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26 07:17:08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054-002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欣赏一处美景,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个地方是哪里呢?(我国广西的桂林)让我们和作者一同乘着木筏,走进这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板书:桂林山水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听配乐朗读,通过听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桂林山水之美。

2.分段朗读。

三、课文赏析

1.这篇文章作者写了桂林的_______和_______。(山和水)

师:同学们认为桂林的山水有名气吗?

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甲”的意思是第一,人们认为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这是对它的高度赞扬,如果不亲自去看看,怎么能理解呢?作者也兴冲冲地乘着木筏,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2.赏析第二自然段

水我们都见过,比如潺潺的小溪、湍急的河流,作者见过的漓江水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看课文,说说漓江水都有哪些特点?

生:静、清、绿(板书:静、清、绿)。

师:漓江水有多“清”呢?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指导学生用惊讶的语气读这个句子。)

师:连江底的沙石都看得到,漓江的水果然很清。

师:作者是如何来写漓江水的“绿”?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指导学生用感叹的语气读这个句子。)

师: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无暇:没有瑕疵。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把漓江水比作翡翠)。

师: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漓江的水绿得真美啊!

3.赏析第三自然段

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之美,那桂林的山又怎么样呢?

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大家观察这段和第二自然段在写法上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生:(1)开头也用了对比的写法。

(2)结构是一样的,都分别写了桂林山的特点。

师:桂林的山又怎样呢?

生:奇、秀、险(板书:奇、秀、险)。

师: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奇”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奇峰罗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形态万千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排比。

师:同学们能不能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真_____啊,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_。

生:学生举手回答

(例:___天上的云真美啊,像猫,像狗,像马。)

师:桂林的山有多险?同学们找到相关的语句。

生:桂林的上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危峰兀立:危:高。兀:高高的突起。指高高的山峰直直地耸立着,山峰笔直地挺立,感觉很危险的样子,形容山势险峻。

怪石嶙峋:有身体消瘦露骨、突兀的样子、山石形状奇特等意思。

看山势,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它虽然是静止的,却也给人徒增几分险峻之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的步伐,走进了桂林的山,尽管我们没有亲自到过,作者形象的描写,我们早已经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4.赏析第四自然段

师:山、水各有姿态,如果把山和水一起来观赏,又有怎样的姿态了?现在我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

谁起来给我们读一读这段?

生:学生举手读。

师:读得很好!

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同学们找找看。

生: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师: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

师: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

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师: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联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前后照应。

作用: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四、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怀着好奇心来观赏桂林山水,看到如此优美的风景,心中的喜悦便油然而生,所以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来表达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热爱和赞美)

五、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我国地域辽阔,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多不胜数。桂林山水只是这众多景物的一个缩影,我们看屏幕,欣赏一下祖国的美景,由衷的产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课文结构

桂林山水

总写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 清 绿

分写

山 奇 秀 险

总写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2

前言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园路地形、园林植物、城市景观的建筑和园林小品,它们共同影响着园林景观建设的设计成果,甚至影响一个城市形象的好坏。

“共生性”指一种物体和另外一种物体相互依赖的存在关系。在现代的城市发展环境中,人们生活的质量越来越高,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趋向于景观化环境。雕塑在景观小品中作为景观环境画龙点睛的重要设计元素,它们的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却是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在现今社会更是体现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由于雕塑景观小品设计一直无系统的规定,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量的城市景观雕塑的作品属于低劣或平庸之作,不仅不能美化城市环境,却能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环境的品质。

1.桂林景观雕塑与城市景观环境分析

桂林作为一个山水城市,城市社区和公园的景观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景观雕塑。一个好的景观雕塑蕴含的文脉信息和寓意,可以提升城市景观的文化品味,甚至会成为地标性形象标志,如:国内的广州“羊城五羊”、深圳“拓牛者”、国外的丹麦哥本哈根“美人鱼”雕塑、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而那些丑陋劣质、粗糙毫无内涵的雕塑则会大煞风景,破坏景观环境的美感沦为建筑垃圾。

景观雕塑作为公共空间中的一个产物,它的表现有时候仅仅成了一种权力表达,风格、造型、色彩多部分是靠部分人喜恶而定。桂林市中隐路的广源国际社区的《扶老》雕塑、象山公园的人物灯雕……这些都是给公众引来热议的雕塑。以上的景观雕塑在创造和选择放置环境时,没有考虑到公众的审美包容度,触碰和挑战公众的审美底线,没有考虑到景观雕塑和其所处的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2.实现景观小品与景观环境的共生性

景观小品是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景观元素之一,或以使用或以装饰的形式存在于各类园林形式中,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示着园林风采和城市形象,园林景观小品设计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味。实现景观小品和景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公共性。桂林的城市主要以山水闻名,在山水城市的城市公园和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中,保证公园景观小品和周边的山水景观环境的设施和谐一致。在景观雕塑的设计和决策中,加强群众的参与性,保证和桂林城市建设的步伐一致,注重其的在公众视野下的意志表达的艺术方式,需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2)艺术性。桂林要打造一个国际旅游城市,除了自然天成的山水艺术,在人为的景观上也需要与之相衬。我们可以从景观雕塑的选择题材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作为景观环境中画龙点睛的元素,尤其是文化品味的艺术载体,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和教化功能。设计师在景观雕塑作品创作中不能滥竽充数、按部就班,需要对桂林城市的时代动脉、地方文化的精神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合在一起,铸就有灵魂的艺术作品。

