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艺实训总结

园艺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23 01:41:38

园艺实训总结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引言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应不断探索适用于市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培养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职场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所做的尝试进行探讨。

高职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造就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重点专业课程之一。因此,《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质量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课主要是介绍各地山水、各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化遗迹、风俗、民俗、民间艺术等内容,仅停留在介绍层面上,很少从深层次产生的原因、原理上上去探究,没有深挖其内涵,这样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以及影响学生发挥其潜质与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理念不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了历史、建筑、文学、宗教、艺术等,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以及创造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这一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去《中国旅游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其科学依据。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又要有区别得对待,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与旅行社方向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实践能力中,中国旅游文化对其专业理论指导的作用非常明显和必要。因此,笔者在针对导游与旅行社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课。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总体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学时数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将《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专业技能课,从整体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学习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换能力。以前《中国旅游文化》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训学时数为18,现调整实训实时数为27。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八大实训项目(如图所示),实训项目明确,针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针对各章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

实训项目

实训基本内容

本实训涉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实训要求

实训项目一:黄鹤楼(建筑文化专题1)

1、整理黄鹤棂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1、黄鹤楼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黄鹤楼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黄鹤楼建筑特征;

4、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

5、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二: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文化专题2)

1、整理课前查找备用的有关资料;

2、结合所学中国建筑文化知识,分析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分析总结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1、中国民居的主要建筑类型;

2、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苏州古典园林例证分析---拙政园(园林文化专题)

1、介绍中国园林的分类法;

2、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

3、分析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3、私家园林、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探析。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四:茶文化专题

(茶艺实证)  

1、对课前查找备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能运用所学茶文化基本知识;

2、熟悉茶的主要分类,中国主要名茶的特点;

3、介绍一种名茶的茶艺;

4、分析总结茶文化之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茶的主要分类;

2、中国名茶的特点(茶品)举例;

3、一种茶艺具体演示程序;

4、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学习、了解一种茶艺

2、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中国酒文化专题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中国名酒品鉴举例。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酒趣、酒器、酒德、酒礼、酒楼、酒旗、酒联、酒令、酒诗);

4、中国名酒鉴赏知识

1、分析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六:民俗文化专题

1、端午节习俗由来简要介绍;

2、举例分析民间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

3、寻找主要端午活动,举例分析主要活动内容;

4、演示并介绍:整理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图片、音乐所制作的小组或个人课件。

1、民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2、端午习俗由来与主要民俗表现;

3、分析了解主要端午活动内容重点:旅游地端午民俗文化特点)。

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旅游文学艺术专题

利用课件介绍你熟悉的(例如你家乡的)旅游文学艺术:

1、历代描写你家乡(或其某一景观)的诗词、游记文、旅游散文、传说轶闻、名胜楹联等;

2、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雕塑、戏曲等

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八:中国宗教建筑赏析——武当山(宗教文化专题)

1、整理武当山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武当山建筑特征、宗教文化内涵

1、武当山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武当山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武当山建筑特征;

4、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2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广西 崇左 532200)

【摘 要】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建本科。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及课程设置方向,将学前教育实训教学分为艺术技能实训和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实训两大模块,在总结分析实训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以开展运用性强、整合度高的艺术实践活动和谋求与实训基地幼儿园合作共赢的两个实训教学发展方向。

关键词 学前教育;实训教学;本科教育

作者简介:罗璇(1988—),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论。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明确提出培养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根据我校制定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本研究把学前教育实训教学分为艺术技能实训和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实训两大模块。在现有的实训教学内容中,艺术技能包含声乐、钢琴、舞蹈、美术四项基本艺术技能,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划分维度,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七个方面。而在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中,部分能力是教师入职后逐渐磨练养成的,而在大学学习期间,笔者认为可以养成的学前师范生专业能力主要包含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儿童游戏的组织与引导、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为例,试分析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内容,并结合办学中已做出的有益尝试探索实训教学的途径。

1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开展的实践

1.1 艺术技能实训以舞台表演、作品展示为平台,丰富提升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在我校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声乐、钢琴、舞蹈、美术基础艺术技能均开设两学年。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每个教学模块后都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如:幼儿韵律舞蹈创编模块学习后要求学生完成简单儿歌的韵律编排并表演。其次,在校内组织开展与开设课程相对应的艺术活动。除了倡导学生参加学院集体艺术活动,教师还充分利用我院承担幼儿园转岗教师等国培项目的契机,建立国培学员与学前专业学生之间的联系,组织导演学前教育学生专场演出,汇报学前学生艺术技能学习成果。再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利用崇左市周边幼儿园六一晚会的舞台,教师领导学生组织、策划、导演、排练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并送剧目到幼儿园。

1.2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实训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为主线,采取“校内实训、大赛锻炼、社会实践”的实训方式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实训方面,教师采取了“校内实训、大赛锻炼、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培养形式。在校内实训中,教师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中侧重该领域教学法的实践,常用观摩幼儿园优质教学活动、试讲与说课等方法直接塑造学生教学能力。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本专业内的学前教育学科竞赛,如教学活动的组织、环境创设方案设计、学前教育调查报告写作、幼儿园教玩具制作等,比赛赛制与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保持一致,也起到全区大赛选拔选手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在竞赛中成长。另外,由于崇左地区幼儿园师资缺乏,学前教育学生有较多到周边幼儿园开展实际工作的机会,在环境创设、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教师也根据学院要求在每一学年中安排两个星期的示范幼儿园或实训基地幼儿园见习活动。教师在见习前根据教学课程需要布置相应见习作业,使学生在见习中有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儿园见习。

2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的发展探索

2.1 以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为方向,开展运用性强、整合度高的艺术实践活动

在已有的教学经验中,研究者发现大半学前教育学生因大学前未经过艺术学习,在大学中训练艺术技能常吃力不讨好,但在幼儿园运用性强的艺术活动中表现出色也乐在其中。未来的艺术技能实训中,除了保持每年六一儿童节到幼儿园协助并登台的传统,在校内实训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实训:一是教师至少实际参与一次学生的艺术创作、排练,从创作和表演方法的根本上给予学生指导,而不是在艺术作品呈现后批评指导;二是整合艺术课程资源,举办学前教育专场演出、作品展,单一项目的演出往往略为单调,整合程度高的活动更容易全面展示学生艺术学习成果;三是艺术学习的方向明确指向幼儿园,让学生明确学前教育与艺术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的区别,教学强调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的途径、方法。

2.2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幼儿园教育资源,发展学生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

实训基地是高校学生巩固专业理论、训练专业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学习与训练平台。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与专业相关的单位机构共建学生实训基地是此类高校办学的一个方向。目前我们与幼儿园的合作还处于幼儿园提供见习机会、学生在幼儿园业务繁忙时期帮忙的阶段,如何使双方合作常态化、深入化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除了继续保持现有的联系与合作外,研究者认为在以下方面可有所作为:一是教师与幼儿园深入沟通,了解幼儿园办园需求及难处,与幼儿园共同探讨对策,提出分阶段的实施解决方案;二是将学生划分小组,按照阶段性的解决方案,统筹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前往幼儿园开展环境创设、儿童游戏的观察与组织等活动;三是学前教育专业与基地幼儿园谋求共建,高校教师以培训项目、送交下乡活动为平台,提供基地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社会服务,选取学生竞赛中的优秀选手到幼儿园承担部分实际工作。另外,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应让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与工作与同一个班级绑定,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以绑定班级为研究样本,结合理论学习的课程任务,开展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8.html,2011-12-12.

[2]左雪.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体系构建及其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

[3]李君.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就业指导理念”下的实训教育探索[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8.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4-02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基于职业能力养成规律,以工作过程完整性构建的课程体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了以工作过程体系的构建,并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试以该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做一探讨。

一、构建背景

2003年教育部、劳动保障部等六部委启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随后出台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指导方案》,该方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理念。指导方案提出:职业院校课程的开发,要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2006年以来,教育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正式把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作为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推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我国高职院校的研究、实施与推广。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特点。所谓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就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来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方案。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流程。具体如下:行业及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课程实施―评价。

二、构建措施

(一)主动对接区域及广西农垦产业发展,准确定位职业岗位。通过项目团队对广西区域及广西农垦产业发展调研结果表明:第一,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建筑业发展,从对环境绿化美化的硬性指标要求而带来环境艺术产业的发展。第二,飞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带动了旅游景观的规划与开发。第三,广西农垦生态旅游业、以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第四,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等,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环境园林绿化、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园林设计与施工、文化景观设计与施工、商业环境设计与制作等职业岗位,从而确定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职业岗位定位于环境艺术空间的设计、施工以及施工管理等方向。

