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02 12:39:07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1

XX年,镇党政办将继续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以增强素质水平、提高办事效率为根本,以创出更好的工作业绩为目标,认真学习,强化素质,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在新的一年里,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政办战斗力。树立学习是根本,发展是目标,进一步组织党政办全体人员抽时间加强学习,更好的领会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有关业务、法律等知识。要通过学习,更进一步地提升党政办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党政办的战斗力,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二、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本着“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业绩”的目标,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第一、做好党政办各项日常事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值班制度,做到上班时间、节假日、抗洪抢险、护林防火等期间办公室(值班室)24小时有人值班,及时准确地把上级的通知和工作要求上报镇领导并传达到各所站、有关人员中去,做到及时处理来文、来电,及时传阅通知,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同时,积极认真地做好各种会议的会议通知、会场布置等会前筹备准备工作和会后的妥善安排等,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条件,保证各种会议的顺利召开。

第二、提高文字材料撰写水平,进一步规范文秘工作。要从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文字材料撰写水平入手,全面提高文稿质量,要立足本镇实情,并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精神,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各类大型重要会议材料和其他阶段性的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典型材料等重要文稿的撰写,并一丝不苟地做好撰写、打印、分发镇党委、政府的有关文件、会议通知和上级政府、部门来文的收发、登记、传阅、归档等工作,加强档案材料的规范化管理,并做好保密工作。

第三、做好日常接待。要充分发挥党政办作为政府机关的“窗口”效能作用,坚持做到对上级来人和来访群众都能笑脸相迎,及时、热情的做好接待工作。

第四、加强机关内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水电、卫生管理,保持各办公室和政府机关大院的整洁美观;同时做好食堂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五、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做好新闻信息报道工作。新闻信息报道人员,要及时组织总结宣传我镇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好经验、好作法和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特别是要唱响我镇工作的主旋律,要通过加强新闻、信息报道,不断提高我镇的知名度,使我镇的品牌产品不断涌现出来。

三、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新的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定期考勤,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在平时接待来客等迎来送往的日常公务中,不违规违纪;要坚持原则,做好公章管理和使用,做到随叫随到、有事马上就办。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加强督查工作。要根据上级的通知要求和我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阶段性的工作安排,以及领导交办的其它重要工作事项,及时督促各单位进行贯彻落实,并按期上报督查情况,为镇党委、政府和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情况,真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2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意见》(赣发[*]1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坚持因地制宜、精简效能、权责一致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

1、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三项职能,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到“执行政策、发展经济、社会服务、维护稳定”上来。同时,建立和完善乡镇内部运行机制,积极整合资源,集中设置“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一个服务平台、一个联动中心、一个联动网络。

2、乡镇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和实名制管理。乡镇领导职数按照*年“三定”方案和乡镇换届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核定。乡镇行政事业编制按宜办字*]67号文件执行,今后5年内编制人员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有关情况要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合理调整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乡镇党政机关统一设置5个综合办公室,原则上按如下设置:党政办公室、社会治安治理办公室(增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司法所牌子)、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增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林业资源较丰富的乡镇可增挂林业办公室、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可增挂环境保护办公室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增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所、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牌子),以上机构设主任1名,可由党政班子副职兼任,副主任1—2名;保留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作为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党政机关内设机构及增挂牌子,须报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

4、规范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乡镇设置事业站所不得超过7个,原则上按如下设置:劳动就业工作站(或劳动保障事务所)、农业技术推广站、财政所、水务站、民政所、文化站、计划生育服务所等站所。其中,计划生育服务所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合署办公;财政所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县市区财政部门管理为主。县市区垂直管理的国土资源管理所、动物防疫检疫站、林业工作站维持现有体制不变。乡镇事业站所职数的配备,按以下标准执行:编制10名以上(不含10名)的配1正2副,6—10名的配1正1副,5名以下(含5名)的配1名,乡镇事业站所编制待乡镇“三定”规定审批时重新核定。

5、全面实行定编定岗、竞争上岗和事业单位人员全员聘用制。根据核定的行政事业编制数,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乡镇除科级干部外均要实行竞争上岗。乡镇事业站所人员竞聘上岗后,实行两年一聘制,并签定聘用合同。所有新上岗人员和聘用人员均要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

6、妥善分流富余人员。积极探索并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妥善分流安置乡镇机关及事业站所富余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各类临时聘用、借调人员一律予以清退,然后根据需要,每个乡镇自聘3—5名后勤服务人员,其经费由乡镇财政定额包干。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3

根据《国务院关于20*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24号)、《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试行意见》(*委办〔20*〕31号)和《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补充意见》(*委办发电〔20*〕17号)精神,结合BC市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做法和全市实际情况,现就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创新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调整乡镇布局,完善乡镇机构设置,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取向、开拓创新的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遵循市场规律,推进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合理确定乡镇区划布局和机构设置,精简人员编制,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

3、坚持稳妥有序、确保稳定的原则。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并重,既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乡镇现状,正确审视各方面的承受力,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4、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原则。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逐步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规范乡镇事权,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实现乡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1、切实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把乡镇政府工作重点从直接抓具体事务转移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政策宣传、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上来。按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结合农业税及其附加免征后的实际,确定乡镇政府主要职能为落实政策、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加强管理、提供服务,即:宣传、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稳定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提高、培育村民委员会自治能力;制定乡镇经济发展规划,营造发展环境,推广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乡村规划、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各类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产品,提供科技信息和社会救济、救助服务,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

2、依法界定县、乡事权和职能。进一步明确县(市、区)政府和乡镇政府的事权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特别是直接与乡镇工作联系密切的部门要转变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探索建立与乡镇政府职能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坚决取消各种脱离实际的“升级达标”活动,为乡镇党委、政府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把乡镇政府的工作重心引导到为农民办实事、抓服务上来。

(二)调整乡镇布局

1、适度调整乡镇布局。按照省上要求,平原和丘陵地区县(市、区)政府驻地镇和部级、省级重点镇的管辖人口一般要达到5万人左右;人口密度500人左右/平方公里、经济较发达、交通较便利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乡镇的管辖人口一般要达到3万人左右;人口密度200人左右/平方公里、经济欠发达、交通较差的盆周地区(含深丘地区)乡镇的管辖人口一般要达到1万人左右。我市除阆中市已完成乡镇布局调整工作外,其余县(区)都要参照上述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适度调整。对人口少、面积小、基础设施差、边界相邻、场镇共享、经济实力弱及长期无人流、物流、信息流和集贸市场的乡镇,原则上予以撤并;三区所属的与城区连片的乡镇,可撤销乡镇,改设为街道办事处。

2、理顺管理体制。县乡之间设置的办事处和片区工委、管委会、督导室等中间层次的机构一律撤销,已经撤销的,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办事效率。今后一律不得在县与乡镇,乡镇与村之间设置中间机构。

3、适度调整村(社区)建制。各县(市、区)可根据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社区)、组的优化整合。

