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艺工程师

园艺工程师

时间:2022-07-31 00:56:00

园艺工程师

园艺工程师范文1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园艺产业的发展,传统园艺技术专业必然向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高专园艺专业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必须进行专业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介绍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等4个方面介绍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措施,以期为该专业的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指导思想;措施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园艺产业的功能出现多元化趋势,绿色食品、无公害栽培、生态农业、观光园艺以及园艺产业设施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形成与发展等都使现代社会对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园艺技术专业必然向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转变。现代园艺技术专业,作为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掌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技能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和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1,2]。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1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铸品牌,突出园艺技术专业建设特色、职业教育特点、为地方经济服务,围绕现代园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加强以现代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技术为能力“主线”的职业素质培养,努力为现代园艺产业培养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综合职业素质高、掌握现代园艺技术的高等技能应用性人才。wwW.lw881.com

2改革措施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笔者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谓“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岗位(post)+技能(technique)+项目(item)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岗位技能项目”和“工学结合”的思路,首先明确职业岗位名称,然后根据岗位特征确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再通过“项目课程体系实践过程考核”的方式来实验,最后通过“技能证书”来检验[3]。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性、整合性、先进性、实践性”为原则,实现5个转变即变重传承为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变重守业为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变重专才为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变重单干为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一切围绕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

现代园艺产业就业岗位要求园艺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园艺产品(花卉、果树、食用菌、蔬菜等)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等各方面技能,而且要懂得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就业岗位对毕业生技能的要求,将园艺人才的技能分为3类,即3个支撑点支持学生未来的就业。第一支撑点,具有过硬的生存与发展的公共素质,主要有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反思意识和终生学习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第二支撑点,扎实的基本技能,主要有英语会话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三支撑点,熟练的专业技能,主要为现代园艺产品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等技能和观光园区规划设计技能。根据上述3个支撑点,在人才培养中分解成现代公民素质培养、英语应用、计算机应用、体育、园艺植物生产、园艺良种培育、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工作、园区规划设计项目、园艺景观设计、园艺景观建造、新农村规划设计、新农村绿化、组织培养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项目。对于各个项目中的专业技能,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中心的相关资格证书考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各项目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得到了未来就业的“敲门砖”。

2.2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紧紧围绕培养现代园艺产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强化生产实用性,突出技术应用性,弱化理论系统性,提高知识运用综合性,校企合作、全员参与,打造出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根据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按照“培养掌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和“培养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这2条能力主线,基于3个支撑点中各个项目涉及的主要技能设置课程[4]。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3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园艺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学生,但无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因此,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成为园艺专业课教师的主体,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是简单地让老师拿个“双证”或引进一些工程师,必须规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从培养和引进2个方面下功夫[5]。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选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实践等综合能力快速提高。另外,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近2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从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天马菌业、现代农业园区世锦公司等单位聘请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5人担任了兼职教师,从而加强了与企业技术带头人的沟通,强化了校企合作。另外,还鼓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从而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2.4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园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园艺产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为培养高质量园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强化管理、校企合作,建成符合现代园艺产业发展规律的、培养学生园艺专业技能所必须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濮阳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根据“校企双赢、资源共享、仿真实训、校内外基地有机融合”的原则,丰富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按照“人人动手、参与全程、内外结合”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构建园艺专业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体系。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把原有校内实训室和基地进行整合为生产、科研、培训、推广、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四大中心,即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心、植物组织培养实训中心、现代园艺产品生产中心、园艺作物育种实训中心。对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实施“教师指导,学生管理”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以科研项目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为载体,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由系教研室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教师从科研项目、系教研究室从实验经费中提供经费支持并负责技术指导,教师、学生按照协议负责具体实施操作,在基地所获得的产品由课题组、学生负责销售。通过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学生参与校内实训活动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濮阳市园艺产业集聚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按照“校企双赢、资源共享”的原则,与周围的濮阳现代农业园区世锦公司、濮阳市中原绿色庄园、濮上园、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天马菌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使这些企业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校外实训基地。另外,对校外基地建立了“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共建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参加的基地运行管理小组,共同协商基地接纳学生的实践与规模,企业指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企业按照生产要求担任临时性技术与生产人员,实现了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参考文献

[1] 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8):121-122.

[2] 许学明.高职教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62-64.

[3] 董自梅,谷延泽,朱学文,等.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pti工学结合职业素质目标分段培养模式”分析[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20):14-15.

园艺工程师范文2

请您介绍一下五幼的办园理念。

■办园理念是园所文化建设的灵魂。对外,办园理念是一面彰显办园特色的旗帜;对内,办园理念是一个统一思想、引领行动的纲领。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让每个孩子在艺术的摇篮中健康成长,放飞梦想”已成为我们的办园理念。

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每个孩子”即幼儿园所有的孩子,指向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人”。我们在落实办园理念中,始终坚持落实两个“全”字。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放飞梦想”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取向。每个人在童年都有着多彩的梦想,我们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以孩子的发展为本,为幼儿明天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的摇篮”明确了我们的教育载体。十几年来,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综合园所师资特点,确立了以艺术教育为办园特色,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丰富和完善,已基本上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正是在上述办园理念的统领下,我们确立了“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园风、“智爱、博学、善教、多思”的教风、“健康、爱心、乐学、自信”的学风和“重德尚美、真爱育人”的园训,形成了园所全体教师共同的追求与梦想,并积极努力地去实现。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五幼的艺术教育在河北区乃至天津市都有着良好的口碑。那么,您如何理解“特色”?五幼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构建思路?

■我认为,特色是一所幼儿园的特殊性和个性在办园过程中的体现。在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南》的过程中,园所要真正促进自身的优质化发展,就必须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就必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工夫,形成园所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特色兴校”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河北区2013年教育工作会议上,局领导也将树立科学人才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当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局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认真梳理了多年来我园艺术教育所走过的历程,进一步明确了“坚持艺术教育特色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1996年,我们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根据自身的办园环境、办园条件、师资优长等多种因素,决定将办园特色定位于“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大胆探索、积极构建艺术教育课程模式,将艺术活动融入环境、学习和生活中,确立了“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办园指导思想,把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三者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艺术教育领域,来加以研究,形成了“以美健体、以美启智、以美育德”的艺术教育目标。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互相补充,有机整合,使艺术教育成为提高人的修养、优化人的性情、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回顾十八年来走过的路程,由于我们瞄准了本园的个性发展优势,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坚持以《规程》和《纲要》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坚持以教育科研领先、坚持特色的园本性、坚持家园社区的一体化教育,这些举措,为我园的特色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使艺术教育在我园生根、开花、结果。

近两年来,随着特色课程不断深化,我们逐渐将这一特色向纵深开发、探索,不断挖掘、提升其内涵,引领我们的艺术教育特色课程愈发成熟和完善。

当初,为何要将艺术教育作为创建学校特色的方向呢?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艺术对于形成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发展人的潜力,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人对美的追求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艺术欣赏、艺术的陶冶和感染,使自我得以实现。

赫尔巴特提出的“审美兴趣”学说,也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这些研究和主张为我们构建“艺术教育”领域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认识到:处在学前期的儿童,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掌握的概念也很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靠形象直觉,抽象的理论说教是徒劳无益的。而艺术教育中鲜艳的色彩、明快的节奏、描述动态变化的语言材料,都是一种能够激发和感染儿童情绪、情感的感性形象,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完全吻合。

在上述有关理论依据指导下,我们确立了“艺术教育”领域课程的基本思路: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发展,把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作为设计课程和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您刚才提到了构建“艺术教育”领域课程的基本思路,请您再谈谈特色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实施原则、方法。

■我们遵循《规程》《纲要》精神,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出“艺术教育”领域课程目标与内容结构体系:总目标领域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具体活动目标,以主题性艺术教育活动和整合性艺术教育活动为依据,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我们逐步积累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实施艺术教育活动的原则,即非专业性原则、启蒙性原则、普遍性原则、游戏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同时提出了实施的方法,即环境熏陶法、激情引趣法、体验感受法、设疑解惑法、探究发现法和激励评价法。

幼儿园以什么为载体实施特色教育?

