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抗旱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

时间:2022-10-19 11:49:10

抗旱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1

【关键词】抗旱造林;渭北黄土高原抗

1.抗旱造林技术概述

1.1节水抗旱措施

常规的节水抗旱措施是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整地、地膜覆盖、容器造林等。如咚宝禄等总结的“一保四改”,即保护好苗根,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改小苗造林为容器造林,改密植为大株行距造林,改人工造林为机械造林。还有杨埃清等的沙棘造林技术。马海超总结了敖汉旗多年抗旱造林实践后得出了一套从整地、选苗到保水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此外,朱玉伟等对12种抗旱节水造林方法进行了实验后认为,只有早地龙效果最为明显,成活率较高,盖地膜使土壤含水量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盖薄膜比对照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6%。

1.2生长调节剂(激素)

激素与植物的抗旱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干旱使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和活性发生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激素又可调节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生产中常用的激素有aba(脱落酸)、ccc(矮壮素),另外,乙烯、细胞分裂素、多胺等也可提高植物的耐旱性。aba与植物抗旱性的研究是从mittlheuse与van stirenink发现施用aba能引起叶片气孔关闭为突破点而开始的。随后的研究表明,施用aba可明显改善植物的抗旱能力。aba的生理效应主要是导致气孔关闭,抑制根的生长但增加根对水的透性或增加离子向木质部的输送。ccc可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报导很多,ccc主要是通过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吸水能力,同时还可抑制气孔开张降低蒸腾。植物生长调节剂之所以能提高植物抗旱性,其原因在于能保护细胞膜结构及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合理利用水分,达到抗旱的目的。在造林实践中,人们往往使用多种生长调节剂的配方来提高苗木的抗旱性和造林成活率。如刘慧英等在宁夏的实验表明,使用“天然3号促丰灵”可以使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生长率、保存率提高31+60%,当年新梢生长量提高13+100.9%,可以有效地改变西北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生长率低、保存率低的状况。施用抗旱剂能有效地逆转水分胁迫造成的质膜相对透性的增加,减少细胞膜的伤害,并使银杏苗叶片含水量提高8%。

1.3保水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产品也加入了抗旱造林的行列,如“干水”、吸水剂等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李昌龙等在甘肃民勤试验表明,“干水”凝胶盒向土壤中持续输送水分长达4个月之久,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和苗木成活率,使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2.0%以上,有时达5.0%以上。毛秀齐、梁红卫在山区造林中应用sa-105型保水剂的试验结果表明,春季造林后长期干旱无雨,根蘸保水剂和根蘸泥浆保水剂造林可成活15-25d,浇水后根蘸保水剂造林后2个月成活率仍可达80%,对照则造林后不到1星期全部死亡;雨季造林后有适当降雨,根蘸保水剂和浇水后根蘸保水剂造林差异不明显,成活率均达100%,对照则干叶较重,成活率仅60%。王洪学等将高分子吸水剂生物胶及其它药物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药液,造林前对苗木进行蘸根处理,通过3年试验,从中筛选出成本低且可大幅度提高干旱地造林成活率的hrc保苗剂、生物胶等药物,有效地解决了干旱地造林成活率较低的难题。

2.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是上世纪60年展起来的造林技术。由于它具有较强的保水性、简化作业程序、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被广泛用于一般和困难地造林。实践证明,利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较裸根苗提高25-69个百分点。例如辽宁省容器苗造林面积已达27000hm,成活率和生长量比裸根苗造林分别提高30.7-69.2个百分点和20+30%。在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也可达到80-90%。容器苗造林也

存在手工劳动强度大、成本较高等问题,但在一定的立地和生产条件下,选用容器苗造林,在经济上还是合算的。

3.科学整地造林

整地造林是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成功的造林技术措施,它有助于蓄水保墒,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水平沟整地资料表明,每年每公顷拦蓄泥沙116.4t,土壤含水率比水平阶和鱼鳞坑整地提高12.2%,比坡耕地提高17%,有机质含量比坡耕地提高1.16倍,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0%以上。科学整地就是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地形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在山地和黄土地区,鱼鳞坑整地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在坡度较大的干旱地区采取水平沟、水平阶和反坡梯田整地,可起到很好的拦蓄径流,保持水土作用。在干旱平原区则采用开沟带状整地。整地深度一般在30-50cm即可适于根系生长发育。

4.深栽抗旱造林

深栽造林是一项成功的经验。在土壤含盐量低于0.3%、地下水位较高(1-3m)、土质较松散的沙质土和沙壤土地区,进行打孔深栽杨树,将插杆深入地下水10-20cm,将栽植孔填满土后踏实。林场钻孔深栽胡杨,在干旱的荒漠地带造林755hm,,平均成活率达90.6%。深栽造林可节省打井、修渠等造林经费,而且春、秋、冬二季均可进行。

5.汇集径流造林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山区,利用人工措施把自然降水汇集起来造林取得很好效果。集水造林为干旱环境下的林木生长提供适宜的水环境,同时能充分利用干旱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促进林木生长。在8m2的径流小区内,生长季仅为331.6mm降雨量情况下,集水坡面经喷涂和夯实拍光处理后总蓄水量分别达到1162mm和715.3mm,造林平均成活率从原来不足30%提高到84+98%;在6m,集水面积内生长的4a生刺槐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经喷涂处理的比自然坡面高1.5cm和1.7cm,夯实拍光处理的高出自然坡面1.25cm和1.5cm。径流林业作为一种科学的造林技术,近年来经国内许多学者的奋力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己从试验阶段走向实地应用,其经济效益毋庸置疑,如能进一步有效降低造林成本便可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应用。干旱地区造林,除采用上述一些主要抗旱技术措施外,加强抚育管理,如保持合理密度,及时松土、除灭杂草等也是有效利用水分的方法。此外,对干旱地区的沙地和零星山地实行封育,保护好天然植被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营林措施。干旱地区生长的天然植物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加以封育管护,禁止放牧和樵采,使植被迅速恢复起来。天然植被的固沙、保土、涵养水源的生态效益远超过人工造林。

总之,在干早半干旱地区造林,条件差,难度大,但只要认真总结前两期工程建设的经验,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先进抗旱造林技术,选择抗旱树种,进行科学整地,尽可能用大苗和容器苗造林,在无灌溉条件下充分有效利用天然水,并加强抚育管护,结合封育恢复天然植被,就一定能打好三北造林绿化攻坚战,全面完成各项生产技术指标。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2

【关键词】抗旱 造林 技术 育苗 应用

一、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选择适宜树种

造林应以耐干旱、耐瘠薄的油松等针叶树种为主,还可栽植侧柏、刺槐。群众通常所将的“阳坡刺槐、阴坡松、杨柳栽于沟川中,”就是对不同树种成活生长所需水分的不同,而采用抗旱造林技术的总结。

2.整地技术

一般水平阶整地比鱼鳞坑和整地好。不同整地方式队地表径流的临界作用是:水平沟为75%以上,鱼鳞坑为30%,15%以上。在整地时间上一般以雨季最为理想,春季次之,秋季最差。

3.集水技术

干旱地区影响树木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水”,通过修筑水窖、大口井,把自然降雨的水集中起来,为主旱期苗木的生长提供水源。