(三)重新确定乡镇机构和编制

1、综合设置行政机构。

乡镇内设机构要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政府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乡镇综合办事机构原则上不超过3个:党政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政所)、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管辖人口1万人左右的乡镇设置综合办事机构2个:党政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街道办事处可增设一个社区管理办公室。乡镇人大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日常工作,由党政办或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乡镇设立人民武装部。乡镇一律不设行政执法机构。

2、重新核定乡镇行政编制。

以县(市、区)为单位,在省上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确定乡镇行政编制。原则上每个乡镇机关行政编制基数核定为12名,在此基础上,管辖人口4万人以内的部分每2000人增核编制1名,4万人至7万人之间的部分每3000人增核编制1名,7万人至11万人之间的部分每4000人增核编制1名,11万人以上的部分每5000人增核编制1名,最多不超过50名。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编制在省上核定的乡镇行政编制总额内,按人口规模相近乡镇的行政编制标准从严核定。乡镇机关行政编制在2001年省委、省政府核定的总量基础上只减不增。乡镇机关要严格按照核定的行政编制定岗定员,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证(卡)制度,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并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乡镇机关工勤人员按不超过行政编制10%核定人员控制数,人员实行聘用制,参照《*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进行管理。

3、重新核定领导职数。

严格按规定配备乡镇领导干部,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相对稳定。乡镇领导职数不能超过7名,其中正职2名,副职3至5名;1万人以下的乡镇核定领导职数5名,其中正职2名,副职3名。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乡镇领导班子可实行兼职和交叉任职。其中党委书记可兼任人大主席,人武部部长可兼任副乡镇长,原则上政府班子党员副职可任党委委员。乡镇党委除兼任政府正职的副书记外,只设1名专职副书记,不设专职副乡级党委委员。

(四)积极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

乡镇事业单位原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统一由县级主管部门行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要合理划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实行分类管理。要强化公益功能,不断探索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实现形式,确保公益性事业投入不减少,其经费主要由财政保障。要促进经营的自我发展能力,实行市场化运作。

乡镇事业单位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包括:农牧业生产中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农作物苗情监测和农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检疫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林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小型水利工程及病害水库的整治;水土保持的预防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农机安全检查和事故的预防、报告及处理;组织农机进行抗灾抢险和跨区域农机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退休人员社会保险金的发放、管理;制定年度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发展农村广播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计划生育宣传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和药具发放。

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可在市机构编制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为改革探索经验。暂不进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县(市、区),其撤销乡镇的事业单位先整体并入合并后的乡镇。各地要在20*年市编委审批的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核定的编制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超编人员要逐步分流,确保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乡镇原则上不再新设事业机构。

(五)搞好人员分流。

乡镇机关公务员通过提前退休、离职退养和调剂交流、下派到村任职等多种途径予以分流。符合《公务员法》规定条件、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提前退休的乡镇公务员,按国家规定的工资项目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的工作年限计发退休费。乡镇机关公务员辞去公职的,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3年基本工资的生活补助。工作年限满25年或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本人申请,经批准后可实行离职退养,不占行政编制,离职退养期间的待遇按本人基本工资70%至95%的标准发放。离职退养期间计算连续工龄,无违法违纪行为的可按规定调整档案工资。

乡镇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分流,参照《*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分流安置意见》、《*省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指导意见》(*委办〔20*〕30号)执行。

三、组织实施

(一)工作步骤。

按照确保稳定、顺利交接、平稳过渡、促进发展的要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1、调查研究阶段。各县(区)对辖区内乡镇的情况要进行全面调查,摸清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做好准备。

2、制定方案阶段。各县(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群众意见、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等因素,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优化方案和乡镇机构改革方案。

3、方案报批阶段。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各县(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由市民政局审核后报市政府,经市政府审议后报省政府审批。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含每个乡镇核定的编制数、领导职数等),经县(区)党委、政府审定后,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

4、组织实施阶段。各县(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和乡镇行政机构设置、领导职数核定、编制重新核定、人员公示落实到岗,在7月底前完成,为乡镇换届做好准备。

(二)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情况复杂,改革性强,市上成立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县(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

2、分工负责。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监督检查;党委组织部门要做好领导干部的调整配备和安置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全面掌握改革进度,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做好乡镇机构设置和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人事部门要做好国家公务员竞争上岗、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工作;民政部门要做好乡镇布局调整工作和村组合并的相关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快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落实公益性事业经费和人员分流经费,切实做好乡镇的清产核资、债权债务划转、化解及财务衔接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不流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研究制定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审计部门要做好乡镇资产、债权债务和离任乡镇主要领导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各涉农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要顾全大局,全力支持和配合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4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省邮政条例》,合理规划,完善布局,按照政府投入、行业监督、企业参与的基本原则,推进空白乡镇邮政所建设,全面完成我县“民生大爱行动”中的乡镇邮政所建设任务。

二、工作目标与保障措施

(一)目标任务。确保沙坪乡、太平里乡、平和乡、迎春镇、白沙圩乡、关溪乡、新华乡、城南乡、瑶岗仙镇、莽山乡、长策乡、天塘乡、东风乡、赤石乡、长村乡等15个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项目100%开工,并在2011年9月30日前全部竣工、验收、交付运营,年底顺利通过省、市考核验收。

(二)保障措施。在资金安排上,积极争取国家、省一次性定额投资补助,积极争取省邮政公司投入运营需要的相关机具设备,由县政府承担征地拆迁费用、市政配套资金和建设装修不足部分投资。工程建设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建成验收后移交县邮政企业运营。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工程享受省重点工程优惠政策。

三、职责分工

(一)县发改局。牵头组织实施全县乡镇邮政所补建工作;申报国家补助和地方配套资金,下达投资计划;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会同相关部门监督检查资金到位、项目开工、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协调组织项目招投标;监督检查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二)县邮政管理局。协助县“民生大爱行动”考核办公室开展季度自评、半年检查、年终评定工作,按规定报送项目进度情况;监督工程进度;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和验收;做好建成后的邮政所按期运营的相关工作。

(三)县财政局。及时足额拨付中央投资、省配套的政府投资资金;结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整合资金、资源;监督检查政府投资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县国土资源局。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办理土地划拨、用地报建等手续。

(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开工、施工管理、市政等有关报建手续;监督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进行工程验收。

(六)县房产管理局。负责为建成后的邮政所办理房产相关手续,费用自理。

(七)县城乡规划局。负责规划许可手续办理。

(八)县城管局。负责市政设施新、改、扩建协调及相关手续办理。

(九)各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具体承担项目的选址、建设任务,协助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四、进度安排

(一)开工准备阶段(2011年5月31日前)。由15个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按居民集中、交通便利、商业繁华、不易发生自然地质灾害事故的原则,认真选址(每个乡镇邮政所建筑面积为153平方米),选址后报县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工程施工阶段(2011年6月1日至8月31日)。由县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实地查看各补建项目选址情况,经研究同意后,由县国土资源局、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协调办理好用地、报建手续,县发改局下达投资计划和项目开工审批。此项工作在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由县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选定施工单位,县邮政管理局拟定《县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工程设计标准》交各施工单位,各相关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并确保各乡镇邮政所补建项目在8月31日前完成竣工验收、交付邮政企业。