(二)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兼顾学生职业成功与全面发展,建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学习领域。项目团队对区域内著名的环境艺术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总结归纳了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农业观光园区规划、小区景观设计与建设、商业空间设计、居室空间设计与实施、公共空间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绘制、园林景观施工等40多项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设计、施工、工程管理三大类共12项行动领域,设置了景观规划、景观快速手绘表现、景观设计、景观小品、居室空间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3D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园林植物造景等设计类学习领域,设置了园林工程材料与施工工艺、园林工程预决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施工图绘制等施工及管理类学习领域。首先,考虑到广西少数民族以及地处中国―东盟贸易区的特点,课程体系中融入了广西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东盟风情等讲座内容,开发了民族民居、民族风情采风等相应课程,并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其次,推行双证结合,把模型制作员、绘图员、助理景观设计师、园林工程施工员、景观设计师等证书要求融入到相关的课程之中,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对接。最后,在创业就业课程中,融入园林装饰工程公司的开办与申报流程、园林法规等相关内容,对学生就业创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以情境化设计课程任务及课程标准,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项目小组对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进行了充分的论证,通过召开课程开发会,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包括了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等)、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学习性任务设计)、课程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每门课程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行动导向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上,把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把景观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任务考核之中,注重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的态度养成。

(四)建立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训环境,破解课程任务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难题。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具备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配置和环境,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是难题之一。因此,项目组提出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建立实训基地总体架构”的顶层设计原则。其本身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实训基地的配置要满足课程体系中典型工作任务实训的要求。目前已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建设有设计基础实训室、测绘实训室、手绘及制图实训室、景观设计实训室、数字园林实训室、景观装饰材料实训室、工程预算实训室、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实训室、展示实训室等,满足了从“创意构思―创意表现―实施―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实训。二是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软环境要符合推行行动导向教学的布局。三是实训项目的设计和执行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要求。

(五)建立“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厂中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推行“项目+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破解学习性任务的保障难题。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一些专业和学校现有教学条件下有时难以找到完全满足要求的学习任务。项目组在研究与实践中,依托广西农垦及地方企业,与广西农垦设计院、广西美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宁艺巢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相继建立了“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并在企业方设立“厂中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暨教师工作站”,推行“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将项目放到工作室的平台是运作,使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室环境中,学习职业知识,练就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二是通过工作室平台承接和运作项目,实现“项目有来源、运作有保障”,避免企业真实项目变成课程模拟化而使项目无法完成或达不到效果。

同时,在推行基于“项目+工作室”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中,实现了管理机制的两个创新:一是进阶式的实践教学安排。一、二年级进入“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进行1~2个月的见习和实计项目实训;在三年级进入“厂中校―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暨教师工作站”进行职业资格培训考证以及顶岗实习,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平台,实现从项目的部分介入设计施工管理综合项目,从基础能力单项能力顶岗能力提升的进阶式实践性教学。二是校企工作室“双向进入双向考评”的制度。企业人员进入“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主要由校方进行考核,记入职工年度工作档案;教师进入“厂中校―教师工作站”,主要由企业方进行考核,记入教师实践锻炼档案。

三、主要成效

该项目的研讨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公开发表了系列论文,从理论层面研究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形成逻辑及实施的条件保障。根据麦可思报告统计,连续5届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生津资水平、对母校满意度、创业比率等均有明显提升,并形成了自治区优势专业、部级精品课程、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自治区教学团队、自治区教学名师等标志性成果。

项目的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方案,在土建类和设计类专业11个专业中广泛推广,均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通过“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大量企业项目进行教学,尤其是瞄准地方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突出了为农业、农村、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服务的特点,同时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合作,带动人才培养合作,为区域经济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团队和复合型个体,增加了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合作,增强了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精教学、强服务”的教学与项目团队。

四、创新亮点

第一,形成了对接广西区域及农垦产业发展,对接环艺行业企业标准,对接环艺职业证书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第二,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训环境总体架构,破解了课程任务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难以实现的问题。一是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满足课程工作过程完整性要求;二是实训的环境要符合工作任务要求;三是实训项目的设计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要求。第三,建立了“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厂中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暨教师工作室”,并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推行“项目+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破解学习性任务的保障难题。一是将项目放到工作室的平台来运作,确保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环境;二是利用工作室平台承接项目,确保项目来源和运作。第四,建立“双工作室、双向考核”的管理机制,其中,“双工作室”是指在校设立企业设计工作室,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双向考核”即企业人员进入“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由校方进行考核,教师进入“企业教师工作站”由企业进行考核。

五、结束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它整合了课程的结构与工作结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工作的过程中构建学生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在采取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经验,将对其他专业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在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以项目为主导的专业中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园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76-03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对大学毕业生提出的现实要求。创新人才的特征包含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学的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基础内容,来自美国大学的调查表明,“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堂外”,要在活动中激发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增加了感性认识,掌握了专业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劳动观念。园艺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更加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中做,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实训基地是进行园艺生产教学的阵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载体,同时也是专业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于确保园艺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训基地的功能

1.教育教学功能。园艺的操作对象主要包括果树、蔬菜及观赏植物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以较小规模进行集约化栽培,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施齐全的实习场所,可以满足园艺学教学实习对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观察、树种品种识别、生长发育规律、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和整形修剪等内容的要求。园艺实践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园艺专业本科教育的办学质量,决定了应用型园艺本科教育的生命和效益。因此,实训基地的宗旨始终是为园艺教育教学服务,主要表现在实验、实习及育人三个方面,也即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人才。

2.科学试验及研究功能。高校园艺专业的教师往往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校内实训基地在满足平时园艺实践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为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场所,而科研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实训基地的科技内涵,学生通过参与这些科研活动,既拓宽了视野、激发了专业兴趣,又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试验技能及其科技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和提高自身专长和科研水平,真正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效果,使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有助于实训基地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3.生产、经营、服务功能。园艺专业的实训基地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提供日常的教学科研功能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园艺作物种类多样的优势,强化建设及管理,使教学实习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在实习中进行园艺产品生产,形成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改变以往实习只有投入和消耗的状况,实现在实习生产中的有限产出,从而为教学和科研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实训基地建设

1.基地定位。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做到“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其功能与布局要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各高校园艺学科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科优势对实习基地进行准确定位,制订相应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实训基地根据功能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综合型。兼顾产、学、研的功能,需要学科基础好、强大的科技力量作支撑,需要一定的科研成果作保证,合理的人才梯队配置,能满足蔬菜、果树和观赏园艺等主干课程的实习需要。(2)教学型。只具有教学实习的功能,完全为教学服务,为专业或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实习基地。(3)复合型。以园艺专业为主,多专业协同的教学实习基地,综合性强,可定位为研发中心或创新中心。

2.突出教学服务功能。校内实训基地从根本上来说主要还是满足园艺专业的教学需要,尽可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因此,在管理上要根据当前园艺专业的发展情况,改变“讲台上种田、黑板上修剪”与生产脱节的实践教学模式,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栽培模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园艺生产中的乐趣与成就,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努力提高基地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专业知名度,为学科发展服务。在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中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教师只是在关键技术环节给予辅的指导,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3.构建培育科研成果的平台。实训基地是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实习的主战场,同时也为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场所,管理规范、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实训基地使教师能够如虎添翼,在科研工作中得心应手,这些都为科研成果的培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反之,则教学研究会成为无源之水,科研成果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另外,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仪器、设备、物资供应上也采取优先原则,尽量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使基地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基地与摇篮。

4.提高大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轻能力,重就业、轻创业”的观念还深入存在,唯分数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培养出的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说起理论头头是道,但实际动手能力却很差,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教育导向下更谈不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从高等教育的基本层面做起,加强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里的比重。实践工作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根基。特别像园艺这样应用性强的专业,加强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给学生一定土地面积的支配权,让其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完成一系列的园艺植物生产过程,包括播种、定植栽培、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等,然后根据调查写出课题报告,到生长期结束后由专业教师来评定成绩。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会对园艺植物生育期的管理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掌握的知识也会更为扎实,为以后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及今后的创新研究打下基础。

5.提高社会效益与创新人才的质量。优秀的实训基地既是教师和学生科研创新的场所,同时也是提升学科专业影响力的招牌,因此,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上,决策者应有长远的眼光,眼界要放宽,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品种和技术,并在基地中充分运用,起到展示和示范的作用,从而提升基地知名度,提高学科专业的社会效益。同时,依托基地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提高创新人才的质量,使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园艺专业侧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生产操作中提高实践技能,而实训基地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场所,同时也是师生开展科学试验和进行科学创新的场所。学生首先对园艺作物不同生物学特性和生产习性的学习,进而在教师指导下围绕这些作物开展创新性的科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园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学生参与和了解基地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及执行的方法步骤,了解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具体内容,并积极参与其中进行研究开发;了解我国园艺产业发展的前沿,关注产业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参加园艺作物产前、产中和产后等重要技术环节的实践操作。在科研和生产活动中发现创新点,开展创新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建设和完善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四、合理安排,提高基地利用效率

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各项实践活动来全面了解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掌握相关生产管理技能。因此,学校在安排校内实习时要全面考虑,尽可能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园艺植物种类,参与尽可能多的田间生产管理活动,以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各个时期的生长规律和基本管理技术。园艺作物具有生长周期长、生产季节性强等特点,而且不同园艺作物由于其生长发育规律不同,采取的栽培措施也不同。这就需要在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时,合理利用实训基地,尽量实现对某园艺植物整个生长周期的全程实践锻炼,从而全面、牢固地掌握园艺专业必备的实践技能。

总之,针对园艺专业应用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应把创新放于重要地位。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加强园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同时积极引进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提高基地生产水平。只有充分认识实训基地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断建设和完善实训基地的各项软硬件水平,使实训基地健康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为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胡俊杰,金伊洙,李新江.依托园艺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201.