(3)地域性。在桂林城市中,每一个景观小品不是孤立的作品,特别是景观雕塑,它的设计更应该符合桂林地域性景观环境,在传承桂林山水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具有隔时空的印记坐标。创作地域性的景观艺术,就要求设计者对城市文化进行研究,可以从桂林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人情等提取桂北文化元素符号,取其文化精髓进行艺术创作,也只有具备本土的文化特征,才能够传承当地的人文精神。

(4)启迪性。景观雕塑是蕴含着作者当时的思想活动,在空间中,给人们无限的瞎想,给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给予无限想象。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就会给人传递一种积极的精神,具有启迪和教化的作用。

结语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3

一、“人人通、云教学”的引用,促使教师进入信息化进程

云教学系统为教师展现出六大板块,最重要的就是云盘。其空间大,应用文件非常方便。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自主编辑、搜索相应的教学知识,还可以整合其他共享的免费资源和教学知识。教学知识变得非常多,如文档、图片、视频和课件等内容多样化,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质的信息资源,解决了以往教学和备课过程中繁琐的下载问题和寻找,拥有了云盘,对于教师而言备课工作变得非常简单,消耗的时间也非常少。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划分层次分明的内容,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为了满足实际教学目标,设计优质的教学系统化程序。电子教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清晰,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应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云平台上电子教案资源实现共享化,在这一平台中,教师可以彼此借鉴依据,学生也可以结合网络平台获取有效的资源,促使学生与教师在互动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设计预习板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云盘中的资源划分让学生进行课前知识的预习。课前预习主要是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分析,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是新课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入掌控和理解新学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授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在云盘中获取的声音、动画以及图片、课件等内容进行整改,也可以直接进行知识教学,以此达到教学资源共享化的教学目标。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设计新的题目,还可以结合云盘中具备的资源为学生设定课下作业。在设计板块云教学的过程中,这一界面可以有效展现出教师教学工作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材,如设计教案、预习作业、增加课件、设定作业、课后复习等,以此达到“无纸化”办公,同时不但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资源。

二、“人人通、云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常态化的在线教学服务

云教学依据其独有的优势逐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从一点一滴中改变着以往的语文教学形式,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吸引教师和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兴趣教学的背景下,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达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桂林山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A习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现桂林相应风景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下桂林所在的区域和实际景象,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文章中哪里应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的语言展现形式有什么特点;文章整体都在歌颂什么;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等问题。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沟通,对话如下:

教师:课前欣赏了桂林山、漓江水的景色,并且阅读了文章《桂林山水》,现在你们结合文章和自己对图片的理解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一下你对桂林山、漓江水的印象吗?

学生一:桂林的山真是千奇百态,有的像馒头、有的像树叶、有的像鸡蛋。我非常喜欢那里。

学生二:漓江的水太美了,绿绿的,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美极了。

学生三:漓江的水真诱人,远远望去,一片碧绿,仿佛那是一幅风景画,不忍去破坏它的宁静;又如一位休憩的少女,那样的安逸。

学生四:桂林的山太可爱了,这是山的世界,山的海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各不相让。

……

教师:是呀,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秀水奇峰相互映衬,美景尽收眼底。下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天下第一美景。

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被教师集中到一起,此时进行教学工作可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三、人人通、云教学应用分析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效应;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03-02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品位越来越高,客源市场划分越来越细,旅游产品随之多样化,生态旅游因此应运而生,并以迅猛发展之势成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管理略作探索。

1.生态旅游的迅速兴起

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它是指游客在欣赏和浏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享受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生态旅游具有以下六大特征:一是旅游活动以大自然为舞台;二是生态旅游内涵孕育着科学文化高雅品质;三是旅游活动以生态学思想作为思想依据;四是旅游活动载体具有多样化特色;五是旅游者高强度参与性的活动;六是增强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品质的旅游。

生态旅游体现了人类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企盼从现代化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繁杂而喧嚣之中暂时解脱、求得松弛,获取大自然之沐浴,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所以这种以回归大自然为目的旅游活动格外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森林公园和保护区3000多个,总面积4亿多公顷。在美国,每年有3亿多人次去国家森林公园野营、度假。而日本把国土面积的15%划为森林公园,每年去参加生态旅游的人数高达9.3亿人次。德国政府提出了“森林向全民开放”的口号,全国有60多处森林公园,旅游收入达数十亿美元。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増长最快的部分。

我国的森林公园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旺。自1982年9月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后,到1996年底,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已有269处,全国各级森林公园总数810余处,经营面积达720万公顷。生态旅游遍布27个省、市、区,形成了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网络体系,年接待中外游客近亿万人次,旅游收入达数十亿元。这几年,前往各地森林公园的中外游客每年以30%的比例迅速增长,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有数十亿人次参加生态旅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它在传统的山水观光旅游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其生态旅游资源异常丰富,遍布各县,共有景区50多个,面积130,000多公顷,而且旅游资源的功能多种多样;有的景区可供度假,有的景区可疗养保健,有的景区可水上游乐,有的景区可作科学考察,有的景区可探险观奇,有的景区可了解民俗风情,有的景区各种功能兼而有之。

