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

时间:2022-07-29 13:03:34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我国对土地的利用强度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由此引发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突出和严重。近几年,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受污染的耕地约占我国耕地总量的 8. 3%.土壤污染会直接导致土壤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破坏土壤的正常功能,最终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和减产,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高达 1 200 万 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 亿元[1-2].土壤中污染物还会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等过程进入人体,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产生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健康损害。土壤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土壤的污染防治已成为环保工作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

 

文献计量学是对各种类型文献的数量、品质、结构和运用上的研究与分析,是研究学科结构、预测学科发展趋势最有效的理论方法之一[3].近年来,土壤修复领域发文量持续增长,但从文献计量角度研究其发展动态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便科研工作者准确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了解该领域的整体情况,把握未来的研究方向。

 

2. 2 土壤修复文献的年度分布

 

文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土壤修复文献的年度分布见图 2.

 

根据文献计量学理论,对某一学科、某一专题的论文按发表年代进行统计分析可从时间概念上了解该项研究的发展情况[4].国外土壤污染研究是在经历土壤镉污染造成的“骨痛病”等环境事件后,于 20世纪 60-70 年代才步入正轨。与发达国家相比,当时我国的土壤环境问题不突出,相关研究很少。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壤环境问题逐渐显现。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壤背景值调查和环境容量研究等工作。20 世纪 90 年代,土壤环境问题逐渐加剧,1997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我国耕地污染较重,有 1 000 万 hm2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引起了国家和学者的重视,并从此成为热点方向。从图 2 可看出: 国内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85-1999 年,年度文献量很少,始终在个位数徘徊。2000 年则是污染土壤修复探讨与研究的转折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迅速升温,年发文量直线增长,直到 2011 年,文献量达到了631 篇。随后 2 年的年度文献量基本保持了 600 篇左右的稳定态势。这可能是由于近几年我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加剧,相关报道频频爆出,国家投入大量治理资金进行该领域的研究。

 

以下内容设计文献范围不再包含专利,而包含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期刊文章,共 3 367 篇。

 

2. 3 主要作者

 

土壤修复研究具有一个庞大的作者群体,涉及作者 6 012 名( 包含所有合著者) ,其中发文 20 篇及以上的作者 8 名,10 篇及以上的有 10 名,5 篇及以上的有 29 名,发文仅 1 篇的作者 4 424 名。平均合作度1. 79,即平均每篇文章有约 1. 8 名作者合作完成。

 

一般来说,某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就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普赖斯理论,核心作者中发文量最多作者所发论文量( Nmax) 与发文量最少作者所发论文量( Nmin) 之间有如下关系[5]:Nmin= 0. 749 × ( Nmax)1 /2( 1)利用式( 1) 计算得出,本领域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应为 Nmin= 5. 7 篇,因此可以判定发表 6 篇及以上的作者方可成为本领域的核心作者。从检索结果可知,核心作者共 129 名,占作者总人数的 2. 15%,他们对本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重要的作用。但是,核心作者发文占总篇数的 35. 7%,低于理论值 50%,这提示核心作者还需继续提高发文量[6].

 

2. 4 主要研究机构

 

研究和分析文献作者所在的机构或单位,可揭示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而且有助于从侧面了解本领域研究人员的分布情况。

 

将研究机构中的二级机构归于一级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归于中国科学院。著录发文机构共 1 067 家。发文 100 篇及以上的机构 3 家,50 篇及以上的机构 10 家,10 篇及以上的机构 94 家,它们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在 94 家研究机构中,高等院校 81 家、科研机构 10 家,其发文量分别为2 063 篇和 571 篇。高等院校不仅所占比例大,而且发文量多,在土壤修复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仅1 篇的机构693 家,占机构总数的64. 9%.发文量排在前 10 名的机构见表 2,中国科学院居首位。

 

2. 6 主要期刊在检索范围内,刊发本领域论文的期刊共 541种。刊发论文量50 篇以上的期刊共3 种,共发文249篇,占期刊发文总数的 13. 4%.限于篇幅,仅列出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较高的 10 种主要期刊,如表 3 所示。影响因子常用来评估同一研究领域不同期刊的相对重要程度[6,8] ,但有时未必尽然。在这 10 种期刊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其前身《农业环境保护》

 

2. 7 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是揭示论文主要内容的重要方式,是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利用关键词词频分析可以从成果数量的角度反映出该研究的热点和弱项[10].

 

近几年,出现了可进行此项分析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同时也开始利用高频词汇归纳研究热点[11].在3 367篇文献中,共出现关键词 6 156 个,篇均关键词1. 83 个; 关键词出现 16 519 个次,平均每个关键词出现 2. 68 次。关键词平均频次等于关键词频次除以关键词的个数,此值越高,说明关键词的分布越集中。

 

出现频次排在前 50 位的关键词见表 4.在污染物种类中,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污染。含有金属的关键词有“金属矿山”、“重金属积累”、“重金属富集”等,共出现 894 次。在金属污染中,含有镉或 Cd 的关键词有“农田镉污染”、“有机态( Cd) ”等,共出现 314 次; 含有铅或 Pb的关键词共出现 234 次; 含有铬或 Cr 的关键词共出现 146 次; 含有铜或 Cu 的关键词共出现 141 次; 含有锌或 Zn 的关键词共出现 103 次; 含有砷或 As 的关键词共出现 75 次,这说明目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较多。含有有机污染、多环芳烃、石油、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PAHs 等、氯酚、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关键词共出现 597 次。含有农药的关键词共出现69 次。( 注: 带引号的名词为精确匹配,不带引号的名词为模糊匹配,下同)在修复方式上,含有植物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574 次,含有原位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34 次,含有微生物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71 次,含有电修复或电动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71 次,含有化学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30 次,含有物理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7 次,含有异位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2 次,含有淋溶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1 次。这说明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电动修复较多,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淋溶修复较少; 在原位修复、异位修复方面,以原位修复研究较多。

 

土壤修复关键词随年份的分布见表 5.有关土壤修复技术方面的关键词随年份的分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技术在某一年的热门程度。从表 5 可看出: 关于植物修复的关键词最多,且随年份的增加呈波动中增长的趋势。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降解和转化作用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一项新兴的污染治理技术,具有修复成本低、对土壤无扰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12],因此相关的研究也较多。

 

有关微生物修复的关键词从 2004 年起,开始出现,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近 2 年略有下降) .一般说来,实验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因修复条件较为理想化,干扰因素极少,其修复效果很好。近年来,微生物研究发展较快,给生物修复技术带来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前景,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发表的相关的文章也逐年增多。

 

土壤电动修复是一项新兴绿色原位修复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后处理方便、二次污染少等一系列优点,正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由表 5 可知: 近年来关键词“电( 动) 修复”不断出现,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是该技术又存在许多不足,如该技术不适用于渗透性较高、传导性较差的土壤; 实验过程中金属电极易腐蚀,修复完成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较大改变等,诸多不足限制了电( 动) 修复土壤的研究与发展,近年来虽然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发表文章仍然不是很多。

 

关键词“化学修复”从 2000 年到现在不断出现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国内学者一直在关注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但是因为化学修复会破坏土壤性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不是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物理修复”在2003,2011,2012,2013 年分别出现过几次。

 

关键词“淋溶修复”只在 2009 年出现过 1 次,说明污染土壤物理修复和淋溶修复的相关研究很少,相关学者对此的关注度不高。土壤修复可分为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两种形式。原位修复是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由表 5 可看出: 关键词“原位修复”出现的频率比“异位修复”的高得多。原位修复可以对污染物就地处置,使之得以降解和解毒,不需要建设昂贵的地面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和远程运输,操作维护起来比较简单,还可以对深层次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相关研究也会日益增多。

 

3 结 论

 

本文检索了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与重庆维普数据库,共得到有效题录 3 911 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1999 年以前论文数量增长较慢,年度文献量很少,始终在个位数徘徊。 2000 年以后呈急剧增长态势,从 2000 年的 19 篇增加到 2011 年的 631 篇,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关注,该领域具有一个庞大的作者群体,涉及作者 6012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领发文量、影响因子位居首位,《安徽农业科学》刊发 89 篇,位居第二。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居首位。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物质主义,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大学生,信度,效度。

分类号 G449

1 引言

物质主义(materialism)原本是一种哲学观念即“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与“唯心主义”相对立,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即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现代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用法中一般把它定义为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人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强调借助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和对奢侈品的消费来体现个人的价值和生活意义,从而提高幸福感。对物质主义的测量使用最广泛的是Richins和Dawson于1992年编制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aterial values scale,MVS),把物质主义区分为三个维度:以获取财物为中心(acquisi-tion centrality)、通过获取财物追求幸福(acquisi-tion as the pursuit of piness)、以财物定义成功(possession-defined success)。MVS被大量研究证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翻。迄今为止,国外不同学科尤其是社会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领域已经涌现了大量关于物质主义的研究,而国内关于物质主义的实证研究还极其缺乏。

事实上。中国人同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物质主义的影响,因为物质主义是伴随中国现代化历程而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念。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我国逐渐盛行起来,这种趋势在青年群体当中尤其明显。因此物质主义是现阶段中国人价值观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对它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国内目前尚无物质主义的测量工具发表,为有利于国内物质主义研究的开展,本研究拟在大学生群体中对MVS进行中文版的修订。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预测选取武汉某高校普通心理学公共课课堂本科生172人,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67份,有效回收率为97.1%。其中男生54人,女生106人,未标明性别的7人;文科生87人,理科生76人,未标明文理科的4人;年龄17~23岁。正式施测选取跨校辅修心理学的本科生和普通心理学公共课课堂本科生共286人进行施测,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8.6%。其中男生107人,女生167人,未标明性别的8人;文科生147人,理科生117人,未标明文理科的18人;年龄18~24岁。

2.2 研究工具

采用Richins和Dawson于1992年编制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VS),包括以获取财物为中心、通过获取财物追求幸福、以财物定义成功三个维度,共18个项目,采用Liken 5点量表计分,从“很不同意”到“非常同意”。Richins对44篇文献的元分析发现,MVS总量表σ系数范围为0.77~0.88,平均为0.85,各分量表的平均σ系数为0.73、0.75、0.77。

Richins和Dawson认为,物质主义水平高的人渴望更高水平的收入,更加自我中心和自私,且生活满意度更低翻。参考他们的研究模式,本研究采用生活满意度、被试渴望大学毕业工作后的月收入以及对意外获得的10万元钱的花销方式作为修订后问卷的效标。其中,生活满意度的测量采用Di-ener于1985年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with life scale,SWLS),共有5个项目,该量表迄今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50多个国家应用过,被广泛地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万元钱的花销方式有7种。分别是:买我想要或需要的东西、捐赠、给或借给朋友或亲戚、旅游、还债、存起来或投资、其它,让被试填写他们将在每种方式上分配多少钱。

2.3 研究程序

首先请两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各自将量表项目由英文翻译为中文。并通过研究生小组讨论确定中文译稿。然后请两位英文专业的研究生将中文的问卷回译为英文,与原问卷进行比较后,确定最初的预测问卷。预测后对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问卷修改后确定正式问卷。正式施测后对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与信、效度分析。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l 1.5和LISREL8.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项目分析