[2]刘目前,杨友才,刘浩源,等.对农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3,(5):40-41.

[3]罗正荣,陈昌意,徐跃进,等.园艺专业实验实习基地管理体制的初步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6-8.

[4]钱春,刘素君,伊克林.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50-252.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5

学校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处于中心环节,通过艺术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课程知识,而且通过艺术科目的灵动活跃,能够改善学生多种学科的矛盾。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全面落实。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着力加强艺体教育,全面提升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一、构建艺术教育工作管理机制

我区把中小学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加强艺术教育工作。一是区教体局成立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副局长任组长,基教股股长任副组长,基教股一名干事主抓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各中小学也成立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或艺体处主任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各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二是区教体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宝鸡市陈仓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音美教学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体音美课程,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民族整体素质提高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教体局在开学工作检查和平时工作督查时,把艺体课程设置及教学工作作为检查内容之一,督查指导中小学开齐开足体音美课程,促进艺术教育工作。四是教体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各镇校围绕“在阳光下成长”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少儿歌曲创作比赛、少儿才艺表演、少儿书画展、艺术教育论文评选等活动。去年,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工作,全面完成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传工作。今年秋季开始全面推开“体育艺术2+1项目”。

中小学重视艺体教育工作,有的学校还成立了艺术教育教研组,开展艺术教育教学研究,促进学校艺术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严格执行艺术课程标准,加强体育艺术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是体育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加强体育艺术教学工作,把艺术教学工作作为重要课程来抓。加强艺术教学工作督导检查,定期进行艺术课的备课、上课、活动、测查等教学常规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艺术教师的授课情况,给予具体指导,加强艺术教学工作管理,做到“六有”:有教材、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有总结,保证艺术课程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成立艺体教研组。备课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校本研训,开展科组互听互评课,做到“四有”:有时间、有地点、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加强体育艺术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支撑,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水平以及自身的基础素质对教育效果起着直接的作用。我区对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比较重视,一是组建专业训练队伍。我们组建了学校“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美术兴趣小组”,在组建、训练过程中,做到了“六个落实”,即:队员落实、计划措施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训练时间落实,保证专业训练按计划扎扎实实进行。二是强化艺体教师的培训学习。鼓励艺术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的学习,并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组织艺术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型培训和专业竞赛,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三是招聘补充艺体教育教师。每年在招聘教师时,拿出一定的指标,招聘选用艺术教育教师,选聘的艺术教师一般分配到艺术教育比较薄弱的中小学工作,以推进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四是筹建全区教师乐队,组建陈仓区少儿艺术合唱团,做好陈仓区少儿足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五是组织举办音体美教师课堂教学培训活动,通过业务培训提高队伍。音美教学以如何上好常规课为突破口,引导所有体音美教师灵活运用新课改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掌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促使他们自加压力,投身教科研活动。努力创造条件选送体育艺术骨干教师轮流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既规范了体音美课堂教学,提升了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又培养了一批青年艺术教学骨干,其中一批艺术教育教师被评为市区级教学能手。

四、丰富艺术教育活动

1、每年分别举行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文艺演出、书画展等活动。

周原镇军辉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荣获省教育工委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2、开展了“我的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

全区126幅优秀绘画作品和338篇优秀征文获奖。虢镇小学创编的大型音画诗《寻找香泉》代表我市参加了“陕西省教育系统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演出”,成为整台晚会的一大亮点,受到广泛好评。

3、组织了第四届优秀童谣征集活动。

组织各镇校认真开展优秀童谣创作及传唱活动。慕仪镇中心小学等5位师生创作的优秀童谣《月儿弯弯》等5首作品入选201x年陕西省优秀童谣名录。

4、举行节日艺术体育展演。

5月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9月份庆祝教师节文艺汇演,还有围绕节日开展的各项活动, “五四”“六一”“教师节”“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举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社区艺术节、廉 洁文化进社区活动、“红歌颂祖国”歌咏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给中小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丰富了他们的文娱生活,陶冶了情操。

五、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及设施建设

我区现有音乐、美术教师359人,其中音乐教师185人,缺额26人;其中美术教师174人,缺额41人。共计音美教师缺额67人。小学和职教中心音乐、美术课每周各开设2节,初中和高中音乐、美术课每周各开设1节。区内学校现有专用音乐教室82所,有专用美术教室84所。

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多方筹资87万元进行了装修改造,先后荣获“省级卫生示范单位、全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一级活动场所”等殊荣,舞蹈《在小池边》获“全省艺术展演二等奖”。另外,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项目建设即将完成。

我区的艺术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有些中小学对体音美教学重视不够,课程没有开足;有些学校没有专业教师,有些学校有专业教师却没有专用;大多数学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不能充分使用。在今后的艺术教育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艺术活动,促进体育艺术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一是抓好体育艺术常规教学工作,开足开齐开好课程,保证课堂质量。二是抓好体育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三是继续抓好“体育艺术2+1项目”,抓好体音美特长生培养;四是加大对全区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评估力度;五是抓好体育艺术各项系列活动正常开展。

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一、提高认识,形成艺术特色教育氛围。

要形成学校的特色,搞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为此我们在校内外搞好学习宣传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为了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我们在教师中,进行素质教育理论和艺术教育理论的学习。

人类历史上尽管有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离不开艺术。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艺术,文明与艺术同时产生,不管在哪个文明和哪种文化中,艺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艺术,我们的生活就缺少色彩与光泽,艺术总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多姿多彩、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本文由免费提供,请注明)

为了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在艺术活动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健全人格,成为智慧的人,达到与世界的和谐。

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在教师中宣传艺术教学的重要意义,使教师认真领会了素质教育有关文件的精神,提高教师对艺术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宣传,得到社会的支持。

为了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座谈会上,学校领导作了报告,宣传了艺术特色教育的意义和对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作用。又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座谈,使家长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我们还利用节日,在团总支、艺术组的组织下,与中心小学一起上街表演节目、写对联,为民服务,以扩大艺术教育的影响。

二、挖掘潜力,健全艺术教师队伍

要搞艺术特色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的教师队伍,这是搞好艺术特色教育的关键。

1、建立一支专业艺术队伍。

艺术是专业性比较高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很多方面。因此,要搞好艺术教育,必须要有一支学有专长的专业教师队伍。我们学校在已有的三名学音乐的教师,一名美术教师,一名书法教师的基础上,在本校挖掘师资,将音乐、美术、书法有特长的教师加入到艺术组。

2、教师以身作则。

要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提高,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为此,我们强调教师要练就一种艺术特长,要把具有一种艺术特长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要求教师学习一些艺术的基础理论,让全体教师明确具有一种特长的重要意义,使练就一种艺术特长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学校能歌善舞,能书能画的教师越来越多。

三、形成制度,保证特色教育的实施。

人的艺术能力的形成像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阳光、土壤和特定的生态环境一样,也需要合适的条件和环境。

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艺术工作,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全面的落实。我校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指导思路,把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认真贯彻执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艺术工作。下面将我校本学期的艺术工作情况做个简单总结: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成立艺术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切实抓好艺术工作,我校健全了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一名副校长主管艺术工作,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配合,艺术专职教师具体抓实施,各班主任协助工作,形成了艺术教育工作网络体系,从组织上加强艺术工作的领导。同时,成立艺术教研组,加强艺术教学教研工作的领导,促进学校艺术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2、制订艺术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

一是制定《艺术工作实施方案》,从长远制定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二是制订相关的各种制度,使艺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标准可评价;三是制定学期艺术工作计划,提出本学期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四是把艺术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提上学校的议事日程;五是定期召开艺术工作会议,讨论研究艺术工作的措施和方法,确保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按计划进行。

二、加强艺术工作的管理。

1、加强艺术教学工作的管理,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艺术课程,把艺术教学工作作为重要课程来抓,并做到“六有”:有教材、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有总结。

成立艺术科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校本研训,开展科组互听互评课,做到“四有”:有时间、有地点、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加强艺术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

定期进行艺术课的备课、上课、活动、测查等教学常规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艺术教师的授课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

3、对艺术课程实施任务教学,规定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期末组织验收检查。

4、组建专业训练队伍。

本学期继续延续“快乐拓展日活动”,组建学校“合唱队”、“舞蹈队”、“诗社团”、“儿童画社”等艺术类团队,在组建、训练过程中,做到“六个落实”,即:队员落实、计划措施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训练时间落实,保证专业训练按计划扎扎实实进行。