(三)营业运营阶段(2011年9月1日至9月30日)。9月15日前,由县邮政管理局完成各补建邮政所机具设备的安装调试,同时做好申报办理营业执照、组织员工培训、邮运方案调整等营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建设的各乡镇邮政所在9月30日前全面启用运营。

(四)督查考核阶段(2011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由县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做好迎接上级年终验收、综合评定等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候选人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任副组长,县发改局副局长、县财政局副局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县邮政管理局副局长、县统计局副局长、县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县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县邮政管理局干部和全县15个相关乡镇分管“民生大爱行动”工作的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发改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全县空白乡镇邮政所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工作推进。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5

近年来,各地人口计生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扎实推进“强基提质”工程,大力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现将部分省(市)人口计生部门的做法编发如下,供各地参考。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人口计生机构队伍建设

湖南省委省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把人口计生机构编制和队伍建设作为抓好人口工作的坚强保障。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中,相关部门主动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人口计生部门积极努力争取,不断健全机构、增加编制、加强队伍。具体做法是:

一、努力健全机构

2010年省直机关单位机构改革后,省人口计生委(含协会)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0个增加到14个。具体情况是: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人口发展研究处、计划统计处、宣传教育处、科学技术处、财务资产管理处、利益导向处(本次“三定”增加)、人事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本次“三定”后增加)、协会综合处(本次“三定”增加)、协会业务指导处(本次“三定”增加)。

省人口计生委共有7个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差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计划生育研究所,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宣传中心,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计划生育药具物资站,差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培训中心,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计划生育信息中心,自收自支的副处级事业单位生殖健康服务中心。

14个市州人口计生委大都设置了10个以上科(处)室。如:长沙市设置了办公室、人事处、资产处、政策法规处、规划统计处、科学技术处、奖扶处、流管处、宣教处、监察室、机关党委、科技服务中心、药具站、协会秘书处等14个正科级单位。

122个县市区大都设置了10个以上股室,如宁乡县设置了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统计科、政法科、科技科、宣传科、流管科、奖扶科、常年调查队、药具站、计生执法局、技术服务站、协会秘书室等机构。大部分县市区计生执局(队)和计生服务站为副科级单位。

特别是在2011年开展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我们通过与省领导汇报、与相关部门单位协调、及时召开市州主任会议、委领导带队下乡督查、纳入省级重点考核指标(在省考评总分中加分)等措施,积极努力争取,促使市县两级都出台了稳定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机构的文件,明确乡镇计生办为乡镇“四个内设机构”(一般是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人口计生办)之一,计划生育服务所(中心)为“六个事业站所”之一。

二、努力增加编制

省人口计生委机关现有行政编制72个(比上次“三定”50个增加了22个),事业编制141个(上次“三定”以来增加了14个)。省人口计生委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事业编制9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省计生协会事业编制14名,流管站编制9名,研究所编制39名,宣传中心编制13名,药具站编制18名,培训中心编制21名,信息中心编制14名,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编制4名。全省乡以上人口计生系统总编制数25370个,其中行政编制人员9491个,事业编制15879个。

省编办、省人事厅、省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规范乡镇计划生育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一、二类乡镇可单独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只设综合办公室的乡镇可在综合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乡镇计划生育专干编制,应根据乡镇人口总数和地域大小、地理位置等情况配备,每个乡镇至少配备计生专干1名,总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可适当增配。计生专干应使用行政编制。乡镇原已设置计划生育服务所的可予保留,其人员编制可按:1万人以下的乡镇配备1~2名,1万人以上、2万人以下的配备2~3名,2万人以上的乡镇,可适当增配。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努力增加职数

千方百计增加委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和非领导职数。委机关有正厅级主任1名,副厅级副主任、纪检组长、党组成员7名,巡视员1名、副巡视员1名;处级领导职数26名,其中正处级领导职数12名,副处级领导职数14名;处级非领导职务21名。

省计生协会副会长(副厅实职)2名、副巡视员1名,处级领导职务5名,其中正处3名,副处2名;处级非领导职务3名。

直属事业单位,一般设置了2正2副或者1正3副。机关服务中心1正3副,流管站1正2副,研究所2正2副,宣传中心1正3副,药具站2正2副,培训中心1正3副,信息中心2正2副,生殖健康服务中心1正。

四、努力加强队伍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口计生网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1年10月,省、市、县、乡级人口计生工作人员28815人,46869名村级管理员(服务员)和40多万名村(居)民小组长承担村级人口计生工作。

一是优化文化结构。2011年,全省在编的乡级以上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共有26999人。其中本科及以上5420人,占20.07%;大专文化13418人,占49.70%;高中和中专文化7122人,占26.38%;中专以下1039人,占3.85%。与1983年比,大专以上文化的比例提高了66.1%,中专以下文化的比例降低了26.72%。

二是推进队伍职业化。推进生殖健康咨询师的培训、考试工作。建立生殖健康咨询师师资库,先后选派20人参加国家人口计生委举办的生殖健康咨询师省级师资培训。成功组织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参加两次生殖健康咨询师全国统考,共有3100多名考生参加考试。组织举办了生殖健康咨询师考前培训班。同时,与省电大合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专业学历教育。从2011年起,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新增设人口与计划生育专业(生殖健康服务方向),从2012年起,增设人口计生管理专业。对学习毕业的授予大专学历,目前,函授大专已招生97人。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12〕2号文件为契机,按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要求,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在2012年12月31日前,各乡镇全面完成“五个一”工程项目的目标任务。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各乡镇“五个一”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快项目推进力度,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县人民政府成立乡镇建设“五个一”工程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五个一”工程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五个一”工程的计划制定、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指导。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副主任、县住建局局长担任。成员为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农业局,镇和镇等13个乡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住建局,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开展乡镇建设“五个一”工程项目的日常工作。

四、工作计划和步骤

实施乡镇“五个一”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相互协作,严格按以下进度要求开展工作。

(一)确定建设项目阶段(2012年4月30日前)。各乡镇完成前期规划及编制可研报告等工作,上报县“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开始实施。

(二)项目建设前期阶段(2012年6月30日前)。各乡镇按照县政府确定的建设任务制定工程建设计划,完成项目的设计、审批等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落实好工程建设资金。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7月31日前)。各乡镇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按照工程建设计划实行全面施工。

(四)验收总结阶段(2012年12月31日前)。县“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对“五个一”工程建设完成情况进行验收总结并上报县政府。

五、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五个一”项目的建设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挂帅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根据工程建设周期长、范围广、任务量大、标准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切实把项目落实好。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7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要求,现将××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及2007年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6年工作情况

1、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

2006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为指导,结合本市实际,开展了“十、百、千”工程。(即十屯示范、百屯规划、千屯整治)。重点抓了省、地、市三级试点,其中省级一镇两村:红石镇,八道河子镇李家村、二道甸子镇新风村;一个地级试点村:常山镇清水村,我市在省市试点的基础上,扩大了试点范围,增加了9个本市级试点村:夹皮沟镇苇沙河村、桦郊乡东柳树村、永吉街道集厂子村、桦树乡平和村、苏密沟乡先锋村、公吉乡永胜村、横道河子乡文华村、红石镇鸡冠砬子村、金沙乡密胜村。

