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

时间:2022-12-27 11:45:17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1

【关健词】培养 兴趣 审美 评价 鉴赏能力

所谓鉴赏:即欣赏、鉴定之意,是人对“音乐语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那么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音乐欣赏水平和对音乐评价能力两个方面的提升。下面笔者通过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对有助于中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一些浅见。

1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一切学习活动都注定事倍功半。针对目前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有着强大影响力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不妨来个“顺水推舟”,对课本之外的流行音乐有选择性地引入欣赏课当中,以鲜明的时代感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贴近日常生活、表达朴素的人生哲理、直白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共鸣。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1.1正视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

有些音乐教教师常常只奉高雅音乐为经典,把一切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视其为“洪水猛兽”,却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时代感和多样性。高雅音乐严肃理性有余而通俗活泼不足,对于生活经历少的学生来说情感上不容易产生共鸣。而一些流行音乐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它更真实直接的表达了人的感情,能激起听者的共鸣,正好填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空隙,受到学生欢迎也就水到渠成。

1.2引入适合的流行音乐促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要“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这给我们的流行音乐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流行音乐只要内容健康向上,并能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那么在欣赏课中选录给学生们欣赏并展开讨论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升音乐学习材料的多样化有莫大好处。再加以老师的正确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欣赏音乐的美感,感受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2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能力的核心就是感知音乐所表现的美的能力,即音乐审美能力。而音乐知识技能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前提保证。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一定或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审美就无从谈起。正如艺术教育理论家郭声健先生所说的:“如果学生听到一段音乐之后不知所云,不能联想、想像、触动,那原因之一就是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新课标给人的表面印象是降低了对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但笔者的理解是新课标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是要求我们放弃进行那些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以及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的做法,转而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通过主动地探寻、领悟、体验,真正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

通过将音乐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关注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逐渐有了细微的辨别能力,对节奏、旋律、和声、肢体、力度、速度等音乐形式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随着音乐听觉培养的加强进一点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精细、敏锐的感觉与反应,学生更容易地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就正如一句广告词所形容的:“往上一小步,都有新高度”。

3通过欣赏渗透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音乐评价的能力

学生对音乐的评价是在学生心目中对音乐审美价值的衡量,培养学生的音乐评价能力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另一重要分支。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自主评价能力,就会发现不了音乐中美的特征,不能判断雅与俗,不能认识到音乐内容中的积极的、进步的一面。造成无法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势必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体会不到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更无法理解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那些在现代商业利益驱使下,只为了满足感性刺激和发泄需求的文化糟粕就会比优秀音乐作品容易侵占学生们的视听空间,又反过来左右学生的音乐审美观。所以作为音乐教师,与其去阻止学生去接触这些商业文化,还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自己学会欣赏和分辨音乐,提高对垃圾音乐文化的“免疫力”。

3.1评价标准

判断音乐美与丑、善与恶的评价标准:(1)韵律的美与丑,表现为通过运用节奏、音高、调式等综合手段,能否集中表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能否给人以愉悦感。(2)歌词美与丑,表现为歌词的表现形象、意境是美还是低俗,是否有文学价值。(3)演绎情感的美与丑,表现为在配器方面、演唱者的个性方面是否得体。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2

关键词:兴趣提高;高中生;能力鉴赏 

        1.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开始 

        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去认识、掌握和参与的心理倾向。音乐兴趣的培养是推动学校音乐活动的动力,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中,我首先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这一关键问题入手。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我对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基本知识以及学习乐器等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兴趣爱好一项中,百分之百的学生喜爱通俗音乐、流行歌曲;在音乐基本知识一项中,我选了七首较为大家熟悉的中国歌(乐)曲进行听辨测试,让学生辨别曲名及作者,结果高一年级的学生竟无一人全部答对。其中答对四首曲目的仅占学生总人数的34%。 

        兴趣调查告诉我们,当今中学生对通俗音乐、流行歌曲情有独钟。对此我没有采取禁止、遏制等简单做法,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利用每堂音乐鉴赏课最后的五至十分钟,推荐一首她们喜爱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播放给大家听,并让学生对歌曲进行简要的介绍,说出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我和学生们一起听,一起分析。随后,又让学生把通俗歌曲与课本中的经典名曲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经典名曲的经典所在,引导学生具有把握音乐审美的尺度,对音乐作品中的良莠现象、通俗与庸俗品格具有鉴别能力。此外,还注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使她们在音乐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听、看、想、唱、念、写、画、评的立体化音乐特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生活中的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大家熟悉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但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种体现、高度升华和凝结。 

对于处于青年时期的学生,决定了他们具有思想敏锐、情感丰富等显著特点,如果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能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情感体会来欣赏音乐作品,将会使学生更容易领略和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由浅到深、逐步过渡的形式来欣赏音乐 

