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园艺专业论文

园艺专业论文

时间:2022-05-18 03:37:28

园艺专业论文

园艺专业论文:园艺专业英语教学论文

一、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教师英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热情不高。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一直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虽然专业功底深厚,但英语教学技巧与水平有限,教学仅停留在专业英语课文阅读与重点句子翻译层面。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忽略教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应付了事,教学质量差。目前,专业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汲取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的热情和动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

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二、本项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特色与成效

作者在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系列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改革如下。

1.改“填鸭式”式教学为讨论、互动式教学。

本次改革主要是扔掉以往“填鸭式”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即每节课留有10分钟的专业阅读时间和10分钟的读后讨论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具体问题和个别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小组间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改革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成效。

2.启发式教学。

本次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很多园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情境,加大专业英语活动课教学力度。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园艺方面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文献,了解国际上关于园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述,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补充。课堂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利用大三学生生产实践,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参加果蔬栽培与工厂化生产实习时,教师把预先下载打印好的国际先进园艺产业的设施果蔬生产相关英文文献及新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差别。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显学科的特殊性,做到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背景知识的有机统一。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培训与自我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化思维探索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园艺专业重点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专门到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学课程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专业前沿领导力,参考网易公开课相关课件准备授课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记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学校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个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模式改革竞赛,竞赛结果记入教师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最后,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协调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比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专业及科研成果上考核轻一些,或者把英语改革成果记入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中。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式教学。

针对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教学课堂气氛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个别辅导。课前分组时,每一小组既要有英语好的学生,也要有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任务要难一些,多一些,比如进行引文专业文献的查阅与阅读等,同时对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能力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利用小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专业英语教师利用专业知识雄厚这个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词汇功底与英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际上园艺方面最新研究动态。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正确选用教材。

园艺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该设置成包括园艺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园艺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英语互动交流与讨论活动。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应该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承担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选用方面,为学生选用一些内容新颖、并且实用的教材,选用一些各个院校普遍都评价很高的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所院校合作的形式为本专业学生自编教材,内容要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自编教材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以新颖、实用为宗旨完成教材的编写。

4.采用理想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彻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确定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分期采用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走上讲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泛讲相结合,注重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英语本身。重点讲授园艺专业词汇,要侧重其专业性与实用性,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最后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进行,使科研与专业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夺走了学生主动表现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园艺专业英语同样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过去“一支笔,一个本”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互动,通过同学与老师交流的语言实践,提高英语表达和应用能力。启迪学生应用英语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园艺英语教学事业,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型拔尖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丹丹 高玉刚 盛云燕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园艺专业论文:园艺专业服务农业产业论文

1加强专业人才建设,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大力推进人才建设工程,组建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园艺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球宿根花卉生产创新团队”,“叶菜类蔬菜安全高效技术创新团队”被确定为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积极引导教师参加专业实践,走入基层,服务基地,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服务农业的能力,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

2推进为农服务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09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精神,学院承担了与徐州市睢宁县结对的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2012年又增加了与南通市海安县和苏州太仓市两个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点。学院根据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文件精神要求,每年选派十多位教师参与驻村指导工作,推广农业“三新”技术,为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获得省农委的认同。由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主要服务的是园艺企业,重点是蔬菜、果树,园艺科技学院的老师成了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主力军。学院连续3年被江苏省农委评为“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集体”。2010年应南通市海安县人民政府邀请,园艺科技学院与海安县签订了《“院-县”科技服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要求,学院每年选派5名园艺专业的老师组成科技服务团队,重点推进特色设施园艺规模化生产。通过规划生产基地、引进花卉新品种、建设蔬菜示范点等方式,初步形成了以雅周镇花卉和蔬菜示范基地为龙头、以点带面的技术服务模式,在海安实现了瓜类、茄果类等蔬菜周年生产,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高度肯定。作为与苏州市农委的“院-区”结对科技服务,学院每年组建二十余个科技服务团队,分赴二十余个园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其中园艺科技学院每年组建3~5个团队,担任首席专家,与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结对,开展技术服务。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服务内容也从原来的以技术为主转向技术服务、园区规划、园区经营管理、园区信息化服务等多元化,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全方位。2012年11月30日,在省农委、省教育厅、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搭建了省内政行校企的科技、人才、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目前共有理事单位144家。其中园艺相关企业30余家,共同致力于构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师资锻炼、岗位实践、就业创业”五位一体的合作目标。借助“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的大平台,成立了园艺科技学院分理事会,确立了8个常务理事及22个理事单位。园艺科技学院与太仓现代农业园、昆山“星期九”、苏州东山吴侬茶叶合作社、苏州吴中区东山雨花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常熟海明蔬菜园艺场、苏州维生种苗有限公司等形成紧密型校企合作联盟。校企双方在校企技术人才互兼互聘、学生顶岗实习、公共实训资源开发、园艺项目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

3提升科研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2014年,苏州市蔬菜协会、苏州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协会相继落户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政行校企合作平台可以通过教师将政府的产业规划传达到行业和企业,汇聚各方的智慧,实现共同的目标。此外通过平台建设,一方面为学院广大教师的实践锻炼提供了舞台,使教师能更好地走进生产一线,切实提高教师的生产技能、服务能力、教学水平;其次它搭建了教学目标、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的桥梁,使教学的要求、人才培养方向更加切合生产的需求;第三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保障,通过一线的锻炼,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率,增强了学生今后创业的信心和能力。2014年根据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发挥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作用,成立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蔬菜研究所、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花卉研究所等7个院级科研机构,立足服务“三农”的研究方向,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一所百年老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区域农业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未来的农业是属于科技型的农业,也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技术的培训、技术人才的培养仍然是农业类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目前学院的园艺专业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院-区结对服务工程等形式,直接将生产技术送到农户的手中,通过几年的实施已在生产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从事农业的绝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由于文化层次比较低,虽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业“三新”技术的推广。想要进一步推广农业的“三新”技术,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的培养已迫在眉睫。为此,学院通过定向培养、地方委培、企业挂名班等形式,积极拓展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模式,努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实用的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来稳定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为苏州地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陈素娟 陈国元 朱旭东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艺专业论文:高校园艺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主要根据现行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从课时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师资源开发和实验室及教学基地建设等五个方面,为高校园艺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见解与思路,可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园艺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园艺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园艺产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园艺产业的企业化、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程度越来越高,现已成为世界园艺大国。伴随着园艺产业的发展,对高质量园艺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培养适应新世纪的“高素质、宽专业、强能力、重应用”高级复合型园艺人才成为各高等农业院校园艺学科的教学培养目标。

园艺科学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其中实践教学是强化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据此,本文主要根据现行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对其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见解。

一、课时资源整合

传统的园艺专业教学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的现象。实践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只是理论教学的从属课程,其作用只是辅助理论教学,验证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课程自身所应有的独立性、综合性及系统性,所占课时数比例较小。在我校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教学课时(包括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占专业课课时的30.88%,占所有必修课课时的13.67%;而专业实践课教学课时仅占专业课学时的8.19%,占所有必修课课时的3.68%。可见实践教学在传统的园艺专业教学中是一个十分薄弱的教学环节。

为了突出实践教学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实践教学课时资源的整合成为强化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的措施有:

1.整合基础课程,以“必需、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将性质及理论相近或内容上有重复的基础课程进行融合,将部分公共及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进行精简化,从而压缩基础课程的课时数。

2.压缩专业课课时,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学科界限,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进行课程的合理配置。

3.扩大实践课课时,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理论去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强加速对理论的理解,并进一步深化和强化理论的发展,从而培养和提高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设园艺专业生产实习课程,通过在不同园艺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生产管理,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模块的系统理解和连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生产和管理技能,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能与企业的工作进行对接。

二、教学内容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园艺科技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高新科技日新月异。而现行实践教学内容更新较慢,使得培养出的园艺人才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园艺科技动态。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园艺人才,剔除陈旧的实践教学内容,增设与现代园艺生产接合紧密的教学内容,增加最新科技成果,引入高、精、尖的实践技术手段成为教学内容更新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组成上,现行多数农业院校还是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优秀教学内容,主要是对课本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验证性的操作,缺乏园艺专业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所应有的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使学生所掌握的实践内容和方法不能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提高其教学效果,引进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成为教学内容更新的重要手段。在课程设置上,减少验证性实践内容,在验证性实践为基础的前提下,增设综合性、创新性实践内容,并通过以综合性实践为基本内容发展创新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园艺植物具有地方区域性特色,不同的地区因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不同所发展的园艺植物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园艺植物的区域性特点进行教材内容的编排,在教学中突出当地园艺产业所发展的园艺植物,重点讲述当地园艺植物栽培、产品化的系统过程,并通过实践让同学熟练掌握当地园艺植物的生产过程。之后,辅以讲授其他非特色园艺植物,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实习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强化了学习的目的性,并通过在非特色园艺植物上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反应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模式创新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两部分。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实验教学都是由老师将实验原理及步骤写在黑板上,学生照着步骤做;实习教学是通过老师在田间进行原理及步骤的讲解,并通过操作示范,学生跟着老师进行操作。在这种“教师抱着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思维完全被老师和课本所束缚,缺乏在实践过程中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因学生进行的实践操作都为模块式实践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只注重过程而不关注后续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整体的系统性,从而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改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笔者提出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具体如下:

1.更新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课程安插在大学的四年里,通过大一安排品种及设施的识别与认知,大二安排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观测及简易农事劳动培养学生对园艺学科的感性认识。大三安排专业技能的模块训练,培养学生对园艺学科的专业认知,使学生掌握应有专业实践技能。大四安排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及对园艺产业的行业认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通过小组制形式开展综合性实践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原理及方法的构建,实践项目的完成,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老师只起指导作用。在教学中,实践方案和完成效果均纳入考核中。

3.设立创新基金项目,倡导创新性实践的开展,通过各种科技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4.更新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实物进行验证性实验的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习教学中,关注实践过程的同时注重后续结果,通过结果反应过程的优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在生产实习中,通过实行责任承包制进行周期性生产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且将其产量及销售业绩纳入考核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改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师资源开发

随着农业经济和园艺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开始扩招,但业务素质良好、实践经历丰富的教师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教师资源的开发成为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一个新方向,主要的途径有:

1.培养年轻教师的实践及业务水平,年轻教师具有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充满活力、成就动机强、工作热情高、掌握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职业发展定位意识淡薄、科研协作组织能力较弱、教学经验不足、角色适应困难、实践动手能力偏低等不足之处。针对这些特点应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采用老教师带新教师的导师制,并通过教研活动经常化、公开化,加强对年轻教师的督导作用,在工作中实施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年轻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培养,推荐年轻教师加入研究团队,走向生产第一线,建立年轻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使得年轻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学校可聘请企业专家及企事业主要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承当部分生产实践教学任务,并协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专业教学,打造成“双师型”教学团队。