对预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将题总相关以及临界比率(critical ration,CR)作为项目区分度的分析指标。CR的求法是将所有被试按照总分由高到低排列,取得分前27%的被试(167x27%=44名)为高分组,后27%的被试(44名)为低分组,对高、低分组被试在每一项目上的得分进行;检验。题总相关及CR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所有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显著(p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运用SPSS11.5。对预测所获得的167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0.774)和Bartlett球体检验(p

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运用LISREL8.30统计软件,对正式施测所获得的282名被试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预测数据得到的三因素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检验数据的拟合程度来考察修订后物质价值观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各项指标中可看出,物质主义的三因素模型可以接受,表明修订后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4 信度分析

修订后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的仅系数为0.792,三个因子的α系数分别为:0.649、0.671、0.626。间隔四周后,对正式施测中的90名被试进行重测,得到82对有效数据,重测信度为0.830。表明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3.5 效标关联效度

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物质主义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83**),与被试渴望的月收入呈显著正相关(r=0.224**)),与买自己想要或需要的东西分配的钱呈显著正相关(r=0.178**)),而与捐赠(r=-0.154**))、给或借给朋友或亲戚(r=-0.135**))、还债(r=-0.139**))分配的钱均呈显著负相关。这就说明了物质主义程度高的人渴望更高的收入,更自私,更少关心他人,生活满意度更低。此结果与Riehins和Dawson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修订后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4 讨论

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修订后的结构与原量表的结构基本相同。仍可提取“以财物定义成功”、“以获取财物为中心”、“通过获取财物追求幸福”三个维度。可解释总变异量的53.72%,完全支持原作者的理论构想。与原量表有所不同的是,中文修订版删除了原“以财物定义成功”维度下的2个项目。原“以获取财物为中心”维度下的1个项目以及原“通过获取财物追求幸福”维度下的2个项目。删除的原因是对预测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时发现这几个项目或者具有双重负荷,或者在所有因子上的负荷均小于0.4,或者不能归属于任何一个因子,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文化差异和翻译的问题,本研究的翻译虽然在表达上尽可能忠于原文的意思,但有些句子的意义让中国被试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今后在量表的翻译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琢磨和探讨。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3

一、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分析与思考

自从新课改后,生物学科在高考理综卷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而且主要是增加了生物实验题,新的考试大纲规定,学生必修部分(必修一、必修二)的实验有19个,选修的3本教材中每本书侧重一个实验.老师要在规定的课时数下完成全部实验基础的教学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生物实验部分会出现很大的缩水.相比于物理和化学,生物题在试卷占30%,其他各占35%,所以学校安排的课时数也是比较少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性的讲解实验部分,其他实验只能讲讲理论,实验步骤也只能靠学生脑补.

1.教师对实验的指导能力没有权威性

现在的生物实验要用到较多的专业仪器,由于之前高中阶段并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所以仪器的缺乏是导致教师实验指导能力不足的客观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师很少会去自己探索实验操作和最优实验设计,就算存在专业设备,也会出现连老师都不会用的情况,这是教师缺乏指导能力的原因.

新课标体制下,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无疑是给生物实验教学设置了一道障碍:因为工作量大课时少,所以不能每个实验都详细讲解;有的学校会因各种客观原因无法完成相应的实验,只要求学生记住结果就可以.例如选修1中有一个实验:玫瑰精油的提取,主要是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粗提取玫瑰精油.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水和油的混合物,等到冷却就又会分成油层和水层.因为实验主要涉及的器材有蒸馏瓶、沸石、锥形瓶、电烤炉(用来提供热源)、石棉网、玻璃导管、温度计等等,在实验中还要特别谨慎,避免玻璃器具爆裂等危险的发生.有的学校就不会让学生进行实验,害怕学生搞坏器材出现危险等,这样一来,选修1实验的设置也就没了意义.其它几本选修教材也设置了这样“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实验,例如“腐乳的制作”等,学生认为贴近生活和社会,所以学习兴趣很高,而且新课标规定只要选其中5-7个进行研究实验,就会给2个学分.但是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学校没办法达到要求,所以目前大部分高中都不开设有实验的选修,长此以往,便也失去了选修教材的意义.

2.实验标准提高与课堂实际不符

传统的实验一般流程是:提出问题,做出实验设计,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课改之后对生物实验的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做出实验设计前提出自己的假设;在实验完成后进行交流,准备做进一步的探究等.一般老师会按照流程走,在实验设计环节进行指导,但是单单给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注[HJ1.45mm]意事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就将花费70%的课堂时间,那剩余实际实验的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在这种情况下,小地区的老师会选择忽略动手实验,以理论为主.

二、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提高生物实验的研究水平

目前,课堂效率低的现象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尤为突出,针对此,学校应把生物实验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部分,同时加大力度保证其实施.教师之间也应该相互学习,交流心得.教师在准备讲解实验之前,可以组织同学科老师一起进行预实验,找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到解决方案,以避免在实际课堂授课过程中有连老师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影响课堂效率.通过老师之间集体实验,还可以在实验操作中创新、优化,教给学生最新的知识,提高生物实验的研究水平.尤其是县区级的高中,由于设备不齐全,教学水平有限,更可能在生物实验教学上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能尽自己所能在有限的环境下保证对生物实验的积极性.可以通过组织生物实验教学研讨会,邀请同区域的特级骨干教师作为嘉宾,围绕高中理综试卷上的生物实验部分进行研讨.

2.生物实验教学依循高考导向

在课堂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找到侧重点,依循高考大纲的要求有轻有重的安排生物实验教学的课时.近年来高考中对于生物的考查趋于多样化,不仅有实验原理等理论知识,还要求实验设计的步骤,可能出现的结果等实际操作过程,甚至有的还需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试卷的改革暴露出学生的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答案离标准答案差的太多,尤其是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表述上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上.比如有的实验,学生直接使用“实验组有影响,对照组不变”等套话来预测实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得分的.所以要在有限的课时数中,重点讲解高考大纲要求的探究性实验,保证学生的得分率.

3.注重实验总结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4

关键词:富营养化;净化;生态修复;水生植物;植物浮床

1 引言

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农田排水的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1]。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后,水中藻类以及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消耗,进而使水中鱼类等其他生物缺氧死亡,水质恶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2]。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策略多样,笔者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净化修复方式,旨在为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提供参考。

2 富营养化水体成因

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积累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关于其富营养化物质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指的是内因,主要指的是水体自身的深度、流速、循环周期等[3],其中水体越浅,水体流速越慢,循环周期越长则更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第二类为外因,主要指的是人为因素,且人为因素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占据主要成分,其中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农田排水导致的面源污染,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的盲目施用;其次,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以及植被的破坏也会造成水体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因此,根据富营养化水体多样化的成因,可为其防控或修复提供参考。

3 防治措施

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为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因此,可首先采取预防策略,减少营养物质的富集,避免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其措施主要包括减少外源营养物质的输入以及清除水体自身营养物质。其次,在已经形成富营养化的河流中可采取修复策略,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种,物理方法可采用更换水体、促进水体流动、引入外源水进行稀释以及河道疏浚等措施;化学方法主要指的是添加一些试剂等,可包括除臭的氧化剂高锰酸钾、自由氯、二氧化氯和臭氧等,除藻剂硫酸铜、二氧化氯等[6],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成本较高,且易产生副作用,生物修复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因此被广泛引用。

3.1 减少外源营养物质

富营养化水体的成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其中外因即外源营养物质的输入同时也是绝大部分富营养化河流的成因,因此,控制或减少外源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有助于从根本上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其具体的防控策略主要包括制定相应环保策略;控制农田污染,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排放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实行截流,减少其对水体的污染[4]。

3.2 清除水体自身营养物质

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水体不断累积的过程中,会促进藻类等的异常繁殖,恶化水体环境,因此,可采取人工打捞富营养化生物,减少水体营养物质的累积量,但其只适用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初期,且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且富营养化水体的底泥中所含有的大量营养物质会不断向河水中释放,因此,可向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投加铝盐抑制湖底的磷释放,改善水质,底泥疏浚,即把富含磷的湖泊底泥表层挖掉,也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但费用较高[5]。

3.3 生态修复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是通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水生植物以及部分水生动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素进行降解、吸收和转化,逐渐降低水体中有机物浓度,消除水体污染,最终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生物修复可自发或人工设计建立并受控[7]。

3.3.1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种类多样,向富营养化水体中投加合适的浮游动物不仅可取食水中大量繁殖的藻类等水生植物,避免其与水中其他生物争夺氧气,减少生物因缺氧导致的死亡量,且浮游动物的投加还可进一步丰富水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其自我恢复功能。

3.3.2 细菌

水体本身含有部分细菌等微生物可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但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时,其细菌数量较少或环境条件限制其大量繁殖,从而净化能力较弱,因此,可向水体中投入人工培养的高效微生物,调节水体环境以促进其大量繁殖,从而增强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

3.3.3 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包括引入植物、动物、微生物,其中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引进植物进行修复不仅成本低,效果显著,且生态效益较高,值得广泛应用。水生植物种类丰富,按生态类型,可分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飘浮植物等,不同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具有不同的效果,筛选适宜不同水体的水生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1)沉水植物。沉水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有金鱼藻、轮藻、狐尾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较为显著主要依赖于其各部分均可以从水中吸收养分,因此即使水体中养分较少依然可以维持生命,继续生长,因此与其他植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且种类丰富多样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植株引种提供了较多的选择空间,可依据不同植株的净化效果合理选择。

宋福等[8]研究发现伊乐藻、苦草、狐尾藻、菌齿眼子菜、金色藻、范草、轮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均有显著去除作用。田琦等[9]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金鱼藻、伊乐藻、苦草、菹草、马来眼子菜 5 种不同种类沉水植物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能力,结果表明,金鱼藻和马来眼子菜对总氮的去除能力较强,对总磷、总溶解态磷的去除能力上,金鱼藻、菹草明显优于其他植物,综合来说,金鱼藻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优于其余4种。

沉水植物整株都沉于水下,对光照的接收能力较弱,其生长繁殖也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大量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植物的选择可采取搭配引种,避免植物的过于单一,提高其净化效果。

(2)挺水植物。挺水植物在水体的净化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首先取决于其较大的生物量,生长繁殖需吸收大量养分,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其次,挺水植物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不仅可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比如香蒲、水葱、芦苇、菖蒲、黄花莺尾、水生美人蕉等,其合理的搭配种植可显著提高其观赏价值,同时,部分挺水植物还具有食用价值,如慈姑等,因此,挺水植物以其多种价值共有的特性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黄时达[10]以灯心草、芦苇和菖蒲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水体净化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灯心草去除能力高于芦苇、菖蒲。朱华兵[11]研究l现香蒲净化系统对TN(总氮)、TP(总磷)的去除率分别66.0%~92.8%、77.0%~93.8%,因此,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较强。徐秀玲等[12]研究鸢尾、香蒲、菖蒲这3种植物对由低到高3种不同浓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率,结果发现这三种植物均对浓度为中等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最好,其去除率分别为88.8%、77%、82.2%;鸢尾对由低到高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总磷的去除率鸢尾为70%、87.7%、77.5%,菖蒲为54%、80%、55.8%,香蒲为44%、60.5%、61.6%。说明3种植物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均有净化效果,且不同植株存在差异,综合对氮磷的去除率分析得出,鸢尾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显著高于香蒲。