        3.1 由声乐曲过渡到器乐曲。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易于欣赏和接受的莫过于声乐作品了。因为声乐作品结构简单,有歌词,并且歌词的内容,与旋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应当首先由讲解声乐作品入手。逐步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在讲解声乐作品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作品词、曲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含义。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旋律发展的特征,并锻炼学生在脱离掉歌词的基础上,依然能够欣赏歌曲的旋律,通过旋律进一步理解音乐。这样的过渡会使学生在进入到器乐作品欣赏部分时不致感到不知所云或无所适从。 

        3.2 由民间音乐欣赏过渡到西方音乐欣赏。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虽然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但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审美习性,音乐作为一种民族特有文化。有时会

[1] [2] 

像血液一样融入到人的身体里,它甚至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乐曲,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能首先将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欣赏,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等,这样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语言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鉴赏兴趣。

        . 由器乐独奏曲逐步过渡到交响音乐。器乐独奏曲所表现的主题,大多都较为单一,曲式相对也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欣赏时,更容易把握一些。待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印象后,再讲解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通过自身的感受去体会音乐旋律。之后再由独奏曲逐步过渡到管弦乐、多主题和曲式结构较为复杂的交响乐,那么学生会更容易学会和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规律,学会欣赏音乐。 

        .积累优秀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 通过背唱优秀作品的主题旋律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往往易于演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欢乐颂》等作品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聆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唱。学生在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这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具体贯彻这一教学目标时又要注意灵活性和实效性,只有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也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艺术,藉著学习音乐欣赏课程的机会,对它做有系统的了解.除能感受到音乐特质,也可以在音乐知识,结构,历史演进方面获得基本知识.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懂得欣赏的人,其人生是多彩多姿的,故「欣赏是生活的重要意义.以「欣赏角度看待生命,或许社会上可减少很多冲突,人与人的距离亦可拉近.有了对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则其自发性表现在外的自信心,责任感,气质改变皆为不可忽视的功能.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3

【关键词】兴趣提高;高中生;能力鉴赏

1.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开始

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去认识、掌握和参与的心理倾向。音乐兴趣的培养是推动学校音乐活动的动力,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中,我首先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这一关键问题入手。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我对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基本知识以及学习乐器等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兴趣爱好一项中,百分之百的学生喜爱通俗音乐、流行歌曲;在音乐基本知识一项中,我选了七首较为大家熟悉的中国歌(乐)曲进行听辨测试,让学生辨别曲名及作者,结果高一年级的学生竟无一人全部答对。其中答对四首曲目的仅占学生总人数的34%。

兴趣调查告诉我们,当今中学生对通俗音乐、流行歌曲情有独钟。对此我没有采取禁止、遏制等简单做法,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利用每堂音乐鉴赏课最后的五至十分钟,推荐一首她们喜爱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播放给大家听,并让学生对歌曲进行简要的介绍,说出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我和学生们一起听,一起分析。随后,又让学生把通俗歌曲与课本中的经典名曲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经典名曲的经典所在,引导学生具有把握音乐审美的尺度,对音乐作品中的良莠现象、通俗与庸俗品格具有鉴别能力。此外,还注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使她们在音乐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听、看、想、唱、念、写、画、评的立体化音乐特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生活中的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大家熟悉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但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种体现、高度升华和凝结。

对于处于青年时期的学生,决定了他们具有思想敏锐、情感丰富等显著特点,如果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能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情感体会来欣赏音乐作品,将会使学生更容易领略和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由浅到深、逐步过渡的形式来欣赏音乐

3.1 由声乐曲过渡到器乐曲。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易于欣赏和接受的莫过于声乐作品了。因为声乐作品结构简单,有歌词,并且歌词的内容,与旋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应当首先由讲解声乐作品入手。逐步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在讲解声乐作品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作品词、曲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含义。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旋律发展的特征,并锻炼学生在脱离掉歌词的基础上,依然能够欣赏歌曲的旋律,通过旋律进一步理解音乐。这样的过渡会使学生在进入到器乐作品欣赏部分时不致感到不知所云或无所适从。

3.2 由民间音乐欣赏过渡到西方音乐欣赏。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虽然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但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审美习性,音乐作为一种民族特有文化。有时会像血液一样融入到人的身体里,它甚至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乐曲,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能首先将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欣赏,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等,这样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语言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鉴赏兴趣。

3.3 由器乐独奏曲逐步过渡到交响音乐。器乐独奏曲所表现的主题,大多都较为单一,曲式相对也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欣赏时,更容易把握一些。待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印象后,再讲解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通过自身的感受去体会音乐旋律。之后再由独奏曲逐步过渡到管弦乐、多主题和曲式结构较为复杂的交响乐,那么学生会更容易学会和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规律,学会欣赏音乐。

4.积累优秀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4.1 通过背唱优秀作品的主题旋律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往往易于演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欢乐颂》等作品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聆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唱。学生在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2 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这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具体贯彻这一教学目标时又要注意灵活性和实效性,只有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结论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4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04-01