3.鼓励专业教师共同创办企业,通过企业的运行,可丰富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提高教师对园艺产业前沿信息的了解,从而培养出“双师型”教师。

五、实验室及教学基地建设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中,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利用率,我校将原隶属于农学院、园林学院、国土学院的植物生产类实验室按其功能融合、重组、科学配置,组建成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为各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打破了以往专业各自为营,实验教学资源缺乏或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此外,为了提升实验室的建设水平,高新仪器等资源的购置也是必要途径。同时,为了保证资源的正常使用,还应加强实验室管理水平,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基地是高校实习教学的重要场所,是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重要载体。目前,教学基地出现的突出问题是校内基地建设经费投入较低,校外基地构建不稳定。为了加强基地的建设,改善基地的不良现状,学校可以在先期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基地的标准园、试验园、生产园及相应的设施条件,之后通过实践结合生产,以公司的运营模式进行基地的生产经营,保证基地的后续经费。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得到规范化的实践训练,同时通过责任承包制及分红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激情和加强学生在实践生产中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基地以低于外面的价格承包给企业,通过企业和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教材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获得企业技术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在基地的生产中充当技术顾问,同时企业为教师提供了前沿的的行业信息,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校外基地的建设上,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建立学生毕业前在校外的顶岗实训基地,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为学生安排岗位、食宿以及相应的生活补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选择在企业就业,这样学校可以相应地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问题,企业也可得到他们所需的专业人才。

园艺专业论文:浅谈园艺专业学生创新精神的开发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也应有一个全新的面貌。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教育的时代,一个学习的时代,一个创新的时代。教育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科学之门,创新也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人类高度物质文明的大门。

我们如何把创新这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打开创新之门,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更新的物质财富,为人类历史创造更新更美的文明,这是我们目前教育教学的真谛所在。在园艺专业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我们国家观赏植物最丰富的国情,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开发。

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园林艺术也和其它文化事业一样,很早就有发展。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园林科学技术无处不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而这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又都在进化和革新,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一个工厂生产水平的提高,其主要标志是生产手段的发展,从手工劳动到半机械化、机械化,到半自动化、自动化,一直到最新的科学技术――电脑化,也都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实现现代化就意味着逐步迈入高科技时代。所谓高科技,就是指以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仪表化和电脑化的机器、系统和装置以及最新材料所从事的生产或服务工作的手段和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与传统技术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方位技术”。这些“全方位技术”要求我们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艺术人才。

创造学原理告诉我们,创造力人皆有之,每个学生都是创造之才,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有待开发。人生下来就具有一定的潜能,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每一个人都急于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这几乎是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科学家的共识。人所以能培养成才,潜能是基础条件。从人的发展来说,潜能是人得以发展的内因,而教育、环境则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外因。人的潜能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只是人发展的一种内部依据,并不是现实的东西。为了使人的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使人的这种内在依据得以充分发挥与实现,就必须注意学生潜能的挖掘。如果挖掘不得法,即使身心素质很好的人,潜能也得不到深层次的发展;至于对那些智力低下的人,如果挖掘跟不上,即使自食其力也很困难,其可能发挥的潜能也要遭到压抑而泯灭。可见,我们如今教育教学的真正含义,就是把学生的种种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养成相应的品德行为、智力能力和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杰出的园林艺术之才。

二、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发展是人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应试教育体系中,统一课本、统一作业、标准化教参、标准化考试,让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受到了致命的扼杀。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桎梏下,开垦出一块让学生个性发展的绿洲?――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只有把生命个体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有可能焕发个性的魅力。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个性也就没有人的发展。但是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经过受教育及主观努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日益完善。正基于此,古往今来,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把发展人的个性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十分重视学生优良个性的培养,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在个性的培育中,既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也要对学生提出共同的教育要求,使学生成为和谐的、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要达到到这一目标,我们要作到以下几点:

1、亲近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能够满足人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快乐、满足等,反之,则会引起否定性质的体验,如愤怒、怨恨等。情绪、情感伴随认识过程而产生,对人的身心健康、智力开发、个性品格形成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在课堂教学要教给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毋庸质疑,但学生在课堂内精神生活的质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生积极、成功、愉悦的体验太少,对待学习还没有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咿消得人憔悴”的境界。所以,使学生身心愉悦,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是非常有利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到张家港去讲学,会场里外挤满了人。于老师课上提问一个坐在后面的学生,那个学生迟疑的站起来,不作声,于老师启发他,他还是不作声,再启发,询问,那学生鼓足勇气,轻声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清您问的问题。”说完低头等待挨批。于老师听后诚恳的说:“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对不起,我刚才说得太轻了。”接着把问题响亮的重复了一遍,学生马上答了出来。上完课,学生争着说:“于老师,您真是一个好老师,您特尊重学生!我们就是爱听您的课!”于老师就是这样让学生觉得亲近,那么他在教学时,与学生的沟通就十分融洽了。

2、放飞学生

放飞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就要摆脱传统有序教学模式,变有序为相对无序,构建“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课堂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变有序为无序,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多元”的特点,这 要求我们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对教育影响具有选择性,他们可以积极的接受某种影响,也可以以消极态度抑制教育影响。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首先要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而当今世界教育的总趋势,是在人才素质上开始侧重培养这样的人:有准确的选择力、勤奋的自学力、理论的创造力、独特的组织力和实践中的决策力。而这一点,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他们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实践证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我们中国学生却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框框,他们没有自由,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一个笑话,说美国总统出访回到国内,走下飞机,机场上冷冷清清的,除了有关的人,再没有谁去迎接他。但美国的代表团来到中国,看到成千上万的中国小姑娘在寒风中穿着短小的裙子挥舞着花束,一边跳着,一边不停的喊着“欢迎”“欢迎”,他们实在羡慕的了不得,他们对中国人说:“要是美国儿童也能这样该多好!”他们想知道中国人是怎样把孩子教育成这个样子的,这是他们做梦也梦不到的事情。然而这却正是我们的悲哀。我们的孩子被培养成一个个画地为牢的小绵羊,还有什么创新精神可言呢?

创新精神来源于好奇心和动手实践,爱迪生是一个创造天才,但他的学习成绩却一直不是很好。许多孩子可能考试成绩一般,但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会同样需要这样的人才。60年前的陶行知先生就是一个善于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教育家。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放飞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据说,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的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陶行知先生。不料,陶行知先生却幽默的说:“恐怕一个中国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陶行知先生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的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她问陶行知先生:“那我现在该怎么办?”陶行知先生说:“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店,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店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老师,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这就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却完全背离了这种教育思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有人说,学生的学习好象操作Windows98,打开窗口出现一排菜单,让学生自愿选择感兴趣的菜单,点击鼠标进入,或者获取知识,或者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参加讨论,不满足者还可以到其他地方去求知、下载、拷贝,重新组合。这样,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规律由学生自己揭示,学习领域由学生自己去拓展。这样是教育才是新世纪培养学生的正确模式。

第二,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时空。学生有了选择学习的权利,于是课堂上就势必“红杏枝头春意闹”了。学生会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甚至叽叽喳喳的讨论不休,使课堂进入了无序状态。实际上,课堂的无序正是学生求知欲旺盛的时候,也是情绪亢奋的时机,更是灵感、顿悟产生的契机。这时教师千万不能心慌意乱,试图把学生拉回来,推回原来的轨道。这时的老师要抓住机会,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顺势而教,让学生顺势而学,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到黑板上写写画画,让学生自由的查找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允许学生离开座位跟任何一个人谈话议论,让教室里一切顺其自然。

这一点,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比登天。因为,中国的教师,全都是按“统编教材”授课,上课时,老师念笔记,学生记笔记,考试默笔记。而外国的教育就不是这样,据调查,在外国,尽管同时有10个教师开设同样的课程,但所教的内容却大不一样,学生也可以根据每个教师的“菜单”选择不同的教师,而且明确规定,学生并不要求一定要听从和服从老师的观点,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能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行,学生可以和老师辩论,可以把相反的意见以论文的形式在学报上提出来,而学生这样做的结果,会更加受到教师的敬重,因而,学生的实践气氛非常活跃。而中国教育却不是这样,学生很少有人提出新的见解甚至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因为那样做将会被视为不恭不敬或大逆不道,是会受到鄙视的。因而我国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刻苦勤奋,成绩优异,但很少有创新精神。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给学生最大的实践活动的空间。

第三,给学生多元的思维空间。学生是具有思维的生命主体,在自主实践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让每一个学生斗争教师的指导下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价值

我们的基本观念是,任何人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接受人应有的地位、作用和尊严。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要教导人们发现人类的价值和发现教育对象的个人价值,对学生来说,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机智就是体现学生的人生价值。教育教学的基本功能和价值,基于人的发展。促进活生生的、具体的人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教育教学很大程度上妨碍和阻滞了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滞因。只有那些富有想象力、富有创新性,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只有那些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确切的发现学生的价值,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善思好学的钟表匠伊萨克,培养出了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自强奋发的居里夫人,把女儿伊雷娜推向了诺贝尔领奖台。他们就是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人生价值,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美丽的心灵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给孩子奠定了造就合格人才的基础。只有让孩子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做到了以上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开发,是会有一定裨益的。

园艺专业论文:中职园艺专业科技活动的独特优势

【摘 要】中职园艺专业科技活动的独特优势有:项目题材广泛,可选择性强;场所、取材便利,可操作性强;时间有保证,成功率高;形式多样,可参与性强;技能的培养更切合实际,实效性强。

【关键词】园艺专业 科技活动 优势

科学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园艺专业的科技活动,较之其他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项目题材广泛,可选择性强

选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科技活动的方向、成功率及活动质量。而园艺专业研究对象是作物及作物生长的环境,在我们这样的农业大省随处可找到实验基地,因而只要根据年龄特点、教材上需要延伸的知识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并注意难易程度,突出新颖、实用、经济、兴趣性强的特点,选题十分广泛。比如我校自1986年成立园艺专业科技活动兴趣小组以来,所选择的六大类课题、百余项活动,其广泛性、成功率及参加人数均在其他专业之首。

二、场所、取材便利,可操作性强

与其他专业相比,园艺专业科技活动受场所、实验实习材料的限制相对较小,且操作性强。由于同期开展多项活动,要同时在一个实验室进行显然有困难,若根据项目特点,把活动场所选在室外、学生家中及其他地方进行,这样既避免了场所限制,又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如庭院经济方面的项目直接选在有条件的学生家中进行,田间杂草调查的项目则有目的地选择家住乡镇的同学,利用双休日、暑假进行活动。这样做,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家长也乐于接受。在实验材料、用具上,尽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废旧利用,自行制作。这样既节省了资金,也培养了学生勤俭朴素的良好作风。由于所选项目多贴近生活,对于活动中的大部分操作内容,学生大都已有相当的经验和技能。只要把关键步骤事先由教师集中在实验室里演示讲解清楚,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地操作完成。