5、鼓励艺术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的学习,并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组织艺术教师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型培训和专业竞赛,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

三、校园文化艺术。

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制定计划规定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我们以“让先进文化充满校园,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为主旨,把校园文化作为提升学校品位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加强文化长廊建设。在教学大楼里,张贴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诗歌,并与学生优秀的绘画作品相对应,图文并茂。

四、取得的成绩。

1、音乐教学初见成效。

学生音乐知识水平逐步提高,学习音乐兴趣浓厚,成功举办了“迎六一”文艺晚会,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2、美术教学成绩喜人。

在全校宣传、推广下精选出五副儿童画作品参加了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比赛活动。获上海市一等奖和长宁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把学生的作品展示于各楼梯的两侧,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艺术环境中得到熏陶。

3、结合区舞蹈节活动,利用每周的体锻课时间进行集体舞普及教学活动,让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潜心编排集体舞《童心舞动》和表演舞《爱心满天》参加了区舞蹈节的比赛。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

1、不断地完善艺术教学设施,筹措资金购置设备。

2、强化艺术教学管理,积极开展艺术教学教研活动。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步伐。

4、争取在艺术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专业队伍的训练要出成绩。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能力

100多年来,我国园艺专业高等教育从最初的蔬菜、果树或花卉等单一的学科门类,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人才的教育改革方向,将原有的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专业合并为大口径的园艺专业。目前,随着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各大农业类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园艺专业。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园艺专业成立于1958年8月,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成立初始,园艺专业包括蔬菜和果树2个学科,归属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在1960~1965年归属植保系,在1965~1988年,重又划归农学系,在1988~1998年归属园艺系,在199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成立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专业重新划归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2004年增加了观赏园艺方向。到目前为止,园艺专业经过数辈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已建成蔬菜学(自治区重点学科)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园艺学一级学科1个,蔬菜学、果树学和观赏园艺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并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野生特有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1个。

目前,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园艺产业将不断的深化。在这一时期,社会将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必然要求一些高素质、高技能、懂经营和善管理的园艺人才。近年来,我国园艺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主要对象,其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以及高等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国园艺高级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农业高等教育的成败以及社会对农业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整体评价。而园艺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科学试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虽然各高等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笔者针对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与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1.1,1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增加了园艺专业学生实习的难度。目前,大多数高等农业院校热衷于扩大招生、办学规模、兴建基础设施、购买科研仪器设备等“硬件”上,而在人才培养、教育和教学质量提高等“软件”上的投入较少。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本科院校一般处于从属地位,这与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基地有很大的关系。而大多数农业院校新校区建设及空地利用等都会考虑占用校区内的园艺实习基地,将学校就近的基地取消或迁往较远的地方,从而增加了园艺专业学生实习的难度。目前,该校正在土左旗的海流图和土右旗的职业技术学院建立500hm2和100hm2的实习基地,建成后可有效地解决各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但这2个基地据呼市有30km和150km的距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1.1.2学生招生规模扩大,实习基地的设施、设备配套不完善。我国从1999年开始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规模,而一些学校在招生数量增加的同时配套的设施、设备没有跟上,导致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集中在667~1333m2地的空间,每组只有一些简单工具,有的还无法做到人手一件,大多数学生只能“袖手旁观”。

1.1.3部分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不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教师由于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分配给实践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存在应付式完成实验实践环节的现象,而且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单一、与实际生产脱钩,和现代园艺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趋势差距较大,同时所开设课中验证性较强、综合性实验较少、针对性较差,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按照试验指导手册按部就班的完成试验,试验中缺少独立思考环节。最后的考核大多数都以撰写实验报告为主,根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差,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园艺产业的要求。

1.1.4实践经费投入比例较小。目前虽然多数高等院校增加了总体实习经费的投入,但物价上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均摊到每个学生的实习经费较少,从而使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大大降低。而园艺专业本身实践性较强,黑板上种地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1.2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普及化,高校招生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的数量,但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该校的教学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实验室空间不足、仪器设备老化。近年来该校用于科研的实验室面积有所增加,但用于本科教学的实验室面积基本没有变化甚至有所减少。学校虽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新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但绝大多数都用于研究生的教学或教师科研,很少对本科学生开放,导致用于本科教学的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本科生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组学生的人数远远超过规定的人数的一倍至数倍的现象。

1.2.2建设中的基地还未达到实习要求。从1999年以来,学生人数在逐年的增加,但校内及距离学校路程较近的教学基地面积在逐年的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课程实习需求。虽然校外基地和距离学校路程较远的教学基地面积有所增加,但由于新建基地配套实施跟不上,实用性较差,同时存在学生校外实习的安全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求。

1.2.3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能力有限,人员缺乏。由于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多从事科研、行政任务工作,很少从事实践教学活动,而新进的年轻教师学历高、实践能力差,导致了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和教辅人员严重不足。

1.3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缺乏实践性

园艺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没有熟练的动手技能,就不能解决园艺生产的诸多问题,纸上谈兵,黑板上种蔬菜、果树和花卉,算不上合格的专业人才。

1.3.1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实践课的比例较少。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园艺专业的教学计划都沿用20世纪的教学计划,甚至是20~30年前的教学计划,这样的计划与实践严重脱节,即使是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也多少会涉及到公共课学时多、专业课学时少、“看人定课”、实践课学时少、“工学结合”不突出等问题。就该校来说,公共课学时占理论课学时是61.2%(包括公共课平台、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而实践课占理论课的22.5%,占总学时的18.38%,但现在大多数高职类的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的学时在总学时中已超过50%。

1.3.2实践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教师都是各大高校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讲课及实践指导的经验,同时动手操作能力也较为欠缺。据不完全统计,中部、东部高校园艺专业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约占81%,而西北部也占到53%。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授课基本是“书本――黑板――笔记本”或“书本――幻灯片――笔记本”的模式,虽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课件内容层次不齐,有的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有的课件内容甚至是十几年前的内容,使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很难学到实践中真正的内容,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一般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是造成本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实践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信息不畅通、水平难以提高,即使学校提供进修的机会,但部分老师也会由于刚刚成家或小孩年龄小而放弃进修机会;再有部分教师满足于已有的工作状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力度不大,这也是目前农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园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限制因素之一。

1.3.3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科研创新能力,实践技能低。现有的高等园艺教育体系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尚显不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等环节,从而使学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较差,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影响到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园艺事业后继人才的培养质量。

1.4园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1.4.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①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距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利,单一服务教学,既不能真正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生产科研的需要,起不到示范作用,缺乏真正的专业服务平台;②受到教学计划、内容和条件的限制,校内实习基地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③实训内容落后,由于教学计划的落后,导致实训内容与用人市场严重脱节,难以满足市场需求。④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目前该校的实习基地管理存在2种模式,一种是实习基地由系里管理,另一种是由学校的科技园区管理,这两种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系里管理和科技园区管理都较粗放,两者没有有机结合,互相之间还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各按各的思路在发展,没有做到科学统一。

1.4.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①校外实训基地多数是“人情”基地,既不能持久稳定,又不具备可控性。对于企业来说,效益为重,它没有培养学生的义务,因此作为校外基地的企业对学生实习不会投入太多,实训条件和效果无法保证。②学校与企业共建互赢基地数量少,几乎微乎其微。由于学校注重学生培养,企业注重经济效益,两者目的不同,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分歧,在实习共赢上必然有一定的难度。③缺乏真正满足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的校外基地“互补群”。由于目前的大多数农业类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实力较弱,和企业联合,对企业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补”。④很多学校在校外开拓试验、实习基地,由于距离学校远、交通及管理不便、经费不允许等具体原因,许多教师望而止步,无法真正开展田间试验,大部分课题只能以盆栽或简单试验取而代之,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工作量偏小,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学生论文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

2 改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2.1提高学校各环节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经过10多年的大学生扩招,各农业高等院校在硬件建设上已经得到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学校规模、招生人数等方面。但随着上学人口的逐年减少,目前部分高校已出现了大学生招生质量下降、人数减少等问题,今后高校的发展已不再是拼“硬件”,而是拼“软件”,即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等。因此高校应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加大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力度,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购买相应的实践教学仪器和设备,满足学生实践教学要求;同时对实践基地较远的地方,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及管理措施;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

2.2改革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实践性

针对目前教学计划落后的问题,各高校因组织相关的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各类企业的生产现状,调查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考察结果,聘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一起将栽培、育种、植保和采后等各门主干课程的实践部分进行相应的调整,力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园艺专业教学能够适应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要求。

同时,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进企业带薪实习,主要完成种苗生产、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植物整形与修剪、设施园艺植物栽培管理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针对园艺植物季节性的田间管理内容,因地制宜地制订实习内容,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园艺植物生产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做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有,还可开展合作社经营和管理等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管理园艺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最后,还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3提高教师实践素质