■一年一度的艺术节、“金宝贝”电视台和少儿专题栏目《成长1+1》,是我们实施特色教育的有效载体。我具体解释一下。

我们的艺术节本着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每个孩子都展示”这样一个宗旨,历经十八个年头,由开始时孩子们全体参与,逐步延伸至孩子身后的每个家庭;由一个家长的单独表演,发展到亲子同台、祖孙同台;由十几名骨干教师的参与,发展到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和家长共同演绎的家园合唱团……艺术的魅力极大地感染着五幼的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教师。

“金宝贝”电视台的建立为全园幼儿开辟了展示自身才艺的舞台,“故事大王”“阅读明星”“小百灵鸟”“舞蹈之星”在这里孕育而生,孩子们通过“金宝贝”电视台的展播,将自己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传遍整个校园,在获得愉悦情感的同时也体验着自信与成功,浓郁的艺术氛围逐步形成。

2009年,我园艺术教育又进入一个崭新的研究阶段,我园与河北区中心小学合作,在区有线电视台开创了《成长1+1》少儿专题栏目,专题栏目的开播,使我们艺术教育的展示舞台从班级的表演走向园所的“金宝贝”电视台,从园内走向园外的社区舞台,从社区走向机关单位,从小天鹅剧场走向有线电视台……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我们艺术教育的成果,特色品牌在市内形成较强影响。

在实施幼儿艺术特色教育过程中,您认为应当怎样进一步深化幼儿园的特色课程?五幼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为了深化园所的特色课程,进一步做实艺术教育研究,我们始终坚持以教科研引路,坚持在课题的引领下开展特色教育研究。先后申报了“艺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策略的研究”等多项市级重点课题,编写了河北五幼《艺术教育领域课程教师参考用书》,相关的成果也被刊登在《天津市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果集萃》一书上;素质教育丛书《艺术教育与幼儿发展》也正式出版。艺术教育课程研究荣获天津市“十五”期间优秀研究课题奖;课题“从民间剪纸入手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荣获天津市“十一五”课题研究中期成果科研成果二等奖;2010年,我们申报了“天津市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艺术教育研究成果被评一等奖;“十二五”期间申报了“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的市级课题,它将进一步推进我园特色教育向纵深发展。

五幼在实施幼儿艺术特色教育方面取得了哪些实效?

■一是凸显了幼儿艺术才能。多年的艺术教育研究,使我们积累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除专门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外,我们还组建幼儿艺术团,设立幼儿艺术兴趣班,通过校园艺术节、社区公益演出、艺术作品展览、家园同乐才艺展示、童话故事会比赛、幼儿艺术作品义卖等活动,既培养幼儿的艺术爱好,又张扬其个性,发展其能力。截至目前,登上舞台展示艺术才能的幼儿已达10000人次。200余名幼儿的绘画作品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分获金、银、铜奖;参加市区朗诵比赛、童话故事表演、绘画故事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幼儿也达300人次;许多孩子升入小学后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艺术才能得以充分的显现。

二是打造了一流的教师队伍。艺术教育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全园教师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刻苦钻研,先后开展了多期园本培训,从各年龄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到艺术活动中教师应关注的重点内容等,为教师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引领。教师的艺术教育技能不断提高,多名教师获得了北京舞蹈学院教师资格考级证书;7人获得了美术专业本科学历;“全国分享种子选手教师”“音乐专长明星教师”“教学智慧之星”也花落有声;教师撰写有关艺术教育的近百篇论文,在国家、市、区教研年会上分别获一、二、三等奖;连续几届市优活动评选中,我园教师执教的艺术教育特色活动均获得优异成绩;一支业务精、专业强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诸多成绩的取得为园所优质教育品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铸就了园所文化建设。艺术教育课程的研究,使全园师生在充满美的艺术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在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的同时,也孕育了我园特有的园所文化:具有鲜明特色的园旗、园徽、园歌,独具幼儿园风格的艺术色彩,凸显个性化、艺术化的班级环境,以各大主题活动作为载体营造艺术特色的人文环境,教师人际交往的艺术修养……时时处处都显现出高雅的艺术品位。

“打开围墙,走进社区”也是我们打造特色品牌、共建和谐社区的创新之举。特色专题讲座为社区学龄前家长送上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早教志愿者送教上门,带给残疾孩子多彩的艺术活动;教师园丁艺术团、幼儿舞蹈队闪亮登场,成为社区活动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精湛的艺术风采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浓郁的艺术氛围延伸至社区的大街小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特色课程。在今后特色教育课程的研究中,我们还会不断探究、充实、提升,不断丰富艺术教育特色课程的内涵,为创优质的品牌教育做出不懈的努力!

我们知道,五幼还承担着河北区特殊教育活动中心的研究指导工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园艺工程师范文3

关键词:大地艺术;风景园林设计;影响

在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大地艺术的产生,为现代艺术创新和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逐渐成为了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艺术流派。相比于以前的艺术,大地艺术具有强大的创新因素,重点体现在对自然因素的注重,以自然因素为创作的第一选择点,艺术品不仅仅局限于景观环境中,大地自身成为了艺术或艺术的构成因素。同时,大地艺术还致力于远离人类文明,改变以前艺术品收藏的艺术%息方式。作品普遍选择在沙漠或峡谷中,或构建一种只能在天空观看的人类染指自然的记载,人们对这一艺术的认识,普遍是通过观看录像和图片展览的方法,同时,体现环境污染(工业废弃地、沙漠化等),以一种独有的批评现实的方式存在。大地艺术彰显景观,慢慢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其已经拓展到了风景园林专业方面,深刻影响着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1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种影响深刻、意义非凡的艺术派别,大地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态观和自然观,明确地关注工业文明和工业废弃地的不良影响,应用常见几何图形为创作语汇,深刻影响了同样致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风景园林专业。

1.1大地艺术开拓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传统的艺术理念虽然深刻影响着风景园林的设计,然而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人们对功能和文化追求美的需求。现代艺术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也包含了自己独有的表达手法。其对时代精神的反应十分敏锐,引领着整个艺术潮流,带领着景观设计人员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1.2大地艺术影响风景园林设计师对环保起到积极作用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大多数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坚持自然观念上,采用雕塑地形的方式,使得水、及大地密切结合,这同现代艺术追求以地域为特征、自然为主体、简约为手法、生态为核心、场地为基础全部一致。这一理念总体上分析并考虑了现代风景园林对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自然观念和生态观念,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大地艺术为园林设计师形式语言提供了借鉴