4.栽植技术

选用苗木必须选用没有病虫害的符合规格的一级壮苗,标准是指根茎粗、须根多、发育健全、顶芽饱满、色泽正常的苗木。

春季栽植。一般在土壤解冻20~25公分时,就要抓紧栽植。可采取先植阳坡,后植阴坡,先栽小苗,后栽大苗,这样在土壤中水分蒸发之前,苗木已长出新根;秋季栽在落叶之后,土冻之前最为适宜,这时气温下降,蒸发量减少,有利于苗木或种子吸水扎根,翌年早春还能直接吸收解冻水,生根快、萌芽早、待春旱到来,已恢复正常生长,增强了抗性,使栽植成活和生长有了保障。

苗木管理方面,抓好起苗关,做到不伤根,不失水。抓好苗木分级关,分级期间苗不离水,严格按照等级标准进行分级。抓好运输关,随起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的要搞好苗木假植,运输的时间最好是早上或晚上。

二、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1.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近两年来,通过对比试验,覆膜造林比不覆膜造林成活率可提高15~20%,新梢和地茎的高、粗生长,比不覆膜增长1.6和0.8倍。

2.截杆造林技术

截杆造林技术的好处:在我区,由于春季多风干旱,气温偏低,大多数造林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所以栽后地上部分失水较多,加之苗木根系受到一定损失,以及风吹摆苗使土壤透风,根系一时难以恢复,水分供应不足,地上部分蒸腾量大,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致使苗木枯萎致死亡。因此,生产中应大力提倡截杆造林,减少地上部分蒸腾,促进地下侧根生曲,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3.保水剂、生根粉剂蒸腾抑制剂的应用技术

3.1SA型高效保水剂适用技术:①蘸根处理:在造林24小时前把保水剂配制成2%的水溶液,在苗木栽植前浸泡五分钟后及时栽植(根据造林试验,利用此法可提高造林成活率5-20%)。②树穴喷洒:适用于经济林造林。先用20%左右的保水剂喷洒在树穴或回填的土中,而后进行指数浇水。

3.2高效抗旱保水剂应用技术:植树时,以苗木大小每棵需L型(粒径0.5~3mm)保水剂10~30g,果树幼苗40~1208,针叶类幼苗10~25g,阔叶类幼苗40~60g,成年果树每棵需150~180 g。

3.3ABT3号生根粉应用技术:①浸根:取1 gABT3号生根粉,加75%酒精0.5kg,并不断搅拌,约经30分钟,药品全部溶解后,加水39.5 kg ,配成25ag/gABT3号生根粉溶液。于造林前取该液浸泡苗木根部60分钟,然后用于造林。油松、侧柏、落叶松、刺槐、沙棘、枣核桃等苗木均可用该液浸泡。②叶面喷施:取1gABT3号生根粉,甲75%酒精0.5kg,并不断搅拌,约经30分钟,药品全部溶解后,加水99.5 kg ,配成10ag/gABT3号生根粉溶液。 于造林前2~3天,取该液对油松、樟子松、落叶松、侧柏等容器秒进行叶面喷施,以药液滴下为度,喷后可适用于造林。

抗旱造林技术必须突出以水为中心,只要做到高标准预整地,蓄住提上水,土壤含水量达到造林树种正常生长的要求,就能克服土壤干旱的问题,同时要认真抓好抗旱配套技术环节,使各环节协调起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就可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3

关键词:抗旱造林固体水集水技术灌溉技术覆膜技术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区域地理位置及区域森林分布。干旱容易导致荒漠化、沙尘暴、水资源短缺、森林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干旱问题已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威胁树木生长,因此,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抗旱造林技术主要用于荒山造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和交通道路绿化等。

一、 固体水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种新技术。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y 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0℃不结冰,100℃不熔化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具有生物降解性能,降解后无残留,不污染土壤,可用作植物的长效水源。固体水的供水理念完全不同于常用的保水剂,因为固体水是用普通水固化而成,98%的成分为水,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缓慢释水,供植物长期吸收利用。

影响固体水释放的因素与固体水接触的微生物和固体水切口横截面积有关,与固体水接触的微生物越多,固体水降解得越快,两者之间呈良好的对数关系;在土壤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固体水释水量与横截面积为线性关系,切口的横截面积越大,固体水释水量越多。而且固体水释放速率除了与截面积有关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植物需水状况的调节,在干旱条件下使用固体水可明显改善植物的水分状况,提高叶含水量,维持叶绿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是一种与植物吸水过程同步供水的方式。

二、 集水技术

集水就是利用水分的重力效应和土壤的水库效应,通过合理的人工调控措施,使降雨就地拦蓄入渗,从时空上对降水进行再分配,延长土壤水分的有效供应时间,提高林木成活率的方法。集雨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美国、澳大利亚、以以色列为典型代表的中东地区、印度、墨西哥、中国及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诸国都采用各种集水技术措施。集水技术首先由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开始,逐步发展到利用城市集水系统增加城市供水和用于有限的农业和园林灌溉。集水造林能增加植树带径流收获量,提高土壤含水量,使更多的降水渗入到根际区以下的深层土壤,防止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严重亏缺。

三、灌溉技术

(一)喷灌技术

喷灌出现得比较早,最早是以色列人对此重点研究,1969年首先在南非研制试用,1976年被美国列为专利,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上得到了发展,80年代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大面积推广。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喷灌几乎适用于所有作物和各种形式,兴建在起伏不3平、土壤透水性较强的地块经济效益最好。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固定管道式喷灌、半移动式管道喷灌、滚移式喷灌、时针式喷灌、平移式喷灌、绞盘式喷灌等。

(二)滴灌技术

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及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有压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使作物根系活动区的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水分和营养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滴灌不产生深层渗漏,地面形成的湿润区很小,且几乎全在阴影之中,所以表土蒸发量很小,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大部分水分消耗于植物蒸腾作用。据试验滴灌比土渠灌溉节水82.8%,是沙地最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滴灌不会造成土壤盐渍化。相对土渠灌溉,滴灌省工、省井、省地、省肥、增产,沙地造林中,滴灌能极大地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造林效果优于任何一种灌溉方式。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

(三)渗灌技术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它起源于地下浸润灌溉,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渗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这一灌溉方法是以低压管道输水,再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器(微孔渗灌管),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因此,渗灌可以看作是滴灌的一种特殊形式,又被称为地下滴灌。这种灌水技术无地面蒸发损失和深层渗漏损失,是水的利用率最高的灌水技术之一。

四、 覆膜技术

覆膜可以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可以减少树盘内杂草横生,同时避免杂草与苗木抢夺水分的现象。也能尽快恢复植被,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覆膜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吸收及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转化,保证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并可以防止苗木因干旱造成生理缺水而死亡。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几种农田覆盖材料有地膜、草纤维膜、秸秆覆盖等,秸秆覆盖是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等或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一般用麦秸和玉米秸,秸秆覆盖可调节地温,减少病害,改善农田水分状况,秸秆覆盖量不宜过大或过小,覆盖量过小,起不到节水、保墒、增产的作用,覆盖量过大,会造成土壤温度过高、通气不良、分蘖减少、贪青晚熟,且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茬播种。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4