衣十妹[13]选取7种挺水植物探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全氮(TN)、全磷(TP)、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高锰酸盐指数的修复效果,结果发现不同种类植株对同一指标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且同一植株对不同指标的去除率也有较大差异,菖蒲和水葱对氮的去除能力较强;花叶芦竹和水生美人蕉对磷的去除能力较强。水生植物不仅对氮磷具有去除能力,同时其自身还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研究发现黄花莺尾、水生美人蕉和慈菇体内积累的氮磷量较高,说明其可以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显著改善水体,7种植物底泥中的全磷含量始终低于对照,说明挺水植物可吸收底泥中的磷,有效避免水体环境中磷的释放。

(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也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以水葫芦和浮萍最具代表性,一般来说,水葫芦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净化效率与污水中氮、磷营养的浓度存在较大关联,研究发现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随着营养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若氮、磷负荷过高,超过其吸收速率,则净化效率反而降低[14]。蒋艾青[15]研究发现,水葫芦对城郊富营养化水体鱼塘中的NH3-N,NO3-N,COD,TN去除率分别为70%,88.1%,56%,73.1%,说明其对硝态氮的吸收效果最好,此外,水葫芦对多种重金属元素也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可有效降低水体中重金属含量。水葫芦浮生水面,相比其他植株具有较强的光照优势,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更为高效。

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的高低同样会影响水葫芦的吸收效果,张春雨[16]研究发现放有水葫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钾含量均降低,且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水体中,氮含量分别降低85%,72%,84%;磷含量分别降低94%、88%、89%;钾分别降低了96%、95%、95%,说明水葫芦对营养物质浓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较好,且对磷、钾的净化效果优于氮。因此,可根据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合理选择植株。

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种类以及各营养物质的浓度均会影响浮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发现:在水体中氮素较高时,浮萍优先选择吸收的是氨氮(NH+4),当氮素含量较低时,浮萍会选择吸收其他形式的氮,如硝态氮等,蒋跃平等[17]研究同样发现浮萍对氨氮和硝态氮的最大吸收速率和亲和力存在显著差异,其对氨氮的亲和力和吸收能力都优于硝态氮等其他形式的氮。然而,水体中氮浓度过高也会抑制其对氮的吸收[18],主要因为高浓度的氮会使浮萍细胞膜发生极化反应,抑制阳离子传输,对浮萍生长产生影响。

3.3.4 建立植物浮床系统

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无副作用、价格低廉和易操作等特点,是当前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研究的热点[19]。而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生态修复方法―植物浮床技术,由于它运行简单,成本低,易管理,且所种植株不仅可具有观赏价值,同时还可具备食用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与使用者的青睐[20]。植物浮床技术是以浮床为载体实现高等植物在水面的种植,并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聚集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不同植株其净化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水蕹菜适应强、生长快、氮磷去除率高,可大范围推广用作建立植物浮床系统[21]。

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浮床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适应性很强,试验存活率可达 99% ,且根茎叶生长效果比土培更好[22]。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铵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 COD 均有去除效果。黄婧等[22]研究发现水蕹菜浮床对湖北大学环境工程污水(沙湖水)TN的吸收量为73.06 g / m2,对 TP 的吸收量为20.21 g/m2,唐林森[23]研究发现水蕹菜浮床对武汉市郊带有大量生活污水排入的池塘水TN的吸收量为82.95 g/m2,对TP的吸收量为11.58 g/m2。可见,水蕹菜可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营养成分,对水体的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水蕹菜还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可大力推广其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水蕹菜不同品种间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胡雄等[24]以大叶青梗、细叶青梗、大叶白梗、柳叶白梗4个华中地区常见的水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品种水蕹菜对水体净化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大叶白梗水蕹菜去除氮磷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余3个品种,因此,可大力推广其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果不仅存在品种差异,同时其栽植密度以及采收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黄海平等[25]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10 g/L的栽植密度对水体修复效果显著好于其余密度,且此时水蕹菜长势也最佳。贾悦等[26]研究发现水蕹菜每2周、3周、4周后采收一次其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去除存在差异,且采后水蕹菜的留茬高度不同,对水体N,P的吸收量也存在差异,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每21 d采收1次、留茬15cm的采收方式效果最佳,且采后水蕹菜对水体的适应能力依旧较强,对其正常生长影响较小。

水蕹菜较耐高温,低温下生长缓慢,因此,在冬季浮床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受限,水生蔬菜水芹和豆瓣菜为喜冷凉性作物,其在浮床生态系统的应用可大力弥补冬季低温浮床植物的匮乏问题。胡绵好等[27]以水芹和豆瓣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两者在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水体中均可以生长良好,且对水体的净化效果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处理20 d,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NH+4-N、TP、CODMn、Chl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86%、69.39%、90.45%、95.03%和89.81%,豆瓣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NH+4-N、TP、CODMn、Chl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27%,67.95%,89.98%,95.38%和91.28%,可以看出其对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具有显著的净化作用,且采收的水芹、豆瓣菜符合食用标准,不影响其产品价值。因此,可大力推广水芹、豆瓣菜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净化水体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向文英等[28]以水芹为生态浮床材料探究栽植密度以及基质的不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影响。结果发现水芹生态浮床对TP的去除效果随着栽植密度的加大而增强,水芹浮床的基质不同其对TN的去除也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发现陶粒基质的去除效果优于黄砂基质,因此,在选用不同植株建立浮床系统时可充分考虑其不同因素对水体艋效果的影响,进而建立最佳的植物浮床系统,使净化效果达到最优。

4 展望

目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正日益严重,其不仅危害水质,还会造成溶解氧减少,危害水生动植物的安全,其治理策略主要有浮床技术,主要植株有蕹菜、水芹、豆瓣菜等水生蔬菜,引种水生植物,如黄花莺尾、水生美人蕉、慈菇以及水葫芦浮萍等,均能显著降低水中的全氮、全磷含量,改善水体,且植株也能产生一定经济价值,但对于源头治理作用较小。目前,水体富营养化主要由农业的面源污染引起,因此,接下来可以大力倡导减量施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其不仅能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更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有利于农业长远发展的举措。

参考文献:

[1]袁志宇,赵斐然.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学控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3):57~59.

[2]魏述勇. 人工湿地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高爱环,李红缨,郭海福.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 肇庆学院学报,2005(5):47~50.

[4]董 镇,唐俊芳.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危害及防治措施与修复技术[J]. 江西化工,2005(2):22~25.

[5]郭培章,宋 群.中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案例研究[M].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3~9

[6]刘 革.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 中国水产,2009(10):68~69.

[7]张捷鑫,吴纯德,陈维平,等. 污染河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2005(2):178~181.

[8]宋 福,陈艳卿,乔建荣,任久长. 常见沉水植物对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的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1997(4):50~53.

[9]田 琦,王沛芳,欧阳萍,等. 5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研究[J]. 水资源保护,2009(1):14~17.

[10]黄时达,杨有仪,冷 冰,等. 人工湿地植物处理污水的试验研究[J]. 四川环境,1995(3):5~7.

[11]朱华兵.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及对底泥营养释放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11.

[12]徐秀玲,陆欣欣,雷先德,等.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比较[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1):8~14.

[13]衣十妹. 北方常见挺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14]严国安,任 南,李益健. 环境因素对凤眼莲生长及净化作用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1994(1):2~5,27.

[15]蒋艾青. 凤眼莲对城郊污水鱼塘的净化试验[J]. 淡水渔业,2003(5):43~44.

[16]张春雨. 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17]蒋跃平,葛 滢,岳春雷,等. 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J]. 生态学报,2004(8):1720~1725.

[18]张虎成,田 卫,俞穆清,等.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2):11~15.

[19]宋关玲.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27):8597~8598.

[20]李艳蔷,姜应和,李兆华,等. 陆生经济植物浮床去除富营养化水中氮素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8):103~107.

[21]林启存,冯晓宇,黄 卫,等. 水蕹菜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11~10113.

[22]黄 婧,林惠凤,朱联东,等. 浮床水培蕹菜的生物学特征及水质净化效果[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2):92~94.

[23]唐林森. 湖北农村地区富营养化水体的人工生态浮岛技术修复研究[D].武汉:长江科学院,2008.

[24]胡 雄,谢从新,何绪刚,等. 几种空心菜在富营养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和去除氮磷效果比较[J]. 渔业现代化,2010(3):9~14.

[25]黄海平,谢从新,何绪刚,等. 密度和收割对水蕹菜净水效果的影响[J]. 渔业现代化,2012(1):22~26+39.

[26]贾 悦,李秀珍,唐莹莹,等. 不同采收方式对富养化河道浮床空心菜生物产出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1(6):1091~1099.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实验报告;修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71-02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涉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植物解剖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植物解剖实验的内容包括:(1)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有丝分裂、组织的类型及植物各器官的结构等。(2)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形态描述,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加强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及对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2)通过完成实验报告,验证并理解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达到对所学内容总结和巩固的目的。实验报告内容的科学设置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完成实验内容,将课堂内容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实验课程的效果。近几年,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设计、实验报告册的修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4]。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在参考总结相关课程《实验报告册》修编成果[2]的基础上,修编了《植物解剖学实验报告册》,并且通过2年的试用,对《报告册》内容进行了完善。以下对本《报告册》特点及应用结果作简短报道,希望能为相关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植物解剖学课程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园林、草业及农业资源类专业的必修课,每年为相关专业25个左右班级的学生开设该课程,课程计划46学时,实验课20学时,分十次完成。该课程有统一的大纲、指导书[4]及完整的考核体系。通过多年的努力,该课程曾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但是,实验报告一直沿用传统的图画本或实验报告单方式,报告内容根据不同老师的要求而不同,主要是绘制结构图并注字。该实验报告单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不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不能将实验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2)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结构图的绘制,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在没有搞懂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参照挂图进行结构绘制,出现只要图画好了,植物学实验成绩就高的错误倾向,影响了实验课程的效果。(3)实验报形式单一不能够完整地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完成及总结情况,削弱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

二、修编《实验报告册》的特点及优势

1.实验报告册的形式及内容多样化。根据试验大纲的内容,本实验报告册设置了10个实验。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学生在了解实验目的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及实验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绘制结构简图并注字、完善结构简图的部分内容、根据实验内容完成表格、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填空,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对课程关节内容进行总结等。该实验报告册形式多样化,解决了以往所使用实验报告单中报告形式单一的缺点,能够比较系统地总结和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状况,较好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材料结构特点的实验态度,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结果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实验的效果。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材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本报告册实验报告内容及形式多样,如:在植物输导组织这个实验中,学生需反复地观察比较南瓜茎横切面和纵切面切片才能完成实验报告中所要求的(1)绘制所观察到的导管纵切面简图。(2)绘制筛管、伴胞横切面简图并注字。(3)完形填空等内容。新修编《报告册》,在保留传统的、以永久切片的观察为主的实验方式之外,采用了使用新鲜材料制作徒手切片为主的实验报告内容,如:在植物细胞及组织相关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使用西红柿、土豆、辣椒、洋葱等材料;在根、茎、叶结构相关的实验中,我们增加了以洋葱、豆芽、蒜台、芹菜、天竺葵等为实验材料。在制作切片、观察比较相关结构基础上,完成不同形式实验报告的内容。通过这一过程,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及实验设计能力。

3.利于资料保存,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以往的实验报告单,每个实验为一页报告纸,实验报告只记录了实验结果的内容,不便于保存,也不利于复习。修编后的报告册包括了实验内容、实验重点过程以及形式多样的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册最后附录了相关的习题,便于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做的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有目的地进入实验室,在实验老师对报告内容完成批改之后便于修改,同时,在年终考试之前,本报告册是学生复习的重要资料。因此,本报告册的修编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实验报告册》的应用及评价效果

通过2014、2015年在11个班学生中试用及修改,达到了比较完善的效果。2016年9月开始,我们将在我校其他班级中推广使用。3名使用《实验报告册》的教师认为:新报告册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时间的利用效率、师生互动及学生提问明显增加、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对2014、2015级117学生对《实验报告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1%以上的学生对本报告册各方面内容表示满意(见表1)。

实验教学不仅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年的试用证明,我们修编写的《实验报告册》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效果。本报告册的修编为我们继续修编“植物分类学实验报告册”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相关院校对相关专业实验报告册修编研究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熊英,李玲,王岚,等.以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深化机能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274-275.