艺术语言同艺术紧密结合,其潜移默化地启发着园林设计人员。现代园林作品具有生动、简单等特征,常常只是一种形式或一种植物,能够明显地看出艺术语言的景观转化,现代艺术特征尤为凸显:表现方式从具象转变为意象或抽象。园林设计运用现代艺术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园林的形态体系,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园林形态的发展。

2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消极的影响

2.1影响了园林设计师的思维方式

现代艺术能够拓展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视野,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干扰了园林设计人员的思维。众所周知,园林设计人员同艺术师存在差别,艺术师的创造力远远高于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由于现代艺术十分新潮,很多园林设计人员从现代艺术中借鉴了丰富的经验,对现代艺术的依赖性较强,却缺乏自我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的迅速发展。

2.2不利于园林设计的多元化

园艺工程师范文4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认为幼儿艺术教育不是定向的艺术技能技巧训练,而是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我园自办园以来就尝试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教育,我园以“全面发展,争创特色”为切入口,全方位探索幼儿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建构了“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结构体系”。紧紧围绕以“艺术教育特色”为核心的发展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办园风格。

一、措施及实效——架设艺术之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构建艺术教育网络,铺设素质教育之路

1.注重艺术特色,抓管理重落实

我园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制定了具体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层层落实、各负其职,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管理功能,开辟了艺术教育的新途径。

2.注重资金投入,提供设备保证

新的观念带来新的变化,新的设备架起新的桥梁。只有设施设备保障到位,发展才能跟得上。我们配备了古筝房、美术室、舞蹈、电教室等专门的艺教用房,增加硬件投入,为促进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注重教科研指导,强化师资力量

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师资队伍的特殊要求。我园的教师在从事舞蹈、绘画、音乐等艺教方面都能游刃有余。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艺术教科研为先导,大练教学基本功,建立了有效的培训管理网络和培训计划,同时规范了评估考核机制,使理论与技能、教学与竞赛、课题研究与观摩等研讨活动相结合,有效地激活了教师求索向上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基础和不断的研讨实践,为艺术教育的蓬勃开展提供了质量保证。

(二)搭建艺术教育平台,展现特色教育风采

1.艺教课程设置合理,幼儿档案健全完善

艺术教育是充满创造性和自由度的教育,依据新课程、新理念,我们要求教师拓展教学空间,突出艺术教育和艺术培养,发挥“普及”功能,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将艺术教育元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注重幼儿个性发展,倾听幼儿心声,建立幼儿个人档案,及时总结加以分析,探寻最佳的艺教途径和方法,为每个孩子都能深入认识艺术、感知艺术的魅力、自主地开展艺术活动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设高雅艺教环境,营造浓郁艺术氛围

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艺术氛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见精神”,创设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可以陶冶幼儿性情,从而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和表现力。在力求使园内达到儿童化、绿化、美化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走廊墙壁,创办艺术天地、艺术画廊;利用社区文化,让幼儿走向社会、感受人文气息。以美辅德、善教乐学。正是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有效地推动了我园素质教育的高速发展。

3.开展多彩艺术活动,全面提升办园品质

我园积极创设幼儿艺术才能和个性特长展示的舞台,为幼儿自我展示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几年来,我园定期举办幼儿歌咏比赛、讲故事、诗歌朗诵、舞蹈比赛、绘画展览等艺术活动,成立了“明达幼儿园艺术周”。其中卞卡小朋友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非常6+1”的演出;幼儿舞蹈《憧憬》《绿野奔腾》《小小女兵梦》等曾参加中央电视台“魅力校园”文艺晚会的录制,并获得金奖。通过艺术活动,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艺术潜力得到了挖掘。我在抓教学活动的同时,还注意倾听家长心声,及时了解教育“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以艺术氛围去感染、影响和娱乐别人。例如我园定期组织到敬老院等地参加社会公益演出,以此提高幼儿的艺术情操。同时,艺术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师生们的艺术品味,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在幼儿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同时,为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服务他人”的思想,从而为塑造孩子的美好情操打下基础。

二、体会与设想——与时俱进,在新的机遇中积极寻求新的突破

1.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多能教师

新的教育形势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我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从培养艺术综合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入手,为艺术活动的蓬勃开展储备雄厚力量,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新形势。

2.调整课程结构,形成园本特色

以建构式课程为主导,将艺术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领域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园本规划、园本管理、园本培训、园本研究等方面切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园本课程,使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更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扩大社会影响,打造优势品牌

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力量,我园有意识地将艺术特色文化氛围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准确地把握国家幼教的方针政策和幼教事业的发展趋势,对幼儿园特色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转”,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优势品牌。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运作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艺教经费的投入,增加硬件设备投入,增设更多更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提供艺术援助好家长”“艺术教育教学能手”评比和奖励制度,吸引和激励多方面的人员和力量参加到艺术教育工作中来。

园艺工程师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教育;发展趋势

引言

艺术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十分重要,它能够挖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并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让幼儿形成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与理解。然而,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对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大部分幼儿艺术教育都带有功利性与目的性,不适合幼儿的天性。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艺术教育也形成新的发展趋势,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我国的幼儿园艺术教育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幼儿艺术教育是以艺术教学为手段,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幼儿园艺术教育应当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有目标、有计划地为幼儿组织音乐、美术、手工等艺术教育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活动让幼儿对艺术创造有一定的认知,对事物有一定的审美,进而激发其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1]。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非常广泛,幼儿美术、音乐、歌舞、表演、文学、影视等都是它涉及的教育领域。幼儿园艺术教育主要以美术、音乐为主。其中,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等方面;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欣赏、绘画、手工等。这些内容还可以进行更细的分类,如音乐教育中的韵律活动还可以分为律动和舞蹈;美术教育中的绘画还可以分为线条画、水彩画、纸版画、吹画等。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教育部对幼儿的艺术教育目标有如下描述:第一,能够感知并喜爱所处的环境、生活,能够感知生活中的美;第二,积极并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够勇敢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第三,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表现活动。而笔者将现代幼儿艺术教育的具体目标描述为:通过引导幼儿接触与感知周围环境与事物,培养幼儿的审美与对美的敏感度;通过指导幼儿熟悉艺术工具与材料、自主进行艺术训练与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与审美表现;通过创造自由、平等的交流表达环境,让幼儿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与创作感受;进而培养他们的创作乐趣,促进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2]。

二、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缺乏一定的教育创新能力

幼儿园园长等教育领导者是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因此,其教学水平与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部分幼儿园艺术类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艺术教育课程也很不规范,大部分教师一味地使用教材或者网络上的活动形式,并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这种情形不仅阻碍了幼儿艺术培养的发展,而且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有不良影响。

(二)幼儿教师艺术素养参差不齐

教师是幼儿接触艺术活动的引领者与指导者,因此,幼儿艺术教师的艺术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大部分幼儿园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艺术教师,他们在艺术上各有所长,但是对于艺术教育却知之甚少。部分幼儿园虽聘请有一定艺术基础的教师进行教学,但是对于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关心不足。幼儿艺术教育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不能达到要求,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幼儿园艺术设施、玩教具材料不全面

幼儿园的外观大多采取较为明朗的颜色、风格活泼有趣,贴合幼儿的心理,园内设施也较为齐全,但是其布置上却缺乏艺术特色,不能支撑起大量幼儿的使用需求。幼儿园艺术教学材料少、种类单一、质量低,如美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画笔、蜡笔,缺少黏土、丙烯燃料等多样性的工具,限制了幼儿的发挥;乐器配置多为钢琴,且不供学生使用等。