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与文化之间的日益交融,成为体现着不同时期人们文化鉴赏能力的一个维度。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为迫切的需要,对审美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音乐作为美的艺术,在审美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的审美功能与教育属性

音乐相比文学、雕塑、绘画等艺术,对物质媒介的要求相对较小,这也成为音乐艺术发展的一个优势。考察不同的民族文化,我们发现,音乐似乎成为一种普遍性艺术。人们对音乐的重视,与音乐自身所体现的功能与性质有关。

(一)音乐的审美功能。审美是音乐的第一功能。当音乐响起,人们作为主观的审美主体与音乐这一客体发生联系,人与音乐之间构成自由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呈现为审美现象,人们从外在事物的功利关系中脱离,此刻人的自由本质开始展示。人们在自由的审美关系中,思维_始向生命本质探寻,与生命的起源相接近,回归到人的本质状态。此刻,人与音乐似乎进入了一种无功利性的游戏当中,功利性目的此时消解,人通过自由的想象力,将思维不断向生命的源泉延伸,人此刻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节奏的审美,还有一种意象世界的召唤。

(二)音乐的教育性。音乐的教育性在当今时代被看重,音乐的审美功能亦是为音乐的教育服务。音乐融入审美文化,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是为塑造健康的人格服务,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人们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审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艺术以及文化所持有的鉴赏能力也受到音乐熏陶而显现不同。人们在音乐中宣泄压力,内心恢复平静,有利于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二、审美文化的发展概况

“审美文化”是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美学范畴,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物化产品、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审美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审美领域向文化领域扩展,且概念处于形成期,具有不稳定性与包容性,呈现与市场经济相互接近、靠拢、渗透、交融的趋势。审美文化在经济基础的发展上取得一系列成就,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但是,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形势下,审美文化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同时遵守文化规律、市场规律、审美规律的问题;保持审美文化的格调问题;审美文化的社会职能问题,等等。这根源在于对审美文化市场十分重视,而对文化本身没有做充分考虑。

当下音乐教育的开展,必然面临着对审美文化的价值判断,以及如何在审美文化浪潮中保持应有的价值取向与教育底线等问题。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人们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在充分利用审美文化平台的同时,抵制现阶段一些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审美思想。

三、在审美文化中开展音乐教育的策略

在面临审美文化浪潮中,由于音乐质量参差不齐,音乐教育必须着力提升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抵制低俗文化对人的审美经验的消解与重构。

首先,注重音乐师资力量的培育。在音乐教育中,“教”与“学”是互动的关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必然影响教育的成效。因此,音乐教育得到有效开展的前提之一,是拥有高素质教育人才,每一位投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人,除了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之外,其自身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的音乐进行甄别,取优去劣,积极引导学生远离低俗音乐。

其次,音乐创作者必须树立强烈的社会意识,不能为了市场需求而放弃底线。回顾当前我们所处的音乐环境,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制作音乐的方式更加便捷,但是音乐的质量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更多的音乐以负能量的形式呈现。许多音乐制作为博得知名度,不惜媚俗且低俗。

最后,增加古典音乐教学。古典音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呈现的魅力也是无穷的,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古典音乐兴趣的培养,以致失去众多受众。如,时下许多年轻人对贝多芬、莫扎克等音乐巨匠创作的音乐并无兴趣,而只喜欢一些媚俗的音乐,从低俗中获得一种自嘲的心理安慰。

四、结语

音乐教育有其独特功能与意义,在审美文化的浪潮中更应该注重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远离低俗音乐,以审美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审美鉴赏力。不论是音乐教育者,还是音乐创作者,都应该遵守音乐美育的规律,用音符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用音乐的诗性描绘诗意的生活。

参考文献: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音乐鉴赏课;嬗变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93-02

自1996年7月29日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通知后,全国各类大学增设了越来越多的音乐选修课程。公共选修音乐课的开设旨在提高非艺术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其艺术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随着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现行的音乐鉴赏教材部分内容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我国高职类院校办学宗旨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更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学生自身也有轻视此类公共选修课的趋势。这一现象不利于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探寻合理的解决对策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因其综合性更强,更加贴近学生,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互动,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一、目前音乐鉴赏课的现状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几乎无一例外将《音乐鉴赏》作为开课首选,旨在通过欣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公共选修开设课程较为细致、多元,即使很小众类的音乐课程也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而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因处于办学初级阶段,师资、学生数量有限,加之学生之间的音乐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在客观上也决定了音乐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类别不可能很细致,承担着美育重任的《音乐鉴赏》课程的质量在这类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行《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中外优秀经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乐基础性知识,试图通过音乐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别是学生们喜欢的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容分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的话,这类传统教材会让学生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从心理上就会产生排斥。如果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切入点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产生共鸣。因为影视剧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类型,其音乐既有古典音乐的深刻,又有流行音乐的通俗,二者与一定的剧情、画面结合更具亲民特质,更贴近现实生活,况且结合剧情欣赏也不易造成听不懂的现象。内容选取得科学、合理的话,可以将《音乐鉴赏》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巧妙的渗透进去,潜移默化间就完成了教学目标。随着课程的改革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选修音乐教育的视野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影视剧音乐鉴赏》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传媒及影视类院校已经开设,大部分高校公选音乐课仍然以传统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2.自笔者任教高职类学生的音乐公共选修课以来,发现选修学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觉得这类选修课又不是专业课,对就业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益处,只要轻松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倾向比较单一,基本只对流行音乐有兴趣,对于音乐其他类别,特别是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戏曲基本没有什么兴趣,课堂上也很难产生共鸣。而影视剧音乐结合一定的故事、情节、内容的表达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赋予了音乐更加直观、立体的特质。课堂教学应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首先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消除了距离感。

