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

时间:2023-02-04 09:27:32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1

关键词 英语写作 同伴互评 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英语写作作为重要的产出性技能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多年来大学英语写作始终以终结性测试作为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方式,过分强调结果而忽略过程,不利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发展。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课程评估的过程性与发展性。由此大学英语写作同伴互评、自评与教师讲评三相结合的循环反馈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新的反馈机制减少了传统的大学英语终结性测试主导下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使写作评价与评估朝着过程性、发展性与多元化方向发展。

1传统教师一次性评阅与终结性写作测试考核存在的问题

在采用循环反馈模式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前,笔者先对传统的教师一次性评阅与终结性写作测试考核进行了问题分析。在一名英籍英语教师的帮助下,将大一一学年在教学中搜集的学生作文练习以及期末考试作文进行整理,发现:(1)中式英语的错误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并且采用传统的教师评阅方式,即使教师认真细致的批改,这些错误仍重复性出现。(2)教师评阅受限于表层语言错误,大部分针对基本语言错误打分,文章内容与篇章结构等宏观层次问题成为次要评阅内容。(3)学生拿到教师认真批阅的作文后,最关心分数等级,对教师详尽的语言批改不会查语法书将语言错误彻底弄清楚。完成作文,拿到教师的分数就是作文任务的完成。(4)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写作练习是种学习负担,不会“头脑风暴”的挖掘题材,害怕看到作文中很多标红的语法错误,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感觉看到教师批改的作文更没有写作的动力和信心。

2互评、自评与讲评结合反馈的必要性

英语写作同伴互评反馈是学习者相互交换阅读写作文本,并相互提出修改意见的一种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区别于只关注写作结果的传统教师一次性评阅的传统写作评改模式,同伴互评法是过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这种主体性的反馈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合作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写作者的读者意识,缓解写作焦虑和恐惧,促进文本的输出质量。基于共同交互协商的同伴互评还能丰富写作的认知图式,增强信息的加工深度,发展文本构建能力。目前同伴互评的有效性得到了众多学者的理论论证,但在实证研究中对这种教学辅手段始终褒贬不一。

通过调研与实证分析,笔者认为完全而仅使用同伴互评反馈是较难达到理想的写作教学效果的,尤其是对于英语语言能力较差,难以发现他人作文中各种语言错误,同伴互评收效甚微。有教师合理有效组织和引导的同伴互评,自评与教师讲评结合的循环反馈写作教学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循环反馈模式实质上是与西方的动态评估理论相一致的,都以交互方式对个体潜能进行评估;都从静态测验的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估都是师生共同完成,学生以协作方式完成参与学习与作业;特别强调教学与评估的不可分离性。

3互评、自评与讲评结合反馈模式的实施策略

写作作为知识产出性技能,比接受性知识学习更需要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互动,而循环反馈的写作教学模式提供了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更给写作者提供了不断修改、提高文章质量的过程性学习机会,使写作练习者和教师更关注写作过程本身而不仅是写作的结果。但在实际教学实践运用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3.1提高同伴互评在自评过程中的利用率

提高同伴互评在自评过程中的利用率是循环反馈中的重要环节。首先互评不是单纯的找错误,发现语法和语言错误、语句结构、行文条理的问题后能够用评述性语言表达出来,即互评评语的书写也是互评效果保证的一个关键。这需要反馈小组的合作,力求评改建议丰富化和具体化,然后整理出评语供自评环节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评者也是写作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可以为作者提供新的素材、想法和思路。另一方面,从读者的欣赏视角对文本的内容精彩之处作出正面积极的评价,激发同伴写作的热情和信心。在自评环节中,教师应要求写作者提交自评报告,包括自己多次改稿的情况,对互评意见的接受情况,对不接受的个别互评意见持有的理由等,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整体把握互评与自评的情况,还可以在讲评环节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下转第98页)(上接第94页)作能力和水平。

3.2教师合理组织与引导,提高同伴互评质量

同伴互评的质量受两个因素制约,学生的互评能力和教师的组织引导。所以在研究实施方案阶段,应从这两方面分别着手进行调研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针对学生互评能力的问题,笔者首先是针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进行互评小组分组,分组原则是水平高、中、低的结合。然后通过前期的同伴互评介绍培训,增强学生参与该项目的积极性。后期的互评培训包括讲解互评细则,具体的评价内容与标准量化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性的互评写作文本;然后准备数份有代表性的高中低档的学生作文作为范本,全班展开集体互评讨论,这样的专门引导使学生既关注文本整体也注意到其中的细节。在互评阶段,教师还应时时监控小组的互评过程,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补救训练。例如在互评进行初期,笔者发现对于作文中各种中式英语错误,学生们不能非常清楚地找出错误来,模棱两可或者完全不清楚,因此在全班进行针对中式英语各个层面语言错误的补救训练,这样辅以后期的小组互评讨论,中式英语错误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总之,同伴互评开展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作用发挥的大小和好坏直接决定效果。如果没有教师讲评和引导的单纯性的依靠学生互评反馈那么结果必然流于形式。任何一种教学法、教学模式或手段都有其现实局限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因材施教的发展这种教学形式。同伴互评、自评与教师讲评的循环反馈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写作教学,在口语、翻译等教学中也有可利用价值,需要教学研究者们和广大英语教师们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 Stanley,J.Coaching students writers to be effective peer evaluators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2(3):217-233.

[2] 张英,程慕胜,李瑞芳.写作教学中的反馈对教学双方认知行为的影响[J].外语界,2000(1):24-28.