三、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艺术教育的综合性趋势

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对于幼儿艺术教育而言也是如此。要想全面开发幼儿的潜能,教师就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够接触到音乐、美术、书法、绘画等多种类的艺术教育,每种艺术教育的门类也应尽可能多样化。例如,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接触不同国别的经典音乐、儿歌,以及现代音乐中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让幼儿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从而对音乐审美形成更为系统的、清晰的感知。此外,不同种类艺术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十分重要。艺术本来就有相通的特点,将不同种类的艺术教育进行融合更能让幼儿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二)艺术教育与幼儿其他学科教育结合

艺术教育能够调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因此,艺术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能够与幼儿其他学科的教育相结合。例如,幼儿体育教育可以采取舞蹈等形式进行;幼儿语言教育可以通过唱儿歌等形式进行;幼儿沟通教育也能以合唱、群体舞蹈、手工制作等形式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教师可以穿插进图画、影视作品欣赏等环节。艺术教育与不同学科的融合不仅能让幼儿的学科教育更加生动,也能让幼儿在接触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同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三)艺术教育活动应更加贴合幼儿的性格特点

幼儿生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却又很可能快速失去兴趣。所以幼儿艺术教育要尽可能采取生动的、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重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行选择或者设计课程活动形式。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只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除非幼儿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否则让学生自主掌握活动流程。其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贴合身心特点的学习情景。例如,在教学古典文化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古风动画或者视频,帮助幼儿感受古典文化的氛围,也可以通过课堂话剧、小品等活动让幼儿亲自感受古典文化的意蕴。最后,教师应采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呈现色彩缤纷的画面、优美悦耳的音效、动态流畅的动画等,以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方式,调动幼儿多感官感受,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具形象性和趣味性。

(四)崇尚自然本真

幼儿的语言、情感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在自然本真、优美的环境里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促进,因此,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时应当对自然本真更为重视。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对自然更为亲近,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感官体验大自然,在不同时节带领幼儿走进自然、体验自然,感受自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如让幼儿绘画自然,并利用幼儿的作品对幼儿园进行装饰,让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美有更加亲近的体验。

结语

园艺工程师范文6

【关键词】园艺专业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6-01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农林计划”)目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1]。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关键点有:培养什么人即培养目标定位,怎么培养即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的设计与创新。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领,其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园艺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园艺专业人才,具体目标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园艺学科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本训练,能胜任园艺产品(主要为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生产、经营、管理、贸易、旅游观光等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宽广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管理文件,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设计的蓝图。园艺专业在制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依托于行业、企业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发挥双方优势,科学系统地设计课程体系内容,培养过程模式,培养方案要科学设置基础课程体系,夯实学科基础,以适应宽口径培养的要求,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注重更新观念,努力将专业领域内多年来的改革成果,内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打造特色专业教育,鼓励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和新生研讨课程,使学生尽早确立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设置与园艺职业岗位能力对接,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平台,让教师指导学生实训的同时完成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到生产实践的转化,更养成了行业生产的标准意识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实训中引人入企业的绩效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实践课程体系

应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各类实验室、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拓宽实践渠道和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理论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梯度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

1.基础技能:由第二到第四学期的基础技能实践环节训练完成,在此实践环节,通过认知型实验与实习、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训练学生园艺基础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感和职业责任感。

2.专业技能:由第五到第六学期的专业技能实践环节训练完成,通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具备从事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的栽培、育种、植物营养和施肥、商品化生产、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园艺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技能。

3.综合应用能力:由第七到第八学期的综合实践环节训练完成,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等,使学生具备园艺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适应园艺植物生产、园艺植物养护管理、小区绿化美化、插花与盆景制作、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岗位。

工作需要。

4.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学生科研立项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农林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涉及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两个方面。专业教师方面,建设以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校内岗位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研究、到企业现场实践以及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企业教师聘用方面,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聘请企业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技术部门)担任教学顾问,一方面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同时监督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参与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此外,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区各个企业的便利条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参加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个实践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根据企业实际为学生生产实践和创新设计的选题及其实施、完成等环节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进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全面基本训练;企业导师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卓越农林人才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

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鼓励教师提升实践能力,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并将生产实践经验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1)对在企业进行专门性生产实践培养的教师,在生产实践阶段给予适量的工作量学时补贴,对生产实践中成果显著的教师,在配套研究项目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2)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参加“一对一”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学校考虑计算一定工作量。

3)对实践技能型教师的评价应该着重考察评价生产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生产实践方面的成果,使实践技能型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重心真正转向生产实际。

4)对参加“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方面均给予单独的激励政策。

六、结束语

当今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单一的产品生产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所以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立足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要,突出“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徐传保.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39-40.

[2]岳建芬.花卉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J].林业科学,2012.23:172-173.

园艺工程师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2001年中国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成都诞生,点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第一把火。此后,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迅速发展,并成功引入民营资本,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政府从政策、资金、管理等各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成效有目共睹,社会、高校对它越来越关注。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纽带,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要在艺术学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科学方面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总体上,设计艺术中富于创造力的艺术构思、源于生活并引领生活的设计理念、形于物质的艺术表现技巧以及生产加工技术,共同构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要素。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传授难以实现,只有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启迪思维、训练技艺。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实践教学,需要在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学生基本功偏弱、原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⑴、“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脱节”等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虽历经多次改革,但仍滞后于市场经济中该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软件、硬件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许多院校无论是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上都相对滞后。忽视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教学场地受限、实习基地建设滞后。(2)办学理念滞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传承着美术教育的思路,注重感性、艺术创造性而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3)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认识。(4)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三、结合策略研究

1.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双轨制教学”

“双轨制教学”最早源于包豪斯。包豪斯创建初期,教学上采用了所谓“双轨制教学”,即每一门课程均是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造型教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及创造思维等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等内容。包豪斯早期的技术教育是以工厂实习的形式实现的,并建有书籍装帧、编织和木工工厂等。在当今欧洲的众多设计艺术院校中,包豪斯初期创建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并没有随包豪斯的消失而失去生存空间,而是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立,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实践导师”提供了新的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一般都有创业导师,他们即充当了“实践导师”的角色。创业导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资深员工甚至管理人员承担,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还能提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高等教育已经从知识传承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教。尤其是艺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造力是设计师的职业能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工作室教学

工作室制借鉴“包豪斯”工作坊的成功之处,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形成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学校的职责包括总体协调控制、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由于学校人事上有特殊的要求,可安排校外设计院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进人教学队伍,补充师资力量。其次,艺术院系的教师和学生是工作室的主要力量,是工作室人才培养的主要受益者。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是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组织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个专业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学院专业设置成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等等,以实际设计课题、创业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共融互通,为教学资源整合与交流提供了便利,在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创业园等资源上统筹安排,优势互补,增进各专业学术交流,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加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个工作室教学特点,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3.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具备企业的部分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具体而言,它有院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两个培训主体,两种教学内容。院系的教学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外语等普通文化知识,创业园则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两类教师,学院教师和创业园配备的创业导师两种身份,他们共同参与教学。这种模式由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创业导师、资深专业人士组成合理配置的团队,负责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并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创业园的实践,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打造艺术设计教育平台,构建工作室教学群模式.艺术教育,2007.8