2006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8516万元,其中国家、省、地级投入3120万元,占总投入的36.7%,本市级投入659万元,占总投入的7.7%,乡镇投入1745万元,占总投入的20.5%,村集体投入88万元,占总投入的1%,农民自筹2904万元,占总投入的34.1%。共修建水泥路238.46公里,砖砌围墙48011延长米,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合计13963户,建设沼气池442个,围绕“四清”,投工投劳47440个,清理垃圾11454吨,清污泥18734吨,清路障41088延长米,清柴垛2436处。村屯美化、绿化植树31.66万株;新建村级文化室42个,新通有线电视3740户,新装电话3796户。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服务系列化的要求,全市以项目建设和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集中扶持了一批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个,总投资4.51亿元,二道甸子镇新风村的年加工6万吨糖化秸杆饲料、年出栏1500头育肥牛的金牛公司已建成并投产,现已育肥牛500头。建设了67个园区(基地),其中黄牛园区34个,优特粮园区11个,中药材园区9个,食用菌园区6个,其它类园区7个,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带动了我市五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优特粮种植面积达5161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136公顷,食用菌达1783.7万袋,黄牛饲养量达18.3万头,林蛙养殖面积达到27.64万公顷。

本着先行试点、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对全市179个行政村880个自然屯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底,逐镇、逐村、逐社建立了档案。在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标准的同时,认真开展“十、百、千”工程,即抓好12个试点村屯示范建设、100个村屯规划和880个村屯整治工作,示范和带动整体工作的扎实开展。全市12个乡镇街道分别委托××市规划设计处、蛟河市规划设计处、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目前全市完成16个村屯新农村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方案,75个屯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其中30个屯完成了现状图、地形图测绘,正在进行规划编制。

2、试点村建设推进情况

(1)经济发展方面:试点村在产业发展上都有各自的优势主导产业。优特粮552公顷、黄牛9064头、中药材409公顷、食用菌17.5万袋、林蛙9783公顷。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公吉乡永胜村、横道河子乡文华村等黄牛饲养量都在千头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八道河子镇李家村首冠苗木公司、桦郊乡江山木业、二道甸子镇新风村金牛饲料有限公司。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农业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5500公顷;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511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665公顷;农田灭鼠4460公顷;生物防螟面积1092公顷;其他新技术推广面积1771公顷。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31个,3391户,占总户数63%。转移劳动力3867人,年人均可实现劳务收入0.8万元。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共投入6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最高达到6500元,最低收入3200元,平均增长幅度18%。最高增长幅27%,最低增长幅14%。12个村集体经济积累总计392万元。

(2)社会发展方面: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入资金200万元。新建学校1个,新建村部1个,新建文化体育广场4个,新建村文化室、活动室6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农民达18003人,占应参合人数的96%。贫困人口比上年降低2.1%。

(3)人口素质方面: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农民职业技能培训905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82%。

(4)生活质量方面:投入资金915万元,改水、改厕、改厨、改圈2464户;建设沼气池325个;新通有线电视447户;新通电话355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5%。砖砌围墙26281延长米,修建水泥路32.4公里,道路硬化率达87%。村村通达到93.4%,屯屯通达到73%,巷道硬化达到87%。

(5)民主法制方面: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挑选政治思想过硬,遵纪守法,思维超前,群众基础好、威信高,敢于挑战,有一技之长能够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带头人,通过民主测评、选举进入村级“两委”班子。调整充实村“两委”班子13个。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对农民关心的集体积累、财务支出、计划生育指标、土地使用、扶贫救济等焦点问题及时开展村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对公益事业建设的专项资金使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的内容做到一事一议。通过开展“五五”普法提高了农民遵法守法自觉性,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6)资源环境方面:围绕“四清”农民投工投劳7968个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清垃圾4762吨,清污泥6629吨,清路障7372延长米,清柴垛349处,村美化、绿化植树8.5万株。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7)其他方面:按照吉新农村办[2006]8号文件要求,全市12个试点村委托××市规划设计处进行规划编制。现已全部完成,其中省级试点村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八道河子镇李家村的规划已上报到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规划处。

2006年,省市下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共计210万元。其中:省级试点红石镇100万元、省级试点村二道甸子新风村50万元省级试点八道河子李家村50万元、地级试点常山镇10万元,全部用于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编制。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相关市级领导为副组长,农业、财政、建设、水利等42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市市直相关部门新农村建设责任分工表》、《××市市直相关部门2006年度新农村建设计划表》等系列文件,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做了具体安排。二是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市编委以桦编制[2006]73号文件核定了7个事业编制,专门组建了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是全省第二个实现定岗、定职、定编市。各乡镇同时按要求也相应地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实现办公网络化。三是引导农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使农民积极、主动、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四是加大了督查力度。全年由两办督查室对新农村建设情况督查四次。同时对各试点村镇工作进度情况定期实行“半月报”调度制度,及时准确掌握试点村镇新农村建设动态。

2、搞好学习培训和宣传发动

一是学习引导。06年4月下旬,由我市市委书记朱淳、市委宣传部长孙全仁为团长,市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各乡镇党委书记和全市12个试点村党支部书记37人参加组成新农村建设考察团,赴江西、河北、山东、辽宁等4省11县(市)21个考察点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学习,考察团成员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宝贵的先进经验。二是聘请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开展多种形式培训班,提高三级基层干部,督查员、指导员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全市共举办各级干部、农民培训班27次,培训3万余人次。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通讯》等新闻媒体开设新农村建设专题专栏,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创办《××市新农村建设简报》,编制印发宣传标语,积极宣传国家、省市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时介绍、总结、刊发试点村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已出刊20期。

3、全面调研,科学规划

按照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新农村办[2006]8号文件“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通知”的精神,首先,我们对全市12个乡镇(街道)179个村880个自然屯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摸底,建立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其次,从实际出发,制定村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各乡镇、街道分别委托××市城建局规划设计处、蛟河市规划设计处、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已完成了两个乡镇、16个村屯新农村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制定,有75个屯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有30个屯完成了现状图、地形图测绘,正在进行规划编制。

4、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

年初,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制定并下发了《××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市2006年农民增收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发展生产,促农增收给予政策扶持,市政府拿出300万元专门扶持产业发展。各乡镇和各部门也相应地落实了一些扶持政策。夹皮沟镇党委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认真领会贯彻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0余万元用于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提前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八道河子镇筹措资金30万元用于李家村苗木产业发展,目前该村已发展苗木60公顷,年内可创产值48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量的54.73%。市农业局以“阳光工程”为依托,先后成立市农广校、市农机校、市就业培训中心、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新春美容美发等五个劳动力培训基地,大力培育知识型、创业型、守法型、文明型农民,2006年,通过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年”活动,目前已转移劳动力1,1045人。