[3] 白丽茹.基础英语写作同伴互评反馈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检验[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51-56.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2

快要毕业了,身为导师的你打算怎么写毕业生鉴定意见,下面由本小编精心整理的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一该同学在校期间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广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个性活法,有亲和力。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二该同学自入学以来,思想要求进步,学术态度严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院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该生不失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毕业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三该同学积极上进,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成绩始优秀,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不仅对专业的知识有所涉猎,而且能够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坚持独立思考,对学习中的问题能发表出自己比较独到深刻的见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同学关系融洽。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四该同学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坚持学习党的先进的思想理论和当前的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有着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能积极参加听取形势政策报告,参加班小组思想讨论会议,表现出比较成熟的人生观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五该同学在校期间遵纪守法;学习勤奋,有钻研精神,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知识面较宽;担任班干部期间,对工作积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生活节俭,作风正派。

导师对毕业生鉴定意见相关文章:1.毕业实习导师评语鉴定

2.2021毕业实习导师评语

3.毕业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4.毕业论文导师评语大全

5.毕业鉴定教师评语

6.毕业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7.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大全

8.工作单位对毕业生的鉴定意见

9.毕业实习指导教师评语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反馈体系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120-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32

1 . 引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师队伍建设应摆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优先的战略地位。大学英语是我国在校大学生基础课程的一部分,地位举足轻重,而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主体,其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大学教育改革的成败。近年来,对大学教师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不少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敏锐的见解,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制度目前已普遍施行。然而,本文通过对大学教师评价研究文献的归纳整理发现,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出现评价主体边缘化、评价结果单向反馈以及功利化应用等诸多问题。这些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根源于系统化、多元化的评价反馈体系没有在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中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探析大学教师评价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特性,以此为基础构建大学英语教师多元化评价反馈体系,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综合素质提高和进一步完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 . 1 评价主体边缘化

教师是课程四大要素中的决定性因素,也应是大学教师评价的主体。但高校现行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主要是由相关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评价主体以行政管理人员、同行专家和学生为主。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多以教师的学历、职称为基础,通过量化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著的数量和等级以及申请到的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等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同行专家组织会议对教师教学进行更全面更权威的评价,学生则以自身感受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讲课安排等。总体而言,我国的教师评价制度由行政管理部门自上而下施行,行政色彩浓厚;虽然评价主体多元化,但教师本人几乎没有参与评价过程,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结果,成为边缘化的评价主体。这造成很多教师忽视评价过程,部分老师抵触评价结果的不良局面。

2 . 2 评价结果单向反馈

反馈是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中的重要一环,评价结果及时高效的反馈既能够为学校领导制定决策、管理教师提供重要根据,也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明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和专业科研过程中的长处和缺点,及时反思自我,改正不足之处。但许多高校现行的教师评价反馈属于单向反馈,评价结果向学校管理者反馈的居多,向一线教师反馈的少。施行大学教师评价制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评价结果单向反馈使得教师评价制度所能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单向反馈不仅让大学教师无法获取教学信息,找不到改进的方向,还易导致一线教师职业认同度不高,缺乏存在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挫伤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

2 . 3 评价结果功利化应用

评价结果的应用关系着评价目的的导向,应用得当会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促进学校发展、教师进步和学生成长,反而言之则会阻碍学校的提升发展,甚至扭曲教师的价值观,打消学生评教的热情。目前高校管理者多注重管理学校,将教材当作管理对象,把评价结果直接作为教师晋升职务、岗位考核和评优考评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与教师的效益津贴和年终奖金等福利挂钩。评价结果的功利化应用反映出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以行政管理为目的,而非以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为目的。功利化应用评价结果无法洞察教师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内在动机,容易扭曲学术发展的规律和大学教师学术角色的特殊性,影响学术风气。同时,也缺乏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主动性的支持与理解,背离了评价的初衷。

3 .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特性

我国学者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教师发展理论,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探讨。其中颇有影响力的是周文霞提出的职业发展四阶段论,即职业探索阶段、职业建立阶段、职业中期阶段、职业后期阶段。本文以周文霞的职业发展四阶段论为基础探讨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特性,为构建大学英语教师多元化评级反馈体系提供具体依据。

3 . 1 职业探索阶段

刚入职的大学英语教师处于职业探索阶段。此阶段的教师一般具有硕士学位,对职业现状基本满意,正处于职业新鲜感之中,对学生和教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比较喜欢站在三尺讲台的感觉。在教师评价结果中,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多呈现出英语语言知识欠缺和高效掌控课堂经验不足的问题;在科研中多具有不善挖掘教学科研的切入点的特性。在职业发展上也没有明确目标规划,有两种不良心态倾向:或好高骛远且不愿付诸实施,只感叹评职称的困难;或制订目标过低且安于现状,不愿改变只求安逸。

3 . 2 职业建立阶段

职业建立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处于事业上升期。此阶段的教师对教学工作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应对学生和课堂时有一定的经验。同时,在科研方面积极申请研究项目,撰写论文专著,努力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在教师评价结果中,处于此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已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节奏;在科研中参与的研究项目较多,数量和质量也明显提高。在职业发展上设立了明确的目标,如发文章、做项目、评职称等。教学和科研任务并重,此阶段的教师在申请项目时也感受到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及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

3 . 3 职业中期阶段

职业中期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处于事业稳定期。经历了事业稳步上升期,此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职称级别较高,多担任管理职务,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相对不错,对工作现状比较满意,但要兼顾教研、管理和家庭三个不同的社会角色也有不小的压力。在教师评价结果中,处于此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管理学生和课堂得心应手,课程内容越来越精彩;在科研方面申报项目经验丰富,级别较高。在职业发展上,设立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再接再厉,修正完善。

3 . 4 职业后期阶段

职业后期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进入事业隐退期。由于上世纪末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师资紧缺,聘用了很多本科毕业生,导致目前部分处于职业后期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学历不高。在教师评价结果中,此阶段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很受学生欢迎;在科研方面,一部分教师经过进修锻炼获得更高学位,论文专著众多,科研成果显著,成为德高望重的专家,另一部分教师注重课堂教学,但科研理论匮乏,缺乏科研意识,低学历也成为其评职称和申请项目的阻碍。在职业发展上,注重教学的教师深爱课堂,对评职称不抱太大希望,注重科研的教师则追求科研的更高突破。