园艺工程师范文8

关键词:风景园林 学习方法 差异 师法自然

园林作为一门学科专业纳入教学体系最初始于西方,从1901年哈佛大学开设世界上第一个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我国在50年代开设园林专业的时候也基本上沿用了西方的课程体系。随着时代的改变,虽然有所改进,也是更加与西方接近。其实,课程体系的安排就是学习过程的安排。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现代园林与西方已没有多大的区别。此处要谈中西园林造景艺术学习方法的差异,只有也只能从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园林的角度谈。

任何造景方法,造景风格的形成与继承都有其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这些方法和过程的不同就会导致风格的不同。学习造景不应只是学习现有的造景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学习造景的方法,并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去经历学习的过程,才可能真正理解前人的造景方法,形成自己的造景方法。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园林之所以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别,当然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很少提及,那就是学习方法的差异。中国现代园林与西方园林在形式上已越来越接近,这与他们学习方法的接近是分不开的。

一、中西园林造景艺术审美观念的差异

关于中西园林美学思想的差异,彭一刚先生在他的《唯理与重情——中西园林美学思想比较》一文中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中国园林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截然不同的风貌,这自然要归因于不同的造园观念和美学思想,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西方在造景形式上更强调人工美,“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而中国传统园林则力求洒脱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西方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分开,认为自然美是有缺陷的,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黑格尔认为中国传统园林是一种杂乱无章的自然物的堆砌。中国人却没有把自然美和艺术美明确分成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在植物的应用上,西方是对这种自然材料人工化,中国是对它拟人化,即自然的人格化。孟兆桢先生也曾说过:“园林之至理在于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恰恰道出了中西园林各自的长处,中国传统园林强调把人的性格和情感溶入自然,西方园林强调对自然的人工化,体现人的意志。

由于对待自然美所持的态度不同,西方造园刻意追求形式美。形式美既然能够抽象概括成为法则,便有章可循,并且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凡是具有规律性的东西都能给人以清晰的次序感。中国则倾心追求意境美,所讲的是含蓄,虚幻,藏而不露,言外之意。这自然也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西方造景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确定美的标准和尺度,可以说是“唯理”的。中国则是“重情”的,希望通过造景艺术来抒发思想感情,甚至把人的情感附加在自然材料上。如果说西方园林造景追求形式是为了“悦目”,那么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追求意境是为了“赏心”。

二、中西园林造景艺术学习方法的差异分析

正由于西方对待自然美的态度不同,也就导致了学习造景的方法不同,这种不同必然导致最后结果的不同。虽然西方和中国都认为“自然美”是“艺术美”的素材和源泉,但西方认为自然有缺陷,需要人工改造,同时又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给这种人工改造过程确定美的标准和尺度,于是有了以形式美法则为核心的形态美原理,这一原理概括了许多规律化的模式和规范化的概念术语,如:黄金分割,强调统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方形、直线……以至后人在学习设计之前都得从这些原理开始,特别自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建立以后,几乎所有设计领域的基础课程都有构成艺术,而构成艺术就是形态美原理的具体化。这一学习方法确实对设计艺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包括园林设计。这种学习方法对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感觉,理解形式美规律,训练设计思维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时至今日一直在延用,中国现代园林专业的学习也一样。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现代造园形式与西方有很大相似的一个原因吧。

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自然,在哲学上有“天人合一”观念,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艺术上一直提倡“师法自然”,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同时,把“自然”作为审美的参照标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说的就是此意。古人作山水画必先游览名山大川,从自然山水中领略自然美的精华,然后才能“胸有成竹”。西方绘画多从人工的几何体素描开始。中国传统园林是受中国山水画影响的,因此在造园领域也一样强调“师法自然”。由于造景主要是运用自然材料,造景方法上更多是以自然景观为参照,甚至有时是模拟自然。这种学习方法不像西方的那样“有理可据”,那么严谨、理性。向自然学习的方法是一种感性的思维活动,而且因人而异。当然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性的造景方法,这只是这一方法实践的结果,都来自自然。通过从自然界学习造景这一过程,人们得到的不仅只是一些具体的造景方法,更重要的是个人审美感觉的培养和锻炼,也是美感材料积累的一个过程。这种“培养、锻炼”和这一“过程”才是“师法自然”最重要的内容。一个现成的“如何造景的方法”与“如何学习造景的方法”相比,后者更有意义,这就像“金子”之与“会指石成金的手指头”。

三、中国传统园林中学习造景方法的困惑

中国园林在经过古典园林的高峰之后,也受到了西方形式美原理的影响,现在又经历着生态原理的指导,但却没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形式。可以说中国现代园林追求于“形——形式”,忽略于“意——意境”,浅薄于“理——生态原理”。

虽然中国园林有上千年历史,但真正的园林理论并不多见,大多是建立在师徒口传技艺上。这种师传徒的过程,虽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个学习方法衰退的过程。在实践中积累可以不断的提高,但是这种实践随着专业化程度的加强,越来越局限在一定的专业领域。以郑元者 “艺术起源应理解为复数”的观点来看,显然在它发展的同时,离其“源”也就越来越远。如果不经常返回其“源”来学习的话,它的发展速度就会减慢,他的创作方法就越来越贫乏。

任何艺术都有其历史延续性,但在历史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断层或失传,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发展到顶峰的中国传统园林,在封建制度瓦解之后,失去了它的社会背景。“五.四”之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园林艺术的文化背景也越显淡漠。人们更加注重对实用性强的新形式的接受,少了对传统的研究和继承。也由于后人对古代文化传统了解的深度不够,传统园林艺术就越显曲高和寡。再加上为少数人服务的古典园林形式不能满足大众化的功能需求,而被冷落。于是传统园林的创作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渐被西方的模式所代替。可以说传统园林对现代的影响已只剩下一些形式的模仿和照搬。传统园林艺术得不到充分理解和发展,传统的学习方法得不到继承和改进,就不可能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园林,这正是当前中国园林的困惑。

四、“师法自然”重在过程的体验和观念的建立

中国传统园林在“师法自然”观念的指导下创造了辉煌,这值得起我们总结、研究和借鉴,但仅仅停留于此地就难以发展。我们应立足于“借古开今”,因为传统园林毕竟是“流”,我们应抱着学古而不泥古不化的思想。几十年以古人画迹为师的大画家王原祁,后期去过北方伊洛和终南山以及南方豫章,由于接触大自然而新鲜无比,在画跋中写道:“方信古人得力,以天地为师也”。传统园林创作是自然山水的艺术概括和艺术再现。大自然是其创作之“源”,为了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园林仅停留在“流”是远不够的,若停留在“流”则如石涛批评的“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所以必须探其“源”,以“造化”为师,才可能有新的突破。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当前重提“师法自然”应立足于现代。现代人对“自然”这一概念的理解已与古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尊重是哲学(包括美学)意义上的,西方现代对“自然”的尊重更多是生态意义上的。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的提高,科技水平的发展,“师法自然”除了像古人师法其形、师法其意之外,更应师法其理。生态法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法则。

前人的经验技法固然可贵,但师法自然的学习过程更为重要。随着城市化的加剧,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就越远,“自然”作为园林艺术的“源”,离之越远,经验与技法就越专,这就像在钻牛角尖。如果一个园林工作者没有对自然的真正体验,没见过真正的溪流,何以理水?没登过天然的山峰,何以叠山?不了解植物的生存环境,又如何运用植物?于是就只有照着前人的做。即使接触过大自然,如果不抱有“师法自然”的观念,是无法真正体会自然之“理”的。

西方园林为何后来影响那么大,除了它有易于掌握和易于理解的形式美规律、程式化的表现技法与设计思维训练方法外,还有以“形式美”为审美参照的审美参照体系。要想提倡“师法自然”,就必须提高“自然美”的美学地位,建立以“自然美”为审美参照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 孙筱祥.中国山水画论中有关园林布局理论的探讨[J].园艺学报,1964,3(1).