学校可以定期采用集中培训、与相关企业联合、考察等多种形式,使教师能够深入实践、了解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尤其对于新进教师在做好岗前培训、提高其对教师师德的认识同时,需安排到企业实践锻炼半年到1年时间,然后开始少量代课。并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学质量高并不断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并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要在职称评定、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

2.4控制在校生人数,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园艺学院(系)在招生时应当提高园艺专业学生的报考分数,从中选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接受园艺教育,同时也可以吸收其它专业的优秀学生转入到园艺专业学习。只有提高园艺学院(系)的门槛,严格控制园艺专业学生的数量,才能保证该专业学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5参与科学研究,拓展实践范围,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园艺产业科技化只有通过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得以实现。园艺专业学生不仅要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科研进展,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完成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研究与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整套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研究技能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前参与不同类型项目研究,拓展实践范围。

2.6加强试验、实习基地的建设

园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试验、实习基地,试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园艺专业实现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在完善校内试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企业、园区等相关单位合作。如有些苗木公司、种子公司甚至是一些合作社都是集育种、苗木繁育、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实体,企业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专业知识的应用,学生们可以抓住季节性的田间管理内容,因地制宜地结合专业知识,大胆实践。这样,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动手操作能力大大增强,这对企业来说,也减少了生产管理费用。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校园舞蹈队;队员选拔管理;日常训练;剧目编排

校园舞蹈队是由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同学组成,担负着学校舞蹈表演、比赛的任务。我校舞蹈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校内外文化舞台上,并在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娱活动中发挥出积极带头作用。在这几年中,笔者所负责的舞蹈队先后参加各种类型的演出和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校内外的充分肯定。在校园舞蹈队的建设过程中,个人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凝成文字,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舞蹈队队员的选拔和管理

1.队员的选拔要求

根据我校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演出需要,我校的舞蹈队员基本控制在20人左右。在具体人员选拔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两个基本原则:舞蹈队队员必须遵守纪律、思想品德端正、热爱舞蹈艺术;舞蹈队队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身体条件和表演能力。

首先,舞蹈队的队员在学校里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代表的是青年人积极向上的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周围的同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舞蹈队队员作为先进校园文化的代言人,必须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同时,舞蹈艺术是一门残酷的艺术,需要舞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力,所以特别要求舞蹈队的队员能遵守纪律,并对艺术有一颗热情执着的心。其次,舞蹈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舞蹈表演者需要长期连贯的训练才能达到上台的标准,为追求美的效果,舞者还需要有协调的四肢比例和良好的柔韧度。因此,在选拔队员时,要特别要求队员的表演能力和身体条件。

2.舞蹈队的管理

成功的艺术作品需要时间的磨炼,也需要舞蹈队员的共同协作与努力,因此,舞蹈队的人员管理是影响舞蹈队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舞蹈队建立干部管理制度,设队长一名和副队长两名。团结的集体与细致的分工是分不开的,我校舞蹈队由三名学生干部协助指导老师工作,主要负责协调学校与队员间的关系,舞蹈队员的日常考勤等。其次,舞蹈队要做好日常考勤工作。舞蹈队每次训练必须考勤,为保证舞蹈队的排练质量和训练成果,队员缺课需向队长请假,缺课三次自动退出舞蹈队。

二、舞蹈队的日常训练

我校舞蹈队由专业的舞蹈教师进行日常教学和编排,周一至周五每天训练(早读和第七节时间),每一学期除日常的训练外,均要由教师编排1~2个新节目,在红五月和校庆晚会上表演,不断地巩固、充实、提高和完善表演水平。

由于普通学校学生身体条件和成长环境与艺校学生有很大不同。他们大多没有舞蹈基础或基础较为薄弱,虽然接触舞蹈的时间不多;但是对舞蹈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学员的身体条件和剧目表演的需要,笔者将舞蹈队的基础训练安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本功训练、技巧训练,身韵组合,表演性组合,着重在训练中塑造学生的形体美感的同时挖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力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和训练。在训练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积极预防由于教师的急功近利造成的学生舞蹈动作不规范、肌肉韧带拉伤等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行为。

三、校园舞蹈队剧目的编排

舞蹈队日常演出活动,主要包括校内外文艺演出、舞蹈比赛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大小小的演出为队员们提供了展示日常训练成果的平台。日常的训练是为最终走上舞台做准备的,一个成功的演员必须经过舞台的磨炼才能成长,同样一个成功的校园舞蹈队,更需优秀且有影响力的舞蹈剧目作为支撑。笔者认为,校园舞蹈剧目的编排成功与否需要立足以下几点。

1.剧目难易程度要适中

由于校园舞蹈队是一个较为特殊性的群体,相比与专业团体,业余舞蹈演员相互之间的专业水准相对差距较大,舞台经验较少,排练时间有限,编导在编排中如何把握一个度,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太过简单的舞蹈剧目,无法反映演员的真实水平和集体的训练成果;太过高难度的舞蹈剧目,容易让演员丧失信心和兴趣,对舞蹈产生距离感,同时也很难达到编导所预想的舞台效果。因此,编导在编排剧目时,尽量考虑该剧目的难易程度,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既要体现编排的水准,又要考虑到演员的实际情况。

2.剧目题材尽量贴近现实生活,内容积极向上

舞蹈队有着传递先进校园文化的责任,编导在编排校园舞蹈剧目时,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剧目题材、反映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不仅有助于演员的表演发挥,也更加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如:笔者编创的舞蹈《焰》,舞蹈运用现代舞手法表现了人们对光与热的追求,对梦想的追求。“红色手套”(配合动作)象征心脏的跳动与火苗,“红绸扇”象征燃烧的火焰。该舞蹈在全市中小学生文艺展演舞蹈比赛分片赛中获得第一名,获得了领导和师生的—致好评。

3.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舞蹈剧目的排练,对队员的表演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技术技能,融入剧目表演中,以培养学生动作的连贯性、身体的表现力以及进一步理解音乐和作品的能力。教师在学生排练过程中,可以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自觉地组织排练。同时,教师多与学生沟通,如:商讨排练中常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节目的新形式新点子等,以此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活跃思维,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应用型;园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兴起了都市园艺、观光园艺、休闲园艺、社区园艺、家庭园艺等,极大地拓展了园艺专业人才的工作平台。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我国的都市园艺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制定了具有各自特色的都市园艺产业规划。都市园艺产业不仅强调园艺的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而且更加重视园艺的生态和旅游等社会功能,将园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结合为一体。这就突破了传统园艺远离城市、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城乡结合、城乡互助、城乡互补。现代园艺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所认为的“种果种菜”的范畴,涵盖生态、营养、花卉、草坪、旅游、商贸、绿色环保等诸多内容,从而大大增加了社会对园艺人才的需求,同时对现代园艺人才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园艺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现代园艺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农业,商贸、城建、园林等部门从事园艺生产与设计、园艺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园艺经营与管理工作,就业面非常宽广[1]。

高等农林院校的实验实习农场、牧场和林场,即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又是示范推广先进技术的样板,与实验室、图书馆合称为农林院校的三大支柱[2]。把农林院校的校内基地建设摆在与实验室建设同等重要地位,使之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多种形式的现代化农林业科技园区。新时期企业、行业要求人才不仅应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过硬的岗位技能,还应有良好的职业品质与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上体现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服务面向的定位,即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学历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安徽科技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基层,注重实践,培养“能下去,能留住,能用上,能干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宗旨,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特别是园艺本科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养的园艺专业毕业生不仅基础理论扎实,而且实践动手能力强,在园艺新品种开发、新技术示范、园艺植物生产、产品推广、现代园区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中表现突出。现就我校应型园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总结,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园艺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园艺学科面向21世纪现代农业的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也随之深入,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才能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1、校内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依托

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各高校都创造了很多不同的经验和模式,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校内基地进行一定阶段的生产实践锻炼,这个环节是目前园艺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各高校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上要做的一个重要步骤。

2、校内基地是重要的教学条件,应当将其摆在同实验室和图书馆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学基地、实验室、图书馆合称为农林院校的三大支柱。但要真正做到将教学基地与实验室和图书馆摆在同等重在位置上,各高校从认识上和行动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院校的园艺专业根本就没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出就谈不上三大支柱了。校内基地是一个天然的、开放的、多功能的实验室,是园艺专业学生得以成才的重要保障条件,园艺专业没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就不能实践,没有实践学生就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就无法用得上,更谈不上留得住。这样的学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因此,园艺专业校内基地建设应与实验室和图书馆一样重要,应建成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才能起到基地应有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基地参加实践锻炼。

3、校内基地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理想场所

教育部新修订的专业目录(2012版)中,将同类专业趋向综合化,即具备“厚基础,宽口径”方面发展。有些高校实行大类招生,中期分流;有些高校实行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等,其目的就只有一个,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校内基地的建设正满足这一要求,而且,校内基地大多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园艺专业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等)相互影响和渗透,布局较为合理,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理想场所。