三、时间有保证,成功率高

暑假是进行一些较大活动项目的最佳时期,此时,动、植物活动旺盛,又有相对集中的时间保证,很多调查项目都适宜于这个时期进行,教师可预约一段时间进行集中指导,如地下害虫种类的调查。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功课量和负担,合理的把一些活动时间跨度小的项目,安排在平时及双休日进行,也利于教师及时指导, 如化肥的定量规范使用和复混肥的配制技能。由于活动场所和取材便利,时间上有保证,园艺专业科技活动较之其他专业的活动成功率高。

四、形式多样,可参与性强

由于可选题材的广泛,园艺专业科技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能让学生在多种科技活动中总结基本的科学方法和思想,又能让学生广泛参与,体现素质教育对全体学生的培养。在确定项目的参与者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及家庭社会关系的便利条件,尽可能的优化选择参与者。这样,就能使在某些方面较差的学生,也有可供他们选择的项目,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五、技能的培养更切合实际,实效性强

中职教育完成,很现实地把学生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接受专门教育;另一部分则直接进入社会,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园艺专业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校期间开展的诸如“食用菌栽培”“温室蔬菜栽培”“配方施肥”“庭院经济”等各方面的科技活动,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也有对应的专业户作为活动基地,学生既是帮手,又是学习者。学生掌握了先进、实用的专业技术,好多学生毕业后很快就成为“科技致富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园艺专业论文:园艺专业统计分析课程中描述统计模块教学探讨

摘 要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就园艺专业统计分析课程描述统计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改革等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同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统计分析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 教学

统计分析是园艺、植保、农学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试验设计和调查总结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设计试验,并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推断得出科学结论,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科学地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从中获得符合生物学规律的信息,并为后续课程如园艺植物栽培学、遗传学、作物育种学、数量遗传学、植物保护学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统计学基础。该课程的学习和讲授难点主要有常用概率分布、假设测验的基本原理、方差分析等;如何使学生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运用本课程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学、有效地解决实践或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统计分析或数据处理问题,是本课程教学的又一难点。

统计分析方法按照功能不同划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主要通过图表等形式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推断统计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所得到的带有随机性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进而对总体作出科学推断。

1 描述统计概述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二者彼此联系,相辅相成,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升华。描述统计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内容,但是由于其涉及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概率论知识较少、篇幅较小,多数教材侧重于推断统计,而将描述统计部分简化,只占教材的10%不到,因此,多数学校此部分内容教学只设置2-4学时。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完成这门课程后对此部分内容印象不深,在应用时首先想到的是方差分析、假设检验等知识模块,而对描述统计的应用明显不足,在历届毕业论文的数据分析中均存在这一问题,例如对大量原始数据,学生只知道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但是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不会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基本的整理、分类,不进行数据离散程度、集中趋势分析,不计算资料特征数,从而使其科学推断失去依据。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就描述统计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改革等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看法,以期为同行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统计分析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2 描述统计模块教学目标与定位

园艺专业实践性较强,在生产及科研中有大量的数据资料,需要运用数理统计知识才能作出科学解释。因此园艺专业统计分析课程定位为一门工具课、方法课和技能课。描述统计作为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在授课内容上应注重统计学基本知识及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统计学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次数分布表、分布图的制作,还应使学生完全掌握资料特征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会用语言结合图表的方法来描述数据资料,概括资料特征,找到资料分布规律,揭示资料规律性特征,达到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并具备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可以独立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能力。

3 描述统计模块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

描述统计模块内容包括统计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基本处理方法、数据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概括与分析方法等。为直观了解整体资料分布的情况可以将数据资料进行图像化处理,将资料摘要变为图表。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是描述统计基本方法,常用的次数分布图有多边图、直方图、饼图、散点图等。透过分析数据资料,可以了解各变量内的观察值集中与分散的情况。描述数据资料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描述数据资料的变异量数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相对差、四分差等。

此外,课程体系中不应只注重基本知识学习,重点应放在其应用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试验研究实例为线索,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入手,通过实例使学生完全了解怎样将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为有序的、可以找到规律的数据,最后做出科学推断等,将抽象概念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4 实践教学环节

统计分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应增加学生上机实习时间。描述统计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在理解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能利用简捷易懂的Excel扩展功能对原始数据进行归类、整理,找出分布规律,因此实践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Excel扩展功能――数据分析――“描述统计”可以非常方便的一次完成样本常用特征统计量如标准差、均值等及样本数据范围及波动大小的统计量的计算;数据分析――“直方图” 可以从繁多的原始数据中找到不同范围内的分布规律,从而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一手资料。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当不拘泥于封闭的教材,结合科研实际,引入对应用比较活跃的前沿性方法的介绍。其次,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上,在许多可以用于教学的计算机统计软件中,应充分考虑技能获得的时间代价和习得技能的实用性,选择功能强大而可视化程度较高、简便易学的Excel和SPSS软件作为教学实习软件。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网上亲自收集园艺科学研究相关的数据资料,亲手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进一步感知数据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科研活动中所得的数据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兴趣。

结合学生未来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不过于深入地探讨艰深的概率统计原理,但又足够明晰地阐述每种统计方法的方法学原理和适用范围,注重在授课中增加实例,每种统计方法都通过典型实例进行剖析,同时安排结合学生专业实际的课后习题供学生练习,加强印象。

结合步骤完整、过程详细的实例介绍统计分析方法和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和认识,采用先进统计分析软件,进一步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课堂知识进行实例分析,通过作业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适时查缺补漏。

加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到试验设计与分析中。

5 考核方法改革

统计分析应用性极强,仅通过期末考试并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对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因此上机成绩应当计算在平时成绩内,并适当加大其所占比重。例如,如果在期末考试试卷中让学生计算“标准差”,学生需要死记硬背其公式并手动进行繁琐计算才能给出正确答案,而如果期末考试中考试的内容是“什么是资料的标准差”,在平时上机实习时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用Excel计算资料标准差,这样学生既不必花精力去记公式,又掌握了其基本含义和计算方法,真正达到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园艺专业论文:浅谈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与成效

[摘要]:为提高园艺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本文提出对实验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通过改善实验室条件,构建实验平台,重组创新实验内容,优化教学体系等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验教学 平台建设 综合素质 园艺专业

一、引言

园艺专业是典型的农科专业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科学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而,对于园艺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教学是其所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

1.创建平台,优化实验条件

(1)改善实验室环境,明晰管理条例

实验室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实验效果,影响学生的兴趣,更加影响学生的实验态度。试想,在一个破烂不堪或到处覆盖灰尘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要想学生认真开展实验,培养他们具有严谨的实验态度是不可能的。我院园艺专业本科实验室于1987年建成使用,至今已20余年。为了改善实验室环境,近年学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实验室的水、电、门、窗、地面和墙面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造,统一安装了新型的实验台和橱柜。

结合学科建设经费、重点实验室经费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原来的采后、生理生化、组培、显微、育种等实验室按学科特色及所需试验设备等条件进行了调整和整合,建成了以功能为主要标准,以同类、配套仪器为辅助标准的四个综合实验室:采后生理实验室、南昌市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由接种室、培养室、灭菌室、培养基制备室、洗涤室五个部分组成的组培室。此外,还特地设置了两间多媒体实验教学实验室。目前,实验室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为了维护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我们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学生实验守则》、《园艺植物分子实验室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安全保卫及卫生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职责分明。

(2)集中购置仪器,有效共享资源

专业实验室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满足教学,又要服务科研,为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技术。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开发,反过来用科研、开发成果扩展教学实验,推进实验教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验设备选购时,既要从本科实验教学的需要考虑,又要兼顾到研究生科研的需要。近年来,科研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购置了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进口PCR仪、全温多振幅轨道摇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薄层色谱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药品稳定性测试箱等一批先进的高科技仪器设备。目前,实验室拥有仪器300多台套,其中万元以上的仪器有40多台套。这使得园艺实验室仪器设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既提高了本科教学的水平,改善了实验教学的条件,同时也基本满足了一般科研的需要。

2.重组创新实验内容,构筑科学实验体系

(1)重组实验课程

在实验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往实验隶属于理论课程的传统做法,根据教育部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新调整组合实验教学课程,凡是实验课时在30学时以上的,单独设课,单独考核计算学分。授课老师也不再是该理论课程的教师,而是由实验室统一分配指定。此外,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将一些课程的实验进行有机的重新组合,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

(2)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以往的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大多实验都是验证性的。因为每一个实验都是“已知”的,由实验指导教师准备好的并且验证过的,学生照方抓药,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实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而已,导致学生对实验的探索欲缺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本着巩固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引进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具有新颖性、设计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于课本中没有而在科学发展中日趋重要的内容,也有机地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使学生所掌握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能够跟得上科学的发展要求。

3.完善实验教学方式

(1)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

对于一些验证性实验,改变以往学生“上课时观望,下课时走人”的模式,鼓励提倡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和实验后的整理工作中来。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跟随研究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对于所增设的一些设计型实验,内容简单的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自己安排时间,自己选择材料和试剂,自己配置药品和设计实验步骤等,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老师对于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价采用评语与打分相结合的标准,并加大创新实验在总分中的权重,旨在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教与学双方创造积极性的提高。

(2)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教学手段。农学院园艺实验室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发挥学校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利用CAI、CAD等技术来改革实验内容与方法,应用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使实验课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良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和操作界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视、听、触等多种生动形象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了学习只能被动接受同一模式教学的弊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了解同类实验的先进方法、先进手段及发展趋势;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网络与千里之外的同行、专家进行探讨和交流;可以处理、分析实验的数据及结果;探索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三、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改革,实验室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实验教学水平得已提高,本专业的科研水平也有所上升。利用实验室条件完成或正在从事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1项、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2项、省主要学科与学术带头项目1项、省基金项目6项,其他省级项目5项。近三年来,本实验室除完成正常的本科教学的实验需要外,还承担了36位研究生的论文试验,其中有5位获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承担146位本科生毕业论文试验,其中有12位同学获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承担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其中“不同猕猴桃品种需冷量研究”获江西省“兴赣杯”科技大赛二等奖。2009年本专业的果树学科获得了江西省重点学科和示范性硕士点。

通过改革,全面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89%,大多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专业对口单位。我单位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本科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达26.81%以上,平均每年有8名优秀本科生被免试推荐直接攻读硕士学位。此外,每年基本上都有学生考取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的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

四、结语

全面推进人才综合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主旋律中的最强音。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实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我们将继续转变教育思想,深入实验教学改革,扎实工作,不断创新,力争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高素质园艺人才。

园艺专业论文:中职园艺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摘 要: 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作为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学校一定要加强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为他们的创业奠定基础。本文对中职园艺专业的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中职园艺专业 创业教育 实践