[2] 吴肇钊.夺天工——中国园林理论.艺术.营造文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7.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园艺工程师范文9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艺术教育;融入

一、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生活化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幼儿园课程一般会通过具有趣味性的艺术活动和游戏活动展开,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发现体验生活的美、自然的美。而艺术源自人类生活的点滴,因此艺术教育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

生活化艺术教育是指将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模式,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中,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新事物的学习兴趣,丰富、充实幼儿的园内生活,使其心情愉悦、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由此可见,将生活化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对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生活化艺术教育的策略

1.针对幼儿的兴趣,创设生活化艺术教育环境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感知能力较弱。因此幼儿在感受并表现美好事物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可以通过外接环境的感染提升幼儿感知美的能力。首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及心理需求等因素对教师、食堂、宿舍等院内各活动场所进行布置,包括空间布局、造型设计、色彩搭配、物品摆放等,美化院内环境。第一,教师可选用幼儿喜欢的小玩具、图片、花草、果实等用于室内装饰。第二,鼓励幼儿自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趣、美好的事物布置教室、图书角等场所,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富有特色的艺术作品作为装饰品。第三,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增加园内的功能场所,引导幼儿探索、体验自然和生活中的艺术美。如建设戏水池、蔬菜园、玩沙池等活动场所,让幼儿亲近自然;建立游戏室、生活体验室、艺术创作室等场所供幼儿游戏;体验洗蔬菜、切水果等生活操作以及制作手工艺品的艺术创作实践。通过改善园内环境布局,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根据季节变换特点,设计生活化艺术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还需要家长或教师指导或协助其穿衣、添加衣物等,这是因为幼儿虽然对冷暖有直接的感知,却并不知道如何御寒保暖。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四季的特点,合理地设计生活化艺术教育内容,提高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春季,可以带领幼儿观察树枝新冒出的枝芽、当季盛开的花朵,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指导幼儿亲自播下花种,让幼儿意识到春天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夏季,教师可带领幼儿在戏水池中玩耍,聆听知了的叫声,观看盛开的荷花,并鼓励幼儿根据所见画出自己心中的夏天。秋季,通过组织亲自秋游等活动让幼儿亲眼看到变黄的树叶、成熟的谷子和水果、感受秋风的微凉。冬天,带领幼儿堆雪人、打雪仗,打开幼儿观察自然、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大门,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合特殊节日开展创造性的生活化艺术活动

各种丰富多彩、喜庆的特殊节日是组成幼儿多彩的童年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这些特殊节日开展具有创造性的生活化艺术活动可以拉近幼儿与家长、其他小朋友以及教师的距离。在六一儿童节,每一位小朋友都是节日的主人,教师可以根据儿童节的主题布置园内环境,打造轻松欢快的儿童节氛围。在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传统节日,教师则组织幼儿开展画虎字、制作手工月饼、张贴年华、剪纸等活动,让幼儿体验节日中的传统风俗和艺术元素,加深幼儿对生活艺术的感受。

4.联系生活,挖掘生活化艺术教育材料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地挖掘生活中的生活化艺术教育材料并加以应用。比如,可以选用家庭厨房用具为教学素材,利用特质的缩小版的模型,带领幼儿认识锅铲、碗、碟、勺子等物品,鼓励幼儿利用橡皮泥、小瓶子、废纸等材料制作厨房用具,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过家家”等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一起“煮饭炒菜”和“吃饭”。此外,还可以运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服饰、家具、交通工具等事物作为素材,带领幼儿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事物的色彩、外形等特点发现其中的美好。联系生活中的素材展开生活化教育既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动手生活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结论

总之,幼儿的世界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教师精心地呵护,指导幼儿接触认知世界、自然和生活。生活化艺术教育就是丰富幼儿世界的一种途径,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的环境、课程内容的设计、素材的选取等方面有效地融入生活化艺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懿.关于幼儿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4(9):205-206.

园艺工程师范文10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校园文化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节闭幕式讲话,仅供参考。

校园文化节闭幕式讲话一:老师们、同学们: (校长在“七彩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的讲话) 下午好!

奇花妙笔,展一中师生个性风采;曼舞欢歌,扬中华文化艺术精华。在全校员工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各处室、级部和各项目负责老师的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和大力协作,全校师生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历时一个半月的大杨树一中“七彩校园”文化艺术节今天就要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圆满落下帷幕。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辛勤工作的艺术节组委会的全体老师道一声“辛苦了”;向热情支持、积极参与本届艺术节活动的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本届艺术节获奖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届艺术节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学校“33211”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师生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从缤纷的校园生活中挖掘、提炼艺术素材和文化内涵,把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学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届”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与成果,更使百年积淀的厚重文化和精神内涵予以彰显,并又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给我感受最深的是:

1、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了我校校园文化生活。

我校校园文化艺术节以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为载体,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我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活动涉及“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文学艺术类”三大板块,在三个板块下面设计了包括声乐、器乐比赛;小品、相声和舞蹈比赛;绘画、摄影和手工制作比赛;征文、朗读比赛等10项作为本届“文化艺术节”的主要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引发了同学们的生活激情、学习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本届校园艺术节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有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完成的,也有团体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特长,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真正体现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含义。

2、在本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涌现了一批人才。

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校园文化艺术节”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舞动青春、炫出精彩、燃烧激情的机会。通过艺术节,一个个才华横溢的同学脱颖而出。合唱比赛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歌手和小指辉;相声小品比赛中,一些同学声情并茂、诙谐幽默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绘画展中,同学们挥笔洒墨,描绘出如画如卷的青春。同学们身上都展现出了极大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这些活动,大大提升了我校艺术教育的水平,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艺术特长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师生情感的沟通

从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到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真正与学生融为一体。在一些集体活动中,通过班级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大家加强了了解,交流了情感,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全校师生的辛勤付出,使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在举办规模和比赛水平上都取得了新的跨越。

4、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同学们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充分意识到集体荣誉是和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的,所以通过大家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赢得了本届艺术节的成功。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自我约束力,激发了竞争意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5、是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结合

我校近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学生德育工作,“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已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在艺术节期间,我们把德育通过各项活动滋润到同学们的心中,让同学们懂得:在艺术节的舞台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就是爱自己;在团体活动中,为班级争得荣誉就是爱班级;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就是爱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借助艺术节活动这一载体,收到了不同凡响的教育效果。全体师生也在活动进程中愉悦了身心、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智、提升了境界。

6、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显示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无数的个人力量,能凝聚成一种团队精神,学校才能发展、进步,基业才能长青。在艺术节过程中,处处放射出团结协作的光芒。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部门的团结协作,沟通协调,这充分证明了大杨树一中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一中人是有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大事的。

回顾本届艺术节,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在准备、组织、经验上的不足和设备、场地方面的局限,本届文化艺术节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残缺也是一种美,它必将激励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期待下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能有更大的精彩。

虽然本届艺术节即将结束,但艺术是无止境的。我想:教育是完善人格、提升生命质量的事业,人格完善和生命质量的提升,需要先进文化和高尚艺术。有了先进文化的哺育,有了高尚艺术的滋润,才能铸就未来教育发展的新篇章。青春在艺术节中划出亮丽的色彩,艺术在活动中放出耀眼的光彩,团结合作共赢大杨树一中的精彩!在此,也愿我校在今年中考和基础年级期末考试等工作中迎接新的精彩!让我们的理想在艺术天空中翱翔,让我们的青春释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让我们描绘出更多更美的人生画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共创大杨树一中新的辉煌!