(1)山岳生态景区:兴安猫儿山高山生态景区、

(2)森林生态景区:桂林国家森林公园、龙胜花坪保护区、灵川古东生态景区、尧山森林公园

(3)漂流生态景区:资源资江五排河、临桂宛田的漂流、漓江

(4)赏花生态景区:恭城桃花、尧山杜鹃

(5)农业生态景区:桂林农业生态园、恭诚月柿节、大圩草莓种植园、龙胜龙脊梯田

(6)河湖生态景区:青狮潭水上娱乐度假、全州天湖水库、永福板峡水库、两江四湖、兴安灵湖

(7)徒步探险生态景区:漓江沿岸、灌阳太子山、千家洞观光探险小区、猫儿山龙胜的矮岭温泉、全州炎井温泉、平乐仙家温泉、恭城峨山乐园民族风情小区、龙胜银水侗寨、资源车田苗寨、八角寨独特的丹霞地貌等已成为生态游的热点。

大桂林生态旅游圈业已形成,生态旅游正如火如荼,给桂林旅游带来了新的活力。

2.生态旅游效应分析

从正面效应看,生态旅游已带来了以下的变化:

2.1 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据统计,桂林市有11个自然保护区,9个国有林场,3个集体林场15万多个集体林场,它们大多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过去,桂林林业部门主要从事单一的木材生产,就林业论林业,致使许多林场长期处于边远、封闭、贫穷的边缘线上。兴建对外开放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为林场走出林业,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一条发展的道路。目前桂林市各县旅游业接待游客的总人次中,森林生态旅游占绝大比重,游客人数年攀升。

2.2 改善了森林公园和保护区的自身条件。发展生态旅游是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达到持续利用,保护好生态环境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保障农业丰收和维护生物基因库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境内丛林密布,她是漓江,资江的主要发源地,也是柳江的主要源头之一;花坪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100多种,活化石银杉就在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也不计其数,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珍稀动物有瀰猴、红腹角锥、白鹇、大鲵等;青狮潭水库水源林保护区森林面积共5万公顷,其水系发达,水源丰富,是漓江主要发源地之一;而保护区中的青狮潭水库库容水6亿多立方米,可灌溉面积2.92万公顷,每年秋旱季节,靠水库有计划放水,调节漓江流量,对保证桂林至阳朔的旅游通航和沿江人畜饮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些林区实行有计划的开发将更能发挥其生态效益。

2.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増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发展建设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而整体上改变了原有的偏僻、贫穷、落后的状况。如龙胜各族自治县属国家林业局重点扶贫县之一,开发矮岭温泉和森林旅游之后,特别是近年来,桂林至龙胜的二级公路修通后,使行车时间缩短将近一半;该县饮食业由200多家发展到400多家,旅游宾馆的床位从2300个增到近两万个,林业部门也成立了森林旅行社,旅游业成为全县财证收入的支柱之一,旅游区周边的农民依托旅游摆脱了困境。随着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正日益扩大,这将更有力于龙胜经济的发展;资源县也是个边远贫困山区县,在1990年以前全县的财政收入和人民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木材生产,1990年之后,该县在抓好林业生产的同时,以林业为依托狠抓旅游业的开发,前后推出了资江漂流,八角寨,宝鼎瀑布等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休闲,度假,带动了商机,饮食业,旅店业,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县的商品零售总额由3800万多元增加到超亿元,年递增率为16.8%。目前这两个县已成为大桂林生态旅游重点县,旅游正为他们带来滚滚财源。

2.4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桂林的三山两洞一条江早已成为过去,桂林生态旅游景区为大家提供的游山玩水、清奇新颖、抒怀、高尚娱乐、消除烦躁、去除疲劳的闲暇去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是桂林山水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桂林山水的延伸,是构成大桂林旅游圈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3.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对策

生态环境具有正负双重效应,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管理。如果管理得好,生态旅游能促进地方和保护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 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能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如果管理不当,生态旅游将给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不良的损害。为此,有效的发展策略与管理措施有:

3.1 科学认识生态旅游,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在于对生态旅游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首先,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点的一种形式,必须满足旅游需要,提供使游客满足愉悦的旅游经历。同时,生态旅游要使游客对自然环境破坏的程度控制到最小。可持续发展是既能够满足当今的需要,而又不牺牲今后世代自身需要的能力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活动。

3.2 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建立生态旅游区环境伦理道德观。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在'99世博会旅游促销及全国旅游市场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必要性,他指出:"注意和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使旅游者更加关注生态、体验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使生态旅游点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桥梁"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态道德教育,使生态旅游者从“污染源”变为“环境保护卫士”。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在生态旅游区内设立具有环保架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如建立生态景观解说系统及废物收集系统,设立环境保护和卫生指示牌等;②建立生态监测站,对旅游区的环保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信息;③利用媒体进行环保宣传,包括编写旅游指南和旅游活动道德标准,作为门票的一部分发给游人;④安排植记念树等活动,组织游客清洁环境,使旅游者直接参与到生态保护活动中去。

3.3 强化生态旅游区规划,控制开发建设项目。在已建立的森林公园中,完成总体规划的不到三分之一,多数公园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对生态旅游区的开发项目没有全盘考虑、严格限制,而是一哄而上,修路建房,大搞建设,使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同时,开发随意而盲目,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所以,发展生态旅游首先要对旅游区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资源特色、保护范围和市场定位,从而保证利用、保护和开发的有机统一。

3.4 精心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产业体系。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生态旅游产品,是扩大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一,这些产品一要有特色意识,既要能打入旅游市场,又要在同类产品中独树一帜,在自身资源特色上下功夫。二要有市场意识,根据市场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三要有超前意识,根据未来发展的趋势来设计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争取潜在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 《桂林地区森林旅游总体规划》 (1996年) 桂林地区林业局

[2] 《生态旅游学>》 卢云亭 王建军合著 旅游教育出版社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5