创业教育是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具有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教育。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总量呈跳跃式增长,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仅145万人,2003年全国毕业生即达到212万人,而2010年更达到了630万人。在全球经济萧条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职生的就业空间也越来越狭小。在此背景下,中职校开展创业教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园艺专业是我校的主干专业和省示范专业,曾为地方经济培养了大批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以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就业教育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了。我们在园艺专业06城镇班的学生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希望通过这些尝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是一种充满激情、挫折、忧虑和艰辛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创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明确的、坚定的创业意识,才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创业意识是创业的源泉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我们在班级中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通过讲解,使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创业政策等方面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明白创业对他们来说既是对自己的挑战,又是给自己的机会。我们不定期地邀请一些已毕业并在自主创业中取得一些成功经验的同专业学生来为学生讲述创业过程,从而让学生明白创业需要付诸实践。比如现在已经拥有几个分店的紫馨花艺的老板,她是我曾经带过的03园艺班的学生,她毕业时候的就业形势已经不是很好,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决定自己开花店,虽然那时我们这里大大小小的花店已有上百家,但是她经过仔细的市场调查还是发现有用武之地,于是从选第一家门面开始一路走来,在这个过程中,有刚开业时的门庭冷落,有进货的早出晚归,有同时接到多份定单时的手忙脚乱,等等。然而在坚持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她的生意做得越来越顺,也越来越好了。通过这些途径,我们让学生明白创业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条可走之路,但是需要他们去创新和实践。而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在我们的专业实践中是始终贯穿的。当然,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和他们谈谈创业有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从而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

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

首先,创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心理好的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并善于根据新形势适当地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我们试着开设了心理学方面的课程,通过讲解,让学生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如何与人沟通,等等。另一方面我们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这个班的同学做心理方面的测试,通过测试及时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建议让学生去不断调整。

其次,创业者必须具有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信、肯吃苦、有勇气、有毅力等。我们尝试着建设了一个小型的苗木生产基地。在苗木生产基地的草花生产区,从2008年9月开始我们尝试由学生全程负责草花从播种、苗床管理、上盆、上盆后管理一直到出圃的工作。这是一项长期、艰苦、繁杂的工作,要求学生天天去到大棚里实践。由于要和泥土打交道,又是在大棚里做,学生一开始都有怕脏、怕苦、怕累的思想。在我们的鼓励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坚持在大棚里把活做好。一年下来,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看着自己管理的草花为常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也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更加具有自信心了。

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创业是一项复杂艰辛、充满曲折和风险的社会实践活动,创业者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它是在知识不断丰富、技能不断提高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入的基础上获得的,并在丰富的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创业能力作为一种社会属性极强的能力,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创业活动来培养,只能在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之中形成,离开了实践,即使是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即使是多才多艺的能工巧匠,也不会具有创业能力。而且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主要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和传授,而是靠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自我磨练和实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我们主要是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搭建平台,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创业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我们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尝试着建设了一个小型的苗木生产基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建设必将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学生从事苗木生产的话应该是大有可为的。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包含了从选择地点、基地规划、苗木种植、苗木管理一直到苗木的出圃等一系列的工作。从一开始建设起,我们就让学生参与基地的规划,从丈量土地开始,然后设计图纸。我们结合各位同学的想法,在征得学校的同意下,最终确定了学校苗木生产基地的大致总体规划。然后按图施工,把整个园艺基地建设成为由草花生产区、新优品种引种试验区、苗木繁殖区、苗木生产展示区等各个功能区组成的综合性苗木生产基地。

在草花生产区,从2008年9月开始我们尝试由学生全程负责草花从播种、苗床管理、上盆、上盆后管理一直到出圃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老师只是起指导性作用,当出现问题时,这些学生就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说问题的出现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比如说孔雀草的种子播种,2008年10月第一次播种的时候,由于没有什么经验,在配制营养土时砻糠灰只放了一点点,结果这批种子由于土壤的透气性较差而导致出苗率较差,只有70%左右。于是在11月中旬第二次播种时适当增加了砻糠灰的比例,采取同样的管理方法,种子的出苗率提高到了85%左右。一年时间实践下来,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草花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

在苗木繁殖区,我们主要让学生进行扦插苗的生产,从采摘母本、剪取插穗、扦插到扦插苗的管理也同样全部交给学生去进行。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摸索和老师的指导,在一年的实践中也基本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在苗木生产展示区,为了让这批学生掌握苗木种植技术,我们在2008年10月中下旬特意引进了一批小规格苗木,学生从挖穴开始到最后的灌水,真正地独立完成,真实地体验了苗木的种植过程。然后,我们又把种植后苗木的管理交给这些学生,从缓苗期的浇水、杂草的清除、苗木的越冬管理到苗木成活后的日常性管理都由他们去负责。在这一年的创业实践中,学生的创业能力在问题不断出现又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并不断地得以提高,而他们的创业欲望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被激发。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我们尝试着让学生参与花卉的租赁管理。因为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家庭、宾馆、办公室等一些场所需要用绿色植物去装点和改善环境,而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又不懂怎样去养护它们。因此,花卉的租赁也将是一个被十分看好的项目。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利用园艺基地这个基础和常熟华联宾馆签订了一年的花卉租摆合同。从花卉第一天进宾馆开始,我们就选出了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学生负责这个项目。花卉的租赁除了要做好花卉的日常养护工作,如浇水、修剪、松土、施肥、转盆等正常的养护外,还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如不同场所需要摆放不同高度的植物、经常更换同一地方的植物以免引起视觉疲劳,浇水不能溅到地面以免客人出现意外,等等,都是需要在和宾馆交流和协调中慢慢地学会的。通过一年的实践,这些学生了解了花卉租赁的操作过程,为以后从事这个项目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在学校生活区开了一家小型花店,主要以基地生产的一些小型盆栽为主,销售的对象是我校8000多名学生和老师,主要让他们体验一下怎样去进行一个花店的经营。花店虽小,但是一样要进行成本核算、推销产品、日常养护等各项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的创业能力得到培养。通过这些尝试,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管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培养,为他们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而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在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还是对创业前景的认识上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并帮助他们分析创业前景,以使他们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从而避免创业的盲目性。中职园艺专业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探索更加适合创业教育的平台,为他们的创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园艺专业论文:我国高校园艺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习是其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园艺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园艺专业 实习教学 问题 对策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专业目录,将原来多数农业院校设置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3个专业调整合并为园艺1个专业[1]。这一调整的实质是合并,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将大大拓展,无疑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园艺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调整,许多院校纷纷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2]-[5],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实践教学的问题很突出。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及创新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我国高校园艺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为我国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1.存在的问题

1.1实习时间不足

合并后的园艺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方面要学习以往3个专业的知识,学习内容无疑增加了,实习的内容也必然相应增加。而且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在大学最后一学期,学生基本忙于投简历、参加招聘会、面试、试用等,教学活动开展困难。然而,本科学制仍然是4年,在内容增加、实际教学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如果不对园艺专业实习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或调整,在完成理论教学的时间尚紧张的情况下,实践教学更难完成,更不用说有足够的时间使果树、蔬菜和花卉的实习面面俱到。

1.2 实习资源不足

自高校扩招以后,许多学校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或实习农场的规模来不及或没有相应地扩大,不能适应这种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的需要。而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事业单位改制、个人承包经营等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内容和规模,以及食宿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实习学生的接受量在减少[7]。而且,以往的果树、蔬菜或花卉专业的分专业校外实习,很多相关的企业或单位的植物种类品种都可满足实习需要;而专业合并后,如果不对实习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或调整,基本没有一个企业或单位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园艺植物种类,来满足学生同时进行果树、蔬菜和花卉实习的需要。

1.3 实习教学体系不合理

目前,本科实习教学有专业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由于实习教学体系缺乏系统研究和优化,不同院校的实习教学体系设置各不相同,导致实习安排缺乏科学合理性,存在着时间安排不合理、内容不全面、内容缺乏有机衔接或内容重叠等问题。因此,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8]。

2.解决的对策

为了适应将果树、蔬菜、观赏园艺3个专业调整合并为园艺专业这一调整,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许多农业院校纷纷在园艺专业中设置了果树、蔬菜、花卉、茶叶、设施园艺与园艺种苗工程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并将职业综合能力分解为不同的能力模块和能力要素,不同专业方向的能力模块要求和侧重不同,然后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志愿和学习成绩,按方向培养[2],[3],[7]。这种按方向培养的改革,虽然是在大园艺专业的框架下,但实质上与原来分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等专业培养没有本质区别,根本不能达到满足社会对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要求的效果。因此,只有大园艺专业的框架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才能适应专业合并这一调整,达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园艺专业人才的目的。

2.1调整优化课程体系

合并后的园艺专业,学习内容增加了,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现行的园艺专业课程主要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必修课主要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大部分构成,选修课由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部分组成[5]。在构建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1)整合公共课程,将性质与理论相近或内容上有重复的公共课程进行融合,压缩公共课时数;(2)将部分公共课及基础课的课程内容进行精简,如将与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去掉,如《大学物理》、《C语言》;又如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在大一就能通过CET4,可以从大二起只对没通过CET4的学生开设英语必修课程,而对通过了CET4的学生开设英语写作、口语及听力等选修课程;(3)整合专业课理论的共性部分,压缩专业理论课个性部分的课时,以增加实践课总课时,完成多个种类的园艺植物的实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影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进行留出足够的时间。

2.2校内实习安排要全面

校内实习基地或试验农场是园艺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通过校内的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掌握生产管理技能。因此,校内实习要全面,一方面要使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园艺植物种类,果树、蔬菜和花卉不能有所偏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周年地参与生产、管理、营销活动[7],以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各个时期的生长规律和生产管理技能。总之,在大一到大三上学期这段时间,通过专业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习方式,让学生反复深入到校内实习基地的果园、菜地、花园的田间地头,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牢固地掌握园艺专业必备的实践技能。需要强调的是,园艺作物具有生长周期长、生产季节性强等特点,生产上需要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来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短期实践锻炼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要实现对某园艺植物整个生长周期的全程实践锻炼,这就要求有一个固定的、交通方便的实习基地,即校内基地[9]。因此,学校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或试验农场的建设,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条件,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习场所。

2.3校外实习安排要灵活

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灵活安排学生校外实习(毕业实习),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生产经营实际,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一阶段以校外实习为主,不求校外实习单位园艺植物种类品种的齐全,而是根据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兴趣灵活地安排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10];而且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准备接受毕业生的单位进行实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与要人单位及早相互了解,单位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来确定接受人选,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实习单位来确定自己的就业去向[11],这样一来学校可以相应地解决学生的实习与就业的问题,企业也可得到他们所需的专业人才[5]。长期稳定的生产实践基地是保证生产实践教学活动按时完成的前提,实践基地的好坏也是保证生产实践质量好坏的根本。在联系生产实践基地时,要选取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较强、实习单位领导重视、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单位[4]。为此,学校或相关院系要高度重视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以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单位,供学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业意向和兴趣选择实习单位。