4 . 构建大学英语教师多元化评价反馈体系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不应是简单地用评价结果来奖惩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行为,而是要为广大一线教师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充分挖掘发挥自身的巨大潜能。建立系统化、多元化的评价反馈体系是解决目前教师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边缘化、评价结果单向反馈和功利化应用等问题最为切实可行的方法。构建多元化评价反馈体系应依据学校各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反馈方法,支持教师的个性发展。

4 . 1 建立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成长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型组织

良好的学习型组织能够激励促进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迅速发展成长。以大学教师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为导向,建立由同行专家指导,教学能手协助,旨在帮助新入职教师成长的学习自治组织。首先,帮助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分析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引导他们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在教学方面,鼓励新教师多与教学能手交流学习,备课、经验谈论、观摩资深教师讲课等多种活动,协助处于弱势地位的新教师编写教案,做好专业准备,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科研方面,引导大学英语教师学习教育理念,关注外语教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吸收其合理成分,大力增强他们的科研理论意识,推动他们进行基于教学实践的学术研究。此外,行为科学理论认为,组织中的个体都有参与组织管理的意识,并期望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旦这种期望得到满足,可以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唤醒主体意识。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学习自治组织,在教学事物和学术研究等方面能够满足每个年轻教师的发言权,使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唤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为学校的建设增添新生力量。

4 . 2 建立完善的教师发展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

通过大学教师评价结果发现,处于职业建立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稳步提升,职业发展目标明确,迫切需要顺畅的教师发展机制来帮助他们实现目标。高校一方面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地位,为英语教师进修培训创造更多机会,如定期召开短期培训班,支持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进修,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等,并给予适当经济支持,帮助事业上升期的教师扩大学术交流圈子,提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应正确引导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理念,营造全校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良好学术氛围,拓展自由公正、团结协作的学术生态环境,激发大学英语教师潜在的内在发展需求。在心理学中,需求是指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对维持发展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内在发展需求是指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蕴含着青年教师无穷的内在潜力。学校要努力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一旦发挥出他们的内在潜力,教师就会拥有强大的工作动力,更有激情挖掘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克服申请项目的困难压力。处于职业建立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自然会因此显著提高。

4 . 3 发挥榜样作用,倡导终身学习完善自我的职业发展理念

经过早期在教学上勤奋耕耘,在科研上努力突破,处于职业中期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已基本实现预定目标,进入事业稳定期。学校应选取大学教师评价结果优秀的职业中期阶段的教师为典型人物,号召广大青年教师以他们为学习榜样,努力奋斗,追求理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青年教师来说,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不但能够了解他们成功的心路历程,近距离地与他们相处学习更能鼓舞青年人的士气,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对处于职业中期阶段的教师来说,被树立为榜样是对其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肯定,有助于提升教师满意度、成就感和职业忠诚度。此外,事业的稳定并不代表职业发展走到了尽头,为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倡导终身学习完善自我的职业发展理念,开展反思实践活动,支持处于职业中期阶段的教师组织参与校际观摩交流、国内外学术研讨等活动,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申请科研项目,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4 . 4 关心职业后期阶段大学英语教师的精神需求

处于职业后期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为学校教育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见证了学校一点一滴的发展历程,了解学校的一草一木,热爱学生和课堂。学校管理者应认真听取老教师对大学教师评价结果的反馈意见,虚心听取老教师的建议,尊重老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对于注重课堂教学、缺乏科研意识的老教师要给予情感关怀,学校领导要与他们保持一定频率的交流互动,在评职称方面尽可能地对他们给予照顾,同时也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于注重科研,成为学术带头人的老教师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解决他们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外在困难,鼓励他们带领青年教师攻克学术难题,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针对职业后期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文体活动,如开展合唱团、运动会、书画展等等,丰富老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他们的别样风采。

5 . 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多元化评价反馈体系能够与教师评价制度相辅相成,并弥补其实施中的不足之处。高校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树立榜样和关心精神需求等措施来解决评价主体边缘化、评价结果单向反馈和功利化应用等弊端。大学教师评价的结果不再只是精英群体的表彰会,多元化评价反馈体系让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都能分享到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蒋玉梅.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外语,2012(7).

肖鸿雁.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改革刍议[J].教育评论,2014(11).

闫艳.基于专业标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对策及策略

前言: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现今,小学语文教学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1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资源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地方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这样就导致学生学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教学仪器不够先进,严重影响语文教学效果。

1.2 教学目标存在片面性。小学语文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在应试化道路上留下的印迹太深。目前,社会、学校还是单纯地把学生笔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学水平优劣的标准,很少注意到对学生人文性素养的考查,评价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扼杀学生天生的创造潜力的同时,也将那些为了职业生存不求自身发展的教师困在了因循守旧的应试化教育老路上。

1.3 教学方法不当。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生质量评价模式多数仍停留在以分数为主的传统的纸笔测试法,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只重视可测量的外在的行为目标,忽视内在情感目标和态度的培养,使评价内容游离于学生的生活,忽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教师素质不够。现代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精通专业知识、技能,要具有综合素质外,还要求必须热爱教师这一职业,要有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大部分教师只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知识层次较抵;也有部分教师属于民教转正,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有一部分教师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懂英语、不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些教师不能独立完成备课任务。

另外,教师在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把理论置于实践中,学生学习的理论操作性不强;教师只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课堂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实践训练课。导致学生教学理论修养先天不足,以后的教学实践会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概括地讲理论,举一些典型例子,教学理论缺乏深度,也没有实践效果,达不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除了要考察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还要考察教学基本功如教态、语言表达、板书等。

2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尤其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量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弄清病因,对症下药,针对师资、生源、教学的现状,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工作,把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上。

2.2 教学教材的改革。教材的选订尽量选择与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部级、省部级重点教材,注重前沿性的科学理论与现实教学内容相结合。切实突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减少盲目“求高”、与专业方向不够吻合的教材征订。另外,还要注重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强化基础训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授;精练讲授内容,注重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