艺术是对生活的创造,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艺术具有惊人的魅力,它让多少人如痴如迷、魂牵梦绕。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它将磁铁般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学应该探究其艺术性,将艺术引进语文课堂,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乐于参与的活动。小学语文虽然内涵丰富,然而它要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而语言文字作为符号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而枯燥的,因此,语文教学更需要讲究艺术,从而使语文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焕发艺术光彩。

一、老师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将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要想教学生学会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教师自己也必须先学会用标准语音说话,必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艺术,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课堂上,时而以画入境,如临其境,时而以读入境,以声传情,渲染气氛,老师给学生示范能使学生学会运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每节课都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言、结语、讲述、点拨、小结都力争明晰、富有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巧设悬念,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学生一听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马上接着说:“什么地方?”说完板书:桂林。“哦!”学生恍然大悟,大家议论纷纷。从没到过桂林的学生产生了疑问:桂林在哪里?那里有什么风景?而到过桂林的学生则大谈桂林风景之美。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桂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她的美丽吸引了广大的中外游客。谁知道桂林什么最吸引人?”到过桂林的学生马上回答:“桂林山水!”我接着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接着板书课题:桂林山水。这样的导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让学生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设计教学,引发师生情感共鸣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教课入“情”,学生读书才能入“境”。教师讲课时要带着一股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也像老师那样投入情感,达到倾情阅读。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带着感情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情境——一个又阴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光着头,赤着脚,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卖火柴。再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的身世、她是怎样卖火柴的,让学生体会到在那贫富悬殊的社会里,小女孩受尽了欺凌和痛苦。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大年夜街头的情景,体会富人们是如何欢度佳节的,再让学生把穷富两方对照,联系起来体会,唤起全班学生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闪亮明旺的大火炉、冒着香气的烤鹅、点着几千棵明晃晃的蜡烛的圣诞树,并且启发学生与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处境对比,然后把课文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进入作者创造、教师再创造的情境中,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再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的艺术,抨击那个压迫人的不合理的社会,以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下,学生的情感也随同老师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积极地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如在指导学生给《再见了,亲人》一课划分段落时,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将全文分为两段,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分(与教学参考书一致);一种是划分为四段,学生是根据话别对象的变化来分:先写跟大娘告别,接着写跟小金花告别,再写跟大嫂告别,最后写跟所有人告别。课堂上双方据理力争,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理由上,后者都占了优势。经过认真分析,教师要及时表扬,同学们两种说法都对,因为各自都有道理。学生们各自带着胜利的喜悦,学得有滋有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讲究教学艺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6

科学实验也已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半脑得到锻炼,这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准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 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较高。它对从事社会职业,比如工业、农业、教育、军事和科学研究等都有极大的 好处,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类的潜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 都是实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除有关部 门切实抓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 教学的新路子,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美术课要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 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 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 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图案基础――写生变化》一课 ,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我同时在投影上用彩笔画出简化的鱼、兔子,几何化的松鼠、青蛙,夸 张的小猪、梅花等,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 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 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 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 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 ,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 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 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 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 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

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二)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 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 设计。

例如,在上《色彩与感情》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 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00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

上《标志设计》一课时,正值香港回归之际,我在课前先制作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案,上课开始时 即把图案亮出,逐个提问:这是什么标志?它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发言踊跃,兴致很高, 导入新课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又比如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先问学生是否游览过漓江?游览漓江有什么感受?然后放《 桂林山水》的风光录像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使他们知道,原来自己就生活在这人间仙境里。再问: 作为桂林人,难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家乡美景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跃跃欲试,同时增 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 一次课的强烈欲望。 论文之舟

我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画了一幅水 彩风景画――美丽的桂林山水。星期天,你可以背上画夹去写生,去把桂林这人间仙境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 画,回来对你的亲朋好友说:桂林真的很美,桂林是我们的家乡,爱护要靠大家,桂林的山美,水美,人应该 更美。”这样的结课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 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的感受。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7

关键词:图文对照;学法指导;观察能力;理解;开发智力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98-02

看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文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画图时为了帮助学的理解课文,反之理解课文有加深了观察能力,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事物如实、生动地记述下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看图学文"是由图和短文组成的,图是教学的重要凭借之一,不同于其他课文的插图。教学这些看图学文,要处理好形象的图画和抽象的文学之间的关系,体现图文紧密结合的特点,而且要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回反复,做到由图入手,图文结合,才能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在教学中,可以按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细看,精读,多想,勤学"有机的相结合,下面结合我教学看图学文《桂林山水》谈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

1.细看

从图入手,指导学生认真细致观察图画,对图上的景物有个整体的感知,看懂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当我揭示了课题《桂林山水》一文要观察的是一幅图画,画的是壮美迷人的山水,指导看图时要注意观察顺序,可让学生作动向观察,先看水,再看山,最后是山水交融观察的顺序。体现了对景物识记的顺序,观察不是单纯的知觉,里面有思维和感性的因素。因此,观察的有序,体现了思维的有序。也设计了三个问题: (1)图上主要画了什么?(2)你看到的景物是怎样的?(3)画中的主要事物是什么?在讨论后,要求学生对这些感知的事物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分析、概括,老师小结:"山和水是图画的主体,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水:平静清澈,竹筏,小船是行走的,鱼鹰正被渔人赶下水,有游山玩水的游人,绿树红花,山间云雾。"最后把图中山和水联系起来,体会山环绕着水,水倒映着山的意境。这样,通过边观察边思考,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对这一幅桂林山水图画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激发了兴趣,为下一步阅读课文打下基础。由形象到抽象,理解内容。看完图画再阅读课文,学生由形象感知进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精读