4、校内基地具有单科教学不可替代的功能

校内基地大多建在城乡结合部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学生通过实践,通过与基地工人同劳动,使学生接受德育方面的教育。通过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是通过参与科技咨询、技术推广、良种销售、服务等工作,增强为农业服各的意识和市场开拓的能力。

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为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服务的原则

园艺专业应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校内基地建设就是为培养这一目标提供条件。因此,校内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围棋这一目标进行,遵循为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服务的原则。

2、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原则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佳途径。校内基地在坚持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上,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3、质量与效益相统一有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作为知识产业单位,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基地只有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好务,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高标准、高起点、综合化的原则

园艺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是园艺领域高新技术的汇集点,也是园艺领域的示范点和推广点。应主动适应园艺产业的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综合化的原则,让学生在这里能看、能学、能干。

5、统一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园艺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有统一性和自主性,在强调统一性的基础上,各高校根据自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区域不同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内容和特点,设置不同建设标准。

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标准

1、园艺专业校内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园艺专业校内基地应该是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多功能行业企业,同时也是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能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园艺产业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为建立较为完备的园艺产业生态体系做出示范,实现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

2、园艺专业校内基地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

(1)基地建设总体目标。园艺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根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和园艺专业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基地建设的目标和规划,明确建设计划与实施方案,做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基地土地规模在100-200亩为最佳。基地要有齐全的项目,能包含园艺专业各学科,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满足各项目实践所必须的条件,例如:蔬菜园区、果树园区、花卉园区、食用菌区、种苗繁育园等。

(2)各园区建设目标。基地内的各园区要有具体建设目标,包括土地规模、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建设标准等。

(3)教学管理建设标准。基地内要有较强的管理队伍,配备的领导干部和职工数要有具体的标准和数量限制。对职工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职业技能水平等要有明确要求。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各种实验、实习、实训要统筹安排,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技能实训规程,要有实践教学质量评估、考核等指标体系,制定考核标准与方法。

(4)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要制定基地内实验室和园区建设的硬件标准(设施、仪器设备、正常年运转经费等)。

(5)园艺产业建设标准。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园艺专业校内基地必须组建一个产业团队,实现园艺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学生培养成懂经济、会管理、技术熟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例如:组建食用菌有限公司、花卉公司、蔬菜公司、果树苗林公司等。通过这些公司的良好运行,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和实践环境。

(6)基地的土地与设施均属学校所有。基地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基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或半企业化的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基地的改革和发展应有利于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要优先保证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实验等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园艺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容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容是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与要求,为园艺专业学生各类实践教学、大学生创业项目和教师科研试验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园艺专业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3]。

基地建设的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需十分重视硬件条件的建设。根据园艺专业的特点和优势,设计园区,例如:蔬菜园区、花卉园区、果树园区、食用菌区等。根据现代化要求,在园区内建设现代农业设施,例如:工厂化育苗、节水农业设施、小型农业机械化设施、各种温室、大棚、教学做一体实验室等。学生进入相应园区开展实训、生产、项目实施、科研试验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软件条件包括园区规划、教学管理、教学评估与考核体系、人员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等。首先要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应用型的师资队伍。其次是良好的运行机制,制定详实的实践教学大纲、技能规范。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开发、项目实施、大学生创新课题、教师课题试验、模拟承包、科技推广与服务等。

根据现代农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组建农业产业系统。例如:蔬菜公司、花卉公司、食用菌开发分司等。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学生只有参与农业企业生产与管理中去,才能把自已培养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正荣;陈昌意;徐跃进;等.园艺专业实验实习基地管理体制的初步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6-8.

[2]韩浩章;王晓立;王彰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园艺专业模拟承包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7( 19):164-165,177.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园艺技术专业;学做一体;项目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95-02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及项目教学形式上不断改革,探索实践了“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该模式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创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改革前课程教学情况

主干课程教学情况 园艺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遵循的是经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改造的“学科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改“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为“能力本位”,突出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它只是对“学科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适当调整,遵循“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教学规律。为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上适当调整,将部分专业技能训练加入原有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中,教学方式上沿袭原有的知识传授式教学,辅以专业技能训练,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但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仍然按照原有学科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同样按照学科化的知识体系进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没能很好地得以实现。由于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仍沿袭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生产实习等环节,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不适于高职教育的弊端,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1)学生对园艺技术专业各项技术的熟练水平不高,掌握程度参差不齐。(2)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存在着偏差,这些偏差主要来源于社会上一些群体的误导,在教学过程中,严重地影响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3)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既要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时数,又要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的矛盾。(4)学生在工作中很难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联系不紧密,学生反映学习枯燥乏味,用人单位反映学生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生产实践课程教学情况 园艺技术专业的生产实践课程教学采用参与生产管理的方式进行,教师安排一节生产课程的内容,学生完成一节生产课程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把学生当成主体,学生只是参与者,教师成了主体,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管理及利润分析的所有过程,学生只是间断地参与生产管理过程,对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不了解,更不能制定生产计划,做出分析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只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把学生当成简单的操作者,忽视了学生方法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协同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改革措施

(一)建立“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学做一体”即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学做交替,学习与实践融于一体。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交互融合,相互贯通,采用课堂实习、生产实训、综合实训、假期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等形式,着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提高。该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与具体工作情境相结合,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工作和学习的主体,以工作者的角色在仿真实训场完成模拟的工作任务,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者,从旁予以必要的知识讲解和技能示范,让学生通过系统地完成工作任务掌握该课程涉及的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实现形式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10

园林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总教学体系中处于专业先导的地位和专业教学的起点,此前的先修课程包括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制图、效果图表现技法等学科基础课程占据了大多学时,可从设计学的专业视角将这些设计类基础课程归缩为一个大型的“设计基础与理论综合课程”,以强调设计基础课程的适应性,“纠正设计教育中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与经验的传授”。[3]因而,在课时总体分配中需要加大园林设计课程的学时比重,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授课要求,该课程理论学时与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为1∶2,从中可见该课程的动手性、应用性是相当重要的,且该课程主要偏重于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讲授与专业指导,以为后续的城市景观设计课程以及专题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城市景观设计课程主要聚焦于现当代风景园林与城市景观设计风格的研究与讲授。此处的园林设计课程在整个环艺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架构中有着特殊的规定性,不同于一般性的园林规划设计类的教学,因为巨大的专业信息量、动手能力的设计技法训练要能够被浓缩性、原典性地梳理出来,需要从园林设计“史、论、评”三个视角进行讲解,需要高强度地将设计理论溶解在学生设计实践训练之中,“有限的课时与无限的内容之间存在级差”。[1]而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特征在于其“专业平台广、专业接口宽、专业基础厚”,在专业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上更应注重跨学科领域的多元拓展和前瞻的大设计学视野,即上至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下至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会展设计等,这些对教师与学生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如何将园林设计这门课程作为一个良好的专业媒介,打通学生的专业瓶颈,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与涉及面也就显得相当紧迫。

课程与教材用选之间的互补

由于本课程开放式教学与强调知识深度整合的特点,“授课与自学相互补充”、“淡化教材与强化教学参考书”成为园林设计课程教材“选与用”的主导思想,在进行园林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更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图书馆、互联网即成为学生的重要信息来源,如可指导学生登录MIT、HKU等世界名校网络的开放课程(OCW)、百度文库、GOOGLE图书和国内外各类专业设计网站,从中最大限度地能动汲取设计学术资源和持续动态地建构符合学生自身内在需求的园林设计知识体系,哈佛大学的设计教学即相当注重师生间的密切互动,“授课一般不选用通用教材,而是由教师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案例来讲授,并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学生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或进行课堂讨论”。[4]一个严峻的设计教育现状就是“目前我国园林教育以及实践多集中在视觉景观形象方面,……甚至人们对园林概念的解释停留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程度”,[5]但园林设计课程的涉猎面却非常宽,包括园林植物、艺术创意、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造型、文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内容,单纯一本教材仅可作为学生入门的普及性学习材料———作为园林设计刚入门的导读书籍,也应是优秀设计方案的抄绘来源之一,但更多的则在于为学生划定一些经典性著作以供学习,如本课程就划定了布思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杰里科的《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里德的《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针之谷钟吉的《西方造园变迁史》、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潘谷西的《江南理景艺术》等经典文本资源,亦向学生大力推荐基本重要的专业期刊如《中国园林》、《装饰》、《风景园林》等作为课后延伸阅读材料,以掌握最新的专业动向。同时,艺术院校环艺专业的学生在园林植物造景、景观生态理论、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建筑设计等方面知识结构的严重缺失,必须通过课外研读相关扩充性资料和景观实地调研分析来弥补,如细读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林奇的《总体设计》、苏雪痕的《植物造景》、吴为廉的《景观与景园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等文献,开展城市景观植物资源普查活动,深入园林设计的建造现场,参与古建园林修复与城市遗产保护工程等。