关键词:造林成活率,树种选择,蓄水保墒

 

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4%,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多,占国土总面积的52%;而深居我国内陆的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则高达69%,该地区的显著特点是降水量较小,蒸发量较大,气候异常干燥,水资源极度匮乏。作为林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这些地区的造林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发育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以天然降水为主要来源的西北地区来说,能否将有限的天然降水最大限度地积蓄在林木根系分布层,并加以高效利用,就成为人工林植被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1]。

1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生物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这三个因素既有区别,又可互相转化,相互影响。

1.1 年降雨量少

西北地区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水分条件是制约造林成活率的首要因素。根据相关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部分县市年降雨量有时不足500mm,有些年份头年深秋干旱,一直持续到第2年春季造林季节干旱无雨。因此水分因子成为造林成活率的致命因素。

1.2 苗木保护工作不足

如果对苗木根系保护不好,过多失水难以维持水分平衡调运苗木,一般根系保护措施普遍跟不上,加之假植不浇水,未与土壤密接,露置在阳光下暴晒时间长,使苗木体内水分失去太多,栽植后又无法灌溉补充水分,因此造林成活率明显降低[2]。

1.3 整地质量不高

整地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活土层太浅,坑穴太小,栽植过浅,根系不舒展,东倒西歪,栽植时达不到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特别是防护用材林苗木更是如此。

1.4 造林技术不协调统一

不同的树种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各有差异,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有的树种造林易成活,而另一些树种,则难以成活,如山杏、梨以及针叶树种等[3]。对难以成活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还缺乏规律性、科学性的了解,没有掌握其最佳的栽植时间,以致其栽植过晚,成活率低。

1.5 施工规模不合理

重点项目工程规模大,造林时间拖的长,有时达60多天,致使有些树种错过造林的最佳期。而且在防护用材林树种结构的配置上,纯林多、混交林少,达不到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随着造林时间的不断延长,造林质量有所下降,因而造林成活率也逐渐降低。

2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对策

2.1 树种的选择和处理

2.1.1 树种的选择

在造林前要根据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好合适的树种,做到既“适地适树”,又满足培育目的。一般来说,选择树种的原则主要是:对于一般的水土保持林来说要求根系发达、树冠浓密、生长迅速、耐旱、耐脊薄、能进行多种利用等,对水土保持用材林来说要求速生、丰产、品质优良;对薪炭林则要具备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蘖力强等特点[4]。在土壤、环境、经济条件都具备时应尽量选择价值较高的树种。论文大全。水分作为干旱地区的关键限制因素,在树种选择时应给予特别的重视,一般要尽量选择深根系、根系发达、蒸发量比较小的耐旱性强的树种。

2.1.2 树种的保持与处理

在确定了造林树种、密度和完成集水整地后,即可准备造林种苗。在土壤水分缺乏的情况下,播种造林、扦插造林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选择植苗造林。选择壮苗是植苗造林的基础,应当选择一级苗,并尽量选择大规格的移植苗,在条件许可时可以选择容器苗。要坚决舍弃不合格的苗木和弱苗,不要因为可惜让不合格的苗木影响到林木整个世代的生长发育,造成更大的浪费[5]。在栽植前一定要保护好苗木并对苗木作必要的处理。在起苗、分级、包装、运输、储藏、假植、栽植等一系列环节中要特别保护好根系,防止风吹日晒造成根系失水过多而使苗木或活性降低,运输是要对苗木进行包装以保持根系的湿度,可以事先给根系使用一些保水剂,在假植时要浇足水。最好是就近调苗。

2.1.3 密度与林分结构确定

造林密度是林分形成合理空间结构的基础,也是林木个体生长发育与营养空间大小的决定因素。黑龙江省水分有限,造林密度一般就是成林密度,不经过中间间伐,有时至多有一次间伐利用,否则中间的间伐太小没有什么经济价值,而且会影响到林分群体的生长发育。因此,一般的原则是宜稀不宜密[6]。为了能使我国西北地区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要通过树种、密度、水分和立体配置形成合力高效的空间结构,以达到提高林分抗性、改善环境的目的,可以选择对林分需求不同的树种进行针阔混交或乔灌或交,可以调节株行距、降低集水稀植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使光照、土壤等因子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2.2 蓄水保墒配套技术措施

2.2.1 集水整地技术

在西北地区,为了有效地聚集降水,经常采用反坡梯田、水平沟、鱼鳞坑、V型等不同形式的林地整理。反坡梯田是集水整地最常采用的方式,具有径流拦蓄量大,表土利用率高和不易崩溃等特点。一般来说,田面愈宽,拦截地表径流的能力愈强;田面宽度相同时,树木当年生长量与行距成正相关。由此可以看出,反坡梯田整地带间距离和利用面宽度对造林地土壤水分和林木生长均具有明显影响[7]。论文大全。对水平沟整地的研究表明,造林后两年内山杏的树高、地径、单株鲜重和土壤贮水量均随株行距的增大而增加,而单位面积生物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减少。

2.2.2 蓄水保墒技术

蓄水保墒从两个方面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一是加大水分输入,二是防止水分无效散失,生产中经常将两种措施结合起来使用。如“座水栽植”就是典型的例子,即在栽植之前适量灌水、然后栽植、最后覆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水量小、水分利用效率高。另一种方法是栽植以后灌水,等水分完全渗透以后再进行覆盖。覆盖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塑料薄膜、作物秸秆等都可以采用。论文大全。于覆盖可以防止水分无效散失、提高地温以及改善茼木周围的小环境,因此不仅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能够促进幼苗幼树生长[8]。

3 小结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地区的实际情况,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其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点上研究多而面上研究少、单项研究多而综合研究少。因此,今后应该通过大范围的协作研究,提出同一自然地理区域相同立地类型不同树种以及不同立地类型相同树种的节水抗旱造林技术规程,促进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的规范化,以便提高造林效果。其次,将集水整地、蓄水保墒以及抗旱栽植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集水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延江,郝云峰,贺百宏。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2009,(05)[2]高圭,杨志让,常磊。宁南山区沙棘截干抗旱造林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2001,(04)[3]赵红军,刘艳辉。春季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林业实用技术,2004,(03)[4]孟桂珍。密云县积极推广抗旱造林技术[J]。绿化与生活,2004,(02)[5]孙丽昕。秋季造林应推广根苗抗旱造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

[6]李夏刚。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09,(01)[7]代亚丽。黄土高原地区提高水土保持造林成活率措施探讨[J]。现代化农业,2000,(11)[8]赵跃。移植筒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1,(07)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5

关键词:造林;节水保水;技术

1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朝阳市喀左县大城子镇五家子村马莲沟流域,面积66.7hm2。试验地属阳坡半阳坡,土壤类型为薄层褐土。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8.4℃,无霜期146天。年均降水量为450mm,年均蒸发量为2097mm,为降水量的4倍以上。根据试验地实际情况,造林株行距定为2m×3m、栽植坑的规格为50cm×50cm×60cm。栽植品种为2010年新植的侧柏、山杏行混。

2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节水保水实用技术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节水保水实用技术”主要是在朝阳市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为大幅提高造林成活率而研制的。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山造林节水、保水的关键技术。具体的操作如下:

