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林毕业论文

园林毕业论文

时间:2022-04-18 01:29:32

园林毕业论文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典型模式

1.产学研互动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特征在于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即是导师的科研项目,有具体的实际工程应用背景,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互促进,教学质量有保证,又能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生产第一线,创造实际效益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为:该模式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具有前沿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型,有利于保证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果的先进性。在教学经费上相对充足,有利于安排学生到工程实际现场进行调研实习,以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实际科研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比较充分。实施该模式的导师大多有立项的科研项目,一般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层次较高,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布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和内容时,使学生了解科研项目全貌的同时,将项目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独立的研究小组,使每个学生承担各自毕业设计的任务和内容,分工协作。对于理论基础好、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2.面向市场的短、平、快课题教学模式

此种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题目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强,一般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选择一些小的、较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设计项目,寻求与中小型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将其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通过此类训练,学生全过程参与项目的完成,并取得有效成果。

该模式可以从企业处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需要指导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好学生与公司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沟通。由于要求产生实用性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设计更要严格把关,甚至亲自参与研究设计,做到心中有数。而学生实习调研充分,项目全过程参与和具体研究成果的取得,会促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该模式通常工作量饱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较高。

3.“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完成一个课题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参与,采取“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只有一名教师单独指导的情况,可以弥补单个指导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不足,尤其是老教师与年轻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优势互补,对学生的指导更为有利,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

这种模式不局限于同一学科、同一专业有助于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局面,客观上每位学生更容易随时随地得到不同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为有利。此外,该模式还有利于学校指导教师水平的提高,也确保了每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4.学生自选课题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专业高等教育愈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这些年来学生自选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想法比以往更加强烈,人数逐年增多,目前已成为主流趋势。该模式的特点是:

学生自选课题,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兴趣高,投入精力大,容易出成果。但是学生自选的课题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筛选。教师与学生间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学生自选课题模式更应注重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但也正是由于学生自选课题,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准备,因此,指导教师除指导学生拓宽工作思路和提供方法引导外,也应该亲自参与课题的研究,充分掌握学生研究设计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真实性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四年大学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所学主要专业课程的一次全面、彻底的总结、提炼与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结合工程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的实践平台,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过程。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是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反映[1]。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管理一直存在诸多不足,加上园林专业作为边缘学科的自身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管理上要求更加精细化,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1毕业设计选题环节的管理

在毕业设计中,科学选题是关键,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达到上述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先决条件。但是,在实践中反映出选题环节存在如下问题:①部分选题过于陈旧。有些教师的选题重复自己的科研或设计,有的向多届学生连续提供同一题目,导致学生抄袭甚至直接拷盘;②题型不够丰富。有些院系的设计题目主要集中于居住小区环境绿化设计,而实际上此类题目由于主干道路、建筑等均已经由其他设计单位定稿,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多,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③设计真题比例偏少,有实际工程背景的设计真题能提供详尽的植被、水文、地质及现状地形图等资料,实战气氛浓厚,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兴趣较高,而虚拟的设计学生兴趣不高,完成的质量也不尽人意;④选题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园林施工、施工组织设计、养护管理、预决算等是园林工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的设计题目基本不见踪影,绝大多数的选题依然注重规划设计;⑤其他问题。如有的题目难度和广度超出学生能力,有的题目工作量不足,未能和创新创业训练挂钩,缺乏学生自选自拟题目的机制,选题环节的资料未及时存档等等。

2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有关问题

众所周知,学生要写论文,先要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通过本人的调查,发现很多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也是采用这一套路。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不太适用于设计类课题,工科设计类毕业设计题目一般只需要撰写开题报告就可以了,但可在开题报告中加入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等内容。

3毕业设计的真实性管理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作弊手段已不再局限于请人代做、抄袭设计文本,增加了拷盘、手机拍摄、扫描仪扫描、网上下载等多种方式。现在有很多网站如筑龙网、园林人资料、天工网、土木工程网、百度图库、建库网等均提供免费或付费的整套园林设计图纸,很容易被学生偷梁换柱,变更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图纸。再就是有很多学生毕业设计开题之后去单位实习,将实习单位图纸带回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至于是否为其本人完成则不得而知。针对设计图纸作弊的问题,本人建议在答辩环节引入“设计进程图”。即学生在用CAD做毕业设计时,图纸完成75%左右的进度时,将dwg格式的文件虚拟打印为jpg格式的文件,在毕业设计答辩时,将此jpg格式文件与最终设计图纸一并展示,作为本人亲自完成的证据。对于手绘图纸,可以在完成75%左右时,拍摄一张照片作为进程图。采用进程图比较实用的原因在于,网上无法下载到仅完成75%左右的图纸,而将全部完成的图纸逆向操作减少为75%左右的进度,植物配置会露出马脚。也建议引入毕业设计的真实性签名制度,学生的一份毕业设计完成,需要本人在图纸背面作真实性声明和签名,其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也要签名证明其真实性,同时要求至少1/4以上的同班同学签名证明其真实性。

4毕业设计成果的规范化管理

很多学校对于毕业论文都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但是对于工科类毕业设计图件,却很少有规范化要求,园林专业也是如此。在现阶段,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件,至少应当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①工作量的规范化要求。例如公园设计或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等,其设计面积应提供一个范围,防止出现面积不足,或工作量超出学生精力和能力范围;②设计深度的规范化要求。园林设计的深度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3种。对于面积较大的公园,应侧重于方案设计,面积较小的场地设计,应侧重于施工图设计,其余则应侧重于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提出设计深度要求,可以丰富设计题型,弥补单纯以面积来衡量工作量的不足。③应提交图纸名称及数量的规范化要求。绝大多数高校的园林专业均没有提出毕业设计应提交图纸名称及数量的规范化要求,因此有的学生答辩时提交3~5张图纸,有的则经验交流提交上10份图纸,这本身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④图纸本身的规范化要求。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纸,无论是手绘图纸,还是电脑辅助设计图纸,对于图纸的图幅、字体、字号、颜色、图签栏、线条粗细、图例等,均应提出规范化要求,避免学生提交的图纸五花八门,良莠不齐。⑤设计意象图的规范化要求。设计意象图是指用来表达设计构思的相似图片。由于园林专业自身的特点,很多局部设计需要用效果图来图示,这就造成了意象图的滥用和泛化,喷泉、亭、廊、花架、花池、游船码头、茶室、餐厅、大门、雕塑等很多本来可以亲自设计的项目,被大量使用从网上下载的意象图代替,使毕业设计训练学生的效果大打折扣[2]。在毕业设计文本的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一个通行问题是,很多高校园林专业学生的毕业答辩文本在后面著录了参考文献,这就和毕业论文没有区别,也没有反映园林专业的特点。和园林工程设计实务一样,园林专业设计的文本也是不需要著录参考文献的,有些学校还提出文后参考文献的数量要求,无异于逼着学生作假。试问一下,学生要在某场地设计一处亭廊组合体,或群植一丛灌木,还要引用参考文献吗?