5、争取支持,搞好帮扶

一方面,我们经常向省和吉林市包扶部门请示汇报工作,积极主动争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2006年,按照省和吉林市的安排,由吉林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吉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北华大学,吉林市委办公室、吉林市文化局等单位和部门分别包扶我市红石镇、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八道河子镇李家村、常山镇清水村。帮扶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科学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深入到所帮扶村镇,对帮扶对象进行资金和物资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689万元。其中省、地级帮扶单位30万元,本市级帮扶单位659万元。省国资委为××市提供28套沼气池模具,价值20万元。吉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华大学发挥自身在信息、科研和技术等方面优势,多次深入帮扶村镇进行科技培训,普及科技知识,为农民在养殖、种植等方面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6、突出重点,典型引路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注重从村镇实际出发,因村而异、突出特色,在全市范围内以发展产业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容镇貌,以村屯环境整治净化美化家园为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二道甸子镇新风村依托本村资源优势,引进新建了金牛饲料养殖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现已投产。金牛饲料养殖有限公司的建成,带动了新风村黄牛产业向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金沙乡密胜村结合本村实际,建立健全提高农民素质的长效保障机制,先后投入资金9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民文化活动室,购进文化活动器材和相关影音资料。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在沼气池建设上我们注重以典型引导,先后两次组织全市各乡镇领导和村书记到公主岭市学习沼气建设经验,在苏密沟乡先锋村进行“一池三改”沼气建设试点,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全村70户农户中建成了沼气池70个,并投入使用。市政府两次在先锋村召开全市能源建设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沼气建设进程。

四、2007年工作安排及进展情况

1、抓好调研,明确任务。3月12日-14日,副市长陈辉带领市政府办、农业局、牧业局、财政局等14个涉农部门主要领导深入各乡镇、街判处道,对2007年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等工作进行调研,理清了思路,明确了2007年的重点工作,为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明确了新农村试点村镇。在巩固完善2006年1个省级试点镇和2个省级、1个地级、9个本市级计1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同时,按照市政府的要求,2007年扩大试点范围,各乡镇(街道)重新落实了一个试点村,试点村总数达到了24个。同时按照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我市初步确定了夹皮沟镇、金沙乡密胜村、横道河子乡荒山村为2007年省级试点镇村,月末前将有关材料报送到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

2、搞好规划和合村并屯工作。一是村屯规划。07年计划编制完成11个乡镇和50个村的三个规划和一个方案(乡镇、村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试点镇村新农村建设方案)。同时,每个乡镇要抓好1个合村并屯的试点,要求各乡镇要首先拿出合村并屯规划,经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现有的乡镇已着手落实。

3、抓好沿路村屯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计划从2007年6月到9月,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公路沿线59个村、119个屯开展一次以“四清”、“五改”、“五建”(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青黄贮窖、建无公害示范基地、建现代文明家庭、建生态村屯)为整治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进行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使试点村镇和省市沿线村分别屯达到水泥道路巷巷通,自来水改造户户通,沼气池、青黄贮窖、畜禽圈舍家家建,“四旁”(宅旁、村旁、水旁、路旁)达到绿化美化,村屯环境卫生整治达到净化的新农村建设标准。

4、集中力量,发展“一村一品”。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依托本村实际和产业发展基础,推进实施“一村一品”,集中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项目等优势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业支撑。2007年全市实现“一村一品”的村要达到39个。全市已落实一村一品的村个,涉及到中药材、黄牛、食用菌、优特粮等个产业。

5、加大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通讯、××市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程度,增强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8

一、村建所人员职数

二、村建所人员及工资来源

1、各乡镇村建所人员从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现有的村建员中调剂13人(其中新城镇2人、池江镇2人,青龙镇、黄龙镇、南安镇、樟斗镇、左拔镇、吉村镇、浮江乡、内良乡、河洞乡各1人),不足人员从乡镇干部中调剂、从州农校定向培养的村镇规划专业毕业生中逐年解决到位。

2、从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调剂到各乡镇村建所的13人其身份不变,人员工资由各乡镇发放,执行原来的工资标准,县财政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拨付至乡镇,不足部分由乡镇自行解决。

三、村建所工作职责

1、村建所实行乡镇政府和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双重领导,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进行业务指导,并以委托方式赋予执法权。

2、负责宣传、贯彻村镇规划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级有关村镇规划建设的文件精神。

3、负责辖区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4、负责村镇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许可审批的受理、初审、报批和证件的发放工作。

5、负责村镇建筑工匠管理,具体做好乡镇村镇民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建筑工匠培训和发证。

6、负责做好环卫所和乡(镇)、村(点)两级保洁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做好农村清洁工程各项工作。

7、负责做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8、负责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档案和统计管理工作。

9、开展村镇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

10、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相关工作。

四、实施时间

1、8月1日前,各乡镇组建好新的隶属于乡镇政府的村建所,落实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管理制度。

2、8月10日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现有的村建员中调剂解决好13人,并封存原村建所公章;8月10日起,乡镇村建所启用新公章并挂牌,并按乡镇村建所的工作职责开展各项工作。

3、各乡镇对所管辖的每个行政村指定一名村委会成员任兼职规划协管员,并于8月10日前报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备案。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部长同志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同志任副组长,县新村办、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编委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组建乡镇村建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并由乡镇长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的组建工作。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9

一、指导思想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乡村一体化管理”),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卫生服务功能,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卫生服务差距,对于进一步巩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我市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就要是在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按照卫生部、省及市业务部门的要求,逐步理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关系,明确两者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责、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有序的新机制。

二、工作目标

以行政村为单位,规范、稳妥地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在全市探索市、乡二无治理模式的有效形式,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为我市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方便、价廉、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医改工作带来的惠民成果,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目标的实现。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村卫生所的公益性,增进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和效率。

2、坚持实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优化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为主导,健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

3、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骤推进,逐步实现全面整合。

4、坚持院办院管为主体,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综合管理和业务指导。

5、坚持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全面推进,中西医相结合。

6、坚持探索村办乡管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村卫生所健康发展。

四、目标任务

(一)建立健全村级卫生网。

1.规划。严格按照我市村卫生所设置规划,以方便群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为原则设置村卫生所。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有1所村卫生所,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所;对村型较大、人口较多,自然村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在距村卫生所较远(1公里以上)、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屯设村卫生室。村卫生所和村卫生室同属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

2、房屋。村卫生所房屋鼓励争取政府支持、集体租赁和村医集体购买。其房屋面积和基本装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合理规划和配备,其中,村级卫生所(室)业务用房面积原则上不少于60平方米,有独立分开的预防保健室、诊察室、治疗室、处置室和药房。

3、设备。至少拥有以下基本设备: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身高体重计、诊察床、诊察桌、出诊箱、药品柜、输液器材、换药器材、紫外线灯、污物筒、资料柜、电话、简易高压灭菌设备、灭火器、观察床、输液椅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有条件的应配置电脑、电视、心电图机、氧气瓶等;设有健康宣传栏或宣传窗。