课程与教学设计之间的融通

在教学目标方面,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的统一,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园林设计方法,具备草图表达、概念方案、扩初设计方面的实际设计能力,同时具备较完整的园林设计理论。在教学内容方面,依次讲授“中外园林艺术概述”、“园林艺术造园手法”、“园林设计方法技巧”、“园林制图基础知识”、“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经典设计案例赏析”,这六大知识模块设置具有明确的逻辑递进和连贯性。在教学方法方面,以多媒体PPT直观展示的方式作为主要的理论讲授途径,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系统讲授和方案设计训练教学原理,让学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严格执行理论知识要点详解与方案课题设计训练交叉同时进行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设计实践的规范性训练与创意思维训练的双重结合,让学生全面掌握园林设计的规律、方法、程序与技巧,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园林作品现场调研和认知,以增强理性景观分析和感性形式认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亦须鼓励进行国际合作设计和参加国际、国内竞赛,使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更具有学科交叉和挑战性。在考核评价方面,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程的闭卷考试,园林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平时课堂的快速设计训练成果、课后设计论文写作、设计方案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设计课题研究的整体完成情况。同时,量化考察和评价每一位同学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的设计专题系列作业———非快图表现类考试,注重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规划设计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对给定设计项目的方案探索能力、方案形成与表现效果、可实施性、原创性与前卫性进行综合评估,要求绘制平、立、剖面图,透视或轴测图以及必要分析图等相关图件,并提交设计说明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以“苏州古典园林的图纸解读与临摹”、“城市休闲体育公园规划理论与方案设计”、“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小游园设计”、“地域性园林设计的空间、尺度、材料与建构”、“实验性园林设计项目———面向未来的绿色景观栖息地营造”等作为设计主旨展开“系列化主题制教学模式”,[6]对学生设计过程的专项主题引导包括创意来源启发、草图构思表达、概念设计修正、园林设计评图、设计成果汇报,从艺术、技术、创意、策划、制作以及学术研究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素质与沟通能力。在具体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入最重要的三种开放式授课类型:“Studio(设计课)、Lecture(以老师讲述为主的理论课)和Seminar(强调师生互动的研讨课)”,[4]尤其注重Seminar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学生创新设计思维训练中的引导作用———“课堂里的每个人都是专家”———“再高级的文字处理软件也不能造就一个莎士比亚,再先进的绘图软件也不能造就一个伦勃朗,当学生们拥有了令人瞠目的软件熟练程度时,缺失的却往往是创造性、交流技能和批判性的思考方式。”因而,“向经典学习”既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之所在,对极具代表性的园林艺术经典作品设计案例的阅读、研析与解剖,让学生在研究性的设计实践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具体的设计原理和理论,通过提问、解答的教学互动环节,藉由园林设计经典作品系列照片、系列图纸(平、立、剖等)的多媒体展示,扩宽加深学生对优秀园林艺术设计形式的透彻理解,领悟经典作品的设计价值究竟隐藏于何处———为何能够历经千百年岁月洗礼留存至今成为人们所膜拜的原典?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聚焦与捕捉中外园林艺术经典案例“隐构•同构•异构”设计中的范型与品质———对景观传统原型性精髓的抽象继承,分析这些案例中设计师是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而另一重点在于中外传统造园理论的当代应用方面———“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必须告知学生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创造性提取经典园林艺术作品所蕴含的设计智慧、文化品质、精神内蕴及其对文脉背景的敏感性去解决我们当下的现实问题。

课程与教学改革之间的构想

园林设计课程现有的授课方式大大降低了设计教学的效果,“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优良的教学传统被打破了,小班课变成合班课,原本一个老师带十来个学生的设计课现在变成了每个老师带三十几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够享有的教育资源相对减少了,质量下降了”。[7]归结其原因在于扩招浪潮大背景下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以及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等方面,因而引进优秀设计师资、加大设计教学投入以及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势在必行,可以借鉴MIT建筑与规划学院的课程体系架构安排,如研究建筑历史及未来城市的一系列课程:数字模拟、动画、设计规范、摄影、建筑预决算等所有课程都围绕着共同的主题———“设计”,[8]法国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的课程设置亦以项目(Project)设计课为核心,造型、生态、人文、工程等课程均围绕项目设计课展开。在本课程教学组织与知识模块体系改革上,则可以倡导设计类“项目式、模块化工作室运作模式”[8]的全程立体化教学形态,以真刀真枪的项目实战演练、项目虚拟操作的形式让学生进入一种“个体创作/群体合作”设计情境的实景化强化训练———完全模拟设计公司的现场气氛和操作流程,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尽早体验公司的工作氛围和要求,尽可能的为将来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无缝联接。因此,必须逐步建立“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与“设计类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模式”双轨并行的工厂式、公司式的校内实训中心,即完全依托于公司的内核和模式,以项目引领设计教学的仿真顶岗实训,以设计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课程框架核心。在人才培养环节的课程教学安排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还可采用校企联合的实战型教学机制———“设计公司冠名的导师制工作室教学模式”———能部分解决学生实习场地、资金与一线实践设计信息等教学资源问题,即充分调动企业兼职教师在课程实训中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教学研究、教学辅导、设计成果评价全过程,并传授案例实战经验技巧,并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专业生产基地、设施设备及其专业技术队伍,建立以产学研合作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尚需建立一支较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多教师轮换制”下的分导师教学与分组教学,10~15人一组两个导师,一个在校专业教师,一个校外兼职导师(设计一线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两个导师全程跟踪、共同参与园林设计课程的整个过程———介入课题选择、辅导讨论、专题讲座、结束评图、项目实施等不同的环节。此时,在校专业课程教师将成为“教学资源管理者”,而“导师制工作室”既是教学模式与场所的名称,也是企业与学校合作成立的生产性教研实训实体———教学机构与生产机构的合二为一,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产、学、研”结合的生产实训教学运行机制,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与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同时,将工作室和项目制之间的紧密联结,针对学生潜能、兴趣和成绩等方面个体专业发展的差异,充分授予学生选择导师与项目的权力,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到积极,能有效从多元角度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潜能,完成从创作到成品的一体化进程。

结语

园林设计教学是以研究性学习为课程重点的“综合教学”,不再只重视手头的功夫,而更加重视理性的方法教学,注重设计课程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应自觉地把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列为园林设计理论Lecture的教学灵魂,以唤醒学生固有的潜在的设计学习兴趣。在课程运作机制方面,“导师工作室”这一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将成为园林设计课程的主体教学形态,即以问题引导讨论的交互讨论式Seminar课堂教学为主体而渐次展开:一方面以授课的形式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以小组讨论、一对一等多种形式组织开放式的设计问题研讨;另一方面,强调教学的研究性过程和多学科、多专业理论与方法的叠合互动,强调“工程优先策略”[1]引领下设计训练与设计生产的Studio同步化操作。

作者:邰杰曹晋王岩松单位: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11

(一)学前教育

1加强公、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引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加强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做好民办幼儿园年检工作。继续推进学前教育试点项目工程,增加公办幼儿园容量,巩固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

2加强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管理,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3组织开展学前教育系列培训活动,通过教师业务比赛、成果展示等方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二)义务教育

1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实施“阳光招生”,进一步规范学生有序流动,逐步化解超大班,控制“大校额”学校规模。

2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深化贯彻执行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加大对教学过程的监管和督查力度,大力倡导质量立校、特色兴校。

3.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尤其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情况,督查学校行政上课、听课、评课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展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4.积极组织参加全市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好汉字听写大赛、阅读等系列活动。

(三)普通高中教育

1.进一步实施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坚持普通高中规模与质量的均衡发展,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升高中教育质量。

2.继续加强高三毕业班工作督查,全面完成2015年高考目标任务。

3.完成中学省一级示范校、长赤中学省二级示范校创建工作。

(四)管理工作

1.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落实“校干包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科、包学生、包质量”的管理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对中小学进行教学质量检测,及时召开阶段性质量分析总结会,确保新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全面落实。

2.改革教学评价办法。实施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面考评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从起点看提高,从入口看出口,从基础看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3.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期召开一次全县暨学区教学质量分析会,真正建立和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4.加大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督查力度,组织实施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定时和不定时检查考核,加大对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的抽考和评估。

二、职业成人教育工作

1.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把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宣传进“乡村、社区、学校、家庭”四进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

2.进一?打造我县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培养、培训、引进、聘用等办法,加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派教师到企业接受实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建设一支满足需要、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全力做好中职招生送培工作,严禁非法招生和招生欺诈行为,禁止有偿招生,全面完成中职招生目标任务,进一步搞好藏区“9+3”学生免费职教工作,提高中职惠民普及面。

5.进一步加强中职与高职的接轨,建立中职到高职的直通车,探索中职文化课和个别专业课的抽考监测,开好中职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推广和提高创业教育的规模和影响,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高中职的社会认同度。