(1)栽植坑:规格50cm×50cm×60cm;(2)选择健壮造林苗木:侧柏地径为1.5cm以上,山杏地径为0.6cm以上,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劈裂、无机械损伤的“三无”苗木。(3)贮水容器的选择:选择用过的带有盖的无漏水的450~500mL矿泉水瓶等盛水容器。

在瓶体的中间用0.2~0.4cm的锥子扎空,并在瓶盖上装一个30cm长的细管伸到地面上,管头封闭。栽植时,将灌满水的矿泉水瓶孔口朝上,平放于栽植坑底,选择一个生长健壮的粗度0.2~0.3cm的侧根系,从孔口处伸入瓶底,埋土、踩实、浇水,地膜覆盖,并将细管朝一个方向露在外面5cm左右,以便注水。干旱时利用瓶里的水供地上生长,下雨时,雨水可以随苗木枝干顺着根系流到矿泉水瓶里蓄积起来,在坑底自然形成了小水库,达到循环用水。遇到久旱无雨,发现树叶反卷时,可用500mL注射器通过瓶口细管向瓶内注水。从而保证苗木生长的正常水分需求(详见附图),有效解决造林苗木生长期间缺水问题,避免苗木因缺水而造成大量死亡。造林第2年,苗木的主根已在土壤内完全扎根,其他的侧根生长良好,都可以吸收到一定深度土壤中的水分,充分保证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养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插入到矿泉水瓶的侧根有的可以刺破矿泉瓶等盛水容器继续在土壤生长,有的没有刺破矿泉水等容器,待矿泉水瓶等容器的水被吸干时,侧根枯萎、死亡,但不影响苗木整体生长。

此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帮助苗木安全度过自5月初造林结束后至7月份雨季到来之前干旱少雨的季节,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缺水造成新植苗木的大量死亡。

2015年4月,对试验区采用“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节水保水实用技术”造林第5年保存率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一共10个样方,每个样方规格均为22m×30m。采用株行距3m×4m。以此调查其保存率。同时在采取传统造林方式的样地上选取规格、株行距相同的10个样方,作为对照。

通过调查表明,应用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节水保水实用技术的地块,保存率达90%以上。而未应用该项技术的地块,造林保存率45%左右。

3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节水保水实用技术评价

(1)本技术针对干旱半旱地区困难立地水分严重不足,造林成活率低这一实际,着重从造林苗木补水这一关键点切入,该项技术应用到造林实践中,能大幅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2)技术所需材料就地取材、费用低廉。本项目所需材料是以废旧矿泉瓶为主的盛水容器,一个废矿泉水瓶装满水后,费用约0.1元,按110株/667m2计算,费用总计11元/667m2。

(3)技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简易操作性,有效地解决了每年5月春季造林后至7月雨季来临之间苗木对水分的需求。具有易于操作,省工、省时、成本低、组装程序简单。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生态林、商品林、经济林等树种造林,易于被广大农民接受。

4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采取该项技术造林,保存率90%以上,即平均成活100株/667m2,死亡株数10株,除了正常的造林费、人工费外,增加了矿泉水瓶的费用和10株补植的费用,每个矿泉瓶按0.1元、每株造林苗木按2元计算,补植补造费用为每株5元计算,补植10株/667m2,购买矿泉瓶费用支出12元/667m2,苗木补植费增加70元,增加支出82元/667m2。

采用传统方式造林,保存率45%,即平均有50株/667m2成活,60株死亡,每株苗木费2元,补植补造费用为每株5元,增加补植费用420元/667m2。

因此,采用“干旱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抗旱造林节水保水实用技术”造林比传统方式造林667m2节省费用:420-82=338元,试验区66.7hm2造林地节省直接费用就达33.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4.2生态效益

该项技术实施后,能有效地提高荒山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提高森林覆被率,不仅对周围的农田起到防护作用,同时还对水土保持、护堤护岸、水源涵养等发挥功效,能较大地改善项目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6

关键词:抗旱;DIS造林;容器苗造林;保水

1.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1适地适树

北票地区气候干旱,在树种的选择上应当以耐干旱为基础条件,同时本地区荒山土地贫瘠,可以种植一些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木,并可搭配一些刺槐、山杏等。

1.2整地技术

不同的整地技术对地表径流的临界作用不同,其中水平沟为75%以上,鱼鳞坑为30%以上,小坑只有15%以上。在本地,一般采用水平阶整地,效果要比鱼鳞坑或者小坑好一些。荒山坡地在坑的下方修筑拦水埂,坑与坑之间也修筑隔离埂,形成T字型,便于截水。整地的时间,选择在多雨季节进行,而春季次之,秋季过于干旱,一般不选择这个时段。

1.3栽植技术

因本地干旱严重,一般的小树苗难以成活,需要选择无病虫害的一级壮苗,做到树苗根茎粗壮、须根发达、顶芽饱满、发育健全的树苗。平地造林后修成1m:的树盘,埂高20-30cm,以利存水,同时,间作时确保不损坏树根。栽培时间可以是春、夏、秋3个季节,但是每个季节栽培应当注重其季节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栽培方法。在春季,一般土壤解冻到20cm便可栽培,可先在阳面培植,后阴面培植,先栽培小苗,后栽培大苗的方式,争取在水分被大量蒸发前长出新根。夏季栽培种,一般选择在雨后的连阴天或者降雨前,亦可雨中栽培,关注天气变化,选择好栽培的时机,这是保证成活率的关键。

1.4集水技术

树木存活离不开水,而干旱地区的水分更是难能可贵,因此,有必要修筑一些蓄水池或者拦塘坝等,在多雨时间集中水分,为早期苗木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1.5苗木管理

苗木的成功率与苗木的前期管理有着极大的关系,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应当做到苗不伤根、不离水。同时根据标准做好苗木的分级管理,分级期间同样不可离开水,做到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种的苗木要做好假植,尽量避免过长运输线路,运输时间一般选择早上或者晚上。为了节约水分流失,本地的苗木应当适当减少根茎,多留芽、少留叶,注意运送的方便性,同时注意放风与遮盖,更大程度上保证苗木成活率。

2.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2.1DJS造林技术

首先,在塑料袋中下方均匀打通4个直径4mm的小眼,以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水和土,搅拌成泥浆状,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把袋2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之后回土掩埋,修好树盘,浇透坑水。这样可以保证树苗在无任何降雨的情况下保持45-60天的水分,保证其迅速生长。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保持水分不流失,但是对根系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不过成本低、操作简单,不失为北票市荒山造林的有效方式。

2.2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器苗造林技术一般是采用特定的容器进行育苗与栽培,容器中是营养丰富的培养土,可以保证树苗在营养与水分俱佳的环境下生根发芽,尤其适合一些不易移栽的作物。造林中,一般会将容器去掉,采用培养土育苗,大大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根据北票市及附近地区的调研分析,以2年生的油松为例,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达80%,裸苗成活率只有20%,且容器苗造林还使得造林的时间不再受限,一般春、夏、秋季均可造林。当然容器苗造林相比来说,运输成本较大,苗体价格也偏高,但是相比起高成活率,还是比较适合北票市这种干旱地区的荒山造林。