4、标识。全市村卫生所实行统一标识,印章。

5、布局。要做到结构合理,环境整洁,物品、器械放置有序到位,相应制度、图表上墙公示,要在醒目位置张贴便民措施或服务公约、服务电话及投诉电话、常用医疗收费标准和注射药品配伍禁忌表。

(二)实行“七统一,两独立”。

“七统一”即:在行政、人员、业务、财务、药品、工资、绩效考核等七个方面加强规范管理;“两独立”即:村卫生所(室)实行法律责任和财务核算独立。

1、行政管理。

(1)市卫生局管理职责。市卫生局统一领导全市乡村一体化工作,制定出台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乡村医生工作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

(2)乡镇卫生院管理职责。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本乡镇卫生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对村卫生所(室)实行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聘任村卫生所(室)长,聘期一年,实行目标管理。乡镇卫生院协助卫生局打击和取缔本辖区内无证行医、乡村医生所外行医等非法行医行为。

2、业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安排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加强对村卫生所(室)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2)乡镇卫生院要带领和指导村卫生所转变服务模式,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组织医务人员实行上门服务和主动服务,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

(3)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要为农村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4)要严格加强乡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卫生机构的门诊登记、处方书写、药品使用等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规范。

(三)财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监督。

(1)市卫生局职责。要加强对乡镇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财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收支审计。

(2)乡镇卫生院职责。统一管理各村卫生所(室)的业务收入、社会保障和固定资产,实行“村财乡管村用”。设立村卫生所(室)总帐和分帐,对各个村卫生所(室)的财产、物资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药品调拨和业务收支帐册。公开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其价格和药品价格,对各村卫生所(室)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收据,做到收费价格公开,票据齐全。

(3)村卫生所职责。自觉接受乡镇卫生院财务监管。财务实行独立核算。从业务收入中统一提取卫生事业发展统筹资金,用于支出村卫生所(室)的房屋租赁、办公用品、取暖费、水电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

(四)药品管理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集中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双轨制。村卫生所(室)定期向乡镇卫生院报送药品采购计划,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禁止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村卫生所(室)要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验收记录,不得擅自扩大用药范围,要按照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的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基本药物,严格控制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对于不认真执行规定药品销售私自加价的,一经发现,进行处罚;乡村医生不得私自进购药品,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并按相关法规严肃查处外,同时取消其乡村医生聘用资格。

(五)工资管理

乡镇卫生院统一核算、管理和发放乡村医生工资,乡村医生工资由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补助和诊疗活动收入三部分组成。

公共卫生服务性收入,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完成情况、个人的工作能力、业务技术水平、兼顾绩效考核取得;基本药物补助按销售额比例补到人头;诊疗活动收入根据村卫生所(室)诊疗次数获得相应比例的一般诊疗费。此外还包括中医药收入等其它收入。乡镇卫生院统筹本乡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用于支付乡村医生工资和村卫生所(室)业务支出。

乡村医生业务收入利润提取比例(第一次统筹),乡村医生取得的月收入低于300元的不参加统筹。

当月利润(元)提取利润比例(%)业务收入工资发放(%)

低于(含)300不参加利润提取全额发放

301—500595

501—1000694

1001—2000793

2001—3000892

3001以上991

村卫生所诊疗活动的利润提取统筹后,所取得的利润达到一定金额后进行第二次统筹,工资达到2500—3500元/月的按2%统筹,达到3501—4500元/月的按3%统筹,超过4501元/月的按4%统筹(不含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收入)。

乡村医生业务收入二次统筹比例(第二次统筹):

业务收入按比例提取后利润达到(元)统筹比例

2500—35002%

3501—45003%

4501以上4%

(六)人员管理

按照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按所辖常住人口的1‰—1.5‰配备,服务人口多的村卫生所(室)可适当增加乡村医生配置。

(1)乡村医生应接受乡镇卫生院统一安排,全部进入村卫生所(室)执业,私自执业者一律取缔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2)乡镇卫生院可根据需要调配乡村医生到卫生院或村医生所(室)工作。在本辖区内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方可调配聘用到卫生院工作,并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限为一年。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乡村医生可在本乡镇本村级医疗机构调配使用。

(3)乡镇卫生院建立乡村医生人事档案,对其聘用、考核、奖惩等情况建档管理。聘用人员报卫生局审核备案后,统一办理注册或变更注册手续。

(4)禁止一人办所。对于夫妻或父子(女)同所的必须三人或三人以上同时执业。

(5)乡村医生聘期届满经考核合格者可继续聘任,不合格者予以解聘。对于未完成本年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乡村医生,不予参与年度考核和下年度聘用。

(七)目标考核管理

(1)卫生局职责。负责对乡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组织实施工作进行考核。制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绩效考核办法。组织实施村卫生所(室)从业人员培训和年度考核。

(2)乡镇卫生院职责。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室)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1、公共卫生服务指标的完成情况;2、村卫生所的医疗服务质量;3、村卫生所的内部管理;4、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情况;5、群众的满意度。考核评分办法按卫生局制定的《乡村医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执行。

(3)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和工作经费。在卫生院工作的乡村医生参照卫生院职工绩效考核,享受与卫生院职工同等工资、待遇和福利。

(八)两独立:即村卫生所(室)法律责任和财务核算独立。

1、法律责任独立。村卫生所(室)均为独立法人,其法人代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村卫生所(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展诊疗及其他活动时,产生的风险和责任自行承担。

2、财务核算独立。村卫生所(室)的业务开展实行财务独立核实,统一分配,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

五、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对全市村卫生所(室)进行排查,核实在岗乡村医生人数。

2、统一规划。根据全市实际,综合统筹乡村一体化工作布局,重新核发村卫生所(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确定乡村医生执业地点。

3、实质运作。对村卫生所(室)进行整合,对村卫生所(室)现有资产进行盘点,确认,出台考核和奖惩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履行有关人员聘用手续。

4、总结验收。重点考核工作落实进度、管理制度执行、卫生服务开展、药品采购使用、技术人员执业等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市打标立样,予以推广。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10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单县共辖22个乡镇(办事处),617个行政村,2480个自然村,总人口11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51万人,耕地面积11.2万hm2。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20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77元。

单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质构造复杂,浅层地下水咸淡水交错分布,能够开采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浅层淡水。地下水苦咸、含氟量高,存在严重饮水安全问题。为彻底摆脱苦咸水的困扰,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饮水安全工作的“四个转变”:在工作目标上必须由喝“方便水”转变为喝“安全水”。所有供水工程要建立完备的供水水质档案,供水企业要保证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后再供水。在水源选择上必须由地下水转变为地表水。以优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走利用水库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的路子。在规划思路上必须由行政区划为主转变为供水区域为主。新一轮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编制要本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界限,以水库水源地作为规划的基点,形成以水库水源地为中心的饮水安全项目规划。在工作重心上必须由进度质量并重转变为质量优先兼顾进度。坚决杜绝以前的“先通水后改造”的旧思路,在饮水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质量优先、兼顾进度。