[2]孟盈.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276-277.

[3]吉乃提汗・马木提,谭敦炎.新疆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初探[J].高教学刊,2015,18:97-100.

[4]周桂玲.植物学实验指导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Revision Research on Plant Anatomy Experiment Report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 Taki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MANNULA Yimingniyazi,DILIXIATI Hasimu

(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China)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危害污染特征净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 Q958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据国际空气质量协会调查显示: 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是室外的2~ 5倍, 有的甚至超过100倍。我国最新的调查表明, 我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约13.8万人死亡。国际上一些环保专家已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之后的第三代空气污染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将室内空气污染、高血压及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 大威胁, 室内空气污染已被列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最大危害之一[1] 。室内装修和建筑材料所释放的有害物质是造成室内空气甲醛和TVOC等污染的主要原因, 因此甲醛和TVOC的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本课题组对重庆市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和TVOC浓度进行了调查和现场实测,并对甲醛和TVOC的降解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从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污染特征、净化技术等方面,对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明确污染存在的现状,以及各净化技术的优劣分析。

2 室内污染物种类、来源及危害[2]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非常多,按不同的类型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总的来说,空气污染物包括固体颗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本文主要介绍前期课题组进行测量的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相关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1 甲醛

在诸多的室内空气化学性污染物中,甲醛以其来源广、毒性大、污染时间长等特点,已成为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之一。在自然界中,甲醛是甲烷循环中的一种中间产物,背景值非常低。据有关报道显示城市空气中的年平均值大约是在0.005~0.01mg/m3,一般不超过0.003mg/m3。室内甲醛的来源非常广泛,来自室外空气污染的甲醛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排放或产生的甲醛,这部分气体扩散进入室内,构成室内甲醛污染的一个来源;来自室内本身的甲醛主要来自建筑材料、装饰物品以及生活用品等化工产品,同时还包括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

甲醛是一种无色的刺激性气体,在室内空气中扩散会刺激眼、鼻、喉、皮肤等,且对皮肤、眼睛内膜、咽喉的刺激作用特别明显。其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会引起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流泪、喉痛、胸闷、胃纳差、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植物神经紊乱等;长期吸入甲醛可能导致胎儿的畸形,畸形,甚至死亡。妊娠综合症、女性月经紊乱、染色体异常,鼻咽癌也都是长期吸入甲醛的后果。接触高浓度的甲醛时,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肝脏等也会受到侵害。

2.2 总挥发性有机物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并不是某种特定的化学污染物,它是一个综合指标,系指室温下饱和蒸汽压>70.91Pa 或沸点<260℃的一类有机物,当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共存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室内VOCs 不仅受室内污染的影响,还与室内复杂的装饰装修材料、污染源的释放、人们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来源主要归纳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筑装修材料、家具诸如人造地砖、油漆、涂料、地毯、壁纸等;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妆品、清洁剂、消毒剂、家用电器、打印机等;吸烟、取暖、烹饪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VOCs。

总挥发有机物(TVOC)的危害很明显,当居室中TVOC 浓度超过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严重时抽搐、昏迷、记忆力减退等。TOVC 伤肝脏、肾脏、大脑,引起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总挥发性有机物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使皮肤过敏,头痛、咽痛与乏力,导致变态反应甚至癌症。

3 室内空气污染特征

本课题组前期对重庆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通过现场实测法检测室内空气中甲醛和TVOC浓度,以了解新装修后建筑室内空气甲醛和TVOC浓度水平。

3.1 甲醛

本课题组对重庆市部分新装修住宅、办公室、教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甲醛检测结果

按我国现行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3]中规定住宅等I类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不得超过0.08 mg/m3,办公室等II类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不得超过0.1mg/m3。由表1可以看出,所测点位大部分甲醛超标,其中办公室超标率62.5%,教室超标率46%,住宅类甲醛超标率最高达76.3%,住宅类超标倍数最高达11.4倍。住宅类超标率最高,超标倍数最大,其次是办公楼,原因是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是甲醛的主要来源,又住宅类、办公楼内家具种类相对复杂;住宅中不同类型房间的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水平存在差异,卧室类房间甲醛平均浓度是客厅类房间的2.82倍,卧室与客厅相比,存在面积小、封闭性好、通风不好,以及装修情况复杂,地板多采用木地板,木制家具多等特点[4]。因此卧室作为室内主要休息停留场所,严重的甲醛污染已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应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3.2 TVOC

本课题组对重庆市新装修住宅、办公室、教室室内空气中TVOC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

表2TVOC检测结果

按我国现行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中规定住宅等I类建筑室内空气中TVOC浓度不得超过0.5 mg/m3,办公室等II类建筑室内空气中TVOC浓度不得超过0.6mg/m3。由表2可以看出所测点位教室类TVOC超标率最高为85%,最大超标倍数为3.85,平均浓度比办公室类平均浓度小为1.67mg/m3,因为教室内有较大数量的桌椅,导致教室TVOC污染的普遍性,部分教室内装饰面板墙现场做漆距离检测时间较短,残留较多污染物;办公室类超标率60.6%,最大超标倍数为23.66倍,由于部分办公室家具种类多、用量较大(皮质沙发、大班椅,会议室内的羊毛地毯等)释放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而且办公室类TVOC浓度范围比较大,为0.1~14.7mg/m3,可能是由于房间的用途有较大的区别, 室内装修及物品设备有较大的差异, 从而使得室内的污染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住宅类TVOC超标率为35%,平均浓度0.43mg/m3污染最小。

3.3污染衰减分析

针对室内装修所带来的众多危害,本课题组对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甲醛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随着装修完成后时间变化而变化,在装修结束后六个月内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峰值均出现在装修完成后三个月;而在装修完成六个月后,住宅卧室甲醛平均浓度为0.14mg/m3,书房为0.1 mg/m3,客厅为0.06 mg/m3,办公室空气中甲醛平均浓度为0.06 mg/m3[5]。

田亚芹[5]等人在新装修住宅甲醛污染的研究中对8户新装修居室空气中的甲醛、TVOC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对各个住户所用的装饰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居室装修后与装修前甲醛、TVOC浓度有着明显的变化,而且甲醛、TVOC的浓度受到通风状况、季节变化和材料质量好坏的影响,苯系物浓度同时间呈负相关的关系,即时间越长,浓度越小,甲醛在100d 之后对人体还有一定危害,而TVOC在15~60d 时间里可挥发完全。

甲醛在胶粘剂中以脲醛树脂等形式存在,即使过去几十年仍会缓慢地从树脂中游离出来造成长时间的空气污染,而VOCs的使用量虽然很大,但大多使用于物体的表面,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较快的挥发释放,所以在短期内浓度可以达到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降低较快[6]。

4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针对日趋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科研人员积极投入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以及净化研究工作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室内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有生物净化技术、物理净化技术和化学净化技术等[7]。

①生物净化技术

目前主要是用植物吸收,或用微生物、酶氧化分解室内有机污染物。本课题组邵茂清等人[4]选用吊兰、芦荟等植物,进行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去除与净化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甲醛初始浓度为0.20~1.10mg/m3 的室内空气,吊兰去除率为92~96%,芦荟去除率为55~91%,可见,吊兰和芦荟对中低浓度的甲醛污染净化能力较好。铁树、、常青藤等植物能适量吸收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气体。生物净化技术对室内污染物有着良好的吸收功能,且净化成本较低,但其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处理周期都较长,应用于污染严重的室内环境中可能导致自身的损伤,因此一般将生物技术辅以其它净化方式,已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②物理净化技术

利用物理特性来净化室内空气,如通风换气、吸附、静电作用、红外作用以及电子特性等,对应于这些特性的物理净化方法主要有通风换气法、吸附法、静电除尘法膜、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等。吸附方法适合于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氡气等的净化,能够有效清除浓度低的有害物质,净化效率高[7]。自然通风对去除甲醛、TVOC效果明显,尽可能增加室内的通风,尤其是温暖季节。需注意使用低污染的新风,对一般无中央空调的居室则尽可能打开门窗,进入新鲜空气。

③化学净化技术

通过化学反应(聚合、氧化、分解和光催化)将气态有机污染物转化成无毒无害的小分子。近年来兴起的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室内空气污染治理领域应用得较为广泛,光催化剂本身无毒、无害,无腐蚀性;光催化反应条件温和,室温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下即可发生反应;催化反应速度快,生成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及无机盐等,二次污染小[8]。鉴于以上优点,纳米光催化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Lwasa Stevens[9]等研究表明较低浓度的甲醛气体通过纳米TiO2 光催化反应器的降解率可达100%,无紫外光而利用太阳光时,降解率为35%。因此,在居室等建筑物表面涂敷纳米TiO2 光催化薄膜或安放TiO2 光催化净化设备均可有效地降解室内甲醛。另外还可运用空气负离子技术、材料封闭技术等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空气中甲醛污染,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们身体健康。

④控制污染源[10]

控制污染源是室内空气污染防治对策之一,严格选用高质量的装饰和装修材料,通过改变建筑装潢等各种材料的特性,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用已知无毒的原材料代替有毒的原材料,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应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如不含甲醛的黏胶剂、大芯板、贴面板等,购买复合板, 地板等选用国家允许生产的合格产品, 购买时应注意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高低,从而提高装修后的空气质量。

5 结论

本课题前期调查实测结果显示,住宅类甲醛污染最严重,超标率为76.3%,最高超标倍数为11.4倍;其次是办公室超标率为62.5%,最高超标倍数为9.6倍;教室类甲醛污染相对较小,超标率为46%,最高超标倍数为3.25倍。住宅类TVOC污染相对较小,超标率为35%,最高超标倍数为2.92倍;教室超标倍数仅为3.85倍,但污染比较普遍,超标率达85%; 办公室类TVOC污染最严重,超标率为60.6%,最高超标倍数达23.66倍。结果表明,重庆新装修后建筑室内空气中存在甲醛和TVOC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

针对重庆新装修后建筑室内空气中存在的污染问题以及各净化技术的优缺点,并根据室内污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①室内污染程度较小时,主要采用植物吸收等生物净化方法和通风换气等物理净化方法;②室内污染严重时,需采用光催化等化学净化技术,并辅以生物、物理净化方法;③控制污染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材料取代高污染材料,采取避免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产生的设计和维护方案,是最理想的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

本课题仅对室内甲醛、TVOC的污染特征及净化技术进行了研究,而决定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还有苯系物、PM10、氡、噪声以及相应的室内空气热舒适性因素(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气压)等,应进一步开展室内苯系物、PM10、氡等影响因素污染特征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文霞,白志鹏,马玲.石家庄市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和TVOC的污染特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21( 6).

