“偏、难、怪”的内容,对“考纲”不一定要求掌握的内容(如化学与技术、结构化学等等选修内容),坚决不花太多的时间,对“考纲”中降低要求的内容,坚决不拓宽、不加深。总之,对于《考试说明》一定要认真研究,搞清楚《考试说明》说了什么?要求了什么?真正做到复习时到点到位,在高考中让学生考得轻松。

二、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

高考试题年年在变,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一点是始终不变的。对于化学复习教学,教师应以《考试说明》为纲,紧扣课本基础。首先要吃透课本,应让学生明白,最好的教学参考书是课本,它是知识和能力拓展的根源。其次要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但要熟记它们的内容,还要掌握它们成立的条件、运用范围及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现实生活及社会、生产科技等实际问题。再则要使零碎知识组织有序,使知识内在联系网络化、立体化,构建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便于对知识的记忆、调用、重组、迁移。根据对贵州省近3年来理综试题化学部分出题规律的研究,不同的元素应以不同的方式做出总结,如金属元素中的铝的知识点,可以以“考纲”的形式总结为三点:

1. Al、Al2O3、Al3+、Al(OH)3的基本性质及表达;

2.重视Al(OH)3两性的研究方法。

3.重视铝所代表的金属材料。

而非金属元素应体现该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常见的氧化物、常见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对应的盐等为主线,如对氮元素和硫元素的总结,可以以化合价为主线将上述知识串联起来,既复习了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又和氧化还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有效联系。

学生在归纳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老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评价,要求学生对每步转化都要尽可能有多个途径来实现,并书写反应方程式。

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明显,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自主学习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不论教师讲得多么细致,分析得多么透彻,总结得多么全面,考试的还是学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贪多,可选择少而精,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误之处,精心设计、巧妙编排。

四、选好试题,注意训练,优化讲评过程。

只要进入高三复习,针对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题型比较固定的特性,就得对复习部分的内容精选习题,依据“考纲”、考点、考题进行讲评,对习题进行归纳,包括题型、方法归纳,此后对错误较多部分进行相关题型的矫正性训练。通过上述训练,学生理综题型不再陌生,顺利过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尽可能地使差的学生变好,好的学生变优。下面是对一道题的讲评:

五、加强师生、学生的合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教研成员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切磋,资源共享,防止偏题、怪题和难题,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例如在复习离子反应专题时,大家经讨论一致认为,离子反应的本质问题就是要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哪些该用离子符号书写?哪些用化学式书写?归纳为:强酸、强碱、大部分的盐应写成离子符号,其它用化学式书写,特别要求学生识记常见的强酸、强碱和盐,显而易见,溶解性表就是其强大的支柱。换个角度,学生还应该识别,哪些是单质、氧化物、弱酸、弱碱,哪些难电离、易挥发和沉淀等。

2、高考常见题型是对离子方程式的辨析和离子共存等,对学生平时易错的、不易掌握的部分进行整理,重组,变换方式进行训练,如可以把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选择题设计成判断正误并改错等。

3、根据贵州省高考要求,离子反应中与反应物量多少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已经不做要求,但很多参考书中还在大讲特讲,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豪不犹豫地删去,大大节省了学生的复习时间并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11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学习方法 思维障碍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不能够完全掌握,要实现有机化学的教学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学习、打破常规。有关常规认知和现代信息理论研究证明知识信息渗透力越强,学生的理解力就随之增强,进而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据此可以系统归纳一般的学习程序:首先,学生要做到全面认知学习材料,进一步深入了解知识信息,全面掌握材料内容。其次,认真分析材料内容,并熟知材料中各个部分的意思及其深层联系。再次,根据之前所学,系统记忆,把材料中各个部分的内容有机结合,将所有知识信息融会贯通,提炼知识要点,列出大致知识提纲,结合之前所学,消化理解转为自己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所用。最后,反复消化学习,定时复习强化记忆。

1.有意义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

(1)图表学习法。

图表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归纳好的相关化学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从绘制好的表格和图形上可以清楚简明地分析相关知识信息,便于记忆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对不同的有机物结构、特性和相关用途的归纳整理,有利于掌握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2)系统学习法。