2.3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非常适合北票市的抗旱造林,其成活率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同时相比运输成本较低,适合大范围、偏远荒山的造林工作。覆盖前,根据林种、密度和苗木规格等将地膜裁定成大小合适的小块。栽植后浇水,等水渗下后,将1m2的地膜以中心破洞,从苗木顶端套下,展平后,将苗木根基部及四周薄膜盖严,随树盘做成漏斗状,以利吸收自然降水。还要将边缘压实,最好在地膜上敷一层薄土,以防大风将地膜刮走。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7

关键词:土石质山区;抗旱造林技术;造林蓄水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1 抗旱造林前期准备

1.1 合理地选择造林的树种

考虑到该地区的气候较为干旱,水资源较为短缺,并且所具备的造林土地环境较差等特点,为了达到抗旱造林的长效性、持续性以及观赏性等要求,我们在进行抗旱造林之前需要选择能够抵抗干旱、用水量较小、抗寒冷、水分的利用率较高、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且寿命较长的树种。在造林的过程中,树种的选择主要以生态林以及水土保持林为主,如果所处的造林环境较好,也可以适当地考虑栽种一些经济林,从而提高栽种者的经济收入。经过实际验证发现,比较适宜的经济树种有以下几种:侧柏、国槐、油松以及白榆等。

1.2 规划科学的造林密度

在充分考虑了不同的种树土壤环境以及树种所具有的抗旱能力的同时,我们确定了造林过程中所需要的造林密度为:如果以侧柏为造林树种,其每公顷不能超过1000株;如果以国槐为造林的树种,其每公顷不能超过1000株;而若以白榆为造林的树种时,其造林密度上限为每公顷栽种2500株。

1.3 选择最佳的造林整地时间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造林应该在雨水较为充足的时候进行,因此,为了可以充分地利用每年7到9月份的集中性降雨季,我们需要在实行造林工程的前一年,对造林附近的土壤进行大规模的整地作业,从而熟化造林土壤,提升在雨季造林的成活率。

1.4 实施科学的造林整地方法

1.4.1 对鱼鳞坑型土壤进行整地的方法

在鱼鳞坡的坡面沿着等高线挖一个半月牙形状的鱼鳞坑,坑的圆边朝下,所挖的鱼鳞坑最长直径以及最短的直径分别有1.2m和0.8m,坑的深度为0.8m。为了提高具有最大坡度的鱼鳞坡的坑雨水冲刷能力,我们在鱼鳞坑的坑底采用石块进行筑埂。

1.4.2 对反坡梯田型土壤进行整地的方法

在反坡梯田的坡面,沿着一定的等高线,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切垫,最终形成一个具有1.5m宽和1.0m深的作业区域,在该区域的外侧我们使用石块将其砌筑成类似于梯形的石埂,埂的高度为1.2m,埂的长度随着坡面的宽度的变化而适当的延长。

1.5 选择最佳的造林季节

为了提高造林的存活率,我们需要在最适当的时节进行抗旱造林活动,根据实际经验,一般选择早春时节对乔灌木的树种进行植苗造林作业,并且造林的最佳时间为3月份的下旬一直到4月份的中旬,而在雨季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注意的最佳时间为7月份和8月份。

2 针对土石质山区的抗旱造林技术

2.1 选用优良品种的树苗进行栽培

在树苗的培育阶段,为了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提升苗木的生长状态,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底肥的施肥力度,加强对于苗木培育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苗木的产量以及质量给予科学限定,通常情况下,乔木扦插苗一般是在9月份进行苗木封顶,为了促进苗木的增长,提高苗木的壮实度,我们将需要封顶的苗木进行剪头促壮工作,剪去其嫩梢,保留大约1.2m高的苗干,进而培育拥有超强抵御力以及高度生长潜能的壮苗。

2.2 规划苗木的保水工作

对土石质山区的抗旱造林工作,需要注意其保水措施,一般情况下,在越冬以及起苗之前灌好充足的水分,起苗和假植的过程中,利用湿土将苗根埋好。假植的时候,需要将苗根进行深埋灌水,对于可以打包的苗木,在其出圃之前要将其根系进行蘸浆打包,而对于那些不能够进行打包的苗木来说,我们需要利用草帘进行封车,避免苗木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失水现象。在造林的过程中,利用植苗桶或者其它的保湿容器来盛装苗木。

2.3 在土石质山区的抗旱造林中采用浸苗保水措施

把阔叶树的苗木运输到抗旱造林场地以后,选择一些具有流动水源的区域,将整株苗木都浸泡在水中,在浸泡了的苗木上压上一层重物,防止其漂浮出水面,通常在浸泡了48h以后方可栽植。如果该造林场地没有流动的水源,需要在该区域内挖掘一些大坑,然后将需要栽种的苗木进行直立浸泡,使苗木的2/3部分浸入到水中,2天以后在对其进行栽植。

2.4 对需要栽植的苗木进行适当的深栽

对于已经具有深沟大坑的土地,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在沟坑内进行苗穴的挖掘工作,从而使得需要栽植的苗根能够深入到水分较好、环境稳定的土壤中。对于不同的苗木来说,其地径需要埋入进苗穴的深度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阔叶树的深度需要在10~30cm之内,而针叶树的深度必须保证其有叶的部位的1/2在坑中。利用深栽技术不仅能够保证苗根完全地处于土壤中水分较高的部位,而且还能降低由于苗木的蒸腾而消耗的水量,有利于苗木整体的水分平衡。

2.5 对于未成活的苗木需要进行及时的补植

在苗木栽植以后,对于没有成活的树苗需要进行及时的补植,从而保证苗木的生长一直处于整齐状态,以便增强其整体的防护能力。

2.6 加强造林土壤以及土壤水肥的管理工作

当苗木栽植以后,为了促进其快速增长,使其尽快地发挥一定的防护功能,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灌水以及施肥工作,并且在每一次灌水的时候要确保其灌透。由于当地的气候较为干旱,苗木栽植以后的前几年,需要每年都对其进行不下于10次的灌水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苗木的抗旱功能达到一定水平,可以适当地减少其灌水数量。

参考文献

[1]付丽蓉.包头市土石质山区抗旱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7(06).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8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04-02

毛乌素沙地作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本地区的抗旱造林与陕西和内蒙古人民的生活环境及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和地方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对毛乌素沙地的生态林栽植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在经济、物力、财力、人力上给予了较大的支持。经过工作人员的长期实践,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认为营造毛乌素沙地生态林适合栽植樟子松等树种。为了进一步提高营造林栽植的成活率和质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笔者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1 毛乌素沙地自然概况