[2] 张荣. 共掺杂TiO2/ACF 复合材料吸附-光催化降解室内甲醛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4] 劭茂清. 重庆市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及植物净化甲醛的实验研究[D]. 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5.

[5] 田亚芹,李新茹,薛俊.新装修住宅甲醛苯系物污染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109-110.

[6] 张胜军等.室内装修后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污染调查[J],中国环境监测,2004,8(4).

[7] 韩燕飞.共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薄膜降解室内甲醛污染的实验研究[D]. 重庆大学, 2009.

[8] 黄海燕.纳米TiO2/VACF光催化层净化室内室内甲醛污染的实验研究[D]. 重庆大学, 2006.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7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水生植物;营养物质污染;水体机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11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7.055

现阶段,水w的富营养化机理、生态修复一直是社会的关注重点。富营养化的修复技术相对繁多,以水生植物修复为主,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作用。然因不同植物、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生态环境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在生态修复中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1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原理

富营养化最为主要的问题是水体营养的严重过剩,在竞争、生存过程中能减少水体群落的多样性,造成水体转型。从众多的水体生态环境中来看,浮游藻、高等的水生植物均属于初级的生产者,两者竞争富含营养、光照充足的环境,高等的植物能释放大量的化学物质,并吸收水体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水体净化的需求。从高等植物的富营养化修复机理上看,通过所产生的竞争关系,使浮游藻类的植物转化为水体植物,进而丰富水生物种类,恢复生态系统。

1.1 化感作用

水生植物通过对化感物质的释放,能有效抑制浮游藻类植物的生产。调查结果显示,这是其在生物营养、光照竞争中取得显著效果的措施,并且水生植物对浮游藻类植物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高等植物对程度不同的浮游藻类植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差异巨大,比如轮藻类植物对小球藻、月牙藻植物具有抑制效果,但对斜生栅藻类植物没有抑制效果。同时,植物部位的不同,对化感作用产生的贡献也不同,凤眼莲植物的化感作用是通过根系向水体释放的。

1.2 吸收营养物质

水生植物能直接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例如磷、氮等,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结构物质,具有结构稳定、易获取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凤眼莲进行二级处理得知,1周后能增加3.0%的氮含量,增加6.8%的磷含量。植物体内营养物质总量的增加,能从某种程度上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1.3 其他生态功能

水生植物的存在为水生植物种类、优势的变化提供着便利性的条件。通常来讲,水生植物能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减轻水中的风浪扰动,为固体的沉淀去除创造条件。同时,水生植物还能加快悬浮物的分解速度,通过所产生的气体释放、传输作用,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2 不同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中的作用

从水生植物的生态类型上来看,可将其分为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等类型,通过相对特殊的技术,能将陆生植物、浮游藻类食物用于富营养化的水体修复中。因水生植物生活习惯、环境要求不同,产生的营养物质吸收、化感作用也大不相同。

2.1 漂浮植物

目前,和漂浮植物化感作用相关的报道相对较多,且诸多研究证实,水浮莲、浮萍、水花生等植物对雷氏衣藻均有着显著性的抑制作用,其中凤眼莲植物抑制效果最强。

虽漂浮类植物易打捞,但繁殖效果相对显著。凤眼莲植物能在最短时间占据相对较多的水域,将其他类型的植物挤掉,从某种程度上降低水生植物种类,并阻隔水体和外界空气、阳光的交换,减少氧气的溶解含量,不利于水体生态系统发展。若借助漂浮类植物修复水体生态,需加大繁殖的控制力度。

2.2 沉水植物

沉水类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修复中有着强烈的抑制效果,对浮游藻类植物化感作用的报道也比较多。同时这种植物还能减少营养物总量,为保证沉水植物更好地适应水中环境,需保证植物叶、表皮和根系具备共同的吸收作用,以增强净化功能。调查结果表明,苦草、金鱼藻、狐尾藻等植物能去除磷、氮等;沉水植物能减缓营养物质的储备速度,保证营养物质的输入、输出处于均衡状态,是现阶段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手段。

沉水植物是保证诸多水体生物的正常生长的基础,作为生物环境,这种植物能扩大生产环境,减少悬浮物总量;适当改善水下光照,通过所产生的光合作用增加氧气的溶解量。另外,因沉水植物在生态中具备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水体修复中。相对小型的湖泊中伊乐藻类植物繁殖量大,浮游类植物的生长受严重限制而减少,增强水体生态的修复结果。

2.3 固定化藻类

藻类植物繁殖速度快,生产力强,能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藻类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被广泛应用。有学者利用相应的载体借助化学、物理等方法固定藻类细胞,并通过人工方法来满足生长需求,以形成相对固定的系统,增强水体生态的净化效果。但从现阶段的固定化藻类植物研究上来看,仅用于相对小型的试验中,室外水域中的应用有待进展。

2.4 挺水植物

水体、陆地交界处的植物化感作用相当,但该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实践表明,石菖蒲植物具有化感抑制作用,芦苇对蛋白核小球藻也具有强烈的抑制效果。在水体生态的修复过程中,挺水植物能直接种植在沿岸地区,在光照的竞争中占据主要地位,能从底层吸收大量营养物质,加快繁殖、生长速度。

3 水生植物的选择原则

3.1 选择净化功能强的植物

所谓的净化功能以化感抑制、营养物质吸收为主,大多通过试验、应用等途径进行筛选,例如:借助植物浸提液抑制藻生长试验、藻类植物的共同培养研究,能判断出植物对藻类化感作用的强弱程度。若植物生长速度快速或植物含有相对较多的营养物,将提高其净化功能。通过对常见沉水植物产生的去除作用进行分析得知,伊乐藻、苦草、金鱼藻、轮藻等植物效果显著。

3.2 选择适应力强的植物

在对植物进行选择时,应根据当地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还应尽可能地选择当地植物,预防外来物种的进入。同时,还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强的植物。当然,植物的筛选过程中,还需综合考量水体性质,比如透明度、光照条件、水体的化学成分、水的深度、营养物质含量、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特点等。

3.3 合理搭配物种

要想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应根据环境、植物特征,按相应的比例在空间、时间上合理安排,这样不但能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能形成相对稳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借助水体植物、周围的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除能充分发挥水生植物优势外,还能从某种程度上加快植物的生长、繁殖速度,进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

在藻类植物的水体中,恢复原有植物,尤其是沉水类植物的恢复,将受到严重的限制。将漂浮类植物、挺水类植物作为基准,不但能抑制藻类植物的生长,还能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净化水体生态环境,为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从另一方面来讲,由多种植物所组成的群落,所产生水体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种植物,因不同水生植物生长时期的不同,其生长速度、代谢功能、净化功能也大不相同,间接导致植物群落发生巨大变化。多种植物组合有着相对合理的多样性,从而保证植物的稳定生长,减少病虫害。

3.4 价值高、用途广泛

以往,在对植物进行选择时,大多侧重于植物的净化功能,极少重视植物的观赏性、经济性,故水体生态中多种植凤眼莲、宽叶的香蒲等。近年诸多学者开始尝试无土栽培蔬菜、油料作物等,然因植物种类、作用的不同,导致所产生的水体净化功能不同。此外,发达国家也尝试在水体生态的修复中引入园林设计理念,并将污水的治理、生态景观在营造中融为一体。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气环境、水体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的现阶段,做好富营养化的水体生态修复工作意义重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虽进行了T多的研究,但急需解决的问题仍相对较多,比如:需深入研究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和作用机理,水生植物在实际应用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处理时间相对较长;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应能力强、净化效果显著的植物。同时还应开发水生植物的新用途,探究该选用怎样的植物种类才能提高水体生态环境的净化效果。上述问题均是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生态系统中的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水体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具有保护环境、高效的特征,是现阶段解决水环境的主要手段,具有相对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高岩,郭俊尧,等.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滇池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实践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

[2] 向文英,王晓菲.不同水生动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应[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4).

[3] 王敬富,陈敬安,濮培民,等.红枫湖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化学成分[J].生态学杂志,2012,31(9).

[4] 赵湘,惠峰,芦建国,等.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4).

[5] 白晓琴,赵颖,崔雪,等.几种植物在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分析[J].天津化工,2013,27(5).

[6] 崔丽杉,洪磊,吴京京,等.塘西河湿地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6,33(2).

[7] 刘存歧,杨军,马晓利,等.种植菱和莲对白洋淀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效果[J].湿地科学,2013,11(4).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8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的介绍了多氯联苯(PCBs)的危害和污染现状;第二部分主要讲了目前常用的土壤中PCBs的检测技术;第三部分介绍了多种被PCBs污染的土壤的修复技术。

关键词: 多氯联苯( PCBs)土壤 检测修复

中图分类号: Q938 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多氯联苯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首先从煤焦油萃取物中分离出的,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商业合成。这种化合物在二十世纪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变压器和电容器。然而,早在1933年人们就发现了多氯联苯具有毒性。

动物实验表明,PCBs对皮肤、肝脏、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病变甚至癌变都有诱导效应。PCBs的急性毒性很低,但是人类如果长时间暴露在低剂量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氯痤疮、其它缺乏或增生反应、内分泌紊乱、肝中毒、生殖系统中毒以及致癌作用。最典型的PCBs公害事件就是19世纪六七十年生在日本九州、四国等地区的“米糠油事件”,总计患病者5000多人,其中死亡人数达百余人,很多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恶性肿瘤,实际受害者超过1万人。

PCBs可以通过工业废物排放、密封存放点渗漏、垃圾堆放场沥滤液渗漏、含PCBs 的城市垃圾焚烧和工业焚烧及大气的干湿沉降等途径,进入土壤沉积物环境[7],约占环境PCBs 总量的97 %。PCBs越来越多的进入土壤,土壤中的多氯联苯通过植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食物链,更大程度的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具有潜在的致癌生物效应。所以监测土壤中PCBs的含量、研究土壤中PCBs的去除方法使被污染土壤得以修复成为摆在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多氯联苯的检测技术