3.结语

针对园艺专业实习存在的时间不足、资源不足、实习教学体系不合理的问题,高校可以调整、优化课程体系,保证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时间;校内实习要全面,让学生周年地参与生产、管理、营销活动,接触尽可能多的园艺植物种类品种,为全面、牢固地掌握园艺专业必备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校外实习要灵活,根据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兴趣,灵活地安排校外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园艺专业人才的目的。

园艺专业论文:林业院校园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园艺专业是当今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园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析,通过对林业院校园艺专业的特色及专业定位的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园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重要性,以及这一模式在林业院校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后的效果,探讨了该模式的可实施性及其意义。

【关键字】园艺专业 专业特色 新性人才培养 效果

1 园艺专业的发展趋势

园艺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当前我国园艺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因而对园艺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创新,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2-4]。本文结合我校开设园艺专业的工作实践,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园艺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太窄,过分强调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忽视“宽口径、广适应”的“博才”教育(通识教育),从而导致了学生专业知识面较窄(如观赏园艺专业学生缺乏应有的果树和蔬菜学知识等),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综合集成的系统思维能力与触类旁通、驾驭不同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经营知识能力较弱,尤其是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局面[5-6]。因此培养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成为新世纪高等园艺教育的关键议题,我们认为只有大力培养园艺创新型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7-9]。

3 林业院校园艺专业特色及专业定位

观赏园艺是园艺专业的特色,木本园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和果树园艺是林业院校园艺专业的优势。无论是在科研还是教学方面,均将木本观赏园艺(盆景赏石、根雕艺术)、果树园艺和绿地规划设计以及特种蔬菜栽培与加工作为重点,重视木本园艺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盆景赏石、根雕艺术为优势项目,尽量突出林业院校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产、学、研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林业院校园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园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人才。以及熟练掌握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还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良好个性品格特征。园艺创新型人才除具备坚实的园艺专业知识技能与一定的创新精神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才能,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组织领导才能,懂经营,综合协调能力强,熟悉市场分析与经济学原理等等[10-11]。

5 园艺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等农林院校应当积极探讨建立全新的园艺人才培养方案,大胆进行系列课程综合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试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园艺专业人才[12]。

5.1 实施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发展

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高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个性特征,正确处理好知识结构的“专”与“博”的关系,分类发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潜能。

5.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以及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复合而成的统一主体的作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5.3 加强实习实践教学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应重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验与实习,建立良好的园艺实验教学基地与校外基地,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园艺实践教学体系。在园艺实验场应积极争取条件,安排学生从制定生产计划到栽培管理以及采收处理全过程均由自己动手操作,以不断提高学生园艺栽培学、育种学、保护学、商品学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在重要的生产季节,合理安排校外实习、参观、调查。高标准要求学生毕业论文,让其从实验论文设计、实验过程、结果分析、论文撰写、报告等方面独立进行,以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5.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应不断注重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个性培养,学校可以定期采用集中培训、讨论、派出学习、进修、在职培养、自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业务水平,实施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积极“导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类比思维等去探索未知,开拓未来,使学生不断由知识的继承者向知识的创新者转变。

5.5 优化课程设置

对现有的园艺专业课程进行重组、优化,在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优秀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应加大学生选修课程的比例与灵活性,鼓励学生选修园艺专业相关课程外的一些课程,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参加社会实践与科技下乡活动,不断煅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6.1 专业定位合理

本专业的定位符合社会需要,切合我校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6.2 办学思想明确

林业院校园艺专业办学思想明确,专业定位合理,基本符合国家和湖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制定了专业分期建设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

6.3 符合社会需要

在确定专业定位的过程中,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园艺专业的现状和人才需求,在对全国有关高校园艺类专业办学点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在多数农林院校中相继开办了园艺专业或专业方向,但培养的人才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据统计[13-16],全国各地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如各级林业局、农业局、园林局、城建局、农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林大中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园艺的专业人才匮乏,每年人才需求缺口达5000-10000人。可见,在林业、农业等专门院校中设置园艺专业,并加大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形式相适应的客观需要。

6.4 课程体系富有特色

确定了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制订了密切相关又自成体系的培养方案。

6.5 教学方法先进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利于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强调理论的学习,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结合生产科研项目进行实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7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分析

7.1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从课程设计看,能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园艺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园艺专业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刻苦认真,善于思考,成绩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平均成绩为80.5分,平均70分以上占97.8%。

7.2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环节,对选题、选配指导、指导职责、文本规范化、评分标准和过程提出了监控。重点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并通过检查和评估加以落实。具体指导过程中,尝试改革指导模式,变单个导师指导为多个导师相互渗透的群体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高了综合素质。

7.3 思想道德与身心素质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思想品德与文化素质总体情况良好。园艺专业学生中有85%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每年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一是通过科技扶贫、文化宣传、支持扫盲、社会调查等形式,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活动;二是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宣传广告和社区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4 社会需求

近十年来,花卉产业、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地建设的大规模发展,社会正需要大量具有园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良好,一次就业率达80%以上,其中男生100%就业。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我校已初步建立了新的农科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专业的外延,而且更丰富了学科专业的内涵,给农科专业赋予了崭新的活力,使新专业渐显出厚基础、宽口径、多学科、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特色,从而大大增强了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园艺专业论文:园艺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文章在客观分析本校园艺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革新实践教学内容、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开辟校外实习基地、改革实践考核方法等五项措施,应用于实践教学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

0 引言

《花卉学》是农林院校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相近专业如林学、植保、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选修课。它以草本花卉和部分可盆栽的木本花卉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及应用等,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花卉学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主要目标[1]。但传统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差,从事本行业工作时上手慢,适应期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应与时俱进,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改革势在必行。

1 花卉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花卉学实践教学现状

由于高校普遍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故很多专业开设课程门数较多,导致专业课程虽然重要,但学时数严重不足。我校园艺专业花卉学课程即是如此,其课时为40,其中实践教学仅10课时,另外有一周(5天)实习,于春季一个学期内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花卉识别及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等。花卉识别主要是对花卉种类的认知活动,教学时主要是结合理论课程分散式进行,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的花卉基地现场授课学习。但由于学生较多,普遍出现一个任课老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同时进行的现象,人多嘈杂,整个授课过程只有紧跟老师周围的部分同学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解,致使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1]。花卉繁殖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参与,但由于基地硬件设施或植物材料有限,有的实验如嫁接繁殖和压条繁殖,只能由教师操作演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课程考核中没有单独的实践考核环节,实验课无作业,来不来无所谓,实习完成后只需交一纸报告,很多学生就在网上下载,经过拼拼凑凑,或直接抄袭同学的,容易蒙混过关。

1.2 花卉学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多年的花卉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2.1 学时数不足,实验开设少 且因为是在春季一个学期内完成,导致学生只能亲身接触到春夏季开花使用的花卉,而对于秋冬季观赏应用的种类,老师只能在教室以图片展示,过目即忘,通常印象不深,影响了教学效果。

1.2.2 有些实验内容陈旧,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而更新 实践教学的内容多为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兴趣、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所掌握的实践知识、实践技能显得零碎,创新性思维训练欠缺[3],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不能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1.2.3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几乎都在校内基地进行,场地过于单一 学生既观察不到众多花卉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也接触不到花卉生产中一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利于学生对花卉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领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1.2.4 实践考核欠缺,形式简单,不够严格 学生易蒙混过关,无法真正检测实践效果、科学衡量实践教学的质量。

2 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学时数

在教学计划中将花卉学课程调整为在一学年内完成,每学期学时数为27,其中实践教学为9,另加3天实习。这样花卉学课程总学时数变成54,实践教学为18,共6天实习。总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均得到了增加,而且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也由原来的1/4 提高到了现在的1/3,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此外,将课程拆分成春秋2个学期开设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其一可使学生亲眼目睹各季花卉的观赏效应,亲身感受其应用效果,能对各个不同时期应用的花卉种类都有感性和理性认识;其二又使学生接触和实践了花卉的周年管理环节。经过这样安排,我们传授给学生的花卉学知识是比较完整和全面的。

2.2 革新实验实习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等实验项目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结合花卉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花卉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本课题组重新修订了花卉学实践教学大纲,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实验内容上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相应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实验项目,增设了如“花卉组培快繁技术”、“插花艺术操作”、“鲜切花保鲜液配制”、“水仙雕刻艺术”等设计性实验,和“穴盘育苗技术”、“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花坛、花境设计与布置”、“花卉应用调查”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实习项目。这些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4]。

2.3 丰富实验教学形式,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形式一般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规定时间、规定场所完成一定的教与学的任务,由于在时间和场所上受到限制,所以无疑带有很大的约束性,导致某些实验尤其是综合性实验无法开展。为此,我们尝试将花卉学的部分实验,如重点、难点较多且周期较长的“花卉栽培技术”、“盆花养护技术”等设置为开放性实验,即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花卉基地开展栽培实验或直接参与花卉基地的日常生产管理;允许学生在完成必做的实验任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做其他实验;允许学生可以每人选择一盆自己喜欢的盆花带回宿舍进行养护,待课程结束后再交还。开放式实验的设置使得实践教学时间和场所得到延伸,变得机动灵活,既能弥补学时数不足的缺陷,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课堂。

此外,为了让学生掌握花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提高科研能力,了解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我们鼓励学生在实践课堂中开展一些小科研。教师可以直接吸收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项目,也可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等,提出论文选题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拟好开题报告,查找文献资料,然后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5]。如在花卉花期调控方面;鲜切花保鲜方面;花卉的扦插、嫁接、组培等繁殖方面;苗木移栽、无土栽培等栽培技术方面,园艺专业的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综合训练,也利于教师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产生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2.4 充分利用现有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基地

目前,学校已建成一个较完善的花卉学教学实习基地,拥有组培和生理生化实验楼、智能化温室、塑料大棚、荫棚、盆栽花卉区和露地花卉区等各类设施,常年花卉种类和品种400余种,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校内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常见花卉的识别、分类,花卉的播种育苗技术,小苗移栽、上盆技术,盆花换盆技术,扦插、分生、嫁接等繁殖技术,花卉各项管理措施等。通过现场教学,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实践操作,因为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印象深刻。利用校内实习基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由于花卉种类繁多,品种更新快,花卉生产和管理技术日益先进,学生仅在校内一个基地内所看、所学、所得的知识和技能非常有限,比如认识了很多花卉种类却看不到其实际应用效果,终究印象不深;掌握了简单的花卉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却没接触过真正的花卉生产和经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为使学生走出校园,开阔视野,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大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城区花卉布置应用的调查、南昌市花卉市场调查、市民养花技术咨询等,另一方面,开辟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是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几年园艺系和相关的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园林花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咨询、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达10多个,如春菊园艺场、南昌市四季青园林花卉有限公司、江西成林花卉有限公司、江西金乔园林有限公司等,花卉学的实践教学场所从校内走向校外,为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提供了生产实践训练的大课堂[4]。