2.3 教学方法的改进。时刻关注小学生语文学习状态和教师教学情况,对小学语文教育要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并掌握足够量的教学案例。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与研究,让学生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并对有代表性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要打破纯理论单方面接受的学习方式,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广泛采取案例讨论、合作研究、教育调查、教学实践等教学形式,创建一种以学生自我建构为中心,多种教育形式交叉互动的教学情境和教育过程,使学生在不断地感悟、学习、实践、反思中,促成有关理论知识的整合与建构;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相应的教学理念,观看自己的教学过程,自己做出说明和评价,再接受师生的质询与评价。这是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过程,也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

2.4 改进评价方法。改进评价方法,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评价学生对有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掌握情况,更要加强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同时,要把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以及完成各种学习、实践任务的质量作为评价的内容;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需要积极倡导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只有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才能不断形成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互结合的评价机制与氛围。

2.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积极多读书,读好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挖掘出教材的内涵,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自如,表达清晰、准确、完整,才能讲得浅显易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热爱语文;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校要定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尤其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艺术教育水平,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

3 结语

基于“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价值观的形成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伶俐等.课改给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带来的新变化[J].江西教育,2009(03)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组织 研究性学习

1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要求

初中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只掌握读写的基础知识,好其心强,可塑性强。他们既需要学量语文知识打基础,也需要研究性学习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首先,它更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而非掌握语文知识数量。重在亲身参与语文探索性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师不要只注意学习的结果,学生写了多少篇获奖作文,而应重视学生学会语文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其次,它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尖子学生。教师眼睛别只盯着论文写得好的学生,而应重视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再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要把研究性学习讲授式学习对立化。因为初中学生年纪小,为了让学生真有收获,最好能把每个环节设置得更具体些,教师要多些“导讲”,不要放任自流。要允许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2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采用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学习探究的较多。以《鲁迅自转》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确立研究课题,预先准备数个课题供学生选择:①谈我最喜欢的一部鲁迅作品;②别人眼中的鲁迅;③鲁迅精神今天还用吗?接着组成3~6人的课题小组,学生自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可以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教师、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组员要分工协作,各展所长,协助互补。有时,为了了解学生个人的研究能力也可采用个人研究的方法,但这要在大多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研究 性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才可实施。为了节省时间,全班集体讨论结合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在语文课堂运用,但这需要学生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 指导初中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以“鲁迅专题研究”(其作品在初中语文课本有十几篇)活动课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为例,指导研究性学习一般程序是:

3.1 开设鲁迅作品文学讲座,目的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诱发探究的动机。

3.2 指导选题。研究性课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也可以师生合作,确定题目。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点较小的课题较受欢迎并容易实施。如:“鲁迅精神还有用吗?”、“少年闰土和我比童年”等。

3.3 制定研究讲划。课题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制定计划,教师适当调节。研究讲划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过程,教师可整体指导,学生修改,避免走弯路。

3.4 实施研究。学校、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指导。例如组织参观鲁迅博物馆,介绍图书资料的查找方法和渠道。学生也要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体会。

3.5 写论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整理鲁迅的有关资料,根据自己课题的需要来进行取舍。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模仿、学习。论文交上来后,要指导学生修改。

3.6 论文交流研讨,思维硬拼,大家对鲁迅其人、其文有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因此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必要部分。

以上只是我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中一种常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截取其中的某一环节,或着重做资料收集工作,或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讨论结论等等。

4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

4.1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要重视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不只看结果。教师要边指导边评价,随时激励学生。

4.2 要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①开题评价与指导。不要讥笑学生的选题,打击其积极性;②定期评价与指导。表杨做得好的小组,鼓励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③结题时的评价。不要求过高,更重视每个小组的闪光点。可多团结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4.3 学生参与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评判团给论文评分、论文答辩,还可以让学生在墙报栏搞论文展览。

4.4 评价学生成绩要多层次,每次活动有评价、有表彰,还有小奖品。尤其多鼓励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尽快赶上。

5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加强指导,逐步放手。由于初中生年纪小,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时,一定要主动介入,要加强指导力度,逐步放手。在每个阶段,教师要自己尝试一下,预见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例如:课题启动阶段,要教会学生怎样上网找资料,也要防止学生上网游离课程内容做其他事情。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指导,例如用中午时间,轮流值日接待求教学生,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5.2 形式活泼,力求多样化。初中学生对新事物好奇、有兴趣,但维持时间较短,为让学生始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保持一种兴趣和热情,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选题”阶段,教师可安排图书馆查找资料、上网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就近访谈、口头演讲……这样一来,学生表现得积极、活跃。

5.3 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与高中学生相比,初中学生阅历更少,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能力更低,因此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应立足本校,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为孩子出谋划策,利用自己专来和职业给孩子提供建议和帮助。这种形式家长力所能及,也愿意去做,它不仅使课程开设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而且成为语文学科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库。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6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基本教学评价观。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要以全新的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观为指导。根据元认知理论、构建理论等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热情的课堂评价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课堂教学采用师问生答、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也就是让学生进入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而教师则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适时做好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如: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评价的问题,如何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在搞活学生自我评价的同时,教师可以突破此层次让学生进行“生生互评”,因为“生生互评”最能展示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一步地认识自我,这是以往传统“师评生”中难以达到的效果。当然,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语言一开始会不太合理、不太明确、不太系统,这时,老师要在充分肯定学生参与热情的前提下,对他们的评价思路、评价方法和评价语言等方面要予以及时正确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

二、注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创造潜能的课堂评价

现代素质教育观倡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上,学生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用再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学生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我认为:有时候,一堂课的好坏并不在于教案上的内容完成与否,而在于学生的个性潜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掘和提升,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这些个性化差异,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在课堂评价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注重教师鲜活语言的运用,构建得体的课堂评价

学生积极的听课状态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而教师评价语言的鲜活得体,则会感染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因此,注重鲜活语言的运用,构建得体的课堂评价模式,让每位学生以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地说,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优秀反馈信息的激励,二是对“学困生”的激励性评价。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也正是教师的得体的课堂评价,才使学生在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中学习语文的热情更加高涨。