将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全面精简,进而系统化、精华化,形成联系紧密的知识网的方法就是系统学习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把所掌握的分散、独立的化学知识有效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系统的信息网,全面认知和理解有机化学知识。比如学生可以系统地将化学知识间的深层联系绘制出特殊的知识网,有利于加强记忆。

(3)规律学习法。

有机化学内容中的有机物间的化学反应复杂多样,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不同有机物间的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强化学习。比如及时总结各有机物间的化学反应规律、同系物间的规律等。

(4)比较学习法。

比较学习法就是比较有机化学知识中的相似相同和不同之处,即在不同有机化学物间找出相似及相同的地方,或者在相同或相似的有机物间找出不同。通过比较,更加及时准确地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误区。如通过比较碳水化合物及酸碱醇等,区别出所含基团的不同和特的不同,促进有效学习,避免陷入误区。

(5)结构学习法。

将所学的整体化学知识信息按照某种联系,如相似、相关或相反等关系,与零散的部分知识系统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例如醇类的羟基特性及其用途等结构分析。

2.无意义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

(1)联想想象学习法。

一般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无意义有机化学知识。无意义化学物知识相对孤立零散,可通过生活中的常识及无意义有机化学物间的相似和不同设定关系,进而加强记忆。比方说苯、四氯化碳分别与水混合后,有机物漂浮在上面还是沉在下面,这就联系到各物质间的密度大小问题。据此可以作类似深想想象并结合生活经验,“苯”和“笨”,两个字的结构近似进而形象记忆,竹在上木字在下,木头浮在水上,可以简单地记住苯在水的上层。也可以发挥想象,只要便于个人记忆理解就行。

(2)借助操作增强学习法。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动手实验,在个人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相关化学知识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深刻记忆。

(3)学生之间争论学习法。

教师教学可以设置不同的知识误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正确记忆,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学知识的组织策略是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

(1)列出经典实例,让学生准确理解基本概念的属性。

什么是概念呢?就是用符号所代表的拥有相同属性的一类事物。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基本的化学概念一般分为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实例和概念属性等方面。所以对于中学有机化学概念需要全面掌握,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定义和专属化学名称是不正确的,学生需要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丰富的思维过程系统认知化学概念。细而言之,通过教学中的实例分系,系统地对化学概念总结和归纳,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不同化学物间的相似特性,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在化学概念学习的一般程序中,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经典的化学实例和科学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倘若教学中实例不足,会导致学生仅仅是单纯地记忆了化学概念的定义和名称,对其属性不能够正确理解,不利于对化学概念的全面掌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的不同的化学实例,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全面理解。并通过实例的分析和科学总结让学生做到创新思维,在比较分析和思考中举一反三,正确掌握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加强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明确学习化学概念的基本特性及功能用途,等等。举例说明,如化学中同系物的基本概念,材料定义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或若干个CH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学习此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该化学概念,先说明同系物概念的基本属性,强调“结构相似”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原子团”两个关键。之后列举经典实例,进而引导学生对实例认真比较分析、归纳。如甲、乙、丙、丁等烷类化学物都有相邻烷烃,正因为它们结构上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原子团,所以它们互称为同系物。与此类似,学习烯烃时,可以让学生依据同系物概念的属性判断乙烯、丙烯、丁烯等烯烃,它们也属于同系物。

(2)依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中强化对化学概念的记忆。

许多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概念时,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要按照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学习,从基本到特性认知,层层深入,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化学概念的掌握,全面理解化学概念的深层次内涵,把握化学物质的本质属性。只有深入掌握了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才能做到概念意义上的扩延,思维创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摸索,善于总结和思考,才能打破有机化学的思维障碍。

参考文献:

[1]廖运章.数学应用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的调查与认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1,(01).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12

    一、更新复习教学观念改进复习教学模式

    物理复习凾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更新观念,要以学生为复习教学的“中心”,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整理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分析归纳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分析的例题,让他们理清思路,归纳解题方法,辨析差错;凡是学生能够评讲的内容,让他们自己去评讲,展开讨论,去糟存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而形成学生主动、教师引导的复习模式。为此,我们确立了“依据大纲和中考说明、紧扣教材、注重“双基”、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复习指导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复习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物理教学,大纲是根本,教材是依据。所以物理总复习要立足根本,依据教材,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都体现了这一明确的导向性,都是紧扣大纲和教材。以我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为例,考题基础题占70%左右,大部分试题直接源于教材中的习题和例题,中档题占20%左右,较难的题占10%左右,所有题目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和依据,有的题目就是综合训练中的原题。因此,物理总复习就要把握这一正确地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上,依据大纲和考纲,充分挖掘教材,决不舍本逐木,好高骛远,把精力花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上。