校园文化节闭幕式讲话二: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在这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四月。我们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我校第二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此次文化节是在全校领导和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各项目负责同志的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和大力协作下;全校师生高度重视,积极踊跃参与下,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今天就要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圆满落下帷幕了。

本次艺术节是我校自信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师生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从缤纷的校园生活中挖掘、提炼艺术素材和文化内涵,以广泛开展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为基础,先后成功地举行了舞蹈、合唱、演讲、三句半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各项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把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学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化艺术节”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给同学们提供了树立自信的机会。活动中我们师生一同阳光、快乐、幸福、成长的成长着。

在此,我提议学校全体师生,把鲜花般热情、热烈的掌声,送给辛勤工作的艺术节组委会的全体同志们,道一声“辛苦了”;也把掌声送给热情支持、积极参与本届艺术节活动的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更要把掌声送给那些在本届艺术节中,能从小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面对成功、困难或挫折都能悦纳自我、相信自我、勇于战胜自我,表现自我的班集体和学生个人!是你们精彩的表现,彰显了嘴头中小人“我能行”自信风采,你们让我的骄傲与自豪,让我也更自信,我们同学的未来会更出色,我们学校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最后,我代表学校对积极参与艺术节活动的广大师生表示感谢,对在艺术节中获得奖励的同学表示祝贺!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祝愿同学们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谢谢大家!

校园文化节闭幕式讲话三: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岁末迎新之际,我校第一届“龙湖泛舟”校园文化艺术节 经过一天紧张而又热烈的比赛,文艺展演、场上比拼的所有项目落下了帷幕。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 向为本届艺术节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师生 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 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龙湖泛舟”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我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格局最高、内容最丰富的一次的活动,在我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缩影,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是全体师生魅力展示的平台。

本届艺术节以“运动促进健康,艺术陶冶性情”为主题,以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人人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为活动宗旨,自开幕以来,先后成功举行了舞蹈、课本剧、健身操等才艺展演比赛和广播操、拔河等场上比拼节目。在各项节目负责人、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同学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各班师生放弃了休息时间,拿出了自己的智慧,为节目的精彩献计献策,各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也充分体现出来,我们的学生真令人骄傲。我们也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感到由衷的自豪!

此外,值得表扬的是,各班班主任和王孝飞、李智安老师,他们为本届艺术节作了大量的工作,既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日常的各项检查工作,又要完成艺术节的大量准备工作、服务工作,他们随叫随到,工作认真负责,充分体现了我校老师的良好素质和精神风貌。

本次艺术节也涌现出许多的优秀节目,展示了我校校园文化特色和学生的个性特长。比如说:六年级的《我健美》,动作优美有力,展示了同学们的朝气与活力,学前班带来的《烂漫樱花》,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拔河的激烈场面,展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等等。这些优秀节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届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极好的艺术教育和美的熏陶。各项比赛的获奖比例是有限的,但展露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对校园文化节中未获奖的班级、学生说一句话,只要同学们积极参与、努力实践,无论是否得到掌声和鲜花,人人都会收获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无论比赛成绩高低与否,只要参与过、激动过、欢呼过,就将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也反映出了我们少数班级常规管理和活动组织不够到位,思想认识和执行力度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为此,我们将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全员参与的意识,使更多的学生能参加到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园艺工程师范文11

【关键词】花卉栽培;园艺;温室;露地

花卉是整个园艺中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重要元素,在园艺中通过栽植、培育花卉的方式,能够使整个空间氛围更加的缤纷与出彩,往往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焦点所在。在现代大众对于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花卉栽培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结合地域性特征,栽植并培育富有观赏价值的花卉,已成为园艺师们尤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即围绕园艺工作当中,花卉栽培方面的关键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园艺中花卉的基本分类

花卉是整个园艺体系中的关键要素之一,能够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相关功效。花卉有着繁多的种类,形状、颜色均各不相同,将其装点于园艺体系当中,能够使整个环境更加的动态化、同时也更具生机。结合在园艺工作中,对于花卉栽培应用方式的不同选择,可将现阶段比较常见的花卉分为以下两类:

1.1 温室花卉

温室花卉主要是指在温室环境状态下所栽培的花卉。就我国而言,在北方地区,绝大部分所栽培的花卉都需要在温室环境下越冬,防止过低的温度造成花卉植株的损伤。需注意的一点是:温室栽培下的花卉大多应用于室内观赏、或者是切花之用,部分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摆放于室外,以供观赏。

1.2 露地花卉

露地花卉顾名思义,所指的是能够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生长、发育的花卉植株。对于山西省相对较为寒冷的气候状态而言,适宜于露地栽培的花卉有较强的耐寒性,可以不必对其进行防寒保暖处理,同样具有观赏性的价值。

2、花卉栽培的主要技术

结合区域的基本气候、地形特点来看,在开展花卉栽培工作的过程当中,部分花卉可通过温室方式实现培育,而部分花卉也可直接借助于露地方式实现生长。对于不同栽培环境下的花卉植株而言,园艺师需要注意的是做好差别性的栽培方案,落实针对性的栽培技术。现对此方面的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2.1 露地栽培花卉的主要技术

在园艺工作中,主要针对括一串红、万寿菊、以及矮牵牛的花卉植株实施露地式的栽培技术。这是由于,此类花卉对于干旱的气候条件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在正常的生长周期内,通过园艺师精心的栽植与培育,能够实现二度的花期,因而有着较高的园艺价值。现以一串红为例,分析其栽培技术:

一串红又称夕阳红、象牙红,形状类似于爆竹,花期长,且色泽艳丽,是城市环境布置、以及园林景观中最主要的花卉之一。一串红根系发达程度较高,喜阳光,但同时也对于阴冷天气有良好的适应性。短时间的日照的对于提高一串红的生长发育质量而言是尤为重要的。一般来说,对于一串红植株的栽培多采取露地养殖的方式,其主要好处在于:自然状态下的气候环境、温度湿度能够与一串红植株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对于环境的需求相适应,综合利用价值高。在一串红露地栽培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一串红育苗基质需采取粪土、腐叶土、以及砂土相混合的复合型基质,土壤、肥料比例宜控制在7:3左右。同时,基肥施作过程中可选取为马蹄甲,生长周期内使用硫胺试剂,浓度40%,稀释1:1500倍,达到改变一串红植株叶色的目的;第二,若采取的是扦插方式育苗,则栽培基质应当选取为优质河沙。插穗的主要来源是:前一年秋季移植温室越冬的一串红蜘蛛,早春温度适中环境下对其新枝进行减取。扦插方式育苗的好处在于:生根容易,且成活率高;第三,为了能够在栽培过程当中,实现对一串红植株整体型状的合理控制,需要园艺师及时的对其进行摘心处理。具体的做法为:在小苗生长至3对真叶的状态下,仅留下1对真叶,并对其他真叶进行摘心,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极大的促进侧向枝叶的生长。