5答辩环节的管理

①资格审查。很多学校没有毕业设计答辩的资格审查制度,或者资格审查仅仅审查学生是否缴清学费。从专业的角度,资格审查的重点是检查文本、图纸是否合乎规范;是否为学生亲自完成;是否削减工作量;是否变更题目或设计基址。②举报制度。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可以通过论文软件来实现,但这一手段并不适用于检验毕业设计的真实性。检查毕业设计的真实性,除了前述的展示进程图、真实性签名,终极手段就是毕业设计作假的举报制度。③改进末位淘汰制度。目前,很多学校的末位淘汰制度流于形式,即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第一轮未通过,大约过一个星期之后,参加第二轮答辩,第二轮答辩则大幅放水,全部通过。这就使末位淘汰制度不严肃,本人建议可对末位淘汰制度加以改进,对于第一轮答辩结果,可控制在每班2~3人不能通过,第二轮答辩淘汰最后一名,让其继续改进,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比如3个月或半年)达到要求后,再颁发学位证。④改进评分制度。很多学校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答辩环节采用评委教师评分,指导教师回避的制度,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分数,并据此确定进入争优答辩和争议答辩的学生名单。但是这一制度的缺点是,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及其毕业设计作品比较了解,同班或同寝室同生也对同学及其毕业设计作品比较了解,但是二者都没有发言权。因此,建议评分制和推荐制并行,让进入争优答辩和争议答辩的学生名单更具公正合理性。

作者:朱元恩 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参考文献: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3

摘要:为更好地对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对湖北民族学院毕业生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地方民族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调查问卷;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52-0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1999年后,园林专业教育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据统计,2009年国内共有184个园林专业(风景园林)的本科培养点,覆盖全国175个学位授予单位,其中高校172个。湖北民族学院是一所省属地方普通高校,园林专业开办于2000年,相对于其他高校办学历史悠久的园林专业来说,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阶段。本文主要结合本校园林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研究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应对策略。

一、毕业生调查数据统计

毕业生问卷调查共设置了28个问题,涉及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工作能力需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问卷通过网络发放,回收有效反馈调查表102份,其中男生66人,女生36人。回收问卷涵盖了自2004~2012届(2011年无毕业生)的毕业生调查结果。64.7%的毕业生看好园林专业的就业前景,31.4%的人认为就业前景一般,仅3.9%的被调查者对就业前景不乐观。而调查显示,对毕业生当年的就业情况,15.7%的人表示满意,72.5的人认为一般,少数人(2.0%)表示很差,9.8%的人对其他同学的就业情况不清楚。对自己在单位的发展前景预判中,56.2%的人认为有较好的提升空间,25.0%的人则认为提升空间不大,只能在基层工作,18.8%的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不清楚。男女性别在就业上的差异调查显示,26.5%的被调查者表示求职单位只要男生,65.3%的人认为性别在求职时有差异,但不明显,而8.2%的被调查者则表示在求职时性别没有差异。就园林就业方向来看现场施工、工程方面需要男生多些,而设计、预算等方面男女生就业没有差异,预算方面女生反而更占优势。从毕业生就业地区和所从事的工作来看,近1/3的人(31.4%)在华南就业,表明华南地区是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多也是毕业生比较偏爱的地区。仅5.9%的人在自己的家乡工作,15.7%在就读学校所在地工作,15.7%的人在华中地区就业,15.7%的人在华东地区工作,13.7%的人在西南地区就业,2.0%的人在华北地区就业。目前有57.5%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工作,19.1%的人从事所学专业相关工作,23.4%的人就业工作和所学专业没有关系。而针对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相关专业的原因调查,47.1%认为所学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无法与名校毕业生竞争,23.5%认为和社会环境有关,10.3%的认为与园林公司提供的机会有关,19.1%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对所学专业就业方向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半的人(51.0%)从事建筑施工类工作,41.8%的人从事规划设计类工作,7.2%的人从事植物栽培和其他工作。针对在校期间培养能力对就业的影响力大小排序为,综合素质(56.9%)>专业知识(20.0%)>人际交往能力(16.9%)>电脑、英语(6.2%)。对于在校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选项排序第一的是多参加校外活动,增加社会阅历(45.1%),其次是专心学习专业知识(39.4%),再是多考证(9.9%),多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工作(5.6%)。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46.0%的学生表示很有用;48.0%的人表示可以用到部分,但不是很多;6.0%的人认为在校学习的园林知识对自己的工作完全没有用。在课程设置上,重点学习课程按重要性排序为:园林设计类课程(24.4%)―绘图软件(23.1%)―植物类学科(23.1%)―手绘等绘画技巧(12.8%)―社会、文化、艺术类课程(10.9%)―生态、地理学科(4.4%)―其他课程(1.3%)。在授课内容上,有实用价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42.6.%),其次是培养创造力(34.0%)和知识体系的全面性(23.4%)。关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39.6%的人认为应根据课程特点确定理论讲授和实践的重要程度,34.0%的人认为应更注重加强实践,26.4%的人认为理论和实践应兼顾。对于实践教学的方式,毕业生首选(29.2%)实战(实践/实训)法,其次(21.4%)是项目(任务)教学法,再是(20.2%)案例教学法,校企合作教学法(19.1%),体验式教学占9.0%,其他方法1.1%。对于综合实习,被调查者首选(64.5%)到园林公司和企业,其次(33.9%)是参加老师的项目或者工程,仅有个别人觉得无所谓。而对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37.7%的人赞同个人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15.1%的人赞成采用撰写小组论文或研究报告,30.2%的人赞成开卷考试,17.0%的人赞同闭卷考试,没有被调查者赞同采用学生自测的方式考核。针对大学期间专业学习中遇到的苦恼和学习的障碍,29.4%的人认为对专业就业方向和专业知识体系缺乏认识,23.5%的人认为专业学习必须的基础知识缺乏或不扎实,有19.1%的人认为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差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还有13.2%的人认为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欠缺,10.3%的人认为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弊端是自己学习的障碍,4.5%的人不适宜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大学期间,促进个人成才的最大动力或者最有感触的原因,23.5%的人选择自身对未来的规划和努力,20.6%的人认为是对专业学习和专业体系的了解、认识及对园林工作的向往,20.6%的人选择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同学互助鼓励,14.7%的人选择某段特殊经历,17.6%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湖北民族学院原有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基于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为基础制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和现代化城市需要的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园林建设与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办学所在地较为偏僻闭塞,当地经济较为落后,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和工资待遇相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说缺乏吸引力,从就业地区来看,华南地区的就业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的多数毕业生还无法达到就业后立即独立承担工作任务的程度。为此在学生进校之初,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尽早规划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确今后的主攻方向,建立合理的目标,找到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学好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避免部分学生临到毕业还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有些课程如植物生理生化、植物遗传育种学、插花艺术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客观上造成了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开设门数和学时数的不足,使得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但基础不扎实,深度也不够,这成为毕业生反映的问题之一。为此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应减少这类课程的设置,或将其作为选修课、方向课开设。另一方面,由于园林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的相关领域非常广泛,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也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也应该加强,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学会更多工作中的实用软件,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工作状态。毕业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则集中在实践教学上。毕业生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实践经验不够,一般需要1~3年的适应期。在校期间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偏向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真正重视;实践教学在某些时候趋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学校缺乏专业的实训基地,学生缺少动手机会;已有的实训基地存在设备陈旧,老化的现象。园林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在实战中取得经验,而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完整的项目培训计划,实验、实习项目和实际工作有较大出入,因此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而采用学校和园林公司、地产等企业联合的实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园林设计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多学多看大师们的规划设计方案,从中吸收营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活动,把参与比赛纳入创新学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点评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加强专业学术讲座,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及园林公司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讲座,让更多经验丰富的园林专业人士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上,也应打破目前单纯的期末卷面考试一种方式。很多学生习惯考前临时突击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强记的内容也忘记殆尽,造成高分低能或无能的现象。考核评价应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对于部分课程采用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或者以设计作品作为评价的依据。