图文对照,体会文的含义对照图的内容,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看图,深入观察画图时对照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从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领略课文的内容布局结构,品味精美的语句,图文的巧妙结合,相互印证,本文以(总-分-总)的顺序描写,着重在分述桂林的山水。2.1 初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读课文第一节可以概括了解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读第二节,第三节可以具体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读课文第四节可以理解为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2.2 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像......像......;桂林的山真险啊......),这样,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明显突出,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排比句的感情,比喻的恰当,用词的准确,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优美简练的写作方法,体会桂林山水的美,这种美感使学生在品味语句的过程中受到深深的感染。

2.3 细读课文,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提问:"桂林的山和别的名胜山、水有什么不同?"这个思考题,学生踊跃根据课文回答,培养了学生观察的精细,思维的灵活,有学生问:"作者为什么拿漓江的水和大海,西湖的水来比?"细读课文,引导思考;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其动,有奇特的美,这是对比产生效果,这是作者写作目的,还有"我们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这一句,作者是先从水的感受上,再观看到山的境景中,从"水"到"山"的观察顺序,使学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用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很容易接受知识,细读课文,揣摩重点句段,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多想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想,着重体会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再用准确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抓住课文中有关的词、句、段。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例如;第四节"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人觉得游赏以后回味无穷。老师提问;"假如你到了桂林,划着小船游赏着这奇特的山水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使读者看着图画以身临其境,好像感受到那轻轻的水,奇特的山,体会到了祖国河山的美好。这空中、山间、江上、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这美的空间,在学生想象中如遇仙境,在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人间天堂,图文所表现的美感,使学生回味无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勤写

让读和写有序的结合起来,只有读懂课文,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灵活的运用到写作方面上,学习作者在看图学文中的写作特点,可以模仿作者是怎样表达图意的,又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用简练精美的语句描述,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一处景物,确定材料后,围绕主题写作,强调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8

一、网络激发了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传统的语文课堂,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网络进入语文课堂,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如教学课文《虎大王开会》时,很多学生对生活中的动物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文中十多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惊呆了,动物世界如此神奇,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班级的同学没有一个到过桂林,如果只通过朗读课文去体会,并不能更好地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于是,我将学生带入了网络世界。在课堂伊始,我播放美丽的桂林山水的情景,并配乐朗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当学生看到桂林静静、清清、绿绿的水,看到江底的沙石,看到那水绿得像一块块无暇的翡翠,看到倒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看到游客划着小船,在江面上尽情地玩耍,学生忍不住发出啧啧称赞;我再让学生欣赏桂林奇特、秀丽、险峻的山峰,各种各样的山,像巨象、像老人、像骆驼……孩子们流连于美丽的山水间,沉浸于桂林美如画的风景中,看完录像,孩子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我再让学生读课文,谈感受。再来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利用网络创设的优美情境,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求知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真正做到了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后有自己的见解。

二、网络更新了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网络,让学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更新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网络具有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的阅读开辟了新的方式,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是以往,老师要让学生查一下“长城”、“赵州桥”“鲸”的资料,那学生可以难上加难,要么到图书馆去查,要么问家长或是同学,可得到的资料十分有限,甚至不准确。现在有了电脑,学生想要得到类似的材料轻而易举,而且十分准确。因此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很多方面,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学课文,获得相应的知识,从而得到有效的锻炼。如在教学《赵州桥》一文,我让学生先查阅“赵州桥”的有关资料,再查阅她的设计者李春的材料,再来学习课文就显得容易多了,学生对“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网络改变了评价手段

布鲁姆认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在网络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学习,小组合作,解决了不少学习问题。借助教学平台,教师安排的当堂测试能很快地检测他们的学习结果,学生也能得到更加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如教完《景阳冈》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武松的“武艺高超,嫉恶如仇”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我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办一张“水浒群英传”的“电脑手抄报”,举行一次“电脑手抄报”比赛。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制作成“电脑手抄报”,然后通过网络平台,让同学们给网络作品――“电脑手抄报”评分,通过同学们自己的评价手段评出精英作品。又如在教学提问中,有的同学回答得好,这时候,计算机就会出现一个可爱的喜羊羊,翘起大拇指,像在对他们说:“你真棒!”此时学生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喜悦。而那些基础稍微差点,回答没有达到要求的同学,计算机则会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喜羊羊的表情变了,它微笑着,好像在对同学说:“没关系,继续努力!”而对那些上课不认真的同学,电脑则会出现“灰太狼”对他们进行批评。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动画形象来评价学生学习,让学生乐于接受。网络兼顾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陈旧的评价方式得到了变革。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网络教学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逐渐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扉,逐渐在每一所学校生根、发芽、成长,让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化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9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提高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才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教师设计出精当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提供深入探究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思维台阶,使学生积极思维,进入情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问题的设计要新颖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尽量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出乎意料之外,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找答案。如,在教《画鸡蛋》一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后问学生:你想知道画鸡蛋的这个人物是谁吗?他为什么要天天画鸡蛋?这样开篇,学生就带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很快就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为阅读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的主动求知欲望。

二、问题设计要有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如,教学《鸬鹚》一课时,我这样描绘:湖面上静极了。夕阳的余晖倒映在湖面上,像撒下无数碎金碎银在长长的光带中闪烁着、跳跃着。一只小船轻轻地在湖面上行驶,湖边已经炊烟四起,这时正是晚归的时候。你除了听到竹筒点水的声音外,还听到别的声音了吗?学生马上就能想到渔翁在轻轻地唱着歌。唱的是水乡人民喜获丰收的歌曲。这样做,能使学生较好地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在想象中同老渔翁分享快乐。

三、设计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设计问题既不能超越儿童思维发展的可能性,也不能一味顺应儿童现有的知识水平。如,教学《田忌赛马》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引导学生质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取胜吗?如果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快得多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经过思考就会明白调换出场顺序也是徒劳的。通过这样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明白孙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一创新,不仅要有胆识,还要善于观察、分析。

四、设计问题要选择最佳的角度

从不同的教学目标出发,就能设计出各样的问题。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如果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欣赏桂林山水之美,设问的角度应该是:桂林山水美在哪里?如果教学的目的重在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设问的角度则应是:作者是怎样表现桂林山水之美的?