二、开设影视音乐鉴赏课的理论支撑

鉴于上述现状,如何让高校公共艺术类的欣赏课更加趋于合理、规范、人性化?这个问题也早已进入学界同仁们的理论研究视野,国内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为《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如曾宏华《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陈晨《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杨佳君《论大学生影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郭婧《古典+流行=时尚――从影视音乐谈起》韦民《浅谈影视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左建新、张译文《音乐欣赏课中的影视作品应用》、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温洪青《谈影视音乐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众多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影视剧音乐在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另外,钟春明的学位论文《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吴晓燕的学位论文《选取电影音乐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微探》、沙欣的学位论文《独立学院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个案》中除肯定了影视音乐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此课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1.将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渗透在影视音乐中开展教学,首先课程名称使学生从心理上会乐于接受,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古典音乐、戏曲、中国传统音乐的距离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鉴于大多数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狭隘、单一,只对流行歌曲有兴趣,不利于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得以综合提升,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包含有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及西方的经典音乐,内容丰富多样,雅俗共赏,更容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谭盾的电影音乐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使作品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现代感,巧妙地诠释了中国式东方哲学,在国际乐坛赢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电影《卧虎藏龙》中,谭盾将丝竹与戏曲的元素发挥得恰到好处,音乐在配器上选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乌与钟类、西洋管弦乐器等,中西音乐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将中国音乐元素展示于国际舞台,效果震撼;在电影《夜宴》中因为台词较一般电影偏少,音乐的分量显得尤其重要,许多部分是靠音乐渲染气场和情绪,这对于作曲家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让人过耳难忘了,作曲家除了运用民族乐器,还将这首壮族古老民歌经重新编曲和配器,焕发出新的生机。歌曲仅有短短的六个乐句,根据剧情通过变奏、配器、男女声的演唱等使其有了丰富的层次与表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充分向听众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离开电影这个媒介,特别是目前的90后大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尤为疏离,对这类音乐作品,学生会从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电影,不知不觉间学生就随着电影音乐走入其间,受到感染,会突然发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还是蛮好听的,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为证明自己学有所成而苦练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离开了剧情纯粹让学生欣赏这个作品,就没有这样好的鉴赏效果了。影视剧音乐的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听觉、视觉、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优秀的影视音乐更是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现,更直观地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对此,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张红颖撰文《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指出:“影视音乐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和广泛社会学价值,对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影视音乐不仅对人们的心灵、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艺术感受力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拥有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①

2.将传统公共选修音乐课的音乐鉴赏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增加现代轻音乐、流行音乐以及近年来热播的部分影视剧音乐的内容,并将传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雅俗共赏的影视剧音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学生都有收获,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普通的大众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起大部头的交响乐、歌剧等往往有困难,但是电影的画面、故事为大众欣赏电影中的音乐提供了理解的条件。”②只有理解了,才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影视剧音乐中不乏交响乐这种配乐形式,如《指环王》《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泰坦尼克号》……依托影视剧为媒介,结合特定的剧情,学生们会有听懂了的感觉。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配乐甚至还有肖邦的圆舞曲,灵动的音乐与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剧情交织在一起,定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音乐鉴赏课程里通过感性的对比聆听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乐观念、音乐审美、音乐思维方面的异同,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生要么被动地依赖老师的讲解,要么根本就没兴趣思考,不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如果以影视剧音乐为媒介,学生体验到中国音乐较为含蓄细腻的审美与西方音乐强调矛盾、冲突,注重音乐的戏剧效果,进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观念。近年热播的电视剧《甄执》第13集中出现的《惊鸿舞》具有浓厚的中国宫廷音乐风格,音乐主要的演奏乐器为古琴、古筝与笛子,歌词是曹植的《洛神赋》,舞蹈是水袖舞,音画结合,古韵浓郁,可以令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古琴的文化意义,深化、拓展音乐鉴赏的内涵。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娱乐的较浅的审美层次上,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四、结语

伴随着时展,经济、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类公共音乐鉴赏课程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国家、社会新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怎样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综合素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对此,本文探讨了高职类音乐鉴赏课程在新形势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雅俗共赏的影视音乐鉴赏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注释:

①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J].电影评介,2008(17).