作为地方一般高校,生源和师资的限制使得湖北民族学院的培养目标无法达到一类高校复合型人才要求。如何寻找地方民族高等院校的生存空间,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将是今后继续研究探讨的重点。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学院教研项目(2013JY030);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学院教研项目(LXJY1319)。

作者简介:易咏梅(1967-),女,湖北建始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树木学教学。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升本科院校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与理论教学协调一致[1-4]。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办学5年来,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定成绩。

1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1调整教学计划,制订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为了加强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徐州工程学院建立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套教学计划,这2套计划在纵向上相互衔接,横向上相互沟通。实践教学学时数占到教学总学时的35.8%以上,教学方式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等。对一些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等则将课堂设在园林施工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丰富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为此将相关课程安排到每学年的第2个学期,主要内容讲授时,正值植物生长发育期,学生可亲眼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点等。

1.2利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对园林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多媒体教学能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地将知识点呈现给同学们,学生较易接受,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现场教学能提供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机会,使他们对各种景观树木、花卉、园林设计形式、养护方法等有更直观的了解,增强他们对生产实际的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实例教学通过重现典型园林规划设计实例,师生共同讨论、剖析,可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典型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讲座能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紧扣主题,因势利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加强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有了稳定的训练基地就能为学生实习、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强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目前,已建成园林植物标本室1个,园林画室1间,苗圃3333.35m2,玻璃花房666.67m2,温室大棚250m2,基本满足了园林专业校内实践教学需要。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阵地。园林专业实践性强,学生只有见多识广,思路才能开阔。在近几年的科研、教学过程中,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积极广开门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园林生产第一线的机会,也为学生开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就业方向和渠道。目前,已有徐州市园林设计院、徐州市快哉亭公园、徐州市戏马台管理处、徐州市燕子楼公园管理处、徐州市彭祖园、徐州市淮海生态健康科学研究所、徐州九州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徐州馨园植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市天元园林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江苏省华东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徐州市泉山区苑美花卉园艺场、张家港九洲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徐州市驮篮山生态园等13家单位已正式挂牌成为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徐州工程学院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实习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水平。

1.4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

徐州工程学院与徐州市园林局、徐州市城市绿化管理站、徐州市园林技术工程处、徐州市九洲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徐州森益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有合作科研项目,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支持、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地实践训练,在获得教师具体指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此外,还先后组织学生成立了“徐州园林植物物候观测站”、“徐州工程学院花卉协会”,指导2005级园林专业学生申报“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并有2个获得资助;组织学生参加了“徐州铁路林场200km铁路沿线园林植物调查”、“云龙湖、骆马湖生态建设研究”等课题,连续举办了2届院级园林规划设计大赛、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1.5改革考试方式

在考试方式上,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以外,还采取口试、实训、调研、课堂评价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园林工程设计》课程以小组设计的小型园林工程实物作为考试成绩的重要参照因素;《花卉艺术学》以学生制作的压花和插花作品作为最终成绩,并在全校展出;《园林规划设计》以学生设计的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作为最终成绩。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面谈、正式作业、课外调研、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使考试真正起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功能。通过这些措施和做法,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考试体系,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规范了教学管理,调动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教学改革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极大发挥。

1.6为师生提供参观学习机会

徐州工程学院自2006年成立至今,先后多次组织师生到外地参观学习,如新沂骆马湖、马陵山,苏州拙政园、金鸡湖公园、白塘植物园、盘门公园,安徽皇藏峪,南京总统府、紫金山,扬州个园、瘦西湖,上海世博会等。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

1.7实行“毕业顶岗实习”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毕业实习效果,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同时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徐州工程学院实行了毕业生顶岗实习制度。学院与一些园林企业联合办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根据协议及学生工作表现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校与企业共同安排实习教师定期组织检查和交流实习情况,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作出综合评价。经过实践,“毕业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许多学生通过实习提高了就业竞争力,部分学生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样,学院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多建立实习基地的任务,教师充实了新的实践教学内容,完成了增强实践性教学的任务,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做到了“三全其美”。

2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徐州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办学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改革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校外实习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学生实习不能全部统一安排,尤其毕业实习时,部分学生需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许多课程实习受季节及现场安排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与教学进度安排不一致的现象;认识实习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苗圃、温室花房、附近公园、景点等现场授课学习,由于学生较多、教师少,通常是一个任课教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同时进行,人多嘈杂,整个授课过程只有紧跟老师周围的部分同学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解,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课程设计由1名任课教师指导1个班的几十个学生,由于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将设计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再加上设计时间短,导致设计创新不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所处时段正好是学生考研和联系工作的重要时期,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及设计中,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经费投入不足等现象。

3加强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积极学习先进院校的实践教学经验,拓宽实践教学设思路,探索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通过各种渠道,继续积极与相关单位如园林苗木生产基地、园林施工公司等联系,增加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在立足徐州本地的基础上,积极向市外、省外拓展,力争通过3~5年时间,再建10~15个设新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二是以“产教研结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各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顶岗工作,直接参与这些单位的科技研发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工作,跟踪最新技术发展,在工作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同时聘请实践教学基地的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四是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4参考文献

[1]蔡晓华.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153-154.