四、注重科学的评价导向,创设高效的课堂评价

新课程教学倡导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这就为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学生的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就会千差万别,这就更加要求我们的教师能灵活进行课堂调控,注重科学的评价导向,进行务实的课堂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例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有位学生提出“愚公其实很愚,打条隧道也可以直通豫南呀,而他却死板地去搬山……”虽然,学生对文本的独创性研读是值得表扬的,但这个问题本身却脱离了文本内涵,游离了对文本时代背景的解读,这样,无疑会导致学生走向另―个极端。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必须及时给以正确引导,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作品背景,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从而创设高效的课堂评价机制。

总之,课堂行为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究评价方法,优化评价内容,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科学、合理、创造性的课堂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师生共同提高与全面发展。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7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 教学评价 “真、善、美”

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出了新的课堂评价。强调课堂评价多元化、人文性,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一、评价主体倡导多元化

首先我们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促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

(一)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校正、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根据社会生活行为准则校正自身行为奠定基础。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

(二)引导学生互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了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称赞外,更希望得到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提高自身的群体地位和群体影响力。学生互评包括同桌互评、小组评价和全班同学评价。

(三)加强教师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经常予以赞美,能引导学生主动思索,积极学习,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建立起积极的、亲近的、平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评价走进“真、善、美”的境地

(一)真实的老师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我

老师的率真更能吸引他们走近,促使他们既敬爱老师的神圣,也能宽容老师的不足,从而避免了外在现实与内在心灵的差异而导致的心理不适。鉴此为师者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率真自我展示:

1、用率真的语言与学生真情对话,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打成一片。语文即生活,语文即人文。语文教学评价可随时随地进行,情境中可赞美学生的感情丰富,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也可指出学生存在的缺失。与学生亲切接触,用真心的语言启迪学生要懂得从正面看自己,认识自己优势,又要懂得从负面看自己,并正视自己的盲点。给学生以真实的赞赏和告诫,让学生心灵震动,从而真正地热爱生活,快乐成长。

2、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激发学生上进心

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语知、阅读、口语交际以及综合写作能力的评价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优势,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评价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失去上进的自信心,降低了他们的志向水准。相反过度的表扬,活跃气氛的背后冷却了学生的竞争冲动,廉价的表扬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用。

(二)用“爱”的尺码来衡量学生的进与退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

1、于真情鼓励、赞赏中促进学生成长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是启发学生智力的钥匙,是点燃学生智慧的导火线。①教师在评价时要懂得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使教学达到情之互融的境地。②课堂上,教学的客观的赞赏评价不仅给学生注入兴奋剂,释放学生潜能,而且弘扬学生个性,使学习成为快乐有趣的活动。

2、以宽容的心、睿智的语言呵护开导学生

教学评价的选择还要注意学生的性别不同,个性差异。班级是个大集体,个性各异,语文基础也参差不齐。对于内向的、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师者应用宽容的心,睿智的话语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一定要懂得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爱心温暖学生心灵,从而化坚冰为春水。

3、批评惩罚亦是爱

如果说关心、鼓励、赞赏是激励教育,是柔性教育,那么批评惩罚则是硬性教育,柔性教育与硬性教育相辅相成,刚柔相济,相得益彰。适当的批评惩罚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感,磨炼学生坚强意志,铸就学生完善的人格。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犯了明显性错误,甚至是故意犯错误时,要及时批评纠正并给以相应惩罚。

(三)艺术化的评价引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教师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是通过恰当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若表扬批评不得体,场合情境不恰当,就会事与愿违,产生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要讲究艺术性。评价的语言要正确生动,有趣味性和感染力。让评价的语言如 涓涓 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力量。

1、以艺术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

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答错了,如果说:“你怎么这么笨”!也许这个学生再也不敢回答问题了。若换成“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当学生的朗读出色时,我会赞叹:“声音如行云流水,真令人陶醉!”,对学生的作文评语可引用诗词歌赋中富有启迪性的哲理句子。用艺术化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时时都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2、用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体会创造的美

新语文课标强调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注意评价的整体性。这就相应要求评价形式的多种多样。师者可帮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要督促学生学会自评,自评的形式不拘,可自己列表显示,也可用日记记录等。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表现及学习成果等,并写自我反思和小结。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反应。让他们体会自评和被评的乐趣,体会评价形式的独创美。师者给予学生的评价形式也要有创意,让学生体悟为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更加积极学习。另外,教师应欢迎学生对师者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真心的语言对为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在师生互动、知己知彼中达到教学相长,教师只有提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水平,深入分析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因素,才能使评价发挥积极的作用。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正处在如履薄冰的探索之中,无论如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少一些表面的繁荣,多一份内在的智慧。这样方能开拓一片真善美的领地。

参考文献:

[1]刘立明.再论国外有效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8

关键词:作文评语中存在的问题 评语写作要求 针对性 审美性 启发性

作文评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作文评语,主要指书面评语。书面评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在认真阅读、用心体会的基础上,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导,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师生间心灵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评语不是写作教学的结束,而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做文”和“做人”的一个新的开始。本文主要针对狭义的作文评语做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

1、作文评语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近年来,许多教师在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这些改革看起来既丰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形式,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批改的积极性,还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了出来,推进了我们作文教学的改革步伐。但是一些教师就此干脆省掉评语,只是简单批个“阅”字,或者给个分数等级,却忽略了作文评语的积极作用,使得习作的反馈信息只能在学生间循环。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的作文课堂讲评也只能针对习作训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这样,学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既不利于学生对写作的领悟,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作文评语在实际教学中被当作任务。语文教师通常带两个班的语文课,一本一本、逐字逐句地批改写评语着实是一项很费时间、精力的工作。尽管这样,一些学生却偏偏不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辛苦写出来的评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就塞进自己的书包了事。加之有些教师对作文评语的作用欠缺足够的认识,这个环节就很容易被当成是一个工作任务而不是作文训练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的指导路径。这极不利于学生发扬优点、修正错误。