②康怡然.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及其美学价值的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荆甜甜.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影视剧音乐欣赏》的教学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2]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J].黄河之声,2009(04).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6

摘要:本文浅析了人们对音乐艺术审美趣味的形成原因,并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即高与低、雅与俗、广与狭,来阐述人们审美趣味的不同。以此说明既要承认和尊重这种个性差异,又要提高和扩展人们的审美趣味,使音乐的艺术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关键词:审美趣味 音乐艺术 差别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是由不同高低、不同长短、不同音色、不同强弱的乐音通过一定的形式有机地排列组合而成,并具有某种内容,以此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音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艺术的美。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自身情况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审美趣味,而无论这种趣味的差异有多大,都无及是非。

所谓趣味就是兴趣和爱好,音乐的审美趣味也就是说喜欢和爱好什么样的音乐。喜欢哪种音乐,不喜欢哪种音乐这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有人喜欢本土音乐,有人喜欢异域音乐;有人喜欢古典音乐,有人喜欢现代音乐;有人喜欢声乐,有人喜欢器乐等等。这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为什么人的审美趣味会存在如此差异呢?这与人的经历、性格、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一个人的爱好和趣味。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客观规律。例如:一位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士,他对某部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表现形式以及表达的音乐内容了如指掌,自然会领悟到其蕴含的美,也自然会产生兴趣。反之,对于上述情况均一无所知的外行而言,又何谈兴趣!

音乐的审美趣味关系到审美的倾向性和审美的鉴赏力问题。也就是说,音乐的审美趣味虽然是以个人的主观爱好的形式出现的,但是从根源上说它却是人们隐于审美活动中的倾向性和鉴赏力的表现。它和一定社会审美理想和艺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通常所说的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和庸俗低级的音乐审美趣味的区别就是在这一层意义上说的。音乐审美趣味的健康高尚和庸俗低级的分界线在于人们是从音乐中去欣赏与体验人的美的创造,并且把这种美作为一种精神内涵来加以品味,还是只把音乐作为一种感官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通常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情欲的满足,把获得生理快感作为唯一的终极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趣味的健康高尚和庸俗低级,又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 音乐审美趣味还存在着另一种性质的差异,即在审美层次上雅俗的不同。例如一般所说的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虽然二者都可能是美的,在审美体验上也都是美感与快感的统一。对于许多表达爱情的流行歌曲,人们仅从歌词便知其意,然而,当人们面对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之第二乐章是为谁而写都不清楚,那就无法从音乐中欣赏到那种催人泪下的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了。正是由于流行音乐相对来说反映生活的内涵层次比较浅显,更多的是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感受,在音乐表现方式上也比较通俗易懂,更多的是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这些都使它与严肃音乐形成明显的差异。所谓严肃音乐,即艺术音乐,它在形式上一般更加精雕细琢,在内涵上往往追求丰富深刻。因而在审美上也要求有更高的文化与音乐修养,一部作品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的鉴赏与回味。这一切都决定了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在音乐审美鉴赏上雅俗的不同。

此外,音乐审美趣味还存在有广与狭的差别。有些人音乐审美趣味很广,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都能引起他们的美感,而有些人的音乐审美趣味却很狭窄,他们喜欢的和能鉴赏的音乐范围相当有限。显然,这也是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以及文化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然而,从人的听觉审美规律来看,人总是具有寻找新颖与向多元化发展的倾向的,不断扩大音乐审美范围是人的自然的要求。总是听一首乐曲或同一种音乐,虽可以形成为一种习惯和爱好,然而有时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转而寻找新的音乐。一个人在不同年龄层次上,也可能产生不同的音乐审美趣味。就一般情况而言,儿童、青年和老年的音乐审美趣味各有不同。儿童一般更倾向于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结构、情感体验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音乐审美趣味也会向着更加丰富、深刻,并且更加具有个性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心态下的音乐审美趣味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可能寻找同类情调的音乐以求寄托与宣泄,有时则可能寻找不同情调的音乐以求解脱和变异。音乐审美趣味的扩展,不仅会极大地丰富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而且还会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人的世界观和道德风貌。

关于音乐的审美趣味问题,我们既要承认和尊重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又要提倡不断提高与扩展音乐艺术的审美趣味,这对真正实现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修金堂 著 《音乐美学引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2]张前、王次著 《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7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8

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学音乐教学 交流与碰撞

目前部分中学音乐教师对流行音乐存在认识误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流行音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减少。与之相反,很多高雅音乐和民族乐占据了中学音乐课堂的主导地位。但很多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那么,笔者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对流行音乐和其他类型音乐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材在对学生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材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经典乐曲,或是意境较为高深的古典音乐曲目,而对于流行乐曲的涉及则非常少,甚至很多学校在进行音乐课教学的过程中,教材完全没有对流行乐曲予以介绍,这样的歌曲选择不符合当代学生的音乐喜好以及对音乐的情境体验。如果老师讲课完全遵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那么就会使学生对音乐教学产生枯燥的厌烦心理,导致上课积极兴趣不高,严重者可能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厌学情绪,传统音乐课本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也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为中学音乐学习增添新的活力。