多氯联苯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 (GC)法[1]和气相色谱/质谱( GC /MS)法等。生物分析技术则是利用生物对PCB s的某些特征反应以实现对环境中PCB s的检测,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检测法、表面胞质团共振( SPR)检测、以Ah受体为基础的生物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检测法。

1.1 化学分析检测技术

1. 1. 1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测定多组分混合物极其有效的分析方法,它基于不用的物质在相对运动的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这些物质随流动的气体移动时,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使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依次送入检测器测定,达到分离各组分的目的。GC法适用于分析环境样品中PCBs,并以其快速高效、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倍受人们关注。

安琼,董元华,王辉等人[2]采用配双柱-双微池电子俘获检测器( GC/μ-ECD)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了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残留状况。

1. 1. 2 气相色谱- 质谱法(GC - MS)

气相色谱法对多组分混合物具有高效分离性能,质谱法具有优越的结构鉴定和灵敏、准确的定量能力,将两者结合起来,并用计算机控制操作条件,处理和解析获得的信息,使之成为复杂环境样品中微量和痕量组分强有力的定性、定量方法。目前,在化学分析中常用GC /MS作为PCB s最后的确定性检测手段。

吴瞻英等人 [3]用气相色谱-质谱仪(美国热电公司) 对土壤样品中的多氯联苯做了检测。

1.1.3 液相色谱法(HPLC)

为了鉴定和定量地监测PCBS,文献已报道了不少分析方法, 其中带有电子捕获鉴定器的气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电子捕获鉴定器对含氯原子不同的PCBS, 具有不同的灵敏度, 环境样品中的PCBS, 由于来源不同, 氯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用带有电子捕获鉴定器的气相色谱法进行对环境样品中的PCBS分析是很复杂且难以定量。对于环境样品, 一般只要求确定PCBS总的量时可采用液相色谱法。

范答、朱仁康[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选择适当条件, 使含氯相同的PCBS异构体在同一位置出一主峰, 并根据峰高定量。该方法在测定土壤中的PCBS 时, 由于干扰少, 不易吸附和热分解而明显地优于GC法,此法操作简便, 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土壤中其它杂质基本不干扰测定,适用于土壤中PCBS总量确定。

1. 2生物分析技术

生物检测技术[1]简便、快速、特异性好,不仅可测定环境样品中PCBs的总含量,还可对PCBs的毒性及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特别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筛查及常规的环境检测。

1. 2. 1生物传感器测定法

生物传感器测定法是利用生物分子优良的分子识别功能,结合切换功能以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生物体与待测物质具有良好的选择反应的生物分子进行测定,随着反应的进行,生物分子及其反应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通过转换器转变为可测定的电信号,从而达到选择性测定PCBs的目的,具有简单、经济和快速等优点。

图1 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1. 2. 2表面胞质团共振检测

表面胞质团共振检测( SPR)是将生物分子固定在传感器的尖部,将含有与该生物分子发生反应PCBs的试样加在传感器的尖部,用SPR检测出传感器尖部两个分子间的结合及解离情况,从而达到定量检测PCB s分子的目的。这种利用生物分子与PCBs相互作用的检测手段不仅灵敏度高,而且操作简便、快速,当样品量很少时还可实现流动性测定。

1. 2. 3以Ah受体为基础的生物分析法

PCBs是脂溶性物质,其毒性机理是作为芳香烃受体(Ah受体)的持续兴奋剂,直接通过细胞后,可与胞浆中的Ah受体结合,产生活化的受体--配体复合物,转移至细胞核中与核内DNA 的特殊序列——二恶英反应序列结合,引起基因转录的改变,从而迅速诱导7 - 乙氧基- 异吩恶唑酮- 邻- 脱乙基酶( EROD) 的生成。通过检测生物细胞产生EROD的多少,可对样品中PCBs的总含量进行间接测定。

该方法相对而言具有快速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以应用到Ah 受体效应物质的筛选中。但此方法存在着相应值偏低、背景值较高、色氨酸类物质显示微弱的Ah受体效应等缺点。

1. 2. 4酶联免疫检测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是将抗原- 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酶分解底物产生有色物质(也可作用于荧光底物,使之产生荧光) ,肉眼观察颜色深浅或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OD) ,以反映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本法灵敏度高,可检测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也可检测组织或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在对共面PCBs检测方面已经建立了较为成功的EL ISA方法。

生物分析法能方便地测定PCBs的总量和毒性[6],无法区分环境样品中PCBs的组分,也无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详细的分析 。因此如果将生物检测与分析化学方法配合使用,可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并有可能实现PCBs的常规性检测。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

由于PCBs 的巨大的潜在危害性,PCBs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越来越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高度重视。目前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生物修复、化学修复、辐射修复及物理工程措施。

2.1 生物修复

PCBs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类型有多种划分标准,根据修复所用的主体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

微生物修复

PCBs 是一类稳定化合物,一般不易被生物降解,尤其是高Cl 取代的异构体。但在优势菌种和其它环境适宜条件下,PCBs 的生物降解不但可以发生而且速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美国对多氯联苯在土壤水环境中的生物降解过程研究较成熟,见表1。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探索微生物降解方法和光催化氧化方法等方面. 光降解、羟自由基氧化脱氯得到低氯代PCBs ,然后经过缓慢的好氧、厌氧生物降解被认为是环境中PCBs 消除的主要途径. 还有文献表明[7]加入假单胞菌菌株和联苯可以使土壤中的PCBS消失,接种不动杆菌可以促进PCBS的矿化速率,并有利于含高氯的PCBS分解。

表1多氯联苯在土壤水环境中的生物降解过程[6]

方 法 效 果 或 用 途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好氧降解PCBs ,在不同类型的降解路线过程中可生成毒性更强的代谢物

添加甲基化环糊精等方法 可强化生物降解

改性纳米铁粒子修复技术 可大大提高PCBs 的降解

用Fenton 试法进行化学氧化 用于沙壤中

2.1.2 植物修复[9]

1)植物吸取/ 积累( Phytoextraction/ phytoaccumulation) :将PCBs 吸收到植物体内,可能直接积累于植物体内,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2)植物转化/ 降解( Phytotransformation/ phytodegradation ) :PCBs 吸收到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内的酶催化分解,形成其他物质被植物利用或释放到环境中,或者植物将酶分泌到体外(主要是根际土壤) ,在体外将PCBs 转化,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

3)植物固定(Phytostabilization) :利用植物根系改变土壤环境,如调节pH和土壤水分,从而降低PCBs 的生物可利用性,或者根的某些分泌物直接和土壤中PCBs 作用,降低了其生物可降解性。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将PCBs 固定于根表面。

4)植物蒸发(Phytovolatilization) :就是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PCBs 通过植物体释放到大气中。

当然,在具体的修复过程中,这几种机制可能同时由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共同发挥作用。

植物修复已经被认为是去除或降解土壤中不同污染物较为有效的技术,但是,对于疏水性有机分子PCBs 却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由于此类物质难溶于水并且生物活性低。

2.1.3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

植物- 微生物联合修复可能的机制主要有: ①植物根系的渗透作用,改善了土壤的通气状况,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对PCBs 的降解,同时根系的渗透作用有助于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扩散;②植物根的分泌物和脱落物等为根系微生物提供营养,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 ;③有些植物分泌物或腐烂物可以作为微生物共代谢底物,如植物体内石碳酸等物质,可能刺激PCBs 降解菌的生长; ④微生物的活动改善了植物的生长状态,促进了植物对土壤中PCBs 的吸收和降解。

土地生物处理的方法相比于其它处理方法,如废物填埋、焚烧或土壤洗涤等来说,具有环境破坏小、经济有效等特点,因此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处理方法。

2.2 化学修复[10]

由于PCBs 的生物不可利用性,化学修复在PCBs 污染土壤的治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主要集中在热处理和光降解上。

热解法即高温破坏法,热解法处理PCBs 的降解破坏率基本可达99%.以上,但热解法处理费用普遍较高;光解主要是紫外光降解,虽然PCBs 的理化性质稳定,抗生物降解,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对紫外光敏感。此后,利用表面活性剂洗脱受污染的土壤中的PCBs,再对洗脱液中的PCB 污染物进行光解是一种治理受PCB 污染土壤的新方法。

2.3 辐射修复

有学者研究发现[11]用洗提-浮选的方法处理污染土壤后,多氯联苯的辐射降解脱氯速率是直接辐射土壤时的40倍,这说明在除去土壤基质后,多氯联苯的辐射降解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在修复被多氯联苯和其它化合物污染的土壤时,应考虑进行诸如洗提-浮选等的前处理过程,这样可以降低经济成本。

2.4 物理工程措施

物理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土地填埋,去表层土,客土等工程方法转移污染物。该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PCBs 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只是根据土地的不同作用而进行的暂缓措施。

3.结语

PCBs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能蓄积在食物链中,极大地影响和危害人类的生存,所以应及时快速的检测出土壤中PCBs的含量,准确决策,避免严重污染事件的发生。目前,中国现有的PCBs检测体系还较落后,不能完全满足PCBs污染控制的需求,应开发针对环境中痕量PCBs的先进采样和预处理技术与设备,逐渐建立环境微量或痕量PCBs检测技术,提高中国PCBs环境检测的技术水平。被PCBs污染的土壤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人类面临着PCB s在食物链中富集并产生致癌危险的威胁,所以应该加快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并尽快投入实际应用,另外还应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避免PCBs对土壤的继续污染。

参考文献:

[1]杜瑞雪,范仲学,蔡利娟等.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技术[ J ]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4),149-152,160.

[2]安琼,董元华,王辉等,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残留状况[J ],环境科学,2006,27(3):528-532.

[3]吴瞻英,饶竹, 李夏等,微波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土壤中的多氯联苯[J ],分析试验室,2008,27 (6 ):61-63

[4]范答,朱仁康,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快速测定[J ], 福建分析测试研究报告,1998.7(2):846-848

[5]韩刚 ,王静,多氯联苯在多介质环境中的污染状况[J ], 能源环境保护(Energy Envi ronmental Protection), 2005,19 (3 ),11

[6]刘静, 崔兆杰, 许宏宇,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 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J ],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6 ,36(5):94-98

[7]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171

[8]ZHANG Wei-xia. Nanoscale iron particle for environmental remendiation[J ] .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 2003 ,5 (324) :323-332.