[2]王业社,陈立军,杨贤均.新升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改革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7):187-188.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5

调查目的: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一直都是各个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了园林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人才的能力要求,人才的素质要求等,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行业定位逐步清晰和具体起来,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和调整依据。使我系园林专业学生能够适应所学专业的人才职业需求,毕业后尽量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职责,更好的实现零距离就业。

调查内容:

园林行业岗位人群应具备的能力、现阶段从业人员的现状、湖南及周边省市园林及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等。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资源搜集等

调查时间:

调查整理:王xx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走访了湖南xx生态科技园、xx三雄园林公司、xx中青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xx世纪枫园林公司,发放了20份调查问卷,收回20份;与广东巨杨园艺公司、广东维生种苗公司、广东怡华园艺公司、上海棕榈园林公司、广东广和园艺公司、广东旺林园艺公司、广东鸿瑞园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电话访问;结合对网络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得出了以下结果:

1、园林行业技术人才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园林科研、生产技术推广、苗木养护、绿化工程、工程管理、预算和规划的技术人才更为急需。

2、现阶段园林行业从业者特别是技术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兼职和跨行业技术人员占40%;本专业(中专或普通大专、本科毕业)真正接受过高职专业训练的人员占30%;而擅长苗木养护、工程管理和预算、规划的岗位型技术人才仅占10%。

3、年轻的从业者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的问题。

4、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不高。

5、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但是不稳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又爱又怕。

结果分析:

(一)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在众多的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因而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甚至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由于园林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园林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逐渐规范化,园林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园林公司要想拿到工程,企业在具备资质的情况下,拥有多名复合型的园林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园林工程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园林人才的竞争。

园林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面极其广泛,几乎包括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农学、林学、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大部分内容,从业者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因人而异。由于工程管理、预决算、规划设计等内容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更高,这几个方面的人才必然相对紧缺。

(二)我国园林行业历史悠久,但真正以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确是1951年,他又是年轻的。在这之前,早一辈的园林工作者多是通过相关经验积累,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出现了兼职和跨行业技术人员众多的现象。园林专业起步不久,社会影响不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园林还被农学二字掩盖,在人人都想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的现实下,选择本专业的人并不多,现在还有不少的人这么认为。

一个合格的园林人才要同时具备植物环境生态,建筑规划设计、艺术美学欣赏能力,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是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侧重于以上三种能力的其中之一或之二,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工科院校的园林专业往往是在建筑学专业基础上向园林方向的适当偏移; 毕业生对植物知识了解不够;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侧重于园林绿化,缺乏建筑设计能力;综合性大学的园林专业则偏重于区域规划或是对景观地理学的深化和延伸;艺术院校毕业生更偏重于视觉的感受,对园林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甚少,所以目前许多园林专业人才相关知识欠缺,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造成了我国园林工程实践上的很多混乱。而且,大多数学校都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那么,擅长苗木养护、工程管理和预算、规划的岗位型技术人才缺乏也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网络数据仅仅只能作为参考,根据从事工作性质的不同,工作年限及能力的不同,薪资水平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不可否认,很多的毕业生都是十分优秀而且具有活力的,但很多的毕业生却以网络数据作为标准,一味的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或者,谋到一份工作却随时想着跳槽;或者吃不了苦,觉得工作太累又乏味这些都是造成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又爱又怕的原因。

我校园林专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

①在教学体系中,重视理论知识,而对工程技术课程的实践重视不够,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

②我校园林专业虽重视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开发的研究不够深人,停留于表面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许多教师把园林简单地看成是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一种附庸,是两者的一种补充或延续。事实上,现代意义的园林学是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相辅相成并列为三姐妹的,它们既紧密相联又彼此独立,不可取代。

③教学规模的扩大和随之而来的办学条件相对不足。最近2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为满足社会需求,我校也扩大了招生规模,从而导致了师资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

2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要办好我校园林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具创新精神的高级园林规划设计人才,需要优先解决如下问题;

1、明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风景园林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及其相关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方面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改革现有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各院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对此,有些人认为是不同院校的各自特色。但笔者以为,无论哪类性质的院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 ,只有这样,毕业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至于特色应是在达到园林专业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具有的,当然,园林专业由于是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的一门极其综合的边缘学科,完全一致没有必要,也是十分困难的,可设置核心课程体系,根据我校自身特点扩大高年级自选课题的范围,并提高此类课程的学分数。这不仅能保证标准的统一实施,突出我校的特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 、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类专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的技能(绘图,模型制作)的要求很高,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我校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为提高改变现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应坚持产学研结合,并将生产和科研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4、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早已被国内外同行所公认的。我们必须将进行实践教学基本训练的重点放在校内,花大力气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证明,搞好校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项目的基本操作等必须在校内完成,为满足这些要求,可开办校内模拟公司,加强校内实验、实习设备及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备的实验室。目前我院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园林专业实验室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保障。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6

一、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这种培养模式增加了企业对人才的再培养成本,加重了学生就业难度。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贱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

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绿化——蓝化规划是现代园林学宏观环境建设的核心工作。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这一层面上的规划设计比较接近于传统园林的概念,偏重视觉形象的欣赏。农业院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局限于微观的植物研究和中、小型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与当前迅速扩大的专业领域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自2004年开始创办高职园林专业以来,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的人才。多年来,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活跃在省内外园林及相关领域,为园林专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过9年的发展,园林专业在师资队伍上已趋稳定,教学计划几经修改已趋于合理。但是在新形势下,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较为滞后于专业的发展,为此,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基于2009年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多元化、职业化背景下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9-NZYGH-002,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改革。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因此,园林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有所侧重,使学生在3年内既掌握园林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某一方面的专门技能,从而适应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要。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针对往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专业培养目标划分为3个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园林植物方向。学生可以通过一年的在校学习,深刻理解园林专业内涵、当代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在二年级的时候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工程施工单位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等工作。

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改革后的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分成两个阶段:专业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深化教育阶段,使学生在基础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基本能力方面得到逐步提高。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有些模块课程是由其他专业比如旅游管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

专业知识模块化。我们根据专业特点为园林专业学生提供了6个模块。

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

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

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

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

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

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其中,前3个模块由园林专业开设、艺术设计模块由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由资源环境专业开设、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由旅游规划管理专业开设。我们在园林专业课程大纲中完全按照其他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开课时间等设置这些课程,让园林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上课,具有同样的专业效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园林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和独立工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作为本学科的改革重点贯穿于三年的教学全过程。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依据地区优势,笔者所在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有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洛阳的龙门石窟、国花园和白云山森林公园;焦作云台山森林公园;郑州郑东新区湿地公园、静泊山庄等。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本专业与河南省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河美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中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鄢陵和潢川苗木繁殖基地等多家园林企业签订合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每年一次的园林专业设计竞赛加强了各年级和相关专业学生的沟通交流。连续几年的全国景观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举行,使学生了解全国园林专业学生的状况,向有实力的院校学生看齐。