目前很多的中学音乐教师比较接受国内外的民族民间音乐,对于流行唱法的学习和了解比较少,在工作中也没有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流行音乐。一些音乐教师对流行音乐的理解有偏差,认为这种音乐的艺术性不是很强,演唱方法也比较简单,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怎么提倡学习流行音乐,即使是音乐教师的一部分,对流行音乐的存在,态度也很强硬,反对学生唱流行音乐。老师的这种教学态度,导致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根本没有发展和传播的可能性,严重的限制了流行音乐的进步。在课堂教育上,教师们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教育主体,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仍然以民族音乐和美声训练作为主要的学习对象,特别强调音乐知识以及训练技能的提高,课堂的主角成了教师,整个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表演,整个课堂中也只飘扬着老师一个人的歌声。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被动的观众,没有自己展示的机会,也没有太多的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这样的上课方式没有发挥出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缺乏情感体验,与“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不符。这种沉闷的课堂氛围,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枯燥无聊,不适合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二、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音乐艺术在社会进步中不断被完善和发展,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以及表演形式不断被丰富,且更加的被大众所接受,逐渐向成熟迈进,它的魅力不断被凸显出来。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民族音乐的研究,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面讲到的流行音乐包括流行歌曲、流行器乐曲、影视歌曲、摇滚音乐和爵士音乐等。流行音乐的风格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歌词朗朗上口,旋律简单易学,语言生动,情感表达直接,学生很容易学习,歌词好理解而且容易接受。如歌曲《同桌的你》《兄弟》《祝你平安》《朋友》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实际,很多同学都会唱,这样熟悉的歌曲会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

第二,流行音乐的音域比较窄,旋律简单,容易传唱。流行唱法的演唱主体是青少年,真声为主,比较简单,容易学习,通常练习几个月就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相比较民族音乐和美声音乐学习起来就难,为想唱歌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捷径,演唱歌曲给学生指定了方向,是学生的首选。

第三,流行音乐具有很多种风格,如:民谣风格的、轻柔自然的、高亢有力的、说唱叙事的、进行曲式的等。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个性化需求,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音乐风格,最终使更多学生可以表现和创造音乐。

第四,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律动感和旋律感,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旋律的欣赏

音乐欣赏不仅仅是对歌词和歌曲所传达的情感进行欣赏,还要对音乐旋律进行赏析。因为多数学生之所以会喜欢某一首通俗歌曲,是因为喜欢歌曲的旋律,歌词朗朗上口。根据学生这个特性,老师可以从音乐的旋律入手,通过旋律使学生辨别音乐的好坏。并列举学生喜欢的歌曲,引导学生学会对音乐旋律的欣赏。首先向学生播放同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这些歌曲的旋律大体相似,但存在细微的差别。先让学生针对这些不同版本的音乐展开思考,最后告诉学生这些旋律之间的差别。通过这些新颖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通过多次的练习,学生便会逐渐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和层次感。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利用流行音乐作为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比其他民间乐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除此之外,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演唱者的情感变化,并提高自己对音乐综合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

四、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歌词的欣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流行音乐歌词理解不是很透彻,主要原因是音乐老师对流行音乐歌词理解存在偏见,认为流行音乐歌词艺术价值不是很高。然而流行音乐的歌词也是作词家辛苦的劳动成果,其中的艺术价值不比其他音乐差。音乐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特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提高对音乐歌词的分辨能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例如:《春天里》“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没有信用卡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桥下 在田野中,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 这春天里。”整首歌词唱出了当时一个人比较孤单、无所依靠,生活比较狼狈的样子,但是即使这样什么都没有,为了自己的梦想,他还是选择继续抱着自己的吉他在大桥下、在田野中唱着自己喜欢的歌谣,即使没有人欣赏,也要唱给自己听。老师先给学生列举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模仿,按照老师刚才的思路进行练习,并慢慢的学会深层次的歌词赏析,并判断歌词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培养学生对歌词的鉴赏能力,为后期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并在练习中不断总结和思考,为什么有些歌曲过了那么久,现在人们听起来还是那么悦耳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这样深入的思考有助于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指导学生鉴赏通俗音乐文化

与其他音乐一样,流行音乐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学会欣赏流行音乐文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知识。例如:《精忠报国》这首流行音乐类型的歌曲,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学生也都很喜欢,并且其中的歌词给人的感觉很有气势,具有很强烈的爱国情怀。老师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了这首歌就会觉得浑身充满力量和侠骨柔肠。在欣赏了这首歌曲后,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们对整首歌曲展开分析,让学生们真正的明白歌曲当中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以及保家卫国的思想情怀;在对《亚洲雄风》这首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并通过细致的分析,是学生们明白音乐背后,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民族复兴所带来的光荣和自豪感,这些文化内涵与精髓,能够让学生对通俗音乐的了解变得更深,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们能够明白流行音乐当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这种文化层面的音乐内涵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技巧,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

六、结语

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并认真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现状,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为了使学生对音乐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老师可以以流行音乐为例引导学生学习音乐鉴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基础的时候,再引导他们学习其他的音乐。当学生习惯之后他们也会自己去寻找一些比较复杂的音乐进行鉴赏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中慧.如何完善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J].北方音乐,2014,(11).