3、写作指导与人格塑造失衡。我在分析学生习作评语实例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作文评语仅仅围绕本次习作训练的目标,就学生本次习作中表现出来的写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比如“语句不够通顺”或“记叙文应该按照记叙文六要素展开”等评语,只是为了写作而批改,对学生在作文中感情的倾诉缺乏关注,失去了师生间心灵交流的良机。另外就只是针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略谈一二而已,如“你是一个学习很认真的孩子”或者“写的不错,继续努力”之类。评语要兼顾指导学生做文和做人,偏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4、评语写作中鼓励极端化。新的课程评价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提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融入人文关怀,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在承认并接纳个体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关心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关怀、生命关怀。但是,一些教师却把作文评语中的人文关怀简单地等同为单一发现学生的优点,等同为时时处处赞扬,不敢有一点批评的气色,把作文评语写成了表彰辞,表现在作文评语中就是鼓励极端化。这种不从写作训练的需要入手,偏离写作教学的目标,为关怀而关怀,为赞扬而赞扬,其实是钻进了单纯鼓励的死胡同。

二、作文评语写作的要求

作文评语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方式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是从字里行间了解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因此评语除了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外,本人认为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性。案例:老师的毅力不是通过他的具体言行表现出来的,而是由你说出来的。要记住,如果离开了事实,离开了描写,离开了细节,你的议论再好,也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作文中的议论,犹如烹调时的作料,有它,可以使白开水成为靓汤,但光有作料并不能煲汤!习作缺乏事实,缺乏细节,老师的结论是“空空儿”。

案例是针对学生习作表现出来的多空洞议论的问题,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作了形象的讲解,末尾更以金庸笔下的一个人物“空空儿”作结,寓意深刻,充满智慧还不乏诙谐。评语虽直击文章症结,却无生硬之感,倒让学生在微笑中欣然改过。能使学生闻弦歌而知雅意,提高其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充满机智的语言难道不也是美的评语吗?当然,相关的优秀案例还很多,篇幅所限,此处不能一一列出。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9

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改革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概述

常规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地位,常规的互动仅仅是教师的偶尔提问。而当今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这个层面,开始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新课改条件下的课堂互动,要求师生之间根据教学的需要,为了完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及任务,利用对话、分享、合作等多种方式通力合作,可见,教师的地位由绝对主导变为相对引导,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融入了更多的情境性及目的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要求双主体各有所获,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互利共赢。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互动现状分析

新课改提出后,大部分课堂教学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教学习惯的影响等因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并没有完全实现,而且很多互动流于形式,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1.互动本质的缺乏

互动本质的缺乏,是指当今的互动一般是为了迎合课改要求,而非真心互动,流于形式,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内涵。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个性特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应当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而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但是,当今的教学很难有这种投入,即使有些课程为了应付公开课、示范课的要求做成了互动的效果,但是也是流于形式,无太多实质性内容。

2.互动手段的缺乏

高中课程很紧凑,教师为了赶进度,一般都是快速讲述,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高考复习,而且高中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学的过程,高考也是对初高中,甚至小学学习效果的考察,因此很多高中语文老师认为高中课程的教学与高考并无实质性关联,不如节省时间进行专项训练。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是这种想法不仅导致了高中语文课堂互动的缺乏,同时也导致了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手段贫乏。即使有些老师及学生意识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互动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加上其课堂时间很紧张,教师忙于赶进度,导致他们一般采取“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方式,再就是“万能”提问模式,这些都可以看出当今的互动教学流于形式,互动手段严重缺乏,互动的意义荡然无存。

3.互动评价的缺乏

常规语文教学的评价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而且一般反映在试卷及点评课程上,这显然是一种教学的误区,因为评价中需要注意到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这才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因为不同人阅历及思想不同,会有着不同的取向。当今的教师单纯依靠分数评价,或者将所有学生按照一个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导致最终的评价不够公正,也不够全面,这便是因为没有及时引入互动评价,评价的内容、形式及手法单一造成的。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互动评价的优化策略

互动评价首先要以师生互动为基础,教师需要从课程准备入手,筹划全局,并且及时分析总结评价中的问题,及时更正,通过不断尝试,开拓高中语文互动评价教学新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互动评价的优化策略。

1.注重课前资料的搜集工作

课堂教学之前少不了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预习,只有在双方了解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运用互动教学。高中语文老师应当善于运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及知识掌握、运用能力,教师应当在做好备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资料收集工作,积累更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参与教学。例如,《离骚》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搜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及典故由来,首先让学生理解把握屈原的情感,然后再去进行课堂教学,并且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学生发问,对屈原壮志未酬选择跳河的无奈及壮举进行一一讲述,在此基础上,对课文的段落及相关知识进行逐一讲述,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今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主要是扮演解疑答惑及引导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从而缓解学生的厌学、紧张情绪,让课堂教学在融洽、欢乐的气氛下进行;另外,学生应当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及主动接受者,对于学生的任何提问,教师应当给予必要的答复,对于一些无理取闹、吹毛求疵的提问,教师也不可不闻不问,当面呵斥,应当以引导为主,让学生意识到其提问的错误之处,并且引导他们进行改正。

3.采用多种有效的互动手段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相比于其他课程教学枯燥一些,但是同样也可以引入多种互动策略。比如,讨论式教学、媒体教学等,这些都是互动情境创造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互动并非单纯是师生互动,还可以是生生互动,环境互动,媒体互动,等等,特别是当今社会,教学的手段不断增加,设备也不断优化,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进行多种互动教学。在学习《拿来主义》的时候,笔者就采用了讨论互动的手法,高中生到了青春期,对国家大事的热情度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笔者便是运用这一点,让学生讨论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途径,如何对待西方发达国家,并且让他们各抒己见,分组讨论之后选代表进行汇报,然后笔者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最终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来主义策略,从而揭示文章主题。

4.熟练运用多元化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结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能力的检验,当然也是教师教学成绩的考察,常规的教学评价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比如,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这些评价手段都是采用分数评价的单一方式,只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无法考查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与新课改要求格格不入。因此,有必要引入多维评价体系,多维评价便是将学生的评价贯穿到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法,进行及时、准确、多元、立体的评价。对于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方式的评价,同时及时发现后进生的亮点,以鼓励评价为主,少批评、多评价,少训斥、多沟通。另外,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提问及回答进行立刻评价,并且对于互动教学中参与少的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单独进行鼓励评价,并且为他们多创造评价机会。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高中语文互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勤于总结,寻找方法,并且实时、适当进行互动教学,并且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10

【关键词】评价;语文;课堂魅力

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把情感的投入,需要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机智的教学品质,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呢?