毛乌素沙地大部分的面积在内蒙古地区,有一部分与黄土高原接壤,属于榆林市管辖。此地区四季鲜明、昼夜温差大,冬季封冻期较长,春季气温不稳定,有时会出现降雪现象,降水量相对较多,较为适宜种植植物,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所以亟待需要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黄土高原与内蒙古的过渡地带,毛乌素沙地植被和土壤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点,此地区的植树造林对2个地区生态的改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2 樟子松特征特性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属常绿乔木,为喜光性强、深根性树种,侧根分布较深且向四周伸展,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抗风耐寒性强,树干挺直高大、树形美观、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枝干茁壮、水分蒸发少,角质层比较发达、密度小且气孔深陷,能够有效地束缚水分;叶绿素的含量较高,积累干物质较多,树皮粗厚呈黑褐色。作为抗旱性较好的树种之一,其适生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可以在土壤贫瘠、土质沙化、土层较薄的地方生存,不适宜在过渡潮湿或积水的地方生长。樟子松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也可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存,生长速度较快、材质好,抗逆性较强,同时存活寿命较长,一般可以达到150~200a。植株在5a以前的生长速度缓慢,6~10a进入快速生长的旺盛期。在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种植,可以避免由于频繁更换植株和养护管理树木带来的大量劳动,同时还能持久保持防风固沙效果,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樟子松的木质较好、木质硬、纹理直、木纹清晰,可用于建筑、船舶、家具家居等用材,是主要的速生用材、防腐木材,多用于防护绿化、园林观赏、水土保持、固沙造林等。树干可提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同时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用作牲畜饲料。

3 樟子松造林关键技术

3.1 栽植环境的选择与土地准备 在樟子松抗旱林营造之前,应首先对毛乌素沙地的种植区域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的分布,根据地势走向、地质地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营造林修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樟子松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在选择地块种植时,应尽量挑选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性能良好的地方,在土壤含可溶性盐类达0.12%以上的土壤和林冠不能造林。对于土地较为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栽植区,在栽植之前可进行优质有机肥的施加,对其进行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结构,以保证养分供给,同时增强蓄水保墒性能。在准备造林的之前,应提前1a对土壤进行整理。由于沙地的面积较大,不宜全面修整,可采用带状进行逐条翻整。固定沙地是毛乌素沙地种植抗旱林的重要技术措施,可以将沙地以带状局部整好,做好保护带,并适量保留杂草,以保持土壤、涵养水源。

3.2 樟子松苗木的选择 樟子松在苗木选择时应尽量选择营养钵大苗,因为此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风沙大且水资源较少,而营养钵大苗抗旱能力较强,可以避免流动性沙丘或半固定沙丘导致的幼苗沙埋、沙割、沙打及风蚀等危害。当幼苗受到各种危害的时候,应及时采用搭设障蔽的方法进行保护,对于沙埋现象应及时扒除浮沙,避免由于沙埋时间过长导致的死亡。因此,大苗种植可以降低抗旱林的死苗率,同时选择大苗可减少幼林的铲趟抚育和间伐抚育,不仅可以减少人力劳动、降低成本,还能避免在抚育过程中对幼树造成的损伤,从而提高保存率和成林率。同时要注意苗木运输过程中对苗木的保护,确保营养钵的完整性,确保营养钵始终湿润,避免暴晒。

3.3 幼林栽植 栽植前,要根据营养钵樟子松幼苗的生长年龄和苗木生长状况,确定适宜的株间距,根据立地条件、栽植目的、树种大小、培育技术等多种因素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实现抗旱造林的最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采取相应的栽植方法,可选择穴植法、隙植树法等。由于毛乌素沙地造林面积较大、地势较为平坦,单纯人工造林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选择林区开设防火道路进行半机械化造林,此种种植方式效率高,面积大,节省人力、幼苗成活率较高,此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工程造林。为了确保造林成活率,避免苗木失水现象发生,一是在栽植之前应提前2d进行苗床灌足底水;二是随起随运,确保营养钵的完整性,确保营养钵始终湿润,避免暴晒;三是对运到造林地的苗木应及时栽植;四是对运到造林地未及时栽植的苗木视情况进行补灌;五是栽植后应浇透定根水。同时造林时应适当深栽,并在坑内撤掉营养钵。栽植深度一般大于40cm,以增强抗旱能力。植苗回土时,要沿坑臂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影响成活率。栽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此时栽植的苗木生长速度较快,温度也较为适宜。只要把握好各个技术环节,统筹兼备,就能解决土壤干旱问题,从而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3.4 林后管护 栽植后林区的管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适当进行抚育以促进林木生长。要定期进行检查,对死苗、小老苗、病弱苗及时进行补植;在选择苗木时尽量选择比原来树苗较大的苗木,并注意株行距。在定植2a后,要每年进行除草,并做好看护工作,避免动物、牲畜等对树木造成的危害。

3.5 病虫害防治

3.5.1 冬季防治幼虫 冬季害虫多以卵、幼虫、茧、介壳虫的方式存在,容易在土壤、枯枝、杂草、树皮、树干、落叶以及裂缝处藏匿,到了春季变成大量的成虫危害树林,因此要在冬季时对林区进行杀菌消毒,并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同时进行人工摘除虫茧、卵块、虫苞、刮除越冬蚧虫、涂白等,以杀死树干上越冬的病虫;对土壤进行翻耕晾晒,及时做好全面的虫害越冬防治工作。

3.5.2 其他病虫害防治 樟子松常见的病害有松针锈病、烂皮病、落针病、红斑病、瘤锈病、疱锈病、红疣枯枝病、窒息病、枯梢病等。主要虫害有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松梢螟、油松球果螟、松沫蝉、松大蚜、松树红蜘蛛、褐幽天牛、小灰长角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大树蜂、松球蚜、松毒蛾等。林区工作人员应根据这些常见病虫害出现的症状及时进行综合防治,根据发病情况判断用药量的大小,确保林分健康,发挥森林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怀彪,潘鹏,高保山.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11):70-73.

[2]刘海鹰.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关键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4):18-20.

[3]赵晓彬.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4]刘生权.榆林沙地樟子松栽培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5]赵晓彬,刘光哲.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研究综述[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9):15-17.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9

1.1操作方法1)用长约70cm,宽约25cm的白色透明塑料袋,装约10kg的水。装好后将塑料袋口进行人工打结(水位高度控制在40cm~45cm),防止水从塑料袋中流出。2)将装好水的塑料袋轻靠在苗木根部,在靠近苗木的塑料袋下方用针扎破袋子,使塑料袋内的水以60滴/min~90滴/min的速度渗入苗木根部的土壤中。

1.2作用机理1)补水。塑料袋内的水通过小针孔缓慢向外滴渗。在白天,塑料袋内水的外渗量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量形成一个互补;在夜间,塑料袋内的水则不断给苗木补充水分,使新栽植的苗木安全度过缓苗期,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2)覆盖。塑料袋内的水通过小针孔滴渗,可持续5d~7d.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可起到覆盖作用。3)保温。在山区,袋内的水温最高可达29℃,不会对苗木形成灼伤。到夜晚,袋内的水会缓慢释放热量,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可使用有色袋子来降低昼夜温差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1.3应用效果1.3.1提高成活率2013年春季,在双百精品工程、世行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通道绿化工程等建设中,使用水袋滴渗技术,并与常规措施进行了成活率对比试验。栽植3个月后,调查不同树种、规格苗木的造林成活率,采用常规措施栽植,几种苗木的平均成活率为86.8%;使用水袋滴渗技术栽植,苗木的平均成活率为95.3%.使用水袋滴渗技术苗木成活率平均提高约8.5%.1.3.2增加生长量5月上旬栽植不同规格的油松、侧柏、北美蜜槐,采用水袋滴渗措施3个月后调查新梢的高生长量。结果显示,油松的平均高生长比地膜覆盖提高2cm以上,侧柏、北美蜜槐的平均高生长比石块覆盖提高7cm以上。