3、花卉栽培对于园艺的重要性

在园艺工作,乃至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花卉作为关键性的植物材料之一,自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由于花卉的类型众多,且色彩繁复,因而在对环境的美化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的植物材料,不但能够对整个城市环境有独具特色的美化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杀菌、净化空气等卫生作用。结合花卉栽培方式的不同,在现阶段的园艺工作中,花卉栽培的重要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温室花卉栽培对园艺的重要性

园艺师需要对花卉的主要类型有一个充分且全面的认识,进而使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能够严格依照不同类型花卉对于环境的特殊要求,实现栽培的科学与合理,从而更好的将花卉的作用发挥出来。对于常规意义上的温室花卉植株而言,多将其应用于对室内环境的布置,包括私人室内环境,以及公共性的室内环境(如酒店、宾馆、车站、会堂等)。同时,各种室外环境也广泛应用到了温室花卉。在园艺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温室花卉最主要的价值体现在其对整个环境的装饰、以及美化上。能够使园艺景观形成层次有序的带、区,使受众能够处于一个空气清新、花团锦簇的绿色环境当中,一方面能够使社会大众对于环境的审美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另一方面也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3.2 露地花卉栽培对园艺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的园艺工作当中,多将可露地栽培的花卉直接栽植于花丛、花坛、花坛、以及花钵当中。通过对园艺工作经验的累积发现:露地栽植花卉不单单能够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能够消除大众的疲劳之感,有愉悦身心之功效。同时,部分露地栽培下的花卉植株除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以外,还可成分部分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而经济价值同样突出,值得关注。

结束语

结合我国辖区内的实际气候、地貌特点,研究最适宜的花卉栽培技术是做好园艺工作的关键内容。为此,本文从实践工作经验入手,就花卉栽培在园艺中的重要作用加以详细分析与论述。望能够为同行人员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郁永明,葛亚英,沈晓岚等.猪笼草、口红花、鸟巢蕨等垂吊花卉栽培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140-142.

[2] 朱生树,葛霞,周亮等.花卉栽培生产水分调控技术[C].//第四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2007:87-89.

[3] 欧又成,杨薇.滇中花卉栽培温室地域特点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29(4):190-193.

[4] 丁书侠,施智宝,李兰晓等.富丽禾(FRisol)在苗圃花卉栽培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5,(3):90-92.

[5] 吉涛,吴艳,石瑶等.天津地区温室白粉虱对设施花卉栽培的危害及防治[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3):79-81.

[6] 吴晓蕾,赵慧琴,张媛等.环境控制对设施花卉花期调控影响的研究[C].//中国园艺学会2007年设施园艺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302-305.

作者简介:

园艺工程师范文12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挖掘符合教学要求和幼儿成长需求的传统手工艺,将传统手工艺制作内容融入幼儿园实践活动中。我园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开发与幼儿园课程的相互渗透,构建园本课程,推进我园园所文化向内涵化、品质化、经典化发展。

一、以课程为载体,总结传统手工艺教学经验

1.确定传统手工艺制作目标,引领特色研究方向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情况,初步预设各年龄段幼儿在传统手工艺教学中达到的目标。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手部肌肉能力、动作发展、认知经验和接受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态度的差异性,进行目标调整与细化分解。适宜的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手工艺活动实施中的盲目性,增强手工艺教学的系统性,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

2.将班级特色的创设整合成园所特色

手工教学以实践为准,为保证获取到最真实和丰富的研究素材,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制订班级实际所需要、擅长的研究计划,确立研究内容,化到教师每一次的活动备课、活动实施、观察反思等,以照片的形式及时记录幼儿的手工作品,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大量搜集幼儿在传统手工艺教学中的表现、收获以及作品。如今,教师正在开展的特色研究涵盖了纸艺、民间剪纸、泥塑、超轻黏土、绳编、雕塑、陶艺等手工艺,班班有特色,支撑起整个园所特色文化的内涵。

二、以材料为媒介,挖掘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内容

1.整合材料,精做手工

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亮点供教师探究,我们对“材料”这个命题做了梳理,发现在各班特色研究的过程中,突出了某一种材料的探究和制作,如研究纸艺的班级,幼儿作品材料大都是纸,显现了狭隘使用材料的弊端,直接导致作品的“劣”。怎样从做“手工”到做“手工艺”,我们的做法是将手工材料进行整合,精做手工。在每班一种材料的基础上,添加其他材料,既拓展了手工艺制作方法,又能提升手工艺成果。如中班某一班以纸艺为研究对象,在开展“秋虫爬爬爬”活动中,以手工纸为底版,用树叶拓印绘制背景,配以“对称剪”出的树叶,两种制作手段让底版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最后利用泥塑制作的“秋虫”跃然纸上。幼儿在此次活动中既能体验剪纸活动带来的奇妙感受,又能尝试拓印和泥塑,平面和立体制作相结合,作品更加丰满。对每位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好评如潮。

2.主题拓展,创意制作

相较于班级“单打独斗”的研究,我园每月开展的主题手工制作更有灵活的处理方式,具备更多挑战。在这两年的实践中,我们提出了多样化的制作主题,如蛋托狂想曲、毛线和衣架的组合制作、缤纷纸箱画、明胶片中的世界、自制服饰等,一月一制作,一月一展示,当月的作品展示在主展台上,到了下一个月,主展台让给下一个主题,上个月的作品也不会丢弃,而是移到台阶、走廊、墙边等地方,“要让孩子爱上艺术,就让他沉浸在艺术的环境中”,这样逐渐添加、组合、分配,各个主题的作品还能穿插放置,环境妙趣横生。

三、以教学为突破点,探索提高手工艺制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引领者,为特色研究投入了精力,发掘了丰富的制作内容、材料、方法等。那么怎样才能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幼儿呢?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教师要以幼儿的经验积累为主线,内容为先,方法在后,激发学习动机,促使生生互动不息。

以折纸教学为例,通过对小、中、大班各个年龄段的折纸教学进行研究后,我们总结出了“十步折纸法”。小班幼儿刚接触折纸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口令必须精准、稳定、重复,完成对齐压平的折纸动作技能;中班幼儿在小班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往里推、向外拉的折纸练习,最终达成双三角、双正方形的学习;大班幼儿则是在中班的折纸基础上再多加几步,折出不同的作品。折纸是最考验逻辑思维的手工艺制作活动,十步折纸法环环相扣,难度逐渐加大,每上升一步,教师不用重复教授已有的经验,只是强调关键步骤,引领幼儿用语言讲述折法,不断投入到折纸的世界中。

我园在手工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及改进,这项命题已经逐渐深入到园本课程中,成为我园的办园特色。特色文化的建设不在朝夕,而是日积月累。我们相信,在手工教学这条研究道路上,必定能出彩,对幼儿、教师及整个园所的发展都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