设计问题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研究,精益求精,形成完美的课堂教学艺术,就能完成语文教学的训练思维,提高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10

关键词:阳朔旅游市场;分析;定位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080-02

阳朔素有“中国地球村”的美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阳朔的自然风光。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被誉为“中国旅游名县”,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人。

1 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1 广西旅游市场分析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列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随着旅游的逐步发展,其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广西全面启动泛北部湾旅游合作,深化了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的合作,构建由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共同组成的环北部湾旅游合作联盟以及由北部湾及中国南海周边国家组成的泛北部湾旅游合作联们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广西和同盟双方正积极加速发展在旅游交通、旅游项目投资、旅游促销和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者往来便利化、旅游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合作。国内方面,广西加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同周边省份的合作日益加强。按照已经实施的《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06年―2020年)纲要》,到2020年广西将构筑形成“4纵6横3支线”的路网格局,对建立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桂林旅游市场分析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有着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顶桂冠,被誉为国际旅游明珠。桂林是国内旅游发展最早、最成熟的旅游目的地。自1973年发展旅游业以来,桂林旅游日益成熟独立。特别是近几年来,桂林旅游持续稳定增长。

表1 2004-2008年桂林市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一览表

年份

项目

20042005200620072008

接待总量(万人次)1111.431205.081337.9515251600

增长率(%)――8.4311.03145.5

旅游收入(亿元)50.1457.9568.7585100

增长率(%)――15.7518.6323.2%18

资料来源:桂林市旅游局

1.3 阳朔旅游市场分析

阳朔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的方式已由过去单一的观光游发展到今天的乡村游、修学游、生态游、文化游、访古游、探险游等多种休闲游览方式,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近几年来,阳朔旅游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阳朔旅游已驶入“快车道”,旅游接待量持续快速上升。

表2 阳朔县旅游接待人数统计表

年份项目2004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同比(%)同比(%)同比(%)同比(%)

接待人数(万人次)320.2353.510.4%41517.4%516.324.4%558.28.1

其中入境人数(万人次)38.563.865.7%8228.5%86.65.56%88.21.8

接待过夜人数(万人次)63.368.878.29%138.54101.2%142.720.2%165.315.9

其中入境人数(万人次)13.8718.331.9%26.4844.7%26.425%----

资料来源:阳朔旅游局

2 国内游客调研统计

2.1 抽样说明

本次调研采用简单随机不重复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的调查方式,运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地点选择在阳朔西街,调查主要针对游客市场。调研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09年11月24日和11月25日,在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1份,其中有效问卷183份,无效问卷8份,回收率达95.5%,有效率达91.5%。

2.2 游客人口统计因素分析

2.2.1 性别和年龄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阳朔游客中男女游客比例相差无几,其中男性95人,占52%,女88人,占48%;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和31-40两个年龄段之间,占总数的78%,其中21-30岁58%,31-40岁20%。

2.2.2 受教育程度和职业

从统计结果来看,高学历游客占总体的比例很大,游客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本科学历所占比例最高占39%,其次是大专占3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5%,高中及以下占22%;职业构成以公司职员和学生为主,分别占34%和30%,其次是政府工作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均为6%。

2.2.3 收入水平

统计显示,各收入阶层分布相对均衡。其中,游客的月收入在800-1500,1501-2500元所占的比例最大,均为22%,其他收入阶层中800元以下19%,5000元以上15%,250100-3500元12%,3501-4500元10%。

2.3 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2.3.1 旅游方式和重游率

统计显示,旅游者出游方式分别为团队游客57%,散客43%,两者比例相当。且大多数游客是第一次来阳朔西街旅游,其中第一次占51%,第二次38%,三次及以上11%。这说明阳朔旅游产品种类丰富,产品参与性较强,旅游重游率较高。

2.3.2 认知途径

调查显示,游客对阳朔的认知途径主要是通过亲友或同事介绍,占48%,这说明口碑介绍在旅游宣传中的重要性;样本中网络占18%,说明阳朔要加大对网络的投入和重视;其余为电视广播占15%,报纸杂志占8%,广告/宣传品占2%,其他占9%。

2.4 游客需求分析

2.4.1 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目的

根据统计,各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分别为山水风光占62%,乡村风情占21%,建筑艺术占7%,歌舞表演占5%,地方土特产占5%。这说明山水风光和乡村风情等自然淳朴元素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吸引力。很大一部分游客到阳朔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观赏山水景观,占44%。没有特定目的放松心情的占20%,品尝民间饮食占11%,欣赏民族工艺品占8%,体会民间习俗占7%,体验歌舞表演占5%,体验农家生活占5%。