2.5 设立独立考试环节,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检验和推进实践水平的主要手段[3]。以往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缺少单独的考核环节,实验课后无作业,实习结束后只要上交一份实习报告,教师再据此简单地进行评分。在这样的考核模式下,学好学坏一个样,学生毫无压力,轻易就可蒙混过关,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设立了独立的实践考核环节,探索建立了一套全面、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实践考核制度,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新的实践考核制度由5部分组成:花卉种类识别20%;实践操作技能40%;实验实习的态度和表现10%;科研和创新能力10%;实验报告和实结报告20%。从这5个方面对学生的实验实习进行综合评分,严格把关,改变了以往学生实习前无需准备,实习课就能全部过关的状况[3],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3 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展望

3.1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占多数,学生被动地按照老师的思路、方法、步骤去做,懒于思考,懒于动手,渐渐地对实验失去了兴趣。实践教学改革后,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开放实验中,学生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选择实验项目,自主安排时间,随时在基地进行实验。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

3.2 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就业能力。新的实践技能考核制度促使学生必须亲自参与每一个实践环节,通过参与各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并在实践中自觉应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管理,不仅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开展小科研、小实验等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学习,跳出书本的束缚,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4]。从近几年毕业生求职和毕业后反馈的信息看,园艺专业的毕业生有较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上岗后角色转换快,能很快独挡一面,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少同学有很强的创业精神,自己开花店或花圃,成立花卉公司、园林公司等[6]。

3.3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学生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时,或开展自己设计的一些小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花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受教师的影响还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某些综合性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项实验设计及操作,因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例如,在花卉组培快繁综合设计实践中,第一环节培养基配制必须完成,第二环节才能利用第一环节的成果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而第三环节的生根培养则必须利用第一环节的培养基和第二环节的试管苗。这样环环紧扣,使学生增强了责任感,改变了以往对实验的盲目性及应付态度[3]。

3.4 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实践教学改革使得花卉学教学中加重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改变了以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花卉实践和科研,或与学生一起参加生产实践,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还能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利于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从而使教学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

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4]。实践证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7]。当然花卉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实践教学途径和渠道,为花卉行业输送一批又一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祖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喻苏琴(1974-),女,江西丰城人,江西农业大学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花卉学教学与科研。

园艺专业论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优秀的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摘要:与高职高专教育目标相适应,高职园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较大幅度地增加实践和实践课程比例,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法方法与手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对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探讨,试图找出新的更适合高职园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职业素质

园艺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园艺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园艺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适合基层工作的园艺人才的匮乏却严重阻碍着中国园艺产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内园艺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难以快速融入现代园艺产业的运作。

因此,迫切需要对园艺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性改造,逐步建立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顶岗实习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本文对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总结。

一、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成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推行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简单地用“一个教学理念、两个培养阶段、三项保障措施和四门实践课程”加以概括。

1.一个教学理念。一个教学理念,指树立实践性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优秀任务之一,通过全面改革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实践性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路,进而形成了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岗位实习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园艺产业的需求。

2.两个培养阶段。两个培养阶段,指分别设置技能培训阶段和企业实习阶段,把产业化素质培养作为学生全培养期中自始至终关注的主线。在技能培训阶段,一方面独立设置了多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学分课程;另一方面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观赏园艺作物栽培等十多门传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改造,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引入实作业。在企业实习阶段,我系建立了跨度为半年的全时制企业实习制度,在园艺企业(公司)中设立实习基地,通过真实的企业氛围和开发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3.三项保障措施。三项保障措施,指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创新和实验室建设创新,保障了实践性教学理念的实施。三项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1)运用满足实践性需要的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实践性实践教学的需求,我系全面调整了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主干课程中大范围采用双模式教学、全国统编教材和现代教学技术。双模式教学是指主干专业课程拆分为理论课与独立实训课两门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合作、师生互动交流等为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交流报告能力、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能力,并且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报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把实践能力引入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和把企业回馈引入教学评价体系。我系把实践性能力和职业素质引入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加大了实践环节在评分中的比重(要求40%以上),形成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的考核体制,并将实结、专题报告、实训产品作为学生的考核指标,在一些课程中引入了团队评分制。我系还将企业反馈和实习生/毕业生调查引入教学评估体系,通过收集企业和学生的反馈来指导教学和课程设置,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以素质培养的理念指导教学实验室建设。我系坚持以素质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室内实验室、露地栽培实训场、设施栽培实训场构成实践性综合实验环境,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近三年来,我系得到了广西区教育厅和区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并投入经费100多万元,先后完善和建立了园艺实验室、园艺标本室、插花实训室、园林工程设计室、园林绘图室、栽培实训场、果树实训场、园林教学花圃、设施实训场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场)。

4.四门实践课程。四门实践课程,指设立了四门特色化的实践性实践课程。针对操作性园艺人才应具备的个人独立操作能力、团队开发能力、系统研发能力和设备应用能力,我系目前开设了四门阶梯状的实践实践学分课程:(1)课内实践教学:培养进行园艺生产所必备的设备熟练操作与应用能力;(2)技能实训课程:培养团队合作性实践项目生产能力;(3)生产实践课程:培养系统性实践项目适应与操作能力;(4)毕业实习实践课程:培养企业实践项目适应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改革了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加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在三个层次组成的实践教学法体系(详见下表)。

1.操作技能与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学习,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比重,通过大量的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教学改革之前相比,减少了大量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针对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等。

2.专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立了实践比重大,又有一定理论教学的实践课,通过实践课对园艺技术的大量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初步掌握园艺技术的实践内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完成。

3.综合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形成。综合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第二学年的校外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并到园艺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跟班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通过第三学年最后一个学期的到园艺企业(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达到毕业后胜任园艺专业管理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学生的基本技能形成之后进行的,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系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为期半年的全时制企业(公司)实习。学校在一些知名园艺企业(公司)中设立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运作和项目研发,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项目开发环境,直接感受产业界的脉搏,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我系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在实习前需与企业、学校分别签署实习(就业)协议书,明确各方责任,按照协议规定开展实习工作。学校采用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与实践实习单位的企业导师保持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线的情况,针对学生个人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并加以实施;学生也必须定期向学校和指导老师反馈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以确保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

4.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1)新方案中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分设置相同。以综合证估体系取代一次性考试,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取代单一闭卷笔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体系。(2)成立毕业论文指导考核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论文进行考核、答辩、评定。(3)对于学生所掌握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进行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技能测试。第三年到公司实训即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实际表现,工作完成情况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与考核。

5.企业回馈对教学的指导。每年学生毕业后,我系会与实践实习单位进行联系,要求各位企业导师和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估,目的是收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明晰学校培养体系的长处与不足,并以此为重要依据对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力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界的需要。

三、实施结果

实践性教学体系已在我系园艺技术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全面实施,涉及的学生总数达500余人,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就业情况普遍较好。企业认为,我系所采取的实践性培养机制适合业界的需求,培养的学生在基础技能、团队协作、资料收集、人际交流、项目规划及园艺作物生产管理等几个方面明显具备较强的能力,更加适合在现代园艺企业中发展。学生认为,能够很快适应新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性教学,自己的理论应用能力有很大提高,所学知识在企业实习及实际工作中能够真正找到用武之地,在就业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同时,考核方式的变革使得实践能力真正成为评价人才的标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园艺专业论文:园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对园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总结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四个关键环节”,即人才培养模式是基础,实践平台建设是条件,教学改革是驱动力,活动载体是有效手段。

关键词:园艺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的基石,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新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优秀任务。秉承现代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近年来我们在园艺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园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平台、教学改革和活动载体4个“关键环节”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专业建设的优秀。根据办学定位结合园艺专业的实际,我校园艺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主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园艺植物培育、病虫害防治、遗传育种、产品贮藏加工、园艺植物产品器官经营管理、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观赏园艺植物造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人才服务主要是“面向湖北少数民族地区及周边武陵山区,辐射西部基层和广大农村”。基于上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

(1)在课程类别和课程设置上。大幅度增加选修课,设置全校性公选课、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3类,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课的空间;鼓励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实行双学位制、主辅修制等多种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实行文理互通,打破学科壁垒,园艺专业学生必须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就业与技能等方面的课程修满10个学分以上。这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2)在学时(学分)结构方面进行了大幅调整,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验与实践、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两大模块,占毕业总学分的31.2%。除课内实验与实践环节外,集中实践环节共计34.5周。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在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4大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素质拓展平台。该平台由学科竞赛、论文著作、校园文化活动、技能培训、社会调查等项目组成,园艺专业学生必须至少获取8个学分。素质拓展平台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

2实践平台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

实践平台建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创新需要有创新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以及实现创新的手段和实践平台。我校园艺专业长期以来,为达到园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十分重视实践平台建设,包括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2004年以来,建立了1个湖北省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生物科学与技术创新基地;1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面积285.6亩,包括森林、茶园、果园(杨梅园、柑橘园、桃园、梨园和柚类种质植物资源圃)、树木标本园、药用植物展示园和苗圃;1个科研试验区和1个2500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并建成挂牌固定实习实训基地9个。实践平台设备精良,条件优越。我校充分利用这些优越的条件,长期开展创新活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了理想的创新平台。

3教学改革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驱动力

本着尊重个性,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中启发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的原则,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驱动力。

3.1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启迪创新思维的主渠道。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简单教学手段,这种程式化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播,过分强调规范性,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严重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园艺专业学生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启发式”“研讨式”“角色互换式”和“主题讲座式”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启发式教学采用课程章节的重要知识点由教师讲授,从重要知识点延伸出若干问题,在课堂和课外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去思考和交流,鼓励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式教学采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主要知识点提出问题,实行师生互动,营造畅所欲言、活跃思维的环境氛围,改变以教师为主一统课堂的状况,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在讨论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培养学生之间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能力和水平;角色互换式教学采用教师在传授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一系列问题,实行“一人一题”分配给学生,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辅导时间安排学生主讲,实行角色互换。通过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为角色互换使学生增加了紧迫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活跃思维的潜能;主题讲座式教学,对于某些课程采用若干独立专题,安排不同教师主讲,主题式教学可扩充学科前沿知识,增加信息量,让学生在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教学方式和方法中启发创新思维,开阔视野。

本着学以致用、注重基础、追求创新的原则,优化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在不同课程之间出现相同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体协调,删繁就简;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去旧留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情景真实、生动、直观、丰富,使复杂、抽象和枯燥的内容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热情,可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3.2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根据园艺专业实践性强,行业对园艺人才的高素质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特点,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本着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优秀,以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为基础的思路,改革传统的印证性、依附性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多层次、分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以园艺专业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对现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方向课中所有实验课程综合分析,根据各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分成3个层次进行实验项目优化设计,即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其中基础型实验以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理论验证试验为主,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独立实验的能力,包括生态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等20余门,该类实验为学生必修实验。综合型实验主要将原来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十几门实验课程有机组合,其实验内容涉及多门课程、多个学科的综合,重新优化设计实验项目,以单独实验课的形式开设,优秀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必修实验。创新型实验,其实验设计内容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内容及科研成果,以提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为实验设计目标,根据实验设计目标,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选修实验。