4、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学院专业教师先后完成了南阳市新野县城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中牟县公安局的景观设计等10多个项目,将学生带入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全过程,将所学的知识牢牢地联系起来,使理论知识得以完善和运用。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7

作者:李艳萍 张义勇 梅涛 韩士利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目前,专业课老师参加社会实践少,老师只能在课堂上讲解一些计价规则、概念等基本理论知识,也就是缺少双师型素质教师,学生课堂上学习缺乏主动性,这样的专业课枯燥无味,大多是采用灌输式、板书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只是记笔记,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了,却不知道从哪入手。校内外实训基地少,与计价单位和园林企业联系少,校企合作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1]使学生的学习脱离实际,主要是缺乏已建成的工程和其对应的工程预算书样板的案例分析,使得学生难将设计、施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致使学习成效一般。

理顺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程序,不同的行业组织在项目的建设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及相应的作用,教学内容以建设单位完成项目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完成项目的实施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园林项目的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具体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工程预决算等任务为中心,以真实的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设定培养目标,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企业具体项目的提炼与选择,在真实性基础上构建了学习性的环境,实现“企业真实”与“课堂学习”的整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根据园林行业岗位的需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园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过程为中心,以不同的工作项目和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以生产实践工作任务为途径,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的内容紧紧围绕职业能力标准,以操作流程为主线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构建“做中学、学中做、做中问、问中做”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教学理念。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内容包括园林工程预算定额内容,园林工程量计算方法,施工图预算审查与竣工结算,园林工程施工合同,园林建设工程的招标与投标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包括五大项目(表略)到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先确定学习完课程后完成的综合项目,围绕着综合项目实施,将每一项目通过若干个任务来实现;确定的五大项目分别是:园林工程招标,园林工程投标,园林工程开标、评标、定标,园林工程合同,园林工程竣工决算。每一部分都是按照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如招标标底的编制,首先根据园林工程综合施工图纸,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任务,再讲解相关知识,如标底概述、预算定额、预算程序、预算费用的组成、预算书的组成、预算的编制程序等,根据相关知识进行任务实施,再制定出完成任务的考核评分标准,最后总结相关知识。

结合项目实例,精讲多练依据该课程的特点及园林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针对学生分配到工作岗位进入角色慢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迅速地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融合在一起。例如学完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后,搜集各种各样施工图纸,不仅会计算各个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而且教会学生套定额、会取费等,和实际工作完全一样。理论中穿插实践过程,实践过程中补充理论知识,能促进理论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直观,力求深入浅出。例如砖石砌筑工程和门窗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时,以最直观的本班教室为例,学生见到实际的建筑物,就很快掌握这两个分部工程的计算方法。钢筋砼工程,用一块单向板或一块双向板的配筋图讲解板的配筋及砼的计算方法。自编一根柱和一根梁的立面和断面即可计算钢筋砼梁柱的工程量。基础垫层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所以讲解时,先带学生到工地看看各种类型的基础形式,然后用图形表达出来,读懂图,列项时就不会漏项。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团结协作、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讲案例,实例的讲解都是围绕项目进行。有些项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扮成不同的角色,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园林工程招投标项目中,有的学生做招标单位人,有的做投标单位人,有的做招标文件,有的做投标文件,最后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性,多鼓励少挖苦,时时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启发和提问能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钢筋砼花架构造图,学生没有接触过,读起图来比较困难,做不了预算。学生和教师用钢筋做一个真正的钢筋骨架模型,拿到课堂上,观赏学习,这样能让学生对枯燥的图形感兴趣,而且很快就能读懂施工图,做预算列分项工程时就不会重复或遗漏。

提高教师实战经验由于课程实践性很强,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高,教师既要懂得设计、施工、预算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组织教学。实习中反复做综合实训,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工程实例。通过模拟实训,再加上手工计算,扩展了学生对课程学习领域的认识和兴趣。除此之外,还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接触到当前行业上使用的各种造价资料、计价软件,让学生了解一些工程实况,都拉近了学生与实际的距离,缩短了毕业后适应预算工作的时间。教师更应跟上行业需要,不断学习,多参加企业实践,将最新的规范、技术成果,过硬的实战经验传递给学生。结合实战参与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规划教材编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重视教学成效反馈结合园林市场调研,先后深入到北京碧海怡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与单位领导、技术人员、往届学生、顶岗实习学生等进行走访、座谈调研,学生能掌握预算基本的理论和一般的工程项目预算、施工。而对于稍复杂、大型的工程做起来就无从下手,对此,在第五学期末安排三周的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从第五学期初开始查找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从方案设计构思,到查找资料准备;到计算机绘图、出图;设计出图纸后,再根据图纸编制工程预算、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再挑选优秀的设计图纸分组现场测量放线。这样的模拟园林企业实境综合实训,将学生在校所学理论和技能联系到一起,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实现学习与就业“零距离”接轨。近两年,学生普遍反映综合实训效果好,建议增加学时。今后更应一如既往的深入企业调研,倾听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逐步修订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不断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居环境问题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规划设计者开始认识到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未来生态规划设计无疑会成为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主流方向。20世纪70年代,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确立了生态规划设计的准则,我国最初由李嘉乐先生首先提出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的,而20世纪80年代“园林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现在许多院校景观园林专业相继开设了本课程。笔者多年来从事“园林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园林生态学”教学质量及学生实践能力。

1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的目的

2011年风景园林学科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构成“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主导专业体系,而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了探索和谐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担负着将生态学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践中的责任,其研究及应用领域主要包括4个方面:园林生态效益研究、园林生物与环境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研究、生态学规划与生态管理研究。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就业以园林规划设计及园林工程为主,因此园林生态学的学习,可为景观生态规划、园林生态施工打下基础。

2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生态学”是随着园林发展中“生态园林”的提出而兴起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发展时间短,在课程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园林生态学”理论体系还需要完善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科综合理论还相对匮乏,生态学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与景观园林专业融会贯通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研究,这种现象明显体现在教材编写中,现在“园林生态学”常用教材主要有冷平生(2001,2003)、刘长福(2003)、温国胜(2007)、廖飞勇(2010)主编的教材,教材内容凸显多学科内容的机械组合,个体生态学部分的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及生态效应理论与专业实践联系紧密,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部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案例讲解多来自普通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难以满足景观园林专业需求,教材尤其缺乏园林生态设计和生态工程的特色。