2.4.2 最喜欢景区和印象最深的溶洞

通过分析,漓江为最受欢迎的景区,受欢迎程度为41%,其次是西街32%,印象•刘三姐18%,遇龙河15%。在较著名的溶洞景区中,银子岩最具特色,给游客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占49%,其次是七星岩19%,芦笛岩11%,丰鱼岩11%,聚龙潭10%。

2.5 修正参考

鉴于市场调研时间相对较短、地点集中等原因,此次调查没有设计英文问卷,并且调研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在对问卷进行了调研统计分析后,还将参考《阳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10)》和《十里画廊总体规划(2006-2020)》的市场调研结果进行市场分析预测。根据历年统计数据和调研结果:阳朔的入境游客以港澳台、日韩、东盟(特别是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为主,欧美客人相对较少且主要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由于这些国家的游客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所以在进行市场地位时,应充分重视这些市场。且阳朔观光游览仍占绝对多数,而度假休闲游客也占到相当比例,并且绝大多数游客表示对中国的农耕文化感兴趣,特别是对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的高收入的国内游客群体,以度假休闲为目的来到阳朔的占到了调查总数37%。在游客消费趋向上,则主要集中在景点游览,其次为饮食。游客的消费情况与景区的旅游资源与产品结构、服务档次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快景区的形象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在阳朔各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上,排名前五位的景点为大榕树、印象刘三姐、西街、月亮山、遇龙河,说明大榕树、月亮山、遇龙河在市场上已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有了一个较好的市场声誉的初步基础。在旅游项目设置方面,大部分的游客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游览项目,而更愿意参与到带有一定体育锻炼性质的休闲类的旅游项目中,强调参与性。

3 旅游市场定位

3.1 客源空间分布

阳朔的游客以广西区和广东的旅游者为主,特别是桂林本地和临近的南宁、柳州、玉林等地的旅游者以及广州、惠州、深圳。其中桂林本地游客占全部广西游客的比例高达48%,其次是柳州16%,玉林13%,南宁11%。而广东各市县中前三位分别是广州60%、惠州12%、深圳10%。

3.2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2.2.1 国内主要客源市场分析

(1)广西。广西区内的客源市场是整个阳朔县的最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特别是桂林和附近的柳州、玉林以及首府南宁。桂林至阳朔高速公路于12月19日竣工通车。桂阳高速路使桂林交通网更加完善,缩短了阳朔与桂林、南宁、柳州等的交通距离。柳州城镇总人口200万人,是广西乃至整个西南的工业重镇,而且毗邻桂林,居民收入较高,来龙胜旅游较为便捷。玉林人口547.17万人,经济发展迅速。南宁是广西区的首府,市区人口245万人,居民收入高,出游市场庞大。这四个广西城市是阳朔最重要的区内客源市场,此外,除这三个地市之外,邻近桂林的河池以及广西东南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市也应被视为近中期需要重点开发和渗透的客源市场。

(2)广东。广东,特别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在内的珠三角地区,是广西最重要的国内客源市场,同时也是桂林重要的客源市场,游客量仅次于广西区内的游客量。广东和广西不仅在文化上有很大相似和相同之处,经济和交通等方面联系亦很密切。

广东是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居民不仅收入高,而且有出游习惯,且重游率相当高。近几年,来自广东的自驾车游客也逐渐增多,成为桂林自助旅游市场上最重要的客源流之一。特别是2008年12月19日,桂林至阳朔段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使桂林市与珠江三角洲的距离进一步缩短。桂林高速公路网的日趋完善,将使桂林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为加快桂林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阳朔都应该把广东市场作为最重要的区外客源市场进行宣传和开发。

(3)京津唐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京津唐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等大中城市是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地,尤以京津和沪宁杭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出游能力较强、出游距离较远。

虽然这两个地区距离桂林距离较远,但和桂林交通联系方便,桂林到上述地区均有数条航班开通,根据最近几年桂林旅行社行业所反映的情况看,这两个地区是目前桂林国内旅游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基于以上分析,上述两个地区是阳朔县今后需要重点渗透开发的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11

关键词:桂海碑林;石刻;保护;开发

一、桂海碑林石刻资源概况

桂海碑林博物馆坐落于桂林市七星公园公园内月牙山西南麓,其所辖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群,现有唐至民国时期石刻213件,其中唐代1件、宋代111件、元代1件、明代42件、清代26件、年代无考32件,是桂林石刻最集中的地方,著名的石刻有:唐《张浚刘崇龟杜鹃花唱和诗》、宋《元・党籍》(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整反映宋代“元・党争”的实物资料)、宋《石曼卿饯叶道卿题名》(现今所见石曼卿唯一书迹)、宋《狄青平蛮三将题名》、宋《米芾程节赠答诗》、宋《龙图梅公瘴说》等。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桂海碑林石刻的保护现状

1.表面溶蚀。据调查,桂海碑林所辖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群约 25% 以上石刻表面均存在此类病害,部分危害较为严重的石刻乃至仅存轮廓。在雨水、岩溶水和漓江洪水等的腐蚀和冲刷下,石刻内部的可溶性物质发生溶解,溶解后的物质随水流动被带离岩石表面,久而久之,在岩石内会产生溶孔和溶蚀裂隙,造成岩石结构松散,石刻文字模糊。

2.表层剥落。根据剥落物的形态,可以分为粒状剥落、鳞片状剥落以及片状剥落等形式。岩石本体存在的节理、裂隙是导致起甲和空鼓的内因,裂隙的存在又为可溶盐的渗入提供了渠道。对剥落石片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剥落区内部的无机盐含量高于其他部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可溶盐的不断重结晶以及水的冻融是造成剥落的主要外因。