4活动载体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

开展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我校园艺专业大学生创新活动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已基本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和科学化。主要形式有4种,即科研训练活动,“三下乡”科技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

近年来我校园艺专业十分重视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训练能力。主要采用“科研课题导师负责制”,科研课题来源主要有5条途径:(1)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审批的“大学生创新项目”;(2)由校团委组织审批的“大学生挑战杯项目”;(3)由二级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审批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4)由园艺特色、品牌专业专项经费组织审批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招标项目”;(5)由相关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中确定的子课题等。科研项目资助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大学生科研活动专项资助经费、学科建设费、学生活动费中的科研训练专项、园艺省级品牌专业、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项建设经费等。活动的组织方式主要是由学生自主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自主组建科研小组,实行高、中、低年级搭配,一般4~6人为1组,以利于培养目标的持续性和传、帮、带的作用,在申报成功的基础上每课题安排1名或多名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2009年以来,我校园艺专业大学生资助项目共立项84项,资助金额近40万元,近3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6篇,获省、校各级优秀论文32篇,参加学生总数占园艺专业学生总数的76.8%。

“三下乡”(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科技服务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条重要渠道。主要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基层,到田间进行科技服务。例如,2000年以来,我校组织园艺专业学生先后10余次到周边6县2市的13个乡镇进行科技服务,在带队教师的组织下,对魔芋、高山反季节蔬菜、生姜、大头菜、葡萄、茶叶、板栗、烟叶、中药材等农作物及特色经济作物的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贮藏营销、优良品种推广等进行科技服务,先后3次荣获湖北省“三下乡”优秀活动团队称号,得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同时,利用寒暑假期间,我们要求学生深入农村,结合专业知识调查农业产业情况,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将社会调查与实践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安排到培养方案中,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开阔了眼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组建兴趣小组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10年来,我们利用校内实习基地的优势条件,组建杨梅、柑橘、桃、梨、茶、花卉等10多个兴趣小组,从种植到收获、销售等环节全部由兴趣小组承担,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园艺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园艺专业论文:园艺专业课程实习教学的教改与实践

[摘 要]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园艺专业具有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涉及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景观园艺、设施园艺等专业基础知识。教师应通过集中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改的成效与创新主要是指增加见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添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加强了学生与园艺企业的联系,促进交流沟通,外出实习拉近师生距离,为师生交流提供新平台。存在问题是教学经费不足及校外实习安全问题。

[关键词]园艺教学 课程实习 实践能力 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其教育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都将进行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教育质量问题更显重要。[1]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向纵深发展,园艺生产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新水平,并向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推进。与此同时,这种大环境对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我校和我院长期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本文以园艺专业课程实习为例,分析和探讨园艺实践体系的改革。

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园艺等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

园艺专业具有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涉及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景观园艺、设施园艺等专业基础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到田间现场观看,现场操作,参与生产管理工作,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我院一直把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根据园艺的专业特性,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教育部16号文件为标准,以园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课程的设置、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方法手段上实现三个对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人才素质规格对接;教学进程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教学方法手段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探索“教、学、做”一体化,逐步提出和完善了“厚基础,宽口径,强化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训练,强化通识教育成分,探索和实践专、通互补。[2]

二、教改的内容与做法

如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这是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注重教学改革,加强实践创新一直是我校我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立校内基础理论学习阶段――校外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挖掘学生兴趣和潜力。[3]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园艺人才。

通过集中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了扩展实践教学,强化教学实践功能,园艺学院2008级园艺专业128名学生,于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4月17日~4月30日集中外出课程实习,此次实习涉及《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学》三门主干课程。4月17日~4月22日由教师指导,让学生收集与实习相关的资料及作业,做实习前的准备工作。4月23日~4月30日由6名任课教师带队,长途外出8天,参观实习点23个。此次实习为学生提供了独立实践操作、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并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现代社会及现代农业需要的高素质农业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实习的具体安排:老师根据园艺学科的特点,针对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景观园艺、设施园艺的不同特点,选择了福建省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科研场所,让学生感受学科的魅力。

果树学实习:让学生参观三明三元回遥早熟油桃栽培基地和列东设施避雨葡萄基地、永春猛虎柑桔场和吾峰柑橘无病苗圃、南靖天宝香蕉园和万桂果蔬保鲜库等。见习果树无病毒苗木的繁育到贮运保鲜的整个生产过程。

蔬菜学实习:永春白皮黄瓜生产基地、泉港利农公司的蔬菜基地、莆田的胡萝卜生产企业、福清的嘉叶公司和三华公司等去实习。学习蔬菜栽培设施的建设及设施内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参观蔬菜生产企业,参与蔬菜的采收,了解蔬菜生产栽培、市场价格、销售流通等的情况。

花卉与景观园艺实习:要求学生学习花卉种类识别、栽培技术和销售策略,了解景观园艺及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让学生参观漳州南靖国兰场、百花村花卉市场、马口花博园、台湾钜宝花卉公司、厦门万石植物园和园博苑等。学生们学习了观赏植物种类识别、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立体化种植等,了解了花卉产业的经营、销售和物流情况知识、景观园艺及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的相关知识。

三、教改的成效与创新

(一)增加见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老师根据园艺学科的特点,针对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景观园艺、设施园艺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学科魅力。通过见习园艺无病毒苗木的繁育到贮运保鲜的整个生产过程,学习园艺产业的经营、销售和物流情况、景观园艺及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的相关知识,增加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整合了教学实践的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将三门主干课程共3周的教学实习整合成8天集中外出。

(二)增添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在企业、田头的现场教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如在胡萝卜生产基地帮助企业收获萝卜;在嘉叶公司参与蔬菜产品的分级包装,在百花村花卉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等。学生真正参与生产销售第一线,不仅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也增加了许多实践经验,对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给学生的实习生活带来了不少动手乐趣,加深了对专业的热爱。

(三)加强了学生与园艺企业的联系,促进交流沟通

在每个实习点,我们都安排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与企业主、技术人员交流。学生的提问涉及广泛,包括生产栽培、企业管理、人员配置、政府资助、就业信息等,还对课堂知识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目前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和企业主们进行了咨询讨论。从开始的青涩腼腆,到积极踊跃,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对外交流的能力,而且学习了课本以外的许多实践知识,了解了福建园艺产业的最新情况和企业需求,真正认识到了企业家们的辛苦和对本专业美好前途的憧憬。同时,对学生毕业实习点和项目的选择以及就业,都有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四)外出实习拉近师生距离,为师生交流提供新平台

在集中外出的8天时间里,师生们同吃同住,直接进行专业教学和咨询活动,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学生反映很好。几天的相处让学生跟老师更亲近了,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得到提高,在为人处事、生活自理、办事能力等社会生活方面也受益匪浅。同时,教师也有机会能更多地接触、了解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直接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四、存在问题

(一)教学经费

此次教改虽然效果较好,但开支较大。由于专业人数较多,交通、食宿等占用了相当大的经费。原来在校内及市内实习每周的经费仅1~2千元,本次课程教学实习集中外出学院开支的经费61903元。经费远远超过了校内的实习费用。加强实践教学,解决经费问题,是今后考虑的一个重点。

(二)校外实习安全问题

实践教学工作繁重、压力大、困难多。大规模学生长期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长距离的交通安全、在外饮食卫生安全、住宿安全、学生统一管理安全、行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等方面。因此,老师专门进行了学生实习前的安全辅导、实习教育,并且购买了意外险,师生们同吃同住,要求晚上11点以前学生回住宿地点,并且老师到住宿点名查铺,把实习的安全隐患消除到最低。实习点、交通和住宿的联系,学生集体外出的管理,行程中各种突发事件的防范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园艺专业论文: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河南郑州召开

2013年8月13日~15日,主题为“发展观赏园艺,建设美丽中国”的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河南农业大学召开。此次会议得到了河南省林业厅、科技厅、教育厅的大力支持,是由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承办,河南省花卉协会、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鄢陵县林业局协办的一次观赏园艺行业盛会。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河南花卉协会会长何东成,河南省林业厅厅长陈传进,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程传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乔鹏程,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河南花卉协会副会长谭金芳,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梁军,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院长包满珠,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程堂仁,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吕英民,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党委书记徐宪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学术年会开幕式。张启翔教授和赵梁军教授、谭金芳副校长、陈传进厅长、何东成会长分别代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支持单位及协办单位为开幕式致辞。张启翔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的发展,一大批年轻的观赏园艺学者们也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单位、区域、行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和中坚力量。中国观赏园艺对于促进国际交流和世界园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赢得了同行的认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花卉产业也在持续发展,洛阳牡丹、开封菊花、鄢陵腊梅、南阳月季等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花木品牌。

为了表彰在全国花卉行业做出特别贡献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工作者,中国观赏园艺奖从今年起增设了中国观赏园艺年度特别荣誉奖。经过中国观赏园艺奖评委会认真评议,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包满珠院长和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吴桂昌董事长被授予中国观赏园艺2013年度特别荣誉奖。

经过近30 年的发展,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交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会上,49 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做了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包括观赏种质资源、育种和引种、繁殖技术、栽培生理、应用和生态等领域的发展状况,显示了目前国内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朱根发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董丽教授分别就“发展中国创新型花卉种业的战略思考”、“重要草花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培育及应用”、“国际兰花育种进展与趋势”、“园林植物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作了主题报告。

学术年会组委会还出版了《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学术论文集,共收录论文118 篇。其中的9 篇论文被评选为2013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有着“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腊梅文化之乡”之称的河南鄢陵花卉苗木基地。基地现有花木种植面积达60 万亩(4 万公顷),形成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并先后制定了12 项花木产品标准和16 项花木生产技术规程。企业化的运作和集约化的经营使基地花木产业蓬勃发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带动了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同时,让大家对河南的花卉、苗木产业和园林植物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来自70余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年会,可谓是盛况空前。当前适逢国家提出大力构造生态文明,建立美丽中国之际,观赏园艺行业也迎来了战略机遇的春天,全国园林花卉行业工作者们团结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助推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美丽发展。在大会上,还宣布了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为青岛农业大学,期待2014年在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再相聚!