[2]韩艳.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碰撞与交流[J].通俗歌曲,2014,(06).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9

一、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高中音乐教学不能仅仅是将自身的感受及理解告知课堂上的学生,而必须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欣赏中去。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互相讨论,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必须注重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舞蹈、文学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提供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好环境。音乐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文字、图片、声音及影像等因素综合创设情境。

比如,在古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傍晚,夕阳余晖下,打渔人的渔舟满载而归,而就在这个时候,江面上歌声四起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通过揉弦、花指及滑音等多种方式进行表现,并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这样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容及画面。

再如,在教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过程中,在播放“引子”时,音乐教师可在黑板上描画出两股小溪,然后辅之以朗诵“它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货……”之后可请学生到黑板上,补全小溪旁边的草地、鲜花及小鸟等,通过创设符合作品内容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二、问题引导,加强学生的交流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音乐教学中,也必须通过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交流,使得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在分析及解决问题中开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将学生自身的体会及对作品的理解与其他学生交流,从而可多角度理解作品。与此同时,师生之间可有效交流,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有力保障。

比如,在音乐作品《摇篮曲》的教学中,学生可在欣赏东北民歌、舒伯特作曲后,对比分析这两首作品的不同,然后便欣赏钢琴独奏曲《摇篮曲》,而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摇篮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与歌曲有何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不同,可在学生讨论完上述作品后,探讨摇篮曲的不同之处。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便是问题教学。但在教学中需注意的是,提出问题,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朝教学目标,因此,问题的提出应结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不能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

此外,在引导学生过程中,应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提高问题引导的有效性。

三、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创造实践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上,必须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走进音乐中、融入音乐情境中,音乐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的音乐欣赏,在感知音乐中,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音乐中去,在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及表现形式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效果。而在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还包括即兴创作、编词曲及创编画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学《游击队歌》及《保卫黄河》中,由于两种作品的内容主旨及时代背景比较相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演唱情绪及乐曲特点,可引导学生对比两种作品。学生通过对比,一些学生认为两首作品均反映出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强决心,但是在两种作品的演唱力度上,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主要是《游击队歌》的演唱力度较弱,应表现出游击队员的神出鬼没,展现他们这些游击队员的英雄形象。而《保卫黄河》的演唱力度应一浪环比一浪高,气势磅礴,前赴后继,充分展现出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两首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观看过的影视作品资料,创作一个舞蹈片段,学生可边唱边跳,模拟游击队员手握枪、手拿刀的行军情景,以及其他一些经典的荧幕形象,由远及近、由弱到强进行艺术处理,人人参与编排及创作。

四、创新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探索指导方法,提高音乐教学鉴赏的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音乐教材的创造性运用

现阶段,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尚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可用于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比较小,仅仅是简单地叙述一些观点,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为了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音乐欣赏天地,可重新编排音乐教材,与学生一起探究各类有趣的话题。比如,在《欢乐颂》教学中,可讲述一些与贝多芬有关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交响曲的强烈欲望。同时,通过问题的提出,活跃课堂气氛,创造音乐教材。

(二)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性运用教材,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创新性思维:

1.直观欣赏。在讲授乐器时,可结合实物或者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乐器的性能及形状,并欣赏乐器所演奏的乐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根据时代特点,提高课型设计的趣味性。由于高中学生大都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但有时候也良莠不分,盲目追星,醉心于模仿明星的动作、发型等。因此,教师应负担起引导学生树立争取价值观的职责,以通俗音乐为课题,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家乡》《天堂》等,让学生直观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总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注重教材的创造性运用,还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合理选择教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接受能力差异,把握教材的深度及广度,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放宽对学生的要求,活跃课堂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10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

[1] [2] 

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11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78-02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做"长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工作。