2.2 “园林生态学”在后继设计类课程中应用不足

随着园林学由原来的造园阶段发展到大地景观阶段,生态学的理念也体现在景观园林专业的各门专业

课程中,但多是理性要求,定性评价,教师在讲授园林相关设计类课程时也引入生态学理念,但在实践环节,如毕业设计、课程作业,项目设计中多以合理性、艺术性评论,而忽略了生态学设计指导。因此学生对于“园林生态学”的学习多是停留在理论上,后期实践得不到应用,影响了学生学习“园林生态学”的效果。

2.3实践教学环节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园林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及实习环节。多数院校“园林生态学”课程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多为实验课程,只有北京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少数院校安排了3-7天实习w,而对于景观园林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应该适当增加实习教学。同时适宜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材缺乏,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机械式操作,影响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调查表明,一般院校“园林生态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在3~5学期开课,而园林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是“园林生态学”生态规划及工程部分教学的基础,但是这类专业课程开课时间设置在“园林生态学”之后,因此也会使“园林生态学”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产生一定的困难。

2.4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尚待完善

虽然“园林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但由于“园林生态学”课程理论体系不完善,实践应用成果较少,因此,多数院校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偏重理论,对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关注不够,而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相对更少。现在多数院校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多媒体授课,教师讲,学生听,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3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

学以致用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根本,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优化教学内容,探讨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园林生态学”教学效果。

       3.1丰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精炼教学内容,对“园林生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简化一些理论性过重的基础知识,如种群生态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删除部分内容,例如在中学阶段就有较深讲解的生态系统、个体生态学、种间关系等部分理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教材,把一些成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补充该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根据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听而不烦,学而不厌。

3.2采用适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兴趣,能更好的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探索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永远的课题园林生态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多有描述,但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笔者在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研究了案例教学、课后文献与课堂讨论、专题讲座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

3.2.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生态学案例教学也多有研究。案例教学的素材,一是来源于文献参考资料,教师需要阅读相关研究文献,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解园林植物滞尘杀菌作用时选择“上海市交通绿化带植物配置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研究”及“光华大道西沿线温江段绿化景观工程方案设计”中的植物种植规划为例;二是来源于科研项目,选择相关研究课题,结合生态学理论,从项目的立意、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讲解,注重生态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淮北地区北美红杉引种驯化技术研究”、“薰衣草引繁技术研究及旅游观光园建设”等项目主要侧重讲解植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不同立地条件对园林植物影响;“徐州地区珍稀植物调查及保护技术研究”、“淮北地区园林植物群落优化技术研究”主要侧重园林植物种群、群落的研究;“生态园规划”、“湖泊大型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等项目主要是讲解园林生态规划的相关知识。

3.2.2课后文献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基于教学相当的原则,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环节,在“园林生态学”应用部分教学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组织材料,分组制作PPT上台讲解,并组织提问、讨论。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学生不仅了解生态学在园林中的应用,而且能了解国内外最新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动态,获得较新的知识信息。如“生态因子在园林植物引种中的应用”、“园林种植设计中植物群落构建中的要素”、“园林设计中适地适树的理解”、“人工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等。

3.2.3专题讲座教学

       “园林生态学”首先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方法。而随着“园林生态学”教材的出版及理论体系的相对完善园林生态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但多不能被教材及时编人,因此安排一定的专题讲座,更有利于“园林生态学”教学内容的丰富。专题讲座可以邀请工作在园林一线的专业人士,也可以邀请本学院的教师参与,讲授内容包括研究课题、园林工程项目、学科前沿等。

   3.2.4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把课堂搬到现场,现场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现场教学,能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园林生态学”实践性强,笔者在植物生态特性、园林群落生态位理论、群落多样性、园林生态管理等教学中都安排过现场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场教学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教学现场,最好设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教学内容事先以作业的形式布置,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进行预习,现场分组讨论,教师补充讲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指导老师确定实验项目名称,要求学生查阅文献,编写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指导教师根据科学性与合理性,批改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实施期间,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就会通过相互交流、资料查阅、咨询指导老师等途径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例如“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或多种园林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质地、湿度等),研究其对植物(自选)的影响。通过这种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实习在景观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但基于本课程在教学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实习时间滞后,待其他设计类课程授课结束,综合实习时集中安排,配合其他教师,把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园林规划设计中。

4“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多年来“园林生态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善了“园林生态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而不能用、不会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4.1课程教学效果改善

“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以来,由于教学中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及实践的讲解,学生积极性提高,听课效果明显改善,对于教师留的拓展性作业能积极完成,上课发言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由于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可,重视程度增加,也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更好地准备材料,组织上课,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4.2实践应用能力提高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园林专业;产学研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青年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1401908)伴随着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起了广泛重视。如何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平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新目标,而园林专业则可以在二者之间起到良好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城市的建设中。因此,高校园林专业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成为首要任务。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能将园林知识和实际应用熟练结合[1]。毕业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园林相关知识,就职于园林绿化、景观类设计、房产类开发、旅游规划、园林苗圃等领域。针对此培养目标, 众多院校针对园林学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不断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方泛开展生产实习、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运用相关知识于实践中,为城市建设提供更优质、更理性、更环保的服务。

1现阶段高校园林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园林教学培养模式的单一性

目前,培养模式单一在多数院校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较为常见,培养模式较封闭,多采取教师讲授的模式。形成教师课堂教授知识点为主,而实践为辅的现状,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在本科教育中未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未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都与单一的培养模式有关联。并且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现有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与园林行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高校园林专业人才的供需难以达到平衡。

12专业课开设时间滞后

在多数高校的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中,呈现出一、二年级的专业课安排较少、基础课程量较大,而将大量的专业课放于三、四年级学习,专业课开设的时间滞后,这与学生的考研、就业有一定的冲突。目前园林公司招聘毕业生要求需要有实习经历或工作经历,但是较晚、较密集的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就业实践。

13高校园林专业产学研结合现状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教学、科研、生产及实践结合的有机物[2],它们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完善。高等院校提出的科学方法及前言的研究成果,都利于校企的生产情况和未来发展;校企的良性发展也会提高教学条件和完善教学方法。可是在产学研的实际合作中大部分并没有较好的达到预期目的,除规模较大或一些历史悠久的院校外,园林产业依附于院校的情况比较少见。在园林专业涉及到的校企中,多数是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综合实习的场所。部分校企在生产运营以及经营、管理方式上都有些许不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与教学结合的效果。主要表现为2方面:合作形式虽多样,但主要合作内容过于单一,校企对院系缺乏足够的调研和充足的了解,未将各自的优势资源融合到一起,盲目追求成果转化;企业生产存在局限性。高校为教学、科研服务,虽然科研成果较好,但是成果造价过高,批量生产较难。