为告别单县人民群众长期饮用不健康的苦咸水历史,彻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结合目前供水工程建设情况,单县饮水安全总体规划把单县划分为3个区,每个区为一独立水网。月亮湾水库净水厂解决高老家乡、郭村镇、曹庄乡、浮岗北部、莱河镇5个乡镇,368个自然村,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浮岗水库净水厂解决浮岗南部、高韦庄镇、黄岗镇、龙王庙南部、杨楼镇、蔡堂镇6个乡镇,473个自然村,2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区净水厂解决南城办事处、北城办事处、园艺办事处、东城办事处、谢集乡、李田楼乡、龙王庙镇(北部)李新庄镇、徐寨镇、时楼镇、张集镇、终兴镇、朱集镇13个乡镇办事处,1639个自然村,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3个区域均以黄河水为水源,利用项目区处在山东省境内黄河上游之优势,利用黄河水进行补源,通过引水调蓄,单县浮岗水库及月亮湾水库库容完全能够满足供水需要,供水保证率可以达到95%以上。净水厂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即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出厂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到2015年底,将全面完成水库、水厂、均压均流站、管网建设,单县饮水安全局面将要全面打开,饮水安全形势前景光明。

根据目前状况,单县水务局深入研究分析城乡一体化管理总体思路,坚持做到建管并行、建管并重,制订了单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方案,为饮水工程长期高效运行做好准备。

单县水务局所属事业单位――单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公室成立单县上善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性质为国有,对县域范围内的水源、水厂、管网、现有供水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公司设董事会、监事会、下设10个科室,化验室6人,财务科3人,微机监控室4人,工程技术管理科6人,安监科5人,办公室4人,净水车间20人,污水处理车间4人,水费征收办公室16人,管道抢修队12人,(公布24h抢修电话)负责从浮岗水库及月亮湾水库到每个乡镇均压均流站,24h轮流值班,实时监控管道有无漏水、管道破裂和其他险情。

按市场化运作模式,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现有供水管理单位与本公司关系供水中心成立水费征收办公室,分片负责水费征收。计划在水库的每个均压均流站设一个征收点,滩区每处供水工程设一个征收点,每个点2人。城区收到小区,乡镇收到每个乡镇的总表,由乡镇明确一名副书记或副镇长管理全镇的自来水工作,组建用水管理队伍,负责管道维修和水费征收。水费统一收缴到供水中心水费征收办公室,水费征收办公室上缴财务科。

现有供水管理单位纳入供水公司统一管理,原管理的用水户仍由其管理,其收取的水费统一上交公司,公司返还一定的管理费,用于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日常维修费。

城市自来水公司与供水厂签订供水合同,其人员、资产及管理不变,自负盈亏,单独核算。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11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发展目标

社区建设在我区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为此,区人民政府坚持“面向社区,服务居民”的原则,突出体制创新、突出特色模式、突出功能提升,形成了社区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1、认真分析研究我区社区的特点和现状,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思路。城镇社区与中心城区的社区,既有许多共同点,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社区的基本情况、集镇的区域优势、经济规模、建成面积、人文环境、办公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针对这些特点和现状,我们通过反复讨论研究,确定了如下工作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区居委会组织法》和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从建立和完善社区的体制机制入手,着力解决社区的办公用房和社区群干的生活待遇,先打基础,构建平台,然后以创建为手段,抓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力争三年内完成等级社区达标和“883行动计划”达标创建任务,提升全区社区整体建设水平。

2、正确面对困难和问题,明确工作重点。城镇社区一般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陂区相继完成撤县建区、撤镇设街、撤乡设居工作,我区大部分社区始建于最近几年,有5个社区是新建的,有11个社区是村改居。。虽然城镇社区的雏形初步形成,但作为市辖郊区的工作重点在农村。社区建设之初,我们面临着社区群干队伍新,生活待遇差,办公设施、经费严重不足,社区认识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城镇社区建设的发展。为了进一步理清思路,统筹兼顾地解决社区面临的困难问题,我们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6大工作重点:一是广泛深入宣传,灌输社区理念,营造人人关心、支持社区的良好氛围。二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努力把县、镇、村体制转变到区、街、居体制上来。三是研究探索适应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四是利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选准建设好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五是下大力气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和成员的生活待遇。六是狠抓创建达标,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我们紧紧围绕这6大工作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克难奋进,自我加压,取得了初步成效。

3、认清形势和任务,制定工作目标。社区建设从1999年全国在26个大中城市进行试点到2000年中央两办文件出台,标志着社区建设在全国普遍展开。武汉市在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变职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被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2002年,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了新一轮社区建设的三年规划,即“883行动计划”,明确地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达到的标准。目前,全市各区贯彻实施“883行动计划”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同时,还应该看到,随着城镇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差距逐步缩小,这些都为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内外条件。为此,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我们的目标是:二年打好基础,三年抓好创建,力争2005年完成全区43个社区等级社区达标和区政府所在地11个社区和武湖4个、开发区1个社区按照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的创建达标。具体步骤是:第一步,2003年以前抓好社区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体制和机制,构建社区基础平台。第二步,2003-2004年全区43个社区完成等级居委会达标创建,其中市一级居委会达到80%。第三步,2004-2005年区政府所在地前川街11个社区和武湖4个、开发区1个社区完成“883行动计划”创建达标。

(二)打好基础,构建平台,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2000年底,我们先后进行了社区划分、组织重构、建章建制等方面的工作。乡镇规模调整后,为了加强社区对撤并乡镇所在地集镇的管理和建设,我们在前川街抓了试点,在对社区的管辖范围、服务对象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又重新设立了党总支;增选了社区居委会成员,由乡镇体制改革分流干部中充实干部到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负责协调联络驻社区站所、企事业单位参与集镇管理和建设。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城镇社区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探索出了一条撤并乡镇集镇新型管理模式;不仅使被撤乡镇国有集体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而且继续保持了集镇的繁荣与稳定。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新体制。以乡镇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加强撤并乡镇(街)政府(办事处)所在地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试点工作取得了成功经验。为了加强集镇的管理和建设,我们一方面争取乡镇政府支持,把原乡镇留下的办公楼和企业资产交给社区管理使用外,还把城镇集市管理、市容、环卫管理的职责职能交给社区。另一方面,从健全社区组织体系、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经济、规范社区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了集镇型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乡镇体制改革成果。

2、完善机制。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简政放权,将政府的有关社会职能逐步向社区剥离,该转变的职能,彻底转变,该下放的权利,完全下放。为此,区委、区政府多次下文,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三得各自职责及相互关系,明确了社区居委会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让社区有序开展工作,我们还对社区各种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职能作用予以界定,并以图表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同时,区还专门制定下发了《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重新修订和制定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等各种组织和书记、主任等各成员的24种职责制度,规定了工作程序,统一印制了24种1000余份规章、职责、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墙,职责公开,成员张榜,服务挂牌,统一规范。