6.继续加强中职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编写有影响的校本教材,提高教学实训水平。按照教育部专业设置标准,大力实施专业考核,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职业学校既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又要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宣传、举办活动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生喜爱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8.加快发展成人教育,面向就业市场和新兴产业,依托工业园区,充分发挥职业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完善县、乡、村三级职教体系。争取人社、农业等部门支持,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实施“五大培训工程”,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

三、德体卫艺教育工作

1.以“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红领巾心向党”等为主题,扎实开展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和少儿书信大赛。

加强家校联动,建好家长学校,开展“教师家访进万家”、“平安红领巾行动”、“红领巾手拉手”等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加强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2.做好省、市、县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验收评估和复查工作,组织开展省、市级绿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创建工作,创建省、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各一所。做好省、市、县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选工作。

3.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坚持科学的作息时间,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继续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优质课评选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和挫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深入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工作,丰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内涵,强化特色项目建设,形成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加强宣传工作,要总结出本校文化建设的成果,扩大学校特色文化影响力,有经验交流文章在省、市主流媒体上发表。召开特色文化论坛、现场会,对申报特色文化建设四、五星级的学校进行复查验收,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总体水平,建成10所以上在全市有影响的特色学校。

5.举办好全县中小学生“三大球”比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好艺术节活动,并推选优秀选手和优秀艺术节目参加省、市相关评比活动。组织好全县文艺汇演、中学生演讲大赛和高中生辩论大赛。努力承办好市中学生运动会,力争在省、市艺术节活动评比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6.做好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和高中一年级新生军训工作,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落实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运动、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和特色体育兴趣小组活动。

园艺实训总结范文12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园艺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11-02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其中的园艺专业始建于1912年的园艺科,在国内率先培养园艺技能型人才,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曾先后涌现出了章守玉、张宇和等我国园艺界的著名学者专家和一批常年活跃在园艺工作岗位上的杰出校友,为母校赢得了“中国近现代园艺与园林职业教育发祥地”的美誉。近几年来,园艺专业紧紧围绕我国花卉园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大胆创新园艺与园林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育、共享高技能人才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校企合作是办学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标志性内涵的体现。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距离最近的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又要满足相关行业、产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这种合作中,高职院校是主动方,专业教育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企业是学校的顾客,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企业的要求。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培育高技能花卉园艺人才的必由之路。

园艺技术专业的办学始终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从2006年之前依靠企业解决部分实践教学资源的短缺,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校企间浅层次合作到2007年,学院在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再到2010年后师资培养、学生实习、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合作、文化交流等校企一体的深层次、多内容的全面合作,校企合作一步步深化,使校企合作成为学院和企业的共同需要,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双赢。改变了在校企合作的实际运行中,学校“一头热”现象。

2 紧扣地方经济,探索多形式校企合作

201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人,创历史新高,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供求“错位”现象日益严重。在社会普遍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类专业通过校企合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毕业生呈现“供需两旺”。探其原因,就是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其注入了旺盛的活力,产业发展和企业需要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方向和原动力。

2.1 点面结合,推进多形式校企合作

根据苏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苏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传统农业类专业进行了升级和转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一是调整专业设置;二是依托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服务面,开展双证教育,同时为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的社会培训,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三农服务。

建立校企的“点状”合作一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0余个,形成了以苏州为核心的校外基地群,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推进工学结合,并开展多种社会服务提供了保证,二是校企的“块状”合作:如与苏州林业站所属的多个花卉、果树企业作,为区域行业发展的储备人才。点、网结合,形成了“网状”合作方式,更好地适合目前园艺产业链形成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12年11月,学院牵头,由130多个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共同组成的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在太仓部级农业示范园正式成立,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的征程,校企合作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

2.2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体现产学结合、产教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课程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二结合和二融合。通过投资合作(如与苏州维生种苗有限公司)、引企入校(如苏苑园艺公司)等方式,使企业参与到专业调整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学生实习、考试考核等环节上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多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等。2007年开始,我院以苏南地区的现代农业园区、大中型园艺类企业作为改革的重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园艺技术专业率先实行了“2+0.5+0.5”(即2年理论教学-0.5年顶岗实习-0.5年毕业实习)和“1+1.5+0.5”(1、2学期在校内、3、4、5学期一半在学校,一半在校内基地和企业,6学期在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改革的重点,将顶岗实习作为必须的教学过程,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3 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实现“订单式”培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企业只有参与到教学中去,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符合企业所需,缩短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的适应期。苏州地处苏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由于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限制,苏州农业现代化始终坚持走技术集约型发展道路,设施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从而对一线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园艺技术专业已与苏州三维园艺有限公司、维生种苗有限公司、海明蔬菜园艺场等多家企业达成了人才培养意向,每年为这些企业培养5~10名毕业生。学校提出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实行人才的培养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辅助地位的企业配合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2.4 建立“六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2009年以来,依据园艺专业的特点,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设施园艺、茶果、观光农业、蔬菜、园林等专业及方向)18个班级约共800名学生以学院相城园艺实训基地为核心,以校外基地为载体,建立集学生生产性实习园、学生创业园、科研开发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园、技术推广园和生产经营园六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先后建成了相城观赏植物园基地和东山果品、茶叶实习基地―― “校中园”,又建立了一批服务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 “园中校”,并在功能的提升上做了多重努力,拓展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生产经营、学生创业、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六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校内外基地的直达和互通,真正实现“园―校融合”。

2.5 校企合作、产学并举

(1)结合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企业合作设立科研项目、合作开发实训教材,开发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技能。

(2)通过开展院―区结对,服务企业。与睢宁、海安、张家港、常熟、太仓、吴江、昆山等地方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技术培训、科技创新、生产研发等方面做到全新拓展。根据服务区域的条件和需要,形成了苏北地区“一村一品”,苏中地区“高效农业规模化”,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多元化的服务格局,积极探索为农服务的新路径。发挥优势,打造为农服务新特色。

(3)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在社会服务中增强教师的才干、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扩大学院与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4)充分利用学院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园艺花卉实验实训基地、部级农业环保技术实训基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杨梅种质资源基因库、江苏省球根花卉种质资源基因库等十余个市厅级以上产学研平立或与企业、行业联合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在球根花卉、宿根花卉、枇杷、杨梅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明显特色。

(5)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进行校企人员的互聘互兼。学校每年向企业派出骨干教师,做企业技术顾问,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服务、蹲点实践、共同进行技术开发,提高自己的实践和服务能力,同时,聘请知名企业老总、企业的技师、工程师、经济师等实践能力很强的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为学院授课,进行实验实训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创业教育等讲座。

通过校企优势耦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在职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兼职教师的技能优势,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各显其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实现了1+1大于2的教学效果。

3 产学研齐头并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3.1 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的最大收益者

通过校企合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和专业素养,使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学生在各类全国、江苏省大学生比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的就业率,特别是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将近一半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超过90%,学生得到企业的认可、社会的肯定,2009届毕业生徐忠界在顶岗实习期间就注册成立了公司(苏州市苏叶绿化养护有限公司、苏州市园林植物医院)(苏绿植物医院),并在CCTV财经频道的《创业英雄会》上夺得金奖。

3.2 校企合作为学院赢得社会声誉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增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增加。专业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政府积极推进学院参加地方试验区建设,教师在为农服务中不断提升自己,得到了锻炼,成果层出不穷,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教学改革促进了校企合作,又使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进、出”口实现了良性循环。“园艺与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2009年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茶果班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项目又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三年多来,大丰园艺奖学金、嘉汉北美枫景奖学金、三维园艺奖学金、星美环艺奖教学金、吴侬园艺奖学金等八家企业奖学金、奖教金先后落户园艺专业。承担的“苏苑”景点在香港国际花卉展览会上获得最高奖项―― 最佳贡献奖、2009年在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得两个金奖;2010年在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中又喜获特等奖。2002年2012年连续两次代表中国政府承建的“中国园”先后获得铜奖和“最高奖绿色城市奖”,专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学院的办学成果得到了更好地彰显。

3.3 校企合作促进了企业发展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成为直接的受益者,收获技术,收获人才,收获利益。企业的知名度提升,技术难题得以解决,通过项目合作,不少企业实力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企业又带来了新的利益。园艺专业教师带技术、带项目进入苏北睢宁、苏中海安、苏州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双重压力,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企业面临人力资本积累不够,企业对人才求贤若渴,但人才缺乏,人才难求,不能有效支撑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企业的用人得以缓解,企业找到需要的员工,缩短了新员工的适应期,降低了成本。也使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中“一头热一头冷”的难题得以缓解。

4 结语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需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校企合作新特色。取得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多个方面的长足发展,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学生、学校、企业三赢。

参考文献

[1] 刘雅绮.高职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27-28.

[2] 陈向平.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院校直面校企合作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6):8-10,77.

[3] 王双利.新时期校企合作的思考[J].石油教育,2010(6):30-32.

[4] 陈适.关于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1(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