2以产学研结合促进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21树立“产学研”为基础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园林行业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强,与多学科交叉的特点[1],这促使园林专业可与产学研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园林专业可与苗圃、房地产、公园、婚庆礼仪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在花卉树木育种、小区绿化、公园养护、插花等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问题、用人问题,也为学校提供了生产实习、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的场所,为学生就业打下牢固基础。伴随着园林“产学研”的提出、应用与回馈,部分院校对实践应用环节更加重视,对于现阶段企业的需求人才的情况,将现有的教学大纲、培养计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将应用性较强课程的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的分配比例调整。目前众多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纷纷提出要把培养综合型园林人才为主要目标,如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以此模式促进、推动、完善实践教学,培养出综合高素质园林人才。

22建立“产学研”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模式

园林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尤为突出,所以园林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侧重于建立“产学研”结合培养园林专业人才模式,为院校培养、创建新型园林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221建立多元化、多模式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理论教学需要与实践教学结合,而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实训提供了场所[3]。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教学重要组分,建立、发展多元化、多模式的实践、实训基地也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要。“产学研”结合模式,侧重于教学手段、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实践应用中有机结合,成立园林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则是学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随着城市的高速建设和发展,与园林专业相关的领域也随之广泛,对于园林知识的应用要求也有变化。园林专业较前几年的“冷门”转变为现在的“热门”。培养人才的方向由“知识型、专业型”逐渐向“能力型、素质型”过渡[1]。实践、实训基地为教师、学生、企业提供公共平台进行良好的交流和了解。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在实践、实训中升华理论知识,充分锻炼专业技能,在此过程中提高创新思想,增强团体协作意识,为输出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奠定牢固的基础。

222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园林相关企业一般顾虑到生产维护、管理的不便,施工安全与实习成本考虑,往往不愿接受学生去生产、实践环节。这与园林专业相关公司招聘时,往往要求拥有工作经验产生了矛盾。出现这种学生缺少实习实践的地方,而企业则缺少有工作经验、高素质的人才的现象,这对园林应届毕业生及企业造成很大困扰。所以,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必然趋势,可以提高教学品质,也可以培养、吸收创新型、应用型学生进入企业。所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实践共同完成。

创新型园林人才需重视2方面,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拓展训练,重点培养其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和锻炼;实践教学中,以教育创新为新导向,提高动手能力、工作能力的同时, 进而拓展学生发散思维并提升提创新力。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培养应扩大实践基地的建设, 提高高校与园林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合作。

223形成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传统的“产学研”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合作模式过于程式化,与教学结合不紧密等。部分学校园林专业根据自身情况,提出适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课堂教学积极采取CAI教学方式[4],更直观、更生动的让学生接受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提升综合技能;学校大力推广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增强其创新能力,增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将创新设计应用于实践中,培养高素质园林创新人才;园林专业学生可将毕业设计(论文)与企业中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将其生产实践出现的问题,遇到的案例作为课题经行研究,使“产学研”有利结合。这些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让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之间的关联呈现与时俱进的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既能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将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大环境,这是产学研发展的导向,产、学、研3者缺一不可。合作企业可发挥自身优势,以产养研[5],再将科研资源重返企业,增加其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人才的引进可激发企业的能动性。高校应培养在校生的协作及管理能力,为企业输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3结语

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产学研”模式越发受到关注和肯定。伴随“产学研”模式推广,园林专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被输送到社会中。有效解决了原有园林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钩,科研成果未能很好转化成生产力,学校、企业毕业生供需关系矛盾等方面,使学校、学生、企业3者呈现良性合作的关系。目前,“产学研”模式是大多数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将带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企业则是高校培养科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园林专业在“产学研”模式为培养科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5.

[2]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02):165-174.

[3]井明伦,蒋洪华.农林本科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10):69-72.

[4]惠青,邹艳.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知识整合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0,24(03):4-9.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应用型;园林专业;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9

Abstract: Through the training target, from professional post adapt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post ability, put forward by constructing a prominent occupation post ability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mprove post adaptabilit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talent quality in occupation jobs as the core such measure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garde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landscape industry.

Key words:application type;landscape architecture;occupation post;occupation ability

1 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现状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项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发展为风景园林事业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园林行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近年随着园林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众多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园林专业朝着职业能力明显的应用型专业方向发展。

然而,园林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很多学校的园林专业在工程教育方面较弱,培养出的园林人才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工程技术要求。目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满足园林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

据统计,目前我国设置园林专业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研究院有449个单位,开设的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点440多个、园林本科专业点284个。从目前情况来看,园林专业大都开办于原农业、林业方面专业具有优势的院系,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为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等以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为主的课程,使得学生主要从事具有园林绿化养护为主要职业特色的工作,不能满足园林行业对园林规划设计及工程施工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根据《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主要包括园林工程招投标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园林工程(包括园林工程施工工艺、技术,如园路铺装、水景工程、假山石的构筑、园林水电等);而园林工程养护包括植物的培育、配置、修型、植物保护等,因此园林行业具有涉及面广、职业要求高等特色,这一行业需要大量具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养护管理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目前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已不能满足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1]。

1.2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偏低,不能适应风景园林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目前,许多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力度不够大,特别是与企业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普及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的培养,从而降低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过程。教学过程中“工学结合”的力度不够大,实训课的课程不能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有些学生到毕业还没有接触到综合性的园林工程项目,导致无法适应从规划设计到施工最后到工程养护的完整园林工程项目的一系列过程,所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欠缺,导致不能适应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或者是园林工程养护等职业岗位的要求。

1.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够规范,人才培养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应用型园林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把握“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将培养职业岗位明确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人才目标,建立健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行业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许多学校在推广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案例”教学[2],园林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实践教学的涉及面还不够广泛,特别是校企合作层面仅停留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建设方面,在工程项目、教育教学环境、师资、职业标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深度融入仍有待于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仍需大力推进、深度合作[2]。否则,人才培养机制会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导致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2 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为实现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加紧培养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够从事创造性强、分工明确、岗位职业能力强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2.1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职业岗位明确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是社会的需求、行业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园林行业的蓬勃发展,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职业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因此,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发展需求可以培养能够从事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有较好的园林艺术素养的园林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人才;或者培养懂得园林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园林施工管理及监理理论知识,能创造性地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的高级应用型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人才,以及能够综合运用园林专业知识对园林绿地进行养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满足“社会行业需求,岗位要求”是应用型园林专业改革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

2.2 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及应用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给学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把学生培养成职业特色明显的实践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项目全程融入实践教学过程[3],提高园林专业人才在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绿地养护中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3 提升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方式

3.1 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过程

在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驱动下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和“企业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4],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的支撑、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是将项目放到校内“工程技术中心”运作,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作为平台,选派企业技术人员、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组建从项目初期的设计到中期的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时期所需要的专业专长的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在相应的周期内完成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会,实现“做中学”,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能够获得从事完整的园林工程项目的职业技能锻炼。