园艺专业论文:园艺专业课程整合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园艺专业课程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有力补充,对园艺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现阶段课程实验散乱、重复等弊端,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结合园艺专业特点,提出整合型设计性实验和整合型验证性实验两部分同时开展。认为要进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要先行,学分评价体系要针对性细化,教师协助平台建设应该注重新媒介,校外实习基地行业选择要涵盖课程内容。整合型实验教学需要多方配合,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共同努力。

关键词:整合型实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

园艺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地域性很强的学科。高校开设园艺专业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园艺学基本知识和基础原理,了解国内外园艺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园艺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生态体系: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多设置在大一、大二时期,学生经过基础理论以及基础实验的学习之后,对植物的分类、生理生化等有了基本的认识,进入大三以后正式学习园艺专业课程,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实验。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实验类型以基础型和验证型为多,教学方式仍沿袭“预习――讲解――示范――实验――报告”的模式[1]。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压制,其发现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查询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此同时,园艺领域的迅速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对园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那么,如何突破这种传统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笔者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园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1 园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园艺专业是安徽师范大学首个农学学科应用型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由于办学时间较短,课程实验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学生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即开始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结合理论课程陆续开设农业气象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设施园艺学、花卉学等实验课程。除园艺植物栽培学为一周室外实习外,其余课程都以6~8个实验组成,每个实验为4个学时。以栽培学为例,“霍格兰氏营养液的配制”实验会在设施园艺学中有涉及,“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实验又会在花卉学中再次学习。这种重复实验教学的问题在校内实习基地、任课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下很难短时间解决。另外,以播种实验为例,学生将种子播种后管理并统计发芽率,完成实验报告,余后的栽培养护则不再参与,这种现象是因为学校现有的实验考核评分还是根据学生上实验课的次数及实验报告进行评定。可见,在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无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整合型实验教学设计

由于园艺专业属于应用性的生物类专业,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包括查阅分析文献、设计试验方案、实验操作、处理和分析数据、提出观点和问题等能力;另一方面,园艺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具备从事园艺植物栽培生产的技能,通过生产实践教学掌握知识原理的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园艺专业实验教学应该将课程有机结合,根据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发展成为整合型“大实验”。整合型设计性实验是在综合园艺学多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和实验技能之上,由教师根据需要提出跨越多课程知识和实验方法的综合性实验课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方案、实验准备、实施、完成后分析总结(图1);整合型验证性实验主要由合作企事业单位提出课题,学生在参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强化,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也可以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提高生产效率的思路和想法,给予试验并解决问题(图2)。

3 整合型实验基础建设

3.1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成果的最集中体现。教学改革的种种设想和试验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在教材建设上,而作为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质量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改革水平的高低[3]。笔者认为,校方在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初始,应该做到教学内容改革先行,实验教材的编写与课程体系改革紧密结合。“先进性”和“适用性”是高校本科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适用性”指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适应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整合型实验教材的编写要提现“先进性”,同时要注重“适用性”,让学生有教材可依,又可以脱离教材,提升思考高度。

3.2 学校实验学分评价体系改革 安徽师范大学实验教学学分在每学期末由教师对学生考核后提交,这个考核评分时间上的限制便是对整合型“大实验”的扼杀。笔者从自身从学和教学经历来看,校方应该突出实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性或验证性研究活动,研究时间可以几个月或更长,校方应该将学分评价体系细化至每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实验考核和评分提交时间。

3.3 优化教师协助平台建设 高校的课程改革大大压缩了专业课的学时,由于学时上的有限性,课堂上老师大多只能讲授主要的知识点,而且课下时间有限,学生亦不能有效地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高校教师很少实行坐班制,而大学生因实行学分制,学习时间的灵活性相对比较大,加之个别的学生比较内向,偏向于通过媒介与老师交流,高校教师在现实中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几率降低,给课后教师和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带来了困难。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网络媒介能克服这种不足。QQ和微信是学生群体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对讲功能可以使课后师生之间的适时讨论学习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应该建立QQ群、微信平台等媒介,与学生进行适时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3.4 校外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5]。笔者认为,园艺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应该分为两大块,其中综合性验证性实验的开展主要依托于企事业单位。学生在实习基地通过观摩、动手实践等,检验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实习基地的技术员工是高校师资的有益补充。学生在实习期间,其教育、培养和管理离不开实习基地的支持,实习基地的技术人员,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手把手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这种优势是高校所不具备的。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行业领域涵盖蔬菜、果树、高档花卉、园林等专业课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学习空间。

4 结语

笔者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整合型实验是专业课程实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如整合型设计性实验难度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实验室设施和药品试剂的安全、整合型验证性实验如何适应农时与企事业单位生产挂钩等。总之,整合型实验教学改革需要学校、学院、教师、实习单位多方共同配合和大力支持,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整合型实验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园艺专业论文:中职学校园林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

摘 要 园林园艺专业是一个实用的专业,其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即在现实社会这个广大的课堂上汲取知识,才能了解社会真正的需求,最终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园林园艺 实践 教学

园林园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建立在社会实用的理论基础上。其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即在现实社会这个广大的课堂上汲取知识,才能了解社会真正的需求,最终服务于社会。那么,如何进行中职学校园林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呢?

一、中职学校加强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园林园艺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职学校加强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

社会实践更是园林教育实用性学科教学时不可缺少的一门课。园林专业内容广泛,园林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专业中设置太多的课程显然并不现实,广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习,也许会了解更多更直观的知识。而我们中国也有可供专业实践的园林设计单位,建立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了解以后工作的内容,这样他们会有更好的学习的主动性和方向性。

二、中职学校加强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1、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性课程建设

园林园艺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计划中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加强实践性课程建设可增加专业实习机会、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性锻炼等。把社会当成个大的实验室,甚至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学习,他会获取更多的直观地专业知识。学生才能掌握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知识,变被动未养成探索与怀疑的主动学习。

2、积极开展工作室教学

所谓工作室教学,就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不同的工作室,各工作室也可选择适合本专业领域发展需求的学生,然后由教师组织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这种相互选择的工作室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使教师更加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科研课题研究。“园林园艺专业”课程积极开展工作室教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将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设计平台,以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工作室教学方式通过设立独立的研究选题,使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的课题研究而获得知识,从而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教师的技术指导和学生间的互动探讨都为学生自主创新、积累经验、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工作室教学方式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是建立在学科的多元化和知识的系统性上的一种优化的、综合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设计出成功的方案奠定扎实的基础。

3、构建四段式阶梯渐进式实践教学新模式

根据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专业教师可以设计田间农事操作劳动、课程教学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生产实习4个阶梯性的实践教学阶段。其中:田间农事操作劳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兴趣为主;课程教学实习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专业综合实习是以配合专业课程教学设立的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习锻炼能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毕业生产实习则要求同学在与园艺有关的企业或基地系统完成实习工作更加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4个实践教学阶段紧密衔接,这种阶梯渐进性的实践教学安排不仅在时间安排上有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在实践内容安排上也非常合理。不仅能学会系统专门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适应了园艺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践证明:这种阶梯式的实践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园艺专业人才培养。

4、通过“两个结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

1)、课程实验和教学实习有机结合。

在实验课程教学中,除了通过相关的实验课程教学来强化实验教学外将教学实习与课程实验进行紧密结合。根据园艺专业的特点重点对园艺植物种类和品种识别、修剪和株型控制、嫁接和苗木繁育、园地规划和建设、土壤和植株管理、采后处置和市场营销等教学实习环节进行强化。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分为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三个模块进行培养后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进一步强化。学生除了完成必要的实验课程外,还要在教学实习基地种植相关的园艺作物。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收获进行全程管理。根据不同模块的人才培养需求,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强化。如:蔬菜方向模块加强了蔬菜育苗、蔬菜栽培和蔬菜育种技术的实验训练;果树方向模块加强了果树整形修剪、果园管理技术的实验训练;观赏园艺方向加强了花卉品种识别、花卉育苗和栽培技术的实验训练,使园艺专业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2)、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在积极建设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的同时大力拓展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在校外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我校园艺学科的学科优势和对园艺产业的影响力与诸多从事园艺研究和产业开发的基地签订协议,与多个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从这些校外教学基地中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校兼职教师为园艺专业的实验实习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通过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为我校园艺专业同学开展课程实习和教学实习提供了良好条件。而且,使得同学有直接接触园艺产业生产一线的机会。通过在园艺产业生产基地的实习加强了对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通过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了学校、教师和同学与校外企业和基地的联系,探索出通过产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思路。

园艺专业论文:如何在园艺专业教学中构建“开放性”劳动教学模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中职教育在培养各行各业实用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一方面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作为承担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专业学科责任也越是重大。本文吸取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了园艺专业教学中“开放性”劳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证明,“开放性”劳动教学模式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开放性 劳动教学 教学模式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实践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这是陶行知先生重要的生活教育思想。我通过对园艺专业教学中劳动教学的再认识,提出“开放性”劳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开放性”劳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综合专业教材

学校应该在借鉴先进学校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地经济特点,大胆突破,尝试构建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旨在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学校把专业教学与劳动课程的部分课时进行整合,尝试形成综合课程的实验,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和课时的浪费,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时空,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力求做到使学生有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依托劳动基地

专业课是一门重在实践的技术型课程,缺少实践操作难免名符其实。专业课根据活动的场地分为室内、室外两大教学“模块”。室内课主要包括手工制作,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室外课主要包括简单生产劳动等。

通过简单的手工制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教育、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专业与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来,成为专业与劳动课堂教学的主体。

传统的专业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再动手操作,学生当然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引发和激励所有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

1.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通过实际操作让每个学生都获取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各种感受提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专业与劳动课教学中,在教师精炼的讲解示范之后,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时间。

2.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

学生在专业课中以动手实践为主,教学中一半时间以上用在练习上,充分利用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是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佳立足点。这样既使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技能技巧,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如技能学习。

3.让学生在“思考”中升华

学生动脑筋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因而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接触知识的环境,唤起学生对原有相关经验的联想,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创造的潜能也就开发出来了。

(三)注重课外延伸,拓展开放性教学途径

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学生劳动创造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方渠道加以引导和培训。

1.建设校园文化(学生社团)

我们组织学生建立了校花卉协会,组织各种园艺小制品比赛(如叶脉书签、组合盆栽等),园之色显师才、艺之灵示生能,充分激发了师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增加了校园的学术氛围。通过这些兴趣活动,不仅有利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能弥补专业与劳动教育“大一统”的缺陷,使对专业与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有一个充分发挥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场所。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学校还须定期地组织举办各项技能竞赛和展览评比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展露一技之长,又能使学生在自觉愉快的活动中受到专业与劳动教育,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专业与劳动课程中,有一些劳动项目,可以组织学生回家实践,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操作技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了家务劳动,纠正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与认识偏差。

3.以校企联合办学为载体

加强与社会的结合。我们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校企联合办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定好目标,去企业公司实习。为了使这一活动有序顺利的开展下去,我们还特意聘请了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区劳动部门工作人员作为“校外辅导员”,甚至聘请农民等各行各业的人为学生分别进行劳动实践指导,使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生活中学不到的知识。

李秋菊,女,汉族,1976年8月18日,荣获2010年县级考考优秀教师奖 2012年县优秀教师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