3.岩溶覆盖。当含有石灰岩溶蚀物的水经岩石裂隙渗出时,在流淌过程中,随着水分的挥发和水源的减少,过饱和的碳酸钙会析出并沉积在岩体表面,覆盖石刻,影响石刻的艺术表现力。大面积的钙质沉淀物往往多见于石刻的上部、侧壁、出水口及向下的区域。

4.石刻商品研发经费不足,缺少专业研发人员。目前桂海碑林没有专门从事石刻商品研发的专业队伍,投放在石刻商品研发的资金很少,景区内从事的石刻讲解的导游和石刻旅游商品买卖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良莠不齐,对于石刻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三、桂海碑林石刻文化保护开发的策略

(一)严格遵守相关法规

石刻是一种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资源,任何只利用不保护,或无节制的开发利用,都会加速石刻的损毁和消亡,从而也就使石刻文物利用、石刻山水旅游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桂海碑林石刻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使石刻在桂林山水旅游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必须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对桂林石刻进行合理的利用。在桂海碑林的保护范围内,严禁新建与保护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严禁在石刻碑面上乱刻乱划,未经批准严禁在风景名山新刻那些不伦不类的石刻及造像。其次,必须制定并实施桂海碑林石刻保护规划,采取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实施对桂海碑林石刻的总体保护。

(二)桂海碑林石刻开发遵循原则

1.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原则。石刻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高品位文物和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必须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对石刻进行旅游产品化时,必须处理好桂海碑林石刻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现阶段,为使桂海碑林石刻发挥最大的作用,除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法规外,可以考虑采取以下两个措施:一是区分石刻保护区和石刻旅游开发试验区。在石刻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景区,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石刻旅游开发试验区。保护区内,限制游客接待量,暂时不进行任何与旅游相关的活动; 在试验区内,在对石刻周围的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和石刻损毁承受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基础上,可以尝试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和新材料,对石刻进行相关的讲解、介绍、临摹、拓刻、翻新、装饰、复制工作,创新相关的石刻旅游纪念品。二是制订近期、中长期石刻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在已有的基础上,建议对桂林市的石刻资源调查进行一次更为全面的调查和摸底,并将其按保护的紧迫程度和旅游开发可行性的原则进行归类分档,并尽行相关的基础和专题研究,为石刻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设计专门的桂海碑林石刻文化旅游线路。在石刻资源开发中,应该促进行业和部门的协作,协调文物、文化、旅游等各相关部门及与政府的关系,加强行业和区域合作,策划推出“桂林石刻精华游”、“桂林石刻文化游”等精品旅游项目,统一经营,共同受益。此外,开发中还应注意连点成线,以形成规模,可从不同的需求出发设计多条旅游线路。例如,桂海碑林是全国宋代摩崖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可以结合这一优势,推出以宋代桂林人生活为主题的“石刻中的宋代桂林人生活游”。又如,桂林石刻中以山水游记居多,又可以设计以山水文化为主题的“石刻中的桂林山水游”。总之,要通过点、线结合的方式,尽量将石刻资源集中的景区、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让游客了解桂海碑林石刻的概况和相关价值。

3.创新石刻宣传手段。应该结合桂海碑林石刻旅游资源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销方式,如拍摄桂林石刻文化为专题介绍片、记录片; 发行专门介绍桂海碑林石刻文化的书籍和画册、明信片、挂历,制作石刻旅游标志,制作石刻旅游景区专门网页,在国内其他同类型的石刻旅游景区进行营销,在石刻资源集中的靖江王府景区、桂海碑林博物馆进行相关的学术活动、学术报告。总之,要设法扩大对外影响的载体,加深旅桂游客对桂海碑林石刻的印象,进而招徕游客。

参考文献: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12

〖HJ1.0mm〗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一学习模式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我们实现课改的必经之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教学门径,其具体做法如下:

1.激发兴趣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根本就无法实现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首先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语:“同学们想不想去旅游观赏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呢?如果想去的话,你是想去看山呢?还是看水?也许有人说,我想在一次旅游中既能看到奇丽的山峰,又能观赏秀美江水,要往哪里去呢?请跟着老师来看看'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吧!”板书《桂林山水》。一阵导入语将学生弄得心血来潮、激情似火。

2.鼓励发现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小学阶段的儿童求知心切,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就会更加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同样以《桂林山水》为例,抽学生朗读课文。“哪位同学能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大家欣赏?”一位同学站起来津津有味、有声有色地朗读着:“看见过……玩赏过……”“哇!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老师也仿佛置身于漓江之上,看到了清澈、透明的漓江之水。还有哪位同学能把老师和同学们带到'桂林的山'上去游览一番呢?”见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朗读,老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同学们朗读得那么好,现在请你们再仔细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谁能发现'漓江的水'与'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有的同学说“我发现'漓江的水'有三个特点,文章用了一个排比句把漓江的水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有的同学说“我发现这个排比句中'静”'清“'绿'这三个字最能生动而又简洁地体现'漓江的水'的特点。”“是啊!我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桂林的山'也有三个特点,那就是'奇”险“秀'。”通过鼓励和引导发现,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3.交流合作是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交流合作是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探究的一种学习形式。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勾通、相互协作、相互探讨,可以起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在某些情况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仔细辨读下面每组词语,看你有什么发现,照样子积累词语。越多越好。

1、红彤彤亮晶晶笑眯眯 2、人山人海各式各样无边无际

3、千军万马七嘴八舌三心二意4、南辕北辙异口同声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