二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平台承接项目。校内建立的园林工程技术中心,一方面承接工程项目,另一方面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研究,使得项目的技术含量、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项目+工程技术中心”使得项目有平台、有环境、有师资、有标准,使学生能够持续获得工程项目的实践锻炼与科学研究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5]。

三是将学生直接派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培养高年级学生园林专业职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如高年级的“生产实习”(到设计院、园林工程公司等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广泛参与工程项目方案设计、施工组织管理、招投标工作,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等工作,为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过程如图1。

3.2 构建以园林职业岗位为目标,提升岗位适应能力的课程群的开发建设

根据学生的就业状况,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企业,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从事园林植物繁育、生产、养护的园林工程养护岗位工作。根据3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并按照国家执业资格、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园林行业规范的要求整合课程,明确各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这种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融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既要获得毕业证又要取得职业资格证),形成以“3 个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6],具体思路如图2。

3.3 构建以职业岗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以社会和行业需求、岗位(群)要求、教学诉求做为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基础、工程教育为导向,针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养护”3个职业方向所对应的岗位群的发展目标,主要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园林建造师(造价师、预算员、监理工程师)、园林工程养护管理师(植物造景师)职业方向,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及满足该工作任务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进行学习效果的持续评估,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培养[7],将“工程实践体系”贯穿于四年制的应用型园林专业的培养中,培养过程实施“4+2+1+1”的培养阶段(即4个学期进行园林专业认知训练,获得专业基本实践能力;2个学期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关课程设计及实践环节的训练,获得职业基本技能;1个学期校企联合以项目为驱动力,进行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职业能力;1个学期在校外园林企业为主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的能力和创新适应能力),通过确定不同职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过程如图3,最后培养成为岗位特色明显、职业岗位能力强、能与市场无缝对接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

4 结 语

新时期,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技能培养。通过构建与园林工作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推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把园林职业能力素质教育贯穿于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样可以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对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职业成功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是新时期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何云晓,雷平,龙艳萍.社会需求视角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析――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412-414.

[2] 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瞿志印.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8):3-5.

[4] 李俊英,周永斌,刘迪,等.园林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7):31-33.

[5] 张义勇,李艳萍,于海成.基于行业需求的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艺系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 307-7 308.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11

[关键词]园林行业 就业前景 就业壁垒 必备素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94-01

近些年,城市建设加快,许多地方进行大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另外人们生活质量大幅度地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居民住宅商品化市场化及房地产迅速发展,住宅区园林景观得到高度重视,房地产项目园林建设市场迅速扩张;一些事业单位也更加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更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旅游业的开发也大大刺激了园林绿化行业,促使更多的新兴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城市迅速崛起,这些园林景观的建设拉动了园林产业的发展。还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为园林产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关心的焦点,这样一来政府对环境问题便加大了投资力度,促进了环境和园林建设的发展拉动了园林产业。

08年北京奥运主题绿色奥运,这使得园林绿化业到了最高峰。为把绿色奥运这一理念贯彻彻底,各地设计人才纷纷献计,几年的创造改建,那些人才成功展现了自己也成就了奥运,创造了奇迹般的财富。接着上海世博会的开展又是园林行业的一大高峰。

因此此类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也因此我们这种选择园林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便很是吃香。

按照上面园林行业发展的分析,这行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有艺术细胞的可以去做景观设计;有脑力的可以去做工程项目;想研究的可以去做组织培养…不过对于以后的就业,其中肯定会有很多人不选择园林这行业。奥运世博会这两个园林产业高峰期后,已经越多的人扑在了这上面,越来越多的园林公司建成,再这样下去会不会造成这一行业的饱和,然后就是停滞不前。还有,近来由于国家的调控,房地产已不如前几年那般红火,这时候房地产的开发必定会减少,所连带的效应就是这块的园林绿化不能大肆发展。这样的前景有些令人可畏。

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关注的则是现在及以后园林这一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在这其中所面临的就业壁垒。

从市场就业环境看,毕业生供需矛盾这些年一直在加剧,每年的毕业人数以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另外“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即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

从学校本身来看,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学生在学校三年,每学期都有不同的专业课程,所涉及知识范围很广---草坪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树木学、花卉识别、园林栽培、测量以及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几乎概括了园林这一行业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在上课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理论加实践,力求把这门课学到位。每门课就那么多的时间,内容多、知识复杂,再加上学习的时候不是很用心,差不多都是掌握个皮毛,实践技术也不够熟练。这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打了折扣。所以很多人都说的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够硬。

从用人单位来看,很多单位用人标准高,追求高学历,人才消费现象愈来愈严重,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地挫伤了我们毕业生的积极性。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因此,作为大专生,同样的园林专业就业率比不过本科生。还要提到的是,对于园林这个专业,男生的需求量大于女生。

从毕业生来看,自己的就业期望和保守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这种矛盾导致一般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这些毕业生本身素质不过关,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以及适应时展的创新能力。社会的期望值与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学生要在学校的专业学习中多取得那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各种证书---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photoshop 、CAD、以及工种证等。有较强的进取精神,明白自己为何向选择这份工作;储备发展潜力,那些脑子里所掌握知识关键时候能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在所处单位能尽情挥洒;认清自己,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在努力工作同时,放宽眼界 不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为自己增加成功机率。在工作之初还要战胜那些通常所说的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如挫折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

只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够坦然地应对遇到的成功与挫折。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以及所学专业与未来工作的矛盾。满足于现状不好高骛远的同时也要放远目光不只顾眼前利益。有勇气面对将来的任何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达聪,芦丹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调查与研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16-18.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12

对于园林职称评审文件中的各项条件来说,主要就是:学历的要求、工作的要求、业绩成果、论文著作等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来说还需要考虑是处于那个等级的职称晋升评审,因为各个等级所针对的评审条件是不同的。以下是有关评审中的一些事项,仅供参考。

(一)申报人员身份专职从事园林专业技术工作,且与企业确定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凡在园林企业兼职的人员按原渠道申报,不予受理。证明材料:职称申报人员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社会保险机构出具的该企业为申报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二)转评资历条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转评(以下简称转评)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岗位变更,且变更前后的专业属不同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或同一系列不同专业岗位),重新申报评审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转评助理工程师应在园林专业岗位工作1年以上。

2.转评工程师应在园林专业岗位工作2年以上。

3.转评高级工程师应在园林专业岗位工作3年以上。

4(三)政治思想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热爱园林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四)资历条件

1.申报高级工程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有博士学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1年。

(2)有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满5年。(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满6年。

2.申报工程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有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2年。

(2)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