2.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首乐谱:一首是《好汉歌》,另一首是《王大娘钉缸》,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好汉歌》是以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为基础上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作曲家创作歌曲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3.选择教学内容和对教学内容作深入挖掘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别强调,教师要为学生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中外音乐作品,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优良性情,健康的审美观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这就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选择和挖掘作品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1)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力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贴近学生生活,且能表达学生心声的中外音乐珍品。如贝多芬的《欢乐颂》,这样的作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入到音乐学习中;(2)对音乐作品从内容上作深入挖掘,如赵元任的声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学生们都知道是一首情歌,我在教学中认识到不能使学生仅停留在这层意义上,如是就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反映了"五四"时期的青年追求个性解放,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它不仅仅是一首爱情歌曲,作品还充满着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3)从历史的角度挖掘作品,如在欣赏老约翰.施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时,学生初听时都认为作品曲调动听,热情奔放,引人向上,细听后觉得这是一个歌颂性的作品,带有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似战马奔腾,又似英雄在战马上检阅部队的庆典,是一种既热烈又严肃的场面。我给学生深入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品所歌颂的人物,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上看,是一位民族英雄,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是一个战争的侵略者,由于他在侵略战争中屡建战功,受到皇室贵族尊敬,作曲家是为这个生活原型而作,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一历史原因,忘记了歌颂的是侵略者,而接受了它的优美旋律。通过讲解挖掘作品,学生鉴赏的层面得到了提升。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搞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工作任重而而道远,我们必须努力探求新知,认真钻研新课改,在教法上不断创新,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开创新的局面。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流行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68-01

流行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爵士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等。通俗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我们欣赏流行音乐,除了它朗朗上口、节奏轻快、亲切自然以外,还有它的表现形式。那些制作精良的MV,让你随着音乐融入它的风格之中,有时它强烈的节奏让我们身体跟着起舞,有时它的轻柔让我们感觉有人在耳边轻轻细语。在紧张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这是最好不过的放松方式了。因为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这些学生们总是试图寻找心灵上的解脱。特别在中学时的我们,总是在排名和分数中挣扎,我们幼小的心灵被烙下无数个痛苦创伤,幸好那时开始接触流行音乐的我们都在音乐找到了宣泄。流行音乐伴随着我们长大,特别是在那时出道的歌手们,他们的音乐和我们的想法真正的无代沟。

真该好好感谢流行音乐,陪我走过了这么多个困难。或许是寂静的夜里,或许是无人的教室,在音乐中聆听我们自己的内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总能抓住你的心。等我们都长大了,我们也不会忘记老朋友的。就像父辈们一直喜欢如李宗盛、罗大佑、邓丽君等歌星,却总也无法理解周杰伦的歌曲好在哪里。不同年代的音乐应该也有代沟。

这就是音乐,抓住了感情,音乐就有了灵魂。我们熟知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布鲁斯、爵士乐。黑人奴隶们在农场劳动时,不允许说话,但可以唱歌。他们依靠自人听不懂的劳动号子和歌曲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把他们郁积在心里的痛苦与不平宣泄出来,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黑人特点的黑人音乐。

黑人音乐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汲取白人音乐成分,产生了布鲁斯、爵士乐等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曾经没调的音乐变得富有节奏,进而也更加旋律化。于是早期的R&BvRhythm and Bluesw就这样形成了。

很多伟大人物和成功人士都爱好音乐,学过音乐的孩子,是最聪慧、最敏感、最善解人意的孩子。比起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而言,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我从小就学习长笛,虽然没有成为音乐家,但那段音乐学习经理在我的一生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像上面说得那样他使我自信、勇敢、有修养。我虽然没有成为什么大的科学家,但音乐带给我的高雅却始终留在我的血液中。

音乐,对于人的道德、智力、感情和事业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大学期间我虽然没有继续学习长笛,但我选择了流行音乐欣赏课作为我学习音乐,陶冶情操的另一个途径。学习音乐欣赏有利于以积极美好的音乐强化我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培养我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利于提高我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通过一个学期音乐鉴赏课的学习,让我知道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假如我们能真正的融入到音乐之中,我们的情感必将得到升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不管是高兴还是伤心,只要听听音乐,我们的内心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激动时,它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使你安详,苦闷时,它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每当一个人悠闲无事的时候,我喜欢安静地躺在床上,合上双眼,随着欢快的音调放飞自己的思绪,让我在音乐的海洋之中畅游。我喜欢听欢快的音乐,那动人的旋律,清脆而有活力,它饱含了人们内心激越和对美好生活的展望,仿佛使我找到了我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以前我听音乐只是在单纯消磨时间,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欣赏歌曲时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普通人高一层境界,因为我可以进入到音乐丰富情感之中。进入音乐欣赏的世界,让我可以置身体会到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不觉之中喜欢上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情感得到提升和丰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喜欢听音乐,这是人们的共性,人们因音乐而产生共鸣。在学习了音乐鉴赏之后,我从中知道无论你在何时何地,无论你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只要你懂得音乐,懂得去欣赏它的旋律,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音乐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为音乐是无疆界的。当然我也是个喜欢音乐的人,不管是它的节奏还是它所包含的意思,我都希望去弄懂。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音乐鉴赏的同时,走进音乐的世界。

有一些民间音乐是很欢快的,我喜欢那种轻快的节奏,我可以在听音乐的过程之中体会到人们激越的心情。因为有些民歌是表达人们内心在丰收后或者是在节日中的高兴心情的。只要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加入一些情感进去,就可以跟着那欢快的节奏体会丰收和节日的喜悦。仿佛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也在进行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