1.4成本概算塑料袋平均0.2元/袋,用工投资平均0.3元/袋,以1650穴/hm2计算,材料、用工平均825元/hm2.其中,袋子可以重复使用2次~3次。

1.5适用范围1)适用于不同的整地类型和整地规格的人工造林,仅需根据苗木的规格和种植穴的大小调整水袋的数量或调整水袋的大小。2)不受树种和苗木类型限制。3)适用于各种造林工程。如,小流域治理工程、人工天保造林工程、普通造林工程、通道绿化工程等都可使用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4)还可用于景观苗木移植或家庭养花。

2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

2.1容器苗的造林方法容器苗造林分为留袋造林和脱袋造林。

2.1.1留袋造林留袋造林,是造林时将容器钵底去掉,带容器壁一起植于树穴内,回填并将容器四周的土压实。适宜于土质松散、土壤瘠薄、砂石含量大、水肥条件差以及造林后无灌溉条件的造林地,也适宜防护林的培育。优点是易于保持土团的完整,相对减少土团水分外渗。缺点是根系生长易受阻,甚至出现根茎部受嵌导致植株死亡的现象;浇水或径流蓄水时因水分沿着容器壁下渗造成袋内含水量低于周围土壤含水量,影响苗木的成活和正常生长。

2.1.2脱袋造林脱袋造林是去掉整个育苗容器,将保留完整的苗木根团植入树穴的造林方法。适宜各种造林工程,尤其适宜土质粘性较大、立地条件较好、年降水量大于450mm或有浇水条件的造林地。优点是苗木成活后根系生长空间大、生长迅速、成林快。缺点是在脱袋过程中土团易受损。在造林工程实施前应对造林队进行专门培训。

2.2不同造林方式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对侧柏和油松进行脱袋和留袋2种不同的造林处理。5月21日至11月30日,监测不同造林方式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别取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统计。一个生长季内侧柏脱袋、留袋造林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7.4%,12.5%;油松脱袋、留袋造林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9.8%,13.6%.脱袋造林土壤含水量更接近于林地土壤含水量,更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存。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10

关键词:荒山;混交造林;树种;抗旱保水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72

辽西地区土地贫瘠、干旱,很多树种在此地的种植成活率都比较低,为改善此种状况,本文将对此地树种的选择、造林技术的运用等进行分析。

1 辽西荒山混交造林中树种的选择原则

1.1 适地适树

在辽西地区进行树种选择的时候,要基于树种生态学特性、当地干旱环境土壤状况进行树种选择,结合当地造林经验,选择生长迅速、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当地群众喜爱的优良乡土树种、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1.2 生态效益优先、节约成本

荒山生态环境较差、水土流失题突出、缺少植被覆盖,在选择造林树种时选择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生长迅速能尽快改善生态环境的树种作为造林树种。要选择树种抗性好、抗干旱能力强、萌发力强等的树种,这样有助于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效果。

1.3 合理搭配混交树种

在试验种植区种植小乔木及灌木,采用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的原则,提高林木成活概率。基于树种选择原则以及辽西荒山地区的实际地质状况,一般适合选用侧柏、油松等树种进行种植。

2 辽西荒山混交造林技术的运用

2.1 科学整地

在荒山整地中,若坡度>25°,则使用坑深为30cm左右的鱼鳞坑整地,在外侧堆建15cm左右高度的半环土埂,然后将坑内石块取出放在鱼鳞坑外侧,在坑左上右上方开设引水沟,进行集水;若坡度

2.2 多种树种的混置

树种的作用与地位存在差异,因此有目的树种与混交树种2类。前者是混交林主要培育树种,在选择时要最大限度符合造林的目的及育林的方向,通常目的树种由3种树种混交组成。在混交时要重视对比例、类型、方法等的调整。比如在北票市不同的立地条件与生态系统下,要使用不同的混交模式。

2.3 抓准造林时间

由于造林地点土壤状况差、含水少,所以要在春季及雨季造林。在雨季主要栽植侧柏等树种,栽植期间要遵守“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的3不原则。在当地进入雨季后,可在2场雨将土地浇透后的阴天进行造林。此时造林可以提高林木成活率。在春季造林时则可选用刺槐、榆树等树种栽植。

2.4 合理控制栽植过程

选择优质苗并科学起苗、按时运输。造林时要选择抗病虫害、未感染病虫害、顶芽饱满等的树苗。在荒山中可以采用侧柏为主、油松、刺槐为辅的混交造林方式。起苗时要用工具连根将树苗挖出,运输期间要适时浇水,保证树苗的含水量,所运树苗要坚持随起、随运、随栽的原则,正确的栽植、培土、浇水。树苗放入坑中后摆正、填土,填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0~3.0cm。裸根苗苗木放在筐内,遮盖湿布,拿1株栽1株。栽植时先把苗木放入植穴,理好根系,使其均匀舒展,不窝根,不上翘、不外露,覆土深度在根际线以上2.0~3.0cm,踏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防止干燥空气进入,保持根系湿润,固定后修剪。栽植完成后可用石块固定树苗,然后对一些裸根树苗开展截干、修枝,防止水分与营养的进一步流失。

3 辽西荒山混交造林的抗旱保水技术

3.1 实施浸泡

为提高树苗活性,可对侧柏、刺槐等树苗在裸根时进行24h的浸水浸泡处理,让根须充分吸收水分。

3.2 正确修根、科学修枝

栽植前要对树苗裸根进行修剪,提高树根与土壤的接触密实度,避免影响苗木吸水效果。栽植前要将树苗的病虫枝、创伤枝等剪除,对于栽植后在地表的树苗根部要全部剪除,从而让树根更好地吸收水分,提高抗旱效果。

3.3 根部蘸泥浆

为提高根系的湿润度,栽植前可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泥浆,然后用树苗根系蘸取泥浆,从而保护树苗根系,提高成活概率。

3.4 径流汇集蓄水

辽西地区降水集中、降水量少,因此要在树穴挖好后,在穴上面建立V形集水区,并将两者联通,从而利用集水区收集径流,为树苗提供水分。需要注意的是要在集水区外修建土埂,防止径流外流,并要将杂草等清理干净,避免争夺水分。

3.5 地膜覆盖

栽植及浇透水之后,要在树穴周围覆盖地膜,填土压实,从而降低水分的蒸发量。

4 结束语

科学开展混交造林,正确使用抗旱保水技术,可改善辽西荒山地区造林效果与当地生态状况,为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11

关键词:干旱;造林;技术

目前,严重的气象干旱已造成我省林业受害面积达几万亩甚至更多。同时,受旱情影响,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植树造林等林业工作形势都异常严峻。应对干旱气象条件,进行抗旱造林,除了加大品种选育,进行科技、资金投入等措施,还要掌握几个技术要点:

一、对苗木进行抗旱锻炼

准备翌春出圃的苗木,控制浇水时间是关键。上冻水要晚浇,苗木落叶后进入休眠期再浇水。解冻水不能浇。因为浇了解冻水将使苗木提前返青,造林后树体内水分蒸发量大,容易死亡。如果不浇解冻水,处于休眠状态的苗木造林后蒸腾量小,抗旱、抗风能力较强,成活率高。