1. 课堂评价要真实、多样、多项,恰到好处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没有错,可是一节课上如果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就会令人心中不安,这样的表扬鼓励究竟能有多大作用?无论学生对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很浮躁,他们还会在乎表扬吗?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真实的评价向学生传递的是真实的信息,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寻找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的“真实”,促使不同的学生都最大可能地获得发展;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在欣赏其中蕴含的超常、独特、智慧的同时,一分为二地评价,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真实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但并不摒弃批评,而是讲究批评的艺术,不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因此课堂评价不能过多过滥,而要把握好评价尺度,回归真实,对正确和具有创造性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肯定,使评价用得恰到好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一般性的回答可以点个头,给个赞赏的眼神或做个手势等 。如有位教师在上《卢沟桥的狮子》时, 教师和学生一起品析完第二自然段中的词句后, 老师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学生读得投入、专注, 教师不是以“你真棒! ”、“你读得真好! ”等评价草草了事, 而是给予了这样精彩的恰到好处的评价:“'有的低着头, 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这句他读得特别轻, 我猜他一定不想打扰这只小狮子。”“我觉得他读的时候, 把'按'字加重了, 让我知道了大狮子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淘气。”……这种富有艺术性的评价, 让学生在学习中深深地体味到语言的艺术魅力。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 他的课堂充满激励, 充满赏识, 充满尊重, 充满期待。他善于从每个学生的身上找出闪光点, 评价每个学生。在他的课堂上随处可听见这样的评价语言:“读得好, 好在声音响亮, 这是自信的表现。”“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 我觉得真了不起啊! 这是三个思想, 三朵智慧的火花”……随处可看见他赞许的目光, 肯定的微笑......这些弥漫着艺术气息的真实评价使学生的智慧火花熊熊燃烧, 扬起了学生进取的风帆。

2. 抓住时机评价

2.1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是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的前提。好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这样的氛围,正是进行课堂口头评价所需求的。但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2.2 把握好激励的时机。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2.2.1 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2.2.2 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3. 要重视发挥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在评价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进展作出判断,既看到成绩,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发现问题,找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而“生生互评”的过程最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他们在互评中能找到别人的长处或短处,从而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在评价他人时,学生也更好地认识了自我,这是“师生评”难以收到的效果。更主要的是这一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教为了不教”,“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多一点温馨,多一点生气、多一些人文的气息,在每一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上,本着“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原则,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培养出会思考、懂学习的学生。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把情感的投入,需要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机智的教学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Z1期

[2] 王萍.让思考性思维扎根语文课堂[M].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7,20(11):25-26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11

论文摘要:针对很多高职校语文课业评价单一、不全面,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教学效果的现状,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四个方面对评价进行创新,以期能全面、真实地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目前,很多高职校仍然采取“一张考卷定终身”的闭卷笔试的评价方式。造成了学生平时学习懒散,考试临时突击,不利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传统的评价就像一把尺子,使教师从一方面将所有的学生进行等分,这就使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的原因。”这种评价方式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严重地挫伤了一部分“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使评价能够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语文教学,笔者试从三个方面对语文评价的创新进行阐述。

一、评价内容综合化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等七种能力。每个学生的智力都不相同,各有特点。所以,在考核中要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原则,关注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这就要求考核内容要综合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语文水平为评价内容

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依然是主要内容,在评价内容上,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内学习过程的评价,每个单元结束以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语文能力表现、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形成一个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评价,通过笔试进行测评,在题型设计上,摆脱语文知识点的机械记忆,重点考核语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以语文能力达标为评价内容

语文能力的测评也可以作为语文评价的一种方式。如普通话等级、中英文录入等级证书、口语技能考核、面试、答辩、小论文等。分统考和选考科目,如所有专业学生必须统考面试、答辩、小论文等,不同专业还有自己专业选考的科目,如文秘、经贸、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普通话等级、中英文录入等级证书等考试。

3.以校园活动结果为评价内容

通过举行辩论会、朗诵比赛、随笔、读书交流、文学座谈会、新闻采访、报刊投稿、文学社团、戏剧表演等校园文化活动,分析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多样性

1.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结合

相对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绝对性评价是运用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可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对于高职校学生,他们都是“中考失败者”,在评价时要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这样,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语文知识能力掌握的程度,为准确调整教学方向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在真实地认识自己的语文水平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学习的改变,淡化学生间的学习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笔试和口试相结合

笔试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考核和评价较有优势,而对“听、说”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是有限的。口试可以解决笔试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口试或答辩的方法,对学生的有关知识和能力特性的发展做出评价。如朗诵、复述、交谈、演讲、辩论等语训内容大多可采用口试的形式。要全面的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水平,就需要两种考核方式科学合理的结合。

3.实践活动和课业考核相结合

实践活动包括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等活动,能够较全面的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课业考核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的考核效果明显。但两种考核结果都有些片面,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水平评价时,必须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

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课业结果、学生情感、态度、品德、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否定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差距,及时纠正,更好地指导学习。但是,教师的评价只限于课堂,对学生课余的表现了解的很少,这就需要借助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对学生课余表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公正、全面,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调动积极性,才能使教师客观的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变被动为自我反思的评价。学生在自评中,通过对语文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了解自己学业情况、及时修正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关心自己的学业,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互评的过程也是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触动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互评中去,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在自评互评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语文教师评价和专业教师参与相结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中,语文教师是唯一的权威。从试题的拟定到试卷的评定,语文教师说了算。高职语文实践性、开放性原则要求高职语文教学要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为社会服务,语文和专业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江苏省招收五年制高职的70所学校中,有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旅游管理等15个专业与语文教学联系紧密,这需要和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在专业实践中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