3、解决难点。社区建设之初,我区社区一半以上没有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相当简陋。我们把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这个“老大难”问题,作为推进社区建设和重要基础和前提。区、乡镇街加大投资力度,想方设法改善社区办公环境和条件。一是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区政府专门制定下发文件,将撤销乡镇街的房产和办公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社区管理使用,基本解决了撤销乡镇集镇社区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二是投资新建、购买、改扩建社区办公用房。前川街多方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基本解决了所属社区的办公用房,更新了办公设施。三是采取赞助和共建方式解决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如区民政局为帮助龙潭社区“883行动计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标,无偿提供200平方米的办公楼给居委会办公;前川街千方百计落实社区办公、服务、活动室(站、所)等用房面积,仅今年来扩建和新建了257平方米。近几年来,全区共投入资金5500多万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居委会的各种办公、服务、活动室(站、所)等室内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为3723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达86.6平方米。其中,1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16个。建筑面积最小的40平方米,最大的280平方米。并相应配齐“五室”(两委会办公室、警务室、书画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四机”(电视机、dvd机、计算机、打印机)、“三站”(社区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劳动就业服务站)、“两校”(市民学校、老年学校)、“一场所”(室外健身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

4、突出重点。我们把解决社区群干的生活待遇和办公经费作为推进社区建设工作打基础、建平台的重点、多方筹集资金,为社区排忧解难。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对策,将社区群干的生活补贴和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对前川11个社区内工作者人均补贴生活费6000元,每个社区补助办公经费1万元,其它各街乡镇每年由区财政对社区主要负责人补贴生活费6000元,每个社区补助办公经费5000元。目前区劳动局正在研究解决社区干部“两保”问题。二是实行“费随事转”,在《中共黄陂区委、黄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中确定了9条措施。区计生委、民政局、城管局、卫生局、劳动局、烟草专卖局每年都为每个社区拿出了一定的工作经费。三是各街乡镇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将集镇的市容、环卫、集市、零售商品税收征缴等工作提供给社区管理和运作,扩大社区经济来源。通过以上办法和措施,为社区建设打下了良好组织和物质基础,为推动社区不断深入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三)着力创建,突出特色,努力提升城镇社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以实现“883行动计划”为目标,以等级社区居委会创建达标为手段,以建设不同类型的社区为特色,不断提升城镇社区的整体建设水平。主要做到“三个结合”。

1、把社区建设与黄陂实际相结合。我们把全区43个社区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抓了一个示范样板,力求突出特色,推动社区建设整体上档次、上水平。一是建设街道型社区。主要指区政府所在地前川街的11个社区。这种类型的社区,重点是抓好社区环境整治和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使每个社区有社区警务室、社区服务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环卫站,社区就业服务站、社区安保服务队和社区服务计算机信息网络。把区政府所在地的社区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治安良好、关系和谐的一流社区。二是建设集镇型社区。对乡镇所在地集镇和撤乡镇(街)原政府(办事处)所在地社区,在进一步抓好社区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社区经济。区、乡镇政府将承担的一些社会职能逐步转移给社区,下放权利,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让社区参与集镇的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广泛开展社区服务,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把集镇社区建设成为富裕、安定、和谐而富有活力的“堡垒”社区。三是建设农民新村型社区。在经济开发区和城镇周边,农民土地被征用集体迁建后,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规划新村。在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社区自治组织承担社会保障、新村管理、小区治安、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研究探索“村改居”和“村居合一”的方法和路子,引导农民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文化素养的转变,通过社区建设,为农民转为居民、农村转为城镇、农业转为其它行业架起一座桥梁,把农民新村型社区建设成为具有黄陂特色的新型社区。四是建设开发小区型社区。我们在学习借鉴百步亭、常青花园等典型社区创建经验同进,与小区单位(如二八八社区)联合制定实施计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在抓组织制度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体系,规范物业管理,使社区自治组织和各种服务组织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协调配合,服务居民。把开发小区型社区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具备各种功能的现代化社区。

乡镇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12

为认真贯彻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解决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问题的意见》,切实做好解决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问题的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各级专项资金的安排落实

1、据统计,全市182个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需要新建的有66个,需要改建或扩建的有39个,力争在今明两年内基本解决,其中20**年解决三分之一左右。对解决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问题所需资金,采取以县(区)财政为主,市里补一点,结对部门帮一点、乡镇(街道)筹一点的办法加以落实。

2、各县(区)和乡镇(街道)根据市里下达的渔农村新型社区补助标准,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掌握无办公场所渔农村新型社区的底数,在此基础上,制订总体解决规划、实施计划,以及具体解决方案。县(区)委组织部、财政局要与乡镇(街道)党委书记签订责任状。同时,乡镇(街道)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实行包干。对每个需要新建和改造办公场所的新型社区,乡镇(街道)都要有具体责任人。

3、乡镇(街道)要对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帐核算,各级财政补助款和其它渠道筹集的资金统一纳入专帐核算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4、县(区)财政要安排落实专项资金。各县(区)今年计划解决的新型社区数、专项资金(地方财政安排和其它渠道筹集的资金)落实情况,填报地方配套资金安排承诺表,经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财政局长联合签字后,上报市委组织部和市财政局。

5、各县(区)结合实际,安排落实相应的补助经费,并及时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同时督促各乡镇(街道)按照市委规定和要求,切实解决好办公场所问题。

6、各县(区)计划解决的渔农村新型社区数、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及补助资金安排情况,统一汇总后,上报市委组织部和市财政局。今年批准开工的项目,力争年内完工。

7、市委组织部和市财政局根据各地上报的计划数及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将市财政补助资金直接下达到县(区),再由县区负责将省、市补助资金及配套资金下拨到乡镇(街道)专户。乡镇(街道)负责管好用好资金,解决好渔农村新型社区基本办公场所。

二、关于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问题的配套工作

各县(区)国土、建设、教育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相关配套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建设用地上,要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农转用指标可在当年度下达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额度中统筹安排。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政府部门的各类规费,给予全免。

要充分利用村集体的闲置房屋、学校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乡镇及有关站所等单位的弃用公房等,涉及到利用学校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的,教育等产权单位要给予大力支持。

三、关于对解决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工作的检查验收

对解决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问题的具体实施情况,要进行全过程监督。市里视情组织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县(区)要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和抽查。办公场所建设完工后,县(区)委组织部要牵头组织力量进行检查验收。年底,市里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总结通报。对工作先进的县(区)给予以奖代补资金。

四、切实加强领导,保质保量地解决好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问题。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县(区)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的具体措施,作为乡镇(街道)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具体检验,作为“先锋工程”“五好”乡镇(街道)党委和“五好”社区党组织评比的重要内容。县(区)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包干到乡镇(街道)。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市里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市纪委、市“暖、促”办、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建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共同配合,并专门成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协调组,设在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

各地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对弄虚作假、挪用资金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要严惩不贷。要设立解决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的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用好资金,建好办公场所。市里的举报电话:2282989。

为推动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问题的解决,市里建立月报制度。各地要将解决渔农村新型社区办公场所问题的立项、开工、完成等情况,每月底向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协调组上报工作进度表。

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市委组织部

**市“暖人心、促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

**市教育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