雨季造林一般用容器苗,提高容器苗抗旱能力,移位断根蹲苗是个好办法。出圃前一个月,进行移位断根蹲苗。把阳畦里的苗全部断根移位(用剪刀剪断伸出容器外的根),重新码放整齐,喷水浇透,切忌大水漫灌。每天上午10时、下午2时左右,太阳较热时进行页面喷水,保证叶子不萎蔫。促进容器内根系生长,多长须根、吸收根。连喷7天左右,出圃前4天至5天不浇水。此法能较好地促进容器内根系生长,提高抗旱能力和造林成活率。

二、春季抗旱造林

(一)集水造林技术

集水造林主要应用于山区。集水造林技术关键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收集有限降水。整地方法一般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集水面要夯实拍光,特殊地段还可铺设塑料薄膜,以提高集水能力。

(二)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器苗根系完整,抗旱性能强,无缓苗期,造林成活率高。在远离水源和交通不便的干瘠立地,容器苗造林效果更佳。目前,造林的主要容器苗类型有塑料薄膜容器苗和网袋容器苗。塑料薄膜容器苗造林时要注意脱掉容器或撕掉容器底部。

(三)浸根蘸根造林技术

浸根造林是指在这里前对裸根苗木根系进行浸水处理(一般浸水24小时),提高苗木含水量、增强苗木活力、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措施。蘸根造林是指造林时对裸根苗木根系进行蘸泥浆处理的一种方法,如果泥浆中加入适量菌根制剂或生根粉,造林效果更佳。

(四)截干造林技术

对于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如杨、柳、刺槐等,造林时可采用截干造林,栽植后在树干周围培土成堆(高20厘米),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主干保留15厘米左右为宜。有灌溉条件,栽植后先浇水,然后培土,效果更好。

(五)覆盖造林技术

植苗造林时,采用农用塑料薄膜、秸秆、枯枝落叶、石片等材料,以苗木为中心,覆盖根系上部表层土,可有效减少蒸发,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苗木成活率。

(六)固体水造林技术

固体水是一种采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成型成为固态,并且物理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一种水。固体水的特点是本身具有水分。固体水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适合在缺乏水源的荒山沙地造林应用。将固体水同树苗一起埋进树坑内,苗木根系接触固体水后,固体水被生物降解然后缓慢释放水分供苗木根系吸收利用。

三、幼林、新造林抗旱管理

(一)平茬

对于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如果地上部分旱害严重,但树干基部及根系仍然良好,可对树干采取平茬措施,平茬高度一般控制在距地面10厘米以内。

(二)培土

对于因栽植深度不够造成根系吸收空间不足造成旱害的,以及旱情严重的阔叶树种,可在树苗周围采取培土措施。

(三)松土锄草

对于土壤比较粘重而杂草灌木较多的新造林地和幼林地,通过松土锄草,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并且避免了杂草与幼树争夺水分,从而达到保墒的目的。

(四)修剪枝条

轻度受旱的幼苗、幼树,可及时剪除芽叶焦灼、叶部萎蔫但未受害的枝条,以及受旱致死已丧失发芽能力的枝条,减少水分蒸腾,避免旱情加重。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12

关键词:植树造林;培土防寒;抗旱;移苗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190-01

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干旱地区。中东部平原,北部、中南部为丘陵区,西部为半山区。春季多大风天气,干旱少雨,水分不足,极大成度地影响和制约了本县林业的发展。自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通过比较筛选,优化出适合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系统综合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

1 伏秋整地蓄水保墒,春季顶浆造林技术

造林地的水分条件是林木成活的基础。造林整地除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外,还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可提高土壤含水率1.6%),为林木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是抗旱造林的措施之一。对不同的地利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在平坦、缓坡地带造林前一年进行全面整地,深度达25-30厘米,做到整平耙细。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低山区,造林前三年沿等高线进行环状开沟整地,上口宽1米,下口宽0.60米,深0.60米,使水不下川。对不能进行全面和环状开沟整地的地块进行品字型穴状整地,根据树种的不同,穴的规格分别为50×50厘米,40×40厘米,35×35厘米。达到造林状态,第二年顶浆造林。

2 把住环节,苗木保鲜造林技术

含水量正常,生活力强的优质苗木是抗旱造林保成活的关键之一。因此,在造林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使苗木的水分不散失。一是在起苗时保持完整的根系,边起、边运、边造,运不走的就地假植,防止根系水分散失;二是在运苗过程中要遮阴浇水,防止由于风吹日晒,苗木水分大量蒸腾;三是提倡就地育苗,就近造林,防止长途运输苗木失水。

3 “三大一深”抗旱造林技术

“三大一深”抗旱造林技术是根据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缺水的自然特点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而采用的造林技术措施。一是大工程量整地。达到减轻土壤的容重,改善透气性,提高蓄水保墒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保证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整地的方式,以机械开沟60厘米为宜,深松土壤,穴状整地50×50厘米,全面整地深度为25-30厘米;二是大苗状苗造林,大苗本身蓄存干物质多,对外界不良环境抗性强,杨树苗苗龄以3-4年生为宜(即3根2干、3根3干或4根3干、4根4干),起苗时根幅不小于40-50厘米;三是大株行距合理密度。就是栽植时采用2米×2.5米或3米×3米的株行距;四是适当深植。适当深植还有利于大苗固定,不至于造成风倒和摇晃。采用“三大一深”造林技术,收到了造林“三率”普遍提高的明显效果,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因密度不合理造成“小老树”的问题。

4 “三水保成活”抗旱造林技术

“三水保成活”是补水抗旱保成活的造林措施。栽植前苗根浸水1-2天,使苗木提高含水量,增强生活力,栽植时对树坑灌引墒水,使土壤的含水率达30%左右,栽植后遇旱浇救命水,使幼树渡过春旱,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5 樟子松培土防寒技术

在秋季土壤冻结之前,把3-4年生樟子松幼树,用比较湿润的土壤覆盖8-10厘米。在春季土壤解冻时,撤去防寒土。这种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樟子松树液流动早,蒸腾量大,而根系处于低温状态而不能正常吸水,苗木水分入不低出,造成生理干旱而死亡。采用此项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0%以上。

6 “两松”容器育苗,雨季造林技术

在春季4-5月份,把2年生合格苗木(樟子松2年留床苗,落叶换床一级苗)装入塑料袋(底部打筛洞8-10个),装满土,苗木不窝根,墩实,摆入已做好的低床中,袋间缝隙用土填满,然后灌足水,其它管理同常规育苗一样。培育3年后,在7-8月份,雨季出圃造林。它的好处是;变春季造林为多季造林,缓解农林用工的矛盾,延长了造林期,变裸根小苗上山造林为带土坨大苗造林,有利于保护苗木根系,土坨又起到客土培肥作用,缩短了缓苗期,增强抗旱能力。这项技术在荒山,荒地、荒坡造林上,大力推广应用,效果较好。据统计,成活率由春季裸根造林的60%提高到98%,保存率比裸根造林提高40%。