4.社会和家长参与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社会参与学生评价,对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指导学校修正人才培养的方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家长参与学生评价,学校对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客观,也便于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相互协作,学生在多方面的关注和协作下,更加健康成长。

四、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计划,让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作为表现性评价的一种,通过学生撰写成长日志、填写读书卡、记录实践活动等,一方面,教师通过这些材料更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课外的语文水平展示;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撰写成长日记和收集实践活动记录,对自身的语文学习也是一个自省和反思的过程。既看见自己的进步,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关注自我,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的空间。

参考文献: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范文12

【关键词】英语专业 语言学 研究型教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语言学概论》是英语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性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这一要求清楚表明,语言学课程担负着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等多重职责。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语言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语言理论的知识传授,较多采取传统的教师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丧失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被动接受理论概念,而非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来指导英语学习和使用。因此,语言学课程教学亟待改革,而在语言学授课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便是尝试改善当前英语语言学教学现状的一大举措。

二、《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后续更好地提高本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在开课初期任课教师就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状况。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本校英语专业2012级和2013级6个班级共169名学生,其中有效问卷161份。问卷从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评估四方面入手,了解W生对语言学这一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解与需求,以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不高,仅有25%明确表示喜欢或较喜欢语言学课程,而18%学生甚至对其不很喜欢或不喜欢。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6%认为语言学课程可作为英语专业本科选修课程,8%甚至提议取消该本科课程。究其原因,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枯燥(57%),抽象难懂(62%),缺乏实用性(45%),并与将来工作相关性不大(30%)。正是由于语言学知识的抽象性、理论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学生往往对语言学课程望而生畏,进而学习索然无味,甚至觉得该课程毫无实用价值。就授课内容而言,超过42%学生觉得授课教材较为晦涩难懂。因而,80%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时有必要补充相关知识,希望教师能够整合课堂内容,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践并寓教于乐。68%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课程讲解中增加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83%也乐意接受教师所布置的课外材料查阅并进行相应的课程研究任务。尽管如此,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37%能够做到预复习相应知识,仅有8%学生会主动查阅相关信息,但对知识点也多停留于粗浅的了解。在课程评估方面,77%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大形成性评估的比重,希望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但仅有13%愿意把课程论文撰写纳入其中,这也侧面反映了学生对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要求较强的深层次任务有所畏惧。

由此可见,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语言学课程学习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加强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语言学授课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极其必要,也至关重要。

三、研究型教学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实施

研究型教学以研究性思维为指导,以研究性活动为课堂组织形式,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侧重能力的培养。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科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能动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而这恰恰符合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为了实现该课程要求,我们需要把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效实施研究型教学,以加强和改善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

1.整合教学内容。语言学教材知识多为专业性较强的理论和抽象概念,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畏学情绪。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引入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并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力图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这些问题情境,自主地讨论并探索相关语言现象,最终汇总小组讨论结果,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学理论知识。比如,在讲授语义学“成分分析法”这一知识点前,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猜词游戏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该游戏设计的理论依据,讨论游戏者获胜的关键,即描述词语的“语义成分”。又如,在引入语用学“礼貌原则”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即学生们要求室友在寝室中保持安静时应该如何表达,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礼貌策略在生活中的使用。

此外,在系统教授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该课程和其他专业技能课和其他专业知识课结合起来,寻找其内在联系,真正做到该课程“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的目的。语音章节就与语音课程息息相关,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英语发音规律。例如,语音“同化规则”使学生认识到动词describe的相应名词description存在的合理性以及possible的否定前缀之所以为im而非in的相应依据等。同样,句法章节内容也能够与语法课程密切结合,句法相关规律的学习使学生对语法的认识从“知其然”过渡到“知其所以然”。此外,语篇分析中“衔接与连贯”与英语写作课程紧密相连,而对该章节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指导英语写作的学习。这些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语言学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理论,它贴近生活,并时常指导英语学习和日常实践。

2.改进教学方式。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方式密切相关,而语言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模式,教师应根据内容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在实施语言学课程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自主地探索并分析问题,督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切实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主动型。

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向学生分发相关文献材料,要求学生概括文献内容,表达阅读心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以便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并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信息资料。例如,在讲授“语言起源”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分发有关语言起源不同学说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课前思考这些理论的合理性或局限性,并引导学生探讨他们对语言起源的认识。在讲授语言“识别特征”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交际方式和人类语言的区别,并要求学生查找相关例子来论证或反驳阅读材料上列举的区别性特征。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并建构知识体系,也能够拓宽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应当引入语言学事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涵的语言学知识,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n堂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实例语料(如本国语汉语,专业外语英语,二外日语相关材料),要求学生尝试分析这些语料以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语言变体”时,教师便可用一个有关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幽默故事导入,让学生切实了解到这一概念,并让学生讨论不同语言变体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此外,在讲解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汉语不同变体在生活中的使用或二外日语相关实例以加深理解。又如,在讲授“语言与思维关系”时,教师可以从某些典型的英语表达的汉译入手,让学生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探讨中西思维和英汉语言间的联系。

最后,教师在课后可以就某一语言专题知识布置任务,学生则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语言学”,运用课中所学分析这些生活事例,并在课上做简单小组汇报,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科研意识的教学目的。此外,学生经过不断研读相关文献,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语料,进行分析并试图撰写研究小论文,而这也能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培养研究能力。

3.变换评估手段。教学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侧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锻炼。因而,研究型模式下的语言学课程教学评估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即课内评估(小组讨论和课堂小组汇报),课外评估(文献阅读及查阅和课程小论文撰写)和期末评估(期末考试)等综合评价学生表现。此外,在完成每章节内容后,教师也针对该章节内容设置一定相关知识理解或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地积累知识,也让学生在不断的主动参与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结语

研究型教学理念符合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实现该课程目标,也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使之更符合新时期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在语言学教学的研究型模式实施过程中,如何呈现抽象的理论知识,如何组织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课内传授与课外实践分析语言现象,撰写研究报告等都是该课程任课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3]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