    (二)、复习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通过加工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总复习要立足教材,但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现行物理教材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先特殊后一般”的结构形式编写的,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便于新课教学。但是,到了总复习阶段,就应该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来考虑。要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串成线、连成网,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有一较为完整的认识,进一步辨别要领、概念、公式之间的相互连系与区别,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去把握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可分为:力、热、声、光、电磁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关键性的概念,可将其与其它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分类整理形成有一定结构的知识网络,这样对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间的相互连系与区别,使学生较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是十分有益的,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双基”复习,培养学生能力。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应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和创新,所以,在复习时要认真加强“双基”的复习力度,营造培养学生能力的氛围和空间,具体的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重视物理过程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有一个形成过程,在复习时,我们要把功夫下在“过程”上,帮助学生弥补过程差异,把知识形成过程的内涵和外延逐一引发出来,让学生自己清查整理。

    ⑵、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种训练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应用,而是要选择特定的典型习题来训练,在抓好‘双基’训练的同时又要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形成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⑶、重视课内外的密切联系。在复习教学时要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觉复习的潜能,不断提高复习的效果。

    (四)、注重物理实验内容的复习和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纵观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物理实验题的分数约占总分的20~25%以上,有些实验还渗透在其它题型中,这些题目多数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既考查各种基本仪器的使用、又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物理总复习要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复习,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二是要使学生弄清各种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在具体复习中,可以把相关的一些基本仪器或测量工具放在一起,让学生对照比较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异同点,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关键处教师要给予点拨,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还要注意训练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表达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来考查同一实验内容的应变能力,从而较全面的把握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应用物理知识型的问题增多,这在每年的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都体现了这一明确的导向作用。所以,物理总复习就更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益

    (五)、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在“精”字上下功夫。

    不管什么课都离不开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如何把讲与练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讲”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满堂灌”的一讲到底,更不能放任自流的只教学生“练”,可以边讲边练,也可以先讲后练。

    讲要“精”讲,精讲不是少讲,而是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把握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抓住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要讲清解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能力。

    练要“精”练,避免搞“题海战”。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大纲要求和考试说明精编习题,所编习题要有代表性,达到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练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总结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六)、注重优生的培养与差生的转化。

    在总复习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对差生的转化,要把转化差生的工作提高到提高国民素质和整体教育水平这一高度来认识。优生是我们的希望,差生也是我们的希望,不能把他们当成“尾巴”和“累赘”,要给他们更多地帮助和关心,在复习过程中让他们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认记抓起,逐步升华。要树立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生同样重要的观念,切记全面提高全民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这一基本教育原则。

    二、采用“三段式复习方法”,实施全方位的复习策略

    在中考复习中,我们建议采用:“知识再现——系统复习”、“巩固练习——分块复习”、“自查矫正——模拟考试”三段式复习方法,在每段复习中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章节知识与整体知识体系的关系、内容提要和例题分析的关系、经典常规解法和新颖特殊解法的关系。具体作法如下:

    ⑴、知识再现——系统复习阶段。这一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解决知识的覆盖面,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问题,在广度上力争不留疑问,切实抓好“双基”。在这个阶段中,师生着重要抓纲务本,系统复习,全面共讲,注重“双基”,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同时要依据大纲分清每个单元教材的“上限”和“下限”,在根据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研础复习方法,通过章节复习搞好章节的测试与评估,以便查漏补缺。在这一阶段复习中要把握好几个具体的操作方法:⑴、对学生比较模糊的概念,首先要剖析它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具有那些本质属性和概念所指的对象有那些。⑵、对学生有那些容易混淆的相关、相近或相似的概念,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揭示本质,强化理解。⑶、对不同概念的不同表达式,要从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⑷、对物理定律、定理和物理规律,要从内容的表述、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和运用条件几个方面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