[9]高军等,多氯联苯(PCBs)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5 ,33(11) :2119 – 2121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9

文章研究目的在于为物流包装回收企业提供成本核算的依据,为决策者在对包装回收的决策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物流在人们生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的竞争从最初的市场地位、規模的竞争逐渐演变成利润的竞争,但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从利润的最大化转变为对企业生产经营环保化、绿色化。而物流行业带来了GDP的增长但同时物流包装物的增加导致了环境污染。为了响应全球绿色发展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有关物流成本的研究文献,从物流包装回收的角度来研究物流包装回收成本问题,具有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再利用,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成本的计算可为政府补贴,降低企业的物流包装成本、提高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数据支持等,为物流企业在包装回收中评判回收成本做参考依据。

2. 研究意义。建立物流包装回收体系,对物流包装回收各阶段进行成本核算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对社会和环境都有重大意义。对企业自身来说:物流包装的回收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成本的降低,企业从经营利润的增加来获取竞争优势。对于社会来讲:适应了时代的绿色发展要求,节省了社会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前进和人类的发展,对环境来讲:下降了包装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总之本文对物流包装回收成本的研究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同时有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

二、 我国物流包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的快递量已经增长到400亿件,并且以每年100亿件的速度持续增长,快递量的增加无疑加大环境的污染程度。据数据表现我国的快递包装收受接管率不到20%,纸盒的收受接管率不敷50%,大量的快递包装垃圾得不到收受接管,这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快递产品形状不规则,造成了快递的过度包装,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国的快递包装还存在着货物损坏、信息泄露、资源回收难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一下我国物流包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 信息泄露严重。从顾客角度来看,我国物流包装存在严重的信息泄露情况。寄件和收件人信息特别主要,主要为名称、单位、地点、电话号码等。由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商品在流通的过程中物流的信息随着站点处理不断更新位置,客户可以根据运单号查询物品位置,虽然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我们实时检测物品的位置,但是同时也容易在网络中泄露个人信息.

2. 过度包装。过度包装是指包装物超过货物体积过多,远远超过货物的实际需求,加重了货物运输重量,从而导致了成本过高。我国快递过度包装情况也日趋严重。调查发现,快递行业对商品采取过度包装的有以下几点原因:①商家为了避免遭到顾客因包装损坏而给予的店铺差评而应消费者需求,对已经包装过的产品进行多层包装,防止产品在运输途中受到损坏。②消费者对包装的寻求也加倍刻薄,产物的包装要知足消费者的审美观,表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还要增添地点阶级的归属感。③我国有关法令还没有健全,执行力度不敷。过度包装的风险:①造成资源的浪费。我国快递包装的材料主要分为塑料、纸质、金属、木材、玻璃和纤维织物等。据有关数据显示,每生产一吨纸要消耗1.2吨的标准煤和17棵树和600千瓦时的电,每生产一吨塑料大概消耗10吨原油。煤和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的包装造成我国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②污染环境。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67%以上使用了电子面单,共消耗编织袋约32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37亿个包装箱和3.3亿卷胶带。胶带仍是快递包装中最常见的耗材。不过和之前相比,单个快件使用封装胶带量同比减少25%,2016 年全年节约封装胶带64亿米,塑料袋总使用量也同比减少17.76%。国家对快递包装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使得电子单的使用极大降低了消费者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但是大量的胶带和塑料袋的使用仍加重了环境的负担。采用传统的焚烧、填埋等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并不能起到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3. 回收率低。快递包装的肆意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过度包装也加剧了物流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物流包装品进行回收利用,但是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的快递包装回收率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我国的快递包装回收率不到20%,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纸板类包装物的回收率在45%左右,塑料类包装物回收率则在 25%左右。2016年6月13日,菜鸟网络宣布联合32家中国及全球合作伙伴启动菜鸟绿色联盟——“绿色计划”,承诺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为100%可降解绿色包材。

三、 建立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体系、模型

物流包装回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物流包装材料回收后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等处理后资源化,用于其他用途。第二种是对物流包装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过程,重复使用包装,直至包装使用寿命终止。本文所研究的是物流包装回收后的重复使用情况。

1. 物流包装回收流程建立。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建立了初步的快递包装回收流程体系。包装回收流程主要分为分类、检验、修复、库存四大阶段。在此流程中有快递企业,消费者,检验中心,修复中心四大主要实体。快递商品通过快递企业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消费者选择是否将快递包装进行回收,选择回收快递包装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渠道将快递包装送回回收检验中心,检验中心对回收的快递包装进行检验分析,检验中心可以根据包装的破损情况来判定是否可重新回收利用。检验完毕的包装流向修复中心,修复中心在收到回收产品时,要对其进行是否需要再加工的判断,最后处理后的快递包装产品再次进入快递企业。

2. 建立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模型。论文将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分别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方面展开研究。物流包装回收的固定成本是指在包装回收的过程中不随包装回收业务量增加而变动的成本,按包装的回收过程可分为分类固定成本,检验固定成本,修复固定成本和库存固定成本。物流包装回收固定成本总额只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变,是一个相对固定量,而非绝对固定量。变动成本是指快递包装回收的变动成本随着快递包装回收业务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按照包装回收过程可分为分类变动成本,检验变动成本,修复变动成本和库存变动成本四大类。

3. 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假设。在此对物流包装回收中发生的支出作出以下假设:

(1)资金投入假设。将物流包装回收整个过程的固定成本视为总的固定成本,对该固定总成本的初始投资是指在回收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展正常运行而投入的全部现实资金,包括分类固定成本,检验固定成本,修复固定成本和库存固定成本四项基本内容。

(2)回收包装种类假设。包装的诞生不仅使得产品更加美观、也给产品的流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物流包装的用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产品来说,包装的使用可以减少外界挤压、撞击等,对产品具有保护功能,减少产品的损伤。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对货物进行包装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方便产品的堆放和搬运。对于客户来说,产品的包装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产品的信息,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产品的运输信息,使客户能够实时监控到自己的货物运输情况。而对于环境来说,包装的使用极大的加重了环境的负担,尤其是包装的随意丢弃,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物流包装产品大多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因此在对物流包装回收的模型中,假设物流包装回收品为纸箱。由于纸箱包装品的单件计算是以面积为依据,为了方便计算,假设本文研究回收的纸箱材质和规格统一,纸板类型为k333k,纸箱平均面积为0.5m2。

4. 物流包装回收固定成本核算范围的界定。物流包装收受接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取决于两个身分,一是核算规模拔取的合理性,二是核算方式选择的科学性。由于物流包装回收的特殊性以及单位价值相对较低,参照典当行价格评定方法,使用市场定价法进行计算,因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核算范围是否科学,而核算范围的确定则依赖于计算者对物流包装回收流程的了解程度以及数据资料的收集、掌握情况确定固定成本的核算范围即是确定所需核算的物流包装回收中发生的投入成本的类型。目前学术界对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范围尚未形成统一、具体的界定,研究者多是在实践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的论述。

(1)分类成本。分类成本指的是在物流包装回收过程中对包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在对包装品分类前设定可回收产品的定性分类标准,即设定本文可回收的包装产品为纸箱,木箱,朔料箱,金属箱,麻袋,布袋,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回收的包装品为纸箱,因此可以将回收包装品按照包装的种类进行分类。在对回购的包装中难免会夹杂一些不可回收的产品,区分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品也是物流包装分类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在包装分类过程当中发生的用度首要包罗分类牢固用度和变更用度。其中对分类场地的一次性投资属于分类过程中的分类固定费用,在分类中产生的人工成本费、回购包装品费、其他税费属于分类成本中的变动成本。人工成本费随着工人工作的时间的长短(或者工作量的多少)呈线性变化。回购包装品费用是指企业从回收中心、废弃站或者顾客手中直接回收的包装品所支付的费用,这类成本与包装品的多少呈线性变化关系。而税费的产生与分类中心产品的销售额呈线性变化的关系。因为回收中投入的各项物资、劳动力支出都属于实际发生的、与物流包装回收直接相关的成本,所以应列入物流包装回收分类成本的核算范围。

(2)检验成本。检验是对分类后的包装品进行检查,判定是否可回收再利用。在分类阶段已经区分了可回收再利用包装和不可回收再利用包装,在检验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分类出来的包装的破损情况,经过查阅有关文献,总结学者们的研究结果,规定本文中可回收的纸箱标准:①纸箱撕裂:指纸箱尚且具备完整性,但纸板出现断裂、断层。本文划定扯破线跨越5厘米以上视为不合格。②纸箱破坏:破坏的纸箱凡是也具有完整性,但纸板面呈现刮蹭、起皮等破坏。本文划定纸箱破坏面积在6平方厘米以上或纸箱破坏面积虽未跨越6平方厘米,但己能看到快递产物或能鉴定箱内产物受损的属于纸箱破坏。检验固定成本是指为了检验流程而投入生产线设备,以及厂房费用。检验变动成本是指和包装产品数量有关,员工工资有关的费用,包括质量损失费用、员工工资以及不可回收包装的废物处理费用。

(3)修复成本。修复是指在经由分类和查验阶段后,对查验出来的必要修复的包装品举行修复。修复的目的是对破损较小的产品进行以达到可以再次使用的目的。在此环节规定不可修复标准:纸箱变形,指纸箱铺开后出现明显压痕或皱褶;对纸箱类产品而言,需要人工将附着在箱体的胶带,标签等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切记对箱体造成二次弄脏和刮痕。在修复阶段,企业必要投入修复装备、园地、人工等。是以,修复牢固用度包罗修复装备用度,和装备的维修保养用度,修复的牢固用度包罗修复材料用度,员工工资和修复要耗损的能源用度。修复阶段相当于包装品的二次加工,在修复过程中避免产品的二次损害,同时要衡量修复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包装回收的过程中,除了降低企业成本,节约成本,还有最重要的是减少环境的污染。如果修复阶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于回收产品时所减少的环境污染,那么修复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4)仓储成本。狭义的库存成本是指仓储中临时处于贮存状况的物质仓储所发生的一系列用度,在仓储中的产物处于静止状况。

广义的库存成本是指因为某个原因而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产品,这类库存成本还包括生产准备成本等与产品有关的成本。本文中的库存指的是狭义的库存。存储回收包装产品的临界点是回收包装品数量大于快递企业需求量。在仓储业务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包装产品所选择的仓储管理条件也有所不同。例如,纸箱类的包装产品,不仅要求仓库有良好的防雨设施,避免露天堆放,同时在堆放时要防止包装品的挤压等。对金属类产物要安排在干燥的情况中,制止产物的生锈问题。仓库的选择主要依托于产品的类型,因此在仓库选择时要结合产品的特性,否则会造成产品带来损坏。仓储成本主要包括两类,其中固定成本主要指存储设施的固定成本、保险费、盗窃损失费、折旧费,税金等。变动费用主要指仓库员工工资和保存单位产品的库存成本。单元产物的库存成本依照产物所占面积来核算。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10

远程研修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今年我有幸参加淄博市第二期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请笑纳!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2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

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潜力。。

2、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进行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进行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上下功夫,继续加强群众备课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年级组长的能动性。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对随堂课的调研力度,加强调讲的范围。面落实了教学工作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考核要“严”、质量要“高”。

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向相关学科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

都会选一节本周最难把握的课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二、各教研组要用心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个性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月个教研组进行一次群众备课的,每次群众备课,每一堂教研课都是教研组群众的结晶,透过实践来改善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重难点前移”,推行课堂模式“重难点前移”,提高研修实效。、听课、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使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成熟起来,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潜力,已构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关注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3不知不觉中,网络研修已接近尾声。回首这段学习的日子,累并收获着,苦并快乐着。因为有了这次网络远程研修学习,我的业余生活不再空虚,生活因此而变得分外精彩!网络就象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把它融入我教学工作之中。

下面就在学习活动中的一些收获做简单的总结。

一、转变观念。

网络研修学习,让我知道要做一个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而作一名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既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名能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活水的老师。又要转变学习观念,作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网络远程研修学习给我提供了这一契机,让我从此不再迷茫。

二、努力方向。

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网络学习中我与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网络知识,从不知怎样建立博客、怎样进入博客到怎样发表文章等。网络学习使我的学习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快乐与欣喜。

三、课堂有效。

学习的日子里,通过观看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一种更开放的学习。作为一名富有教学智慧和创新思想的老师,在教学中应一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注重不同学生不同体验,把“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中。用我的教学智慧,使我的教学方法能适合能力不同的每一个孩子,让我真正把孩子放在老师心中第一位,使其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

四、交流平台。

网络学习有利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网上交流等活动,使业余生活趣味化,其核心是要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教师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参加网络学习,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绝不是为了一时的兴趣,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赶时髦、装门面。而是要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铺设一条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人生之路。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4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肩负的重要任务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率先建立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型的组织。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学校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关心人、培育人,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有效研修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发展是目标,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目标,需要研修活动组织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满足的内在动机,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为了加强自己的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在业务方面: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8、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多向刊物杂志上投稿,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5今天下午听了周局长的精彩报告,感受很深。周局长的报告长达三个多小时,会场里却时不时传出老师们的笑声。不但一点也没让人觉得累,反而一直到报告结束,老师们还感到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再听。

在回家的车上,我们还在讨论周局长的报告。我们要像周局长说的那样,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一名最有价值的教师。

如何做一名最有价值的教师?我认为光有积极的心态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和修炼,学习新的知识和自己的专业技能,修炼自己的人品和师德。

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快乐,其实人生的快乐很简单, 当你不再沉迷于攀比之中,当你不再计较金钱和名利的得失, 当你摆脱了物质的枷琐,你就会得到最淳朴的快乐和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当你的人生突遭变故时,不必颓然哀叹,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是祸也能转福.毕竟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真正主宰者!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11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在保证教材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本着“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使宠物医疗专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适应更多更好的培养宠物医疗专业人才的最终目标。理论教学部分与实验实训技能、实践实习考核等课程实验实训内容从传统的教材体系中分离出来,归类到实践技能教材建设之中,把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实践教学部分独成体系,为学生毕业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自学宠物医疗专业的社会有识青年开辟一个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除公共课外,把专业理论教学分为专业基础课理论和专业理论课程两部分,共开设19门课程,总计816学时。其中,专业基础理论9门课程(必修课程6门、选修课程3门),350学时;专业理论10门课程(必修课7门、选修课3门),466学时。

【关键词】高职高专 宠物医疗 理论教学 课程设置 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50-03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是随着社会需求、在继承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和热门专业。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开设在国内为数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宠物医疗专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其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等研究,在前期“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研究”和借鉴兽医专业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课程的综合与整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公共课、调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等研究中得到确认,明确了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基础课程600学时,专业课程780学时(含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程390学时),总学时为1380学时。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理论课程为816学时,实验实训技能课程为564学时。

1 宠物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高职高专的教育发展仍然处在探索前进阶段,特别在高职高专院校新建立的专业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宠物医疗专业仍然延用畜牧兽医传统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特别是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对宠物医疗专业教材开发建设的比较少,有些已经出版的高职高专宠物医疗专业的教材往往是高职高专兽医专业教材的翻版并存在内容重复现象,而且已有的宠物专业教材的种类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有些出版社出版的宠物医疗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又不能符合高职高专宠物医疗专业教材的规范,不能突出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1.1 课程设置留给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比重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原则,没有充分按人才定位的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及专业特点来确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对高职高专教材的“必需、够用、实用”的尺度把握不够,普遍来讲宠物医疗专业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比重偏大,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区别甚小,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学,留给学生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严重不足。从培养目标来看,实验实训技能课程的缺失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是先进技术项目训练不够,不能与企业技术应用保持相对的一致性;二是训练量不够,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1.2 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或多或少地延续了原来的畜牧兽医教学传统,不论在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较保守,开放程度不够,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对社会人才的需求缺乏预测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定量、定性分析,对未来职业岗位能力的确定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仅就教材建设而言,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采用普通本科院校教材或在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中增减一些内容即可,课程设置也大体相差无几,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生能力的实用性并未真正得到体现,不适应适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宠物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1.3 教材建设落后于国家职业认证标准体系

目前,已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教材与国家职业认证标准体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没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合理地进行专业教材职业技能方面的建设开发。

2 宠物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探讨

2.1 课程设置的探讨

按照教育部提出“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重视教学条件建设,重视专业教学改革实施状态和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效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根据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人才的需要与几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系统研究,确定宠物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

2.2 公共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公共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内容,按教育部和高职高专院校所在教育部门的统一要求,结合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在普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体规定其总课时原则上不超过630学时,必修课程540学时,选修课程90学时。公共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内容如表1。

2.3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按照教育部有关教材建设的要求和“必需、够用、实用”有度的尺度,把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课程单独提炼出来,形成了9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材,其中必修课程6门,选修课程3门。为了便于实践教学独成体系,把传统的教材理论教学部分与实验课程教学部分相分离,把实验、实训课程内容归类到实践技能教材建设之中,形成新的教材建设体系。同时,也为自学宠物医疗专业的社会有识青年开辟了一个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

宠物医疗专业9门专业基础课程总课时600学时(含专业基础选修课程150学时)。其中,专业基础理论课程350学时(含专业基础选修理论课程100学时),专业基础实验实训课程250学时(含专业基础选修课程50学时)。宠物医疗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如表2。

2.4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按照教育部有关教材建设要求和“必需、够用、实用”有度的尺度,把专业课程的理论课程单独提炼出来,形成10门专业课理论教材,其中必修课7门,选修课3门,同样把各门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归类到实践技能教材建设之中,形成新的教材建设体系。同时,也为自学宠物医疗专业的社会有识青年开辟一个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

宠物医疗专业10门专业课程总课时780学时(含3门专业选修课程210学时)。其中,专业理论课程466学时(含专业选修理论课程116学时),专业实验实训技能课程314学时(含专业选修课程94学时)。宠物医疗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内容如表3。

2.5 理论课程教材建设内容的探讨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必须实现新的突破,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专业理论教材体系,在教材建设中根据不同课程对专业理论的要求,在基本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本着“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精选精编教材内容,做到重视基础,突出应用,反映前沿。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完善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与教材建设,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博采众长,抓住特色,与时俱进,实现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材建设的重大突破。

2.5.1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材建设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建设内容的建立,是多年来课题组15个高职高专院校任课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总结课题组成员自2005年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和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两轮教材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课题组对宠物医疗专业的9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内容的适用性、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撤减课程的重复内容、增加了对专业课程有益的必要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论证,制定出了宠物医疗专业的9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材建设的编写大纲及主要编写内容(详见附件1)。

2.5.2 专业理论课程教材建设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内容的建立,同样是经过总结宠物医疗专业几年来的临床教学实践,本着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认真分析、结合宠物医疗行业的实践发展需要而发展、完善的。课题组对宠物医疗专业的10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内容的适用性、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撤减课程的重复内容、增加了对专业课程有益的必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论证,制定出了宠物医疗专业的10门专业理论课程教材编写大纲及主要编写内容(详见附件2)。

2.5.3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理论课程教材建设特点

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育体系为指导,依据教育部高教[2006]16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理论课程教材建设方面,突出了以应用、适用技术为主,充分考虑到了教材与教学的紧密结合,重点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各门专业理论课程教材在宠物医疗专业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出在专业教材建设的编写思路上有所创新,在编写结构上简略清晰,确保了教材的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

3 理论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结论

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研究,主要从整合宠物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理顺宠物医疗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的内容与衔接,撤旧增新,避免教材资源浪费与教材内容重复的角度出发,使教材建设达到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应有的课程设置的要求,在教材的内容上符合当今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的发展需要,在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本着“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使宠物医疗专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适应更多更好的培养宠物医疗专业人才的最终目标。

为了把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的实践教学部分独成体系,我们把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部分与实验课、实践技能、实训课程内容从传统的教材体系中分离出来,归类到实践技能教材建设之中,便于学生毕业后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自学宠物医疗专业的社会有识青年开辟一个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即形成了新的实验、实训技能教材建设体系又与宠物专业理论教材建设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为核心的,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研究,为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科目,能顺利通过农业部和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审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验证佐证。

参考文献

[1] 凌云.李尚群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与实践[R].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4年5月.

[2] 耿明杰.王润霞.王晓典.高教科研2004.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应对WTO的策略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3] 吴学军.郑翠芝.高教科研2004.黑龙江省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4] WTO与畜牧业[J].王晓典.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第07期.

[5] 丁岚峰.闫庆健.高职高专院校宠物医疗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研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12

一、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面临的困惑

高中物理选修课的开发,目前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中物理选修课的开发就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把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结合物理选修课开发的实际,加以运用。具体到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的目标定位这一层面,根据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的目标定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困惑:其一,开发能力相对不足的困惑。新一轮课程改革把选修课的开发权下放了,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就目前的情形分析,由于绝大部分一线教师没有经过课程开发方面的系统培训,因此,课程开发能力显得相对不足。其二,如何协调地方实际和国家标准的困惑。自主开发选修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来筛选、编排和整合所能利用的课程资源,这就有可能与国家的课程标准产生矛盾。如何科学定位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实现地方实际和国家标准的合理对接,也是开发高中物理选修课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三,开发高中物理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正视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的升学是第一位的,这使得教师在开发选修课时不敢偏离高考范围,开发选修课程的目标也就不好掌握了。

二、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的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次高中物理选修课开发,在内容选择上主要是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理论及相对论等,分为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介绍学科最新成果的课程和学科应用性课程等几个领域。如何针对这些内容和领域对高中物理选修课进行开发,以促进学生在知识系统、认知模式和学习能力方面有质的提高,笔者认为,首先应对课程目标进行科学规范的定位。

(一)不偏离国家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目标理念

高中物理必修课程和国家选修课程都贯穿着“培养物理学习能力,阐明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及人文精神等之间的联系”这一目标理念,开发选修课程当然不能偏离这一目标理念,这是进行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如,针对必修拓展课程中《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这一开发点,笔者通过研读《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了解了电磁波及其发射、传播和接收原理,知道光的电磁本性和电磁波谱。举例说明电磁波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得出初步判断:《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的课程应围绕通过电磁波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原理这一主题而展开。

(二)实现国家要求与地方实际的有机结合

选修课程的开发不能流于形式,其着眼点应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课程应是国家要求与地方实际的有机结合,不仅要在选修课的开发中突显出“专业拓展”与“学科探究”的色彩,而且要结合地方实际。这样,学生才能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既具备了国家型长远眼光,又对本地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如,针对《能源与社会发展》这一开发点,国家课程标准主要包括热机的广泛使用、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对人类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典型射线的特性及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这三个方面。笔者结合浙江省在核能的开发与利用领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实际,拟定的《能源与社会发展》课程目标是:了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道浙江省在核能的开发和利用领域的先进成果,提高物理学习、研究与合作交流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浙江省在合理利用核能和防止核污染方面提供参考意见,树立为实现家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理念。

(三)注重物理原理与实际运用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